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51639U - 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51639U
CN214151639U CN202023173131.XU CN202023173131U CN214151639U CN 214151639 U CN214151639 U CN 214151639U CN 202023173131 U CN202023173131 U CN 202023173131U CN 214151639 U CN214151639 U CN 214151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light
circuit board
power supply
compute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731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令正
王致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she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she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she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she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731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51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51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51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计算机电源包括外壳、风扇、电路板组件和端子插座,外壳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端子插座设置于第一侧壁,第三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外壳内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均设置有标识区域和透光区域,标识区域和透光区域沿第二方向排布,透光区域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透明材料片,开口沿侧壁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外壳内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可透过计算机电源侧面的透明材料片,呈现出更好的光效。标识区域可以设置计算机电源的参数、规格等信息,透光区域透出的光线可以使得标识区域呈现更好地显示效果,方便查看。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
背景技术
计算机电源用于将市电转换为计算机部件能够使用的直流电,是计算机各部件供电的枢纽,其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计算机电源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具有灯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其具体是在风扇上设置光源,同时将与风扇相对的壁面上开孔,使得光源能够透出。
计算机电源通常在装入电脑主机后风扇相对的壁面是朝下的,大部分光线方向都是朝下,透过电脑主机呈现出来的光效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效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包括外壳、风扇、电路板组件和端子插座,所述外壳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端子插座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均设置有标识区域和透光区域,所述标识区域和所述透光区域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相对方向,所述透光区域靠近所述第一侧壁,所述透光区域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透明材料片,所述开口沿侧壁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垂直的第一电路板和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端子插座抵靠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位置对应。
优选地,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端子插座为透光的散光材料件。
优选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端子插座。
优选地,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风扇的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风扇包括支架、定子和转子组件,所述风扇的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中部,所述定子固定设置于所述风扇的电路板上,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轮毂、设置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上的多片扇叶以及设置于所述轮毂内的磁环和转轴,所述轮毂的内周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筋条,所述磁环的外周面抵靠在所述筋条上,设置于所述风扇的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在所述轮毂的径向上位于所述轮毂的内周壁与所述磁环的外周壁之间,所述轮毂和所述扇叶为透光的散光材料件。
优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顶壁和底壁,所述顶壁上设置有散热排风口,且所述散热排风口由所述顶壁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由所述顶壁向所述底壁的方向,所述开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开口的靠近所述顶壁的边缘与所述散热排风口在所述第二侧壁、第四侧壁上的底边平齐。
优选地,所述开口呈直角梯形,且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相较于所述直角梯形的直角边更靠近其所在的所述侧壁的标识区域设置。
优选地,所述透明材料片的外侧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沿所述透明材料片的外轮廓延伸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计算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计算机电源。
