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05217U - 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05217U
CN205505217U CN201620171546.8U CN201620171546U CN205505217U CN 205505217 U CN205505217 U CN 205505217U CN 201620171546 U CN201620171546 U CN 201620171546U CN 205505217 U CN205505217 U CN 205505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division board
room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715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鲜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1715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05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05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0521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节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包括窗箱体,所述窗箱体包括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空气过滤室、消毒室和空气热交换室;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过滤室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空气过滤室的出气口与所述消毒室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消毒室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热交换室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空气进行过滤、消毒、加热或制冷的综合处理,有效解决了供暖与通风换气的矛盾问题,消除了空调设备的逆向排放问题,同时净化了人和动物生存与生活空间影响健康与生产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具有功能多样,兼容性强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节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空调与中央空调、换气窗、经济供暖设备的广泛使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大幅改善,但这些设备多为单一功能,兼容性差,如供暖与通风换气就是一对矛盾体;更重要的是,这些设备都是以牺牲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的,一是空调机有逆向排放的缺限,在实现室内制冷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热能、在实现制热时向大气中大量排放冷气,二是空调机有制冷成本低、制热成本高的属性,无法完全取代经济供暖设备,经济供暖设备需消费大量燃煤,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很多发达城市大气卫生指标严重超标,环保压力大;现有的换气窗仅有通风换气功能,无法为以空气、尘埃为媒介进行传播的人和动物的传染病病原体(如中东呼吸道综合症、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口蹄疫、禽流感、猪瘟与非洲猪瘟、鸡瘟、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兔瘟等)制造屏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换气窗和供暖设备的功能单一、兼容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包括窗箱体,所述窗箱体包括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空气过滤室、消毒室和空气热交换室;
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过滤室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空气过滤室的出气口与所述消毒室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消毒室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热交换室相连通;
或,所述空气过滤室的进气口与外部空气相通;所述空气过滤室的出气口与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外循环空气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出气口与所述消毒室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消毒室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热交换室相连通,即所述消毒室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热交换室的进气口相连通;
或,所述空气过滤室的进气口与外部空气相通;所述空气过滤室的出气口与所述消毒室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消毒室的出气口与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外循环空气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热交换室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内设置有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和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所述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位于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内的一侧,所述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设置在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内的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位于所述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和所述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包括内外空气入口挡板、电机和螺杆;所述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上设置有第一承接座,所述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上设置有第二承接座,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接座和所述第二承接座上,所述内外空气入口挡板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且所述内外空气入口挡板能够沿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螺杆的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室的出气口与所述消毒室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隔离网筛;所述空气过滤室内设置有滤芯盒;所述滤芯盒内设置有空气滤芯;所述滤芯盒的输入端设置有隔离网筛。