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9553B - 环构件切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环构件切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09553B CN109909553B CN201810693459.2A CN201810693459A CN109909553B CN 109909553 B CN109909553 B CN 109909553B CN 201810693459 A CN201810693459 A CN 201810693459A CN 109909553 B CN109909553 B CN 1099095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member
- receiving
- receiving portion
- bar
- cut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切出环构件的环构件切出装置。环构件切出装置具有棒形部(13)、推压部(12)及接收部(11)。棒形部(13)重叠地插通有通过弹性变形而使内径扩大的多个环构件(B),在棒形部的下端部具有越向下端直径越大且下端比环构件(B)的内径大的第一倾斜部(13B)。推压部(12)从上方向下端按压环构件(B)。接收部(11)具有载置面,该载置面以与棒形部13的下端对置的方式设置,用于载置切出的环构件(B)。另外,第一倾斜部(13B)的下端与接收部(11)的载置面之间的间隙尺寸在上下方向自由改变,将环构件(B)载置于载置面时的间隙尺寸等于或大于1个环构件(B)的厚度尺寸且小于2个环构件的厚度尺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构件切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现有的环构件切出装置。该环构件切出装置具有:架(Magazine)及多个导向杆,用于保持在纵向上层叠的多个环;控制杆,用于被操作员的手按压;链节板(Link plate)及与导槽卡合的导向销,与该控制杆连结并将该控制杆的上下运动转换为水平往复运动;推进机,与该导向销连结从而通过水平移动来沿切出面对环进行推压。该环构件切出装置在不使用汽缸等驱动源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手动切出环构件,因而能够使装置的结构变简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267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环构件切出装置沿环构件的切出面进行推压从而切出环构件。因此,使用该环构件切出装置对具有一部分被切断的切断部的环构件进行切出时,若沿着切出面推压环构件,则通过层叠而相邻的环构件的切断部会互相挂住,有可能无法良好地切出环构件。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切出环构件的环构件切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环构件切出装置具有棒形部、推压部及接收部。棒形部重叠地插通有多个通过弹性变形而使内径扩大的环构件,在棒形部的一端部具有越向一端直径越大且一端比环构件的内径大的倾斜部。推压部从另一方,向一端推压环构件。接收部具有载置面,该载置面以与棒形部的一端对置的方式设置,用于载置切出的环构件。另外,特征在于,倾斜部的一端与接收部的载置面之间的间隙尺寸在棒形部的轴方向自由改变,将环构件载置于载置面时的间隙尺寸等于或大于1个环构件的厚度尺寸且小于2个环构件的厚度尺寸。
在该环构件切出装置中,将插通于棒形部的环构件载置于载置面时,棒形部的倾斜部的一端与载置面之间的间隙尺寸等于或大于1个环构件的厚度尺寸且小于2个环构件的厚度尺寸。因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在将环构件载置于载置面时,不存在载置第2个和随后的环构件的间隙。因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将第2个和随后的环构件保持在倾斜部。由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一个一个地切出环构件。另外,该环构件切出装置的倾斜部的一端比环构件的内径大。因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通过倾斜部防止环构件从棒形部脱落。
因此,本发明的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良好地切出环构件。
本发明的接收部的载置面形成于凹部内,该凹部向接收部的中心轴方向凹陷,且内径比环构件的外径大;接收部能够在棒形部的轴方向自由移动。此时,该环构件切出装置通过将切出的环构件载置于凹部内的载置面,能够将切出的环构件的位置存留在凹部内,能够抑制环构件的位置的明显偏离。
另外,由于接收部在上下轴方向自由移动,因而与使棒形部移动的情况相比,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将驱动机构配置在低的位置上,能够使导线等装置结构变简单。
