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66415U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66415U
CN208566415U CN201821178486.8U CN201821178486U CN208566415U CN 208566415 U CN208566415 U CN 208566415U CN 201821178486 U CN201821178486 U CN 201821178486U CN 208566415 U CN208566415 U CN 208566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s
light
face
lanterns according
toroid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784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学军
王跃平
隋中华
邓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784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66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66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66415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6413 priority patent/WO2020020037A1/zh
Priority to US17/138,871 priority patent/US11435073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模块以及照明模块;送风模块包括风机以及环形壳体,环形壳体围成一环形区域且具有内环面、外环面、连接内环面与外环面且相互背离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环形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环形风道,内环面上设置有连通环形风道的进风口,风机位于环形区域内,风机的出风口对准进风口,环形壳体上还设置有连通环形风道的出风口,出风口朝第一端面所面对的一侧出风;照明模块设置在环形壳体临近第一端面的一侧且位于环形区域在该侧的投影范围内,照明模块朝第一端面所面对的方向发出光线。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灯具能够节省室内空间。

Description

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灯具与无叶风扇都是常用的家用电器,灯具能够提供照明,而无叶风扇能产生持续的风,因无叶片,不会覆盖尘土或伤到好奇儿童的手指而备受广大用户的青睐。
然而,相关技术中灯具与无叶风扇是两个独立的产品,因此需要单独设置在家中不同位置,占用室内空间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送风模块以及照明模块;
所述送风模块包括风机以及环形壳体,所述环形壳体围成一环形区域且具有内环面、外环面、连接所述内环面与所述外环面且相互背离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环形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环形风道,所述内环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环形风道的进风口,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环形区域内,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对准所述进风口,所述环形壳体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环形风道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所述第一端面所面对的一侧出风;
所述照明模块设置在所述环形壳体临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环形区域在该侧的投影范围内,所述照明模块朝所述第一端面所面对的一侧发出光线。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环形壳体的周向延伸。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环形壳体的周向排布。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至少部分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环形壳体的中心倾斜,和/或,至少部分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环形壳体的外围倾斜。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环形风道由临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侧至临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渐缩。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进风口朝所述环形区域的内部凸出,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环形风道平滑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送风模块还包括托盘,所述托盘位于所述环形区域内且与所述环形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托盘上。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环形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共同围成所述环形风道,所述第一端面位于所述下壳上,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上壳上,所述托盘与所述下壳一体设置。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送风模块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托盘上并与所述托盘共同形成容纳腔,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上盖和/或所述托盘上设置有进气口。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照明模块与所述托盘相固定。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托盘与所述照明模块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还包括垫板,所述托盘朝向所述风机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嵌槽,所述垫板嵌入所述嵌槽内,所述螺栓穿过并抵接所述垫板。