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6894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46894A CN109946894A CN201811428269.4A CN201811428269A CN109946894A CN 109946894 A CN109946894 A CN 109946894A CN 201811428269 A CN201811428269 A CN 201811428269A CN 109946894 A CN109946894 A CN 1099468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ing
- wirings
- display
- another side
- rou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59—Repairing; Defec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at least on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being bent or folded, e.g. by us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59—Repairing; Defects
- G02F1/136263—Line defec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59—Repairing; Defects
- G02F1/136272—Auxiliary lin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难以产生信号减弱。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多个源极布线(显示布线)(17);多个第一布线(25),其一端侧经由绝缘膜IN而与多个源极布线(17)的一端侧重叠;多个第二布线(26),其一端侧经由绝缘膜IN而与多个源极布线(17)的另一端侧重叠;多个第三布线(27),其从多个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布设至多个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第四布线(28),其经由绝缘膜IN而分别与多个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和多个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重叠;以及第五布线(29),其经由绝缘膜IN而分别与多个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和多个第三布线(27)的另一端侧重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而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具备在非显示区域设置的第一布线、第二布线、第三布线、第四布线以及第五布线的有源矩阵基板。第一布线经由绝缘层而与第一总线组中的至少一部分总线的非输入侧端部交叉。第二布线经由绝缘层而与第二总线组中的至少一部分总线的非输入侧端部交叉。第三布线经由绝缘层而与第一总线组的输入侧端部交叉,并且未与第二总线组交叉。第四布线经由绝缘层而与第二总线组的输入侧端部交叉,并且未与第一总线组交叉。第五布线以经由绝缘层而与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布线交叉的方式被牵引。第三布线与第四布线电分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092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于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言,第五布线也布设于安装有栅极驱动器的第二FPC。由于第二FPC除了栅极驱动器的安装区域之外还需要连接于栅极驱动器和栅极总线的栅极引出布线的形成区域,所以第五布线的形成区域存在局限。因此,难以较宽地确保第五布线的线宽,布线电阻容易变高,恐怕以此为起因而产生信号减弱。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那样的状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难以产生信号减弱。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多个显示布线;多个第一布线,其一端侧经由绝缘膜而与多个显示布线的一端侧重叠;多个第二布线,其一端侧经由绝缘膜而与多个显示布线的另一端侧重叠;多个第三布线,其从多个上述第一布线的另一端侧布设至多个上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侧;第四布线,其经由绝缘膜而分别与多个上述第一布线的另一端侧和多个上述第三布线的一端侧重叠;以及第五布线,其经由绝缘膜而分别与多个上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侧和多个上述第三布线的另一端侧重叠。
若这样,则在多个显示布线的某一个产生了断线等的情况下,利用激光照射等短路处理,使多个显示布线中的产生了断线等的显示布线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与经由绝缘膜而分别重叠的第一布线以及第二布线的各一端侧短路。而且,利用短路处理使进行短路处理的第一布线的另一端侧、与经由绝缘膜而重叠的第四布线短路,利用短路处理使进行该短路处理的第四布线、与经由绝缘膜而重叠的第三布线的一端侧短路。然后,利用短路处理而使进行短路处理的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侧、与经由绝缘膜而重叠的第五布线短路,利用短路处理而使进行该短路处理的第五布线、与经由绝缘膜而重叠的第三布线的另一端侧短路。由此,能够经由第一布线、第二布线、第三布线、第四布线以及第五布线而对产生了断线等的显示布线供给信号。
此处,上述那样的显示布线的修理有时仅对多个显示布线的一部分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利用短路处理,使第四布线以及第五布线相对于多个第三布线而短路,该第四布线以及第五布线与同产生了断线等的修理对象的显示布线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分别重叠的第一布线以及第二布线的各另一端侧分别重叠。由此,经由多个第三布线而对修理对象的显示布线供给信号,因此可实现布线电阻的减少,进而信号减弱等难以产生。特别是在高清晰化、大型化发展的情况下有效。此外,成为非修理对象的显示布线通过使与其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重叠的第一布线以及第二布线确保为非短路状态,从而避免向成为修理对象的显示布线供给的信号被错误地供给。
另外,在多个第三布线的某一个产生了断线等的情况下,能够修理该第三布线。即,若在产生了断线等的修理对象的第三布线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和与它们重叠的第四布线以及第五布线进行短路处理,并且在进行该短路处理的第四布线以及第五布线、和与它们重叠的其他第三布线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进行短路处理,则能够取代产生了断线等的第三布线,而将其他的第三布线、第四布线以及第五布线利用于信号的传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难以产生信号减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的布线构成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液晶面板、各柔性基板以及印刷电路基板所具备的源极布线以及预备布线等的布线构成的俯视图。
图4是将液晶面板中的预备布线的第四布线所配设的角部附近放大的俯视图。
图5是将液晶面板中的预备布线的第五布线所配设的角部附近放大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预备布线的第一布线、第三布线以及第四布线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预备布线的第二布线、第三布线以及第五布线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8是沿着延伸方向将预备布线的第四布线(第五布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预备布线的第一布线、第三布线以及第四布线的规定的重叠位置进行了短路处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在预备布线的第二布线、第三布线以及第五布线的规定的重叠位置进行了短路处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对相对于预备布线的第一布线、第三布线以及第四布线的短路处理位置进行了变更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对相对于预备布线的第一布线、第三布线以及第四布线的短路处理位置进行了变更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两根源极布线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在预备布线的第一布线、第三布线以及第四布线的规定的重叠位置进行了短路处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预备布线的第一布线、第三布线以及第四布线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预备布线的第二布线、第三布线以及第五布线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预备布线的第一布线、第三布线以及第四布线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预备布线的第二布线、第三布线以及第五布线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18是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中的预备布线的第四布线所配设的角部附近放大的俯视图。
图19是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中的预备布线的第八布线所配设的短边部附近放大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各柔性基板以及印刷电路基板所具备的源极布线以及预备布线等的布线构成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1)的预备布线的第一布线、第三布线以及第四布线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2)的预备布线的第一布线、第三布线以及第四布线的关系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1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液晶显示装置10进行例示。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附图中示出X轴、Y轴以及Z轴,并以各轴向成为各附图所示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描绘。另外,将图8所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该图下侧设为背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至少具备: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其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背光源装置(未图示),其相对于液晶面板11而配置于背侧并照射液晶面板11中用于显示的光;多个柔性基板12,其与液晶面板11的端部连接;以及印刷电路基板13,其与多个柔性基板12的一部分连接。柔性基板12以及印刷电路基板13通过分别相对于液晶面板11直接或者间接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模块部件,可以说与液晶面板11一起构成“液晶面板模块(显示面板模块)”。此外,在液晶面板11与柔性基板12连接的连接位置、和柔性基板12与印刷电路基板13连接的连接位置分别夹设有未图示的ACF(AnisotropicConductive Film)。
