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0111B - 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80111B
CN109880111B CN201711279608.2A CN201711279608A CN109880111B CN 109880111 B CN109880111 B CN 109880111B CN 201711279608 A CN201711279608 A CN 201711279608A CN 109880111 B CN109880111 B CN 1098801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metal salt
organic solvent
synthesizing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796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80111A (zh
Inventor
赵亮
方向晨
吴长安
黄新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Dalian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2796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801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80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0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80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0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atalyst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将金属盐A、金属盐B、金属盐C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得到金属盐溶液;(2)将有机配体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得到有机配体溶液;(3)将有机配体溶液加入金属盐溶液中,一定温度下反应完后,产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本发明所述催化剂是由上述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金属离子与配体络合配位而成,避免了金属流失,延长了使用周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醚胺(Polyetheramine)也称端氨基聚醚,是一类分子主链为聚醚骨架,末端被氨基封端的聚氧化烯化合物。聚醚胺大多以聚醚为反应原料,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将聚醚多元醇的端位羟基转化成相应的氨基或胺基。由于聚醚骨架末端氨基或胺基的反应活性,使其能与多种反应性基团作用,例如环氧基团和异氰酸酯基团。此外,由于聚醚链中醚键的存在,又使其易溶于多种有机物,极大拓宽了聚醚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范畴。
目前,聚醚胺生产工艺日趋完善,研发的重点在于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常规聚醚胺合成催化剂主要是雷尼型和负载型,雷尼型催化剂虽具有一定反应活性,但在制备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废剂中残余一定量的氢气,处置不当容易导致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负载型催化剂是指将特定的金属活性组分通过浸渍等方式负载于多孔材料内外表面,其安全性和环保性得到改善,但是长期使用易发生金属活性中心流失,造成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下降。因此,开发新型聚醚胺合成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CN102964586A公开了一种用于聚醚胺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骨架催化剂采用金属镍、金属铝、铬、钼、铜或铁中的两种、三种或四种合成,其质量比为:75~90%的金属镍、5~25%的金属铝、0.5~5%的铬、钼、铜或铁中的两种、三种或四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25%;骨架镍催化剂合金与碱液的反应温度控制在60~90℃;静置后分出上层浑浊液体,将剩下的固体金属物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在氮气保护下用聚醚多元醇将骨架镍催化剂密封。该催化剂在合成过程中使用强碱溶液存在环境隐患,而且雷尼型催化剂存在爆炸风险,特别是废剂中残余少量氢气后处理过程比较困难。
CN106669731A公开了一种用于聚醚多元醇胺化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利用该催化剂制备聚醚胺的方法。所述催化剂包含活性组分和载体,所述活性组分为Ni、Cu和Pd。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金属溶液或金属熔液浸渍载体,得到催化剂前体;干燥、焙烧得到的催化剂前体,得到所述催化剂。该发明在催化剂中引入活性组分Pd,一定程度提高了原料转化率和主产物选择性。但是,负载型催化剂的根本缺陷在于金属活性中心与载体结合不够牢固,如Pd容易从载体表面流失,造成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下降。
CN101982482A公开了一种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制备聚醚胺的方法。采用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镍和铝,以及助催化剂元素M,M为Mo、La、Cr和Mn之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同样,合成该催化剂使用强碱溶液,存在环境隐患;而且使用该催化剂过程中,反应压力大于10MPa,对反应器材质和操作安全带来一定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金属离子与配体络合配位而成,避免了金属流失,延长了使用周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为金属骨架有机材料,其分子式为A2.5B0.25C0.25D2·xH2O,x是3~6,晶体呈八面体相貌,晶体结构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Pn-3,晶胞参数a=23.226Å,b=23.226 Å,c=23.226 Å,α=90°,β=90°,γ=90°;在该材料中,每个A、B、C金属离子与四个有机配体氧原子配位形成次级结构单元,该次级结构单元相互连接构成具有立方空间点阵类型的三维立体孔道结构,当从骨架中脱除金属离子结合的水后,A2.5B0.25C0.25D2·xH2O将成为具有不饱和金属配位位点结构的三维多孔材料。
本发明所制备的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中,金属A含量为20wt%~30wt%,金属B含量为2wt%~5wt%,金属C含量为1.5wt%~3.9wt%。催化剂的总酸量为0.2mmol/g~0.3mmol/g,L酸酸量为0.17mmol/g~0.28mmol/g,中强酸酸量为0.12mmol/g~0.22mmol/g。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520m2/g~630m2/g,孔容为0.3cm3/g~0.4cm3/g,平均孔径为6nm~9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采用溶剂热合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属盐A、金属盐B、金属盐C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得到金属盐溶液;
