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9358B - 风扇组件 - Google Patents

风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9358B
CN109869358B CN201811443863.0A CN201811443863A CN109869358B CN 109869358 B CN109869358 B CN 109869358B CN 201811443863 A CN201811443863 A CN 201811443863A CN 109869358 B CN109869358 B CN 1098693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air
air outlet
fan assembly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438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9358A (zh
Inventor
T.R.莫格里奇
R.A.休斯
J.G.福里斯特
S.E.皮特
J.R.卡林
J.H.C.特里-柯林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yson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yson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yson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yson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69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9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9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9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56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adjustable
    • F04D29/563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adjustab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04D29/4246Fan casing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541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45Ducts
    • F04D29/547Ducts having a special shape in order to influence flui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14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 F04F5/16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displacing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04F5/46Arrangements of nozz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10/00Working fluids
    • F05D2210/10Kind or type
    • F05D2210/12Kind or type gaseous, i.e. compressi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10Stators
    • F05D2240/14Casings or housings protecting or supporting assemblies with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20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50Inlet or outlet
    • F05D2250/52Outl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电机驱动叶轮,用于产生空气流;以及喷嘴,包括第一出气口。喷嘴限定孔,来自风扇组件外侧的空气被从第一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抽吸通过该孔,且其与从第一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结合以产生放大的空气流。风扇组件还包括第二出气口,布置为使得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并不抽吸空气通过由喷嘴限定的孔,由此产生不放大的空气流。

Description

风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组件,以及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
