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57989A - 抄纸装置和湿纸脱水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抄纸装置和湿纸脱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57989A
CN109957989A CN201711339024.XA CN201711339024A CN109957989A CN 109957989 A CN109957989 A CN 109957989A CN 201711339024 A CN201711339024 A CN 201711339024A CN 109957989 A CN109957989 A CN 109957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copy paper
net
dehydration rol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390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野将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plo Se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uplo Se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plo Seiko Corp filed Critical Duplo Seiko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3390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579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57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579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12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wet methods, by the use of steam
    • D21B1/30Defibrating by other means
    • D21B1/32Defibrating by other means of waste paper
    • D21B1/325Defibrating by other means of waste paper de-ink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3/00Press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3/02Wet presses
    • D21F3/10Suction rolls, e.g. couch roll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9/00Complete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9/02Complete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of the Fourdrinier type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11/00Pulp or paper, comprising cellulose or lignocellulose fibres of natural origin only
    • D21H11/14Secondary fib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4Pap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抄纸装置和湿纸脱水方法。抄纸装置(Q)包括脱水辊(45),在该脱水辊(45)和抄纸网(23)之间夹持所述抄纸网(23)上形成的湿纸(W)来进行脱水,所述抄纸网(23)配置成在其与脱水辊(45)夹持湿纸的湿纸夹持部(28)处沿着所述脱水辊(45)的外周面移动。此外,抄纸装置(Q)包括一对脱水辊(45),上述一对脱水辊(45)隔着抄纸网(23)相对,对抄纸网(23)上形成的湿纸(W)进行脱水,并且所述一对脱水辊(45)设置成包含所述一对脱水辊(45)双方的轴心的平面相对于铅垂面倾斜规定角度。

Description

抄纸装置和湿纸脱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抄纸装置和湿纸脱水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技术,其从流浆箱向抄纸网上供给纸料,并对抄纸网上形成的湿纸进行脱水。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7-214030)公开的废纸处理装置中,一对脱水辊隔着抄纸网上下相对设置,将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抄纸网夹持在一对脱水辊之间,对抄纸网上的湿纸进行脱水。
但是,在上述公报的装置中,湿纸从形成在一对脱水辊之间的夹缝部朝向下游侧穿出时,即在刚刚解除了双方的脱水辊的按压之后,有时从湿纸挤出的液体成分会再次返回湿纸。如此,有时难以有效地对抄纸网上的湿纸进行脱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对抄纸网上形成的湿纸进行脱水的抄纸装置和湿纸脱水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抄纸装置包括:抄纸网,抄取纸料而形成湿纸;以及脱水辊,与抄纸网相对,在脱水辊和抄纸网之间形成有抄纸网沿着脱水辊的外周面移动的湿纸夹持部,在湿纸夹持部处,在脱水辊和抄纸网之间夹持湿纸来进行脱水。
本发明的抄纸装置包括:抄纸网,抄取纸料而形成湿纸;以及一对脱水辊,隔着抄纸网相对,一对脱水辊配置成包含双方的轴心的平面相对于铅垂面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的抄纸装置中,在一方的脱水辊和另一方的脱水辊之间形成有夹缝部,夹缝部与包含一方的脱水辊的轴心的铅垂面相比,位于抄纸网的移动方向下游侧。
此外,在本发明的抄纸装置中,在一方的脱水辊和抄纸网之间,形成有抄纸网沿着一方的脱水辊的外周面移动的湿纸夹持部,在湿纸夹持部处,在一方的脱水辊和抄纸网之间夹持湿纸来进行脱水。
在本发明的湿纸脱水方法中,在形成于脱水辊和抄纸网之间的湿纸夹持部处,使抄纸网沿着脱水辊的外周面移动,利用抄纸网和脱水辊按压抄纸网上形成的湿纸来进行脱水。
在本发明的湿纸脱水方法中,将一对脱水辊配置成隔着抄纸网相对且包含双方的轴心的平面相对于铅垂面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利用所述一对脱水辊按压抄纸网上形成的湿纸来进行脱水。
此外,在本发明的湿纸脱水方法中,在将形成于一方的脱水辊和另一方的脱水辊之间的夹缝部配置在比包含一方的脱水辊的轴心的铅垂面更靠向抄纸网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利用双方的脱水辊夹持湿纸来进行脱水。
此外,在本发明的湿纸脱水方法中,在形成于一方的脱水辊和抄纸网之间的湿纸夹持部处,使抄纸网沿着一方的脱水辊的外周面移动,利用抄纸网和一方的脱水辊夹持抄纸网上形成的湿纸来进行脱水。
按照本发明,在湿纸夹持部中,通过在沿着脱水辊的外周面移动的抄纸网和脱水辊之间夹持湿纸来进行脱水,能够高效地对湿纸进行脱水。
此外,由于一对脱水辊设置成包含双方的轴心的平面相对于铅垂面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所以设置在上侧的一方的脱水辊能够先行对湿纸进行脱水,设置在下侧的另一方的脱水辊能够将脱离了湿纸的液体成分向下方引导,从而效率良好地进行脱水。
