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8644B - 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 - Google Patents

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8644B
CN109968644B CN201811375269.2A CN201811375269A CN109968644B CN 109968644 B CN109968644 B CN 109968644B CN 201811375269 A CN201811375269 A CN 201811375269A CN 109968644 B CN109968644 B CN 1099686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side
rail
sheet
outer peripheral
sid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752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8644A (zh
Inventor
木下文畅
山下祥平
中岛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Steel Works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Steel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Steel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Steel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68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8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8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8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B29C55/06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parallel with the direction of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29C55/16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imultaneously
    • B29C55/165Apparatu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其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任意地设定片状物的纵横方向的拉伸倍率并能够将片状物的出口宽度固定为规定值。设有使配置于入口侧区域(5)的导轨(15、16)在TD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30),使相对的外周侧导轨(15)之间的间隔(=入口宽度W1)可变,并将出口侧区域(7)的相对的外周侧导轨(15)之间的间隔(=出口宽度W2)固定,通过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铅垂方向的狭缝的狭缝轨道构成配置于拉伸区域(6)的导轨(15、16),设有使由该狭缝轨道构成的配置于拉伸区域(6)的导轨(15、16)在TD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36)。

Description

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片状物例如热塑性树脂膜等拉伸的拉伸机,特别是涉及使片状物纵横同时拉伸的双轴拉伸机。
背景技术
这种双轴拉伸机构成为,具备无接头环装置,该无接头环装置将多个等长环装置无接头状地连结而形成,所述等长环装置具备对片状物的侧端部进行把持的抓握装置且形成为折尺状,在片状物的两侧,通过沿着从导入片状物的入口侧经由送出片状物的出口侧向入口侧返回的在大致水平面上形成的闭合的路径而配置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的引导,使多个等长环装置沿着闭合的路径移动,由此将片状物从入口侧朝向出口侧搬运,并且在沿着片状物的搬运方向的纵向(MD方向)和与之垂直的沿着片状物的宽度方向的横向(TD方向)上同时拉伸片状物之后从出口侧送出片状物(参照专利文献1)。
在以往的双轴拉伸机中,采用为了使片状物的横向拉伸倍率(以下,称为“TD倍率”。)变化而使对于多个等长环装置进行引导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的整体沿横向平行移动的结构。
然而,这种情况下,当变更TD倍率时,拉伸加工后的片状物的宽度变化,因此需要变更该同时双轴拉伸机的下游侧的设备的入口宽度,作为下游侧设备而需要具备入口宽度可变机构的结构,存在招致设备费用增大的问题点。
另外,当变更TD倍率时,从该同时双轴拉伸机的上游侧的设备送入的拉伸加工前的片状物的成卷的原料宽度变化,因此作为上游侧设备而需要具备出口宽度可变机构的结构,存在招致设备费用增大的问题点。
TD倍率=出口宽度W2/入口宽度W1
在此,入口宽度W1:可变或固定,出口宽度W2:可变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横向拉伸机或一部分的双轴拉伸机的TD倍率可变方式中,存在片状物的入口宽度固定的结构。
