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04711A - 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与气泡搅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与气泡搅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04711A
CN110004711A CN201910337916.9A CN201910337916A CN110004711A CN 110004711 A CN110004711 A CN 110004711A CN 201910337916 A CN201910337916 A CN 201910337916A CN 110004711 A CN110004711 A CN 110004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
dacron
hydrophobic
reaction solution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79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04711B (zh
Inventor
黄钢
赖百文
王俊华
曾显华
李峥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y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y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y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y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3379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04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04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4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04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4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3/00Other mixers; 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40Mixers using gas or liquid agitation, e.g. with air supply tubes
    • B01F33/405Mixers using gas or liquid agitation, e.g. with air supply tubes in receptacles having guiding conduits therein, e.g. for feeding the gas to the bottom of the recepta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24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1/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 D06M11/77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with silicon or compounds thereof
    • D06M11/7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with silicon or compounds thereof with silicon dioxide, silicic acids or their sal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1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 D06M2101/16Synthetic fibres, other than mineral fibres
    • D06M2101/30Synthetic polymers consisting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2101/32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200/00Functionality of the treatment composition and/or properties imparted to the textile material
    • D06M2200/10Repellency against liquids
    • D06M2200/12Hydrophobic propert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与气泡搅拌装置。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按体积百分数计,将1‑8%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1‑16%的正硅酸乙脂、5‑15%的质量分数为25‑28%的氨水以及33‑68%无水乙醇配制反应溶液,将反应溶液加入气泡搅拌装置中,将待处理涤纶织物浸泡于反应溶液中进行气泡搅拌,搅拌完成后得到超疏水涤纶织物。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超疏水涤纶织物具有亲油疏水性能,且疏水均匀性好,其表面静态水接触角可达到140°以上,油水分离效率达95%以上,油通量可达32352.6L/(m2·h)。该制备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工艺简单的特点。

Description

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与气泡搅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与气泡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超疏水织物是指织物与静态水的接触角大于150°的织物,因其具有防雪、防污染、抗氧化以及防止电流传导等性能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技术中,微米纳米复合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是超疏水表面形成的关键因素。涤纶纤维作为超疏水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近年来得到大力的发展。涤纶纤维本身具有微米级粗糙结构,因此为制备超疏水织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含氟聚合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疏水疏油性,而且经其整理后的织物仍能保持柔软的手感及良好的透气性,但却存在价格昂贵、成膜性和附着性差等问题,故通常引入其他单体(多元共聚的含氟聚合物)来加以改善。
