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9409A - 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9409A
CN109919409A CN201910014370.3A CN201910014370A CN109919409A CN 109919409 A CN109919409 A CN 109919409A CN 201910014370 A CN201910014370 A CN 201910014370A CN 109919409 A CN109919409 A CN 109919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ilure
equipment
earthquake
probability
r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43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19409B (zh
Inventor
杨旭
庞准
王奇
孙勇
张长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Original Assignee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filed Critical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to CN2019100143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194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19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9409A/zh
Priority to JP2019567985A priority patent/JP7011672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9/094716 priority patent/WO201923814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19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9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包括:计算变电站或换流站的站址地震危险性概率;建立变电站或换流站的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模型,获得在地震情况下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概率;建立设备在地震中的灾害损失模型,以获得在地震中设备失效的经济损失;获得地震风险,所述地震风险:地震风险=站址地震危险性概率×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概率×灾害经济损失。本方法不仅考虑单体设备的失效概率还考虑了连接母线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概率,同时将地震作用下发生大位移时对设备电气性能的影响作为风险的一个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耦连回路失效模型,以形成耦连回路地震风险指标。

Description

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风险评估,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风险分析是在充分进行地震(致灾因子)危害性和承灾因子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评估区遭受地震作用及导致某种程度灾害和社会后果可能性的评估。目前对变电站\换流站的抗震风险评估多针对站内的单体设备,主要集中在单体设备地震易损性的分析上,对耦连体系的地震风险评估方法鲜有报道。同时,由于受到振动台大小的限制,设备动力特性参数的缺失等原因,在抗震设计时运行多年的既有换流站一般重点考虑的也是单体设备的抗震性能。而实际上在考虑变电站\换流站的地震风险时,不仅要考虑单体设备的受损风险,更重要的是设备之间是通过母线相互连接形成的耦连回路的受损风险。一旦强震发生,位于高烈度地震区域的换流站存在设备与设备间的耦连作用,这种耦连作用可能使换流站设备失效或损坏给运行带来风险,给电网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在地震中,由于变电站\换流站各类电气设备不同的动力特性,变电站\换流站相互连接的设备会产生相对运动,从而拉伸或压缩它们之间的母线,动力相互作用通过母线传递。耦连回路中各个设备的作用不同、自身也存在较大差异,如设备的质量、高度、结构形式、材质和安装方式等,使得各个设备在耦连回路中对互连作用的贡献度不同,连接母线随之产生被拉伸或者压缩的相互作用力,同时设备本身则承受母线传递的反作用力,使设备底部不仅承受自身的地震作用荷载,还要承受母线拉压产生的荷载,二者矢量相加后总荷载可能大于其中任何一个,更易引起设备损坏。2010年,胡彧婧等对管母线连接的变电站电气设备地震易损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管母线连接电气设备耦连体系的有限元模型,比较单体设备和管母线连接设备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并且探讨了伸缩节不同设置方式对连接系统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在耦连系统中,伸缩节与低频设备连接时耦连系统的动力响应小于伸缩节与高频设备连接时系统的动力响应。2016年,张雪松建立了特高压设备耦连体系及分裂导线模型,验证了推导了分类导线位型函数的准确性。且利用有限元软件证明使设备的地震反应随着导线刚度的增加而增加。软母线刚度对频率较高的设备其地震反应的影响要大于对设备频率较低设备地震反应的影响。同样,根据历次地震变电站破坏情况的观察,设备破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连接母线的张拉与牵扯引起的。
其次,地震响应与电气性能相结合的评估方法目前较少涉及,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只考虑电气设备结构的地震响应,而忽视地震作用对电气性能的影响。实际上发生地震时电气设备大都处在运行状态,在地震作用下电气设备的电气性能如绝缘裕度是否满足要求无从得知,可能存在设备结构未受损但绝缘性能已接近限值的情况,存在只关心结构响应而忽视电力设备功能的问题。
