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4615A - 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4615A
CN110024615A CN201910227945.XA CN201910227945A CN110024615A CN 110024615 A CN110024615 A CN 110024615A CN 201910227945 A CN201910227945 A CN 201910227945A CN 110024615 A CN110024615 A CN 110024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st
forest land
covering
russula vinosa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79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4615B (zh
Inventor
曾广宇
李开祥
赵志珩
蓝金宣
邓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02279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24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24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4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4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4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01G13/02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lants; Coverings for the ground; Devices for laying-out or removing coverings
    • A01G13/0256Ground coverings
    • A01G13/0268Mats or sheets, e.g. nets or fabrics
    • A01G13/0275Fil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9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the environment, e.g. sprinklers

Abstract

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包括轮伐树木、架设喷水网和覆盖保温薄膜,控制林地土壤温湿度及壮根促进增产;在树龄21年前,通过调整树枝控制郁闭度在0.7‑0.8之间;在树龄21‑25年轮流间伐树木,但保持郁闭度在0.6‑0.7之间,间伐树木的树桩高为40‑50cm,培育萌发枝,经过4‑5年轮伐掉所有树木;25年树龄后,通过轮伐较大的萌发枝,使每个树桩萌发枝数维持在3‑6个,控制林地郁闭度在0.7‑0.8之间。本发明保证了正红菇生长所需要的湿度和温度,减少野外极端条件对正红菇的伤害,延长其野外生长时间,冬季轮伐能增加树根营养,提高正红菇年生产的批次及产量。

Description

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菌根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促进正红菇增产和增加年出菇批次的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正红菇(Russula Vinosa Linolbl)又名红菌,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红菇目(Russulales Kreisel exP.M.Kirk.P.F.Cannon& J.C.David.)、红菇科(Russulaceae Lotsy.)、红菇属(Russula);正红菇菌同椆木及红锥树等少数几个树种共生形成菌根菌,并在特定的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下方可生长出的可食用大型真菌,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B、C、D、E、V和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富含抗癌物质微量元素硒。正红菇具有养血壮体、护肤美颜、防癌抗癌、延缓衰老等保健功效,尤其适合孕妇、儿童、贫血者、免疫力低下及癌症患者等食用,对产妇哺乳汁减少、贫血等有特殊食疗价值,是产区产妇“坐月子”进补常吃补品。
