CN110033213B -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3213B
CN110033213B CN201811635889.5A CN201811635889A CN110033213B CN 110033213 B CN110033213 B CN 110033213B CN 201811635889 A CN201811635889 A CN 201811635889A CN 110033213 B CN110033213 B CN 110033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on
vehicle
delivery
information
pac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358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3213A (zh
Inventor
金冈庆
前田隼
室崎芳廣
辻村宽子
兼市大辉
阵内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33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3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3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3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5Relationships between shipper or supplier and carriers
    • G06Q10/08355Rout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2Special goods or special handling procedures, e.g. handling of hazardous or fragile go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3Trac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6Recipient pick-u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5Secret sharing or secret splitting, e.g. threshold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2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a predetermined code, e.g. password, passphrase or PI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09/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 H04L9/00
    • H04L2209/84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20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e.g. CAD, simulation, modelling, system securit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该信息处理系统包括:获取部,其配置为获取第一包裹的属性信息;控制部,其配置为基于包括在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中的包裹属性条件信息,来执行判定第一车辆是否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判定处理,所述包裹属性条件信息与所述第一包裹的属性相关,该属性作为判定所述第一车辆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所基于的判定条件中的一个;以及输出部,其配置为输出所述判定处理的结果。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存储 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在收集和递送服务的用户与执行收集和递送的集配物递送公司之间高效地执行集配物(包裹)的递送的手段,由用户指定的乘用车之类的车辆用作集配物的收集和递送地点的行李箱共享系统近年来已经发展。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206225号(JP2006-206225A)提出了一种系统,该系统配置成使得在收集和递送集配物时,在集配物递送公司的收集和递送通信装置与设置在指定车辆中的车辆通信装置之间执行认证处理,并且当认证成功执行时,可以锁定或解锁指定车辆。
发明内容
这里,在通过使用类似于上述行李箱共享系统的车辆执行包裹的收集和递送的系统中,例如车辆周围的周围环境变化很大并且具有大的影响,因此,取决于包裹的属性,可能存在车辆不适合作为递送目的地的情况。例如,在包裹是冷冻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将冷冻产品递送到车辆并留一段时间,则冷冻产品解冻,并且其质量可能降低。鉴于此,将车辆用作冷冻产品的递送目的地是不合适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该技术可以有助于提高可以将车辆指定为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中的一个的系统中的收集和输送操作的效率。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包括获取部、控制部和输出部。获取部配置为获取第一包裹的属性信息。控制部配置为基于包括在第一包裹的属性信息中的包裹属性条件信息,执行判定第一车辆是否适合作为第一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判定处理。所述包裹属性条件信息与所述第一包裹的属性相关,该属性作为判定所述车辆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所基于的判定条件中的一个。所述输出部配置为输出判定处理的结果。
例如,车辆是诸如乘用车、商用车辆或厢式货车的汽车。收集和递送地点可以是包裹的递送目的地或递送收集和递送的目标包裹的地点。包裹的属性信息是,例如,指示包裹是否是冷藏产品或冷冻产品的信息、指示需要ID确认的信息、指示运费到付的信息、指示易碎产品的信息、指示昂贵产品的信息等。根据包裹的属性,可能存在车辆不适合作为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情况。在第一方案中,控制部基于包裹属性条件信息来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从而使得可以提高包括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指定操作在内的包裹收集和递送操作的效率。
在第一方案中,控制部可以配置为基于包裹属性条件信息和作为判定条件中的一个的车辆的指示周围环境的周围环境条件信息来执行判定处理。
例如,关于车辆周围环境的信息是季节、屋内或屋外、具有屋顶或没有屋顶、温度等。车辆是可移动的并且放置在屋外或屋内。因此,与诸如家、便利店和储物柜之类的其它收集和递送地点的选项相比,车辆周围的周围环境变化很大并且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上述配置,除了包裹的属性信息之外,还考虑到关于车辆周围环境的信息,可以灵活地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从而使得周围环境对包裹的影响变小。
在第一方案中,控制部可以配置为进一步基于针对有权将所述第一车辆指定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用户的所述第一车辆中的包裹可递送日程信息来执行所述判定处理。
通过上述配置,考虑到用户的第一车辆中的包裹可递送日程信息,可以判定第一车辆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从而可以更可靠地从第一车辆收集包裹,并且可以更可靠地将包裹递送到第一车辆。
在第一方案中,包裹属性条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作为所述第一车辆不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包裹的属性信息的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当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所述收件人的所述信息时,所述控制部可以配置为判定所述第一车辆不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
例如,在选择车辆作为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情况下,包裹的收件人更可能不在,因此,车辆不适合作为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的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通过上述配置,可以抑制由于向车辆递送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的包裹而导致的包裹的重新递送。
在第一方案中,当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时,所述控制部可以配置为基于关于在收集和递送计划日期和时间所述收件人是否存在于所述第一车辆中的确认结果,来对被指定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车辆执行所述判定处理。
通过上述配置,例如,在收集和递送计划日期和时间收件人在第一车辆中的条件下,可以将第一车辆指定为收集和递送地点,使得收件人可以在访问地点在作为收集和递送地点的第一车辆中接收包裹。
在第一方案中,信息处理系统还可包括接收部、判定部和发送部。接收部可以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车辆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包裹的运送者的位置信息。判定部可以配置为当判定所述第一车辆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时,基于所述第一车辆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运送者的所述位置信息来判定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运送者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发送部可以配置为当判定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运送者之间的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时,将指示所述第一车辆和所述运送者彼此接近的通知至少发送至所述运送者的用户终端。注意,指示第一车辆和运送者彼此接近的通知也可以发送至存在于第一车辆中的收件人的用户终端。
上述配置可以支持收件人与运送者会面,使得收件人可以在第一车辆中更可靠地接收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中的一条的包裹。
在第一方案中,所述包裹属性条件信息可以包括作为所述车辆不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的指示冷冻产品的信息。当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指示所述冷冻产品的所述信息时,所述控制部可以配置为判定所述第一车辆不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
当冷冻产品留在车辆中时,冷冻产品解冻并且更可能降低质量,因此车辆不适合作为冷冻产品的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通过上述配置,在包裹是冷冻产品的情况下,可以抑制包裹递送到车辆并且放置预定时间并且冷冻产品的质量降低的情况。
在第一方案中,所述包裹属性条件信息可以包括作为在所述判定处理中使用所述周围环境条件信息的属性信息的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所述周围环境条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当所述车辆适合或不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时的日期和时间的日期和时间条件信息。当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指示所述冷藏产品的所述信息时,所述控制部可以配置为基于关于递送到所述第一车辆的日期和时间的信息的所述日期和时间条件信息来执行所述判定处理。
取决于季节和时间段,还可以想到车辆周围温度与作为第一包裹的冷藏产品温度之间的差异很小,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作为第一包裹的冷藏产品放置在车辆中时,也不太可能导致质量下降。通过上述配置,在第一包裹是冷藏产品的情况下,基于递送日期和时间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从而使得可以改进车辆作为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利用率。
在第一方案中,所述包裹属性条件信息可以包括作为在所述判定处理中使用所述周围环境条件信息的属性信息的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所述周围环境条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所述车辆适合或不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阳光程度的日照条件信息。当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指示所述冷藏产品的所述信息时,所述控制部可以基于关于指示被指定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车辆上的所述阳光程度的信息的所述日照条件信息,来执行所述判定处理。
即使在一天的同一时间,车辆内部的温度例如根据车辆上的阳光程度而改变,例如,车辆放置在屋内还是屋外,或者车辆是否放置在屋顶下,因此,车辆与作为冷藏产品的包裹之间的温差也会改变。在上述配置中,在包裹是冷藏产品的情况下,考虑到车辆上的阳光程度,判定第一车辆是否适合作为收集和递送地点。由此,在抑制冷藏产品的质量下降的同时,可以提高作为收集和递送地点的车辆的利用率。
在第一方案中,所述周围环境条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所述车辆适合或不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区域的区域条件信息;并且所述控制部可以配置为进一步通过使用所述区域条件信息,进一步基于被指定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车辆的位置的地址,来执行所述判定处理。
通过上述配置,例如基于第一车辆的位置的地址是否在经常发生车辆破坏等的区域内,判定第一车辆是否适合作为第一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从而可以确保第一包裹的安全性。
在第一方案中,所述周围环境条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所述车辆适合或不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停放位置的停放位置条件信息。所述控制部可以配置为进一步通过使用所述停放位置条件信息,进一步基于指示被指定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车辆的停放位置的信息,来执行所述判定处理。
与例如家和储物柜的其它收集和递送地点相比,放置在车辆中的包裹经常暴露于除收件人之外的第三方的眼睛。然而,在车辆位于家中的车库等的情况下,包裹很少暴露于第三方的眼睛,因此更可能确保安全性。在上述配置中,基于第一车辆的位置是否是第一包裹的收件人的家,判定第一车辆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结果,可以增加第一车辆用作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机会,从而可以提高递送操作的效率。
在第一方案中,信息处理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发布部,其配置为当判定被指定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车辆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时,发布认证信息,所述第一车辆配置为通过所述认证信息而被锁定或解锁。所述发布部可以配置为通过向运送者的用户终端发布预定的认证信息来控制所述运送者对所述第一车辆中的预定隔间的访问。预定隔间可以是放置第一包裹的隔间。预定隔间可以配置为通过由锁定-解锁控制装置执行的锁定-解锁处理锁定或解锁,以执行锁定-解锁处理。预定认证信息可以引起所述锁定-解锁控制装置执行所述锁定-解锁处理。
通过上述配置,在判定第一车辆适合作为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情况下,对车辆不具有访问权限的人,例如,集配物递送公司的递送用户,获取第一车辆的认证信息,以便该人可以将包裹递送到第一车辆。
在第一方案中,信息处理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部,所述接收部配置为接收判定所述车辆是否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判定请求。
注意,在第一方案中,信息处理系统可以由诸如计算机的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构成。在信息处理系统由处理装置构成的情况下,信息处理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分散地设置在处理装置中,并且处理装置彼此协作以实现作为信息处理系统的处理。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包裹的属性信息的步骤;基于包括在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中的包裹属性条件信息来执行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判定处理的步骤。所述包裹属性条件信息与所述第一包裹的属性相关,该属性作为判定所述第一车辆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所基于的判定条件中的一个;以及输出所述判定处理的结果的步骤。
在第二方案中,信息处理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判定所述第一车辆是否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判定请求的步骤。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涉及一种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在非暂时性存储介质中,当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时,该计算机执行根据第二方案的信息处理方法。
通过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第二方案和第三方案,能够提高车辆用作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情况下包裹的收集和递送操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共享系统的概略配置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例示构成图1所示的行李箱共享系统的车载装置、用户终端、中央服务器、收集和递送管理服务器以及EC站点服务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是订单信息表的示例;
图4是车辆位置信息表的示例;
图5是用户可接收时间段信息表的示例;
图6是包裹属性条件表的示例;
图7是环境条件表的示例;
图8是在中央服务器中执行的车辆收集和递送判定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9是在包裹具有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情况下,在中央服务器中执行的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10是在包裹具有指示易碎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情况下,在中央服务器中执行的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11是在包裹具有指示昂贵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情况下,在中央服务器中执行的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12是在中央服务器中执行的改变请求控制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13是在中央服务器中执行的认证信息发布控制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14是表示具体示例中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具体示例中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共享系统的概略配置的图;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共享系统的构成部分的示例的框图;
图1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包裹属性条件表的示例;
图19是在包裹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情况下,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中央服务器中执行的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20是中央服务器中的递送至收件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21是具体示例中的处理顺序的示例;并且
图22是具体示例中的处理序列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配置不旨在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限于此。
第一实施例
系统配置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共享系统1的示意性配置的视图。行李箱共享系统1是用于实现如下的收集/递送服务的系统:由客户指定的车辆10的行李箱或车厢在请求集配物(包裹)的收集/递送操作的客户与执行请求的集配物的收集/递送操作的人之间共享,使得行李箱或车厢用作收集/递送地点。因此,“请求集配物的收集/递送操作的客户”和“执行集配物的收集/递送操作的人”都是使用车辆的行李箱或车厢的用户,但为了区分二者,前者称为“客户用户”,后者称为“收集/递送用户”。
此外,行李箱或车厢是车辆10中的预定区域,配置成使得待收集或递送的包裹可以放置在其中,并且通过车载装置10A执行锁定/解锁,如稍后将描述的。更具体地,车厢是例如设置用于车辆10中的乘员的座椅的空间。例如,行李箱是诸如装载包裹的行李箱室之类的空间。行李箱是与车辆10的驾驶员等进入的车厢分离的区域,这样行李箱和车厢就无法相互接近。可替代地,根据车辆10的类型等,行李箱可以是能够相互接近驾驶员等进入的车厢的区域。
