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01239B - 书写工具 - Google Patents

书写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01239B
CN110001239B CN201810007862.5A CN201810007862A CN110001239B CN 110001239 B CN110001239 B CN 110001239B CN 201810007862 A CN201810007862 A CN 201810007862A CN 110001239 B CN110001239 B CN 1100012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tube
writing instrument
pen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078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01239A (zh
Inventor
陈思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D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D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DI Corp filed Critical SDI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0078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012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01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1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01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01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8/00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 B43K8/02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with writing-points comprising fibres, felt, or similar porous or capillary material
    • B43K8/03Ink reservoirs; 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8/00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 B43K8/02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with writing-points comprising fibres, felt, or similar porous or capillary material
    • B43K8/04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ink to writing-point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书写工具,该书写工具包括有一笔管、一封阻件以及一输墨单元,该封阻件设置于该笔管内,且该封阻件的一端连接于一笔头,该输墨单元设置于该笔管内,并且该输墨单元包括一连通管及一连接该连通管的施压部,该施压部以一个以上的连接臂连接于该连通管,并于该施压部周围与该连通管之间形成一导墨间距,所述导墨间距连续环绕所述抵迫块;本发明能够以该连通管接触该封阻件,使施压部与导墨间距分别能够对封阻件造成不同的压缩密度,而使墨水更容易由导墨间距向下扩散移动,并提供较佳的封阻效果,使墨水不容易漏墨。

Description

书写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书写工具,尤其是一种可顺畅输出墨水并防止漏墨的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书写工具结构请参阅中国公开第CN102844199A号专利申请案揭露了一种涂敷工具,其于内部具有流通涂敷液的流路形成部,并于流路形成部设有一凸出部,于凸出部的内部设有中空部分及两个以上与中空部分连通的连通孔,因此,可通过两个以上的连通孔来分别从不同的孔洞排出墨水与导入外部气体。
然而,前述专利申请案所揭露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涂敷工具主要仰赖凸出部与涂敷液吸存体相连接,而主要由第一连通孔将墨水排出,由于涂敷液吸存体的侧向部位未受到凸出部的任何压力,而使该侧向部位的密度较低,致使侧向封阻力不足以封阻墨水,将会导致凸出部内的墨水由位于侧向的第二连通孔流出,而产生漏墨的风险。
前述专利申请案另外揭露的第五或第七实施方式中,在凸出部前端设置有一个第一连通孔及多个第二连通孔的多孔形态,当处于非一般出墨状态(例如高温下),剧烈的内压可能导致墨水快速输出,液气同时利用多孔进行交换的结果将导致超过棉芯有效吸收承载量,而产生漏墨的情况。
请参阅中国公开第CN104619514A号专利申请案揭露了一种书写工具,其于内部具有一供给管,该供给管的出墨端具有凸出部与非凸出部,通过凸出部使笔芯的纤维受到压缩而局部形成纤维密度较高的部位,进而能够从墨盒向笔芯供给适量的墨水。
