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6396A -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6396A
CN105066396A CN201510260706.6A CN201510260706A CN105066396A CN 105066396 A CN105066396 A CN 105066396A CN 201510260706 A CN201510260706 A CN 201510260706A CN 105066396 A CN105066396 A CN 105066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air
housing
square column
squ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07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66396B (zh
Inventor
尹海国
李安桂
刘志永
孙翼翔
王瑞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nke You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26070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663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66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6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66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6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包括进风管和壳体,壳体为上端封闭的回形筒体,该筒体的四边长度相等;壳体套在所应用的方柱体外且壳体的内筒内壁紧贴方柱体外壁;进风管的中轴线与壳体的中轴线垂直;在所述壳体内沿壳体的轴向水平设置有2~6块回形隔板,且这些回形隔板由上至下交替设置在壳体的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上,从而在壳体内沿壳体轴向形成一横截面交替扩大和缩小的通道。本发明提高了回形条缝出风口的出风均匀效果,方向竖直向下,与周围环境空气较少混合,提升方柱面贴附送风的有效性,适用于大空间建筑,且不受应用限制。

Description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形等截面均匀送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的均流装置,该装置适用于民用及工业建筑,地铁、水电站等特殊建筑空间的通风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出风口初动量一定的前提下,贴附射流送风模式能够将处理后的空气送至较远的区域,拓展送风在建筑空间内的作用范围。同时,已有研究还表明贴附射流能够有效减少直接送风对工作区人员带来的“吹风感”。因此,贴附射流通风模式在建筑通风、空调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混合通风模式下的顶板贴附射流应用较为广泛。但这种送风方式下,人员工作区往往位于回风或排风环境中,卫生条件较差,送风效率也相对较低。为了克服这种贴附射流形式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研究学者提出了基于侧墙竖直壁面贴附的上置置换通风模式以及顶板贴附射流模式。其中,基于侧墙竖直壁面贴附的上置置换通风模式中,贴附墙面须为无热流影响的内墙,且墙面应平整光滑、无障碍物影响等,这使得该模式的应用受到限制;另外,该模式要求送风与侧墙分离、转弯进入工作区后,沿地面向前有足够的延伸扩散能力,尽可能覆盖房间绝大部分区域。而顶板贴附射流模式要求送风基本能与顶板形成完全贴附、到达对面墙壁,然后转弯进入工作区;因此,上述两种模式只能应用于办公室、酒店客房等进深较小的建筑。而对于商场、地铁车站等大空间建筑,顶板贴附射流模式送风未达到对面墙壁前就会与顶板脱落,提前进入工作区;而基于侧墙贴附的上置置换通风转弯后沿地面延伸能力有限,不能覆盖大空间的绝大部分区域。
因此在大空间中,上述两种送风模式均不能达到设计效果。鉴于此,研发一种可有效消除上述送风方式弊端,并适用于大空间建筑的贴附送风模式就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者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以形成基于方柱壁面贴附的通风模式,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受到应用限制以及不适用于大空间建筑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包括进风管和壳体,所述壳体为上端封闭的回形筒体,该筒体的四边长度相等;壳体套在所应用的方柱体外且壳体的内筒内壁紧贴方柱体外壁;所述进风管为一矩形风管,进风管的一端连接风机,另一端通过进风道与壳体连通;进风管的中轴线与壳体的中轴线垂直;
