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5559A -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 Google Patents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5559A
CN109895559A CN201910098974.0A CN201910098974A CN109895559A CN 109895559 A CN109895559 A CN 109895559A CN 201910098974 A CN201910098974 A CN 201910098974A CN 109895559 A CN109895559 A CN 1098955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ube
tyre
plug
sleeve
breaka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89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瑞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ZHENGXI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ZHENGX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ZHENGXI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ZHENGX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989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955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95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555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2176 priority patent/WO2020155526A1/zh
Priority to EP19914082.3A priority patent/EP3919292B1/en
Priority to KR1020217004540A priority patent/KR102465475B1/ko
Priority to JP2019004560U priority patent/JP3225143U/ja
Priority to JP2019218383A priority patent/JP6921169B2/ja
Priority to US17/344,279 priority patent/US20210300119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开式内胎,包括:长条形内胎胎体,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自由端分别具有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并且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的自由端还沿着内胎胎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出一套筒;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通过套筒对接将所述长条形胎体拼接为首尾相连的内胎。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上述断开式内胎的车胎,使用上述的断开式内胎和车胎,更换内胎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Description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领域,尤其涉及内胎。
背景技术
车胎一般包括内胎和外胎,传统的内胎为连续的圆形,当轮胎破损需要更换内胎或者修补内胎时,就需要将内胎从外胎中完整取下,再经过修补或者将一个新的内胎塞回轮胎内。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拆卸内胎还是装回内胎都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更换内胎的效率很低。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市面上出现了断开式内胎,这种内胎依靠两个接头对接形闭环,在放气状态可以很容易地解除两个接头的对接关系,使得内胎变为长条形,从而从外胎中抽出,这样就可以大大简化更换内胎所需的时间。但是尽管断开式内胎具有这么明显的优势,但是市面上依然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就是因为这种内胎也具备了几个缺点:
1.传统的断开式有一种是在两个接头的末端设置相互卡接配合的橡胶件,这个橡胶件本身不被充气。完全依靠橡胶件自身的形状进行卡接配合。这种结构的连接强度很有限,内胎在行驶过程中很容易脱开。并且两个橡胶件卡接的部分很容易形成缝隙,这样缝隙部分的气压明显小于内胎内部的气压,行驶过程中,这部分一旦接触地面,胎体的形变就会增加,使得整个行驶过程中充满了颠簸感。
2.依靠卡接配合的连接关系在内胎未充气状态下很难保持在卡接的状态,这样当内胎装入外胎的过程中,很难保证内胎的连续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断开式内胎和车胎,更换内胎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开式内胎,包括:长条形内胎胎体,其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并且其中一端沿着内胎胎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出一套筒,所述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通过套筒对接将所述长条形内胎胎体拼接为首尾相连的内胎;
