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6796A - 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6796A
CN109916796A CN201910178205.1A CN201910178205A CN109916796A CN 109916796 A CN109916796 A CN 109916796A CN 201910178205 A CN201910178205 A CN 201910178205A CN 109916796 A CN109916796 A CN 109916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chamber
storehouse
sample
driving
water conserva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82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允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bthink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bthink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bthink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bthink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782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16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16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6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中,一种控温导流装置,包括导流仓,所述导流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导流仓对称设置在可密封的环境仓内部;所述导流仓上设置有加热元件及制冷元件;所述导流仓上还连通有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所述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对称设置在导流仓上,所述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用于将导流仓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对应吸出并吹至环境仓,使得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均在导流仓与环境仓之间循环流动。

Description

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材料检测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环境温度是压差法气体渗透仪、氧气透过率测试仪以及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等透气仪器做试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试验参数,所以控制试验环境温度是这些仪器的一个重要功能。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控温装置所产生的气流在透气仪器的环境仓内流动性差,导致透气仪器内样本周边温度的控制效率低,进而产生透气仪器内样本周边的温度可控性差的问题,这样可能最终透气仪器的试验数据波动很大,特别是同时进行多个试样的试验,更难保证所有试样所处环境温度的高效调节。
另外,压差法气体渗透仪、氧气透过率测试仪、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等透气仪器在做试验时,试样一侧压力调节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稳定性。传统的调压方式是在试样一侧的测试腔连接一个储气罐,用控制储气罐的压力来控制上腔压力。发明人发还现,这种储气罐的压力很难控制,需要经验判断储气罐的充气时间,当测试腔的压力要求调节时,需要人为再去摸索一个储气罐的充气时间,这样导致压力调节效率低且试验结果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温导流装置,其能够使得环境仓内的温度高效调节。
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的一种控温导流装置的技术方案为:
本公开的一种控温导流装置,包括:
导流仓,所述导流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导流仓对称设置在可密封的环境仓内部;所述导流仓上设置有加热元件及制冷元件;所述导流仓上还连通有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所述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对称设置在导流仓上,所述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用于将导流仓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对应吸出并吹至环境仓,使得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均在导流仓与环境仓之间循环流动。
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其能够提高压力调节效率。
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的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的技术方案为:
本公开的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包括:
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与气源相连通,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进气阀;
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与第一负压装置相连通,所述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排气阀;
所述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汇合形成总管路,所述总管路与测试腔相连通;所述总管路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进气阀、排气阀和压力传感器均与第二微处理器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测试腔内的压力值并传送至第二微处理器;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用于将接收到的压力值与给定压力值比较,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的通断。
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能够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的一种透气性检测系统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透气性检测系统,包括:
可密封的环境仓;
环境仓内设置有上述所述的控温导流装置;
或/和环境仓内设置有上述所述的气体压力控制装置。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
(1)本公开的一种控温导流装置中的气体气流是按照导流仓导向流动,通过气体流动来快速调节环境仓内的温度。
(2)本公开的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利用第二微处理器将接收到的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测试腔体内的压力值与给定压力值比较,若前者小于后者,则控制进气阀打开,使得气源内的气体进入测试腔体内,直至测试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给定压力值时控制进气阀关闭;若前者大于后者,则控制排气阀打开且真空发生器抽气,直至测试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给定压力值时控制排气阀关闭;提高了压力调节的效率及试验结果的稳定性。