并且,通过使形成在一对脱水辊之间的夹缝部与包含一方的脱水辊的轴心的铅垂面相比更靠向抄纸网的移动方向下游侧,从而在与夹缝部相比更靠向抄纸网的移动方向上游侧,在一方的脱水辊和抄纸网之间夹持湿纸进行预备脱水。此后,通过在双方的脱水辊之间的夹缝部夹持湿纸来进一步进行脱水,分多个阶段对湿纸进行脱水,从而提高了脱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造纸装置的结构的简图。
图2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纵断面图。
图3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脱水部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脱水部的力的方向的图。
图5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脱水部的压力变化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纵断面图。
图7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脱水部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脱水部的压力变化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纵断面图。
图10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脱水部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脱水部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纵断面图。
图13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的脱水部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抄纸装置的造纸装置的结构的简图。
在图1中,构成造纸装置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包括再生纸浆制造部1、脱墨部2、抄纸部3(Q、Qa、Qb、Qd、Qe)、精加工部4和控制各部分的控制部8,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将废纸10作为造纸原料,抄取废纸10的纸料来制造再生纸7。
但是,在以下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作为抄纸部3的实施例说明的各抄纸装置Q、Qa、Qb、Qd、Qe并不仅限应用于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也能够应用于将木材等其他纸浆原料作为造纸原料的造纸装置的抄纸部。
再生纸浆制造部1对废纸10进行分解来制造纸浆悬浮液。脱墨部2对在再生纸浆制造部1中制造的纸浆悬浮液进行脱墨。抄纸部3对在脱墨部2中得到的脱墨后的纸浆悬浮液进行抄纸而形成湿纸,并且对得到的湿纸进行脱水和干燥。
精加工部4通过对在抄纸部3中得到的精加工前的再生纸7进行裁断等来进行精加工,得到固定尺寸的再生纸7。
即,精加工部4具有裁断刀(省略图示),该裁断刀将带状的再生纸切成规定的薄片体尺寸。裁断刀具有左右一对裁切装置和切刀。裁切装置由圆刀构成。切刀由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上下一对直刀构成。在裁断刀的下方设置有未图示的边角料回收箱,该边角料回收箱回收由裁断产生的边角料。
控制部8控制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整体的动作。再生纸浆制造部1和脱墨部2分别能够利用公知的再生纸浆制造装置和脱墨装置。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抄纸部3的实施例的抄纸装置Q的简要结构的纵断面图。另外,以下将图2所示的抄纸装置Q的右侧作为“前侧”,将左侧作为“后侧”,将图2的纸面的眼前一侧作为“右侧”,将纸面的里侧作为“左侧”来进行说明。
抄纸装置Q在未图示的箱体内收容有湿纸形成部11、脱水部14和干燥部15。在箱体内配置有左右一对未图示的侧板,上述侧板将构成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的各部分的大致全部的辊支撑成转动自如。
湿纸形成部11包括流浆箱12和网部13,用于形成湿纸W。
流浆箱12用于将脱墨后的纸浆悬浮液均匀地供给到抄纸网23上。流浆箱12包括:贮存部18,贮存纸浆悬浮液;流出部19,使贮存于贮存部18的纸浆悬浮液向抄纸网23上流出;以及流入部20,形成在贮存部18的底部,供纸浆悬浮液流入。
流入部20与未图示的输送泵连接,利用输送泵将从脱墨部2取出的脱墨后的纸浆悬浮液向贮存部18输送。
网部13包括抄纸网23、张力调整部36以及使抄纸网23移动的未图示的网驱动部。
抄纸网23以环形轨道状张紧架设于多个带辊24。
脱水部14位于沿着抄纸网23的环形轨道的上侧移动的去程轨道上,并且设置在去程轨道的下游侧端部的附近。在上述脱水部14中,抄纸网23形成有弯曲部21,抄纸网23的轨道在弯曲部21处相对于水平面向上方弯曲大约5°至85°的程度。
张力调整部36调整抄纸网23的张力,分别设置在带辊24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附近。各张力调整部36包括张力调整构件37、轴支撑构件41和固定构件42。
在抄纸装置Q的后侧、即图2的图中左侧,在流出部19的下方设置有架设抄纸网23的三个带辊24。上述三个带辊24中的位于上下方向的中央的带辊241设置成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自如。上述带辊241的转动轴242被轴支撑构件41支撑。固定构件42固定于构成装置主体的未图示的侧板。
张力调整构件37例如由压缩弹簧构成,以压缩状态设置在固定构件42与轴支撑构件41之间。
由此,轴支撑构件41接受张力调整构件37的按压力,从固定构件42向抄纸装置Q的前侧、即图2的图中右侧施加作用力。因此,带辊241的转动轴242被朝向抄纸装置Q的前侧施加规定的按压力,由此向抄纸网23赋予规定量的张力。
抄纸网23对从流浆箱12供给的纸料的纸浆悬浮液进行抄取来形成湿纸W。网部13具有对纸浆悬浮液进行脱水的脱水板26,在沿着抄纸网23的环形轨道的上侧移动的去程轨道的下方,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脱水板26。
各脱水板26与抄纸网23的下表面滑动接触,朝向与抄纸网23的移动方向垂直的左右宽度方向延伸。由此,脱水板26将从抄纸网23的网眼流下的作为液体成分的白水向下方引导。
此外,在脱水板26的下方设置有接水部27,该接水部27接收从脱水板26流下的白水或直接从抄纸网23的网眼流下的白水。接水部27利用未图示的配管、引导件等,与设置在其下方的白水容器29连接。
白水容器29包括未图示的配管和白水循环用泵,利用白水循环用泵将收容在白水容器29内部的白水送向再生纸浆制造部1和脱墨部2。因此,能够再次利用在接水部27中回收的白水。
与抄纸网23的弯曲部21对应的脱水部14由具备脱水辊45的脱水辊部43构成。脱水辊45兼用作架设抄纸网23的带辊24。
图3是脱水部14的周边的局部放大图。抄纸网23在弯曲部21处形成有湿纸夹持部28,在湿纸夹持部28与脱水辊45之间夹持湿纸W,并且湿纸夹持部28在沿着抄纸网23的移动方向的规定范围G内,沿着脱水辊45的外周面移动。即,在以脱水辊45为边界的抄纸网23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规定范围G内,抄纸网23与脱水辊45的外周面接触。
由张力调整部36向抄纸网23赋予规定量的张力。脱水辊45与被张力调整部36赋予了张力的抄纸网23以规定压力接触,抄纸网23上形成的湿纸W夹持在该脱水辊45与抄纸网23之间来进行脱水。
脱水辊45借助连接机构与网驱动部连接,并且被驱动而与架设抄纸网23的其他带辊24同步地转动。