本发明的接收部能够在中心轴方向自由移动。此时,能够使载置于接收部的载置面的环构件从与棒形部的一端对置的位置,在与棒形部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由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更容易地将切出的环构件从接收部取出。
本发明的环构件切出装置具有取出部,该取出部与棒形部并列地延伸且在延伸方向上自由移动,其一端比环构件的内径小且越向另一端直径越大,另一端侧比环构件的内径大;接收部在载置面的中心部设置有在中心轴方向贯通的通孔,通过使接收部在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移动,来将接收部配置在取出部能够从通孔中插入和拔出的位置,并通过将取出部从通孔中插入和拔出从而能够取出环构件。此时,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通过将取出部插通于切出后的环构件而将环构件以轴对中(shaft alignment)的状态取出并保持。由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通过取出部将从接收部取出的环构件运输到所期望的位置。
本发明的接收部可以具有活塞,该活塞在通孔内在中心轴方向自由移动且具有在接收部向另一方向移动到极限时与载置面在同一平面上的端面。此时,该环构件切出装置在环构件被载置于接收部的载置面时,能够抑制环构件被倾斜配置时进入到通孔内。由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使用取出部将环构件良好地从接收部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环构件切出装置时的概要图,示出多个环构件被棒形部插通的状态。
图2是从左方观察实施方式的环构件切出装置的接收部时的端视图。
图3是示出环构件的外形的概要图,图3A示出从斜上方观察时的状态,图3B示出从上方观察时的状态,图3C示出从上方观察时的状态且示出因扩大直径而使切断部的切断面露出的状态。
图4示出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环构件切出装置时的概要图,且示出接收部向上方进行了移动的状态。
图5是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环构件切出装置时的概要图,示出通过推压部使多个环构件向下方移动从而切出了一个环构件的状态。
图6是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环构件切出装置时的概要图,示出接收部向下方移动且推压部向上方移动了的状态。
图7是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环构件切出装置时的概要图,示出接收部向左方移动了的状态。
图8是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环构件切出装置时的概要图,图8A示出取出部插入环构件及接收部的通孔的状态,图8B放大地示出环构件被取出部的圆柱部插通了的部分。
图9是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环构件切出装置时的概要图,示出从接收部的通孔将环构件和取出部向上方拔出了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B…环构件、P…载置面、U…上端面(端面)、11…接收部、11D…第二活塞(活塞)、11H…第二凹部(凹部)、11P…通孔、12…推压部、13…棒形部、13B…第一倾斜部、14…取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的环构件切出装置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将多个呈圆环状且重叠起来的环构件(参照图3A~图3C)一个一个地切出。该环构件B由氟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具有可挠性。在环构件B的圆环状的一部分,设置有在周向上倾斜地从一侧的面切断到另一侧的面的切断部C。由此,环构件B能够弹性变形从而使内径扩大。
如图1所示,该环构件切出装置具有支架10、接收部11、推压部12、棒形部13及取出部14。支架10上固定有第一传动器30。第一传动器30具有第一传动器主体30A、活塞杆(piston rod)30B及滑台30C。
活塞杆30B通过使工作流体在第一传动器主体30A内流入和排出,从而能够使工作流体在左方向上从第一传动器主体30A的左端(左右是指,图1中的左侧和右侧)进出。
滑台30C在左端设置有垂下的垂下片30D。滑台30C的垂下片30D的右表面与活塞杆30B的左端部连结。滑台30C能够与活塞杆30B一起相对于第一传动器主体30A而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如图2所示,接收部11具有汽缸11A、接收构件11B、第一活塞11C、作为活塞的第二活塞11D、一对销构件11E以及底板11V。
在汽缸11A的下端部设置有从外周面向外突出而延伸的第一凸缘部11F。
