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4888A -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4888A
CN109924888A CN201711352918.2A CN201711352918A CN109924888A CN 109924888 A CN109924888 A CN 109924888A CN 201711352918 A CN201711352918 A CN 201711352918A CN 109924888 A CN109924888 A CN 109924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ing member
mounting base
source
cook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529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蒙剑友
邹伟
罗绍生
苏畅
常宇
江太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529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248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24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4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安装座、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其中,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均设置在安装座上,且两者交替排布,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为不同的加热源,解决了单一热源加热条件有限以及加热功率低的问题,即可利用不同热源工作,适应能力更强,提升了加热性能,同时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在同一加热区域内加热,不存在例如上下分布,彼此遮挡的问题,保证了加热效率,同时减小了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所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了烹饪器具的体积,便于其实现轻薄化。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均低于安装座的端面,使得整体的高度与安装座的高度相同,不会再额外增加高度,保证加热组件的体积小巧。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烹饪器具的加热源主要为单一的感应式加热源或者传热式加热,如电磁加热、微波加热、红外加热、热盘加热等,每种单一加热源均有其优缺点,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局限性,如电磁加热局限于加热铁质锅具、微波无法加热金属、热盘加热慢、红外加热的热惯性大等等,产品的烹饪便捷性、体验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加热组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加热组件包括:安装座、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其中,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均设置在安装座上,且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交替排布,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为不同的加热源;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均低于所述安装座的端面。
本发明提供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安装座、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其中,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均设置在安装座上,且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交替排布,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为不同的加热源,两种加热源并存,解决了单一热源加热条件有限以及加热功率低的问题,即可利用不同热源工作,适应能力更强,提升了加热性能,同时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在同一加热区域内加热,不存在例如两加热件上下分布,彼此遮挡的问题,保证了加热效率,同时减小了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所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了烹饪器具的体积,便于其实现轻薄化。尤其对于,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均低于安装座的端面,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集成在安装座上后,使得整体的高度与安装座的高度相同,不会再额外增加高度,保证加热组件的体积小巧,更容易实现烹饪器具的轻薄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加热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平行排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平行排布,避免了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交错在一起,保证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的正常工作,同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且相邻的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的间距相同,使得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排布得更加均匀、规整,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对锅具更均匀地加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加热件及第二加热件均呈螺旋状,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中的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均呈螺旋状,且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中的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中,能充分利用安装座上的空间,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的排布密度更大,从而提升了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的加热效率;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的排布或线圈的密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即使得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中任意相邻的两端螺旋线之间的间距可相等或者不等,均已满足实际需要为目的进行调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槽,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放置在安装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槽,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放置在安装槽内,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可同时放置在安装槽内,保证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与安装座装配得更加牢固,受到振动时,也不容易从安装座上脱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安装座的厚度大于等于2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座的厚度大于等于2mm,防止因为安装座设置得太薄,锅具以及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容易通过安装座传递到烹饪器具内部的其他部件上,从而对其他部件造成损害,保证了保证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延长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安装座为耐高温绝缘安装座。
