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4806B - 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4806B
CN109964806B CN201910228135.6A CN201910228135A CN109964806B CN 109964806 B CN109964806 B CN 109964806B CN 201910228135 A CN201910228135 A CN 201910228135A CN 109964806 B CN109964806 B CN 109964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at
threshing
breeding
parts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81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4806A (zh
Inventor
胡学友
胡燕
王香群
徐学珍
刘辉
王丽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tai County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Fengtai County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tai County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Fengtai County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02281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64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64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4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4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4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4Grain cleaners; Grain separ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7/00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7/02Threshing apparatus with rotating tools
    • A01F7/04Threshing apparatus with rotating tools with axles transverse to the feeding dir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4Processes of selection involving genotypic or phenotypic markers; Methods of using phenotypic markers for selec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otan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该小麦通过下述具体步骤选育得到:在小麦育种基地,以母本杨麦158和父本苏麦3号进行杂交后栽培,从苗期到抽穗期间进行观察,选取其中表现较好,早熟,落黄好,抗倒伏,病害少,确定为重点组合,即得F1;本发明的育种方法上,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育种相结合,远缘杂交杂种优势利用并举,通过自主选育和推广抗赤霉病的小麦,改善小麦品种结构,加快小麦品种换代速度,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社会效益巨大,实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病虫草综合统一防治技术,不仅能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有着巨大的环保效益。

Description

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选育领域,具体为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是牵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根据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消费水平提高的国情,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的影响趋于频繁、市场粮价走低带来的负面影响加重、农产品消费需求压力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农业基础产业依赖的巨大压力的条件下,加强农作物新品种的优质高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促进粮食增产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选育和推广抗赤霉病的小麦,实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病虫草综合统一防治技术,不仅能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有着巨大的环保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该小麦通过下述具体步骤选育得到:
步骤一:在小麦育种基地,以母本扬麦158和父本苏麦3号进行杂交后栽培,从苗期到抽穗期间进行观察,选取其中表现较好,早熟,落黄好,抗倒伏,病害少,确定为重点组合,即得F1;
步骤二:以郑麦9023为母本和扬麦158、苏麦3号的F1为父本进行杂交后栽培,选5个单株和8个单穗种成穗行,淘汰株高、熟期分离较大以及抗病性和丰产性差的,从抗寒性较好和落黄佳中选32个单穗和5个单株即为F2;
步骤三:栽培32个单穗和5个单株,选取其中生长良好的的40个单穗即为F3;
步骤四:栽培40个穗行,选取其中表现为中后期植株整齐、未发现病害、中矮秆、抗倒伏、早熟和成熟活顺的植株,混收使用脱粒装置完成脱粒,首先将收获的小麦放置到脱粒口处,通过固定机构将小麦固定在脱粒口,通过控制面板开启伺服电机,传动箱传动带动脱粒筒转动对小麦进行脱粒,脱下的小麦粒经过导流板落入选种板,通过选种板根据小麦粒的饱满程度完成分粒,分别落入下方的第一储麦箱和第二储麦箱内,取第二储麦箱内的即为F4;
步骤五:栽培F4,具体表现为,叶长宽窄适宜,色绿,从幼苗到成熟表现较好,未发现其它病害,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植株整齐,秆较矮,落黄好,再选35穗,同时将该区域小麦混收使用脱粒装置脱粒,将第二储麦箱内的小麦种定为抗赤霉病小麦;
步骤六:后续继续保持单穗穗行栽培,再选其中优秀单穗循环栽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栽培的具体步骤如下: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饱满、健康的小麦作为种子,筛选后将种子放置在阳光下晾晒2小时,晾晒结束后,每25千克的麦种用25%的辛硫磷50毫升,兑水1千克,将其混合搅匀,然后封闭保存5小时;
田地处理:土壤肥沃的土地作为麦田且排水良好,在播种前需要彻底清除杂草,将床地整成1-2米的畦田,畦田之间需要留有0.2-0.4米的排水沟,播种前通过耙犁将畦田土壤耕起,深度为30厘米,然后用耙将土壤整平;
施肥:根据土壤的耕深,向土地施肥,在施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2-15kg,其中70%作底施,30%作拔节期;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8-10kg,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农家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小麦秸秆35-55份、草灰20-30份、猪粪便25-50份、风化煤15-30份、泥炭土10-20份、磷矿粉15-20份、钾矿粉15-25份、大豆粕30-35份、麦壳粉40-55份、菌种粉1-5份、尿素5-10份和聚丙烯酰胺6-12份;
播种:每亩的种子用量在8-12千克之间,播种的深度为4-6厘米深,均匀的将种子撒在床面上;
麦苗管理:麦苗管理当种子发芽出土后,及时查苗补苗,而且在越冬前浇好封冻水,使其进行保温保湿;
田地管理:当麦苗长至3-4厘米时,对其表土进行疏松,然后对长势较弱的麦苗进行施肥,每亩用碳酸氢铵17-23千克;
处理培育:当麦苗长至10-15厘米时,及时进行除草,且具体时间为冬前11月下旬除草一次;麦苗返青到起身期间进行化学除草一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四和五所述脱粒装置包括机箱、固定机构、伺服电机、脱粒筒、选种板和导流板,所述机箱一侧开设有脱粒口,所述脱粒口外侧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机箱另一侧安装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底部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传动箱另一侧输出端且位于机箱内部水平安装有脱粒筒,所述机箱内部且位于脱粒筒下方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下方且位于机箱内部安装有选种板,所述选种板底部两侧且位于机箱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储麦箱和第二储麦箱;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板、固定板、弹簧、夹板和活动杆,所述机箱的脱粒口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活动杆底端穿过支撑板外侧套装有弹簧,且安装有夹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选种板顶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隔板,两两所述隔板间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选种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粒筒外侧表面均匀成行设置有若干个脱粒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箱内部设置有两个皮带轮,且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上方皮带轮与脱粒筒连接,下方皮带轮与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
