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80702U - 一种多功能培养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培养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80702U
CN213680702U CN202021469218.9U CN202021469218U CN213680702U CN 213680702 U CN213680702 U CN 213680702U CN 202021469218 U CN202021469218 U CN 202021469218U CN 213680702 U CN213680702 U CN 213680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ipe
box
vent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692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肖
李宽
王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Jie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Jie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Jie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Jie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692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80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80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80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培养箱,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培养装置在实验中添加培养液会影响实验结果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动导轨,多个所述电动导轨上的滑动块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储液管,所述储液管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与储液管内壁滑动连接的活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滑动导轨和第一伸缩杆的配合工作调节整储液管的位置,通过第二伸缩杆、活塞和滴液管的配合工作激昂储液管内储存的培养液添加到培养皿中,避免打开密封门添加培养液会对实验环境造成影响问题,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培养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培养箱。
背景技术
培养箱,是指温度可控的,主要用于培养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箱体装置,有的具有制冷和加热的双向调温系统,是生物、农业、医药、环保等科研部门的基本实验设备。
实验人员在使用培养箱进行样品培养时,有时需要向培养皿中滴加培养液,传统的培养装置滴加培养液需要打开培养装置的门,然后向培养皿中滴加培养液,这样会对培养皿中的实验环境造成影响,进而对实验中的样品生长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培养箱,解决了传统培养装置在实验中添加培养液会影响实验结果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培养箱,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动导轨,多个所述电动导轨上的滑动块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储液管,所述储液管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与储液管内壁滑动连接的活塞,所述储液管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滴液管,所述滴液管上固定连接有电磁阀,所述工作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通气管,多个所述第二通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通气管,且第一通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风机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与水箱固定连接的第二进气管,所述工作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通气管,所述第三通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通气管,所述第四通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工作箱的内底板固定连接有多个冷却装置,所述工作箱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多个培养板,所述工作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分隔板,所述工作箱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加热棒,所述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第三通气管和第四通气管上均固定连接有阀门,所述第二进气管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与工作箱内底板固定连接的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且连通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固定连接有冷却铜管,所述冷却铜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冷却箱固定连接的出气管,且出气管的另一端与工作箱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铜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工作箱固定连接的第三进气管,所述冷却箱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管。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内固定连接有多个温湿度检测器,所述培养板的上侧开设有多个定位凹槽。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内顶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日光灯,位于上方的两个分隔板下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日光灯。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过滤箱内填充有干燥剂。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固定连接有多个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箱内安装滑动导轨、第一伸缩杆和储液管,通过电动导轨带动第一伸缩杆移动和第一伸缩杆自身的伸缩,使储液管能在工作箱内移动,在储液管上安装第二伸缩杆、活塞和滴液管,通过第二伸缩管的伸缩带动活塞在储液管内壁滑动,再配合滴液管实现培养液的储存和释放,通过滑动导轨、第一伸缩杆、储液管、第二伸缩杆、活塞和滴液管的配合工作,从而实现不需要打开密封门就可以向培养皿中添加培养液,不会对实验环境产生影响,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第一风机的正反转,以及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第三通气管、第四通气管、过滤箱和水箱的配合工作,调节工作箱内的湿度,当第一风机正转时,此时将带有水汽的气体经过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吹入到工作箱内,增大工作箱内的湿度,当第一风机反转时,此时气体经过过滤箱、第三通气管、第四通气管进入到工作箱中,在气体经过过滤箱时,过滤箱内的干燥剂对气体中的部分水分进行吸收,进而而降低进入工作箱内的气体湿度,从而使工作箱内湿度降低。
