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0764A - 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反渗透膜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反渗透膜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0764A
CN109890764A CN201780067825.7A CN201780067825A CN109890764A CN 109890764 A CN109890764 A CN 109890764A CN 201780067825 A CN201780067825 A CN 201780067825A CN 109890764 A CN109890764 A CN 109890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osmosis membrane
water
treated water
stabilis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78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原贤吾
吉川浩
中村勇规
高田明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GANO CORP
Organ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RGAN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GANO CORP filed Critical PRGAN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90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0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10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1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在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高压下的反渗透膜处理中,具有抑制反渗透膜的污泥的效果,且抑制透过水量的降低。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其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其中,将反渗透膜处理装置(12)中的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设为3MPa以上,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使被处理水中存在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Description

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反渗透膜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反渗透膜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使用反渗透膜(RO膜)的反渗透膜处理中,以污泥抑制为目的,已知有使各种氯系氧化剂或溴系氧化剂存在于反渗透膜的被处理水中的方法。作为溴系氧化剂,已知有次氯酸等氧化剂与溴离子的反应物、次溴酸、或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等。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方法,使含有溴系氧化剂、或溴化合物与氯系氧化剂的反应物、以及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存在于向具备分离膜的膜分离装置供给的水或清洗水中。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淡水系的被处理水的反渗透膜处理中,在使低压反渗透膜以一次侧入口压力0.75MPa运转的情况下,如果pH为5.5以上,则透过水量保持率为80%以上,未看到透过水量的显著的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628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可知,反渗透膜的运转压力(一次侧入口压力)为0.75MPa,当进行海水淡化或废水回收等使反渗透膜的运转压力(一次侧入口压力)以高压(例如3MPa以上)运转时,有时透过水量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在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高压下的反渗透膜处理中,具有抑制反渗透膜的污泥的效果,且抑制透过水量的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其为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其中,将所述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设为3MPa以上,所述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使所述被处理水中存在含有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含有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至少一种。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其为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其中,将所述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设为3MPa以上,所述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使所述被处理水中存在含有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
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方法中,优选的是,以所述浓缩水中的总氯浓度在0.05mg/L以上且低于10mg/L的范围的方式使所述被处理水中存在所述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所述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至少一种。
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反渗透膜是高压膜。
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存在氯。
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的pH=8下的Zeta电位为7.0mV以下。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为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所述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具备:反渗透膜处理装置,其具有反渗透膜;加压单元,其以使所述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成为3MPa以上的方式对所述被处理水进行加压;添加单元,其向所述被处理水中添加含有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含有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至少一种。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为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所述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具备:反渗透膜处理装置,其具有反渗透膜;加压单元,其以使所述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成为3MPa以上的方式对所述被处理水进行加压;添加单元,其向所述被处理水中添加含有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
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系统中,优选的是,所述添加单元以使所述浓缩水中的总氯浓度为0.05mg/L以上且低于10mg/L的范围的方式向所述被处理水中添加所述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所述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至少一种,所述反渗透膜处理系统还具备:总氯浓度测定单元,其测定添加了所述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所述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至少一种的被处理水或所述浓缩水的总氯浓度。