另外,汽缸11A与底板11V连结。底板11V的前后方向(前后是指,图1中的外侧和里侧,图2中的右侧和左侧)的宽度与汽缸11A的第一凸缘部11F的外径相同。底板11V在上表面(上下是指,图2中上侧和下侧)设置有以圆形向下方凹陷的第一凹部11W。第一凹部11W的内径比汽缸11A的内径大。第一凹部11W与汽缸11A的中心轴(接收部11的中心轴)同轴设置。底板11V与滑台30C连结。
在接收构件11B的上端面T的中央部,设置有向下方凹陷且内径比环构件B的外形大的凹部即第二凹部11H。也就是说,第二凹部11H在接收部11的中心轴方向凹陷。在第二凹部11H内的底面形成有呈平面状的载置面P。在载置面P上载置切出的环构件B。
接收构件11B在下端面设置有具有比第二凹部11H的内径大的内径的第三凹部11J。另外,这些第二凹部11H及第三凹部11J通过连通孔11K彼此连通。连通孔11K的内径比环构件B的外径及第二凹部11H的内径小。第二凹部11H、连通孔11K、及第三凹部11J的各自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另外,接收构件11B在第三凹部11J的外周侧具有弹簧接收部11L,在弹簧接收部11L的底面的中心设置有向接收构件11B的底面侧开口的开口孔11G。
在第一活塞11C的上侧设置有法兰部11M。法兰部11M配置在第三凹部11J内,通过防脱构件R与接收构件11B连结。第一活塞11C被汽缸11A在上下方向引导,与接收构件11B一起在上下方向自由滑动。也就是说,接收部11的接收构件11B在中心轴方向自由移动。第一活塞11C的内周面11Y的内径比接收构件11B的连通孔11K的内径大。另外,在第一活塞11C的下端部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11N。另外,在接收部11中,接收构件11B的第二凹部11H、连通孔11K及第一活塞11C的内周面11Y连通而形成通孔11P。也就是说,接收部11设置有在上下方向贯通的通孔11P。通孔11P的第二凹部11H的内径比环构件B的内径大,且比环构件B的外径小。另外,通孔11P在接收部11的中心轴方向贯通于载置面P的中心部。
第二活塞11D设置于第一活塞11C内,呈圆柱状,与第一活塞11C之间设置有O型圈11Z。第二活塞11D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第一凸部11Q。第一凸部11Q的上端形成有在水平方向呈平面状的上端面U。第一凸部11Q插入连通孔11K中。第二活塞11D被第一活塞11C引导而在上下方向自由滑动。也就是说,第二活塞11D在通孔11P内在接收部11的中心轴方向自由移动。第二活塞11D通过接收构件11B的第三凹部11J的上表面和第一活塞11C的突出部11N的上表面来实现防脱。
一对销构件11E形成有第二凸缘部11R、从第二凸缘部11R向下方延伸的圆柱状部11S、及从圆柱状部11S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螺纹部16。一对销构件11E插通于弹簧接收部11L的开口孔11G,并螺入设置于汽缸11A及底板11V的螺纹孔11X。另外,在第二凸缘部11R与弹簧接收部11L之间,设置有用于被销构件11E插通的压缩螺旋弹簧11U,在压缩螺旋弹簧11U与第二凸缘部11R之间设置有圆盘状的垫圈11T。由此,接收构件11B被压缩螺旋弹簧11U向下施加弹性力。另外,这些销构件11E的圆柱状部11S与各开口孔11G滑动接触。
底板11V的下表面与第一传动器30的滑台30C的上表面抵接,从而使底板11V与滑台30C连结。因此,接收部11能够与滑台30C一起在水平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接收部11在与接收部11的中心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水平方向自由移动。
如图1所示,推压部12具有推压部主体12A、连结构件12B及第二传动器12C。在推压部主体12A上设置有推压槽12D。推压槽12D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后述的棒形部13的棒形部主体13A的外径稍大,比环构件B的外径小。
推压部主体12A被从前侧向后侧以马蹄状开槽,且前侧开口(未图示。)。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从该开口的前侧安装或拆卸棒形部13。
连结构件12B在右端部设置有在上下方向贯通的引导孔12E。引导孔12E中插通有呈圆柱状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导轴12F。另外,连结构件12B在左端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立起部12G。推压部主体12A通过使其上表面与连结构件12B的左右中央部的下表面抵接从而与连结构件12B连结。详细而言,推压部主体12A通过将推压槽12D向连结构件12B的前方突出地配置而与连结构件12B连结。
第二传动器12C具有第二传动器主体12H及连结构件12B。第二传动器主体12H上连结有连结构件12B的立起部12G。第一引导轴12J及第二引导轴12F的各自的下端与支架10的上表面连结。另外,在第一引导轴12J及第二引导轴12F的各自的上端连结有上部固定板15。第二传动器主体12H中插通有第一引导轴12J。第二传动器主体12H被驱动而能够沿第一引导轴12J在上下方向自由地移动。
