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1477B - 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91477B
CN109991477B CN201910313148.3A CN201910313148A CN109991477B CN 109991477 B CN109991477 B CN 109991477B CN 201910313148 A CN201910313148 A CN 201910313148A CN 109991477 B CN109991477 B CN 1099914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ies
self
discharge
resistance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131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91477A (zh
Inventor
张明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131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91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91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1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91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91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08Measuring resistance by measuring both voltage and curr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同时确定多节(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扩大适用范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对称环形电路结构对N节电池进行自放电电阻的检测,在检测时会获取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流经每一电池的分支电流,以及对称环形电路结构中正极环路和负极环路之间的电压U0,根据分支电流、电压U0,以及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计算各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由于可计算出各电池的自放电电阻,那么无论是一节还是一节以上的电池存在自放电现象,都可以根据自放电电阻确定出存在自放电现象的电池,与现有的自放电检测方式相比,扩大了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检测领域,特别涉及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漏电、自放电、内短路等原因,某些电池即使在开路状态下,其储存的电量也会逐渐减少,这种现象可统称为自放电现象。
现有的自放电检测方式是对对称环形电路拓扑结构中各节电池的特征值进行对比,确定出某一电池为内短路电池。其中,电池特征值包括每一电池的实际电流值与理论电流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或者每一电池的测量电流比例关系等。
然而上述自放电检测方式只适用于多节电池中只有一节电池存在自放电电现象的情况,若有超过一节电池存在自放电现象,则现有的自放电检测方式将不再适用。另外,上述自放电检测方式不能确定出自放电电阻,自放电电阻仅能通过静置测量电池电量的方式获得,也即,现有的自放电检测方式存在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同时确定多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扩大适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用于检测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所述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分别表示为E1、E2、……、EN,所述N节电池的内阻分别表示为r1、r2、……、rN
使用所述N节电池搭建对称环形电路结构;所述对称环形电路结构包括所述N节电池、正极环路和负极环路,其中,所述N节电池的正极接入所述正极环路,负极接入所述负极环路,所述正极环路与所述负极环路之间除所述N节电池外无连通处;
获取流经每一电池的分支电流,以及所述正极环路和所述负极环路之间的电压U0;所述N节电池的分支电流分别表示为A1、A2、……、AN
根据电压U0,电动势E1、E2、……、EN,内阻r1、r2、……、rN,以及分支电流A1、A2、……、AN,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分别表示为R1、R2、……、RN
优选的,还包括:判断是否满足停止条件;所述停止条件包括:自放电电阻并联电阻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误差阈值、迭代次数达到预设最大次数,以及,迭代累计时长达到预设最大时长中的至少一种;若不满足所述停止条件,依据含有自放电电阻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对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重新估算;返回执行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的步骤及后续步骤,以迭代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若满足所述停止条件,将当前计算得到的自放电电阻作为最终的自放电电阻。
优选的,所述相对误差的计算方式为:根据内阻r1、r2、……、rN,电动势E1、E2、……、EN,以及电压U0,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值R0;根据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R1、R2、……、RN和所述并联等效电阻值R0计算所述相对误差。
优选的,所述相对误差表示为ε;根据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R1、R2、……、RN和所述并联等效电阻值R0计算所述相对误差,包括:根据下述误差公式计算所述相对误差: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21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重新估算包括:将所述正极环路和所述负极环路分别与充放电设备相连,注入脉冲电流;分别采集所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在第一时刻的端电流值Ii′和端电压值Ui′;分别采集所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在第二时刻的端电流值Ii″和端电压值Ui″;其中,i=1、2、……、N,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为不同时刻,并且,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不晚于注入脉冲电流的结束时刻;采用下述公式分别计算得到所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的电动势Ei和内阻ri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31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32