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反渗透膜是高压膜。
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系统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存在氯。
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系统中,优选的是,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的pH=8下的Zeta电位为7.0mV以下。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能够在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高压下的反渗透膜处理中,具有抑制反渗透膜的污泥的效果,且抑制透过水量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的另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的水处理系统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3、比较例1中的相对于通水时间(hr)的透过水量保持率(%)的图表。
图5是表示实施例4中的相对于通水时间(hr)的透过水量保持率(%)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实施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的一例的概略,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具备具有反渗透膜的反渗透膜处理装置12。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也可以具备贮存被处理水的被处理水槽10。
在图1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中,在被处理水槽10的入口连接有被处理水配管18,被处理水槽10的出口和反渗透膜处理装置12的入口经由泵14通过被处理水供给配管20连接。在反渗透膜处理装置12的透过水出口连接有透过水配管22,在浓缩水出口连接有浓缩水配管24。在浓缩水配管24上连接有总氯浓度测定装置16作为总氯浓度测定单元。在被处理水槽10连接有添加配管26作为添加污泥抑制剂、即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至少一种的添加单元。在被处理水槽10设置有pH测定装置30作为测定被处理水的pH的pH测定单元。在被处理水槽10也可以连接有pH调节剂添加配管28作为调节被处理水的pH以使得被处理水的pH成为7以上的pH调节单元。
对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
被处理水通过被处理水配管18,根据需要被贮存于被处理水槽10内。在被处理水槽10中,通过添加配管26向被处理水添加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至少一种(以下有时简称为“污泥抑制剂”)(污泥抑制剂添加工序)。在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的情况下,将被处理水通过被处理水供给配管20直接向反渗透膜处理装置12供给,在被处理水的pH低于7的情况下,在以被处理水的pH成为7以上的方式通过pH调节剂添加配管28添加了pH调节剂(pH调节工序)后,将被处理水通过被处理水供给配管20向反渗透膜处理装置12供给。利用作为加压单元的泵14,在反渗透膜处理装置12中,以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成为3MPa以上的方式对被处理水进行加压,进行被处理水的反渗透膜处理(反渗透膜处理工序)。通过反渗透膜处理得到的透过水通过透过水配管22排出,浓缩水通过浓缩水配管24排出。在浓缩水配管24中,通过总氯浓度测定装置16测定浓缩水的总氯浓度(总氯浓度测定工序)。需要说明的是,污泥抑制剂、pH调节剂可以在被处理水配管18中添加到被处理水中,也可以在被处理水供给配管20中的泵14的吸入侧、喷出侧添加到被处理水中。另外,利用pH测定装置30进行的pH测定只要在pH调节剂添加配管28的后段,则可以在被处理水配管18中进行,也可以在被处理水供给配管20中的泵14的吸入侧、喷出侧进行,也可以在浓缩水配管24中进行。
在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中,在系统内,除反渗透膜之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具备泵、安全过滤器、流量测定装置、压力测定装置、温度测定装置、氧化还原电位(ORP)测定装置、残余氯测定装置、导电率测定装置、pH测定装置、能量回收装置、矿物质添加单元等。
作为加压单元的泵14具有用于对供给的被处理水进行加压、在反渗透膜处理装置12内供给、分离被处理水的升压功能。该升压功能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
在被处理水的渗透压高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供给被处理水的泵14的前段或后段另行设置为了实施膜分离而用于将被处理水进一步升压并向反渗透膜处理装置12供给的升压泵。
在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中,出于提高系统整体的回收率等目的,在浓缩水侧还可以设置反渗透膜处理装置。
在浓缩水侧进一步设置反渗透膜处理装置的上述系统中,在系统内,除反渗透膜之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具备泵、安全过滤器、流量测定装置、压力测定装置、温度测定装置、氧化还原电位(ORP)测定装置、残余氯测定装置、导电率测定装置、pH测定装置、能量回收装置、矿物质添加单元等。
在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中,处于提高透过水的水质等目的,在透过水侧,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反渗透膜处理、离子交换处理、脱碳酸处理、电再生式脱盐(EDI)处理、脱气处理、热交换器、膜分离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等物理或化学的后处理、及这些后处理中的两个以上的组合。
在透过水侧进一步设置反渗透膜处理等的上述系统中,在系统内,除反渗透膜之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具备泵、安全过滤器、流量测定装置、压力测定装置、温度测定装置、氧化还原电位(ORP)测定装置、残余氯测定装置、导电率测定装置、pH测定装置、能量回收装置、矿物质添加单元等。
也可以将在浓缩水侧进一步设置反渗透膜处理装置的上述系统和在透过水侧进一步设置反渗透膜处理等的上述系统组合。
浓缩水的至少一部分如图2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3所示,可以通过从浓缩水配管24分支的浓缩水循环配管32向反渗透膜处理装置12的前段侧、例如被处理水槽10循环,也可以向被处理水配管18循环,也可以向被处理水供给配管20中的泵14的吸入侧、喷出侧循环。在图2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3中,将作为总氯浓度测定单元的总氯浓度测定装置16与浓缩水循环配管32连接,但也可以与浓缩水配管24连接。在图2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3的情况下,总氯浓度测定装置16通常与浓缩水循环配管32或浓缩水配管24连接,但在浓缩水的总氯浓度和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添加后的被处理水的总氯浓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与被处理水供给配管20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中,将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设为3MPa以上,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使被处理水中存在含有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含有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至少一种。“含有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可以是含有“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也可以是含有“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含有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可以是含有“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也可以是含有”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的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