(2)将有机配体D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得到有机配体溶液;
(3)将步骤(2)有机配体溶液加入步骤(1)的金属盐溶液中,一定温度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降温后产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步骤(1)所述的金属盐A选自IB族的金属硝酸盐,如可以是Cu(NO3)2·3H2O、Cu(NO3)2·2.5H2O、硝酸银等中至少一种,优选Cu(NO3)2·3H2O。金属盐B选自VIII族的金属氯化物,如三氯化钌、六水合氯化钴、氯化钯等中至少一种,优选三氯化钌。金属盐C选自稀土元素的金属硝酸盐,如六水硝酸镧、六水硝酸铈、六水硝酸镨,优选六水硝酸镧。金属盐A、金属盐B、金属盐C和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1:(0.01~0.6):(0.05~0.5):(50~300),优选为1:(0.15~0.3):(0.2~0.35):(100~200)。
步骤(1)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无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氯仿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无水乙醇。
步骤(1)所述的溶解温度为50℃~85℃。所述的搅拌转速为150rpm~300rpm,搅拌时间为20min~40min。
步骤(2)所述的有机配体D选自对苯二甲酸、均苯三甲酸、偏苯三甲酸、萘四甲酸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均苯三甲酸。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无水乙醇、丙酮、氯仿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N,N-二甲基甲酰胺。金属盐A、有机配体和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1:(0.05~1.5):(50~300),优选为1:(0.4~0.8):(150~230)。
步骤(2)所述的搅拌转速为150rpm~300rpm,搅拌时间为20min~40min。
步骤(3)所述的反应温度为45℃~85℃,优选55℃~75℃;搅拌转速为150rpm~300rpm,搅拌时间为10h~30h。
步骤(3)降温后产物过滤后采用有机溶剂洗涤,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无水乙醇、丙酮、氯仿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组合,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0.5~2.5)。
步骤(3)所述的干燥分两步进行,首先将物料室温自然晾干6h~12h,然后对晾干后物料进行鼓风干燥,干燥温度为80℃~200℃,优选120℃~150℃,干燥时间为20h~50h,优选35h~42h。
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用于聚醚多元醇合成聚醚胺,特别是用于聚丙二醇临氢催化胺化反应合成聚醚胺,尤其适用于平均分子量小于1000的聚丙二醇临氢催化胺化反应合成聚醚胺。使用前,对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还原,还原过程为:测试前,催化剂在80℃~120℃下干燥1~3h,随后进行催化剂还原,条件为50~70mL/min氢气流速下,200℃~220℃还原1~3h。
本发明所制备的催化剂用于合成聚醚胺,取1g~7g还原后催化剂、200g~400g聚丙二醇、15g~40g液氨,在反应温度140℃~200℃、氢气分压0.1MPa~1MPa、反应总压力3MPa~6MPa的条件下,反应0.5h~4h,原料转化率大于97%,伯胺产品选择性大于9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催化剂采用络合配位方式,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络合配位后的结构单元既有物理吸附作用力(范德华力),又存在化学键和作用力,即金属离子不易从催化剂骨架中流失,避免负载方式制备的此类催化剂中金属离子易流失现象。同时,催化剂制备过程不使用强酸强碱溶液,环境友好性得以改善,失活催化剂中不会残余氢气,即不易发生爆炸,安全性得以提高。
(2)本发明的催化剂富含中等强度的L酸中心,在聚醚多元醇临氢催化胺化反应生产聚醚胺的历程中,羰基氨化并脱水变成烯亚胺是关键步骤,即速率控制步骤;而中等强度的L酸中心适合此步骤进行,有利于最终生成品质较高的聚醚胺产品;同时有效抑制因为B酸中心数量过多或总酸量过高造成的过度聚合、裂解等副反应的发生。
(3)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节能环保,无需特殊加工设备,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X-射线谱图(XRD)。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催化剂的扫描电镜照片(SE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从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
实施例1
取1mol Cu(NO3)2·3H2O、0.2mol三氯化钌、0.25mol六水硝酸镧,在65℃下溶解于200mol无水乙醇中,在200rpm下搅拌30min得到金属盐溶液。取0.5mol均苯三甲酸,溶解于230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200rpm下搅拌30min得到有机配体溶液。将有机配体溶液加入到金属盐溶液中,在65℃和260rpm下搅拌20h,降温后产物经过滤,采用体积比1:1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进行洗涤。洗涤后,置于25℃室温环境自然晾干10h,再经过150℃和39h的鼓风干燥处理,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金属盐A采用硝酸银代替Cu(NO3)2·3H2O,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金属盐A采用Cu(NO3)2·2.5H2O代替Cu(NO3)2·3H2O,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中,金属盐B采用六水合氯化钴代替三氯化钌,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中,金属盐B采用氯化钯代替三氯化钌,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中,金属盐C采用六水硝酸铈代替六水硝酸镧,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中,金属盐C采用六水硝酸镨代替六水硝酸镧,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中,制备金属盐溶液的有机溶剂采用无水甲醇代替无水乙醇,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中,制备金属盐溶液的有机溶剂采用丙酮代替无水乙醇,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中,制备金属盐溶液的有机配体采用对苯二甲酸代替均苯三甲酸,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中,制备金属盐溶液的有机配体采用偏苯三甲酸代替均苯三甲酸,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1中,制备金属盐溶液的有机配体采用萘四甲酸代替均苯三甲酸,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中,制备有机配体溶液的有机溶剂采用无水乙醇替代N,N-二甲基甲酰胺,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14
