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9959A - 放射线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射线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9959A
CN109959959A CN201811562113.5A CN201811562113A CN109959959A CN 109959959 A CN109959959 A CN 109959959A CN 201811562113 A CN201811562113 A CN 201811562113A CN 109959959 A CN109959959 A CN 109959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detecting apparatus
radiation detector
detector panel
recess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21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59959B (zh
Inventor
野口慎介
立石雅辉
堀内久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59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9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59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9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0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 G01T1/200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 scintillator and photodetector which measures the means radiation intens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0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 G01T1/2012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using stimulable phosphors, e.g. stimulable phosphor shee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7/00Details of radiation-measuring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42/00Obtaining record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Visualisation of such records by using optical means
    • G03B42/02Obtaining record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Visualisation of such records by using optical means using X-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 Radiography Using Non-Light Wave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支撑放射线检测面板的支撑部件的轻量化及刚性提高,并且能够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破损的放射线检测装置。放射线检测装置(1)具备:放射线检测面板(2);支撑部件(3),在第1面(15)侧支撑放射线检测面板(2);以及壳体(4),收纳放射线检测面板(2)和支撑部件(3),支撑部件(3)在第1面(15)具有一个以上的凹部(30)。

Description

放射线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获取被摄体的放射线图像时使用所谓的FPD(Flat Panel Detector(平板探测器))。FPD例如具备:闪烁器,发出与入射的放射线的放射线量对应的荧光;以及检测基板,检测闪烁器的荧光的像素排列成二维状。透射了被摄体的放射线入射到闪烁器中,在闪烁器中产生的荧光根据像素转换成电信号,并根据从各像素输出的电信号生成被摄体的放射线图像数据。而且,作为具备FPD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已知有FPD收纳在壳体中且便携地构成的所谓的电子暗盒(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具备支撑作为FPD的放射线检测面板的基座。固定放射线检测面板的基座的上表面设为平坦面。另一方面,在基座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而且固定有覆盖凹部的增强板。基座由铝合金等刚性高的材料制成,并且,增强板由铝合金等制成。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数字X射线检测器具备支撑作为FPD的X射线检测传感器的面板支撑材料,面板支撑材料包含支撑层以及粘接于支撑层的低密度芯材,X射线检测传感器粘接于低密度芯材。支撑层例如由碳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制成,低密度芯材例如由发泡材料制成。
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X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具备支撑作为FPD的X射线检测传感器的支撑部件。接合X射线检测面板的支撑部件的支撑面设为平坦面。另一方面,与支撑部件的支撑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上形成有凸部,在与背面相对向的壳体的底部形成有与凸部嵌合的凹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215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200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069740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中,在基座的下表面固定有增强板,并且基座的刚性得到提高。但是,增强板与基座相同地由铝合金等制成并且比较重,因此可能会妨碍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的轻量化。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数字X射线检测器中,面板支撑材料包含支撑层以及由粘接于支撑层的发泡材料制成的低密度芯材,X射线检测传感器粘接于低密度芯材。通常,发泡材料的粘接性差,当数字X射线检测器受到冲击时,低密度芯材相对于支撑层错位,并且,X射线检测传感器相对于面板支撑材料错位,可能导致X射线检测面板破损。