对液晶面板1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液晶面板11具有几乎透明且具有优秀的透光性的玻璃制的一对基板11A、11B,在两基板11A、11B之间,夹设有伴随着电场施加而取向状态变化的液晶层、和对液晶层周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与液晶层一起未图示)。液晶面板11显示面被区分为由中央侧部分构成而显示有图像的显示区域(有源区域)AA、和由外周侧部分构成而成为包围显示区域AA的边框状(框状)并且未显示有图像的非显示区域(非有源区域)NAA。此外,在图1中,点划线表示显示区域AA的外形,比该点划线靠外侧的区域成为非显示区域NAA。此外,在两基板11A、11B的外表面侧分别贴附有偏光板(未图示)。
构成液晶面板11的两基板11A、11B中的表侧(正面侧)成为CF基板11A,背侧(背面侧)成为阵列基板11B。在阵列基板11B中的显示区域AA的内表面侧,如图2所示,作为开关元件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显示元件)14以及像素电极15按每多个以矩阵状(行列状)排列设置,并且成为格子状的栅极布线(第二显示布线、扫描布线)16以及源极布线(显示布线、信号布线、数据布线)17以包围上述TFT14以及像素电极15的周围的方式配设。栅极布线16沿着X轴方向(行方向)大体以直线状延伸而传送扫描信号,相对于此,源极布线17沿着Y轴方向(列方向)大体以直线状延伸而传送图像信号。栅极布线16由相对配设于下层侧的第一金属膜M1构成,相对于此,源极布线17由相对配设于上层侧并在与第一金属膜M1之间夹着绝缘膜IN的第二金属膜M2构成(参照图8)。由此,防止相互交叉的栅极布线16与源极布线17的短路。栅极布线16连接于TFT14的栅电极,源极布线17连接于TFT14的源电极,相对于此,像素电极15连接于TFT14的漏电极。而且,TFT14通过从栅极布线16供给扫描信号而被驱动,通过将供给于源极布线17的图像信号向像素电极15供给,从而将像素电极15充电至基于图像信号的电位。像素电极15在由栅极布线16以及源极布线17围起的方形的区域配设,并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或IZO(Indium Zinc Oxide)之类的透明电极膜构成。另一方面,在CF基板11A中的显示区域AA的内表面侧至少设置有在与阵列基板11B侧的各像素电极15成为对置状的位置以矩阵状排列多个的彩色滤光片、和将相邻的彩色滤光片间分隔的遮光部(黑矩阵),但省略其图示。
如图3所示,柔性基板12由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构成,且构成为在具有绝缘性以及可挠性的薄片状的基材上形成多根布线图案。柔性基板12包括:与液晶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NAA亦即长边侧的端部连接的多个源极侧柔性基板(柔性基板、第一柔性基板)18、和与液晶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NAA亦即短边侧的端部连接的多个栅极侧柔性基板(第二柔性基板)19。源极侧柔性基板18相对于液晶面板11的一方(图3的上侧)的长边侧的端部而在X轴方向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并以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六个)排列的形式连接。各源极侧柔性基板18与在阵列基板11B的长边侧的端部设置的第一端子部20连接。多个第一端子部20在各源极侧柔性基板18的安装区域中沿着X轴方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分别配设。多个第一端子部20包括与从显示区域AA引出的源极布线17的一端侧连接的源极布线用第一端子部(显示布线用第一端子部)20A。多根源极布线17根据显示区域AA的X轴方向的配置而与特定的源极侧柔性基板18连接。换句话说,将显示区域AA在X轴方向上从图3的左侧依次区分为第一分区显示区域AA1、第二分区显示区域AA2、第三分区显示区域AA3、第四分区显示区域AA4、第五分区显示区域AA5、第六分区显示区域AA6这六个时,六个源极侧柔性基板18分别相对于在各分区显示区域AA1~AA6配设的各源极布线17组供给图像信号。此外,在图3中,粗点划线表示显示区域AA的外形,细点划线表示各分区显示区域AA1~AA6的边界。在各源极侧柔性基板18分别安装有对源极布线17供给图像信号的源极驱动器(显示驱动部)21。可以说第一分区显示区域AA1以及第六分区显示区域AA6为在显示区域AA中位于X轴方向上两端侧的“端侧分区显示区域”,相对于此,第三分区显示区域AA3以及第四分区显示区域AA4为在显示区域AA中位于X轴方向上中央侧的“中央侧分区显示区域”。此外,在各源极侧柔性基板18设置有相对于阵列基板11B侧的第一端子部20经由ACF而连接的端子部(未图示)、和相对于印刷电路基板13侧的端子部经由ACF而连接的端子部(未图示)。此外,此处,源极布线17不仅包括形成于显示区域AA的部分,还包括与形成于非显示区域NAA的部分(例如源极布线用第一端子部(显示布线用第一端子部)20A连接的部分(源极引出布线))。源极布线17中的形成于非显示区域NAA的部分也有时由第二金属膜M2形成,但也有时由第一金属膜M1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栅极侧柔性基板19相对于液晶面板11的两短边侧的端部而在Y轴方向上以隔开间隔的方式且以每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每四个)排列的方式分别连接。各栅极侧柔性基板19与在阵列基板11B的两短边侧的各端部设置的第二端子部22连接。多个第二端子部22在各栅极侧柔性基板19的安装区域中沿着Y轴方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分别配设。多个第二端子部22包括分别与从显示区域AA引出的栅极布线16的一端侧或者另一端侧连接的栅极布线用第二端子部(第二显示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A。多根栅极布线16根据显示区域AA的Y轴方向的配置而与特定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连接。在各栅极侧柔性基板19分别安装有对栅极布线16供给扫描信号的栅极驱动器(第二显示驱动部)23。此外,源极驱动器21以及栅极驱动器23由在内部具有驱动电路的LSI芯片构成,并相对于源极侧柔性基板18以及栅极侧柔性基板19以COF(Chip On Film)方式安装。另外,在各栅极侧柔性基板19设置有相对于阵列基板11B侧的第二端子部22而经由ACF连接的端子部(未图示)。此外,此处,栅极布线16不仅包括形成于显示区域AA的部分,还包括与形成于非显示区域NAA的部分(例如栅极布线用第二端子部(第二显示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A连接的部分(栅极引出布线))。栅极布线16中的形成于非显示区域NAA的部分有时由第一金属膜M1形成,但也有时由第二金属膜M2形成。
如图3所示,印刷电路基板13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且构成为在具有绝缘性的刚性基板上形成多根布线图案并且安装各种电子部件。印刷电路基板13具有与阵列基板11B的长边同等程度的长度尺寸,并分别连接有六个源极侧柔性基板18的与阵列基板11B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在印刷电路基板13设置有相对于各源极侧柔性基板18侧的端子部而经由ACF连接的端子部(未图示)。此外,有时在柔性基板12、印刷电路基板13安装有与后述的预备布线24连接的放大电路。
此处,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设置有在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用于进行其修理的预备布线24。预备布线24在配设有源极布线17的显示区域AA的外侧配设,并以跨越液晶面板11的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区域NAA、各柔性基板12以及印刷电路基板13的形式被牵引。预备布线24相对于源极布线17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经由绝缘膜IN而分别重叠。因此,在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在预备布线24与源极布线17的重叠位置照射激光等的短路处理,从而能够使预备布线24相对于源极布线17短路。这样,经由预备布线24而对源极布线17中的比断线位置向与源极驱动器21侧相反一侧的部分供给图像信号,然后完成断线的源极布线17的修理。预备布线24以构成显示区域AA的六个各分区显示区域AA1~AA6为单位每两根共计十二根相关联而配置。因此,源极布线17能够以各分区显示区域AA1~AA6为单位每两根进行修理。具体而言,预备布线24包括:用于对第一分区显示区域AA1的源极布线17进行修理的两根第一预备布线24A、用于对第二分区显示区域AA2的源极布线17进行修理的两根第二预备布线24B、用于对第三分区显示区域AA3的源极布线17进行修理的两根第三预备布线24C、用于对第四分区显示区域AA4的源极布线17进行修理的两根第四预备布线24D、用于对第五分区显示区域AA5的源极布线17进行修理的两根第五预备布线24E、以及用于对第六分区显示区域AA6的源极布线17进行修理的两根第六预备布线24F。每两根第一预备布线24A、第二预备布线24B以及第三预备布线24C以在液晶面板11的图3所示的左侧的短边部通过的方式被牵引,相对于此,每两根第四预备布线24D、第五预备布线24E以及第六预备布线24F以在液晶面板11的图3所示的右侧的短边部通过的方式被牵引。从相互平行并且被牵引的第一预备布线24A~第三预备布线24C中的第一预备布线24A配设于最内周侧,第三预备布线24C配设于最外周侧。同样,相互平行并且被牵引的第四预备布线24D~第六预备布线24F中的第六预备布线24F配设于最内周侧,第四预备布线24D配设于最外周侧。对于各预备布线24A~24F的沿面距离(布线长度)而言,与位于两端的两分区显示区域AA1、AA6相关联的第一预备布线24A以及第六预备布线24F最短,与位于中央侧位置的两分区显示区域AA3、AA4相关联的第三预备布线24C以及第四预备布线24D最长。
如图3所示,预备布线24具有:一端侧相对于源极布线17的一端侧而重叠的第一布线25;一端侧相对于源极布线17的另一端侧而重叠的第二布线26;一端侧从多个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布设至多个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的第三布线27;分别与多个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和多个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重叠的第四布线28;以及分别与多个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和多个第三布线27的另一端侧重叠的第五布线29。换句话说,预备布线24成为分割构造。构成预备布线24的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部分、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部分以及第三布线27在阵列基板11B中均由与栅极布线16相同的第一金属膜M1构成,相对于此,第四布线28以及第五布线29均由与源极布线17相同的第二金属膜M2构成(参照图8)。因此,在阵列基板11B中,在第一布线25、第二布线26以及第三布线27、与第四布线28以及第五布线29的重叠位置均夹设绝缘膜IN。