脱水辊45的材料列举如下:不锈钢、铁或铝等金属、聚氨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氯乙烯、ABS系树脂或氟系树脂等合成树脂、天然橡胶(NR)、异戊二烯橡胶(IR)、顺丁橡胶(BR)、丁苯橡胶(SBR)、丁基橡胶(IIR)、丁腈橡胶(NBR、HNBR)、乙丙橡胶(EPM、EPDM)、氯化或氯磺化聚乙烯(CM、CSM)、氯丁橡胶(CR)、丙烯橡胶(ACM、AEM)、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A、EVM)、聚氨酯橡胶(PUR、U)、硅橡胶(VMQ、PMQ、PVMQ、FVMQ)、氟橡胶(FKM、FFKM、TFE/P)、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A)、氯醚橡胶(ECO)、聚氨酯橡胶、以及热塑性弹性体(TPE)等合成橡胶。
此外,脱水辊45是将上述材料形成为层状的辊,也能够组合多种材料而形成为多层状。例如,可以将金属材料和合成树脂材料中的任意一种作为基材且组合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或者在将金属材料和合成树脂材料的两种以上形成为多层状的基材上组合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等。
通过使用上述材料中的金属材料,可以确保脱水辊45的强度。利用抄纸网23过滤纸料而形成在抄纸网23的上表面的湿纸W在由脱水部14进行脱水的前后,含水率较高。因此,即使脱水辊45是金属材料,也不容易产生湿纸W粘贴在脱水辊45上的问题。
但是,通过使脱水辊45由硅树脂或氟系树脂构成,或者利用硅树脂、氟系树脂对脱水辊45进行表面加工,提高了湿纸W的剥离性。
如图2所示,干燥部15包括夹持用带48、干燥滚筒50、温度传感器66和刮板55。夹持用带48以环形轨道状架设于干燥滚筒50和多个带辊49,并且卷绕在干燥滚筒50外周的大致四分之三的范围内。
夹持用带48利用配置在干燥滚筒50的上游侧的带辊49p而使环形轨道从回程轨道翻转为去程轨道,并且形成以上述带辊49p为顶点朝向上方突出的轨道。
此外,抄纸网23利用配置在脱水部14的下游侧的带辊24p而使环形轨道从去程轨道翻转为回程轨道,并且形成以上述带辊24p为顶点朝向上方突出的轨道。
架设抄纸网23的顶点的带辊24p位于抄纸网23的去程轨道的末端,架设夹持用带48的顶点的带辊49p位于夹持用带48的去程轨道的始端。
构成抄纸网23的去程轨道的末端的带辊24p与构成夹持用带48的去程轨道的始端的带辊49p配置在相对的位置,从利用带辊24p而翻转的抄纸网23向利用带辊49p而翻转的夹持用带48交接湿纸W。
抄纸网23在经过带辊24p的回程轨道中与朝向带辊49p的夹持用带48的回程轨道相对。在此,抄纸网23和夹持用带48不在相对的位置接触而是离开固定距离平行地配置。夹持用带48被未图示的夹持用带驱动部驱动而移动。
从抄纸网23交接的处于湿润状态的湿纸W夹持在夹持用带48与干燥滚筒50之间,并且夹持用带48在卷绕于干燥滚筒50的范围内沿着干燥滚筒50的周围移动。
夹持用带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金属、聚酯或聚苯硫醚等合成纤维、麻或木棉等天然纤维。夹持用带48由经线和纬线编织的织物形成,从对湿纸W的干燥效率高的角度考虑是优选的。
干燥滚筒50具有形成为中空圆筒状的筒体58,与筒体58的轴心垂直的左右的侧面被圆盘形状的盖体59封闭。此外,筒体58被多个支撑辊61支撑成转动自如,在筒体58的内周面具有加热装置62。加热装置62柔软且具有可挠性,由形成为薄片体状的硅橡胶加热器等加热体构成,该加热体粘贴在干燥滚筒50的内周面整周。
通过利用夹持用带驱动部驱动夹持用带48移动,从而筒体58从动于夹持用带48而转动。
如图2所示,温度传感器66设置在干燥滚筒50的上部后侧,与筒体58的表面滑动接触而检测筒体58的表面温度。但是,温度传感器66也可以使用与筒体58非接触的传感器。刮板55设置在干燥滚筒50的上部后侧,且比温度传感器66更靠向干燥滚筒50的转动方向上游侧。刮板55从干燥用带47剥离干燥后的再生纸,并且将再生纸向精加工部4引导。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在再生纸浆制造部1中通过将规定量的废纸10与规定量的水一起搅拌规定时间,来制造纸浆悬浮液。接着,将得到的纸浆悬浮液向脱墨部2输送并进行脱墨处理,得到脱墨后的纸浆悬浮液。向脱墨后的纸浆悬浮液中加水。在脱墨部2中加水,或者在从脱墨部2向抄纸部3输送脱墨后的纸浆悬浮液的流通路径的中途位置进行加水。并且,将形成纸料的纸浆悬浮液向抄纸部3的流浆箱12输送,该纸料通过加水而调制成适合于抄纸的规定的纸浆浓度。
纸浆悬浮液从流浆箱12的流入部20流入贮存部18,并且从流出部19流出到抄纸网23上。抄纸网23对供给的纸浆悬浮液进行抄取来形成湿纸W。在此,抄纸网23过滤纸浆悬浮液,从纸浆悬浮液脱离的液体成分穿过抄纸网23的网眼。此后,将脱离后的纸浆悬浮液的液体成分向接水部27引导,最终作为白水收容于白水容器29,该接水部27比位于抄纸网23的环形轨道的内侧位置的脱水板26更靠下方。收容于白水容器29的白水向再生纸浆制造部1或脱墨部2等输送并再次利用。
残留在抄纸网23上的纸浆形成湿纸W。湿纸W是含有比较多的水分的纤维层。
在湿纸W的纸厚控制中,控制部8将抄纸网23上形成的湿纸W的前端区域的纸厚形成为抄纸前端区域厚度。抄纸前端区域厚度设定为比抄纸主区域厚度厚,抄纸主区域厚度设定在与湿纸W的前端区域相连的抄纸主区域。
由此,在形成湿纸W的前端区域时,控制部8控制网驱动部来调整抄纸网23的移动速度,调整成比形成抄纸主区域时慢的移动速度。
此外,也可以代替于此,在形成湿纸W的前端区域时,控制部8进行使抄纸网23停止移动的控制。停止时间可以任意设定。
此外,在形成湿纸W的前端区域时,控制部8也可以控制输送泵的驱动量来调整前端区域的纸厚。即,通过进行使形成湿纸W的前端区域时的输送泵的驱动量比形成抄纸主区域时的驱动量变大的控制,向流入部19流入的纸浆悬浮液的量增加,从而使湿纸W的前端区域较厚。
如果湿纸W的前端区域到达脱水部14,则湿纸W被夹持在沿着脱水辊45的外周面朝向上方弯曲移动的抄纸网23和脱水辊45之间来进行脱水。
如图3所示,如果在水平方向移动的抄纸网23上的湿纸W进入湿纸夹持部28,则利用脱水辊45从上方按压湿纸W,并且湿纸W在被夹持于脱水辊45和抄纸网23之间的状态下,边沿着脱水辊45的外周面弯曲边向上方移动,并且经过湿纸夹持部28。
在此期间,湿纸W接受抄纸网23的张力而被压向脱水辊45,伴随抄纸网23的移动,在脱水辊45与抄纸网23之间逐渐脱水。并且,从湿纸W脱离的液体成分沿着弯曲的抄纸网23向下方引导。
现有技术中,隔着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抄纸网23上下相对地配置一对脱水辊,利用上述一对脱水辊夹持湿纸W,在双方的脱水辊之间的夹缝位置按压湿纸W来进行脱水,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湿纸W不接受局部的加压,而是在湿纸夹持部28中在脱水辊45的外周面和抄纸网23双方的面之间被以较小的按压力按压。
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以往那样在含水率高的状态下在一对脱水辊的夹缝位置以较大的按压力强行按压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湿纸W所含的纤维的移动变少,从而能够提高干燥后得到的再生纸的品质。
下面,考虑抄纸网23上的湿纸W在脱水部14处接受的压力p的变化。首先,在湿纸夹持部28中,在利用抄纸网23和脱水辊45夹持湿纸W时,求出向湿纸W施加的力F的总量。
例如在图2中,位于抄纸网23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张力调整构件37向抄纸网23施加的按压力的值通过将弹簧的位移量δ乘以弹性常数而得到,在此合计是80kgf。
如图3所示,当去程轨道的抄纸网23在弯曲部21处从水平方向朝向倾斜方向转换方向时,将朝向前侧上方倾斜移动的抄纸网23的移动面与水平面所呈的角度设为α。
对抄纸网23朝向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赋予相等大小的张力Tu、Td,可以认为上述Tu、Td的合计与利用张力调整部36向抄纸网23赋予的按压力的大小相等。
在此,像本实施方式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那样是小型的抄纸装置Q的情况下,与大型的抄纸装置相比,抄纸网23的移动速度非常慢。因此,假设张力Tu、Td的大小不会伴随抄纸网23的移动而产生差异。针对利用张力调整部36赋予的80kgf,抄纸网23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双方作用有同等量的张力,Tu、Td的值都为40kgf。