背景技术
传统家庭风扇通常包括被安装用于绕轴线旋转的叶片组或翼片组,和用于旋转该组叶片以产生空气流的驱动装置。空气流的运动和循环产生了“冷风”或微风,结果,用户由于热量通过对流和蒸发被驱散而能感受到凉爽效果。该叶片通常位于笼子内,该笼子允许空气流穿过壳体同时阻止用户在使用风扇期间接触到旋转的叶片。
US 2,488,467描述了一种风扇,该风扇没有使用关在笼子里的用于从风扇组件发射空气的叶片。反而,风扇组件包括基座,该基座容纳电机驱动的叶轮以将空气流抽吸进入基座,和连接到基座的一系列同心环形喷嘴,该环形喷嘴每一个包括环形出口,环形出口定位在风扇前部用于从风扇发射空气流。每一个喷嘴绕孔轴线延伸以限定一孔,喷嘴绕该孔延伸。
翼型形状的每个喷嘴可由此被认为具有位于喷嘴的后部处的引导边缘,位于喷嘴的前部处的拖尾边缘,和在引导边缘和拖尾边缘之间延伸的弦线。在US 2,488,467中,每个喷嘴的弦线平行于喷嘴的孔眼轴线。空气出口位于弦线上,且被布置为沿远离喷嘴沿弦线延伸的方向发射空气流。
在WO 2010/100451中描述了另一风扇组件,该风扇组件没有使用关在笼子里从风扇组件发射空气的叶片。该风扇组件包括圆柱形基座和单个环形喷嘴,该基座也容纳了用于抽吸主空气流进入基座的马达驱动的叶轮,该喷嘴被连接到基座且包括环形嘴部,主空气流穿过该环形嘴部从风扇发射。喷嘴限定开口,风扇组件周围环境中的空气由从嘴部发射的主空气流抽吸穿过该开口,扩大主空气流。该喷嘴包括柯恩达表面,嘴部被布置为引导主空气流越过柯恩达表面。该柯恩达表面绕开口的中心轴线对称地延伸以便风扇组件产生的空气流是环形射流的形式,该环形射流具有圆柱形或截头锥形的轮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组件,其可以输送放大空气流或不放大的空气流,或同时输送放大和不放大的空气流两者,且由此为用户提供具有关于风扇组件如何输送空气的各种选项的风扇组件。这在风扇组件被配置为提供净化空气的时候是特别有用的,因为风扇组件的用户可能希望从风扇组件继续接收净化空气,而不需要由放大空气流的提供而产生的冷却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电机驱动叶轮,用于产生空气流;以及喷嘴,包括第一出气口。喷嘴限定孔,来自风扇组件外侧的空气被从第一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抽吸通过该孔,且其与从第一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结合以产生放大的空气流。风扇组件还包括第二出气口,布置为使得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并不抽吸空气通过由喷嘴限定的孔,由此产生不放大的空气流。第二出气口可被布置为引导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使得不放大的空气流远离风扇组件散开。
由电机驱动叶轮抽吸通过风扇组件且通过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一个或两者从风扇组件发射的空气流在后文中称为主空气流。从第一出气口发射的该主空气流的任意部分卷吸围绕喷嘴的空气,其由此用作空气放大器,以供应主空气流和被卷吸的空气两者给用户。卷吸的空气因此被称作次空气流。该次空气流抽吸自围绕喷嘴的室内空间、区域或外部环境。主空气流由此与被卷吸的次空气流结合形成组合或放大的空气流从喷嘴的前部向前发射。相反,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主空气流的任意部分并不卷吸任何显著的次空气流,且由此在后文称为不放大的空气流。
优选地,风扇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净化组件,其布置为在空气流通过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任一个从风扇组件发射之前净化空气流。
喷嘴优选包括环圈。喷嘴优选具有环形和细长环形形状中的任一个。风扇组件还可把包括风扇体部,其中喷嘴被安装和支撑在风扇体部上。风扇体部于是还可包括第二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可于是被布置为引导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使得不放大的空气流远离风扇组件散开。
替代地,喷嘴可包括第二出气口。第二出气口于是可被布置为引导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使得不放大的空气流远离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散开。为此,第二出气口于是可被布置为引导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基本垂直地远离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第二出气口由此可被布置为使得第二出气口的管道基本垂直于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
第二出气口可围绕喷嘴的沿基本垂直于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面向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
