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3316A - 离心吊扇和叶轮模块 - Google Patents

离心吊扇和叶轮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3316A
CN109923316A CN201680090679.5A CN201680090679A CN109923316A CN 109923316 A CN109923316 A CN 109923316A CN 201680090679 A CN201680090679 A CN 201680090679A CN 109923316 A CN109923316 A CN 109923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ceiling fan
centrifugal
tunnel
gui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06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贤
市崎博之
李柏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23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33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Abstract

一种离心吊扇,其具有旋转部和静止部,其中,旋转部包含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离心叶轮。静止部具有:引导部,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该引导部以从吸入口吸入空气并且从吹出口吹出空气的方式包围离心叶轮;以及环状的风洞部,其位于引导部的径向外侧,具有风洞吸气口和风洞排气口。

Description

离心吊扇和叶轮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轮模块,尤其涉及使用上述的叶轮模块的离心吊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吊顶扇是轴流型的吊顶扇,这样的吊顶扇在叶片露出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专利文献1)。此外,在鼓风机式(Blower Type)的离心吊扇中,使用罩等覆盖了叶片。但是,与轴流型的吊顶扇相比,存在流量小这样的课题,无法实现使空气有效地循环。
因此,值得关注的课题是,如何设计成不增大体积并且有效地使吊顶扇吹出的空气的流量足够大、足够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106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提供能够提供充分的风压和风量的离心吊扇和叶轮模块。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吊扇。离心吊扇包含旋转部和静止部。旋转部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离心叶轮。静止部具有:引导部,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该引导部以从吸入口吸入空气并且从吹出口吹出空气的方式包围离心叶轮;以及环状的风洞部,其位于引导部的径向外侧,具有风洞吸气口和风洞排气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引导部的内周面的直径随着从轴向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变大,风洞部的直径随着从轴向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变小。
此外,在离心吊扇中,静止部可以还包含覆盖离心叶轮的下侧的板部。此外,在板部上还配置有照明单元,照明单元例如是LED照明单元。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离心吊扇还包含配置于风洞部的内周面的加热器、空气净化器、加湿器、负离子产生器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此外,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离心吊扇还包含配置于吹出口和风洞排气口的下游侧的风向调整部件。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叶轮模块。叶轮模块具有:离心叶轮,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引导部,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该引导部以从吸入口吸入空气并且从吹出口吹出空气的方式包围离心叶轮;以及环状的风洞部,其位于引导部的径向外侧,具有风洞吸气口和风洞排气口。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叶轮模块的引导部的内周面的直径随着从轴向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变大,风洞部的外径随着从轴向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变小。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叶轮模块还包含配置于吹出口和风洞排气口的下游侧的风向调整部件。
上述的本发明的离心吊扇和叶轮模块通过引导部和风洞部的作用而能够进一步增加本发明的离心吊扇吹出的空气的风量。此外,离心吊扇能够利用加热器而吹出温暖的风。此外,能够利用风向调整部来自由地调整风向。此外,由于设置照明单元,因此,离心吊扇能够提供照明的功能。
为了更易于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的特征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几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吊扇的立体概略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离心吊扇的分解图。