本申请提供的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中,将计算机电源其中相对的两侧壁均设置并排的标识区域和透光区域,透光区域设置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透明材料片,如此,外壳内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可以透过计算机电源侧面的透明材料片,呈现出更好的光效,用户透过透明材料片也可以更好地观察计算机电源内部电器元件的排布及工作情况。另外,标识区域可以设置计算机电源的参数、规格等信息,透光区域透出的光线也可以使得标识区域呈现更好地显示效果,方便生产人员及用户查看,开口沿侧壁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沿第二方向的尺寸,既保证了外壳结构强度,又能够呈现高度方向延伸的灯光效果,给用户更好的观感体验。
本申请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的左视图;
图4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的仰视图;
图5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中去除下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中风扇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中风扇的轮毂与磁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计算机电源中第二电路板及发光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外壳;11、下壳;111、底壁;112、第二侧壁;113、第四侧壁;115、开口;116、凹陷部;12、上壳;121、顶壁;122、第一侧壁;123、第三侧壁; 1231、进风口;13、散热排风口;131、底排风口部;132、侧排风口部;14、透明材料片;20、防护格栅;211、第一防护格栅部;212、第二防护格栅部; 30、电源插座;40、电源开关;50、风扇;51、电路板;52、支架;54、转子组件;541、轮毂;5411、筒状结构;5412、筋条;542、扇叶;543、磁环; 544、转轴;60、电路板组件;61、第一电路板;62、第二电路板;63、第三电路板;70、端子插座;81、第一发光元件;82、第二发光元件;91、透光区域;92、标识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申请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申请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效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如图1和2所示,其包括外壳10、安装于外壳10上的防护格栅20、端子插座70、电源插座30、电源开关40,外壳10内设置有风扇 50和电路板组件60,电源插座30、电源开关40、风扇50均与电路板组件60 电连接。其中,外壳10包括顶壁111、底壁121以及设置于顶壁111和底壁 121之间的侧壁,侧壁依次包括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23 和第四侧壁113,即第一侧壁122和第三侧壁123相对设置,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3相对设置,防护格栅20安装于顶壁111上,电源插座30和电源开关40安装于第三侧壁123上,端子插座70安装于第一侧壁122上。风扇 50设置于顶壁111下方,并朝向顶壁111设置,即风扇50的出风方向朝向顶壁111,外壳10上设置有散热排风口13,防护格栅20设置在散热排风口13处,第三侧壁123上设置有进风口1231,在风扇50的作用下,气流经进风口 1231进入计算机电源内,与计算机电源内的各电子元器件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电子元器件进行降温,吸热形成的热气流在风扇50的作用下经散热排风口 13排出。可以理解的是,计算机电源安装于主机内时,风扇可以是朝上也可以是朝下,此处所述的“底”“顶”“上”“下”指的是通常计算机电源安装于主机内且风扇朝上时的方位,仅用于方便描述,并不构成对计算机电源的任何限制。为了方便后续的描述,参见图4所示,将第二侧壁112与第四侧壁113 的相对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实线箭头所指方向),将第一侧壁122与第三侧壁123的相对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虚线箭头所指方向)。
外壳10内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3上均设置有透光区域91,透光区域91靠近第一侧壁122设置,透光区域91设置有开口115,开口115沿侧壁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开口115处设置有透明材料片14,透明材料片14例如可以为聚碳酸酯材质、玻璃等透明材质,如此,外壳10内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可以透过计算机电源侧面的透明材料片14,呈现出更好的光效,用户透过透明材料片14 也可以更好地观察计算机电源内部电器元件的排布及工作情况。进一步地,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3上均设置有标识区域92,标识区域92可以设置计算机电源的参数、规格等信息,标识区域92和透光区域91沿第二方向排布,即标识区域92和透光区域91在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如此,透光区域91透出的光线也可以使得标识区域92呈现更好地显示,方便生产人员及用户查看。开口115沿侧壁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沿第二方向的尺寸,既保证了外壳结构强度,又能够呈现高度方向延伸的灯光效果,给用户更好的观感体验。
进一步优选地,透明材料片14的外侧设置有反光层,反光层沿透明材料片14的外轮廓延伸设置,即在透明材料片14的整个外围均设置有反光层,经透明材料片14透出的光线有部分会打到反光层上,配合灯效能够呈现更加炫酷的外观,且利用反光层能够使得即使在较暗的环境下也能够呈现清晰的标识区域显示。
计算机电源内的风扇50虽然理论上是直进直出的,即吹出的风的方向与风扇50的轴线平行,但实际上在受到出风口面积的影响时,尤其是在风扇50 转速较大的情况下,风扇50吹出的风实际上是呈沿出风方向向外发散的。现有的计算机电源中,散热排风口13设置于外壳10的顶壁111上,且大小与风扇50相适配,当风扇50转速较大时,气体流量较大,此时散热排风口13的面积难以满足风扇50的排风风量需求,造成风阻较大,影响散热效果,受风阻的影响,气流方向会发生偏转,与风扇50的轴线形成一定的角度,这部分气流会受到计算机电源的顶壁111和侧壁的阻挡而难以及时排出。
而本申请中,散热排风口13包括设置在外壳10的顶壁111上的顶排风口部131和设置在外壳10的至少一侧壁上的侧排风口部132,顶排风口部131 和侧排风口部132连通,即,散热排风口13由顶壁111延伸至侧壁上,相应地,防护格栅20包括与顶排风口部131对应的第一防护格栅部211以及与侧排风口部132对应的第二防护格栅部212,通过将散热排风口13延伸至计算机电源的侧壁,提高了计算机电源的散热出风面积,降低了进出风阻力,从而提高计算机电源的散热效率。随着散热效率的提高,风扇50在较低转速下即可保证散热量,一方面提高了风扇5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风扇50 的积灰速度,进一步保证计算机电源的散热效果。