在图1的示例中,行李箱共享系统1包括收集/递送包裹7、车辆10、用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收集/递送用户255、用于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客户用户55、中央服务器400、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电子商务(EC)站点服务器600。车辆10设置有车载装置10A。用户终端200、用户终端50、中央服务器400、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EC站点服务器600经由网络N1相互连接。注意,网络N1是诸如因特网之类的全球公共通信网络,并且可以采用广域网(WAN)或其它通信网络。此外,网络N1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的电信网络和诸如WiFi的无线通信网络。车载装置10A经由包括短程无线通信等的网络N2连接到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
例如,车辆10是乘用车。此外,车辆10可以是货车,例如轻型卡车或厢式货车。车辆10用作行李箱共享系统1中的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中的一个。客户用户是具有选择车辆10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权限的人。客户用户的示例包括车辆10的持有者和车辆10的持有者的家庭。
中央服务器400基于包裹的属性信息执行例如关于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判定处理。在下文中,关于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判定处理称为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包裹的属性信息是如下的包裹的属性信息:例如包裹的尺寸、冷藏产品、冷冻产品、ID确认必要性、运费到付、货到付款、正面朝上小心轻放、昂贵产品、易碎产品等。注意,包裹的属性信息不限于此。
EC站点服务器600例如是由建立商品购买站点的电子商务公司、用于消费者到消费者(C到C)终端用户之间的站点的运营商等管理的服务器。在第一实施例中,EC站点服务器600假定为建立商品购买站点的电子商务公司的服务器。
EC站点服务器600从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接收产品的订单,并请求将产品递送到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在由客户用户指定的产品的递送目的地是车辆10的情况下,EC站点服务器600将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
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例如是由集配物递送公司管理的服务器。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从EC站点服务器600或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接收收集/递送请求。收集/递送指示包裹的收集或/和递送。在通过用户终端50从客户用户接收的收集/递送请求中将车辆10指定为收集/递送地点的情况下,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
例如,当由中央服务器400通过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而判定车辆10不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时,EC站点服务器600和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请求客户用户经由用户终端50改变收集/递送地点。
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确定收集/递送日程,并将收集/递送日程通知给负责收集/递送的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根据收集/递送日程在预定时间段内收集/递送包裹。例如,在收集/递送地点是车辆10的情况下,当用户终端200检测到用户终端200已进入距车辆10预定距离内的范围时,用户终端200向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发送用于锁定/解锁车辆10的车厢或行李箱的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从而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请求中央服务器400发布认证信息。用户终端200可以基于车辆10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之间的位置信息,或者基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通过短程无线通信经由网络N2连接到车辆10的事实,检测到用户终端200已经进入距车辆10预定距离内的范围。
此外,例如,中央服务器400保持用于锁定/解锁车辆10的认证信息。中央服务器400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接收认证信息发布请求,并且执行认证信息发布控制处理。中央服务器400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车辆10的认证信息发送至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然后,收集/递送用户通过使用由用户终端200获取的认证信息来锁定/解锁车辆10的车厢或行李箱,因此,收集/递送用户可以访问车辆10的车厢或行李箱以递送或收集包裹。
这里,认证信息是经由短程无线通信从用户终端200传送到车载装置10A的数字信息,并且该数字信息经受车载装置10A的认证处理,使得车载装置10A执行车辆10的车厢或行李箱的锁定/解锁处理。此外,车辆10的车厢或行李箱的锁定/解锁处理是引起车载装置10A(稍后详细描述)锁定/解锁容纳包裹的车辆10的车厢或行李箱的门的处理。
例如,商品购买站点的应用、收集/递送请求的应用以及使用由行李箱共享系统1提供的服务的应用安装在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中。客户用户使用这些应用,通过用户终端50向EC站点服务器600订购产品并向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请求包裹的收集/递送。
由于使用由行李箱共享系统1提供的服务的应用安装在用户终端50中,例如,在客户用户通过使用商品购买站点的应用和用于收集/递送请求的应用来订购产品或请求收集/递送包裹时,客户用户可以将车辆10指定为收集/递送地点。例如,除了车辆10之外,客户用户还可以指定家、办公室、便利店、储物柜等作为收集/递送地点。
注意,管理中央服务器400的运营商可以是与管理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运营商或管理EC站点服务器600的运营商不同的运营商,或者可以是与其相同的运营商。在第一实施例中,管理中央服务器400的运营商是与管理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运营商或管理EC站点服务器600的运营商不同的运营商。注意,示例性地,一个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一个EC站点服务器600包括在行李箱共享系统1中,但是在行李箱共享系统1中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EC站点服务器600。
图2是示意性地例示构成行李箱共享系统1的车载装置10A、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中央服务器400、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以及EC站点服务器600的配置的框图。参考图2,将描述车载装置10A、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EC站点服务器600和中央服务器400的硬件配置和功能配置。
车载装置10A包括钥匙单元100和锁定/解锁装置300。钥匙单元100具有类似于智能钥匙的电子钥匙(以下称为便携式装置)的无线接口。通过与设置在车载装置10A中的现有锁定/解锁装置300通信,可以在不使用物理钥匙的情况下执行车辆10的行李箱或车厢的锁定和解锁。此外,钥匙单元100执行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的短程无线通信,并基于在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上执行的认证处理的结果来判定钥匙单元100是否用作车辆10的电子钥匙。在下文中,当不需要将行李箱与车厢区分开时,车辆10的行李箱或车厢的锁定/解锁将仅称为“车辆10的锁定/解锁”。
如上所述,当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访问车辆10的车厢或行李箱以递送或/和收集收集/递送包裹时,用户终端200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请求中央服务器400发布认证信息以锁定和解锁车厢或行李箱。利用通过钥匙单元100中预先存储的认证信息对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发送至钥匙单元100的认证信息进行验证。当钥匙单元100的认证处理成功时,用户终端200被认证为可以合法操作车载装置10A的终端。
当用户终端200被认证时,钥匙单元100将与预先存储在钥匙单元100中并且与认证信息相关联的车辆10的钥匙ID与锁定/解锁信号一起发送至锁定/解锁装置300。当从钥匙单元100接收的钥匙ID与预先存储在锁定/解锁装置300中的钥匙ID一致时,锁定/解锁装置300锁定或解锁车辆10。钥匙单元100和锁定/解锁装置300通过从设置在车辆10中的电池供应的电力进行工作。注意,可以通过认证信息对预先存储在钥匙单元100中的钥匙ID进行加密。在这种情况下,当对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的认证处理成功时,钥匙单元100可以通过认证信息解密钥匙ID并将其发送至锁定/解锁装置300。此外,认证信息和钥匙ID可以根据车厢和行李箱中的相应装载区域而变化。例如,在用于驾驶员座椅的门、用于前排乘员座椅的门、用于后排座椅的门和用于行李箱室的门之间,认证信息和钥匙ID可以不同。
这里,将详细描述锁定/解锁装置300。锁定/解锁装置300是用于锁定和解锁车辆10的车厢或行李箱的门的装置。例如,响应于经由射频(以下称为RF)频带的无线电波从用于车辆10的便携式装置发送的锁定信号和解锁信号,锁定和解锁车辆10的门。此外,锁定/解锁装置300还具有发送用于搜索便携式装置的低频(以下称为LF)频带的无线电波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代替便携式装置,钥匙单元100向锁定/解锁装置300发送RF频带和LF频带无线电波并从其接收RF频带和LF频带无线电波,以便控制车辆10的门的锁定和解锁。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锁定/解锁装置300的通信对方限于钥匙单元100的前提下进行描述。
锁定/解锁装置300包括LF发送器301、RF接收器302、验证ECU 303、车身ECU 304和门锁致动器305。LF发送器301是发射用于搜索(轮询)钥匙单元100的低频频带(例如,100KHz至300KHz)无线电波的器件。例如,LF发送器301设置在车厢中的中央控制台或把手附近。RF接收器302是用于接收从钥匙单元100发送的高频频带(例如,100MHz至1GHz)无线电波的器件。RF接收器302设置在车厢内的任何位置。
验证ECU 303是用于基于经由RF频带的无线电波从钥匙单元100发送的信号(锁定信号或解锁信号)执行车辆10的车厢和行李箱的门的锁定和解锁的控制的计算机。验证ECU303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注意,在以下描述中,锁定信号和解锁信号统称为锁定/解锁信号。术语“锁定/解锁信号”表示锁定信号和解锁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验证ECU 303验证从钥匙单元100发送的锁定/解锁信号是从合法装置发送的。更具体地,验证ECU 303判定包括在锁定/解锁信号中的钥匙ID是否与预先存储在包括在验证ECU 303中的存储部(未示出)中的钥匙ID一致。然后,验证ECU 303基于判定结果将解锁命令或锁定命令发送至车身ECU 304。解锁命令或锁定命令通过诸如控制器局域网络(CAN)的车载网络发送。
门锁致动器305是配置为锁定和解锁车辆10的门的致动器。例如,车辆10的门包括:当乘员进出作为乘员空间的车厢时打开和关闭的车厢门;以及在装载和卸载行李箱时打开和关闭的行李箱门。门锁致动器305基于从车身ECU 304发送的信号进行工作。注意,门锁致动器305可以配置为独立地锁定和解锁车辆10中的车厢门和行李箱门。
车身ECU 304是用于执行车辆10的车身控制的计算机。车身ECU 304具有通过基于从验证ECU 303接收的锁定命令或解锁命令控制门锁致动器305,同时或独立执行车辆10的车厢门和行李箱门的锁定和解锁的功能。注意,验证ECU 303和车身ECU 304可以集成。
现在描述钥匙单元100。钥匙单元100是放置在车辆10的车厢中的预定位置(例如,在手套箱内)的装置。钥匙单元100具有经由与用户终端200等的短程无线通信来认证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的功能,以及基于认证结果通过使用RF频带的无线电波来发送锁定/解锁信号的功能。钥匙单元100由LF接收器101、RF发送器102、短程通信部103和控制部104构成。
LF接收器101是用于经由LF频带的无线电波接收从锁定/解锁装置300发送的轮询信号的器件。LF接收器101包括配置为接收LF频带的无线电波的天线(下文中称为LF天线)。RF发送器102是经由RF频带的无线电波将锁定/解锁信号发送至锁定/解锁装置300的器件。
短程通信部103是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进行通信的器件。短程通信部103通过使用预定的无线通信标准在短程内(在车厢内部和车厢外部之间可以进行通信的程度)执行通信。在第一实施例中,短程通信部103通过蓝牙(注册商标)低能耗标准(以下称为BLE)执行数据通信。BLE是蓝牙的低功率电信标准,并且具有在无需在装置之间进行配对的情况下通过检测对方而立即开始通信的功能。注意,本实施例举例说明了BLE,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无线通信标准。例如,可以使用近场通信(NFC)、超宽带(UWB)、WiFi(注册商标)等。
控制部104是配置为经由短程通信部103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执行短程无线通信并且执行认证用户终端200的控制和基于认证结果发送锁定/解锁信号的控制的计算机。控制部104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
控制部104包括存储部1041和认证部1042。用于控制钥匙单元100的控制程序存储在存储部1041中。控制部104可以通过引起包括在构成控制部104的微计算机中的中央处理单元(CPU)(未示出)执行存储在存储部1041中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包括认证部1042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部104实现经由LF接收器101接收从锁定/解锁装置300发送的作为LF频带的无线电波的轮询信号的功能、经由RF发送器102将锁定/解锁信号作为RF频带的无线电波发送至锁定/解锁装置300的功能、经由短程通信部103处理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的通信的功能、当认证部1042成功执行对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的认证时生成锁定/解锁信号的功能等等。
认证部1042基于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发送的锁定请求或解锁请求(下文统称为锁定/解锁请求)中包括的认证信息来认证用户终端200。更具体地,认证部1042将存储在存储部1041中的认证信息与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发送的认证信息进行比较,并且当其处于预定关系时,认证部1042判定成功执行了认证。当两条认证信息都不满足预定关系时,认证部1042判定认证失败。这里,预定关系包括存储在存储部1041中的认证信息与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发送的认证信息一致的情况、使用两条认证信息的预定加密/解密等的处理结果彼此一致的情况、对两条认证信息中的一个执行的解密处理的结果与两条认证信息中的另一个一致的情况等等。
当认证部1042成功认证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时,响应于从用户终端200接收的请求而生成的锁定/解锁信号经由RF发送器102发送至锁定/解锁装置300。以下,将存储在钥匙单元100中的认证信息称为装置认证信息,根据描述的需要,将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发送的认证信息称为终端认证信息。
此外,钥匙单元100将钥匙ID与锁定/解锁信号一起发送至锁定/解锁装置300。钥匙ID可以作为明文预先存储在钥匙单元100中,或者可以以钥匙ID由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固有的密码加密的加密状态存储。当钥匙ID以加密状态存储时,可以通过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发送的认证信息对如此加密的钥匙ID进行解密,从而可以获得原始钥匙ID。
这样,车载装置10A基于从用户终端200发送的认证信息,通过由钥匙单元100执行的认证处理来操作锁定/解锁装置300,并执行锁定/解锁车辆10的车厢和行李箱的一系列处理。该一系列处理是车载装置10A的锁定/解锁处理,并且对应于锁定/解锁控制装置的锁定/解锁处理。
现在描述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用户终端200是小型便携式计算机,例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终端、平板终端、个人信息终端和可穿戴计算机(智能手表等)。注意,用户终端200可以是经由诸如作为公共通信网络的因特网之类的网络N1连接到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个人计算机(PC)。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由短程通信部201、通信部202、控制部203和输入/输出部204构成。
短程通信部201是通过与钥匙单元100的短程通信部103相同的电信标准与钥匙单元100进行通信的器件。在短程通信部201与钥匙单元100之间形成的网络是由图1中的网络N2指示的网络。通信部202是用于将用户终端200连接到网络N1的通信器件。在第一实施例中,用户终端200可以通过使用诸如第三代(3G)和长期演进(LTE)的移动通信服务经由网络N1与其它装置(例如,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等)进行通信。
控制部203是用于管理用户终端200的控制的计算机。控制部203执行例如获取终端认证信息的处理,生成包括所获取的终端认证信息的锁定/解锁请求的处理,将生成的锁定/解锁请求发送至钥匙单元100的处理等。注意,控制部203例如由微计算机构成。例如,微计算机设置有存储单元和处理器。当存储在设置在微计算机中的存储单元(只读存储器(ROM)等)中的程序由设置在微计算机中的处理器(CPU等(未示出))执行时,实现执行上述各种处理的功能。
此外,控制部203经由输入/输出部204执行与收集/递送用户的交互。输入/输出部204是用于接收由收集/递送用户执行的输入操作并向收集/递送用户提供信息的器件。更具体地,输入/输出部204由触摸板、其控制器件、液晶显示器及其控制器件构成。第一实施例中,触摸板和液晶显示器由一个触摸板显示器构成。
控制部203在输入/输出部204上显示操作画面,并生成与收集/递送用户执行的操作相对应的锁定/解锁请求。例如,控制部203向触摸板显示器输出用于解锁的图标、用于锁定的图标等,并基于由收集/递送用户执行的操作来生成解锁请求和锁定请求。注意,由收集/递送用户执行的操作不限于通过触摸板显示器执行的操作。例如,操作可以是通过硬件开关等执行的操作。
此外,控制部203执行从中央服务器400获取终端认证信息的处理。注意,终端认证信息不是锁定/解锁装置300认证钥匙单元100所基于的信息(钥匙ID),而是钥匙单元100认证用户终端200所基于的信息。钥匙单元100认证用户终端200所基于的信息是例如与车辆10中设置的钥匙单元100固有的认证信息相对应的认证信息。更具体地,控制部203引起通信部202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终端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这里使用的“终端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包括用户终端200的识别信息、收集/递送包裹的识别信息以及用于请求发布钥匙单元100固有的终端认证信息的信号。
接收到终端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的中央服务器400将设置在车辆10中的钥匙单元100固有的终端认证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200。由此,用户终端200可以执行解锁车辆10的操作。注意,当用户终端200不具有终端认证信息时,不能从操作画面对车辆10执行锁定操作和解锁操作。
在第一实施例中,用户终端200获取的终端认证信息可以是一次性钥匙,例如,当随着收集/递送操作的结束,收集/递送用户将车厢门或行李箱门锁定时,所述一次性钥匙变无效。例如,在用户终端200接收到从中央服务器400发送的终端认证信息时,终端认证信息存储在用户终端200的存储部(未示出)中,之后,在当随着收集/递送操作结束而锁定行李箱门时用户终端200接收到从钥匙单元100发送的锁定通知时,终端认证信息从存储部删除。
注意,删除存储在用户终端200的存储部中的终端认证信息的定时不限于上述示例,而是可以是从用户终端200接收到从中央服务器400发送的终端认证信息的时间点(或者中央服务器400向用户终端200发送终端认证信息的时间点)起经过预定时间的定时。此外,终端认证信息不限于上述一次性钥匙,并且可以是仅在预定时间段期间有效的受限钥匙。无论终端认证信息是一次性钥匙还是受限钥匙,对应于终端认证信息的装置认证信息预先存储在钥匙单元100中。
现在描述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类似于用户终端200,用户终端50可以是小型计算机,诸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终端、平板终端、个人信息终端和可穿戴计算机(智能手表等),或者可能是个人计算机。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由通信部51、控制部52和输入/输出部53构成。
通信部51在功能上等同于通信部202,并且是将用户终端50连接到网络N1的通信器件。控制部52是用于管理用户终端50的控制的计算机。控制部52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当存储在设置在微计算机中的存储单元(ROM等)中的程序由设置在微计算机中的CPU(未示出)执行时,实现执行各种处理的功能。
控制部52执行例如浏览器应用或EC站点的应用,并经由通信部51向EC站点服务器600订购产品。控制部52还将例如产品的订单、关于经由输入/输出部53输入的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以及指定收集/递送地点、支付方法等的信息发送至EC站点服务器600。
