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3874B - 可穿戴扬声器和再现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扬声器和再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3874B
CN109923874B CN201780069574.6A CN201780069574A CN109923874B CN 109923874 B CN109923874 B CN 109923874B CN 201780069574 A CN201780069574 A CN 201780069574A CN 109923874 B CN109923874 B CN 1099238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aker
unit
sound
pair
box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95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23874A (zh
Inventor
大浦义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23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3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23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3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4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 H04R1/345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for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7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 H04R1/283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a passive diaphragm
    • H04R1/2834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a passive diaphragm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4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 H04R1/36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by using a single aperture of dimensions not greater than the shortest operat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2Spatial or 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f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6Supports for loudspeaker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12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distributing signals to two or more 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穿戴扬声器,具有附着在装配带两端的一对扬声器盒,和附着在所述扬声器盒的扬声器单元和无源辐射器。

Description

可穿戴扬声器和再现设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可穿戴扬声器和再现设备。
背景技术
当通过耳机听音乐时,声音可能位于头部的中心,在一些情况下这会导致不舒服和疲劳。扬声器设备,比如固定式扬声器设备不会导致这样的问题。然而,存在这样的扬声器无法被携带或者除收听者之外的人会听到声音的问题。考虑到这一点,提出了挂颈扬声器设备(例如,参见下面的专利文献1)。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1994-17838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期望的是即使在诸如挂颈扬声器设备之类的紧凑声音再现系统中,也补偿往往不足的声音的低频分量,从而向用户提供低频感觉和临场感觉。
鉴于这样的问题,产生了本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比固定式扬声器设备小的声音再现系统中也能够向用户提供低频感觉和临场感觉的可穿戴扬声器和再现设备。
问题的解决方案
例如,本技术是,
一种可穿戴扬声器,包括:
附着在附着带两端的一对扬声器盒;以及
附着在所述扬声器盒中的每个的扬声器单元和无源辐射器。
例如,本技术是,
一种再现设备,包括:
处理音频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以及
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可穿戴扬声器包括
附着在附着带两端的一对扬声器盒,以及
附着在所述扬声器盒中的每个的扬声器单元和无源辐射器。
发明的有益效果
按照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能够向用户提供低频感觉和临场感觉。应注意的是记载在这里的效果未必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是记载在本公开中的任意效果。此外,例示的效果不限制性地解释本技术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的部分A-D都是用于说明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在前后方向的偏离的示意图。
图2的部分A是用于说明由收听者的肩厚引起的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在前后方向的偏离的示意图,图2的部分B是用于说明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在左右方向的偏离的示意图。
图3的部分A-D都是用于说明当扬声器向上放置时,声音随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而变化的示意图。
图4的部分A-C都是用于说明在使扬声器向着左右方向的外侧的情况下,改善指向性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的部分A和B都是用于说明在使扬声器向着左右方向的外侧的情况下,改善指向性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的部分A-C都是用于说明耳朵在前后方向的位置的变动和变化的解决方法的示意图。
图7的部分A-C都是用于说明由收听者的肩厚引起的扬声器盒的倾斜的解决方法的示意图。
图8的部分A-D分别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概况的透视图、顶视图、前视图和右侧板被除去的侧视图。