(3)本公开的一种透气性检测系统在的具有控温导流装置或/ 气体压力控制装置的同时,还具有试样自动装夹结构,这样实现了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两者相对运动实现试样密封好,压紧程度一致,提高了测试数据的稳定性及检测精度,实现了整个装夹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装夹试样的效率,而且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温导流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温导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气性检测系统中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主视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气性检测系统中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左视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气性检测系统中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中第二测试腔伸出的左视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气性检测系统中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主视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气性检测系统中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左视图。
其中,1-1.环境仓,1-2.导流仓,1-3.温度传感器,1-4.第一风扇,1-5.第一散热片,1-6.制冷元件,1-7.第二散热片,1-8.第二风扇,1-9.气流,1-10.加热元件,1-11.环境仓,1-12.风口,2-1.第一测试腔,2-2.螺钉,2-3.气缸i,2-4.密封圈,2-5.试样,2-6.第二测试腔,2-7.导轨,2-8.第一固定板,2-9.气缸ii,2-10.滑块, 2-11.第二固定板;3.进气管路;4.出气管路;5.总管路;6.进气阀; 7.出气阀;8.第二负压装置;9.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术语解释:
环境仓:气流可控或气压可控或温度可控或湿度可控的腔体空间。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采用风扇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气流产生装置也可采用其他现有结构来实现。
本实施例的一种控温导流装置,包括:
导流仓,所述导流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导流仓对称设置在可密封的环境仓内部;所述导流仓上设置有加热元件及制冷元件;所述导流仓上还连通有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所述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对称设置在导流仓上,所述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用于将导流仓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对应吸出并吹至环境仓,使得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均在导流仓与环境仓之间循环流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导流仓1-2与第一散热片1-5相连,所述导流仓1-2安装在第一散热片1-5上,所述第一散热片1-5设置在环境仓1-11内,所述导流仓1-2上设置有制冷元件1-6和加热元件 1-10,所述制冷元件1-6和加热元件1-10产生的气流经扩散作用进入导流仓1-2;导流仓1-2上安装有第一风扇1-4,第一风扇1-4用于将导流仓的气流吸出吹至环境仓1-11,使得导流仓1-2与环境仓 1-10之间气流循环流动。
所述制冷元件和加热元件均与第一微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一微处理器与温度传感器1-3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仓内的温度并传送至第一微处理器,进而由第一微处理器来控制制冷元件和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环境仓内设置有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固定在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上。
在可选实施例中,环境仓内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其固定在第一测试腔或与第二测试腔上。
在具体实施中,温度传感器在测试腔周围,可以是通过固定件固定或者悬浮的方式,检测第一测试腔及第二测试腔周围的空气温度;温度传感器的高度介于第一测试腔及第二测试腔之间的高度,最优方案是接近仪器工作时试样的高度。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的中心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元件1-6上安装有第二散热片1-7。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元件1-6上安装有设置有第二风扇 1-8的第二散热片1-7。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为电加热块。
所述制冷元件为制冷半导体块或制冷管。
具体地,制冷管内设有制冷剂,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吸热来制冷。利用蒸发——压缩——冷凝——节流,来实现制冷。
制冷元件也可采用空调用的制冷形式来实现。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导流仓包括水平仓、第一竖直仓和第二竖直仓;所述第一竖直仓的一端与水平仓相连通,另一端为开口结构且为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竖直仓的一端与水平仓相连通,另一端为开口结构且为第二进风口。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水平仓设置在环境仓的顶壁内侧上,所述第一竖直仓和第二竖直仓分别设置在与所述顶壁相连的两个壁内侧上。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平仓设置在环境仓的顶壁内侧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一竖直仓和第二竖直仓分别设置在与所述顶壁相连的两个壁内侧的中心线上。
例如:如图1所示,导流仓环绕于环境仓左右两侧与封闭腔后侧三面,环境仓两侧的导流仓设有加热元件,比如制热半导体块,环境仓后侧的导流仓设有制冷元件。导流仓与设备环境仓内的气流通过导流仓的风口、第一散热片处交换。气流方向如图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仓的结构也可其他中空结构形式,可为圆柱体中空结构,或长方体中空结构,或其他形状的中空结构,均不影响导流仓的性能。
具体地,两个第一风扇1-4将导流仓1-2内的气体吸出导流1-2 仓,吹向环境仓1-11,并逐渐扩散到,因气流循环需要,分成两路进入两侧风口1-12,沿着箭头所示方向在导流仓内进入第一散热片 1-5内部,再由第一风扇1-4吸出,吹向环境仓1-11。
这样导流仓与环境仓之间气流循环流动,气体作为传递热量及湿度的载体,气流流经范围广,提高了环境仓的控温精度和效率。
本实施例的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温度值,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值时,第一微处理器控制加热元件加热;到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值,第一微处理器控制制冷元件制冷,在温度控制的过程中,环境仓与导流仓的气流一直循环。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包括:
进气管路3,所述进气管路3与气源相连通,所述进气管路3上设置有进气阀6;
排气管路4,所述排气管路4与第一负压装置8相连通,所述排气管路4上设置有排气阀7;
所述进气管路3和排气管路4汇合形成总管路5,所述总管路5 与测试腔相连通;所述总管路5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9;