然而,这种情况下,当提升TD倍率时,与片状物的入口宽度根据成卷的原料宽度而可变的情况相比,片状物的拉伸出口侧的宽度变宽,需要采用配置于进行拉伸的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的可变角度大的大型的角度可变机构,存在招致制作费用增大的问题点。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双轴拉伸机中,提出了片状物的入口宽度可变并且片状物的TD倍率可变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以往的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中,能够任意地设定片状物的纵横方向的拉伸倍率,反面,存在如下问题点:根据纵横方向的拉伸倍率而片状物的出口宽度即沿纵横方向拉伸的片状物的宽度变动,从而给以后的工序带来障碍或者材料的成品率下降。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793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8029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的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具有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任意地设定片状物的纵横方向的拉伸倍率,并能够将片状物的出口宽度固定为规定值的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构成为,
具备无接头环装置,该无接头环装置通过将多个等长环装置无接头状地连结而形成,所述等长环装置具备对片状物的侧端部进行把持的抓握装置且形成为折尺状,在片状物的两侧沿着闭合的路径来配置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所述闭合的路径是从导入片状物的入口侧经由送出片状物的出口侧而向所述入口侧返回的形成在大致水平面上的路径,通过上述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的引导使所述多个等长环装置沿着所述闭合的路径移动,由此将片状物从所述入口侧朝向所述出口侧搬运,并在沿着片状物的搬运方向的纵向和与该纵向垂直的沿着片状物的宽度方向的横向上同时拉伸所述片状物,之后从所述出口侧送出所述片状物,
所述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具有:入口侧区域,将在所述片状物的两侧相对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平行地配置并将外周侧导轨与内周侧导轨的间隔以第一距离间隔配置;拉伸区域,与该入口侧区域相连,将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朝向片状物的搬运方向呈扩开状地配置;及出口侧区域,与该拉伸区域相连,将在所述片状物的两侧相对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平行地配置并将外周侧导轨与内周侧导轨的间隔以第二距离间隔配置,
设置有使配置于所述入口侧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在沿着片状物的宽度方向的横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使相对的外周侧导轨之间的间隔(=入口宽度)可变,并将出口侧区域的相对的外周侧导轨之间的间隔(=出口宽度)固定,
通过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铅垂方向的狭缝的狭缝轨道构成配置于所述拉伸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设置有使由该狭缝轨道构成的配置于所述拉伸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在沿着片状物的宽度方向的横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
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将配置于所述拉伸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铺设在分割构成为多个的轨道基台上,并将相邻的轨道基台彼此通过旋转式接头部在水平面内连结成能够摆动,并且设置使该旋转式接头部在沿着片状物的宽度方向的横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使相对的外周侧导轨间的间隔可变。
另外,配置于所述拉伸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可以使用无负载时在水平面内弯曲的形状的弯曲轨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配置于拉伸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由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铅垂方向的狭缝的狭缝轨道构成,设有使该狭缝轨道在沿着片状物的宽度方向的横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因此根据片状物的纵横方向的拉伸倍率的变更,配置于拉伸区域的由狭缝轨道构成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通过移动机构而沿横向移动,并且在形成有狭缝的部分弯曲而改变其方向,从而进行与变更后的纵横方向的拉伸倍率对应的片状物的拉伸动作。