在所述壳体内沿壳体的轴向水平设置有2~6块回形隔板,且这些回形隔板由上至下交替设置在壳体的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上,从而在壳体内沿壳体轴向形成一横截面交替扩大和缩小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道为楔形,进风道设置在壳体顶端一侧外且与壳体相连通;其竖直长度与壳体的外壁的边长相同,其高度与矩形风管高度相同,其宽度沿进风气流运动方向由矩形风管的宽度逐渐减小为零。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外筒外壁上附有一消声保温层。
进一步的,除最上部的回形隔板外,其余回形隔板的间隔相同,为50~150mm。
进一步的,除最上部的回形隔板外,其余回形隔板的宽度相等,为150~400mm。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回形孔板,所述回形孔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回形孔板上通孔的孔径为1~3mm;回形孔板开孔率为20%~30%;所述回形孔板距壳体内最下端的回形隔板之间的竖直距离范围取为50~150mm。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下端一周沿水平方向向壳体的中轴线方向延展形成一回形导流弧板,回形导流弧板由设计为一体的水平段、弧段和竖直段组成;且所述回形导流弧板与壳体的内筒外壁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形成一回形条缝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回形孔板距回形条缝出风口的竖直距离为出风段,出风段包括出风区域和导流段;出风区域范围为50~150mm;导流段范围为60~100mm。
进一步的,所述回形条缝出风口的水平宽度为20~80mm。
本发明能够用于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在不改变均流装置壳体尺寸的基础上,引入了楔形进风道,实现了进风区域的等压降均匀进风;引入了回形隔板及回形孔板,加长了空气的流动距离,使得动压转化为静压比例增加,提升了出风的均匀性,降低了运行噪音,较好地满足了回形条缝风口出风的要求,能够较好地适应于大空间建筑。本发明提高了回形条缝出风口的出风均匀效果,方向竖直向下,与周围环境空气较少混合,提升方柱面贴附送风的有效性,适用于大空间建筑,且不受应用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和空气流向的俯视图及正视图;其中,图1(a)为横截面的俯视图,图1(b)为竖切面正视图。
图2是送风口、进风道以及壳体的连接处的示意图。
图3是楔形的进风道的出风口处形成均匀送风的示意图。
图4是基于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模式气流组织示意图;
图5是回形条缝出风口断面出风均匀性分析实验测点选取图;
图6是不同送风速度时采用本发明均流装置(隔板数目为6)与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回形条缝风口断面中轴线速度分布曲线比较图;
图7是不同送风速度时采用本发明均流装置(隔板数目为4)与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回形条缝风口断面中轴线速度分布曲线比较图;
图8是不同送风速度时采用本发明均流装置(隔板数目为2)与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回形条缝风口断面中轴线速度分布曲线比较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发明人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建筑结构承重的要求,大多数建筑中都存在方柱。它们位于建筑内部、分布均匀、表面光滑且往往没有障碍物遮挡。如果能将贴附射流与这类柱体相结合,不但满足上述要求、外形美观,还能减少建筑类型、建筑高度对送风模式的影响。本发明的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用于解决当前贴附射流送风模式存在的受到应用限制以及不适用于大空间建筑的问题。
本发明的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进风管2和壳体3,其中,所述壳体3为上端封闭的回形筒体,该筒体的四边长度相等;壳体3套在所应用的方柱体5外且壳体3的内筒内壁紧贴方柱体5外壁7。
所述进风管2为一矩形风管,进风管2的一端连接风机,另一端通过进风道6与壳体3连通;进风管2的中轴线与壳体3的中轴线垂直。
所述进风道6为楔形,进风道6设置在壳体3顶端一侧外且与壳体3相连通;其竖直长度与壳体3的外壁的边长相同,其高度与矩形风管高度相同,其宽度沿进风气流运动方向由矩形风管2的宽度逐渐减小为零,进风气流在沿楔形的进风道6流动的过程中,由于进风道6的截面不断变窄,但压降始终近似相同,从而实现进风道内气流速度近似相同,进而实现壳体3与位于壳体3内的最上层回形隔板10包围的回形进风区域的均匀进风。楔形的斜边与壳体3的夹角越小,矩形风管2的宽度越小,进风湍流度越大,进风道6内压力损失增大,不利于壳体3的均匀进风;反之,夹角越大,进风道6内单位长度的压降过大,导致壳体3的进风不均匀;经试验验证,楔形的斜边与壳体3的夹角范围为7°~19°;如图3所示。
在壳体3内沿壳体3的轴向水平设置有2~6块回形隔板10,且多个回形隔板10由上至下交替设置在壳体3的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上,从而在壳体3内沿壳体3轴向形成一横截面交替扩大和缩小的通道;其中,回形隔板10设置在壳体3的外筒内壁上是指回形隔板10的外壁与壳体3的外筒内壁固连;回形隔板10设置在壳体3的内筒外壁上是指回形隔板10套在壳体3的内筒外且固连。上述设置方式加长了壳体3内空气的流动距离,使得动压转化为静压的比例大大增加。