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照明模块包括固定部以及发光组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送风模块固定连接,所述发光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还包括导光件以及透光板,所述发光组件以及所述导光件均固定在所述固定部内,所述发光组件的朝向与所述第一端面一致,所述透光板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透光板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固定部内并与所述固定部相固定,所述透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的朝向一致,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垂直,所述导光件用于将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导向至所述入光面。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透光板为透明材质,所述透光板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反射光线的丝印点。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透光板呈环形,所述透光板的内侧伸入所述固定部内。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照明模块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围绕覆盖所述透光板的外侧。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还包括吸顶盘,所述送风模块固定在所述吸顶盘上。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还包括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设置在所述吸顶盘内并电性连接所述风机以及所述照明模组。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还包括传感器和/或接收模块,所述传感器和/或接收模块与所述驱动模组电性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传感器包括声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光照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灯具能够同时具有照明以及出风功能,相较于独立的灯具与无叶风扇的组合体积大幅降低,因此能够节省室内空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灯具的主要结构装配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灯具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灯具的仰视视角的立体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灯具沿进风口剖开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送风模块、10-风机、100-风机的出风口、11-环形壳体、11a-内环面、11b-外环面、11c-第一端面、11d-第二端面、110-上壳、112-下壳、12-环形区域、13-环形风道、14-进风口、15-出风口、16-托盘、160-嵌槽、17-上盖、170-进气口、18-容纳腔、2-照明模块、20-发光组件、21-固定部、22-导光件、23-透光板、230-入光面、232-出光面、24-保护套、3-吸顶盘、4-驱动模组、5-螺栓、6-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灯具,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送风模块1以及照明模块2,通常情况下还可包括吸顶盘3以及驱动模组4。
送风模块1用于持续制造吹拂气流,起到无叶风扇的作用。具体地,如图2至图5所示,包括风机10以及环形壳体11,环形壳体11围成一环形区域12,并且环形壳体11具有内环面11a、外环面11b、连接内环面11a与外环面11b且相互背离的第一端面11c和第二端面11d,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面11c与第二端面11d分别朝向灯具相互背离的两侧,其中,第二端面11d所朝向的一侧在灯具的使用状态下通常为墙壁或天花板,而第一端面11c所朝向的一侧是指在灯具的使用状态下位于灯具背离墙壁或天花板的一片区域,也就是灯具的工作范围,灯具的照明以及出风方向均朝向这一范围。环形壳体11的内部设置有环形风道13,内环面11a上设置有连通环形风道13的进风口14,风机10位于环形区域12内,并且风机10的出风口100对准进风口14,环形壳体11上还设置有连通环形风道13的出风口15,出风口15朝第一端面11c所面对的一侧出风。
当风机10启动时,会不停将空气抽入并由风机10的出风口100以气流的形式送出,气流离开风机10的出风口100后会进入进风口14,并沿进风口14进入到环形风道13内。环形风道13会将气流沿环形输送至各个位置,再由出风口15朝第一端面11c所面对的一侧吹出。这些被吹出的气流可以朝第一端面11c的正前方吹出,也可以相对倾斜的角度吹出。
出风口15可以沿着环形壳体的周向延伸,形成窄口,以提高气流的流速。为了使气流在周向上的分布较为均匀,可以沿着环形壳体11的周向同时排布多个出风口15。
并且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出风口15的朝向的方式实现不同的出风效果。例如,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出风口15朝向环形壳体11的中心倾斜,这样这些出风口15吹出的气流可以向环形壳体11的中心偏移,加强灯具中心位置处的风力。或者,还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出风口15朝向环形壳体11的外围倾斜,这样这些出风口15吹出的气流可以具有更大的偏移量,从而提升灯具的吹拂范围。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具有朝向环形壳体11中心倾斜的出风口15以及朝向环形壳体11外围倾斜的出风口,甚至还可以同时具有朝向正前方设置的出风口15,这几种出风口15相互搭配能够形成更为复杂多变的出风效果,提高用户感受。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5可以设置在环形壳体11的内环面11a、外环面11b或者第一端面11c上,但相较于设置在第一端面11c上的方案,出风口15设置在内环面11a或者外环面11b上其出风角度均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不做优选。而将出风口15设置在第一端面11c上则不会存在上述问题。并且,此时可以将环形风道13的形状设计为由临近第二端面11d的一侧至临近第一端面11c的一侧渐缩,这样气流在向第一端面11c上的出风口15流动的过程中会被逐渐加速,从而可以获得更高初速度的气流。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4可以朝环形区域12的内部凸出,形成一段气流通道。这样一方面可以使风机10的位置选择更加灵活,不必紧贴在环形壳体11。例如此时可以将风机10设置在环形区域12的中心位置,使送风模块1的重心更加趋于结构中心,有利于提升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凸出的进风口14也可以对气流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导向,使气流拥有足够的空间由刚进入进风口14时的近乎于沿径向流动转变为在环形风道13内的周向流动,减小动能损失。进风口14与环形风道13可以平滑连接,以进一步减小风阻。
