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4138A - 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4138A
CN105744138A CN201410749421.4A CN201410749421A CN105744138A CN 105744138 A CN105744138 A CN 105744138A CN 201410749421 A CN201410749421 A CN 201410749421A CN 105744138 A CN105744138 A CN 105744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quisition unit
image acquisition
focus target
image
foc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494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4138B (zh
Inventor
孙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494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441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44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4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4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41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个图像获取单元,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被摄体的预览图像;从所述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深度距离;以及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

Description

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配备有相机模块的便携式终端已经越来越普遍。例如,具有相机模块的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等。
当使用手机的相机模块拍照时,手机的自动对焦和普通相机的自动对焦不同,它不能对感光元件进行调整。因此手机上所谓的自动对焦功能,本质上是集成在手机ISP(图像信号处理器)中的一套数据计算方法进行对焦处理。例如,当取景器捕捉到最原始的图像后,这些图像数据会被当作原始数据传送至ISP中,此时ISP便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检查图像中毗邻像素之间的密度差异。如果原始图像的对焦是不准确的,那么毗邻的像素密度将十分接近。而此时ISP会有一套单独的算法对这些像素进行调整。这一过程反映在手机使用者眼中的,便是自动对焦过程。
然而,这一过程需要反复搜索使得图像清晰度最优的步进距离,这导致对焦速度较慢。
为此,期望提供一种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其能够使得电子设备的相机模块快速对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对焦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个图像获取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被摄体的预览图像;
从所述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
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深度距离;以及
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
优选地,从所述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进一步包括:
检测用户针对所述预览图像的触摸输入;
确定所述触摸输入选择的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对焦目标。
优选地,从所述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进一步包括:
检测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存在预先设定的对焦对象;
如果存在,则自动选择所述预览图像中预先设定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目标。
优选地,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预定平面的深度距离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和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一第二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双目视差;
确定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预览图像中的位置;
确定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第二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被摄体的第二预览图像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双目视差以及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预览图像和所述第二预览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深度距离。
优选地,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深度距离,确定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对焦参数;
根据确定的对焦参数,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图像获取单元,每个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被摄体的图像;
显示单元,配置为显示通过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预览图像;
对焦目标选择单元,配置为从所述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
深度距离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预定平面的深度距离;以及
驱动单元,配置为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
优选地,所述对焦目标选择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检测用户针对所述预览图像的触摸输入;
确定所述触摸输入选择的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对焦目标。
优选地,所述对焦目标选择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检测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存在预先设定的对焦对象;
如果存在,则自动选择所述预览图像中预先设定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目标。
优选地,所述深度距离确定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和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一第二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双目视差;
确定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预览图像中的位置;
确定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第二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被摄体的第二预览图像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双目视差以及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预览图像和所述第二预览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深度距离。
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所述深度距离,确定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对焦参数;
根据确定的对焦参数,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能够使得电子设备的相机模块快速对焦。
附图说明
图1a-1c是图示利用两个相机单元确定深度距离的原理的说明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快速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快速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快速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快速对焦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功能配置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之前,首先简单地描述获取深度信息的原理。
目前,利用深度相机(stereocamera)产生深度图信息是当前业内流行的技术。例如,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用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摄像机同时获取场景图像来生成深度图。这样的系统也称为双目相机系统。当然,除了双目相机系统,还可以采用相机阵列系统,其包括多个相机组成的相机阵列,用于获取场景图像。
下面参考图1a-1c,以双目相机系统为例来简单地描述获取深度信息的原理。