上述方式能够适用于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应用限制以及不适用于大空间建筑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壳体3的外筒外壁上附有一消声保温层11;所述消声保温层11采用一定厚度的玻璃棉毡、聚乙烯泡沫或其他具有消声功能的材料。由此,能够在减少壳体3内空气流动撞击与湍动带来的震荡及啸叫噪声的同时,隔绝壳体3内空气与周围环境的换热,起到保温作用。
可选的,除最上部的回形隔板10外,其余回形隔板10的间隔相同。该间隔距离对送风主体湍流度、均流装置阻力及装置尺寸存在重要的影响。间隔距离越大,送风主体湍流度越低、均流装置阻力越小,但装置尺寸增大、重量增加、安装固定难度增加;间隔距离越小,送风主体湍流度越高、能量耗散增加。同时均流装置阻力增大,送风流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经过试验探索验证,回形隔板10合适间隔距离范围为50~150mm。
可选的,除最上部的回形隔板10外,其余回形隔板10的宽度相等,为150~400mm。该隔板宽度同样对送风主体湍流度、均流装置阻力及装置尺寸存在重要的影响。考虑到各个部位的尺寸匹配问题。
可选的,所述壳体3的下部设置有回形孔板9,所述回形孔板9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回形孔板9减小了气流的湍动性并且起到消声的作用。在降低噪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动压转化为静压的比率,使出风均匀性更好,较好满足了均流装置的出风要求。
可选的,回形孔板9上通孔的孔径实际应用中一般为1~3mm;可选的,回形孔板9开孔率为20%~30%。相同的开孔率下,孔径越小、出风均匀性越好,但送风经过孔板时阻力越大,反之规律相反;相同的孔径下,开孔率越大,出风均匀性越好、阻力越小,但孔板制作工艺要求较高、造价增加,并且开孔率增加到50%以上时,孔板有效性将降低。相同的孔径下,开孔率越小,出风均匀性降低、阻力增大,但孔板便于制作和安装固定。
回形孔板9与壳体3内最下端的回形隔板10之间的空间为均流区域,在均匀空气流动的同时,进一步将动压转换为静压。可选的,将回形孔板9距壳体3内最下端的回形隔板之间的竖直距离范围取为50~150mm,与回形隔板10的间隔距离选取范围及具体依据相同,本实施例中取100mm的竖直距离。
可选的,壳体3的下端一周沿水平方向向壳体3的中轴线方向延展形成一回形导流弧板8,回形导流弧板8由设计为一体的水平段、弧段和竖直段组成;且所述回形导流弧板8与壳体3的内筒外壁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形成一回形条缝出风口4;回形孔板9下方为出风区域,壳体3内的风在回形导流弧板8的阻挡和导流的作用下,出风区域内各个方向的气流顺序进入出风口4,并沿方柱外壁面7竖直向下送出并扩散,逐渐进入人员工作区。
回形孔板9距回形条缝出风口4的竖直距离为出风段,出风段包括出风区域和导流段;出风段高度越大,出风角度越能满足设计要求,但造价增高、美观性降低,反之规律相反。出风区域是指回形孔板9距回形导流弧板8的水平段的竖直距离,经过试验探索验证,该距离取50~150mm;导流段是指回形导流弧板8的水平段距回形条缝出风口4的竖直距离,经过试验探索验证,该距离取60~100mm;因此出风段的范围为110~250mm。
可选的,所述回形条缝出风口4的水平宽度主要与出风速度,出风口断面均匀性,出风口湍流度有关。相同出风量下,水平宽度越小,出风速度越大、出风断面均匀性越好,但出风口湍流度越高、能量耗散增加,反之规律相反。经过试验探索验证,回形条缝出风口4水平宽度的合适范围为20~80mm。
可选的,圆弧是所有形状导流弧中应用最多、导流效果最好的形式,大量的出现在通风空调系统的弯头、三通等局部阻力构件之中。同时考虑到出风竖直向下的要求,所述的回形导流弧板8的弧段为圆的1/4。
本发明的装置在制作时,其各部件的所有连接处均采用玻璃胶密封缝隙,以防止壳体3内的空气由回形条缝出风口4之外的其他部位向外渗透。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如图4所示,是采用本发明的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模式气流组织示意图。由风机送出的高速气流由进风管2的进风口1处进入,沿楔形的进风道6运动,压降始终近似相同,从而以近似相同的速度进入壳体3内部,高速气流如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分左右两个方向沿壳体3与最上部的回形隔板形成的等截面回形风道运动,在图1所示壳体3回形风道最下侧相互撞击后,部分动压转变为静压;随着后续空气不断涌入,气流在后续空气推动下依次向下进入由回形隔板10分隔出的流动区域,运动过程中气流不断撞击壳体3的壁面以及回形隔板10的表面,动压逐步变为静压,然后进入回形孔板9与相邻回形隔板10之间的均流区域;随着后续空气不断涌入,均流区域内压力逐渐升高,均流区域内空气在压力作用下穿过回形孔板9进入出风区域,动压几乎全部转变为静压,气流均匀性得到有效提升;然后均匀性较好的空气沿回形导流弧板8,由回形条缝出风口4竖直向下送出;送风贴附于方柱体5的外壁面7向下流动,在康达效应的作用下与方柱外壁面7形成贴附。此后射流主体沿外壁面7向下流动,接近地面时逆压梯度增加,射流主体与方柱体5分离,撞击柱角后方向转为水平,然后与地面形成贴附,以扇形辐射流动方式沿地板向前延伸扩散流动。