由于野外林下条件复杂,影响其生长的因子众多,每年只有部分时间基本满足其生长要求,但在这些时间段,有时由于气候突变,生境条件不适宜菌的生长,超出其适宜范围,长出的菌丝或小菇会中途蔫死,导致整批正红菇无法生存,这也就是为什么纯自然条件下,有些年份一年可以出2-3批菇,有些年份一年只能出1批;林木成年之后,林木树根开始慢慢退化,致与其共生的正红菇菌活力也慢慢下降,后期产量明显减少。发明人对正红菇野外生长众多生态因子及树木生理过程分析研究后得出,温度及湿度都是影响年出菇批次及产量的关键生态因子,壮根可以促进后期菇产量。本方法通过对林地进行控温及控湿,弥补纯自然条件下主要影响因子极端条件下的干扰,提高正红菇的年出菇批次及产量;通过冬季轮伐树木及部分萌发枝来持续壮实树木根系;对野外林下正红菇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保护了森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高效便捷、操作简单、生长成活率稳定,快速获得大量的正红菇,易于推广应用,以供市场对正红菇的大量需求的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通过对林地地表温度和湿度的调控,从而使野外林地的地表层更长时间达到正红菇生长所需要的湿度和温度的要求,延长其野外适宜生长时间,减少野外极端条件对正红菇的伤害,加速正红菇生长;通过轮伐,壮实菌根;提高正红菇年生产的批次及年产正红菇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包括架设喷水网和/或覆盖保温薄膜,控制林地地表土壤湿度在40-80%之间,林地地表温度20-35℃之间,方法如下:
正红菇野外林地喷水网设置:每年1-2月在正红菇林地地面横向架设喷水网,所述喷水网的长度小于15m,喷水网的上下行之间相互连接,喷水网的水源通过水泵从山沟蓄水池抽上,或者与山顶挖蓄水池连接;
正红菇野外林地保温薄膜设置:每年1-2月在正红菇林地地面横向架设喷水网时架设保温薄膜,所述保温薄膜的架设与喷水网相匹配,用木条和/或竹支撑物以林地横向架设保温薄膜支架,支架的高度离枯枝落叶层15cm以上,行间距为宽度小于10m,长度小于15m,然后覆盖保温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林地地表土壤湿度的方法是:在每年3-12月,当林地地表土壤湿度低于40%时,喷水增湿,每次喷水时林地地表土壤湿度达到80%停止喷水,保证林地地表土壤湿度在40-80%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林地地表温度的方法是:在每年3-5月及9-12月这两段易受冷空气影响时期,当林地地表温度低于16℃时,覆盖保温薄膜,四周用实物压住,通过覆盖保温薄膜使其温度上升到20-35℃之间,每天中午揭开两头通风透气30-60分钟;当林地地表温度高于20℃时,揭开薄膜,无需覆盖。
一种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包括架设喷水网和覆盖保温薄膜,控制林地土壤湿度和地表温度,方法步骤如下:
(1)设置正红菇野外林地喷水网和覆盖保温薄膜
每年2月在正红菇野外林地地面横向架设喷水网,喷水网的上下行之间相互连接,喷水网的水源与山顶蓄水池连接;保温薄膜的架设与喷水网相匹配,用木条支撑物以林地横向架设保温薄膜支架,支架的高度离枯枝落叶层15cm以上,行间距为宽度小于10m,长度小于15m,然后覆盖保温薄膜;
(2)控制林地土壤湿度
每年的3-12月当林地地表深2-5cm土壤湿度低于40%时,喷水增湿,每次喷水时林地地表土壤湿度达到80%停止喷水,保证林地地表土壤湿度在40-80%之间;
(3)控制林地地表温度
在每年3-5月及9-12月这两段易受冷空气影响时期,当林地地表深3-4cm温度低于16℃时,覆盖保温薄膜,四周用实物压住,通过覆盖保温薄膜使其温度上升到20-35℃之间,每天中午揭开两头通风透气30-60分钟;当林地地表温度高于20℃时,揭开薄膜,无需覆盖。
一种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包括轮伐树木、架设喷水网和覆盖保温薄膜,控制林地土壤湿度和温度促进增产,方法如下:
(1)正红菇野外林地轮伐壮根
正红菇野外林地轮伐壮根的方法是:在正红菇林地的树龄21年前,每年的1-2月通过调整树枝控制林地的郁闭度在0.7-0.8之间;在树龄21-25年期间,每株树木已经进入成材期,每年的1-2月轮流间伐掉其中一部分树木,保持正红菇林地的郁闭度在0.6-0.7之间,间伐树木的树桩高保留为40-50cm,以便其萌发新枝,经过4-5年把原来所有的树木轮伐掉;25 年树龄后,每年的1-2月通过轮流伐掉每个树桩的较大萌发枝,使每个树桩萌发枝数维持在 3-6个,控制正红菇林地的郁闭度在0.7-0.8之间;
(2)设置正红菇野外林地喷水网和覆盖保温薄膜
