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3821A - 针孔接触镜片和智能接触系统 - Google Patents

针孔接触镜片和智能接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3821A
CN110023821A CN201780072969.1A CN201780072969A CN110023821A CN 110023821 A CN110023821 A CN 110023821A CN 201780072969 A CN201780072969 A CN 201780072969A CN 110023821 A CN110023821 A CN 110023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hole
lens member
pin
hol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29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木裕
铃木太郎
铃木芳雄
永井贤司
桥本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AL VISION CO Ltd
Universal Vie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AL 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AL 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VERSAL VI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23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8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9Contact lenses having special fitting or structural features achieved by special materials or material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G02B1/043Contact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6Shades; shields; Obturators, e.g. with pinhole, with slo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0008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6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measuring intraocular pressure, e.g. tonom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13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a specific body part
    • A61B5/6814Head
    • A61B5/6821Ey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11/00Non-optical adjuncts; Attachment thereof
    • G02C11/10Electronic devices other than hearing ai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Abstract

能够提高针孔像的质量,并且还能够矫正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中的任一个,从而能够安装高附加功能。本发明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100)具备针孔镜片构件(10)和电子构件(20),针孔镜片构件(10)具有:镜片构件(11),其能够佩戴于人的角膜;针孔区域(12),其具有圆形形状,配置于镜片构件的大致中央,将针孔像成像于佩戴者的视网膜上;遮光区域(13),其设置于该针孔区域(12)的外廓侧,对光进行遮蔽;以及透明区域(14),其设置于该遮光区域(13)的外廓侧,使光通过,电子构件(20)配置在针孔区域(12)、透明区域(14)以及遮光区域(13)中的任一个区域,基于控制信息对通过透明区域(14)的光以及被遮光区域(13)吸收的光中的任一方电气性地进行光学处理,并将该光学处理后的光应用于通过该针孔区域(12)的光所形成的针孔像。

Description

针孔接触镜片和智能接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角膜来使用的针孔接触镜片和智能接触系统。详细地说,涉及以下的智能接触镜片以及使用该智能接触镜片的智能接触系统:在针孔区域、透明区域及遮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内配置电子构件,基于控制信息对通过透明区域的光和被遮光区域吸收的光中的至少一方电气性地进行光学处理,并将该光学处理后的光应用于通过针孔区域的光所形成的针孔像。
背景技术
关于人所视觉识别的被摄体像,通过从角膜入射的被摄体光被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进入玻璃体,在玻璃体的背面侧的视网膜成像,成像得到的视觉信息经由视神经被发送至大脑,来在视觉上被识别出。此时,如果被摄体光在视网膜的前方、后方成像,则为近视或远视。另外,如果角膜、晶状体发生扭曲,则焦点不在视网膜上聚焦而成为散光。
作为矫正这样的近视、远视、散光等的单元,正在广泛进行通过眼镜进行的矫正、通过接触镜片进行的矫正等。另外,在老花眼的矫正中利用在一个镜片具备远用部和近用部的远近两用眼镜(Bifocal lens:双焦点镜片)等。
另一方面,已经设计出能够佩戴于人眼的针孔接触镜片。针孔接触镜片具有镜片构件,在镜片构件中设置有针孔区域、遮光区域及透明区域。针孔区域配置在镜片构件的大致中央部并且呈圆形。在针孔区域的外廓侧环状地设置遮光区域,在遮光区域的外廓侧环状地设置有透明区域。
根据针孔接触镜片,在光照射到该镜片佩戴者的眼睛时,透明区域使光通过而遮光区域对光进行遮蔽。被遮光区域限制的中心光会聚并通过针孔区域。由此,将提供焦深的针孔像成像于佩戴者的视网膜上。此处,焦深是指在焦点聚焦的状态下能够清晰地看到被摄体的在视轴方向上的范围。
根据这种针孔接触镜片,已知由于光的衍射引起的环状灰度像(简称为环形像)会出现在视野中。以下技术已获得专利(参照专利文献1):为了获得明亮度以减小该环形像,在遮光区域的外廓周缘设置有微细的孔。
另外,近年来,被称为智能接触镜片的技术已获得专利或公开。例如,公开有一种应用薄膜制造技术将电子结构元件安装于接触镜片用的非平面基底材料的电子接触镜片(专利文献2)。
并且,以下的图像显示装置及方法已获得专利(专利文献3):在能够佩戴于眼球的镜片阵列上安装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等显示部,能够在视网膜上将由显示部形成的虚像成像于来自外部的实像。
在专门用于眼科医疗的装置中,公开了以下的生物传感器(Biosensor)(专利文献4):在树脂制成的镜片安装无线通信部和生物体传感器,能够利用反向散射(Backscatter)(反向散射无线通信)来自动测定血糖值。
并且,以下的接触镜片已获得专利(专利文献5):在接触镜片基板安装光通信部和光检测器,设为响应于来自外部的光调制波而读出数据。
另外,以下的眼压监视装置已获得专利(专利文献6):在接触镜片安装压力传感器,测定角膜位移来监视角膜的变形的。
此外,公开了以下的电驱动用眼内镜片(专利文献7):具备电驱动用的IOL(眼内镜片)、电解电容器以及压电膜,将压电膜根据睫状体的运动而产生的电荷蓄积在电容器中,利用该电力来驱动IOL,从而能够控制镜片度数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280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225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75230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8608310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第915813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599242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第52440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根据现有例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存在以下那样的问题。
i.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遮光区域的外廓周缘固定地形成有用于减小环形像和确保明亮度的微细的孔。该孔采用以下构造:预先找出最佳的个数,基于在这里找出的孔的个数的光被引导到像周边。
因此,存在以下问题:通过明亮的场所和昏暗的场所(环境)后均匀的光在针孔像的周边成像,从而担心针孔像可能劣化。
ii.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2~7所记载的智能接触镜片(系统),在接触镜片设置显示部、传感器等,由接触镜片形成的实像成像于视网膜并且在视网膜上将基于外部信息的虚像与该实像进行合成,或者针对该实像取出眼科特有的数据。
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使对于不具有针孔功能的非常普通的接触镜片来说能够提高其附加价值,也无法对于应用了针孔效果的接触镜片来说不付出任何劳动就提高其附加价值。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针孔像的质量、同时能够支持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中的任一个的矫正并且能够安装高附加功能的针孔接触镜片和智能接触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如第1发明所记载的那样,具备针孔镜片构件和电子构件,该针孔镜片构件具有:镜片构件,其能够佩戴于人的角膜;针孔区域,其具有圆形形状并配置在所述镜片构件的大致中央,将针孔像成像于佩戴者的视网膜上;遮光区域,其设置于该针孔区域的外廓侧,对光进行遮蔽;以及透明区域,其设置于该遮光区域的外廓侧,使光通过,该电子构件配置在针孔区域、透明区域以及遮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基于控制信息对通过透明区域的光和被遮光区域吸收的光中的至少一方电气性地进行光学处理,并将该光学处理后的光应用于通过针孔区域的光所形成的针孔像。在本发明中,“大致中央”包括镜片构件的中央部和中央部的周边。