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盒包括盒底网筛和密封边框;所述密封边框与所述盒底网筛的四周固定连接;所述空气滤芯安放在所述盒底网筛上。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室内设置有无影杀菌灯架和杀菌灯管;所述杀菌灯管固定在所述无影杀菌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热交换室内设置有空气热交换组合体和隔离风扇;所述空气热交换组合体的输入端用于与外源水媒输入管道相连通,所述空气热交换组合的输出端用于与外源水媒回流管道相连通;所述空气热交换组合体包括空气预热器和毛细管组;所述空气热交换室的室壁上开设有出风窗口;所述毛细管组的一侧面与所述出风窗口相贴合,所述毛细管组的相对的另一侧面与所述隔离风扇的一侧相贴合;所述空气预热器位于所述隔离风扇的相对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热交换组合体还包括循环水泵;所述空气预热器、所述毛细管组和所述循环水泵串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窗口安装有防护网筛。
进一步地,所述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上开设有外循环空气入口,所述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上开设置有内循环空气入口;所述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上安装有外隔离板密封圈,且所述外循环空气入口位于所述外隔离板密封圈的圈内;所述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安装有内隔离板密封圈,且所述内循环空气入口位于所述内隔离板密封圈的圈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包括窗箱体,窗箱体包括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空气过滤室、消毒室和空气热交换室;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出气口与空气过滤室的进气口相连通,空气过滤室的出气口与消毒室的进气口相连通;消毒室的出气口与空气热交换室相连通。通过使空气从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进入空气过滤室后,对空气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空气从空气过滤室进入消毒室,对空气进行消毒,消毒后的空气从消毒室再进入空气热交换室,实现对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被加热或制冷后空气再进行室内,从而实现了对空气进行过滤、消毒、加热或制冷的综合处理,有效解决了供暖与通风换气的矛盾问题,消除了空调设备的逆向排放问题,同时净化了人和动物生存与生活空间影响健康与生产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具有功能多样,兼容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水媒热交换换气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滤芯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消毒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空气热交换室;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水媒热交换换气窗电路控制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控制器组件;102-温度参数控制器;103-中央控制器;104-湿度及其它化学因素控制器;105-温度控制线;106-湿度及其它化学因素;107-变向开关控制线;108-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9-温控开关控制线;110-湿度及化学感应器;111-温度感应器;112-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3-可控变向开关;114-温控电源开关;115-电源连接线;117-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20-外接总电源火线;121-外接总电源零线;201-空气预热器;202-循环水泵;203毛细管组;204-隔离风扇;601-无影杀菌灯架;602-杀菌灯管;701-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2-空气过滤室;703-消毒室;704-空气热交换室;705-中央控制室;901-盒底网筛;902密封边框;1101-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2-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3-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4-内循环隔离板密封圈;1105-外循环隔离板密封圈;1106-内循环空气入口;1107-第二承接座;1108-螺杆;1109-外循环空气入口;1110-第一承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包括窗箱体,窗箱体包括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空气过滤室702、消毒室703和空气热交换室704;具体的说,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空气过滤室702、消毒室703和空气热交换室704由下向上依次设置;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的出气口与空气过滤室702的进气口相连通,空气过滤室702的出气口与消毒室703的进气口相连通;消毒室703的出气口与空气热交换室704相连通,即消毒室703的出气口与空气热交换室704的进气口相连通。通过使空气从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进入空气过滤室702后,对空气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空气从空气过滤室702进入消毒室703,对空气进行消毒,消毒后的空气从消毒室703再进入空气热交换室704,实现对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被加热或制冷后空气再进入室内,从而实现了对空气进行过滤、消毒、加热或制冷的综合处理,有效解决了供暖与通风换气的矛盾问题,消除了空调设备的逆向排放问题,同时净化了人和动物生存与生活空间影响健康生活与生产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具有功能多样,兼容性强的特点。
需要说明是的,本实施例一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空气过滤室702、消毒室703和空气热交换室704还可以由上向下依次设置。
本实施例一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内设置有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和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位于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内的一侧,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设置在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内的相对的另一侧;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位于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和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之间。