此外,控制部52执行例如浏览器应用或用于收集/递送请求的站点的应用,以便经由通信部51向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请求收集/递送。控制部52将收集/递送请求以及通过输入/输出部53输入的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以及指定收集/递送地点、包裹的属性信息等发送至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
输入/输出部53在功能上也类似于输入/输出部204,并且是接收由客户用户执行的输入操作并向客户用户提供信息的器件。
注意,在图2中,用户终端50不具有明确对应于短程通信部201的配置,但是用户终端50可以具有这样的配置:使得从用户终端50操作锁定/解锁装置300,从而使得控制部52与控制部203类似,执行从中央服务器400获取终端认证信息的处理,并且,通过短程无线通信将终端认证信息发送至钥匙单元100。
现在描述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具有通用计算机的配置,并且当如上所述多个运营商参与行李箱共享系统1时,每个运营商准备至少一个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作为其自己的管理服务器。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是包括诸如CPU或DSP的处理器(未示出)、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ROM的主存储部(未示出)以及诸如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硬盘驱动器(HDD)和可拆卸介质的辅助存储部(未示出)的计算机。
此外,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包括通信部501。通信部501连接到其它装置,以便执行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其它装置(例如,中央服务器400、用户终端200等)之间的通信。通信部501例如是局域网(LAN)接口板或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电通信电路。LAN接口板或无线电通信电路连接到例如作为公共通信网络的因特网的网络N1。
此外,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包括收集/递送管理数据库(DB)503,关于要收集/递送的目标包裹的收集/递送信息存储在收集/递送管理DB 503中。收集/递送信息是除了包括包裹的属性信息之外还包括诸如包裹的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信息、关于收集/递送包裹的状态的信息等的信息。收集/递送管理DB 503形成为使得收集/递送信息存储在辅助存储部中。例如,建立收集/递送管理DB 503,使得待由处理器执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程序管理要存储在辅助存储部中的数据。收集/递送管理DB503例如是关系数据库。
在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中,作为功能部的控制部502由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形成。控制部502执行对收集/递送管理DB 503的管理控制,诸如收集/递送信息的登记和更新。例如,当控制部502从EC站点服务器600接收产品的递送请求或者经由用户终端50从客户用户接收收集/递送请求时,控制部502生成收集/递送信息并将收集/递送信息存储在收集/递送管理DB 503中。用于生成收集/递送信息的信息例如是与收集/递送请求一起从EC站点服务器600或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接收的。
此外,在收集/递送信息生成后从客户用户、中央服务器400等输入关于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或收集/递送地点的信息的改变的通知的情况下,控制部502根据该改变来更新存储的收集/递送信息。此外,控制部502经由通信部501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通信,并且更新包括在收集/递送信息中的关于收集/递送包裹的状态的信息。例如,控制部502从用户终端200接收由收集/递送用户经由输入/输出部204输入的状态信息(例如,指示收集/递送完成的信息),并更新相应的收集/递送信息。
此外,当控制部502经由用户终端50从客户用户接收收集/递送请求以便将车辆10指定为收集/递送地点时,控制部502请求中央服务器400执行关于所请求的收集/递送包裹的车辆收集/递送判定。控制部502将对应于收集/递送包裹的收集/递送信息与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一起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当控制部502从中央服务器400接收到指示车辆10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以下简称“包裹可递送到车辆”)的判定结果的通知时,例如,控制部502确认来自客户用户的收集/递送请求。当控制部502从中央服务器400接收到指示车辆10不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以下简称“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的判定结果的通知时,控制部502将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发送给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例如,以便促使客户用户选择除车辆10之外的收集/递送地点。
此外,控制部502将收集/递送的指令发送至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使得收集/递送用户可以收集/递送收集/递送包裹。收集/递送地点的地址等也与收集/递送指令一起通知。此外,在收集/递送地点是车辆10的情况下,还通知车辆10的车牌号、车辆位置等。例如,用于由收集/递送用户指定车辆10的信息(诸如车辆10的车牌号)存储在收集/递送管理DB 503中。
注意,收集/递送的指令可以不只向用户终端200发送一次,而且可以向用户终端200发送多次。例如,在计划收集/递送日期的前一天,与第二天的收集/递送相关的收集/递送指令可以统一发送至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并且可以在计划收集/递送日期再次发送收集/递送指令。注意,在第二次发送时收集/传递信息更新的情况下,反映更新内容。
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任何功能构成部分或其一些处理可以由连接到网络N1的其它计算机执行。此外,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执行的一系列处理可以由硬件执行,并且还可以由软件执行。
现在描述EC站点服务器600。EC站点服务器600也具有通用计算机的配置,并且其基本硬件配置与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相同。EC站点服务器600包括处理器(未示出)、主存储部和辅助存储部。因此,存储在辅助存储部中的程序加载到主存储部的工作区域中并被执行,以便通过执行程序来控制各个构成部等,从而可以实现对应于预定目的的功能。此外,EC站点服务器600还包括通信部601。通信部601在功能上等同于包括在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中的通信部501,并执行EC站点服务器600与其它装置(例如,中央服务器400、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等)之间的通信。
此外,EC站点服务器600在其辅助存储部中包括订单管理DB 603。例如,建立订单管理DB 603,使得待由处理器执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管理要存储在辅助存储部中的数据。订单管理DB 603例如是关系数据库。产品的订单信息等存储在订单管理DB 603中。
在EC站点服务器600中,作为功能部的控制部602由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形成。控制部602对订单管理DB 603执行诸如订单信息的登记和更新的管理控制。例如,当控制部602经由用户终端50从客户用户接收产品的订单时,控制部602生成与客户用户相对应的订单信息,并将其存储在订单管理DB 603中。订单信息包括例如包裹的属性信息、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以及指定收集/递送地点。此外,例如,用作订单信息的那些信息与产品的订单一起从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接收。
此外,当控制部602经由用户终端50从客户用户接收到产品的订单使得车辆10被指定为收集/递送地点时,控制部602请求中央服务器400执行关于如此订购的产品的车辆收集/递送判定。控制部602将与订单相对应的订单信息与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一起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例如,当控制部602从中央服务器400接收到指示产品可递送到车辆的判定结果的通知时,控制部602确认来自客户用户的订单。例如,当控制部602从中央服务器400接收到指示产品不能递送到车辆的判定结果的通知时,控制部602将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发送至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以便促使客户用户指定除车辆10之外的收集/递送地点。
EC站点服务器600的任何功能构成部分或其一些处理可以由连接到网络N1的其它计算机执行。此外,EC站点服务器600执行的一系列处理可以由硬件执行,也可以由软件执行。
接下来将描述中央服务器400。中央服务器400也具有通用计算机的配置,并且其基本硬件配置与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相同。中央服务器400包括处理器(未示出)、主存储部和辅助存储部。因此,存储在辅助存储部中的程序加载到主存储部的工作区域中并被执行,以便通过执行程序来控制各个构成部等,从而可以实现对应于预定目的的功能。此外,中央服务器400还包括通信部401。通信部401在功能上等同于包括在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中的通信部501,并且执行中央服务器400与其它装置(例如,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EC站点服务器600、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等)之间的通信。
此外,中央服务器400在辅助存储部中包括用户信息DB 403、认证信息DB 404和车辆收集/递送条件信息DB 405。建立这些数据库(DB),使得由处理器执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管理待存储在辅助存储部中的数据。用户信息DB 403、认证信息DB 404、车辆收集/递送条件信息DB 405是例如关系数据库。
使用车辆10的用户(例如,将收集/递送包裹递送到车辆10的收集/递送用户或收集如此递送的收集/递送包裹的客户用户)的信息存储在用户信息DB 403中。用户的信息包括例如对应于用户的密码、关于客户用户登记的车辆10的信息、客户用户的包裹可接收日程信息等。
与终端认证信息对应的车辆10的认证信息存储在认证信息DB 404中。车辆10的认证信息是与车辆10的识别信息(钥匙ID)相关联的信息,并且例如,可以是设置在车载装置10A中的钥匙单元100固有的识别信息。此外,除了车辆10的认证信息之外,认证信息的有效期(包括有效时间段)、关于认证信息是否到期的信息等也可以存储在认证信息DB 404中。可以将认证信息的有效期与认证信息一起发送至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当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接收到认证信息的有效期时,用户终端200可以删除超过其有效期的认证信息,以使认证信息无效。此外,关于认证信息是否到期的信息指示认证信息是发送至用户终端200并且有效,还是认证信息超过有效期并到期。在认证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200并且有效的情况下,认证信息管理部4021(下面描述)防止以重叠有效期发布认证信息,从而可以防止认证信息的重复发布。
在车辆收集/递送条件信息DB 405中,存储关于判定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所基于的判定条件的信息。判定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所基于的条件包括基于包裹的属性的条件、基于车辆10周围的周围环境的条件,等等。车辆10的周围环境包括例如车辆10所在的区域、季节、温度、时间段、阳光程度等。
此外,在中央服务器400中,作为功能部的控制部402通过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形成。控制部402执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对用户终端200的认证信息的发布控制处理等,以及其它处理。更具体地,控制部402包括作为功能部的认证信息管理部4021、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和DB管理部4023。
认证信息管理部4021执行用于锁定或解锁车辆10的认证信息的发布控制处理。更具体地,认证信息管理部4021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接收用于锁定或解锁车辆10的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认证信息管理部4021接收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和关于用户终端200的信息,其中,认证信息被发布到作为目的地的用户终端200。认证信息管理部4021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对应于钥匙单元100的认证信息(终端认证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200。认证信息管理部4021可以生成包括关于有效期的信息的认证信息。即使在车载装置10A的钥匙单元100接收到包括关于有效期的信息的认证信息的情况下,当有效期到期时,车载装置10A的钥匙单元100判定认证信息无效并且不执行车辆10的锁定或解锁。
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执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更具体地,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从EC站点服务器600或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接收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例如,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接收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的同时,从EC站点服务器600接收订单信息,并从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接收与收集/递送包裹相对应的收集/递送信息。
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基于包括在从EC站点服务器600接收的订单信息中或者从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接收的收集/递送信息中的包裹属性信息以及存储在车辆收集/递送条件信息DB 405中的判定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所基于的条件,来判定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目标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作为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将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的结果发送至作为请求源发送的EC站点服务器600或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是“接收部”、“获取部”、“控制部”和“输出部”的示例。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是“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第一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判定请求”的示例。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是“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第一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判定处理”的示例。
DB管理部4023管理包括在中央服务器400中的各个DB。更具体地,例如,DB管理部4023接收从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EC站点服务器600发送的信息,并在对应的DB中登记或更新信息。此外,响应于来自其它功能构成部分的请求,DB管理部4023从相应的DB读取对应的信息。
中央服务器400的任何功能部件或其一些处理可以由连接到网络N1的其它计算机执行。此外,由中央服务器400执行的一系列处理可以由硬件执行,也可以由软件执行。
图3是订单信息表的示例。例如,订单信息表存储在EC站点服务器600的订单管理DB 603中。例如,订单信息表中的一个条目是订单信息。订单信息表包括例如客户用户ID字段、订单ID字段、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指定字段、收集/递送地点字段、包裹尺寸字段、包裹重量字段、冷藏产品字段、冷冻产品字段、ID确认必要性字段、运费到付字段、货到付款字段、正面朝上小心轻放字段、易碎产品字段和昂贵产品字段。
用于识别客户用户的识别信息存储在客户用户ID字段中。客户用户的识别信息是例如与行李箱共享系统1中的中央服务器400、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EC站点服务器600共同使用的识别信息,并且由中央服务器400预先发布。可替代地,中央服务器400、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EC站点服务器600可以分别向客户用户提供各条识别信息并且可以分别使用这些识别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中央服务器400、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EC站点服务器600通过使用诸如客户用户的全名、电子邮件地址和登录名之类的信息将客户用户的那些条识别信息彼此相关联。
在订单ID字段中输入用于识别订单的订单识别信息。例如,在接收到订单时,EC站点服务器600的控制部602发布订单识别信息。关于客户用户指定的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的信息输入到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指定字段中。
指示由客户用户指定的收集/递送地点的信息输入到收集/递送地点字段中。例如,诸如“家”、“车辆”和“办公室”的值输入到收集/递送地点字段中。基于输入到收集/递送地点字段的诸如“家”、“车辆”和“办公室”的值,收集/递送地点字段与订单信息中的目标包裹的递送目的地的地址相关联(未示出)。例如,可以在收集/递送地点字段中使用区域的识别信息,作为指示客户用户指定的收集/递送地点的信息。分配给由管理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集配物递送公司设定的、作为由一个收集/递送用户管理的区域单元的区域的识别信息可以用作例如该区域的识别信息。
在包裹尺寸字段中,存储包裹的尺寸。在包裹重量字段中,存储收集/递送包裹的重量。在冷藏产品字段中,输入指示包裹是否是冷藏产品的信息。例如,当包裹是冷藏产品时输入符号“O”,当包裹不是冷藏产品时输入符号“-”。在冷冻产品字段中,输入指示包裹是否是冷冻产品的信息。例如,当包裹是冷冻产品时输入符号“O”,当包裹不是冷冻产品时输入符号“-”。
在ID确认必要性字段中,输入指示是否需要ID确认的信息。ID确认是例如基于识别卡等确认包裹的收件人是合法的。在运费到付字段中,输入指示是否指定在交付时支付运费的信息。例如,当指定在交付时支付运费时输入符号“O”,当未指定在交付时支付运费时输入符号“-”。在货到付款字段中,指示是否将货到付款指定为产品价格的支付方式的信息。例如,当指定货到付款为产品价格的支付方式时输入符号“O”,当未指定货到付款为产品价格的支付方式时输入符号“-”。
在正面朝上小心轻放字段中,输入指示产品是否被指定为正面朝上小心轻放的信息。例如,当产品被指定为正面朝上小心轻放时输入符号“O”,当产品未被指定为正面朝上小心轻放时输入符号“-”。在易碎产品字段中,输入指示产品是否被指定为易碎产品的信息。例如,当产品被指定为易碎产品时输入符号“O”,当产品未被指定为易碎产品时输入符号“-”。在昂贵产品字段中,输入指示包裹是否是昂贵产品的信息。例如,当包裹是昂贵产品时输入符号“O”,并且当包裹不是昂贵产品输入符号“-”。
例如,客户用户的识别信息、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以及指定收集/递送地点连同产品的订单一起从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发送至EC站点服务器600。包括在订单信息表中的以下这些条信息是包裹的属性信息的示例:即,关于包裹尺寸的信息、关于包裹重量的信息、关于产品是否为冷藏产品的信息、关于产品是否为冷冻产品的信息、关于是否需要ID确认的信息、关于是否指定了运费到付的信息、关于是否指定了货到付款的信息、关于产品是否应正面朝上小心轻放的信息、关于产品是否是易碎产品的信息、以及关于产品是否是昂贵产品的信息。此外,包裹的这些条属性信息可以由客户用户输入到用户终端50,并且与例如产品的订单一起从用户终端50发送至EC站点服务器600,或者可以在EC站点服务器600中输入为产品预先确定的值。此外,产品是否应正面朝上小心轻放、产品是否是易碎产品以及产品是否是昂贵产品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通常由客户用户、EC站点的管理员、产品的销售代理等的主观来判定。
关于是否需要ID确认的信息、关于是否指定运费到付的信息以及是否指定货到付款的信息是表明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的示例。指示产品是否是昂贵产品的信息是指示包裹很可能被盗的信息的示例。
存储在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收集/递送管理DB 503中的收集/递送信息通常包括与图3中所示的订单信息相同的信息。更具体地,除了客户用户的识别信息、客户用户指定的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以及收集/递送地点的信息、关于包裹尺寸的信息、关于包裹重量的信息、关于产品是否是冷藏产品的信息、关于产品是否为冷冻产品的信息、关于是否需要ID确认的信息、关于是否指定运费到付的信息、关于是否指定货到付款的信息、关于产品是否应正面朝上小心轻放的信息、关于产品是否是易碎产品的信息以及关于产品是否是昂贵产品的信息之外,收集/递送信息还包括收集/递送类别(递送或收集)、收集/递送状态以及包裹的识别信息而不是订单识别信息。例如,包括在收集/递送信息中的包裹属性信息包括在来自EC站点服务器600的订单信息或者输入到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的输入信息中,订单信息或输入信息与收集/递送请求一起发送至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
