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4244B - 布线引导机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布线引导机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4244B
CN110024244B CN201680091282.8A CN201680091282A CN110024244B CN 110024244 B CN110024244 B CN 110024244B CN 201680091282 A CN201680091282 A CN 201680091282A CN 110024244 B CN110024244 B CN 1100242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movable
hinge
holding membe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12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4244A (zh
Inventor
松村仁
东野洋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24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4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4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4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3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 or power between the different housings, e.g. details of wired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ssage of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06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 Slot Machines And Peripheral Devices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布线引导机构包括:铰链构件(20、30),该铰链构件(20、30)自由转动地将装置主体与门(3)相连结;布线(41a~41f),该布线(41a~41f)将装置主体侧与门(3)侧进行电连接;以及保持布线(41a~41f)并且安装于铰链构件(20、30)的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在铰链构件(20、30)的轴方向(g)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且根据门(3)的转动动作,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在同轴上进行相对旋转。

Description

布线引导机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布线引导机构以及包括该布线引导机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进行DNA分析的装置,广泛使用了在毛细管中填充聚合物凝胶、高分子溶液等的泳动介质的毛细管电泳装置。上述的装置中,在装置主体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有在拆装毛细管等时进行开闭的门,另外经由电缆将计算机(例如,计算机主体以及显示器)与装置主体相连接(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为了削减包含了计算机的装置整体的设置空间,例如若将计算机的功能内置于装置主体的门内,则需要经由布线将装置主体与门进行电连接。因此,记载有包括可转动地将第1壳体与第2壳体相连结的铰链机构,使布线通过铰链机构的圆筒内的电子设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281221号公告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67267号公告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设备中存在有如下问题:由于门的开闭时的扭转、弯曲、拉伸、布线彼此的摩擦等的载荷施加于布线而产生布线的断裂、布线的磨损。
本发明的解决所述的现有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施加于布线的载荷的布线引导机构及具备这样的布线引导机构的电子设备。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铰链构件,该铰链构件自由转动地将装置主体与门相连结;布线,该布线将所述装置主体侧与所述门侧进行电连接;以及多个保持构件,该多个保持构件保持所述布线并且安装于所述铰链构件,在所述铰链构件的轴方向上所述多个保持构件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多个保持构件根据所述门的转动动作在同轴上进行相对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降低施加在布线上的载荷的布线引导机构及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分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分析装置的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在铰链构件的位置处切断时的分析装置的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4是表示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分析装置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6是表示安装在可动侧铰链中的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安装在可动侧铰链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安装在固定侧铰链中的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将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安装在固定侧铰链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门全闭时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0中的门在开闭中途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0中的门全开时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在门开闭中途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在门全闭时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在门全开时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包括第3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的电子设备的简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适当地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分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所示,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100A(参照图3)的分析装置1示出对DNA的碱基排列进行分析的电子设备的外观,且由装置主体2以及门3构成。
