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53273U - 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53273U
CN211453273U CN201921889237.4U CN201921889237U CN211453273U CN 211453273 U CN211453273 U CN 211453273U CN 201921889237 U CN201921889237 U CN 201921889237U CN 211453273 U CN211453273 U CN 211453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testing
test
sampl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892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允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Labthink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Labthink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Labthink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Labthink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892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53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53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53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中,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包括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与气源相连通,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进气阀;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与第一负压装置相连通,所述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汇合形成总管路,所述总管路与测试腔相连通;所述总管路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气阀、排气阀和压力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测试腔内的压力值并传送至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的通断。

Description

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申请日为2019年3月8日,申请号为:2019202999969,实用新型名称为: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检测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环境温度是压差法气体渗透仪、氧气透过率测试仪以及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等透气仪器做试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试验参数,所以控制试验环境温度是这些仪器的一个重要功能。
发明人发现,压差法气体渗透仪、氧气透过率测试仪、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等透气仪器在做试验时,试样一侧压力调节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稳定性。传统的调压方式是在试样一侧的测试腔连接一个储气罐,用控制储气罐的压力来控制上腔压力。发明人还发现,这种储气罐的压力很难控制,需要经验判断储气罐的充气时间,当测试腔的压力要求调节时,需要人为再去摸索一个储气罐的充气时间,这样导致压力调节效率低且试验结果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其能够提高压力调节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的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包括:
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与气源相连通,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进气阀;
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与第一负压装置相连通,所述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排气阀;
所述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汇合形成总管路,所述总管路与测试腔相连通;所述总管路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进气阀、排气阀和压力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测试腔内的压力值并传送至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能够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的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包括:
可密封的环境仓;
环境仓内设置有上述所述的气体压力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利用微处理器将接收到的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测试腔体内的压力值与给定压力值比较,若前者小于后者,则控制进气阀打开,使得气源内的气体进入测试腔体内,直至测试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给定压力值时控制进气阀关闭;若前者大于后者,则控制排气阀打开且真空发生器抽气,直至测试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给定压力值时控制排气阀关闭;提高了压力调节的效率及试验结果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在的具有气体压力控制装置的同时,还具有试样自动装夹结构,这样实现了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两者相对运动实现试样密封好,压紧程度一致,提高了测试数据的稳定性及检测精度,实现了整个装夹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装夹试样的效率,而且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中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中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中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中第二测试腔伸出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中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中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左视图。
其中,1-1.环境仓,2-1.第一测试腔,2-2.螺钉,2-3.气缸i,2-4.密封圈,2-5.试样,2-6.第二测试腔,2-7.导轨,2-8.第一固定板,2-9.气缸ii,2-10.滑块,2-11.第二固定板;3.进气管路;4.出气管路;5.总管路;6.进气阀;7.出气阀;8.第二负压装置;9.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术语解释:
环境仓:气流可控或气压可控或温度可控或湿度可控的腔体空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包括:
进气管路3,所述进气管路3与气源相连通,所述进气管路3上设置有进气阀6;
排气管路4,所述排气管路4与第一负压装置8相连通,所述排气管路4上设置有排气阀7;
所述进气管路3和排气管路4汇合形成总管路5,所述总管路5与测试腔相连通;所述总管路5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9;
所述进气阀、排气阀和压力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测试腔内的压力值并传送至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将接收到的压力值与给定压力值比较,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的通断。
其中,若接收到的压力值小于给定压力值,则微处理器用于控制进气阀打开,使得气源内的气体进入测试腔内,直至测试腔内的压力值达到给定压力值时控制进气阀关闭;
若接收到的压力值大于给定压力值,则微处理器用于控制排气阀打开且真空发生器抽气,直至测试腔内的压力值达到给定压力值时控制排气阀关闭。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排气管道与进气管道之间通过三通阀门相连。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进气阀和排气阀均为单向阀门。
其中,第一负压装置可为真空泵,也可以是真空发生器等可以抽真空的装置。
本实施例利用微处理器将接收到的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测试腔体内的压力值与给定压力值比较,若前者小于后者,则控制进气阀打开,使得气源内的气体进入测试腔体内,直至测试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给定压力值时控制进气阀关闭;若前者大于后者,则控制排气阀打开且真空发生器抽气,直至测试腔体内的压力值达到给定压力值时控制排气阀关闭;提高了压力调节的效率及试验结果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包括:
可密封的环境仓;
环境仓内设置有如图1所示的气体压力控制装置。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环境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工位,每个工位上设置有试样自动装夹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包括:
第一测试腔2-1和第二测试腔2-6;第一测试腔2-1和第二测试腔2-6之间设置有试样2-5;所述第一测试腔2-1和第二测试腔2-6分别设置在试样2-5的上方和下方;
在装夹试样前,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向上运动,第二驱动装置用于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且第二测试腔伸出环境仓外部;
待试样放至第二测试腔时,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缩回环境仓内部,同时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垂直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闭合,以压紧试样。
在装夹的过程中,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同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第一预设距离来闭合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且压紧试样;
当试样测试结束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上第一移动预设距离,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移动预设距离,最终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其中,第一预设距离是可人为预设的距离,该距离值能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构成的测试腔闭合且同时达到压紧试样的目的。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用于分别向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输出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为气缸结构时,其伸缩量在产品出厂时固定或人为预先调整的参数,在工作时只需要气缸与气源之间的开关打开即可实现气缸的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之间还设有密封装置。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装置为密封圈2-4。
在具体实施中,密封圈2-4设置在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上。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上,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两者配合实现密封试样。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设置密封装置,使得试样周边密封程度均匀,避免一侧气体从试样周边横向侧漏进入另一侧,提高了试样密封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试验效率和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相对设置的边缘还可设有密封油脂,利用密封油脂来密封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采用气缸来实现。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装置采用气缸i2-3来实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测试腔在垂直方向运动;第二驱动装置采用气缸ii2-9来实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测试腔在水平方向运动。
为了使得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的间隙封闭时,试样的受力均匀,因此,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对称连接第一测试腔。如图3所示,可在第一测试腔两端对称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使得第一测试腔在运动过程中也受力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也可分别采用其他现有驱动结构形式中的任一种结构来实现,比如:电机、电缸或液压缸。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驱动装置采用气缸i实现和第二驱动装置采用气缸ii实现,且气缸i和气缸ii固定到第一固定板2-8上为例:
第一固定板2-8设置在第二测试腔2-6的下方。
具体地,为了节省设备空间,气缸i2-3设置在第一测试腔2-1两侧,气缸i2-3通过螺钉2-2与第一测试腔2-1相连。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测试腔之间还设置有滑动装置。
滑动装置用来实现第二测试腔在第一固定板上的水平运动。
在具体实现中,滑动装置可采用现有结构来实现,比如:
滑动装置包括导向结构和滑动结构,导向结构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滑动结构设置在第二测试腔底端,滑动结构用于在气缸ii的驱动下带动第二测试腔沿导向结构水平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结构可采用导轨,如图3所示,滑动结构采用滑块2-10来实现。
其中,导轨与滑块2-10相配合的结构体积小且轻便,更加容易实现。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二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二测试腔表面。
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一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一测试腔表面。
具体地,第二负压装置可为真空泵,也可以是真空发生器等可以抽真空的装置。
真空泵通过管路与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连接,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有气孔,对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抽真空,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形成气体负压区域,待测试样放到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被负压吸附,试验贴合在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试样自动装夹结构设置在环境仓1-1内,在气缸ii2-9的驱动下,第二测试腔2-6沿导轨移动,置于环境仓1-1外部。将试样2-5放到第二测试腔2-6的指定位置,气缸ii2-9带动第二测试腔2-6回到测试仪内部,启动负压装置吸附试样,试样被吸附贴合到第二测试腔2-6的表面。当第二测试腔2-6平移回缩到第一测试腔2-1正下方。气缸i2-3带动第一测试腔2-1向下运动,与第二测试腔2-6闭合,其中第一测试腔2-1设有密封圈2-4,第一测试腔2-1与第二测试腔2-6的闭合使密封圈压紧密封试样周边,自动试样封装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结构也可采用丝杠,滑动结构采用螺母来实现。
在可选实施例中,当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在水平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也为带导向的驱动机构,不需要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测试腔之间设置滑动装置。
具体地,带导向的驱动机构可采用带导向的气缸驱动来实现,其中,带导向的气缸自带有两个个伸缩杆,不同于只有一个伸缩杆的普通气缸。
需要说明的是,带导向的驱动机构也可采用带导向的电缸驱动来实现。
本实施例装夹结构的具体工作原理为:
测试试样前装夹试样,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测试腔向上运动,此时上下腔分离。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移动,伸到测试仪器外部,将试样放到第二测试腔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测试腔缩回测试仪器环境仓内部,同时第一测试腔垂直向下运动,压紧试样,实现试样的自动进腔及自动装夹、压紧;
当试样测试结束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动,以实现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测试腔及试样伸到测试仪器环境仓外部,即可实现试样的自动出腔,由试验人员取走试样。根据仪器检测的渗透过试样的气体量,得到试样的渗透性参数。
本实施例的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的打开和闭合通过驱动装置来驱动,试样密封好,压紧程度一致,实现了测试数据稳定且检测精度高的目的;本实施例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实现了整个气体渗透测试系统的装夹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装夹试样的效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
实施例四
如图5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气体渗透测试系统中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气缸i2-3固定在第二固定板2-11上,气缸ii2-9固定到第一固定板2-8上。其中,第一固定板2-8设置在第二测试腔2-6的下方,第二固定板2-11设置在第一测试腔2-1的上方。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在实例二的基础上,环境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工位,每个工位上设置有试样自动装夹结构。本实施例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包括:
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所述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设置有试样;所述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别设置在试样的上方和下方;
第一驱动装置,其与第一测试腔相连;
第二驱动装置,其与第二测试腔相连;
