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4361B - 制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74361B
CN109974361B CN201811382760.8A CN201811382760A CN109974361B CN 109974361 B CN109974361 B CN 109974361B CN 201811382760 A CN201811382760 A CN 201811382760A CN 109974361 B CN109974361 B CN 1099743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discharge port
cold air
tray
m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827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74361A (zh
Inventor
铃木和贵
冈部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74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4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74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4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10Producing ice by using rotating or otherwise moving mou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4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for refrigerators, e.g. freezing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高度方向尺寸并且能够使冷气均匀地遍及制冰盘上而均匀地进行制冰的冰箱的制冰装置。冰箱的制冰装置在内部具备:从冰箱的近前侧到里侧朝向制冰盘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制冰室;相对于制冰盘配置于制冰室的里侧的上方,向制冰盘的上方空间排出冷气的上部排出口;以及在与上部排出口所开口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开口,向制冰盘的上方空间排出冷气的侧部排出口。侧部排出口设置于比上部排出口靠下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制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冰箱内的制冰装置,特别是涉及冷气循环的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自动制冰的制冰装置的冰箱。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冰箱具备制冰室,在内部设置有通过驱动部被设置为能够旋转的制冰盘。从冷却器向制冰室供给冷气,制冰盘上的水被冷气冻结由此进行制冰。制冰盘上制出的冰,通过由驱动部使制冰盘旋转,而向配置于制冰盘下方的冰贮存盒落下,被储藏。
向制冰盘导入冷气的冷气管道由上方侧冷气管道和侧方侧冷气管道构成。上方侧冷气管道以及侧方侧冷气管道避让驱动部而被设置。上方侧冷气管道配置于制冰盘的上方,经由冷气导入孔从制冰盘的上方供给冷气。侧方冷气管道从设置于制冰盘的侧方的冷气导入孔向制冰盘上供给冷气。因制冰盘上的水而升温的冷气从与侧方侧的冷气导入孔相反的一侧的面排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50489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冰箱的制冰装置,其目的在于,在制冰盘上的全部位置均匀地进行制冰。因此,构成为在上方侧冷气管道设置与制冰盘上所分隔的水贮存部的各区域对应的冷气导入孔,由此均衡地分配冷气,能够进行稳定的热交换而不依赖于制冰盘上的位置。然而,在制冰盘的上方配置有设置了冷气导入孔的上方侧冷气管道,并且若确保用于从制冰盘分离冰块的进行旋转驱动的空间,则存在制冰装置整体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大这样的课题。
另外,从上方侧冷气管道经由冷气导入孔向制冰盘上供给的冷气由于被垂直地排出,所以与制冰盘上的水面冲撞之后在上方侧冷气管道与水面之间沿上下方向循环。循环的冷气包含水分,存在在面向上方侧冷气管道与水面之间的空间的壁面等附着水分而产生霜这样的课题。并且,若制冰室内产生过多的结霜则存在阻碍制冰盘的旋转动作,无法从制冰盘分离冰,无法制冰这样的课题。
若为了防止结霜而增加从侧方侧冷气管道的冷气导入孔导入的冷气导入量,则从上方侧冷气管道流入的冷气与来自侧方侧冷气管道的冷气冲撞而向侧方流动。因此,存在冷气未被平均地遍及制冰盘上,无法均匀地制冰这样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高度方向尺寸并且能够使冷气均匀地遍及制冰盘上而均匀地进行制冰的冰箱的制冰装置。