所述内胎胎体在充气后,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沿着径向膨胀并被所述套筒限位抱接于套筒中。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在未充气状态下为插接连接或者抵靠对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长条形内胎胎体得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自由端分别具有所述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胎胎体在未充气状态下时,所述第一封闭面、第二封闭面以及套筒的内壁为贴合配合或不贴合配合;所述内胎胎体在充气状态下时,所述第一封闭面、第二封闭面以及套筒的内壁为贴合配合。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不贴合配合指的是所述第一封闭面、第二封闭面以及套筒的内壁为完全分离或者局部贴合配合。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闭面为插槽,并且第二接头的自由端沿着内胎胎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出所述套筒。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闭面为沿着内胎胎体的长度连接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当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插槽中时,所述第二插头置于套筒中将所述长条形胎体拼接为首尾相连的内胎。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第二插头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插槽的槽壁与第二接头的内壁之间沿着径向具有第三气腔;所述第一气腔、第二气腔、第三气腔分别与内胎胎体的充气腔连通。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槽的槽壁与套筒的筒壁之间通过限位面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之间通过第一限位配合面连接,第二插头与第一接头的侧壁之间通过第二限位配合面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和插槽形成插接配合时,限位面和第一限位配合面沿着插接方向顶抵限位,第二限位配合面与套筒的筒壁端面沿着插接方向顶抵限位。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槽为弧形槽,所述插槽、限位面、套筒筒壁之间通过圆弧角过渡;
所述第一插头相应为弧形插头,所述第一插头、第一限位配合面、第二插头、第二限位配合面、第一接头的侧壁之间通过圆弧角过渡。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闭面为第一插头,并且第一接头沿着的自由端沿着内胎胎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出所述套筒,所述第一插头位于套筒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闭面为插槽和第二插头,所述插槽位于第二插头的末端;当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插槽中时,所述第二插头置于套筒中将所述长条形胎体拼接为首尾相连的内胎。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具有第一气腔,插槽的槽壁与第二插头的内壁之间沿着径向具有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第二气腔分别与内胎胎体的充气腔连通。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头与套筒的筒壁之间通过限位面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槽和第二插头之间通过第一限位配合面连接,第二插头与第二接头的侧壁之间通过第二限位配合面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和插槽形成插接配合时,限位面和第一限位配合面沿着插接方向顶抵限位,第二限位配合面与套筒的筒壁端面沿着插接方向顶抵限位。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槽为弧形槽,所述插槽、第一限位配合面、第二插头、第二限位配合面、第一接头的侧壁之间通过圆弧角过渡;
所述第一插头相应为弧形插头,所述第一插头、限位面、套筒筒壁之间通过圆弧角过渡。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侧壁厚度为内胎胎体侧壁厚度的50%-70%。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长度大于内胎胎体的截面宽度5-10mm。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槽沿着轴向的剖面为弧形面,其弧长与内胎胎体的截面周长的比值大于内胎胎体充气后的膨胀比。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槽沿着轴向的剖面为弧形面,其弧长为内胎胎体的截面周长的120%以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槽沿着轴向的剖面为圆弧面、锥形弧面、长条形弧面中的一种或组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胎,包括内胎、外胎和轮辋;所述内胎为如上所述的断开式内胎。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胎结构,通过设置一个套筒,使得内胎的一个接头套接在套筒中,而使得整个内胎胎体形成一个闭环。由于套筒的导向作用,两个接头的接和拆都具有了很明显的导向性,装拆都很方便。由于套筒的限位作用,即使在不充气的状态下,接头也不容易从套筒中掉落。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胎结构,在充气过程中,两个接头也随之充气膨胀,而套筒本身是不会充气的,只会因为自身材质的关系在接头的膨胀过程中被撑开。因此,随着充气过程的深入,套筒内壁和接头之间的抱紧力越来越大。这样就保证了在充气后,接头无法从套筒中掉落。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胎结构,由于接头充气后膨胀,使得两个接头的封闭面在充气后紧紧贴合在一起,接头之间就没有缝隙,有效避免了颠簸的发生。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胎结构,凹槽的上下两侧分别具有气腔,充气过程中这两个气腔膨胀挤压凹槽,使得凹槽与插头之间抱夹得更紧。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胎结构,过渡部分都采用圆角设计有效避免了应力集中得问题,可以长时间使用也不会爆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中第一接头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中第二接头的剖视图;
图3-图8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中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为其他形状的示例图;