3: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出气管、第三进气管、冷却器、第二风机、冷却箱和冷却铜管,将冷却器工作产生的冷气导入到冷却箱中,使冷却铜管冷却,再通过第二风机的工作,使培养室内的气体在培养室、出气管、第三进气管、第二风机和冷却铜管中循环流动,气体在经过冷却铜管时通过热的传递使气体降温,从而使培养室内的温度降低,使培养室内气体在不与外界气体流通的情况下,实现温度的调节,避免外界气体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培养箱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培养箱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培养箱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功能培养箱的冷却装置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1、水箱,2、第二进气管,3、第一进气管,4、第一风机,5、第一通气管,6、第二通气管,7、工作箱,8、第一日光灯,9、电动导轨,10、加热棒,11、温湿度检测器,12、第三通气管,13、培养板,14、分隔板,15、第四通气管,16、过滤箱,17、冷却装置,18、第二风机,19、第一伸缩杆,20、密封门,21、滴液管,22、活塞,23、第二伸缩杆,24、储液管,25、观察窗,26、电磁阀,27、第三进气管,28、出气管,29、连通管,30、冷却器,31、冷却铜管,32、冷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多功能培养箱,包括工作箱7,工作箱7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动导轨9,多个电动导轨9上的滑动块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9,第一伸缩杆19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储液管24,储液管24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23,第二伸缩杆2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与储液管24内壁滑动连接的活塞22,储液管2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滴液管21,滴液管21上固定连接有电磁阀26,工作箱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通气管6,多个第二通气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通气管5,且第一通气管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箱1,水箱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4,第一风机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3,第一风机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与水箱1固定连接的第二进气管2,工作箱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通气管12,第三通气管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通气管15,第四通气管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箱16,工作箱7的内底板固定连接有多个冷却装置17,工作箱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多个培养板13,工作箱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分隔板14,工作箱7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加热棒10,第一通气管5、第二通气管6、第三通气管12和第四通气管15上均固定连接有阀门,第二进气管2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当实验人员使用培养箱7培养样品时,首先打开密封门20,将培养皿放到培养板13上,再将培养液放到滴液管21下,通过控制开关打开电磁阀26,再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二伸缩杆23收缩,进而带动活塞22在储液管24的内壁滑动,从而将培养液经过滴液管吸入储液管24内,储存结束后通过控制开关关闭电磁阀,将培养液储存在储存管24内,当实验人员需要对培养皿内滴加培养液时,通过滑动导轨9和第一伸缩杆19的配合工作将储液管24移动到培养皿的上方,通过控制开关打开电磁阀26,在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二伸缩杆23伸长,进而使活塞22沿着储液管24内壁向下滑动,使储液管24内的培养液通过滴液管21滴入到培养皿中,从而实现可以不打开密封门20,影响工作箱1内的环境,就可以向培养皿中加入培养液,然后关闭密封门20,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箱7内的湿度进行调节,工作箱7通过分隔板14将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培养室,当实验人员需要增大培养室内的湿度时,打开第一通气管5、第二通气管6、第三通气管12和第四通气管15上的阀门,再通过控制装置打开第一风机4,此时第二进气管2上的单向阀关闭,气流经过第一进气管3、第一风机4、第二进气管2进入水箱1内,经过水箱1内水的湿润后,气流通过第一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6进入工作箱1内的培养室,使培养室内的湿度增大,培养室内的气体经过第三通气管道12和第四通气管15进入过滤箱16过滤后,从过滤箱16的排气管排出,实验人员可通过调节第二通气管6上阀门的流量大小,来控制培养室内湿度增加的幅度,当需要降低培养室内的湿度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风机4反转,第二进气管2上的单向阀打开,此时气体首先经过过滤箱16,通过过滤箱16过滤降低湿度后,再经过第四通风管15、第三通风管12进入培养室中,进而降低培养室内空气的湿度,培养室内的气体再经过第二通气管6和第一通气管进入到水箱1内,通过单向阀、第一通气管2、第一风机4和第一进气管3排出到空气中,当培养室内的湿度调节完成后,实验人员可以关闭各个管道上的阀门,从而使外部气体无法进入到工作箱7内,实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培养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当需要增加培养室温度时,通过控制装置启动加热棒10,加热棒10工作使培养室内的温度上升,当需要降低温度时,此时通过控制装置启动冷却装置17,冷却装置17工作使培养室内温度降低。