图3是对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吊扇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剖视概略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离心吊扇的引导部和风洞部的内周面的剖视概略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离心吊扇的板部的概略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离心吊扇的照明单元的概略图。
图7A是示出离心吊扇中的加热器的配置的范例的图。
图7B是示出离心吊扇中的加热器的配置的范例的图。
图8是示出具有风向调整部的离心吊扇的概略图。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吊扇的应用变化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吊扇的立体概略图。图2是示出图1的离心吊扇的分解图。图3是离心吊扇的剖视图。参照图1、2、3对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吊扇的构造进行说明。这里,仅对本发明所需的基本结构部件进行说明,省略其他的非必须的结构部件。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吊扇100主要包含旋转部110和静止部120。旋转部110包含离心叶轮114。轴112(参照图3)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进行旋转,借助从马达130提供的动力而进行旋转。此外,离心叶轮114固定于轴112,通过轴112来驱动离心叶轮114、使其旋转。一般地,离心叶轮具有叶轮基座和在叶轮基座上沿半径方向呈放射状延伸的叶板部114a,是使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空气)的压力和速度增加的旋转装置。此外,轴112可以是旋转部110的一部分,但在实际运用上,也可以将轴112设置于静止部。即,轴112的实际的配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变更。
此外,结合图3的剖视概略图,静止部120包含引导部122和风洞部124。如图1至图3所示,引导部122包含吸入口122a和吹出口122b。引导部122包围离心叶轮114的外侧,这样在引导部122与离心叶轮114之间形成空气流路。当离心叶轮114旋转时,离心吊扇100上方的空气由于离心叶轮114进行旋转而经由吸入口122a被吸入,被上述的空气流路引导到吹出口122b,从而空气被吹出到离心吊扇100的外部。此外,关于引导部122的材质,在本发明中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而任意地使用适当的材质来制作引导部122。
同样地,结合图3的剖视概略图,环状的风洞部124具有风洞吸气口124a和风洞排气口124b,该风洞部124配置为位于引导部122的径向的外侧。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的风洞部124是包围引导部122的外周的另一个空气流路。作为实现风洞部124的一个方式,利用图1、2所示的外壳126,这里以呈环状并且上下开口的部件为例。外壳126形成为隔着一定的距离包围引导部122。上下的开口的部分分别是环状的风洞部124的风洞吸气口124a和风洞排气口124b。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离心叶轮114进行旋转而离心吊扇100上方的空气被吸入时,空气的一部分被吸入到风洞吸气口124a中,被吸入的空气在通过了风洞部124之后从风洞排气口124b排出。同样地,关于风洞部124的材质,在本发明中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而任意地使用适当的材质来制作风洞部124。在一般的实施中,通过图1、2所示的固定部件128、例如通过肋板(rib)等而对构成风洞部124的外壳进行固定,并且包围引导部122的径向的外周。
接下里,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3的剖视概略图所示,在引导部122与离心叶轮114之间形成有空气流路。通过离心叶轮114进行旋转,离心吊扇100上方与顶面之间的空气经由路径F1、通过引导部122的吸入口122a而被吸入。然后,被吸入的空气通过引导部122与离心叶轮114之间的空气流路,从引导部122的吹出口122b排出。
此外,离心吊扇100上方的空气的一部分沿着路径F2通过环状的风洞部124的风洞吸气口124a而被吸入,空气经由环状的风洞部124从风洞排气口124b排出。然后,经由引导部122的吹出口122b排出的空气和经由环状的风洞部124的风洞排气口124b排出的空气在离心吊扇100的下方(下游侧)P处合流为一股,经由路径F3向环境空间吹出。然后,空气再向离心吊扇100的上游侧上升,再次沿着路径F1、F2分别进入离心吊扇100,该过程不断重复。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环状的风洞部124和引导部122的构造进行说明。环状的风洞部124和引导部122的主要的作用是引导空气的流动。因此,在设计环状的风洞部124和引导部时,只要它们的内周面的形状能够达成上述的功能即可。即,只要能够引导空气流并使在环状的风洞部124和引导部122处流动的空气合流即可。这里,提示了一个可能的设计,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该说明而任意地进行适当的变更。除了环状的风洞部124和引导部122实现引导空气的流动的作用之外,对构成环状的风洞部124的外壳126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128(例如,参照图1、2)也实现引导空气的流动的作用。
如图4所示,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吊扇的剖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在该剖视图中仅强调了环状的风洞部和引导部的内周面的截面曲线。引导部122的内周面122c的半径R1随着从中心轴线AX的轴向的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变大。此外,环状的风洞部124的内周面124c的半径R2随着从上述的轴向的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变小。只要在设计上引导部和环状的风洞部的内周面122c、124c的截面曲线满足流体力学的原理并且满足上述的形状,则它们的具体的曲率半径、长度等没有特别限制。
此外,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吊扇的仰视图的例子。离心吊扇100还包含覆盖离心叶轮114的下侧的板部132。该板部132能够覆盖离心叶轮114的叶板及其周围的机构。由此,用户看不到旋转部110的离心叶轮114及其周边的构造体,使用上更安心和舒适。此外,该板部132的尺寸能够按照覆盖离心叶轮114的下侧的面积而设计,只要能够达成上述的功能,对尺寸没有特别要求。此外,对板部132的材料也没有特别要求,轻量化的塑料材质、高强度的塑料材质、或者具有散热功能、热传导率高的材质(例如金属、复合材料)是可选择的材料。