文献资料《电气设备相互作用的大型变电站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中考虑了变电站主体结构-电气设备相互作用的易损性分析。其主要考虑的是变电站中的建筑结构的易损性,未考虑电气设备与电气设备之间的耦连回路,侧重点不一样,同时未考虑电气设备电气性能的影响。文献资料《电气设备的地震灾害易损性分析》中仍然是对单体设备的分析,文中提到了变压器、母线和杆塔的易损性分析。文献资料《滑动金具对互连高压电气设备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分析不同连接方式下直流回路系统在常规抗震设计地震工况下的应力,研究了连接方式对高压回路系统的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的影响,文章未考虑概率角度考虑风险分析。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性能设计的桥梁地震风险概率分析方法》针对桥梁结构,其力学性能、失效形式与电气设备完全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以更真实的评估变电设施在地震作用下的受损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包括:
计算变电站或换流站的站址地震危险性概率;
建立变电站或换流站的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模型,获得在地震情况下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概率;
建立设备在地震中的灾害损失模型,以获得在地震中设备失效的经济损失;
获得地震风险,所述地震风险:
地震风险=站址地震危险性概率×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概率×灾害经济损失(1)。
具体地,所述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模型由下述事件组成:
(设备本体失效∩连接导体正常)∪(设备本体未受损∩连接导体失效)∪(设备本体失效∩连接导体失效)其中,
设备本体失效=结构失效∪电气失效;
结构失效=结构失效1+结构失效2:结构失效1为:设备根部或危险断面处的应力值大于设备或材料的破坏应力值除以设备安全系数;结构失效2为:设备根部或危险断面处的弯矩值大于设备或材料的破坏弯矩值除以设备安全系数;
电气失效指的是在地震作用下的设备由于位移或发生的残余变形的影响导致绝缘裕度不够引起的失效;
在给定地震作用下设备本体失效概率表示为:
P1[S|A=a]=P[S1≥σV|A=a]+P[S2≥MV|A=a]+P[S3≥EV|A=a] (4)
式中:P1[S|A=a]表示当发生地震峰值加速度为A=a的地震动时,设备本体失效概率;P[S1≥σV|A=a]表示结构失效概率1,P[S2≥MV|A=a]表示结构失效概率2,P[S3≥EV|A=a]表示电气失效概率;a代表地震动的有效峰值加速度;σv为破坏应力,Mv为破坏弯矩,Ev为许用场强;
连接导体失效概率是指连接导体与设备的连接端部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受损或断裂的概率,考查在地震作用时在导线端部的张力T在地震作用下是否大于导线的最大许用张力Tv,其失效概率表示为:
P2[S|A=a]=P[S4≥TV|A=a] (5)
因此,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概率Pt[S|A=a]可以表示为:
具体地,在地震中设备失效的经济损失由如下公式计算而得:
Ktot=K1×N1+K2×N2×h+K3×p×h' (12)
式中:Ktot表示单个设备总的经济损失(万元);K1、K2、K3分别代表更换设备的售价(元)、每小时每个安装调试人工劳务费(元/小时)和每度电利润(元/kWh);N1和N2分别代表需更换的设备数量和安装调试人员总数;h和h'分别表示安装调试工作时间,单位小时;p表示电量损失。
具体地,所述站址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方法如下:
设有N个地震带对场点地震的危险性有贡献,第n个地震带对场点地震动年超越概率为Pn(A≥a),场点总的地震动年超越概率为:
T年内场地地震动A超过给定值a的概率为:
Pd(A≥a)=1-[(1-Pn(A≥a)]T
(3)
在确定的研究区域的地震统计区与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及地震动衰减关系后,形成工程场地T年内基岩地震动加速度峰值的超越概率曲线,通过概率曲线求取Pd(A=a)。
进一步地,所述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还包括计算耦连作用下地震风险指标:
按照式(1)和式(6),某次峰值加速度为a的地震作用下互连回路的风险值由下式计算:
式中:
R(A=a)表示在峰值加速度为a地震作用下耦连回路失效的风险值;
n:为耦连回路中串联的设备数量;注意:有n个设备的耦连回路中有n-1条连接导线;
分别表示耦连回路中第i台设备本体失效、连接导体失效和前两者同时失效时的经济损失;
其中:
为耦连回路中设备i失效风险值;
耦连回路中的抗震最薄弱环节为失效风险值最大的设备,同时,用设备失效风险值与耦连回路失效风险的比值来描述不同地震作用下同一耦连回路设备对整体失效的贡献度C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法不仅考虑单体设备的失效概率还考虑了连接母线形成耦连回路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概率,同时将地震作用下发生大位移时对设备电气性能的影响作为风险的一个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耦连回路失效模型,通过有限元建模结合动态时程分析法形成耦连体系失效基础数据,最后形成耦连回路地震风险指标,耦连设备的风险评估更加贴近变电站\换流站内设备地震响应的真实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具体应用时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求取设备i失效概率的流程图;
图3为地震作用下套管发生的位移形变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风险评估方法是对系统风险及其相关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是对不期望发生的结果的概率和严重性的度量,通常采用概率和后果乘积的表达形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包括:
计算变电站或换流站的站址地震危险性概率;
建立变电站或换流站的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模型,获得在地震情况下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概率;