其中,Ri表示第i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
一种自放电电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所述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所述N节电池、正极环路和负极环路搭建成对称环形电路结构,所述N节电池的正极接入所述正极环路,负极接入所述负极环路,所述正极环路与所述负极环路之间除所述N节电池外无连通处;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分别表示为E1、E2、……、EN,所述N节电池的内阻分别表示为r1、r2、……、rN
获取流经每一电池的分支电流,以及所述正极环路和所述负极环路之间的电压U0;所述N节电池的分支电流分别表示为A1、A2、……、AN
计算单元,用于:
根据电压U0,电动势E1、E2、……、EN,内阻r1、r2、……、rN,以及分支电流A1、A2、……、AN,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分别表示为R1、R2、……、RN
优选的,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判断是否满足停止条件;所述停止条件包括:自放电电阻并联电阻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误差阈值、迭代次数达到预设最大次数,以及,迭代累计时长达到预设最大时长中的至少一种;若不满足所述停止条件,依据含有自放电电阻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对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重新估算;返回执行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的操作及后续操作以迭代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若满足所述停止条件,将当前计算得到的自放电电阻作为最终的自放电电阻。
优选的,在计算相对误差的方面,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内阻r1、r2、……、rN,电动势E1、E2、……、EN,以及电压U0,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值R0;根据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R1、R2、……、RN和所述并联等效电阻值R0计算所述相对误差。
优选的,所述相对误差表示为ε;所述计算单元根据下述误差公式计算所述相对误差: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41
优选的,在所述对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重新估算的方面,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正极环路和所述负极环路分别与充放电设备相连,注入脉冲电流;分别采集所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在第一时刻的端电流值Ii′和端电压值Ui′;分别采集所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在第二时刻的端电流值Ii″和端电压值Ui″;其中,i=1、2、……、N,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为不同时刻,并且,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不晚于注入脉冲电流的结束时刻;采用下述公式分别计算得到所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的电动势Ei和内阻ri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42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43
其中,Ri表示第i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对称环形电路结构对N节电池进行自放电电阻的检测,在检测时会获取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流经每一电池的分支电流,以及对称环形电路结构中正极环路和负极环路之间的电压U0,根据分支电流、电压U0,以及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计算各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由于可计算出各电池的自放电电阻,那么无论是一节还是一节以上的电池存在自放电现象,都可以根据自放电电阻确定出存在自放电现象的电池,与现有的自放电检测方式相比,扩大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称环形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过双线连接实现对称环形电路拓扑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称环形电路拓扑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正极环路中布置电流传感器测电流值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的一种示例性流程;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的另一种示例性流程;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放电电阻检测装置一种示例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同时确定多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扩大适用范围。
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N节电池(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按顺时针顺序可依次编号为电池1、电池2、……、电池N。其中,N的大小可根据场景、需求等灵活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电池”可为电池组中的电池单体,也可为“电池组”。
在检测时,上述N节电池会与正极环路与负极环路构成对称环形电路结构。
对称环形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N节电池的正极接入正极环路,这N节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环路的连接点在图1中以1′至N′表示,N节电池的负极接入负极环路,这N节电池的负极与负极环路的连接点在图1中以1″至N″表示。
在对称环形电路结构中,电池通过环形导体(正极环路和负极环路)并联在一起,各节电池具有相同的地位和优先级。
在对称环形电路拓扑结构中,正极环路与负极环路之间除N节电池外无连通处。此外,正极环路与负极环路之间可连接诸如电压传感器之类的测量设备,不构成通路,因此,若无电池存在自放电现象,则正极环路与负极环路之间并不会产生自放电电流。而若有电池存在自放电现象,那么对称环形电路中的各节电池都会产生相同大小的自放电电流,并通过正极环路和负极环路流过发生自放电的电池。
在实际中,如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用于多个并联的电池组中时,对称环形电路拓扑结构可通过双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如图2所示,图2中的“battery”表示电池组中的电池单体。
由于漏电、自放电、内短路等不同原因,电池在开路状态下仍持续放电,电池的自放电电阻在不同原因下可称为漏电电阻、自放电电阻、内短路电阻,也可统称为自放电电阻。
