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3909A - 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3909A
CN110013909A CN201910427782.XA CN201910427782A CN110013909A CN 110013909 A CN110013909 A CN 110013909A CN 201910427782 A CN201910427782 A CN 201910427782A CN 110013909 A CN110013909 A CN 110013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wind
wind
cold
pipeline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77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13909B (zh
Inventor
祝英浩
王磊
程金武
安敬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of Datang Cor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of Datang Cor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of Datang Cor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of Datang Cor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277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13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13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3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13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3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23/00Auxiliary methods or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groups or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covered by a single preceding group
    • B02C23/18Adding fluid, other than for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by fluid energy
    • B02C23/24Passing gas through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zo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1/00Regulating fuel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技术方案是,包括一次热风管路和一次冷风管路,一次热风管路包括水平段管路和呈向下伸出状连接在水平段管路末端的竖直段管路,所述水平段管路与竖直段管路的截面均为矩形,一次冷风管路包括相连通的冷风母管和冷风支管,竖直段管路的两侧分别开有内外贯通的冷风喷射口,冷风支管有两个,分别呈水平状设置在水平段管路的两侧同时冷风支管的中心线与水平段管路的中心线的夹角α为25‑35°,本发明保证了磨煤机入口风量和温度检测的准确度从而对冷、热风调门开度的准确调节,使用方便,效果好,实用性强,解决了温度分布不均会造成对风量控制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燃煤电厂锅炉中,主要燃料为煤,由磨煤机将原煤磨成煤粉后送入炉膛,进行燃烧。一次风的主要作用是对煤进行干燥以及输送的作用,温度分布不均会造成对风量控制造成影响,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目前磨煤机运行均为自动运行,这就对测点的要求相对提高了,冷风的调门开度根据磨煤机入口温度进行自动调节,热风的调门开度根据磨煤机入口风量的设定进行调节,磨煤机入口的管路包括一次热风管路和一次冷风管路,一次热风管路包括依次相连水平段管路和竖直段管路,一次冷风管路与一次热风管路的水平段管路垂直相连,冷风直接垂直吹入一次热风管路,由于风压作用,靠近冷风管道出口的地方冷风与热风混合,在热风风压的作用下,冷、热风还未混合均匀就随着热风前行,冷风无法到达远离冷风管道出口的位置,导致冷风出口远端没有冷风到达,整个管路冷热不均,混合不均的混合风最终通过连接在竖直段管路下端的风管进入磨煤机,这就导致磨煤机入口管路上的温度测点采集的温度不准确,波动大,无法准确调节冷风的调门开度,形成恶性循环,同时一次热风管路水平段管路和竖直段管路连接处的混合风由于经过转弯换向,容易产生涡流,涡流会直接影响此处的动压,以及流速,造成风量测量装置无法对该处的风量进行测量计算。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可有效解决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包括一次热风管路和一次冷风管路,一次热风管路包括水平段管路和呈向下伸出状连接在水平段管路末端的竖直段管路,所述水平段管路与竖直段管路的截面均为矩形,一次冷风管路包括相连通的冷风母管和冷风支管,竖直段管路的两侧分别开有内外贯通的冷风喷射口,冷风支管有两个,分别呈水平状设置在水平段管路的两侧同时冷风支管的中心线与水平段管路的中心线的夹角α为25-35°,两冷风支管的出风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冷风喷射口相连通,水平段管路与竖直段管路内腔连接处设置有弧形的导流板,导流板下方的竖直段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消除涡流的整流格栅。