即,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是将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设为3MPa以上,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使被处理水中存在“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混合物、或者“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方法。由此,认为在被处理水中生成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或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是将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设为3MPa以上,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使被处理水中存在“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即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或者“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即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的方法。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是使被处理水中存在例如“溴”、“氯化溴”、“次溴酸”或“溴化钠和次氯酸的反应物”、“氨基磺酸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方法。或者是使被处理水中存在“次氯酸”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方法。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是使被处理水中存在例如“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氯化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次溴酸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或者“溴化钠和次氯酸的反应物与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即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的方法。或者,是使被处理水中存在“次氯酸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即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的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在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高压下的反渗透膜处理中,具有抑制反渗透膜的污泥的效果,且能够抑制透过水量的降低。本发明人等发现,在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高压下的反渗透膜处理中,为了具有反渗透膜的长期的污泥抑制效果,且抑制透过水量的降低,重要的是将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设为特定的值以上、且将被处理水的pH维持为特定的值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尽管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或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发挥与次氯酸等氯系氧化剂同等以上的污泥抑制效果,但与氯系氧化剂相比,对反渗透膜的劣化影响低。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使用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或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适合作为通过反渗透膜处理被处理水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污泥抑制剂。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向具备反渗透膜的反渗透膜装置供给的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优选为7.5以上,更优选为8以上。如果被处理水的pH低于7,则透过水量降低。另外,关于被处理水的pH的上限值,只要为通常的反渗透膜的应用上限pH(例如pH12)以下,就没有特别限制,但如果考虑钙等硬度成分的积垢析出,则优选在pH例如为9以下运转。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的情况下,通过在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的条件下运转,抑制反渗透膜的劣化、处理水(透过水)的水质恶化,发挥充分的污泥抑制效果,同时也可以确保充分的透过水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优选以在浓缩水中而非被处理水中的总氯浓度为0.05mg/L以上且低于10mg/L的范围的方式使被处理水存在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至少一种。浓缩水中的总氯浓度更优选维持为0.1mg/L以上且低于5mg/L的范围,进一步优选维持为0.1mg/L以上且低于0.5mg/L的范围,特别优选维持为0.1mg/L以上且低于0.2mg/L的范围。在浓缩水中的总氯浓度低于0.05mg/L的情况下,不能充分抑制污泥,如果为10mg/L以上,则有可能使反渗透膜劣化。即使被处理水中的总氯浓度为0.05mg/L以上,也有时因被处理水及反渗透膜的污染度等而反渗透膜的浓缩水中的总氯浓度低于0.05mg/L,不能抑制污泥,因此,仅进行被处理水的总氯浓度管理是不充分的。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在“含有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的情况下,不存在氯系氧化剂,因此,对反渗透膜的劣化影响更低,具有反渗透膜的长期的污泥抑制效果。在含有氯系氧化剂的情况下,可能生成氯酸。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在“溴系氧化剂”为溴的情况下,不存在氯系氧化剂,因此,对反渗透膜的劣化影响显著降低,具有反渗透膜的更长期的污泥抑制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例如,也可以通过注药泵等向被处理水中注入“溴系氧化剂”或“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溴系氧化剂”或“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可以分别添加到被处理水,或者也可以在以原液彼此混合后添加到被处理水中。
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注药泵等向被处理水中注入“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或“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
作为总氯浓度测定单元,只要能够测定添加有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或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的被处理水或浓缩水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或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的浓度作为总氯浓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基于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比色法、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吸光光度法、电流滴定法、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滴定法、碘滴定法、极谱法、邻二甲基联苯胺法等的测定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当量相对于“溴系氧化剂”或“氯系氧化剂”的当量之比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1以上且2以下的范围。如果“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当量相对于“溴系氧化剂”或“氯系氧化剂”的当量之比低于1,则有可能使膜劣化,如果超过2,则有时制造成本增加。
