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2208A - 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12208A
CN110012208A CN201810011548.4A CN201810011548A CN110012208A CN 110012208 A CN110012208 A CN 110012208A CN 201810011548 A CN201810011548 A CN 201810011548A CN 110012208 A CN110012208 A CN 110012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view
default scene
pictur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115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12208B (zh
Inventor
陈岩
刘耀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115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1220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22018 priority patent/WO201913451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012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2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12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122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06T7/73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拍照对焦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拍照对焦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对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一取景画面,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二取景画面;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拍照自动对焦、提高了拍照质量。

Description

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很多用户都习惯将电子设备作为一种随身的拍照工具,因此,拍照质量好坏已经成为衡量电子设备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的电子设备,在拍照时,为了得到较高质量的图像,通常需要用户手动对焦,操作不便、不够智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能够实现拍照自动对焦、提高拍照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对焦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拍照对焦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对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一取景画面,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二取景画面;
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对焦装置,具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拍照对焦装置包括:
取景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对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一取景画面,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二取景画面;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拍照对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拍照对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双摄像头对同一预设场景取景,根据双摄像头对同一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的取景画面,确定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根据检测到的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从而实现了拍照自动对焦,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双摄像头实现了拍照自动对焦,提高了拍照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对焦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距离计算方法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对焦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对焦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申请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申请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在以下的说明中,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将参考由一部或多部计算机所执行的步骤及符号来说明,除非另有述明。因此,这些步骤及操作将有数次提到由计算机执行,本文所指的计算机执行包括了由代表了以一结构化型式中的数据的电子信号的计算机处理单元的操作。此操作转换该数据或将其维持在该计算机的内存系统中的位置处,其可重新配置或另外以本领域测试人员所熟知的方式来改变该计算机的运作。该数据所维持的数据结构为该内存的实体位置,其具有由该数据格式所定义的特定特性。但是,本申请原理以上述文字来说明,其并不代表为一种限制,本领域测试人员将可了解到以下所述的多种步骤及操作亦可实施在硬件当中。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看做为在该运算系统上执行的软件对象。本文所述的不同组件、模块、引擎及服务可看做为在该运算系统上的实施对象。而本文所述的装置及方法可以以软件的方式进行实施,当然也可在硬件上进行实施,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某些实施例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某些实施例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拍照对焦方法,该拍照对焦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对焦装置,或者集成了该拍照对焦装置的电子设备,其中该拍照对焦装置可以采用硬件或者软件的方式实现。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设备。
以拍照对焦装置为电子设备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对焦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可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双摄像头,比如后置双摄像头,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对预设场景(需要拍摄的场景)取景,得到第一取景画面,通过第二摄像头对所述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二取景画面,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检测目标对象(即拍照的重点,比如人、动物等)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比如将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调整至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并将所述远景进行虚化处理,以突出目标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将从拍照对焦装置的角度,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对焦方法,该拍照对焦装置具体可以集成在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该拍照对焦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对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一取景画面,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二取景画面;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对焦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步骤S201、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对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一取景画面,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二取景画面。
具体实现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可以是电子设备的两个后置摄像头,也可以称为左摄像头和右摄像头,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取景范围存在重叠区域。预设场景可以是需要拍摄的场景,预设场景中具有目标对象,目标对象可以是人、物、景等。
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开启拍照功能之后,电子设备的屏幕上会展示预设场景的取景预览画面,用户可以根据取景预览画面调整电子设备的拍照角度和位置,在用户完成调整之后,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预设场景的取景画面,即第一取景画面和第二取景画面,第一取景画面和第二取景画面存在重叠区域。
步骤S202、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通常来说,预设场景中靠近摄像机镜头的为近景,远离摄像机镜头的为远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如下方法确定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1)从所述第一取景画面中提取特征点,得到第一特征点,从所述第二取景画面中提取特征点,得到第二特征点。
具体地,可以先对得到的取景画面进行分割,比如将取景画面中的人、物、景等分割出来,然后从每个分割区域提取特征点,提取的特征点可以是每个分割区域中的任意点,每个分割区域可以提取多个特征点。比如,可以按照每个分割区域的面积比例,从每个分割区域提取多个特征点,分割区域的面积所占比例越大,提取的特征点的数量可以相对越多。
(2)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点和所述第二特征点获取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
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为第一特征点和第二特征点在所述预设场景中共同对应的点。比如:第一特征点和第二特征点均是预设场景中某花朵上的点,则将该花朵上的该点作为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