装置主体2的壳体2a的内部包括控制基板2b。另外,装置主体2的壳体2a的前面设置有1个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端口2c。另外,装置主体2的底面设置有脚部2d、2d、2d(一部分未图示)。
门3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前面上部,且通过后文阐述的铰链机构10(参照图2)可转动地进行开闭。另外,在门3的前面设置有作为操作部的触摸面板式计算机(以下,称为触摸面板PC)3a。该触摸面板PC3a能够对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中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能够将分析出的结果显示在显示屏上并进行确认。另外,在门3的触摸面板PC3a的下侧中设置有通过肉眼能够观察到内部状态的观察窗3b。
图2是表示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分析装置的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另外,在图2中图示出门3、以及支承该门3的装置主体2的一部分(框构件2e)。
铰链机构10由1组铰链构件20、30构成并设置在门3的左端。铰链构件20和铰链构件30在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以包括铰链构件20、30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由1个铰链构件构成。
铰链构件20位于门3的上部,包括固定于装置主体2的固定侧铰链21、以及固定于门3的可动侧铰链22。
固定侧铰链21具有圆筒形状的固定圆筒部21a、以及从该固定圆筒部21a的外表面向装置主体2延伸的固定片21b。
可动侧铰链22具有圆筒形状的可动圆筒部22a、以及将布线组41向触摸面板PC3a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22b。
固定圆筒部21a以外嵌于可动圆筒部22a的下部的方式与其相连结(以插口嵌合的方式),可动圆筒部22a构成为相对于固定圆筒部21a边滑动边旋转。
铰链构件30位于门3的下部,包括固定于装置主体2的固定侧铰链31、以及固定于门3的可动侧铰链32。
固定侧铰链31具有圆筒形状的固定圆筒部31a、以及从该固定圆筒部31a的外表面向装置主体2延伸的固定片31b。
可动侧铰链32具有圆筒形状的可动圆筒部32a。
固定圆筒部31a以外嵌于可动圆筒部32a的下部的方式与其相连结(以插口嵌合的方式),可动圆筒部32a构成为相对于固定圆筒部31a边滑动边旋转。
布线组41的一端与门3的触摸面板PC3a相连接,布线组41的另一端向装置主体2(参照图1)延伸。另外,布线组41插通可动圆筒部22a、固定圆筒部21a、可动圆筒部32a、固定圆筒部31a各自的内侧。
图3是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在铰链构件的位置处切断时的分析装置的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另外,图3中示出将图2所示的固定圆筒部21a、可动圆筒部22a、固定圆筒部31a、可动圆筒部32a在铰链机构10的轴向g上进行切断时的状态。
如图3所示,布线引导机构100A包括所述的铰链构件20、30、布线组41(布线41a、41b、41c、41d、41e、41f)、以及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多个保持构件)。
布线组41捆扎6根布线41a~41f而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以6根布线41a~41f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6根布线,可以是5根以下,也可以是7根以上,或者不限于多根,可以是1根。
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安装在铰链构件20的可动侧铰链22中。即,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插入至可动侧铰链22的可动圆筒部22a内,并且对布线41a~41f的每一根单独进行保持。
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安装于铰链构件30的固定侧铰链31。即,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插入至固定侧铰链31的固定圆筒部31a内,并且对布线41a~41f的每一根单独进行保持。
设置于固定侧铰链21的固定片21b弯曲形成为L字形,一端与固定圆筒部21a相接合,另一端贯穿形成于面板盖3d上的孔3e且固定于装置主体2,该面板盖3d覆盖在门3的背面。
设置于固定侧铰链31的固定片31b弯曲形成为L字形,一端与固定圆筒部31a相接合,另一端贯穿形成于面板盖3d上的孔3f且固定于装置主体2,该面板盖3d覆盖在门3的背面。
可动圆筒部22a、32a的一部分固定于门3的面板盖3d上。
布线组41在可动圆筒部22a的上部,被引导构件22b弯曲成向门3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与门3的触摸面板PC3a电连接。另外,省略图示,布线组41从固定圆筒部31a进一步向下方延伸,且向装置主体2(参照图1)侧延伸。
图4是表示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分析装置的框图。
如图4所示,布线41a、41b、41c、41d、41e、41f各自的一端与设置于门3上的触摸面板PC3a相连接。另外,分析装置1由外部电源4提供电力,所提供的电力提供给控制基板2b。
布线41a、41b的另一端与控制基板2b相连接。布线41a包括将提供给控制基板2b的电力输送给触摸面板PC3a的电力线等。布线41b包括在控制基板2b与触摸面板PC3a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LAN通信用的通信线。
布线41c、41d、41e的另一端分别与形成在装置主体2的背面的2个USB端口2f、2g、以及LAN端口2h相连接。布线41f的另一端与形成在装置主体2的前面的USB端口2c相连接。
另外,在分析装置1中,布线41a、41b与控制基板2b相连接,布线41c~41f与USB端口2c、2f、2g以及LAN端口2h的外部接口相连接,存在与装置主体2的内部和外部两者相连接的情况,因此不作为装置主体2,而作为装置主体2侧(控制基板2b以及/或者壳体)。另外,由于针对门3侧也能够同样地构成,因此作为门3侧(触摸面板PC3a以及/或者壳体)。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如图5所示,铰链构件20中的可动侧铰链22的可动圆筒部22a具有插入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的上部圆筒体22a1、以及直径比该上部圆筒体22a1要小的下部圆筒体22a2。另外,下部圆筒体22a2的内径尺寸R2形成为比上部圆筒体22a1的内径尺寸R1要小。另外,在可动侧铰链22的上部圆筒体22a1与下部圆筒体22a2的边界上具有内径缩径时所形成的台阶部22e。