前述的书写工具通过供给管的凸出部朝向笔尖方向凸伸,而能够压缩笔芯产生不同的密度部位,然而,由于供给管在凸出部两侧的非凸出部均呈开放状,虽然容易使墨水朝向两侧出墨,但当笔芯的品质不一或笔芯的纤维密度太低,反而容易造成墨水从非凸出部快速排出而导致异常出墨或漏墨的情况,因此,该现有技术必须选用纤维密度条件严苛的笔芯,导致成本高。
基于现有的书写工具结构虽均有揭露凸出部向封阻用的棉芯元件(涂敷液吸存体、笔芯)施压来产生较佳的输墨效果,然而,现有的设计容易因墨水朝侧向异常排出或者是墨水输出时液气同时交换,超过棉芯元件能够吸收的承载量,而仍有发生侧向漏墨的风险,发明人有鉴于此,认为现有的书写工具尚有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书写工具在凸出部可能发生侧向漏墨及墨水输出时液气同时交换而超过棉芯元件有效吸收承载量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书写工具,其于输墨单元的连通管上形成施压部及导墨间距,输墨单元可通过施压部及导墨间距对封阻件施加不同大小的压力来使墨水不易滞留,并搭配形成在施压部与连通管之间的导墨间距,能够有效地破坏墨水的表面张力,强化墨水的输出,同时还通过连通管的管壁来阻挡墨水的侧溢,进而改善现有书写工具侧向漏墨及异常出墨的问题。
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书写工具,包括:
一笔管,所述笔管的一端设有一笔头;
一墨水匣,所述墨水匣设置于该笔管的相异于该笔头的一端;
一封阻件,所述封阻件设置于该笔管内,并且所述封阻件位于该墨水匣及该笔头之间,并且所述封阻件以一端连接于该笔头;
一输墨单元,所述输墨单元设置于该笔管内,并且所述输墨单元位于该封阻件及该墨水匣之间,该输墨单元包括有一连通管、一施压部及一导墨间距,该连通管具有一管壁、以该管壁围绕形成的一导墨通道及一朝向该笔头的出墨端,该施压部位于该出墨端,且所述施压部接触该封阻件,该施压部包括有至少一抵迫块,该至少一抵迫块以至少一连接臂连接于该管壁,所述抵迫块与该管壁之间形成该导墨间距,所述导墨间距连续环绕所述抵迫块,且所述抵迫块具有一支撑面以接触该封阻件。
本发明利用所提供的书写工具,可以获得的功效增进包括:
1、本发明于输墨单元设置连通管及施压部,使墨水能够由连通管经导墨间距传递至封阻件,施压部以一个以上的连接臂与连通管连接,使施压部与连通管分别能够对封阻件造成不同的压缩密度,而使封阻件的墨水形成不同的滞留区域,施压部主要对封阻件形成轴向的压制力量,通过导墨间距分时扩散,待液体扩散出墨后,空气再接序补入,可抑制气液大量同时交换,从而减轻漏墨的状况,并能用于调整封阻件压力及缩小墨水表面张力,进而引导墨水顺畅流出并供给适当的墨水量。
2、本发明的施压部设置于连通管的导墨通道的范围内,并且于施压部周围与连通管之间形成一导墨间距,使输墨单元与封阻件之间在对应导墨间距的位置形成低密度区,让墨水容易输出,而在施压部与连通管相对抵压封阻件的位置则形成中密度区及高密度区,使墨水能够受到较大的压力封阻,也可以避免漏墨的问题。
3、本发明可进一步利用输墨单元的连通管的轴心与笔头的轴心形成偏置,使书写工具在平放时容易滚转,让墨水更容易流到笔头,还可避免因墨水量减少导致笔头无法有效浸润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主视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剖面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侧视平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侧视平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侧视平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六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侧视平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七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侧视平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八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侧视平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八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主视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九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侧视平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九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主视剖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十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局部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十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主视剖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局部立体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输墨单元的主视剖面图。