所述进气阀、排气阀和压力传感器均与第二微处理器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测试腔内的压力值并传送至第二微处理器;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用于将接收到的压力值与给定压力值比较,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的通断。
其中,若接收到的压力值小于给定压力值,则第二微处理器用于控制进气阀打开,使得气源内的气体进入测试腔内,直至测试腔内的压力值达到给定压力值时控制进气阀关闭;
若接收到的压力值大于给定压力值,则第二微处理器用于控制排气阀打开且真空发生器抽气,直至测试腔内的压力值达到给定压力值时控制排气阀关闭。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排气管道与进气管道之间通过三通阀门相连。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进气阀和排气阀均为单向阀门。
其中,第一负压装置可为真空泵,也可以是真空发生器等可以抽真空的装置。
本实施例利用第二微处理器将接收到的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测试腔体内的压力值与给定压力值比较,若前者小于后者,则控制进气阀打开,使得气源内的气体进入测试腔体内,直至测试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给定压力值时控制进气阀关闭;若前者大于后者,则控制排气阀打开且真空发生器抽气,直至测试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给定压力值时控制排气阀关闭;提高了压力调节的效率及试验结果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气性检测系统,包括:
可密封的环境仓;
环境仓上设置有如图1和图2所示的控温导流装置。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气性检测系统,包括:
可密封的环境仓;
环境仓内设置有如图3所示的气体压力控制装置。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在实例三或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环境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工位,每个工位上设置有试样自动装夹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包括:
第一测试腔2-1和第二测试腔2-6;第一测试腔2-1和第二测试腔2-6之间设置有试样2-5;所述第一测试腔2-1和第二测试腔2-6 分别设置在试样2-5的上方和下方;
在装夹试样前,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向上运动,第二驱动装置用于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且第二测试腔伸出环境仓外部;
待试样放至第二测试腔时,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缩回环境仓内部,同时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垂直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闭合,以压紧试样。
在装夹的过程中,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同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第一预设距离来闭合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且压紧试样;
当试样测试结束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上第一移动预设距离,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移动预设距离,最终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其中,第一预设距离是可人为预设的距离,该距离值能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构成的测试腔闭合且同时达到压紧试样的目的。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用于分别向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输出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为气缸结构时,其伸缩量在产品出厂时固定或人为预先调整的参数,在工作时只需要气缸与气源之间的开关打开即可实现气缸的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之间还设有密封装置。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装置为密封圈2-4。
在具体实施中,密封圈2-4设置在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上。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上,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两者配合实现密封试样。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设置密封装置,使得试样周边密封程度均匀,避免一侧气体从试样周边横向侧漏进入另一侧,提高了试样密封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试验效率和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相对设置的边缘还可设有密封油脂,利用密封油脂来密封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采用气缸来实现。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装置采用气缸i2-3来实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测试腔在垂直方向运动;第二驱动装置采用气缸 ii2-9来实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测试腔在水平方向运动。
为了使得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的间隙封闭时,试样的受力均匀,因此,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对称连接第一测试腔。如图5所示,可在第一测试腔两端对称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使得第一测试腔在运动过程中也受力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也可分别采用其他现有驱动结构形式中的任一种结构来实现,比如:电机、电缸或液压缸。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驱动装置采用气缸i实现和第二驱动装置采用气缸ii实现,且气缸i和气缸ii固定到第一固定板2-8上为例:
第一固定板2-8设置在第二测试腔2-6的下方。
具体地,为了节省设备空间,气缸i2-3设置在第一测试腔2-1 两侧,气缸i2-3通过螺钉2-2与第一测试腔2-1相连。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测试腔之间还设置有滑动装置。
滑动装置用来实现第二测试腔在第一固定板上的水平运动。
在具体实现中,滑动装置可采用现有结构来实现,比如:
滑动装置包括导向结构和滑动结构,导向结构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滑动结构设置在第二测试腔底端,滑动结构用于在气缸ii的驱动下带动第二测试腔沿导向结构水平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结构可采用导轨,如图5所示,滑动结构采用滑块2-10来实现。
其中,导轨与滑块2-10相配合的结构体积小且轻便,更加容易实现。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二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二测试腔表面。
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一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一测试腔表面。