卡止部15B将后述的棒形部13的被卡止部13C卡止。卡止部15B具有一对卡止部主体15C。这些卡止部主体15C以对置的方式配置。一对卡止部主体15C具有一对柱部15D以及从一对柱部的下端在彼此对置的方向上延伸的爪部15E。爪部15E的与被卡止部13C抵接的面,沿被卡止部13C的槽部13E的外周面而形成为圆弧状。
一对卡止部主体15C的各个柱部15D的上端部与设置于上部固定板15的第一驱动部15F连结。第一驱动部15F通过在内部使工作流体等流入和排出来进行驱动,从而能够使一对卡止部主体15C接近和分离。
棒形部13具有棒形部主体13A、第一倾斜部13B以及被卡止部13C。棒形部主体13A呈圆柱状且在上下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棒形部13的轴向为上下方向。第一倾斜部13B设置于作为棒形部主体13A的一端部的下端部,呈外径向下方变大的圆锥台状。第一倾斜部13B的下端的外径比环构件B的内径大。也就是说,在棒形部13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倾斜部13B,该第一倾斜部13B越到作为一端的下端其直径越大,且下端比环构件B的内径大。在第一倾斜部13B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棒形部主体13A的中心轴同轴地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凸部13D。第二凸部13D的外径比环构件B的内径小。
被卡止部13C设置于棒形部主体13A的上端部。另外,在被卡止部13C的外周设置有槽部13E。在棒形部13的棒形部主体13A及第一倾斜部13B上重叠地插通有多个环构件B。
棒形部13能够通过将被卡止部13C卡止于爪部15E而安装于环构件切出装置。另外,棒形部13被配置为,使棒形部主体13A的外周面沿着推压部主体12A的推压槽12D的后侧的形状(未图示。)。另外,接收部11以对置的方式位于棒形部13的第一倾斜部13B的下端面的下方。
如图7所示,取出部14具有比环构件B的内径大的圆柱部14B及从圆柱部14B向下端缩小直径的第二倾斜部14A。取出部14在上下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取出部14与棒形部13并列地延伸。第二倾斜部14A的下端比环构件B的内径小。也就是说,取出部14的作为一端的下端比环构件B的内径小,且朝向作为另一端的上端扩大直径,另一端部比环构件B的内径大。另外,取出部14的上端与第二驱动部(未图示)连结。通过驱动第二驱动部,取出部14能够在上下方向自由移动。也就是说,取出部14在自身延伸的方向自由移动。第一传动器30以使取出部14的中心轴与接收部11的通孔11P的中心轴同轴的方式使接收部11移动。此时,作为取出部14的一端部的下端部从接收部11的通孔11P中自由地插入和拔出。
接着,对该环构件切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将插通有多个环构件B的棒形部13的被卡止部13C的槽部13E,卡止于卡止部15B的爪部15E(参照图1。)。
接着,使工作流体从供给阀(未图示)流入接收部11的空间S,将接收部11的接收构件11B、第一活塞11C及第二活塞11D相对于汽缸11A向上方移动(参照图4。)。这样的话,接收部11的上端面T会与一对销构件11E的垫圈11T的下表面抵接,从而使接收部11的接收构件11B、第一活塞11C及第二活塞11D向上方的移动停止(参照图2。)。此时,将环构件B载置于载置面P时,棒形部13的第一倾斜部13B的下端面与接收构件11B的载置面P之间的间隙尺寸等于或大于1个环构件B的厚度尺寸并且小于2个环构件B的厚度尺寸。对于第二活塞11D,在第二活塞11D与接收构件11B的第三凹部11J的上表面抵接时,载置面P与作为第一凸部11Q的端面的上端面U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第二活塞11D的上端面U在接收部11向另一方向即上方移动到极限(移动到最上方)时与载置面P在同一平面上。
接着,驱动推压部12的第二传动器12C从而使推压部12向下方移动(参照图5。)。这样的话,推压部主体12A的下表面与位于插通于棒形部13的多个环构件B的最靠上的环构件B的上表面相抵接。若进一部使推压部12向下方移动,则插通于棒形部13的多个环构件B被向下推压从而向下方移动。也就是说,推压部12将环构件B从作为另一方的上方,向作为一端的下端推压。这样的话,位于多个环构件B的最靠下的环构件B会通过第一倾斜部13B,从而发生弹性变形而使内径扩大,进而被载置于接收部11的接收构件11B的载置面P上。此时,第二凸部13D的下端面与载置面P之间的间隙尺寸小于1个环构件B的厚度尺寸。因此,第二凸部13D能够抑制环构件B的位置的明显偏离。另外,此时,棒形部13的第一倾斜部13B的下端面与接收部11的接收构件11B的载置面P之间的间隙尺寸,等于或大于1个环构件B的厚度尺寸且小于2个环构件B的厚度尺寸。因此,在该环构件切出装置中,若使1个环构件B通过第一倾斜部13B,则没有将第2个环构件B载置于载置面P的间隙,因此第2个环构件B被保持于第一倾斜部13B,推压部12停止向下方移动。然后,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之后,第二传动器12C的驱动停止。接收部11的通孔11P与被切出到载置面P而被载置的环构件B的内侧相连通。