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X射线图像摄影装置中,支撑部件的支撑面为平坦面,而且在支撑部件的背面形成有凸部,由于附加了凸部的重量,因此可能会妨碍X射线图像摄影装置的轻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支撑放射线检测面板的支撑部件的轻量化及刚性提高,并且能够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破损的放射线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方案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具备:放射线检测面板;支撑部件,在第1面侧支撑放射线检测面板;以及壳体,收纳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和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第1面具有一个以上的凹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支撑放射线检测面板的支撑部件的轻量化及刚性提高,并且能够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破损的放射线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检测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图2的支撑部件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设置于图2的支撑部件的凹部的配置例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设置于图2的支撑部件的凹部的其他配置例的俯视图。
图6是图2的支撑部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的支撑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图2的支撑部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9是图2的支撑部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后视图。
图10是图2的支撑部件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图2的支撑部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2是放大显示由图11的虚线圆XII包围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图2的支撑部件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4是放大显示图13的支撑部件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检测装置的一例。
图1和图2所示的放射线检测装置1是所谓的电子暗盒,其具备:放射线检测面板2,检测X射线等放射线;支撑部件3,支撑放射线检测面板2;以及壳体4,收纳放射线检测面板2和支撑部件3。
壳体4形成为长方体状,典型地形成为依据国际标准IS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4090:2001的大小。壳体4包含前部件5以及后部件6。
前部件5由覆盖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放射线入射面2a的顶板7和包围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外周的外框8形成为一体。形成前部件5的材料优选能够兼顾耐载荷性以及轻量化的材料,是满足比重为3.0以下且杨氏模量为1.8GPa以上的镁合金、铝合金、纤维增强树脂、CNF(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树脂、树脂等,但如果考虑到在前部件5上设置放射线透射的顶板7,则放射线透射率优异的纤维增强树脂等树脂材料为适宜。
后部件6由与外框8的内侧嵌合的内框10和配置在与前部件5的顶板7相反的一侧的开口部9的底部11形成为一体,并且堵塞开口部9。形成后部件6的材料优选能够兼顾耐载荷性以及轻量化的材料,是满足比重为3.0以下且杨氏模量为1.8GPa以上的镁合金、铝合金、纤维增强树脂、CNF(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树脂、树脂等。
放射线检测面板2形成为矩形形状,其具有闪烁器12以及检测基板13,并且在壳体4的内部配置于顶板7的背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矩形形状并不限定于角部为直角的四边形,还包含对角部实施了倒角或倒圆的四边形。闪烁器12含有CsI:Tl(铊激活的碘化铯)或GOS(Gd2O2S:Tb、铽激活的氧硫化钆)等荧光体,并发出与入射的放射线的放射线量对应的荧光。检测基板13具有排列成二维状的多个像素,根据这些像素检测在闪烁器12中产生的荧光,并将检测出的荧光转换为电信号。
另外,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对于闪烁器12和检测基板13,从壳体4的顶板7侧依次层叠有闪烁器12、检测基板13,但也可以从顶板7侧依次层叠有检测基板13、闪烁器12。并且,也可以使用直接转换型放射线检测面板,该直接转换型放射线检测面板是生成信号电荷的检测基板13的各像素的光导电膜例如由无定形硒制成,并且将放射线直接转换成信号电荷。
在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放射线入射面2a与覆盖放射线入射面2a的壳体4的顶板7之间配置有缓冲材料14。当被摄体的荷载施加于顶板7时,缓冲材料14分散荷载,并抑制局部应力作用于放射线检测面板2。缓冲材料14例如为发泡硅、发泡聚氨酯等发泡体。
支撑部件3是板状部件,并且形成为矩形形状。支撑部件3具有:与壳体4的顶板7相对向配置的第1面15;以及与第1面15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16,放射线检测面板2被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支撑。