具体地,第二负压装置可为真空泵,也可以是真空发生器等可以抽真空的装置。
真空泵通过管路与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连接,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有气孔,对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抽真空,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形成气体负压区域,待测试样放到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被负压吸附,试验贴合在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试样自动装夹结构设置在环境仓 1-1内,在气缸ii2-9的驱动下,第二测试腔2-6沿导轨移动,置于环境仓1-1外部。将试样2-5放到第二测试腔2-6的指定位置,气缸 ii2-9带动第二测试腔2-6回到测试仪内部,启动负压装置吸附试样,试样被吸附贴合到第二测试腔2-6的表面。当第二测试腔2-6平移回缩到第一测试腔2-1正下方。气缸i2-3带动第一测试腔2-1向下运动,与第二测试腔2-6闭合,其中第一测试腔2-1设有密封圈2-4,第一测试腔2-1与第二测试腔2-6的闭合使密封圈压紧密封试样周边,自动试样封装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结构也可采用丝杠,滑动结构采用螺母来实现。
在可选实施例中,当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在水平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也为带导向的驱动机构,不需要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测试腔之间设置滑动装置。
具体地,带导向的驱动机构可采用带导向的气缸驱动来实现,其中,带导向的气缸自带有两个个伸缩杆,不同于只有一个伸缩杆的普通气缸。
需要说明的是,带导向的驱动机构也可采用带导向的电缸驱动来实现。
本实施例装夹结构的具体工作原理为:
测试试样前装夹试样,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测试腔向上运动,此时上下腔分离。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移动,伸到测试仪器外部,将试样放到第二测试腔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测试腔缩回测试仪器环境仓内部,同时第一测试腔垂直向下运动,压紧试样,实现试样的自动进腔及自动装夹、压紧;
当试样测试结束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动,以实现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测试腔及试样伸到测试仪器环境仓外部,即可实现试样的自动出腔,由试验人员取走试样。根据仪器检测的渗透过试样的气体量,得到试样的渗透性参数。
本实施例的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的打开和闭合通过驱动装置来驱动,试样密封好,压紧程度一致,实现了测试数据稳定且检测精度高的目的;本实施例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实现了整个气体渗透测试系统的装夹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装夹试样的效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
实施例六
如图7和图8所示,与实施例五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气体渗透测试系统中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气缸i2-3固定在第二固定板 2-11上,气缸ii2-9固定到第一固定板2-8上。其中,第一固定板2-8设置在第二测试腔2-6的下方,第二固定板2-11设置在第一测试腔2-1的上方。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在实例三或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环境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工位,每个工位上设置有试样自动装夹结构。本实施例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包括:
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所述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设置有试样;所述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别设置在试样的上方和下方;
第一驱动装置,其与第一测试腔相连;
第二驱动装置,其与第二测试腔相连;
在装夹试样前,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向下运动第二预设距离,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且第一测试腔伸出环境仓外部;
待试样吸附至第一测试腔时,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缩回环境仓内部,同时第二测试腔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垂直向上运动第二预设距离,使得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闭合,以压紧试样。
其中,第二预设距离是可人为预设的距离,该距离值能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构成的测试腔闭合且同时达到压紧试样的目的。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试腔的顶端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沿滑动装置在水平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的滑动装置与实施例五中所述的滑动装置结构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带导向的驱动装置。
具体地,带导向的驱动装置可采用带导向的气缸驱动来实现,其中,带导向的气缸自带有两个个伸缩杆,不同于只有一个伸缩杆的普通气缸。
需要说明的是,带导向的驱动机构也可采用带导向的电缸驱动来实现。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还设置有密封装置。
本实施例的密封装置与实施例五中的密封装置结构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一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一测试腔表面。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二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二测试腔表面。
具体地,第二负压装置可为真空泵,也可以是真空发生器等可以抽真空的装置。
真空泵通过管路与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连接,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有气孔,对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抽真空,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形成气体负压区域,待测试样放到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被负压吸附,试验贴合在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在实例三或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环境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工位,每个工位上设置有试样自动装夹结构。
