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4549B - 进料装置、射出成型设备及液态材料进料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进料装置、射出成型设备及液态材料进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4549B
CN110014549B CN201811517188.1A CN201811517188A CN110014549B CN 110014549 B CN110014549 B CN 110014549B CN 201811517188 A CN201811517188 A CN 201811517188A CN 110014549 B CN110014549 B CN 1100145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lding
container
piston
liquid material
storag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71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14549A (zh
Inventor
宋承宇
曾建嘉
廖英伦
林科佑
林哲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Green Point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Green Point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Green Point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Green Point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06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557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14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4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14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4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8Feeding the material into the 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i.e. feeding the non-plastified material into the injection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3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8Feeding the material into the 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i.e. feeding the non-plastified material into the injection unit
    • B29C45/1866Feeding multiple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储料机构及驱动机构,所述储料机构包括承载总成、可拆卸地组装定位于所述承载总成的储料容器及活塞,所述储料容器为可抛弃式并形成有储料空间及与所述储料空间相连通的通料孔,所述储料空间用以容置液态材料,所述活塞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储料空间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顶推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通料孔移动,使所述活塞将所述液态材料经由所述通料孔挤出。藉此,能节省清洁工时与成本,并能提供混合均匀的液态材料至射出成型机。

Description

进料装置、射出成型设备及液态材料进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预先储存液态材料并对其进行进料的进料装置、具有所述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及液态材料进料至射出成型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通过射出成型机对液态硅橡胶(LSR)进行射出成型的加工过程如下:首先,供料机通过两个输送管分别输送A、B两种液态组成材料至一混炼器内,混炼器会将A、B两种液态组成材料混合在一起以形成液态硅橡胶。随后,液态硅橡胶通过另一输送管输送至射出成型机,使射出成型机能对液态硅橡胶进行射出成型的作业。
要通过前述混炼器混合出有颜色的液态硅橡胶时,供料机还会通过色料管输送色料至混炼器,使混炼器将A、B两种液态组成材料与色料共同混合在一起以形成有颜色的液态硅橡胶。对于多种不同颜色的液态硅橡胶进行试模的过程中,每进行完一种颜色的液态硅橡胶试模后,就要更换供料机的原料及输送管,并且针对供料机、混炼器以及色料管进行清洁的作业。如此一来,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清洁工时,也会造成残留在前述组件内的原料损耗,进而导致成本的增加。
另一方面,当射出成型机欲进行例如4g以下的小量液态硅橡胶的射出成型时,由于射出成型机的一杆件后移进行蓄料的过程中,经由供料机输出至混炼器内的A、B两种液态组成材料的量很少,因此,易造成混炼器混合A、B两种液态组成材料的效果差进而导致混合不均匀的情形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料装置,能节省清洁工时与成本,并能提供混合均匀的液态材料至射出成型机。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进料装置包括储料机构及驱动机构,所述储料机构包括承载总成、可拆卸地组装定位于所述承载总成的储料容器及活塞,所述储料容器为可抛弃式并形成有储料空间及与所述储料空间相连通的通料孔,所述储料空间用以容置液态材料,所述活塞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储料空间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顶推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通料孔移动,以使所述活塞将所述液态材料经由所述通料孔挤出。