本实施例一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包括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电机和螺杆1108;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上设置有第一承接座1110,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上设置有第二承接座1107,螺杆1108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承接座1110和第二承接座1107上,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与螺杆1108螺纹连接,且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能够沿螺杆1108的轴向方向前后移动;螺杆1108的一端的端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螺杆1108能相对于第一承接座1110和第二承接座1107沿螺杆1108自身的轴线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能够带动螺杆1108的转动,由于螺杆1108与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螺纹连接(相当于丝杠传动),从而使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能够沿螺杆1108的轴向方向前后移动,移向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或移向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
本实施例一中,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上开设有外循环空气入口1109,这样可以使室外空气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上开设置有内循环空气入口1106,这样可以使室内空气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上安装有外隔离板密封圈,且外循环空气入口1109位于外隔离板密封圈的圈内;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安装有内隔离板密封圈,且内循环空气入口1106位于内隔离板密封圈的圈内。使用时,通过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可以实现使室外空气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或使室内空气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具体的说,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沿螺杆1108移向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时,当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与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上的外隔离板密封圈相贴合时,便使得室外空气无法从外循环空气入口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此时,室内空气便可从内循环空气入口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同理,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沿螺杆1108移向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时,可实现室内空气无法从内循环空气入口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而室外空气便可从外循环空气入口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
本实施例一中,空气过滤室702的出气口与消毒室703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隔离网筛;空气过滤室702内设置有滤芯盒;滤芯盒内设置有空气滤芯;滤芯盒的输入端设置有隔离网筛。
本实施例一中,滤芯盒包括盒底网筛901和密封边框902;密封边框902与盒底网筛901的四周固定连接;空气滤芯安放在盒底网筛901上。具体的说,空气从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进入,在压强的作用下,便进入空气过滤室702;然后,空气再从滤芯盒的输入端进入滤芯盒,滤芯盒中安放的空气滤芯可以实现对空气的过滤,滤除空气中的颗粒物,或吸收室内空气中超标的水分、CO2、CO、SO2、NO、NO2、HN4、pm2.5等后,然后再从空气过滤室702的出气口进入消毒室703的进气口。
本实施例一中,消毒室703内设置有无影杀菌灯架601和杀菌灯管602;杀菌灯管602固定在无影杀菌灯架601上。具体的说,杀菌灯管602固定在无影杀菌灯架601的无影点位的固定点位上。
本实施例一中,空气热交换室704内设置有空气热交换组合体和隔离风扇204;空气热交换组合体的输入端用于与外源水媒输入管道相连通,空气热交换组合的输出端用于与外源水媒回流管道相连通;空气热交换组合体包括空气预热器201和毛细管组203;空气热交换室704的室壁上开设有出风窗口;毛细管组203的一侧面与出风窗口相贴合,毛细管组203的相对的另一侧面与隔离风扇204的一侧相贴合,即毛细管组203的相对的另一侧面与隔离风扇204的正面相贴合;空气预热器201位于隔离风扇204的相对的另一侧,即空气预热器201位于隔离风扇204的背面并游离于空气热交换室704内。
本实施例一中,空气热交换组合体还包括循环水泵;空气预热器、毛细管组和循环水泵串联连通。具体而言,空气预热器201的输入端用于与外源水媒输入管道相连通,空气预热器201的输出端与毛细管组203的输入端相连通,毛细管组203的输出端用于与外源水媒回流管道相连通。空气预热器201的输入端与外源水媒输入管道之间通过循环水泵202相连通;或,空气预热器201的输出端与毛细管组203的输入端之间通过循环水泵202相连通;或,毛细管组203的输出端与外源水媒回流管道之间通过循环水泵202相连通。具体的说,本实施例一中,毛细管组203的输出端与外源水媒回流管道之间通过循环水泵202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一中,空气预热器、毛细管组和循环水泵三者之间串联连通的方式不仅局限于上述的几种情况,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的串联方式。
本实施例一中,出风窗口安装有防护网筛。