第一出气口可布置为引导发射的空气流基本平行于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第一出气口可被布置为使得第一出气口的管道基本平行于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优选地,第一出气口设置在喷嘴的沿平行于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面向的边缘中。
优选地,风扇组件还包括阀,布置为根据阀的阀构件的位置引导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一个或两者。阀构件可布置为可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端部位置阀构件引导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且阻挡空气流抵达第二出气口,而在第二端部位置阀构件引导空气流到第二出气口且阻挡空气流抵达第一出气口。优选地,阀构件布置为使得当阀构件定位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时,阀构件引导空气流的第一部分到第一出气口且引导空气流的第二部分到第二出气口。
喷嘴可包括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用于输送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两者的内部通道,其中阀于是被设置在喷嘴的内部通道内。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一个或两者的形状可于是对应于内部通道的对齐部分的形状,且阀可于是围绕喷嘴的内部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延伸。阀构件可于是被布置为使得,在第一端部位置,阀构件布置为将第二出气口从内部通道内的空气流阻隔开,在第二端部位置,阀构件布置为将第一出气口从内部通道内的空气流阻隔开
内部通道可设置有第一空气流通道和第二空气流通道,所述第一空气流通道布置为朝向第一出气口引导空气流,且所述第二空气流通道布置为朝向第二出气口引导空气流。阀构件可于是被布置为使得,在第一端部位置,阀构件布置为将第二空气流通道从内部通道的其余部分阻隔开,在第二端部位置,将第一空气流通道从内部通道的其余部分阻隔开。
优选地,挡板被设置在内部通道中,所述挡板至少部分地限定内部通道内的第一空气流通道和第二空气流通道中的至少一个。阀构件于是可被布置为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中的一个中邻接抵靠挡板,以由此将第一空气流通道或第二空气流通道从内部通道的其余部分阻隔开。
阀可还包括阀驱动器,其布置为引起阀构件的运动,以引导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一个或两者。阀驱动器可包括阀电机和手动驱动拨盘或开关中的任一个。
阀驱动器可布置为使得齿条运动,所述齿条设置有到阀构件的链接,使得齿条的运动导致阀构件的运动。在齿条和阀构件之间的链接优选地由凸轮-从动件对提供,凸轮设置在齿条和阀构件中的一个上,且从动件设置在齿条和阀构件中的另一个上,且布置为与凸轮协作。
所述阀驱动器可布置为使得阀促动器运动,所述阀促动器设置有到阀构件的链接,使得阀促动器的运动导致阀构件的运动。在阀促动器和阀构件之间的链接优选地由凸轮-从动件对提供,凸轮设置在阀促动器和阀构件中的一个上,且从动件设置在阀促动器和阀构件中的另一个上,且布置为与凸轮协作。阀驱动器可布置为使得齿条运动,所述齿条被连接到阀促动器,使得齿条的运动导致阀促动器的运动。
齿条可具有弧形形状,其基本对应于内部通道的对齐部分的形状,且阀驱动器于是可被布置为使得齿条圆周运动第一阀促动器于是可连接到弧形齿条的第一端部,且第二阀促动器连接到弧形齿条的第二端部。凸轮-从动件对中的将第一阀促动器链接到第一阀构件的凸轮于是可相对于将第二阀促动器链接到第二阀构件的凸轮具有相反取向。
喷嘴可包括多于一个第一出气口,且阀于是可包括对应于多于一个第一出气口的每个的阀构件,每个阀构件被布置为根据阀构件的位置引导空气流到相应的第一出气口。替代地或附加地,喷嘴可包括多于一个第二出气口,且阀于是可包括对应于多于一个第二出气口的每个的阀构件,每个阀构件被布置为根据阀构件的位置引导空气流到相应的第二出气口。多于一个阀构件的每个于是可布置为可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端部位置阀构件引导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且阻挡空气流抵达第二出气口,而在第二端部位置阀构件引导空气流到第二出气口且阻挡空气流抵达第一出气口。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该喷嘴包括进气口,用于从风扇组件接收空气流;第一出气口;以及第二出气口。喷嘴限定孔,来自风扇组件外侧的空气被从第一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抽吸通过该孔,且其于是与从第一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结合以产生放大的空气流。第二出气口布置为使得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并不抽吸空气通过由喷嘴限定的孔,由此产生不放大的空气流。