根据第1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如果将本发明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安装于角膜,则使得在透明区域处使光通过而在遮光区域处对光进行遮蔽。被遮光区域限制的中心光会聚并通过针孔区域。此时,通过电子构件不仅能够动态地校正在视网膜上成像的针孔像的周边的明亮度,还能够使针孔像其本身与虚像加在一起地成像。
关于第2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1发明中,配置于针孔镜片构件的电子构件具有:无线通信部,其具有天线元件,将控制信息进行发送接收;显示部,其将基于控制信息的影像成像于针孔像的周围;探测部,其对透过针孔区域的光进行探测;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来自该探测部的探测信息和来自无线通信部的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方的信息,对针孔像的周边的明亮度进行控制。
关于第3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2发明中,显示部具有设置于针孔镜片构件的针孔区域的整面或一部分的、呈矩阵状的液晶显示元件。
关于第4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3发明中,显示部在针孔区域形成用于将针孔像成像于佩戴者的视网膜上的开口部。
关于第5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4发明中,显示部在针孔区域显示定位标记。
关于第6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2发明中,显示部具有设置于针孔镜片构件的遮光区域的整面或一部分的、呈矩阵状的液晶显示元件。
关于第7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6发明中,在针孔镜片构件的遮光区域的外廓周缘处设置有多个微细的孔,针孔镜片构件的控制部对显示部进行控制,以进行在遮光区域配置的显示部的液晶开闭控制来选择孔。
关于第8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2发明中,显示部具有设置于针孔镜片构件的透明区域的整面或一部分的、呈矩阵状的液晶显示元件。
关于第9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3发明或第8发明中,液晶显示元件具有红蓝绿这3色的点彩膜构件。
关于第10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2发明中,针孔镜片构件具备对无线通信部、探测部、显示部以及控制部进行驱动的电源部,电源部具备蓄电元件,该蓄电元件具有无线感应供电方式、光学调制波供电方式以及太阳能供电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
关于第11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2发明中,控制部设置于针孔镜片构件的遮光区域,控制部具有微处理元件,该微处理元件与无线通信部、显示部以及探测部连接,基于控制信息来对该无线通信部、探测部以及显示部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
关于第12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1发明中,电子构件具有配置在针孔镜片构件中的至少遮光区域的角膜佩戴侧的自发光元件,基于控制信息对该自发光元件的光进行显示控制并将进行了该显示控制的光应用于针孔像。
关于第13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12发明中,电子构件具有:无线通信部,其具有天线元件,将控制信息进行发送接收;显示部,其具有红色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及绿色发光元件,将基于控制信息的影像成像于针孔像的周围;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显示部,使得将基于来自无线通信部的控制信息的影像成像于针孔像的周围。
关于第14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2发明或第13发明中,无线通信部具有天线元件,该天线元件沿针孔镜片构件的透明区域的外周缘设置,呈环状。
关于第15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13发明中,控制部设置于针孔镜片构件的遮光区域,控制部具有微处理元件,该微处理元件与无线通信部及显示部连接,基于控制信息对该无线通信部和显示部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
关于第16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13发明中,针孔镜片构件具备对无线通信部、显示部以及控制部进行驱动的电源部,电源部具备蓄电元件,该蓄电元件具有无线感应供电方式、光学调制波供电方式以及太阳能供电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
关于第17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16发明中,无线通信部、显示部、控制部以及电源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电子构件被安装于能够佩戴在人的眼睑内的C形状的基干主体。
关于第18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1发明或第12发明中,摄像元件设置于针孔镜片构件。
关于第19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1发明或第12发明中,存储元件设置于针孔镜片构件。
关于第20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1发明或第12发明中,针孔镜片构件具有压力探测元件。
关于第21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在第1发明或第12发明的电子构件中,镜片构件具有表面侧的镜片构件及背面侧的镜片构件,针孔接触镜片具有通过表面侧的镜片构件及背面侧的镜片构件来夹住电子构件的夹层结构。
关于第22发明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第1发明或第12发明的针孔镜片构件由软性接触镜片和硬性接触镜片中的至少一个构成。
第23发明所记载的智能接触系统具备:第1发明~第22发明中的任一个所记载的针孔接触镜片;外部设备,其能够与该针孔接触镜片进行数据通信;以及智能电话,其能够与该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能够动态地校正在视网膜上成像的针孔像的周边的明亮度,因此能够缓解由于光的衍射引起的环状的灰度像(环形像)。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对穿设于遮光区域的外廓周缘的多个微细的孔进行选择控制,因此与明亮的环境和昏暗的环境对应地对针孔像周边的明亮度进行周密地控制。而且,能够在对由针孔形成的实像进行成像的同时,以将基于控制信息的虚像在视网膜上与该实像进行合成的方式进行成像。
由此,能够维持以往的孔数固定型的针孔接触镜片的功能,同时使该接触镜片佩戴者的大脑实时地认知基于控制信息的影像等。因而,能够提供以下的智能接触镜片:能够实现针孔像的质量提升,并且能够利用本来的由针孔引起的焦深来支持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中的任一个的矫正,并且能够安装高附加功能。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智能接触系统,由于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任一个针孔接触镜片,因此能够提供使用了以下的智能接触镜片的远程诊疗治疗综合系统:还能够利用由针孔引起的焦深来支持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中的任一个的矫正,并且能够安装眼压/血糖/光检测功能等高附加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100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针孔接触镜片100的佩戴例的正视图。
图4是针孔接触镜片100的功能例所涉及的佩戴时的眼球的侧视图和正视图。
图5是表示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智能接触系统900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7是表示针孔接触镜片100的形成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200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9是针孔接触镜片200的明亮度校正模式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300的功能例的眼球的侧视图和正视图。
图11是针孔接触镜片300中的位置对准辅助模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400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13是针孔接触镜片400中的第一影像合成模式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500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针孔接触镜片500的功能例的眼球的侧视图和正视图。
图16是针孔接触镜片500的第二影像合成模式的流程图。
图17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600的结构例的基干主体38的佩戴时的正视图。