本实施例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别设置在试样的左侧和右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用于对应驱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相对运动且分别移动对应预设距离,来闭合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的间隙且压紧试样;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还用于当试样测试结束后,分别对应驱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相背运动且分别移动第三预设距离和第四预设距离,以打开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的间隙,最终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测试腔的底端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沿滑动装置在水平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测试腔的底端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沿滑动装置在水平方向运动。
在具体实现中,第一滑动装置和第二滑动装置可采用现有结构来实现,比如:
第一滑动装置和第二滑动装置包括导向结构和滑动结构,导向结构设置在水平固定板上,滑动结构设置在第一测试腔底端,滑动结构用于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测试腔沿导向结构水平运动。
导向结构可采用导轨,滑动结构采用滑块来实现。
其中,导轨与滑块相配合的结构体积小且轻便,更加容易实现。
此外,导向结构也可采用丝杠,滑动结构采用螺母来实现。
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为带导向的驱动装置。
第二驱动装置为带导向的驱动装置。
具体地,带导向的驱动装置可采用带导向的气缸驱动来实现,其中,带导向的气缸自带有两个个伸缩杆,不同于只有一个伸缩杆的普通气缸。
需要说明的是,带导向的驱动机构也可采用带导向的电缸驱动来实现。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滑动装置包括导向结构和滑动结构,导向结构设置在水平固定板上,滑动结构设置在第二测试腔底端,滑动结构用于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测试腔沿导向结构水平运动。
导向结构可采用导轨,滑动结构采用滑块来实现。
其中,导轨与滑块相配合的结构体积小且轻便,更加容易实现。
此外,导向结构也可采用丝杠,滑动结构采用螺母来实现。
具体地,带导向的驱动装置可采用带导向的气缸驱动来实现,其中,带导向的气缸自带有两个个伸缩杆,不同于只有一个伸缩杆的普通气缸。
需要说明的是,带导向的驱动机构也可采用带导向的电缸驱动来实现。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还设置有密封装置。
本实施例的密封装置与实施例五的密封装置结构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一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一测试腔表面。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二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二测试腔表面。
具体地,第二负压装置可为真空泵,也可以是真空发生器等可以抽真空的装置。
真空泵通过管路与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连接,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有气孔,对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抽真空,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形成气体负压区域,待测试样放到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被负压吸附,试验贴合在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在实例三或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环境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工位,每个工位上设置有试样自动装夹结构。
本实施例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包括:
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所述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设置有试样,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别设置在试样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一测试腔固定不动;
驱动装置,其与第二测试腔相连;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动预设距离来闭合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的间隙且压紧试样;当试样测试结束后,驱动第二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第五预设距离以打开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的间隙,最终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其中,第五预设距离是可人为预设的距离,该距离值能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构成的测试腔闭合且同时达到压紧试样的目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上下相对设置,第二测试腔固定不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第一预设距离来闭合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的间隙且压紧试样;当试样测试结束后,驱动第一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动第二预设距离以打开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的间隙,最终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也可分别设置在试样的左侧和右侧。其中,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中任一者固定不动为固定腔,另一者为运动腔;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运动腔向固定腔方向移动第五预设距离来闭合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且压紧试样;当试样测试结束后,驱动运动腔远离固定腔第五预设距离以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最终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在具体实施中,驱动装置可采用气缸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分别采用其他现有驱动结构形式中的任一种结构来实现,比如:电机、电缸或液压缸。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还设置有密封装置。
本实施例的密封装置与实施例五的密封装置结构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一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一测试腔表面。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二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二测试腔表面。
具体地,第二负压装置可为真空泵,也可以是真空发生器等可以抽真空的装置。