图4是车辆地点信息表的示例。车辆地点信息表是存储关于由客户用户登记为收集/递送地点的车辆的地点的信息的表。例如,车辆地点信息表存储在中央服务器400的用户信息DB 403中。车辆地点信息表包括例如客户用户ID字段、车辆ID字段、车辆位置字段、屋内/屋外字段和屋顶字段。
客户用户的识别信息输入客户用户ID字段中。在车辆ID字段中输入车辆的识别信息。作为车辆的识别信息,例如,可以使用在车牌上描述的车辆识别号码。指示例如“家”、“停车场”等车辆停放地点的信息输入到车辆位置字段中。此外,对应于车辆位置字段中诸如“家”或“停车场”的值的地址保存在表(未示出)中。
指示车辆停放的地点是在屋内还是屋外的信息输入到屋内/屋外字段中。指示在车辆停放的地点是否提供屋顶的信息输入到屋顶字段。当指示车辆停放在屋内的信息输入到屋内/屋外字段时,指示提供屋顶的信息输入到屋顶字段。屋内/屋外字段和屋顶字段是“指示车辆上的阳光程度的信息”的示例。此外,车辆位置字段是“指示第一车辆的停放位置的信息”的示例。
注意,登记在车辆地点信息表中的车辆位置等的信息由客户用户通过执行应用预先登记在中央服务器400中,以通过使用用户终端50使用行李箱共享系统1的服务。此外,登记在车辆地点信息表中的车辆地点信息是车辆10的位置的默认值。此外,车辆地点信息在车辆地点信息表中的登记不是必需的,而是可以选择性地执行。由于车辆10移动,因此车辆10可以不必存在于车辆地点信息中登记的位置。因此,在中央服务器400使用车辆10的当前位置的情况下,例如,中央服务器400可以向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设置在车辆10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等询问关于车辆10的当前位置。稍后将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设置在车辆10中的数据通信装置的细节。
图5是用户可接收时间段信息表的示例。关于客户用户可以接收车辆10中的包裹时的时间段的信息存储在用户可接收时间段信息表中。例如,用户可接收时间段信息表存储在中央服务器400的用户信息DB 403中。用户可接收时间段信息表包括例如客户用户ID字段、收集/递送地点字段和时间段字段。在客户用户ID字段中输入客户用户的识别信息。在收集/递送地点字段中输入车辆10的识别信息。
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时间段字段包括每天的五个时间段。例如,时间段设定为集配物递送公司可以递送包裹时的时间段。例如,五个时间段设定如下:第一时间段(图5中的“1”)是在早晨时间(直到12:00);第二时间段是12:00至14:00;第三时间段是14:00至16:00;第四时间段是16:00至18:00;第五时间段是从18:00到20:00。在时间段字段中,符号“O”输入到客户用户可以在车辆10中接收包裹时的时间段。同时,符号“X”输入到客户用户不能在车辆10中接收包裹时的时间段。
用户可接收时间段由客户用户通过执行应用而预先登记在中央服务器400中,以通过使用用户终端50来使用行李箱共享系统1的服务。此外,通过执行应用可以适当地改变用户可接收时间段,以通过使用用户终端50使用行李箱共享系统1的服务。客户用户是“有权将第一车辆指定为收集/递送地点的用户”的示例。关于用户可接收时间段的信息是“在有权将第一车辆指定为收集/递送地点的用户的第一车辆中的包裹可递送日程信息”的示例。
图6是包裹属性条件表的示例。包裹属性条件表是限定判定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所基于的包裹的属性的表。例如,包裹属性条件表存储在中央服务器400的车辆收集/递送条件信息DB 405中。包裹属性条件表包括包裹可递送到车辆字段、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包裹可递送和需要判定包裹可递送。在包裹可递送到车辆字段中,存储作为判定车辆10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所基于的判定条件中的一个的包裹的属性信息。在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字段中,存储作为判定车辆10不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所基于的判定条件的包裹的属性信息。在需要判定字段中,存储判定处理判定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所基于的包裹的属性信息。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登记指示包裹应该正面朝上小心轻放的信息,作为可递送到车辆的包裹的属性信息。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登记指示冷冻产品的信息、指示需要ID确认的信息、指示运费到付的信息以及指示货到付款的信息,作为不能递送到车辆的包裹的属性信息。指示冷冻产品的信息设定到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字段,因为如果在将包裹递送到车辆10的车厢或行李箱中之后将包裹留置直到其收件人将包裹从车辆10中取出,产品更可能解冻并且质量下降。指示需要ID确认的信息、指示运费到付的信息、以及指示货到付款的信息中的任何信息设定到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字段,因为包裹需要直接交给收件人,因此,当车辆10选择作为收集/递送地点时,收件人更可能不在车辆10中。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登记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指示易碎产品的信息和指示昂贵产品的信息,作为需要判定的包裹的属性信息。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指示易碎产品的信息以及指示昂贵产品的信息设定到需要判定字段,因为车辆10是否可用作收集/递送地点取决于车辆10的状态而改变。
注意,待设定到包裹可递送到车辆字段、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字段和需要判定字段的如图6所示的各条属性信息的限定是示例,并且可以由行李箱共享系统1的管理员适当地添加、改变和删除。待设定到包裹属性条件表中的“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中的属性信息是“车辆不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的包裹的属性信息”的示例。在包裹属性条件表中的“需要判定”中设定的“冷藏产品”和“昂贵产品”属性信息是“在判定处理中使用周围环境条件信息的属性信息”的示例。
图7是环境条件表的示例。环境条件表是将车辆10周围的周围环境的条件限定为判定条件之一的表,其中,基于判定条件来判定车辆10适合作为具有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例如,环境条件表存储在中央服务器400的车辆收集/递送条件信息DB 405中。在环境条件表中,根据车辆位置、季节和时间段输入指示车辆10是否可用作具有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信息。
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车辆位置包括屋内字段、屋外字段(具有屋顶)和屋外字段(没有屋顶)。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设置夏季字段和冬季字段作为季节。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设置与用户可接收时间段信息表中的那些类似的五个时间段字段作为时间段。例如,夏季限定为5月至10月,冬季限定为11月至4月。例如,当车辆10可用作具有作为冷藏产品的属性的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时,在对应的字段中输入符号“O”。例如,当车辆10不能用作具有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时,在对应的字段中输入符号“X”。
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限定了在夏季,任何时间段中且在任何车辆位置,车辆10不可用作具有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此外,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限定了在冬季,当车辆位置在屋内或屋外(有屋顶)时,在第一、第四和第五时间段,车辆10可用作具有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此外,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限定了在冬季,当车辆位置在屋外(没有屋顶)时,在第一和第五时间段,车辆10可用作具有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
注意,如图7所示,关于车辆10是否可用作具有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限定是示例,并且可以由行李箱共享系统1的管理员适当地改变。此外,在图7中,代替夏季、冬季和时间段,温度可以用作指示车辆10周围的周围环境的信息。季节、温度和时间段是“关于车辆周围的周围环境的周围环境条件信息”的示例。例如,图7所示的示例中的季节和时间段是“关于车辆适合或不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的日期和时间的日期和时间条件信息”的示例。例如,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作为车辆位置的屋内字段、屋外字段(具有屋顶)和屋外字段(没有屋顶)是“指示车辆适合或不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的阳光程度的日照条件信息的示例”。
处理的程序
图8是在中央服务器400中执行的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以预定周期重复执行图8所示的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执行图8所示的处理的主体是设置在中央服务器400中的CPU,但为方便起见,在作为功能构成部分的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用作主体的前提下进行描述。下面描述的流程图也将以对应的功能构成部分作为主体来进行描述。
在S101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是否接收到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例如,从EC站点服务器600或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发送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例如,与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一起,还发送包括目标包裹的属性信息(来自EC站点服务器600)的订单信息或收集/递送信息(来自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注意,目标包裹是车辆10指定为收集/递送地点的包裹。此外,例如,还可以从中央服务器400中的其它处理生成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当在S101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102。当在S101中做出否定判定时,结束图8中所示的处理。在S101中接收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的处理是“接收部”“接收判定请求”的处理的示例。此外,在S101中接收包括目标包裹的属性信息的订单信息或收集/递送信息以及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的处理是“获取部”“获取第一包裹的属性信息”的处理的示例。注意,包括目标包裹的属性信息的订单信息或收集/递送信息不限于获取为使得订单信息或收集/递送信息与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一起接收,而是可以在接收到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之后通过向EC站点服务器600或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进行询问来获取。
在S102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目标包裹是否具有在包裹属性条件表中设定在“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中的属性信息。当在S102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111,并且当在S102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103。
在S103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目标包裹是否具有在包裹属性条件表中设定在“需要判定”中的属性信息。当在S103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106,并且当在S103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104。
S104和S105的处理是在S102和S103中作出否定判定时执行的处理,也就是说,是在当目标包裹不具有在包裹属性条件表中设定在“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中的属性信息和设定在“需要判定”中的属性信息时执行的处理。
在S104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是否为目标包裹指定了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例如,目标包裹的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包括在与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一起接收的订单信息或收集/递送信息中。当在S104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105。当在S104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110,并且在S110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可递送到车辆。
在S105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在目标包裹的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中特定的日期和时间段是否对应于用户可接收时间段信息表中的“可接收”。当在S105中作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110,并且在S110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可递送到车辆。当在S105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111,并且在S111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
从S106到S109的处理是当目标包裹具有设定在包裹属性条件表中的“需要判定”中的属性信息时执行的处理。针对需要判定的属性信息的从S106到S108的判定处理是根据在包裹属性条件表中设定在“需要判定”中的属性信息来判定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目标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判定处理。在下文中,根据设定在“需要判定”中的属性信息判定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目标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判定处理称为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
图8所示的处理以图6所示的包裹属性条件表为前提,图6所示的包裹属性条件表包括设定在“需要判定”中的三条属性信息。因此,图8所示的示例还包括三个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S106至S108)。例如,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的数量根据在包裹属性条件表中设定在“需要判定”中的属性信息的条数而变化。
在图8中,S106中的关于需要判定属性1的判定处理是当包裹具有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时执行的判定处理。S107中的关于需要判定属性2的判定处理是当包裹具有指示易碎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时执行的判定处理。S108中的关于需要判定属性3的判定处理是当包裹具有指示昂贵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时执行的判定处理。稍后将描述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的细节。执行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中的每一个以判定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目标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注意,可以以任何顺序执行从S106到S108的处理。
在S109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来自S108的S106的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中的任何一个是否具有指示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的判定结果。当在S109中作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111,并且在S111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当在S109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110,并且在S110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可递送到车辆。从S102到S111的处理是由“控制部”执行的“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第一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判定处理”的示例。
在S112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输出判定结果。例如,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将判定结果发送至作为请求源的EC站点服务器600或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之后,结束图8所示的处理。S112的处理是“输出部”“输出判定处理的结果”的处理的示例。
图9是在包裹具有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情况下在中央服务器400中执行的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例如,图9所示的处理对应于图8中的S106中的需要判定属性1的判定处理。
在S201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被请求进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的目标包裹的属性信息是否包括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当在S201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202,并且当在S201中做出否定判定时,结束图9中所示的处理。
在S202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是否为目标包裹指定了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当在S202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203。当在S202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205,并且在S205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可递送到车辆。也就是说,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就没有作为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的冷藏产品的包裹而言,可以统一地判定车辆10可用作收集/递送地点。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仅通知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或EC站点服务器600车辆10适合作为是冷藏产品的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在这种情况下,未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因此,例如,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或客户用户判定是否执行到车辆10的收集/递送,这样,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选择适于收集/递送冷藏产品的时间段等以形成收集/递送日程,或者,在形成收集/递送日程之后,再次发送关于收集/递送日程的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从而执行收集/递送判定。
注意,就作为没有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的冷藏产品的包裹而言,可以统一地判定车辆10不可用作收集/递送地点。
在S203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在目标包裹的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中特定的季节和时间段是否对应于环境条件表中的“可用”。当在S203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204。当在S203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206,并且在S206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之后,图9所示的处理结束。
