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03437A - 一种耐撕裂海绵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撕裂海绵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03437A
CN110003437A CN201910335015.6A CN201910335015A CN110003437A CN 110003437 A CN110003437 A CN 110003437A CN 201910335015 A CN201910335015 A CN 201910335015A CN 110003437 A CN110003437 A CN 110003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ther polyol
parts
sponge
modified
molecular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50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向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ity Teng We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ity Teng We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ity Teng We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ity Teng We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350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034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03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343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7Un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9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10/00Foam properties
    • C08G2110/0083Foam properties prepared using water as the sole blowing ag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撕裂海绵及制备方法,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0~80份、聚醚多元醇20~30份、开孔硅油0.5~2.0份、胺催化剂0.1~0.3份、锡催化剂0.1~0.15份、改性MDI 34.7~85.3份、发泡剂3~4.5份;原料的原始密度为26~80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85~0.98;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15000~16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46%且羟值为28‑30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35~37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聚醚多元醇为PPG4000;本发明制备的海绵具有高撕裂强度,耐撕裂。

Description

一种耐撕裂海绵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耐撕裂海绵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海绵在生活应用中十分常见,例如沙发、椅子、床垫以及鞋子中都有大量的海绵存在。因其给人以柔软舒适的体验,故而被人们大量使用在不同的领域。人们常用的海绵由木纤维素纤维或发泡塑料聚合物制成。另外,也有由海绵动物制成的天然海绵,还有三类其他材料制成的合成海绵,分别为低密度聚醚(不吸水海绵)、聚乙烯醇(高吸水材料,无明显气孔)和聚酯海绵。现有中,床垫、枕头中的海绵常常选用柔软的海绵作为填充,但现有用于填充的海绵尚缺少耐撕裂的海绵,同种类的海绵耐撕裂强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耐撕裂海绵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缺少耐撕裂海绵及海绵耐撕裂强度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撕裂海绵,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0~80份、聚醚多元醇20~30份、开孔硅油0.5~2.0份、胺催化剂0.1~0.3份、锡催化剂0.1~0.15份、改性MDI 34.7~85.3 份和发泡剂3~4.5份;其中,原料的原始密度为26~80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85~0.98;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15000~16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46%且羟值为28-30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35~37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 50%-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40%~5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0~44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5:5~7混合的混合物, 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600~8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为MDI50与分子量为3000~35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0~190的异氰酸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0份、聚醚多元醇30份、开孔硅油1.5份、胺催化剂0.3份、锡催化剂0.15份、改性MDI 85.3份和发泡剂4.5份;其中,原料的原始密度为26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85;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15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且羟值为28mgKOH/g 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36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50%-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 40%~5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2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6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为MDI50与分子量为30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 184的异氰酸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0份、聚醚多元醇30份、开孔硅油1.5份、胺催化剂0.3份、锡催化剂0.12份、改性MDI 34.7份和发泡剂3份;其中,原料的原始密度为80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98;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15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且羟值为28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36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50%-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 40%~5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2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6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为MDI50与分子量为30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 184的异氰酸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0份、聚醚多元醇30份、开孔硅油1.5份、胺催化剂0.3份、锡催化剂0.1份、改性 MDI 63份和发泡剂4.5份;其中,原料的原始密度为35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9;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15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且羟值为28mgKOH/g的 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36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50%-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 40%~5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2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6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为MDI50与分子量为30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 184的异氰酸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的聚异戊二烯、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第一聚醚多元醇的组份比为:30~40:40~50:20~30;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70%-75%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25%~3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的聚合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POP聚合物多元醇为POP2045,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丙二醇 PPG4000,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聚丙二醇PPG3000,所述发泡剂为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胺催化剂为A33或A1或A1与A33按1:4混合的混合物,所述锡催化为锡催化剂T-9。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制备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耐撕裂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Ⅰ.将上述组份比例的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和开孔硅油进行预混并获得混合均匀的溶液A;
Ⅱ.将溶液A与上述组份的胺催化剂、锡催化剂、改性MDI和发泡剂充分混合成原始密度为26~80kg/m3的原料;
Ⅲ.在发泡指数为0.85~0.98的情况下对混合的原料进行发泡成型,获得耐撕裂海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与开孔硅油,配合胺催化剂、锡催化剂、异氰酸酯和发泡剂进行发泡而制备海绵,制备的海绵具有高撕裂强度,耐撕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耐撕裂海绵,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0份、聚醚多元醇30份、开孔硅油1.5份、胺催化剂0.3份、锡催化剂0.15份、改性 MDI 85.3份和发泡剂4.5份;其中,