建立设备在地震中的灾害损失模型,以获得在地震中设备失效的经济损失;
获得地震风险,所述地震风险:
地震风险=站址地震危险性概率×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概率×灾害经济损失(1)。
具体地,地震危险性是指给定场地在某一时期内不同强度的地震发生的概率,取决于场地的地质条件、潜在震源区的活动情况以及地震动随震中距的衰减关系等。对于既有站来说,场地地质条件已确定。承灾体的结构易损性是指在给定强度的地震作用下,承灾体达到或超过某种破坏状态时的条件失效概率。灾害损失则包括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
一般站址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都包含有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相关内容,其中会给出给定场地在某一时期内不同强度的地震发生的概率。地震危险性概率的计算原理如下:
设有N个地震带对场点地震的危险性有贡献,第n个地震带对场点地震动年超越概率为Pn(A≥a),场点总的地震动年超越概率为:
T年内场地地震动A超过给定值a的概率为:
Pd(A≥a)=1-[(1-Pn(A≥a)]T (3)
在确定的研究区域的地震统计区与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及地震动衰减关系后,形成工程场地T年内基岩地震动加速度峰值的超越概率曲线,通过概率曲线可以求取Pd(A=a)。
就地震事件而言,电气设备的易损性是指在可能遭受的各种强度的地震作用下,电气设备遭受某种程度破坏的条件概率。该专利计算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构件的最大应力,并与构件材料的极限应力相比较,得到构件的失效概率。
换流站或变电站内每相的电气设备一般通过软母线或硬管母互联在一起形成串联回路,与单体设备在地震作用下自身功能受损失效相比,耦连后的电气设备还会因为导线的连接受到相邻设备的拉扯,此时单体设备在整个回路中功能失效还取决于与之相连的导体在地震中的受损情况,因此,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模型由下述事件组成:
(设备本体失效∩连接导体正常)∪(设备本体未受损∩连接导体失效)∪(设备本体失效∩连接导体失效)
其中:
设备本体失效模型具体如下:
此发明考虑的设备本体失效包括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失效和电气性能失效。其中失效定义可分为:
1)结构失效1:指设备根部或危险断面处的应力值大于设备或材料的破坏应力值除以1.67,1.67为设备安全系数;
2)结构失效2:设备根部或危险断面处的弯矩值大于设备或材料的破坏弯矩值除以1.67;
3)电气性能失效:指在地震作用下的设备由于位移或发生的残余变形的影响导致绝缘裕度不够引起的失效。
存在应力、弯矩和电气性能其中之一不满足要求即导致设备失效事件,上述失效事件具有如下关系,即设备本体失效模型如下:
设备本体失效=结构失效∪电气失效=结构失效1∪结构失效2∪电气失效
在给定地震作用下设备本体失效的条件概率可表示为:
P1[S|A=a]=P[S1≥σV|A=a]+P[S2≥MV|A=a]+P[S3≥EV|A=a] (4)
式中:P1[S|A=a]表示当发生地震强度A=a的地震动时,设备结构达到或超过某种极限状态S(破坏应力σv、破坏弯矩Mv和许用场强Ev)的条件概率。a代表地震动的有效峰值加速度。
连接导体失效概率的计算过程如下:
此发明考虑的连接导体失效是指连接导体与设备的连接端部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受损或断裂。此时考查在地震作用时在导线端部的张力T在地震作用下是否大于导线的最大许用张力Tv。其失效概率也可表示为:
P2[S|A=a]=P[S4≥TV|A=a] (5)
因此,根据对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模型,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概率Pt[S|A=a]可以表示为:
具体地,上述的失效概率的求取如下
本发明采用计算分析法求取上述的耦连回路中失效概率,根据可靠性理论计算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构件的最大应力,并与构件材料的极限应力相比较,得到构件的失效概率。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耦连回路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有限元法不但能够模拟静力工况,还能用于结构稳定性分析和瞬时动态分析,对于准确全面的了解地震作用下耦连回路电气设备及其连接导线的应力及变形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利用ANASYS或ABAQUS进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CAD软件导入耦连回路的几何模型:设备耦连回路中包含众多的杆件和连接节,一般可采用梁单元模型进行抗震分析,对有特别需要的细部再建立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连接导线和电气设备间一般通过金具连接,可将金具简化为固定连接或铰接等连接方式。
2)定义设备材料的属性,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容许应力;
3)设置设备不同部件之间的接触形式(接触对);
4)依据结构真实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划分网格;
5)力的加载和边界条件的设置:
6)依据《特高压瓷绝缘电气设备抗震设计及减震装置安装与维护技术规程》中4.4.4节要求,电气设备的地震作用和其它荷载的组合:
Z=ZGe+ZE+0.25ZWk+ZPk (7)
Z:地震作用和其它荷载的组合,N;
ZGe:设备自重标准值,包括设备本体、附属部件重量或其它附加等效重量,N;
ZE:地震作用标准值,N;
ZWk:风荷载标准值,按照设备应用所在当地百年一遇的风速取值,N;
ZPk:设备内部压力标准值、导线实际拉力等其它荷载,N。
(2)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求位移和应力
时程分析法是工程抗震计算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对应于工程场地的若干条地震加速度记录或人工加速度时程曲线,对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各质点随时间变化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动力响应,得到设备内力的时程变化关系。时程分析可以考虑地震的振幅、频谱和持时3个要素,能够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适合耦连回路的地震响应分析。