支撑部件3被设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2面16的多个间隔件17支撑。间隔件17朝向与第2面16相对向的壳体4的底部11而从第2面16突出并且与底部11抵接。在支撑部件3与底部11之间隔着适宜的空间。
在支撑部件3与底部11之间配置有电路基板18。电路基板18上形成有控制检测基板13的驱动的驱动控制电路、对从检测基板13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用于进行与外部之间的通信的通信电路、电源电路等。另外,电路基板18在图2中作为单个要素示意地示出,但也可以分割成多个,并且在支撑部件3与底部11之间分散配置。
并且,在支撑部件3与底部11之间还配置有检测基板13以及向电路基板18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19。电力供给部19例如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可以充电的电池,或者是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电容器。另外,电力供给部19在图2中作为单个要素示意地示出,但也可以分割成多个,并且在支撑部件3与底部11之间分散配置。
配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侧的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检测基板13与配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2面16侧的电路基板18通过柔性基板20连接。柔性基板20从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外周朝向外框8和内框10突出,并且以弯曲成拱状的状态穿过支撑部件3与壳体4的外框8以及内框10之间,然后拉回到电路基板18。
支撑部件3具有一个以上的凹部,凹部设置在支撑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第1面15。图2所示的例子中,凹部是周围被支撑部件3封闭且具有底部的孔30,并且在第1面15上设置有多个。放射线检测面板2在孔30的第1面15上的除了开口以外的第1面15的剩余区域通过双面胶带、粘接剂等接合材料而接合。
通过在支撑部件3上设置孔30,能够实现支撑部件3的轻量化,并且无需增加支撑部件3的重量而能够通过加厚支撑部件3来提高支撑部件3的刚性。而且,放射线检测面板2直接接合于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因此放射线检测面板2相对于支撑部件3的错位得到抑制。由此,能够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破损。
形成支撑部件3的材料优选能够兼顾耐载荷性以及轻量化的材料,是满足比重为3.0以下且杨氏模量为1.8GPa以上的镁合金、铝合金、纤维增强树脂、CNF(纤维素纳米纤维)增强树脂、树脂等,孔30例如能够通过切削等机械加工来形成于支撑部件3。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的孔30典型地是圆形形状,但并不限定于圆形形状。
支撑部件3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为单层结构,也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为层叠有由上述材料制成的板状部件的多层结构。当支撑部件3为多层结构时,支撑部件3可以具有:形成有贯穿孔32的第1层31;以及层叠有第1层31的第2层33。孔30通过由第2层33堵塞贯穿孔32的一个开口而构成。
图4和图5表示孔30的配置例。
支撑部件3形成为矩形形状。在此,将在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的面内沿着支撑部件3的一组对边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X,将沿着另一组对边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Y。图4所示的例子中,多个孔30在第1方向X上隔着相等的间隔排列,且在第2方向Y上隔着相等的间隔排列,并且配置成格子状。
另一方面,图5所示的例子中,多个孔30在第1方向X上隔着相等的间隔排列,并且由孔30在第1方向X上排列而成的凹部列34在第2方向Y上隔着间隔排列。而且,将相邻的两个凹部列34设为第1列34a和第2列34b,第1列34a中包含的多个孔30相对于第2列34b中包含的多个孔30在第1方向X错开配置,换句话说配置成锯齿状。
根据图5所示的孔30的配置例,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孔30能够比图4所示的孔30的配置例相对稀疏地配置。由此,能够抑制沿着支撑部件3的第2方向的挠曲,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破损。
在此,孔30在第1面15上的开口尺寸的最大值(开口直径)Wmax优选小于52.5mm,更优选为40mm以下。作为局部应力作用于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情况,可例示踩踏壳体4的顶板7的情况。而且,根据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的“人体尺寸/形状数据库”,成人一般的脚后跟的尺寸的最小值设定为52.5mm。只要孔30的开口尺寸的最大值Wmax小于52.5mm,则无论脚后跟与孔30的位置关系如何,均能够由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支撑从脚后跟施加到顶板7的荷载中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破损。另外,脚后跟的尺寸设定为在脚底的轮廓图上的如下直线与轮廓内侧以及外侧相交的点之间的距离,该直线是以沿着脚轴(连结脚后跟点与第2脚指尖端的直线)在从脚后跟点距离脚长度的16%的位置上与脚轴正交的方式绘制的。
图2和图3所示的例子中,孔30设为空隙,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在孔30中填充有填充材料35。从支撑部件3的轻量化的观点考虑,填充材料35的密度比形成支撑部件3的材料(铝合金、镁合金、纤维增强树脂等)的密度低,例如由硅类、聚氨酯类等发泡材料制成。
通过用填充材料35填充孔30,从而抑制沉到孔30的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局部挠曲。并且,通过用填充材料35填充孔30,放射线检测面板2与支撑部件3的接合面积增加,从而放射线检测面板2相对于支撑部件3的错位也得到抑制。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破损。另外,孔30的周围被支撑部件3封闭,填充到孔30中的填充材料35被支撑部件3包围。因此,即使由发泡材料制成的填充材料35与支撑部件3的粘接性差,填充材料35相对于支撑部件3的错位也可靠地得到阻止。