由于方柱壁面对射流主体的“挟持作用”,能够有效减少送风与周围空气的混合,将更多新鲜空气和冷/热量分区、均匀下送至工作区。因此,与混合通风方式相比,方柱壁面贴附射流送风模式的送风效率较高、室内空气品质较优,且在工作区形成类似置换通风的气流组织,有效提升人员热舒适性。与置换通风方式相比,该送风模式风口上置,能够有效减少对工作区有效空间的占用,且更加美观。同时,贴附射流模式能够减少冷风直吹人体造成的“吹风感”,且动量送风模式能够适用于送热风工况。
为使本发明的结构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1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建立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实验模型,以边长1000mm的方柱为应用对象,壳体3的直径1700mm,总高度1080mm(其中最上部回形风道高度为300mm,6个回形隔板10分隔出的5个流动区域高度均为100mm,回形孔板9与相邻回形隔板10间均流区域高度为100mm,出风区域高度为100mm,导流段高度为80mm,共计1080mm);楔形进风道6的竖直长度为1000mm,高度为300mm,进风道6进口宽度为300mm,末端宽度为0mm;最上部回形隔板10宽度为200mm,沿均流装置回形风道底面水平安装,其余5个回形隔板10宽度为250mm,距最上部回形隔板按100mm等间距水平安装;回形孔板9宽度为350mm,开孔率为25.6%,通孔的孔径取2mm;回形孔板9水平安装在距最下部回形隔板100mm距离处;回形导流弧板8的水平段的宽度为300mm,弧段的半径为30mm,弧段为直径60mm圆的1/4段,弧段下连接50mm高的竖直段,导流段的高度为80mm,出风区域高度为100mm;因此,回形孔板9距回形条缝出风口4的竖直距离即出风段取180mm;进风口2宽×高为300×300mm2,回形条缝出风口4宽度为50mm,出风速度分别为1.0、1.5和2.0m/s。
贴附用方柱,均流装置壳体、楔形进风道、回形隔板、回形孔板、回形导流弧板、进风口、进风管均采用厚度为2.0mm的镀锌钢板制作,消声材料采用玻璃棉毡,厚度为10mm,紧贴附在均流装置壳体内侧壁。
为了验证本发明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出风的均匀性,需知道回形条缝出风口断面速度分布情况。为此以200mm为间隔,在回形条缝出风口断面中轴线上均匀选取了20个测点,如图5中方形实心点所示。同时为了与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装置风口出风均匀性进行比较,在相同参数设置条件,相同出风边界条件,相同实验测试方法下,进一步测试了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装置出风口断面中轴线上的速度分布,采用点线图形式在图6中标示。
图6中的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实心点分别表示1.0、1.5和2.0m/s时发明均流装置回形条缝出风口断面中轴线20个测点处的速度值,空心点表示对应测点位置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装置的速度分布。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实心点表示的横向虚线分别表示出风口应该有的设计值,即要求的1.0、1.5和2.0m/s的送风速度。通过测试得到的散点值和设计要求的横线值的偏差,来进行发明均流装置和传统静压箱装置送风准确性的判定。
设计送风速度1.0m/s时,采用本发明均流装置时,回形条缝风口中轴线20个测点处的速度大小基本相同,分布在0.98-1.17m/s范围内,与设计速度最大相差17.0%,平均偏差为7.9%,送风性能较好的满足了实际要求;采用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装置时,回形条缝风口中轴线20个测点处的速度大小差值相对较大,分布在0.76-1.59范围内,与设计速度最大相差59.0%,平均偏差为23.1%。因此,就设计出风准确性来说,设计送风速度1.0m/s时,采用本发明均流装置时,实际出风速度与设计风速平均偏差由23.1%降低到了7.9%,准确性提升192.4%。
设计送风速度1.5m/s和2.0m/s时,采用本发明均流装置时,测点处的速度分布规律与1.0m/s类似。测点速度分别分布在1.37-1.70m/s和2.00-2.26m/s范围内,分别与设计速度最大相差13.3%和13.0%,20个测点速度与设计值平均偏差分别为7.4%和7.6%;采用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装置时,回形条缝风口中轴线20个测点处的速度差值进一步增加。特别是2.0m/s时,条缝风口20个测点处的速度差值极大,出风不均匀性极高。测点速度分别分布在1.26-2.37m/s和1.50-2.96m/s范围内,分别与设计速度最大相差58.0%和48.0%,20个测点速度与设计值平均偏差分别为20.7%和22.9%。采用本发明均流装置时,设计送风速度1.5m/s和2.0m/s时,出风准确性分别提升179.7%和201.3%。
同时利用风口均匀性计算公式和沿回形条缝风口出风断面中轴线上20个测点处的风速值,计算得到采用本发明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后,出风速度分别为1.0、1.5和2.0m/s时,回形条缝出风口不均匀性分别为4.8%、6.4%和3.5%,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装置出风口不均匀性分别为19.0%、18.6%和20.7%,前者相对后者出风均匀性分别提升295.8%、190.6%和491.4%。