本发明的制冰装置,其设置于冰箱内,在内部具备:制冰室,其配置有从上述冰箱的近前侧朝向里侧的长度方向的制冰盘;上部排出口,其配置于比上述制冰盘靠上述制冰室的里侧的上方的位置,向上述制冰盘的上方空间排出冷气;以及侧部排出口,其在与上述上部排出口所开口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开口,向上述制冰盘的上述上方空间排出上述冷气,上述侧部排出口设置于比上述上部排出口靠下方的位置。
优选为,上述制冰盘配置为将进行制冰的水贮存部朝向上方,上述制冰室具备位于上述水贮存部的上方并且与上述水贮存部对置的顶棚面,上述顶棚面具备随着从上述制冰室的里侧朝向近前侧而向上述制冰盘下降的斜面部,上述斜面部的位于接近上述制冰盘的一侧的斜面端部,位于比上述侧部排出口靠上述制冰室的近前侧的位置。
优选为,具备使上述制冰盘旋转的驱动部,上述上部排出口配置于上述驱动部的上方,上述侧部排出口配置于比上述驱动部靠上述制冰室的近前侧的位置。
优选为,上述驱动部在比上述制冰盘靠上述制冰室的里侧的位置与上述制冰盘相邻地被配置,并且配置为使驱动部上部比上述制冰盘向上方突出,上述侧部排出口朝向上述制冰盘的上述上方空间中的、由上述制冰盘的上端和上述驱动部上部形成的角落的区域开口。
优选为,具备:冷气排出口,其排出上述冷气;上部管道,其从上述冷气排出口分支并到达上述上部排出口;以及侧部管道,其从上述冷气排出口分支并到达上述侧部排出口,上述上部管道的剖面的等效直径d1比上述侧部管道的剖面的等效直径d2小。
优选为,具备冷气返回口,其供从上述上部排出口以及上述侧部排出口排出的上述冷气流入,上述冷气返回口的等效直径d3满足d3≥d1d2/(d1+d2)的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制冰装置,即便是制冰室的近前侧的制冰盘上的水也能供给冷气而无需在制冰盘的上方设置管道,所以抑制制冰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实现省空间化。
能够利用设置于制冰盘的里侧的上部排出口,向位于制冰室的近前侧的制冰盘上的水供给来自上部排出口的冷气。另外,由于侧部排出口设置于比上部排出口靠下方的位置,所以从上部排出口排出的冷气与从侧部排出口排出的冷气不冲撞,容易向位于制冰室的近前侧的制冰盘上的水供给来自上部排出口的冷气。另外,能够抑制包含水分的冷气滞留在制冰盘的上方空间,从而能够抑制结霜。
来自上部排出口的冷气在从上部排出口排出之后不急剧地向制冰盘侧弯曲,而是在制冰室里侧的制冰盘上沿着制冰室的顶棚面流动。因此,从上部排出口排出的冷气不产生因弯曲流动导致的压力损失所以流量不会减少,对制冰室近前侧的制冰盘上的水的冷气供给量增加。另外,能够向制冰室里侧的制冰盘上供给来自侧部排出口的冷气,所以能够遍及制冰盘的整个区域供给冷气,能够对制冰盘上的水同样地进行制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从正面观察到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剖面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制冰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制冰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冰装置的从制冰盘的上方观察到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比较例的制冰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制冰装置的包含上部排出口以及侧部排出口的制冰盘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9是图4的制冰装置的制冰盘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1的从正面观察到的示意图。在图1中,省略了对关闭冰箱1的各储藏室的门的表示。冰箱1在最上部具备冷藏室100。在冷藏室100的下方具备能够切换为冷冻温度区(-18℃)、冷藏(3℃)、冰鲜(0℃)以及软冷冻(-7℃)等各温度区的切换室200。另外,在冷藏室100的下方与切换室200并列地配置有制冰室300。在切换室200与制冰室300的下方配置有冷冻室400,在冷冻室400的下方配置有蔬菜室500。切换室200、制冰室300、冷冻室400以及蔬菜室500具备抽拉式的门。此外,冰箱1的形态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形态,例如也可没有切换室200。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1的剖面构造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A-A剖面。冰箱1在蔬菜室500的背面侧具备压缩机2,在冷冻室400的背面侧具备冷却器3以及将被冷却器3冷却的冷气向冰箱内的各空间送风的送风风扇4。被冷却器3冷却的冷气通过用于向冰箱1的各储藏室导入的风路5,向冷冻室400、切换室200、制冰室300以及冷藏室100被送风,冷却各储藏室。蔬菜室500通过使冷藏室100的返回冷气从冷藏室用返回风路(未图示)循环而被冷却。而且,从蔬菜室用返回风路(未图示)向冷却器3返回。各储藏室的温度通过设置于各储藏室的热敏电阻(未图示)来检测,通过调整设置于风路5的风门(未图示)的开度、压缩机2的运转条件以及送风风扇4的送风量而控制各储藏室的温度,以成为预先设定的温度。