此外,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吊扇的底视图的例子。与图5的不同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部132上还设置有照明单元134。因此,离心吊扇100除了提供空气流的风扇功能之外,还能够用作照明器具。在该实施方式中,离心吊扇100包含照明单元134所需的电源单元和/或控制单元,由于该部分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任意地设计,因此未进行图示。电源单元和/或控制单元能够配置于离心吊扇100内的任意的适当位置,例如,优选配置于板部132的背面。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照明单元134例如是LED照明单元134a~134e。LED照明单元134~134e具有节电和高亮度的优点。此外,LED照明单元134~134e的控制单元可以组合调光功能,用户能够根据环境或需求而调节照明。此外,LED照明单元134~134e能够使用单色光,例如是白色光或暖色系的光、或者RGB的LED照明单元,能够使照明更灵活。此外,相应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单元,作为板部132的材料,能够使用具有散热功能、热传导率高的材质(例如金属)。
此外,当用户使用本发明的离心吊扇100时,为了适用于各种气候,离心吊扇100还可以包含加热器,如果需要气温低的环境或者温度高的空气循环环境,则能够提供适当的温度的空气流。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设置在远离主要发热的结构部件(例如马达130等)的位置,优选的方式是,将加热器设置于环状的风洞部124。图7是示出离心吊扇中的加热器的配置的例子。如图7A所示,加热器150例如能够采用薄型的粘贴型的加热器,将加热器150的配置位置设于例如环状的风洞部124的内周面,这样对在环状的风洞部124中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吹出更热的空气。此外,加热器150也可以按照包围环状的风洞部124的内周面124c一整圈的方法来配置。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在风洞部124的内周面124c的任意的部位、按照任意的数量进行配置。图7B是示出加热器的配置的另一个范例的图。除了上述的方式以外,也能够在环状的风洞部124的内周面上配置加热器、空气净化器、加湿器、负离子产生器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
图8是示出具有风向调整部的离心吊扇100的概略图。如图8所示,离心吊扇100还可以包含风向调整部140。该风向调整部140是作为选项的结构部件,例如配置于引导部122的吹出口122b和环状的风洞部124的风洞吸气口124a的出口(下游侧),这样对来自吹出口122b和风洞排气口124b的气流的流动方向进行调整。此外,如图8所示,风向调整部140基本上由多个调整叶板构成。风向调整部140的叶板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而设计为固定式、手动式或自动化(例如程序控制)。图8是在构造中具有板部132和照明单元134的方式的说明图,但是,当然,不配置板部132和照明单元134的离心吊扇100也可以与该风向调整部140组合。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吊扇的应用变化例的概略图。上述的实施例均是通过单个离心吊扇而进行说明的。以下,对离心吊扇的应用变化例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这里示出了排列配置有多个离心吊扇的例子(在图9中,作为例子,示出了两个离心吊扇)。如图9所示,左右两侧的各离心吊扇产生各自的风量和风压(用虚线来表示),如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各自的风量和风压比现有方法的风量和风压大。此外,方框A所包围的部分是两个离心吊扇吹出的空气重叠的部分,在该部位,风量和风压加倍。其结果为,风量和压力进一步增加,当然气流也随之加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该发明而将本发明的离心吊扇适当地排列配置多个,通过该配置方法,能够根据需要而进一步调整和增大风量和风压。
上述的实施方式主要是离心吊扇的应用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提供叶轮模块。叶轮模块包含:离心叶轮,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引导部,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该引导部以从吸入口吸入空气并且从吹出口吹出空气的方式包围离心叶轮;以及环状的风洞部,其位于引导部的径向外侧,具有风洞吸气口和风洞排气口。根据这样的叶轮模块,能够提供充分的风压和风量、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环境,因此离心吊扇的应用没有限制。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离心吊扇和叶轮模块通过引导部和风洞部的作用而向本发明的离心吊扇吹出的空气提供充分的风压和风量。此外,由于具有充分的风压,因此能够使离心吊扇更接近顶面,因此不会过低而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压迫感。
此外,离心吊扇能够利用加热器而吹出温暖的风。此外,能够利用风向调整部而自由地调整风向。此外,由于设置照明单元,因此,离心吊扇能够提供照明的功能。
像以上那样,通过实施例而公开了本发明,但当然不打算限定本发明,当然能够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那样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正,因此其专利权保护的范围必须以权利要求书及与其相等的范围为基准来确定。
标号说明
100:离心吊扇;110:旋转部;112:轴;114:离心叶轮;114a:叶板;120:静止部;122:引导部;122a:吸入口;122b:吹出口;122c:内周面;124:环状的风洞部;124a:风洞吸气口;124b:风洞排气口;124c:内周面;126:外壳;128:固定部件;130:马达;132:板部;134:照明单元;134a~134e:照明单元;140:风向调整部;150:加热器;AX:中心轴线;A:方框。