图9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中内胎本体在未充气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在未充气和充气后的对比图,虚线部分未充气后;
图1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中第一接头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中第二接头的剖视图;
图13-图18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中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为其他形状的示例图;
图19-图2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3中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在未充气状态下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种断开式内胎,包括:长条形内胎胎体,其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并且其中一端沿着内胎胎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出一套筒,所述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通过套筒对接将所述长条形内胎胎体拼接为首尾相连的内胎;
所述内胎胎体在充气后,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沿着径向膨胀并被所述套筒限位抱接于套筒中。
这种断开式内胎,在安装时非常简单,只要将内胎胎体没有设置套筒的一端伸入套筒中,即可将内胎胎体拼接形成连续的内胎,而后对内胎胎体充气的过程中,由于内胎胎体两端的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分别沿着径向膨胀,最终使得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沿着周向紧紧抵靠在一起,并且沿着径向被套筒抱夹限位,从而使得内胎的拼接强度得到了大大的加强,不易松脱。
由于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在充气后紧紧抵靠在一起,使得整个内胎没有出现空隙部分,各个部分的气压能够做到大致相同,这样在车胎的行驶过程中就不会颠簸感。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这种断开式结构,提供了几种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考图1和图2,一种断开式内胎,包括:长条形内胎胎体,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头11、第二接头12;所述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的自由端分别具有第一封闭面111和第二封闭面121,并且第二接头12自由端还沿着内胎胎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出一套筒122;
所述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通过套筒112对接将所述长条形内胎胎体拼接为首尾相连的内胎。
本实施例中,第一封闭面111和第二封闭面121在未充气状态下为对插式连接关系,作为简单替换,也可以改为第一封闭面111和第二封闭面121直接抵接没有插入关系,属于本实施例的简单替换,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第一封闭面111和第二封闭面121的对插关系,所述第二封闭面121为插槽。所述第一封闭面111为沿着内胎胎体的长度方向连接第一插头1111和第二插头1112,当所述第一插头1112插入插槽中时,所述第二插头1112置于套筒122中将所述长条形内胎胎体拼接为首尾相连的内胎。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插头1111、第二插头1112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气腔1113和第二气腔1114,插槽的槽壁与第二接头12的内壁之间沿着径向具有第三气腔123;所述第一气腔1113、第二气腔1114、第三气腔123分别与内胎胎体的充气腔连通。这样就可以保证内胎胎体在充气时,第一插头1111、第二插头1112和插槽都可以沿着径向发生膨胀,第一插头1111和插槽膨胀后相互抵接紧密配合,第二插头1112膨胀后于套筒122的内壁紧密配合,由于套筒122在充气过程中并不会主动膨胀,因此随时随着第二插头1112的膨胀,套筒就将第二插头1112和第一插头1111抱接在套筒122中。而第三气腔123的存在使得插槽沿着径向的上下两侧在膨胀过程中对插槽进行挤压,使得插槽和第一插头1111可以充分抱紧。如图9和10所示。
更具体的,所述插槽的槽壁与套筒122的筒壁之间通过限位面124连接。所述第一插头1111和第二插头1112之间通过第一限位配合面1115连接,第二插头1112与第一接头11的侧壁之间通过第二限位配合面1116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1111和插槽形成插接配合时,限位面124和第一限位1115配合面沿着插接方向顶抵限位,第二限位配合面1116与套筒122的筒壁端面沿着插接方向顶抵限位。这两个限位配合关系可以对插接过程提供明确的提示,避免用户在插接过程中插入过浅或者过深。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应力集中的问题,所述插槽为弧形槽,所述插槽、限位面124、套筒122的筒壁之间通过圆弧角过渡;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槽沿着轴向的剖面为锥形弧面,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简单替换,所述插槽沿着轴向的剖面还可以为圆弧面、长条形弧面中的一种或上述各种弧形截面的组合。如图3-图8所示。
所述第一插头1111相应为弧形插头,所述第一插头1111、第一限位配合面1115、第二插头1112、第二限位配合面1116、第一接头11的侧壁之间也通过圆弧角过渡。
本实施例中还有以下优选设计:所述套筒122的侧壁为内胎胎体侧壁厚度的50%-70%。这里套筒122的侧壁厚度和内胎胎体的侧壁厚度都是在未充气状态下的宽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套筒122在叠加了第二插头1112的厚度后能够和内胎胎体的侧壁厚度相同,从而避免厚度不均带来的行驶中的颠簸感。
所述套筒122的长度大于内胎胎体的截面宽度5-10mm。这样是保证套筒122具有一定深度,使得第二插头1112不易从套筒122中松脱滑落。