与反渗透膜接触的总氯浓度以有效氯浓度换算计,优选为0.01~100mg/L。如果低于0.01mg/L,则有时无法得到充分的污泥抑制效果,如果多于100mg/L,则有可能引起反渗透膜的劣化、配管等的腐蚀。
作为溴系氧化剂,可举出溴(液溴)、氯化溴、溴酸、溴酸盐、次溴酸等。次溴酸也可以是使溴化钠等溴化物和次氯酸等氯系氧化剂反应而生成的物质。
这些之中,使用了溴的“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混合物)”或“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的制剂与“次氯酸和溴化合物和氨基磺酸”的制剂及“氯化溴和氨基磺酸”的制剂等相比,溴酸的副反应生成少,不使反渗透膜进一步劣化,因此,作为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是更优选的。
即,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优选将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设为3MPa以上,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使被处理水中存在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存在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混合物)。另外,优选将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设为3MPa以上,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使被处理水中存在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
作为溴化合物,可举出溴化钠、溴化钾、溴化锂、溴化铵及氢溴酸等。这些之中,从制剂成本等方面考虑,优选溴化钠。
作为氯系氧化剂,可举出例如: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或其盐、亚氯酸或其盐、氯酸或其盐、高氯酸或其盐、氯化异氰脲酸或其盐等。这些中,作为盐,可举出例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钾等次氯酸碱金属盐、次氯酸钙、次氯酸钡等次氯酸碱土金属盐、亚氯酸钠、亚氯酸钾等亚氯酸碱金属盐、亚氯酸钡等亚氯酸碱土金属盐、亚氯酸镍等其它亚氯酸金属盐、氯酸铵、氯酸钠、氯酸钾等氯酸碱金属盐、氯酸钙、氯酸钡等氯酸碱土金属盐等。这些氯系氧化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氯系氧化剂,从适用性等方面考虑,优选使用次氯酸钠。
氨基磺酸化合物为以下的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R2NSO3H(1)
(式中,R独立地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8的烷基。)
作为氨基磺酸化合物,例如除2个R基这两者为氢原子的氨基磺酸(磺酰胺酸)之外,可举出N-甲基氨基磺酸、N-乙基氨基磺酸、N-丙基氨基磺酸、N-异丙基氨基磺酸、N-丁基氨基磺酸等2个R基中的一个为氢原子、另一个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氨基磺酸化合物;N,N-二甲基氨基磺酸、N,N-二乙基氨基磺酸、N,N-二丙基氨基磺酸、N,N-二丁基氨基磺酸、N-甲基-N-乙基氨基磺酸、N-甲基-N-丙基氨基磺酸等2个R基这两者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氨基磺酸化合物;N-苯基氨基磺酸等2个R基中的一个为氢原子、另一个为碳原子数6~10的芳基的氨基磺酸化合物;或它们的盐等。作为氨基磺酸盐,可举出例如:钠盐、钾盐等碱金属盐;钙盐、锶盐、钡盐等碱土金属盐;锰盐、铜盐、锌盐、铁盐、钴盐、镍盐等其它金属盐;铵盐及胍盐等。氨基磺酸化合物及它们的盐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氨基磺酸化合物,从环境负荷等方面考虑,优选使用氨基磺酸(酰胺硫酸)。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也可以进一步存在碱。作为碱,可举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氢氧化碱金属等。从低温时的制品稳定性等方面考虑,也可以并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另外,碱可以不是固体而作为水溶液使用。
作为用于调节被处理水的pH的pH调节剂,可以使用盐酸、硫酸等酸、或氢氧化钠等碱。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使用的反渗透膜,只要是可以在一次侧入口压力为3MPa以上的条件下进行运转的反渗透膜即可。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能够优选适用于醋酸纤维素或目前作为主流的聚酰胺系高分子膜。聚酰胺系高分子膜相对于氧化剂的耐性较低,使游离氯等连续地与聚酰胺系高分子膜接触时,引起膜性能的显著的降低。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即使在聚酰胺高分子膜中,也几乎不引起这种显著的膜性能的降低。
作为反渗透膜,可举出高压膜、中压膜、低压膜、超低压膜,优选为最大使用压力大于4.16MPa的反渗透膜。在此,“最大使用压力”是JIS K3802:2015“膜术语”中记载的在不损害模块及元素的结构或性能的情况下能够连续使用的一次侧最大压力。
作为反渗透膜,具体而言可举出一般被称作高压膜的具有一次侧入口压力5.5MPa、有效压力2.7MPa、NaCl浓度32000mg/L、温度25℃下的透过通量在0.1~3.0m3/m2/day的范围、优选为0.3~2.0m3/m2/day的范围、更优选为0.5~1.7m3/m2/day的范围,且NaCl截留率为90%以上、优选为99%以上、更优选为99.6%以上的特性的反渗透膜。在此,“有效压力(有效压)”是指JIS K3802:2015“膜术语”中记载的平均操作压力减去渗透压差及二次侧压力而得到的、对膜作用的有效的压力。需要说明的是,平均操作压力为膜的一次侧的膜供给水的压力(运转压力:一次侧入口压力)和浓缩水的压力(浓缩水出口压力)的平均值,通过以下的式表示。
平均操作压=(运转压力+浓缩水出口压力)/2
作为具有一次侧入口压力5.5MPa、有效压力2.7MPa、NaCl浓度32000mg/L、温度25℃下的透过通量在0.1~3.0m3/m2/day的范围、NaCl截留率为90%以上的特性、且被称作高压膜的市售的反渗透膜,例如可举出FILMTEC制的SW30系列、SW30HR系列、SW30HRLE系列、SW30ULE系列、SW30XLE系列、SW30XHR系列、SEAMAXX系列、日东电工制的SWC2系列、SWC3系列、SWC4系列、SWC5系列、SWC6系列、东丽制的TM800C系列、TM800M系列、TM800E系列、TM800R系列、TM800V系列、TM800K系列、SU-800系列等。
作为反渗透膜的膜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环状型、平膜型、螺旋型、中空纤维型等,可以是4英寸型、8英寸型、16英寸型等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向具备反渗透膜的反渗透膜装置供给的被处理水的一次侧入口压力为3MPa以上,优选为4MPa以上,更优选为5MPa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为反渗透膜的最大使用压力(例如8.3MPa)以下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向具备反渗透膜的反渗透膜装置供给的被处理水的有效压力优选为0.8MPa以上,更优选为1.0MPa以上。
在反渗透膜装置中,在被处理水的pH7以上的条件下产生积垢的情况下,为了抑制积垢,也可以将分散剂与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或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并用。作为分散剂,可举出例如聚丙烯酸、聚马来酸、膦酸等。分散剂在被处理水中的添加量例如以RO浓缩水中的浓度计为0.1~1,000mg/L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优选在反渗透膜表面(表皮层)存在氯。“在反渗透膜的表面存在氯”是指在经干燥的反渗透膜的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中检测到氯、即为检测下限值以上。基于XPS分析的反渗透膜的表面的氯浓度只要为检测下限值以上即可,优选为0.2atomic%以上,更优选为0.4atomic%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6atomic%以上。反渗透膜的表面的氯浓度的上限值没有特别规定,例如优选为10atomic%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反渗透膜的表面的pH=8下的Zeta电位优选为7.0mV以下,更优选为低于7.0mV,进一步优选为0mV以下,特别优选为-20.0mV以下。反渗透膜的表面的pH=8下的Zeta电位的下限值没有特别规定,但例如优选为-100mV以上。