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的外径尺寸形成为比下部圆筒体22a2的内径尺寸R2要大。由此,能够限制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从上部圆筒体22a1移动到下部圆筒体22a2,从而能够防止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从可动侧铰链22脱落。
另外,下部圆筒体22a2的外径形成为比上部圆筒体22a1的外径要小,以使固定圆筒部21a外嵌于下部圆筒体22a2的方式来安装该固定圆筒部21a。由此,在上部圆筒体22a1与下部圆筒体22a2的边界上形成有外径缩径的台阶部22c,通过该台阶部22c与固定圆筒部21a的轴向g(铰链构件20的旋转轴方向)的端面21c相抵接,可动侧铰链22支承于固定侧铰链21。
另外,固定圆筒部21a呈在轴向g的两端打开的圆筒形状,固定圆筒部21a的内周面21a1的整体与可动侧铰链22的下部圆筒体22a2的外周面22a3边滑动边旋转。
另外,布线41a~41f构成为不与上部圆筒体22a1的内壁面22a4以及下部圆筒体22a2的内壁面22a5相接触。
另外,铰链构件30中,可动侧铰链32的可动圆筒部32a具有上部圆筒体32a1、以及外径比该上部圆筒体32a1要小的下部圆筒体32a2。另外,可动圆筒体32a的内径尺寸R3形成为从轴向g(铰链构件30的旋转轴方向)上的一端(上端)到另一端(下端)具有相同直径。
在固定侧铰链31的下端中形成有向径向中心突出的凸缘31c以使得直径比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要小。由此,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构成为不从固定侧铰链31中脱落。
另外,可动侧铰链32的下部圆筒体32a2的外径形成为比上部圆筒体32a1的外径要小,以使固定圆筒部31a外嵌于下部圆筒体32a2的方式来安装固定圆筒部31a。由此,在上部圆筒体32a1与下部圆筒体32a2的边界上形成有外径缩径的台阶部32c,通过该台阶部32c与固定圆筒部31a的轴向g的端面31d相抵接,可动侧铰链32支承于固定侧铰链31。
另外,下部圆筒体32a2的轴向g的长度形成为比固定圆筒部31a的轴向g的长度要短,固定圆筒部31a的内壁面31a1与下部圆筒体32a2的外周面32a3的整体边滑动边旋转。
另外,在固定圆筒部31a的下部的该固定圆筒部31a与下部圆筒体32a2不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
另外,布线41a~41f构成为不与平行于上部圆筒体32a1及下部圆筒体32a2的轴向g的内壁面32a4、固定圆筒部31a的内壁面31a1、以及凸缘31c的内缘部31c1相接触。
由此,可动侧铰链22、32由固定侧铰链21、31的上侧进行支承,因此即使搭载了触摸面板PC3a的重量较大的门3,也能够使门3稳定并且可靠地保持在装置主体2中。
图6是表示安装在可动侧铰链中的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具有直径比上部圆筒体22a1(参照图5)的内径尺寸R1(参照图5)要小的大致为圆柱形状的基部51。在该基部51的外周面51a沿周向隔开间隔(每隔开60度)地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6个突起部52。各突起部52除了1个以外其他为相同形状,形成为比基部51的轴向g的长度要短。另外,突起部52的下表面构成为与基部51的下表面一致。
另外,在6个中的1个突起部52的上下方向上形成有呈直线状延伸的槽53。该槽53的上下端部向突起部52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打开。
另外,基部51的外周面51a的相邻突起部52之间形成有向着径向中心凹陷的布线保持部54、54、55、55、55、55。布线保持部54、54、55、55、55、55形成为沿周向隔开间隔。
布线保持部54、54形成为与布线41a、41b(参照图5)的外径相匹配的截面形状。另外,布线保持部55、55、55、55形成为与布线41c、41d、41e、41f(参照图5)的外径相匹配的截面形状。
针对1处的布线保持部54保持1根布线41a(41b),且各布线互相隔开间隔地保持。另外,针对1处的布线保持部55保持1根布线41c(41d、41e、41f),且各布线互相隔开间隔地保持。1根布线41a(41b、41c、41d、41e、41f)意味着从外观上能够识别为1根线。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以圆形状的布线41a~41f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为四边形的布线,也可为多边形的布线,也可为其他不规则形的布线。
另外,作为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的材质若为能够保持布线41a~41f的材质,则也可为树脂制,也可为金属制。作为树脂制有ABS树脂、PLA树脂等。
图7是表示将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安装在可动侧铰链上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7所示,各突起部52的外周面52a以与上部圆筒体22a1的内壁面22a4相同的曲率形成,且构成为以在上部圆筒体22a1的轴向g上自由往复移动地进行滑动。
另外,布线保持部54的直径比布线保持部55的要大,周面(侧面)的开口宽度W1形成为比布线保持部54的直径R10要短。同样地,布线保持部55的周面(侧缘)的开口宽度W2形成为比布线保持部55的直径R11要短。由此,通过将布线41a~41f从基部51的外周侧压入从而能够使布线41a~41f易于保持,另外使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的交换也变得容易。
另外,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的径向的中心、以及上部圆筒体22a1的径向的中心在点O处相一致。换言之,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的中心与铰链构件20的转动中心在点O处相一致。
另外,在轴向g(参照图5)上延伸的凸条的突起22s形成于上部圆筒体22a1的内壁面22a4,该突起22s插入至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的槽53中,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能够在上部圆筒体22a1内的轴向g上进行滑动,并且沿圆周方向不可进行旋转动作。
另外,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中的布线保持部54、55在轴向g(参照图5)方向上形成得较长,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布线41a~41f。另外,突起部52在轴向g(参照图5)上形成得较短,因此能够降低与上部圆筒体22a1间的摩擦阻力,且使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能够顺畅地进行往复动作。