本发明的进料装置,所述承载总成包括包覆并围束于所述储料容器外围且可重复使用的耐压容器,所述耐压容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开口部,所述储料容器可经由所述开口部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或移离所述容置空间。
本发明的进料装置,所述承载总成还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包括基座及遮盖,所述耐压容器设置于所述基座内,所述遮盖可相对于所述基座在使所述耐压容器外露的开启位置及遮盖所述耐压容器的盖合位置之间运动。
本发明的进料装置,还包括调压阀及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螺接于所述耐压容器一端的第一连接部及连接于所述调压阀的第二连接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进料装置包括承载总成、可抛弃式储料容器、活塞及驱动机构,所述承载总成包括可重复使用的耐压容器,所述储料容器可拆卸地组装定位于所述承载总成的所述耐压容器,所述储料容器用以储存液态材料,所述储料容器一端具有通料孔,所述活塞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储料容器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顶推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通料孔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活塞将所述液态材料经由所述通料孔挤出。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进料装置包括可重复使用的耐压容器、基座、遮盖、储料容器、活塞及驱动机构,所述基座供所述耐压容器设置,所述遮盖可相对于所述基座在使所述耐压容器外露的开启位置及遮盖所述耐压容器的盖合位置之间运动,所述储料容器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耐压容器内并用以储存液态材料,所述储料容器一端具有通料孔,所述活塞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储料容器,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顶推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通料孔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活塞将所述液态材料经由所述通料孔挤出。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进料装置包括可重复使用的耐压容器、储料容器、活塞,及驱动机构,所述储料容器可拆卸地组装于所述耐压容器内,所述储料容器结构本身能够在操作中变形并用以储存液态材料,所述储料容器一端具有通料孔,所述活塞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储料容器,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顶推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通料孔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活塞将所述液态材料经由所述通料孔挤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能节省清洁工时与成本,并能提供混合均匀的液态材料至射出成型机。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射出成型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射出成型机及至少一个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储料机构、连接机构及驱动机构,所述储料机构包括承载总成、可拆卸地组装定位于所述承载总成的储料容器及活塞,所述储料容器为可抛弃式并形成有储料空间及与所述储料空间相连通的通料孔,所述储料空间用以容置液态材料,所述活塞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储料空间内,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承载总成与所述射出成型机之间,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顶推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通料孔移动,以使所述活塞将所述液态材料经由所述通料孔挤出并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输送至所述射出成型机。
本发明的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所述承载总成包括包覆并围束于所述储料容器外围且可重复使用的耐压容器,所述耐压容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开口部,所述储料容器可经由所述开口部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或移离所述容置空间。
本发明的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所述承载总成还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包括基座及遮盖,所述耐压容器设置于所述基座内,所述遮盖可相对于所述基座在使所述耐压容器外露的开启位置及遮盖所述耐压容器的盖合位置之间运动。
本发明的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连接所述耐压容器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蓄料阀组,所述蓄料阀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转接件及控制阀,所述转接件形成有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的入流道,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入流道上游处用以控制所述入流道的流通与阻断,所述射出成型设备更包括连接于所述转接件的供料装置。
本发明的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所述射出成型设备包括多个射出成型机及多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射出成型机的进料装置,所述供料装置连接于所述进料装置的所述转接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态材料进料至射出成型机的方法,能提供混合均匀的液态材料至射出成型机。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通过搅拌器混合至少两种组成材料以形成液态材料;