接着,驱动推压部12的第二传动器12C而使推压部12向上方移动(参照图6。)。这样的话,推压部主体12A从环构件B的上表面分离。另外,若将流入接收部11的空间S的工作流体从空间S排出,则通过从压缩螺旋弹簧11U施加给接收构件11B的弹性力,使接收构件11B、第一活塞11C及第二活塞11D移动,直至接收部11的下端面与汽缸11A的上端面抵接为止,从而棒形部13与接收部11处于最远离的状态。此时,棒形部13位于作为第二凹部11H的外侧的上方。也就是说,棒形部13的第一倾斜部13B的下端面与接收部11的接收构件11B的载置面P之间的间隙尺寸,在棒形部13的轴向即上下方向上自由改变。另外,此时,因O型圈11Z的摩擦力,第二活塞11D不会相对于第一活塞11C而向下方移动,而是保持第二活塞11D的上端面U与载置面P处于同一平面的状态。
接着,通过第一传动器30使接收部11移动到与取出部14对置的位置(参照图7。)。具体地,通过使接收部11在与接收部11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接收部11配置在取出部14能够从通孔11P插入和拔出的位置。
接着,驱动第二驱动部从而将取出部14插入载置于接收部11的环构件B及接收部11的通孔11P中(参照图8(A)。)。此时,取出部14被插入环构件B,且通过向下推压第二活塞11D,使取出部14插入环构件B和接收部11的通孔11P。由于取出部14的圆柱部14B的外径比环构件B的内径大,因而环构件B伴随着张力而抵接于取出部14的圆柱部14B的外周面(参照图8(B)。)。然后,驱动第二驱动部而将取出部14从接收部11的通孔11P拔出(参照图9。)。这样一来,能够通过取出部14而将载置于接收部11的载置面P的环构件B从接收部11取出。也就是说,通过将取出部14从通孔11P中插入和拔出来取出环构件B。
像这样,该环构件切出装置在将插通于棒形部13的环构件B载置于接收部11时,棒形部13的第一倾斜部13B的下端面与接收部11的接收构件11B的载置面P之间的间隙尺寸等于或大于1个环构件B的厚度尺寸且小于2个环构件B的厚度尺寸。因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在将环构件B载置于载置面P时,不存在将第2个和随后的环构件B载置于载置面P的间隙。因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将第2个和随后的环构件B保持于第一倾斜部13B。由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一个一个地切出环构件B。另外,该环构件切出装置的第一倾斜部13B的下端比环构件B的内径大。因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通过第一倾斜部13B来防止环构件B从棒形部13脱落。
因此,本发明的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良好地切出环构件B。
另外,载置面P形成于向中心轴方向凹陷且内径比环构件B的外径大的第二凹部11H内,接收部11在棒形部13的轴向自由移动。因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通过将切出的环构件B载置于载置面P上,能够将切出的环构件B的位置存留在第二凹部11H内,从而能够抑制环构件B的位置的明显偏离。
另外,在该环构件切出装置中,在棒形部13与接收部11最远离时,棒形部13位于第二凹部11H的上方。因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增大棒形部13的第一倾斜部13B的下端与载置面P之间的尺寸,能够容易地从接收部11将切出的环构件B取出。
另外,由于接收部11在上下轴向自由移动,因而与移动棒形部13的情况相比,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将驱动机构配置在低位置,能够使导线等的装置结构变简单。
另外,接收部11在水平方向自由移动。因此,能够从棒形部13的正下方使载置于接收部11的载置面P的环构件B在水平方向移动。由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切出的环构件B从接收部11取出。
另外,接收部11设置有与载置的环构件B的内侧连通的通孔11P。因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通过在切出后的环构件B中插通取出部14的第二倾斜部14A及圆柱部14B,来将环构件B以轴对中(shaft alignment)的状态取出并保持。由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通过取出部14将从接收部11取出的环构件B运输到所期望的位置。
另外,该接收部11具有第二活塞11D,该第二活塞11D在通孔11P内在中心轴方向自由移动且具有在接收部11移动到最上方后与载置面P处于同一平面的上端面U。因此,就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而言,在环构件B载置于接收部11的载置面P时,能够抑制环构件B在倾斜配置时进入通孔11P内。由此,该环构件切出装置能够使用取出部14将环构件B从接收部11良好地取出。
