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9827C - 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及其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及其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39827C CN100539827C CNB2006100492548A CN200610049254A CN100539827C CN 100539827 C CN100539827 C CN 100539827C CN B2006100492548 A CNB2006100492548 A CN B2006100492548A CN 200610049254 A CN200610049254 A CN 200610049254A CN 100539827 C CN100539827 C CN 10053982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ce
- straw powder
- powder mixture
- straw
- f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Abstract
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及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所述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深翻秧田、精细整秧板至松软平实;精选种子、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培育状秧;前茬作物适时收获,清除田间杂草,灭茬翻耕耙平;移栽前,深施底肥;水稻移栽后的4~6天施加稻秸粉,施加稻秸粉时,田面保持不超过1~4cm的浅水层;施加稻秸粉后,保持浅水至湿润状态5~7天,以达到促进根系下扎和抑制杂草种子萌发;灌水配合追施分蘖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后期田间实行间歇灌溉,以湿润为主,在90%水稻黄熟时收割。所述的稻秸粉混合物,含有稻秸粉95~99.5%,稀土0.5~5.0%;混合制成。该方法培出的稻米产量增加,稻米米质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具体涉及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还涉及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外的日本和我国部分稻区开展了施用细糠开展防除稻田杂草的研究。稻糠是重要的农用饲料,作为有机肥施用资源有限,而且成本高。传统的水稻秸秆还田主要有收获时稻草切碎翻耕还田、水稻秸秆堆腐还田、酵素菌堆腐稻草还田等。这些技术稻草加工劳力、稻草腐烂时间长、田间操作技术复杂;水稻移栽难度增加,机械移栽更不适合;田间还原性气体排放增加;同时也容易造成稻田田间堆积,致使烂苗等。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该方法能够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品质且增加土壤肥力;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的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深翻秧田、精细整秧板至松软平实;
2)精选种子、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培育状秧;
3)前茬作物适时收获,清除田间杂草,灭茬翻耕耙平;
4)移栽前,深施底肥;
5)水稻移栽后的4~6天施加稻秸粉混合物,施加稻秸粉混合物时,田面保持不超过1~4cm的浅水层;
6)施加稻秸粉混合物后,保持浅水至湿润状态5~7天,以达到促进根系下扎和抑制杂草种子萌发;
7)灌水配合追施分蘖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8)后期田间实行间歇灌溉,以湿润为主,在90%水稻黄熟时收割。
所述的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杂交稻移栽后的第4天施加稻秸粉混合物,或者常规稻移栽后的第6天施加稻秸粉混合物。
所述的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施加秸秆粉混合物的最佳施用量为每公顷撒施1.5吨~2.5吨。
所述的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施加稻秸粉混合物时,田面保持不超过1~4cm的浅水层。
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稻秸粉95.0~99.5%,稀土0.5~5.0%。
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稻秸粉97.5~99.0%,稀土1.0~2.5%。
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稻秸粉98.5~99.0%,稀土1.0~1.5%。
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晾晒水稻秸秆;
2)用秸秆粉碎机将上述水稻秸秆粉碎成碎末状;
3)加入上述含量的稀土和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制成团粒;
4)晾干上述团粒。
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团粒的粒径为1.0~1.5mm。