将所述液态材料充填至可抛弃式的储料容器内;
将所述储料容器安装至承载总成;及
通过驱动机构顶推活塞以将所述液态材料挤出所述储料容器,使所述液态材料进给至射出成型机内。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液态材料充填至可抛弃式的储料容器内;
将所述储料容器安装至可重复使用的耐压容器;
将所述液态材料挤出所述储料容器,使所述液态材料进给至射出成型机内;
将所述储料容器自所述耐压容器取出;及
抛弃所述储料容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液态材料充填至储料容器内;
将所述储料容器安装至可重复使用的耐压容器;
将所述液态材料挤出所述储料容器,使所述液态材料进给至射出成型机内;
将所述储料容器自所述耐压容器取出;及
清洁所述储料容器以供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液态材料充填至其结构本身能够在操作中变形的储料容器内;
将所述储料容器安装至可重复使用的耐压容器;
将所述液态材料挤出所述储料容器,使所述液态材料进给至射出成型机内;及
将所述储料容器自所述耐压容器取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藉由储料容器为可抛弃式或可清洁后重复使用并且可拆卸地组装定位于承载总成的耐压容器内,能节省清洁工时与成本。此外,藉由储料容器的储料空间内已预先储存有混合好的液态材料,藉此,能提供混合均匀的液态材料至射出成型机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射出成型机与进料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进料装置的不完整立体图;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所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进料装置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储料机构及连接机构之间的组装关系;
图5是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储料容器、活塞及耐压容器之间的组装关系;
图6是利用所述第一实施例进行液态材料进料至射出成型机的方法的一步骤流程图;
图7是剖视图,说明液态材料充填在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储料容器的储料空间内;
图8是组装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储料容器穿设于所述耐压容器的套筒内;
图9是组装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套筒带动所述储料容器置入基座的第一容置槽内;
图10是组装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套筒带动所述储料容器移动,使一端盖的第一接合部穿设于第二接合部的第二槽部内;
图11是组装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套筒旋转适当角度,使所述第一接合部卡掣于所述第二槽部内;
图12是作动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杆件顶推所述活塞以带动所述活塞将所述液态材料经由通料孔挤出;
图13是本发明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所述射出成型机、所述进料装置以及供料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14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进料装置的不完整剖视图;
图15是作动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杆件拉动所述活塞以吸取所述液态材料流入所述储料空间内;及
图16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及图2,是本发明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射出成型设备100包括射出成型机110及与射出成型机110连接的进料装置120。进料装置120包括底座1、储料机构2、连接机构3及驱动机构4。
参阅图3、图4及图5,储料机构2包括储料容器21、活塞22及承载总成23。储料容器21为可抛弃式储料筒,储料容器21呈中空圆筒状且其轴向沿第一横向X延伸。储料容器21形成有储料空间211及与储料空间211相连通的通料孔212,储料空间211用以容置液态材料5(如图7所示)。储料空间211具有相反于通料孔212的开口部213,液态材料5可经由开口部213充填至储料空间211内。本实施例的储料容器21是由塑料材质所制成。于其他实施例中,储料容器21亦可由其他具储存液态材料5功能之非金属或金属轻质材料制成,例如壁厚小于6mm之薄壁不锈钢管,使其于装填液态材料5或拆换过程不致因重量过重而影响操作或运输。但反之由于储料容器21其本身材料及壁厚等限制,使其结构本身存在于操作中因受液态材料5之挤压而导致容器结构变形甚至破裂之风险。此外,且于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储料容器21系由不锈钢管制造时,为节省成本,于每次使用储料容器21后,亦可依据储料容器21之堪用状况,予以清洁后重复使用而非直接抛弃。
活塞22经由开口部213穿设于储料空间211内,活塞22可于储料空间211内朝通料孔212方向移动并挤压液态材料5,以将液态材料5经由通料孔212挤出储料空间211。在本实施例中,活塞22包括一罩体221及支撑塞体222。罩体221是由塑料材质所制成并且具有用以挤压液态材料5的挤料壁223及形成于挤料壁223外周围的外周壁224。外周壁224抵接于储料容器21的内周面214。挤料壁223与外周壁224共同界定出凹槽225。支撑塞体222是由塑料材质所制成的块状结构,支撑塞体222形状与凹槽225的形状相同并且填塞于凹槽225内以支撑罩体221,藉此,能防止活塞22被驱动机构4施予的压力顶推而于储料空间211内挤料的过程中罩体221产生变形。支撑塞体222除了支撑罩体221之外还将外周壁224往外撑开使其迫紧接触于内周面214,藉此,能防止挤料壁223在挤压液态材料5的过程中,液态材料5经由外周壁224与内周面214之间的空隙流出进而产生漏料的情形。
承载总成23包括承载架24,及耐压容器26。承载架24包括基座241、遮盖242、两个枢接件243、两个第一锁扣件244及两个第二锁扣件245。基座241固定于底座1上并具有座体246及形成于座体246一端的端壁247。座体246界定出第一容置槽248,第一容置槽248呈半圆形并沿第一横向X延伸且具有上开口249。端壁247凸伸出座体246顶端并界定出与第一容置槽248一端连通的定位槽250,第一容置槽248及定位槽250用以供耐压容器26容置。遮盖242用以盖合于基座241上并界定出第二容置槽251,第二容置槽251呈半圆形并沿第一横向X延伸。第二容置槽251与第一容置槽248上下颠倒并且具有下开口252,第二容置槽251用以供耐压容器26容置。