与原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育种方法上,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育种相结合,远缘杂交杂种优势利用并举,通过自主选育和推广抗赤霉病的小麦,改善小麦品种结构,加快小麦品种换代速度,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社会效益巨大,选育和推广抗赤霉病的小麦,实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病虫草综合统一防治技术,不仅能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有着巨大的环保效益;
2、农家肥的基本原材料使用小麦秸秆和麦壳粉,做到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
3、选育过程之中的脱粒装置将收获的小麦放置到脱粒口处,通过固定机构将小麦固定在脱粒口,首先通过活动杆顶部的拉环向上拉动活动杆,通过活动杆底部的夹板压缩弹簧,然后将小麦的麦秆放在固定板和夹板间,放开活动杆,弹簧恢复原状,通过夹板将小麦固定在固定板上,然后进行脱粒时,无需人工握住小麦,保证了脱粒的安全性;
4、机箱内部且位于脱粒筒下方安装有导流板,导流板下方且位于机箱内部安装有选种板,脱下的麦粒通过导流板引入选种板,选种板上通过隔板分为多个隔间,且每个隔间均设置有若干个选种孔,可根据麦粒的饱满和体积大小进行分类,较小的颗粒落入第一储麦箱,剩余的相对饱满的颗粒落入第二储麦箱,后期的栽培使用第二储麦箱内的麦粒,保证的麦粒的健康程度,便于在后续的培育过程中提高整体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脱粒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脱粒装置另一侧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机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脱粒装置侧视图。
图中:1、机箱;2、脱粒口;3、固定机构;4、传动箱;5、伺服电机;6、脱粒筒;7、隔板;8、选种孔;9、选种板;10、第一储麦箱;11、导流板;12、第二储麦箱;13、支撑板;14、固定板;15、弹簧;16、夹板;17、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该小麦通过下述具体步骤选育得到:
步骤一:在小麦育种基地,以母本扬麦158和父本苏麦3号进行杂交后栽培,从苗期到抽穗期间进行观察,选取其中表现较好,早熟,落黄好,抗倒伏,病害少,确定为重点组合,即得F1;
步骤二:以郑麦9023为母本和扬麦158、苏麦3号的F1为父本进行杂交后栽培,选5个单株和8个单穗种成穗行,淘汰株高、熟期分离较大以及抗病性和丰产性差的,从抗寒性较好和落黄佳中选32个单穗和5个单株即为F2;
步骤三:栽培32个单穗和5个单株,选取其中生长良好的的40个单穗即为F3;
步骤四:栽培40个穗行,选取其中表现为中后期植株整齐、未发现病害、中矮秆、抗倒伏、早熟和成熟活顺的植株,混收使用脱粒装置完成脱粒,首先将收获的小麦放置到脱粒口2处,通过固定机构3将小麦固定在脱粒口2,通过控制面板开启伺服电机5,传动箱4传动带动脱粒筒6转动对小麦进行脱粒,脱下的小麦粒经过导流板11落入选种板9,通过选种板9根据小麦粒的饱满程度完成分粒,分别落入下方的第一储麦箱10和第二储麦箱12内,取第二储麦箱12内的即为F4;
步骤五:栽培F4,具体表现为,叶长宽窄适宜,色绿,从幼苗到成熟表现较好,未发现其它病害,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植株整齐,秆较矮,落黄好,再选35穗,同时将该区域小麦混收使用脱粒装置脱粒,将第二储麦箱12内的小麦种定为新的抗赤霉病小麦;
步骤六:后续继续保持单穗穗行栽培,再选其中优秀单穗循环栽培。
栽培的具体步骤如下: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饱满、健康的小麦作为种子,筛选后将种子放置在阳光下晾晒2小时,晾晒结束后,每25千克的麦种用25%的辛硫磷50毫升,兑水1千克,将其混合搅匀,然后封闭保存5小时;
田地处理:土壤肥沃的土地作为麦田且排水良好,在播种前需要彻底清除杂草,将床地整成1-2米的畦田,畦田之间需要留有0.2-0.4米的排水沟,播种前通过耙犁将畦田土壤耕起,深度为30厘米,然后用耙将土壤整平;
施肥:根据土壤的耕深,向土地施肥,在施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2-15kg,其中70%作底施,30%作拔节期;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8-10kg,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农家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小麦秸秆35-55份、草灰20-30份、猪粪便25-50份、风化煤15-30份、泥炭土10-20份、磷矿粉15-20份、钾矿粉15-25份、大豆粕30-35份、麦壳粉40-55份、菌种粉1-5份、尿素5-10份和聚丙烯酰胺6-12份;