图8是表示安装于固定侧铰链的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的立体图。另外,针对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在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的6个突起部52中的1个上形成有凹部56。该凹部56大致呈矩形状,具有位于周向两侧的侧面56a、56a、以及位于下侧的底面56b。另外,朝向凹部56的上方打开。
图9是表示将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安装在固定侧铰链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9所示,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插入至固定圆筒部31a的底部为止,在凹部56的高度位置,从固定圆筒部31a的外侧拧入螺钉57,通过以使螺钉57的前端进入到凹部56内的方式进行螺合,从而使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固定在固定圆筒部31a内。
由此,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不能在固定圆筒部31a内旋转。另外,通过螺钉57与凹部56的底面56b相抵接,从而限制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在固定圆筒部31a内向上方移动。即,对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进行固定以使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不能在固定圆筒部31a内的上下方向(轴向g)以及周向进行移动。
另外,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的径向的中心、以及固定圆筒体31a的径向的中心在点O处相一致。换言之,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的中心与铰链构件30(参照图5)的转动中心在点O处相一致。另外,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的中心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的中心在点O处相一致,且铰链构件30的转动中心与铰链构件20的转动中心在点O处相一致(参照图7、图9)。由此,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相对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在同轴上进行旋转。另外,通过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进行旋转,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在同轴上进行相对转动。
接着,参照图10至图13针对伴随着门3的开闭的布线引导机构100A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门的动作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门全闭时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图12是表示图10的门开闭中途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图13是表示图10的门全开时的布线引导机构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另外,图11至图13所示出的铰链构件20、30表示从装置主体2的正面侧观察时的截面。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固定,以使得布线41a~41f与布线保持部54、54、55、55、55、55不会相互滑动。
如图10所示,分析装置1包括以宽度方向的一端(左端)为旋转轴进行转动的门3。图10的左图是全闭时的门3的状态,图10的中间图是开闭中途(全开角度的1/2)的门3的状态,图10的右图是全开时的门3的状态。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门3构成为在全开时打开120度。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以门3的左侧作为旋转轴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若包括铰链机构,则门3的右侧也可作为旋转轴,门3的上部也可作为转动轴,门3的下部也可作为转动轴。
如图11所示,在门3处于全闭状态(参照图10的左图)中,保持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的布线41a~41f相对于保持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的布线41a~41f处于旋转了60度的状态(扭转角度为60度的状态)。换言之,图7的保持构件50A处于以点O为旋转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了60度(例如,一个布线保持部54位于另一个布线保持部54的位置为止的角度)的状态。此时,保持在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的位置的布线41a~41f设定为相互隔开间隔。另外,保持在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的位置的布线41a~41f设定为相互隔开间隔。另外,针对位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之间的布线41a~41f也设定为相互隔开间隔。由此,在门3处于关闭的状态下,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之间的布线41a~41f相互不接触。
另外,在如图11所示的全闭状态下,通过布线41a~41f以在周向上扭转60度的方式进行移动从而使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在可动侧铰链22内朝下方进行滑动移动。由此,通过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在轴向g上滑动移动从而能够抑制布线41a~41f向轴方向(长度方向)拉伸,从而能够降低施加在布线41a~41f上的载荷。
并且,如图12所示,若门3从全闭状态打开60度(参照图10的中间图),则可动侧铰链22、32与门3的旋转动作联动地旋转60度从而门3到达开闭中途的状态。此时,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固定于固定侧铰链31,因此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不旋转,可动侧铰链22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一起以铰链20、30为旋转轴中心旋转60度。由此,布线41a~41f处于沿垂直方向笔直地延伸的状态。即,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的各布线保持部54、54、55、55、55、55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的各布线保持部54、54、55、55、55、55在垂直方向上一致。由此,布线41a~41f处于没有扭转移动的状态(扭转角度为0度的状态)。