在S204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在目标包裹的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中特定的日期和时间段是否对应于用户可接收时间段信息表中的“可接收”。注意,当在用户可接收时间段信息表中没有登记信息时,可以在S204中做出否定判定,或者可以经由用户终端50向客户用户进行询问。当在S204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205,并且在S205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可递送到车辆。当在S204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206,并且在S206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在执行S205和S206的处理之后,结束图9所示的处理。
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可以以任何顺序执行S203和S204的处理。此外,可以不必执行两个处理,而是可以执行任一处理。此外,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在执行S203的处理之前,可以询问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关于车辆10的位置(屋内或屋外、有屋顶或没有屋顶等)。
图10是在包裹具有指示易碎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情况下,在中央服务器400中执行的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例如,图10中所示的处理对应于图8中的S107中的关于需要判定属性2的判定处理。
在S301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被请求进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的目标包裹是否具有指示易碎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当在S301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302,并且当在S301中做出否定判定时,结束图10中所示的处理。
在S302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是否为目标包裹指定了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当在S302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303。当在S302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304,并且在S304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可递送到车辆。也就是说,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就作为没有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的易碎产品的包裹而言,统一判定车辆10可用作收集/递送地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收集/递送方面处理包裹委托给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或客户用户。可替代地,就作为没有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的易碎产品的包裹而言,可以统一地判定车辆10不可用作收集/递送地点。
在S303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在目标包裹的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中特定的一天中的指定时间段之后的时间段是否对应于用户可接收时间段信息表中的“可接收”。S303的处理是检查在目标包裹递送到车辆10之后车辆10不移动的处理。这是因为,在目标包裹指定为易碎产品的情况下,目标包裹可能因车辆10的移动而受损。注意,当在用户可接收时间段信息表中没有登记信息时,可以在S303中做出否定判定,或者可以经由用户终端50向客户用户进行询问。
当在S303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304,并且在S304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可递送到车辆。当在S303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305,并且在S305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在执行S304和S305的处理之后,结束图10所示的处理。
图11是在包裹具有指示昂贵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情况下,在中央服务器400中执行的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例如,图11中所示的处理对应于关于图8中的S108中的关于需要判定属性3的判定处理。
在S401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被请求进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的目标包裹是否具有指示昂贵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当在S401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402,并且当在S401中做出否定判定时,结束图11中所示的处理。
在S402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车辆10所在的区域是否是警告区域。警告区域例如是经常发生破坏车辆的区域。例如,警告区域的列表预先登记在车辆收集/递送条件信息DB 405中。例如,找到车辆10所在的区域,使得从车辆地点信息表中获取车辆位置字段的值,并获取与车辆位置字段的值对应的地址。注意,在车辆地点信息表中的车辆位置字段中没有登记信息的情况下,可以经由用户终端50向客户用户询问车辆10的地点。警告区域的列表是“区域条件信息”的一个示例。
当在S402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405,并且在S405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之后,结束图11所示的处理。当在S402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403。
在S403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车辆10的位置是否是客户用户的家。例如,从车辆地点信息表中获取车辆10的位置。注意,在车辆地点信息表中的车辆位置字段中没有登记信息的情况下,可以经由用户终端50向客户用户询问车辆10的位置。当在S403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404,并且在S404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可递送到车辆。也就是说,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就具有指示昂贵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而言,当车辆10不在警告区域中而是停放在家中时,车辆10可用作收集/递送地点。这是因为,当车辆10停放在家中时,客户用户或包裹的收件人更可能容易地访问车辆10,因此,作为昂贵产品的包裹留在车辆10内的一段时间更可能是短的或者包裹不太可能暴露于第三方的眼睛,因此,认为包裹不太可能被盗。车辆10的位置是客户用户的家是“停放位置条件信息”的示例。
当在S403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405,并且在S405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之后,结束图11所示的处理。
注意,图11中所示的处理是示例,并且即使在车辆10的位置在警告区域内的情况下,当车辆10停放在家中时,可以判定包裹可递送给车辆。此外,例如,可以进一步执行车辆10位于屋内还是屋外的判定,并且当车辆10不在警告区域中时,停放在家中并放置在屋内,可以判定车辆10可用作收集/递送地点。此外,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例如,可以不必执行S402和S403的两个处理,而是可以执行任一处理。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包裹具有指示昂贵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情况下,执行图11所示的处理。然而,在车辆10是递送目的地的情况下,具有任何属性的包裹具有包裹被盗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执行图11中的判定处理而不管包裹的属性如何。
图12是在中央服务器400中执行的改变请求控制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改变请求控制处理是当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接收到对车辆10的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时执行的处理。例如,当收集/递送用户访问指定为用于递送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客户用户的家,客户用户不在,但是停放了车辆10时,并且当收集/递送用户想要将收集/递送地点改变为车辆10时,则经由用户终端200发送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例如,以预定周期重复执行图12所示的处理。
在S501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是否接收到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当在S501中作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502,并且当在S501中做出否定判定时,结束图12中所示的处理。
在S502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例如客户用户的车辆10是否登记在车辆地点信息表中。例如,从对应于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的目标包裹的收集/递送信息获取客户用户的识别信息。例如,与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的目标包裹对应的收集/递送信息可以连同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一起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接收。可替代地,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可以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接收对应包裹的识别信息以及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并且通过询问从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获取对应于包裹的识别信息的收集/递送信息。当在S502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503,并且当在S502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图12中所示的处理结束。
在S503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对目标包裹执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例如,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正是图8中所描述的。在S504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S503中的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的结果是否指示包裹可递送到车辆。当在S504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505。当在S504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508,并且在S508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改变不可执行,并且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向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发送改变不可执行的通知。之后,结束图12所示的处理。
在S505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向与目标包裹相对应的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询问关于收集/递送地点改变成车辆10的许可。在S506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来自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的响应是否是许可响应。当在S506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507,并且在S507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改变是可执行的,并且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向所述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发送改变可执行的通知。之后,结束图12所示的处理。
当在S506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即,当从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接收到拒绝响应时,处理进行到S508,并且在S508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改变不可执行,并且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向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发送改变不可执行的通知。之后,结束图12所示的处理。
注意,除了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之外,图12中所示的处理可以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当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接收到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时,代替S502和S503的处理,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向中央服务器400发送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并获取车辆收集/递送判定的结果。
图13是在中央服务器400中执行的认证信息发布控制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例如,以预定周期重复执行图13所示的处理。
在S601中,认证信息管理部4021判定是否接收到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例如,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接收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还与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一起接收客户用户的识别信息、包裹的识别信息等。当在S601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602。当在S601中做出否定判定时,结束图13中所示的处理。
在S602中,认证信息管理部4021判定是否登记了与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的目标包裹相对应的收集/递送信息。例如,在收集/递送地点是车辆10的情况下,作为认证信息的发布目标的收集/递送信息从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并登记在中央服务器400中。当在S602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603,并且当在S602中做出否定判定时,结束图13中所示的处理。
在S603中,认证信息管理部4021将车辆10的认证信息发布至作为请求源的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从认证信息DB 404获取车辆10的认证信息。车辆10的认证信息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发送至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
在S604中,认证信息管理部4021判定是否接收到收集/递送完成通知。例如,当收集/递送用户将收集/递送完成输入到用户终端200时,收集/递送完成通知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从用户终端200发送。例如,还与收集/递送完成通知一起接收客户用户的识别信息和包裹的识别信息。当在S604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605。当在S604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再次进行到S604。例如,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未检测到收集/递送完成通知的接收的情况下,处理可以进行到S605。
在S605中,认证信息管理部4021执行认证信息的无效处理。认证信息的无效处理的内容不受特别限制,只要收集/递送用户不能通过已经发布的认证信息锁定和解锁车辆10即可,但是无效处理的示例如下。(1)中央服务器400命令用户终端200删除认证信息。(2)中央服务器400命令用户终端200提起认证信息的无效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203需配置为不通过短程无线通信向车辆10发送提起无效标志的认证信息。(3)中央服务器400命令用户终端200将包括在认证信息中的到期日重写为过去的日期。(4)中央服务器400命令用户终端200识别出认证信息无效,并且不将认证信息发送至车辆10。(5)中央服务器400命令钥匙单元100不从用户终端200接收认证信息。
(1)至(4)的无效处理是由中央服务器400在用户终端200上执行的处理,并且(5)的无效处理是由中央服务器400在钥匙单元100上执行的处理。无效处理可以是在用户终端200上执行的处理和在钥匙单元100上执行的处理中的任一个,或者可以执行两个处理,因为用户终端200与中央服务器400之间的通信可能不总是处于良好状态。
注意,当在S605中执行无效处理时,可以将认证信息无效的通知发送至认证信息针对其无效的用户终端200。之后,结束图13所示的处理。
注意,图8至图13中所示的流程图都是示例,并且不限于这里示出的处理。
具体示例
图14是示出具体示例中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视图。参考图14,下面描述如下示例:客户用户在EC站点服务器600提供的EC站点上订购产品,并且当车辆10被指定为产品的收集/递送地点时,执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
在S11中,客户用户从用户终端50订购产品。客户用户选择车辆10作为产品的收集/递送地点,并且EC站点服务器600接收产品的订单并且被通知车辆10被选择作为收集/递送地点。注意,在客户用户具有关于产品的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支付方法等的请求情况下,这些信息也与产品的订单一起通知给EC站点服务器600。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客户用户指定收集/递送地点(车辆10)以及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此外,假设客户用户指定的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对应于夏季。
在S12中,EC站点服务器600从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接收产品的订单,形成订单信息,并将订单信息登记在订单信息表中(图3)。此时,EC站点服务器600获取订购的产品的属性信息并将其登记在订单信息表中。在图14中,作为冷藏产品的属性被包括为所订购的产品的属性之一。
在S21中,由于车辆10被选择作为客户用户订购的产品的收集/递送地点,EC站点服务器600将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所订购的产品的订单信息也与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一起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
在S22中,中央服务器400从EC站点服务器600接收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图8,S101:是),并且执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包裹具有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图8,S106,图9),并且由客户用户指定的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的季节是夏季(图9,S203:否)。由此,中央服务器400判定车辆10不可用作所订购的产品的收集/递送地点(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图9,S206,图8,S109:是,S111)。
在S23中,中央服务器400向EC站点服务器600通知车辆10不可用作收集/递送地点,作为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图8,S112)。在S24中,为了向客户用户询问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EC站点服务器600将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发送至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
在S31中,客户用户经由用户终端50从EC站点服务器600接收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并且在用户终端50上执行将收集/递送地点改变为家的操作。在S32中,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向EC站点服务器600发送家被选择作为收集/递送地点的通知,作为对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的响应。
在S33中,EC站点服务器600从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接收家被选择作为收集/递送地点的通知,并更新订单信息。据此,确认来自客户用户的订单。在S34中,EC站点服务器600将订购的产品的递送请求发送至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产品的订单信息与递送请求一起发送至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