优选地,喷嘴还包括阀,布置为根据阀的阀构件的位置引导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一个或两者。阀构件可布置为可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端部位置阀构件引导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且阻挡空气流抵达第二出气口,而在第二端部位置阀构件引导空气流到第二出气口且阻挡空气流抵达第一出气口。阀构件可布置为使得当阀构件定位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时,阀构件引导空气流的第一部分到第一出气口且引导空气流的第二部分到第二出气口。
第二出气口于是可被布置为引导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基本垂直地远离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第二出气口由此可被布置为使得第二出气口的管道基本垂直于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第二出气口可围绕喷嘴的沿基本垂直于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面向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
第一出气口可布置为引导发射的空气流基本平行于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第一出气口可被布置为使得第一出气口的管道基本平行于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优选地,第一出气口设置在喷嘴的沿平行于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面向的边缘中。
喷嘴可包括内部通道,用于将空气从进气口输送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阀于是可以设置在喷嘴的内部通道内。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叶轮,用于旋转叶轮以产生空气流的电机,和根据第二方面的喷嘴,所述喷嘴布置为接收由叶轮产生的空气流。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举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a是风扇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b是风扇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图2是沿图1a中的线A-A截取的右侧横截面视图;
图3是沿图1b中的线B-B截取的风扇组件的喷嘴的横截面视图;
图4则示出了图2中的横截面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5是图1a和1b中的风扇组件的主体部区段的透视图;
图6a是图1a和1b中的风扇组件的净化组件的分解图;
图6b是适用于与图1a和1b中的风扇组件一起使用的穿孔罩的后部透视图;
图7是图1a和图1b中的风扇组件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8是图1a和1b中的风扇组件的阀的后部透视图;
图9a是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9b是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的第二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图10a是当处于第一操作模式中时沿图9b中的B-B线截取的穿过图9a和9b的喷嘴的一个区段的横截面视图;
图10b是当处于第二操作模式中时沿图9b中的B-B线截取的穿过图9a和9b的喷嘴的一个区段的横截面视图;
图11是图9a和图9b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12是图9a和9b中的喷嘴的阀的前部透视图;
图13a是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的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3b是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的第三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图14a是当处于第一操作模式中时沿图13b中的B-B线截取的穿过图9a和9b的喷嘴的一个区段的横截面视图;
图14b是当处于第二操作模式中时沿图13b中的B-B线截取的穿过图9a和9b的喷嘴的一个区段的横截面视图;
图15是图13a和图13b的喷嘴的分解图;以及
图16是图13a和13b中的喷嘴的阀的前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描述一种风扇组件,其可以输送放大空气流或不放大的空气流,或同时输送放大和不放大的空气流两者,且由此为用户提供具有关于风扇组件如何输送空气的各种选项的风扇组件。术语“风扇组件”在本文中指的是被配置为产生和输送空气流用于热量舒适和/或环境或气候控制的目的的风扇组件。这样的风扇组件可能够产生除湿空气流,加湿空气流,净化空气流,过滤空气流,冷却空气流和加热空气流中的一个或多个。