另外,通过从图11的全闭状态达到图12的开闭中途的状态,由于位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之间的布线41a~41f的轴方向(长度方向)的距离变长,因此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在可动侧铰链22内向上方滑动移动。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要强行地缩短布线41a~41f的力的作用,从而能够降低施加在布线41a~41f上的载荷。
并且,如图13所示,若门3从图12的开闭中途进一步打开60度,则可动侧铰链22、32与门3的旋转动作联动地绕铰链构件20、30的旋转轴中心旋转60度。此时,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固定于固定侧铰链31,因此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不旋转,可动侧铰链22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一起旋转60度。由此,如图13所示,布线41a~41f处于朝图11的相反侧旋转后的状态(扭转角度为60度的状态)。
由此,包括布线引导机构100A的分析装置1构成为在门3的开闭中途的状态下的布线41a~41f的扭转角度为0度,在门3全闭的状态下的布线41a~41f的扭转角度为60度(规定角度),进一步在门3全开的状态下的布线41a~41f的扭转角度为60度(朝全闭时的相反方向的60度)。由此,布线41a~41f的扭转角度最大可为60度,因此能够使扭转角度达到最小,能够降低施加在布线41a~41f上的载荷。
然而,若增大布线保持部件的直径来增大布线彼此的间隙,则即使增大布线的扭转角度,布线彼此也难以接触,但是若增大布线保持部件的直径,则铰链构件也需要变大,从而装置会大型化。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减小扭转角度,即使减小布线41a~41f彼此的间隙也能够使其不相互接触,能够使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小型化。由此,能够使分析装置1变得结构紧凑。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包括铰链构件20、30,该铰链构件20、30自由转动地将装置主体2与门3相连结;布线41a~41f,该布线41a~41f将装置主体2侧(控制基板2b以及端口2c、2f、2g、2h)与门3侧(触摸面板PC3a)电连接;以及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该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保持布线41a~41f并且安装于铰链构件20、30,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在铰链构件20、30的轴向g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多个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根据门3的转动动作在同轴上进行相对旋转(参照图5)。由此,通过使布线41a~41f一边扭转一边移动(旋转),从而能够防止对门3进行开闭时的布线41a~41f自身的扭转,降低施加在布线41a~41f上的载荷。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布线的断裂、磨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多根布线41a~41f构成,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将布线41a~41f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进行保持。由此,能够抑制在门3的开闭时的布线41a~41f彼此的摩擦,从而能够降低施加在布线41a~41f上的载荷。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布线的断裂、磨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铰链构件20、30具有固定于装置主体2的固定侧铰链21、31、以及固定于门3的可动侧铰链22、32,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1个保持构件)安装于一个铰链构件30的固定侧铰链31,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其他的保持构件)安装于另一个铰链构件20的可动侧铰链22。由此,能够稳定地对布线41a~41f进行扭转(以一定角度),从而能够减少将过度的载荷施加在布线41a~41f上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侧铰链21、31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固定圆筒部21a、31a,可动侧铰链22、32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可动圆筒部22a、32a,固定圆筒部21a、31a外嵌于可动圆筒部22a、32a且对可动圆筒部22a、32a进行支承。由此,即使在门3上安装有如触摸面板PC3a那样重量较大的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门3稳定地支承于装置主体2。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布线41a~41f插通到固定圆筒部21a、31a的内侧及可动圆筒部22a、32a的内侧,并且与固定圆筒部21a、31a及可动圆筒部22a、32a隔开间隔地配置。由此,能够防止布线41a~41f与铰链构件20、30间的摩擦。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于可动侧铰链22的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沿该可动侧铰链22的轴向g可往复移动地支承于该可动侧铰链22。由此,在将布线41a~41f固定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的各布线保持部54、54、55、55、55、55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长边方向上较强的力作用于布线41a~41f的情况,能降低施加在布线41a~41f上的载荷。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布线的断裂、磨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布线41a~41f固定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的布线保持部54、55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的布线保持部54、55。由此,能够防止由于门3开闭时的布线41a~41f与布线保持部54、55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磨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在固定侧铰链31的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无法移动地安装于该固定侧铰链31。由此,由于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进行组合,因此能容易地对布线41a~41f的扭转角度进行控制。