(3)获取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
采用双摄像头测距的原理和双目测距的原理相似,例如图3所示,由于两个摄像头的视角不同,两个摄像头观测同一点时,与该点之间会形成不同的角度,比如,图3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与同一成像点之间的角度分别为a和b。
(4)根据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可以采用三角函数对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进行处理,得到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可以是该成像点与电子设备的两个摄像头的连线的垂直距离。
比如图3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与同一成像点之间的角度分别为a和b,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c,要得到该成像点与两个摄像头的连线的垂直距离d,则可以利用正切函数或余切函数,对距离c和角度a或b进行计算得到。
(5)根据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在得到预设场景中的所有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之后,可以建立距离分布图,根据建立的距离分布图确定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的成像点,以及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近的成像点,将与电子设备之间距离较远的成像点对应的取景区域作为远景,将与电子设备之间距离较近的成像点对应的取景区域作为近景。
比如,预设场景中某个建筑物的成像点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而该预设场景中的某个动物的成像点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近,则可以将建筑物作为远景,动物作为近景。
步骤S203、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
具体的检测方法可视具体的目标对象而定。比如,当目标对象为人的时候,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法进行检测,当目标对象为动物时,可采用活体检测法。另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比如用户在预览画面上点击的对象)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
步骤S204、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
具体地,可以将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调整至所述目标对象在近景中的位置,并将远景进行虚化处理,以突出目标对象。
对焦完成之后,在接收到用户的拍照指令时,电子设备进行拍照操作,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拍摄的对焦图像,然后从两幅对焦图像中截取出重叠区域并进行融合处理,从而得到目标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双摄像头对同一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的取景画面,确定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根据检测到的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从而实现了拍照自动对焦,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双摄像头实现了拍照自动对焦,提高了拍照质量。
下面将在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基础上,对本申请的拍照对焦方法做进一步介绍。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401、通过第一摄像头对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一取景画面,通过第二摄像头对所述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二取景画面。
本实施例以要拍摄的目标对象为某个人(比如:用户A)为例进行说明,则电子设备在开启拍照功能之后,可以利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包含用户A的画面进行取景,从而得到第一取景画面和第二取景画面。
步骤S402、从所述第一取景画面中提取特征点,得到第一特征点,从所述第二取景画面中提取特征点,得到第二特征点。
具体地,可以从得到的取景画面中分割出用户A及用户A周围的景、物等,然后从每个分割区域提取多个特征点,从第一取景画面的每个分割区域提取的特征点为第一特征点,从第一取景画面的每个分割区域提取的特征点为第二特征点。
步骤S403、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点和所述第二特征点获取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
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为第一特征点和第二特征点在所述预设场景中共同对应的点。比如:第一特征点和第二特征点均是用户A眼睛的点,则将用户A眼睛的点作为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
步骤S404、获取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
步骤S405、根据获取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可以采用三角函数对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进行处理,得到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可以是该成像点与电子设备的两个摄像头的连线的垂直距离。三角函数,例如可以为正切函数或余切函数。
步骤S406、根据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在得到预设场景中的所有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之后,可以建立距离分布图,根据建立的距离分布图确定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的成像点,以及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近的成像点,将与电子设备之间距离较远的成像点对应的取景区域作为远景,将与电子设备之间距离较近的成像点对应的取景区域作为近景。
比如,预设场景中某棵树的成像点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而该预设场景中的用户A及用户A手中的道具的成像点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近,则可以将树作为远景,将用户A及道具作为近景。
步骤S407、通过人脸识别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
步骤S408、将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调整至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并将所述远景进行虚化处理。
具体地,可以将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调整至用户A在近景中的位置,并将远景进行虚化处理,以突出用户A。
对焦完成之后,在接收到拍照指令时,电子设备进行拍照操作,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拍摄的用户A的对焦图像,然后从两幅对焦图像中截取出重叠区域并进行融合处理,从而得到用户A的拍照图片。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双摄像头对同一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的取景画面,确定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根据检测到的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从而实现了拍照自动对焦,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双摄像头实现了拍照自动对焦,提高了拍照质量。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照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拍照对焦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该拍照对焦装置包括:取景单元501、确定单元502、检测单元503、以及处理单元504,如下:
取景单元50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对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一取景画面,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二取景画面;
确定单元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检测单元503,用于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
处理单元50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提取单元505,用于从所述第一取景画面中提取特征点,得到第一特征点,从所述第二取景画面中提取特征点,得到第二特征点;
获取单元506,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点和所述第二特征点获取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为所述第一特征点和所述第二特征点在所述预设场景中共同对应的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确定单元502包括:
获取子单元5021,用于获取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
计算子单元5022,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确定子单元5023,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子单元5022具体用于:
采用三角函数对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进行处理,得到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503具体用于:
通过人脸识别检测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504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调整至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并将所述远景进行虚化处理。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采用在电子设备中,由取景单元501利用双摄像头对同一预设场景取景得到取景画面,由确定单元502确定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检测单元503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最后由处理单元504根据检测到的位置调整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从而实现了拍照自动对焦,即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利用双摄像头实现了拍照自动对焦,提高了拍照质量。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请参阅图7,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以及存储器602。其中,处理器601与存储器602电性连接。