图9的部分A和B分别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概况的前视图和透视图。
图10是表示按照一个实施例的颈部扬声器的外观例子的透视图。
图11是表示按照一个实施例的颈部扬声器的附着状态的示图。
图12是表示按照一个实施例的颈部扬声器的构成例子的示图。
图13是表示按照一个实施例的颈部扬声器的构成例子的示图。
图14是表示按照一个实施例的颈部扬声器的构成例子的示图。
图15是表示按照一个实施例的无源辐射器的构成例子的示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按照一个实施例的颈部扬声器的电气构成例子的方框图。
图17的部分A-D都是用于说明通过设置无源辐射器而获得的效果的例子的示图。
图18的部分A和B都是用于说明通过设置无源辐射器而获得的效果的例子的示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示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示图。
图21的部分A和B都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示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等。注意,将按照下述顺序进行说明。
<1.关于颈部扬声器需要考虑的问题>
<2.本技术的概况的说明>
<3.实施例>
<4.变形例>
下面说明的实施例等是本技术的优选具体例子,并且本技术的内容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等。
此外在下面,为了防止图示复杂,有时只有部分的结构用附图标记表示,有时部分的结构将被简化地示出。
<1.关于颈部扬声器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颈部扬声器的例子,将考虑上面附着左右扬声器单元的左右扬声器盒附着在挂颈用带子的两端的扬声器设备。换句话说,在收听者的左右肩部分别放置一个扬声器盒,来自扬声器的声音向上辐射,以致收听者可以用左耳和右耳听声音。
就具有这类构成的扬声器设备来说,如图1中所示,存在左右扬声器和收听者的耳朵的相对位置不固定的问题。为了把扬声器盒1放在肩部上,必须具有用于把扬声器盒1稳定固定在肩部上的手段,并且需要即使在收听者稍微移动时,扬声器盒1也不会落下或偏离的设计或方法。这可以通过一种方法实现,比如将两个扬声器盒1附着到经过颈部后面的弯曲带子2的两端,并将带子挂在颈部。
然而,如在图1的部分A-D中所示,归因于收听者的形体尺寸(具体地,肩厚),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因人而异,只要在扬声器盒1被放在肩部的偏离位置或者收听者摇头的情况下,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的变动以及频率特性的变化会导致进入耳朵的音量和声音听起来的感觉的不同,难以实现即使任何人听音,听起来也良好的扬声器,并且存在当收听者摇头时,声音会变化和恶化的问题。
关于扬声器和耳朵在前后方向的变动量,当收听者轻微地摇头时,耳朵的位置前后移动约±3cm。较小的人颈部的直径为4cm,较大的人颈部的直径不小于8cm。以颈后为基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小于4cm。通过加上收听者摇头时导致的6cm的变化,耳朵的位置变化不小于10cm。
肩宽也影响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不固定的问题。如在图2的部分A中所示,就诸如将其挂在颈部之类的方法来说,扬声器盒1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会由于肩厚而变化,并且随着肩宽越窄,扬声器盒1向前倾斜。图2的部分A表示其中从图中最左侧的收听者到最右侧的收听者肩厚依次增大的例子。从肩部到耳朵的高度因收听者而异。把这个事实也考虑进去,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发生更大的变动。扬声器在肩部的位置也影响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不固定的问题。如在图2的部分B中所示,就诸如将其挂在颈部之类的方法来说,相对位置还随扬声器盒1被放置在的肩部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而变化。从肩部到耳朵的高度因收听者而异。把这个事实也考虑进去,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发生更大的变动。
将参考图3说明声音随如上所述的扬声器和收听者的耳朵的相对位置的变动而变化的事实。如在图3的部分A中所示,扬声器具有指向性。以扬声器在正面方向的收听位置为基准,声压随着偏离正面方向而减小,并且高频范围中的频率特性变化。此外,在来自耳朵前面的声音和来自耳朵后面的声音之间,由于耳廓和耳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影响,声压和音色按照扬声器的位置变化,从而声音听起来的感觉发生变化。归因于这两个因素,在扬声器向上放置在肩部上的情况下,声音随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而变化。图3的部分B表示由前后方向的位置的差异引起的特性变化,图3的部分C表示由肩厚的差异引起的特性变化,图3的部分D表示由左右方向的位置的差异引起的特性变化。
如果提供调整扬声器盒1的位置和角度的功能,那么可以解决由体格的不同引起的声音变化的问题。然而,例如在收听者摇头时,仍然存在问题。此外,用户进行调整需要时间和精力,并且需要学习以便进行最佳调整。于是,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色不太可能由于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的变动而变化的扬声器设备。
如在图4的部分A中所示,在扬声器盒1放置在收听者的肩部上同时扬声器盒1的声音辐射面向上的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的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的变动,音色变化。在这点上,如在图4的部分B和图4的部分C中所示,使扬声器盒1的声音的辐射方向(即,扬声器单元的轴向)大体水平,以致从扬声器盒1向外辐射声音,反射板3设置在扬声器盒1的锥形振动膜的前表面上。声音从扬声器盒1和反射板3之间的间隔发出。这样,对于从所述间隔发出的声音,在与扬声器轴的位置(中央位置)距离彼此相等的位置处基本上不存在指向性的影响,从而在前后方向上特性变化可被减小。此外,由收听者的肩厚引起的特性变化可被减小。
<2.本技术的概况的说明>
然而,如在图5的部分A中所示,在由反射板3改变声音的辐射方向的情况下,声音沿360度的方向发出,从而声音的能量被浪费。此外,主要是向下发出的声音在肩部等被反射,从而干扰音质,并且向周围环境的声音泄漏也增大。在这点上,如在图5的部分B中所示,形成使扬声器的声音指向上方的半圆形凹槽4。凹槽4具有上侧开放并且下半部分半圆形地封闭的形状。利用凹槽4,可以使扬声器的声音(沿收听者的耳朵的方向)指向上方,从而防止声音的能量被浪费。
如上所述,尽管解决了扬声器的前后方向的指向性的问题,然而事实上,仍然存在耳朵在前后方向的位置的变动的问题,如在图6的部分A中所示。作为一种解决方法,如在图6的部分B中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布置两个扬声器盒1(扬声器)。这种方法具有在这两个扬声器之间发生频率干扰、频率特性变化并且频率特性随扬声器和耳朵的相对位置而变化的缺陷。作为更好的解决方法,如在图6的部分C中所示,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扬声器盒1和反射板3以延长开口单元,可以使向上方向的声音输出在前后方向上均匀。