两个枢接件243设置于基座241的座体246与遮盖242之间,两个枢接件243位于座体246及遮盖242的同一侧并沿第一横向X相间隔。各枢接件243为连接于座体246顶端与遮盖242底端的铰链。藉此,遮盖242能通过枢接件243相对于基座241在使第一容置槽248与定位槽250外露的开启位置(如图8所示)及遮住第一容置槽248与定位槽250的盖合位置(如图3所示)之间旋转。
两个第一锁扣件244设置于基座241的座体246相反于枢接件243的另一侧的外表面上并沿第一横向X相间隔,各第一锁扣件244与对应的枢接件243沿垂直于第一横向X的第二横向Y相间隔。各第一锁扣件244包括支架253、枢接板254及扣环255。支架253固定于座体246的外表面上。枢接板254邻近顶端处可转动地枢接于支架253。扣环255可转动地枢接于枢接板254并能被枢接板254带动而上升或下降。两个第二锁扣件245设置于遮盖242相反于枢接件243的另一侧的外表面上并沿第一横向X相间隔。各第二锁扣件245为固定于遮盖242的外表面并且呈V形状的扣片。当遮盖242位在盖合位置时,各第一锁扣件244的扣环255可锁扣于对应的第二锁扣件245,以将遮盖242锁定在盖合位置。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态样中,枢接件243的数量也可为一个,遮盖242同样能通过所述枢接件243达到相对于基座241旋转的功效。此外,第一锁扣件244的数量以及第二锁扣件245的数量也可分别为一个,藉此,同样能达到将遮盖242锁定在盖合位置的功效。
基座241的座体246及端壁247共同界定出第一冷却液流道256,遮盖242界定出一第二冷却液流道257。通过冷却液流通第一冷却液流道256及第二冷却液流道257,能冷却基座241及遮盖242以降低前述两者在常温下的温度。
耐压容器26设置于基座241的第一容置槽248与定位槽250内,耐压容器26是由例如一般钢材或不锈钢或其他金属材质所制成的圆筒状结构,且可重复使用,本例中耐压容器26系可耐压至300bar。耐压容器26并形成有一用以供储料容器21容置的容置空间260,容置空间260具有开口部261,储料容器21可经由开口部261穿设于容置空间260内或移离容置空间260。当储料容器21穿设于容置空间260内时,耐压容器26包覆并围束于储料容器21外围。藉此,于活塞22被驱动机构4施予的压力顶推而挤料的过程中,如前述,尤其例如塑料制成之储料容器21受到液态材料5的挤压其结构本身可能于操作中产生外扩变形,但藉由耐压容器26包覆并围束于储料容器21外围可避免储料容器21的变形发生,并能避免内周面214与外周壁224之间产生空隙进而导致漏料的情形。
在本实施例中,耐压容器26包括端盖262及可拆卸地接合于端盖262的套筒263。端盖262设置于定位槽250内,端盖262形成有螺孔264、与螺孔264相连通的收容槽265及多个环绕于螺孔264外周围的螺接孔266。收容槽265用以供储料容器21邻近于通料孔212的部位容置。端盖262通过多个螺丝258锁固于端壁247上,藉由各螺丝252穿设于端壁247的一对应通孔259并螺锁于端盖262的对应螺接孔266,藉此,能将端盖262锁固于端壁247使端盖262稳固地定位于定位槽250内。端盖262具有围绕壁267及多个设置于围绕壁267上且相间隔排列的第一接合部268。套筒263设置于第一容置槽248内,套筒263呈中空圆筒状且其轴向沿第一横向X延伸,套筒263的长度略小于储料容器21的长度。套筒263形成有穿孔269,穿孔269具有开口部261及相反于开口部261的通口部270。套筒263的穿孔269与端盖262的收容槽265共同界定出容置空间260。套筒263具有多个相间隔排列且邻近通口部270的第二接合部271,各第二接合部271可分离地与对应的第一接合部268相接合,使得套筒263可拆卸地接合于端盖262。
具体而言,端盖262的第一接合部268与套筒263的第二接合部271其中之一为呈L形的卡槽,其中另一个为卡掣于所述卡槽的卡块。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部268为凸设于围绕壁267外壁面的卡块,第二接合部271为呈L形的卡槽。第二接合部271具有沿第一横向X延伸的第一槽部272及与第一槽部272连通并与其垂直的第二槽部273。
参阅图1及图3,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管31及调压阀32。连接管31具有第一连接部311及相反于第一连接部311的第二连接部312。第一连接部311为螺接于端盖262的螺孔264内的螺接部,第二连接部312则连接于调压阀32。调压阀32连接于射出成型机110。连接管31用以将通料孔212所排出的液态材料5输送至调压阀32,调压阀32能依照需求调整液态材料5输送至射出成型机110内的压力。
驱动机构4包括固定于底座1上的缸体41及穿设于缸体41并可相对于缸体41伸缩移动的杆件42。杆件42的头部421与活塞22的支撑塞体222沿第一横向X相间隔一段距离。驱动机构4的杆件42会沿第一横向X移动并通过头部421施加稳定的推力顶推支撑塞体222,以带动活塞22朝向通料孔212移动并将液态材料5经由通料孔212挤出,使液态材料5能依序通过连接管31及调压阀32输送至射出成型机110内。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是通过油压或气压式缸体41带动杆件42以推动活塞22,但也可以采用其他习知用来推动活塞22的传动机构,不限于本例所述。
以下针对液态材料5进料至射出成型机110的方法进行说明:
参阅图6,本实施例的液态材料5进料至射出成型机110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混料步骤S1、脱泡步骤S2、充填液态材料步骤S3、安装储料容器步骤S4,以及进给液态材料步骤S5。
在混料步骤S1中,将至少两种液态组成材料装填入容器内,随后,通过搅拌器均匀搅拌两液态组成材料以将两者混合形成液态材料5。在本实施例中,两液态组成材料是分别以A、B液态组装材料为例,而液态材料5则是以热固性液态硅橡胶为例。为了使液态材料5具有颜色以射出具有特定颜色的成品或者是对具有颜色的液态材料5进行试模,在混料步骤S1中,还可将至少一个具有颜色的添加材料同时装填至所述容器内,使搅拌器能将两液态组成材料及添加材料均匀搅拌以形成具有颜色的液态材料5。
由于搅拌器在混合前述材料的过程中会参杂入空气,因此在混料完成后须接着进行脱泡步骤S2,以避免残留的空气对液态材料5的质量造成影响。在脱泡步骤S2中,将搅拌完成的液态材料5装填到一脱泡机内,藉由脱泡机对液态材料5进行离心脱泡以去除液态材料5中所残留的气泡,能提高液态材料5的密度。
参阅图6及图7,在充填液态材料步骤S3中,通过充填机将脱泡完成的液态材料5经由开口部213充填至可抛弃式的储料容器21的储料空间211内。待充填完成后,将活塞22经由开口部213穿设于储料空间211内以封闭住开口部213。
参阅图6及图8,在安装储料容器步骤S4中,首先,将储料容器21经由套筒263的开口部261穿设于穿孔269内。由于套筒263的长度略小于储料容器21的长度,因此,当储料容器21穿设完成后,储料容器21邻近于通料孔212的部位会经由通口部270凸伸出套筒263,而储料容器21形成有开口部213的一端则会靠近套筒263的开口部261。