另外,由于出口侧区域的相对的外周侧导轨之间的间隔(=出口宽度)固定,因此片状物以固定为规定的出口宽度的状态从出口侧被送出。
因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任意地设定片状物的纵横方向的拉伸倍率,并能够将片状物的出口宽度固定成规定值。
另外,将配置于所述拉伸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铺设在分割构成为多个的轨道基台上,并将相邻的轨道基台彼此通过旋转式接头部在水平面内连结成能够摆动,并且设置使该旋转式接头部在沿着片状物的宽度方向的横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使相对的外周侧导轨间的间隔可变,由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薄型化,能够抑制旋转式接头部的设置空间。
另外,配置于所述拉伸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使用无负载时在水平面内弯曲的形状的弯曲轨道,由此能够使等长环装置遵循的拉伸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的形状接近对于片状物进行理想的拉伸动作的理想曲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该双轴拉伸机的导轨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是该双轴拉伸机的等长环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该双轴拉伸机的等长环装置的径向轴承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该双轴拉伸机的MD倍率的可变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该双轴拉伸机的拉伸区域的导轨的俯视图,(a)是导轨的弯折前状态图,(b)是导轨的弯折状态图。
图7是该双轴拉伸机的导轨的轨道接头部的结构说明图。
图8是将该双轴拉伸机中使用的旋转式接合部周边进行一部分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9示出该双轴拉伸机中使用的旋转式接合部,(a)是俯视图,(b)是(a)的A-A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该双轴拉伸机的拉伸区域的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使用弯曲轨道构成该双轴拉伸机的拉伸区域的导轨的形态例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 双轴拉伸机
2 片状物
4 无接头环装置
5 入口侧区域
6 拉伸区域
7 出口侧区域
10 抓握装置
11 等长环装置
15 外周侧导轨
15a 外周侧导轨部
15b 外周侧轨道接头部
16 内周侧导轨
16a 内周侧导轨部
16b 内周侧轨道接头部
30 移动机构
33 轨道基台
35 旋转式接头部
36 移动机构
40 枢支轴
41 接头基座
42 摆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的实施方式。
<拉伸机的概略说明>
图1所示的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1具备:为了搬运作为拉伸对象的例如由热塑性树脂等构成的片状物2而在中央部以沿前后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搬运空间3;及以隔着该搬运空间3的方式配置于搬运空间3的两侧的一对无接头环装置4(图1中,环的一部分以及一侧的无接头环省略)。
在该双轴拉伸机1中,入口侧区域(预热区域)5、拉伸区域6及出口侧区域(热固定区域)7以沿着片状物2的搬运方向依次相连的方式被划分设定。
无接头环装置4通过将多个等长环装置11无接头状地连结而形成,所述等长环装置11具备对片状物2的侧端部进行把持的抓握装置10且形成为折尺状。
无接头状地连结的多个等长环装置11与在搬运空间3的片状物2的入口侧及出口侧的规定位置配置的所需要的链轮12、13啮合。
另外,多个等长环装置11载置在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上,该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沿着闭合的路径配置,该闭合的路径是从导入片状物2的入口侧经由送出片状物2的出口侧而向入口侧返回的形成在大致水平面上的路径。
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地叙述外周侧导轨15和内周侧导轨16时,将两者一并仅称为“导轨15、16”。
无接头环装置4由入口侧的链轮12驱动。并且,通过在入口侧设置的开闭引导件等开闭单元(未图示)将抓握装置10开闭来抓握片状物2,在预热区域(入口侧区域)5被加热成拉伸所需的温度。此外,无接头环装置4在拉伸区域6中,由沿行进方向呈扩开状地配置的导轨15、16引导而抓握间距从P1逐渐扩大成P2,由此在沿着片状物2的搬运方向的纵向(MD方向)和与之垂直的沿着片状物2的宽度方向的横向(TD方向)上将片状物2同时拉伸,然后,在热固定区域(出口侧区域)7中以规定的温度进行热固定,根据需要而设置冷却区域(未图示)进行骤冷,通过设置于出口侧的开闭引导件等开闭单元(未图示)将抓握装置10开闭而卸下片状物2,卸下的片状物2保持原样地行进。此外,无接头环装置4由出口侧链轮13驱动而向入口侧链轮12返回。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无接头环装置4的环机构,可以参照日本特公平5-4896号公报记载的无接头环装置。