如图3所示,第一布线25以跨越阵列基板11B、源极侧柔性基板18以及印刷电路基板13的方式被牵引。因此,阵列基板11B的第一端子部20除了源极布线用第一端子部20A之外还包括与第一布线25连接的预备布线用第一端子部20B。第一布线25在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区域NAA中以相对于源极布线17的一端侧经由绝缘膜IN而交叉的方式沿着X轴方向延伸后弯曲而与预备布线用第一端子部20B连接。第一布线25从预备布线用第一端子部20B通过以各分区显示区域AA1~AA6为单位安装的源极侧柔性基板18后,通过印刷电路基板13。第一布线25在印刷电路基板13中在X轴方向上朝向上端侧延伸后通过X轴方向上位于端部的源极侧柔性基板18。而且,如图4所示,第一布线25与在阵列基板11B的X轴方向上的端部(角部)附近配设的预备布线用第一端子部20B连接后,沿着Y轴方向而朝向与源极侧柔性基板18侧相反一侧延出,其端部配设于与预备布线用第一端子部20B相邻的位置。此外,第一布线25成为配设于源极侧柔性基板18的部分绕过源极驱动器21的配置。
如图3所示,第二布线26配设于专门阵列基板11B。第二布线26成为分割构造,并由与源极布线17交叉的第一分割第二布线26A、和与下述的第三布线27交叉的第二分割第二布线26B构成。第一分割第二布线26A在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区域NAA中,以相对于源极布线17的另一端侧经由绝缘膜IN而交叉的方式沿着X轴方向延伸后弯曲并以从显示区域AA远离的方式延伸。此外,对于第一分割第二布线26A而言,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部分由第一金属膜M1构成,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部分由第二金属膜M2构成,并且两部分的重叠位置(弯曲部)通过在绝缘膜IN开口形成的接触孔(未图示)而连接。第二分割第二布线26B在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区域NAA中以相对于第一分割第二布线26A的与源极布线17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经由绝缘膜IN而交叉的方式沿着X轴方向延伸,在到达了阵列基板11B的X轴方向上的端部(角部)附近后以曲柄状弯曲而其端部配设于与第二端子部22(后述的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B)相邻的位置。
如图3所示,第三布线27以跨越阵列基板11B以及栅极侧柔性基板19的方式被牵引。因此,阵列基板11B的第二端子部22除了栅极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A之外还包括与第三布线27连接的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B。详细而言,第三布线27在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区域NAA中从第一布线25中的与预备布线用第一端子部20B相邻的端部(另一端侧)直至第二布线26中的与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B相邻的端部(另一端侧),以全部经由在阵列基板11B的短边部安装的四个栅极侧柔性基板19的形式被牵引。更详细而言,如图3以及图4所示,对于第三布线27而言,一端侧与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平行并且以沿着与其延伸方向(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X轴方向排列的形式配设,从此处沿着Y轴方向延伸后向外弯曲而与安装有最接近Y轴方向源极侧柔性基板18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的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B连接。如图3所示,第三布线27从上述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B通过最接近源极侧柔性基板18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此时,第三布线27在栅极侧柔性基板19中以绕过栅极驱动器23的方式配设,具体而言,以从除去栅极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A侧之外的三方包围栅极驱动器23的方式以折回状布设。第三布线27从栅极侧柔性基板19与阵列基板11B的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B连接后,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之间的部分以折回状布设。第三布线27相对于最接近源极侧柔性基板18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而与供相邻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安装的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B连接。第三布线27在全部栅极侧柔性基板19中与上述同样布设,并且在阵列基板11B中的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之间的部分与上述同样地布设。而且,如图5所示,第三布线27在距源极侧柔性基板18最远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通过后与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B连接,从该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B沿着X轴方向朝向与栅极侧柔性基板19相反一侧延出,其端部(另一端侧)配设于与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B相邻的位置。第三布线27以另一端侧与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平行并且沿着与其延伸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亦即Y轴方向排列的形式配设。
如图4所示,第四布线28在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区域NAA中配设为与在X轴方向上位于端部的源极侧柔性基板18相邻。如图6所示,第四布线28配设为:以横穿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和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的形式沿着X轴方向(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以直线状延伸。此外,在图6中,使第一布线25与第三布线27成为不同填充图案而图示。详细而言,每六根第一布线25以及第三布线27以各自的另一端侧与一端侧沿着X轴方向交替反复排列的形式配设,相对于此,第四布线28全部横穿上述合计十二根第一布线25以及第三布线27。第四布线28与作为交叉对象的第一布线25以及第三布线27数目相同,换句话说六根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配设。各第四布线28与各第一布线25以及各第三布线27的重叠位置沿着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而以矩阵状隔开间隔而排列配设。
如图8所示,第四布线28由相对于构成第一布线25以及第三布线27的第一金属膜M1而经由绝缘膜IN配设于上层侧的第二金属膜M2构成。此外,在图8中,使第一布线25(第二布线26)与第三布线27成为不同填充图案而图示。而且,如图6以及图8所示,六根第四布线28相对于交叉的六根第三布线27中的特定的布线在于绝缘膜IN开口形成的接触孔CH穿过而连接。换句话说,每六根第四布线28以及第三布线27预先分别独立地连接。此外,在图6中,图中的“□”标记表示接触孔CH。具体而言,若将图6所示的每两根第一预备布线24A~第三预备布线24C列举为例子,则构成第一预备布线24A的第一布线25以及第三布线27配设于该图的右端侧,构成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以及第三布线27配设于该图的左端侧,构成第二预备布线24B的第一布线25以及第三布线27配设于该图的中央侧。而且,接触孔CH分别配设于六根第四布线28中的Y轴方向上距预备布线用第一端子部20B较远的端侧的第四布线28与构成第一预备布线24A的第三布线27重叠的重叠位置;Y轴方向上接近预备布线用第一端子部20B的端侧的第四布线28与构成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三布线27重叠的重叠位置;以及Y轴方向上中央侧的第四布线28与构成第二预备布线24B的第三布线27重叠的重叠位置。六个接触孔CH在俯视时沿着相对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倾斜方向以直线状排列配设。此外,虽省略详细图示,但关于第四预备布线24D~第六预备布线24F的第一布线25、第三布线27以及第四布线28,也成为与上述的图6所示的第一预备布线24A~第三预备布线24C相同的配置构成。
如图5所示,第五布线29在阵列基板11B的非显示区域NAA中配设为在Y轴方向上与距源极侧柔性基板18最远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相邻。如图7所示,第五布线29配设为:以横穿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与第三布线27的另一端侧的形式沿着Y轴方向(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以直线状延伸。此外,在图7中,使第二布线26与第三布线27成为不同的填充图案而图示。详细而言,每六根第二布线26以及第三布线27各自的另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以沿着Y轴方向交替反复排列的形式配设,相对于此,第五布线29全部横穿上述合计十二根第二布线26以及第三布线27。第五布线29与作为交叉对象的第二布线26以及第三布线27数目相同,换句话说六根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配设。各第五布线29与各第二布线26以及各第三布线27重叠的重叠位置沿着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以矩阵状隔开间隔而排列配设。
如图8所示,第五布线29由相对于构成第二布线26以及第三布线27的第一金属膜M1经由绝缘膜IN而配设于上层侧的第二金属膜M2构成。此外,第五布线29的剖面构造与上述的第四布线28的剖面构造几乎相同,因此沿用图8。而且,如图7以及图8所示,六根第五布线29相对于交叉的六根第二布线26中的特定的布线而在于绝缘膜IN开口形成的接触孔CH通过而连接。换句话说,每六根第五布线29以及第二布线26预先分别独立地连接。此外,在图7中,图中的“□”标记表示接触孔CH。具体而言,若将图7所示的每两根第一预备布线24A~第三预备布线24C列举为例子,则构成第一预备布线24A的第二布线26以及第三布线27配设于该图的上端侧,构成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二布线26以及第三布线27配设于该图的下端侧,构成第二预备布线24B的第二布线26以及第三布线27配设于该图的中央侧。而且,接触孔CH分别配设于六根第五布线29中的在X轴方向上距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B较远的端侧的第五布线29与构成第一预备布线24A的第二布线26重叠的重叠位置;在Y轴方向上接近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22B的端侧的第五布线29与构成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二布线26重叠的重叠位置;以及Y轴方向上中央侧的第五布线29与构成第二预备布线24B的第二布线26重叠的重叠位置。六个接触孔CH在俯视时沿着相对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倾斜方向而以直线状排列配设。此外,虽省略详细图示,但关于第四预备布线24D~第六预备布线24F的第二布线26、第三布线27以及第五布线29,为与上述的图7所示的第一预备布线24A~第三预备布线24C相同的配置构成。