所述处理器600是电子设备6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加载存储在存储器602内的计算机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2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600的各种功能并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600进行整体监控。
所述存储器6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6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02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6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计算机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6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601对存储器602的访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600中的处理器601会按照如下的步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的进程对应的指令加载到存储器602中,并由处理器601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0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如下:
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对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一取景画面,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二取景画面;
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之前,处理器601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从所述第一取景画面中提取特征点,得到第一特征点,从所述第二取景画面中提取特征点,得到第二特征点;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点和所述第二特征点获取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为所述第一特征点和所述第二特征点在所述预设场景中共同对应的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时,处理器601具体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
根据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根据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时,处理器601具体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采用三角函数对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进行处理,得到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时,处理器601具体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人脸识别检测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时,处理器601具体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调整至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并将所述远景进行虚化处理。
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采用双摄像头对同一预设场景取景得到取景画面,确定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根据检测到的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从而实现了拍照自动对焦,即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利用双摄像头实现了拍照自动对焦,提高了拍照质量。
请一并参阅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显示器603、射频电路604、音频电路605以及电源606。其中,其中,显示器603、射频电路604、音频电路605以及电源606分别与处理器601电性连接。
所述显示器603可以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器603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
所述射频电路604可以用于收发射频信号,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建立无线通讯,与网络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收发信号。
所述音频电路605可以用于通过扬声器、传声器提供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音频接口。
所述电源606可以用于给电子设备600的各个部件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606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6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8中未示出,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后台应用清理方法,比如: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对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一取景画面,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二取景画面;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介质可以是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或者随机存取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对焦方法而言,本领域普通测试人员可以理解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对焦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并被该电子设备内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包括如拍照对焦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记忆体等。
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对焦装置而言,其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芯片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譬如为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拍照对焦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拍照对焦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对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一取景画面,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二取景画面;
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照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取景画面中提取特征点,得到第一特征点,从所述第二取景画面中提取特征点,得到第二特征点;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点和所述第二特征点获取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照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为所述第一特征点和所述第二特征点在所述预设场景中共同对应的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照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
根据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照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包括:
采用三角函数对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进行处理,得到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拍照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的步骤,包括:
通过人脸识别检测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拍照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调整至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并将所述远景进行虚化处理。
8.一种拍照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照对焦装置具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拍照对焦装置包括:
取景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摄像头对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一取景画面,通过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预设场景取景,得到第二取景画面;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取景画面和所述第二取景画面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照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取景画面中提取特征点,得到第一特征点,从所述第二取景画面中提取特征点,得到第二特征点;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点和所述第二特征点获取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照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为所述第一特征点和所述第二特征点在所述预设场景中共同对应的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拍照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预设场景中的远景和近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拍照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子单元具体用于:
采用三角函数对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的角度及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进行处理,得到所述预设场景中的成像点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拍照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人脸识别检测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拍照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对焦位置调整至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近景中的位置,并将所述远景进行虚化处理。
15.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拍照对焦方法。
1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拍照对焦方法。
CN201810011548.4A 2018-01-05 2018-01-05 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0122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1548.4A CN110012208B (zh) 2018-01-05 2018-01-05 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CT/CN2018/122018 WO2019134513A1 (zh) 2018-01-05 2018-12-19 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11548.4A CN110012208B (zh) 2018-01-05 2018-01-05 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2208A true CN110012208A (zh) 2019-07-12
CN110012208B CN110012208B (zh) 2020-08-04

Family

ID=67144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11548.4A Active CN110012208B (zh) 2018-01-05 2018-01-05 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12208B (zh)
WO (1) WO20191345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2409A (zh) * 2019-10-23 2019-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04056A1 (en) * 2003-06-26 2006-09-14 Eran Steinberg Perfecting the effect of flash within an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s using face detection
US20060221248A1 (en) * 2005-03-29 2006-10-05 Mcguire Morga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matting
CN103152521A (zh) * 2013-01-30 2013-06-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中实现景深效果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469169A (zh) * 2014-12-29 2015-03-2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相位测距摄像模组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CN105120148A (zh) * 2015-08-14 2015-12-0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聚焦的方法以及终端
CN105744138A (zh) * 2014-12-09 2016-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993112A (zh) * 2017-03-09 2017-07-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景深的背景虚化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7277367A (zh) * 2017-07-27 2017-10-20 未来科技(襄阳)有限公司 拍照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1351A (ja) * 1998-01-28 1999-10-15 Fuji Electric Co Ltd 測距装置
CN103344213A (zh) * 2013-06-28 2013-10-09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一种双摄像头测量距离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11059A (zh) * 2014-07-16 2014-10-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测距和定位装置、方法及终端
CN106993130A (zh) * 2017-03-09 2017-07-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采集图像的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
CN108076286B (zh) * 2017-11-30 2019-1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虚化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04056A1 (en) * 2003-06-26 2006-09-14 Eran Steinberg Perfecting the effect of flash within an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s using face detection
US20060221248A1 (en) * 2005-03-29 2006-10-05 Mcguire Morga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e matting
CN103152521A (zh) * 2013-01-30 2013-06-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中实现景深效果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744138A (zh) * 2014-12-09 2016-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469169A (zh) * 2014-12-29 2015-03-2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相位测距摄像模组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CN105120148A (zh) * 2015-08-14 2015-12-0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聚焦的方法以及终端
CN106993112A (zh) * 2017-03-09 2017-07-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景深的背景虚化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7277367A (zh) * 2017-07-27 2017-10-20 未来科技(襄阳)有限公司 拍照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2409A (zh) * 2019-10-23 2019-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02409B (zh) * 2019-10-23 2021-06-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12208B (zh) 2020-08-04
WO2019134513A1 (zh)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9747B (zh) 图像增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7145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displaying icon based on background image
US10510136B2 (en) Image blurr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device
CN110493538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060213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866392B (zh) 拍摄提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087376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302632B (zh) 获取直播视频画面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661970B (zh) 拍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839128B (zh) 拍照行为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120862A (zh) 高动态范围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290426B (zh) 展示资源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27509A (zh) 目标跟踪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09555A (zh) 图像虚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513069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661971A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127541B (zh) 车辆尺寸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554366A (zh) 一种多媒体拍摄处理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12508959B (zh) 视频目标分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11414B (zh) 车辆检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012208A (zh) 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782950A (zh) 样本数据集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87193B (zh) 一种图像分割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0424B (zh)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57146B (zh) 视频拼接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