当填充材料35由发泡材料制成时,暴露于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的填充材料35的表面层35a(参考图7)优选为密度比除了表面层35a以外的填充材料35内部的密度高的表皮层。由此,增加填充材料35的表面的接合面积,并能够进一步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2相对于支撑部件3的错位。密度相对高的表面层35a(表皮层)能够使用具有平坦的成型面51的夹具50来形成。对于支撑部件3,在每个孔30上设置从孔30到达第2面16的注入口52以及排气口53,并且以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与夹具50的成型面51紧密接触的状态从注入口52注入发泡材料即可。
另外,由发泡材料制成的填充材料35有时会相对于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凸出或凹陷。在这些情况下,通过使夹在第1面15与放射线检测面板2之间的带状材料和夹在填充材料35与放射线检测面板2之间的带状材料的厚度不同,并利用带状材料的厚度差吸收填充材料35相对于第1面15的凸量或凹量即可。
通常,由发泡材料制成的填充材料35的导热系数比形成有支撑部件3的材料(铝合金、镁合金、纤维增强树脂等)的导热系数小。因此,孔30和填充材料35优选至少设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上与电路基板18重叠的重叠区域A。由此,能够抑制安装于电路基板18的电子零件中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放射线检测面板2,并且能够减少由于热量而在放射线检测面板2中产生的干扰。
设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的凹部并不限定于孔30。图8所示的凹部是在支撑部件3的第2面16上成为凸部的压花36,压花36的周围被支撑部件3封闭,并且在第1面15上设置有多个。压花36例如能够通过拉伸等冲压加工来形成。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压花36可形成为圆形形状、矩形形状等适宜的形状。
多个压花36可以与图4中示出的孔30的配置例相同地配置成格子状,但优选与图5中示出的孔30的配置例相同地配置成锯齿状。并且,压花36在第1面15上的开口尺寸的最大值优选小于52.5mm。并且,压花36可以设为空隙,但优选被填充材料35填充。
在此,配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2面16侧的电力供给部19比电路基板18厚。在支撑部件3的第2面16上成为凸部的压花36优选设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上除了与电力供给部19重叠的重叠区域B以外的区域。
并且,如图9所示,在支撑部件3的第2面16上也可以适当地设置架设于两个压花36之间的肋37。通过肋37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撑部件3的刚性,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破损。
孔30和压花36的周围均被支撑部件3封闭,但设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的凹部并不限定于周围被支撑部件3封闭的凹部。图10所示的凹部是形成为沿着支撑部件3的第1方向X延伸的槽状的压花38,压花38在第1方向两侧的端部被敞开。而且,多个压花38在第2方向Y上隔着间隔排列。压花38可以设为空隙,但优选被填充材料35填充。填充到压花38中的填充材料35与支撑部件3在第2方向Y上卡合,从而可靠地阻止填充材料35相对于支撑部件3在第2方向Y上的错位。
至此,对作为设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的凹部的孔30、压花36或压花38在第1面15上设置有多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凹部也可以是一个。图11和图12所示的例子中,一个凹部40设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并且凹部40中填充有填充材料35。另外,图11和图12所示的例子中,凹部40是在支撑部件3的第2面16上成为凸部的压花,但也可以是具有底部的孔。凹部40比放射线检测面板2小,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外周部2b被支撑部件3支撑。另外,优选外周部2b的整个周边被支撑部件3支撑,但是,例如从轻量化的观点考虑,也可以是支撑部件3部分切除的情况等外周部2b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从支撑部件3偏离。另一方面,除了外周部2b以外的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中央部被填充材料35支撑。
在此,密度比形成有支撑部件3的材料(铝合金、镁合金、纤维增强树脂等)低的填充材料35比支撑部件3容易变形。从抑制当局部负载施加于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中央部时由于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中央部沉到凹部40而导致应力集中于中央部与外周部2b的边界部的情况的观点考虑,配置在放射线检测面板2与壳体4的顶板7之间的缓冲材料14优选比填充材料35柔软。另外,柔软性通过25%压缩载荷(在厚度方向上变形25%时所需要的压缩载荷)或50%压缩载荷(在厚度方向上变形50%时所需要的压缩载荷)来显示,压缩载荷越小越柔软,压缩载荷设定为根据JIS K 6400-2中规定的硬度试验方法测定的值。通过相对柔软的缓冲材料14比填充材料35先变形而抑制填充材料35的变形,并且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中央部沉到凹部40。由此,放射线检测面板2在中央部与外周部2b的边界部中的应力集中得到缓和,能够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破损。
并且,放射线检测面板2具有闪烁器12以及检测基板13,检测基板13的外周部13a比闪烁器12的外周部12a向外侧突出。该情况下,被支撑部件3支撑的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外周部2b优选包含检测基板13的外周部13a以及闪烁器12的外周部12a。检测基板13典型地为玻璃基板且比较脆,但通过层叠闪烁器12而增强。通过使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外周部2b包含检测基板13的外周部13a和闪烁器12的外周部12a,从而从检测基板13的外周到闪烁器12的范围被由单一材料制成的支撑部件3支撑。由此,强度发生变化的闪烁器12的外周中的应力集中得到缓和,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破损。