风扇组件1000包括体部或支座1100,其包括进气口1110,主空气流通过该进气口进入体部1100,至少一个可移除净化/过滤器组件1200,其安装在体部1100上,在进气口1110之上,以及喷嘴1300,其安装在空气排放口/开口1115上,主空气流通过该空气排放口离开体部1100。喷嘴1300包括第一出气口1310,用于从风扇组件1000发射主空气流,第二出气口1320,用于从风扇组件1000发射主空气流,以及阀1400,其布置为根据阀1400的阀构件1410的位置而将主空气流引导到第一出气口1310和第二出气口1320中的一个或两个。
喷嘴1300包括内部通道1330,其用于从喷嘴1300的进气口1340输送空气到第一出气口1310和第二出气口1320中的一个或两者。喷嘴1300还限定中心/内部开口/孔1500,来自风扇组件1000外侧的空气被从第一出口1310发射的主空气流抽吸通过该开口1500,其与发射的空气流结合以产生放大的空气流。喷嘴1300由此形成环圈,其绕且围绕孔1500延伸。
喷嘴1300的第二出气口1320布置为从内部通道1330接收空气流,并发射空气流,而没有从风扇组件外侧抽吸空气通过由喷嘴1300限定的开口/孔1500,由此产生不放大的空气流。在本文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出气口1320布置为引导发射的空气流使得它基本辐射/散开(radiates/divaricates)远离风扇组件1000。特别地,第二出气口1320布置为引导不放大的空气流,使得它基本辐射/发散远离由喷嘴1300限定的开口/孔1500的中心轴线(X),即以30度和150度之间的角度远离由喷嘴1300限定的开口/孔1500的中心轴线(X)。优选地,第二出气口1320布置为引导不放大的空气流基本垂直地远离由喷嘴1300限定的开口/孔1500的中心轴线(X),即以45度到135度之间的角度远离由喷嘴1300限定的开口/孔1500的中心轴线(X),且更优选以70度到110度之间的角度远离由喷嘴1300限定的开口/孔1500的中心轴线(X)。第二出气口1320将由此布置为沿一方向引导不放大的空气流,该方向大体垂直于本抽吸穿过孔1500的空气的方向。
图1a和1b是自立式环境控制风扇组件1000的第一实施例的外部视图,且图2和3示出了穿过图1a和1b中的线A-A和B-B的横截面视图。图4于是示出了图1a和1b中所示的风扇组件1000的体部1100的放大横截面视图。
如图2或4中所示,体部1100包括大体圆柱形主体部区段1120,其被安装到大体圆柱形下体部区段1130上。主体部区段1120具有比下体部区段1130更小的外部直径。主体部区段1120具有下部环形凸缘1121,该凸缘远离主体部区段1120的下部端部径向地/垂直地延伸。下部环形凸缘1121的外边缘与下体部区段1130的外表面大体齐平。可移除净化/过滤器组件1200于是被安装在主体部区段1120上,搁在主体部区段1120的下部环形凸缘1121上。在此实施例中,主体部区段1120还包括上部环形凸缘1122,该凸缘远离主体部区段1120的相对的上部端部径向地/垂直地延伸。该上部环形凸缘1122的外部边缘于是与喷嘴1300的底部/颈部1350的外表面(其连接到主体部区段1120的上部端部)大体齐平。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风扇组件1000包括两个独立的净化组件1200a、1200b,其被配置为定位在主体部区段1120的两个相对半部上且覆盖该半部。每个净化组件1200由此大体具有半圆柱状/管状形状,其可由此同心地定位在主体部区段1120之上,搁在主体部区段1120的下部环形凸缘1121上。因此,图5示出了主体部区段1120,其中净化组件1200a中的一个被移除,且另一个净化组件1200b被安装在主体部区段1120的远侧上。
图6a示出了适用于与图1-5中的风扇组件一起使用的过滤器组件1200的实施例的分解图。在此实施例中,每个过滤器组件1200包括过滤器框架13210,其支撑一个或多个过滤器介质。每个过滤器框架1210大体具有半圆柱形形状,其具有两个笔直侧部,其平行于过滤器框架1210的纵向轴线,和两个弯曲端部,其垂直于过滤器框架1210的纵向轴线。一个或多个过滤器介质被布置以便覆盖由过滤器框架1210限定的表面区域。
过滤器框架1210被设置具有第一端部凸缘1211和第二端部凸缘1212,该第一端部凸缘1311远离第过滤器框架1210的第一弯曲端部径向地/垂直地延伸,该第二端部凸缘1312远离过滤器框架1210的相对的第二弯曲端部径向地/垂直地延伸。每个过滤器框架1210于是还被设置具有第一侧部凸缘1213和第二侧部凸缘1214,该第一侧部凸缘1313远离过滤器框架1210的第一侧部垂直地延伸,从第一端部凸缘1211的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凸缘1212的第一端部,该第二侧部凸缘1314远离过滤器框架1210的第二侧部垂直地延伸,从第一端部凸缘1211的第二端部到第二端部凸缘1212的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凸缘1211,第二端部凸缘1212,第一侧部凸缘1213和第二侧部凸缘1214与彼此一起形成,从而形成围绕过滤器框架1210的整个周边延伸的脊部或边缘。凸缘1211-1214提供了表面,过滤器介质可被密封(举例来说使用粘合剂在过滤器组件1210的下游侧部上)到该表面,且还提供了表面,其允许过滤器框架1210形成与风扇组件1000的主体部1120的密封(举例来说使用在主体部区段1120上的相应的凸缘)以阻止空气在不穿过过滤器介质的情况下泄漏入或泄漏出风扇体部1100。