最基本的双目立体几何关系如图1a所示,它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摄像机构成,两个图像平面位于一个平面上,两个摄像机的坐标轴相互平行,且x轴重合,摄像机之间在x方向上的间距为基线距离b。在这个模型中,场景中同一个特征点在两个摄像机图像平面上的成像位置是不同的。这里,将场景中同一点在两个不同图像中的投影点称为共轭对,其中的一个投影点是另一个投影点的对应,求共轭对就是求解对应性问题。两幅图像重叠时的共轭对点的位置之差(共轭对点之间的距离)称为视差,通过两个摄像机中心并且通过场景特征点的平面称为外极(epipolar)平面,外极平面与图像平面的交线称为外极线。
在图1b中,场景点P在左、右图像平面中的投影点分为pl和pr。不失一般性,假设坐标系原点与左透镜中心重合。比较相似三角形PMCl和plLCl,可得到下式:
x z = x l ′ F (公式1)
同理,从相似三角形PNCr和plRCr,可得到下式:
x - B z = x r ′ F (公式2)
合并以上两式,可得:
z = BF x l ′ - x r ′ (公式3)
其中F是焦距,B是基线距离。
因此,各种场景点的深度恢复可以通过计算视差来实现。
对于两幅从不同角度获取的同一场景的图像来说,传统的特征点搜索方法是首先在第一幅图像上选择一个特征点,然后在第二幅图像上搜索对应的特征点。也就是说,通过特征点匹配计算,找到第一幅图中的选定特征点在第二幅中的位置,从而进行图像的匹配。
如图1c所示,根据成像几何原理,第一幅图像上的特征点一定位于另一幅图像上对应的外极线上。也就是说,第一幅图像中的每个特征点都位于第二幅图像中的同一行中。
通过对第一幅图像和第二幅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处理,可以校准两个摄像机。
下面,将参考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快速对焦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快速对焦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两个图像获取单元的电子设备中。这样的电子设备例如是包括两个或多个摄像头的立体相机。
所述方法200包括:
步骤S201:通过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被摄体的预览图像;
步骤S202:从所述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
步骤S203: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深度距离;以及
步骤S204: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
具体来说,在步骤S201中,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图像获取单元中的一个(例如第一图像获取单元)来获取被摄体的预览图像。需要注意的是,该第一图像获取单元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自由地设定。
然后,在步骤S202中,可以从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该对焦目标可以是预览图像中被摄体的整体,也可以预览图像中被摄体的一部分(例如脸部)。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对焦目标可以是预览图像中用户任意选定的目标(如预览图像中的动物、植物等等)。
然后,在步骤S203中,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深度距离。如上面参考图1a-1c描述的,通过两个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双目视差信息、对焦目标在两个图像获取单元分别生成的预览图像中的位置信息,可以计算出对焦目标与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深度距离。
具体地,首先可以获取所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和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一第二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双目视差。即,获取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图像获取单元和第二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水平距离或垂直距离。
然后,可以确定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预览图像中的位置。
然后,可以确定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第二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被摄体的第二预览图像中的位置。
最后,根据所述双目视差以及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预览图像和所述第二预览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深度距离。
然后,在步骤S204中,可以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到达与所述对焦目标对应的对焦位置。
具体地,与现有技术中的对焦过程不同,本发明的对焦方法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检查图像中毗邻像素之间的密度差异,而是直接计算深度距离,并根据深度距离直接驱动图像获取单元中的镜头模块到达对应的对焦位置,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实现对焦。
此外,在本发明的对焦方法中,只需要计算对焦目标与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深度距离,而不需要计算全部预览图像的深度距离,所以可以大大地减少计算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焦速度。
图3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快速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300包括:
步骤S301:通过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被摄体的预览图像;
步骤S302:检测用户针对所述预览图像的触摸输入,并且确定所述触摸输入选择的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对焦目标;
步骤S303: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深度距离;以及
步骤S304: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
具体来说,在步骤S301中,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图像获取单元中的一个(例如第一图像获取单元)来获取被摄体的预览图像。需要注意的是,该第一图像获取单元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自由地设定。
然后,在步骤S302中,可以从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该对焦目标可以是预览图像中被摄体的整体,也可以预览图像中被摄体的一部分(例如脸部)。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对焦目标可以是预览图像中用户任意选定的目标(如预览图像中的动物、植物等等)。
具体来说,在该步骤S302中,可以检测用户针对所述预览图像的触摸输入。例如,当预览图像显示在触摸显示屏上时,用户可以手动地触摸预览图像中的特定目标,例如,被摄体的脸部。或者,用户可以手动地触摸被摄体旁边的目标,如被摄体旁边的建筑物等参考物。在触摸操作完成之后,电子设备可以确定所述触摸输入选择的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对焦目标。
然后,在步骤S303中,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深度距离。如上面参考图1a-1c描述的,通过两个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双目视差信息、对焦目标在两个图像获取单元分别生成的预览图像中的位置信息,可以计算出对焦目标与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深度距离。
然后,在步骤S304中,可以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到达与所述对焦目标对应的对焦位置。
具体地,与现有技术中的对焦过程不同,本发明的对焦方法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检查图像中毗邻像素之间的密度差异,而是直接计算深度距离,并根据深度距离直接驱动图像获取单元中的镜头模块到达对应的对焦位置,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实现对焦。
此外,在本发明的对焦方法中,只需要计算对焦目标与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深度距离,而不需要计算全部预览图像的深度距离,所以可以大大地减少计算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焦速度。
响应于深度距离的确定,可以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到达与所述对焦目标对应的对焦位置。
具体地,首先,可以根据所述深度距离,确定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对焦参数。该对焦参数例如可以包括焦距、焦点位置等等。这些对焦参数用于确定图像获取单元中的镜头模块的移动距离、移动位置等等。
然后,可以根据确定的对焦参数,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电机模块以使得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到达与所述对焦参数对应的对焦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快速对焦方法,可以根据确定的深度距离将所述图像获取单元调整到与对焦参数相对应的状态从而完成对焦过程,而不需要多次反复地调整图像获取单元的位置,从而大大地加快了对焦过程。另外,因为只需要计算从预览图像中选择的对焦目标的深度距离而不需要计算全部预览图像的深度距离,所以可以进一步加快对焦过程。