图17B是表示药剂收容部33和电子构件20的安装例的正视图。
图18是针孔接触镜片600的眼压探测模式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700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20是针孔接触镜片700中的摄像模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20来说明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的针孔接触镜片1是智能接触镜片,示出有后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各实施方式的针孔接触镜片100~700的结构例。以下,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针孔接触镜片100来对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1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的针孔接触镜片200~700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针孔接触镜片100相同的结构标记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针孔接触镜片100在图1中具有能够佩戴于人的角膜的针孔镜片构件10和电子构件20。针孔镜片构件10具有镜片构件11。针孔区域12配置在镜片构件11的大致中央,利用通过该针孔区域12的束状的光La将针孔像成像于佩戴者的视网膜86(参照图4A)上。此外,“镜片构件11的大致中央”包括镜片构件11的中央部和中央部的周边。
在针孔区域12的外廓侧设置遮光区域13来对光Lb进行遮蔽。针孔区域12优选构成为呈正圆形使得能够以良好的再现性成像出针孔像。在遮光区域13的外廓侧设置透明区域14,透明区域14使光Lc通过。
在针孔区域12、遮光区域13以及透明区域14中的任一个区域中配置包括天线元件21(参照图2)的电子构件20,以如下方式发挥功能:基于控制信息Dc1、Dc2对被遮光区域13吸收的光Lb和通过透明区域14的光Lc中的至少一方电气性地进行光学处理,并将该光学处理后的光应用于通过针孔区域12的光La所形成的针孔像。还基于控制信息Dc0对通过针孔区域12的光La进行光学处理(显示控制)。
图2所示的针孔镜片构件10构成为:由软性接触镜片和硬性接触镜片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具有直径D4的镜片构件11,在该镜片构件11内,同心圆状地划定直径D1的针孔区域12、直径D2的遮光区域13以及直径D3的透明区域14。
镜片构件11的直径D4被选定为大于遮光区域13的直径D2、且如图3所示那样至少大于角膜80的S1直径(例如12mm),例如被选定为14mm左右。这是由于:在将镜片构件11的直径D4设为小于角膜直径的情况下,镜片构件11在角膜80上较大地运动,角膜80上的中心与遮光区域13的中心C(参照图4A、4B)大幅偏离,无法确保稳定的视力。另外,这是由于在将镜片构件11的直径D4设为超过14mm的情况下,难以将镜片构件11安装于角膜80。
镜片构件11是具有沿着角膜80的表面形状那样的曲面(曲率)的俯视观察为圆形的构件,由使入射光透过的透光材料构成。作为镜片构件11的材质,优选使用用于含水性软性接触镜片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N-乙稀基吡咯烷酮(N-VP)、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硅水凝胶(SH)等。另外,作为镜片构件11的材质,还优选使用用于非含水性软性接触镜片、含水性软性接触镜片等的、硅橡胶,丙烯酸丁酯,二甲基硅氧烷镜片。此外,只要能够使光透过,即使不是透明的,也可以利用带有蓝、红等颜色的材质。
镜片构件11并不限定于软性接触镜片,也可以由硬性接触镜片构成。例如,作为镜片构件11的材质,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透氧的硅氧烷基甲基丙烯酸酯(SMA)系的所谓透氧性硬性接触镜片、非透氧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硬性接触镜片。当然,镜片构件11也可以是综合了软性接触镜片与硬性接触镜片这两方的优点的硅酮水凝胶镜片。
镜片构件11也可以用作可更换型或一次性型的软性接触镜片。在近视、远视、散光的度数较轻的人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即使不增加度数也能够得到远方或者近处这两方的视力。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也能够对镜片构件11增加与用户的近视、远视的状态相应的度数。如图2所示,位于遮光区域13的周边部的镜片构件11具有用于通过使角膜80获得入射光来确保周边视野的透明区域14。透明区域14的外周缘部作为构成电子构件20的天线元件21的配置区域发挥功能。在图2中,如果将天线元件21的开始卷绕直径设为D3,则配置区域D0的宽度为(D4-D3)/2。
针孔区域12构成开口部的一例,如图2和图4A、图4B所示,针孔区域12穿设于遮光区域13(镜片构件11)的中心C且包括将角膜80的中心与视网膜86的视网膜中心凹88连结的光轴(眼轴)O的位置。针孔区域12的孔形状优选为正圆(日语:正円)或者完全的圆形(日语:真円状),以防止入射光的衍射。另外,针孔区域12具有将入射到角膜80的入射光的光束限制为固定量来使针孔像P1成像于视网膜86上的功能,并且根据针孔区域12的直径D1的大小实现与多焦点镜片的增加度数相当的效果。在图4B中,明亮度像P2是针孔像的周围的明亮度像。
作为针孔区域12的直径D1,选定为例如1.0mm~1.6mm的范围。可知在使针孔区域12的直径D1在1.0mm~1.6mm的范围内变化时,由于其直径的大小的变化而能够得到与大约1.00~3.00D的增加度数相当的近处视力。另外,在将针孔区域12的直径D1选定为小于1.0mm或者超过1.6mm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最佳的近处视力。作为其理由,认为如图4A所示那样即使是非调节镜片,通过使光束变化,焦深也会变深。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直径D1的针孔区域12安装电子构件20,从而电气性地进行光学处理。
遮光区域13是具有沿着角膜80(参照图4A)的表面形状那样的曲面的俯视观察为圆形的构件,由对入射到角膜80的光Lb进行遮蔽的遮光构件13’(参照图7)构成。遮光构件13’具有黒色,作为其材质,能够优选使用安全性已经确立的、实际用于带有虹膜的软性接触镜片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偶氮类着色剂(红色类)、酞菁类着色剂(蓝色类)。遮光区域13的厚度优选具有某种程度的厚度,以具有通过针孔区域12的光La的线性。相反地,为了防止光线被遮挡,优选使透明区域14尽可能地薄。此外,可以对遮光构件13’使用鱿鱼墨。这是由于鱿鱼墨对生物体系统友好。
关于遮光区域13的直径D2,考虑与年龄相应地变化的散瞳时(在暗处的瞳孔大小)的瞳孔直径,选定为例如4.0mm~9.0mm的范围。这是由于:在遮光区域13的直径D2小于4.0mm的情况下,遮光区域13周边的后述的透明区域14(参照图2)的面积变大,周边视野变得宽阔,但是在夜间等瞳孔直径大于遮光区域13的情况下,遮光区域13以外的周边光进入视网膜86的中心部,由此有时发生晕光现象、眩光。
另外,这是由于:在遮光区域13的直径D2超过9.0mm的情况下,使镜片构件11的入射光透过的透明区域14的面积变小,无法确保周边视野。也就是说,这是由于无法确保与裸眼同等的视野(视觉)。本发明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100通过利用穿设于遮光区域13的中央处的针孔区域12的焦深,也能够支持轻度的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中的任一个的矫正。
透明区域14由镜片构件11构成。在透明区域14的外周缘部设置天线元件21,从而通过天线元件21与外部设备90之间将控制信息Dc0~Dc2进行发送接收(参照图5~图7)。
例如图5所示,配置于针孔镜片构件10的电子构件20由第一印刷布线部201、单芯片动作元件202、第二印刷布线部203、液晶显示元件24、光探测元件29a以及压力探测元件29b构成。这些布线部、元件优选由柔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FPC)构成。FPC具有柔性,能够通过较弱的力反复变形,具有在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仍然维持其电气特性的特性。
第一印刷布线部201的一端与天线元件21连接,另一端与单芯片动作元件202连接。单芯片动作元件202的大小例如是2mm×2mm左右。单芯片动作元件202由半导体集成电路构成。如图2所示,天线元件21呈环状,沿着透明区域14的外周缘设置。
单芯片动作元件202具有例如设置在遮光区域13中并被集成在单芯片中的无线通信部22、IO接口23、控制部25、电源部26、存储部27以及蓄电部28。对于单芯片动作元件202,使用能够以几mW左右动作的元件。当然,也可以将单芯片动作元件202设置在透明区域14,但是为了降低第二印刷布线部203的布线密度,优选设置在遮光区域13。
天线元件21与无线通信部22连接,该无线通信部22将控制信息Dc0~Dc2向外部设备90传输或者接收来自外部设备90的控制信息Dc0~Dc2(参照图6)。无线通信部22通过例如短距离无线方式(Blue tooth:蓝牙)(注册商标)来将控制信息Dc0~Dc2进行发送接收。外部设备90是专用终端设备,能够经由图6示出的智能电话901等的天线元件911来进行通信。外部设备90使用至少具有动作设定功能、控制信息设定功能、信息写入读出功能以及电力供给功能的设备。能够利用无线通信部22接收的受电电力对天线元件21与无线通信部22之间的阻抗匹配进行改善,降低天线损耗,设计最优的整流电路,由此能够降低电力损耗。
无线通信部22与控制部25连接,该控制部25与IO接口23连接。该IO接口23与成为显示部的一例的液晶显示元件24、成为探测部的一例的光探测元件29a、压力探测元件29b等连接。IO接口23辅助性地对控制部25进行辅助,对各种信息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假设液晶显示元件24被处理为透明显示器的情况和液晶显示元件24利用液晶的快门功能的情况。存在对显示部使用将激光二极管铺满的面发光元件(自发光阵列)的情况。液晶显示元件24可以配置为跨足于遮光区域和透明区域。这些区域的边界圆形线能够利用液晶来表现。边界圆形线是指分隔针孔区域12和遮光区域13、遮光区域13和透明区域14的圆形的边界线。