在介绍本发明提供的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之前,先介绍对称环形电路结构下,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计算方式。
一种示例性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如图3所示:内阻r两端电压Ur与自放电电阻R两端的电压UR之和,等于电动势E。
而相应的对称环形电路拓扑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可参见图4,各节电池均含有自放电电阻,当电池不自放电时,自放电电阻为无穷大。
各节电池的电动势可依次表示为E1、E2、……、EN,各节电池的内阻依次表示为r1、r2、……、rN,各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依次表示为R1、R2、……、RN。流过各节电池内阻的电流(可称为内阻电流)依次表示为i1、i2、……、iN,由负极环路向正极环路方向为正。流过各节电池自放电电阻的电流(可称为自放电电流)依次表示为I1、I2、……、IN,由正极环路向负极环路方向为正。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公式(1)和(2)。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61
i1+i2+…+iN=I1+I2+…+IN (2)
设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流之和为I0,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值为R0,可得如下公式(3)和式(4)。
I0=I1+I2+…+IN (3)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71
进而,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如下公式(5)。
I0R0=I1R1=I2R2=…=INRN(5)
将式(3)~式(4)代入式(1)和式(2),可得电动势方程组(公式6)以及漏电电流和方程(公式7)。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72
i1+i2+…+iN=I0 (7)
将E1、E2、……、EN和r1、r2、……、rN以及R0暂作为已知量,i1、i2、……、iN和I0为未知量,对公式(6)和式(7)联立求解,有(N+1)个方程和(N+1)个未知数,可求解得到内阻电流表达式组(公式8)和漏电电流和表达式(公式9)。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73
I0=f0(R0,E1,E2,…,EN,r1,r2,…,rN) (9)
以N=3为例,公式(8)具体可为: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74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75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76
公式(9)具体可为: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77
令对称环形电路拓扑结构正极环路与负极环路之间的电压为U0,则根据欧姆定律并结合公式(9),可得U0表达式如下(公式10)。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81
以N=3为例,公式(10)具体可为: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82
可将E1、E2、……、EN和r1、r2、……、rN以及U0视为已知量,R0为未知量,求解公式(10),可得R0的表达式(并联等效电阻值表达式),如公式(11)。
R0=g(U0,E1,E2,…,EN,r1,r2,…,rN)(11)
以N=3为例,公式(11)具体可为: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83
再将公式(11)代入公式(8),或者直接依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欧姆定律,可得内阻电流方程组(公式12)。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84
以N=3为例,公式(12)具体可为: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85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86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87
在图4所示的对称环形电路拓扑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中,假定各电池所在支路的电流(分支电流)为A1、A2、……、AN,由负极环路向正极环路为正。
则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欧姆定律可得分支电流表达式如下(公式13):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91
将内阻电流方程组(公式12)代入分支电流表达式(公式13),可得分支电流方程组(公式14)如下: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92
以N=3为例,公式(14)具体可为: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93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94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095
假设E1、E2、……、EN和r1、r2、……、rN和A1、A2、……、AN以及U0为已知量,R1、R2、……、RN为未知量,则式(14)中各方程相互独立,可分别求解。解得R1、R2、……、RN的表达式(自放电电阻计算公式),如式(15)。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101
以N=3为例,公式(15)具体可为: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102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103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104
除了上式外,也可使用包含更多电动势和内阻的公式计算自放电电阻R1、R2、……、RN
在介绍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计算方式,下面具体介绍如何进行自放电电阻检测。
图6示出了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的一种示例性流程,包括:
S1:获取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其中,N节电池的电动势分别表示为E1、E2、……、EN,所述N节电池的内阻分别表示为r1、r2、……、rN
在一个示例中,E1、E2、……、EN和r1、r2、……、rN可通过混合脉冲能力特性(HybridPulse Power Characteristic)或其他方法获得。
S2:使用N节电池搭建对称环形电路结构。
对称环形电路结构相关介绍可参见本文前述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S3:获取流经每一电池的分支电流,以及正极环路和负极环路之间的电压U0
其中,U0可通过电压传感器直接测量得到。
至于分支电流,在一个示例中,可通过在各支路中直接布置电流传感器测量A1、A2、……、AN
在另一个示例中,也可通过在正极环路或负极环路中布置电流传感器而间接测量得到A1、A2、……、AN
例如,请参见图5,可在正极环路中布置电流传感器测得电流值α1、α2、……、αN,通过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分支电流的计算公式如下:
A1=α21
A2=α32
AN-1=αNN-1
AN=α1N
S4:根据电压U0,电动势E1、E2、……、EN,内阻r1、r2、……、rN,以及分支电流A1、A2、……、AN,计算各电池的自放电电阻。
其中,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可表示为R1、R2、……、RN
可根据前述介绍的自放电电阻计算公式(公式15)计算自放电电阻R1、R2、……、RN。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对称环形电路结构对N节电池进行自放电电阻的检测,在检测时会获取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流经每一电池的分支电流,以及对称环形电路结构中正极环路和负极环路之间的电压U0,根据分支电流、电压U0,以及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计算各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由于可计算出各电池的自放电电阻,那么无论是一节还是一节以上的电池存在自放电现象,都可以根据自放电电阻确定出存在自放电现象的电池,与现有的自放电检测方式相比,扩大了适用范围。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计算得到的自放电电阻的精确度,仍请参见图6,在步骤S4之后,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S5:判断是否满足停止条件,若否,进入S6,若是,进入S7。
在一个示例中,停止条件可包括:自放电电阻并联电阻的相对误差ε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误差阈值ε0。其中,自放电电阻并联电阻的相对误差的具体含义为:公式(15)计算出的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为R1、R2、……、RN的并联阻值与根据公式(11)计算出的并联等效电阻值的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在计算自放电电阻时,所采用的电动势E1、E2、……、EN,内阻r1、r2、……、rN是基于传统的混合脉冲能力特性等方法获取的,其依据的是不包含自放电电阻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由其获得的电动势和内阻不一定能反映电池的真实情况。
因此,在本示例中,可对计算得到的自放电电阻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可包括ε。
如果相对误差ε的绝对值大于或大于等于ε0,则表明由于当前测量或计算得出的电流、电动势、内阻和环路电阻等不准确,导致计算出的自放电电阻不准确。
在停止条件为ε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误差阈值ε0时,需要提前计算相对误差。请参见图7,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步骤S5可具体包括:
S51:根据内阻r1、r2、……、rN,电动势E1、E2、……、EN,以及电压U0,计算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值R0
在一个示例中,可根据公式(11)计算自放电电阻并联电阻R0
S52:根据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R1、R2、……、RN和R0计算上述相对误差ε。
在一个示例中,可根据下述误差公式计算相对误差ε: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121
其中,R1、R2、……、RN在步骤S4中计算得到。
相对误差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定义,只要其满足如下要求即可:相对误差在自放电电阻的估计值趋向于真值时单调趋向于0。
S53:判断ε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预设误差阈值ε0,若否,进入S6,若是,进入S7。
在另一个示例中,停止条件可包括ε小于等于ε0、迭代次数达到预设最大次数,以及,迭代累计时长达到预设最大时长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利用迭代的方式确定是否满足停止条件时,原则上说设置的预设最大次数或预设最大时长越大,最终计算出的自放电电阻越准确。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经验、电池的使用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预设最大次数、预设最大时长的取值。
S6:依据含有自放电电阻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对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重新估算,返回S4。
在依据式(15)得到各电池的自放电电阻后,可以依据含有自放电电阻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对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重新进行估计。
假定N节电池中的任一节电池的电动势表示为Ei,内阻表示为ri(i不小于1,不大于N)。
以图3所示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可通过如下方式对任一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重新进行估计:
步骤A:将正极环路和负极环路与充放电设备相连,向对称环形电路结构施加脉冲电流;
充放电设备可包括充放电机、充放电架、电池测试设备等。
步骤B:采集每节电池在第一时刻的端电流值Ii′和端电压值Ui′;
端电压等于自放电电阻两端的电压。
步骤C:采集每节电池在第二时刻的端电流值Ii″和端电压值Ui″。
其中,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为不同时刻,并且,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不晚于注入脉冲电流的结束时刻。
步骤D:根据电池等效电路模型采用下述公式计算得到电动势Ei和内阻ri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131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132
其中,Ri表示第i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
需要指出的是,图3中所示电池等效电路模型是基于Rint模型得出的。除此之外,还可基于一阶RC模型、二阶RC模型、双电层模型等模型设计包含自放电电阻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得到各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并进一步计算得到各电池的自放电电阻。
在本实施例中,在依据含有自放电电阻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对各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重新估计后,再返回步骤S4后,可根据步骤S6重新估计的电动势和内阻,采用公式(15)对各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进行重新计算,得到更加准确的自放电电阻。
而在得到新的自放电电阻后,若还不满足停止条件,还可以再一次依据含有自放电电阻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对各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再次估算,再返回步骤S4再次估算自放电电阻。如此反复迭代,可以最终获得满足停止条件的自放电电阻,即获得更高精度的电池电动势、内阻、自放电电阻。