部分附图标号说明:
10 笔管 11 第一端
12 第二端 13 笔头
14 管壁 15 加压结构
151 凸肋
20 墨水匣
30 封阻件
40 输墨单元 41 连通管
411 连接端 412 出墨端
413 导墨通道 42 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详细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施,更进一步以如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是一种书写工具,请参阅图1至图4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包括有一笔管10、一墨水匣20、一封阻件30以及一输墨单元40,该笔管10具有一第一端11、一第二端12及一笔头13,该笔管10是沿一轴向延伸的管体,该第一端11及该第二端12分别定义在该笔管10的轴向的相对两端,该笔头13设置于该笔管10的第一端,该笔管10于该第一端11及该第二端12之间形成一管壁14,较佳的是,该笔管10的管壁14于内侧邻近该第一端11设有一加压结构15,该加压结构15包括多个由该笔管10的管壁14向内凸出的凸肋151。
如图2所示,该墨水匣20为可拆卸地设置于该笔管10的第二端12,当该墨水匣20内的墨水使用完毕时,使用者可更换新的墨水匣20,并将新的墨水匣20的一封膜刺穿,以使封装于内部的墨水可流出。
如图2所示,该封阻件30设置于该笔管10内且一端连接于该笔头13,使该封阻件30可将该墨水匣20的墨水传输至该笔头13,该加压结构15压缩该封阻件30的下半部,并以各凸肋151压缩该封阻件30的周缘,让该封阻件30的上半部不受压而下半部被局部加压的状态,使该封阻件30在对应于该加压结构15的位置处局部形成一外高密度区。
请配合图3及图4所示,该输墨单元40设置于该笔管10内且连通于该墨水匣20与该封阻件30之间,包括有一连通管41、一固定部42、一施压部43、一导墨间距44及一切割部45。该固定部42呈中空筒状结构且环绕于该连通管41的外周。该连通管41呈管状并沿着一轴向延伸,且该连通管41的轴心与该笔头13的轴心在同一轴线上,或该连通管41的轴心与该笔头13的轴心还可形成偏置,而并非位于同一轴在线,该连通管4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连接端411及一出墨端412,且具有一连通该连接端411及该出墨端412的导墨通道413及一包围该导墨通道413的管壁414,该连通管41于该管壁414邻近于该出墨端412进一步设有一内环槽415,于该内环槽415的底部环面定义为一出墨面416,于本实施例中,该出墨面416与该笔管10的轴向呈正交,并定义该出墨面416为一水平面;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出墨面416与该笔管10的轴向也可为非正交,并定义该出墨面416为一非水平面,当该出墨面416为非水平面时,则出墨面416具有一最低部及一最高部,该最低部至该最高部具有一高度差,即由该最低部至该最高部形成一高度差,该出墨面416可为弧面、平面、波浪面、倾斜面及其组合所组成的面结构中选择的一种。
请如图3及图4所示,该输墨单元40以该固定部42卡制于该笔管10内,并连接至该墨水匣20,该连通管41以该出墨端412连通至该封阻件30,并以该连接端411与该墨水匣20相连通,使该墨水匣20的墨水能通过该导墨通道413导向该封阻件30。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该施压部43连接于该连通管41的出墨端412且接触封阻件30,该封阻件30被该施压部43压缩的位置形成一内高密度区,该施压部43包括有至少一连接臂431、至少一抵迫块432及至少一强化部433,所述的连接臂431、抵迫块432及强化部433的数量可依据需求来调整,较佳的是,该施压部43具有一个连接臂431、一个抵迫块432及一个强化部433,该连接臂431连接于该连通管41的管壁414,并邻近于该出墨端412,较佳的是,该连接臂431水平延伸至该连通管41的内环槽415,该抵迫块432可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外形所构成的具厚度的块体,其以一侧连接于该连接臂431,并形成一位于该抵迫块432外表面上的支撑面4321及相对该支撑面4321的一导引面4322,该支撑面4321及该导引面4322均可为平面或如波浪面、圆弧面、倾斜面等非平面的形态,该支撑面4321及该导引面4322可互相对应或互不对应的形态,该抵迫块432的支撑面4321可与该连接臂431的外表面呈同平面或不同平面,即该抵迫块432的支撑面4321可与该连接臂431的外表面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或不位于同一平面内,当该抵迫块432的支撑面4321与该连接臂431的表面为不同平面时,该抵迫块432与该连接臂431之间会形成高低差。
如图4至图6所示,较佳的是,该抵迫块432由四个长形块体以该施压部43为中心呈辐射状的等间隔设置,该抵迫块432搭配连接臂431形成五星造型的块体,该抵迫块432以该支撑面4321接触并压缩该封阻件30,使该封阻件30被该支撑面4321压缩的位置形成一中密度区,该支撑面4321与该导引面4322为平面且与该连通管41的轴线形成正交,该支撑面4321比该出墨面416更靠近该笔头13,该出墨面416与该支撑面4321之间形成一支撑距离D1,该导引面4322位于该出墨面416与该支撑面4321之间,该出墨面416与该导引面4322之间形成一导引间距D2,所述的导引间距D2可有助于破坏墨水的表面张力,导引墨水使其往该封阻件30扩散,该支撑面4321凸出于该连通管41的出墨端412的端缘外,该导引面4322不超过该连通管41的出墨端412的端部,使该施压部43能早于该连通管41先接触到该封阻件30。