液晶显示元件24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呈矩阵状,并设置于针孔区域12的整面或一部分。液晶显示元件24具有用于使透过光打开/关闭的液晶开闭功能。当然,除了上述功能以外,液晶显示元件24还使用具有红蓝绿这3色(以下称为RGB色)的点彩膜(日语:ドットカラーフィルム)构件的液晶显示元件,利用RGB色来进行色彩显示。当然,通过3色的像素的组合,能够得到对特定的波长的光进行遮蔽的太阳镜效果。
对于液晶显示元件24,使用单纯矩阵(Simple Matrix:SM)驱动方式、有源矩阵(Active matrix:AM)驱动方式。SM驱动方式也称为无源矩阵(Passive Matrix)驱动方式(PM型),是对X电极线与Y电极线的交点的像素、或者子像素施加电压从而对液晶进行驱动的驱动方式。在AM型驱动方式中,使用薄膜晶体管(TFT),除了单纯矩阵的X和Y的电极线以及蓄积电容器以外,还对每个像素设置有源元件。
光探测元件29a例如设置在针孔区域12,对透过该针孔区域12的光La进行探测并将光探测信息Dd1输出至控制部25。光探测元件29a并不限定于设置在针孔区域12,也可以设置在透明区域14。能够对通过透明区域14的光进行探测。压力探测元件29b(压电传感器)设置在针孔镜片构件10的遮光区域13。压力探测元件29b与控制部25连接,对角膜80的压力(眼压)进行探测并将眼压探测信息Dd2输出至控制部25。压力探测元件29b并不限定于设置在遮光区域13,也可以设置在透明区域14。能够对施加于透明区域14的压力进行探测。
摄像元件30例如设置在针孔镜片构件10的遮光区域13。摄像元件30与IO接口23连接,对被摄体进行拍摄并向控制部25输出摄像信息Dg。对于摄像元件30,使用包括透镜系统的固体摄像元件阵列,通过了透镜系统的光被光电变换。对于固体摄像元件阵列,使用例如电荷耦合元件(CCD)传感器阵列、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阵列。此外,摄像元件30不是必要的结构要素,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即可。
控制部25构成电子构件20的一例,形成为具有计算机功能的微处理元件。例如,微处理元件能够使用消耗几mW左右的电力。安装有该微处理元件的单芯片动作元件202设置在针孔镜片构件10的遮光区域13,与无线通信部22、IO接口23以及存储部27连接。
在动作设定时,单芯片动作元件202基于控制信息Dc0~Dc2得到该无线通信部22的输入输出以及IO接口23的辅助,来对液晶显示元件24、光探测元件29a、压力探测元件29b以及摄像元件30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控制信息Dc0是例如对动作模式进行设定的数据,控制信息Dc1是在第一影像合成模式设定时对第一影像P11进行传送的数据,控制信息Dc2是在第二影像合成模式设定时对第二影像P21进行传送的数据。这些控制信息Dc0~Dc2通过外部设备90来设定。
控制部25与存储部27(存储器)连接,存储部27暂时存储控制信息Dc0~Dc2、探测信息Dd1、Dd2、摄像信息Dg等。控制信息Dc0~Dc2、光探测信息Dd1、眼压探测信息Dd2、摄像信息Dg被读出至控制部25。控制部25基于来自外部设备90的动作设定功能来执行例如6个动作模式。动作模式为明亮度校正模式、位置对准辅助模式、第一影像合成模式、第二影像合成模式、眼压探测模式以及摄像模式这6个。
明亮度校正模式是指对在视网膜中心凹88处成像的针孔像P1的周边的明亮度像P2进行控制的动作。位置对准辅助模式是指在佩戴该针孔接触镜片100时对光轴/视轴的位置对准进行辅助的动作。第一影像合成模式是指将第一影像P11成像于在视网膜中心凹88处成像的针孔像P1的周边的动作。第二影像合成模式是指将第二影像P21成像于比在视网膜中心凹88处成像的针孔像P1的周边的第一影像P11靠外侧的视网膜周边的动作。眼压探测模式是指对该针孔接触镜片100的佩戴期间的眼压进行获取的动作。摄像模式是指在该针孔接触镜片100的佩戴期间对被摄体进行拍摄的动作。
控制部25与构成电子构件20一例的电源部26连接,对无线通信部22、IO接口23、液晶显示元件24、控制部25、存储部27、光探测元件29a以及压力探测元件29b进行驱动。电源部26与蓄电部28(电池)连接,通过电波接收(无线感应供电)方式、光学调制波供电方式、太阳能供电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来对电源部26充电。蓄电部28由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构成。当然,也可以由能够充电的二次电池构成。
电波接收方式是指包括非接触充电的非接触电力传输方式中的利用电磁感应来发送电力的方式。在电波接收方式中,为以下机制:在送电侧将电流变换为电磁波发送至受电侧,在受电侧从天线元件21接收电磁波并通过整流电路变换为直流电流,来用作电力。根据以IEEE C95标准为依据的频带,能够利用即使人体暴露在电磁波下仍然为安全的水平的3kHz~300GHz。
作为电波接收方式的用途的具体的例子,列举有以FeliCa(注册商标)为首的RFID(无源RFID标签)。传输距离虽然长达几米但是传输效率差。光学调制波供电方式是指利用光调制波的非接触电力传输的供电方式。太阳能供电方式是指利用太阳能的非接触光电变换传输的供电方式。在太阳能供电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在明亮的场所进行充电,从而能够蓄积电力。在昏暗的场所利用该蓄积电力能够供应电子构件20的负载电力。
前述的外部设备90构成图6示出的智能接触系统900,具备天线元件91a、91b、无线通信部92、93、无线供电部94、控制部95、电源部96、存储部97、操作/显示控制部98以及USB控制部99,通常能够进行信息处理。针对图5示出的相同名称的单元的功能,请参照图5的说明。无线通信部92经由天线元件91a和针孔接触镜片100的天线元件21来进行数据通信。无线通信部93经由天线元件91b和智能电话901的天线元件911来进行数据通信。电源部96能够与外部电池连接。外部存储装置(SD卡等)能够与存储部97连接。
操作/显示控制部98用于这些功能的输入输出和显示操作。另外,基于从操作/显示控制部98进行输入操作得到的动作设定,来执行后述的各种动作模式。无线供电部94具有电磁感应线圈94a,并向针孔接触镜片100供给无线电力。控制部95对控制信息Dc0~Dc2、显示信息Dp、摄像信息Dg、光探测信息Dd1以及眼压探测信息Dd2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USB控制部99与USB通信标准的外部设备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传送控制。通过这些来构成智能接触系统900的外部设备90。此外,在智能接触系统900中,通过将蓝牙标准的2.5mm平方左右的IC芯片安装于针孔镜片构件10(智能接触镜片),在针孔接触镜片100与智能电话901之间,能够直接进行相同标准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从而不经由外部设备90也能够进行数据通信。
如图7所示,具有能够与该智能接触系统900的外部设备90进行数据通信的针孔镜片构件10和直径D4的镜片构件11具有构成镜片构件11的表面(前面)侧的镜片构件111和背面(后面)侧的镜片构件112,电子构件20具有通过表面侧的镜片构件111和背面侧的镜片构件112来夹住电子构件20的夹层结构。镜片构件111和镜片构件112使用即使弯曲也不会破裂的材料。镜片构件11优选具有高透氧性的材料。
镜片构件111通过像倒扣的碗那样的上模具(腔)形成半球状,通过具有沿着角膜80的表面形状那样的曲面(曲率)的下模具(芯)使镜片构件112成形为半球状(俯视观察为圆形)。在该例中,将单芯片动作元件202、液晶显示元件24、光探测元件29a、压力探测元件29b以及摄像元件30等设为预先安装在遮光构件13’上。针孔区域12也划定在遮光构件13’的中央部分。当然,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变更芯片封装方法。可以采用在镜片构件11的表面或者背面贴附电子构件20的方法。
在该例中,设为通过前面侧与后面侧的镜片构件111、112来对包括第一印刷布线部201的安装有天线元件21的透明区域14的前面和后面、单芯片动作元件202、包括第二布线区域的安装有液晶显示元件24、光探测元件29a、压力探测元件29b以及摄像元件30等的遮光区域13的前面和后面的每一个进行夹持(覆盖)。当然,单芯片动作元件202、包括第二布线区域的液晶显示元件24、光探测元件29a、压力探测元件29b以及摄像元件30等并不限定于设置在遮光区域13,也可以设置在透明区域14。另外,需要直接接触角膜的检测元件可以在镜片构件112等上设置窗口部来进行应对。能够从窗口部仅露出检测元件的检测片等。
由此遮光区域13、透明区域14、天线元件21、单芯片动作元件202、液晶显示元件24、光探测元件29a、压力探测元件29b以及摄像元件30等一体地成形。由此,能够通过镜片构件111、112等对天线元件21、单芯片动作元件202、液晶显示元件24、光探测元件29a、压力探测元件29b以及摄像元件30等进行完全封装/密封。
而且,如果将本发明所涉及的针孔接触镜片100佩戴于角膜,则在透明区域14中使光通过而在遮光区域13中对光进行遮蔽。被遮光区域13限制的中心光会聚并通过针孔区域12。此时,通过由液晶显示元件24进行的液晶开闭控制,不仅能够动态地矫正图4A示出的在视网膜86上成像的针孔像的周边的明亮度,还能够缓解由于光的衍射引起的环状的灰度像(环形像)。
接着,参照图8~图20,对执行第二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种动作模式的控制部25的功能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5执行明亮度校正模式。因此,对图8示出的针孔接触镜片200的遮光区域13进行着重设计。遮光区域13具有针孔区域12和多个(大量)孔15。液晶显示元件24设置为封住孔15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液晶显示元件24只要能够选择孔15,可以配置在遮光构件13’的上面侧或者下面侧的任一方。在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孔15的分布,在右半侧配置有液晶显示元件24,但是当然,左半侧也配置液晶显示元件24。在孔15与液晶显示元件24之间的关系中,可以在一个像素中选择多个孔15,另外也可以在多个像素中选择一个孔15。能够高精度地选择孔15。
如图8所示,在针孔区域12的孔周缘与遮光区域13的外周缘之间随机地或有规律地穿设有多个孔15,从而具有通过使来自外部的光入射到角膜80来确保明亮度(夜间视力)的功能。在该例中,在遮光区域13的外周缘部分布多个孔15,不在针孔区域的外周缘部配置孔15。该配置是为了得到针孔像的最大对比度的结构。
尤其在夜间、暗处使用针孔接触镜片100的情况下,对确保光量是有效的。将孔15的间距(间隔)设得越窄,则越能够确保充分的明亮度。另一方面,将孔15的间距设得越宽则越能够实现图像对比度的提高。孔15与以往的孔数固定型的孔相比稍增加开口数量。这是为了扩大入射光量范围。