所述插槽沿着轴向的剖面为弧形面,其弧长与内胎胎体的截面周长的比值大于内胎胎体充气后的膨胀比。
具体来说所述插槽沿着轴向的剖面为弧形面,其弧长为内胎胎体的截面周长的120%以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得插槽具备一定的长度,使其在膨胀拉伸后不容易破裂。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1111、第二插头1112的外壁以及套筒122的内壁分别为磨砂面,可以增加插接部分的摩擦力。同时所述内胎在外壁上具有增大摩擦力的凸点或者花纹,凸点和花纹设置的位置对应用户插接内胎时的握持位置。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胎,包括内胎、外胎和轮辋;所述内胎为如上所述的断开式内胎。使用这种内胎后,可以将更换内胎的时间由传统的半小时缩短为五分钟,大大提升了更换内胎的效率,并且使用这种内胎的车胎在行驶过程中也没有颠簸感,舒适度很高。由于这种内胎克服了应力集中的问题,在长时间行驶后也不容易出现鼓胎和爆胎的情况。
实施例2
参考图11和图12,实施例1中,套筒是设置在插槽一侧,本实施例中套筒设置在插头一侧,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封闭面111为第一插头,并且第一接头沿着的自由端沿着内胎胎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出所述套筒112,所述第一插头位于套筒112内。
所述第二封闭面121为插槽1211和第二插头1212,所述插槽1211位于第二插头1212的末端;当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插槽1211中时,所述第二插头1212置于套筒112中将所述长条形内胎胎体拼接为首尾相连的内胎。
同样的,所述第一插头具有第一气腔,插槽1211的槽壁与第二插头1212的内壁之间沿着径向具有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第二气腔分别与内胎胎体的充气腔连通。
所述第一插头与套筒112的筒壁之间通过限位面113连接。所述插槽1211和第二插头1212之间通过第一限位配合面1213连接,第二插头1212与第二接头12的侧壁之间通过第二限位配合面1214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和插槽1211形成插接配合时,限位面113和第一限位配合面1213沿着插接方向顶抵限位,第二限位配合面1214与套筒112的筒壁端面沿着插接方向顶抵限位。
述插槽1211为弧形槽,作为本实施例中的简单替换,所述插槽1211沿着轴向的剖面还可以为圆弧面、长条形弧面中的一种或上述各种弧形截面的组合。如图13-图18所示。
所述插槽1211、第一限位配合面1213、第二插头1212、第二限位配合面1214、第二接头12的侧壁通过圆弧角过渡;
所述第一插头相应为弧形插头,所述第一插头、限位面113和套筒112的侧壁之间通过圆弧角过渡。
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考图19-图21,实施例1和2中,在未充气状态下第一插头和插槽、第二插头和套筒内壁都是完全贴合的配合状态。实际上,在未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封闭面、第二封闭面以及套筒的内壁也可以为不贴合配合;只要保证所述内胎胎体在充气状态下时,所述第一封闭面、第二封闭面以及套筒的内壁为贴合配合就可以。
所述不贴合配合指的是所述第一封闭面、第二封闭面以及套筒的内壁为完全分离或者局部贴合配合。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中,未充气状态下,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都是凹槽和接头对插的插接状态,其实,也可以改为两个接头对抵,只要保证其中一个接头插入另一个接头的套筒中即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想到本发明所公开的变化或技术范围。替代方案旨在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的范围确定。

Claims (23)

1.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内胎胎体,其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并且其中一端沿着内胎胎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出一套筒,所述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通过套筒对接将所述长条形内胎胎体拼接为首尾相连的内胎;
所述内胎胎体在充气后,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沿着径向膨胀并被所述套筒限位抱接于套筒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在未充气状态下为插接连接或者抵靠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内胎胎体得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自由端分别具有所述第一封闭面和第二封闭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胎体在未充气状态下时,所述第一封闭面、第二封闭面以及套筒的内壁为贴合配合或不贴合配合;所述内胎胎体在充气状态下时,所述第一封闭面、第二封闭面以及套筒的内壁为贴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贴合配合指的是所述第一封闭面、第二封闭面以及套筒的内壁为完全分离或者局部贴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闭面为插槽,并且第二接头的自由端沿着内胎胎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出所述套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闭面为沿着内胎胎体的长度连接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当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插槽中时,所述第二插头置于套筒中将所述长条形胎体拼接为首尾相连的内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第二插头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插槽的槽壁与第二接头的内壁之间沿着径向具有第三气腔;所述第一气腔、第二气腔、第三气腔分别与内胎胎体的充气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槽壁与套筒的筒壁之间通过限位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之间通过第一限位配合面连接,第二插头与第一接头的侧壁之间通过第二限位配合面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和插槽形成插接配合时,限位面和第一限位配合面沿着插接方向顶抵限位,第二限位配合面与套筒的筒壁端面沿着插接方向顶抵限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为弧形槽,所述插槽、限位面、套筒筒壁之间通过圆弧角过渡;