原料的原始密度为26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85;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 15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且羟值为28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36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按组份比30:50:20混合反应生成,POP聚合物多元醇为POP2045,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 75%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25%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4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丙二醇PPG4000,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2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6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 为MDI50与分子量为30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4的异氰酸酯,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所述胺催化剂为A1与A33按1:4混合的混合物;所述锡催化为锡催化剂T-9,所述发泡剂为水。
本实施例的海绵通过如下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Ⅰ.将70份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30份聚醚多元醇和1.5份开孔硅油进行预混并获得混合均匀的溶液A;
Ⅱ.将溶液A与0.3份胺催化剂、0.15份锡催化剂、85.3份改性MDI和4.5份发泡剂充分混合成原始密度为26kg/m3的原料;
Ⅲ.在发泡指数为0.85的情况下对混合的原料进行发泡成型,获得耐撕裂海绵。
实施例2
一种耐撕裂海绵,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0份、聚醚多元醇30份、开孔硅油1.5份、胺催化剂0.3份、锡催化剂0.12份、改性 MDI 34.7份和发泡剂3份;其中,
原料的原始密度为80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98;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 15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且羟值为28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 36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按组份比30:50:20混合反应生成,POP聚合物多元醇为POP2045,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 75%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25%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4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丙二醇PPG4000,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2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6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 为MDI50与分子量为30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4的异氰酸酯,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所述胺催化剂为A1与A33按1:4混合的混合物;所述锡催化为锡催化剂T-9,所述发泡剂为水。
本实施例的耐撕裂海绵的制备方法基于实施例1,但海绵原料的组分比例基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3
一种耐撕裂海绵,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0份、聚醚多元醇30份、开孔硅油1.5份、胺催化剂0.3份、锡催化剂0.1份、改性 MDI 63份和发泡剂3份;其中,
原料的原始密度为63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90;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 15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且羟值为28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 36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按组份比30:50:20混合反应生成,POP聚合物多元醇为POP2045,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 75%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25%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4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丙二醇PPG4000,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2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6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 为MDI50与分子量为30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4的异氰酸酯,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所述胺催化剂为A1与A33按1:4混合的混合物;所述锡催化为锡催化剂T-9,所述发泡剂为水。
本实施例的耐撕裂海绵的制备方法基于实施例1,但海绵原料的组分比例基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4
一种耐撕裂海绵,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2份、聚醚多元醇28份、开孔硅油2份、胺催化剂0.25份、锡催化剂0.15份、改性 MDI 38.3份和发泡剂3.2份;其中,
原料的原始密度为75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88;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 16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6%且羟值为30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 35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按组份比40:40:20混合反应生成,POP聚合物多元醇为POP2045,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7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3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5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5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丙二醇PPG4000,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0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5: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8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为 MDI50与分子量为35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0的异氰酸酯,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所述胺催化剂为A33;所述锡催化为锡催化剂T-9,所述发泡剂为水。
本实施例的耐撕裂海绵的制备方法基于实施例1,但海绵原料的组分比例基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5
一种耐撕裂海绵,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5份、聚醚多元醇25份、开孔硅油1.8份、胺催化剂0.22份、锡催化剂0.12份、改性 MDI 41.6份和发泡剂3.5份;其中,
原料的原始密度为70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89;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 15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6%且羟值为30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 37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按组份比35:40:25混合反应生成,POP聚合物多元醇为POP2045,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 72%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28%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55%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45%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丙二醇PPG4000,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4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4: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8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 为MDI50与分子量为35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5的异氰酸酯,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所述胺催化剂为A1;所述锡催化为锡催化剂T-9,所述发泡剂为水。
本实施例的耐撕裂海绵的制备方法基于实施例1,但海绵原料的组分比例基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6
一种耐撕裂海绵,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5份、聚醚多元醇25份、开孔硅油1.6份、胺催化剂0.2份、锡催化剂0.1份、改性MDI 45.7份和发泡剂3.5份;其中,
原料的原始密度为60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92;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 158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6%且羟值为29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 37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按组份比35:45:20混合反应生成,POP聚合物多元醇为POP2045,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 74%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26%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5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5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丙二醇PPG4000,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0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5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7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 为MDI50与分子量为35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90的异氰酸酯,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所述胺催化剂为A1与A33按1:4混合的混合物;所述锡催化为锡催化剂T-9,所述发泡剂为水。
本实施例的耐撕裂海绵的制备方法基于实施例1,但海绵原料的组分比例基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7
一种耐撕裂海绵,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6份、聚醚多元醇24份、开孔硅油1.2份、胺催化剂0.18份、锡催化剂0.15份、改性 MDI 50.3份和发泡剂3.8份;其中,