另外,孔15的孔形状优选为正圆,以防止入射光的衍射。孔15的深度方向(贯通方向)如图4A和图4B所示,形成为向视网膜86的视网膜中心凹88(参照图4A、4B)(沿着点线)倾斜,从而能够有效地使入射的光在视网膜中心凹88处进行集光。孔15用于确保视网膜中心凹88处的光量,并且,由于在视网膜中心凹88中生成R、G、B色的视觉信号,但是视网膜中心凹88由视锥细胞构成,因此对于生成视觉信号需要一定程度的明亮度。
孔15的直径D5选定为小于针孔区域12的直径,从而选定为例如0.17mm~0.18mm的范围内。这是由于,在将孔15的直径设为小于0.17mm的情况下,孔直径过小而无法充分地获得入射光,从而无法确保夜间视力(明亮度)。另外,是由于在将孔15的直径设为超过0.18mm的情况下,孔直径过大,从而由于光的衍射而产生晕光、眩光现象。在该例中,与以往方式的孔固定类型的接触镜片相比增加10~20%地预先对孔15进行开口。
在孔15的直径D5与液晶显示元件24的一个像素之间的关系中,在液晶显示元件24的一个像素的大小比孔15的直径D5小的情况下,孔15的直径D5可以超过0.18mm。每单位面积的像素数増加,像素密度变多,从而能够弥补(cover)孔15的形成密度。
在此,孔15的最佳的直径D5能够通过图4A示出的、从角膜80到视网膜86的视网膜中心凹88的焦距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来求出。如果将孔15的直径设为φ,将入射光的波长设为λ,将从角膜80到视网膜86的视网膜中心凹88的距离(眼轴长)设为焦距f,则孔15的直径φ可以通过下式(1)求出。
[数式1]
在此,焦距f通常为23mm~24mm,因此如果将例如23mm的数值代入上述式(1),则能够得到0.176mm作为孔15的最佳的直径φ。另外,如果将24mm的数值作为焦距f代入上述式(1),则能够得到0.180mm作为孔15的最佳的直径φ。
在此,参照图9,对控制部25中的明亮度校正模式的控制例进行说明。在该例中,如图8所示,呈矩阵状的液晶显示元件24设置于针孔镜片构件10的遮光区域13的整面或者一部分。在该例中,设置在遮光区域13的入射光侧。并且在针孔镜片构件10的遮光区域13的外廓周缘设置有多个微细的孔15,控制部25对配置在遮光区域13上的液晶显示元件24进行液晶开闭控制,从而对液晶显示元件24进行控制以对孔15进行选择。关于电源,针对电波接收方式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例中,以IEEE C95标准为依据,在实效放射电力(EIRP)为40dBm、间隔距离为11cm、频率为1.8GHz的情况下,受电电力为6mW/cm左右。
在该例中,以设置有大容量的蓄电部28的情况为前提,首先,在图9示出的步骤ST1,控制部25对明亮度校正模式的设定进行待机。如果外部设备90接近该针孔接触镜片,则无线通信部22和电源部26工作。如果电源部26产生电压V,则电压V被充电到蓄电部28。如果从外部设备90接受电源的供给并且设定为明亮度校正模式,则在步骤ST2中,控制部25对液晶显示元件24和光探测元件29a进行通电。通过该通电,光探测元件29a对透过针孔区域12的光进行探测并将光探测信息Dd1输出至控制部25。
之后,在步骤ST3,控制部25从光探测元件29a接受光探测信息Dd1的传送。控制部25基于光探测信息Dd1和来自无线通信部22的控制信息Dc0中的至少一个信息来对针孔像的周边的明亮度进行控制。
例如,在步骤ST4中,控制部25对基于光探测信息Dd1的光量Dm与基于控制信息Dc0的阈值Dth进行比较。阈值Dth包括在控制信息Dc0中,由外部设备90进行设定,根据动作模式、探测条件等为不同的值。在光量Dm大于阈值Dth的情况下(Dm>Dth),转移到步骤ST5并对液晶显示元件24进行控制(液晶开闭控制)以便按减少孔15的开口数量的方向来对孔15进行选择。
在步骤ST7中,控制部25进行光量Dm与阈值Dth是否一致的判別。在不一致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T4,控制部25重新对基于光探测信息Dd1的光量Dm与基于控制信息Dc0的阈值Dth进行比较。在光量Dm小于阈值Dth的情况下(Dm<Dth),转移到步骤ST6并执行液晶开闭控制以便按增加孔15的开口数量的方向来取消孔15的选择。
在步骤ST7中判别为光量Dm与阈值Dth一致的情况下(Dm=Dth),控制部25在步骤ST8中保持液晶开闭控制。之后,在步骤ST9中探测是否结束。在电源断开时结束控制,在电源接通状态下返回到步骤ST1来继续进行控制。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对穿设在遮光区域13的外廓周缘的多个微细的孔15进行选择控制,因此能够应对明亮的环境和昏暗的环境,来对针孔像周边的明亮度进行精确地控制。由此,能够对针孔像周边的夜间视力(明亮度)进行调整。
<第3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5执行位置对准辅助模式。因此,如图10A、10B示出的针孔接触镜片300那样,液晶显示元件24形成在针孔区域12内。例如,用于将针孔像成像于佩戴者的视网膜86上的开口部本身由液晶显示元件24形成。对于液晶显示元件24能够使用例如PLCD液晶。PLCD液晶根据电荷的有无来对光的透过进行控制,并在反向类型(Reversetype)的情况下,在无电荷状态下进行光的透过。当然,液晶显示元件24并不限定于PLCD液晶。
在该例中,首先,在图11示出的步骤ST11中,控制部25对位置对准辅助模式的设定进行待机。如果外部设备90接近该针孔接触镜片,则无线通信部22和电源部26工作。如果电源部26产生电压V,则电压V被充电到蓄电部28。
如果从外部设备90接受电源的供给并且设定为位置对准辅助模式,则在步骤ST12中,控制部25对液晶显示元件24进行通电。液晶显示元件24在针孔区域12中显示定位标记。定位标记显示为十字形状。以下,将该十字形状的定位标记称为十字标志P3。佩戴者操作针孔接触镜片来进行位置对准,使得视轴(眼轴/光轴)与十字标志P3一致。当然,可以设为不仅显示十字标志P3,也显示文字信息、字符。例如,对印刷有字符图案(图片、文字)的字符进行打开/关闭显示。另外,也可以对针孔区域的直径D1进行调整,从而对针孔的光束(光束光)的强度进行控制。
之后,在步骤ST13中探测是否结束。在电源断开时结束控制,在电源接通状态下返回到步骤ST11来继续进行控制。由此,能够在佩戴者的眼轴(视轴/光轴)上以高再现性佩戴针孔接触镜片100。而且,如果设为液晶电源断开且为开口状态,则即使在液晶功能全部关闭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针孔效果维持现状。
另外,由矩阵状的高密度的液晶显示元件来构成针孔区域12的开口部,适当选择该开口部的像素数和配置位置,从而可以进行使针孔区域12的直径D1在1.0mm~1.6mm范围内变化的控制。由此,根据该直径D1的大小变化能够对大约1.00~3.00D的相加度数进行电子控制。
<第四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5执行第一影像合成模式。因此,图5示出的针孔接触镜片400的显示部代替液晶显示元件24,而由面(自)发光元件241构成,对基于利用无线通信部22接收到的控制信息Dc0~Dc2的影像进行显示,在针孔像的周围对该影像进行成像。面发光元件241基于控制信息Dc1中所附加的显示信息Dp,对由各种应用程序产生的虚像进行显示。
在该例中,构成显示部的例如图12示出的12个面发光元件241设置在针孔镜片构件10的遮光区域13的角膜佩戴侧。面发光元件241以规定的间隔放射状地设置在遮光区域13的周围。例如,设置为每30°间隔的放射状。由此,能够以环状(圆环状)来均匀/平均地对矩阵影像进行合成显示。面发光元件241的每一个具有构成该例的红色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及绿色发光元件,并呈M行×N列的矩阵状。图12示出的M、N为M=5、N=5。当然,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M=1、2、3……,N=1、2、3……。
在该例中,首先,在图13示出的步骤ST21中,控制部25对第一影像合成模式的设定进行待机。如果外部设备90接近该针孔接触镜片,则无线通信部22和电源部26工作。如果电源部26产生电压V,则电压V被充电到蓄电部28。
如果从外部设备90接受电源的供给并且设定为第一影像合成模式,则在步骤ST22中,控制部25对遮光区域13的12个面发光元件241进行通电。之后,在步骤ST23中,从无线通信部22向控制部25输入控制信息Dc1。在步骤ST24中,控制部25执行基于控制信息Dc1在针孔像的周边显示第一影像P11的控制。第一影像P11是彩色的文字信息、字符图案、动态图像。第一影像P11沿着例如图15示出的针孔像P1的外周缘环状地显示。
之后,在步骤ST25中探测是否结束。在电源断开时结束控制,在电源接通状态下返回到步骤ST21来继续进行控制。根据该面发光元件241的显示控制,能够将彩色的虚像(影像)与自然色的针孔实像合成从而在视网膜上成像。
这样,根据第四实施方式,能够将由针孔区域12形成的实像成像于视网膜86上,同时以在视网膜86上将基于控制信息Dc1的虚像(第一影像P11)与该实像进行合成的方式进行成像。能够在实像的周围环状地显示第一影像P11。
由此,能够维持针孔效果,同时使该接触镜片佩戴者的脑实时地认知基于控制信息Dc1的第一影像P11。因而,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针孔像的质量提升并且利用本来的针孔区域12的焦深也能够支持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中的任一个的矫正且能够安装高附加功能的智能接触镜片。
<第五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5执行第二影像合成模式。因此,如图14示出的针孔接触镜片500那样,成为电子构件20的一例的、呈矩阵状的液晶显示元件24设置在针孔镜片构件10的透明区域14的整面或者一部分。例如,构成液晶显示元件24的12组10×10像素的液晶显示元件242在天线元件21与遮光区域13之间即在透明区域14的周围设置为每30°间隔的放射状。液晶显示元件242具有红蓝绿这3色的点彩膜构件。
在图15示出的眼球截面图中,针孔区域12和遮光区域13的周边视野像透过设置在遮光区域13的周边的透明区域14来入射到角膜80,经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的玻璃体84,从而在玻璃体84的背面侧的视网膜86上成像。因此,能够在通过针孔区域12得到的自然色的针孔实像的周围视野内,将透明区域14的周边视野像与彩色的虚像(第二影像P21)进行合成来在视网膜86上成像。
在该例中,首先,在图16示出的步骤ST31中,控制部25对第二影像合成模式的设定进行待机。如果外部设备90接近该针孔接触镜片,则无线通信部22和电源部26工作。如果电源部26产生电压V,则电压V被充电到蓄电部28。
如果从外部设备90接受电源的供给并且设定为第二影像合成模式,则在步骤ST32中,控制部25对透明区域14的每一个液晶显示元件242进行通电。之后,在步骤ST33中,从无线通信部22向控制部25输入控制信息Dc2。在步骤ST34中,控制部25执行基于控制信息Dc2在针孔像的周边显示第二影像P21(虚像)的液晶显示控制。第二影像P21由文字信息、字符构成。例如,液晶显示元件242对使字符图案(图片、文字)成为动态图像的内容、这些静止图像进行显示。