参阅图8、图9及图10,将遮盖242旋转至开启位置,使第一容置槽248及固定在定位槽250内的端盖262外露。接着,沿平行于纵向Z的下移方向D1将套筒263及储料容器21经由上开口249置入第一容置槽248内。由于端盖262的各第一接合部268是位在第一容置槽248内,因此,操作人员能清楚地观看到第一接合部268所在的位置。通过将套筒263旋转一适当角度后,便能快速地将第二接合部271的第一槽部272与第一接合部268对位。
随后,沿平行于第一横向X的第一方向P1推动套筒263及储料容器21使两者沿着第一容置槽248移动。套筒263移动过程中,第一接合部268会穿入第一槽部272内且第二槽部273会朝第一接合部268靠近。当第一接合部268穿伸至第二槽部273内时,套筒263受第一接合部268阻挡而无法继续移动。此时,储料容器21邻近于通料孔212的部位穿伸至端盖262的收容槽265内。
之后,将套筒263转动适当角度使第二槽部273相反于第一槽部272的一端朝第一接合部268靠近,当第一接合部268卡掣于第二槽部273相反于第一槽部272的一端时,能防止套筒263沿第一横向X移动,此时,套筒263即稳固地定位于端盖262上,而储料容器21则如图3所示地定位在耐压容器26的容置空间260内。
参阅图2及图3,将遮盖242由开启位置朝向座体246方向旋转,当遮盖242旋转至如图3所示的盖合位置时,套筒263经由下开口252容置至遮盖242的第二容置槽251内,且遮盖242遮住定位在第一容置槽248的套筒263。接着,将各第一锁扣件244的枢接板254往上旋转使其带动扣环255上升至位于对应第二锁扣件245上方的位置。随后,将枢接板254往下旋转使其带动扣环255锁扣于对应的第二锁扣件245上,便能把遮盖242锁定在盖合位置,此时即完成储料容器21安装于承载总成23的步骤。
参阅图6及图12,在进给液态材料步骤S5中,驱动机构4的杆件42会沿第一方向P1移动并通过头部421施加稳定的推力顶推支撑塞体222,以带动活塞22朝向通料孔212移动并将液态材料5经由通料孔212挤出,使得液态材料5依序通过连接管31的流道310及调压阀32而进给至射出成型机110(如图1所示)内。通过冷却液冷却基座241及遮盖242在常温下的温度,藉此,能防止储料容器21内的液态材料5产生固化的现象,使液态材料5能保持流体状态并能被活塞22挤压而在储料空间211内流动。
由于液态材料5为黏度大的黏稠性流体,因此,驱动机构4的杆件42需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至活塞22才能使其顺利挤压液态材料5流动。藉由耐压容器26包覆并围束在储料容器21外围,以及支撑塞体222支撑罩体221的设计方式,能防止杆件42施加大压力至活塞22使其推料的过程中,储料容器21及罩体221产生变形进而导致漏料的情形。此外,藉由金属材质的端盖262以螺孔264与金属材质的连接管31的第一连接部311螺接的方式,能提升两者连接时的结构强度并能提升推料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藉由前述设计方式,驱动机构4的杆件42能施加至如40bar左右的压力至活塞22,使得活塞22能顺利地挤压液态材料5使其进给至射出成型机110内,藉此,能缩短将液态材料5进给至射出成型机110内的时间。
参阅图4、图9及图10,待液态材料5的进给动作完成后,驱动机构4的杆件42会回复至如图9所示的初始位置。接着,将各第一锁扣件244的枢接板254往上旋转使其带动扣环255上升并释离对应的第二锁扣件245,此时,便能将遮盖242旋转至开启位置。随后,将套筒263转动一适当角度使第二槽部273与第一槽部272连通的一端朝第一接合部268靠近。当第一接合部268对齐于第一槽部272时,沿相反于第一方向P1的一第二方向P2拉动套筒263,使第一接合部268移离第一槽部272。当套筒263带动储料容器21移动至图9所示的位置时,储料容器21邻近于通料孔212的部位移离收容槽265,此时,便能沿相反于下移方向D1的上移方向D2将套筒263及储料容器21由第一容置槽248内取出。之后,沿第二方向P2将储料容器21拉离套筒263后,就能将空的储料容器21丢弃。
藉由遮盖242通过枢接件243枢接于基座241的座体246的方式,能方便操作人员对遮盖242在开启位置及盖合位置之间的旋转操作。此外,藉由第一锁扣件244及第二锁扣件245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不需通过其他额外的工具辅助便能方便且迅速地进行第一锁扣件244及第二锁扣件245之间的锁扣及释锁的操作。
藉由端盖262锁固在端壁247,而套筒263可拆卸地接合于端盖262的设计方式,使得储料容器21通过套筒263接合于端盖263后便能同时定位在容置空间260以及基座241内,且储料容器21通过套筒263拆离端盖263后便能先移离端盖262及基座241,而后再移离套筒263。由于前述储料容器21的组装及拆卸的过程中,都不需对端盖262与端壁247进行组装或拆卸的动作,因此,能提升储料容器21的组装及拆卸的便利性。再者,藉由套筒263可拆卸地接合于端盖262的设计方式,套筒263及储料容器21在组装时能沿下移方向D1置入第一容置槽248内,或者是在拆卸时能沿上移方向D2由第一容置槽248内取出。藉此,使得驱动机构4设置在底座1上的位置能够紧邻于承载架24,以降低驱动机构4及承载架24沿第一横向X上占据于底座1的长度,并缩小进料装置120整体的体积。
需说明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端盖262的第一接合部268与套筒263的第二接合部271其中之一为外螺纹段,其中另一个为螺接于所述外螺纹段的内螺纹段。此外,耐压容器26的端盖262及套筒263也可以一体成型的制造方式连接在一起,使耐压容器26为单一构件。
参阅图3,欲进行另外一种颜色的液态材料5的试模作业前,先将连接管31的第一连接部311拆离端盖262的螺孔264,以及将调压阀32拆离连接管31的第二连接部312,接着清洁连接管31及调压阀32内部的流道。待清洁完成后,将连接管31的第一连接部311螺接于螺孔264以及调压阀32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12,进料装置120便能进行另外一种颜色的液态材料5的进料。在进行另外一种颜色的液态材料5的试模时,于混料步骤S1中将另一种颜色的添加材料与两液态组成材料混合形成另一种颜色的液态材料5,接着重复进行脱泡步骤S2、充填液态材料步骤S3、安装储料容器步骤S4,以及进给液态材料步骤S5,便能完成另外一种颜色的液态材料5的试模。
本实施例的液态材料的进料方法对于多种不同颜色的液态材料进行试模的过程中,每进行完一种颜色的液态材料试模后,只需对连接管31及调压阀32进行清洁,与先前技术相较下,可节省针对供料机、混炼器以及色料管进行清洁的工时,并能减少残留在前述组件内的原料损耗,以降低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储料容器21的储料空间211内已预先储存有混合好的液态材料5,因此,当射出成型机110欲进行例如4g以下的小量液态材料5的射出成型时,藉由驱动机构4的杆件42推动活塞22使其挤压液态材料5,能顺利地挤压小量液态材料5使其进给至射出成型机110内。与先前技术相较下,能避免进给至射出成型机110内的液态材料5的量很少进而导致混合不均匀的情形产生。