冷风顺着冷风支管吹入一次热风管路水平段管路,冷风吹入的方向与热风输送方向的夹角为25-35°,在热风风压的作用下,冷风由25-35°夹角的方向逐步转变为与热风同向,两侧的冷风分别覆盖一次热风管路水平段管路的左右两侧的内腔,在这个冷风风向转变的过程中,两侧的冷风基本覆盖水平段管路内腔的全断面,从而使冷风进入后与热风混合均匀且混合后形成一个向前的输送的趋势,冷、热风均匀混合。
所述的冷风喷射口为矩形,冷风喷射口上沿与水平段管路内腔上沿的间距小于水平段管路内腔高度的十分之一,冷风喷射口下沿与水平段管路内腔下沿的间距小于水平段管路内腔高度的十分之一。
所述冷风支管与过渡段相连一端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分流板,过渡段内设置有与第一分流板相连的第二分流板,第一分流板与第二分流板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相连的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将与过渡段相连一端的冷风支管内腔以及过渡段隔置成多个相互不导通的分流通道。
本发明结构新颖独特,通过在一次热风管路水平段管路两侧增设基本覆盖其内腔高度范围的冷风喷射口,同时两侧的冷风喷射口均连接有与水平段管路中心线呈25-35°夹角的冷风支管,使冷风吹入一次热风管路的夹角为25-35°,两侧的冷风进入后基本覆盖水平段管路内腔的全断面,从而使冷风进入后与热风混合均匀且混合后形成一个向前的输送的趋势,冷、热风均匀混合,在竖直段管路增加了整流格栅,有效消除了涡流,从而提高了风量测量装置采集风量的准确性,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有效改善风温分布不均以及风量测点不准等问题,保证了磨煤机入口风量和温度检测的准确度从而对冷、热风调门开度的准确调节,使用方便,效果好,实用性强,解决了温度分布不均会造成对风量控制造成影响,是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面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冷风支管和过渡段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冷风支管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冷风支管和过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次热风管路的水平段管路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整流格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8给出,本发明包括一次热风管路和一次冷风管路,一次热风管路包括水平段管路1和呈向下伸出状连接在水平段管路末端的竖直段管路2,所述水平段管路1与竖直段管路2的截面均为矩形,一次冷风管路包括相连通的冷风母管9和冷风支管3,竖直段管路2的两侧分别开有内外贯通的冷风喷射口5,冷风支管3有两个,分别呈水平状设置在水平段管路1的两侧同时冷风支管3的中心线与水平段管路1的中心线的夹角α为25-35°,两冷风支管3的出风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冷风喷射口5相连通,水平段管路1与竖直段管路2内腔连接处设置有弧形的导流板6,导流板6下方的竖直段管路2上设置有用于消除涡流的整流格栅7。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冷风喷射口5为矩形,冷风喷射口5上沿与水平段管路1内腔上沿的间距小于水平段管路1内腔高度的十分之一,冷风喷射口5下沿与水平段管路1内腔下沿的间距小于水平段管路1内腔高度的十分之一。
所述冷风支管3的截面为圆形,冷风支管3与冷风喷射口5之间设置有过渡段4。
过渡段4的中心线与冷风支管3的中心线平行,即冷风吹入一次热风管路水平段管路的方向与一次热风管路水平段管路的中心线夹角也为25-35°,热风和冷风均为一次风,风压基本相等,两侧的冷风在进入水平段管路内腔后在热风的风压下,由25-35°夹角的方向逐步转变为与热风同向,同时由于冷风喷射口5在高度方向基本覆盖水平段管路,因此在这个冷风风向转变的过程中,两侧的冷风基本覆盖水平段管路内腔的全断面,从而使冷风进入后与热风混合均匀且混合后形成一个向前的输送的趋势,冷、热风均匀混合。
所述冷风支管3与过渡段4相连一端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分流板121,过渡段4内设置有与第一分流板121相连的第二分流板122,第一分流板121与第二分流板122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相连的第一分流板121和第二分流板122将与过渡段4相连一端的冷风支管内腔以及过渡段4隔置成多个相互不导通的分流通道13。
第一分流板121的两侧固定在冷风支管3的内壁上,第二分流板122的两侧固定在过渡段的内壁上。
所述冷风支管3内的各个分流通道的截面面积相等;如图5所示,第一分流板有2块,2块第一分流板121将冷风支管分成上、中、下3部分,这3部分的截面面积相等,这样就可以将冷风均匀的通过分流通道导入到冷风喷射口5内,防止由直径较小的冷风支管过渡到一个宽度和高度较大的冷风喷射口后风量分布不均,若不进行分流,在风压作用下,冷风会仅从冷风喷射口的中心进入一次热风管路,导致水平段管路上部和下部无法进行冷热风混合。分流通道的作用恰恰就是在直径较小的冷风支管内就进行均匀分流,在导流到冷风喷射口,使冷风均匀分布。