第二影像P21沿着例如图15示出的针孔像P1的外周缘环状地显示出的第一影像P11的外周缘来环状地显示。视网膜中心凹88的周围的视网膜86由于由视杆细胞构成,因此可能无法视觉识别清晰的影像。但是,在使第一影像合成模式与第二影像合成模式叠加的情况下,能够以由第二影像合成模式合成的第二影像P21对由第一影像合成模式合成的第一影像P11进行明亮度补充的方式将两个影像进行合成显示。
之后,在步骤ST35中探测是否结束。在电源断开时结束控制,在电源接通状态下返回到步骤ST31来继续进行控制。
根据这样的第五实施方式,能够在由针孔区域12形成的实像的周围视野内将由透明区域14形成的周边视野像及彩色的虚像(第二影像P21)进行合成来在视网膜86上成像。能够在实像的周围环状地显示第二影像P21。
由此,能够维持针孔效果,同时使该接触镜片佩戴者的脑实时地认知基于控制信息Dc2的第二影像P21。因而,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针孔像的质量提升并且利用本来的针孔区域12的焦深也能够支持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中的任一个的矫正且能够安装高附加功能的智能接触镜片。
而且,针孔镜片构件10的针孔区域12、遮光区域13以及透明区域14的全部区域都能够由液晶显示元件24形成。由此,针孔接触镜片本身能够由膜状镜片构件11和液晶显示元件242来构造。能够构成所谓的能够看到另一侧(被摄体侧)的透明显示器。
<第六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7B所示,能够佩戴在人的眼睑内的C形状的基干主体38中安装电子构件20、药剂收容部33。电子构件20是图5示出那样的无线通信部22、液晶显示元件24、探测部(光探测元件29a、压力探测元件29b等)、控制部25以及电源部26中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电源部26和无线通信部22安装在基干主体38中。
在图17A示出的针孔接触镜片600的俯视图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电子构件20和药剂收容部33。基干主体38具有在佩戴者的角膜的表面外周缘部的上端和上眼睑75的背面侧的上睑囊(日语:上瞼嚢)71a的接缝部之间能够抵靠的圆弧形状。弧状部42具有在角膜的表面外周缘部的下端和下眼睑76的背面侧的下睑囊(日语:下瞼嚢)71b的接缝部之间能够抵靠的圆弧形状。基干主体38的一端形成开放的环路(loop)形状,并具有下弦状的第一弧状部41、上弦状的第二弧状部42以及大致为U字状的连结部45。对弧状部41、42的各个自由端部实施了磨圆处理,以便不伤害眼睛内部。
图17B示出的药剂收容部33是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基干主体38的单元(Drug Delivery System:DDS/眼科药物输送系统),用于长时间地向包括眼球和结膜等的部位自动供给药液。在该例中,由图示的压电元件39进行药剂的自动供给。压电元件39由例如图5示出的控制部25自动控制。
连结部45构成对弧状部41和弧状部42进行连结的部分,成为围绕位于图17A示出的眼睑耳侧的小带77的大小。小带77在人的结膜中,存在于上睑囊71a和下睑囊71b的耳侧的边界。与弧状部41、42相连接的情况下的假想外周线相比,连结部45向内侧凹进。如图中的白色箭头所示,连结部45构成针对弧状部41附加朝上的、针对弧状部42附加朝下的相互排斥力。
基干主体38是例如金(Au)、不锈钢等金属、树脂或玻璃纤维等。粗细为0.1mm~2.0mm左右。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针对弧状部41、42的相互排斥力,则优选基干主体38的粗细尽可能地细,以防止带来异物插入的感觉。
如图17A的白色箭头所示,一边在基干主体38的中央部的折回部位施加轻微向外侧打开的张力,一边使基干主体38在嚢内稳定。另外,基干主体38不仅用于避开小带还兼有防止主体在嚢内旋转的作用,因此能够将电子构件20维持在安定的位置。
在采用将电子构件20的一部分安装于基干主体38的方式时,在眼睑嚢内深处稳定地收纳该电子构件20,从而能够在例如基干主体38与针孔镜片构件10之间采用基于电波的短距离供电方式。
由此,能够将足够的容量的电源部26设置于基干主体38,因此与反向散射方式相比,能够构造在眼睛内部进行电力交换同时进行信息处理的自主型智能接触镜片。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图17A示出的针孔接触镜片600中,图5示出的控制部25执行眼压探测模式。控制部25对每隔固定时间将眼压探测信息Dd2写入存储部27进行控制,或者基于眼压探测信息Dd2和控制信息Dc0对从压电元件39(其他的无源元件)缓慢释放的眼药水等的缓慢释放量进行自动控制。
在该例中,首先,在图18所示的步骤ST41中,控制部25对眼压探测模式的设定进行待机。如果外部设备90接近佩戴者的针孔接触镜片,则无线通信部22和电源部26工作。如果电源部26产生电压V,则电压V被充电到蓄电部28。此时,可以从安装于图17B示出的基干主体38的电源部26向针孔镜片构件10进行电源供给。
如果从外部设备90接受电源的供给并且设定为眼压探测模式,则在步骤ST42中,控制部25对遮光区域13的压力探测元件29b进行通电。接受该通电后,压力探测元件29b将眼压探测信息Dd2输入到控制部25。压力探测元件29b并不限定于设置在遮光区域13,也可以设置在图17B示出的基干主体38。
之后,在步骤ST43中,从无线通信部22向控制部25输入控制信息Dc2和眼压探测信息Dd2。在步骤ST44中,控制部25基于控制信息Dc2和眼压探测信息Dd2,对例如图17B示出的压电元件39等进行控制。在该控制中,每隔固定时间将眼压探测信息Dd2存储到存储部27,或者执行药剂缓慢释放控制。在药剂缓慢释放控制中,设定目标值并对压电元件39进行驱动控制,以便从药剂收容部33缓慢释放适合于眼压的最佳的缓慢释放量的眼药水。
之后,在步骤ST45中探测是否结束。在电源断开时结束控制,在电源接通状态下返回到步骤ST41来继续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使针孔像在视网膜86上成像,同时进行特定的眼病、青光眼等的治疗。
在青光眼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角膜下房水的引流控制。探测部并不限定于压力探测元件29b,也可以是用于探测眼泪中包括的糖度值(血糖值)的单元。例如,对于探测部,能够使用酶(葡萄糖氧化酶)电极膜。探测对象可以是心率。能够根据血糖值的探测内容来从药剂收容部33等缓慢释放用于降低血糖值的药液。另外,能够实现诸如经由智能电话901向医疗机关传送血糖值的探测信息的用途(远程诊疗治疗综合系统)。由此,能够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进行远程监视,或者一边对青光眼患者的眼压进行远程监视一边对房水进行引流控制。在关于这些用途来构成智能接触系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智能接触专用控制装置来构成外部设备90,并将从该专用控制装置得到的信息经由智能电话901传送到医疗机关。也可以从医疗机关向针孔接触镜片佩戴者的智能电话901传送处方(治疗)指示数据。
<第七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图19示出的针孔接触镜片700中,针孔镜片构件10中设置有摄像元件30(照相机)。例如,摄像元件30配置在遮光区域13的表面侧,快门机构能够采用探测由上眼睑和下眼睑进行的眨眼的方式。针对快门机构,能够应用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097940号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眼睑闭合的检测技术。
在图20中,图5示出的控制部25执行摄像模式。首先,在步骤ST51中,控制部25对摄像模式的设定进行待机。如果外部设备90接近佩戴者的针孔接触镜片,则无线通信部22和电源部26工作。如果电源部26产生电压V,则电压V被充电到蓄电部28。
如果从外部设备90接受电源的供给并且设定为摄像模式,则在步骤ST52中,控制部25对遮光区域13的摄像元件30进行通电。摄像元件30接受该通电而成为动作状态。在该例中,利用未图示的探测单元来探测眨眼并获取被摄体的实像,该摄像信息Dg经由控制部25被写入存储部27。摄像信息Dg经由无线通信部22被读出至外部。
之后,在步骤ST53中探测是否结束。在电源断开时结束控制,在电源接通状态下返回到步骤ST51来继续进行控制。由此,如果设定为摄像模式,则能够一边在视网膜上对针孔像进行成像,一边执行摄像模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针对在遮光区域13的表面侧配置摄像元件30来对被摄体进行拍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遮光区域13的背面侧配置摄像元件30来对眼底进行拍摄。能够获取包括视网膜中心凹88的周边视网膜像。此时,面发光元件241能够以白色显示的方式使被拍摄区域变亮,从而能够获取简单的眼底检查信息。能够有助于辅助眼科诊疗。
尽管已经关于像这样特定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超出了特定的公开的实施方式,延伸到其它的代替例和/或本发明的使用、明显的变形例、与本发明等同的实施方式。除此以外,虽然已经详细示出本发明的大量的变形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公开能够容易地想到本发明的范围内所包括的其它的变形例。例如,将遮光区域13设为渐变结构。在该结构中,在遮光区域13与透明区域14之间,设置遮光率高于(不同于)遮光区域13的遮光周缘区域。这是为了确保针孔像周缘的视网膜的明亮度。
另外,能够对实施方式的特定的特征及其侧面进行多种组合或者部分组合,这些特征也被认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因而,应当理解,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多种特征及其侧面进行组合或者替换,从而形成与所公开的发明不同的方式。例如,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探测部对透过针孔区域的光进行探测,基于来自该探测部的信息,对自发光元件进行显示控制。