在缓和强度发生变化的闪烁器12的外周中的应力集中的观点中,从检测基板13的外周到闪烁器12的范围被单一材料支撑即可,也可以被填充材料35支撑来代替被支撑部件3支撑。图13所示的例子中,一个凹部41设置在支撑部件3的第1面15,凹部41中填充有填充材料35。而且,凹部41比放射线检测面板2大,放射线检测面板2整体被填充材料35支撑。在该情况下,从检测基板13的外周到闪烁器12的范围也被由单一材料制成的填充材料35支撑,因此强度发生变化的闪烁器12的外周中的应力集中得到缓和,并且能够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破损。
如图14所示,当凹部41比放射线检测面板2大时,支撑部件3也可以具有包围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外周的框部42。例如当放射线检测装置1落下的情况等对壳体4的外框8(参考图13)和内框10(参考图13)施加了冲击时,通过由框部42包围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外周,能够保护放射线检测面板2免受冲击,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放射线检测面板2的破损。另外,可以在框部42上能与柔性基板20干涉的部分适当地设置切口43。
如以上说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具备:放射线检测面板;支撑部件,在第1面侧支撑放射线检测面板;以及壳体,收纳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和上述支撑部件,上述支撑部件在上述第1面具有一个以上的凹部。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凹部是周围被上述支撑部件封闭的凹部,上述凹部的上述第1面上的开口尺寸的最大值小于52.5mm。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和上述支撑部件形成为矩形形状,将上述第1面的面内沿着上述支撑部件的一组对边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将沿着另一组对边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上述凹部在第1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且由上述凹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排列而成的凹部列在上述第2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将相邻的两个凹部列设为第1列和第2列,上述第1列中包含的多个上述凹部相对于上述第2列中包含的多个上述凹部在上述第1方向错开配置。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凹部中填充有密度比形成上述支撑部件的材料低的填充材料。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填充材料由发泡材料制成,暴露于上述第1面的上述填充材料的表面层的密度比除了该表面层以外的上述填充材料的内部的密度高。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具备缓冲材料,该缓冲材料配置在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的放射线入射面与覆盖上述放射线入射面的壳体的顶板之间,上述缓冲材料比上述填充材料柔软。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凹部比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小,放射线检测面板的外周部被上述支撑部件支撑。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具有:闪烁器,发出与入射的放射线的放射线量对应的荧光;以及检测基板,包含检测上述闪烁器的荧光的多个像素,并且层叠有上述闪烁器,上述检测基板的外周部比上述闪烁器的外周部向外侧突出,被上述支撑部件支撑的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的外周部包含上述检测基板的外周部和上述闪烁器的外周部。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凹部比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大,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整体被上述填充材料支撑。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支撑部件具有包围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的外周的框部。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具备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配置在与上述支撑部件的上述第1面侧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侧,上述凹部至少设置在上述第1面上与上述电路基板重叠的重叠区域,上述填充材料由导热系数比形成上述支撑部件的材料小的材料制成。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凹部是具有底部的孔。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支撑部件具有:第1层,形成有贯穿孔;以及第2层,层叠有上述第1层,上述孔通过由上述第2层堵塞上述贯穿孔的一个开口而构成。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中,上述凹部是在与上述支撑部件的上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上成为凸部的压花。
并且,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具备电力供给部,该电力供给部配置在上述支撑部件的上述第2面侧,并且向上述放射线检测面板供给电力,上述压花设置在上述第1面上除了与上述电力供给部重叠的的重叠区域以外的区域。
符号说明
1-放射线检测装置,2-放射线检测面板,2a-放射线检测面板的放射线入射面,2b-放射线检测面板的外周部,3-支撑部件,4-壳体,5-前部件,6-后部件,7-顶板,8-外框,9-开口部,10-内框,11-底部,12-闪烁器,12a-闪烁器的外周部,13-检测基板,13a-检测基板的外周部,14-缓冲材料,15-支撑部件的第1面,16-支撑部件的第2面,17-间隔件,18-电路基板,19-电力供给部,20-柔性基板,30-具有底部的孔(凹部),31-第1层,32-贯穿孔,33-第2层,34-凹部列,34a-第1列,34b-第2列,35-填充材料,35a-填充材料的表面层,36-压花(凹部),37X-肋,37Y-肋,38-压花(凹部),40-凹部,41-凹部,42-框部,50-夹具,51-成型面,52-注入口,53-排气口,A-与电路基板的重叠区域,B-与电力供给部的重叠区域,Wmax-凹部的开口尺寸的最大值,X-第1方向,Y-第2方向。