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描述及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实施方式中,在环构件的圆环状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在周向上倾斜地从环构件的一侧的面切断到另一侧的面的切断部,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环构件的圆环状的一部分处与厚度方向平行且在径向上倾斜地切断从而构成切断部,也可以在环构件的圆环状的一部分处与厚度方向平行且与径向平行地切断从而构成切断部。另外,能够通过弹性变形使内径扩大的话,也可以不具有切断部。
(2)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与棒形部主体一体地形成,但不限定于此,第一倾斜部也可以与棒形部主体分开形成。
(3)在实施方式中,棒形部在上下方向延伸,但不限定于此,棒形部也可以不在上下方向延伸,棒形部也可以从垂直方向倾斜。
(4)在实施方式中,环构件使用氟树脂等合成树脂,但不限定于此,环构件也可以使用合成橡胶等。
Claims (5)
1.一种环构件切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棒形部,重叠地插通有具有切断部的多个环构件,在一端部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越向一端直径越大且一端比所述环构件的内径大,
推压部,从另一方,向一端推压所述环构件,和
接收部,具有载置面,该载置面以与所述棒形部的一端对置的方式设置,用于载置切出的所述环构件;
所述倾斜部的一端与所述接收部的所述载置面之间的间隙尺寸在所述棒形部的轴方向自由改变,将所述环构件载置于所述载置面时的所述间隙尺寸等于或大于1个所述环构件的厚度尺寸且小于2个所述环构件的厚度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构件切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的所述载置面形成在凹部内,所述凹部向所述接收部的中心轴方向凹陷且内径比所述环构件的外径大,
所述接收部在所述棒形部的轴方向自由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构件切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在所述中心轴方向自由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构件切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取出部,该取出部与所述棒形部并列地延伸且在所述延伸方向上自由移动,其一端比所述环构件的内径小且越向另一端直径越大,另一端侧比所述环构件的内径大,
所述接收部在所述载置面的中心部设置有在所述中心轴方向贯通的通孔,
通过使所述接收部在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来将接收部配置在所述取出部能够从所述通孔中插入和拔出的位置,
通过将所述取出部从所述通孔中插入和拔出从而取出所述环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构件切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具有活塞,该活塞在所述通孔内在所述中心轴方向自由移动且具有端面,在所述接收部向另一方向移动到极限时,所述端面与所述载置面在同一平面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37416A JP6805117B2 (ja) | 2017-12-12 | 2017-12-12 | リング部材切出し装置 |
JP2017-237416 | 2017-12-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09553A CN109909553A (zh) | 2019-06-21 |
CN109909553B true CN109909553B (zh) | 2023-03-28 |
Family
ID=66959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93459.2A Active CN109909553B (zh) | 2017-12-12 | 2018-06-29 | 环构件切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805117B2 (zh) |
CN (1) | CN1099095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01161B (zh) * | 2021-03-05 | 2022-04-29 | 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液压阀体的密封o圈及挡圈安装装置 |
CN114905450B (zh) * | 2022-05-18 | 2023-08-08 |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一种调速器修理工装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28555A (en) * | 1963-10-10 | 1966-01-11 | Pinto Nickolas | Automatic marker placement device |