本实施例一中,窗箱体还包括中央控制室705,中央控制室705位于空气热交室的上方、右下方或左下方,具体的说,中央控制室705位于空气热交室的右下方;中央控制室705内设置有控制器组件101;控制器组件101包括温度参数控制器102、湿度及其它化学因素控制器104和中央控制器103,温度参数控制器102通过温度控制线105与中央控制器103连接,湿度及其它化学因素控制器104通过湿度因素控制线与中央控制器103连接,温度参数控制器102连接有温度感应器111,湿度及其它化学因素控制器104连接有湿度及化学感应器110,温度参数控制器102的电源输入端、湿度及其它化学因素控制器104的电源输入端和中央控制器103的电源输入端分别通过电源连接线115与外接总电源连接;控制器组件101还包括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可控变向开关113和温控电源开关114;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的控制电路接口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与中央控制器103的控制电路接口连接;可控变向开关113的控制电路接口通过变向开关控制线107与中央控制器103的控制电路接口连接,温控电源开关114的控制电路接口通过温控开关控制线109与中央控制器103的控制电路接口连接。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的电源输入端的火线接口与外接总电源火线120连接,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的电源输入端的零线接口与外接总电源零线121连接;可控变向开关113的电源输入端与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的电源输出端连接;循环水泵202的电源输入端与温控电源开关114的电源输出端连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的电源输入端与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的电源输出端连接;隔离风扇204的电源输入端与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的电源输出端连接。
本实施例一中水媒热交换气窗的工作原理:
1、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在16℃~28℃,室内相对湿度、CO2、CO、SO2、NO、NO2、HN4、pm2.5等有毒有害物理化学因素在卫生标准以内时,中央控制器103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向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发送断开指令,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断开,水媒热交换气窗处于休息状态。
2、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在16℃~28℃,室内相对湿度、CO2、CO、SO2、NO、NO2、HN4、pm2.5等有毒有害物理化学因素的任何一种因素超出卫生标准时,中央控制器103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向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发送闭合指令,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闭合,隔离风扇204和杀菌灯管602开始工作;中央控制器103通过温控开关控制线109向温控电源开关114发送断开指令,使保持断开状态;中央控制器103通过变向开关控制线107向可控变向开关113发送关闭内循环空气入口的指令,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在电机带动下,将内外空气入口档板通过螺杆1108移动至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并与内隔离板密封圈形成闭合模式,内循环空气入口关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的电机关闭。此时热交换换气窗处于通风状态。
3、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均在16℃以下、室内相对湿度、CO2、CO、SO2、NO、NO2、HN4、pm2.5等有毒有害物理化学因素在卫生标准以内时,中央控制器103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向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发送闭合指令,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闭合,隔离风扇204和杀菌灯管602开始工作;中央控制器103通过温控开关控制线109向温控电源开关114发送闭合指令,使保持闭合状态,循环水泵202开始工作,向毛细管组203和空气预热器201输入温度为20℃-90℃的水媒;中央控制器103通过变向开关控制线107向可控变向开关113发送关闭外循环空气入口的指令,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在电机带动下,将内外空气入口档板通过螺杆1108移动至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并与外隔离板密封圈形成闭合模式,外循环空气入口关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的电机关闭。此时热交换换气窗处于供暖状态。
4、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均在16℃以下,室内相对湿度、CO2、CO、SO2、NO、NO2、HN4、pm2.5等有毒有害物理化学因素的任何一种因素超出卫生标准时,中央控制器103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向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发送闭合指令,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闭合,隔离风扇204和杀菌灯管602开始工作;中央控制器103通过温控开关控制线109向温控电源开关114发送闭合指令,使保持闭合状态,循环水泵202开始工作,向毛细管组203和空气预热器201输入温度为20℃~90℃的水媒;中央控制器103通过变向开关控制线107向可控变向开关113发送关闭内循环空气入口的指令,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在电机带动下,将内外空气入口档板通过螺杆1108移动至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并与内隔离板密封圈形成闭合模式,内循环空气入口关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的电机关闭。此时热交换换气窗处于供暖通风状态。
5、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均在28℃-33℃以上、室内相对湿度、CO2、CO、SO2、NO、NO2、HN4、pm2.5等有毒有害物理化学因素在卫生标准以内时,中央控制器103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向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发送闭合指令,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闭合,隔离风扇204和杀菌灯管602开始工作;中央控制器103通过温控开关控制线109向温控电源开关114发送闭合指令,使保持闭合状态,循环水泵202开始工作,向毛细管组203和空气预热器201输入温度为-20~20℃的水媒;中央控制器103通过变向开关控制线107向可控变向开关113发送关闭外循环空气入口的指令,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在电机带动下,将内外空气入口档板通过螺杆1108移动至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并与外隔离板密封圈形成闭合模式,外循环空气入口关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的电机关闭。此时热交换换气窗处于降温状态。