在S35中,在从EC站点服务器600接收到递送请求时,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基于从EC站点服务器600接收的产品(包裹)的订单信息来生成收集/递送信息,并且将其登记在收集/递送管理DB 503中。在S36中,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收集/递送日程通知给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包裹的收集/递送信息、客户用户的家庭地址等与收集/递送日程一起通知给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
图15是示出具体示例中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视图。在图15的示例中,客户用户是用于收集/递送的目标包裹的收件人。参考图15,下面描述了在客户用户不在被指定为收集/递送地点的客户用户的家并且收集/递送用户请求将收集/递送地点改变为车辆10的情况下,执行收集/递送判定处理的示例。在图15中,收集/递送的目标包裹不具有车辆10不可用作收集/递送地点的属性(例如,参见图6),并且没有为目标包裹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
在S41中,收集/递送用户到达作为收集/递送地点的客户用户的家中。在S42中,客户用户不在家,但是车辆10停放在家中,从而收集/递送用户想要将收集/递送地点改变到车辆10并将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输入用户终端200。在S43中,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将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发送至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由于来自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的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请求将收集/递送地点改变为车辆10,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
在S44中,中央服务器400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接收收集/递送地点改变为车辆10的改变请求(图12,S501:是),并执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图12,S503)。在图15中,由于收集/递送的目标包裹不具有判定车辆10不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的属性信息(图8,S103:否)并且没有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图8,S104:否),判定车辆10可用作收集/递送地点(图8,S110,图12,S504:是)。注意,包括收集/递送的目标包裹的属性信息等的收集/递送信息可以与收集/递送地点的改变请求一起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或者中央服务器400可以通过向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进行询问来获取包括收集/递送的目标包裹的属性信息等的收集/递送信息。
在S45中,中央服务器400向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询问将收集/递送地点改变为车辆10的许可。在S46中,客户用户将作为对将收集/递送地点改变为车辆10的许可的询问的响应的许可输入到用户终端50中,并且用户终端50将许可响应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
在S47中,中央服务器400从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接收许可响应(图12,S506:是),并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用于将收集/递送地点改变为车辆10的许可通知发送至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图12,S507)。
在S51中,在从中央服务器400接收到用于将收集/递送地点改变为车辆10的许可通知时,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对应于收集/递送的目标包裹的收集/递送信息中的收集/递送地点更新为“车辆”。在S52中,由于收集/递送的目标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改变为车辆10,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与包裹相对应的收集/递送信息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并将其登记在其中。中央服务器400登记收集/递送的目标包裹的收集/递送信息作为认证信息的发布目标。
在S61中,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从中央服务器400接收用于将收集/递送地点改变为车辆10的许可通知,并且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车辆10的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此时,当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不在距离车辆10可执行短程通信的距离内时,用户终端200不发送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并且当距车辆10的距离小于可执行短程通信的距离时,用户终端200发送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
在S62中,中央服务器400接收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图13,S601:是),并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向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发布车辆10的认证信息(图13,S602:是,S603)。
在S63中,收集/递送用户通过使用从中央服务器400发布的认证信息来解锁车辆10的门,并将包裹放入车辆10的车厢或行李箱中。在S64中,收集/递送用户将收集/递送完成输入到用户终端200中,使得收集/递送完成通知从用户终端200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
在S65中,中央服务器400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接收收集/递送完成通知(图13,S604:是),并且执行认证信息的无效处理(图13,S605)。之后,收集/递送用户不能访问车辆10。
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例中,基于包裹的属性信息来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在可选择车辆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情况下,这可以提高包括收集/递送地点的指定操作在内的包裹的收集/递送操作的效率。例如,在包裹是冷冻产品或冷藏产品的情况下,可以抑制由于递送导致的包裹质量的下降。例如,在包裹需要ID确认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由于递送到车辆10而导致的收件人缺席,从而可以抑制重新递送等。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基于包裹的属性信息和关于车辆周围的周围环境的信息,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关于车辆周围的周围环境的信息是季节、屋内或屋外、具有屋顶或没有屋顶、温度等。车辆可移动并放置在屋内或屋外。因此,与诸如家、便利店和储物柜之类的其它收集/递送地点的选项相比,车辆周围的周围环境变化很大并且具有很大影响。因此,考虑到关于车辆周围的周围环境的信息以及包裹的属性信息,可以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从而周围环境对包裹的影响变小。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基于包裹的属性信息和客户用户的用户可接收时间段信息,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由此,可以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从而可以更可靠地从车辆收集包裹和将包裹递送到车辆。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包裹是冷藏产品的情况下,考虑到季节、时间段、温度等,判定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此外,在包裹是冷藏产品的情况下,可以基于车辆上的阳光程度来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通过该配置,可以根据季节、时间段、温度、阳光程度等将冷藏产品输送到车辆10,从而可以提高车辆10作为收集/递送地点的利用率。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包裹很可能被盗时,基于车辆的地址判定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例如,基于车辆位置的地址是否在频繁发生破坏车辆等的区域内来判定车辆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从而使得能够确保包裹的安全性。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包裹很可能被盗时,基于车辆的位置是否是包裹的收件人的家,判定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在车辆位于家中的车库等的情况下,包裹很少暴露于第三方的眼睛,因此更可能确保安全性。因此,可以提高车辆10作为收集/递送地点的利用率。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例如,判定车辆10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的属性信息、判定车辆10不适合作为收集/递送地点的属性信息以及请求判定处理的属性信息可以通过编辑图6中的包裹属性条件表来容易地定制。此外,在进一步新添加了请求判定处理的属性信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添加对应于例如图9到图11的处理的属性信息的判定处理的程序模块,在不改变如图8所示的主处理的情况下处理新添加的属性信息。
第二实施例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共享系统1的示意性配置的图。图1所示的行李箱共享系统1与图16所示的行李箱共享系统1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包括数据通信装置350。在这些行李箱共享系统之间基本上共用的构成部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数据通信装置350是设置在车辆10中的装置,并且例如经由无线通信连接到网络N1。例如,数据通信装置350以预定周期将车辆10的位置信息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
在第二实施例中,例如,除了第一实施例中的行李箱共享系统1提供的服务,中央服务器400还通过使用从数据通信装置350发送的车辆10的位置信息来提供在访问地点的车辆10中的包裹的递送服务。更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中央服务器400允许向车辆10递送具有指示包裹需要直接递送到其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需要ID确认、运费到付、货到付款等)。中央服务器400监视车辆10与递送包裹的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之间的位置信息。当车辆10和用户终端200彼此接近时,中央服务器400通知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和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它们彼此接近,并且中央服务器400引导它们彼此相遇。
由此,客户用户可以在车辆10的访问地点接收包裹。此外,在车辆10和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彼此接近的情况下,向它们通知它们彼此接近。因此,客户用户可以通过车辆10移动或者收集/递送用户可以通过收集/递送车辆移动,使得客户用户可以停止或停放车辆10以进一步缩短等待收集/递送用户到达的时间。从数据通信装置350发送的车辆10的位置信息是“第一车辆的位置信息”的示例。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的位置信息是“运送者的位置信息”的示例。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共享系统1的构成部分的示例的框图。数据通信装置350是设置在车辆10中的装置,并且具有包括诸如CPU或DSP的处理器(未示出)、诸如RAM或ROM的主存储部(未示出)以及诸如EPROM、硬盘驱动器或可拆卸介质的辅助存储部(未示出)的计算机的配置。注意,可拆卸介质正是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操作系统(OS)、各种程序、各种表等存储在辅助存储部中,并且存储在其中的程序加载到主存储部的工作区域中并且被执行使得每个构成部等通过执行程序而被控制,从而可以实现符合预定目的的功能。
此外,数据通信装置350包括通信部351。通信部351执行与中央服务器400的通信。通信部351是例如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电通信电路。无线电通信电路连接到例如作为公共通信网络的因特网的网络N1。
此外,在数据通信装置350中,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形成作为功能部的控制部352。例如,控制部352执行车辆10的位置信息的发送处理和与钥匙单元100中的认证处理相关联的信息(下文中称为“认证处理关联信息”)的供应处理。更具体地,控制部352包括作为功能部的认证信息获取部3521和位置信息获取部3522。
认证信息获取部3521例如经由通信部351从中央服务器400获取钥匙单元100中的认证处理关联信息,并将其供应给钥匙单元100的控制部104。注意,为了供应认证处理关联信息,数据通信装置350和钥匙单元100通过CAN等彼此电连接。此外,认证信息获取部3521可以经由通信部351从中央服务器400获取可用于车辆10的各种信息,以及认证处理关联信息。
位置信息获取部3522以预定周期从诸如可以获取地点信息的GPS接收器的传感器获取关于车辆10的当前位置的位置信息,并且经由通信部351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GPS接收器可以设置在数据通信装置350中,或者可以使用设置在车辆10中设置的车辆导航系统等中并且连接到数据通信装置的GPS接收器。此外,位置信息获取部3522可以获取由车辆10中的其它传感器等(未示出)检测到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经由通信部351将这些信息供应给中央服务器400。
例如,DB管理部4023经由中央服务器400的通信部401接收以预定周期从位置信息获取部3522发送的车辆10的位置信息。DB管理部4023例如通过使用以预定周期接收的车辆10的位置信息来更新车辆管理DB(未示出)中的车辆10的当前位置。建立车辆管理DB,使得待由处理器执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管理待存储在辅助存储部中的数据。车辆管理DB例如是关系数据库,并且关于车辆10的信息存储在其中。中央服务器400的DB管理部4023是“接收部”的示例。此外,中央服务器400的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是“判定部”和“发送部”的示例。
图1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包裹属性条件表的示例。图18中所示的包裹属性条件表与图6中所示的包裹属性条件表的不同之处在于: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例如,指示需要ID确认的信息、指示运费到付的信息、指示货到付款的信息等设定到“需要判定”。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包裹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情况下,对包裹执行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参见图8)。
图19是在包裹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到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中央服务器400中执行的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图19所示的处理作为子程序之一来执行,其中图8所示的流程图作为主程序,并且作为关于图8所示的从S106到S108的需要判定属性1到3的判定处理之一来执行,或者除了关于图8所示的S106至S108的需要判定属性1至3的判定处理之外,还作为关于需要判定属性4的判定处理来执行。
在S701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被请求进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的目标包裹是否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是例如指示需要ID确认的信息、指示运费到付的信息或指示货到付款的信息。当在S701中作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702,并且当在S701中做出否定判定时,结束图19中所示的处理,使得处理返回到图8中的后续处理。
在S702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位置信息获取单元是否设置在用作目标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的车辆10中。第二实施例中,S702中的位置信息获取单元指示数据通信装置350。注意,设置在车辆10中的位置信息获取单元不限于数据通信装置350。例如,关于位置信息获取单元是否设置在车辆10中的信息保存在用户信息DB 403或车辆DB中(未示出)。当在S702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703。当在S702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710,并且在S710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之后,例如,结束图19所示的处理,以便处理返回图8中的后续处理。
在S703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是否为目标包裹指定了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当在S703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705。当在S703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704。
在S704中,由于没有为目标包裹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因此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通过EC站点服务器600向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询问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以便接收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
在S705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是否为目标包裹指定了接收区域。当在S705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707。当在S705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706。
在S706中,由于没有为目标包裹指定接收区域,因此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例如经由EC站点服务器600向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询问接收区域,以接收指定接收区域。在递送具有指示车辆10指定为收集/递送地点的情况下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属性信息的包裹的情况下,车辆10可能不停留在一个地点。因此,当未确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以及接收区域时,难以递送包裹。因此,在图19所示的示例中,检查客户用户是否指定了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以及接收区域,并且当未指定时,进行询问。例如,选择接收区域,使得通过使用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中的集配物递送公司的递送区域等的设定来设定区域,并且客户用户从如此设定的区域中选择在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收件人和车辆10所位于的预期区域。
例如,在S707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经由EC站点服务器600向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发送用于确认在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在接收区域中车辆10内收件人的存在的通知。在S708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是否例如经由EC站点服务器600从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接收到对车辆10内的收件人的存在的确认的确定(OK)响应。当在S708中做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709,并且当在S708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710。
在S709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可递送到车辆。在S710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在S709和S710之后,结束图19所示的处理,从而例如,处理返回到图8中的后续处理。