JPH09253956A (ja) * | 1996-03-26 | 1997-09-30 | Honda Motor Co Ltd | ピストンリング供給装置用マガジン及びピストンリングの供給方法 |
JP2006035330A (ja) * | 2004-07-22 | 2006-02-09 | Honda Motor Co Ltd | 薄板リングの切出し方法 |
JP2006326770A (ja) * | 2005-05-27 | 2006-12-07 | Honda Motor Co Ltd | リング切り出し装置 |
WO2015064994A1 (ko) * | 2013-10-29 | 2015-05-07 | 캐터필라정밀씰 주식회사 | 오링 안착 장치 |
-
2017
- 2017-12-12 JP JP2017237416A patent/JP6805117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6-29 CN CN201810693459.2A patent/CN1099095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28555A (en) * | 1963-10-10 | 1966-01-11 | Pinto Nickolas | Automatic marker placement device |
JPH09253956A (ja) * | 1996-03-26 | 1997-09-30 | Honda Motor Co Ltd | ピストンリング供給装置用マガジン及びピストンリングの供給方法 |
JP2006035330A (ja) * | 2004-07-22 | 2006-02-09 | Honda Motor Co Ltd | 薄板リングの切出し方法 |
JP2006326770A (ja) * | 2005-05-27 | 2006-12-07 | Honda Motor Co Ltd | リング切り出し装置 |
WO2015064994A1 (ko) * | 2013-10-29 | 2015-05-07 | 캐터필라정밀씰 주식회사 | 오링 안착 장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805117B2 (ja) | 2020-12-23 |
JP2019104077A (ja) | 2019-06-27 |
CN109909553A (zh) | 2019-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09553B (zh) | 环构件切出装置 | |
CN110087794B (zh) | 用于冲压模具的剥离装置 | |
CN107872990B (zh) | 具有可替换冲头末端的冲头组件 | |
KR101792291B1 (ko) | 패스너 공급 장치 | |
KR20160061111A (ko) | 블랭크 및 스크랩 취출 오류를 극소화한 프레스 금형 장치 | |
CN108025306B (zh) | 多通道移液器 | |
JP2014113642A (ja) | リベット自動固定装置 | |
CN107350793B (zh) | 环形零件自动套装装置 | |
JP7029594B2 (ja) | 部品装着装置 | |
RU2746043C2 (ru) | Штамповка в поперечном направлении | |
US20200290106A1 (en) | Stamping method and stamping apparatus | |
JP7312961B2 (ja) | 部品装着装置 | |
US3665795A (en) | Two stage workstock locator for punch presses | |
CN101885142B (zh) | 自动安装机构 | |
JPH081446A (ja) | 部品供給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210549367U (zh) | 卡托压合设备 | |
US8037793B2 (en) | Stripper plate mounting apparatus | |
KR101538671B1 (ko) | 오일링 조립장치 | |
US9729742B2 (en) | Flatbed scanning device and scanning module of paper feeding scanning equipment | |
JP7050224B2 (ja) | 部品装着装置用の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19058937A (ja) | カム装置 | |
CN214922048U (zh) | 压盖机 | |
EP2684473A1 (en) | Lower washer supply device of clothes hook and eye attaching apparatus | |
JP6769606B2 (ja) | パンチ金型 | |
US20090261025A1 (en) | Feed and sorting device for packaging machin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