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座为耐高温绝缘安装座,防止安装座因为锅具以及加热件产生的热量而老化的问题发生,同时防止热量向下传递给烹饪器具内的其他零部件,对其他零件造成损害,进而延长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相连接,控制装置能够单独控制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工作,例如控制工作、停止,以及调节每个加热件的功率大小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加热源、第二加热源为以下任意一种:电磁线圈加热源、红外加热源、光波加热源、微波加热源或热盘加热源。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源、第二加热源为以下任意一种:电磁线圈加热源、红外加热源、光波加热源、微波加热源或热盘加热源,第一加热源与第二加热源为不同的加热源,保证两种加热源同时并存,即可对不同材质的锅具进行加热,提升了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加热件为电磁线圈加热件;第二加热件为红外发热带加热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件为电磁线圈加热件,结构简单,效率高,第二加热件为红外发热带加热件,热传递直接简单,加热效率高,同时节能,两种加热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得加热组件整体的加热效率更高,更加节能,当然,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不仅限于此。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加热组件,通过对不同热源进行组合,取各种加热方式的优点,提升加热性能,如采用红外加热与电磁加热方式的组合,红外加热可以加热所有锅具,电磁加热可快速让铁质锅具升温,实现不同热源的组合优势,同时,不同的加热源在同一区域内加热,加热效率更高;两不同的加热源嵌入在安装座上,防止其从安装座上脱落;安装座为耐高温绝缘安装座,如陶瓷、玻纤类等材料制造而成。安装座的厚度大于等于2mm,防止热量向产品内部传递;不同热源可单独控制,如控制工作、停止,调节每个热源的功率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隔热组件。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隔热组件,因此具有该隔热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加热组件,12第一加热件,14第二加热件,16安装座,162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10及烹饪器具。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热组件10,用于烹饪器具,加热组件10包括:安装座16、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二加热件14;其中,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14均设置在安装座16上,且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14交替排布,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二加热件14为不同的加热源。
本发明提供的加热组件10,加热组件10包括安装座16、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二加热件14,其中,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14均设置在安装座16上,且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14交替排布,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二加热件14为不同的加热源,两种加热源并存,解决了单一热源加热条件有限以及加热功率低的问题,即可利用不同热源工作,适应能力更强,提升了加热性能,同时第一加热件12与第二加热件14在同一加热区域内加热,不存在例如两加热件上下分布,彼此遮挡的问题,保证了加热效率,同时减小了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二加热件14所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了烹饪器具的体积,便于其实现轻薄化。其中,优选地,第一加热件12为电磁线圈加热件,第二加热件14为红外发热带加热件,电磁线圈的结构简单,效率高,红外发热带热传递直接简单,加热效率高,同时节能,两种加热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得加热组件整体的加热效率更高,更加节能,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当然,第一加热件12与第二加热件14不仅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加热件12与第二加热件14以平行直线的方式排布,且相邻的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14的间距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2与第二加热件14以平行直线的方式排布,且相邻的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14的间距相同,使得第一加热件12与第二加热件14排布得更加均匀、规整,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14的对锅具更均匀地加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当中,不仅限于此,相邻的第一加热件12与相邻的第二加热件14之间的间距还可不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加热件12及第二加热件14均呈螺旋状,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二加热件14中的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中,且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二加热件14中任意相邻的两段螺旋线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14均呈螺旋状,且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二加热件14中的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中,能充分利用安装座16上的空间,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14的排布密度更大,从而提升了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14的加热效率;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二加热件14中任意相邻的两段螺旋线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锅具的底部受到第一加热件12和/或第二加热件14的均匀加热,便于快速烹饪食物,提高加热效率。当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当中,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二加热件14的排布或线圈的密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即使得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二加热件14中任意相邻的两端螺旋线之间的间距可相等或者不等,均已满足实际需要为目的进行调节。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安装座16上开设有安装槽162,第一加热件12和第二加热件14均放置在安装槽162内。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座16上开设有安装槽162,第一加热件12和第二加热件14均放置在安装槽162内,保证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14与安装座16装配得更加牢固,受到振动时,也不容易从安装座16上脱落。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安装座16的厚度h大于等于2mm。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座16的厚度h大于等于2mm,防止因为安装座16设置得太薄,锅具以及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容易通过安装座16传递到烹饪器具内部的其他部件上,从而对其他部件造成损害,保证了保证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延长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安装座16上设置有卡扣,卡扣卡设在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二加热件14上。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座16上设置有卡扣,卡扣卡设在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二加热件14上,进一步防止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14从安装座16上脱落,进而提高烹饪器具的可靠性。对于螺旋状结构的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可在首端以及尾端各设置有卡扣,从而将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牢固地安装在安装座16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安装座16为耐高温绝缘安装座16。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座16为耐高温绝缘安装座16,防止安装座16因为锅具以及加热件产生的热量而老化的问题发生,同时防止热量向下传递给烹饪器具内的其他零部件,对其他零件造成损害,进而延长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10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件12、所述第二加热件1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10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件12、所述第二加热件14相连接,控制装置能够单独控制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14工作,例如控制工作、停止,以及调节每个加热件的功率大小等。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加热源、第二加热源为以下任意一种:电磁线圈加热源、红外加热源、光波加热源、微波加热源或热盘加热源。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加热源、第二加热源为以下任意一种:电磁线圈加热源、红外加热源、光波加热源、微波加热源或热盘加热源,第一加热源与第二加热源为不同的加热源,保证两种加热源同时并存,即可对不同材质的锅具进行加热,提升了烹饪器具的便捷性。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加热组件10,通过对不同热源进行组合,取各种加热方式的优点,提升加热性能,如采用红外加热与电磁加热方式的组合,红外加热可以加热所有锅具,电磁加热可快速让铁质锅具升温,实现不同热源的组合优势,同时,不同的加热源在同一区域内加热,加热效率更高;两不同的加热源嵌入在安装座16上,防止其从安装座16上脱落;安装座16为耐高温绝缘安装座16,如陶瓷、玻纤类等材料制造而成。安装座16的厚度大于等于2mm,防止热量向产品内部传递;不同热源可单独控制,如控制工作、停止,调节每个热源的功率大小。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因此具有该烹饪器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安装座、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二加热件;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交替排布,所述第一加热件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为不同的加热源;