另外,为了抑制积垢的产生而不使用分散剂,例如,可举出调节反渗透膜装置的回收率等运转条件,以使RO浓缩水中的二氧化硅浓度为溶解度以下,且作为钙积垢的指标的朗格利尔指数为0以下。
作为反渗透膜装置的用途,例如可举出纯水制造、海水淡化、废水回收等。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特别优选适用于以高压运转的海水淡化或废水回收。
作为被处理水,可举出咸水(海水或冲淡水)、废水、淡水、工业用水、城市用水、井水、纯水、超纯水等,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被特别确认了咸水中的效果。这里所说的“咸水”是指以盐浓度计为0.05~5重量%的水。作为咸水中所含的盐,可举出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盐、氯化钾等。咸水的导电率在600~80000μS/cm的范围。
<水处理系统>
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中,如图3所示,被处理水优选为预先在前处理中进行了处理的前处理水。
例如,如图3所示,水处理系统5具备上述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或3,在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或3的前段具备前处理系统50。
在水处理系统5中,在前处理系统50的入口连接原水供给配管52,前处理系统50的出口和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或3的入口通过前处理水供给配管54连接。例如,前处理水供给配管54与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或3的被处理水配管18连接。
用于添加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至少一种的添加配管26与作为添加配管26a的原水供给配管52、作为添加配管26b的前处理系统50、作为添加配管26c的前处理水供给配管54、作为添加配管26d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或3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在水处理系统5中,原水通过原水供给配管52被供给给前处理系统50,在前处理系统50中,进行后述的前处理(前处理工序)。进行了前处理的前处理水通过前处理水供给配管54被供给给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或3。在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或3中,如上所述进行反渗透膜处理(反渗透膜处理工序)。
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至少一种只要通过添加配管26a在原水供给配管52中、通过添加配管26b在前处理系统50中、通过添加配管26c在前处理水供给配管54中、通过添加配管26d在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或3中的至少一个中添加到原水、前处理水、被处理水中的至少一种中即可。
在前处理工序中,根据需要进行生物处理、聚集处理、聚集沉淀处理、加压漂浮处理、过滤处理、膜分离处理、活性炭处理、脱碳酸处理、软化处理、臭氧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等生物学、物理或化学的前处理、及这些前处理中的两个以上的组合。
在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或3中,在系统内,除反渗透膜之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具备泵、安全过滤器、流量测定装置、压力测定装置、温度测定装置、氧化还原电位(ORP)测定装置、残余氯测定装置、导电率测定装置、pH测定装置、能量回收装置、矿物质添加单元等。
在水处理系统5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将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或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以外的积垢抑制剂、pH调节剂在原水供给配管52、前处理系统50、前处理水供给配管54、反渗透膜处理系统1或3中的至少一个中添加到原水、前处理水、被处理水中的至少一种中。
<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
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含有包含“溴系氧化剂或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或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还可以含有碱。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含有包含“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或包含“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的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还可以含有碱。
溴系氧化剂、溴化合物、氯系氧化剂及氨基磺酸化合物如上所述。
作为含有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的市售品,例如可举出栗田工业株式会社制的“クリバーターIK-110”。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为了不使反渗透膜进一步劣化,优选含有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物质(含有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物质)、例如含有溴、氨基磺酸化合物、碱以及水的混合物、或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的物质、例如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反应产物、碱以及水的混合物。
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中,包含含有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的污泥抑制剂、特别是包含含有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的污泥抑制剂与包含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污泥抑制剂(氯氨基磺酸等)相比,虽然氧化力高,污泥抑制力、污泥剥离力显著地高,但是,几乎不引起相同的氧化力高的次氯酸那样的显著的膜劣化。以通常的使用浓度,可以实质上忽视对膜劣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是最适合的。
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与次氯酸不同,几乎不透过反渗透膜,因此,几乎对处理水水质没有影响。另外,可以与次氯酸等同样地在现场测定浓度,因此,可以进行更准确的浓度管理。
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的pH例如超过13.0,更优选超过13.2。如果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的pH为13.0以下,则有时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中的有效卤素变得不稳定。
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中的溴酸浓度优选低于5mg/kg。如果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中的溴酸浓度为5mg/kg以上,则有时RO透过水的溴酸根的浓度升高。
<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通过将溴系氧化剂或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混合而得到,还可以混合碱。
作为包含含有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的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的制造方法,优选包含在含有碱及氨基磺酸化合物的混合液中于惰性气体气氛下添加溴并使其反应的工序、或者在含有碱及氨基磺酸化合物的混合液中于惰性气体气氛下添加溴的工序。通过在惰性气体气氛下添加并使其反应、或者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添加,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中的溴酸根浓度降低,RO透过水中的溴酸根浓度降低。
作为使用的惰性气体没有限定,但从制造等方面出发优选氮气及氩气中至少一种,特别是从制造成本等方面出发优选氮气。