6、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均在28℃-33℃以上,室内相对湿度、CO2、CO、SO2、NO、NO2、HN4、pm2.5等有毒有害物理化学因素的任何一种因素超出卫生标准时,中央控制器103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向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发送闭合指令,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闭合,隔离风扇204和杀菌灯管602开始工作;中央控制器103通过温控开关控制线109向温控电源开关114发送闭合指令,使保持闭合状态,循环水泵202开始工作,向毛细管组203和空气预热器201输入温度为-20~20℃的水媒;中央控制器103通过变向开关控制线107向可控变向开关113发送关闭内循环空气入口的指令,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在电机带动下,将内外空气入口档板通过螺杆1108移动至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并与内隔离板密封圈形成闭合模式,内循环空气入口关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的电机关闭。此时热交换换气窗处于降温通风状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中,相同的零部件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照对实施例一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包括窗箱体,窗箱体包括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空气过滤室702、消毒室703和空气热交换室704;空气过滤室702的进气口与外部空气相通;空气过滤室702的出气口与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的外循环空气进气口相连通,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的出气口与消毒室703的进气口相连通;消毒室703的出气口与空气热交换室704相连通,即消毒室703的出气口与空气热交换室704的进气口相连通。通过使空气从空气过滤室702的进气口进入空气过滤室702后,对空气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空气从空气过滤室702的出气口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然后过滤后的空气再进入消毒室703,对空气进行消毒,消毒后的空气从消毒室703再进入空气热交换室704,实现对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被加热或制冷后空气再进入室内,从而实现了对空气进行过滤、消毒、加热或制冷的综合处理,有效解决了供暖与通风换气的矛盾问题,消除了空调设备的逆向排放问题,同时净化了人和动物生存与生活空间影响健康生活与生产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具有功能多样化,兼容性强的特点。
本实施例二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内设置有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和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位于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内的一侧,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设置在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内的相对的另一侧;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位于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和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之间。
本实施例二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包括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电机和螺杆1108;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上设置有第一承接座1110,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上设置有第二承接座1107,螺杆1108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承接座1110和第二承接座1107上,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与螺杆1108螺纹连接,且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能够沿螺杆1108的轴向方向前后移动;螺杆1108的一端的端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螺杆1108能相对于第一承接座1110和第二承接座1107沿螺杆1108自身的轴线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能够带动螺杆1108的转动,由于螺杆1108与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螺纹连接(相当于丝杠传动),从而使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能够沿螺杆1108的轴向方向前后移动,移向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或移向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
本实施例二中,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上开设有外循环空气入口,外循环空气入口也就是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的外循环空气进气口,这样可以使过滤室过滤后的室外空气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上设置有内循环空气入口,这样可以使室内空气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上安装有外隔离板密封圈,且外循环空气入口位于外隔离板密封圈的圈内;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安装有内隔离板密封圈,且内循环空气入口位于内隔离板密封圈的圈内。使用时,通过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可以实现使过滤室过滤后的室外空气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或使室内空气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具体的说,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沿螺杆1108移向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时,当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与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上的外隔离板密封圈相贴合时,便使得过滤室过滤后的室外空气无法从外循环空气入口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此时,室内空气便可从内循环空气入口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同理,内外空气入口挡板1102沿螺杆1108移向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时,可实现室内空气无法从内循环空气入口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而过滤室过滤后的室外空气便可从外循环空气入口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