Claims (15)

1.一种放射线检测装置,其具备:
放射线检测面板;
支撑部件,在第1面侧支撑放射线检测面板;以及
壳体,收纳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和所述支撑部件,
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第1面具有一个以上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是周围被所述支撑部件封闭的凹部,
所述凹部的所述第1面上的开口尺寸的最大值小于52.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和所述支撑部件形成为矩形形状,
将所述第1面的面内沿着所述支撑部件的一组对边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将沿着另一组对边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所述凹部在第1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且由所述凹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而成的凹部列在所述第2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
将相邻的两个凹部列设为第1列和第2列,所述第1列中包含的多个所述凹部相对于所述第2列中包含的多个所述凹部在所述第1方向错开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中填充有密度比形成所述支撑部件的材料低的填充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填充材料由发泡材料制成,
暴露于所述第1面的所述填充材料的表面层的密度比除了该表面层以外的所述填充材料的内部的密度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具备缓冲材料,该缓冲材料配置在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的放射线入射面与覆盖所述放射线入射面的壳体的顶板之间,
所述缓冲材料比所述填充材料柔软。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比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小,
放射线检测面板的外周部被所述支撑部件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具有:
闪烁器,发出与入射的放射线的放射线量对应的荧光;以及
检测基板,包含检测所述闪烁器的荧光的多个像素,并且层叠有所述闪烁器,
所述检测基板的外周部比所述闪烁器的外周部向外侧突出,
被所述支撑部件支撑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的外周部包含所述检测基板的外周部和所述闪烁器的外周部。
9.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比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大,
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整体被所述填充材料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包围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的外周的框部。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具备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配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与所述第1面侧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侧,
所述凹部至少设置在所述第1面上与所述电路基板重叠的重叠区域,
所述填充材料由导热系数比形成所述支撑部件的材料小的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是具有底部的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部件具有:
第1层,形成有贯穿孔;以及
第2层,层叠有所述第1层,
所述孔通过由所述第2层堵塞所述贯穿孔的一个开口而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是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面上成为凸部的压花。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放射线检测装置,其具备电力供给部,该电力供给部配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第2面侧,并且向所述放射线检测面板供给电力,
所述压花设置在所述第1面上除了与所述电力供给部重叠的重叠区域以外的区域。
CN201811562113.5A 2017-12-22 2018-12-20 放射线检测装置 Active CN1099599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6646A JP6944868B2 (ja) 2017-12-22 2017-12-22 放射線検出装置
JP2017-246646 2017-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9959A true CN109959959A (zh) 2019-07-02
CN109959959B CN109959959B (zh) 2023-07-21

Family

ID=64744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2113.5A Active CN109959959B (zh) 2017-12-22 2018-12-20 放射线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2308B2 (zh)
EP (1) EP3502749B1 (zh)
JP (1) JP6944868B2 (zh)