所述第一插头相应为弧形插头,所述第一插头、第一限位配合面、第二插头、第二限位配合面、第一接头的侧壁之间通过圆弧角过渡。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闭面为第一插头,并且第一接头沿着的自由端沿着内胎胎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出所述套筒,所述第一插头位于套筒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闭面为插槽和第二插头,所述插槽位于第二插头的末端;当所述第一插头插入插槽中时,所述第二插头置于套筒中将所述长条形胎体拼接为首尾相连的内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具有第一气腔,插槽的槽壁与第二插头的内壁之间沿着径向具有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第二气腔分别与内胎胎体的充气腔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头与套筒的筒壁之间通过限位面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和第二插头之间通过第一限位配合面连接,第二插头与第二接头的侧壁之间通过第二限位配合面连接;
所述第一插头和插槽形成插接配合时,限位面和第一限位配合面沿着插接方向顶抵限位,第二限位配合面与套筒的筒壁端面沿着插接方向顶抵限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为弧形槽,所述插槽、第一限位配合面、第二插头、第二限位配合面、第一接头的侧壁之间通过圆弧角过渡;
所述第一插头相应为弧形插头,所述第一插头、限位面、套筒筒壁之间通过圆弧角过渡。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侧壁厚度为内胎胎体侧壁厚度的50%-70%。
19.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长度大于内胎胎体的截面宽度5-10mm。
20.根据权利要求6-11或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沿着轴向的剖面为弧形面,其弧长与内胎胎体的截面周长的比值大于内胎胎体充气后的膨胀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沿着轴向的剖面为弧形面,其弧长为内胎胎体的截面周长的120%以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断开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沿着轴向的剖面为圆弧面、锥形弧面、长条形弧面中的一种或组合。
23.一种车胎,包括内胎、外胎和轮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胎为权利要求1-17或21-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断开式内胎。
CN201910098974.0A 2019-01-31 2019-01-31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Pending CN1098955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8974.0A CN109895559A (zh) 2019-01-31 2019-01-31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PCT/CN2019/092176 WO2020155526A1 (zh) 2019-01-31 2019-06-21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EP19914082.3A EP3919292B1 (en) 2019-01-31 2019-06-21 Disconnected inner tube and tire
KR1020217004540A KR102465475B1 (ko) 2019-01-31 2019-06-21 분리식 이너 튜브 및 자동차 타이어
JP2019004560U JP3225143U (ja) 2019-01-31 2019-12-02 分離式インナーチューブ及びタイヤ
JP2019218383A JP6921169B2 (ja) 2019-01-31 2019-12-02 分離式インナーチューブ及びタイヤ
US17/344,279 US20210300119A1 (en) 2019-01-31 2021-06-10 Disconnected inner tube and ti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8974.0A CN109895559A (zh) 2019-01-31 2019-01-31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5559A true CN109895559A (zh) 2019-06-18

Family

ID=66944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8974.0A Pending CN109895559A (zh) 2019-01-31 2019-01-31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9555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5526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厦门正新实业有限公司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CN112874243A (zh) * 2021-01-22 2021-06-01 东莞同成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安全轮胎的气囊内胎体、安全轮胎及制造工艺
CN113799542A (zh) * 2021-05-21 2021-12-17 厦门正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断面非圆形的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065747A (en) * 1977-08-31 1979-11-06 Claude E. Maynard (Jr.) Pneumatic tube