添加溴时的反应器内的氧浓度优选为6%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特别优选为1%以下。如果溴反应时的反应器内的氧浓度超过6%,则有时反应系内的溴的生成量增加。
溴的添加率相对于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整体的量优选为2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重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如果溴的添加率相对于反渗透膜用污泥抑制剂整体的量超过25重量%,则有时反应系内的溴的生成量增加。如果低于1重量%,则有时杀菌力变差。
添加溴时的反应温度优选控制在0℃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从制造成本等方面出发,更优选控制在0℃以上且15℃以下的范围。如果添加溴时的反应温度超过25℃,则有时反应系内的溴酸的生成量增加,如果低于0℃,则有时冻结。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及比较例更具体地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组合物1)的制备]
在氮气气氛下将液溴:16.9重量%(wt%)、氨基磺酸:10.7重量%、氢氧化钠:12.9重量%、氢氧化钾:3.94重量%、水:余量混合,制备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组合物1)。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的pH为14,总氯浓度为7.5重量%。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的详细的制备方法如下。
以反应容器内的氧浓度维持在1%的方式,一边用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氮气的流量,一边连续注入,在密封的2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436g的水、361g的氢氧化钠并混合,接着加入300g的氨基磺酸并混合后,一边以反应液的温度成为0~15℃的方式维持冷却,一边加入473g的液体溴,进一步加入48%氢氧化钾溶液230g,得到以相对于组合物整体的量的重量比计氨基磺酸为10.7%、溴为16.9%、氨基磺酸的当量相对于溴的当量之比为1.04的目标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组合物1)。用玻璃电极法测定生成的溶液的pH,结果为14。生成的溶液的溴含有率通过利用碘化钾将溴转换为碘之后、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为16.9%,为理论含有率(16.9%)的100.0%。另外,溴反应时的反应容器内的氧浓度使用ICHINEN JIKCO CO.,Ltd.(株式会社ジコー)制的“氧监视器JKO-02LJDII”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溴酸浓度低于5mg/kg。
需要说明的是,pH的测定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
电极类型:玻璃电极式
pH测定计:东亚DKK社制、IOL-30型
电极的校正:以关东化学社制中性磷酸盐pH(6.86)标准液(第2种)、同社制硼酸盐pH(9.18)标准液(第2种)的2点校正来进行
测定温度:25℃
测定值:将电极浸渍于测定液,将稳定后的值设为测定值,取3次测定的平均值
[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组合物2)的制备]
将12%次氯酸钠水溶液:50重量%、氨基磺酸:12重量%、氢氧化钠:8重量%、水:余量混合,制备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组合物2)。组合物2的pH为13.7,总氯浓度为6.2重量%。
<实施例1~3>
[杀菌力的比较试验]
实施例1~3中,使用图1所示的元素试验装置,在下述的试验条件下通水。药剂使用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组合物1),在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为3MPa的条件下,将pH分别调节为8.0、7.5、7.0并通水。
(试验条件)
·试验装置:元素试验装置
·反渗透膜:SWC5(日东电工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
·膜种类:高压膜(一次侧入口压力5.5MPa、有效压力2.7MPa、NaCl浓度32000mg/L、温度25℃下的透过通量为0.9m3/m2/day、NaCl截留率为90%以上、最大使用压力为8.27MPa)
·试验温度:25℃
·总氯浓度的测定部位:浓缩水
·总氯浓度的测定方法:DPD(二乙基-对苯二胺)法(Hach社制、多项目水质分析计“DR-4000”)
·总氯浓度(浓缩水):0.2mg/L(以Cl2计)
·pH调节剂:盐酸
·被处理水:咸水(pH8、盐浓度3重量%、导电率37000~50000μS/cm)
·一次侧入口压力:3.0~3.8MPa
·有效压力:0.8~1.1MPa
(结果)
实施例1中,透过水量保持率为100%,实施例2中,透过水量保持率为93%,实施例3中,透过水量保持率为81%。表1、图4表示结果。这样,在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为3MPa的条件下,在pH8.0、7.5、7.0时,透过水量保持率为80%以上,透过水量的降低被抑制。
<比较例1>
比较例1中,使用图1所示的元素试验装置,在上述的试验条件下进行通水。药剂使用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组合物1),以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3MPa将pH调节为6.5进行通水。
(结果)
比较例1中,透过水量保持率为66%。表1、图4表示结果。这样,在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为3MPa的条件下,在pH6.5时,透过水量保持率低于80%,确认到透过水量的降低。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使用图1所示的元素试验装置,在下述的试验条件下进行通水。药剂使用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组合物2),在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为3MPa的条件下,将pH调节为7.5进行通水。
(试验条件)
·试验装置:元素试验装置
·反渗透膜:TM800C(东丽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
·膜种:高压膜(一次侧入口压力5.5MPa、有效压力2.7MPa、NaCl浓度32000mg/L、温度25℃下的透过通量为0.6m3/m2/day、NaCl截留率为99.75%以上、最大使用压力为8.3MPa)
·试验温度:25℃
·总氯浓度的测定部位:浓缩水
·总氯浓度的测定方法:DPD(二乙基-对苯二胺)法(Hach社制、多项目水质分析计“DR-4000”)
·总氯浓度(浓缩水):1.2mg/L(以Cl2计)
·pH调节剂:盐酸
·被处理水:咸水(pH8、盐浓度3重量%、导电率37000~50000μS/cm)
·一次侧入口压力:3.0~3.8MPa
·有效压力:0.8~1.1MPa
(结果)
实施例4中,透过水量保持率为95%。表1、图5表示结果。这样,在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为3MPa的条件下,在pH7.5时,透过水量保持率为80%以上,透过水量的降低被抑制。
[表1]
<实施例5~7>
[反渗透膜的比较试验]
实施例5~7中,使用图1所示的元素试验装置,在下述的试验条件下进行通水。药剂使用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组合物1),在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为3MPa的条件下,将pH分别调节为8.5进行通水。
(试验条件)
·试验装置:元素试验装置
·反渗透膜:日东电工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实施例5)、东丽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实施例6)、DOW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实施例7)
·膜种:高压膜(一次侧入口压力5.5MPa、有效压力2.7MPa、NaCl浓度32000mg/L、温度25℃下的透过通量为0.9m3/m2/day(日东电工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温度25℃下的透过通量为0.6m3/m2/day(东丽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温度25℃下的透过通量为0.7m3/m2/day(DOW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NaCl截留率为90%以上、最大使用压力为8.27MPa)
·试验温度:25℃
·总氯浓度的测定部位:浓缩水