大量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制备的超疏水织物一般采用含氟表面整理剂制备形成,尤其是C8含氟整理剂(PFOA/PFOS)。C8含氟整理剂具有持久的环境稳定性和高的生物累积性,对人和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因此,开发无氟整理剂制备超疏水织物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目前溶胶凝胶法制备疏水亲油织物一般采用机械搅拌或磁力搅拌的方式。使用机械搅拌或磁力搅拌的方法由于不能使溶液充分搅动,使得织物表面的整理剂分布不均匀,导致织物疏水效果不佳,与此同时搅拌桨或搅拌子还会与织物交缠,对织物表面造成一定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与气泡搅拌装置。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泡搅拌装置,包括反应容器、进气管、分流板、出气管以及气泵,所述分流板设于所述反应容器内,所述气泵设于所述反应容器外;
所述反应容器包括用于反应溶液流入的第一开口、与进气管连接的第二开口以及与出气管连接的第三开口;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反应容器后与所述分流板连接,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反应容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气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气泵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与节流阀,所述节流阀与所述气泵相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在位于所述节流阀与所述气泵之间的位置通过溢流管与所述出气管连接,所述溢流管上设置有溢流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泵为定量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泡搅拌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分液漏斗。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配制反应溶液,按体积百分数计,所述反应溶液包括1-8%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1-16%的正硅酸乙脂、5-15%的质量分数为25-28%的氨水以及33-68%无水乙醇;
步骤b.将所述反应溶液加入如上所述的气泡搅拌装置中,将待处理涤纶织物浸泡于所述反应溶液中进行气泡搅拌,搅拌完成后得到超疏水涤纶织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a中,按体积百分数计,所述反应溶液包括5-7%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2-8%的正硅酸乙脂、10-12%的质量分数为25-28%的氨水以及45-58%无水乙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a中,按体积百分数计,将5%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4%的正硅酸乙脂、10%的质量分数为25-28%的氨水、81%无水乙醇配制反应溶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步骤c:将所述超疏水涤纶织物用无水乙醇冲洗干净表面残留的所述反应溶液,在120-150℃温度下烘干0.5-2h。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b中的气泡搅拌时间为2-6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与气泡搅拌装置。按体积百分数计,将1-8%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1-16%的正硅酸乙脂、5-15%的质量分数为25-28%的氨水以及33-68%无水乙醇配制反应溶液,将反应溶液加入气泡搅拌装置中,将待处理涤纶织物浸泡于反应溶液中进行气泡搅拌,搅拌完成后得到超疏水涤纶织物。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超疏水涤纶织物具有亲油疏水性能,且疏水均匀性好。其表面静态水接触角可达到140°以上,油水分离效率达95%以上,油通量可达32352.6L/(m2·h)。该制备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工艺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气泡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与对比例3制得的超疏水涤纶织物通过水/油接触角的测量方法取五个位点进行静态水接触角测试,测得的五个位点的点测试结果;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5-6以及对比例1-5制得的超疏水涤纶织物通过水/油接触角的测量方法取五个位点进行静态水接触角测试,测量的五个位点的平均值测试结果。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反应容器;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第三开口;20、分流板;30、进气管;40、出气管;50、气泵;60、单向阀;70、节流阀;80、溢流管;81、溢流阀;90、分液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所用之术语:
“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4”、“1~3”、“1~2”、“1~2和4~5”、“1~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质量份”指表示多个组分的质量比例关系的基本计量单位,1份可表示任意的单位质量,如可以表示为1g,也可表示2.689g等。假如我们说A组分的质量份为a份,B组分的质量份为b份,则表示A组分的质量和B组分的质量之比a:b。或者,表示A组分的质量为aK,B组分的质量为bK(K为任意数,表示倍数因子)。不可误解的是,与质量份数不同的是,所有组分的质量份之和并不受限于100份之限制。
“和/或”用于表示所说明的情况的一者或两者均可能发生,例如,A和/或B包括(A和B)和(A或B);
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配制反应溶液,按体积百分数计,所述反应溶液包括1-8%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1-16%的正硅酸乙脂、5-15%的质量分数为25-28%的氨水以及33-68%无水乙醇配制反应溶液;