另外,由摄像元件30(照相机)来拍摄外界像(实像),基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一影像合成模式,通过R、G、B色用的自发光元件来播放外界像,或者代替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十字标志,而通过液晶显示元件24来显示外界像,将该外界像投射到视网膜86上。由此,不仅能够强调针孔像,而且即使是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几乎不起作用的视觉障碍者也能够对外界像进行视觉识别。其结果,与眼镜类型的QD激光扫描型的视网膜投影方式相比能够以简单的元件来构成智能接触镜片。
这样,本申请中公开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特定的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而是仅根据公平地解释权利要求的范围而决定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针孔镜片构件;11:镜片构件;12:针孔区域;13:遮光区域;14:透明区域;15:孔;20:电子构件;21、91a、91b、911:天线元件;22、92、93:无线通信部;23:IO接口;24:液晶显示元件;25、95:控制部;26、96:电源部;27、97:存储部;28:蓄电部;29a:光探测元件;29b:压力探测元件;30:摄像元件;38:基干主体;90:外部设备;94:无线供电部;94a:电磁感应线圈;98:操作/显示控制部;99:USB控制部;1(100~700):针孔接触镜片;900:智能接触系统;901:智能电话。

Claims (23)

1.一种针孔接触镜片,具备针孔镜片构件和电子构件,
所述针孔镜片构件具有:镜片构件,其能够佩戴于人的角膜;针孔区域,其具有圆形形状并配置在所述镜片构件的大致中央,将针孔像成像于佩戴者的视网膜上;遮光区域,其设置于所述针孔区域的外廓侧,对光进行遮蔽;以及透明区域,其设置于所述遮光区域的外廓侧,使光通过,
所述电子构件配置在所述针孔区域、所述透明区域以及所述遮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该电子构件基于控制信息对通过所述透明区域的光以及被所述遮光区域吸收的光中的至少一方电气性地进行光学处理,并将该光学处理后的光应用于通过所述针孔区域的光所形成的所述针孔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针孔镜片构件的所述电子构件具有:
无线通信部,其具有天线元件,将所述控制信息进行发送接收;
显示部,其将基于所述控制信息的影像成像于所述针孔像的周围;
探测部,其对透过所述针孔区域的光进行探测;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来自所述探测部的探测信息和来自所述无线通信部的所述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方的信息,对所述针孔像的周边的明亮度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具有设置于所述针孔镜片构件的针孔区域的整面或一部分的、呈矩阵状的液晶显示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在所述针孔区域形成用于将所述针孔像成像于佩戴者的视网膜上的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在所述针孔区域显示定位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具有设置于所述针孔镜片构件的遮光区域的整面或一部分的、呈矩阵状的液晶显示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针孔镜片构件的遮光区域的外廓周缘处设置有多个微细的孔,
所述针孔镜片构件的控制部对所述显示部进行控制,以进行在所述遮光区域配置的所述显示部的液晶开闭控制来选择所述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具有设置于所述针孔镜片构件的透明区域的整面或一部分的、呈矩阵状的液晶显示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元件具有红蓝绿这3色的点彩膜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孔镜片构件具备对所述无线通信部、所述探测部、所述显示部以及所述控制部进行驱动的电源部,
所述电源部具备蓄电元件,该蓄电元件具有无线感应供电方式、光学调制波供电方式以及太阳能供电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设置于所述针孔镜片构件的遮光区域,
所述控制部具有微处理元件,该微处理元件与所述无线通信部、所述显示部及所述探测部连接,基于所述控制信息对该无线通信部、该探测部以及该显示部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构件具有配置在所述针孔镜片构件中的至少所述遮光区域的角膜佩戴侧的自发光元件,基于控制信息对该自发光元件的光进行显示控制并将进行了该显示控制的光应用于所述针孔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构件具有:
无线通信部,其具有天线元件,将所述控制信息进行发送接收;
显示部,其具有红色发光元件、蓝色发光元件及绿色发光元件,将基于所述控制信息的影像成像于所述针孔像的周围;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显示部,使得将基于来自所述无线通信部的所述控制信息的影像成像于所述针孔像的周围。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13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部具有天线元件,该天线元件沿所述针孔镜片构件的透明区域的外周缘设置,呈环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设置于所述针孔镜片构件的遮光区域,
所述控制部具有微处理元件,该微处理元件与所述无线通信部及所述显示部连接,基于所述控制信息对该无线通信部和该显示部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孔镜片构件具备对所述无线通信部、所述显示部以及所述控制部进行驱动的电源部,
所述电源部具备蓄电元件,该蓄电元件具有无线感应供电方式、光学调制波供电方式以及太阳能供电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部、所述显示部、所述控制部以及所述电源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电子构件被安装于能够佩戴在人的眼睑内的C形状的基干主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摄像元件设置于所述针孔镜片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存储元件设置于所述针孔镜片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压力探测元件设置于所述针孔镜片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片构件具有表面侧的镜片构件及背面侧的镜片构件,
所述针孔接触镜片具有通过所述表面侧的镜片构件及所述背面侧的镜片构件来夹住所述电子构件的夹层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孔镜片构件由软性接触镜片和硬性接触镜片中的至少一个构成。
23.一种智能接触系统,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针孔接触镜片;
外部设备,其能够与所述针孔接触镜片进行数据通信;以及
智能电话,其能够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CN201780072969.1A 2016-11-25 2017-11-14 针孔接触镜片和智能接触系统 Pending CN1100238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9109 2016-11-25
JP2016-229109 2016-11-25
JP2016251735A JP6174232B1 (ja) 2016-11-25 2016-12-26 ピンホールコンタクトレンズ及びスマートコンタクトシステム
JP2016-251735 2016-12-26
JP2017-080269 2017-04-14
JP2017080269A JP6239174B1 (ja) 2016-11-25 2017-04-14 ピンホールコンタクトレンズ及びスマートコンタクトシステム
PCT/JP2017/040931 WO2018096979A1 (ja) 2016-11-25 2017-11-14 ピンホールコンタクトレンズ及びスマートコンタクト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3821A true CN110023821A (zh) 2019-07-16

Family

ID=59505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2969.1A Pending CN110023821A (zh) 2016-11-25 2017-11-14 针孔接触镜片和智能接触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93964A1 (zh)
EP (1) EP3547014A1 (zh)
JP (2) JP6174232B1 (zh)
KR (1) KR20190086514A (zh)
CN (1) CN110023821A (zh)
WO (1) WO201809697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7927A (zh) * 2019-08-01 2019-10-25 中山大学 青光眼眼压连续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29538B2 (en) 2017-10-25 2021-06-08 Cooper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 Contact lenses having an ion-impermeable por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333902B2 (en) * 2017-12-12 2022-05-17 RaayonNova LLC Smart contact lens with embedded display and image focusing system
CN111936853A (zh) * 2018-03-13 2020-11-13 目立康株式会社 确定系统、计算装置、确定方法及程序