本实施例二中,空气过滤室702内设置有滤芯盒;滤芯盒内安放有空气滤芯;滤芯盒的输入端设置有隔离网筛。
本实施例二中,滤芯盒包括盒底网筛901和密封边框902;密封边框902与盒底网筛901的四周固定连接;空气滤芯铺设在盒底网筛901上。具体的说,室外空气进入空气过滤室702后;空气便从滤芯盒的输入端进入滤芯盒滤芯盒中安放的空气滤芯可以实现对空气的过滤,滤除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或吸收室外空气中超标的水分、CO2、CO、SO2、NO、NO2、HN4、pm2.5等后,再从空气过滤室702的出气口进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的外循环空气进气口。
本实施例二中,消毒室703内设置有无影杀菌灯架601和杀菌灯管602;杀菌灯管602固定在无影杀菌灯架601上。具体的说,杀菌灯管602固定在无影杀菌灯架601的无影点位的固定点位上。
本实施例二中,空气热交换室704内设置有空气热交换组合体和隔离风扇204;空气热交换组合体的输入端用于与外源水媒输入管道相连通,空气热交换组合的输出端用于与外源水媒回流管道相连通;空气热交换组合体包括空气预热器201和毛细管组203;空气热交换室704的室壁上开设有出风窗口;毛细管组203的一侧面与出风窗口相贴合,毛细管组203的相对的另一侧面与隔离风扇204的一侧相贴合,即毛细管组203的相对的另一侧面与隔离风扇204的正面相贴合;空气预热器201位于隔离风扇204的相对的另一侧,即空气预热器201位于隔离风扇204的背面并游离于空气热交换室704内。
本实施例二中,空气热交换组合体还包括循环水泵;空气预热器、毛细管组和循环水泵串联连通。具体而言,空气预热器201的输入端用于与外源水媒输入管道相连通,空气预热器201的输出端与毛细管组203的输入端相连通,毛细管组203的输出端用于与外源水媒回流管道相连通。空气预热器201的输入端与外源水媒输入管道之间通过循环水泵202相连通;或,空气预热器201的输出端与毛细管组203的输入端之间通过循环水泵202相连通;或,毛细管组203的输出端与外源水媒回流管道之间通过循环水泵202相连通。具体的说,本实施例二中,毛细管组203的输出端与外源水媒回流管道之间通过循环水泵202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二中,空气预热器、毛细管组和循环水泵三者之间串联连通的方式不仅局限于上述的几种情况,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的串联方式。
本实施例二中,出风窗口安装有防护网筛。
本实施例二中,窗箱体还包括中央控制室705;中央控制室705内设置有控制器组件101;控制器组件101包括温度参数控制器102、湿度及其它化学因素控制器104和中央控制器103,温度参数控制器102通过温度控制线105与中央控制器103连接,湿度及其它化学因素控制器104通过湿度因素控制线与中央控制器103连接,温度参数控制器102连接有温度感应器111,湿度及其它化学因素控制器104连接有湿度及化学感应器110,温度参数控制器102的电源输入端、湿度及其它化学因素控制器104的电源输入端和中央控制器103的电源输入端分别通过电源连接线115与外接总电源连接;控制器组件101还包括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可控变向开关113和温控电源开关114;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的控制电路接口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与中央控制器103的控制电路接口连接;可控变向开关113的控制电路接口通过变向开关控制线107与中央控制器103的控制电路接口连接,温控电源开关114的控制电路接口通过温控开关控制线109与中央控制器103的控制电路接口连接。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的电源输入端的火线接口与外接总电源火线120连接,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的电源输入端的零线接口与外接总电源零线121连接;可控变向开关113的电源输入端与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的电源输出端连接;循环水泵202的电源输入端与温控电源开关114的电源输出端连接;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的电源输入端与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的电源输出端连接;隔离风扇204的电源输入端与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的电源输出端连接。
本实施例二中水媒热交换气窗的工作原理:
1、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在16℃~28℃,室内相对湿度、CO2、CO、SO2、NO、NO2、HN4、pm2.5等有毒有害物理化学因素在卫生标准以内时,中央控制器103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向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发送断开指令,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断开,水媒热交换气窗处于休息状态。
2、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在16℃~28℃,室内相对湿度、CO2、CO、SO2、NO、NO2、HN4、pm2.5等有毒有害物理化学因素的任何一种因素超出卫生标准时,中央控制器103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向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发送闭合指令,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闭合,隔离风扇204和杀菌灯管602开始工作;中央控制器103通过温控开关控制线109向温控电源开关114发送断开指令,使保持断开状态;中央控制器103通过变向开关控制线107向可控变向开关113发送关闭内循环空气入口的指令,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在电机带动下,将内外空气入口档板通过螺杆1108移动至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并与内隔离板密封圈形成闭合模式,内循环空气入口关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的电机关闭。此时热交换换气窗处于通风状态。
3、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均在16℃以下、室内相对湿度、CO2、CO、SO2、NO、NO2、HN4、pm2.5等有毒有害物理化学因素在卫生标准以内时,中央控制器103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向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发送闭合指令,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闭合,隔离风扇204和杀菌灯管602开始工作;中央控制器103通过温控开关控制线109向温控电源开关114发送闭合指令,使保持闭合状态,循环水泵202开始工作,向毛细管组203和空气预热器201输入温度为20℃-90℃的水媒;中央控制器103通过变向开关控制线107向可控变向开关113发送关闭外循环空气入口的指令,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在电机带动下,将内外空气入口档板通过螺杆1108移动至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并与外隔离板密封圈形成闭合模式,外循环空气入口关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的电机关闭。此时热交换换气窗处于供暖状态。