如上所述,归因于肩宽的差异等,产生扬声器盒1在向前方向上的倾斜的差异。在以颈部的后部作为支点把扬声器盒1放置在肩部上,并且如在图7的部分A中所示,把扬声器盒1水平放置在收听者的肩部上的情况下,扬声器盒1的位置可能不稳定。因此,如果如在图7的部分B中所示,扬声器盒1被设计成从一开始就向前倾斜一定程度,那么可以稳定地把扬声器盒1附着在肩部上。在这点上,如果扬声器盒1在扬声器单元被放置在扬声器盒的中心处的同时向前倾斜,那么前后方向的声音的范围的中央位置(最有利的位置)偏离耳朵的方向。
在这点上,如在图7的部分C中所示,使扬声器单元的位置从扬声器盒1在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前移动,并相应地设定凹槽4的形状。换句话说,凹槽4具有其中使高度方向的宽度从面向扬声器单元的区域向前侧和后侧收窄的形状。利用这种构成,具有良好特性的声音的范围移到扬声器盒1后面,声音的方向可被调整到耳朵的方向。此外,利用这种构成,不仅可以实现稳定的附着,因为较重的扬声器单元位于作为支点的肩部和扬声器盒相互接触的点前面,而且能够减轻由于肩宽的差异引起的扬声器盒1的倾斜的变动,因为其中使扬声器单元与耳朵分离的声音的最佳范围变宽。如果收听者稍后弯曲身体,那么在作为较重物体的扬声器单元的加重位置在支点后面的情况下,扬声器设备掉落。然而,在扬声器单元位于前面的情况下,加重位置不会被移动到支点后面,除非收听者更大地弯曲身体,从而使扬声器设备难以掉落。
作为上述考虑的结果,按照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右声道扬声器设备和左声道扬声器设备之一,例如,右声道扬声器设备具有如图8中示意所示的构成。在图8中所示的构成中,扬声器盒1和反射板3与通过树脂成型形成的公共壳体11一体地形成。图8的部分A是扬声器设备的透视图,图8的部分B是扬声器设备的顶视图,图8的部分C是扬声器设备的前视图,而图8的部分D是除去右侧板12的扬声器设备的侧视图。在图8的部分D中,凹槽14的形状用双点划线表示。注意,反射板3(右侧板12)和扬声器单元的锥形面不一定需要相互平行,反射板3可以是倾斜的以便向上扩展。
例如,扬声器单元13是包括锥形振动膜的电动扬声器,并且附着到与右侧板12平行的挡板上。在右侧板12的面向扬声器单元13的振动膜的表面上形成用于向上引导声音的凹槽14,并且在凹槽14上方形成狭缝15。凹槽14和狭缝15构成声音引导单元。凹槽14被形成以致面向扬声器单元13的振动膜的区域在高度方向上具有最大宽度,并且所述宽度朝着右侧板的前侧和后侧逐渐减小。狭缝15是在凹槽14上方形成的。
扬声器盒1的声音的出口是狭缝15。按照一般的物理法则,发生衍射现象。如在图9的部分A和图9的部分B中所示,与使扬声器指向上方的情况相比,发出在左右方向上均匀的声波。于是,即使在放置扬声器盒1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声音听起来的感觉的变化。要放置在颈部或肩部上的扬声器有几个。在任意这些扬声器中,基本上,音质/音量由于位置的偏离而变化。特别是在立体声中左右布置扬声器的情况下,左右的音质和音量的均衡可能会崩溃,并且一直难以收听高音质的声音。按照本技术,由于由位置的偏离引起的音质和音量的变化被抑制,因此就声音本身或声音产生来说,能够实现挂在颈部或放置在肩部的具有更好音质的颈部扬声器。此外,由于声场在耳朵的方向上被收集,因此可相对减少向周围环境的声音泄漏。
例如,狭缝15优选在收听者的前后方向上具有不小于8cm的长度。狭缝15的宽度被设定成约4mm~25mm。例如,宽度为6mm。此外,为了防止诸如垃圾、灰尘和液体之类的异物进入狭缝15,可以用冲孔板(具有小孔的板)、布等覆盖狭缝15。此外,可以增加用于维持狭缝15的宽度的支柱。此外,代替狭缝15,可以形成具有诸如椭圆孔之类的形状的开口。
<3.实施例>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将通过利用颈部扬声器作为可穿戴扬声器设备(下面适当地称为可穿戴扬声器)的例子,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注意,可穿戴扬声器例如是具有可以携带的大小、要放置在人体周围(附近)的扬声器设备。
[颈部扬声器的外观的例子]
图10是表示按照实施例的颈部扬声器100的外观的透视图。颈部扬声器100包括作为附着带的例子的挂颈单元10、连接到挂颈单元10的一端侧的右侧扬声器单元20,以及连接到挂颈单元10的另一端侧的左侧扬声器单元30。颈部扬声器100整体构成双声道音频再现系统。
如图11中所示,例如,在挂颈单元10挂在收听者L的颈部后侧,使右侧扬声器单元20接触(放置在)收听者L的右肩附近,使左侧扬声器单元30接触(放置在)收听者L的左侧附近的状态下,使用颈部扬声器100。此时,与右侧扬声器单元20和挂颈单元10的连接点相反一侧(下面称为顶端侧)朝着收听者L的前方稍微倾斜。类似地,左侧扬声器单元30的顶端侧朝着收听者L的前方稍微倾斜。在图11中所示的附着状态下,从颈部扬声器100再现声音。声音只需要可被人耳听到,比如人声和音乐。注意在下面的说明中,诸如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内外方向、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之类的方向是以颈部扬声器100的附着状态下的收听者L为基准定义的。
[颈部扬声器的构成例子]
下面除了图10之外,还将参考图12-图15具体说明颈部扬声器100的构成例子。图12是示出左右扬声器单元的内部构成例子的部分剖视图。图13是表示图10中所示的颈部扬声器100的整体视图和图12中所示的颈部扬声器100的部分剖视图之间的关系的示图。图14的部分A是说明右侧扬声器单元20的内部构成例子的示图,图14的部分B是从内侧看的右侧扬声器单元20的示图,图14的部分C是说明下述声音引导单元的构成例子的示图。图15是示出颈部扬声器100的无源辐射器的构成例子的示图。
挂颈单元10在平面图中呈U形。挂颈单元10例如由树脂形成,并且具有柔性。挂颈单元10的一部分可包含金属。例如,当进行将右侧扬声器单元20和左侧扬声器单元30相互分离的操作时,可按照所述操作扩大右侧扬声器单元20和左侧扬声器单元30之间的间隔。
右侧扬声器单元20包括扬声器盒201、全频电动扬声器单元202、无源辐射器203和声音引导单元210。
扬声器盒201例如由树脂形成,形状为盒状。扬声器盒201具有在附着状态下面向外侧的表面201A和与侧表面201A相反的在附着状态下面向内侧的侧表面201B。侧表面201A和201B都具有以致矩形中的两个相对侧被半圆形替代的形状,从而形成诸如田径场之类的跑道状形状。
在扬声器盒201中,形成音频空间201C。扬声器单元202附着到扬声器盒201的侧表面201A。具体地,扬声器单元202附着在从侧表面201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前侧移动的位置。
无源辐射器203附着到扬声器盒201的侧表面201B。具体地,无源辐射器203附着到从侧表面201B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后侧移动的位置(更靠近挂颈单元10)。
无源辐射器203包括主体203A、附着到主体203A的振动膜203B和附着到振动膜的重物(未图示)。主体203A是利用硫化橡胶或非硫化橡胶,比如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IIR)和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形成的。
如图15中所示,主体203A包括大体在中央形成的平坦部分203C、在平坦部分203C周围形成的大体跑道状的边缘203D,以及在边缘203D周围形成的大体跑道状的外周部分203E。振动膜203B附着到平坦部分203C的背面(位于扬声器盒201内侧的表面)。用于使包括振动膜203B的驱动系统的质量恒定的重物附着到振动膜203B的背面。