简言之,本实施例的液态材料5进料至射出成型机110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充填液态材料5至可抛弃式的储料容器21内,储料容器21其结构本身可能于操作中变形;
安装储料容器21至可重复使用的耐压容器26;
将液态材料5挤出储料容器21,使液态材料5进给至射出成型机110内;
将储料容器21自耐压容器26取出;及
抛弃储料容器21。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储料容器21由不锈钢管制造且能在清洁后重复使用的状况下,则前述最后一个步骤抛弃储料容器21便能替换为清洁储料容器21以供重复使用。
参阅图13及图14,是本发明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的第二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连接机构3的构造。
连接管31为三通管,连接管31还具有位于第一连接部311与第二连接部312之间的第三连接部313。连接机构3还包括蓄料阀组33,蓄料阀组33包括连接于第三连接部313的转接件331、控制阀332及单向阀333。转接件331形成有与连接管31的流道310相连通的入流道334。控制阀332设置于入流道334上游处用以控制入流道334的流通与阻断。单向阀333设置于入流道334下游处用以控制入流道334朝连接管31方向单向流通。
射出成型设备100还包括连接于转接件331的供料装置130,供料装置130用以供应液态材料5至转接件331。供料装置130包括两个供料机131,及混炼器132。两个供料机131所产生的供料压力会分别将A、B液态组装材料输送至混炼器132内并通过混炼器132混合成液态材料5。
参阅图13及图15,在本实施例中,当储料容器21内的液态材料5已全部进给至射出成型机110后,驱动控制阀332作动使入流道334呈流通状态。接着,两个供料机131所产生的供料压力会挤压液态材料5使其输送至转接件331的入流道334内。液态材料5于入流道334内流动的过程中会挤压单向阀333的球塞335使其下移,使入流道334切换至流通状态。此时,液态材料5能朝连接管31方向单向流通。之后,液态材料5会经由流道310以及通料孔212流至储料空间211内,并且沿第二方向P2推动活塞22移动。藉此,能快速补充液态材料5至储料空间211内,使得进料装置120能快速且再次地进行少量液态材料5的进给作业。
参阅图16,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中,射出成型设备100包括多个射出成型机110及多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射出成型机110的进料装置120。图16的射出成型机110数量以及进料装置120数量是以两个为例。供料装置130连接于两进料装置120的转接件331,藉由各进料装置120的控制阀332(如图15所示)切换入流道334的流通与阻断,使得供料装置130能供应混炼器132所混合的液态材料5至任一个进料装置120的储料空间211(如图15所示)内,以便各进料装置120能快速且再次地进行少量液态材料5的进给作业。
归纳上述,各实施例的射出成型设备100,藉由储料容器21为可抛弃式或可清洁后重复使用并且可拆卸地组装定位于承载总成23的耐压容器26内,能节省清洁工时与成本。此外,藉由储料容器21的储料空间211内已预先储存有混合好的液态材料5,藉此,能提供混合均匀的液态材料5至射出成型机110内,确实能达到本发明所要求的目的。

Claims (12)

1.一种进料装置,适于与射出成型机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储料机构及驱动机构,所述储料机构包括承载总成、可拆卸地组装定位于所述承载总成的储料容器及活塞,所述储料容器为可抛弃式并形成有储料空间及与所述储料空间相连通的通料孔,所述储料空间用以容置液态材料,所述活塞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储料空间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顶推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通料孔移动,以使所述活塞将所述液态材料经由所述通料孔挤出以输送至所述射出成型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总成包括包覆并围束于所述储料容器外围且可重复使用的耐压容器,所述耐压容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开口部,所述储料容器可经由所述开口部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或移离所述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总成还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包括基座及遮盖,所述耐压容器设置于所述基座内,所述遮盖可相对于所述基座在使所述耐压容器外露的开启位置及遮盖所述耐压容器的盖合位置之间运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压阀及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螺接于所述耐压容器一端的第一连接部及连接于所述调压阀的第二连接部。
5.一种进料装置,适于与射出成型机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承载总成、可抛弃式储料容器、活塞及驱动机构,所述承载总成包括可重复使用的耐压容器,所述储料容器可拆卸地组装定位于所述承载总成的所述耐压容器,所述储料容器用以储存液态材料,所述储料容器一端具有通料孔,所述活塞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储料容器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顶推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通料孔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活塞将所述液态材料经由所述通料孔挤出以输送至所述射出成型机。