每个过滤器组件1200还包括柔性密封件1230,其被设置为围绕过滤器框架1210的整个内周边,用于与主体部区段1120接合以阻止空气围绕过滤器组件1200的边缘流到主体部区段1120的进气口1110。柔性过滤器密封件1230优选包括下部和上部弯曲密封件区段,其大体采取弧形擦拭件或唇部密封件的形式,其中下部密封件区段的每个端部通过两个笔直的密封区段(其每个大体采取擦拭件或唇部密封件的形式)连接到上部密封件区段的相应的端部。上部和下部弯曲密封件区段由此被布置以接触主体部区段1120的弯曲上部和下部端部,同时笔直的密封件区段被布置以接触两个直径相对的纵向凸缘(其远离主体部区段1120垂直地延伸)的一个或另一个。优选地,过滤器框架1210被设置具有凹处(未示出),该凹处围绕过滤器框架1210的整个内部周边延伸,且被布置以接收和支撑密封件1230。在所示实施例中,这个凹处延伸跨过第一侧部凸缘1213和第二侧部凸缘1214两者的内表面,且跨过过滤器框架1210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两者的内边缘。
一个或多个过滤器介质1221,1222于是被支撑在过滤器框架1210的外部凸面上,延伸跨过第一和第二凸缘1211,1212和第一和第二侧部凸缘1213,1214之间的区域。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过滤器组件1200a,1200b包括微粒过滤器介质层1221,其覆盖有外部网孔层1222(其被附接在过滤器框架1210的外表面上)。可选择地,一个或更多另外的过滤器介质于是可位于过滤器框架1210的内部凹面内。例如,这些过滤器介质可包括第一化学过滤器介质层,其由第二化学过滤器介质层覆盖,该第一和第二化学过滤器介质层两者位于过滤器框架1310的内表面内。这些另外的过滤器介质可被附接到和/或支持在过滤器框架1210的内部凹面上或替代地可被安装在主体部区段1120上,搁在主体部区段1120的下部环形凸缘1111上,每个过滤器组件1300a,1300b下方。不论哪种情况,过滤器框架1210将被形成以便它限定过滤器框架1210的内部凹面内的空间,当过滤器组件1200被安装到主体部区段1120上时这些另外的过滤器介质可被安置在该空间内。
如图5中所示,基本为半圆柱形形状的穿孔罩1240于是同中心地附接到过滤器框架1210以便当位于主体部区段1120上时覆盖净化组件1200。图6b示出了适用于与图1a到5中的风扇组件一起使用的穿孔罩的后部透视图。穿孔罩1240每个包括孔阵列,其在风扇1000的使用中,用作净化组件1200的进气口1241。替代地,罩1240的进气口124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格栅或网眼,其被安装在罩1240的窗口内。很显然,进气口阵列的替代模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是可设想的。罩1240防护过滤器介质1221-1224被损坏,例如在运输期间,且还提供了外观美观外表面,用于净化组件1200,其保持风扇组件1000的整体外观。由于罩1240限定用于净化组件1200的进气口1241,孔阵列设置尺寸以阻止较大微粒进入净化组件1200和堵塞或以其他方式损坏过滤器介质1221-1224。
主体部区段1120包括穿孔壳体1124,该壳体包含风扇组件1000的各个部件。穿孔壳体1124包括孔阵列,其充当风扇组件1000的体部1100的进气口1110。净化组件1200于是位于主体部区段1120的进气口1110的上游,以使通过叶轮1150被抽吸进入主体部区段1120的空气在进入主体部区段1120之前被过滤。这用于移除任何微粒(其能够可能地引起风扇组件1000的损坏),且还确保从喷嘴1300发射的空气没有微粒。此外,这还用于移除各种化学物质(其可可能地存在卫生风险)使得从喷嘴1300发射的空气被净化。在该实施例中,进气口1110包括形成在主体部部分1120中的孔阵列。可替换地,进气口1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格栅或网格,其被安装在形成于主体部部分1120内的窗口部内。该主体部区段1120在它的上部端部出敞开以容纳通气孔/开口1115,主空气流穿过该开口1115从体部1100排出。
下体部区段1130包括另一壳体,其容纳风扇组件1000的那些没有被容纳在主体部区段1120中的部件。下体部区段1130被安装在基底1140上,基底用于和该风扇组件1000所处的表面相接合。特别地,当位于表面上,且喷嘴1300相对于基座1140最高时基座1140支撑风扇组件1000。在此实施例中,下体部区段1130容纳盘驱动齿轮(未示出),其由盘小齿轮(未示出)接合。盘小齿轮由摆动电机1160驱动,该电机被容纳在主体部区段1120的底部内。盘小齿轮通过摆动电机1160的旋转由此使得主体部区段1120相对于下体部区段1130旋转。用于供应电力到风扇组件1000的电源电力电缆(未示出)延伸穿过形成在下体部区段1130内的孔1131。电缆的外部端部于是被连接到插头用于连接到市电电源。
主体部部分1120可相对于下体部部分1130倾斜,以调整主空气流被从风扇组件1000喷射出的方向。示例性地,下体部部分1130的上表面1132以及主体部部分1120的下表面1125可设置有互相连接的特征结构部,这些特征结构部允许主体部部分1120相对于下体部部分111运动,同时阻止主体部部分110从下体部部分1130升起。示例性地,下体部部分1130以及主体部部分1120可包括互锁的L形构件。在本实施例中,下体部区段1130的上表面1132是凹形的,且主体部区段1120的下表面1125是对应的凸形的。两个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将由此保持彼此相邻,且当主体部区段1120相对于下体部区段1130倾斜时,互连结构部将保持至少部分地连接。
如上所述,主体部区段1120容纳摆动电机1160,其驱动盘小齿轮,该盘小齿轮与下体部区段1130内的盘驱动齿轮啮合。在图2和4所示的实施例中,摆动电机1160容纳在主体部区段1120的底部中,邻近主体部区段1120的凹形下表面1125。与摆动电机126一起,盘小齿轮和盘驱动齿轮提供用于将主体部区段1120相对于下体部区段1130摆动的摆动机构。该摆动机构由风扇组件1000的主控制电路1170响应于用户提供的控制输入而控制。