脱水辊45转动自如地轴支撑于构成装置主体的侧板。因此,脱水辊45的设置位置不移动,在将湿纸W夹持在脱水辊45和抄纸网23之间时,不需要考虑脱水辊45的自重。可以认为通过使抄纸网23以规定的张力T(Tu=Td=40kgf)接触脱水辊45,将与张力T对应的力Fb赋予脱水辊45,并且从脱水辊45接受作为力Fb的反作用力的力Fc。
因此,可以认为湿纸W从脱水辊45接受力Fc,并且从抄纸网23接受与张力T对应的力Fb,湿纸W被上述脱水辊45和抄纸网23夹持并按压。
可以认为湿纸W从脱水辊45接受的力Fc的方向根据抄纸网23的移动位置而变化。可以认为在湿纸与脱水辊45接触的范围G、即整个湿纸夹持部28中,力Fc的方向在湿纸夹持部28的中间点处是与脱水辊45的切线方向垂直的方向。
这是因为如图3所示那样例如将湿纸夹持部28四分割时,成为从脱水辊45的中心C朝向湿纸夹持部28的中间点K3的力Fc的方向。
另一方面,可以认为湿纸W在整个湿纸夹持部28中从抄纸网23接受的力Fb与湿纸W从脱水辊45接受的力Fc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
可以认为湿纸W在整个湿纸夹持部28中从抄纸网23接受的力Fb等于在K3的位置处向抄纸网23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赋予的张力Tu、Td在力Fb的方向上合成的力。
图4是表示在图3的K3的位置处湿纸W从抄纸网23接受的力Fb的方向和大小的图。在K3处,朝向抄纸网23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张力Tu在图4中为水平方向向左。如果在K3处沿着朝向脱水辊45的中心C的方向对张力Tu进行分解,则得到的分力Tuc是Tuc=Tu·cos(π/2-α/2)。K3处的朝向抄纸网23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张力Td的方向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α。如果在K3处沿着朝向脱水辊45的中心C的方向对张力Td进行分解,则得到的分力Tdc是Tdc=Td·cos(π/2-α/2)。
朝向抄纸网23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张力Tu和朝向下游侧的张力Td都是40kgf,α的值为α=60°时,Fb=Tu·cos(π/2-α/2)+Td·cos(π/2-α/2)=40kgf。
在整个湿纸夹持部28中,上述力Fb是按压湿纸W的力F的总量。
接着,基于得到的力的总量Fb和湿纸夹持部28的面积,考虑在湿纸夹持部28处夹持湿纸W时的每单位面积的压力p的变化。
在图3中,K1的位置是开始按压的地点。即,是如下地点:抄纸网23的移动方向从水平方向改变为倾斜方向,抄纸网23上的湿纸W与脱水辊45的下部接触,开始利用脱水辊45和抄纸网23夹持湿纸W。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湿纸W接受的按压力、即湿纸W从脱水辊45和抄纸网23接受的每单位面积的压力p1非常小,是大致接近0kgf/cm2的值。
此外,在图3中,K5的位置是湿纸夹持部28的终点。在K5处,湿纸W未被夹持在脱水辊45和抄纸网23之间,从按压力释放湿纸W。在这种情况下,也与K1同样,可以认为湿纸W接受的压力p5非常小,是大致接近0kgf/cm2的值。
并且,在图3中,K3的位置是湿纸夹持部28的中间点。可以认为抄纸网23上的湿纸W通过被夹持在抄纸网23和脱水辊45之间而接受的按压力p在K3的位置处成为最大p3。
抄纸网23上的湿纸W通过被夹持在该抄纸网23和脱水辊45之间而使湿纸W接受的压力p近似地与距K1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在K3处成为最大,并且假设从K3到K5与从K3到K1以相同的比例减小。
图5是用于算出抄纸网23上的湿纸W在脱水部14处接受的压力p的变化的图。图5中,横轴表示从湿纸夹持部28的始点K1沿着脱水辊45的外周面的长度L。求出从湿纸夹持部28的始点K1到终点K5的长度L5、即抄纸网23的移动方向上的湿纸夹持部28整体的长度。
设脱水辊45的直径为10cm、α=60°,则湿纸夹持部28在脱水辊45的中心C的周围存在于60°的范围内,从湿纸夹持部28的始点K1到终点K5的距离为L5=10×π×α/360≈5.24cm。上述L5是脱水辊45的周向长度,等于抄纸网23隔着湿纸W与脱水辊45接触的范围G的长度。从K1到K3的长度L3为L3≈5.24/2=2.62cm。
图5中,纵轴表示按压湿纸W的压力p的大小,涂成斜线的三角形abc的面积S1与值I相当,该值I是将按压湿纸W的力F的总量按照湿纸W的宽度的每1cm换算而成的值。
在此,K1、K5处的压力p=0kgf/cm2,压力p近似地与距K1的距离成比例增大,在K3处最大,假设从K3到K5与从K3到K1以相同比例减小。
在抄纸网23的与移动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各位置处,夹持湿纸W的压力p是相同的值。在抄纸网2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y为y=20cm时,在整个湿纸夹持部28中按压湿纸W的力F的总量按照湿纸W的宽度的每1cm换算而成的值I为I=F/y=40kgf/20cm=2kgf/cm。
图5中,三角形abc的面积S1=L5×p3/2,由于S1=I=2kgf/cm,所以p3的值为p3=2×I/L5=2×2/5.24≈0.76kgf/cm2
实际上,可以认为利用抄纸网23和脱水辊45夹持并按压湿纸W时的压力p的变化是图5中由点划线所示的近似于正弦曲线的曲线R。
接着,抄纸网23上的湿纸W被夹持在抄纸网23和脱水辊45之间并被按压后,与抄纸网23一起向上方移动。由此,如图2所示,湿纸W的前端区域被朝向斜上方输送。湿纸W的前端区域S形成为较厚,并且由脱水部14进行脱水,由此湿纸W的前端区域S具有某种程度的韧性。
当前端区域S到达抄纸网23的转换位置T时,湿纸W从抄纸网23分离,如图2中实线所示,成为湿纸单体朝向斜右上方输送。
如果从抄纸网23向上方延伸的湿纸W的前端区域S的长度达到规定长度,则如双点划线所示,湿纸W的前端区域S因自重而压曲,被与抄纸网23相对的夹持用带48支撑。
并且,湿纸W的前端区域S进入夹持用带48和干燥滚筒50之间,被夹持在夹持用带48和干燥滚筒50之间输送。
湿纸W与利用加热装置62加热的干燥滚筒50抵接,由此,对处于湿润状态的湿纸W进行干燥而成为精加工前的带状的再生纸7。另外,利用温度传感器66检测干燥滚筒50的温度,并保持为规定温度。
利用干燥部15得到的精加工前的带状的再生纸7被刮板55从干燥用带47剥离,并且向精加工部4输送。输送到精加工部4的带状的再生纸7被裁断刀裁断为规定的薄片体尺寸,从而制成再生纸7。此时,裁切装置沿着长边方向将带状的再生纸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裁断。切刀的上直刀相对于下直刀上下动作,将再生纸沿着宽度方向裁断。利用裁断刀裁断的再生纸7的边角料被回收于边角料回收箱。边角料回收箱内的边角料如图1所示返回再生纸浆制造部1,再次作为废纸原料用于再生纸7的制造。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Qa的简要结构的纵断面图。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脱水部14由一个脱水辊45构成,但是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脱水部14a在脱水辊部43a中具有一对脱水辊67、68。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一对脱水辊67、68隔着抄纸网23a相对,夹持抄纸网23a上形成的湿纸W。第一脱水辊67与抄纸网23a之间能够夹持湿纸W,第二脱水辊68与第一脱水辊67隔着抄纸网23a相对配置。第一脱水辊67和第二脱水辊68在相互之间形成有夹缝部Na,夹缝部Na形成于湿纸夹持部28的中间位置K3a。第一脱水辊67设置在周向转动的抄纸网23a的环形轨道的外侧。第二脱水辊68设置在抄纸网23a的环形轨道的内侧。