在图2中示意性地表示了各储藏室的构造。图2中示出的箭头表示冷气的流动。被冷却器3冷却的冷气通过送风风扇4被送入制冰室300。冷气经由冷气排出口6被送往制冰室300内。制冰室300内配置有利用驱动部12被设置为能够旋转的制冰盘11。来自冷气排出口6的冷气被供给于位于制冰盘11上方的上方空间302,与存积在制冰盘11上的水进行热交换而进行制冰。制冰盘11的上方以及侧方被制冰机罩18包围,以使得冷气向位于制冰盘11与制冰机罩18之间的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供给而不散失。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冰装置10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制冰装置10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制冰装置10的剖视图。图5表示图4的B-B剖面。制冰装置10配置于制冰室300内。如图2所示,制冰装置10虽在制冰盘11的下方具备冰贮存盒301,但在图3~图5中被省略。
制冰盘11的上方被制冰机罩18覆盖,在制冰盘11与制冰机罩18之间形成有供冷气循环的上方空间302。制冰盘11通过配置于制冰室300里侧的驱动部12被支承为能够旋转。驱动部12是用于扭转制冰盘11而使形成在制冰盘11上的冰向冰贮存盒301落下的装置。在制冰盘1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检测冰贮存盒301所贮存的冰的量的冰检测杆19。冰检测杆19与冰贮存盒301内的冰接触,在没有比规定的位置低的情况下,使制冰盘11不进行分离冰动作,从而防止冰贮存盒301溢出冰。
如图5所示,在制冰室300内比制冰盘11靠上方的位置、并且比制冰盘11靠制冰室300里侧的位置设置有上部排出口13。上部排出口13将从位于制冰室300的里侧即冰箱1的背面侧的冷气排出口6经过了上部管道13a的冷气向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排出。上部管道13a需要在制冰室300内避开与制冰盘11的里侧相邻地设置的驱动部12而铺设。因此,上部管道13a设置为与驱动部12的上方邻接,上部排出口13配置为与驱动部12的上方邻接。
驱动部12在制冰室300内设置为与制冰盘11的里侧邻接。驱动部12在内部具备用于驱动制冰盘11的机构。为此,驱动部12的上部设置为比制冰盘11的水贮存部11a还向上方突出。上部排出口13在驱动部12的上部的更上方开口。
在制冰盘11的水贮存部11a的上方安装有顶棚面18a。顶棚面18a是制冰机罩18的下表面,特别是位于制冰盘11的上方,与制冰盘11的水贮存部11a对置的部分。顶棚面18a从上部排出口13的上端13b朝向制冰室300的近前侧延伸。顶棚面18a从上部排出口13的上端13b到制冰盘11的水贮存部11a的里侧端部11c的上方为止是水平的,从此处朝向制冰室300的近前侧以变低的方式设置有斜面部18b。即顶棚面18a设置有随着在制冰室300的里侧的区域朝向制冰室300的近前侧而接近制冰盘11那样的斜面部18b。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顶棚面18a虽是制冰机罩18的一部分,但并不限定于该形态。顶棚面18也可由制冰室300内部的其它的构造物构成。例如也可由划分制冰室300与冷藏室100的分隔壁150构成。
顶棚面18a的斜面部18b设置于从制冰盘1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到里侧的范围。斜面部18b的接近制冰盘11的一侧的斜面端部18c位于比制冰盘1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稍微靠里侧的上方。在从斜面端部18c到制冰室300的近前侧,顶棚面18a与制冰盘11的水贮存部11a的水面11b大致平行。顶棚面18a形成为不干扰使冰向冰贮存盒301落下时的制冰盘11所旋转的轨迹。在图5中,顶棚面18a位于比制冰盘11的旋转轨迹的上限线15靠上侧的位置。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冰装置10的从制冰盘11的上方观察到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C-C剖面的示意图。在制冰盘11的侧方设置有侧部排出口14。侧部排出口14设置于制冰机罩18中位于制冰盘11的侧方的壁,朝向与上部排出口13所开口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开口。侧部排出口14将从位于冰箱1的背面侧的冷气排出口6分支并经过了侧部管道14a的冷气向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排出。与上部管道13a相同,侧部管道14a也避开驱动部12设置。
图5中以矩形虚线示出的部分表示侧部排出口14的位置。侧部排出口14向制冰盘11的靠近驱动部12的部分的水贮存部11a上排出冷气。另外,侧部排出口14位于比上部排出口13的下端13c靠下方的位置。即侧部排出口14朝向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中的、由驱动部上部与制冰盘11的水贮存部11a形成的角落的区域配置。换言之,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具有由水贮存部11a的上端、驱动部上部12a以及将上部排出口13的下端13c水平延伸而成的假想面包围的、在图5所示的剖面中被划分为“コ”字形状的区域。侧部排出口14朝向该“コ”字形状的内侧区域开口。另外,侧部排出口14位于比设置于顶棚面18a的斜面部18b的斜面端部18c靠制冰室300的里侧的位置。即,侧部排出口14朝向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的、位于制冰室300的顶棚面18a的斜面部18b的下方的部分开口。