每年1-2月在正红菇野外林地地面横向架设喷水网,喷水网的上下行之间相互连接,喷水网的水源与山顶蓄水池连接;保温薄膜的架设与喷水网相匹配,用木条支撑物以林地横向架设保温薄膜支架,支架的高度离枯枝落叶层15cm以上,行间距为宽度小于10m,长度小于 15m,然后覆盖保温薄膜;
(3)控制林地土壤湿度
在每年的3-12月,当林地地表深2-5cm土壤湿度低于40%时,喷水增湿,每次喷水时林地地表土壤湿度达到80%停止喷水,保证林地地表土壤湿度在40-80%之间;
(4)控制林地地表温度
在每年3-5月及9-12月这两段易受冷空气影响时期,当林地地表深3-4cm温度低于16℃时,覆盖保温薄膜,四周用实物压住,通过覆盖保温薄膜使其温度上升到20-35℃之间,每天中午揭开两头通风透气30-60分钟;当林地地表温度高于20℃时,揭开薄膜,无需覆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正红菇野外林地地面横向架设喷水网,能保证林地地表土壤湿度在 40-80%之间,保障正红菇野外林地正常生长对水分的要求,预防野外极端干旱气候对正红菇的损伤。
(2)本发明当林地地表温度低于16℃时,通过覆盖保温薄膜使其温度上升到20-35℃之间,保障正红菇野外林地正常生长,避免由于极端冷空气对正红菇造成冷害,甚至蔫死。
(3)本发明通过对林地地表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控,从而使野外林地的地表层更长时间达到正红菇生长所需要的湿度和温度,延长其野外适宜生长时间,减少野外极端条件对正红菇的伤害,加速正红菇生长,提高正红菇年生产的批次及产量,年出正红菇批次达到3-4次,年增批1-2次。
(4)本发明通过冬季轮伐增加了树根营养,使树木生长后期根系更长时间维持强壮,增加正红菇高产的维持时间。实现了前25年既得了一批成熟木材又能得到高产优质正红菇产品,25年后仍然能生产高产优质的正红菇。
(5)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高效便捷、生长成活率稳定,快速获得大量的正红菇,易于推广应用,以供市场对正红菇的大量需求,为三农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技术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试验林地选在广西容县的出菇林地,林地为坡度16-20度的丘陵地,林地优势树种为椆木及红锥树,杂少量其它树种,林地土层表面上的枯枝落叶层厚度1-3厘米。
实施例1
一种野外林地控制土壤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在每年1-2月,在正红菇林地地面横向架设喷水网,长度小于15m,上下行之间相互连接,喷水网的水源通过水泵从山沟蓄水池抽上,或者与山顶挖蓄水池连接;在每年的3-12月,当林地表土层1-6cm的土壤湿度低于40%时,喷水增湿,每次喷水时林地地表土壤湿度达到80%停止喷水,保证林地地表土壤湿度在 40-80%之间。
实施例2
一种野外林地控制地表温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在每年1-2月,在正红菇林地地面横向用支撑物架设保温薄膜支架,支架的高度离枯枝落叶层15cm以上,行间距为宽度小于10m,长度小于15m;在每年3-5月及9-12月这两段易受冷空气影响时期,当林地表土层3cm深处温度低于16℃时,覆盖保温薄膜,四周用实物压住,通过覆盖保温薄膜使其温度上升到20-35℃之间,每天中午揭开两头透气30-60分钟;当林地地表温度高于20℃时,揭开薄膜,无需覆盖,冷空气过后把薄膜全部揭开。
实施例3
一种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架设喷水网和覆盖保温薄膜,控制林地土壤湿度和地表温度,方法步骤如下:
(1)设置正红菇野外林地喷水网和覆盖保温薄膜
每年2月在正红菇野外林地地面横向架设喷水网,喷水网的上下行之间相互连接,喷水网的水源与山顶蓄水池连接;保温薄膜的架设与喷水网相匹配,用木条支撑物以林地横向架设保温薄膜支架,支架的高度离枯枝落叶层15cm以上,行间距为宽度小于10m,长度小于15m,然后覆盖保温薄膜;
(2)控制林地土壤湿度
每年的3-12月当林地地表深2-5cm土壤湿度低于40%时,喷水增湿,每次喷水时林地地表土壤湿度达到80%停止喷水,保证林地地表土壤湿度在40-80%之间;
(3)控制林地地表温度
在每年3-5月及9-12月这两段易受冷空气影响时期,当林地地表深4cm温度低于16℃时,覆盖保温薄膜,四周用实物压住,通过覆盖保温薄膜使其温度上升到20-35℃之间,每天中午揭开两头通风透气30-60分钟;当林地地表温度高于20℃时,揭开薄膜,无需覆盖。
实施例4
一种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包括轮伐树木、架设喷水网和覆盖保温薄膜,控制林地土壤湿度和温度促进增产,方法如下:
(1)正红菇野外林地轮伐壮根