所述的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中,因施用稻秸粉混合物后稻田表层形成强还原层,所以需要培育状秧,移栽后根系尽早下扎;需要深翻秧田、精细整秧板至松软平实,精选种子、浸种催芽。为了清除田间杂草和翻耕准备,前茬作物适时收获,并结合灭茬翻耕耙平。移栽前结合翻耕深施底肥;移栽后田间建立一定的浅水层,配施秸秆粉时田间水层保持在1~4cm,有利于促使田间形成微生物的栖息土层,有利于它们的增殖和分解活动,还可使稻秸粉混合物及一些田间残茬等有机物集中于土壤表层,有利于发酵,使得水稻减少根腐病的发生,以使稻秸粉混合物达到除草增肥。施秸秆粉后让稻田水自然落干一直到适度搁田,促使土壤表层的强还原层凝结,抑制表层下杂草二期萌发生长,同时促使水稻根系下扎,增强根系发育,减少后期根系衰老。然后灌浅水层促使水稻分蘖,配合追施分蘖肥尽快达到预计的田苗茎蘖数。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是粳稻田的稻曲病,后期田间实行间歇灌溉,以湿润为主,在90%水稻黄熟时收割。
所述的稻秸粉,即水稻秸秆粉,是一种无毒害、无污染的稻谷母体自然物质。依据测定水稻秸秆中含粗蛋白1.8%、粗脂肪1.5%、粗纤维28.0%、粗灰分12.4%、无氮浸出物42.9%;在稻田中施稻秸粉具有提供肥料和抑制杂草的效果。抑制杂草效果原理:当稻秸粉施入稻田后,在稻田表层发生强还原反应,释放大量的CO2和还原性气体,在土表形成一层强烈的还原层,阻碍杂草根系生长和草籽萌发。供肥效果原理:稻秸粉在土壤生物发酵过程中可产生许多可供水稻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另外由于稻糠能促进水稻根系土壤微生物活性,使得根周边的磷酸盐成为根系可吸收的可溶性物质。
我国盛产稀土,稀土离子光谱十分丰富,具有发光功能和极强的磁性质,是具有生理活性的金属元素。所述的稀土具有以下性能特点:转光调光、存储和发射光能、提高光和效率、强化生物磁场、激活生物酶、促进基因表达、增强细胞活力的功效,对植物促根壮枝、保花、保果、膨果增甜、健壮抗病,提高肥料的转化率效果显著,一般可增产15-30%,并改善绿色植物产品品质,降低农药残留。
所述的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充分发挥了稻秸粉抑草除草和有机肥的功效,试验表明,该方法栽培出的稻米产量增加,而且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水稻根部养分吸收,生产出的稻米米质好,口干味香。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配比合理,充分发挥了稻秸粉和稀土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水稻栽培。
本申请文件中百分含量均为纯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试验田中水田表层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田间试验及其结果。
实施例1:
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深翻秧田、精细整秧板至松软平实;2)精选种子、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培育状秧;3)前茬作物适时收获,清除田间杂草,灭茬翻耕耙平;4)移栽前,深施底肥;5)移栽状秧后,施加秸秆粉;其中,施加秸秆粉的最佳施用时间为杂交稻在移栽后的第4天或者常规稻在移栽后的第6天;施加秸秆粉的最佳施用量为每公顷撒施1500千克~2500千克;施加秸秆粉时,田面保持不超过1~4cm的浅水层;6)施加稻秸粉混合物后,保持浅水至湿润状态5~7天,以达到促进根系下扎和抑制杂草种子萌发;7)灌水配合追施分蘖肥,及时防治病虫害;8)后期田间实行间歇灌溉,以湿润为主,在90%水稻黄熟时收割。
实施例2:
一种稻秸粉混合物的制备方法:首先,晾晒水稻秸秆,经日光晒干;然后,用秸秆粉碎机将上述晒干的水稻秸秆粉碎成碎末状,再加入0.5~5.0%的稀土和适量的水,人工或用搅拌机搅拌均匀,转入团粒机制成粒径为1.0~1.5mm的团粒;将上述团粒晾干,即为所述的稻秸粉混合物;最后装袋。
试验例:
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农场,经过多年多点田间应用试验。田间试验处理方法:首先稻田翻耕、平整。较常规水稻栽培法,田面要求平整一致,水稻移栽后田间保持水层3cm左右,移栽后4~6天施用稻秸粉混合物时,田面水层1~2cm,效果最佳。试验于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浙江富阳,皇天畈)的标准试验田进行。试验设移栽当天、移栽后第4天、第8天、第12天和第16天等不同施糠时间试验,以及在移栽后第8天施1、50、100、150、200、250(g/m2)等不同稻糠量试验。试验采用大区对比,大区面积4×5(m2)。于水稻分蘖期(7月14日)进行田间杂草调查,烘干称量杂草干物重;成熟期取样测量产量,并进行稻米品质分析。
图1为在试验田中,稻秸粉混合物的施用量为200g/m2的情况下,水田表层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曲线图。表1、2为水稻移栽后不同天数施用稻秸粉混合物和施用不同量稻秸粉混合物的稻田杂草发生情况。表3为施用稻秸粉混合物后的水稻产量。由表1可见,水稻移栽后第四天施稻秸粉混合物一年生杂草发生量杂草发生量最少,移栽后第8天施稻秸粉混合物多年生杂草发生量最低。表2表明,250g/m2的施稻秸粉混合物抑草除草效果最大,即施量越大除草效果最好,但是施量在200g/m2时,稻秸粉混合物的生态肥得到的经济效应最好。因此生产上可选择200g/m2的施量,以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表3施用稻秸粉混合物对水稻增产效果表明:施用200g/m2的水稻产量高于其他的处理,因此在稻田中稻秸粉混合物不但抑草除草效果好,还环保、增产,米质好,是稻草综合利用、无公害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
表1不同时期施稻秸粉混合物的杂草干物重(单位:g)
表2稻秸粉混合物不同施量下的杂草干物重(g)
表3施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产量(试验品种:秀水11)