边缘203D的横截面具有向着扬声器盒201的外侧突出的大体半圆形的形状。外周部分203E附着到框架(未图示),无源辐射器203通过所述框架附着到扬声器盒201的侧表面201B。注意,图15中所示的无源辐射器203是例子,并且可以使用具有与图示的形状不同的形状(例如圆形)的无源辐射器。
声音引导单元210包括壳体210A、在壳体210A中形成并连接到扬声器单元202的声音辐射面的声音引导空间210B、形成声音引导空间210B的壁部单元210C和从声音引导空间210B辐射声音的开口单元210D。例如,包括声音引导空间210B和壁部单元210C的构成对应于包括上面说明的凹槽和反射板(右侧板)的构成。此外,开口单元210D对应于上面说明的狭缝。
壳体210A的形状例如为盒状,其中上下方向的长度(厚度)从前侧到后侧减小。壳体210A通过螺钉、过孔等附着到扬声器盒201。注意,扬声器盒201和壳体210A可以一体地形成。
壁部单元210C的一部分逐渐倾斜,以便从前侧(顶端)到后侧(后端)升高,以致对应于壳体210A的形状,声音引导空间210B在高度方向的长度从前侧到后侧减小。
开口单元210D在平面图中为矩形,并且是沿着壳体210A的纵向延伸地形成的。如上所述,开口单元210D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被设定成例如不小于8cm,开口单元210D在左右方向的宽度被设定成例如4mm~25mm。不过,本技术不限于此。为了防止诸如垃圾、灰尘和液体之类的异物进入声音引导空间210B,用诸如网和布之类的保护部件210E覆盖开口单元210D(参见图10)。可按细格子形状构成开口单元210本身,以防止异物的污染。
左侧扬声器单元30也具有与右侧扬声器单元20的构成大致相同的构成。左侧扬声器单元30包括扬声器盒301、全频电动扬声器单元302、无源辐射器303和声音引导单元310。
扬声器盒301例如由树脂形成,形状为盒状。扬声器盒301具有在附着状态下面向外侧的表面301A和与侧表面301A相反的在附着状态下面向内侧的侧表面301B。侧表面301A和301B形成诸如田径场之类的跑道状形状。
在扬声器盒301中,形成音频空间301C。扬声器单元302附着到扬声器盒301的侧表面301A。具体地,扬声器单元302附着在从侧表面301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前侧移动的位置。
无源辐射器303附着到扬声器盒301的侧表面301B。具体地,无源辐射器303附着到从侧表面301B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后侧移动的位置(更靠近挂颈单元10)。
尽管详细的图示被省略,不过类似于无源辐射器203,无源辐射器303包括主体、附着到主体的振动膜和附着到振动膜的重物。主体是利用硫化橡胶或非硫化橡胶,比如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IIR)和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形成的。
主体包括大体在中央形成的平坦部分、在平坦部分周围形成的大体跑道状的边缘和在所述边缘周围形成的大体跑道状的外周部分。振动膜附着到平坦部分的背面(位于扬声器盒301内侧的表面)。用于使包括振动膜的驱动系统的质量恒定的重物附着到振动膜的背面。
边缘的横截面具有向着扬声器盒301的外侧突出的大体半圆形的形状。外周部分附着到框架(未图示),无源辐射器303通过所述框架附着到扬声器盒301的侧表面301B。
声音引导单元310包括壳体310A、在壳体310A中形成并连接到扬声器单元302的声音辐射面的声音引导空间310B、形成声音引导空间310B的壁部单元310C和从声音引导空间310B辐射声音的开口单元310D。例如,包括声音引导空间310B和壁部单元310C的构成对应于包括上面说明的凹槽和反射板(右侧板)的构成。此外,开口单元310D对应于上面说明的狭缝。
壳体310A的形状例如为盒状,其中上下方向的长度(厚度)从前侧到后侧减小。壳体310A通过螺钉、过孔等附着到扬声器盒301。注意,扬声器盒301和壳体310A可以一体地形成。
壁部单元310C的一部分逐渐倾斜,以便从前侧(顶端)到后侧(后端)升高,以致对应于壳体310A的形状,声音引导空间310B在高度方向的长度从前侧到后侧减小。
开口单元310D在平面图中为矩形,并且是沿着壳体310A的纵向延伸地形成的。如上所述,开口单元310D在前后方向的长度被设定成例如不小于8cm,并且开口单元310D在左右方向的宽度被设定成例如4mm~25mm。不过,本技术不限于此。为了防止诸如垃圾、灰尘和液体之类的异物进入声音引导空间310B,用诸如网和布之类的保护部件310E覆盖开口单元310D(参见图10)。可按细格子形状构成开口单元310本身,以防止异物的污染。
[颈部扬声器的电气构成]
下面将参考图16的方框图说明颈部扬声器100的电气构成。图16中,实线指示L(左)声道的音频信号,粗虚线指示R(右)声道的音频信号,而细虚线指示控制信号或命令。
颈部扬声器100包括处理器41、天线42、RF(射频)接收单元43、输入端子44、A/D(模-数)变换单元45、输入切换单元46、数字信号处理单元47、放大器(AMP)48L、放大器48R和电源49。
处理器41例如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此外,处理器41包括其中存储要由处理器41执行的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用作工作区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处理器41控制颈部扬声器100的各个单元。例如,对于设置在颈部扬声器100中的操作输入单元(未图示),进行指令音频的再现或停止等的用户操作。按照用户操作生成的操作信号被输入处理器41。处理器41分析操作信号的内容,并执行与操作信号相应的控制。
天线42接收按照预定无线通信标准从外部电子设备发送的双声道音频信号。外部电子设备的例子包括个人计算机、智能电话机和便携式音频再现设备。此外,预定无线通信标准的例子包括无线LAN(局域网)、蓝牙(注册商标)、WiFi(注册商标)和红外通信。
天线42接收的音频信号被提供给RF接收单元43。RF接收单元43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解调处理、纠错处理等。利用RF接收单元43处理的信号被提供给输入切换单元46。
输入端子44是用于有线连接颈部扬声器100和外部电子设备的端子。音频信号可以通过输入端子44输入颈部扬声器100中。
A/D变换单元45把通过输入端子44取得的模拟音频信号变换成数字音频信号。
输入切换单元46是用于在来自RF接收单元43的音频信号的输入和来自输入端子44的音频信号的输入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输入切换单元46例如按照处理器41的控制切换输入。利用输入切换单元46选择的音频信号被提供给数字信号处理单元47。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47例如包括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单元47例如包括低频截止滤波器47A、均衡器47B和音量调整单元47C。低频截止滤波器47A是截止包含在音频信号中的低频分量的滤波器。均衡器47B校正音频信号的频率特性,并且例如包括二次IIR(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音量调整单元47C通过调整音频信号的电平,调整从扬声器单元202或302再现的声音的音量。
在已对其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47的信号处理的音频信号之中,左声道音频信号被提供给放大器48L。由放大器48L按预定放大系数放大的音频信号从扬声器单元302再现。在已对其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47的信号处理的音频信号之中,右声道音频信号被提供给放大器48R。由放大器48R按预定放大系数放大的音频信号从扬声器单元202再现。