CN2301345Y (zh) * 1997-08-01 1998-12-23 高天飞 车轮空心内胎
CN200960834Y (zh) * 2005-08-06 2007-10-17 朱日荣 一种欧姆形活接头内胎
CN201419613Y (zh) * 2009-05-18 2010-03-10 河北师范大学 一种拆装方便的内胎
US20130213544A1 (en) * 2012-02-17 2013-08-22 David Quesada Tire inner tube
CN203888543U (zh) * 2014-06-19 2014-10-22 上海天马万虹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快装式车用充气内胎
CN204222548U (zh) * 2014-11-18 2015-03-25 赵泉明 一种长条状快装式自行车内胎
CN205130818U (zh) * 2015-11-09 2016-04-06 南通祥瑞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快速组装式充气内胎
CN209904456U (zh) * 2019-01-31 2020-01-07 厦门正新实业有限公司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065747A (en) * 1977-08-31 1979-11-06 Claude E. Maynard (Jr.) Pneumatic tube
CN2301345Y (zh) * 1997-08-01 1998-12-23 高天飞 车轮空心内胎
CN200960834Y (zh) * 2005-08-06 2007-10-17 朱日荣 一种欧姆形活接头内胎
CN201419613Y (zh) * 2009-05-18 2010-03-10 河北师范大学 一种拆装方便的内胎
US20130213544A1 (en) * 2012-02-17 2013-08-22 David Quesada Tire inner tube
CN203888543U (zh) * 2014-06-19 2014-10-22 上海天马万虹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快装式车用充气内胎
CN204222548U (zh) * 2014-11-18 2015-03-25 赵泉明 一种长条状快装式自行车内胎
CN205130818U (zh) * 2015-11-09 2016-04-06 南通祥瑞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快速组装式充气内胎
CN209904456U (zh) * 2019-01-31 2020-01-07 厦门正新实业有限公司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5526A1 (zh) * 2019-01-31 2020-08-06 厦门正新实业有限公司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KR20210031502A (ko) * 2019-01-31 2021-03-19 샤먼 청신 엔터프라이즈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분리식 이너 튜브 및 자동차 타이어
KR102465475B1 (ko) 2019-01-31 2022-11-09 샤먼 청신 엔터프라이즈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분리식 이너 튜브 및 자동차 타이어
CN112874243A (zh) * 2021-01-22 2021-06-01 东莞同成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安全轮胎的气囊内胎体、安全轮胎及制造工艺
CN112874243B (zh) * 2021-01-22 2023-10-13 东莞同成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安全轮胎的气囊内胎体、安全轮胎及制造工艺
CN113799542A (zh) * 2021-05-21 2021-12-17 厦门正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断面非圆形的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5559A (zh)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JP5668173B2 (ja) タイヤ圧力調整のための形状記憶を有するチャンバー
EP2463087B1 (en) Method for retreading tires
CN209904456U (zh) 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WO2019205311A1 (zh) 一种可拆装轮缘的无内胎车轮轮辋及无内胎车轮
CN109910505A (zh) 一种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TWM509135U (zh) 組合式內胎結構
TW436432B (en) A type air tube, a tyre containing said air tube and related manufacturing process
CN216033538U (zh) 断面非圆形的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US20210300119A1 (en) Disconnected inner tube and tire
CN205130818U (zh) 一种新型快速组装式充气内胎
US2090210A (en) Method of building safety inner tubes for pneumatic tires
CN217099557U (zh) 一种粗化排气的断开式内胎
CN110962381B (zh) 一种轮胎反包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US2848745A (en) Tire curing apparatus
US1476111A (en) Montagus eeuest soces
US2910106A (en) Insert for pneumatic tires
CN107627637A (zh) 断开式内胎的生产方法和断开式内胎结构
CN113799542A (zh) 一种断面非圆形的断开式内胎和车胎
CN205615272U (zh) 方便更换安全免充气轮胎
CN219779339U (zh) 一种霓虹灯带快速连接防水插头
CN215552361U (zh) 一种泄气可用的新型充气轮胎
CN207257255U (zh) 快速组装式车内胎
CN105437869A (zh) 一种分体式自行车内胎
CN205706006U (zh) 一种高强度内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