真空泵通过管路与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连接,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有气孔,对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抽真空,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形成气体负压区域,待测试样放到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被负压吸附,试验贴合在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控温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流仓,所述导流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导流仓对称设置在可密封的环境仓内部;所述导流仓上设置有加热元件及制冷元件;所述导流仓上还连通有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所述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对称设置在导流仓上,所述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用于将导流仓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对应吸出并吹至环境仓,使得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均在导流仓与环境仓之间循环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仓包括水平仓、第一竖直仓和第二竖直仓;所述第一竖直仓的一端与水平仓相连通,另一端为开口结构且为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竖直仓的一端与水平仓相连通,另一端为开口结构且为第二进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仓设置在环境仓的顶壁内侧上,所述第一竖直仓和第二竖直仓分别设置在与所述顶壁相连的两个壁内侧上;
或所述水平仓设置在环境仓的顶壁内侧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一竖直仓和第二竖直仓分别设置在与所述顶壁相连的两个壁内侧的中心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元件和加热元件均与第一微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一微处理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仓内的温度并传送至第一微处理器,进而由第一微处理器来控制制冷元件和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
或所述制冷元件和加热元件对称设置在导流仓上;
或所述导流仓内还设有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与制冷元件相连;
或所述制冷元件还与第二散热片相连,所述第二散热片设置在环境仓的外侧;
或所述第一气流产生装置和第二气流产生装置均为风扇;
或所述加热元件为电加热块;
或所述制冷元件为半导体制冷块或制冷管。
5.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与气源相连通,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进气阀;
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与第一负压装置相连通,所述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排气阀;
所述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汇合形成总管路,所述总管路与测试腔相连通;所述总管路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进气阀、排气阀和压力传感器均与第二微处理器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测试腔内的压力值并传送至第二微处理器;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用于将接收到的压力值与给定压力值比较,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的通断。
6.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密封的环境仓;
环境仓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温导流装置;
或/和环境仓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压力控制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工位,每个工位上设置有试样自动装夹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包括:
试样两侧的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
第一驱动装置,其与第一测试腔相连;
第二驱动装置,其与第二测试腔相连;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相对运动,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闭合或分离,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或所述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包括:
试样两侧的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
所述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中任一者固定不动为固定腔,另一者为运动腔;
驱动装置,其用于控制驱动装置来驱动运动腔与固定腔之间闭合或分离,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还设置有密封装置;
或所述第一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一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一测试腔表面;
或所述第二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二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二测试腔表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别设置在试样的上方和下方时:
在装夹试样前,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向上运动,第二驱动装置用于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且第二测试腔伸出环境仓外部;
待试样放至第二测试腔时,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缩回环境仓内部,同时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垂直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闭合,以压紧试样;
或当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别设置在试样的上方和下方时:
在装夹试样前,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向下运动,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且第一测试腔伸出环境仓外部;
待试样被吸附至第一测试腔时,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缩回环境仓内部,同时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垂直向上运动,使得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闭合,以压紧试样;
或当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别设置在试样的左侧和右侧时:
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用于对应驱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相对运动,来闭合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压紧试样;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还用于当试样测试结束后,分别对应驱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相背运动,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