如图5所示,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沿着排出方向的延长线上的制冰机罩18的斜面部18b流动。斜面部18b由于相对于排出方向的斜率设为10度以下,所以抑制冷气的流动的压力损失。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并沿着顶棚面18a流动的冷气因柯恩达效应而难以从顶棚面18a剥离,容易到达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区域。
另外,侧部排出口14在比上部排出口13的下端13c靠下方的位置,在制冰室300中配置于驱动部12的近前侧。因此,从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冷气与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不会在上部排出口13的附近或者侧部排出口14的附近冲撞。因此,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容易到达位于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制冰盘11上的水贮存部11a上。
从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冷气不阻碍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而到达驱动部12附近的制冰盘11上的水贮存部11a。
图7是表示比较例的制冰装置110的构造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制冰装置110的包含上部排出口113以及侧部排出口114的制冰盘11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的构造的说明图。比较例的制冰装置110与实施方式1的制冰装置10相同也设置于冰箱1内。比较例的制冰装置110,在制冰盘11的上方设置有上部管道113a,在制冰盘11的侧方设置有侧部管道114a。从冷气排出口6排出的冷气被分支而向上部管道113a以及侧部管道114a流入。向上部管道113a流入的冷气从设置于上部管道113a的下表面的多个上部排出口113排出。上部排出口113配置于制冰盘11的位于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水贮存部11a的上方。
从冷气排出口6向侧部管道114a流入的冷气从配置于侧部管道114a的制冰盘11所处的一侧的侧面的多个侧部排出口114排出。侧部排出口114配置于制冰盘11的位于制冰室300的里侧的水贮存部11a的侧方。
如图8所示,从上部排出口113排出的冷气垂直地与制冰盘11上的水贮存部11a所贮存的水的水面冲撞。因此,抵达水面的冷气向水平方向折弯,然后向上方升起。即在位于制冰盘11与上部管道13a的下表面之间的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包含水分的冷气在上下方向循环。另外,从侧部排出口114排出的冷气与从上部排出口113排出的冷气的循环合流,而在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循环。因包含水分的冷气在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循环,而在面向上方空间302的壁面等附着霜。若附着的霜变多,则霜阻碍驱动部12对制冰盘11的旋转,成为无法进行制冰等不良情况的原因。
另外,由于来自上部排出口113的冷气与来自侧部排出口114的冷气冲撞,所以来自上部排出口113的冷气因侧部排出口114的冷气的流动而向侧方流动。因此,冷气不平均地遍及制冰盘11上,制冰盘11各部的制冰产生偏差。
另一方面,实施方式1的制冰装置10,如图5所示,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沿着顶棚面18a通过侧部排出口14的上方,不与从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冷气冲撞。因此,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可靠地到达制冰盘11上的位于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水贮存部11a。另外,从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冷气到达制冰盘11的驱动部12侧的水贮存部11a而不随来自上部排出口13的冷气流动。
图9是图4的制冰装置10的制冰盘11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视图。图9示出了包含上部管道13a、侧部管道14a以及驱动部12的剖面。根据上部管道13a的剖面中的高度方向尺寸h1和宽度方向尺寸W1,上部管道13a的等效直径d1通过d1=(h1×W1)/(2h1+2W1)而求出。同样,侧部管道14a的等效直径d2也根据侧部管道14a的高度方向尺寸h2和宽度方向尺寸W2,通过d2=(h2×W2)/(2h2+2W2)而求出。通常管道内的流体的压力损失与等效直径d1成反比。即若等效直径d1变小则在管道内流动的流体的压力降低。若管道内的流体的压力因压力损失而降低,则管道内的流体的流量减少。此外,等效直径d以上部管道13a以及侧部管道14a内的与冷气所流动的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积成为最小的部分来计算。