Claims (10)

1.一种离心吊扇,其具有旋转部和静止部,其中,
所述旋转部具有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离心叶轮,
所述静止部具有:
引导部,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该引导部以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并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空气的方式包围所述离心叶轮;以及
环状的风洞部,其位于所述引导部的径向外侧,具有风洞吸气口和风洞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吊扇,其中,
所述引导部的内周面的直径随着从轴向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变大,
所述风洞部的外径随着从所述轴向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吊扇,其中,
所述静止部还包含覆盖所述离心叶轮的下侧的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吊扇,其中,
在所述板部上配置有照明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吊扇,其中,
所述照明单元是LED照明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吊扇,其中,
所述离心吊扇还包含配置于所述风洞部的内周面的加热器、空气净化器、加湿器、负离子产生器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吊扇,其中,
所述离心吊扇还包含配置于所述吹出口和所述风洞排气口的下游侧的风向调整部件。
8.一种叶轮模块,其具有:
离心叶轮,其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引导部,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该引导部以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并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空气的方式包围所述离心叶轮;以及
环状的风洞部,其位于所述引导部的径向外侧,具有风洞吸气口和风洞排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叶轮模块,其中,
所述引导部的内周面的直径随着从所述离心吊扇的轴向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变大,
所述风洞部的外径随着从所述离心吊扇的所述轴向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变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叶轮模块,其中,
所述叶轮模块还包含配置于所述吹出口和所述风洞排气口的下游侧的风向调整部件。
CN201680090679.5A 2016-11-08 2016-11-08 离心吊扇和叶轮模块 Pending CN1099233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3034 WO2018087797A1 (ja) 2016-11-08 2016-11-08 遠心天井扇およびインペラ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3316A true CN109923316A (zh) 2019-06-21

Family

ID=62109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0679.5A Pending CN109923316A (zh) 2016-11-08 2016-11-08 离心吊扇和叶轮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23316A (zh)
WO (1) WO2018087797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13A (zh) * 1995-02-10 1998-02-18 美吉浮控股公司 驱动空气装置
JPH10205496A (ja) * 1996-11-20 1998-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換気送風装置および換気送風システム
JP2001017526A (ja) * 1999-07-07 2001-0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集塵具
JP2003307198A (ja) * 2002-04-12 2003-10-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風機
WO2011129073A1 (ja) * 2010-04-15 2011-10-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天井扇
JP2012215162A (ja) * 2011-03-29 2012-11-08 Panasonic Corp 涼風機
WO2014129482A1 (ja) * 2013-02-20 2014-08-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6212U (ja) * 1984-08-31 1986-03-2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天井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13A (zh) * 1995-02-10 1998-02-18 美吉浮控股公司 驱动空气装置
JPH10205496A (ja) * 1996-11-20 1998-08-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換気送風装置および換気送風システム
JP2001017526A (ja) * 1999-07-07 2001-0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集塵具
JP2003307198A (ja) * 2002-04-12 2003-10-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風機
WO2011129073A1 (ja) * 2010-04-15 2011-10-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天井扇
JP2012215162A (ja) * 2011-03-29 2012-11-08 Panasonic Corp 涼風機
WO2014129482A1 (ja) * 2013-02-20 2014-08-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87797A1 (ja) 2018-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4330B2 (en) Bladeless cooling light
CN103673076B (zh) 立式空调器
KR102033689B1 (ko) 공기조화기
TW202222403A (zh) 可攜式空氣淨化器
CN103939371A (zh) 无叶风扇
JP2022023844A (ja) 斜流ファンモジュール及び斜流ファン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携帯用空気浄化機
KR102033690B1 (ko) 공기조화기
US20190242404A1 (en) Fan assemblies
CN109923316A (zh) 离心吊扇和叶轮模块
CN104266283B (zh) 桌面空调
CN108826146A (zh) 灯具
US10835007B2 (en) Hair dryer
CN103216741B (zh) 照明装置、以及具有该照明装置的灯具
TWI638099B (zh) 離心吸頂扇和離心葉輪模組
CN208996992U (zh) 一种风扇
CN204227556U (zh) 空调器
CN20374439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8779912A (zh) 具有集成空气倍增器的照明器
CN203809326U (zh) 无叶风扇
CN208295868U (zh) 灯具内部散热结构
JP5923686B2 (ja) 涼風機
CN106322706B (zh) 一体式空调出风口led灯
CN212803669U (zh) 无叶式冷热吊扇灯
CN213983742U (zh) 分体式暖风机
CN208566415U (zh) 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