JP2019179095A (ja) * 2018-03-30 2019-10-17 真一 芦田 眼用装着物、眼用器具及び挟持体
JP2020003586A (ja) * 2018-06-27 2020-01-09 真一 芦田 眼用器具、眼用装着物、伝達媒体及び伝送装置
US11681164B2 (en) * 2018-07-27 2023-06-20 Tectu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interconnects within electronic contact lenses
JP2020016812A (ja) * 2018-07-27 2020-01-30 真一 芦田 眼用器具
AU2019314262A1 (en) * 2018-07-30 2021-02-25 Acucela Inc. Optical designs of electronic contact lens to decrease myopia progression
JPWO2020195199A1 (zh) * 2019-03-27 2020-10-01
CN110013218B (zh) * 2019-03-29 2022-02-18 华中科技大学 用于动态眼压测量的光学光栅柔性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JP7281329B2 (ja) * 2019-04-16 2023-05-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US11237410B2 (en) 2019-08-28 2022-02-01 Tectus Corporation Electronics assembly for use in electronic contact lens
WO2021040084A1 (ko) * 2019-08-28 2021-03-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머리에 착용할 수 있는 전자 디바이스
JP2020052438A (ja) * 2020-01-09 2020-04-02 真一 芦田 眼用器具
US11392188B1 (en) * 2021-01-06 2022-07-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intaining smart contact lens power levels
CN113125810B (zh) * 2021-02-23 2024-02-09 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种类型分离连接器电分离转接分离装置
US11416072B1 (en) 2021-07-20 2022-08-16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Data entry apparatus leveraging smart contact lenses
US11875323B2 (en) 2021-10-05 2024-01-16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ATM) transaction processing leveraging smart contact lenses
TW202401100A (zh) * 2022-06-12 2024-01-01 晶碩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隱形眼鏡
WO2024089869A1 (ja) * 2022-10-28 2024-05-02 株式会社センチュリーアークス 投影装置および投影機能付き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8000B1 (zh) 1968-10-09 1973-08-28
JPS5239798B2 (zh) 1971-08-14 1977-10-07
US3773389A (en) 1971-12-27 1973-11-20 E Foster Wheel cover
JPS5244092A (en) 1975-10-04 1977-04-06 Samy Kogyo Kk Living body ion exchanging device
JPS5992424A (ja) 1982-11-18 1984-05-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のヘツドアジマス表示装置
JP2005311823A (ja) * 2004-04-23 2005-11-04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
JP4752309B2 (ja) 2005-04-07 2011-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
US8608310B2 (en) 2007-11-07 2013-12-17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Through Its Center For Commercialization Wireless powered contact lens with biosensor
BR112012008083A2 (pt) * 2009-08-13 2016-04-19 Acufocus Inc lentes e implantes intraoculares ocultos
JP4828000B2 (ja) * 2009-10-20 2011-11-30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ビュー ソフト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GB201017637D0 (en) 2010-10-20 2010-12-01 Univ Dundee Device for monitoring intraocular pressure
US9110310B2 (en) * 2011-03-18 2015-08-18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ultiple energization elements in stacked integrated component devices
US8721074B2 (en) 2011-11-30 2014-05-13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Electrical interconnects in an electronic contact lens
US9351827B2 (en) * 2012-04-03 2016-05-31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Lens driver for variable-optic electronic ophthalmic lens
US9158133B1 (en) 2012-07-26 2015-10-13 Google Inc. Contact lens employing optical signals for power and/or communication
US10955689B2 (en) * 2013-05-02 2021-03-23 Sony Corporation Contact lens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4178212A1 (ja) 2013-05-02 2014-11-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および記憶媒体
US8922366B1 (en) * 2013-06-28 2014-12-30 Google Inc. Reader communication with contact lens sensors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5018179A (ja) * 2013-07-12 2015-01-29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ビュー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JP2014160258A (ja) * 2014-03-25 2014-09-04 Hikoyuki Konno 機能付き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JP2016002353A (ja) * 2014-06-18 2016-01-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検出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WO2016031093A1 (ja) * 2014-08-28 2016-03-03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ビュー 眼瞼内装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7927A (zh) * 2019-08-01 2019-10-25 中山大学 青光眼眼压连续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47014A1 (en) 2019-10-02
US20190293964A1 (en) 2019-09-26
JP2018092115A (ja) 2018-06-14
WO2018096979A1 (ja) 2018-05-31
JP2018092111A (ja) 2018-06-14
KR20190086514A (ko) 2019-07-22
JP6174232B1 (ja) 2017-08-02
JP6239174B1 (ja) 2017-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3821A (zh) 针孔接触镜片和智能接触系统
US11822155B2 (en) Eyewear including a remote control camera
US11213383B2 (en) Ocular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US8915588B2 (en) Eyewear including a heads up display
CN103083113B (zh) 电激活眼内透镜
CN101094626A (zh) 电激活眼内透镜
AU2016202715B2 (en) Electro-active intraocular len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