实施例2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回形隔板数目为4个(对应均流装置壳体总高度880mm)。设计送风速度分别为1.0、1.5和2.0m/s时,采用本发明均流装置时,20个测点速度与设计值最大相差分别为17.0%、16.0%和16.5%,平均偏差分别11.4%、9.9%和11.7%;采用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装置时,20个测点速度与设计值最大相差分别为73.0%、89.3%和75.0%,平均偏差分别25.6%、26.1%和26.5%。前者较后者出风准确性分别提升124.6%,163.6%和126.5%。
回形条缝风口出风均匀性方面,采用本发明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出风速度分别为1.0、1.5和2.0m/s时,回形条缝出风口不均匀性分别为4.3%、6.6%和7.1%,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装置出风口不均匀性分别为24.1%、26.9%和29.1%,前者相对后者出风均匀性分别提升460.5%、307.6%和309.9%。实施例3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回形隔板数目为2个(对应均流装置壳体总高度680mm)。设计送风速度分别为1.0、1.5和2.0m/s时,采用本发明均流装置时,20个测点速度与设计值最大相差分别为29.0%、32.7%和37.5%,平均偏差分别14.7%、16.8%和16.8%;采用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装置时,20个测点速度与设计值最大相差分别为90.0%、104.0%和103.5%,平均偏差分别27.5%、27.6%和27.1%。前者较后者出风准确性分别提升87.1%,64.3%和61.3%。
回形条缝出风口出风均匀性方面,采用本发明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出风速度分别为1.0、1.5和2.0m/s时,回形条缝出风口不均匀性分别为7.5%、8.8%和12.8%,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装置出风口不均匀性分别为26.9%、28.0%和26.8%,前者相对后者出风均匀性分别提升258.7%、218.2%和109.4%。
综上所示,出风准确性方面,回形隔板数目越多(即对应均流装置壳体总高度越高),采用本发明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时,出风准确性越好,同时相对传统中空壳体静压箱装置提升越多;出风均匀性方面,回形隔板数目越多,采用本发明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时,出风均匀性越好,并且设计送风速度越大,均流装置在均匀性提升方面效果越好。

Claims (10)

1.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包括进风管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上端封闭的回形筒体,该筒体的四边长度相等;壳体套在所应用的方柱体外且壳体的内筒内壁紧贴方柱体外壁;所述进风管为一矩形风管,进风管的一端连接风机,另一端通过进风道与壳体连通;进风管的中轴线与壳体的中轴线垂直;
在所述壳体内沿壳体的轴向水平设置有2~6块回形隔板,且这些回形隔板由上至下交替设置在壳体的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上,从而在壳体内沿壳体轴向形成一横截面交替扩大和缩小的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为楔形,进风道设置在壳体顶端一侧外且与壳体相连通;其竖直长度与壳体的外壁的边长相同,其高度与矩形风管高度相同,其宽度沿进风气流运动方向由矩形风管的宽度逐渐减小为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筒外壁上附有一消声保温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除最上部的回形隔板外,其余回形隔板的间隔相同,为50~15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除最上部的回形隔板外,其余回形隔板的宽度相等,为150~40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回形孔板,所述回形孔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孔板上通孔的孔径为1~3mm;回形孔板开孔率为20%~30%;所述回形孔板距壳体内最下端的回形隔板之间的竖直距离范围取为50~15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下端一周沿水平方向向壳体的中轴线方向延展形成一回形导流弧板,回形导流弧板由设计为一体的水平段、弧段和竖直段组成;且所述回形导流弧板与壳体的内筒外壁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形成一回形条缝出风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孔板距回形条缝出风口的竖直距离为出风段,出风段包括出风区域和导流段;出风区域范围为50~150mm;导流段范围为60~100mm。