冷却装置17包括与工作箱7内底板固定连接的冷却器30,冷却器3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29,且连通管2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箱32,冷却箱32内固定连接有冷却铜管31,冷却铜管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冷却箱32固定连接的出气管28,且出气管28的另一端与工作箱7外壁固定连接,冷却铜管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33,第二风机3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工作箱7固定连接的第三进气管27,冷却箱32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管,冷却器33采用ZL-1多功能制冷器,可以实现对气体温度的降低,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第二风机33和冷却器30,冷却器30工作将冷却的气体通过连通管29导入到冷却箱32中,使冷却箱32内的温度降低,进而使冷却铜管31温度降低,第二风机33工作使培养室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进气管27、第二风机33进入到冷却铜管29中,通过热的传递使进入到冷却铜管29内的气体温度降低,再经过出气管28进入到培养室内,从而使培养室内的温度降低,冷却箱32中的气体通过循环管流动到工作箱7中。
工作箱7内固定连接有多个温湿度检测器11,培养板13的上侧开设有多个定位凹槽,温湿度检测器11采用JXBS-3001-TH-HC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培养室温湿度的检测,通过在工作箱7内安装多个温湿度检测器11从而对不同培养室内的温湿度进行精确检测,实验人员可配合温湿度检测器11对培养室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使培养室内的温湿度始终保持在实验要求的范围内,通过在培养板13上开设定位凹槽,可以将培养皿放到凹槽内,从而防止在拿取培养板13时培养皿在培养板13上滑动。
工作箱7的内顶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日光灯8,位于上方的两个分隔板14下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日光灯,工作箱7内的第一日光灯8和第二日光灯均可调节不同等级的光照强度,实验人员可以按照实验要求,通过调节第一日光灯8和第二日光灯的光照等级,进而调节工作箱7内培养室的光照强度。
工作箱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门20,密封门20固定连接有多个观察窗25,通过在在密封门20上安装的观察窗25,可以对工作箱7内培养皿上培养的样品进行观察,同时在对培养皿内滴加培养液时,通过观察窗25观察储液管24的位置。
工作原理:当实验人员使用培养箱7培养样品时,首先打开密封门20,将培养皿放到培养板13上,再将培养液放到滴液管21下,通过控制开关打开电磁阀26,再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二伸缩杆23收缩,进而带动活塞22在储液管24的内壁滑动,从而将培养液经过滴液管吸入储液管24内,将培养液储存在储存管24内,当实验人员需要对培养皿内滴加培养液时,通过滑动导轨9和第一伸缩杆19的配合工作将储液管24移动到培养皿的上方,通过控制开关打开电磁阀26,在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二伸缩杆23伸长,进而使活塞22沿着储液管24内壁向下滑动,使储液管24内的培养液通过滴液管21滴入到培养皿中,从而实现可以不打开密封门20,破坏工作箱1内的环境,就可以向培养皿中加入培养液,然后关闭密封门20,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箱7内的湿度进行调节,工作箱7通过分隔板14将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培养室,当实验人员需要增大培养室内的湿度时,打开第一通气管5、第二通气管6、第三通气管12和第四通气管15上的阀门,再通过控制装置打开第一风机4,此时第二进气管2上的单向阀关闭,气流经过第一进气管3、第一风机4、第二进气管2进入水箱1内,经过水箱1内水的湿润后,气流通过第一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6进入工作箱1内的培养室,使培养室内的湿度增大,培养室内的气体经过第三通气管道12和第四通气管15进入过滤箱16过滤后,从过滤箱16的排气管排出,实验人员可通过调节第二通气管6上阀门的流量大小,来控制培养室内湿度增加的幅度,当需要降低培养室内的湿度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风机4反转,第二进气管2上的单向阀打开,此时气体首先经过过滤箱16,通过过滤箱16过滤降低湿度后,再经过第四通风管15、第三通风管12进入培养室中,进而降低培养室内空气的湿度,培养室内的气体再经过第二通气管6和第一通气管进入到水箱1内,通过单向阀、第一通气管2、第一风机4和第一进气管3排出到空气中,当培养室内的湿度调节完成后,实验人员可以关闭各个管道上的阀门,从而使外部气体无法进入到工作箱7内,实验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培养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当需要增加培养室温度时,通过控制装置启动加热棒10,加热棒10工作使培养室内的温度上升,当需要降低温度时,此时通过控制装置启动冷却装置17,冷却装置17工作使培养室内温度降低,冷却器33采用ZL-1多功能制冷器,可以实现对气体温度的降低,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第二风机33和冷却器30,冷却器30工作将冷却的气体通过连通管29导入到冷却箱32中,使冷却箱32内的温度降低,进而使冷却铜管31温度降低,第二风机33工作使培养室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进气管27、第二风机33进入到冷却铜管29中,通过热的传递使进入到冷却铜管29内的气体温度降低,再经过出气管28进入到培养室内,从而使培养室内的温度降低,冷却箱32中的气体通过循环管流动到工作箱7中,温湿度检测器11采用JXBS-3001-TH-HC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培养室温湿度的检测,通过在工作箱7内安装多个温湿度检测器11从而对不同培养室内的温湿度进行精确检测,实验人员可配合温湿度检测器11对培养室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使培养室内的温湿度始终保持在实验要求的范围内,通过在培养板13上开设定位凹槽,可以将培养皿放到凹槽内,从而防止在拿取培养板13时培养皿在培养板13上滑动,工作箱7内的第一日光灯8和第二日光灯均可调节不同等级的光照强度,实验人员可以按照实验要求,通过调节第一日光灯8和第二日光灯的光照等级,进而调节工作箱7内培养室的光照强度,通过在在密封门20上安装的观察窗25,可以对工作箱7内培养皿上培养的样品进行观察,同时在对培养皿内滴加培养液时,通过观察窗25观察储液管24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多功能培养箱,包括工作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7)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电动导轨(9),多个所述电动导轨(9)上的滑动块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9),所述第一伸缩杆(19)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储液管(24),所述储液管(24)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23),所述第二伸缩杆(2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与储液管(24)内壁滑动连接的活塞(22),所述储液管(2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滴液管(21),所述滴液管(21)上固定连接有电磁阀(26),所述工作箱(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通气管(6),多个所述第二通气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通气管(5),且第一通气管(