4、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均在16℃以下,室内相对湿度、CO2、CO、SO2、NO、NO2、HN4、pm2.5等有毒有害物理化学因素的任何一种因素超出卫生标准时,中央控制器103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向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发送闭合指令,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闭合,隔离风扇204和杀菌灯管602开始工作;中央控制器103通过温控开关控制线109向温控电源开关114发送闭合指令,使保持闭合状态,循环水泵202开始工作,向毛细管组203和空气预热器201输入温度为20℃~90℃的水媒;中央控制器103通过变向开关控制线107向可控变向开关113发送关闭内循环空气入口的指令,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在电机带动下,将内外空气入口档板通过螺杆1108移动至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并与内隔离板密封圈形成闭合模式,内循环空气入口关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的电机关闭。此时热交换换气窗处于供暖通风状态。
5、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均在28℃-33℃以上、室内相对湿度、CO2、CO、SO2、NO、NO2、HN4、pm2.5等有毒有害物理化学因素在卫生标准以内时,中央控制器103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向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发送闭合指令,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闭合,隔离风扇204和杀菌灯管602开始工作;中央控制器103通过温控开关控制线109向温控电源开关114发送闭合指令,使保持闭合状态,循环水泵202开始工作,向毛细管组203和空气预热器201输入温度为-20~20℃的水媒;中央控制器103通过变向开关控制线107向可控变向开关113发送关闭外循环空气入口的指令,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在电机带动下,将内外空气入口档板通过螺杆1108移动至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1,并与外隔离板密封圈形成闭合模式,外循环空气入口关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的电机关闭。此时热交换换气窗处于降温状态。
6、当室内外空气温度均在28℃-33℃以上,室内相对湿度、CO2、CO、SO2、NO、NO2、HN4、pm2.5等有毒有害物理化学因素的任何一种因素超出卫生标准时,中央控制器103通过用电器开关控制线108,向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发送闭合指令,用电器可控电源开关112闭合,隔离风扇204和杀菌灯管602开始工作;中央控制器103通过温控开关控制线109向温控电源开关114发送闭合指令,使保持闭合状态,循环水泵202开始工作,向毛细管组203和空气预热器201输入温度为-20~20℃的水媒;中央控制器103通过变向开关控制线107向可控变向开关113发送关闭内循环空气入口的指令,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在电机带动下,将内外空气入口档板通过螺杆1108移动至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1103,并与内隔离板密封圈形成闭合模式,内循环空气入口关闭,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117的电机关闭。此时热交换换气窗处于降温通风状态。
本实施例二中水媒热交换气窗与实施例一中水媒热交换气窗不同的是:实施例一中,室外或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为: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空气过滤室702、消毒室703和空气热交换室704;而实施例二中,室外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为:空气过滤室702、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消毒室703和空气热交换室704,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为: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701、消毒室703和空气热交换室704,也就是说室内空气不进入空气过滤室70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水媒热交换换气窗,毛细管组、空气预热器、外源水媒输入管道和外源水媒回流管道之间的连通关系还可以为:毛细管组的输入端与外源水媒输入管道之间通过循环水泵相连通;毛细管组的输出端与空气预热器的输入端相连通,空气预热器的输出端与外源水媒回流管道相连通。
另外,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空气过滤室、消毒室和空气热交换室之间的连通关系还可以为:空气过滤室的进气口与外部空气相通;空气过滤室的出气口与消毒室的进气口相连通;消毒室的出气口与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外循环空气进气口相连通,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出气口与空气热交换室相连通。室外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为:空气过滤室、消毒室、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和空气热交换室;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为: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和空气热交换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箱体,所述窗箱体包括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空气过滤室、消毒室和空气热交换室;
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过滤室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空气过滤室的出气口与所述消毒室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消毒室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热交换室相连通;
或,所述空气过滤室的进气口与外部空气相通;所述空气过滤室的出气口与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外循环空气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出气口与所述消毒室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消毒室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热交换室相连通,即所述消毒室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热交换室的进气口相连通;