所述冷风支管3的中心线与水平段管路1的中心线的夹角α为30°。
所述的整流格栅7是包括多个纵向隔板71和多个横向隔板72,纵向隔板之间呈相间设置且相互平行,横向隔板之间呈相间设置且相互平行,纵向隔板和横向隔板垂直相交,构成网格状的整流通道73。
所述的整流通道73的高度为15-25cm。
所述整流格栅7下方的竖直段管路2上设置有用采集磨煤机入口风量的风量测量装置8;该风量测量装置能够准确地测出流经该截面的风量,后混合风由连接在竖直段管路下端风管进入磨煤机,温度测点设置在竖直段管路下端风管上,图中为标识,该温度测点以及温度检测结构为电厂常规布置(现有技术),同时风量测量装置也为现有技术,如采用南京瓦特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型号为WTFM1201SP120或WTFM1201SH160的风流量测量装置。
所述导流板6的两侧固定在一次热风管路内壁上,其弧形的凹面朝下,将水平段管路(1)内的混合风平顺的导流到竖直段管路2,同时混合风由于经过导流板后,容易产生涡流,涡流会直接影响此处的动压,以及流速,造成风量测量装置无法对该处的风量进行测量计算。因此增加了整流格栅,混合风通过各个整流通道73整流后,有效消除了涡流,从而提高了风量测量装置采集风量的准确性,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所述的冷风母管9依次通过第一中间管路10、第二中间管路11与冷风支管3相连,如图1、3所示,冷风母管9位于水平段管路1的正下方,第一中间管路10水平连接在冷风母管9的两侧,第二中间管路11竖直连接在第二中间管路11上,冷风支管3连接在第二中间管路11的上端,从而冷风进行输送。
上述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2、3所示,箭头a表示混合前热风流向,箭头b表示冷风由冷风支管进入一次热风管路的流向,箭头c表示混合风的流向,箭头d表示混合风通过导流板的流向,箭头e表示混合风通过整流格栅后的流向;具体工作时,热风如箭头a所示方向水平进入一次热风管路的水平段管路,在一次风压下向前输送,一次冷风通过冷风支管内进入一次热风管路的水平段管路,如图箭头b所示,冷风吹入一次热风管路水平段管路的方向与热风输送方向的夹角为25-35°,热风和冷风均为一次风,风压基本相等,两侧的冷风在进入水平段管路内腔后在热风的风压下,由25-35°夹角的方向逐步转变为与热风同向(如图3箭头b所示),两侧的冷风分别覆盖一次热风管路水平段管路的左右两侧,同时由于冷风喷射口5在高度方向基本覆盖水平段管路,因此在这个冷风风向转变的过程中,两侧的冷风基本覆盖水平段管路内腔的全断面,从而使冷风进入后与热风混合均匀且混合后形成一个向前的输送的趋势,冷、热风均匀混合;最终水平段管路1内的混合风通过导流板平顺的导流到竖直段管路2,同时混合风由于经过导流板后,容易产生涡流,涡流会直接影响此处的动压,以及流速,造成风量测量装置无法对该处的风量进行测量计算。因此增加了整流格栅,混合风通过各个整流通道73整流后,有效消除了涡流,从而提高了风量测量装置采集风量的准确性,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有效改善风温分布不均以及风量测点不准等问题,保证了磨煤机入口风量和温度检测的准确度从而对冷、热风调门开度的准确调节,使用方便,效果好,实用性强,解决了温度分布不均会造成对风量控制造成影响,是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Claims (10)

1.一种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包括一次热风管路和一次冷风管路,一次热风管路包括水平段管路(1)和呈向下伸出状连接在水平段管路末端的竖直段管路(2),所述水平段管路(1)与竖直段管路(2)的截面均为矩形,其特征在于,一次冷风管路包括相连通的冷风母管(9)和冷风支管(3),竖直段管路(2)的两侧分别开有内外贯通的冷风喷射口(5),冷风支管(3)有两个,分别呈水平状设置在水平段管路(1)的两侧同时冷风支管(3)的中心线与水平段管路(1)的中心线的夹角α为25-35°,两冷风支管(3)的出风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冷风喷射口(5)相连通,水平段管路(1)与竖直段管路(2)内腔连接处设置有弧形的导流板(6),导流板(6)下方的竖直段管路(2)上设置有用于消除涡流的整流格栅(7);
冷风顺着冷风支管(3)吹入一次热风管路水平段管路,冷风吹入的方向与热风输送方向的夹角为25-35°,在热风风压的作用下,冷风由25-35°夹角的方向逐步转变为与热风同向,两侧的冷风分别覆盖一次热风管路水平段管路的左右两侧的内腔,在这个冷风风向转变的过程中,两侧的冷风基本覆盖水平段管路内腔的全断面,从而使冷风进入后与热风混合均匀且混合后形成一个向前的输送的趋势,冷、热风均匀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风喷射口(5)为矩形,冷风喷射口(5)上沿与水平段管路(1)内腔上沿的间距小于水平段管路(1)内腔高度的十分之一,冷风喷射口(5)下沿与水平段管路(1)内腔下沿的间距小于水平段管路(1)内腔高度的十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支管(3)的截面为圆形,冷风支管(3)与冷风喷射口(5)之间设置有过渡段(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支管(3)与过渡段(4)相连一端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分流板(121),过渡段(4)内设置有与第一分流板(121)相连的第二分流板(122),第一分流板(121)与第二分流板(122)