CN201910178205.1A 2019-03-08 2019-03-08 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Pending CN109916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8205.1A CN109916796A (zh) 2019-03-08 2019-03-08 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8205.1A CN109916796A (zh) 2019-03-08 2019-03-08 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6796A true CN109916796A (zh) 2019-06-21

Family

ID=66964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8205.1A Pending CN109916796A (zh) 2019-03-08 2019-03-08 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167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4994A (zh) * 2020-09-29 2021-01-29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85849U (zh) * 2010-12-13 2011-06-29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恒温控制的压力检测结构
CN102628785A (zh) * 2012-03-27 2012-08-08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气体渗透性测试装置
JP2012154838A (ja) * 2011-01-27 2012-08-16 Technoeye Inc 水蒸気透過率測定装置および測定方法
CN102901699A (zh) * 2012-11-08 2013-01-30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膜对气体分离性能的装置及方法
CN106290116A (zh) * 2016-10-18 2017-01-04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阻隔性测试用压紧装置及气体阻隔性检测设备
CN206094714U (zh) * 2016-08-24 2017-04-12 个旧市华强种植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供能的肉类蔬果通用节能冷库
CN208350541U (zh) * 2018-06-04 2019-01-08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与系统
CN109799178A (zh) * 2019-03-08 2019-05-24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209745767U (zh) * 2019-03-08 2019-12-06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210005396U (zh) * 2019-03-08 2020-01-31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温控导流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211453273U (zh) * 2019-11-04 2020-09-08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85849U (zh) * 2010-12-13 2011-06-29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恒温控制的压力检测结构
JP2012154838A (ja) * 2011-01-27 2012-08-16 Technoeye Inc 水蒸気透過率測定装置および測定方法
CN102628785A (zh) * 2012-03-27 2012-08-08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气体渗透性测试装置
CN102901699A (zh) * 2012-11-08 2013-01-30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膜对气体分离性能的装置及方法
CN206094714U (zh) * 2016-08-24 2017-04-12 个旧市华强种植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供能的肉类蔬果通用节能冷库
CN106290116A (zh) * 2016-10-18 2017-01-04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阻隔性测试用压紧装置及气体阻隔性检测设备
CN208350541U (zh) * 2018-06-04 2019-01-08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装置与系统
CN109799178A (zh) * 2019-03-08 2019-05-24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209745767U (zh) * 2019-03-08 2019-12-06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210005396U (zh) * 2019-03-08 2020-01-31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温控导流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211453273U (zh) * 2019-11-04 2020-09-08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4994A (zh) * 2020-09-29 2021-01-29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5535B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保鲜控制方法
CN206355999U (zh) 一种两箱高低温冲击试验箱
JP2018072140A (ja) 環境試験装置
CN102435401A (zh) 蝶阀密封性能试验机
CN109916796A (zh) 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109883892A (zh) 一种非饱和土壤中气体扩散系数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13680702U (zh) 一种多功能培养箱
CN106979645A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抽屉组件
CN110455566A (zh) 一种空调换热器加速积尘测试装置
CN109799178A (zh) 一种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108657588A (zh) 一种用于2-甲氧基丙烯制备用恒温储存装置
CN204925079U (zh) 温度湿度振动综合应力筛选箱
CN210005396U (zh) 温控导流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106370878B (zh) 一种用于微流控芯片的负压自动进样装置
CN204924779U (zh) 用于高加速寿命试验和应力筛选试验的试验箱
CN107062752A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抽屉组件
CN211453273U (zh) 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209745767U (zh) 一种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210801850U (zh) 一种水泥样本测试用的恒温干燥箱
CN204101427U (zh) 一种两箱式吊篮冷热冲击试验箱
CN202255793U (zh) 蝶阀密封性能试验机
CN218937910U (zh) 一种防倒吸的大气采样装置
CN206449980U (zh)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储物容器组件
CN107966186A (zh) 一种可连续工作的气体收集与计量装置
CN209247271U (zh) 一种建筑门窗现场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