在实施例1中,制备有机配体溶液的有机溶剂采用丙酮替代N,N-二甲基甲酰胺,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15
在实施例1中,洗涤采用无水乙醇代替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组合,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16
在实施例1中,洗涤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代替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组合,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17
取1mol Cu(NO3)2·3H2O、0.6mol三氯化钌、0.5mol六水硝酸镧,在85℃下溶解于300mol无水乙醇中,在300rpm下搅拌20min得到金属盐溶液。取1.5mol均苯三甲酸,溶解于300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150rpm下搅拌40min得到有机配体溶液。将有机配体溶液加入到金属盐溶液中,在85℃和300rpm下搅拌10h,降温后产物经过滤,采用体积比1:2.5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进行洗涤。洗涤后,置于25℃室温环境自然晾干12h,再经过200℃和20h的鼓风干燥处理,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实施例18
取1mol Cu(NO3)2·3H2O、0.1mol三氯化钌、0.1mol六水硝酸镧,在50℃下溶解于100mol无水乙醇中,在150rpm下搅拌40min得到金属盐溶液。取0.2mol均苯三甲酸,溶解于100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300rpm下搅拌20min得到有机配体溶液。将有机配体溶液加入到盐溶液中,在50℃和150rpm下搅拌30h,降温后产物经过滤,采用体积比1:0.5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进行洗涤。洗涤后,置于25℃室温环境自然晾干8h,再经过120℃和50h的鼓风干燥处理,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省去金属盐 C六水硝酸镧,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聚醚胺的催化剂。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省去金属盐A三水硝酸铜,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聚醚胺的催化剂。
比较例3
在实施例1中,省去金属盐B三氯化钌,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聚醚胺的催化剂。
比较例4
在实施例1中,金属盐A、B、C在常温下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聚醚胺的催化剂。
比较例5
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干燥不分步进行,直接采用鼓风干燥,干燥条件同实施例1,其它反应条件和物料组成不变,得到用于聚醚胺的催化剂。
比较例6
按照CN102964586A描述的方法,取200g氢氧化钠,加入2300g蒸馏水,在60~90℃下搅拌成氢氧化钠溶液,将200g金属镍约占50%、金属铝约占48%和金属钼约占2%的合金,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持续时间为15~30min,在恒温80~85℃下搅拌1h。待氢气生成结束将上层液体倒掉,把剩余的骨架镍催化剂转移至抽滤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直至pH值达到7~8。用无水乙醇洗涤2~3次,再干燥处理,得到骨架镍催化剂。
比较例7
按照CN106669731A描述的方法,将75g直径为1.5mm的氧化铝挤出物在120℃下干燥12h后,倒入75mL含有16.5gNi,5gCu,1gPd和2.5gCr的硝酸盐浸渍液中,室温下充分混合2h。将上述催化剂前体在100℃干燥8h后,在400℃焙烧4h后,冷却,得到107.1g含16.5%Ni,5%Cu,1%Pd和2.5%Cr元素的催化剂。
比较例8
按照CN101982482A描述的方法,将460g镍、540g铝、18g钼、10g锰放在石英管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用高频感应电炉加热至1400℃熔融,将熔融的合金压置到高速旋转的铜辊上使其骤冷,甩出的合金液体形成带状非晶态合金,粉碎并过筛。在搅拌状态下,将上述20g非晶态合金粉缓慢分批加入到100g1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用脱氧去离子水将产品洗涤多次至pH值为7~8,得到非晶态合金催化剂。
测试例1
测定实施例1-18和比较例1-8中的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具体结果见表1。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由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ASAP 2020型吸附仪测定,测试温度为-196℃,测试前样品在120℃下脱气处理10h,结果由Brunauer-Emmett-Teller(BET)方法计算得到。催化剂中金属质量百分含量由Kratos Axis 165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定,测试条件为15mA和14kV。催化剂酸量和酸强度由Nicolet 5DX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于14.71×106Pa压片,置于红外池内500℃抽真空至133.3×10-4Pa,室温吸附吡啶,待平衡后加热至200℃,抽真空0.5h,冷却至室温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外购Cu-BTC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Sigma-Aldrich公司,商品牌号Basolite C 300),用作参比催化剂。
表1 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的催化剂的理化性质
Figure 307553DEST_PATH_IMAGE001
由表1可知,本发明制备的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在保持一定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前提下,平均孔径在6nm~9nm,这为原料聚醚多元醇及其反应中间产物在催化剂内、外表面扩散提供了便利。催化剂中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络合配位自组装而成,有效调控了催化剂的总酸量和中强酸酸量,较多的L酸中心有利于生成品质较高的聚醚胺产品。结合图1、图2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用于聚醚胺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结晶纯度和较完整的微观形貌,这同样有利于生成品质较高的聚醚胺产品。
测试例2