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相连的第一分流板(121)和第二分流板(122)将与过渡段(4)相连一端的冷风支管内腔以及过渡段(4)隔置成多个相互不导通的分流通道(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支管(3)内的各个分流通道的截面面积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支管(3)的中心线与水平段管路(1)的中心线的夹角α为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格栅(7)是包括多个纵向隔板(71)和多个横向隔板(72),纵向隔板之间呈相间设置且相互平行,横向隔板之间呈相间设置且相互平行,纵向隔板和横向隔板垂直相交,构成网格状的整流通道(7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通道(73)的高度为15-25c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格栅(7)下方的竖直段管路(2)上设置有用采集磨煤机入口风量的风量测量装置(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风母管(9)依次通过第一中间管路(10)、第二中间管路(11)与冷风支管(3)相连。
CN201910427782.XA 2019-05-22 2019-05-22 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 Active CN110013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7782.XA CN110013909B (zh) 2019-05-22 2019-05-22 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7782.XA CN110013909B (zh) 2019-05-22 2019-05-22 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3909A true CN110013909A (zh) 2019-07-16
CN110013909B CN110013909B (zh) 2024-03-08

Family

ID=6719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7782.XA Active CN110013909B (zh) 2019-05-22 2019-05-22 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1390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5086A (zh) * 2020-06-12 2020-09-29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多种气体预先混合的腔体
CN112902627A (zh) * 2021-03-05 2021-06-04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煤粉锅炉直燃生物质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CN113275117A (zh) * 2021-05-21 2021-08-20 京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均流技术的一次风流场调整结构
CN114602607A (zh) * 2022-03-16 2022-06-10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正压直吹式磨煤机入口风量修正方法
CN115888963A (zh) * 2022-09-19 2023-04-04 山东大学 一种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调节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31662A (ko) * 1998-11-09 2000-06-05 이구택 고로 열풍로 냉풍유량 제어방법
CN201218742Y (zh) * 2008-06-04 2009-04-08 杭州意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精度风量测量装置的均流器
CN102116656A (zh) * 2010-01-06 2011-07-06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风道风量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618244A (zh) * 2016-03-17 2016-06-01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磨煤机入口圆形风道的一次风混流及均流装置
CN205979846U (zh) * 2016-07-26 2017-02-22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一种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系统
CN208321066U (zh) * 2018-03-28 2019-01-04 宋一基 一种磨煤机入口风道的引流装置以及磨煤机
CN210125475U (zh) * 2019-05-22 2020-03-06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31662A (ko) * 1998-11-09 2000-06-05 이구택 고로 열풍로 냉풍유량 제어방법