如图3所示,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都由成为凸状地配置的截面大致矩形形状的梁状构件构成。
在与片状物2接近的一方的外周侧导轨15配置了连结有把持片状物2的抓握装置10的接头用环轴18,在内周侧导轨16配置不具有抓握装置10的接头用环轴19。
环轴18与环轴19由环板20及21连结。
在环轴18、19的最下端连结具有作为第一滚动轴承的轴承辊22a、23a的轴承支架22、23,在轴承支架22、23的两侧,即,在轴承辊22a、23a的外周部安装一对作为第二滚动轴承的附带突缘的径向轴承24[24a、24b]、25[25a、25b]。
附带突缘的径向轴承24、25配置成,在对等长环装置11的动作进行引导的导轨15、16的两侧面上滚动,并通过导轨15、16的上表面和附带突缘的径向轴承24、25的突缘的接触来保持等长环装置11的自重。
需要说明的是,对等长环装置11的最大间距进行限制的链环26设置在相邻的环轴19之间。
如图4所示,在等长环装置11中,在环关闭的状态和打开的状态下,环板20与导轨16的交叉角度(θ)与θ1、θ2不同。
此时,由轴承支架22、23支承的附带突缘的径向轴承24[24a、24b]、25[25a、25b]也是通过轴承辊22a、23a相对于环轴18、19的动作(转动)而始终相对于导轨15、16的两侧面以实质上垂直设置的方式变化(转动),即,与导轨15、16的长度方向正交。
如图5(a)及(b)所示,即使根据折尺状环的开闭而环板20、21与导轨15、16之间的交叉角度θ5、θ61、θ62变化,附带突缘的径向轴承24[24a、24b]、25[25a、25b]通过轴承辊22a、23a的动作(转动)也始终以相对于导轨15、16的两侧面而垂直设置的方式转动,等长环装置11由导轨15、16引导而能够高速移动。
接下来,在这样构成的无接头环装置4中,通过图5(a)及(b)说明拉伸区域的片状物2的纵向拉伸倍率(以下,称为“MD倍率”。)的可变方法(将导轨15、16中的一方侧固定(这种情况下,将抓握装置10侧的导轨15固定),使另一方侧移动而使等长环装置11的打开角度可变的移动机构)。
图5示出将拉伸区域的片状物的宽度方向拉伸倍率(以下,称为“TD倍率”。)设为1.0时的拉伸部的状况,(a)示出MD倍率为1.0的状态,(b)示出MD倍率大于1的状态。
通过半径呈涡卷状地变化的一对旋转体(旋转运动凸轮机构)27a、27b及28a、28b将移动用的内周侧导轨16的两侧面夹入,例如图5(b)所示,旋转体27a、27b保持初期状态,使旋转体28a向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使旋转体28b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由此移动用的内周侧导轨16的图示的右侧以接近外周侧导轨15的方式移动,等长环装置11的环的打开角度增大。由此,能够增大片状物2的MD倍率(图中抓握装置省略)。
通过使上述MD倍率的无级可变技术与后文详述的TD倍率的无级可变技术(将导轨15、16呈扩开状地配置的技术)组合而能够自由地设定MD倍率及TD倍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基于旋转运动凸轮机构的旋转体作为改变导轨15、16间的宽度的机构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对导轨15、16加工内螺纹并拧入设有外螺纹的轴,使轴旋转而使导轨移动的结构。
<配置于入口侧区域的导轨等的说明>
如图2所示,在入口侧区域5中,在片状物2的两侧相对的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以平行且使外周侧导轨15与内周侧导轨16的间隔成为第一距离间隔D1的方式配置。
在入口侧区域5设有使配置于入口侧区域5的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沿TD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30,通过该移动机构30,能够改变相对的外周侧导轨15间的间隔(=入口宽度W1)。
在此,作为移动机构30,图示的详细说明省略,但是可列举例如基于螺旋直动机构的结构,可采用如下结构:具备设置成通过直动引导件的引导而能够沿TD方向往复移动并对配置于入口侧区域5的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进行支承的轨道基台、及由电动机进行旋转驱动而在轨道基台的下方沿TD方向延伸的螺旋轴,将上述轨道基台和螺旋轴通过与螺旋轴螺合的螺母构件连结,通过电动机的工作而使螺旋轴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由此使配置于入口侧区域5的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沿TD方向往复移动。
<配置于拉伸区域的导轨等的说明>
在与入口侧区域5相连的拉伸区域6配置的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都由狭缝轨道构成。
狭缝轨道是在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直线轨道上在轨道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所需的弯折部(相当于后述的外周侧轨道接头部15b及内周侧轨道接头部16b)而构成的结构,该弯折部如后文详述那样通过在轨道侧面形成沿铅垂方向延伸的所需的狭缝而构成。
使用图6(a)更具体地说明时,配置于拉伸区域6的外周侧导轨15由如下构件构成:沿其长度方向间歇地配置的直线状的多个外周侧导轨部15a;及以将相邻的一方的外周侧导轨部15a与另一方的外周侧导轨部15a连结的方式配置的外周侧轨道接头部15b。