图7是脱水部14a的局部放大图。如该图所示,抄纸网23a在其与第一脱水辊67夹持湿纸的湿纸夹持部28a处,沿着第一脱水辊67的外周面移动。即,抄纸网23a沿着第一脱水辊67的外周面形成有弯曲部21a,并且在弯曲部21a处从水平方向朝向上方弯曲移动。
此外,第一脱水辊67和第二脱水辊68设置成包含双方的轴心C1、C2的平面A相对于铅垂面V1、VN倾斜规定角度θ1的状态。规定角度θ1优选在5°至85°程度的范围内。
第一脱水辊67和第二脱水辊68的夹缝部Na与包含第一脱水辊67的轴心C1的铅垂面V1相比,位于抄纸网23a的移动方向下游侧。
此外,第二脱水辊68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其轴心C2与包含第一脱水辊67和第二脱水辊68的夹缝部Na的铅垂面VN相比,位于抄纸网23a的移动方向下游侧。在夹缝部Na处,第二脱水辊68与第一脱水辊67之间隔着抄纸网23a夹持湿纸W来进行脱水。
第一脱水辊67被构成装置主体的侧板支撑成转动自如。第二脱水辊68在能够向接近第一脱水辊67的方向移动的状态下,被所述侧板支撑成转动自如。
如图6所示,在第二脱水辊68的转动轴681的一端和第一脱水辊67的转动轴671的一端之间,以及第二脱水辊68的转动轴681的另一端和第一脱水辊67的转动轴671的另一端之间,分别设置有由拉伸弹簧构成的按压力赋予构件69,利用按压力赋予构件69连接双方的转动轴681、671的两端部。
并且,利用按压力赋予构件69施加的作用力,对第二脱水辊68朝向接近第一脱水辊67的方向施加作用力。
在第一脱水辊67和该抄纸网23a之间夹持并按压抄纸网23a上的湿纸W来进行脱水。在抄纸网23a的移动方向上的比夹缝部Na更靠下游侧的区域中,通过利用抄纸网23a朝向第一脱水辊67按压湿纸W,从而湿纸W所含的液体成分被更多地导向抄纸网23a的下方并经过网眼。
在夹缝部Na处,利用第一脱水辊67和第二脱水辊68夹持湿纸W,脱水的液体成分经过抄纸网23a的网眼并到达第二脱水辊68的周面,并且沿着第二脱水辊68的面向后侧的外周面流向下方。
由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一对脱水辊67、68在夹缝部Na处夹持湿纸W来进行脱水,能够从湿纸W除去更多的液体成分。
此外,将经过网眼的液体成分沿着第二脱水辊68适当地向下方引导,由此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脱水。
优选的是,第一脱水辊67和第二脱水辊68都为双层结构,在不锈钢、铁或铝等金属的外侧形成有弹性体层。通过使双层结构的轴心侧由金属构成,能够确保强度。
此外,利用按压力赋予构件69施加的作用力,能够以较大的按压力对夹持在第一脱水辊67与第二脱水辊之间的湿纸W进行脱水。
双层结构的外侧的弹性体层可以使用尼龙、聚氨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的海绵状多孔介质或发泡体、NBR等软质或硬质合成橡胶等。通过在双层结构的外侧形成弹性体层,可以使湿纸W更不容易粘贴于第一脱水辊67。
特别是由于第一脱水辊67直接按压湿纸W,所以在因长期使用第一脱水辊67而导致弹性体层变形、表面或内部产生凹凸的情况下,当按压湿纸W时,湿纸W的表面粗糙且混乱而导致再生纸的品质下降。但是,在弹性体层由NBR等合成橡胶构成时,可以提高其耐久性,能够抑制发生上述情况,从而可以防止品质下降。
另一方面,在弹性体层由海绵状多孔介质或发泡体构成时,可以从湿纸W吸收更多的水分。通过由海绵状多孔介质或发泡体构成第二脱水辊68的弹性体层,湿纸W被夹持于夹缝部Na时容易被压缩而变形。并且,在与夹缝部Na相比处于下游侧的前侧位置,由于从压缩状态释放的弹性体层在短时间内膨胀而体积增大,所以能够从经过夹缝部Na之后的湿纸W夺取更多的水分。
接着,考虑湿纸W在脱水部14a处接受的压力pa的变化。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算出的抄纸网23a的张力T产生的按压力的基础上,利用按压力赋予构件69赋予按压力。
在此,配置在抄纸网23a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构成按压力赋予构件69的拉伸弹簧各自的位移量乘以弹性常数而得到的值的合计Fp为Fp=150kgf。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从设置有第一脱水辊67的一侧和设置有第二脱水辊68的一侧双方以150kgf按压湿纸W。
如果将抄纸网23a的与移动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20cm,将第一脱水辊67和第二脱水辊68的夹缝宽度设为0.5cm,则在夹缝部Na处按压湿纸W时的每单位面积的压力pn为pn=150/(20×0.5)=15kgf/cm2
利用上述两个脱水辊67、68夹持湿纸W的压力pn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K3的位置处的压力p3相比为大致20倍的大小。图8表示使上述夹缝部Na处的压力pn的值与图5的坐标图重合的状态。在图8中,由涂成斜线的四边形defg表示夹缝部Na的压力pn。
实际上,利用抄纸网23a和脱水辊67夹持按压湿纸W时的压力p的变化成为图8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曲线Ra。即,成为将利用抄纸网23a的张力T按压湿纸W的压力pc和利用一对脱水辊67、68按压湿纸W的压力pn合计后的压力分布。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直到湿纸W到达一对脱水辊67、68的夹缝部Na为止,在压力p慢慢变大的状态下进行按压,所以湿纸W的纤维的状态不会混乱,可以适当地进行脱水。此外,由于在夹缝部Na处以足够强的压力进行按压,所以能够显著地提高脱水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Qb的简要结构的纵断面图。图10是抄纸装置Qb的脱水部14b的局部放大图。在图9所示的本第三实施方式中,干燥滚筒50b相对于流浆箱12b和抄纸网23b的设置高度设定为低于图2、6所示的上述第一、二实施方式的干燥滚筒50、50a的设置高度。
此外,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抄纸网23b不朝向上方弯曲移动,沿着去程轨道移动的上侧的抄纸网23b在去程轨道的下游侧端部处朝向下方弯曲移动。
构成脱水部14b的一对脱水辊67b、68b设置在去程轨道的下游侧端部的附近位置。在脱水部14b中,利用一对脱水辊67b、68b对抄纸网23b上形成的湿纸W进行脱水。
脱水部14b的第一脱水辊67b设置在抄纸网23b的外侧且上方,第二脱水辊68b隔着抄纸网23b与第一脱水辊67b相对,并且设置在抄纸网23b的环形轨道的内侧。第二脱水辊68b兼用作架设抄纸网23a的带辊24b。
如图10所示,第一脱水辊67b和第二脱水辊68b设置成包含双方的轴心C1b、C2b的平面B相对于铅垂面Vb倾斜规定角度θ2的状态。倾斜角度优选在5°至85°程度的范围内。
相对于包含第一脱水辊67b的轴心C1b和第二脱水辊68b的轴心C2b在水平方向上的中间点M的铅垂面Vb,第一脱水辊67b设置成其轴心C1b位于去程轨道的抄纸网23b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状态。
另一方面,第二脱水辊68b设置成其轴心C2b相对于所述铅垂面Vb位于去程轨道的抄纸网23b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状态。
如图9所示,夹持用带48b卷绕于干燥滚筒50b的面向前侧的大致半圆部分。
夹持用带48b在干燥滚筒50b的下部离开干燥滚筒50b,并且朝向后侧延伸至抄纸网23b的下方位置。架设夹持用带48b的带辊49b中的一个带辊位于比转换位置Tb的正下方更靠后侧、即图9中的左侧位置,该转换位置Tb为抄纸网23b从去程轨道转换为回程轨道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脱水辊67b和第二脱水辊68b之间不存在夹缝部,湿纸W在到达第一脱水辊67b和第二脱水辊68b的所述中间点M之前,被夹持在第一脱水辊67b和抄纸网23b之间来进行脱水。