接着,关于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的修理进行说明。以下,如图3所示,例示出在配设于第三分区显示区域AA3的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但在配设于其他分区显示区域AA1、AA2、AA4~AA6的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也同样。此外,在图3中,图中的“×”标记表示断线位置。在配设于第三分区显示区域AA3的一根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使用能够与该源极布线17短路的配置的第三预备布线24C进行修理。以下,将具有与断线的源极布线17交叉的第一布线25以及第二布线26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称为“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具体而言,通过相对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以及第二布线26的各一端侧、与断线的源极布线17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重叠的重叠位置分别在Z轴方向上从阵列基板11B侧照射激光,从而将夹在之间的绝缘膜IN破坏,使重叠位置彼此导通。由此,使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以及第二布线26、与断线的源极布线17短路。此外,关于此时成为短路处理的对象的第二布线26,在第一分割第二布线26A与第二分割第二布线26B重叠的重叠位置进行激光的照射(短路处理),使两者26A、26B。此外,在图3中,图中的“●”标记表示激光的照射位置(短路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8以及图9所示,使相对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三布线27通过接触孔CH而连接的第四布线28除了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短路之外,还与构成成为非修理对象的其他预备布线24A、24B、24C的五根各第三布线27短路。此外,在图8以及图9中,图中的“●”标记表示激光的照射位置(短路位置)。具体而言,通过相对于上述的第四布线28、与构成第三预备布线24C的一根第一布线25以及构成其他预备布线24A、24B、24C的五根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重叠的各重叠位置分别进行激光的照射,从而使各重叠位置彼此导通。此时,激光的照射位置成为沿着第四布线28的延伸方向(X轴方向)直线地排列的配置,因此能够以短时间进行激光的照射作业,作业性优秀。由此,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经由一根第四布线28而相对于六根全部第三布线27短路。
而且,如图8以及图10所示,相对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二布线26通过接触孔CH而连接的第五布线29除了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三布线27之外,还相对于构成成为非修理对象的其他预备布线24A、24B、24C的五根各第三布线27短路。此外,图10中,图中的“●”标记表示激光的照射位置(短路位置)。具体而言,通过相对于上述的第五布线29、与六根第三布线27的另一端侧重叠的各重叠位置分别进行激光的照射,从而使各重叠位置彼此导通。此时,激光的照射位置成为沿着第五布线29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直线地排列的配置,因此能够以短时间进行激光的照射作业,作业性优秀。由此,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二布线26经由一根第五布线29相对于六根全部第三布线27而短路。根据以上内容,对于向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传送的图像信号而言,如图9所示,经由第四布线28除了向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三布线27传送之外还向其他五根第三布线27传送后,如图10所示,经由第五布线29而仅向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二布线26传送。因此,若假设与图像信号仅向一根第三布线27传送的情况相比,则将在第三布线27传送的图像信号的布线电阻减少至约1/6左右。进而,相对于产生了断线的源极布线17中的比断线位置向与源极驱动器21侧相反一侧的部分经由第三预备布线24C而供给的图像信号难以减弱。特别是例如在70英寸~100英寸左右的画面尺寸大型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由于预备布线24的沿面距离变长而布线电阻容易变高,所以较为有效。另外,在分辨率为“4K”、“8K”等高清晰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设置的柔性基板13的数量变多,因此预备布线24的沿面距离变长而布线电阻容易变高,因此较为有效。此外,相对于各布线25~29进行激光照射(短路处理)的顺序不一定如上述的说明的顺序那样是自不必说的。
除了上述以外,激光相对于各布线25~29的照射位置能够变更。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使六根全部第四布线28相对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短路。此外,图11中,图中的“●”标记表示激光的照射位置(短路位置)。该情况下,通过相对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与六根第四布线28重叠的各重叠位置分别进行激光的照射,从而使各重叠位置彼此导通。此时,激光的照射位置成为沿着第一布线25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直线地排列的配置,因此能够以短时间进行激光的照射作业,从而作业性优秀。由此,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经由六根第四布线28而相对于六根全部第三布线27短路。
除了图11以外,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除了使相对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三布线27通过接触孔CH而连接的第四布线28相对于构成成为非修理对象的其他预备布线24A、24B、24C的五根各第三布线27短路之外,还使六根全部第四布线28相对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而短路。此外,图12中,图中的“●”标记表示激光的照射位置(短路位置)。该情况下,通过相对于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三布线27通过接触孔CH而连接的第四布线28、与构成其他预备布线24A、24B、24C的五根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重叠的各重叠位置分别进行激光的照射,并且相对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与六根第四布线28重叠的各重叠位置分别进行激光的照射,从而使各重叠位置彼此导通。若这样,则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的相对于各第四布线28的连接位置成为六个位置,并且相对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三布线27通过接触孔CH而连接的第四布线28的相对于各第三布线27的连接位置成为六个位置,因此能够实现布线电阻的进一步的减少,并且冗余性优秀。
接着,对在两根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的修理进行说明。以下,例示出除了配设于第三分区显示区域AA3的一根源极布线17之外,配设于第一分区显示区域AA1的一根源极布线17也产生了断线的情况,除此以外在属于不同的分区显示区域AA1~AA3(AA4~AA6)的两根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在属于相同的分区显示区域AA1~AA3(AA4~AA6)的两根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也同样。在第一分区显示区域AA1以及第三分区显示区域AA3配设的各一条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的能够与源极布线17短路的配置的第一预备布线24A以及第三预备布线24C进行修理。具体而言,相对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一预备布线24A以及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以及第二布线26的各一端侧、与断线的各源极布线17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重叠的重叠位置分别照射激光而使重叠位置彼此导通。另一方面,使相对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一预备布线24A以及第三预备布线24C的各第三布线27通过接触孔CH而连接的各第四布线28如图13所示,除了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一预备布线24A以及第三预备布线24C的各第一布线25短路之外,还与构成成为非修理对象的其他预备布线24A、24B、24C的每两根的各第三布线27分别短路。此外,图13中,图中的“●”标记表示激光的照射位置(短路位置)。具体而言,通过相对于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一预备布线24A的第三布线27通过接触孔CH而连接的第四布线28、与构成第一预备布线24A的一根第一布线25以及构成其他第一预备布线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24B的两根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重叠的各重叠位置分别进行激光的照射,从而使各重叠位置彼此导通。除此之外,通过相对于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三布线27通过接触孔CH而连接的第四布线28、与构成第三预备布线24C的一根第一布线25以及构成其他第二预备布线24B以及第三预备布线24C的两根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重叠的各重叠位置分别进行激光的照射,从而使各重叠位置彼此导通。由此,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一预备布线24A的第一布线25经由一根第四布线28相对于三根第三布线27短路,并且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一布线25经由一根第四布线28相对于三根第三布线27短路。另外,虽省略图示,但与上述同样,使相对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一预备布线24A的第二布线26通过接触孔CH而连接的第五布线29除了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一预备布线24A的第三布线27短路之外,还与构成成为非修理对象的第一预备布线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24B的两根第三布线27短路。同样,使相对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二布线26通过接触孔CH而连接的第五布线29除了与构成修理对象的第三预备布线24C的第三布线27短路之外,还与构成成为非修理对象的第二预备布线24B以及第三预备布线24C的两根第三布线27短路。根据以上内容,若假设与图像信号仅向一根第三布线27传送的情况相比,则能够将向修理对象的第一预备布线24A以及第三预备布线24C传送的图像信号的布线电阻每个减少至约1/3左右。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具备:多个源极布线(显示布线)17;一端侧经由绝缘膜IN与多个源极布线17的一端侧重叠的多个第一布线25;一端侧经由绝缘膜IN与多个源极布线17的另一端侧重叠的多个第二布线26;从多个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布设至多个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的多个第三布线27;经由绝缘膜IN分别重叠于多个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和多个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的第四布线28;以及经由绝缘膜IN而分别重叠于多个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和多个第三布线27的另一端侧的第五布线29。