正红菇野外林地轮伐壮根的方法是:在正红菇林地的树龄21年前,每年的1-2月通过调整树枝控制林地的郁闭度在0.7-0.8之间;在树龄21-25年期间,每株树木已经进入成材期,每年的1-2月轮流间伐掉其中一部分树木,保持正红菇林地的郁闭度在0.6-0.7之间,间伐树木的树桩高保留为40-50cm,以便其萌发新枝,经过4-5年把原来所有的树木轮伐掉;25 年树龄后,每年的1-2月通过轮流伐掉每个树桩的较大萌发枝,使每个树桩萌发枝数维持在 3-6个,控制正红菇林地的郁闭度在0.7-0.8之间;
(2)设置正红菇野外林地喷水网和覆盖保温薄膜
每年1-2月在正红菇野外林地地面横向架设喷水网,喷水网的上下行之间相互连接,喷水网的水源与山顶蓄水池连接;保温薄膜的架设与喷水网相匹配,用木条支撑物以林地横向架设保温薄膜支架,支架的高度离枯枝落叶层15cm以上,行间距为宽度小于10m,长度小于 15m,然后覆盖保温薄膜;
(3)控制林地土壤湿度
在每年的3-12月,当林地地表深3-4cm土壤湿度低于40%时,喷水增湿,每次喷水时林地地表土壤湿度达到80%停止喷水,保证林地地表土壤湿度在40-80%之间;
(4)控制林地地表温度
在每年3-5月及9-12月这两段易受冷空气影响时期,当林地地表深3cm温度低于16℃时,覆盖保温薄膜,四周用实物压住,通过覆盖保温薄膜使其温度上升到20-35℃之间,每天中午揭开两头通风透气30-60分钟;当林地地表温度高于20℃时,揭开薄膜,无需覆盖。
对照例
纯自然条件,没有控制湿度、温度和轮伐壮根的技术措施。
上述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控制湿度和/或温度和/或轮伐对正红菇产量影响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人工辅助补水控湿对提高正红菇产量有较大提高。实施例1增收了1批,当年11月,在其它地块都没有出菇时,实施例1采收了一批,相比不浇水地块年度总产菇量提高43.8%,菇单价提高7.1%,总产值提高53.98%,实施例1补水控湿方式不但能提高每轮产量,而且还能提高年出菇批次,产量及效益显著增加。实施例2增收了1批,在农历四月就开始出了当年的第一批菇,由于地膜保护,防止了农历二月下旬(清明节附近) 那场降温(地表气温降到了11℃)的冷害;其它没有地膜保护地块,绝大部分地块没有出,有些地块零星出有一点菇,低温后几天,扒开枯枝落叶层,可见蔫死的小菇,产量损失严重。实施例3增收了2批,实现了年出菇批次达4次,比没有任何控温控湿措施的林地产量增加了124.4%,产出的菌品级也更高,效益增加164.0%。实施例4,通过轮伐地上生物量控制郁闭度,壮实了树木根系,也让更多营养留在了根系,从而使菌根生长萌发更多,增加了出菇点,高营养也是长出的菌更大更厚,产量增加337.26%。

Claims (5)

1.一种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喷水网和/或覆盖保温薄膜,控制林地地表土壤湿度在40-80%之间,林地地表温度20-35℃之间,方法如下:
正红菇野外林地喷水网设置:每年1-2月在正红菇林地地面横向架设喷水网,所述喷水网的长度小于15m,喷水网的上下行之间相互连接,喷水网的水源通过水泵从山沟蓄水池抽上,或者与山顶挖蓄水池连接;
正红菇野外林地保温薄膜设置:每年1-2月在正红菇林地地面横向架设喷水网时架设保温薄膜,所述保温薄膜的架设与喷水网相匹配,用木条和/或竹等支撑物以林地横向架设保温薄膜支架,支架的高度离枯枝落叶层15cm以上,行间距为宽度小于10m,长度小于15m,然后覆盖保温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林地地表土壤湿度的方法是:在每年3-12月,当林地地表土壤湿度低于40%时,喷水增湿,每次喷水时林地地表土壤湿度达到80%停止喷水,保证林地地表土壤湿度在40-8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林地地表温度的方法是:在每年3-5月及9-12月这两段易受冷空气影响时期,当林地地表温度低于16℃时,覆盖保温薄膜,四周用实物压住,通过覆盖保温薄膜使其温度上升到20-35℃之间,每天中午揭开两头通风透气30-60分钟;当林地地表温度高于20℃时,揭开薄膜,无需覆盖。
4.一种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喷水网和覆盖保温薄膜,控制林地土壤湿度和地表温度,方法步骤如下:
(1)设置正红菇野外林地喷水网和覆盖保温薄膜
每年2月在正红菇野外林地地面横向架设喷水网,喷水网的上下行之间相互连接,喷水网的水源通过水泵从山沟蓄水池抽上,或者在与山顶蓄水池连接;保温薄膜的架设与喷水网相匹配,用木条支撑物以林地横向架设保温薄膜支架,支架的高度离枯枝落叶层15-20cm,行间距为宽度8-10m,长度小于15m,然后覆盖保温薄膜;
(2)控制林地土壤湿度
每年的3-12月当林地地表深2-5cm土壤湿度低于40%时,喷水增湿,每次喷水时林地地表土壤湿度达到80%停止喷水,保证林地地表土壤湿度在40-80%之间;
(3)控制林地地表温度