同样,配置于拉伸区域6的内周侧导轨16由如下构件构成:沿其长度方向间歇配置的直线状的多个内周侧导轨部16a;及以将相邻的一方的内周侧导轨部16a与另一方的内周侧导轨部16a连结的方式配置的内周侧轨道接头部16b。
如图7所示,外周侧轨道接头部15b及内周侧轨道接头部16b都是在轨道状的接头主体31的两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隔开间隔而将多个铅垂方向的狭缝32设置成锯齿状,沿TD方向能够弯曲变形,且沿等长环装置11的移动方向能够伸缩变形。
如图6(a)所示,以沿TD方向相互相邻的外周侧轨道接头部15b及内周侧轨道接头部16b为基准,在基准的一方侧,沿TD方向相互相邻的外周侧导轨部15a及内周侧导轨部16a这两方铺设在一方侧的轨道基台33上,并且在基准的另一方侧,沿横向相互相邻的外周侧导轨部15a及内周侧导轨部16a这两方铺设在另一方侧的轨道基台33上。
相互相邻的一方侧的轨道基台33与另一方侧的轨道基台33由旋转式接头部35连结成在水平面内能够摆动,如图8及图10所示,使该旋转式接头部35沿TD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36设置于拉伸区域6(参照图2)。
<旋转式接头部的说明>
如图8所示,旋转式接头部35主要由具备枢支轴40的接头基座41及一对摆动板42构成。
在此,枢支轴40具有铅垂轴线43,该铅垂轴线43位于相互相邻的一方侧的轨道基台33与另一方侧的轨道基台33之间,且与通过外周侧导轨15和内周侧导轨16的中间位置的轨道间中心线44正交。
另外,相互相邻的轨道基台33分别载置在一对摆动板42上而两者通过所需要的螺栓45来紧固连结。
如图9(a)及(b)所示,接头基座41成为对于相互相邻的一方侧的轨道基台33与另一方侧的轨道基台33的相邻部分进行支承的基座,由上下具有板面的矩形板状构件构成,在接头基座41的上侧板面形成有由圆形形状底面46a和沿着该圆形形状底面46a的外周竖立设置的圆周壁面46b构成的有底圆形形状的圆孔46,在该圆孔46的圆形形状底面46a的中心位置竖立设置有枢支轴40。
一对摆动板42以板面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在接头基座41的圆孔46内以夹持枢支轴40的方式相对配置,各摆动板42的下侧板面能够滑动地与接头基座41的圆孔46的圆形形状底面46a接触,另一方面,各摆动板42的上侧板面以成为比接头基座41的上表面高的位置的方式从接头基座41的圆孔46突出。
各摆动板42由俯视观察为大致扇形(中心角小于180°)的板状构件构成,该板状构件由以处于铅垂轴线43上的曲率中心(枢支轴40的中心)为基准而沿半径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内侧圆弧状周面42a及外侧圆弧状周面42b和将这些圆弧状周面42a、42b的两端彼此连结的一对端面42c包围。
内侧圆弧状周面42a在各摆动板42的中心角侧形成为,在铅垂轴线43上具有曲率中心,并与枢支轴40的外周面以接触状态相对。
外侧圆弧状周面42b包括第一外侧圆弧状周面47和第二外侧圆弧状周面48。
第一外侧圆弧状周面47在各摆动板42的圆弧侧形成为,在铅垂轴线43上具有曲率中心,并以比内侧圆弧状周面42a的曲率半径充分大的第一规定曲率半径配置在从接头基座41的圆孔46突出的高度位置。
第二外侧圆弧状周面48在各摆动板42的圆弧侧形成为,在铅垂轴线43上具有曲率中心,并以比第一外侧圆弧状周面47的第一规定曲率半径大的第二规定曲率半径与接头基座41的圆孔46的圆周壁面46b以接触状态相对。
这样,各摆动板42绕枢支轴40摆动时,各摆动板42的内侧圆弧状周面42a与枢支轴40的外周面卡合,并且各摆动板42的第二外侧圆弧状周面48与接头基座41的圆孔46的圆周壁面46b卡合,对各摆动板42的摆动运动进行引导,从而使相互相邻的轨道基台33能够绕着枢支轴40的铅垂轴线43顺畅地转动。
在第一外侧圆弧状周面47与第二外侧圆弧状周面48的交界位置设有圆弧状阶梯面49,该圆弧状阶梯面49将以铅垂轴线43为基准而半径从第一外侧圆弧状周面47朝向第二外侧圆弧状周面48连续增加的圆弧相连而形成。
在各摆动板42中,通过摆动板42的下侧板面、第二外侧圆弧状周面48、圆弧状阶梯面49形成凸缘部50。
对应于一对摆动板42而一对压板51隔着枢支轴40相对配置地安装于接头基座41。
各压板51具有在俯视观察下与各摆动板42的凸缘部50重叠的前端部,在该前端部形成有与摆动板42的第一外侧圆弧状周面47以空出规定的间隙的状态相对的圆弧状的凹弯曲面51a。
这样,不与各摆动板42的摆动运动发生干涉,在各摆动板42要上浮时,各压板51的前端部与各摆动板42的凸缘部50的圆弧状阶梯面49抵接,能够防止各摆动板42的上浮。
在一对摆动板42中,在一方侧的摆动板42的一对端面42c的与第一外侧圆弧状周面47相交的角部附近和另一方侧的摆动板42的一对端面42c的与第一外侧圆弧状周面47相交的角部附近,以在绕铅垂轴线43的方向上相互相对的方式安装限动件52,在各摆动板42绕铅垂轴线43要摆动规定角度以上时,在绕铅垂轴线43的方向上相互相对的限动件52彼此触抵而避免各摆动板42进一步摆动。
这样,能够将相互相邻的轨道基台33的绕铅垂轴线43的转动角度限制为规定范围,能够将由于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过度弯曲引起的破损防患于未然。
<拉伸区域的移动机构的说明>
如图8及图10所示,使旋转式接头部35沿TD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36具备设置有旋转式接头部35的接头基座41并沿TD方向往复移动自如的TD方向滑动基座61、及在TD方向滑动基座61的下方沿TD方向延伸而重要部位由轴承62支承的螺旋轴63,将上述TD方向滑动基座61和螺旋轴63通过与螺旋轴63螺合的螺母构件64连结,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的工作而使螺旋轴63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由此能够使旋转式接头部35经由TD方向滑动基座61沿TD方向往复移动。