如图3及图4所示,该强化部433形成并连接该连通管41及该施压部43,较佳的是,该强化部433呈三角形块体且以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于该连通管41的管壁414、该连接臂431底部及该抵迫块432的导引面4322之间,该强化部433可加强该施压部43与该连通管41之间的连接关系,使该施压部43的连接臂431能够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如图3及图4所示,该导墨间距44形成在该施压部43与该连通管41的出墨端412之间,所述的导墨间距44的形状是依该施压部43的连接臂431及抵迫块432的形状所界定,较佳的是,本实施例于该施压部43周围与该连通管41的出墨端412之间形成一个呈不规则形状的导墨间距44,该导墨间距44用于导流出该导墨通道413的墨水至该封阻件30,而在该封阻件30对应该导墨间距44的位置形成一低密度区,如图5所示,该导墨间距44于该管壁414至该抵迫块432的周缘之间界定有一宽度t,该宽度t可等宽或不等宽,且该宽度t为0.1mm以上,且小于该连通管41的管壁414的一内径di,该抵迫块432于支撑面其中一个周缘的任两最远点的连线界定出一抵迫长度L,该抵迫长度L需0.1mm以上,且小于该连通管41的管壁414的一内径di
如图3及图4所示,该切割部45连接于该连通管41的连接端411,并位于该固定部42的内侧,该切割部45包括有多个切割刃451,可用于切割该墨水匣20的封膜。
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如图2、图6及图7所示,该墨水匣20对应安装在该笔管10内,使该墨水匣20的封膜被该输墨单元40的切割部45切割后,让该墨水匣20的墨水沿着该连通管41的导墨通道413,通过该导墨间距44流向该封阻件30,流入该封阻件30的墨水再输出至该笔头13进行书写。
由于该输墨单元40以该施压部43与该封阻件30接触,因该施压部43通过该连接臂431与该连通管41形成悬臂形的连接形态,使该抵迫块432弹性地抵压于该封阻件30,也就是该抵迫块432能够在抵压该封阻件30时具有弹性,而在该封阻件30对应该连通管41、该施压部43及该导墨间距44的位置分别形成该高密度区、该中密度区及该低密度区的压缩区域,墨水即可由该封阻件30的该低密度区通过流出,待该封阻件30的该低密度区充满墨水并阻碍空气流通,即可停止液气交换,当书写时可耗用该低密度区的墨水,当气体恢复交流,后方墨水即可继续流出,而该封阻件30的该中密度区可用于调整封阻件压力,来防止多余墨水漏出。
同时,封阻件30还可提供墨水一道拉力,搭配该出墨面416与该导引面4322之间形成的导引间距D2,使该导墨间距44可通过该导引间距D2提供的另一道拉力来破坏墨水的表面张力,使墨水更容易、更顺畅地由该连通管41流向该封阻件30,进而通过该笔头13进行书写。
此外,在该连通管41的轴心与该笔头13的轴心形成偏置的形态时,将可使该笔管10在平放的时候容易滚转,让墨水维持在该导墨通道413中较低水位的位置,使墨水更容易流向该笔头13,即使墨水的墨量减少时,也能够使墨水有效地浸润该笔头13。
因此,本发明的输墨单元40能使该封阻件30的墨水形成不同的滞留区域,该施压部43主要对该封阻件30形成轴向的压制力量,可用于调整该封阻件30压力及缩小墨水表面张力,进而引导墨水顺畅流出并供给适当的墨水量,并且较不易漏墨,当墨水由该导墨通道413流出时,也因该连通管41及该施压部43的阻挡,使墨水能顺着该导墨间距44流出且不易向两侧溢流,也可以避免漏墨的问题。
本发明的输墨单元40可具有不同形态的连通管41,本发明的第二至第七较佳实施例请分别参照图8至图12,其中所揭露不同的输墨单元40A、输墨单元40B、输墨单元40C、输墨单元40E及输墨单元40F,所述的输墨单元40A、输墨单元40B、输墨单元40C、输墨单元40E及输墨单元40F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输墨单元40的差异仅在该施压部43的抵迫块432的形态,如图8所揭露的施压部43A的抵迫块432A为圆形块体,如图9所揭露的施压部43B的抵迫块432B为矩形块体,如图10所揭露的施压部43C的抵迫块432C略呈梯形块体,如图11所揭露的施压部43E的抵迫块432E呈V形块体,如图12所揭露的施压部43F的抵迫块432F涡旋状块体。
本发明的第八较佳实施例请参照图13及图14所示,该输墨单元40G与其他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异在于该施压部43G的形态,其中,该施压部43G的抵迫块432G呈圆盘状并于一侧形成一缺口434,该连接臂431G呈L形,且一端连接于该抵迫块432G的底部,另一端延伸入该连通管41的较深处而连接于管壁414,该导墨间距44形成于该抵迫块432G及该管壁414之间,并与该缺口434形成连通,使墨水也能由该缺口434导出,因该抵迫块432G的面积相较起前述实施例的各抵迫块大,故可有效地增加该抵迫块432G与该封阻件30的接触面积。
本发明的第九较佳实施例请参照图15及图16所示,其中,该输墨单元40H与其他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异在于该连通管41H及该施压部43H的形态,该连通管41H呈椭圆形的管体,该施压部43H的抵迫块432H呈椭圆形的块体并于两相对侧形成互相对称的半圆形缺口434,该抵迫块432H以该连接臂431连接至该连通管41H的管壁414,并使该导墨间距44形成类似相连通的双孔外形,该输墨单元40H除了能够增加该抵迫块432H与该封阻件30的接触面积外,而能够通过该导墨间距44有效地导出墨水。