测定实施例1-18、比较例1-8和外购Cu-BTC的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对聚丙二醇(230)合成聚醚胺(D-230)的催化效果。测试前,实施例制备的催化剂在100℃下干燥1h,在60mL/min氢气流速下,220℃还原2h,完成催化剂还原。取300g聚丙二醇(平均分子量230)、30g液氨、5g还原催化剂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在反应温度160℃、氢气分压0.5MPa、反应总压力4.5MPa的条件下反应2h。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由表2可知,本发明制备的用于聚醚胺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这是因为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有利于聚醚胺主反应生成,而抑制包括结焦、裂解在内的副反应发生。同时,半年后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仍然保持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说明催化剂中金属活性中心没有流失,即与负载型催化剂比较,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Claims (21)

1.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属盐A、金属盐B、金属盐C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得到金属盐溶液;所述的金属盐A选自Cu(NO3)2·3H2O、Cu(NO3)2·2.5H2O、硝酸银中至少一种;金属盐B选自三氯化钌、六水合氯化钴、氯化钯中至少一种;金属盐C选自六水硝酸镧、六水硝酸铈、六水硝酸镨中至少一种;所述金属盐A、金属盐B、金属盐C和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1:(0.01~0.6):(0.05~0.5):(50~300);
(2)将有机配体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得到有机配体溶液;所述的有机配体选自对苯二甲酸、均苯三甲酸、偏苯三甲酸、萘四甲酸中的至少一种;
(3)将步骤(2)有机配体溶液加入步骤(1)的金属盐溶液中,一定温度下反应完后,产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盐A、金属盐B、金属盐C和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1:(0.15~0.3):(0.2~0.35):(100~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无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氯仿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溶解温度为50℃~8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有机配体为均苯三甲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无水乙醇、丙酮、氯仿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9.根据权利要求1、6、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盐A、有机配体和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1:(0.05~1.5):(50~3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盐A、有机配体和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1:(0.4~0.8):(150~23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反应温度为45℃~85℃,反应的搅拌转速为150rpm~300rpm,反应时间为10h~30h。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温度为55℃~7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产物过滤后采用有机溶剂洗涤,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无水乙醇、丙酮、氯仿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洗涤采用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组合,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0.5~2.5)。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干燥分两步进行,首先将物料室温自然晾干6h~12h,然后对晾干后物料进行鼓风干燥,干燥温度为80℃~200℃,干燥时间为20h~50h。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干燥温度为120℃~150℃,干燥时间为35h~42h。
17.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是采用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中,金属A含量为20wt%~30wt%,金属B含量为2wt%~5wt%,金属C含量为1.5wt%~3.9wt%;催化剂的总酸量为0.2mmol/g~0.3mmol/g,L酸酸量为0.17mmol/g~0.28mmol/g,中强酸酸量为0.12mmol/g~0.22mmol/g;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520m2/g~630m2/g,孔容为0.3cm3/g~0.4cm3/g,平均孔径为6nm~9nm。
19.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聚丙二醇临氢催化胺化反应合成聚醚胺。
20.权利要求19所述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平均分子量小于1000的聚丙二醇临氢催化胺化反应合成聚醚胺。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前,对催化剂进行还原,还原过程为:测试前,催化剂在80℃~120℃下干燥1~3h,随后进行催剂还原,条件为50~70mL/min氢气流速下,200℃~220℃还原1~3h。
CN201711279608.2A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8801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79608.2A CN109880111B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79608.2A CN109880111B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0111A CN109880111A (zh) 2019-06-14
CN109880111B true CN109880111B (zh) 2021-08-06

Family