在TD方向滑动基座61安装有以与接头基座41的一侧边部进行滑动接触的方式沿MD方向延伸的引导构件65,并安装有与在接头基座41的另一侧边部形成的阶梯部卡合而将接头基座41沿着MD方向引导并以避免上浮的方式按压接头基座41的引导兼按压构件66。
通过上述引导构件65及引导兼按压构件66,能够将接头基座41保持为相对于TD方向滑动基座61沿TD方向不发生相对移动。
另外,通过基于上述引导构件65及引导兼按压构件66的引导和压入,能够将接头基座41保持为相对于TD方向滑动基座61不上浮而能够沿MD方向相对移动,能够容许以轨道基台33的热膨胀的影响或轨道基台33的转动角度的偏离量为起因的旋转式接头部35的MD方向的移动。
<配置于出口侧区域的导轨等的说明>
如图2所示,在出口侧区域7中,在片状物2的两侧相对的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配置成平行并使外周侧导轨15与内周侧导轨16的间隔成为第二距离间隔D2,例如,固定地设置于出口侧区域7,由此在片状物2的两侧相对的外周侧导轨15之间的间隔(=出口宽度W2)被固定。
在以上所述的双轴拉伸机1中,根据片状物2的纵横方向的拉伸倍率的变更,配置于拉伸区域6的由狭缝轨道构成的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通过移动机构36沿TD方向移动。
由此,如图6(b)所示,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在外周侧轨道接头部15b及内周侧轨道接头部16b的各自的部分弯曲,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的方向改变,从而进行与变更后的纵横方向的拉伸倍率对应的片状物2的拉伸动作。
另外,如图2所示,由于出口侧区域7的相对的外周侧导轨15之间的间隔(=出口宽度W2)固定,因此片状物2以固定为规定的出口宽度W2的状态从出口侧被送出。
因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任意地设定片状物2的纵横方向的拉伸倍率,并能够将片状物2的出口宽度W2固定成规定值。
TD倍率=出口宽度W2/入口宽度W1
在此,入口宽度W1:可变,出口宽度W2:固定
另外,如图10所示,将配置于拉伸区域6的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铺设在分割构成为多个的轨道基台33上,并将相邻的轨道基台33彼此通过旋转式接头部35在水平面内连结成能够摆动,并且设置使该旋转式接头部35沿TD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36,使相对的外周侧导轨15间的间隔可变,由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薄型化,能够抑制旋转式接头部35的设置空间。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基于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结构,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更其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在拉伸区域6中呈扩开状地配置的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示出了在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直线轨道中使用了沿轨道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铅垂方向的狭缝的狭缝轨道的例子,但是没有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11所示,使用由在无负载时在水平面内弯曲的形状的弯曲轨道中沿轨道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铅垂方向的狭缝的狭缝轨道构成的外周侧导轨15A及内周侧导轨16A。
由此,能够使等长环装置11遵循的拉伸区域6的外周侧导轨15A及内周侧导轨16A的形状接近对于片状物2进行理想的拉伸动作的理想曲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配置于拉伸区域6的外周侧导轨15及内周侧导轨16由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铅垂方向的狭缝的狭缝轨道构成的例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由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相对于铅垂方向成为规定的锐角的倾斜的狭缝的狭缝轨道构成。
另外,设置于狭缝轨道的狭缝除了在轨道两侧面上交替地各1个进行锯齿配置的例子之外,作为锯齿配置的方式,也可以将同方向的狭缝形成为多个单位而交替配置。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具有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任意地设定片状物的纵横方向的拉伸倍率并能够将片状物的出口宽度固定成规定值这样的特性,因此在例如将热塑性树脂膜等的片状物纵横地同时拉伸的用途中能够良好地使用,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大。

Claims (3)