步骤b.将所述反应溶液加入气泡搅拌装置中,将待处理涤纶织物浸泡于所述反应溶液中进行气泡搅拌,搅拌完成后得到超疏水涤纶织物。
上述,制备超疏水涤纶织物的步骤具体为:
将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硅酸乙脂和无水乙醇混合后,边搅拌边滴加氨水配制得到反应溶液。在氨水的催化下,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正硅酸乙脂发生水解和缩合反应,生成疏水二氧化硅粒子;
将待处理涤纶织物浸泡于所述反应溶液中进行气泡搅拌,通过气泡搅拌将生成的疏水二氧化硅粒子附着到待处理涤纶织物中得到超疏水涤纶织物。
采用气泡搅拌方式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不会损伤织物表面,同时具有搅拌均匀、效率高的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硅酸乙脂、氨水与无水乙醇采用一锅法将二氧化硅粒子制备与疏水化处理合二为一得到反应溶液,待处理涤纶织物浸泡于反应溶液中采用气泡搅拌制得的超疏水涤纶织物具有亲油疏水的性能,且疏水表面均匀性好。其表面静态水接触角可达到140°以上,油水分离效率达95%以上,油通量可达32352.6L/(m2·h)。该制备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工艺简单的特点。
上述,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聚酯纤维是以聚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M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
所述涤纶织物包括衬衫、外衣、儿童衣着、室内装饰织物和地毯等。
所述步骤a中,所述反应溶液包括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硅酸乙脂、氨水、无水乙醇。其中,按体积百分数计,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含量例如可以是1%、2%、4%、5%、7%、8%等;正硅酸乙脂的含量例如可以是1%、3%、5%、7%、10%、12%、15%、16%等;质量分数为25-28%的氨水的含量例如可以是5%、7%、9%、10%、12%、15%等。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步骤a中,按体积百分数计,所述反应溶液包括5-7%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2-8%的正硅酸乙脂、10-12%的质量分数为25-28%的氨水以及45-58%无水乙醇配制反应溶液。
更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按体积百分数计,将5%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4%的正硅酸乙脂、10%的质量分数为25-28%的氨水、81%无水乙醇配制反应溶液。
可选的,所述待处理涤纶织物在进行浸泡并搅拌前还需先进行水洗、烘干的操作。
可选的,所述步骤b完成后,还包括步骤c:将所述超疏水涤纶织物用无水乙醇冲洗干净表面残留的所述反应溶液,在120-150℃温度下烘干0.5-2h,烘干时间例如可以是0.5h、1h、1.5h、2h。
可选的,所述步骤b中的气泡搅拌时间为2-6h,例如可以是2h、3h、4h、5h、6h等。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的气泡搅拌时间为2h。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泡搅拌装置,请参考图1,用于对如上所述的待处理涤纶织物进行气泡搅拌;
所述气泡搅拌装置包括反应容器10、进气管30、分流板20、出气管40以及气泵50,所述分流板20设于所述反应容器10内,所述气泵50设于所述反应容器10外;
所述反应容器10包括用于反应溶液流入的第一开口11,与进气管30连接的第二开口12以及与出气管40连接的第三开口13;所述进气管30通过所述第二开口12进入所述反应容器10后与所述分流板20连接,所述进气管30与所述出气管40远离所述反应容器1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气泵50。
可以理解的是,将反应溶液通过第一开口11流入反应容器10中,再将待处理涤纶织物放置于反应溶液中进行浸泡并搅拌;搅拌方式采用气泡搅拌。
当使用气泡搅拌装置进行气泡搅拌时,气泵50将气体泵入进气管30中,通过进气管30进入反应容器10内向分流板20进行吹气形成气泡,分流板20将气泡打散,随后气泡在反应容器10内均匀散开,使置于反应容器10中的待处理涤纶织物在反应溶液内搅拌均匀。反应容器10内多余气体通过出气管40流出反应容器10后再次进入气泵50进行进气循环。
采用气泡搅拌方式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不会损伤织物表面,同时具有搅拌均匀、效率高的优点。
可选的,由于氨水和无水乙醇属于易挥发液体,当向反应容器10内泵入气体时,会加速氨水和无水乙醇的挥发,因此气泡搅拌装置应当处于密闭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11与分液漏斗90连接,反应溶液通过分液漏斗90导流至反应容器10内,采用分液漏斗90对添加反应溶液时形成可控操作,且操作方便。
可选的,所述进气管30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12与所述气泵50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60与节流阀70,所述节流阀70与所述气泵50相邻。
单向阀60又称止回阀或逆止阀,是指介质只能沿进水口流动,出水口介质却无法回流,常用于液压系统中防止油流反向流动,或者用于气动系统中防止压缩空气逆向流动。节流阀70是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节流阀70和单向阀60组合成单向节流阀,从而保证气体只能从气泵50通过进气管30进入反应容器10中,反应容器10的气体无法从进气管30流出。
可选的,所述进气管30位于所述节流阀70与所述气泵50之间的位置通过溢流管80与所述出气管40连接,所述溢流管80上设置有溢流阀81,溢流阀81是一种压力控制阀。系统正常工作时,阀门关闭;只有负载超过规定的极限(系统压力超过调定压力)时开启溢流,进行过载保护,使系统压力不再增加。在设备中主要起定压溢流、稳压、系统卸荷和安全保护作用。
可选的,所述气泵50为定量泵。定量泵是在转速恒定的条件下,输出流量可变的为变量泵,反之为定量泵。简单来说定量泵的转速选定后,其流量无法再进行调节。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管30的气体流量通过节流阀70来调节。
具体的,气泵50的工作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所记载。所述气泵50设有两个进气口与一个出气口;两个进气口的其中一个进气口与所述外界空气连通用于补充气体,另一个进气口与出气管40连接,用于将反应容器10内多余气体通过气泵50再次进入反应容器10中形成进气循环;出气口与进气管30连接,从而使得气泵50将气体泵入进气管30中。