为了方便加工及降低成本,在如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外壳10由上壳11和下壳12两部分相互扣合而成,其中的上壳11包括顶壁111以及设置于顶壁111的相对两侧的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3,下壳12包括底壁121 以及设置于底壁12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壁122和第三侧壁123,上壳11和下壳12相互扣合之后,底壁121与顶壁111相对,第一侧壁122位于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3的一侧边之间,第三侧壁123位于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3的另一侧边之间,侧排风口部132设置在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 113上,如此,制备上壳11时,直接利用一块矩形板中间形成通孔两侧弯折即可得到上壳结构。
开口115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任意形状,例如可以设置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六边形等等。在散热排风口13延伸至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3 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顶壁111向底壁121的方向,开口115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即靠近散热排风口13的位置开口尺寸较小,如此,一方面保证了外壳1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散热排风口13在第二侧壁112、第四侧壁113的部分在第二方向上尺寸较大,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排风口13的面积,降低风阻,提高散热效果。开口115的靠近顶壁111的边缘与散热排风口13在第二侧壁112、第四侧壁113上的底边平齐,散热排风口 13和开口115在高度方向上没有重叠的地方,不存在结构薄弱区域,保证外壳的整体强度,且使得侧排风口部132形成的出光通道的下边界与开口115形成的出光通道的上边界平齐,从而呈现在第二方向上的光错位和接力的视觉效果。
为了方便加工以及优化视觉效果,如图3所示,开口13呈直角梯形,且直角梯形的直角边相较于直角梯形的斜边更靠近其所在的侧壁的边缘设置,也即,直角梯形的斜边相较于直角梯形的直角边更靠近其所在的侧壁的标识区域 92设置。
透明材料片14可以通过卡接、粘接、紧固件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二侧壁 112、第四侧壁113上,优选地,如图2所示,开口115的边缘设置有凹陷部 116,凹陷部116环绕开口115设置,透明材料片14的边缘与凹陷部116粘接连接,如此,透明材料片14是内嵌在第二侧壁112、第四侧壁113中,不会外凸,从而保证计算机电源外表面的平整性,避免透明材料片14凸出而造成容易磕碰等问题。
为了更加方便用户观察计算机电源内的电器元件,优选地,开口115靠近相应的电器元件或者与想要观察的电器元件位置对应,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电路板组件60包括与第一侧壁122垂直的第一电路板61 和与第一侧壁122平行设置的第二电路板62,端子插座70抵靠在第二电路板 62上,开口115与第二电路板62位置对应,将开口115设置在该位置处能够获得更大的电器元件所在的视野范围。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述的位置对应,可以是两者全部重叠,也可以只有部分位置重叠。
进一步地,电路板组件60还包括第三电路板63,第三电路板63与第二电路板62平行设置且靠近第三侧壁123设置,电源插座30和电源开关40抵靠在第三电路板63上,第二电路板62和第三电路板63优选均与第一电路板 61插接固定并形成电连接,从而大大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装配效率。
发光元件可以设置在计算机电源内的任意位置,例如可以设置在风扇50 的电路板51上,或者设置在第一电路板61上,再或者设置在第二电路板62 上。在开口115与第二电路板62位置对应的实施例中,至少有部分发光元件设置在第二电路板62上,将设置于第二电路板62上的发光元件定义为第一发光元件81,端子插座70设置为透光的散光材料件,所谓的透光的散光材料件指的是,光线能够穿过该散光材料件透出,且该散光材料件能够将光线向各个方向进行散射。如此,第二电路板62上的第一发光元件81发出的光可由端子插座70透出,从而获得更加炫酷的灯效。而由于开口115的位置与第二电路板62的位置对应,如此,在端子插座70的散光作用下,第二电路板62上的第一发光元件81发出的光会有一部分经开口115透出,计算机电源的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第四侧壁123均能够呈现一定的光效。
设置在第二电路板62上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81可以朝向任意方向发光,由于端子插座70所占的面积较大,为了使得端子插座70能够呈现出更好的光效,优选地,设置在第二电路板62上的第一发光元件81的发光方向均朝向端子插座70。例如,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62呈矩形,第一发光元件81分布在第二电路板62的外围,例如,第一发光元件81沿第二电路板 62的底边和两侧边分布,位于底边的第一发光元件81的发光方向朝向,位于左侧的第一发光元件81的发光方向朝右,位于右侧的第一发光元件81的发光方向朝左。为了进一步优化光效,如图8所示,在第一排端子插座70与第二排端子插座70之间也设置有第一发光元件81,发光方向朝上,以对朝上的光进行补强。
进一步地,多个发光元件中还有一部分设置在风扇50的电路板51上,将设置于风扇50的电路板51上的发光元件定义为第二发光元件82,如此,利用风扇50自身的电路板51实现第二发光元件82的设置、供电及控制,无需再另外设置供电和控制模块,进一步简化电路结构。
风扇50的电路板51上设置的第二发光元件82既可以通过散热排风口13 射出,又能够通过两侧壁上的透光区域透出,从而实现更加立体的灯效。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风扇50包括支架52、定子(图中未示出)和转子组件54,风扇50的电路板51固定设置于支架52中部,定子固定设置于风扇50 的电路板51上,转子组件54包括轮毂541、设置于轮毂541的外周面上的多片扇叶542以及设置于轮毂541内的磁环543和转轴544,在装配状态下,转轴544插入定子中,磁环543套设于定子的外侧,设置于风扇50的电路板51 上的第二发光元件82位于磁环543的径向外侧,转子组件54中至少扇叶542 设置为透光的散光材料件,第二发光元件82发出的光可以经扇叶542透出,并在扇叶542的散射作用下投射到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3的透光区域。如此,风扇50的电路板51上的第二发光元件82、第二电路板62上的第一发光元件81的配合,不仅实现了立体灯效,而且更加丰富了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13的灯光效果,进一步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尤其满足发烧友等对计算机电源的要求较高的用户。