为了固定风机10,本实施例的送风模块1还可包括托盘16,托盘16位于环形区域12内且与环形壳体11固定连接,风机10固定在托盘16上。在本实施例中,托盘16可以单独与环形壳体11进行装配,也可以与环形壳体11一体设置。例如,如图2和图5所示,为了简化成型工艺,降低成本,环形壳体11可以包括上壳110和下壳112两部分,上壳110和下壳112共同围成环形风道13,其中第一端面11c位于下壳112上,第二端面11d位于上壳110上,此时,托盘16可以与下壳112一体设置。这样在进行装配时便可省去单独安装托盘16的工序。
为了对风机10进行更为周全的保护,本实施例中的送风模块1还可以包括上盖17,上盖17盖合在托盘16上并与托盘16共同形成容纳腔18,风机10设置于容纳腔18内。为了使风机10能够正常进气,在上盖17和/或托盘16上需要设置进气口170。当托盘16与下壳112一体设置时,在下壳112上设置进气口170存在较大难度,成本较高,因此此时可以单独在上盖17上开设进气口170。
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中的照明模块2设置在环形壳体11临近第一端面11c的一侧,并且为了不妨碍出风,照明模块2需要位于环形区域12在该侧的投影范围内。在使用时,照明模块2会朝第一端面11c所面对的方向发出光线,即灯具的照明方向与出风方向是一致的。
吸顶盘3用于固定灯具。具体地,吸顶盘3固定于天花板或墙壁,送风模块1以第一端面11c背离吸顶盘3的方式固定在吸顶盘3上。照明模块2可以固定在送风模块1上,也可以直接穿过环形区域12与吸顶盘3固定连接。驱动模组4可以设置在吸顶盘3内并电性连接风机10以及照明模组2,驱动模组4可以控制风机10的转速进而调节风量。此外,驱动模组4还可以对照明模组2进行自动调光调色控制,例如可以设置传感器感受环境光照变化、声音或者温度,当监测到环境光照降低或者明显的声音时,驱动模组4可以控制照明模组2提升光照强度,为环境提供照明。当监测到环境温度升高到某一阈值时,驱动模组4可以控制风机10开启。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接收模块接收遥控器、手机等控制信号,驱动模组4根据这些控制信号控制风机10以及照明模组2。
由于照明模块1设置在环形壳体11临近第一端面11c的一侧,与吸顶盘3的距离较远,因此优选固定在送风模块1上。照明模块1可以与环形壳体11相固定,当送风模块1具有托盘16时,照明模块1也可以与托盘16相固定。
具体地,托盘16与照明模块1可以通过螺栓5连接固定,螺栓5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托盘16或者照明模块1上。并且,螺栓5可以与螺母配合,也可以与螺纹孔配合。为了使螺栓5更为稳定,本实施例还设置了垫板6,托盘16朝向风机10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嵌槽160,垫板6嵌入嵌槽160内,螺栓5穿过并抵接垫板6。通过垫板6可以使螺栓5获得一个稳定的抵接面,从而提高螺栓5的连接稳定性,降低晃动。
本实施例中的照明模块2可以采用各种结构,例如发光组件20配合透镜、面罩形成吸顶灯结构,或者也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反射器形成聚光灯结构,甚至也可以采用传统的灯泡。即本实施例中对照明模块2的结构没有限制。
考虑到减小灯具的整体厚度,照明模块2优选采用厚度较薄的结构,例如,照明模块2可以包括发光组件20、固定部21、导光件22以及透光板23,固定部21是照明模块2的主体结构,用于固定其它部件,同时也可用于照明模块2整体与其它结构的固定。固定部21可以采用强度较大的金属材料制成,发光组件20以及导光件22均固定在固定部21内,发光组件20的朝向与第一端面11c一致,用于向第一端面11c所面对的一侧发出光线。通常情况下照明模块会采用透镜以及透光罩为发光组件20配光,但透镜以及透光罩需要设置在发光组件20的前方,因此会大幅增加照明模组的厚度。本实施例中采用导光件22与透光板23作为配光元件。具体地,透光板23沿平行于第一端面11c的方向延伸且透光板23的一部分伸入固定部21内并与固定部21相固定。
透光板23具有入光面230以及出光面232,其中,出光面232与第一端面11c的朝向一致,入光面230则与出光面232相垂直。导光件22用于将发光组件20发出的光线导向至入光面230,导光件22可以采用弧状反射面等方式实现导光。这些光线进入透光板23后会沿着透光板23的延展方向传播并由出光面232射出。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导光件22配合透光板23基本上平行排布,因此可以有效减小照明模组2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板23可以采用镜子等单侧半透明材料,这样用户无法透过透光板23观察到透光板23的后方。而有些实施例中透光板23也可以采用完全透明的材质,例如玻璃等,这样可以使用户直接透过透光板23观察到后方的结构,使灯具具有不同的外观效果。然而,如果透光板采用完全透明的材质,则光线也有可能由透光板23背离出光面232的一侧表面射出,从而降低光照强度。对此,可以在透光板23背离出光面232的一侧表面设置若干用于反射光线的丝印点或激光码点。通过丝印点或激光码点可以将光线反射至出光面232,从而提高光照强度。丝印点或激光码点可以呈放射状、环状或者螺旋状等各种形状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板23的形状可以呈矩形、扇形等各种形状,而采用环形的透光板23能够获得最大的面积以及较为均匀的光照范围,因此本实施例中推荐透光板23采用环形结构,固定部21位于环形结构的中部,并且透光板23的内侧伸入到固定部21内。此时为了保护透光板23,还可以在透光板23的外侧围绕一圈保护套24进行保护。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灯具能够节省室内空间。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模块以及照明模块;
所述送风模块包括风机以及环形壳体,所述环形壳体围成一环形区域且具有内环面、外环面、连接所述内环面与所述外环面且相互背离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环形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环形风道,所述内环面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环形风道的进风口,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环形区域内,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对准所述进风口,所述环形壳体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环形风道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所述第一端面所面对的一侧出风;