由此,虽然从湿纸W脱离的液体成分也取决于湿纸W的含水率或抄纸网23b的移动速度,但是该液体成分的大部分在保持于抄纸网23b的网眼的状态下到达第二脱水辊68b的设置位置。并且,脱离了湿纸W的液体成分从抄纸网23b转移至第二脱水辊68b的外周面,沿着第二脱水辊68b的面向后侧的外周面向下方引导,从第二脱水辊68b的外周面的最下点落下到接水部27b。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抄纸部3中,如果在抄纸网23b的转换位置Tb处转换了抄纸网23b的移动方向,则湿纸W因自重而单体向下方行进。其结果,湿纸W的前端区域从抄纸网23b分离,向设置在下方的夹持用带48b移动,并且伴随夹持用带48b的移动而朝向干燥滚筒50b向前侧输送。
另外,为了使湿纸W的前端区域在转换位置Tb处更可靠地从抄纸网23b分离,也可以使湿纸W的前端区域比与该前端区域相连的主区域厚。
例如在形成湿纸W的前端区域时,也可以通过进行控制使抄纸网23b的移动速度变慢、或者在抄纸网23b上挡住从流浆箱12b向抄纸网23b供给的纸浆悬浮液的流动,从而将抄纸网23b上形成的湿纸W的前端区域的纸厚形成为比与前端区域相连的抄纸主区域厚。
如果湿纸W的前端区域到达夹持用带48b和干燥滚筒50b的抵接部,则被夹持在夹持用带48b和干燥滚筒50b之间来进行脱水和干燥。
如此,在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Qb中,由于在抄纸网23b的下方设置有夹持用带48b,所以能够从抄纸网23b向夹持用带48b可靠地交接湿纸W的前端区域。
(第四实施方式)
图11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Qd的脱水部14d的局部放大图。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脱水辊68d的设置高度为与图10所示的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脱水辊68b的设置高度相比高出规定量的位置。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1所示,改变第二脱水辊68d的设置位置,并且配置成更接近第一脱水辊67d,在第一脱水辊67d和第二脱水辊68d之间形成夹缝部Nd。
利用上述结构,能够在第一脱水辊67d和第二脱水辊68d之间,以比第三实施方式更强的力对湿纸W进行夹持、按压和脱水。
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第二脱水辊68d兼用作架设抄纸网23d的带辊24d。第一脱水辊67d和第二脱水辊68d设置成包含双方的轴心C1d、C2d的平面D相对于铅垂面Vd倾斜规定角度θ3的状态。倾斜角度优选5°至85°程度的范围。
能够在第一脱水辊67d与抄纸网23d之间夹持湿纸W,一对脱水辊67d、68d之间的夹缝部Nd与包含第一脱水辊67d的轴心C1d的铅垂面V1d相比,位于抄纸网23d的移动方向下游侧。
在湿纸W到达第一脱水辊67d和第二脱水辊68d的夹缝部Nd之前的阶段,将湿纸W夹持在第一脱水辊67d和抄纸网23d之间来进行脱水。由此,能够使脱离了湿纸W的液体成分经过抄纸网23d的网眼并向下方引导。
在上述第一阶段的脱水之后,在夹缝部Nd处,利用第一脱水辊67d和第二脱水辊68d,以比第一阶段的脱水更强的力对湿纸W进行按压和脱水。
由此,在第一阶段利用由第一脱水辊67d和抄纸网23d进行的脱水而经过了网眼的液体成分、以及在第二阶段利用第一脱水辊67d和第二脱水辊68d的夹持而从湿纸挤出的液体成分双方转移至第二脱水辊68b的外周面,并且沿着外周面朝向后侧的下方引导。并且,液体成分向下方落下而被接水部27d接收。
如此,由于包含第一脱水辊67d和第二脱水辊68d双方的轴心C1d、C2d的平面D相对于铅垂方向Vd倾斜规定量θ3,并且处在上方的第一脱水辊67d与包含夹缝部Nd的铅垂面Vd相比,位于抄纸网23d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所以能够多阶段地进行脱水,例如由第一脱水辊67d和抄纸网23d进行第一阶段的脱水和由第一脱水辊67d和第二脱水辊68d进行第二阶段的脱水,并且能够将分别脱离的液体成分双方沿着第二脱水辊68d的外周面朝向后侧下方引导。
由此,与像以往那样将上下设置的一对脱水辊配置成经过双方的轴心的面为铅垂方向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夹缝部Nd的周边将经过了抄纸网23d的网眼的液体成分适当地向下方引导,从而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脱水。
(第五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抄纸装置Qe的简要结构的纵断面图。图13是抄纸装置Qe的脱水部14e的局部放大图。
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抄纸装置Qe在湿纸形成部11e的上方设置有脱水部14e,并且进一步在脱水部14e的上方设置有干燥部15e。
脱水部14e在脱水辊部43e的基础上还具有脱水用带31。此外,干燥部15e在干燥滚筒50e的基础上还具有干燥用带47。
脱水用带31构成为环状输送带,输送处于湿润状态的湿纸W。脱水用带31由毛毡、毛布等吸水性的原材料形成,架设在多个辊32之间。脱水用带31分别与配置在下方的抄纸网23e和配置在上方的干燥部15e的干燥用带47在规定部位抵接,在上述抵接部分处,形成有依次转载湿纸W的结构。
脱水部14e的脱水辊部43e设置在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的抵接部位。在脱水辊部43e处,在正反面方向夹持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在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之间按压湿纸W来进行脱水,并且将湿纸W从抄纸网23e转载于脱水用带31。
脱水辊部43e包括:第一脱水辊67e,设置在脱水用带31的环形轨道的内侧;以及第二脱水辊68e,设置在抄纸网23e的环形轨道的内侧,且位于第一脱水辊67e的斜下方的相对位置。
第一脱水辊67e兼用作架设脱水用带31的带辊32。第一脱水辊67e与其他带辊32一起连接于未图示的脱水用带驱动部。如果脱水用带驱动部进行驱动,则第一脱水辊67e和其他带辊32被驱动而转动,从而使脱水用带31移动。
第一脱水辊67e和第二脱水辊68e配置成包含双方的轴心C1e、C2e的平面E相对于铅垂面V1e倾斜规定角度θ5的状态。此外,上方的第一脱水辊67e在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的输送方向上位于下方的第二脱水辊68e的下游侧,下方的第二脱水辊68e在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的移动方向上位于上方的第一脱水辊67e的上游侧。
形成在一对脱水辊67e、68e之间的夹缝部Ne与包含第一脱水辊67e的轴心C1e的铅垂面V1e相比,位于抄纸网23e的移动方向上游侧。
将双方的脱水辊67e、68e隔着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抵接的夹缝部Ne作为基准位置。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重合于上方的第一脱水辊67e的如下的外周区域:该外周区域是从基准位置起的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外周区域,且相当于围绕轴心C1e的规定角度范围。
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重合于下方的第二脱水辊68e的如下的外周区域:该外周区域是从基准位置起的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外周区域,且相当于围绕轴心C2e的规定角度范围。
干燥用带47输送从脱水用带31转载的湿纸W。干燥用带47架设在干燥滚筒50e和包含转载辊77的多个带辊72之间。
干燥部15e还包括转载部76。转载部76包括转载辊77,转载辊77在脱水用带31和干燥用带47之间夹持湿纸W,并且将湿纸W从脱水用带31转载于干燥用带47。
转载辊77包括:第一转载辊78,设置在干燥用带47的内侧;以及第二转载辊79,设置在脱水用带31的内侧。第一转载辊78和第二转载辊79相对配置,包含两个辊78、79双方的转动轴的面从铅垂面倾斜规定角度。