6.一种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出成型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射出成型机及至少一个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储料机构、连接机构及驱动机构,所述储料机构包括承载总成、可拆卸地组装定位于所述承载总成的储料容器及活塞,所述储料容器为可抛弃式并形成有储料空间及与所述储料空间相连通的通料孔,所述储料空间用以容置液态材料,所述活塞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储料空间内,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承载总成与所述射出成型机之间,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顶推所述活塞朝向所述通料孔移动,以使所述活塞将所述液态材料经由所述通料孔挤出并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输送至所述射出成型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总成包括包覆并围束于所述储料容器外围且可重复使用的耐压容器,所述耐压容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开口部,所述储料容器可经由所述开口部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或移离所述容置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总成还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包括基座及遮盖,所述耐压容器设置于所述基座内,所述遮盖可相对于所述基座在使所述耐压容器外露的开启位置及遮盖所述耐压容器的盖合位置之间运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连接所述耐压容器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蓄料阀组,所述蓄料阀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转接件及控制阀,所述转接件形成有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的入流道,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入流道上游处用以控制所述入流道的流通与阻断,所述射出成型设备更包括连接于所述转接件的供料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进料装置的射出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出成型设备包括多个射出成型机及多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射出成型机的进料装置,所述供料装置连接于所述进料装置的所述转接件。
11.一种液态材料进料至射出成型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通过搅拌器混合至少两种组成材料以形成液态材料;
将所述液态材料充填至可抛弃式的储料容器内;
将所述储料容器安装至承载总成;及
通过驱动机构顶推活塞以将所述液态材料挤出所述储料容器,使所述液态材料进给至射出成型机内。
12.一种液态材料进料至射出成型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液态材料充填至可抛弃式的储料容器内;
将所述储料容器安装至可重复使用的耐压容器;
将所述液态材料挤出所述储料容器,使所述液态材料进给至射出成型机内;
将所述储料容器自所述耐压容器取出;及
抛弃所述储料容器。
CN201811517188.1A 2017-12-25 2018-12-12 进料装置、射出成型设备及液态材料进料方法 Active CN1100145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0663.6A CN114055714A (zh) 2017-12-25 2018-12-12 进料装置及液态材料进料至射出成型机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5494 2017-12-25
TW106145494A TWI676544B (zh) 2017-12-25 2017-12-25 進料裝置、具有該進料裝置的射出成型設備及液態材料進料至射出成型機的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0663.6A Division CN114055714A (zh) 2017-12-25 2018-12-12 进料装置及液态材料进料至射出成型机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4549A CN110014549A (zh) 2019-07-16
CN110014549B true CN110014549B (zh) 2022-03-01

Family

ID=671886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7188.1A Active CN110014549B (zh) 2017-12-25 2018-12-12 进料装置、射出成型设备及液态材料进料方法
CN202111160663.6A Pending CN114055714A (zh) 2017-12-25 2018-12-12 进料装置及液态材料进料至射出成型机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0663.6A Pending CN114055714A (zh) 2017-12-25 2018-12-12 进料装置及液态材料进料至射出成型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0014549B (zh)
TW (1) TWI67654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4831485A (en) * 1984-11-01 1986-05-08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Encapsulating articles
TW259748B (zh) * 1994-03-18 1995-10-11 Nissei Zyushi Kogyo Kk
TW410194B (en) * 1996-08-20 2000-11-01 Apic Yamada Kk Resin molding machine
CN1886245A (zh) * 2003-10-31 2006-12-27 普雷斯曼电缆及系统能源有限公司 将液体引入压力下的熔融物料的方法和装置
CN200939678Y (zh) * 2006-07-07 2007-08-29 北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缩短成型工序的注塑成型机
TWM319147U (en) * 2007-05-04 2007-09-21 Hwa Chin Machinery Factory Co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injection tube fo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N101554762A (zh) * 2009-05-06 2009-10-14 联塑(杭州)机械有限公司 发泡塑料射出成型方法及其设备
CN202764156U (zh) * 2012-06-26 2013-03-06 中山市雄兵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射出油压成型机