通过动力时程分析法求解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对耦连回路进行有限元建模;
2)确定设备的破坏应力值或破坏弯矩值,如瓷质材料的破坏强度可取50MPa,复合材料可取80MPa。
3)地震波的选取:由于需要获取耦连回路的失效概率,必须考虑地震的随机性,需选取N条地震动作为时程分析法的输入(N≥30),作为随机抽样的样本数,根据变电站\换流站站址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选取人工合成波和典型的强震波形记录,同时也可在PEER强震数据库中选取地震波作为输入。耦连回路的仿真计算耗时较长,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数量的地震动作为样本,受计算时长限制,样本不易过大。同时考虑X\Y\Z三个方向的地震作用,三向输入的加速度峰值比值选取为1:0.85:0.65。对选取的第j(j=1,2,....N)条地震动,调整其峰值加速度,从0.1g至1g可以均分生成M(M≥1)个不同加速度值(如:0.1g,0.2g,0.3g,0.4g,…,1g)的地震波波形,即一个加速度值对应N组不同的地震动,分别计算某条地震波取不同加速度值时的地震响应:设备根部或危险断面处的应力值σ和弯矩值M和连接导线端部的拉力T。
4)计算结构失效概率
在给定地震作用下,峰值加速度为a时某设备本体失效和连接导线失效的条件概率可由下式求取:
式中:
K(a)为选取的峰值加速度为a的N条地震波数量;
kσ(a)为在N条峰值加速度为a的地震波作用下,计算出来设备根部或危险断面处的应力值
时的次数(≤N);
kM(a)为在N条峰值加速度为a的地震波作用下,计算出来设备根部或危险断面处的弯矩值
时的次数(≤N);
kT(a)为在N条峰值加速度为a的地震波作用下,计算出来导线拉力值时的次数(≤N);
电气失效概率求解如下:
电气失效概率是指在地震作用下的设备由于发生大位移或发生的残余变形的影响导致绝缘裕度不够引起的失效概率。该失效概率在求取设备地震响应的基础上进行,以X、Y、Z三个方向中的设备端部发生最大位移时的设备形态作为电场仿真的模型输入,如图3所示,为地震作用下套管发生的位移形变。当设备在地震作用下发生位移时,设备内部的电场分布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场强分布不均,可能大于设备的许用场强值造成绝缘裕度不足。
电场仿真可以通过ANASYS软件完成,步骤如下:
1)导入最大位移时的设备形态作为电场仿真的模型,简化掉对计算电场分布无影响的零部件及模型部分螺栓孔、倒角等特征。
2)设置材料特性参数和施加边界条件,计算电压为额定电压时的电场分布。
3)选取计算判据,确定设备不同位置的场强许用值。
4)求解在额定电压下设备发生位移变形后的电场分布,提取最大场强值。
每一个最大场强值对应一个地震加速度中的一组地震波,因此,峰值加速度为a的地震作用下的电气失效概率可以由下式计算:
式中:
kE(a)为在N条峰值加速度为a的地震波作用下,计算出来设备的最大场强值大于许用场强E≥EV时的次数(≤N);
具体地,对于在地震中设备失效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设备受损更换成本、人工成本、停电损失。
Ktot=K1×N1+K2×N2×h+K3×p×h' (12)
式中:Ktot表示单个设备总的经济损失(万元);K1、K2、K3分别代表更换设备的售价(元)、每小时每个安装调试人工劳务费(元/小时)和每度电利润(元/kWh);N1和N2分别代表需更换的设备数量和安装调试人员总数;h和h'分别表示安装调试工作时间,单位小时;p表示电量损失。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本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求解耦连作用下地震风险指标,具体的求解过程如下:
按照式(1)和式(6),某次峰值加速度为a的地震作用下互连回路的风险值可以由下式计算:
式中:
R(A=a)表示在峰值加速度为a地震作用下耦连回路失效的风险值。
n:为耦连回路中串联的设备数量;注意:有n个设备的耦连回路中有n-1条连接导线。
分别表示耦连回路中第i台设备本体失效、连接导体失效和前两者同时失效时的经济损失。
其中:
为耦连回路中设备i失效风险值。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耦连回路中的抗震最薄弱环节为失效风险值最大的设备。同时也可用设备失效风险值与耦连回路失效风险的比值来描述不同地震作用下同一耦连回路设备对整体失效的贡献度C。
参阅附图1-2所示,本方法在具体应用时,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选定变电站\换流站中耦连回路作为地震风险评估对象,确定回路中设备数n,连接导线数n-1;
第二步:建立n台设备由n-1条导线连接的耦连回路有限元仿真模型,作为在耦连作用下计算设备失效概率的模型,确定设备和导线的极限状态S(这里是指设备的破坏应力σv、破坏弯矩Mv和许用场强Ev);
第三步:选取有限元仿真模型的输入数据([N×M]条地震波):根据站址位置确定的地震动参数和世界强震数据库,选取地震动条数N,确定峰值加速度个数M,形成N×M矩阵作为随机抽样的样本数,矩阵中每一个元素ajk代表峰值加速度为ajk的地震波,其中j=1:N,k=1:M,且a(1:N,k)=ak即矩阵中每一行的地震动仅幅值不同,每一列中元素中峰值加速度相同但频谱和持时不同;
第四步:通过站址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场点总的地震动年超越概率求取站址的地震危险性概率Pdk(A=ak);
第五步:分别在耦连回路有限元分析模型中输入峰值加速度为ak的N条地震动,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计算每一条地震动下的地震响应(设备的应力、弯矩、导线的拉力和设备的位移),通过式(8)-(10)计算峰值加速度为ak时失效的条件概率,获得式(4)中的第一和第二项P[S1≥σV|A=ak]、P[S2≥MV|A=ak],以及式(5)中的P2[S|A=ak]=P[S4≥TV|A=ak]。
第六步:通过在第五步中获取的设备最大位移,根据设备在最大位移处的电场仿真分析结果,由式(11)计算设备在地震作用下的P[S≥EV|A=ak],获得式(4)中的第三项电气性能失效概率P[S3≥EV|A=ak];
第七步:根据式(6)求取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概率。
第八步:确定耦连回路中设备失效的经济损失,分别按照式(12)计算耦连回路中第i台设备本体失效、连接导体失效和前两者同时失效时的经济损失。