本发明的第十较佳实施例请参照图17及图18所示,其中,该输墨单元40J与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异在于该输墨单元40J的连通管41J的该出墨端412形成斜面形态,该出墨面416与该连通管41J的轴向非呈正交,并定义该出墨面416为一非水平面,且该出墨面416具有一最低部及一最高部,该最低部至该最高部具有一高度差h,该高度差h能够对墨水液面产生不等压力的引导效果,破坏均等表面张力对墨水的滞流,当高度差h的值愈大时,破坏表面张力的效果愈明显,也即可达到更佳的残液排出效果,而能够对最后的墨水残液有较好的排出效果,且该出墨端412呈斜面还能在抵压该封阻件时,使该封阻件呈现高低不同且纤维紧密程度不同的密度区。
本发明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请参照图19及图20所示,其中,该输墨单元40K与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异在于该输墨单元40K的施压部43K的外形,其中,该连接臂431K呈L形并以一端连接至该连通管41K的内壁面,而另一端连接至该抵迫块432K的底部,该抵迫块432K呈圆锥状,该支撑面4321包括有该抵迫块432K呈锥形的周面及位于该抵迫块432K顶部的圆形平面,该支撑面4321顶部的圆形平面的直径为前述的抵迫长度L,该抵拍长度L是0.1mm以上,并于一侧形成连通至该连通管41K内的缺口434K,本实施例的抵迫块432K能够通过倾斜状的支撑面4321增加与封阻件的接触面积外,还能够有效地通过该导墨间距44及该缺口434K有效地导出墨水。
由上述可得知,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其输墨单元的施压部43的形态及组成,可通过不同的连接臂或不同的抵迫块形状来对该封阻件30造成不同密度的压缩力量,因此,该施压部43的形态在本发明内不加以限制,另外,本发明的墨水匣除了可拆换式以外,也可为不可拆换的形态,本发明不加以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书写工具包括:
一笔管,所述笔管的一端设有一笔头;
一墨水匣,所述墨水匣设置于所述笔管的相异于所述笔头的一端;
一封阻件,所述封阻件设置于所述笔管内,并且所述封阻件位于所述墨水匣及所述笔头之间,并且所述封阻件以一端连接于所述笔头;
一输墨单元,所述输墨单元设置于所述笔管内,并且所述输墨单元位于所述封阻件及所述墨水匣之间,所述输墨单元包括有一连通管、一施压部及一导墨间距,所述连通管具有一管壁、以所述管壁围绕形成的一导墨通道及一朝向所述笔头的出墨端,所述施压部位于所述出墨端,且所述施压部接触所述封阻件,所述施压部包括有至少一抵迫块,所述抵迫块以至少一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管壁,在所述抵迫块与所述管壁之间形成有所述导墨间距,所述导墨间距连续环绕所述抵迫块,且所述抵迫块具有一支撑面以接触所述封阻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的轴心与所述笔头的轴心形成偏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具有一出墨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笔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出墨面与所述笔头之间的距离,所述出墨面与所述支撑面之间形成一支撑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墨端进一步包括一位于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出墨面之间的导引面,所述出墨面与所述导引面之间形成一导引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导引面分别为平面,且所述支撑面及所述导引面均与所述连通管的轴心形成正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部进一步包括有一强化部,所述强化部连接于所述抵迫块及所述连通管的管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阻件的被所述施压部压缩的位置形成一内高密度区,且所述笔管的内侧还形成有一压缩所述封阻件的加压结构,所述封阻件的被所述加压结构压缩的位置进一步形成一外高密度区。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墨面与所述笔管的轴向呈非正交,并定义所述出墨面为一非水平面,且所述出墨面具有一最低部及一最高部,由所述最低部至所述最高部形成一高度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的外表面与所述抵迫块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匣为能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笔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部的所述抵迫块的所述支撑面凸出于所述连通管的所述出墨端的缘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部的所述抵迫块弹性抵压于所述封阻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的所述管壁至所述抵迫块的周缘之间界定为所述导墨间距的宽度,所述宽度为0.1mm以上,且所述宽度小于所述连通管的一内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迫块的所述支撑面其中一个周缘的任两最远点的连线界定出一抵迫长度,所述抵迫长度为0.1mm以上,且所述抵迫长度小于所述连通管的一内径。