TWM488385U (zh) * 2014-05-15 2014-10-21 Lin Cheng Technologies Co Ltd 射出成型機之入料系統
TWI562298B (zh) * 2016-03-31 2016-12-11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89376A (en) * 1948-07-13 1954-09-21 George W Wack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jection molding
CA2866478C (en) * 2012-02-13 2019-07-23 Radius Engineering Inc. Reusable cartridge for injection molding
CN102825765B (zh) * 2012-09-13 2013-07-17 无锡四方友信股份有限公司 Ibc内胆吹塑机专用储料缸模头
CN203665811U (zh) * 2013-11-22 2014-06-25 江苏乾易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角式zdzs注压成型设备
TWM511429U (zh) * 2015-02-09 2015-11-01 Yu Chen 3d列印機具氣壓出料及可更換氣壓出料筒裝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4831485A (en) * 1984-11-01 1986-05-08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Encapsulating articles
TW259748B (zh) * 1994-03-18 1995-10-11 Nissei Zyushi Kogyo Kk
TW410194B (en) * 1996-08-20 2000-11-01 Apic Yamada Kk Resin molding machine
CN1886245A (zh) * 2003-10-31 2006-12-27 普雷斯曼电缆及系统能源有限公司 将液体引入压力下的熔融物料的方法和装置
CN200939678Y (zh) * 2006-07-07 2007-08-29 北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缩短成型工序的注塑成型机
TWM319147U (en) * 2007-05-04 2007-09-21 Hwa Chin Machinery Factory Co Positioning structure of injection tube fo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N101554762A (zh) * 2009-05-06 2009-10-14 联塑(杭州)机械有限公司 发泡塑料射出成型方法及其设备
CN202764156U (zh) * 2012-06-26 2013-03-06 中山市雄兵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射出油压成型机
TWM488385U (zh) * 2014-05-15 2014-10-21 Lin Cheng Technologies Co Ltd 射出成型機之入料系統
TWI562298B (zh) * 2016-03-31 2016-12-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4549A (zh) 2019-07-16
TW201927513A (zh) 2019-07-16
CN114055714A (zh) 2022-02-18
TWI676544B (zh) 201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58312B2 (ja) 射出成形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製造方法
JP4858966B2 (ja) 電子部品の圧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
KR101700256B1 (ko) 기포 혼입 방지 기구 및 상기 기구를 구비하는 액체 재료 토출 장치 및 액체 재료 토출 방법
EP3175928B1 (en) Syringe attachment/detachment mechanism and device provided with mechanism
EP1733863A1 (e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and scroll for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WO2008016005A1 (en) Integral equipment comprising kneading and injection sections
JP6634196B2 (ja) 成形機および部品成形方法
CN110014549B (zh) 进料装置、射出成型设备及液态材料进料方法
JP4708094B2 (ja) 液状樹脂成形機の射出装置
KR20180053153A (ko) 컬러 3d 프린터의 출력 헤드
WO2017151433A1 (en) Mechanisms and methods for mixing and/or dispensing multi-part materials
US11305471B2 (en) Resin supply systems
US5350084A (en) Mixing,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ice
JP6441473B2 (ja) 強化プラスチック部材の製造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7954991B2 (en) Screw extruder with plunger feeder
JP2017538598A5 (zh)
RU2532557C2 (ru) По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одачи смазки
US2009011508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ulding coloured synthetic products and a dye dispensing apparatus
KR20180067380A (ko) 이액형 디스펜서
JP3395584B2 (ja) 射出機構
KR102059286B1 (ko) 부품 몰딩 방법
CN209772578U (zh) 用于双组份胶混合后精密供胶的定量阀
KR102266221B1 (ko) 액체 토출장치
CN114523697A (zh) 树脂连续注射装置及方法
CN211616632U (zh) 双头进料自动切换打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