·总氯浓度的测定方法:DPD(二乙基-对苯二胺)法(Hach社制、多项目水质分析计“DR-4000”)
·总氯浓度(浓缩水):0.2mg/L(以Cl2计)
·pH调节剂:盐酸
·被处理水:咸水(pH8.5、盐浓度3重量%、导电率37000~50000μS/cm)
·一次侧入口压力:3.0~3.8MPa
·有效压力:0.8~1.1MPa
(结果)
表2表示结果。实施例5中,透过水量保持率为98%,实施例6中,透过水量保持率为94%,实施例7中,透过水量保持率为83%。
(基于XPS的聚酰胺系高分子膜表面的氯浓度测定)
将聚酰胺系高分子膜的水分在温度24℃、湿度48%RH的清洁室内在约22小时的条件下干燥后,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表面的XPS分析。
测定装置:PHI社制QuanteraSXM
激发X射线:单色化Al(1486.6eV)
X射线直径:
检测深度:约4~5nm
取出角:45°
检测下限:0.2atomic%
表2表示通水前的反渗透膜(聚酰胺系高分子膜)的表面的氯浓度。
[表2]
关于日东电工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实施例5)及东丽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实施例6),可知在通水前的聚酰胺系高分子膜的表面检测到氯。与之相对,关于DOW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实施例7),可知通水前的聚酰胺系高分子膜的表面的氯低于检测下限值。据此,认为反渗透膜(聚酰胺系高分子膜)的表面的氯对抑制反渗透膜的透过水量保持率的降低有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通过在反渗透膜的表面存在氯来抑制透过水量保持率的降低的机制不明,但在向表面导入有氯的反渗透膜中,不易导入溴,因此,通常推测为不易受到一般而言引起透过水量降低的溴系氧化剂的影响。
<实施例8~10>
[反渗透膜的比较试验]
实施例8~10中,使用图1所示的元素试验装置在下述的试验条件下进行通水。药剂使用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组合物1),在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为3MPa的条件下,将pH分别调节为8.0进行通水。
(试验条件)
·试验装置:元素试验装置
·反渗透膜:SWC4+(日东电工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实施例8)、SWC5(日东电工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实施例9)、SWC6(日东电工制聚酰胺系高分子膜:实施例10)
·膜种:高压膜
(SWC4+:一次侧入口压力5.5MPa、有效压力2.7MPa、NaCl浓度32000mg/L、温度25℃下的透过通量为0.7m3/m2/day、NaCl截留率为90%以上、最大使用压力为8.27MPa)
(SWC5:一次侧入口压力5.5MPa、有效压力2.7MPa、NaCl浓度32000mg/L、温度25℃下的透过通量为0.9m3/m2/day、NaCl截留率为90%以上、最大使用压力为8.27MPa)
(SWC6:一次侧入口压力5.4MPa、有效压力2.6MPa、NaCl浓度32000mg/L、温度25℃下的透过通量为1.2m3/m2/day、NaCl截留率为90%以上、最大使用压力为8.27MPa)
·试验温度:25℃
·总氯浓度的测定部位:浓缩水
·总氯浓度的测定方法:DPD(二乙基-对苯二胺)法(Hach社制、多项目水质分析计“DR-4000”)
·总氯浓度(浓缩水):0.2mg/L(以Cl2计)
·pH调节剂:盐酸
·被处理水:咸水(pH8、盐浓度3重量%、导电率37000~50000μS/cm)
·一次侧入口压力:3.0~3.8MPa
·有效压力:0.8~1.1MPa
(结果)
表3表示结果。实施例8中,透过水量保持率为93%,实施例9中,透过水量保持率为99%,实施例10中,透过水量保持率为89%。这样,在实施例10中,与实施例8及实施例9相比看到透过水量的降低。
(电泳法下的聚酰胺系高分子膜表面的Zeta电位测定)
将聚酰胺系高分子膜裁切为平板Zeta电位测定用单元的样品架(约4mm×5mm)的尺寸,以测定面为上的方式粘接于样品架,将此作为测定试样。以氯化钠0.01mol/L溶液中分散有聚合物胶乳颗粒(聚苯乙烯100nm直径标准液Nanophene Size Standard)的液体作为示踪悬浮液,使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及盐酸调节为pH=8。将设置有样品架的平板Zeta电位测定用单元浸渍于示踪悬浮液中在25℃下进行测定。测定此时的示踪悬浮液pH。溶剂的折射率、介电常数、粘度设定为水的数值。为了进行再现性确认,进行重复测定。
测定装置:Malvern Instruments Ltd.制造的Zetasizer Nano ZS(电泳法)
平板Zeta电位测定用单元(ZEN1020)
表3表示通水前的聚酰胺系高分子膜表面的Zeta电位。
[表3]
关于SWC4+(实施例8)及SWC5(实施例9),可知Zeta电位为负。另外,关于SWC6(实施例10),可知Zeta电位为正。因此,认为聚酰胺系高分子膜表面的Zeta电位也对抑制透过水量保持率的降低有影响。
这样,通过实施例的方法,在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高压下的反渗透膜处理中,具有抑制反渗透膜的污泥的效果,且能够抑制透过水量的降低。
符号说明
1,3反渗透膜处理系统、5水处理系统、10被处理水槽、12反渗透膜处理装置、14泵、16总氯浓度测定装置、18被处理水配管、20被处理水供给配管、22透过水配管、24浓缩水配管、26,26a,26b,26c,26d,26e,26f添加配管、28pH调节剂添加配管、30pH测定装置、32浓缩水循环配管、50前处理系统、52原水供给配管、54前处理水供给配管。

Claims (12)

1.一种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其为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设为3MPa以上,
所述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
使所述被处理水中存在含有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含有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2.一种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其为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设为3MPa以上,
所述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
使所述被处理水中存在含有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浓缩水中的总氯浓度在0.05mg/L以上且低于10mg/L的范围的方式使所述被处理水中存在所述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所述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渗透膜是高压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存在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的pH=8下的Zeta电位为7.0mV以下。
7.一种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为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所述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具备:
反渗透膜处理装置,其具有反渗透膜;
加压单元,其以使所述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成为3MPa以上的方式对所述被处理水进行加压;
添加单元,其向所述被处理水中添加含有溴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含有氯系氧化剂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为向反渗透膜流通被处理水而得到处理水及浓缩水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处理水的pH为7以上,所述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具备:
反渗透膜处理装置,其具有反渗透膜;
加压单元,其以使所述反渗透膜的一次侧入口压力成为3MPa以上的方式对所述被处理水进行加压;
添加单元,其向所述被处理水中添加含有溴和氨基磺酸化合物的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添加单元以使所述浓缩水中的总氯浓度为0.05mg/L以上且低于10mg/L的范围的方式向所述被处理水中添加所述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所述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反渗透膜处理系统还具备:总氯浓度测定单元,其测定添加了所述稳定化次溴酸组合物及所述稳定化次氯酸组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被处理水或所述浓缩水的总氯浓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渗透膜是高压膜。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存在氯。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的pH=8下的Zeta电位为7.0mV以下。