ID=66924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79608.2A Active CN109880111B (zh) 2017-12-06 2017-12-06 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801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5335B (zh) * 2020-09-16 2023-07-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聚醚胺的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33086B (zh) * 2020-10-30 2024-03-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催化醇临氢氨化合成有机胺功能的催化剂和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93711B (zh) * 2022-10-26 2023-10-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油气田压裂返排液中有机硫的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78443D1 (de) * 1986-08-01 1991-05-02 Arco Chem Tech Eine tertiaere hydroxylgruppe enthaltende polyoxyalkylenpolyetheraminoalkohole, sowie daraus hergestellte weiche polyurethane.
US7745516B2 (en) * 2005-10-12 2010-06-2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omposition of polyimide and sterically-hindered hydrophobic epoxy
CN101921392B (zh) * 2010-09-29 2012-04-04 岳阳市金茂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醚胺的合成方法
CN102408559A (zh) * 2011-07-07 2012-04-1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端氨基聚醚制备工艺
CN106669731A (zh) * 2015-11-09 2017-05-17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聚醚多元醇胺化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利用该催化剂制备聚醚胺的方法
CN106810683B (zh) * 2015-12-02 2019-07-0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制备聚醚胺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34815B (zh) * 2016-05-27 2020-01-10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制备多壳层空心结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方法
CN106215692B (zh) * 2016-08-03 2019-07-30 中南大学 一种碳基金属有机骨架型氧化物催化烟气脱硝的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0111A (zh) 2019-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80111B (zh) 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21843B (zh) 一种用乙炔双羰基化产物催化加氢合成丁二酸的方法
CN107805203A (zh) 一种己二胺的制备方法
CN102516222B (zh) 利用碳负载型钌催化剂催化加氢制备环己基冠醚的方法
CN113087918A (zh) 一种锆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41312A (zh) 一种木质素选择性氢解制备环己醇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CN114272932B (zh) 一种镍铈生物炭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0586094B (zh) 碳酸乙烯酯加氢生产甲醇和乙二醇的铜基纳米花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17334B (zh)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655103A (zh) 一种多孔CuO/In2O3十二面体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60139A (zh) 一种碳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
CN112062086B (zh) Ni-MOF同时纳米限域和催化的LiBH4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797983B (zh) 一种镍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082438B (zh) 一种负载型氮掺杂金属基介孔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33130B (zh) 一种嵌入式氧化铜纳米管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46240B (zh) 一种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CN116060024A (zh) 一种酯加氢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49036A (zh) 一种Ru-Ni/NbOPO4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737592B (zh) 一种镶嵌镍颗粒的有序介孔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495389A (zh) 一种一氧化碳气相偶联亚硝酸乙酯合成草酸二乙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425335B (zh) 一种合成聚醚胺的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63247B (zh) 一种利用1,4-丁二醇制备n-甲基吡咯烷酮的方法
CN113117751B (zh) 一种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5571A (zh) 一种以自热重整后的气态烃为原料的等压制氨工艺
CN114289051B (zh) 一种用于连续加氢制备脂环族二胺的催化剂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8

Address after: 100728 No. 22 North Mai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aoyangmen

Patentee after: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Patentee after: Sinopec (Dalian)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728 No. 22 North Mai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aoyangmen

Patentee before: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Patentee before: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SINOPEC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