(第2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在门开闭中途的侧视图。另外,省略图示,针对布线引导机构100B以外的部分(分析装置1的结构)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4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100B包括:铰链构件20A、20B、40、布线41a~41f、以及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C、50D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E(多个保持构件)。
铰链构件20A由固定侧铰链21A与可动侧铰链22A构成。固定侧铰链21A上形成有与装置主体2(参照图1)进行固定的固定片21b。
铰链构件20B由固定侧铰链21B与可动侧铰链22B构成。固定侧铰链21B上形成有与装置主体2(参照图1)进行固定的固定片21b。
铰链构件40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固定圆筒部40a、以及与装置主体2(参照图1)进行固定的固定片40b。
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C安装于可动侧铰链22A。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D安装于可动侧铰链22B。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E安装于铰链构件40。另外,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C、50D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E在铰链构件20、30、40的轴向g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另外,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C、50D以可在轴向g上往复移动且在周向上无法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可动侧铰链22A、22B。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E以在轴向g以及周向上无法移动的方式固定于铰链构件40。
接着,针对布线引导机构100B的动作参照图14,图15以及图16进行说明。图15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在门全闭时的侧面图,图16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布线引导机构在门全开时的侧面图。
如图14所示,门3(参照图10的左图)处于开闭中途的状态的多根布线41a~41f的扭转角度为0度,布线41a~41f在垂直方向上呈直线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通过从图14所示出的状态门3向关闭方向旋转60度达到图15所示的状态。此时,可动侧铰链22A、22B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C、50D一起朝相同方向旋转60度。通过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C相对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E旋转60度来使布线41a~41f的扭转角度成为60度。另外,通过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D相对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E旋转60度来使布线41a~41f的扭转角度成为60度。另外,省略图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以布线41a~41f彼此不相互接触的方式将布线41a~41f设定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C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D之间。
并且,通过从图14所示出的状态门3向打开方向旋转60度达到图16所示的状态。此时,可动侧铰链22A、22B与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C、50D一起向所述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60度。通过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C相对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E旋转60度来使布线41a~41f的扭转角度成为60度。另外,通过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D相对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E旋转60度来使布线41a~41f的扭转角度成为60度。
由此,第2实施方式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降低伴随着盖3的开闭动作而施加在布线41a~41f上的载荷,从而能够防止布线41a~41f的断裂、磨损。另外,也能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获得其他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图17是表示作为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电子设备的简要图。
如图17所示,第3实施方式是将布线引导机构100C应用于电子设备1A的情况。在此,作为电子设备1A以笔记本型的个人计算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此,若为包括铰链机构的设备,则也适用于其他的分析装置、移动终端、摄像头等的各种电子设备。
布线引导机构100C包括:铰链构件120,该铰链构件120自由转动地将第1壳体111与第2壳体112相连接;布线130,该布线130将第1壳体111侧与第2壳体112侧电连接;以及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F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G(多个保持构件),该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F及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G(多个保持构件)保持布线130并且安装于铰链构件120。
第1壳体111呈方板形,且在内部具有控制基板111a。第2壳体112呈方板形,且具有液晶等的薄型显示装置112a。
铰链构件120具有设置在第1壳体111的固定侧铰链121、以及设置在第2壳体112的可动侧铰链122、123。另外,固定侧铰链121以及可动侧铰链122、123形成为圆筒状以使得各个布线130能够通过。布线130的一端与控制基板111a相连接,另一端与薄型显示装置112a相连接。另外,布线130可为1根,也可为多根。