可以理解的是,当节流阀70关闭或者部分开启时,位于节流阀70与气泵50之间的进气管30的压力过大,此时溢流阀81开启,多余气体从进气管30通过溢流管80流经出气管40后进入气泵50,实现气体循环。
当节流阀70全部开启时,此时溢流阀81关闭,气体通过进气管30全部通入反应容器10中,然后再通过出气管40进入气泵50中进行进气循环。
整个反应过程中,气体流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保证了气泡搅拌的稳定进行且搅拌均匀,使制得的疏水性涤纶织物表面完整,对涤纶织物的损伤小。
下面结合实验方法与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超疏水涤纶织物油水分离效果测试方法:
将超疏水涤纶织物进行油水分离实验,油水分离实验包括如下步骤:
1)剪取长与宽的长度为5cm×5cm的超疏水涤纶织物;
2)将活性红滴入去离子水混合,使其染色,便于观察。分别用染色后的去离子水和二氯甲烷分别模拟水和油,称取5g去离子水和5g二氯甲烷混合后,将混合液平缓的透过超疏水涤纶织物,进行油水分离实验,分离结束后称量通过超疏水涤纶织物的油(二氯甲烷)的质量。
油水分离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g0是初始油的质量,单位:g;gs是通过超疏水涤纶织物的油的质量,单位:g。
3)计算油通量:分别将总体积为10mL的去离子水和二氯甲烷混合液在不施加外界压力条件下透过超疏水涤纶织物,进行油水分离,记录分离二氯甲烷所需的时间。油水分离通量计算公式如下:
J=M/(S·t)
其中:J是标准大气压下超疏水涤纶织物的油水分离通量,单位:L/(m2·h);t是测量时间,单位:h;S是油透过的膜面积,单位:m2;M是t内透过膜的油体积,单位:L。
2.水/油接触角与滚动角的测量方法:
分别将5.0μL去离子水/二氯甲烷滴在超疏水织物上,去离子水和二氯甲烷分别模拟水和油,采用德国Kruss公司DSA25E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水(去离子水)/油(二氯甲烷)的接触角以及测量水(去离子水)的滚动角,随机测量五个位点,取其平均值。
实施例1
将待处理涤纶织物水洗干净,在60℃温度下烘干备用;
按体积百分数计,将5%的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4%的正硅酸乙脂、10%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81%无水乙醇配制成反应溶液;
将反应溶液加入气泡搅拌装置中,将待处理涤纶织物浸泡于反应溶液中气泡搅拌2h,搅拌后取出涤纶织物,用无水乙醇冲洗干净表面残液,130℃温度下烘干1h,制得超疏水涤纶织物。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的反应溶液按如下配制:按体积百分数计,将5%的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2%的正硅酸乙脂、10%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83%无水乙醇配制成反应溶液。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的反应溶液按如下配制:按体积百分数计,将5%的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16%的正硅酸乙脂、10%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69%无水乙醇配制成反应溶液。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中的反应溶液按如下配制:按体积百分数计,将1%的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4%的正硅酸乙脂、10%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85%无水乙醇配制成反应溶液。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中的气泡搅拌时间改为4h。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将实施例1中的气泡搅拌时间改为6h。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将实施例1中的气泡搅拌时间改为1h。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将实施例1中的搅拌方式改为磁力搅拌1h。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将实施例1中的搅拌方式改为磁力搅拌2h。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
将实施例1中的搅拌方式改为磁力搅拌4h。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5
将实施例1中的搅拌方式改为磁力搅拌6h。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验结果分析
1.对实施例1-6所制得的超疏水涤纶织物通过超疏水涤纶织物油水分离效果测试方法进行油水分离效果测试;通过水/油接触角与滚动角的测量方法对制得的超疏水涤纶织物进行水/油的接触角与水滚动角测量;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油水分离效率数据表
结论: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实施例1-6所制得的超疏水涤纶织物的水接触角均大于140°,而油接触角均为0°,说明所制得涤纶织物具有明显的疏水亲油性,其油水分离率总体达95%以上,但油通量随水接触角的增大而有所下降。又由于超疏水涤纶织物在未达到超疏水的情况下(水接触角<150°),在多次进行油水分离后,少量水亦会穿过织物。
所以采用实施例1制备超疏水涤纶织物时,油水分离综合性能最佳。
2.通过水/油接触角与滚动角的测量方法对实施例1与对比例3制得的超疏水涤纶织物取五个位点进行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即对气泡搅拌与磁力搅拌的不同搅拌方式下获得的超疏水涤纶织物进行静态水接触角的比较,测量的五个位点的点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随机测量的五个位点中,对比例3中用磁力搅拌法制备的超疏水涤纶织物的静态水接触角数值波动较大,疏水表面均匀性较差;而用气泡搅拌制备的超疏水涤纶织物的静态水接触角数值波动小,疏水表面均匀性高。
实施例1中气泡搅拌制备的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平均静态水接触角明显高于磁力搅拌法制备的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平均静态水接触角。磁力搅拌法得到的平均静态水接触角为142.9±3.2°,气泡搅拌法得到的平均静态水接触角为150.4±1.4°。由此可知气泡搅拌制备的超疏水涤纶织物比磁力搅拌制备得到的超疏水涤纶织物的静态水接触角高、且均匀性好。