CN201780067825.7A 2016-11-07 2017-10-26 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反渗透膜处理系统 Pending CN1098907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6892 2016-11-07
JP2016-216892 2016-11-07
PCT/JP2017/038675 WO2018084061A1 (ja) 2016-11-07 2017-10-26 逆浸透膜処理方法および逆浸透膜処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0764A true CN109890764A (zh) 2019-06-14

Family

ID=62076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7825.7A Pending CN109890764A (zh) 2016-11-07 2017-10-26 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反渗透膜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22424B2 (zh)
CN (1) CN109890764A (zh)
WO (1) WO201808406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9701A (zh) * 2020-03-24 2022-11-01 奥加诺株式会社 水回收系统以及水回收方法
CN115315413A (zh) * 2020-03-24 2022-11-08 奥加诺株式会社 水处理方法、水处理装置以及膜用的粘泥抑制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9276B1 (ja) * 2018-08-23 2019-03-27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逆浸透膜装置のスライム抑制方法
JP2020040008A (ja) * 2018-09-07 2020-03-19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水処理システム
JP7180310B2 (ja) * 2018-11-20 2022-11-30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水処理システム
JP6706702B1 (ja) * 2019-03-07 2020-06-10 オルガノ株式会社 逆浸透膜を用いる水処理方法および水処理装置
CN110569604B (zh) * 2019-09-11 2023-04-07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一种模拟有机物致反渗透膜污染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6845A (ja) * 1996-08-26 1998-03-10 Nitto Denko Corp 逆浸透複合膜
JP2000288356A (ja) * 1999-02-02 2000-10-17 Toray Ind Inc 逆浸透膜分離装置および造水方法
JP2010227836A (ja) * 2009-03-27 2010-10-14 Toray Ind Inc 膜モジュールの運転方法
WO2016136304A1 (ja) * 2015-02-24 2016-09-01 オルガノ株式会社 逆浸透膜の改質方法、逆浸透膜、ホウ素含有水の処理方法、および分離膜の運転方法
WO2016158633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逆浸透膜処理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及び逆浸透膜処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37046B (zh) * 2011-07-06 2016-06-11 栗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膜分離方法
JP6401491B2 (ja) * 2013-08-28 2018-10-10 オルガノ株式会社 分離膜のスライム抑制方法、逆浸透膜またはナノろ過膜用スライム抑制剤組成物、および分離膜用スライム抑制剤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6533056B2 (ja) * 2014-12-25 2019-06-19 オルガノ株式会社 ろ過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ろ過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6845A (ja) * 1996-08-26 1998-03-10 Nitto Denko Corp 逆浸透複合膜
JP2000288356A (ja) * 1999-02-02 2000-10-17 Toray Ind Inc 逆浸透膜分離装置および造水方法
JP2010227836A (ja) * 2009-03-27 2010-10-14 Toray Ind Inc 膜モジュールの運転方法
WO2016136304A1 (ja) * 2015-02-24 2016-09-01 オルガノ株式会社 逆浸透膜の改質方法、逆浸透膜、ホウ素含有水の処理方法、および分離膜の運転方法
WO2016158633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逆浸透膜処理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及び逆浸透膜処理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ATSUMI MATSUMOTO: ""Biofouling agent finds success in seawater RO plant"", 《DESALINATION & WATER REUSE》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9701A (zh) * 2020-03-24 2022-11-01 奥加诺株式会社 水回收系统以及水回收方法
CN115315413A (zh) * 2020-03-24 2022-11-08 奥加诺株式会社 水处理方法、水处理装置以及膜用的粘泥抑制剂
CN115279701B (zh) * 2020-03-24 2024-03-15 奥加诺株式会社 水回收系统以及水回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84061A1 (ja) 2018-05-11
JP6622424B2 (ja) 2019-12-18
JPWO2018084061A1 (ja) 2019-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0764A (zh) 反渗透膜处理方法及反渗透膜处理系统
KR101972727B1 (ko) 차아브로민산 안정화 조성물의 제조 방법, 차아브로민산 안정화 조성물 및 분리막의 슬라임 억제 방법
CN107635652B (zh) 反渗透膜的改性方法、反渗透膜、含硼水的处理方法以及分离膜的运行方法
CN107108277B (zh) 分离膜的黏质抑制方法
CN109906204B (zh) 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和反渗透膜处理方法
TWI727106B (zh) 利用逆滲透膜的水處理方法及水處理裝置
JP6837301B2 (ja) 逆浸透膜処理方法および逆浸透膜処理システム
JP6970516B2 (ja) 逆浸透膜を用いる水処理方法
JP6630562B2 (ja) 分離膜のスライム抑制方法
TWI786081B (zh) 逆滲透膜之改質方法、逆滲透膜、含有非荷電物質之水的處理方法
CN109562330A (zh) 使用反渗透膜的水处理方法
TWI725215B (zh) 含有低分子有機物的水之處理方法及處理系統
JP6974936B2 (ja) 逆浸透膜を用いる水処理方法
JP7050414B2 (ja) 逆浸透膜を用いる水処理方法
JP2018030074A (ja) ポリアミド系逆浸透膜、およびそのポリアミド系逆浸透膜の製造方法
KR102675437B1 (ko) 역침투막을 이용하는 수처리 방법 및 수처리 장치
JP2018122267A (ja) 逆浸透膜の改質方法、逆浸透膜、および、非荷電物質含有水の処理方法
Maugin et al. Change in performances and structure of RO membrane after chloramination in pure water, synthetic and natural seawater
Maugin et al. Available online at www. sciencedirect. co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