若这样,则在多个源极布线17的任一个产生了断线等的情况下,利用激光照射等短路处理使多个源极布线17中的产生了断线等的源极布线17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与经由绝缘膜IN而分别重叠的第一布线25以及第二布线26的各一端侧分别短路。而且,利用短路处理使进行短路处理的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与经由绝缘膜IN重叠的第四布线28短路,利用短路处理使进行该短路处理的第四布线28、与经由绝缘膜IN而重叠的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短路。而且,利用短路处理使进行短路处理的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与经由绝缘膜IN而重叠的第五布线29短路,利用短路处理使进行该短路处理的第五布线29与经由绝缘膜IN而重叠的第三布线27的另一端侧短路。由此,能够经由第一布线25、第二布线26、第三布线27、第四布线28以及第五布线29而对产生了断线等的源极布线17供给信号。
此处,上述那样的源极布线17的修理有时仅在多个源极布线17的一部分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利用短路处理,使第四布线28以及第五布线29相对于多个第三布线27而短路,该第四布线28以及第五布线29分别与同产生了断线等的修理对象的源极布线17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分别重叠的第一布线25以及第二布线26的各另一端侧重叠。由此,由于经由多个第三布线27而对修理对象的源极布线17供给信号,所以可实现布线电阻的减少,进而难以产生信号减弱等。特别是在高清晰化、大型化发展的情况下较为有效。此外,成为非修理对象的源极布线17通过与其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重叠的第一布线25以及第二布线26保持为非短路状态,从而避免向成为修理对象的源极布线17供给的信号被错误供给。
另外,在多个第三布线27的任一个产生了断线等的情况下,能够修理该第三布线27。即,若对产生了断线等的修理对象的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和与它们重叠的第四布线28以及第五布线29进行短路处理,并且对进行该短路处理的第四布线28以及第五布线29、和与它们重叠的其他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进行短路处理,则能够取代产生了断线等的第三布线27,而将其他第三布线27、第四布线28以及第五布线29用于信号的传送。
另外,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与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相互平行并且在与它们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配设,并且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与第三布线27的另一端侧相互平行并且在与它们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配设,第四布线28以与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以及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式成为直线状,并且第五布线29以与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以及第三布线27的另一端侧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式成为直线状。若这样,则第四布线28以及第五布线29均成为直线状,因此若假设与第四布线以及第五布线成为在中途弯曲等的非直线状的情况相比,则在实现配置空间的减少方面优选。
另外,多个第一布线25的另一端侧与多个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交替排列配设,并且多个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与多个第三布线27的另一端侧交替排列配设。若这样,则与假设接续于多个第一布线的另一端侧排列后接续于多个第三布线的一端侧排列并且接续于多个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侧排列后接续于多个第三布线的另一端侧排列那样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每多个第一布线25、第二布线26以及第三布线27的布设路径简单化。
另外,在介于第四布线28与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之间的绝缘膜IN、和介于第五布线29与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之间的绝缘膜IN形成有用于使相互重叠的部分彼此连接的接触孔CH。若这样,则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相对于第四布线28而通过在介于中间的绝缘膜IN形成的接触孔CH而连接,并且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相对于第五布线29而通过在介于中间的绝缘膜IN形成的接触孔CH而连接。因此,能够减少伴随着源极布线17的修理而进行激光照射等短路处理的次数,作业性良好。
另外,具备:至少设置有多个源极布线17和多个第一布线25的一部分的阵列基板(显示基板)11B;和至少设置有多个第一布线25的一部分并与阵列基板11B连接的源极侧柔性基板(柔性基板)18。若这样,则假设与将第一布线遍及全域而设置于阵列基板11B那样的情况相比,能够与在源极侧柔性基板18设置有第一布线25的一部分对应而减少阵列基板11B的第一布线25的配置空间。由此,在实现阵列基板11B的窄边框化方面优选。
另外,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以及第四布线28以在阵列基板11B上相对于源极侧柔性基板18相邻的方式配设。若这样,则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以及第四布线28设置于阵列基板11B,因此能够相对于阵列基板11B进行激光照射等短路处理。然后,第三布线27的一端侧以及第四布线28以相对于源极侧柔性基板18相邻的方式配设,因此在使第三布线27的沿面距离最大化上优选。由此,在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等的情况下,能够使相对于多个第三布线27而使第四布线28以及第五布线29短路时的布线电阻进一步降低。
另外,多个源极侧柔性基板18沿着阵列基板11B的端部以隔开间隔地排列的方式与阵列基板11B连接,具备:与多个源极侧柔性基板18的同阵列基板11B侧相反一侧的端部连接并至少设置有多个第一布线25的一部分的印刷电路基板13。若这样,则除了多个源极侧柔性基板18之外还在印刷电路基板13设置有第一布线25,因此能够增大源极侧柔性基板18的大小、配置位置的自由度,能够进一步减少阵列基板11B的第一布线25的配置空间。由此,在实现阵列基板11B的进一步的窄边框化方面优选。
另外,在源极侧柔性基板18设置有对源极布线17供给信号的源极驱动器(显示驱动部)21。若这样,则对于源极侧柔性基板18而言,由于需要源极驱动器21的安装区域,所以有时难以充分确保多个第一布线25的线宽,但若进行源极布线17的修理,则经由多个第三布线27对源极布线17供给信号,因此能够充分低地确保布线电阻。
另外,具备:至少设置有多个源极布线17、和以相对于源极布线17交叉的方式延伸的栅极布线(第二显示布线)16的阵列基板11B;和至少设置有对栅极布线16供给信号的栅极驱动器(第二显示驱动部)23和多个第三布线27的一部分并与阵列基板11B连接的栅极侧柔性基板(第二柔性基板)19。若这样,则对于栅极侧柔性基板19而言,由于需要栅极驱动器23的安装区域,所以有时难以充分地确保多个第三布线27的线宽,但若进行源极布线17的修理,则经由多个第三布线27而对源极布线17供给信号,因此能够充分低地确保布线电阻。特别是在伴随着高清晰化而栅极侧柔性基板19的使用数量变多的情况下,各个第三布线27存在容易高电阻化的趋势,因此较为有效。
另外,多个栅极侧柔性基板19沿着阵列基板11B的端部以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形式连接于阵列基板11B,第三布线27的一部分配设于阵列基板11B中成为相邻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之间的部分。若这样,则第三布线27以跨越多个栅极侧柔性基板19、和成为阵列基板11B中相邻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之间的部分的形式配设。其中,在成为阵列基板11B中相邻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之间的部分存在与栅极驱动器23连接的栅极布线(第二显示布线)16的配置空间,因此难以充分确保第三布线27的配置空间,有时以此为起因而难以充分确保第三布线27的线宽。在这一方面,若进行源极布线17的修理,则经由多个第三布线27对源极布线17供给信号,因此能够充分低地保证布线电阻。
另外,第三布线27的另一端侧以及第五布线29在阵列基板11B中以相对于多个栅极侧柔性基板19中的最接近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而相邻的方式配设。若这样,则第三布线27的另一端以及第五布线29设置于阵列基板11B,因此能够相对于阵列基板11B进行激光照射等的短路处理。然后,第三布线27的另一端侧以及第五布线29以相对于多个栅极侧柔性基板19中的最接近第二布线26的另一端侧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而相邻的方式配设,因此第三布线27经由多个栅极侧柔性基板19的全部而相对于第五布线29而连接。因此,若假设与将第三布线的另一端侧以及第五布线配设于阵列基板11B中成为相邻的栅极侧柔性基板19之间的部分的情况相比,则能够较大地确保第三布线27的沿面距离。由此,在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等的情况下,能够使相对于多个第三布线27而使第四布线28以及第五布线29短路时的布线电阻进一步降低。
另外,第一布线25、第二布线26、第三布线27、第四布线28以及第五布线29按每相同数目配设。若这样,则通过使各布线25~29的根数同样一致,从而能够使源极布线17的可修理根数最大化。
<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图14或者图1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变更了预备布线124的结构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预备布线124所包含的第三预备布线124C成为将第一布线125、第二布线126以及第三布线127全部直接相连那样的结构(非分割构造)这点上,与成为分割构造的第一预备布线1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124B不同。伴随于此,对于第三预备布线124C而言,与第四布线128以及第五布线129交叉的部分的线宽大于第一预备布线1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124B的相同部分的线宽。第四布线128以及第五布线129以与第三预备布线124C的设置根数相同数目(两根)为单位配设。每两根第四布线128以及第五布线129相对于各第三预备布线124C通过接触孔CH而分别连接。第四布线128相对于除了第三预备布线124C之外还构成每两根第一预备布线1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124B的各第一布线125的另一端侧和各第三布线127的一端侧的全部而重叠,第五布线129相对于除了第三预备布线124C之外还构成每两根第一预备布线1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124B的各第二布线126的另一端侧与各第三布线127的另一端侧的全部而重叠。此外,与中央附近的第三预备布线124C连接的第四布线128以及第五布线129成为与端部附近的第三预备布线124C非重叠的配置。