主电缆穿过下体部区段1130,其中主电缆的内部端部于是被连接到电源单元1180,其容纳在靠近主体部区段1120的底部处。在该实施例中,电源单元1180被安装在电源安装件1181上,该电源安装件被固定在摆动电机1160的上方。电源盖1182于是被定位在电源单元1180上,以封闭和保护电源单元1180。在该实施例中,电源盖1182基本为穹顶形形状,以最小化通过进气口1110进入风扇组件1000的主空气流的任何湍流,且帮助引导主空气流。可选地,散热器(未示出)可被提供在电源盖1182的上表面,以帮助消散由电源单元1180产生的热量。安装散热器在电源盖1182的上表面上将散热器定位在通过进气口1110进入体部1100的主空气流中,使得主空气流进一步帮助消散由电源单元1180产生的热量。
主体部区段1120容纳叶轮1150,该叶轮用于抽吸主空气流穿过进气口1110且进入体部1100。优选地,叶轮1150为混流叶轮的形式。叶轮1150连接到旋转轴1151,该轴自电机1152向外延伸。在图2和4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机1152是直流无刷电机,其具有可通过主控制电路1170响应由用户提供的控制输入而变化的速度。电机1152被容纳在电机桶1153内,该桶包括连接到下部部分1153b的上部部分1153a。电机桶的上部部分1153a还包括扩散器1153c,该扩散器是具有弯曲翼片的环形盘的形式。
电机桶1153位于叶轮壳体1154内且被安装在叶轮壳体1154上,该叶轮壳体被安装在主体部区段1120内。叶轮壳体1154包括大体截头锥形叶轮壁部1154a和位于叶轮壁部1154a内的叶轮罩1154b。叶轮1150,叶轮壁部1154a和叶轮罩1154b被形成以便叶轮1150靠近但不接触叶轮罩1154b的内表面。大体环形进气构件1155于是被连接到叶轮外壳1154的底部用于引导主空气流进入叶轮外壳1154。
在图2和4中所示实施例中,空气通气孔/开口1115(主空气流穿过该开口从体部1100排出)由叶轮壁部1154a和电机桶1153a的上部部分限定。
柔性密封构件1156被附接在叶轮壳体1154和主体部区段1120之间。柔性密封部件1156阻止空气从叶轮壳体1154的外表面周围流至入口构件1155。密封构件1156优选地包括环状唇形密封件,其优选地由橡胶制成。
如上所述,喷嘴1300被安装在主体部区段1120的上部端部上,在空气排放孔1115(主空气流穿过该空气排放孔退出体部1100)之上。喷嘴1300包括颈部/基部1350,该基部1250连接到主体部1120的上部端部,且具有敞开的下部端部,其提供了进气口1340用于从体部1100接收主空气流。喷嘴1300的基部1350的外表面于是与主体部区段1120的上部环形凸缘1121的外部边缘大体齐平。基部1350由此包括壳体,其覆盖/围绕风扇组件1000的任何部件(其被设置在主体部区段1120的上表面1121上)。
在图2和4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主控制电路1170被安装在上部环形凸缘1121的上表面上(其远离主体部区段1120的上部端部径向延伸)。主控制电路1170由此被容纳在喷嘴1300的基部1350内。此外,电子显示器1180还被安装在主体部区段1120的上部环形凸缘1121上,且由此被容纳在喷嘴1300的基部1350内,其中显示器1180可通过开口或设置在基部1350中的至少部分透明的窗口看到。可选择地,一个或多个附加的电气部件可被安装在上部环形凸缘1121的上表面上,且由此被容纳在喷嘴1300的基部1350内。例如,这些附加的电气部件可为一个或多个无线通讯模块,比如Wi-Fi,蓝牙技术等,以及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比如红外线传感器,灰尘传感器等等,和任何关联电子设备。任何附加的电气部件于是也将被连接到主控制电路1170。
在图1到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喷嘴1300具有细长环形形状,通常被称为体育场形状,且限定具有大于它的宽度的高度的细长的开口1500。喷嘴1300由此包括两个相对笔直区段1301,1302(每个邻近开口1500相应的细长侧部),连接笔直区段1301,1302的上部端部的上部弯曲区段1303,和连接笔直区段1301,1302的下部端部的下部弯曲区段1304。
喷嘴1300由此包括细长环形外壳体段1360,其与细长环形内壳体段1370同心且围绕其延伸。在该实例中,内部壳体区段1360和外部壳体区段1370为独立部件;然而,它们也可以一体形成为单件。喷嘴1300还具有弯曲后壳体区段1380,其形成喷嘴1300的后部,其中弯曲后壳体区段1380的内部端部被连接到内部壳体区段1370的后端部。在该实例中,内部壳体区段1370和弯曲后部壳体区段1380为独立部件,例如使用螺钉和/或粘接剂连接到一起;然而,它们也可以一体形成为单件。弯曲后部壳体区段1380具有垂直于喷嘴1300的内部孔1500的中心轴线(X)的大体细长环形横截面,和平行于喷嘴1300的内部孔1500的中心轴线(X)的大体半圆形横截面。
内部壳体区段1370具有垂直于喷嘴1300的内部孔1500的中心轴线(X)的大体细长环形横截面,且绕并围绕喷嘴1300的内部孔1500延伸。在该实例中,内部壳体区段1370具有后部部分1371和前部部分1372。后部部分1371从内部壳体区段的后端部1372远离内部孔1500的中心轴线(X)向外成角度。前部部分1372也从内部壳体区段的后端部1372远离内部孔1500的中心轴线(X)向外成角度,但是具有比后部部分1371更大的倾斜角度。内部壳体区段1370的前部部分1372由此朝向外部壳体区段1360的前端部成锥形,但是并不与外壳体区段1360的前端部会和,在内部壳体区段1370的前端部和外部壳体区段1360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隔限定槽,其形成喷嘴1300的第一出气口1310。