施稻秸粉混合物量g/m2 | 实测产量公斤/亩 | 株高cm | 穗长cm | 穗总粒数 | 穗实粒数 | 结实率% | 千粒重 |
0 | 566.98 | 91.5 | 16.72 | 148.88 | 141.45 | 94.76 | 28.41 |
50 | 569.75 | 91.6 | 17.64 | 162.64 | 155.29 | 95.12 | 28.86 |
100 | 597.54 | 93.8 | 16.98 | 148.75 | 140.78 | 94.66 | 28.33 |
150 | 578.09 | 92.5 | 17.06 | 179.72 | 169.48 | 94.36 | 28.99 |
200 | 605.88 | 91.0 | 16.96 | 142.22 | 137.76 | 95.65 | 29.74 |
250 | 583.65 | 89.3 | 16.76 | 144.72 | 137.23 | 94.16 | 29.84 |
分析本试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在稻田撒施稻秸粉混合物不但抑草除草,而且还是一种有机肥、水稻产量高,稻米品质好,稻秸粉混合物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水稻根部养分吸收,生产出的稻米米质好,口干味香。
此外,采用实施例2所制备的稻秸粉混合物进行水稻栽培,进行上述同样的试验。试验表明:在稻田撒施稻粉秸混合物不但抑草除草,而且还是一种有机肥,肥料的转化率高,并改善水稻产品品质,降低农药残留,水稻产量高,稻米品质好;稻秸粉混合物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水稻根部养分吸收,生产出的稻米米质好,口干味香。
Claims (8)
1.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深翻秧田、精细整秧板至松软平实;
2)精选种子、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培育状秧;
3)前茬作物适时收获,清除田间杂草,灭茬翻耕耙平;
4)移栽前,深施底肥;
5)水稻移栽后的4~6天施加稻秸粉混合物,施加稻秸粉混合物时,田面保持不超过1~4cm的浅水层,秸秆粉混合物的施用量为每公顷撒施1500千克~2500千克;
6)施加稻秸粉混合物后,保持浅水至湿润状态5~7天,以达到促进根系下扎和抑制杂草种子萌发;
7)灌水配合追施分蘖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8)后期田间实行间歇灌溉,以湿润为主,在90%水稻黄熟时收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杂交稻移栽后的第4天施加稻秸粉混合物,或者常规稻移栽后的第6天施加稻秸粉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施加稻秸粉混合物时,田面保持不超过1~2cm的浅水层。
4.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稻秸粉95.0~99.5%,稀土0.5~5.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稻秸粉97.5~99.0%,稀土1.0~2.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稻秸粉98.5~99.0%,稀土1.0~1.5%。
7.一种如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稻秸粉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晾晒水稻秸秆;
2)用秸秆粉碎机将上述水稻秸秆粉碎成碎末状;
3)加入所述含量的稀土和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制成团粒;
4)晾干上述团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团粒的粒径为1.0~1.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492548A CN100539827C (zh) | 2006-01-25 | 2006-01-25 | 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及其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492548A CN100539827C (zh) | 2006-01-25 | 2006-01-25 | 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及其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06510A CN1806510A (zh) | 2006-07-26 |
CN100539827C true CN100539827C (zh) | 2009-09-16 |
Family
ID=36838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4925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9827C (zh) | 2006-01-25 | 2006-01-25 | 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及其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39827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15052B (zh) * | 2012-07-10 | 2013-12-25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利用耕地及稻糠除草的有机水稻栽培方法 |