3.通过水/油接触角与滚动角的测量方法对实施例1、5-6以及对比例1-5制得的超疏水涤纶织物取五个位点进行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即对气泡搅拌与磁力搅拌在不同搅拌时间下获得的超疏水涤纶织物进行静态水接触角的比较,测量的五个位点的平均值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用气泡搅拌法搅拌2h得到的超疏水涤纶织物即可达到超疏水状态(静态水接触角≥150°);而磁力搅拌法则需要搅拌6h才能得到超疏水涤纶织物,说明气泡搅拌法效率比磁力搅拌法高。
由于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各工艺参数的数值范围在上述实施例中不可能全部体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想象到只要落入上述该数值范围内的任何数值均可实施本发明,当然也包括若干项数值范围内具体值的任意组合。此处,出于篇幅的考虑,省略了给出某一项或多项数值范围内具体值的实施例,此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公开不充分。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选择等,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泡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容器、进气管、分流板、出气管以及气泵,所述分流板设于所述反应容器内,所述气泵设于所述反应容器外;
所述反应容器包括用于反应溶液流入的第一开口、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的第二开口以及与所述出气管连接的第三开口;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反应容器后与所述分流板连接,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反应容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气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气泵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与节流阀,所述节流阀与所述气泵相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泡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在位于所述节流阀与所述气泵之间的位置通过溢流管与所述出气管连接,所述溢流管上设置有溢流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为定量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分液漏斗。
6.一种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配制反应溶液,按体积百分数计,所述反应溶液包括1-8%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1-16%的正硅酸乙脂、5-15%的质量分数为25-28%的氨水以及33-68%无水乙醇;
步骤b.将所述反应溶液加入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气泡搅拌装置中,将待处理涤纶织物浸泡于所述反应溶液中进行气泡搅拌,搅拌完成后得到超疏水涤纶织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按体积百分数计,所述反应溶液包括5-7%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2-8%的正硅酸乙脂、10-12%的质量分数为25-28%的氨水以及45-58%无水乙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按体积百分数计,将5%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4%的正硅酸乙脂、10%的质量分数为25-28%的氨水、81%无水乙醇配制反应溶液。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c:将所述超疏水涤纶织物用无水乙醇冲洗干净表面残留的所述反应溶液,在120-150℃温度下烘干0.5-2h。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气泡搅拌时间为2-6h。
CN201910337916.9A 2019-04-25 2019-04-25 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与气泡搅拌装置 Active CN110004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7916.9A CN110004711B (zh) 2019-04-25 2019-04-25 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与气泡搅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7916.9A CN110004711B (zh) 2019-04-25 2019-04-25 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与气泡搅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4711A true CN110004711A (zh) 2019-07-12
CN110004711B CN110004711B (zh) 2021-12-17

Family

ID=67174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7916.9A Active CN110004711B (zh) 2019-04-25 2019-04-25 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与气泡搅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0471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4173A (zh) * 2019-11-18 2020-03-27 五邑大学 超疏水亲油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10975725A (zh) * 2019-12-27 2020-04-1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顶吹旋流式驱动的拓扑混合搅拌反应器及搅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8629A (zh) * 2012-12-18 2013-05-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对pet织物表面进行超疏水改性的方法
CN103114436A (zh) * 2013-03-08 2013-05-22 天津微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疏水织物的制备方法及超疏水功能织物