按照比例进行准备原料,将小麦秸秆铡成碎段,小麦秸秆碎段为2-3厘米,备好2-2.5米的发酵土坑,土坑周围铺上草灰,将所有的小麦秸秆碎段、猪粪便、倒入土坑内加水混合搅拌,搅拌完成后,在搅拌好的原料上面继续铺上厚厚的一层草灰,将土坑口处盖好,进行肥料的第一次发酵,发酵时间一般为2-3天,直至坑内冒热气为止,打开土坑口处覆盖的盖子,对肥料再次进行搅拌,将大块肥料敲碎搅拌,肥料如果比较干燥,继续补充水分,然后将大豆粕、麦壳粉和泥炭土添加入土坑,再次将土坑口处盖好,进行肥料的第二次发酵,发酵时间为3-4天,二次发酵完毕,再次对肥料进行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风化煤、磷矿粉、钾矿粉并搅拌均匀,将土坑口处盖好,进行肥料的第三次发酵,发酵时间为1-1.5天,发酵完成之后冷却至常温,加入菌种粉、尿素和聚丙烯酰胺搅拌均匀即可;
播种:每亩的种子用量在8-12千克之间,播种的深度为4-6厘米深,均匀的将种子撒在床面上;
麦苗管理:麦苗管理当种子发芽出土后,及时查苗补苗,而且在越冬前浇好封冻水,使其进行保温保湿;
田地管理:当麦苗长至3-4厘米时,对其表土进行疏松,然后对长势较弱的麦苗进行施肥,每亩用碳酸氢铵17-23千克;
处理培育:当麦苗长至10-15厘米时,及时进行除草,且具体时间为冬前11月下旬除草一次;麦苗返青到起身期间进行化学除草一次。
步骤四和五脱粒装置包括机箱1、固定机构3、伺服电机5、脱粒筒6、选种板9和导流板11,机箱1一侧开设有脱粒口2,脱粒口2外侧安装有固定机构3,机箱1另一侧安装有传动箱4,传动箱4底部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5,传动箱4另一侧输出端且位于机箱1内部水平安装有脱粒筒6,机箱1内部且位于脱粒筒6下方安装有导流板11,导流板11下方且位于机箱1内部安装有选种板9,选种板9底部两侧且位于机箱1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储麦箱10和第二储麦箱12;
固定机构3包括支撑板13、固定板14、弹簧15、夹板16和活动杆17,机箱1的脱粒口2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支撑板13和固定板14,活动杆17底端穿过支撑板13外侧套装有弹簧15,且安装有夹板16,通过夹板16在弹簧15的作用下将小麦固定在固定板14上,然后进行脱粒时,无需人工握住小麦,保证了脱粒的安全性。
选种板9顶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隔板7,两两隔板7间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选种孔8,可根据麦粒的饱满和体积大小进行分类,较小的颗粒落入第一储麦箱10,剩余的相对饱满的颗粒落入第二储麦箱12,后期的栽培使用第二储麦箱12内的麦粒,保证的麦粒的健康程度,便于在后续的培育过程中提高整体的品质。
脱粒筒6外侧表面均匀成行设置有若干个脱粒杆,便于通过旋转的脱粒筒6对小麦完成脱粒。
传动箱4内部设置有两个皮带轮,且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上方皮带轮与脱粒筒6连接,下方皮带轮与伺服电机5输出端连接,便于通过伺服电机5工作提供动力,通过传动箱4传动带动脱粒筒6旋转。
其中该抗赤霉病小麦的具体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如下:
产量分析:平均亩产465公斤,较对照扬麦158增产11.9%,增产显著;
抗病性分析:中抗赤霉病2.20MR,中抗白粉病3MR,感纹枯病57S;
品质分析:容重797g/L,粗蛋白(干基)14.29%,湿面筋(14水分计)33.1%,吸水量59.1Ml/100g,稳定时间7.5min,拉伸面积66c㎡,最大拉伸阻力270EU,中筋。
脱粒装置的工作原理:将收获的小麦放置到脱粒口2处,通过固定机构3将小麦固定在脱粒口2,首先通过活动杆17顶部的拉环向上拉动活动杆17,通过活动杆17底部的夹板16压缩弹簧15,然后将小麦的麦秆放在固定板14和夹板16间,放开活动杆17,弹簧15恢复原状,通过夹板16将小麦固定在固定板14上,然后进行脱粒时,伺服电机5工作带动传动箱4内的下方皮带轮转动,通过皮带传动带动上方皮带轮以及脱粒筒6转动,脱粒筒6上设置的若干个脱粒杆对小麦的麦穗进行脱粒,机箱1内部且位于脱粒筒6下方安装有导流板11,导流板11下方且位于机箱1内部安装有选种板9,脱下的麦粒通过导流板11引入选种板9,选种板9上通过隔板7分为多个隔间,且每个隔间均设置有若干个选种孔8,可根据麦粒的饱满和体积大小进行分类,较小的颗粒落入第一储麦箱10,剩余的相对饱满的颗粒落入第二储麦箱12。
与原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育种方法上,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育种相结合,远缘杂交杂种优势利用并举,通过自主选育和推广抗赤霉病的小麦,改善小麦品种结构,加快小麦品种换代速度,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社会效益巨大,选育和推广抗赤霉病的小麦,实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病虫草综合统一防治技术,不仅能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有着巨大的环保效益;
2、农家肥的基本原材料使用小麦秸秆和麦壳粉,做到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
3、选育过程之中的脱粒装置将收获的小麦放置到脱粒口2处,通过固定机构3将小麦固定在脱粒口2,首先通过活动杆17顶部的拉环向上拉动活动杆17,通过活动杆17底部的夹板16压缩弹簧15,然后将小麦的麦秆放在固定板14和夹板16间,放开活动杆17,弹簧15恢复原状,通过夹板16将小麦固定在固定板14上,然后进行脱粒时,无需人工握住小麦,保证了脱粒的安全性;