电源49例如包括诸如锂离子电池之类的二次电池和用于充放电的电路等。电源49不限于二次电池,并且可包括一次电池、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
例如,处理器41、RF接收单元43、输入切换单元46、数字信号处理单元47、放大器48L、放大器48R和电源49构成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容纳在例如扬声器盒201中。信号处理单元可以容纳在扬声器盒301中。结果,可以减小颈部扬声器100的大小。如上所述,颈部扬声器100也是再现音频信号的再现设备。
[颈部扬声器的操作例子]
下面将说明颈部扬声器100的操作例子。当音频信号被提供给颈部扬声器100时,扬声器单元202或302的振动膜振动,从而产生声音。此外,由扬声器单元202或302的振动产生的声压在音频空间201C或301C中辐射,所述声压使无源辐射器203或303沿水平方向振动,这产生低频声音。无源辐射器203或303沿正向(与扬声器盒201或301的内侧相反的一侧)和负向(扬声器盒201或301的内侧)反复振动。
无源辐射器203或303振动,从而,再现的声音的低频分量被增强。此外,由无源辐射器203或303的工作产生的振动通过扬声器盒201或301传播到收听者L的肩部附近。由于振动传播到收听者L的身体,因此能够进一步向收听者L提供低频感觉和临场感觉。
从扬声器单元202再现的声音被形成声音引导空间210B的壁部单元210C反射。声音引导空间210B的除开口单元210D外的外周被壁部单元210C遮蔽。于是,从扬声器单元202再现的声音的能量被壁部单元210C反射,并且朝着开口单元210D传播。这样,利用声音引导单元210从扬声器单元202再现的声音的辐射方向从左右方向(在本例中,从内侧到外侧的方向)被变换成上下方向(在本例中,向上)。
这里,由于开口单元210D是沿着壳体210A的纵向形成的,因此从扬声器单元202再现的声音通过开口单元210D在宽范围内辐射。即使在如上所述,扬声器单元202的位置随用户的体形、体格等在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旋转方向)上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收听者L的耳朵的方向上再现声音。这也适用于扬声器单元302。
注意,也可能存在喜欢较小的振动传播到肩部的收听者L。在这点上,按照实施例的颈部扬声器100被配置成以致可以调整振动的大小。例如,进行由收听者L减小振动的输入操作。响应于该输入操作,数字信号处理单元47操作低频截止滤波器47A,以截止包含在音频信号中的低频分量。结果,声音被再现时的扬声器盒201或301的振动被减弱,结果无源辐射器203或303的振动被减小。于是,可以减小传播到收听者L的肩部附近的振动。相反,通过停止低频截止滤波器47A的工作,可以增大无源辐射器203或303的振动,从而增大传播到收听者L的肩部附近的振动。注意,通过使低频截止滤波器47A的截止频率可变,可以多级地调整传播到收听者L的肩部的振动的大小。
[利用无源辐射器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按照实施例的颈部扬声器100中,使用无源辐射器203和303。下面将参考图17和图18,说明通过利用无源辐射器203和303而获得的效果的例子。
图17的部分A是示出包括与按照实施例的颈部扬声器100的容量相同容量(例如,约30cc~60cc)的扬声器盒而不包括无源辐射器的封闭式颈部扬声器的频率特性的示图。在图17的部分A中(这同样也适用于图17的部分B~图17的部分D),水平轴指示频率(Hz),垂直轴指示麦克风测得的声压的增益(dB)。图17的部分B是图17的部分A中的-30dB~-80dB附近的放大图。图17的部分C是示出包括无源辐射器的无源辐射器式颈部扬声器100的频率特性的示图。图17的部分D是图17的部分C中的-30dB~-80dB附近的放大图。
比较图17的部分A和图17的部分C,以及图17的部分B和图17的部分D,低频区域(例如,60Hz~100附近)中的增益增大。换句话说,通过利用无源辐射器,能够增强低频区域。
图18的部分A是示出从封闭式颈部扬声器的扬声器盒产生的加速度的特性的示图。此外,图18的部分B是示出从无源辐射器式颈部扬声器100产生的加速度的特性的示图。在图18的部分A和图18的部分B中,水平轴指示频率,垂直轴指示加速度的大小。加速度是通过在收听者(它可以是测量用玩偶等)的肩部附近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的。
比较图18的部分A和图18的部分B,在无源辐射器式颈部扬声器100中,可以确认与封闭式颈部扬声器相比,具有无源辐射器的系统在不大于100Hz的低频区域中产生最大约20dB的大的加速度。该加速度使得能够向收听者L给予足够的振动,从而能够伴随该振动提供低频感觉和临场感觉。这种效果可以说是在把具有足够激励的无源辐射器应用于颈部扬声器100的情况下的独特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把声学领域中已知的无源辐射器应用于颈部扬声器100,除了声学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新的效果。此外,可以通过仅仅把无源辐射器203和303分别安装在颈部扬声器100的扬声器盒201和301的外壁的一部分上来构成无源辐射器203和303。换句话说,按照与本实施例相应的颈部扬声器100的构成,不必设置用于产生与声音无关的振动的装置(例如致动器),从而不需要用于安装所述装置的空间。于是,可以在不增加尺寸和重量的情况下,低成本地实现表现出上述效果的颈部扬声器100。
[实施例的效果]
至此已经说明了按照实施例的颈部扬声器100。按照与实施例相应的颈部扬声器100,除了在上面的说明中例示的效果之外,例如,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由于扬声器单元202和302被布置成以致水平方向(例如,外侧)是声音的辐射方向,因此可以减小右侧扬声器单元20和左侧扬声器单元30的厚度。
-扬声器单元202和302分别设置在扬声器盒201和301的前侧。结果,附着状态下的重心在前侧,可以防止颈部扬声器100落向收听者L的后侧,从而改善附着感。此外,由于无源辐射器203和303分别附着到通过扬声器单元202和302的偏移布置在扬声器盒201和301的后侧产生的空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
<4.变形例>
尽管上面已经具体说明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不过本技术不限于该实施例,并且基于本技术的技术理念可以作出各种修改。下面将说明多个变形例。
对于颈部扬声器100的操作输入和音频信号的供给可以通过便携式控制设备进行。图19是示出便携式控制设备51的构成例子的方框图。控制设备51包括处理器52、输入端子53、A/D变换单元54、前置放大器/电平调整单元55、RF发送单元56和天线57。
将示意地说明控制设备51的构成和操作。处理器52控制控制设备51的各个单元。输入端子53是与外部电子设备的接口。A/D变换单元54把通过输入端子53输入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前置放大器/电平调整单元55放大和调整音频信号的电平。RF发送单元56例如按预定格式调制音频信号和命令。天线57与颈部扬声器100通信(例如,短程无线通信)。
例如,用户的操作输入可以利用控制设备51进行。处理器52生成与操作输入对应的操作信号,并将其提供给RF发送单元56。例如,RF发送单元56按照预定通信标准来调制操作信号,并通过天线57把操作信号发送给颈部扬声器100。接收到操作信号的颈部扬声器100进行与操作信号对应的处理。
音频信号可以从控制设备51发送给颈部扬声器100。例如,模拟音频信号通过输入端子53从外部电子设备输入控制设备51中。模拟音频信号由A/D变换单元54变换成数字音频信号。例如,在利用前置放大器/电平调整单元55调整音频信号的电平之后,RF发送单元56按预定格式调制音频信号。随后,已对其进行调制等的音频信号通过天线57被发送给颈部扬声器100。