CN203155154U (zh) * 2013-01-30 2013-08-28 厦门欣森源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气流搅拌装置
CN105111496A (zh) * 2015-07-20 2015-12-0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一步法同时制备超疏水高分子材料和超疏水二氧化硅颗粒的方法
CN106693812A (zh) * 2017-01-17 2017-05-2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气动搅拌浆液混合装置和应用方法
CN107892270A (zh) * 2017-12-18 2018-04-10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超疏水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912754A (zh) * 2018-07-16 2018-11-30 武汉疏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疏水SiO2纳米功能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8629A (zh) * 2012-12-18 2013-05-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对pet织物表面进行超疏水改性的方法
CN203155154U (zh) * 2013-01-30 2013-08-28 厦门欣森源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脉冲气流搅拌装置
CN103114436A (zh) * 2013-03-08 2013-05-22 天津微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疏水织物的制备方法及超疏水功能织物
CN105111496A (zh) * 2015-07-20 2015-12-0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一步法同时制备超疏水高分子材料和超疏水二氧化硅颗粒的方法
CN106693812A (zh) * 2017-01-17 2017-05-2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气动搅拌浆液混合装置和应用方法
CN107892270A (zh) * 2017-12-18 2018-04-10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超疏水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912754A (zh) * 2018-07-16 2018-11-30 武汉疏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超疏水SiO2纳米功能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志明 等: "《液压与气压传动》", 31 August 2017 *
薛朝华 等: ""耐水压透气超疏水纺织品的制备"", 《印染》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4173A (zh) * 2019-11-18 2020-03-27 五邑大学 超疏水亲油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10975725A (zh) * 2019-12-27 2020-04-1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顶吹旋流式驱动的拓扑混合搅拌反应器及搅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4711B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7307A (zh) 一种无氟拒水易去污多功能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116095B (zh) 一种污泥烘干机及使用该烘干机烘干污泥的方法
CN110004711A (zh) 超疏水涤纶织物的制备方法与气泡搅拌装置
CN102127186B (zh) 一种含氟硅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9750506B (zh) 有机硅丙烯酸酯复合防水整理剂乳液
CN105408375B (zh) 表面处理剂
CN101486823B (zh) 一种防水防油剂水性分散液组合物
CN103255622A (zh) 防水防油剂组合物
JP2017530263A (ja) アミノシロキサンポリマーナノエマルションを含む布地処理組成物
CN106758322A (zh) 一种涤纶轧染用色浆及轧染涤纶织物的方法
CN101072614B (zh) 用于纸浆和造纸应用的消泡剂
CN107700216A (zh) 一种纳米改性含氟织物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CN110042661A (zh) 整理剂组合物、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761397B (zh) 一种抑黄变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64772A (zh) 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psma/纳米二氧化硅/氟碳表面活性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04696A (zh) 一种无污水纳米印染的颜料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Yang et al. Colored cotton fabric with hydrophobicity prepared by monodispersed cationic colored polymer nanospheres
CN105088800A (zh) 一种低温水性防水剂及其生产工艺
CN113861425A (zh) 一种共改性有机硅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6567A (zh) 抗起毛液及改善棉质机织面料起毛起球的方法
CN113026374A (zh) 一种耐脏污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0229B (zh) 用于织物加工的支链的仲醇烷氧基化物表面活性剂
CN107090711B (zh) 纱线自清洁浆料、自清洁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7393B (zh) 一种用于涤纶织物的除油匀染复合乳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2677469B (zh) 一种超微粒子三防整理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