4、机箱1内部且位于脱粒筒6下方安装有导流板11,导流板11下方且位于机箱1内部安装有选种板9,脱下的麦粒通过导流板11引入选种板9,选种板9上通过隔板7分为多个隔间,且每个隔间均设置有若干个选种孔8,可根据麦粒的饱满和体积大小进行分类,较小的颗粒落入第一储麦箱10,剩余的相对饱满的颗粒落入第二储麦箱12,后期的栽培使用第二储麦箱12内的麦粒,保证的麦粒的健康程度,便于在后续的培育过程中提高整体的品质。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小麦通过下述具体步骤选育得到:
步骤一:在小麦育种基地,以母本扬麦158和父本苏麦3号进行杂交后栽培,从苗期到抽穗期间进行观察,选取其中表现较好,早熟,落黄好,抗倒伏,病害少,确定为重点组合,即得F1;
步骤二:以郑麦9023为母本和扬麦158、苏麦3号的F1为父本进行杂交后栽培,选5个单株和8个单穗种成穗行,淘汰株高、熟期分离较大以及抗病性和丰产性差的,从抗寒性较好和落黄佳中选32个单穗和5个单株即为F2;
步骤三:栽培32个单穗和5个单株,选取其中生长良好的的40个单穗即为F3;
步骤四:栽培40个穗行,选取其中表现为中后期植株整齐、未发现病害、中矮秆、抗倒伏、早熟和成熟活顺的植株,混收使用脱粒装置完成脱粒,首先将收获的小麦放置到脱粒口(2)处,通过固定机构(3)将小麦固定在脱粒口(2),通过控制面板开启伺服电机(5),传动箱(4)传动带动脱粒筒(6)转动对小麦进行脱粒,脱下的小麦粒经过导流板(11)落入选种板(9),通过选种板(9)根据小麦粒的饱满程度完成分粒,分别落入下方的第一储麦箱(10)和第二储麦箱(12)内,取第二储麦箱(12)内的即为F4;
步骤五:栽培F4,具体表现为,叶长宽窄适宜,色绿,从幼苗到成熟表现较好,未发现其它病害,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植株整齐,秆较矮,落黄好,再选35穗,同时将该区域小麦混收使用脱粒装置脱粒,将第二储麦箱(12)内的小麦种即为获得的抗赤霉病小麦;
步骤六:后续继续保持单穗穗行栽培,再选其中优秀单穗循环栽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的具体步骤如下: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饱满、健康的小麦作为种子,筛选后将种子放置在阳光下晾晒2小时,晾晒结束后,每25千克的麦种用25%的辛硫磷50毫升,兑水1千克,将其混合搅匀,然后封闭保存5小时;
田地处理:土壤肥沃的土地作为麦田且排水良好,在播种前需要彻底清除杂草,将床地整成1-2米的畦田,畦田之间需要留有0.2-0.4米的排水沟,播种前通过耙犁将畦田土壤耕起,深度为30厘米,然后用耙将土壤整平;
施肥:根据土壤的耕深,向土地施肥,在施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2-15kg,其中70%作底施,30%作拔节期;五氧化二磷6-8kg,氯化钾8-10kg,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农家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小麦秸秆35-55份、草灰20-30份、猪粪便25-50份、风化煤15-30份、泥炭土10-20份、磷矿粉15-20份、钾矿粉15-25份、大豆粕30-35份、麦壳粉40-55份、菌种粉1-5份、尿素5-10份和聚丙烯酰胺6-12份;
播种:每亩的种子用量在8-12千克之间,播种的深度为4-6厘米深,均匀的将种子撒在床面上;
麦苗管理:麦苗管理当种子发芽出土后,及时查苗补苗,而且在越冬前浇好封冻水,使其进行保温保湿;
田地管理:当麦苗长至3-4厘米时,对其表土进行疏松,然后对长势较弱的麦苗进行施肥,每亩用碳酸氢铵17-23千克;
处理培育:当麦苗长至10-15厘米时,及时进行除草,且具体时间为冬前11月下旬除草一次;麦苗返青到起身期间进行化学除草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和五所述脱粒装置包括机箱(1)、固定机构(3)、伺服电机(5)、脱粒筒(6)、选种板(9)和导流板(11),所述机箱(1)一侧开设有脱粒口(2),所述脱粒口(2)外侧安装有固定机构(3),所述机箱(1)另一侧安装有传动箱(4),所述传动箱(4)底部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5),所述传动箱(4)另一侧输出端且位于机箱(1)内部水平安装有脱粒筒(6),所述机箱(1)内部且位于脱粒筒(6)下方安装有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下方且位于机箱(1)内部安装有选种板(9),所述选种板(9)底部两侧且位于机箱(1)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储麦箱(10)和第二储麦箱(12);
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支撑板(13)、固定板(14)、弹簧(15)、夹板(16)和活动杆(17),所述机箱(1)的脱粒口(2)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支撑板(13)和固定板(14),所述活动杆(17)底端穿过支撑板(13)外侧套装有弹簧(15),且安装有夹板(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种板(9)顶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隔板(7),两两所述隔板(7)间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选种孔(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筒(6)外侧表面均匀成行设置有若干个脱粒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4)内部设置有两个皮带轮,且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上方皮带轮与脱粒筒(6)连接,下方皮带轮与伺服电机(5)输出端连接。