1.一种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构成为,具备无接头环装置,该无接头环装置通过将多个等长环装置无接头状地连结而形成,所述等长环装置具备对片状物的侧端部进行把持的抓握装置且所述等长环装置形成为折尺状,在片状物的两侧沿着闭合的路径来配置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所述闭合的路径是从导入片状物的入口侧经由送出片状物的出口侧而向所述入口侧返回的形成在大致水平面上的路径,通过上述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的引导使所述多个等长环装置沿着所述闭合的路径移动,由此将片状物从所述入口侧朝向所述出口侧搬运,并在沿着片状物的搬运方向的纵向和与该纵向垂直的沿着片状物的宽度方向的横向上同时拉伸所述片状物,之后从所述出口侧送出所述片状物,
所述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具有:入口侧区域,将在所述片状物的两侧相对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平行地配置并将外周侧导轨与内周侧导轨的间隔以第一距离间隔配置;拉伸区域,与该入口侧区域相连,将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朝向片状物的搬运方向呈扩开状地配置;及出口侧区域,与该拉伸区域相连,将在所述片状物的两侧相对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平行地配置并将外周侧导轨与内周侧导轨的间隔以第二距离间隔配置,
设置有使配置于所述入口侧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在沿着片状物的宽度方向的横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使相对的外周侧导轨之间的间隔可变,并将出口侧区域的相对的外周侧导轨之间的间隔固定,
通过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铅垂方向的狭缝的狭缝轨道构成配置于所述拉伸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设置有使由该狭缝轨道构成的配置于所述拉伸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在沿着片状物的宽度方向的横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其特征在于,
将配置于所述拉伸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铺设在分割构成为多个的轨道基台上,并将相邻的轨道基台彼此通过旋转式接头部在水平面内连结成能够摆动,并且设置使该旋转式接头部在沿着片状物的宽度方向的横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使相对的外周侧导轨间的间隔可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拉伸区域的外周侧导轨及内周侧导轨使用无负载时在水平面内弯曲的形状的弯曲轨道。
CN201811375269.2A 2017-11-20 2018-11-19 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 Active CN1099686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2507A JP6969049B2 (ja) 2017-11-20 2017-11-20 シート状物の二軸延伸機
JP2017-222507 2017-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8644A CN109968644A (zh) 2019-07-05
CN109968644B true CN109968644B (zh) 2021-06-18

Family

ID=66672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75269.2A Active CN109968644B (zh) 2017-11-20 2018-11-19 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69049B2 (zh)
KR (1) KR102180285B1 (zh)
CN (1) CN109968644B (zh)
TW (1) TWI6973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74987B1 (ko) * 2021-07-15 2022-03-17 주식회사 티씨엠에스 동시이축 md 연신장치
KR102358924B1 (ko) * 2021-07-29 2022-02-08 주식회사 티씨엠에스 레일 길이 보상용 동시이축 연신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63189A (en) * 1948-07-07 1951-12-19 Wingfoot Corp Simultaneous two-way stretching of film
CH288228A (fr) * 1950-03-16 1953-01-15 Cellulose Sidac Societe Anonym Procédé et appareil pour la fabrication de films thermoplastiques.
CN1628951A (zh) * 2003-12-16 2005-06-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片状物的延展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919Y1 (zh) 1970-07-01 1973-01-25