而且,设置有:相对于构成第一预备布线1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124B的各一根第一布线125的另一端侧和第三布线127的一端侧分别经由绝缘膜(未图示)而重叠的第六布线30;和相对于构成第一预备布线1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124B的各一根第二布线126的另一端侧和第三布线127的另一端侧分别经由绝缘膜而重叠的第七布线31。第六布线30以及第七布线31分别由第二金属膜构成,相对于第一预备布线1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124B分别独立地相关联而每四根设置。四根第六布线30以与第四布线128平行的形式延伸,并在相同直线上排列配设。各第六布线30相对于构成第一预备布线1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124B的各第三布线127的一端侧而通过接触孔CH连接。四根第七布线31以与第五布线129平行的方式延伸,并在相同直线上排列配设。各第七布线31相对于构成第一预备布线1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124B的各第二布线126的另一端侧通过接触孔CH而连接。因此,在配设于第一分区显示区域AA1或者第二分区显示区域AA2的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使与断线的源极布线17重叠的第一预备布线124A或者第二预备布线124B的第一布线125以及第三布线127的另一端侧相对于第六布线30以及第七布线31而分别短路(参照图3)。由此,经由构成第一预备布线124A或者第二预备布线124B的各一根各布线30、31、125、126、127而对断线的源极布线17供给图像信号。另一方面,在配设于第三分区显示区域AA3的源极布线17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使通过接触孔CH与同断线的源极布线17重叠的第三预备布线124C连接的第四布线128以及第五布线129相对于构成成为非修理对象的第一预备布线1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124B的各第三布线127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而分别短路(参照图3)。由此,经由除了第三预备布线124C之外还构成第一预备布线1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124B的各第三布线127对断线的源极布线17供给图像信号,进而实现布线电阻的减少。该第三预备布线124C如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与第一预备布线1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124B相比,存在沿面距离最长、布线电阻最高的趋势,因此特别有效。并且,不需要相对于第三预备布线124C进行短路处理,因此相比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而能够减少进行短路处理的次数。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第四布线128相对于每多个第一布线125的另一端侧和第三布线127的一端侧的全部重叠,第五布线129相对于每多个第二布线126的另一端侧与第三布线127的另一端侧的全部重叠,并具备:相对于各一个第一布线125的另一端侧和第三布线127的一端侧而重叠的第六布线30;和相对于各一个第二布线126的另一端侧与第三布线127的另一端侧而重叠的第七布线31。若这样,则利用激光照射等短路处理使第六布线30以及第七布线31相对于各一个第一布线125以及第二布线126的各另一端侧和第三布线127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短路,从而经由一个第三布线127而对各一个第一布线125以及第二布线126传送信号。此处,多个源极布线17有时在以其配置等为起因而进行断线等的修理时的布线电阻产生差。第六布线30以及第七布线31优选用于上述布线电阻相对较低的源极布线17的修理,另外,第四布线128以及第五布线129优选用于上述布线电阻相对较高的源极布线17的修理。
<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图16或者图17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变更了第三预备布线224C的结构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预备布线224所含的第三预备布线224C与第一预备布线224A以及第二预备布线224B同样成为分割构造。第四布线228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内容同样,以相对于构成第一预备布线224A~第三预备布线224C的各第一布线225的另一端侧和各第三布线227的一端侧的全部重叠的方式延伸。同样,第五布线229以相对于构成第一预备布线224A~第三预备布线224C的各第二布线226的另一端侧和各第三布线227的另一端侧的全部重叠的方式延伸。
<第四实施方式>
根据图18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变更了预备布线324的结构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8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预备布线324而言,第一布线325的另一端侧、第三布线327的一端侧以及第四布线328配设于与安装有栅极侧柔性基板319的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322B相邻的位置。即使为这样的结构,也可获得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根据图19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示出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变更了预备布线424的结构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9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预备布线424而言,将第三布线427分割为多根(三根)分割第三布线427S。详细而言,第三布线427由具有相对于第一布线(未图示)的另一端侧而相邻的一端侧的第一分割第三布线427S1、具有相对于第二布线(未图示)的另一端侧而相邻的另一端侧的第二分割第三布线427S2、以及在特定的栅极侧柔性基板419配设有大部分的第三分割第三布线427S3构成。其中,第三分割第三布线427S3在栅极侧柔性基板419中以从三方包围栅极驱动器423的方式成为折回状,并且其两端部分别与阵列基板411B侧的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422B连接。第三分割第三布线427S3的两端部相对于连接对象的预备布线用第二端子部422B而配设于相邻的位置,因此,成为相对于第一分割第三布线427S1以及第二分割第三布线427S2的各端部而分别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配置。而且,在相互相邻的第三分割第三布线427S3的一方的端部以及第一分割第三布线427S1的端部、和相互相邻的第三分割第三布线427S3的另一方的端部以及第二分割第三布线427S2的端部,经由绝缘膜(未图示)而将由第二金属膜构成的第八布线32以分别重叠的方式设置。第八布线32沿着X轴方向而以与第三布线427的根数相同数目(六根)为单位隔开间隔而分别排列配设。若像这样使第三布线427成为分割构造,则在确保冗余性方面优选。此外,虽省略详细图示,但与第一分割第三布线427S1以及第三分割第三布线427S3的各端部重叠的第八布线32也可以相对于第一分割第三布线427S1或者第三分割第三布线427S3的端部通过接触孔而连接。同样,与第三分割第三布线427S3以及第二分割第三布线427S2的各端部重叠的第八布线32也可以相对于第三分割第三布线427S3或者第二分割第三布线427S2的端部通过接触孔而连接。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三布线427被分割为端部彼此相邻配设的多个分割第三布线427S,并具备:经由绝缘膜而与相互相邻的分割第三布线427S的端部重叠的第八布线32。若这样,则利用激光照射等短路处理而使相互相邻的分割第三布线427S的端部与第八布线32短路,从而经由第八布线32而向多个分割第三布线427S传送信号。若像这样使第三布线427成为分割构造,则在确保冗余性方面优选。
<第六实施方式>
根据图20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六实施方式中,示出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变更了柔性基板512的结构的情况。此外,针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基板512除了源极侧柔性基板518以及栅极侧柔性基板(显示驱动用柔性基板)519之外,还包括专门设置有预备布线524的第三布线527的一部分的第三布线用柔性基板33。第三布线用柔性基板33以从外侧包围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四个栅极侧柔性基板519的方式设置。伴随于此,在栅极侧柔性基板519设置有与栅极驱动器523、栅极驱动器523连接的布线等,但未形成第三布线527。换句话说,第三布线527设置于阵列基板511B和第三布线用柔性基板33。若这样,则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与将第三布线527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三布线用柔性基板33对应地使栅极侧柔性基板519小型化。另外,没有在阵列基板511B中成为Y轴方向上相邻的栅极侧柔性基板519之间的部分配置有第三布线527,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栅极布线516的配置空间。相反,在第三布线用柔性基板33充分地确保第三布线527的配置空间,因此在实现布线电阻的减少方面上优选,信号减弱更难以产生。此外,第三布线用柔性基板33在源极布线517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与阵列基板511B连接即可。即,在源极布线517未产生断线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连接第三布线用柔性基板33,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至少设置有多个源极布线517、和以相对于源极布线517而交叉的形式延伸的栅极布线516的阵列基板511B;至少设置有对栅极布线516供给信号的栅极驱动器523而与阵列基板511B连接的栅极侧柔性基板519;以及至少设置有多个第三布线527的一部分的第三布线用柔性基板33。若这样,则若假设与将栅极驱动器和多个第三布线的一部分设置于相同的柔性基板的情况相比,则能够以将多个第三布线527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三布线用柔性基板33对应地使栅极侧柔性基板519小型化。另外,在多个栅极侧柔性基板519相对于阵列基板511B的端部以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形式连接的情况下,没有在阵列基板511B中成为相邻的栅极侧柔性基板519之间的部分配置有第三布线527,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栅极布线516的配置空间。相反,第三布线用柔性基板33充分地确保第三布线527的配置空间,因此信号减弱更难以产生。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未被由上述叙述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例如以下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作为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21所示,接触孔CH也可以配置于第四布线28-1与第一布线25-1的另一端侧重叠的各重叠位置。该情况下,短路处理在第四布线28-1与第三布线27-1的一端侧重叠的各重叠位置进行即可。