尽管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可取的是颈部扬声器包括无源辐射器,不过本技术不限于这样的构成,并且如在图20中所示,不一定需要在按照实施例的颈部扬声器100中设置无源辐射器。
在壁部单元210C的一部分中可以形成孔洞单元。图21的部分A是示出其中声音引导空间210B中的壁部单元210C不包括孔洞单元的构成和在利用该构成再现声音时的频率特性的示图。图21的部分B是示出其中例如在壁部单元210C的底部附近形成孔洞单元220的构成和在利用该构成再现声音时的频率特性的示图。注意,频率特性是通过在附着状态下的耳朵的位置处放置麦克风测量的。比较图21的部分A和图21的部分B,可以降低由垂直轴指示的声压级的P-P(峰到峰),从而抑制所谓的声音的跳动(rampage)。这被认为是通过设置孔洞单元220谐振减弱所致。
如在图22中所示,壁部单元210C可以形成曲线(弓形)地倾斜,而不是直线倾斜,并且壁部单元210C的倾斜可以具有曲面。
本技术可以是包括附着到同一扬声器盒的扬声器单元和无源辐射器的颈部扬声器。例如,按照实施例的上述颈部扬声器100可包括扬声器盒201、附着到扬声器盒201的扬声器单元202和无源辐射器203、扬声器盒301以及附着到扬声器盒301的扬声器单元302和无源辐射器303。注意在该构成中,可以存在或者可不存在与按照实施例的声音引导单元210和310相关的构成。
如上所述,在颈部扬声器100中,壁部单元210C的面向扬声器单元202的声音辐射面的部分不一定需要与声音辐射面平行,并且可以倾斜(可以是斜的)。此外,开口单元210D的形状不限于矩形,并且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
如上所述,在颈部扬声器100中,左右扬声器单元都可包括多个扬声器单元。注意如上所述,由于成本增加与之对应的数额,并且颈部扬声器的重量也增大,因此可取的是采用按照实施例的颈部扬声器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振动膜不限于锥形振动膜,可以是平面振动膜等。此外,如上所述,在颈部扬声器100中,可以增加构成(未图示)。例如,可以向颈部扬声器100增加存储音频信号的存储单元、显示单元等。存储单元可以是并入颈部扬声器100的存储器,或者可拆卸地附接到颈部扬声器100的存储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可穿戴扬声器的例子,已经说明了颈部扬声器。不过,本技术不限于此。可穿戴扬声器只需要是在不密闭耳廓的情况下在耳朵附近再现声音的开放式扬声器设备,例如可以是应用于附着到头部的头戴式显示器的扬声器设备。换句话说,附着带不限于挂在颈部的附着带,并且可以是附着到头部或手臂的附着带。
在上述实施例中列举的构成、方法、步骤、形状、材料和数值仅仅是例子,可酌情使用不同的构成、方法、步骤、形状、材料和数值。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例和变形例。
本技术也可采用以下构成。
(1)一种可穿戴扬声器,包括:
附着在附着带两端的一对扬声器盒;以及
附着在所述扬声器盒中的每个的扬声器单元和无源辐射器。
(2)按照(1)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附着带为U形,并且
在所述附着带被挂在收听者的颈部上的附着状态下,所述扬声器单元附着在所述扬声器盒中的每个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于收听者的耳朵面向外侧,并且在所述附着状态下,所述无源辐射器附着在所述扬声器盒中的每个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表面相对于收听者的耳朵面向内侧。
(3)按照(2)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扬声器单元附着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从以所述附着状态下的收听者为基准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前偏离的位置,所述无源辐射器附着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从以所述附着状态下的收听者为基准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向后偏离的位置。
(4)按照(2)或(3)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还包括
变换从所述扬声器单元再现的声音的辐射方向的声音引导单元。
(5)按照(4)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声音引导单元包括与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声音辐射面相连的声音引导空间、形成所述声音引导空间的壁部单元以及从所述声音引导空间辐射声音的开口单元。
(6)按照(5)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壁部单元的一部分从前侧向后侧倾斜。
(7)按照(6)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壁部单元的倾斜包括曲面。
(8)按照(5)-(7)任意之一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在所述壁部单元的一部分上形成孔洞单元。
(9)按照(1)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附着带是附着在颈部上的挂颈单元。
(10)按照(1)-(9)任意之一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可穿戴扬声器被配置成能够调整通过无源辐射器的工作而产生的振动。
(11)一种再现设备,包括:
处理音频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以及
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可穿戴扬声器包括
附着在附着带两端的一对扬声器盒,以及
附着在所述扬声器盒中的每个的扬声器单元和无源辐射器。
(12)按照(11)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容纳在所述扬声器盒中的每个中。
附图标记列表
10 挂颈单元
20 右侧扬声器单元
30 左侧扬声器单元
100 颈部扬声器
201、301 扬声器盒
201A、301A (外侧)侧表面
201B、301B (内侧)侧表面
202、302 扬声器单元
203、303 无源式辐射器
210、310 声音引导单元
210B、310B 声音引导空间
210C、310C 壁部单元
210D、310D 开口单元
220 孔洞单元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扬声器,包括:
附着在附着带两端的一对扬声器盒;
在该对扬声器盒的每个扬声器盒的第一表面上的扬声器单元;
在该对扬声器盒的每个扬声器盒的第二表面上的无源辐射器,其中
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和
声音引导单元,被配置为转换从扬声器单元再现的声音的辐射方向,其中
声音引导单元包括壁部单元和由壁部单元形成的声音引导空间,
壁部单元的一部分从该对扬声器盒的相应扬声器盒的第三表面倾斜到该对扬声器盒的相应扬声器盒的第四表面,