第九步:按照式(13)和(14)计算耦连回路的地震失效风险指标R(A=a)和耦连回路设备对整体失效的贡献度C,至此耦联回路下的地震风险评估完成。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变电站或换流站的站址地震危险性概率;
建立变电站或换流站的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模型,获得在地震情况下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概率;
建立设备在地震中的灾害损失模型,以获得在地震中设备失效的经济损失;
获得地震风险,所述地震风险:
地震风险=站址地震危险性概率×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概率×经济损失(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模型由下述事件组成:
(设备本体失效∩连接导体正常)∪(设备本体未受损∩连接导体失效)∪(设备本体失效概率∩连接导体失效)其中,
设备本体失效=结构失效∪电气失效;
结构失效=结构失效1+结构失效2;结构失效1为:设备根部或危险断面处的应力值大于设备或材料的破坏应力值除以设备安全系数;结构失效2为:设备根部或危险断面处的弯矩值大于设备或材料的破坏弯矩值除以设备安全系数;
电气失效指的是在地震作用下的设备由于位移或发生的残余变形的影响导致绝缘裕度不够引起的失效;
在给定地震作用下设备本体失效概率表示为:
P1[S|A=a]=P[S1≥σV|A=a]+P[S2≥MV|A=a]+P[S3≥EV|A=a] (4)
式中:P1[S|A=a]表示当发生地震强度A=a的地震动时,设备本体失效概率;P[S1≥σV|A=a]表示结构失效概率1;P[S2≥MV|A=a]表示结构失效概率2;P[S3≥EV|A=a]表示电气失效概率;a代表地震动的有效峰值加速度;σv为破坏应力,Mv为破坏弯矩,Ev为许用场强;
连接导体失效概率是指连接导体与设备的连接端部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受损或断裂的概率,考查在地震作用时导线端部的张力T是否大于导线的最大许用张力Tv,其失效概率表示为:
P2[S|A=a]=P[S4≥TV|A=a] (5)
设备在耦连作用下的失效概率Pt[S|A=a]可以表示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地震中设备失效的经济损失由如下公式计算而得:
Ktot=K1×N1+K2×N2×h+K3×p×h' (12)
式中:Ktot表示单个设备总的经济损失(万元);K1、K2、K3分别代表更换设备的售价(元)、每小时每个安装调试人工劳务费(元/h)和每度电利润(元/kWh);N1和N2分别代表需更换的设备数量和安装调试人员总数;h和h'分别表示安装调试工作时间,单位小时;p表示电量损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址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方法如下:
设有N个地震带对场点地震的危险性有贡献,第n个地震带对场点地震动年超越概率为Pn(A≥a),场点总的地震动年超越概率为:
T年内场地地震动A超过给定值a的概率为:
Pd(A≥a)=1-[(1-Pn(A≥a)]T (3)
在确定的研究区域的地震统计区与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及地震动衰减关系后,形成工程场地T年内基岩地震动加速度峰值的超越概率曲线,通过概率曲线求取Pd(A=a)。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耦连作用下地震风险指标:
按照式(1)和式(6),某次峰值加速度为a的地震作用下互连回路的风险值由下式计算:
式中:
R(A=a)表示在峰值加速度为a地震作用下耦连回路失效的风险值;
n:为耦连回路中串联的设备数量;注意:有n个设备的耦连回路中有n-1条连接导线;
分别表示耦连回路中第i台设备本体失效、连接导体失效和前两者同时失效时的经济损失;
其中:
为耦连回路中设备i失效风险值;
耦连回路中的抗震最薄弱环节为失效风险值最大的设备,同时,用设备失效风险值与耦连回路失效风险的比值来描述不同地震作用下同一耦连回路设备对整体失效的贡献度C
CN201910014370.3A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Active CN1099194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4370.3A CN109919409B (zh)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JP2019567985A JP7011672B2 (ja) 2019-01-08 2019-07-04 変電所又は変換所の結合ループの地震リスク評価方法
PCT/CN2019/094716 WO2019238140A1 (zh) 2019-01-08 2019-07-04 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4370.3A CN109919409B (zh)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9409A true CN109919409A (zh) 2019-06-21
CN109919409B CN109919409B (zh) 2020-09-25

Family

ID=66960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4370.3A Active CN109919409B (zh) 2019-01-08 2019-01-08 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11672B2 (zh)
CN (1) CN109919409B (zh)
WO (1) WO201923814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8140A1 (zh) * 2019-01-08 2019-12-1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CN112329376A (zh) * 2020-11-02 2021-02-05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变电站系统抗震韧性量化评估算法
CN114372722A (zh) * 2022-01-13 2022-04-19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震条件下典型瓷柱式电力设备电气性能评估方法