在装夹试样前,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向下运动第二预设距离,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且第一测试腔伸出环境仓外部;
待试样吸附至第一测试腔时,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缩回环境仓内部,同时
第二测试腔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垂直向上运动第二预设距离,使得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闭合,以压紧试样。
其中,第二预设距离是可人为预设的距离,该距离值能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构成的测试腔闭合且同时达到压紧试样的目的。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试腔的顶端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沿滑动装置在水平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的滑动装置与实施例三中所述的滑动装置结构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带导向的驱动装置。
具体地,带导向的驱动装置可采用带导向的气缸驱动来实现,其中,带导向的气缸自带有两个个伸缩杆,不同于只有一个伸缩杆的普通气缸。
需要说明的是,带导向的驱动机构也可采用带导向的电缸驱动来实现。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还设置有密封装置。
本实施例的密封装置与实施例三中的密封装置结构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一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一测试腔表面。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二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二测试腔表面。
具体地,第二负压装置可为真空泵,也可以是真空发生器等可以抽真空的装置。
真空泵通过管路与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连接,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有气孔,对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抽真空,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形成气体负压区域,待测试样放到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被负压吸附,试验贴合在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环境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工位,每个工位上设置有试样自动装夹结构。
本实施例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别设置在试样的左侧和右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用于对应驱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相对运动且分别移动对应预设距离,来闭合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的间隙且压紧试样;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还用于当试样测试结束后,分别对应驱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相背运动且分别移动第三预设距离和第四预设距离,以打开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的间隙,最终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测试腔的底端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沿滑动装置在水平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测试腔的底端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沿滑动装置在水平方向运动。
在具体实现中,第一滑动装置和第二滑动装置可采用现有结构来实现,比如:
第一滑动装置和第二滑动装置包括导向结构和滑动结构,导向结构设置在水平固定板上,滑动结构设置在第一测试腔底端,滑动结构用于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测试腔沿导向结构水平运动。
导向结构可采用导轨,滑动结构采用滑块来实现。
其中,导轨与滑块相配合的结构体积小且轻便,更加容易实现。
此外,导向结构也可采用丝杠,滑动结构采用螺母来实现。
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为带导向的驱动装置。
第二驱动装置为带导向的驱动装置。
具体地,带导向的驱动装置可采用带导向的气缸驱动来实现,其中,带导向的气缸自带有两个个伸缩杆,不同于只有一个伸缩杆的普通气缸。
需要说明的是,带导向的驱动机构也可采用带导向的电缸驱动来实现。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滑动装置包括导向结构和滑动结构,导向结构设置在水平固定板上,滑动结构设置在第二测试腔底端,滑动结构用于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测试腔沿导向结构水平运动。
导向结构可采用导轨,滑动结构采用滑块来实现。
其中,导轨与滑块相配合的结构体积小且轻便,更加容易实现。
此外,导向结构也可采用丝杠,滑动结构采用螺母来实现。
具体地,带导向的驱动装置可采用带导向的气缸驱动来实现,其中,带导向的气缸自带有两个个伸缩杆,不同于只有一个伸缩杆的普通气缸。
需要说明的是,带导向的驱动机构也可采用带导向的电缸驱动来实现。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还设置有密封装置。
本实施例的密封装置与实施例三的密封装置结构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一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一测试腔表面。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二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二测试腔表面。
具体地,第二负压装置可为真空泵,也可以是真空发生器等可以抽真空的装置。
真空泵通过管路与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连接,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有气孔,对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抽真空,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形成气体负压区域,待测试样放到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被负压吸附,试验贴合在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环境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工位,每个工位上设置有试样自动装夹结构。
本实施例的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包括:
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所述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设置有试样,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别设置在试样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一测试腔固定不动;
驱动装置,其与第二测试腔相连;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动预设距离来闭合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的间隙且压紧试样;当试样测试结束后,驱动第二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第五预设距离以打开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的间隙,最终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其中,第五预设距离是可人为预设的距离,该距离值能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构成的测试腔闭合且同时达到压紧试样的目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上下相对设置,第二测试腔固定不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第一预设距离来闭合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的间隙且压紧试样;当试样测试结束后,驱动第一测试腔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动第二预设距离以打开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的间隙,最终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也可分别设置在试样的左侧和右侧。其中,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中任一者固定不动为固定腔,另一者为运动腔;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运动腔向固定腔方向移动第五预设距离来闭合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且压紧试样;当试样测试结束后,驱动运动腔远离固定腔第五预设距离以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最终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在具体实施中,驱动装置可采用气缸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分别采用其他现有驱动结构形式中的任一种结构来实现,比如:电机、电缸或液压缸。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还设置有密封装置。