所述第一加热件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均低于所述安装座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件与所述第二加热件平行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件及所述第二加热件均呈螺旋状,所述第一加热件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中的一个套设在另一个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加热件以及所述第二加热件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的厚度大于等于2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座为耐高温绝缘安装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为以下任意一种:
电磁线圈加热源、红外加热源、光波加热源、微波加热源或热盘加热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热件为电磁线圈加热件;
所述第二加热件为红外发热带加热件。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CN201711352918.2A 2017-12-15 2017-12-15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Pending CN1099248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52918.2A CN109924888A (zh) 2017-12-15 2017-12-15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52918.2A CN109924888A (zh) 2017-12-15 2017-12-15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4888A true CN109924888A (zh) 2019-06-25

Family

ID=66980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52918.2A Pending CN109924888A (zh) 2017-12-15 2017-12-15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2488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0695A (zh) * 2019-11-28 2020-03-31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一种热量汇聚装置
CN114246451A (zh) * 2020-09-22 2022-03-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9786A (en) * 1994-05-31 1998-09-22 Insta-Heat, Inc. Container with integral module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contents
CN1356501A (zh) * 2000-11-30 2002-07-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微波炉的加热装置
CN201335433Y (zh) * 2008-12-04 2009-10-28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红外电磁一体炉
TW201135156A (en) * 2010-04-15 2011-10-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plurality of induction coils
CN102404889A (zh) * 2010-09-08 2012-04-0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模块
CN203457358U (zh) * 2013-09-10 2014-02-2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盘和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炉
CN106813270A (zh) * 2015-11-27 2017-06-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9786A (en) * 1994-05-31 1998-09-22 Insta-Heat, Inc. Container with integral module for heating or cooling the contents
CN1356501A (zh) * 2000-11-30 2002-07-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微波炉的加热装置
CN201335433Y (zh) * 2008-12-04 2009-10-28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红外电磁一体炉
TW201135156A (en) * 2010-04-15 2011-10-16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plurality of induction coils
CN102404889A (zh) * 2010-09-08 2012-04-0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加热模块
CN203457358U (zh) * 2013-09-10 2014-02-2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盘和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炉
CN106813270A (zh) * 2015-11-27 2017-06-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0695A (zh) * 2019-11-28 2020-03-31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一种热量汇聚装置
CN110940695B (zh) * 2019-11-28 2022-04-26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一种热量汇聚装置
CN114246451A (zh) * 2020-09-22 2022-03-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21507A (en) Electric cooker using induction heater
EP1441567A3 (en) Electric oven
CN107684341A (zh)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CN208509307U (zh) 电加热装置
CN109924888A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KR20150049329A (ko) 다중 온도 자가조절형 면상발열체를 이용한 조리 용기
CN202281269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
CN205283863U (zh) 线圈盘组件及烹饪电器
CN204427752U (zh)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07612432U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JP510469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6560309U (zh) 电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的内锅
CN101482274A (zh) 一种碳纤维电磁炉
CN105795952A (zh) 一种微波烹饪方法、装置和烹饪家电
CN105982560B (zh)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05213063U (zh) 一种复合电磁加热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电磁炉
CN207612433U (zh) 组合加热源及烹饪器具
CN105982562B (zh)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03281817A (zh) 一种可双面加热电陶炉盘
CN203378078U (zh) 用于加热炊具的线圈盘及具有其的电磁炉
CN208435211U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102213450A (zh) 一种微波炉中食物的烹饪方法
CN207561724U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06472330U (zh)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
CN205514049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