图4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快速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400包括:
步骤S401:通过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被摄体的预览图像;
步骤S402:检测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存在预先设定的对焦对象,如果存在,则自动选择所述预览图像中预先设定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目标。
步骤S403: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深度距离;以及
步骤S404: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
具体来说,在步骤S401中,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图像获取单元中的一个(例如第一图像获取单元)来获取被摄体的预览图像。需要注意的是,该第一图像获取单元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自由地设定。
然后,在步骤S402中,可以从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该对焦目标可以是预览图像中被摄体的整体,也可以是预览图像中被摄体的一部分(例如脸部)。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对焦目标可以是预览图像中用户任意选定的目标(如预览图像中的动物、植物等等)。
具体来说,在该步骤S402中,可以检测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存在预先设定的对焦对象。例如,可以预先设定特定的目标作为优选的对焦对象,如人的脸部。然后,如果检测结果指示在预览图像中存在人的脸部,则自动选择所述预览图像中的人的脸部作为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目标。
然后,在步骤S403中,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深度距离。如上面参考图1a-1c描述的,通过两个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双目视差信息、对焦目标在两个图像获取单元分别生成的预览图像中的位置信息,可以计算出对焦目标与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深度距离。
然后,在步骤S404中,可以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到达与所述对焦目标对应的对焦位置。
具体地,与现有技术中的对焦过程不同,本发明的对焦方法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检查图像中毗邻像素之间的密度差异,而是直接计算深度距离,并根据深度距离直接驱动图像获取单元中的镜头模块到达对应的对焦位置,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实现对焦。
此外,在本发明的对焦方法中,只需要计算对焦目标与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深度距离,而不需要计算全部预览图像的深度距离,所以可以大大地减少计算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焦速度。
图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快速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500包括:
步骤S501:通过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被摄体的预览图像;
步骤S502:检测预先设置的对焦区域,并且选择所述对焦区域中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目标。
步骤S503: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深度距离;以及
步骤S504: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
具体来说,在步骤S501中,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图像获取单元中的一个(例如第一图像获取单元)来获取被摄体的预览图像。需要注意的是,该第一图像获取单元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自由地设定。
然后,在步骤S502中,可以从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该对焦目标可以是预览图像中被摄体的整体,也可以预览图像中被摄体的一部分(例如脸部)。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对焦目标可以是预览图像中用户任意选定的目标(如预览图像中的动物、植物等等)。
具体来说,在该步骤S502中,检测预先设置的对焦区域。例如,可以预先设置预览图像的中心位置为对焦区域,并且在预览图像中相应地显示指示对焦区域的标识,如小框。然后,可以选择所述小框内的对焦区域中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目标。
然后,在步骤S503中,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深度距离。如上面参考图1a-1c描述的,通过两个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双目视差信息、对焦目标在两个图像获取单元分别生成的预览图像中的位置信息,可以计算出对焦目标与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深度距离。
然后,在步骤S504中,可以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到达与所述对焦目标对应的对焦位置。
具体地,与现有技术中的对焦过程不同,本发明的对焦方法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检查图像中毗邻像素之间的密度差异,而是直接计算深度距离,并根据深度距离直接驱动图像获取单元中的镜头模块到达对应的对焦位置,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实现对焦。
此外,在本发明的对焦方法中,只需要计算对焦目标与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深度距离,而不需要计算全部预览图像的深度距离,所以可以大大地减少计算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焦速度。
图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功能配置框图。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600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601,包括至少两个图像获取单元,每个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被摄体的图像;
显示单元602,配置为显示通过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预览图像;
对焦目标选择单元603,配置为从所述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
深度距离确定单元604,配置为确定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预定平面的深度距离;以及
驱动单元605,配置为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每个图像获取单元到达与所述对焦目标对应的对焦位置。
优选地,所述对焦目标选择单元603进一步配置为:
检测用户针对所述预览图像的触摸输入;
确定所述触摸输入选择的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对焦目标。
优选地,所述对焦目标选择单元603进一步配置为:
检测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存在预先设定的对焦对象;
如果存在,则自动选择所述预览图像中预先设定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目标。
优选地,所述深度距离确定单元604进一步配置为: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和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一第二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双目视差;
确定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预览图像中的位置;
确定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第二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被摄体的第二预览图像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双目视差以及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预览图像和所述第二预览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深度距离。
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605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所述深度距离,确定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对焦参数;