CN116383919A (zh) * 2023-02-13 2023-07-04 镇江默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用配电柜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7114428A (zh) * 2023-10-25 2023-11-24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设备气象灾害分析预警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12452A (ja) * 2020-07-01 2022-01-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系統監視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3609637B (zh) * 2021-06-24 2023-10-27 国网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供电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故障连锁的多灾害配电网弹性评估方法
CN114186464B (zh) * 2021-12-14 2024-01-1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加氢站地震事故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7725780A (zh) * 2023-12-01 2024-03-19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平波电抗器的绝缘故障概率评估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15268A1 (en) * 2001-12-15 2005-01-20 Ramon Diaz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building safety information
CN104392060A (zh) * 2014-12-04 2015-03-04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全概率理论的电瓷型电气设备地震失效概率评估方法
CN109061722A (zh) * 2018-07-11 2018-12-2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变电站抗震评估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1063B2 (ja) * 2001-02-27 2006-07-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発電設備の運転・保全計画支援システム
JP5758691B2 (ja) * 2011-04-27 2015-08-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充放電制御装置、充放電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充放電制御方法
CN109919409B (zh) * 2019-01-08 2020-09-2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15268A1 (en) * 2001-12-15 2005-01-20 Ramon Diaz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building safety information
CN104392060A (zh) * 2014-12-04 2015-03-04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全概率理论的电瓷型电气设备地震失效概率评估方法
CN109061722A (zh) * 2018-07-11 2018-12-2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变电站抗震评估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晓磊 等: "核电厂地震概率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土木工程学报》 *
贺海磊 等: "考虑共因失效的电力系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8140A1 (zh) * 2019-01-08 2019-12-1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JP2020527926A (ja) * 2019-01-08 2020-09-10 中国南方電网有限責任公司超高圧輸電公司検修試験中心 変電所又は変換所の結合ループの地震リスク評価方法
JP7011672B2 (ja) 2019-01-08 2022-01-26 中国南方電网有限責任公司超高圧輸電公司検修試験中心 変電所又は変換所の結合ループの地震リスク評価方法
CN112329376A (zh) * 2020-11-02 2021-02-05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变电站系统抗震韧性量化评估算法
CN114372722A (zh) * 2022-01-13 2022-04-19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震条件下典型瓷柱式电力设备电气性能评估方法
CN114372722B (zh) * 2022-01-13 2024-05-31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地震条件下典型瓷柱式电力设备电气性能评估方法
CN116383919A (zh) * 2023-02-13 2023-07-04 镇江默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用配电柜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6383919B (zh) * 2023-02-13 2023-11-10 镇江默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用配电柜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7114428A (zh) * 2023-10-25 2023-11-24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设备气象灾害分析预警方法
CN117114428B (zh) * 2023-10-25 2024-01-30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设备气象灾害分析预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527926A (ja) 2020-09-10