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F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G在铰链构件120的轴向g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第3实施方式中,以将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F设置于一个(图示右侧)可动侧铰链122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也可构成为追加设置于其他(图示左侧)可动侧铰链123。
将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F以在轴向g上可往复移动并且在圆周方向上可旋转地支承于可动侧铰链122的方式插入至该可动侧铰链122。将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G以在轴向g上无法移动并且在圆周方向上无法旋转地支承于固定侧铰链121的方式插入至该固定侧铰链121。
另外,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F与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G构成为根据第1壳体111及第2壳体112的转动动作在同轴上进行相对旋转。即,第3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G被固定的状态下,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F进行旋转。
根据第3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降低施加在布线130上的载荷。其结果是在第1壳体111和第2壳体112进行相对转动时,能够抑制布线130自身的扭转,能够抑制布线130彼此的摩擦,因此能够防止布线130的破损、磨损。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例如,根据布线的直径、根数、门3的全开角度等,能够对有需要的布线的配置的圆周的直径进行变更。另外,使所需的布线的扭转角度最小,因此使所要的布线的配置的圆周也变小,从而能够使用于安装的空间最小。
另外,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以将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50C、50D与布线41a~41f进行固定,并且将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50E与布线41a~41f进行固定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构成为不将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50A、50C、50D与布线41a~41f进行固定,以及/或者不将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50B、50E与布线41a~41f进行固定。
标号说明
1 分析装置(电子设备)
1A 电子设备
2 装置主体
2b 控制基板
3 门
3a 触摸面板PC
10 铰链机构
20、30 铰链构件
21、31 固定侧铰链
21a、31a 固定圆筒部
22、32 可动侧铰链
22a、32a 可动圆筒部
41 布线组
41a、41b、41c、41d、41e、41f 布线
50A、50C、50D 可动侧布线保持构件(保持构件)
50B、50E 固定侧布线保持构件(保持构件)
100A、100B、100C 布线引导机构
111 第1壳体
111a 控制基板
112 第2壳体
112a 薄型显示装置
120 铰链构件
121 固定侧铰链
122、123 可动侧铰链
130 布线。

Claims (9)

1.一种布线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铰链构件,该铰链构件自由转动地将装置主体与门相连结;
多根布线,该多根布线将所述装置主体侧与所述门侧进行电连接;以及
多个保持构件,该多个保持构件保持多根所述布线并且安装于所述铰链构件,
所述铰链构件具有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固定侧铰链、以及固定在所述门上的可动侧铰链,
所述多个保持构件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铰链构件的轴方向上,且对多根所述布线相互隔开间隔地进行保持,
一个所述保持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侧铰链,其他所述保持构件安装于所述可动侧铰链,
所述多个保持构件根据所述门的转动动作在同轴上进行相对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侧铰链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固定圆筒部、
所述可动侧铰链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可动圆筒部,
所述固定圆筒部外嵌于所述可动圆筒部且支承于所述可动圆筒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线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插通到所述固定圆筒部的内侧以及所述可动圆筒部的内侧,并且与所述固定圆筒部及所述可动圆筒部隔开间隔地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
安装于所述可动侧铰链的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轴方向上自由往复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可动侧铰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线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固定于所述多个保持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
安装于所述固定侧铰链的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轴方向上无法移动并且在周向上无法旋转地安装于该固定侧铰链。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门开闭中途状态下的所述布线的扭转角度为0度,在所述门关闭状态下的所述布线的扭转角度为规定角度。
8.一种布线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铰链构件,该铰链构件自由转动地将电子设备中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相连结;
多根布线,该多根布线将所述第1壳体侧与所述第2壳体侧进行电连接;以及
多个保持构件,该多个保持构件保持多根所述布线并且安装于所述铰链构件,
所述铰链构件具有固定在所述第1壳体上的固定侧铰链、以及固定在所述第2壳体上的可动侧铰链,所述多个保持构件在所述铰链构件的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且对多根所述布线相互隔开间隔地进行保持,
一个所述保持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侧铰链,其他所述保持构件安装于所述可动侧铰链,
所述多个保持构件根据所述第1壳体以及/或者所述第2壳体的转动动作在同轴上进行相对旋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布线引导机构。