CN201910228135.6A 2019-03-25 2019-03-25 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 Active CN109964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8135.6A CN109964806B (zh) 2019-03-25 2019-03-25 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8135.6A CN109964806B (zh) 2019-03-25 2019-03-25 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4806A CN109964806A (zh) 2019-07-05
CN109964806B true CN109964806B (zh) 2020-10-30

Family

ID=67080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8135.6A Active CN109964806B (zh) 2019-03-25 2019-03-25 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64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3404B (zh) * 2022-01-04 2023-05-02 武威职业学院 一种农业机械打谷机
CN116746372B (zh) * 2023-08-22 2023-10-20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潍坊市分院) 一种基于农业研究的小型稻麦穗单穗脱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568C (zh) * 2005-04-20 2007-02-1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小麦赤霉病抗病育种方法
CN107148908A (zh) * 2017-06-14 2017-09-12 江苏强农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赤霉病抗性小麦育种新方法
CN207885227U (zh) * 2018-01-09 2018-09-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玉米脱粒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4806A (zh) 2019-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nim et al. Soil fertility changes and response of maize and beans to green manures of leucaena, sesbania and pigeonpea
CN103238447A (zh) 一种蓝莓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方法
CN105230397B (zh) 一种大棚内同时进行蔬菜种植和柴鸡养殖的方法
CN104798569A (zh) 一种玉米和大豆间作的种植方法
CN105766310B (zh) 一种甘薯实生种子营养袋育苗方法
CN103283465A (zh) 一种黄瓜高效栽培方法
CN102612988A (zh) 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鸡腿菇的方法
CN108207527A (zh) 一种稻虾连作共作无公害生态养殖方法
US20220304222A1 (en) Method for micro-ridge mixed-sowing cultivation of dryland crops
CN103992152B (zh) 一种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65405A (zh) 东北林影地大球盖菇栽培方法
CN106717826A (zh) 玉米高产的种植方法
CN109964806B (zh) 抗赤霉病小麦的选育方法
CN110663480A (zh) 一种水稻稻鸭共作种植水稻的方法
CN104756808A (zh) 杂交水稻防衰壮籽抗倒高产栽培技术
CN111758520A (zh) 一种蔗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方法
CN110292010A (zh) 一种基于稻田和莲藕的龙虾养殖法
CN102893784A (zh) 一种改良红芽芋艿的种植方法
CN100539827C (zh) 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及其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
CN116439071A (zh) 林下仿野生赤松茸种植技术
CN114885874B (zh) 一种虾稻菇循环种养方法
CN106472098A (zh) 一种盐生植物青贮饲料制作方法
CN106856962A (zh) 一种青贮玉米连茬三熟高产的栽培方法
CN108191504A (zh) 一种魔芋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CN108450662A (zh) 一种利用盐碱地产甜高粱生产家畜饲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