根据确定的对焦参数,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到达与所述对焦参数对应的对焦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电子设备600的各个功能块配置为执行根据第一到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各个步骤,从而执行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快速对焦方法,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确定的深度距离将所述图像获取单元调整到与对焦参数相对应的状态从而完成对焦过程,而不需要多次反复地调整图像获取单元的位置,从而大大地加快了对焦过程。另外,因为只需要计算从预览图像中选择的对焦目标的深度距离而不需要计算全部预览图像的深度距离,所以可以进一步加快对焦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图示根据各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时仅仅示出了其功能单元,并没有具体描述各个功能单元的连接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功能单元可以通过总线、内部连接线等等适当地连接,这样的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熟知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系列处理不仅包括以这里所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或分别地、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执行的处理。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快速对焦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个图像获取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被摄体的预览图像;
从所述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
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深度距离;以及
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进一步包括:
检测用户针对所述预览图像的触摸输入;
确定所述触摸输入选择的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对焦目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进一步包括:
检测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存在预先设定的对焦对象;
如果存在,则自动选择所述预览图像中预先设定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目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预定平面的深度距离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和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第二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双目视差;
确定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预览图像中的位置;
确定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第二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被摄体的第二预览图像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双目视差以及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预览图像和所述第二预览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深度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深度距离,确定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对焦参数;
根据确定的对焦参数,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图像获取单元,每个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被摄体的图像;
显示单元,配置为显示通过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预览图像;
对焦目标选择单元,配置为从所述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目标;
深度距离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预定平面的深度距离;以及
驱动单元,配置为根据确定的所述深度距离,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对焦目标选择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检测用户针对所述预览图像的触摸输入;
确定所述触摸输入选择的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对焦目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对焦目标选择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检测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存在预先设定的对焦对象;
如果存在,则自动选择所述预览图像中预先设定的对焦对象作为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对焦目标。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深度距离确定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和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中的一第二图像获取单元之间的双目视差;
确定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第一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预览图像中的位置;
确定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第二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被摄体的第二预览图像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双目视差以及所述对焦目标在所述预览图像和所述第二预览图像中的位置,计算所述对焦目标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深度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驱动单元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所述深度距离,确定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对焦参数;
根据确定的对焦参数,驱动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以实现对所述对焦目标的对焦。
CN201410749421.4A 2014-12-09 2014-12-09 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7441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49421.4A CN105744138B (zh) 2014-12-09 2014-12-09 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49421.4A CN105744138B (zh) 2014-12-09 2014-12-09 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4138A true CN105744138A (zh) 2016-07-06
CN105744138B CN105744138B (zh) 2020-02-21

Family

ID=56239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49421.4A Active CN105744138B (zh) 2014-12-09 2014-12-09 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44138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2433A (zh) * 2016-10-09 2017-02-15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gb‑ir深度相机的自动对焦方法及系统
CN106454090A (zh) * 2016-10-09 2017-02-22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相机的自动对焦方法及系统
CN107277367A (zh) * 2017-07-27 2017-10-20 未来科技(襄阳)有限公司 拍照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959799A (zh) * 2017-12-18 2018-04-24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对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071492A1 (zh) * 2017-10-11 2019-04-18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焦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0012208A (zh) * 2018-01-05 2019-07-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052704A (zh) * 2019-05-21 2019-07-26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对打标工件自动定位调焦的激光打标机工作台
CN110589687A (zh) * 2019-09-25 2019-12-20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起重机的吊钩监测、装置、系统、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13364A (zh) * 2018-12-21 2020-05-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设备的控制方法、拍摄设备的控制装置及拍摄设备