(2)作为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22所示,也可以在第四布线28-2与第一布线25-2的另一端侧以及第三布线27-2的一端侧重叠的各重叠位置未形成接触孔。该情况下,短路处理在构成修理对象的预备布线24-2(图22中第三预备布线24C-2)的第一布线25-2的另一端侧与某个第四布线28-2重叠的重叠位置、和该第四布线28-2与所有的第三布线27-2的一端侧重叠的各重叠位置进行即可。
(3)作为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接触孔也可以配置于第五布线与第三布线的另一端侧重叠的重叠位置。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中,接触孔的具体的设置位置、设置数量等能够适当地变更。
(4)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关于进行短路处理的位置,列举额多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除这些以外,具体进行短路处理的位置能够适当地变更。另外,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也相同。
(5)在上述的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第四布线以及第五布线每两根设置的情况,但第四布线以及第五布线的设置根数也可以为一根或三根以上。
(6)除了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以外,第四布线的配置能够适当地变更。另外,关于第五布线的配置也能够适当地变更。
(7)除了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以外,第三布线的分割数量(分割第三布线的数量)也能够变更为两个或者四个以上。在第三布线的分割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第八布线仅配设于一个位置,在第三布线的分割数量为四个以上的情况下,第八布线配设于三个位置以上。换句话说,第八布线的设置位置数量成为从第三布线的分割数量减去1的值。
(8)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在一根或者两根源极布线产生了断线的情况下的修理,但即使在三根~五根源极布线产生断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图像信号向两根以上的第三布线传送,由此能够实现布线电阻的减少。
(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主要针对第一预备布线~第三预备布线进行了说明,但关于第四预备布线~第六预备布线也同样能够进行源极布线的修理。
(1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以在源极布线的修理时向所有的第三布线传送图像信号的方式进行短路处理的情况,但也可以以使传送图像信号的第三布线的根数少于第三布线的总数的方式进行短路处理。
(1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除去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构成预备布线的各布线的根数成为相同数目的情况,但构成预备布线的各布线的根数也可以不同。
(1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第一布线除了阵列基板之外还设置于源极侧柔性基板以及印刷电路基板的情况,但第一布线也可以专门设置于阵列基板。同样,第三布线也可以未形成于栅极侧柔性基板而设置于专门阵列基板。
(1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栅极侧柔性基板安装于阵列基板的结构,但也能够省略栅极侧柔性基板。该情况下,第三布线专门设置于阵列基板。此外,该情况下,优选在阵列基板设置具有与栅极驱动器相同的功能的单片式电路部。另外,也可以栅极驱动器以COG(Chip On Glass)方式安装于阵列基板。
(1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在源极侧柔性基板安装有源极驱动器的情况,但也可以源极驱动器以COG方式安装于阵列基板。
(15)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源极侧柔性基板、栅极侧柔性基板的具体的安装数量、配置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栅极侧柔性基板仅安装于液晶面板的一方的短边部。另外,也可以源极侧柔性基板分别安装于液晶面板的两长边部。
(1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以各分区显示区域为单位设置有各两根预备布线的情况,但也可以以各分区显示区域为单位设置有各一根或者各三根以上预备布线。
(17)除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外,显示区域的分区显示区域的数量(分区数量)能够变更为五个以下或者七个以上。
(18)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用于修理源极布线的预备布线,但在设置有用于修理栅极布线的预备布线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预备布线应用本发明。
(19)作为液晶面板的显示模式,可举出TN模式、VA模式、RTN模式、IPS模式、FFS模式等,均能够应用本发明。
(2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液晶面板的平面形状成为横长的长方形的情况,但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形状也可以是纵长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长圆形、椭圆形、梯形等。
(2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具备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具备其他种类的显示面板(PDP(等离子显示面板)、有机EL面板、EPD(微胶囊型电泳方式的显示面板)、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显示面板等)的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B、411B…阵列基板(显示基板);13…印刷电路基板;16、516…栅极布线(第二显示布线);17、517…源极布线(显示布线);18、518…源极侧柔性基板(柔性基板);19、319、419…栅极侧柔性基板(第二柔性基板);21…源极驱动器(显示驱动部);23、423…栅极驱动器(第二显示驱动部);25、25-1、25-2、125、225、325…第一布线;26、126、226…第二布线;27、27-1、27-2、127、227、327、427、527…第三布线;28、28-1、28-2、128、228、328…第四布线;29、129、229…第五布线;30…第六布线;31…第七布线;32…第八布线;33…第三布线用柔性基板;427S…分割第三布线;519…栅极侧柔性基板(显示驱动用柔性基板);CH…接触孔;IN…绝缘膜。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显示布线;
多个第一布线,其一端侧经由绝缘膜而与多个所述显示布线的一端侧重叠;
多个第二布线,其一端侧经由绝缘膜而与多个所述显示布线的另一端侧重叠;
多个第三布线,其从多个所述第一布线的另一端侧布设至多个所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侧;
第四布线,其经由绝缘膜而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布线的另一端侧和多个所述第三布线的一端侧重叠;以及
第五布线,其经由绝缘膜而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侧和多个所述第三布线的另一端侧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布线的另一端侧与所述第三布线的一端侧相互平行并且在与它们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配设,并且所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侧与所述第三布线的另一端侧相互平行并且在与它们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配设,
所述第四布线以与所述第一布线的另一端侧以及所述第三布线的一端侧的所述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式成为直线状,并且所述第五布线以与所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侧以及所述第三布线的另一端侧的所述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式成为直线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布线的另一端侧与多个所述第三布线的一端侧交替排列配设,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侧与多个所述第三布线的另一端侧交替排列配设。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介于所述第四布线与所述第一布线的另一端侧或者所述第三布线的一端侧之间的所述绝缘膜、和介于所述第五布线与所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侧或者所述第三布线的另一端侧之间的所述绝缘膜中,形成有用于将相互重叠的部分彼此连接的接触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基板,其至少设置有多个所述显示布线和多个所述第一布线的一部分;和
柔性基板,其至少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布线的一部分并与所述显示基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布线的一端侧以及所述第四布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中以相对于所述柔性基板而相邻的方式配设。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基板沿着所述显示基板的端部而以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形式与所述显示基板连接,
所述显示装置具备印刷电路基板,其连接于多个所述柔性基板的与所述显示基板侧的相反一侧的端部,并至少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布线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柔性基板设置有对所述显示布线供给信号的显示驱动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基板,其至少设置有多个所述显示布线、和以相对于所述显示布线交叉的形式延伸的第二显示布线;和