CN (1) CN10995995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235A (zh) * 2020-04-16 2021-10-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放射线检测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048543A1 (en) * 2019-08-13 2021-02-18 Vieworks Co., Ltd. X-ray detector cover and x-ray detector having same
KR102420540B1 (ko) * 2019-08-13 2022-07-13 주식회사 뷰웍스 X선 디텍터용 커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x선 디텍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62134A (ja) * 2009-05-07 2010-11-18 Fujifilm Corp 放射線検出装置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US20110204239A1 (en) * 2010-02-24 2011-08-25 Fujifilm Corporation Radiation detection device
CN102511018A (zh) * 2009-09-25 2012-06-20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照相设备
WO2012165155A1 (ja) * 2011-05-31 2012-12-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15017956A (ja) * 2013-07-12 2015-01-29 東芝電子管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放射線検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8288B2 (ja) 2003-04-25 2006-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US7495227B2 (en) 2007-07-10 2009-02-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igital x-ray detectors
JP6018854B2 (ja) * 2012-09-14 2016-11-02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シンチレータパネル、及び、放射線検出器
JP6397208B2 (ja) * 2014-04-09 2018-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62134A (ja) * 2009-05-07 2010-11-18 Fujifilm Corp 放射線検出装置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CN102511018A (zh) * 2009-09-25 2012-06-20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照相设备
US20110204239A1 (en) * 2010-02-24 2011-08-25 Fujifilm Corporation Radiation detection device
WO2012165155A1 (ja) * 2011-05-31 2012-12-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15017956A (ja) * 2013-07-12 2015-01-29 東芝電子管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放射線検出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235A (zh) * 2020-04-16 2021-10-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放射线检测器
CN113534235B (zh) * 2020-04-16 2024-03-1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放射线检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02749A1 (en) 2019-06-26
CN109959959B (zh) 2023-07-21
US10732308B2 (en) 2020-08-04
JP2019113402A (ja) 2019-07-11
JP6944868B2 (ja) 2021-10-06
US20190196034A1 (en) 2019-06-27
EP3502749B1 (en) 2023-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9959A (zh) 放射线检测装置
KR101812905B1 (ko) 디지털 방사선 촬영 검출기 및 그 전자기 차폐 제공 방법
US20120068073A1 (en) Cassette type radiographic image solid-state detector
JP5771972B2 (ja) カセッテ型放射線画像固体検出器
CN103006247B (zh) X射线图像拍摄设备
US9864078B2 (en) Portable type radiatio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US9164180B2 (en) Electronic cassette
CN101980661B (zh) 换片器式放射线图像检出器
JP2009257914A (ja) カセッテ型放射線画像検出器
CN109959961A (zh) 放射线检测装置
US10973476B2 (en) Radiation detection device
CN109959957B (zh) 放射线检测装置
US20230273329A1 (en) Radiation imaging apparatus
US20230273330A1 (en) Radiation imaging apparatus
JP2019090784A (ja) 放射線撮影デバイス用の装置
CN109959960A (zh) 放射线检测装置
JP7289768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US11747490B2 (en) Radiation detector and radiographic imaging apparatus
US20230273328A1 (en) Radiation imaging apparatus
JP2022129074A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JP2016142635A (ja) 放射線撮像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