通常情况下,轮毂设置为一端封闭一端敞开的直筒结构,磁环直接套设在直筒结构内,这种结构不利于安装,且安装后的可靠性也不好保证,基于此,本申请中,如图7所示,轮毂541包括筒状结构5411以及设置于筒状结构5411 的内周面上的多个筋条5412,多个筋条5412沿周向间隔排布,磁环543的外周面抵靠在筋条5412上,通过筋条5412实现对磁环543的固定,安装方便且结构更加可靠。在该结构下,设置于风扇50的电路板51上的第二发光元件 82在轮毂541的径向上位于轮毂541的内周壁与磁环543的外周壁之间,轮毂541和扇叶542均设置为透光的散光材料件,如此,轮毂541的筒状结构 5411与筋条5412之间形成多个透光腔室,利用这些透光腔室能够将第二发光元件82发出的光均匀的散射出去,从而进一步优化计算机电源的灯光效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采用上述的计算机电源,能够获得更加炫酷的灯光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可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包括外壳、风扇、电路板组件和端子插座,所述外壳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端子插座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均设置有标识区域和透光区域,所述标识区域和所述透光区域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相对方向,所述透光区域靠近所述第一侧壁,所述透光区域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透明材料片,所述开口沿侧壁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垂直的第一电路板和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端子插座抵靠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端子插座为透光的散光材料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朝向所述端子插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风扇的电路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支架、定子和转子组件,所述风扇的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中部,所述定子固定设置于所述风扇的电路板上,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轮毂、设置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上的多片扇叶以及设置于所述轮毂内的磁环和转轴,所述轮毂的内周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筋条,所述磁环的外周面抵靠在所述筋条上,设置于所述风扇的电路板上的发光元件在所述轮毂的径向上位于所述轮毂的内周壁与所述磁环的外周壁之间,所述轮毂和所述扇叶为透光的散光材料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顶壁和底壁,所述顶壁上设置有散热排风口,且所述散热排风口由所述顶壁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由所述顶壁向所述底壁的方向,所述开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开口的靠近所述顶壁的边缘与所述散热排风口在所述第二侧壁、第四侧壁上的底边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呈直角梯形,且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相较于所述直角梯形的直角边更靠近其所在的所述侧壁的标识区域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材料片的外侧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沿所述透明材料片的外轮廓延伸设置。
10.一种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计算机电源。
CN202023173131.XU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 Active CN214151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3131.XU CN214151639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3131.XU CN214151639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51639U true CN214151639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41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73131.XU Active CN214151639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51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9408B1 (en) LED lamp with simplified structure
CN103244928B (zh) 灯具的散热器
WO2021031511A1 (zh) 立式照明无叶变频风扇
CN214151639U (zh) 一种具有侧面透光效果的计算机电源及计算机
CN113482954A (zh) 一种新型吊顶风扇灯
CN215333646U (zh) 一种风扇框架及一种散热导光风扇
CN210106218U (zh) 吊扇灯
CN212108021U (zh) 一种自主散热led日光灯
CN103453354A (zh) 照明装置
CN212225558U (zh) 散热风扇
CN210265209U (zh) 一种扇框肋条布置led的发光散热风扇
CN221684496U (zh) 一种侧光式led照明灯
CN216788793U (zh) 导光扇叶及风扇灯
CN214465024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无叶风扇灯
CN213744070U (zh) 光影单环风扇
CN213746201U (zh) 一种具有内置散热机构的led灯管
CN213064010U (zh) 一种风扇灯风道系统和具有该系统的风扇灯
CN211599042U (zh) 一种多功能桌面风扇
CN215170940U (zh) 外置多扇叶风扇灯
CN219774399U (zh) 一种带有照明功能的风扇
CN209744121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led线条灯
CN221591256U (zh) 一种无扇叶风扇灯
JP5097847B1 (ja) 照明装置
CN220185311U (zh)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充气泵
CN215860884U (zh) 一种新型吊顶风扇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