在图19所示的示例中,在位置获取单元设置在作为收集/递送地点的车辆10中并且由客户用户确认在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收件人在车辆10中的情况下,判定包裹可递送到车辆。这是因为收集/递送的目标包裹具有例如指示需要ID确认的信息、指示运费到付的信息、指示货到付款的信息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注意,如图19所示,关于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的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是示例,并且需要判定属性判定处理不仅限于此。例如,代替S703和S704的处理,在未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向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询问目标包裹的收集/递送计划日期和时间,并且,在S707中,可以通过使用收集/递送计划日期和时间来执行用于确认车辆10内收件人的存在的通知的发送。
图20是中央服务器400中的递送到收件人控制处理的流程图的示例。递送到收件人控制处理是引起收集/递送用户与作为收集/递送地点的车辆10在收集/递送时间段中在递送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属性信息的包裹时相遇的处理。例如,以预定周期重复执行图20所示的处理。
在S801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是否开始目标包裹的收集/递送计划时间段。S801中的目标包裹是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例如,在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例如,图8)时从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或EC站点服务器600获取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的信息和关于包裹的收集/递送计划时间段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在存储部中。当在S801中作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802。当在S801中做出否定判定时,结束图20中所示的处理。
在S802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车辆10是否存在于接收区域中。例如,基于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以预定周期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发送的位置信息和以预定周期从车辆10的数据通信装置350发送的位置信息来执行S802中的判定。当在S802中作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803,并且当在S802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804。接收以预定周期从车辆10的数据通信装置350发送的位置信息和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以预定周期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发送的位置信息的处理是“接收部”“接收第一车辆的位置信息和第一包裹的运送者的位置信息”的处理的示例。
在S803中,例如,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检查收件人是否存在于车辆10内。中央服务器400可以通过询问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来获取收件人是否存在于车辆10内,或者例如,设置在车辆10中的数据通信装置350可以通过运动检测器获取收件人是否存在于车辆10内并且将其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当在S803中作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805,并且当在S803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804。
S804是当在S802或S803中做出否定判定时要执行的处理,即,当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车辆10中的任一个不在接收区域中时或当收件人不在车辆10内时执行的处理。在S804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收集/递送计划时间段是否结束。当在S804中做出肯定判定时,结束图20中所示的处理。当在S804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802。
在S805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向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发送通知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车辆10存在于接收区域中并且包裹可递送的递送通知。注意,客户用户可能不是车辆10内的收件人,但是通知发送至作为与收件人通信的负责人的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在客户用户和收件人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从客户用户获取收件人的联系信息(收件人的用户终端等),从而S805等中的通知可以发送到收件人的用户终端。这也适用于图20中的其它通知处理。
在S806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与车辆10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阈值。该预定阈值是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在大约一到五分钟内可以与车辆10相遇的距离,并且例如是从500米到1千米。也就是说,在S806中,判定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车辆10是否彼此接近。当在S806中作出肯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809,并且当在S806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807。
S807和S808是当在S806中做出否定判定时要执行的处理,即,当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车辆10存在于接收区域中但是它们彼此相距预定阈值或更多时要执行的处理。在S807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收集/递送计划时间段是否结束。当在S807中做出肯定判定时,结束图20中所示的处理。当在S807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808。
在S808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车辆10是否存在于接收区域中。当在S808中做出否定判定时,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或车辆10离开接收区域,使得其彼此远离,因此,该处理再次进行到S802。当在S808中作出肯定判定时,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车辆10仍然存在于接收区域中,因此处理再次进行到S806。
S809之后的处理是当在S806中作出肯定判定时要执行的处理,即,当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与车辆10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时要执行的处理。在S809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向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发送通知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车辆10彼此接近的靠近通知。靠近通知允许收集/递送用户和客户用户(或收件人)认识到他们彼此接近,以促使他们彼此相遇。
在S810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收集/递送用户是否完成收集/递送。例如,检测收集/递送用户完成收集/递送,使得收集/递送用户将收集/递送完成通知输入到用户终端200,用户终端200将收集/递送完成通知发送至收集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并且收集/递送用户的收集/递送完成通知从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当在S810中做出肯定判定时,结束图20中所示的处理。当在S810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811。
在S811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收集/递送计划时间段是否结束。当在S811中做出肯定判定时,结束图20中所示的处理。当在S811中做出否定判定时,处理进行到S812。
在S812中,车辆收集/递送判定部4022判定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与车辆10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阈值。当在S812中做出肯定判定时,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与车辆10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并且中央服务器400仍在等待接收收集/递送完成通知。因此,处理再次进行到S810。当在S812中做出否定判定时,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与车辆10之间的距离是预定阈值或更大,因此,它们彼此远离。因此,处理再次进行到S806。由此,当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与车辆10之间的距离再次变得小于预定阈值时(S806:是),靠近通知发送至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S809)。
注意,图20中所示的递送到收件人控制处理是示例,并且递送到收件人控制处理不限于此。例如,当在S812中检测到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车辆10彼此相距预定阈值或更多时,可以通知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它们彼此远离。此外,图20所示的递送到收件人控制处理不限于由中央服务器400执行,并且例如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可以执行递送到收件人控制处理。S802或S806中的判定处理是“判定部”“判定第一车辆与运送者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的处理的示例。此外,在S805或S809中的通知发送处理是“发送部”“向运送者的用户终端发送指示第一车辆和运送者的用户终端彼此接近的通知”的处理的示例。
图21是具体示例中的处理顺序的示例。参考图21,下文描述如下示例:例如,当客户用户在EC站点服务器600提供的EC站点上订购产品,车辆10指定为产品的收集/递送地点,并且货到付款指定为产品的支付方法时执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
在S71中,客户用户从用户终端50订购产品。客户用户选择车辆10作为产品的收集/递送地点并选择货到付款作为支付方法,并且EC站点服务器600接收产品的订单并通知EC站点服务器600车辆10被选择作为收集/递送地点并且货到付款被选择作为支付方法。在图21所示的示例中,客户用户指定接收区域和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此外,数据通信装置350设置在车辆10中,并且中央服务器400预先保存指示数据通信装置350设置在车辆10中的信息。
在S72中,EC站点服务器600从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接收产品的订单,形成订单信息,并将订单信息登记在订单信息表中(图3)。此时,EC站点服务器600获取所订购的产品的属性信息并将其登记在订单信息表中。在图21中,由于货到付款被指定为支付方法,因此包括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作为所订购的产品的一个属性信息。
在S81中,由于车辆10被选择作为从客户用户订购的产品的收集/递送地点,EC站点服务器600将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所订购的产品的订单信息也与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一起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
在S82中,中央服务器400从EC站点服务器600接收车辆收集/递送判定请求(图8,S101:是)并且执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在图21所示的示例中,包裹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图19,S701:是)作为属性信息,车辆10设置有数据通信装置350(图19,S702:是),并且由客户用户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以及接收区域(图19,S703:是,S705:是)。因此,中央服务器400经由EC站点服务器600向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发送确认在指定的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在接收区域中车辆10内收件人的存在的通知(图19,S707)。
在S83中,客户用户将在指定的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在接收区域中车辆10内收件人的存在的确认的OK响应输入用户终端50,并且用户终端50经由EC站点服务器600将OK响应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
在S84中,由于中央服务器400从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接收OK响应(图19,S708:是),因此判定包裹可递送到车辆(图19,S709)。在S85中,中央服务器400向EC站点服务器600通知车辆10可用作收集/递送地点,作为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图8,S112)。
在S86中,EC站点服务器600确认来自客户用户的订单。在S87中,EC站点服务器600向客户用户50的用户终端50通知订单已确认。
在S91中,EC站点服务器600将所订购产品的递送请求发送至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产品的订单信息也与递送请求一起发送至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
在S92中,在从EC站点服务器600接收到递送请求时,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基于从EC站点服务器600接收的产品(包裹)的订单信息来生成收集/递送信息,并且将其登记在收集/递送管理DB 503中。在S93中,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收集/递送日程通知给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包裹的收集/递送信息、车辆10作为收集/递送地点、指定收集/递送日期和时间、指定接收区域等与收集/递送日程一起通知给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
图22是具体示例中的处理顺序的示例。参考图22,描述了如下示例:在车辆10指定为收集/递送地点并且货到付款指定为支付方法的情况下,递送由客户用户订购的包裹。注意,在图22中,存在于车辆10内的收件人是客户用户。
在S151中,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以预定周期将位置信息发送至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当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接收到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的位置信息时,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其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在S161中,车辆10的数据通信装置350以预定周期向中央服务器400发送位置信息。之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车辆10的数据通信装置350连续地发送各条位置信息,尽管这里未示出。
在S171中,开始包裹的收集/递送计划时间段(图20,S801:是)。在S172中,车辆10和收集/递送用户都移动到接收区域中。在S173中,中央服务器400从车辆10和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的各条位置信息中检测到车辆10和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存在于接收区域内(图20,S802:是)。
在S174中,中央服务器400向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发送关于客户用户是否存在于车辆10内的询问。在S175中,由于客户用户存在于车辆10内,客户用户向用户终端50输入指示客户用户的存在的信息,并且用户终端50向中央服务器400发送指示客户用户存在于车辆10内的响应(图20,S803:是)。
在S176中,中央服务器400将递送通知发送至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和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图20,S805)。这可以促使客户用户(收件人)和收集/递送用户准备接收包裹,例如,使得客户用户将车辆10停放在邻近的可停放地点以等待收集/递送用户,同时收集/递送用户准备将包裹递送到车辆10。可停放地点是车辆10可以停放的地点(例如,停车场)。
在S178中,车辆10和收集/递送用户都移动,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得小于预定阈值。在S179中,中央服务器400从车辆10和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的各条位置信息中检测到车辆10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之间的距离变得小于预定阈值,并且客户用户和收集/递送用户进一步彼此接近(图20,S806:是)。
在S180中,中央服务器400向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和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发送靠近通知(图20,S809)。例如,这可以帮助客户用户(收件人)和收集/递送用户彼此相遇,使得客户用户和收集/递送用户搜索彼此。
在S181中,客户用户与收集/递送用户会面并且客户用户接收包裹。在S182中,收集/递送用户将收集/递送完成输入到用户终端200,并且用户终端200经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收集/递送完成通知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中央服务器400接收来自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的收集/递送完成通知(图20,S810:是),并且结束包裹的递送到收件人控制处理。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包裹属性条件表中,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设定到“需要判定”。因此,当满足预定条件时,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可以设定为车辆10。预定条件包括例如车辆10具有位置信息的条件和在收集/递送计划时间段收件人存在于车辆10中条件。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车辆10的位置信息和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的位置信息,收件人可以在访问地点在车辆10中接收具有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作为属性信息的包裹。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检测到车辆10和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存在于接收区域中的情况下和在检测到车辆10与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执行通知。这可以支持存在于车辆10内的收件人可靠地与收集/递送用户会面。
注意,在第二实施例中,由设置在车辆10中的数据通信装置350获取的并且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00的位置信息用作车辆10的位置信息,但是位置信息不限于此。对此。例如,由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或车辆10中存在的收件人获取的位置信息可以用作车辆10的位置信息。
其它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中央服务器400执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可替代地,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可以由收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EC站点服务器600、收集/递送用户的用户终端200和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中的任何一个执行。例如,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可以通过保存图4至图7中所示的信息并执行图8所示的处理来实现。注意,客户用户的用户终端50仅在客户用户进行收集/递送请求的情况下才能执行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基于图6或图18所示的包裹属性条件表来执行图8所示的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图8,S102,S103,等等)。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不限于基于诸如包裹属性条件表的预定表来执行。例如,中央服务器400可以不保存包裹属性条件表。在车辆收集/递送判定处理中,代替图8中的S103中的判定处理,例如,可以执行关于目标包裹是否具有设定到包裹不能递送到车辆字段的各属性信息的判定处理,因此,可以通过判定处理来代替包裹属性条件表的功能。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判定车辆10是否适合作为包裹的收集/递送地点,但是类似的判定可以应用于不具有冷却功能且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的储物柜等等。