基于壁部单元从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的倾斜,声音引导空间在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从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减小,
面对扬声器单元的声音引导空间在高度方向上具有最大长度,以及
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相对;
其中,该对扬声器盒的每个扬声器盒的第一表面在附着状态下相对于收听者的耳朵面向外侧,
该对扬声器盒的每个扬声器盒的第二表面在所述附着状态下相对于收听者的耳朵面向内侧,以及
该对扬声器盒的每个扬声器盒的第三表面在所述附着状态下位于前侧,该对扬声器盒的每个扬声器盒的第四表面在所述附着状态下位于后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附着带为U形,
在所述附着状态下,所述附着带被挂在收听者的颈部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扬声器单元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位置上,
所述第一表面的位置以所述附着状态下的收听者为基准在第一方向上从该对扬声器盒的每个扬声器盒的中央位置偏离,
所述无源辐射器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位置上,以及
所述第二表面的位置以所述附着状态下的收听者为基准在第二方向上从所述中央位置偏离。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声音引导单元还包括开口,
声音引导空间与所述扬声器单元的声音辐射面相连,以及
所述开口在不同于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中的每个的第五表面上,并被配置为从所述声音引导空间辐射声音。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壁部单元的倾斜具有曲面。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壁部单元包括孔洞。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附着带是能附着在可穿戴扬声器的收听者的颈部上的挂颈单元。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扬声器,其中
所述可穿戴扬声器被配置成调整基于无源辐射器的工作而产生的振动的大小。
9.一种再现设备,包括:
被配置为处理音频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以及
可穿戴扬声器,包括:
附着在附着带两端的一对扬声器盒,
在该对扬声器盒的每个扬声器盒的第一表面上的扬声器单元;
在该对扬声器盒的每个扬声器盒的第二表面上的无源辐射器,其中
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和
声音引导单元,被配置为转换从扬声器单元再现的声音的辐射方向,其中
声音引导单元包括壁部单元和由壁部单元形成的声音引导空间,
壁部单元的一部分从该对扬声器盒的相应扬声器盒的第三表面倾斜到该对扬声器盒的相应扬声器盒的第四表面,
基于壁部单元从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的倾斜,声音引导空间在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从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减小,
面对扬声器单元的声音引导空间在高度方向上具有最大长度,以及
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相对;
其中,该对扬声器盒的每个扬声器盒的第一表面在附着状态下相对于收听者的耳朵面向外侧,
该对扬声器盒的每个扬声器盒的第二表面在所述附着状态下相对于收听者的耳朵面向内侧,以及
该对扬声器盒的每个扬声器盒的第三表面在所述附着状态下位于前侧,该对扬声器盒的每个扬声器盒的第四表面在所述附着状态下位于后侧。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再现设备,其中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容纳在该对扬声器盒中的扬声器盒之一中。
CN201780069574.6A 2016-12-16 2017-11-08 可穿戴扬声器和再现设备 Active CN109923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4363 2016-12-16
JP2016244363 2016-12-16
PCT/JP2017/040286 WO2018110161A1 (ja) 2016-12-16 2017-11-08 ウエアラブルスピーカ及び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3874A CN109923874A (zh) 2019-06-21
CN109923874B true CN109923874B (zh) 2021-12-31

Family

ID=62558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9574.6A Active CN109923874B (zh) 2016-12-16 2017-11-08 可穿戴扬声器和再现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6442B2 (zh)
JP (1) JP7124709B2 (zh)
CN (1) CN109923874B (zh)
WO (1) WO20181101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68800B2 (en) 2014-01-06 2022-06-21 Shenzhen Shokz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ressing sound leakage
US20210219074A1 (en) * 2014-01-06 2021-07-15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ressing sound leakage
US11974097B2 (en) 2014-01-06 2024-04-30 Shenzhen Shokz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ressing sound leakage
CN109862481A (zh) * 2018-12-28 2019-06-0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及应用其的扬声系统
US11682375B2 (en) 2019-07-08 2023-06-2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peaker system, sound processing device, sou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7412989B2 (ja) * 2019-12-04 2024-01-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ウェアラブル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CN111025652A (zh) * 2019-12-29 2020-04-17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vr头戴设备