在实施方式1的制冰装置10中,上部管道13a的等效直径d1比侧部管道14a的等效直径d2小。由此向侧部管道14a流动的冷气的量Q2变得比向上部管道13a流动的冷气的量Q1多。因此,在产生冷气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的情况下,与在侧部管道14a中流动的冷气相比,在热容量小的上部管道13a中流动的冷气的温度上升变快。若将空气温度设为t,将e作为水蒸汽压以及将P作为大气压,则通过ρ=1.293×P/(1+t/273.15)×(1-0.378e/P)求出空气密度ρ。即空气温度越高,则空气密度变得越小。因此,在通过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而温度高的上部管道13a中流动的冷气的密度变小,在侧部管道14a中流动并从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冷气的密度高。因此,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由于密度比从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空气小,所以产生浮力。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由于该浮力而难以向制冰盘11侧下沉。因此,刚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不与制冰盘11所贮存的水接触、热交换,而是容易到达制冰盘11的位于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上方空间302。
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在驱动部12附近利用由与从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冷气之间的密度差产生的浮力而不下沉。另外,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在离开驱动部12的位置因柯恩达效应而沿着顶棚面18a流动。因此,未与水进行热交换的冷气被供给至制冰盘11上的位于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水贮存部11a。
另外,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由于未在制冰盘11上的驱动部12侧的区域急剧地弯曲,所以没有由弯曲流动(bend flow)导致的压力损失。并且,由于顶棚面18a是平滑的面而未设置突起等阻碍流动的构造,所以冷气的压力损失变少,流量不会减少,因此能够将足够量的冷气供给到制冰盘11的位于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水贮存部11a。
如图6所示,从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冷气主要向制冰盘11的驱动部12侧的水贮存部11a上供给,与水进行热交换,向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区域流动。在制冰盘11的位于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上方空间302,冷气进入位于制冰盘11的侧方的冷气返回口20。另外,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并向制冰盘11的位于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水贮存部11a上供给的冷气在与水进行了热交换后也进入冷气返回口20。
冷气返回口20的等效直径d3满足使用上部管道13a的等效直径d1以及侧部管道14a的等效直径d2表示的以下条件。冷气返回口20的等效直径d3被设定为满足1/d3≤1/d1+1/d2的关系。即满足d3≥d1d2/(d1+d2)的关系。在冷气所流出的一侧即冷气返回口20的等效直径d3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冷气所流出的一侧的压力损失变小,向冷气返回口20流入的流入量增加。因此,向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供给的冷气不是在上方空间302内循环滞留而是容易进入冷气返回口20。因此,能够抑制包含水分的冷气在上方空间302内循环,能够抑制制冰室300内的结霜。另外,通过使冷气返回口20的等效直径d3满足上述条件,由此在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中流通的冷气的流量也增加。
如上所述,制冰盘11上的驱动部12侧所储存的水主要被从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冷气冷却。另外,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制冰盘11上所储存的水主要被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冷却。这样,冷气平均地遍及制冰盘11上,而冰在制冰盘11上同样地被制出。本发明的制冰装置能够低成本并且省空间地对制冰盘整体供给冷气而能够进行同样的制冰,而无需对现有的制冰装置追加顶棚风路等部件。