CN111345025A (zh) * 2018-08-29 2020-06-2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设备及对焦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27195A1 (en) * 2011-06-24 2012-12-27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Auto Focu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984530A (zh) * 2011-09-02 2013-03-2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系统及自动对焦方法
CN103246130A (zh) * 2013-04-16 2013-08-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03454833A (zh) * 2012-05-31 2013-12-1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系统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CN103475805A (zh) * 2012-06-08 2013-12-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主动式距离对焦系统及方法
CN103795934A (zh) * 2014-03-03 2014-05-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813098A (zh) * 2012-11-12 2014-05-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电子装置中拍摄并存储多点对焦的图像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27195A1 (en) * 2011-06-24 2012-12-27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Auto Focu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984530A (zh) * 2011-09-02 2013-03-20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系统及自动对焦方法
CN103454833A (zh) * 2012-05-31 2013-12-1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系统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CN103475805A (zh) * 2012-06-08 2013-12-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主动式距离对焦系统及方法
CN103813098A (zh) * 2012-11-12 2014-05-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电子装置中拍摄并存储多点对焦的图像的方法和设备
CN103246130A (zh) * 2013-04-16 2013-08-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03795934A (zh) * 2014-03-03 2014-05-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4090A (zh) * 2016-10-09 2017-02-22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相机的自动对焦方法及系统
CN106412433A (zh) * 2016-10-09 2017-02-15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gb‑ir深度相机的自动对焦方法及系统
CN106454090B (zh) * 2016-10-09 2019-04-09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相机的自动对焦方法及系统
CN107277367A (zh) * 2017-07-27 2017-10-20 未来科技(襄阳)有限公司 拍照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13362A (zh) * 2017-10-11 2020-05-29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焦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WO2019071492A1 (zh) * 2017-10-11 2019-04-18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焦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1213362B (zh) * 2017-10-11 2021-12-14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焦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07959799A (zh) * 2017-12-18 2018-04-24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对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12208B (zh) * 2018-01-05 2020-08-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012208A (zh) * 2018-01-05 2019-07-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345025A (zh) * 2018-08-29 2020-06-2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设备及对焦方法
CN111213364A (zh) * 2018-12-21 2020-05-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设备的控制方法、拍摄设备的控制装置及拍摄设备
CN110052704A (zh) * 2019-05-21 2019-07-26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对打标工件自动定位调焦的激光打标机工作台
CN110589687A (zh) * 2019-09-25 2019-12-20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起重机的吊钩监测、装置、系统、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89687B (zh) * 2019-09-25 2022-02-11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起重机的吊钩监测、装置、系统、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4138B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4138A (zh) 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011692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3-D image creation
US10455141B2 (en) Auto-focu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24837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technology depth map acquisition and fusion
JP7293169B2 (ja) 動画カメラフォーカス用途における距離測定デバイス
KR20160140452A (ko) 이미지 기반의 라이트 필드를 사용자의 디바이스 상에 표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및 대응하는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CN105453136A (zh) 使用自动聚焦反馈进行立体侧倾校正
CN102158719A (zh) 图像处理装置、成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程序
WO2011125937A1 (ja)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データ選択装置、選択方法、及び選択プログラム、並びに三次元位置測定装置
US20100171815A1 (en) Image data ob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2997891A (zh) 场景深度的测量装置和方法
WO2021200432A1 (ja) 撮影指示方法、撮影方法、撮影指示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CN106228530A (zh) 一种立体摄影方法、装置及立体摄影设备
US20210150745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5491277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JPH07234111A (ja) 三次元物体の計測方法
US20130076868A1 (en) Stereoscopic imaging apparatus, face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same
CN111935472A (zh) 实时三维全景视频监控系统及其视频监控方法
CN102447829B (zh) 拍摄参数设置方法及系统
GÜVENDİK et al. FPGA Based Disparity Value Estimation
CN116401725A (zh) 基于双目视觉的混凝土实时3d打印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JP2013214203A (ja)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