CN201680091282.8A 2016-12-01 2016-12-01 布线引导机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0242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5715 WO2018100710A1 (ja) 2016-12-01 2016-12-01 配線ガイド機構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4244A CN110024244A (zh) 2019-07-16
CN110024244B true CN110024244B (zh) 2020-08-25

Family

ID=62242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1282.8A Active CN110024244B (zh) 2016-12-01 2016-12-01 布线引导机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0064B2 (zh)
JP (1) JP6680903B2 (zh)
CN (1) CN110024244B (zh)
DE (1) DE112016007410B4 (zh)
WO (1) WO20181007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83667B2 (ja) * 2018-09-27 2022-12-06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ラインガイド機構及び旋回装置
JP2024000729A (ja) * 2022-06-21 2024-01-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2320A1 (en) * 2001-02-22 2002-08-22 Yazaki Corporation Door hinge harness
CN101084360A (zh) * 2004-11-19 2007-12-05 空中客车法国公司 其门上具有电连接的电气柜
US20130342974A1 (en) * 2012-06-25 2013-12-26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inge structure and portab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981198A (zh) * 2014-02-06 2016-09-2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0831U (zh) 1988-12-09 1990-06-21
JPH07302986A (ja) 1994-04-28 1995-11-14 Ricoh Co Ltd チルト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3492587B2 (ja) 2000-03-30 2004-02-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ンジャ検知機能を備えた電気泳動装置
JP4476077B2 (ja) 2004-08-27 2010-06-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WO2014132413A1 (ja) 2013-02-28 2014-09-04 株式会社 東芝 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2320A1 (en) * 2001-02-22 2002-08-22 Yazaki Corporation Door hinge harness
CN101084360A (zh) * 2004-11-19 2007-12-05 空中客车法国公司 其门上具有电连接的电气柜
US20130342974A1 (en) * 2012-06-25 2013-12-26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inge structure and portab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981198A (zh) * 2014-02-06 2016-09-28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96536A1 (en) 2019-09-26
DE112016007410T5 (de) 2019-07-18
JPWO2018100710A1 (ja) 2019-10-17
WO2018100710A1 (ja) 2018-06-07
CN110024244A (zh) 2019-07-16
US10630064B2 (en) 2020-04-21
JP6680903B2 (ja) 2020-04-15
DE112016007410B4 (de) 2023-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7656B2 (en) Connector mechanism for securing a plug to a casing
US6932629B2 (en) Device with USB terminal
US8477487B2 (en) Computer hinge having a hollow clutch
US768217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024244B (zh) 布线引导机构及电子设备
EP2466415A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313224B (zh) 电子设备
RU2013110797A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штырево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US8020255B2 (en) Hinge
CN101807676A (zh) 电池盖结构
TW201630510A (zh) 保護套
CN102544860A (zh) 转接盒
TWI476565B (zh) 便攜式電子裝置
US8743550B2 (en) Interface devic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same
KR20090100286A (ko) 이축 힌지 장치 및 휴대 단말 장치
JP2007174735A (ja) ケーブルのガイド装置
JP6606864B2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ヒンジ装置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KR102551599B1 (ko) 어댑터
KR20090061546A (ko) 슬라이드 힌지 모듈
US9572274B2 (en) Securing mechanism
EP3890123B1 (en) Multi-adapter comprising connector connected to externally extendable cable
JP2004063440A (ja) バスポート接続装置
CN215818855U (zh) 一种箱体及led显示屏
KR100782883B1 (ko) 스위블 힌지의 전선 가이드구조 및 이를 사용한 휴대용전자기기
US20130224972A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