(实施方式1的效果)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冰装置10为设置于冰箱1内的制冰装置10,在内部具备:配置有从冰箱1的近前侧到里侧朝向长度方向的制冰盘11的制冰室300;配置于比制冰盘11还靠制冰室300里侧的上方的位置,向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排出冷气的上部排出口13;以及在与上部排出口13所开口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开口,向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排出冷气的侧部排出口14。侧部排出口14设置于比上部排出口13靠下方的位置。
通过这样构成,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与从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冷气不会在上部排出口13以及侧部排出口的附近冲撞,而是到达制冰盘11上的规定的区域。因此,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到达制冰盘11的位于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水贮存部11a。另外,从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冷气到达制冰盘11的位于制冰室300的里侧的水贮存部11a。这样,能够向制冰盘11上的水贮存部11a整体供给冷气而无需在上部设置管道,能够省空间地在制冰盘11上同样地进行制冰。
(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冰装置10,制冰盘11配置为使供制冰的水贮存部11a朝向上方,制冰室300具备位于水贮存部11a的上方并与水贮存部11a对置的顶棚面18a。顶棚面18a具备随着从制冰室300的里侧朝向近前侧而向制冰盘11下降的斜面部18b。在斜面部18b的位于接近制冰盘11的一侧的斜面端部18c,位于比侧部排出口14靠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位置。
通过这样构成,侧部排出口14位于顶棚面18a的斜面部18b的下方,所以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在从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冷气之上通过,而变得容易到达制冰盘11的位于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水贮存部11a。另外,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由于沿着平缓的斜面部18b流动,所以能够抑制压力损失,能够抑制流量的减少。
(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冰装置10,具备使制冰盘11旋转的驱动部12,上部排出口13配置于驱动部12的上方,侧部排出口14配置于比驱动部12靠制冰室300的近前侧的位置。
(4)另外,驱动部12在比制冰盘11靠制冰室300的里侧的位置与制冰盘11相邻地被配置,并且将驱动部上部12a配置为比制冰盘11向上方突出。侧部排出口14朝向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中的、由制冰盘11的上端和驱动部上部12a形成的角落的区域开口。
通过这样构成,侧部排出口14向制冰盘11的上端与驱动部上部12a的角部供给冷气,所以不需要使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急剧地弯曲而向该角部供给冷气。因此,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不需要进行弯曲流动,能够抑制压力损失。
(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冰装置10具备:排出冷气的冷气排出口6、从冷气排出口6分支并到达上部排出口13的上部管道13a、从冷气排出口6分支并到达侧部排出口14的侧部管道14a。上部管道13a的剖面的等效直径d1比侧部管道14a的剖面的等效直径d2小。
通过这样构成,从上部排出口13排出的冷气的密度比从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冷气的密度小,难以向下下沉。因此,从上部排出口13刚排出的冷气不向下下沉,而是容易沿着顶棚面18a流动。
(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冰装置10,具备从上部排出口13以及侧部排出口14排出的冷气流入的冷气返回口20,冷气返回口20的等效直径d3比侧部管道14a的剖面的等效直径d2大。
通过这样构成,向制冰盘11的上方空间302供给的冷气不是在上方空间302内循环滞留而是容易进入冷气返回口20。因此,能够抑制包含水分的冷气在上方空间302内循环,能够抑制制冰室300内的结霜。
附图标记说明