CN201810007862.5A 2018-01-04 2018-01-04 书写工具 Active CN1100012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7862.5A CN110001239B (zh) 2018-01-04 2018-01-04 书写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7862.5A CN110001239B (zh) 2018-01-04 2018-01-04 书写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1239A CN110001239A (zh) 2019-07-12
CN110001239B true CN110001239B (zh) 2021-01-29

Family

ID=67164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07862.5A Active CN110001239B (zh) 2018-01-04 2018-01-04 书写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0123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39641Y (zh) * 2002-03-19 2003-03-12 亚坦股份有限公司 双笔芯的书写用具
CN101274565B (zh) * 2004-09-14 2010-04-07 百乐墨水株式会社 直液式笔具
JP4848067B2 (ja) * 2007-02-19 2011-12-28 パイロットインキ株式会社 直液式筆記具
JP5687529B2 (ja) * 2010-03-26 2015-03-18 株式会社サクラクレパス 塗布具
KR101227691B1 (ko) * 2011-03-08 2013-02-28 동아연필 주식회사 직액식 필기구
JP5700817B2 (ja) * 2011-05-19 2015-04-15 株式会社サクラクレパス 塗布具
JP2012245749A (ja) * 2011-05-31 2012-12-13 Pentel Corp 筆記具
JP6024325B2 (ja) * 2012-09-13 2016-11-16 コクヨ株式会社 筆記具
BR112015023848B1 (pt) * 2013-03-20 2020-11-10 Kabushiki Kaisha Pilot Corporation (Also Trading As Pilot Corporation) instrumento de escrita e cartucho de tinta
CN203637378U (zh) * 2013-11-25 2014-06-11 李致远 一种自动断水笔
CN107791716A (zh) * 2016-09-01 2018-03-13 顺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书写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01239A (zh) 2019-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04231A1 (en) Applicator
CN110001239B (zh) 书写工具
TWI645987B (zh) 書寫工具
CN114041627A (zh) 加热雾化芯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104619514A (zh) 书写用具
CN217048056U (zh) 可用于揿动书写笔的直液式笔芯
CN21769528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564117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墨囊
KR101992128B1 (ko) 고밀도유지 돌기형 직액식 필기구
JP2013056519A (ja) 塗布具
KR200277831Y1 (ko) 잉크 과출방지구조를 갖는 필기구
CN105730063B (zh) 耐温差及压差的书写工具
CN111619264B (zh) 书写文具
JP2012192849A (ja) ウォッシャーノズル
JP6142623B2 (ja) 生インキ内蔵筆記具
EP4179889A1 (en) Heating atomization core, and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thereof
CN114801548A (zh) 揿动直液式双球珠笔芯
CN117617573A (zh) 一种油杯支架及雾化器
JP4433460B2 (ja) 粘性液体の塗布ノズル
KR20230038730A (ko) 유동 분배기 및 냉동 시스템
JP6142624B2 (ja) 生インキ内蔵筆記具
KR101238350B1 (ko) 필기구용 볼 홀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필기구
CN111036494A (zh) 点胶针头和点胶机
JP2020006649A (ja) 直液式印判
JP2021123091A (ja) 液体消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40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