CN201218742Y (zh) * 2008-06-04 2009-04-08 杭州意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精度风量测量装置的均流器
CN102116656A (zh) * 2010-01-06 2011-07-06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风道风量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618244A (zh) * 2016-03-17 2016-06-01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磨煤机入口圆形风道的一次风混流及均流装置
CN205979846U (zh) * 2016-07-26 2017-02-22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一种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系统
CN208321066U (zh) * 2018-03-28 2019-01-04 宋一基 一种磨煤机入口风道的引流装置以及磨煤机
CN210125475U (zh) * 2019-05-22 2020-03-06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5086A (zh) * 2020-06-12 2020-09-29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多种气体预先混合的腔体
CN112902627A (zh) * 2021-03-05 2021-06-04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煤粉锅炉直燃生物质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CN113275117A (zh) * 2021-05-21 2021-08-20 京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均流技术的一次风流场调整结构
CN114602607A (zh) * 2022-03-16 2022-06-10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正压直吹式磨煤机入口风量修正方法
CN114602607B (zh) * 2022-03-16 2023-09-22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正压直吹式磨煤机入口风量修正方法
CN115888963A (zh) * 2022-09-19 2023-04-04 山东大学 一种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调节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3909B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3909A (zh) 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
CN208321066U (zh) 一种磨煤机入口风道的引流装置以及磨煤机
CN105953832B (zh) 一种磨煤机入口一次风管路及管路内风量风温测量方法
CN210125475U (zh) 一种磨煤机入口冷热风混合装置
CN108396135B (zh) 一种蒸汽加湿热风混匀装置及方法
CN112007746A (zh) 一种磨煤机入口的方形一次风道均流装置
CN105066396A (zh)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
CN106390708B (zh) 一种焦炉烟气脱硝的花瓣形喷氨装置
CN104930635A (zh)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均匀送风用变截面均流装置
CN109402314B (zh) 一种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
US439288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directioned suspension spray of a pulverous material and a reaction gas
CN102151503A (zh) 阶梯式下降的气体混合装置
CN206094037U (zh) 一种空气与回流烟气配比可调型生物质锅炉系统
CN107502694A (zh) 一种竖炉进气装置及竖炉进气方法
CN104487398A (zh) 水泥制造装置
CN104154539B (zh) 一种富氧燃烧装置
KR20210094519A (ko) 용광로의 레이스웨이 깊이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204213522U (zh) 一种通风管路整流连接弯头
CN208642321U (zh) 一种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高效混合喷氨装置
CN109821379A (zh) 用于提高氨气分布均匀度的喷氨装置
CN210595956U (zh) 一种尾气冷却器
CN104863563B (zh) 一种喷嘴
CN210736857U (zh) 一种热镀锌炉鼻子端头结构
CN107860000A (zh) 灶具炉头
CN206094038U (zh) 一种具有三挡混合风喷口的生物质锅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