CN103749229B (zh) * | 2014-01-15 | 2015-05-20 | 海南大学 | 水稻-香蕉轮作联合添加稻杆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栽培方式 |
CN105284509A (zh) * | 2014-06-26 | 2016-02-03 | 重庆皇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稻在旱地栽培的方法 |
CN105493987A (zh) * | 2015-12-14 | 2016-04-20 | 绵阳市天倍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稻鸭共育与专用肥生产有机大米的方法 |
CN106358880A (zh) * | 2016-08-31 | 2017-02-01 | 柳州市绿州种植专业合作社 | 优质水稻的种植方法 |
-
2006
- 2006-01-25 CN CNB2006100492548A patent/CN10053982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10)
Title |
---|
水稻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现状及发展趋势. 幕永红等.黑龙江农业科学,第5期. 2000 |
水稻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现状及发展趋势. 幕永红等.黑龙江农业科学,第5期. 2000 * |
水稻母乳化无公害栽培法研究I:稻田施用稻糠的抑草防草效果试验分析. 欧阳由男等.中国稻米,第6期. 2005 |
水稻母乳化无公害栽培法研究I:稻田施用稻糠的抑草防草效果试验分析. 欧阳由男等.中国稻米,第6期. 2005 * |
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 徐国伟等.耕作与栽培,第1期. 2005 |
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 徐国伟等.耕作与栽培,第1期. 2005 * |
稀土农用研究概况及滨海稻作区施用前景展望. 熊英.垦殖与稻作,第3期. 2001 |
稀土农用研究概况及滨海稻作区施用前景展望. 熊英.垦殖与稻作,第3期. 2001 * |
稻糠稻作,农业生产的一大飞跃--日本水田除草和水稻施肥的新动向(二). 宋庆乃等.中国稻米,第2期. 2002 |
稻糠稻作,农业生产的一大飞跃——日本水田除草和水稻施肥的新动向(二). 宋庆乃等.中国稻米,第2期. 200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06510A (zh) | 2006-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85498A (zh) | 一种高有机质复合微生物冲施肥料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 |
CN109496734A (zh) | 利用酵素种植水稻的方法及一种酵素大米 | |
CN103518781B (zh) | 一种核心生防菌素及含该核心生防菌素的有机肥 | |
CN112980717A (zh) | 一种固体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135798A (zh) | 一种地膜花生的种植方法 | |
CN105481505A (zh) | 一种小麦种植专用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4803800A (zh) | 利用蝇蛆大规模处理猪粪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 |
CN100539827C (zh) | 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及其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 | |
CN103980020B (zh) | 一种用腐熟菌剂和天然有机物料生产的生物有机肥 | |
CN103416269A (zh) | 一种量子新能水稻高产优质种植方法 | |
CN106688797A (zh) | 一种油茶林下套种沙参的方法 | |
CN109997583A (zh) | 一种利用水稻秸秆防治果树农田杂草生长的方法 | |
CN101928161A (zh) | 一种直播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3951479B (zh) | 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58887B (zh) | 亚热带丘陵区天然富硒有机水稻的栽培方法 | |
CN108029480A (zh) | 山栏稻水田灌溉种植的高产栽培方法 | |
CN112243815A (zh) | 水稻的生态种植方法 | |
CN111357612A (zh) | 一种西瓜种植用复合微生物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4885874B (zh) | 一种虾稻菇循环种养方法 | |
CN106613586A (zh) | 亚热带丘陵区有机水稻的栽培方法 | |
Bhadu et al. | Yield and economics performance of green gram as influenced by nutrient management under organic farming | |
JPH11255572A (ja) | 微生物応用資材 | |
CN108243872A (zh) | 黄土高原玉米小麦轮作种植方法 | |
CN106866311A (zh) | 一种提高樱桃免疫力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 |
CN107371669A (zh) | 一种有机蔬菜的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0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