在每年3-5月及9-12月这两段易受冷空气影响时期,当林地地表深3-4cm温度低于16℃时,覆盖保温薄膜,四周用实物压住,通过覆盖保温薄膜使其温度上升到20-35℃之间,每天中午揭开两头通风透气30-60分钟;当林地地表温度高于20℃时,揭开薄膜,无需覆盖。
5.一种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轮伐树木、架设喷水网和覆盖保温薄膜,控制林地土壤湿度、温度及壮根促进增产,方法如下:
(1)正红菇野外林地轮伐壮根
正红菇野外林地轮伐壮根的方法是:在正红菇林地的树龄21年前,每年的1-2月通过调整树枝控制林地的郁闭度在0.7-0.8之间;在树龄21-25年期间,每株树木已经进入成材期,每年的1-2月轮流间伐掉其中一部分树木,保持正红菇林地的郁闭度在0.6-0.7之间,间伐树木的树桩高保留为40-50cm,以便其萌发新枝,经过4-5年把原来所有的树木轮伐掉;25年树龄后,每年的1-2月通过轮流伐掉每个树桩的较大萌发枝,使每个树桩萌发枝数维持在3-6个,控制正红菇林地的郁闭度在0.7-0.8之间;
(2)设置正红菇野外林地喷水网和覆盖保温薄膜
每年1-2月在正红菇野外林地地面横向架设喷水网,喷水网的上下行之间相互连接,喷水网的水源与山顶蓄水池连接;保温薄膜的架设与喷水网相匹配,用木条支撑物以林地横向架设保温薄膜支架,支架的高度离枯枝落叶层15cm以上,行间距为宽度小于10m,长度小于15m,然后覆盖保温薄膜;
(3)控制林地土壤湿度
在每年的3-12月,当林地地表深2-5cm土壤湿度低于40%时,喷水增湿,每次喷水时林地地表土壤湿度达到80%停止喷水,保证林地地表土壤湿度在40-80%之间;
(4)控制林地地表温度
在每年3-5月及9-12月这两段易受冷空气影响时期,当林地地表深3-4cm温度低于16℃时,覆盖保温薄膜,四周用实物压住,通过覆盖保温薄膜使其温度上升到20-35℃之间,每天中午揭开两头通风透气30-60分钟;当林地地表温度高于20℃时,揭开薄膜,无需覆盖。
CN201910227945.XA 2019-03-25 2019-03-25 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 Active CN1100246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7945.XA CN110024615B (zh) 2019-03-25 2019-03-25 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7945.XA CN110024615B (zh) 2019-03-25 2019-03-25 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4615A true CN110024615A (zh) 2019-07-19
CN110024615B CN110024615B (zh) 2021-11-16

Family

ID=67236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7945.XA Active CN110024615B (zh) 2019-03-25 2019-03-25 野外林地轮伐壮根及控制地表温湿度生产正红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2461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0454A (zh) * 2009-09-29 2010-04-07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正红菇增产菌及其使用方法
CN101861795A (zh) * 2010-05-10 2010-10-20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松茸人工促繁技术的方法
CN103238465A (zh) * 2013-05-17 2013-08-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通过林地改造提高野生鳞盖红菇产量的方法
CN104106376A (zh) * 2014-07-16 2014-10-2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调整菌根菌群落结构的正红菇增产方法
CN108925363A (zh) * 2018-08-09 2018-12-04 江苏青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林下仿野栽培灵芝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0454A (zh) * 2009-09-29 2010-04-07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正红菇增产菌及其使用方法