原料的原始密度为58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94;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 154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且羟值为29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35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按组份比30:45:25混合反应生成,POP聚合物多元醇为POP2045,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 7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3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52%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48%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丙二醇PPG4000,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3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5: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8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 为MDI50与分子量为30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8的异氰酸酯,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所述胺催化剂为A33;所述锡催化为锡催化剂T-9,所述发泡剂为水。
本实施例的耐撕裂海绵的制备方法基于实施例1,但海绵原料的组分比例基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8
一种耐撕裂海绵,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8份、聚醚多元醇22份、开孔硅油1.0份、胺催化剂0.15份、锡催化剂0.12份、改性 MDI 54.7份和发泡剂3.9份;其中,
原料的原始密度为50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95;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 16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6%且羟值为28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 37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按组份比30:50:20混合反应生成,POP聚合物多元醇为POP2045,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 7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3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4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丙二醇PPG4000,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4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7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 为MDI50与分子量为35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90的异氰酸酯,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所述胺催化剂为A33;所述锡催化为锡催化剂T-9,所述发泡剂为水。
本实施例的耐撕裂海绵的制备方法基于实施例1,但海绵原料的组分比例基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9
一种耐撕裂海绵,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8份、聚醚多元醇22份、开孔硅油0.8份、胺催化剂0.15份、锡催化剂0.1份、改性 MDI 59.8份和发泡剂4.0份;其中,
原料的原始密度为40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95;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 15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且羟值为30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 36.5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按组份比30:50:20混合反应生成,POP聚合物多元醇为POP2045,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75%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25%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5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5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丙二醇PPG4000,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2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2:3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8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 MDI为MDI50与分子量为35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5的异氰酸酯, 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所述胺催化剂为A1与A33按1:4混合的混合物;所述锡催化为锡催化剂T-9,所述发泡剂为水。
本实施例的耐撕裂海绵的制备方法基于实施例1,但海绵原料的组分比例基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10
一种耐撕裂海绵,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80份、聚醚多元醇20份、开孔硅油0.8份、胺催化剂0.12份、锡催化剂0.15份、改性 MDI 69.7份和发泡剂4.2份;其中,
原料的原始密度为30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96;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 16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6%且羟值为30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 35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按组份比40:40:20混合反应生成,POP聚合物多元醇为POP2045,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 72%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28%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4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丙二醇PPG4000,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4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4: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7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 为MDI50与分子量为32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6的异氰酸酯,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所述胺催化剂为A33;所述锡催化为锡催化剂T-9,所述发泡剂为水。
本实施例的耐撕裂海绵的制备方法基于实施例1,但海绵原料的组分比例基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11
一种耐撕裂海绵,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80份、聚醚多元醇20份、开孔硅油0.5份、胺催化剂0.1份、锡催化剂0.1份、改性 MDI 80.6份和发泡剂4.4份;其中,
原料的原始密度为28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96;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15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且羟值为28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 36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按组份比30:50:20混合反应生成,POP聚合物多元醇为POP2045,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 75%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25%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4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丙二醇PPG4000,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2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6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 为MDI50与分子量为30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4的异氰酸酯,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所述胺催化剂为A1与A33按1:4混合的混合物;所述锡催化为锡催化剂T-9,所述发泡剂为水。
本实施例的耐撕裂海绵的制备方法基于实施例1,但海绵原料的组分比例基于本实施例。
以上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耐撕裂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
其中,原料的原始密度为26~80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85~0.98;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15000~16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46%且羟值为28-30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35~37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50%-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40%~5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0~44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5:5~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600~8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为MDI50与分子量为3000~35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0~190的异氰酸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撕裂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0份、聚醚多元醇30份、开孔硅油1.5份、胺催化剂0.3份、锡催化剂0.15份、改性MDI 85.3份和发泡剂4.5份;其中,原料的原始密度为26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85;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15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且羟值为28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36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50%-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40%~5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2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6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为MDI50与分子量为30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4的异氰酸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撕裂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0份、聚醚多元醇30份、开孔硅油1.5份、胺催化剂0.3份、锡催化剂0.12份、改性MDI 