JP4379306B2 (ja) 2003-12-16 2009-12-09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4802919B2 (ja) * 2006-07-31 2011-10-26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4957200B2 (ja) 2006-11-17 2012-06-20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ントテクノロジー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6057791B2 (ja) 2013-03-18 2017-01-11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延伸・収縮機能選択式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6316857B2 (ja) * 2016-03-07 2018-04-25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収縮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63189A (en) * 1948-07-07 1951-12-19 Wingfoot Corp Simultaneous two-way stretching of film
CH288228A (fr) * 1950-03-16 1953-01-15 Cellulose Sidac Societe Anonym Procédé et appareil pour la fabrication de films thermoplastiques.
CN1628951A (zh) * 2003-12-16 2005-06-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片状物的延展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69049B2 (ja) 2021-11-24
JP2019093570A (ja) 2019-06-20
TW201922454A (zh) 2019-06-16
KR20190058321A (ko) 2019-05-29
KR102180285B1 (ko) 2020-11-18
TWI697399B (zh) 2020-07-01
CN109968644A (zh) 2019-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15548A1 (en) Simultaneous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film drawing device
KR101336421B1 (ko) 시트 형상물의 연신기
US9102094B2 (en) Rail support device and sheet stretching method
CN109968644B (zh) 片状物的双轴拉伸机
US20180071973A1 (en) Clip-type stretching apparatus
JP4379306B2 (ja)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4379343B2 (ja)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5169922B2 (ja)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6076387B2 (ja)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4432620B2 (ja)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2004122640A (ja)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5125714B2 (ja)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および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方法
JP5372852B2 (ja) フィルムの弛緩処理機構及びフィルムの横延伸機
CN109968641B (zh) 具备片状物的纵向的收缩功能的横向拉伸机
JP4802918B2 (ja)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5572079B2 (ja)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5662886B2 (ja)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7292250B2 (ja) フィルム延伸装置
JP2008188810A (ja)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2012116154A (ja)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5344705B2 (ja) シート状物の延伸機
JPH0523583B2 (zh)
JPH0723529U (ja) 横延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