CN101861795A (zh) * 2010-05-10 2010-10-20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松茸人工促繁技术的方法
CN103238465A (zh) * 2013-05-17 2013-08-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通过林地改造提高野生鳞盖红菇产量的方法
CN104106376A (zh) * 2014-07-16 2014-10-2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调整菌根菌群落结构的正红菇增产方法
CN108925363A (zh) * 2018-08-09 2018-12-04 江苏青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林下仿野栽培灵芝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湖广等: "《名贵珍稀菇菌生产技术问答》", 30 June 2011, 金盾出版社 *
吕翼: "《营林技术》", 30 November 1988,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蔚勇等: "新罗区正红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
曾祥华等: "《姬菇·金顶蘑·红侧耳》", 31 July 2013,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林玉秀: "人工促进措施对正红菇产量的影响研究", 《林业勘察设计》 *
钱建新等: "正红菇的生长环境研究", 《福建林业科技》 *
马丽珍: "建瓯市天然林正红菇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防护林科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4615B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2889B (zh) 南方冬枣丰产栽培方法
CN103262748B (zh) 山地红壤林下药用绞股蓝的gap栽培方法
CN103918486A (zh) 一种双季槐栽培管理方法
CN104920134B (zh) 南方温暖地区种植甜樱桃成年树管理方法
CN103168608A (zh) 一种葡萄扦插催根的种植方法
CN104255373A (zh) 脐橙的种植方法
CN104885841B (zh) 一种南方温暖地区种植甜樱桃避雨、遮阳及防鸟的方法
CN108713438A (zh) 一种有机猕猴桃栽培方法
CN101707964A (zh) 大乌芦叶樱桃及滕县大红樱桃拱棚半遮荫绿枝扦插繁殖方法
CN104838935A (zh) 南方温暖地区种植甜樱桃早期管理方法
CN105075781B (zh) 一种桑树的培育方法
CN107432225A (zh) 一种果桑整形栽培方法
CN104285685A (zh) 一种扁柏砧木嫁接龙柏的方法
CN106069570A (zh) 一种葡萄树的栽培方法
CN106358773B (zh) 核桃树“主干型”树形的培育方法
CN101755583A (zh) 有机西瓜的反季节栽培技术与方法
CN107509595A (zh) 一种葡萄园套种草莓的种植方法
CN106489494A (zh) 一种三叶木通仿野生栽培中后续管理的方法
CN107637433A (zh) 一种无核黄皮的栽培工艺方法
CN103749138B (zh) 一种火力楠扦插繁殖方法
CN106305256A (zh) 无核蜜橘的高产栽培技术
CN103238465B (zh) 一种通过林地改造提高野生鳞盖红菇产量的方法
CN105027888A (zh) 一种猫屎瓜的种植方法
CN105052652A (zh) 一种石榴树和野生韭菜的丘陵旱地栽培方法及应用
CN106258372A (zh) 一种满天星百香果的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Assignee: Wuzhou Zhibang Agroforestry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45000039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Russula edodes by Rotation Cutting and Controlling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Field Forest Lan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6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