S7:将当前计算得到的自放电电阻作为最终的自放电电阻。
在得到最终的自放电电阻后,可根据最终计算得到的自放电电阻识别发生自放电的电池。
例如,对于自放电电阻大于1万欧的电池,认为不存在自放电现象,而对于自放电电阻小于1千欧的电池,即可认为其为发生自放电的电池。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对称环形电路结构对N个电池进行自放电电阻的检测,在不满足停止条件时,会基于包含自放电电阻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反复迭代计算电池的电动势、内阻和自放电电阻,从而得到精确的自放电电阻。
综合来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案,并不需要对电池进行放置,可实现快速检测,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可计算得到各电池精确的自放电电阻,因此,即使待检测的电池大多都存在漏电/自放电/内短路时(如电池梯次利用、废旧电池回收等场景)也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同时完成检测或识别,有利于后续对电池进行分级和梯次利用。
图8示出了自放电电阻检测装置一种示例性结构,其可包括:
获取单元1,用于:
获取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N节电池的电动势分别表示为E1、E2、……、EN,N节电池的内阻分别表示为r1、r2、……、rN
获取流经每一电池的分支电流,以及正极环路和负极环路之间的电压U0;N节电池的分支电流分别表示为A1、A2、……、AN
计算单元2,用于:
根据电压U0,电动势E1、E2、……、EN,内阻r1、r2、……、rN,以及分支电流A1、A2、……、AN,计算各电池的自放电电阻;其中,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表示为R1、R2、……、RN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在计算出自放电电阻之后,上述计算单元2还用于:
判断是否满足停止条件;停止条件包括:自放电电阻并联电阻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误差阈值、迭代次数达到预设最大次数,以及,迭代累计时长达到预设最大时长中的至少一种;
若不满足停止条件,依据含有自放电电阻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对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重新估算;
返回执行计算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的操作及后续操作以迭代计算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
若满足上述停止条件,将当前计算得到的自放电电阻作为最终的自放电电阻。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在计算相对误差的方面,上述计算单元2具体用于:
根据内阻r1、r2、……、rN,电动势E1、E2、……、EN,以及电压U0,计算上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值R0
根据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R1、R2、……、RN和并联等效电阻值R0计算相对误差。
具体的,相对误差表示为ε,计算单元2根据下述误差公式计算相对误差: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151
若将上述N节电池中的任一节电池的电动势表示为Ei,内阻表示为ri;i不小于1,不大于N;
则在对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重新估算的方面,计算单元2可具体用于:
将正极环路和负极环路分别与充放电设备相连,注入脉冲电流;
分别采集上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在第一时刻的端电流值Ii′和端电压值Ui′;
分别采集上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在第二时刻的端电流值Ii″和端电压值Ui″;其中,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为不同时刻,并且,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不晚于注入脉冲电流的结束时刻;
采用下述公式计算得到电动势Ei和内阻ri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152
Figure BDA0002032189090000161
其中,Ri表示第i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
相关介绍请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模型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模型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W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所述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分别表示为E1、E2、......、EN,所述N节电池的内阻分别表示为r1、r2、......、rN
使用所述N节电池搭建对称环形电路结构;所述对称环形电路结构包括所述N节电池、正极环路和负极环路,其中,所述N节电池的正极接入所述正极环路,负极接入所述负极环路,所述正极环路与所述负极环路之间除所述N节电池外无连通处;
获取流经每一电池的分支电流,以及所述正极环路和所述负极环路之间的电压U0;所述N节电池的分支电流分别表示为A1、A2、......、AN
根据电压U0,电动势E1、E2、......、EN,内阻r1、r2、......、rN,以及分支电流A1、A2、......、AN,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分别表示为R1、R2、......、R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是否满足停止条件;所述停止条件包括:自放电电阻并联电阻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误差阈值、迭代次数达到预设最大次数,以及,迭代累计时长达到预设最大时长中的至少一种;
若不满足所述停止条件,依据含有自放电电阻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对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重新估算;
返回执行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的步骤及后续步骤,以迭代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
若满足所述停止条件,将当前计算得到的自放电电阻作为最终的自放电电阻;
其中,所述相对误差的计算方式为:
根据内阻r1、r2、......、rN,电动势E1、E2、......、EN,以及电压U0,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值R0
根据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R1、R2、......、RN和所述并联等效电阻值R0计算所述相对误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误差表示为ε;根据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R1、R2、......、RN和所述并联等效电阻值R0计算所述相对误差,包括:
根据下述误差公式计算所述相对误差:
Figure FDA0002818212760000021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重新估算包括:
将所述正极环路和所述负极环路分别与充放电设备相连,注入脉冲电流;
分别采集所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在第一时刻的端电流值Ii′和端电压值Ui′;
分别采集所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在第二时刻的端电流值Ii″和端电压值Ui″;其中,i=1、2、......、N,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为不同时刻,并且,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不晚于注入脉冲电流的结束时刻;
采用下述公式分别计算得到所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的电动势Ei和内阻ri
Figure FDA0002818212760000022
Figure FDA0002818212760000023
其中,Ri表示第i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
5.一种自放电电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所述N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所述N节电池、正极环路和负极环路搭建成对称环形电路结构,所述N节电池的正极接入所述正极环路,负极接入所述负极环路,所述正极环路与所述负极环路之间除所述N节电池外无连通处;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分别表示为E1、E2、......、EN,所述N节电池的内阻分别表示为r1、r2、......、rN
获取流经每一电池的分支电流,以及所述正极环路和所述负极环路之间的电压U0;所述N节电池的分支电流分别表示为A1、A2、......、AN
计算单元,用于:
根据电压U0,电动势E1、E2、......、EN,内阻r1、r2、......、rN,以及分支电流A1、A2、......、AN,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分别表示为R1、R2、......、RN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
判断是否满足停止条件;所述停止条件包括:自放电电阻并联电阻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预设误差阈值、迭代次数达到预设最大次数,以及,迭代累计时长达到预设最大时长中的至少一种;
若不满足所述停止条件,依据含有自放电电阻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对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重新估算;
返回执行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的操作及后续操作以迭代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
若满足所述停止条件,将当前计算得到的自放电电阻作为最终的自放电电阻;
在计算相对误差的方面,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内阻r1、r2、......、rN,电动势E1、E2、......、EN,以及电压U0,计算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值R0
根据所述N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R1、R2、......、RN和所述并联等效电阻值R0计算所述相对误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误差表示为ε;
所述计算单元根据下述误差公式计算所述相对误差:
Figure FDA0002818212760000031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对所述N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重新估算的方面,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正极环路和所述负极环路分别与充放电设备相连,注入脉冲电流;
分别采集所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在第一时刻的端电流值Ii′和端电压值Ui′;
分别采集所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在第二时刻的端电流值Ii″和端电压值Ui″;其中,i=1、2、......、N,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为不同时刻,并且,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不晚于注入脉冲电流的结束时刻;
采用下述公式分别计算得到所述N节电池中每节电池的电动势Ei和内阻ri
Figure FDA0002818212760000041
Figure FDA0002818212760000042
其中,Ri表示第i节电池的自放电电阻。
CN201910313148.3A 2019-04-18 2019-04-18 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991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3148.3A CN109991477B (zh) 2019-04-18 2019-04-18 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3148.3A CN109991477B (zh) 2019-04-18 2019-04-18 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1477A CN109991477A (zh) 2019-07-09
CN109991477B true CN109991477B (zh) 2021-02-19

Family

ID=67134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13148.3A Active CN109991477B (zh) 2019-04-18 2019-04-18 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914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65562B (zh) * 2023-04-25 2023-10-03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9653A (ja) * 2000-05-12 2001-11-16 Hitachi Maxell Ltd 非水二次電池
CN103135057A (zh) * 2011-11-29 2013-06-05 李革臣 一种电池自放电性能的快速测量方法
CN103926538A (zh) * 2014-05-05 2014-07-16 山东大学 基于aic准则的变阶数rc等效电路模型及实现方法
CN104537166A (zh) * 2014-12-19 2015-04-22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动力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方法
CN108123508A (zh) * 2016-11-29 2018-06-05 张喜军 一种剩余容量估算的快速电池均衡方法