1…冰箱,2…压缩机,3…冷却器,4…送风风扇,5…风路,6…冷气排出口,10…制冰装置,11…制冰盘,11a…水贮存部,11b…水面,11c…里侧端部,12…驱动部,12a…驱动部上部,13…上部排出口,13a…上部管道,13b…上端,13c…下端,14…侧部排出口,14a…侧部管道,15…上限线,18…制冰机罩,18a…顶棚面,18b…斜面部,18c…斜面端部,19…冰检测杆,20…冷气返回口,100…冷藏室,110…制冰装置,113…上部排出口,113a…上部管道,114…侧部排出口,114a…侧部管道,200…切换室,300…制冰室,301…冰贮存盒,302…上方空间,400…冷冻室,500…蔬菜室,Q1…量,Q2…量,W1…宽度方向尺寸,W2…宽度方向尺寸,d1…等效直径,d2…等效直径,h1…高度方向尺寸,h2…高度方向尺寸,ρ…空气密度。

Claims (4)

1.一种制冰装置,设置于冰箱内,其特征在于,
在内部具备:
制冰室,其配置有从上述冰箱的近前侧朝向里侧的长度方向的制冰盘;
上部排出口,其配置于比上述制冰盘靠上述制冰室的里侧的上方的位置,向上述制冰盘的上方空间排出冷气;
侧部排出口,其在与上述上部排出口所开口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开口,向上述制冰盘的上述上方空间排出上述冷气;
驱动部,其配置于比上述制冰盘靠所述长度方向的里侧的位置,使上述制冰盘旋转;
冷气排出口,其位于比上述驱动部靠所述长度方向的里侧的位置;以及
管道,其从上述冷气排出口连接到上述制冰室,
上述管道从上述冷气排出口分支为:与上述上部排出口连接的上部管道、和与上述侧部排出口连接的侧部管道,
上述侧部管道在上述驱动部的侧方通过,
上述上部管道在上述驱动部的上方通过,
上述侧部排出口设置于比上述上部排出口靠下方的位置,
上述上部管道的剖面的等效直径d1比上述侧部管道的剖面的等效直径d2小,
具备冷气返回口,其供从上述上部排出口以及上述侧部排出口排出的上述冷气流入,
上述冷气返回口的等效直径d3满足d3≥d1d2/(d1+d2)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冰盘配置为将进行制冰的水贮存部朝向上方,
上述制冰室具备位于上述水贮存部的上方并且与上述水贮存部对置的顶棚面,
上述顶棚面具备随着从上述制冰室的里侧朝向近前侧而向上述制冰盘下降的斜面部,
上述斜面部的位于接近上述制冰盘的一侧的斜面端部,位于比上述侧部排出口靠上述制冰室的近前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部排出口配置于上述驱动部的上方,
上述侧部排出口配置于比上述驱动部靠上述制冰室的近前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部在比上述制冰盘靠上述制冰室的里侧的位置与上述制冰盘相邻地被配置,并且配置为使驱动部上部比上述制冰盘向上方突出,
上述侧部排出口朝向上述制冰盘的上述上方空间中的、由上述制冰盘的上端和上述驱动部上部形成的角落的区域开口。
CN201811382760.8A 2017-12-05 2018-11-20 制冰装置 Active CN1099743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43647 WO2019111321A1 (ja) 2017-12-05 2017-12-05 製氷装置
JPPCT/JP2017/043647 2017-1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4361A CN109974361A (zh) 2019-07-05
CN109974361B true CN109974361B (zh) 2021-09-28

Family

ID=667508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82760.8A Active CN109974361B (zh) 2017-12-05 2018-11-20 制冰装置
CN201821919159.3U Active CN209310321U (zh) 2017-12-05 2018-11-20 制冰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19159.3U Active CN209310321U (zh) 2017-12-05 2018-11-20 制冰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37843B2 (zh)
CN (2) CN109974361B (zh)
TW (1) TWI682136B (zh)
WO (1) WO20191113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7843B2 (ja) * 2017-12-05 2021-09-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3609A (zh) * 2011-07-01 2013-01-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冰箱
CN104019598A (zh) * 2014-06-11 2014-09-03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冷电冰箱
CN106257180A (zh) * 2015-06-16 2016-12-28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制冰系统和方法