第二柔性基板,其至少设置有对所述第二显示布线供给信号的第二显示驱动部、和多个所述第三布线的一部分并与所述显示基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柔性基板沿着所述显示基板的端部以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形式与所述显示基板连接,
所述第三布线的一部分配设于所述显示基板中成为相邻的所述第二柔性基板之间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布线的另一端侧以及所述第五布线在所述显示基板中以相对于多个所述第二柔性基板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侧的所述第二柔性基板而相邻的方式配设。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基板,其至少设置有多个所述显示布线、和以相对于所述显示布线而交叉的形式延伸的第二显示布线;
显示驱动用柔性基板,其至少设置有对所述第二显示布线供给信号的第二显示驱动部并与所述显示基板连接;以及
第三布线用柔性基板,其至少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布线的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布线、所述第二布线、所述第三布线、所述第四布线以及所述第五布线以每种相同数目地配设。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布线相对于每多个所述第一布线的另一端侧和所述第三布线的一端侧的全部而重叠,所述第五布线相对于每多个所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侧和所述第三布线的另一端侧的全部而重叠,
所述显示装置具备:第六布线,其相对于各一个所述第一布线的另一端侧和所述第三布线的一端侧而重叠;和
第七布线,其相对于各一个所述第二布线的另一端侧和所述第三布线的另一端侧而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三布线分割为端部彼此相邻配设的多个分割第三布线,
所述显示装置具备第八布线,其经由绝缘膜而与彼此相邻的所述分割第三布线的端部重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31596 | 2017-12-01 | ||
JP2017231596A JP2019101211A (ja) | 2017-12-01 | 2017-12-01 | 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46894A true CN109946894A (zh) | 2019-06-28 |
CN109946894B CN109946894B (zh) | 2022-03-04 |
Family
ID=66659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28269.4A Active CN109946894B (zh) | 2017-12-01 | 2018-11-27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45658B2 (zh) |
JP (1) | JP2019101211A (zh) |
CN (1) | CN10994689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76991B2 (ja) * | 2017-12-04 | 2022-05-30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CN110221461B (zh) * | 2019-05-29 | 2021-07-06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与控制电路板 |
CN112888997A (zh) * | 2019-09-29 | 2021-06-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母板以及显示装置 |
JP7558104B2 (ja) * | 2021-03-31 | 2024-09-30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光学素子 |
KR20230020616A (ko) * | 2021-08-03 | 2023-02-1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17176B1 (en) * | 1996-07-16 | 2001-11-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repair lines and methods of repairing the same |
US20050195338A1 (en) * | 2004-03-03 | 2005-09-08 | Hitachi Displays, Ltd. | Active matrix type display device |
CN1687982A (zh) * | 2005-06-01 | 2005-10-2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修补方法 |
TWI243947B (en) * | 2003-03-27 | 2005-11-21 | Sharp Kk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repairing its wiring system |
CN201000518Y (zh) * | 2006-11-29 | 2008-01-02 |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 可降低修复线信号延迟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01561983A (zh) * | 2009-05-15 | 2009-10-21 |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03529982A (zh) * | 2013-08-07 | 2014-01-2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其修补方法 |
US20150357355A1 (en) * | 2013-01-10 | 2015-12-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defect modification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
-
2017
- 2017-12-01 JP JP2017231596A patent/JP2019101211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11-27 CN CN201811428269.4A patent/CN109946894B/zh active Active
- 2018-11-30 US US16/206,920 patent/US1084565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17176B1 (en) * | 1996-07-16 | 2001-11-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repair lines and methods of repairing the same |
TWI243947B (en) * | 2003-03-27 | 2005-11-21 | Sharp Kk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repairing its wiring system |
US20050195338A1 (en) * | 2004-03-03 | 2005-09-08 | Hitachi Displays, Ltd. | Active matrix type display device |
CN1687982A (zh) * | 2005-06-01 | 2005-10-2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修补方法 |
CN201000518Y (zh) * | 2006-11-29 | 2008-01-02 |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 可降低修复线信号延迟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01561983A (zh) * | 2009-05-15 | 2009-10-21 |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US20150357355A1 (en) * | 2013-01-10 | 2015-12-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defect modification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
CN103529982A (zh) * | 2013-08-07 | 2014-01-2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其修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845658B2 (en) | 2020-11-24 |
CN109946894B (zh) | 2022-03-04 |
JP2019101211A (ja) | 2019-06-24 |
US20190171075A1 (en) | 2019-06-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02358B2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signal lines routed to decrease size of non-display area | |
CN109946894A (zh) | 显示装置 | |
JP5976195B2 (ja) | 表示装置 | |
US20200292898A1 (en) |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
JP5912015B2 (ja) |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パネル内蔵型液晶表示装置 | |
US7508478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WO2014073504A1 (ja) | 表示装置 | |
CN100501539C (zh) | 平面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
US10754209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inspection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 |
CN109856834A (zh) | 电子设备 | |
WO2015064252A1 (ja) | 透明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17130851A1 (ja) | 端子接続構造及び表示装置 | |
CN112666763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
KR102248646B1 (ko) | 연성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 |
KR101394920B1 (ko) | 씨오지 타입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3576396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JP2021139937A (ja) | 表示装置 | |
WO2024000492A1 (zh) |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面板 | |
KR200444223Y1 (ko) | 플렉서블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070120387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