34.7份和发泡剂3份;其中,原料的原始密度为80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98;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15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且羟值为28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36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50%-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40%~5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2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6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为MDI50与分子量为30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4的异氰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撕裂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的原料反应生成: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70份、聚醚多元醇30份、开孔硅油1.5份、胺催化剂0.3份、锡催化剂0.1份、改性MDI 63份和发泡剂4.5份;其中,原料的原始密度为35kg/m3,海绵的发泡指数为0.9;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为由分子量为15000的聚异戊二烯、固含量为45%且羟值为28mgKOH/g的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羟值为36mgKOH/g且分子量为3650的第一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50%-60%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40%~5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羟值42mgKOH/g;开孔硅油为第一改性硅油与异构十三醇聚醚按3:7混合的混合物,第一改性硅油为分子量为600的丁基封端全环氧乙烷烯丙醇聚醚与七甲基三硅氧烷反应的聚合物,异构十三醇聚醚的分子链上聚合三个环氧乙烷;改性MDI为MDI50与分子量为3000的第二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的NCO当量为184的异氰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耐撕裂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的聚异戊二烯、POP聚合物多元醇和第一聚醚多元醇的组份比为:30~40:40~50:20~30;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为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含量为70%-75%的环氧乙烷和含量为25%~30%的环氧丙烷无规聚合反应的聚合物;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的聚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撕裂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POP聚合物多元醇为POP2045,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丙二醇PPG4000,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为聚丙二醇PPG3000,所述发泡剂为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耐撕裂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胺催化剂为A33或A1或A1与A33按1:4混合的混合物,所述锡催化为锡催化剂T-9。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耐撕裂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Ⅰ.将上述组份比例的异戊二烯改性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和开孔硅油进行预混并获得混合均匀的溶液A;
Ⅱ.将溶液A与上述组份的胺催化剂、锡催化剂、改性MDI和发泡剂充分混合成原始密度为26~80kg/m3的原料;
Ⅲ.在发泡指数为0.85~0.98的情况下对混合的原料进行发泡成型,获得耐撕裂海绵。
CN201910335015.6A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耐撕裂海绵及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100034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5015.6A CN110003437A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耐撕裂海绵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5015.6A CN110003437A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耐撕裂海绵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3437A true CN110003437A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73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5015.6A Withdrawn CN110003437A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耐撕裂海绵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034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7616A (zh) * 2021-06-21 2021-10-22 佳化化学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普通软泡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2314A (en) * 1989-11-30 1993-01-26 501 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 Ltd.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CN102344541A (zh) * 2010-07-29 2012-02-08 拜耳材料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耐磨性能的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131566A (zh) * 2015-06-29 2015-12-09 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家具海绵用聚氨酯组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7377A (zh) * 2016-08-30 2017-01-11 福州联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饰用的低voc发泡绵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7723A (zh) * 2016-07-18 2017-02-15 潘君昂 无毒一次定型内衣罩杯配方及其制造工艺
CN106832180A (zh) * 2017-02-24 2017-06-13 耿佃勇 聚氨酯分子筛级防毒面具吸附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2314A (en) * 1989-11-30 1993-01-26 501 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 Ltd.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CN102344541A (zh) * 2010-07-29 2012-02-08 拜耳材料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耐磨性能的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131566A (zh) * 2015-06-29 2015-12-09 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家具海绵用聚氨酯组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7723A (zh) * 2016-07-18 2017-02-15 潘君昂 无毒一次定型内衣罩杯配方及其制造工艺
CN106317377A (zh) * 2016-08-30 2017-01-11 福州联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饰用的低voc发泡绵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2180A (zh) * 2017-02-24 2017-06-13 耿佃勇 聚氨酯分子筛级防毒面具吸附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7616A (zh) * 2021-06-21 2021-10-22 佳化化学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普通软泡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6114A (zh) 一种全开孔高透气海绵及制备方法
CN101802044B (zh) 含有协同表面活性剂组合的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03418A (zh) 一种生物基多元醇海绵及制备方法
CN101048439B (zh) 由植物油基含羟基的材料制成的聚合物多元醇和聚合物分散体
CN101210066B (zh) 一种整皮聚氨酯泡沫组合物
CN100497430C (zh) 全mdi聚氨酯慢回弹泡沫的制备方法
CN109970949A (zh) 一种高回弹海绵及制备方法
CN100355800C (zh) 从含羟甲基的聚酯多元醇生产的聚氨酯泡沫
CN1175020C (zh) 制造粘弹泡沫塑料、混合多元醇的方法以及对此有用的反应体系
CN1083462C (zh) 制备软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方法
AU678258B2 (en) Process for making flexible foams
CN104245767B (zh) 聚氨酯泡沫生产方法、预混料、制剂和产品
CN108129629B (zh) 一种乳胶手感聚氨酯软质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16A (zh) 由异氰酸酯终止的预聚物和用它制备的挠性聚氨酯泡沫
CN109021193B (zh) 一种mdi体系高透气粘弹性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CN1315973A (zh) 永久气体发泡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
CN106632985B (zh) 一种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353413B (zh) 用于冷熟化高回弹泡沫塑料的改性异氰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JP2004505138A (ja) Mdi−tdiベースの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類の製造
WO2019177901A1 (en)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having prolonged recovery time
CN110003437A (zh) 一种耐撕裂海绵及制备方法
CN109912763A (zh) 聚氨酯组合物、聚氨酯泡沫体及其应用
AU600042B2 (en) A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oldings, more especially cushions, from at least two fluid reaction mixtures forming foams, more especially polyurethane foams, of different elasticity or hardness and the use of this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vehicle seat cushions having side webs
CN109679069A (zh) 一种仿乳胶超软高回弹海绵及其生产工艺
CN109401331A (zh) 一种吸能高温硫化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