所述照明模块设置在所述环形壳体临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环形区域在该侧的投影范围内,所述照明模块朝所述第一端面所面对的一侧发出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环形壳体的周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环形壳体的周向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环形壳体的中心倾斜,和/或,至少部分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环形壳体的外围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风道由临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侧至临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渐缩。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朝所述环形区域的内部凸出,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环形风道平滑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块还包括托盘,所述托盘位于所述环形区域内且与所述环形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托盘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共同围成所述环形风道,所述第一端面位于所述下壳上,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上壳上,所述托盘与所述下壳一体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块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托盘上并与所述托盘共同形成容纳腔,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上盖和/或所述托盘上设置有进气口。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模块与所述托盘相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与所述照明模块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板,所述托盘朝向所述风机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嵌槽,所述垫板嵌入所述嵌槽内,所述螺栓穿过并抵接所述垫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模块包括固定部以及发光组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送风模块固定连接,所述发光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件以及透光板,所述导光件固定在所述固定部内,所述发光组件的朝向与所述第一端面一致,所述透光板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透光板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固定部内并与所述固定部相固定,所述透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的朝向一致,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垂直,所述导光件用于将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导向至所述入光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为透明材质,所述透光板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反射光线的丝印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呈环形,所述透光板的内侧伸入所述固定部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模块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围绕覆盖所述透光板的外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顶盘,所述送风模块固定在所述吸顶盘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设置在所述吸顶盘内并电性连接所述风机以及所述照明模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和/或接收模块,所述传感器和/或接收模块与所述驱动模组电性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声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光照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821178486.8U 2018-07-24 2018-07-24 灯具 Active CN208566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8486.8U CN208566415U (zh) 2018-07-24 2018-07-24 灯具
PCT/CN2019/096413 WO2020020037A1 (zh) 2018-07-24 2019-07-17 灯具
US17/138,871 US11435073B2 (en) 2018-07-24 2020-12-30 Combined lamp and bladeless fa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8486.8U CN208566415U (zh) 2018-07-24 2018-07-24 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66415U true CN208566415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47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78486.8U Active CN208566415U (zh) 2018-07-24 2018-07-24 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66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6146A (zh) 灯具
WO2020020037A1 (zh) 灯具
CN108700273B (zh) 照明装置
CN212456343U (zh) 一种led灯
US20140119019A1 (en) Stage light
CN105782843A (zh) 发光二极管车头灯
KR101370593B1 (ko) 램프 장치
CN105179999A (zh) 一种led火焰灯
CN208566415U (zh) 灯具
CN109869666A (zh) Led地埋灯
US10746389B2 (en) Wall pack luminaire and thermal insert for luminaires
KR102139076B1 (ko) 가습기
CN209012971U (zh) 风扇灯
CN102325205A (zh) 具有照明功能的移动终端
TWI799039B (zh) 具有功能模組的照明換氣扇
CN214151639U (zh) 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
CN202135183U (zh) 具有照明功能的移动终端
CN219993957U (zh) 户外风扇
CN215170940U (zh) 外置多扇叶风扇灯
CN210889399U (zh) 一种具有多样照明方式的无叶风扇
CN213577043U (zh) 一种换气扇灯
WO2023197871A1 (zh) 风扇灯
CN210601094U (zh) 一种防水led灯具
CN217031000U (zh) 一种透镜式导光罩及吸顶灯
CN216431375U (zh) 一种led台灯灯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