KR20220166107A (ko) * 2021-06-09 2022-1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열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5929A (ja) * 2006-02-01 2007-09-13 Sony Corp 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イヤースピーカ装置
CN102811409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李世煌 一种隐藏式扬声器系统
CN104301838A (zh) * 2013-07-18 2015-01-21 Gn奈康有限公司 噪声降低的耳机
CN204482016U (zh) * 2015-01-23 2015-07-15 邹士磊 微音响
CN105474663A (zh) * 2013-08-13 2016-04-06 索尼公司 耳机型音响设备以及用于控制耳机型音响设备的方法
US9380374B2 (en) * 2014-01-17 2016-06-28 Okappi, Inc. Hearing assistance systems configured to detect and provide protection to the user from harmful condi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4844A (en) * 1979-05-07 1981-08-18 Belles Research Corp. Loudspeaker system
JPH06178384A (ja) 1992-12-05 1994-06-24 Karasawamakoto Kenchiku Onkyo Sekkei Jimusho:Kk ネックスピーカ装置
US5617477A (en) * 1995-03-08 1997-04-01 Interval Research Corporation Personal wearab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enhanced low frequency response
US8175316B2 (en) * 2006-12-05 2012-05-08 Sony Corporation Ear speaker device
JP4862699B2 (ja) * 2007-03-09 2012-01-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装置
CN102780939B (zh) * 2011-05-09 2015-06-24 淇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挂戴式多指向性音响装置
US9326072B2 (en) * 2011-11-17 2016-04-26 Plastoform Industries Limited Wearable speaker system with satellite speakers and a passive radiator
DE112012006346T5 (de) * 2012-05-08 2015-02-26 Harman International (China) Holding Co., Ltd. Lautspreche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EP2880871A1 (en) * 2012-07-30 2015-06-10 Treefrog Developments, Inc. Weatherproof loudspeaker and speaker assembly
CN205320245U (zh) * 2016-01-21 2016-06-15 唐永均 一种头戴式耳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5929A (ja) * 2006-02-01 2007-09-13 Sony Corp 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イヤースピーカ装置
CN102811409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李世煌 一种隐藏式扬声器系统
CN104301838A (zh) * 2013-07-18 2015-01-21 Gn奈康有限公司 噪声降低的耳机
CN105474663A (zh) * 2013-08-13 2016-04-06 索尼公司 耳机型音响设备以及用于控制耳机型音响设备的方法
US9380374B2 (en) * 2014-01-17 2016-06-28 Okappi, Inc. Hearing assistance systems configured to detect and provide protection to the user from harmful conditions
CN204482016U (zh) * 2015-01-23 2015-07-15 邹士磊 微音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86442B2 (en) 2021-04-20
CN109923874A (zh) 2019-06-21
JP7124709B2 (ja) 2022-08-24
JPWO2018110161A1 (ja) 2019-10-24
WO2018110161A1 (ja) 2018-06-21
US20190320258A1 (en) 2019-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3874B (zh) 可穿戴扬声器和再现设备
KR102533573B1 (ko) 음향 출력 디바이스
CN114175673B (zh)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US11503407B2 (en) Loudspeaker unit
JP6136016B2 (ja) イヤホン
CN109952766B (zh) 扬声器装置和再现装置
KR101630538B1 (ko) 세 부분의 멤브레인 스피커
CN105612760A (zh) 骨传导扬声器
KR101092958B1 (ko) 이어셋
CN111034216B (zh) 音响输出设备
JP2012034204A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CN115066911A (zh) 声学输出设备
KR102630054B1 (ko) 사운드 디바이스
EP4054209A1 (en) A hearing device comprising an active emission canceller
JP2019121896A (ja) 首掛け型スピーカー装置
CN112470488B (zh) 用于开放式耳机的电声耳罩
CN111818423A (zh) 扬声器
EP3494709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tactile feedback
CN101483796B (zh) 头戴式受话器
JP2019121897A (ja) 首掛け型スピーカー装置
JP2019146049A (ja) 音声再生収音装置、および、音声認識スピーカー装置
JP2018085670A (ja) ヘッドホン
JP2022105974A (ja) デュアルダイアフラムとデュアルボイスコイルとを有する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KR20140060092A (ko) 무선 골 전도 헤드폰
JP2019121898A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