JP7011672B2 (ja) 2022-01-26
WO2019238140A1 (zh) 2019-12-19
CN109919409B (zh) 2020-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9409A (zh) 一种变电站或换流站耦连回路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Prowell A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wind turbine seismic behavior
Ang et al. A model for the seismic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Li et al. Multihazard fragility assessment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frame structures with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subjected to combined earthquake and wind
Hu et al. Seismic design, nonlinear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ecentering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frames (BRBFs)
Fujiyama et al. Identifiable stress state of wind turbine tower-foundation system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 and FE analysis
CN106651140A (zh) 台风区输电线路风险的模块差异评估方法和装置
Prowell et al. Shake table test of a 65 kW wind turbine and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Oikonomou et al. Seismic isola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Seismic Table Simulation’’
Bhuyan et al. Seismic behavior of flexible conductors connecting substation equipment-part I: static and dynamic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Nuta Seismic analysis of steel wind turbine towers in the Canadian environment
Zhang et al. Analysis of wind-induced response of down lead transmission line-connection fitting systems in ultrahigh-voltage substations
Tran et al. Predict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Fully Submerged Wave Energy Converter Subjected to a Power Take-Off Failure using a High-Fidelit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He et al. Seismic interconnecting effects of multi-span flexible conductor-post electrical equipment coupling system
Yang et al. Dynamic responses analysis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 under strong wind
CN112903223A (zh) 土结作用的变压器本体地震放大系数确定及抗震评估方法
Gong et al. Response and fragility of long-span truss structures in ultra-high voltage substation subjected to near-fault pulse-like and far-field ground motions
De Macedo Seismic response of transmission line guyed towers with and without the interaction of tower conductor coupling
Li et al.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the 500kV suspended DC filter circuit system
Zhu et al. On the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s of Shock Absorber‐Equipped Porcelain Electrical Components
Yao et al. Study on seismic reliability of UHVDC transmission systems
Qiu et al. Probability Based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UHVDC Supported Filter Circuit Under Earthquakes
Liao Seismic Analyses on Pillar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Offshore Wind Power Systems
Dehghani et al. Development of standard dynamic loading protocol for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frames
Breiding Determining the Damage State of the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Following an Earthquak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