10.所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条缝出风口的水平宽度为20~80mm。
CN201510260706.6A 2015-05-20 2015-05-20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 Active CN105066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0706.6A CN105066396B (zh) 2015-05-20 2015-05-20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0706.6A CN105066396B (zh) 2015-05-20 2015-05-20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6396A true CN105066396A (zh) 2015-11-18
CN105066396B CN105066396B (zh) 2017-09-01

Family

ID=54495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0706.6A Active CN105066396B (zh) 2015-05-20 2015-05-20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6639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9388A (zh) * 2018-11-28 2019-03-19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热泵和太阳能耦合的消防水带干燥装置
CN109489384A (zh) * 2018-11-28 2019-03-19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溶液除湿和烟气热回收的消防水带干燥装置
CN109489383A (zh) * 2018-11-28 2019-03-19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硅胶的太阳能、电能辅热的消防水带干燥装置
CN110425717A (zh) * 2019-08-21 2019-11-08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棚类建筑用于bim碰撞管道检查的“一替多”风口装置
CN112191698A (zh) * 2020-09-29 2021-01-08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热轧h型钢高压水除鳞装置
CN113203195A (zh) * 2021-06-03 2021-08-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挂式空调送风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
CN114396682A (zh) * 2021-12-21 2022-04-26 江苏荣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站送风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2496A (ja) * 2001-07-27 2003-02-13 Tsukasa Nakamoto 床置き可搬式空気循環機
CN201028741Y (zh) * 2007-01-22 2008-02-27 陈国宝 立柱式空调风口
GB2468573A (en) * 2009-03-11 2010-09-15 Duncan Charles Thomson Floor mounted mobile air circulator
CN201652728U (zh) * 2010-04-07 2010-11-24 浙江新亚环境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落地式置换送风柱
CN101988733A (zh) * 2010-11-18 2011-03-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方柱面贴附射流的送风方法
CN102679467A (zh) * 2011-03-14 2012-09-19 石家庄奥祥医药工程有限公司 乳品生产预处理车间的空调通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2496A (ja) * 2001-07-27 2003-02-13 Tsukasa Nakamoto 床置き可搬式空気循環機
CN201028741Y (zh) * 2007-01-22 2008-02-27 陈国宝 立柱式空调风口
GB2468573A (en) * 2009-03-11 2010-09-15 Duncan Charles Thomson Floor mounted mobile air circulator
CN201652728U (zh) * 2010-04-07 2010-11-24 浙江新亚环境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落地式置换送风柱
CN101988733A (zh) * 2010-11-18 2011-03-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方柱面贴附射流的送风方法