CN209310321U (zh) * 2017-12-05 2019-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7770U (zh) * 1986-07-02 1988-01-19
JPH04313661A (ja) * 1991-04-10 1992-11-05 Toshiba Corp 製氷装置
JPH11223450A (ja) * 1998-02-04 1999-08-17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2003130510A (ja) * 2001-10-24 2003-05-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製氷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た冷凍冷蔵庫
JP2006250489A (ja) * 2005-03-14 2006-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の製氷装置
JP5142835B2 (ja) * 2008-06-06 2013-02-1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及び該製氷装置を備える冷蔵庫
JP5493318B2 (ja) * 2008-07-18 2014-05-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061808B2 (ja) * 2013-08-07 2017-0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05299994B (zh) * 2015-10-29 2017-12-29 合肥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冰装置和冰箱
US10101074B2 (en) * 2016-04-21 2018-10-16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Ice maker air flow ribs
KR101798553B1 (ko) * 2016-04-22 2017-12-12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용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3609A (zh) * 2011-07-01 2013-01-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冰箱
CN104019598A (zh) * 2014-06-11 2014-09-03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冷电冰箱
CN106257180A (zh) * 2015-06-16 2016-12-28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的制冰系统和方法
CN209310321U (zh) * 2017-12-05 2019-08-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2136B (zh) 2020-01-11
TW201925705A (zh) 2019-07-01
WO2019111321A1 (ja) 2019-06-13
CN109974361A (zh) 2019-07-05
JPWO2019111321A1 (ja) 2020-07-16
CN209310321U (zh) 2019-08-27
JP6937843B2 (ja) 2021-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03552B2 (ja) 冷蔵庫
KR102336200B1 (ko) 냉장고
CN107763932B (zh) 冰箱
KR100797155B1 (ko) 냉장고의 냉기유동구조
KR20180132317A (ko) 냉장고
KR101455864B1 (ko) 냉기 덕트 및 냉장고
CN109974361B (zh) 制冰装置
JP2021076296A (ja) 冷蔵庫
WO2019129242A1 (zh) 冰箱
KR20130016987A (ko) 냉각 선반이 장착된 냉장고
JP2009036451A (ja) 冷蔵庫
US20220282904A1 (en) Refrigerator
JP6584674B2 (ja) 冷蔵庫
KR102508224B1 (ko) 냉장고
JP2015148403A (ja) 冷蔵庫
JP2014167361A (ja) 冷蔵庫
JP2006132820A (ja) 冷蔵庫
JP2018077036A (ja) ダンパ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US20230272962A1 (en) Refrigerator
EP4220046A1 (en) Refrigerator
JP6955348B2 (ja) 冷蔵庫
JP2002340465A (ja) 冷蔵庫
JP4203662B2 (ja) 冷蔵庫
US20230304722A1 (en) Refrigerator
JP6865349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99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