记录介质
引起计算机、其它机器和装置(以下称为计算机等)实现发布控制的程序可以记录在能够由计算机等读取的记录介质中。通过引起计算机等读取和执行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计算机用作中央服务器400。
这里,能够由计算机等读取的记录介质是非暂时性记录介质,其中,诸如数据或程序的信息以电、磁、光、机械或化学方式存储,并且计算机等可以从记录介质读取信息。在这种记录介质中,可从计算机等拆卸的记录介质是例如软盘、磁光盘、CD-ROM、CD-R/W、DVD、蓝光碟、DAT、8毫米磁带、诸如闪存之类的存储卡等。此外,固定到计算机等的记录介质包括硬盘、只读存储器(ROM)等。此外,固态硬盘(SSD)也可用作可从计算机等拆卸的记录介质或固定到计算机等的记录介质。

Claims (15)

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部,其配置为获取第一包裹的属性信息;
控制部,其配置为基于包括在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中的包裹属性条件信息,来执行判定第一车辆是否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判定处理,所述包裹属性条件信息与所述第一包裹的属性相关,该属性作为判定所述第一车辆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所基于的判定条件中的一个,其中
当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并且收集/递送用户和所述第一车辆存在于接收区域中时,所述控制部配置为基于关于在收集和递送计划日期和时间所述收件人是否存在于所述第一车辆中的确认结果,来对被指定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车辆执行所述判定处理;以及
输出部,其配置为输出所述判定处理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配置为基于所述包裹属性条件信息和作为所述判定条件中的一个的指示车辆周围的周围环境的周围环境条件信息来执行所述判定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配置为进一步基于针对有权将所述第一车辆指定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用户的所述第一车辆中的包裹可递送日程信息来执行所述判定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裹属性条件信息包括作为所述第一车辆不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包裹的属性信息的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并且
当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所述收件人的所述信息时,所述控制部配置为判定所述第一车辆不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接收部,其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车辆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包裹的运送者的位置信息;
判定部,其配置为当判定所述第一车辆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时,基于所述第一车辆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运送者的所述位置信息来判定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运送者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
发送部,其配置为当判定所述第一车辆与所述运送者之间的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时,将指示所述第一车辆和所述运送者彼此接近的通知至少发送至所述运送者的用户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裹属性条件信息包括作为所述第一车辆不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的指示冷冻产品的信息;并且
当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指示所述冷冻产品的所述信息时,所述控制部配置为判定所述第一车辆不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裹属性条件信息包括作为在所述判定处理中使用所述周围环境条件信息的属性信息的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
所述周围环境条件信息包括指示当所述车辆适合或不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时的日期和时间的日期和时间条件信息;并且
当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指示所述冷藏产品的所述信息时,所述控制部配置为基于关于递送到所述第一车辆的日期和时间的信息的所述日期和时间条件信息来执行所述判定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裹属性条件信息包括作为在所述判定处理中使用所述周围环境条件信息的属性信息的指示冷藏产品的信息;
所述周围环境条件信息包括指示所述车辆适合或不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阳光程度的日照条件信息;并且
当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指示所述冷藏产品的所述信息时,所述控制部配置为基于关于指示被指定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车辆上的所述阳光程度的信息的所述日照条件信息,来执行所述判定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围环境条件信息包括指示所述车辆适合或不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区域的区域条件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部配置为进一步通过使用所述区域条件信息,进一步基于被指定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车辆的位置的地址,来执行所述判定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围环境条件信息包括指示所述车辆适合或不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停放位置的停放位置条件信息;并且
所述控制部配置为进一步通过使用所述停放位置条件信息,进一步基于指示被指定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车辆的所述停放位置的信息,来执行所述判定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和权利要求6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发布部,其配置为当判定被指定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车辆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时,发布认证信息,所述第一车辆配置为通过所述认证信息而被锁定或解锁,其中
所述发布部配置为通过向运送者的用户终端发布预定的认证信息来控制所述运送者对所述第一车辆中的预定隔间的访问,所述预定隔间是放置所述第一包裹的隔间,所述预定隔间配置为通过由锁定-解锁控制装置执行的锁定-解锁处理而被锁定或解锁,并且所述预定的认证信息引起所述锁定-解锁控制装置执行所述锁定-解锁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接收部,所述接收部配置为接收判定所述第一车辆是否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判定请求。
1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包裹的属性信息的步骤;
基于包括在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中的包裹属性条件信息来执行判定第一车辆是否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判定处理的步骤,所述包裹属性条件信息与所述第一包裹的属性相关,该属性作为判定所述第一车辆适合作为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所基于的判定条件中的一个,其中
当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指示需要直接递送给收件人的信息并且收集/递送用户和所述第一车辆存在于接收区域中时,基于关于在收集和递送计划日期和时间所述收件人是否存在于所述第一车辆中的确认结果,来对被指定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所述收集和递送地点的所述第一车辆执行所述判定处理;以及
输出所述判定处理的结果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接收判定所述第一车辆是否适合作为所述第一包裹的收集和递送地点的判定请求的步骤。
15.一种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3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CN201811635889.5A 2018-01-12 2018-12-29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0332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3506A JP6958369B2 (ja) 2018-01-12 2018-01-12 判定システム、判定方法、及び、認証情報制御システム
JP2018-003506 2018-0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3213A CN110033213A (zh) 2019-07-19
CN110033213B true CN110033213B (zh) 2023-08-18

Family

ID=67068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35889.5A Active CN110033213B (zh) 2018-01-12 2018-12-29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9938B2 (zh)
JP (1) JP6958369B2 (zh)
CN (1) CN110033213B (zh)
DE (1) DE1020191000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330325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Zippy Inc. Method for indicating delivery location and software for same
US11055942B2 (en) * 2017-08-01 2021-07-06 The Chamberlain Group,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 secured area
CN111954882B (zh) * 2018-04-11 2024-04-16 亚萨合莱有限公司 将服务提供商访问数据传送至服务提供商服务器
US20200349509A1 (en) * 2019-05-01 2020-11-05 Accenture Global Solutions Limited Determining an optimal route for logistics delivery
KR20210077191A (ko) * 2019-12-17 2021-06-2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내 무선 통신 연결 제어 장치 및 그의 무선 통신 연결 제어 방법
DE102020210721A1 (de) 2020-08-24 2022-02-2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von Warenlieferungen in ein Fahrzeug
JP7411529B2 (ja) 2020-09-30 2024-0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配達管理装置及び車両配達管理方法
JP7085072B1 (ja) * 2020-10-07 2022-06-15 楽天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無人移動体
JP7374065B2 (ja) 2020-11-30 2023-1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配達管理装置及び車両配達管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06225A (ja) * 2005-01-26 2006-08-10 Denso Corp 配達物受取システム、車両用配達物受取装置、車両による配達物の受取方法
DE102015209482A1 (de) * 2015-05-22 2016-11-24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reigabe eines Zugangs zu einem Innenraum eines Kraftfahrzeugs, insbesondere zur Übermittlung einer Warensendung
CN106166998A (zh) * 2015-05-20 2016-11-30 德国邮政股份公司 用于引起对车辆的至少一个门的解锁和锁定以便进行递送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2746A (ja) * 2001-06-05 2002-12-18 Hitachi Ltd 物流情報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JP2012121700A (ja) * 2010-12-09 2012-06-28 Toyota Motor Corp 情報管理サーバ、商品受け取りシステム
US20160148154A1 (en) * 2013-02-01 2016-05-26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rcel delivery to alternate delivery locations
WO2015081899A1 (zh) * 2013-12-08 2015-06-11 叶茂 一种用于物理介质数字化及实体店优化的数字令牌系统
DE102014004673A1 (de) * 2014-03-31 2015-10-01 Audi Ag Verfahren zum Ablegen einer Send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und zugehöriges Kraftfahrzeug
US20150294266A1 (en) * 2014-04-14 2015-10-15 Maxdelivery, Llc Delivery of physical objects to non-fixed end points
CN104021514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物流的接收方法、系统及装置
US9821768B2 (en) * 2014-10-01 2017-11-21 Continental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LLC Geo-proximity vehicle alert and access system for security and package exchange efficiency
US10482421B1 (en) * 2014-12-18 2019-11-1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expediting delivery of items
US20160189098A1 (en) * 2014-12-30 2016-06-30 Here Global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contextually relevant vehicles for delivery purposes
US20180121875A1 (en) * 2015-01-05 2018-05-0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elivery prediction automation and risk mitigation
JP6563265B2 (ja) * 2015-07-06 2019-08-21 日本郵便株式会社 配送支援システム及び配送支援方法
US20200327466A1 (en) * 2016-04-08 2020-10-15 Sony Corporation Vehicle management device, terminal device, vehicle manag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WO2018013463A1 (en) * 2016-07-11 2018-01-18 Wal-Mart Stor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alyzing delivery restrictions when delivering products ordered by a customer
WO2018111618A1 (en) * 2016-12-12 2018-06-21 Walmart Apollo,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products via autonomous ground vehicles to vehicles designated by customers
US20180174262A1 (en) * 2016-12-16 2018-06-21 Wal-Mart Stor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essing available cargo capacity for multiple vehicles
WO2018229871A1 (ja) * 2017-06-13 2018-1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配達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配達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06225A (ja) * 2005-01-26 2006-08-10 Denso Corp 配達物受取システム、車両用配達物受取装置、車両による配達物の受取方法
CN106166998A (zh) * 2015-05-20 2016-11-30 德国邮政股份公司 用于引起对车辆的至少一个门的解锁和锁定以便进行递送的方法和设备
DE102015209482A1 (de) * 2015-05-22 2016-11-24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reigabe eines Zugangs zu einem Innenraum eines Kraftfahrzeugs, insbesondere zur Übermittlung einer Warensend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100063A1 (de) 2019-07-18
CN110033213A (zh) 2019-07-19
US20190220818A1 (en) 2019-07-18
JP2019125027A (ja) 2019-07-25
US11829938B2 (en) 2023-11-28
JP6958369B2 (ja)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3213B (zh)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程序的非暂时性存储介质
KR102273409B1 (ko) 키 정보 관리 장치, 키 정보 관리 방법, 비일시적으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10029886B (zh) 上锁解锁控制系统以及上锁解锁控制方法
CN110009757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图像获取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19535B (zh) 装载判定系统、装载判定方法和认证信息控制系统
CN109698854B (zh) 钥匙信息管理装置、钥匙信息管理方法和存储钥匙信息管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KR102374513B1 (ko) 배달 지원 장치, 배달 지원 방법, 및, 배달 지원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하는 비일시적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CN109697586B (zh) 服务支持装置及方法和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US11158148B2 (en) Delivery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rogram stored therein
JP6897536B2 (ja) 認証情報制御システム、認証情報制御方法、及び、認証情報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752208B2 (en)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rogram stored therein
CN109840972B (zh) 中继装置、存储用于中继装置的程序的存储介质以及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697773B (zh) 钥匙信息管理装置和方法及钥匙信息共享方法
US20190180220A1 (en) Pickup and delivery control system and pickup and delivery control method
JP7081133B2 (ja) 認証情報提供サーバ及び施解錠方法
CN109754499B (zh) 递送辅助装置、递送辅助方法和存储递送辅助程序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计算机介质
JP2019114051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3034270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9934974B (zh) 递送辅助装置、递送辅助方法和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