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箱(1),所述水箱(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4),所述第一风机(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3),所述第一风机(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与水箱(1)固定连接的第二进气管(2),所述工作箱(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通气管(12),所述第三通气管(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通气管(15),所述第四通气管(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箱(16),所述工作箱(7)的内底板固定连接有多个冷却装置(17),所述工作箱(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多个培养板(13),所述工作箱(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分隔板(14),所述工作箱(7)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加热棒(10),所述第一通气管(5)、第二通气管(6)、第三通气管(12)和第四通气管(15)上均固定连接有阀门,所述第二进气管(2)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7)包括与工作箱(7)内底板固定连接的冷却器(30),所述冷却器(3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通管(29),且连通管(2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却箱(32),所述冷却箱(32)内固定连接有冷却铜管(31),所述冷却铜管(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冷却箱(32)固定连接的出气管(28),且出气管(28)的另一端与工作箱(7)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铜管(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33),所述第二风机(3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工作箱(7)固定连接的第三进气管(27),所述冷却箱(32)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7)内固定连接有多个温湿度检测器(11),所述培养板(13)的上侧开设有多个定位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7)的内顶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日光灯(8),位于上方的两个分隔板(14)下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日光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过滤箱(16)内填充有干燥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门(20),所述密封门(20)固定连接有多个观察窗(25)。
CN202021469218.9U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多功能培养箱 Active CN213680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9218.9U CN213680702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多功能培养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9218.9U CN213680702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多功能培养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80702U true CN213680702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42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69218.9U Active CN213680702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多功能培养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8070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9211A (zh) * 2021-05-26 2021-08-13 庆开雄 一种可改变箱内压力的细胞培养箱及其压力调节方法
CN113615574A (zh) * 2021-08-17 2021-11-09 嘉应学院 一种多功能智能植物组织培养机
CN114568179A (zh) * 2022-03-04 2022-06-03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水稻基因改良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9211A (zh) * 2021-05-26 2021-08-13 庆开雄 一种可改变箱内压力的细胞培养箱及其压力调节方法
CN113615574A (zh) * 2021-08-17 2021-11-09 嘉应学院 一种多功能智能植物组织培养机
CN114568179A (zh) * 2022-03-04 2022-06-03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水稻基因改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80702U (zh) 一种多功能培养箱
CN106820789B (zh) 一种双蒸发器立式制冷展示柜
CN203764273U (zh) 人工气候装置
CN101849487A (zh) 一种全密闭环境植物育苗的通风方法及其通风装置
CN204501097U (zh) 实验动物温控、灌流一体化装置
KR20190132790A (ko) 식물 재배 장치
CN201718259U (zh) 一种全密闭环境植物育苗的通风装置
CN109059140A (zh) 一种恒温恒湿天平实验室
CN100490632C (zh) 植物培养生长箱/室内气流循环系统
CN203775880U (zh) 养殖箱
CN111492868A (zh) 植物种植箱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6303850U (zh) 一种便于观察内部环境且智能控温的微生物培养箱
RU2739604C1 (ru) Климатическая камера для выращивания растений
CN209894566U (zh) 一种试纸条恒温孵育盒
CN213678092U (zh) 一种畜牧用疫苗保存箱
CN213895857U (zh) 一种林业用恒温功能的培养箱
CN211847915U (zh) 一种培养箱
RU67401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насекомых
KR20210106589A (ko) 농작물 다층 재배용 이동식 공기조화기
CN208590373U (zh) 室外绿藻培养装置
CN221245266U (zh) 一种高温恒温空调系统
CN220961179U (zh) 一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保护系统
CN109916796A (zh) 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217180811U (zh) 一种用于自动测定植物对环境响应曲线的装置
CN205505217U (zh) 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