第一转载辊78与未图示的干燥用带驱动部连接。利用干燥用带驱动部的驱动,第一转载辊78与带辊72同步转动。
夹持用带48e以环形轨道状架设于干燥滚筒50和多个带辊49e,干燥用带47和夹持用带48e在双方的移动轨道的一部分重合的状态下移动。
干燥用带47和夹持用带48e在双方之间夹持并输送处于湿润状态的湿纸W,在干燥用带47和夹持用带48e沿着卷绕于干燥滚筒50e的外周面的范围而移动的期间,利用加热对湿纸W进行干燥。
在干燥滚筒50e的下方设置有前端剥离部52。前端剥离部52在规定的时机与干燥用带47接触,将湿纸W的前端区域从干燥用带47剥离。前端剥离部52包括剥离板56和摇动部57。利用摇动部57使剥离板56在规定的时机摇动。
在干燥用带47的移动方向上,在前端剥离部52的下游侧设置有压延部54。压延部54设置成与干燥滚筒50e的外周面相对。压延部54具有压延辊63,在压延辊63与干燥用带47之间夹持并输送湿纸W。压延辊63构成为能够在与湿纸W抵接的加压位置和离开湿纸W的退避位置之间移位。刮板55e从干燥用带47剥离干燥后的再生纸,并且将再生纸向精加工部4引导。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抄纸网23e上的湿纸W到达与脱水用带31抵接的抵接部,则湿纸W从抄纸网23e转载于脱水用带31。脱水用带31承载处于湿润状态的湿纸W并移动。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进入一对脱水辊67e、68e之间的夹缝部Ne时,形成相互间的角度θ6为1°~30°的输送轨道。
因此,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在到达夹缝部Ne之前,成为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的带之间逐渐变窄,并且在双方之间夹持湿纸W的状态。
并且,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在夹持湿纸W的状态下,重合在下方的第二脱水辊68e的外周面上。因此,在利用一对脱水辊67e、68e在夹缝部Ne处夹持湿纸W进行脱水之前,利用抄纸网23a和脱水用带31进行脱水,可以使吸水率高的脱水用带31吸收湿纸W的液体成分而进行预备脱水。
在上述预备脱水动作之后,在夹缝部Ne处利用脱水辊67e、68e,对夹持湿纸W的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进行加压,将湿纸W从抄纸网23e转载于脱水用带31。
如此,通过进行预备脱水操作,能够解决如下的纤维流动化等问题,即,湿纸W的纤维与利用由脱水辊67e、68e进行的加压而从湿纸W挤出的液体成分一起,被压回到抄纸网23e和脱水用带3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而流动化。
并且,可以防止因纤维流动化而产生的如下问题,即,从抄纸网23e向脱水用带31转载湿纸W时,起因于纤维的流动化而妨碍转载性能,从而导致湿纸W的质地不良。通过抑制纤维的流动化而提高转载性能,从而使湿纸W的质地良好。
如果脱水用带31上的湿纸W到达转载部77,则湿纸W从脱水用带31转载于干燥用带47。干燥用带47承载湿纸W并移动。
如果湿纸W的前端区域接近前端剥离部52的设置位置,则利用控制部8驱动摇动部57,使剥离板56如图12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绕逆时针方向摇动。
并且,剥离板56的前侧端缘与干燥用带47接触,将承载于干燥用带47的下表面的湿纸W从干燥用带47剥离。如此,从干燥用带47剥离湿纸W的前端区域之后,控制部8再次驱动摇动部57。并且,与此前相反,使剥离板56绕顺时针方向摇动,从而使剥离板56恢复到与干燥用带47不接触的位置。
在从干燥用带47剥离的湿纸W的前端区域经过了压延部54之后,控制部8使压延辊63从退避位置向加压位置移动。并且,利用压延辊63将湿纸W按压于干燥用带47和干燥滚筒50并进行加压。由此,提高了干燥后得到的再生纸7的平坦度。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废纸再生处理装置100设置有脱墨部2,但是也可以是不具备脱墨部2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脱水辊部43a设置有:第一脱水辊67,能够在其与抄纸网23a之间夹持湿纸W;以及第二脱水辊68,配置在与第一脱水辊67隔着抄纸网23a相对的位置,并且在湿纸夹持部28的中间位置K3a处形成夹缝部Na。
但是,夹缝部Na也可以形成在与湿纸夹持部28的中间位置不同的位置。例如,也可以形成在与湿纸夹持部28的中间位置相比更靠向抄纸网的移动方向上游侧或下游侧的任意位置。
即,如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也可以将第二脱水辊68(682)偏移设置成与湿纸夹持部28a的中间位置相比更靠向下游侧,从而能够将夹缝部Nf形成在与湿纸夹持部28a的中间位置相比更靠向下游侧的K4f的位置,或者将第二脱水辊68(683)偏移设置成与湿纸夹持部28a的中间位置相比更靠向上游侧,从而能够将夹缝部形成在与湿纸夹持部28a的中间位置相比更靠向上游侧的位置。在上述情况下,也不会使质地混乱,从而能够适当且高效地对湿纸进行脱水。

Claims (8)

1.一种抄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抄纸网,抄取纸料而形成湿纸;以及
脱水辊,与抄纸网相对,
在脱水辊和抄纸网之间形成有抄纸网沿着脱水辊的外周面移动的湿纸夹持部,在湿纸夹持部处,在脱水辊和抄纸网之间夹持湿纸来进行脱水。
2.一种抄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抄纸网,抄取纸料而形成湿纸;以及
一对脱水辊,隔着抄纸网相对,
一对脱水辊配置成包含双方的轴心的平面相对于铅垂面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抄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一方的脱水辊和另一方的脱水辊之间形成有夹缝部,
夹缝部与包含一方的脱水辊的轴心的铅垂面相比,位于抄纸网的移动方向下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抄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方的脱水辊和抄纸网之间,形成有抄纸网沿着一方的脱水辊的外周面移动的湿纸夹持部,在湿纸夹持部处,在一方的脱水辊和抄纸网之间夹持湿纸来进行脱水。
5.一种湿纸脱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脱水辊和抄纸网之间的湿纸夹持部处,使抄纸网沿着脱水辊的外周面移动,利用抄纸网和脱水辊按压抄纸网上形成的湿纸来进行脱水。
6.一种湿纸脱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对脱水辊配置成隔着抄纸网相对且包含双方的轴心的平面相对于铅垂面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利用所述一对脱水辊按压抄纸网上形成的湿纸来进行脱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湿纸脱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形成于一方的脱水辊和另一方的脱水辊之间的夹缝部配置在比包含一方的脱水辊的轴心的铅垂面更靠向抄纸网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利用双方的脱水辊夹持湿纸来进行脱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湿纸脱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一方的脱水辊和抄纸网之间的湿纸夹持部处,使抄纸网沿着一方的脱水辊的外周面移动,利用抄纸网和一方的脱水辊夹持抄纸网上形成的湿纸来进行脱水。