CN102679467A (zh) * 2011-03-14 2012-09-19 石家庄奥祥医药工程有限公司 乳品生产预处理车间的空调通风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9388A (zh) * 2018-11-28 2019-03-19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热泵和太阳能耦合的消防水带干燥装置
CN109489384A (zh) * 2018-11-28 2019-03-19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溶液除湿和烟气热回收的消防水带干燥装置
CN109489383A (zh) * 2018-11-28 2019-03-19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硅胶的太阳能、电能辅热的消防水带干燥装置
CN110425717A (zh) * 2019-08-21 2019-11-08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棚类建筑用于bim碰撞管道检查的“一替多”风口装置
CN110425717B (zh) * 2019-08-21 2023-06-0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棚类建筑用于bim碰撞管道检查的“一替多”风口装置
CN112191698A (zh) * 2020-09-29 2021-01-08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热轧h型钢高压水除鳞装置
CN113203195A (zh) * 2021-06-03 2021-08-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挂式空调送风调节装置和送风装置
CN114396682A (zh) * 2021-12-21 2022-04-26 江苏荣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站送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6396B (zh) 2017-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6396A (zh)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
CN104930635B (zh) 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均匀送风用变截面均流装置
CN104990239A (zh) 一种圆柱壁面贴附式送风用环形等截面均流装置
CN101988732B (zh) 一种出风均匀且风口可调式静压箱
CN105546778A (zh) 一种实现均匀送风的静压箱
JP2009107613A (ja) 空気流混合装置
FI122953B (fi) Tuloilmalaite
CN104315690B (zh) 一种用于坐姿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CN215336887U (zh) 一种双导流板的贴壁送风装置
CN103574865B (zh) 一种柔性送风散流器
CN113446691B (zh) 一种双导流板的贴壁送风装置及其送风方法
CN105135585B (zh) 一种形成空气池气流组织的双侧通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315688B (zh) 一种用于睡姿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CN104315691B (zh) 一种用于跑动状态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CN108571771A (zh) 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
CN101836801B (zh) 一种可调式座椅末端空气调节送风装置
CN201652686U (zh) 风道式辐射流送风装置
CN112503637A (zh) 一种适用于柱/壁的贴附射流末端送风装置及通风系统
CN209155538U (zh) 一种scr脱硝烟气混合器及其系统
CN219519347U (zh) 喷房空调系统均匀送风装置
CN201476229U (zh) 中央空调空气导流装置
CN207808971U (zh) 一种风道结构及空调
CN202253982U (zh) 一种浴室空调器
CN214746391U (zh) 一种贴附射流末端送风器
JP2000074473A (ja) 低温及び高温給気を兼用する誘引型吹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906

Address after: Room 2801, Building E, Wangzuo International City, No.1 Tangyan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after: Xi'an Jianke Youne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710055 No. 13, Yanta Road, Shaanxi, Xi'an

Patentee befor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