CN108241102A (zh) * 2016-12-23 2018-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微短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983034A (zh) * 2018-10-26 2018-12-11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短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581241A (zh) * 2018-12-07 2019-04-05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特征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9596985A (zh) * 2018-12-29 2019-04-0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包内阻在线估算方法及电池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9653A (ja) * 2000-05-12 2001-11-16 Hitachi Maxell Ltd 非水二次電池
CN103135057A (zh) * 2011-11-29 2013-06-05 李革臣 一种电池自放电性能的快速测量方法
CN103926538A (zh) * 2014-05-05 2014-07-16 山东大学 基于aic准则的变阶数rc等效电路模型及实现方法
CN104537166A (zh) * 2014-12-19 2015-04-22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动力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方法
CN108123508A (zh) * 2016-11-29 2018-06-05 张喜军 一种剩余容量估算的快速电池均衡方法
CN108241102A (zh) * 2016-12-23 2018-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微短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983034A (zh) * 2018-10-26 2018-12-11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短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581241A (zh) * 2018-12-07 2019-04-05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特征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9596985A (zh) * 2018-12-29 2019-04-0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包内阻在线估算方法及电池管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ttery Internal Short Circuit Detection;Mingxuan Zhang 等;《ECS Transactions》;20171231;第77卷(第11期);第217-223页 *
Survey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Modeling Techniques;Adam R. Sparacino 等;《2012 IEEE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121231;第1-8页 *
锂离子电池内短路机理与检测研究进展;刘力硕 等;《储能科学与技术》;20181130;第7卷(第6期);第1003-101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91477A (zh)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0066B (zh) 感测电池容量的系统和方法
WO2017143830A1 (zh) 检测电池健康状态的方法、装置和电池管理系统
CN102590751B (zh) 动力电池包一致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6199434B (zh) 电池及电池组的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991623A (zh) 一种考虑温度和老化程度的电池安时积分soc估计方法
CN109061505B (zh) 一种锂电池soh的检测方法
CN107402355B (zh) 一种充电时间预估方法
CN109143108A (zh) 一种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的锂离子电池soh的估计方法
WO2008053410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state-of-charge of a battery when the battery is not in equilibrium
CN104698385A (zh) 电池状态计算装置和电池状态计算方法
TW201007191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battery based on open circuit voltage estimated by battery voltage variation
CN111463513B (zh) 一种锂电池满充容量估计的方法及装置
EP3828567B1 (en)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and battery pack
Susanna et al. Comparison of simple battery model and thevenin battery model for SOC estimation based on OCV method
CN108845262A (zh) 一种电池析锂的检测方法、装置及测试设备
JP2020521947A (ja) バッテリー等価回路モデルのパラメータ推定方法、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CN108829911A (zh) 一种开路电压与soc函数关系优化方法
EP3828568B1 (en) Battery management apparatus,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and battery pack
CN116953360B (zh) 一种储能设备的绝缘电阻快速检测方法
CN104237792B (zh) 电池容量预测方法
CN109991477B (zh) 自放电电阻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3009378B (zh) 一种电池微短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EP3805768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apparatus,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and battery pack
CN210294489U (zh) 一种电池组绝缘检测系统
CN112782598A (zh) 一种电量信息的计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 / F, building 1, No.14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Jingwei Hengru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8 / F, block B, No. 11, Anxiang Beil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1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nologie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