或,所述空气过滤室的进气口与外部空气相通;所述空气过滤室的出气口与所述消毒室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消毒室的出气口与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外循环空气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的出气口与所述空气热交换室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内设置有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和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所述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位于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内的一侧,所述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设置在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室内的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位于所述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和所述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空气循环转换器包括内外空气入口挡板、电机和螺杆;所述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上设置有第一承接座,所述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 板上设置有第二承接座,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接座和所述第二承接座上,所述内外空气入口挡板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且所述内外空气入口挡板能够沿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螺杆的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室的出气口与所述消毒室的进气口之间设置有隔离网筛;所述空气过滤室内设置有滤芯盒;所述滤芯盒内设置有空气滤芯;所述滤芯盒的输入端设置有隔离网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盒包括盒底网筛和密封边框;所述密封边框与所述盒底网筛的四周固定连接;所述空气滤芯安放在所述盒底网筛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室内设置有无影杀菌灯架和杀菌灯管;所述杀菌灯管固定在所述无影杀菌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热交换室内设置有空气热交换组合体和隔离风扇;所述空气热交换组合体的输入端用于与外源水媒输入管道相连通,所述空气热交换组合的输出端用于与外源水媒回流管道相连通;所述空气热交换组合体包括空气预热器和毛细管组;所述空气热交换室的室壁上开设有出风窗口;所述毛细管组的一侧面与所述出风窗口相贴合,所述毛细管组的相对的另一侧面与所述隔离风扇的一侧相贴合;所述空气预热器位于所述隔离风扇的相对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热交换组合体还包括循环水泵;所述空气预热器、所述毛细管组和所述循环水泵串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窗口安装有防护网筛。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媒热交换换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上开设有外循环空气入口,所述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上开设置有内循环空气入口;所述外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上安装有外隔离板密封圈,且所述外循环空气入口位于所述外隔离板密封圈的圈内;所述内循环空气入口隔离板安装有内隔离板密封圈,且所述内循环空气入口位于所述内隔离板密封圈的圈内。
CN201620171546.8U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05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71546.8U CN205505217U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71546.8U CN205505217U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05217U true CN205505217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26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71546.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05217U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052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675A (zh) * 2015-05-08 2016-05-04 鲜升文 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675A (zh) * 2015-05-08 2016-05-04 鲜升文 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CN105546675B (zh) * 2015-05-08 2018-06-05 鲜升文 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93367U (zh) 一种双循环新风机
CN205717538U (zh) 混合通风采暖空调设备
CN211041202U (zh) 双冷热源新风调湿机组
CN203533798U (zh) 多功能智控新风系统
CN206018830U (zh) 一种小空间专用空调
CN205372856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风净化型空调
CN109405325A (zh) 双冷源新风除湿机组
CN204629742U (zh) 一种转阀式空气净化制冷空调器
CN203080981U (zh) 空气洁净手术室
CN205980156U (zh) 具有制冷制热功能的新风机
CN107975890A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203533730U (zh) 带窗帘的窗式新风机
CN207350573U (zh) 一种具有除湿和空气净化功能的家用除湿机
CN107062451B (zh) 一种水洗式空气净化新风系统
CN205137723U (zh) 舒适新风净化一体机
CN205505217U (zh) 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CN104676789A (zh) 一种多功能转轮式节能换气机
CN110701673B (zh) 一种五恒空调净化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5425192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风净化型一体式空调
CN209214143U (zh) 双冷源新风除湿机组
CN206496448U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212511675U (zh) 一种气-气换热节能减排集成装置
CN211575241U (zh) 一种五恒空调净化一体机
CN105546675B (zh) 一种水媒热交换换气窗
CN108361907A (zh) 一种节能型室内新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