CN201711339024.XA 2017-12-14 2017-12-14 抄纸装置和湿纸脱水方法 Pending CN1099579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39024.XA CN109957989A (zh) 2017-12-14 2017-12-14 抄纸装置和湿纸脱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39024.XA CN109957989A (zh) 2017-12-14 2017-12-14 抄纸装置和湿纸脱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7989A true CN109957989A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18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39024.XA Pending CN109957989A (zh) 2017-12-14 2017-12-14 抄纸装置和湿纸脱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579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9958A (zh) * 2022-06-22 2022-09-09 浙江华丰纸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过滤纸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0349B1 (en) * 1996-05-10 2002-02-2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ethod for making high bulk wet-pressed tissue
DE112011102759T5 (de) * 2010-08-20 2013-05-29 Duplo Seiko Corp. Altpapierrecycling-Verarbeitungsmaschine
WO2013136471A1 (ja) * 2012-03-14 2013-09-19 日本製紙クレシア株式会社 トイレットペーパー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977230U (zh) * 2014-07-31 2014-12-03 重庆三峡学院 一种光面纸造纸机
US20170292785A1 (en) * 2016-04-12 2017-10-12 Duplo Seiko Corporation Method of drying wet paper and waste paper recycling apparatus
JP2017197849A (ja) * 2016-04-25 2017-11-02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古紙再生処理装置
CN207760658U (zh) * 2017-12-14 2018-08-24 迅普精工株式会社 抄纸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0349B1 (en) * 1996-05-10 2002-02-2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ethod for making high bulk wet-pressed tissue
DE112011102759T5 (de) * 2010-08-20 2013-05-29 Duplo Seiko Corp. Altpapierrecycling-Verarbeitungsmaschine
WO2013136471A1 (ja) * 2012-03-14 2013-09-19 日本製紙クレシア株式会社 トイレットペーパー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977230U (zh) * 2014-07-31 2014-12-03 重庆三峡学院 一种光面纸造纸机
US20170292785A1 (en) * 2016-04-12 2017-10-12 Duplo Seiko Corporation Method of drying wet paper and waste paper recycling apparatus
JP2017197849A (ja) * 2016-04-25 2017-11-02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古紙再生処理装置
CN207760658U (zh) * 2017-12-14 2018-08-24 迅普精工株式会社 抄纸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9958A (zh) * 2022-06-22 2022-09-09 浙江华丰纸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过滤纸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35422B2 (en) Method for making a pleated expandable cellular product for window coverings
CN207760658U (zh) 抄纸装置
CN102421963A (zh) 用于处理纸幅、特别是香烟纸幅的结构和方法
CN109957989A (zh) 抄纸装置和湿纸脱水方法
FI77483B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i pappers- eller kartongmaskiner foer formning av banan och/eller avvattning av banan samt prosessband foer tillaempning vid ifraogavarande foerfarande.
KR101358052B1 (ko) 원단 코팅액 평탄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원단 양면 코팅 장치
SE470533B (sv) Koncentrerings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JP2004321937A (ja) 折込み型エア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2151035U (zh) 一种超级联线式隔膜涂布机
US4033290A (en) Apparatus for coating sheet material
EP077627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coating material to sheets
JP3772196B2 (ja) シートにコーティング材料を塗布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6289819A (ja) シートモールディングコンパウンドの搬送装置及び搬送方法
JP5606202B2 (ja) 古紙再生処理装置
CN107161761A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正反螺旋整平式pe布淋膜机
JP2018040074A (ja) 抄紙装置及び湿紙の脱水方法
CN208232582U (zh) 一种双面印刷机
CN217803881U (zh) 一种塑料编织袋加工用一体机
KR101687737B1 (ko) 원단용 포일 프린팅장치
CN213704943U (zh) 一种喷绘打印机的收放布系统
US158400A (en) Improvement in paper-making machines
AU711923B2 (en)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coating material to sheets
JP2018145557A (ja) シート形成装置
KR200471261Y1 (ko) 점착라벨 제조장치
CN101772415A (zh) 叠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