本实施例的密封装置与实施例三的密封装置结构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一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一测试腔表面。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二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二测试腔表面。
具体地,第二负压装置可为真空泵,也可以是真空发生器等可以抽真空的装置。
真空泵通过管路与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连接,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有气孔,对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抽真空,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形成气体负压区域,待测试样放到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被负压吸附,试验贴合在第一测试腔或第二测试腔表面。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与气源相连通,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进气阀;
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与第一负压装置相连通,所述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排气阀;
所述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汇合形成总管路,所述总管路与测试腔相连通;所述总管路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进气阀、排气阀和压力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测试腔内的压力值并传送至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的通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路与进气管路之间通过三通阀门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和排气阀均为单向阀门。
4.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密封的环境仓;
环境仓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压力控制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工位,每个工位上设置有试样自动装夹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包括:
试样两侧的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
第一驱动装置,其与第一测试腔相连;
第二驱动装置,其与第二测试腔相连;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相对运动,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闭合或分离,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包括:
试样两侧的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
所述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中任一者固定不动为固定腔,另一者为运动腔;
驱动装置,其用于控制驱动装置来驱动运动腔与固定腔之间闭合或分离,实现试样的自动压紧及自动进出环境仓。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之间还设置有密封装置。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一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一测试腔表面;
或所述第二测试腔连接有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用于将放置在第二测试腔上的试样吸附贴合到第二测试腔表面。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气体渗透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别设置在试样的上方和下方时:
在装夹试样前,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向上运动,第二驱动装置用于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且第二测试腔伸出环境仓外部;
待试样放至第二测试腔时,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缩回环境仓内部,同时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垂直向下运动,使得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闭合,以压紧试样;
或当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别设置在试样的上方和下方时:
在装夹试样前,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向下运动,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且第一测试腔伸出环境仓外部;
待试样被吸附至第一测试腔时,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测试腔缩回环境仓内部,同时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测试腔垂直向上运动,使得第一测试腔与第二测试腔闭合,以压紧试样;
或当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别设置在试样的左侧和右侧时:
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用于对应驱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相对运动,来闭合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压紧试样;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还用于当试样测试结束后,分别对应驱动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沿水平方向相背运动,使得第一测试腔和第二测试腔分离。
CN201921889237.4U 2019-11-04 2019-11-04 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Active CN211453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9237.4U CN211453273U (zh) 2019-11-04 2019-11-04 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9237.4U CN211453273U (zh) 2019-11-04 2019-11-04 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53273U true CN211453273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00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89237.4U Active CN211453273U (zh) 2019-11-04 2019-11-04 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532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6796A (zh) * 2019-03-08 2019-06-21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6796A (zh) * 2019-03-08 2019-06-21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9172B (zh) 一种低压气体自动进样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1453273U (zh) 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107101906B (zh) 混合气体组分比例测定装置及方法
CN209745767U (zh) 一种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105841943A (zh) 一种多功能调压阀耐用试验装置
CN109799178A (zh) 一种试样自动装夹结构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109115665A (zh) 一种多仓饱和试验装置
CN109520789A (zh) 一种应用于环保领域工厂废气采集无人机
CN103115739A (zh) 一种高精度气缸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4062657B (zh) 一种非饱和状态下的岩土体干湿循环试验系统及方法
KR100812663B1 (ko) 흡착관을 이용한 악취 및 voc 시료 포집 장치
CN100588930C (zh) 电池气密性自动检测装置
CN210005396U (zh) 温控导流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208432441U (zh) 一种自反馈密封腔气体取样装置
CN218629153U (zh) 一种填埋区域温室气体取样装置
CN203719969U (zh) 一种可移动现场气体采样收集装置
CN109540742A (zh) 一种用于测定表面浸润性质的多功能接触角原位测试池及其应用
CN109916796A (zh) 控温导流装置、气体压力控制装置及气体渗透测试系统
CN214509427U (zh) 一种多根电子烟自动吸烟测试机
CN211318131U (zh) 气体箱
CN205748896U (zh) 控制阀回路测试装置
CN209327159U (zh) 一种用于测定表面浸润性质的多功能接触角原位测试池
CN108760464A (zh) 一种实现燃油箱正负压力交变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74237B (zh) Rv减速器无污染气密性快速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CN104593254B (zh) 微生物多参数综合测试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