外部壳体区段1360于是从喷嘴1300的前部朝向弯曲后部壳体区段1380的外部端部延伸,但是并不与弯曲后部壳体区段1380的外部端部会和,其中在外部壳体区段1360的后部端部和弯曲后部壳体区段1380的外部端部之间的间隔限定槽,该槽形成喷嘴1300的第二出气口1320。
外部壳体区段1360、内部壳体区段1370和弯曲后部壳体区段1380由此限定内部通道1330,其用于从喷嘴1300的进气口1340输送空气到第一出气口1310和第二出气口1320中的一个或两者。换句话说,内部通道1330由外部壳体区段1360、内部壳体区段1370和弯曲后部壳体区段1380的内表面限定。内部通道1330可以被认为包括第一和第二区段,其每个绕孔1500沿相反方向延伸,因为通过进气口1340进入喷嘴1300的空气将进入喷嘴1300的下部弯曲区段1304,并被分为两股空气流,其每个流动进入喷嘴1300的笔直区段1301、1302的相应一个。
喷嘴1300还包括两个弯曲密封构件1365,每个用于在外部壳体区段1360和内部壳体区段1370之间、喷嘴1300的顶部和底部弯曲区段1303、1304处形成密封,使得基本没有空气从喷嘴1300的内部通道1330的弯曲区段泄漏。喷嘴1300由此包括两个细长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每个定位在中心孔1500的相应细长侧上。在本实施例中,喷嘴1300由此设置有一对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用于发射主空气流,定位在喷嘴1300/开口1500的相对细长侧上,朝向喷嘴1300的前方。
喷嘴1300于是还包括一对加热器组件1390a、1390b,位于内部通道1330内,每个加热器组件1390a、1390b与一对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的相应一个相邻。每个加热器组件1390a、1390b包括多个加热器元件1391,其被支撑在框架1392内,其中框架1392于是被安装在喷嘴1300的内部通道1330内,与相应的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相邻。每个加热器组件1390a、1390b的框架1392由此被布置为,当按照在内部通道1330内时,引导空气流通过加热元件1391,并排出相应的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为此,框架1392的位于加热器元件1391和相应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之间的部分朝向出气口成锥形,其中框架1392的窄端安装在相应的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内,该出气口设置在喷嘴1300的向前面向边缘中。框架1392的该锥形部分由此用作空气流引导构件,因为它将主空气流漏斗引导到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且形成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的管道1311。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每个由此在喷嘴1300的内部通道1330内形成第一空气流通道1312a、1312b,其由相应加热器组件1390的框架1392限定。第一空气流通道1312a、1312b每个被布置为朝向相应的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引导空气流。进入第一空气流通道1312a、1312b的进气口,如由加热器组件1390的框架1392的内边缘限定,基本垂直于孔/开口1500的中心轴线(X)。
为了使得从该对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发射的空气流从风扇组件1000外侧抽吸空气并与该空气结合以产生放大的空气流,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被布置为沿基本平行于由喷嘴1300限定的孔/开口1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引导发射的空气流,即以偏离中心轴线从-30度到30度的角度,优选以偏离中心轴线从-20度到20度的角度,且最优选以偏离中心轴线-10度到10度的角度。为此,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被布置为使得每个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的管道1311基本平行于由喷嘴1300限定的孔/开口1500的中心轴线(X)。
第二出气口1320于是被布置为使得第二出气口1320的管道1321基本垂直于由喷嘴1300限定的孔/开口1500的中心轴线(X)。结果,从第二出气口1320发射的不放大的空气流将被引导为大体垂直地远离喷嘴1300限定的孔/开口1500的中心轴线(X)。如图3所示,第二出气口1320的管道1321从内部通道1330延伸,其沿基本垂直于被抽吸通过孔1500的空气的方向的方向输送从体部1100接收的主空气流到喷嘴1300的外部周边。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挡板1420被设置在内部通道中,其在内部通道1330内限定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其布置为将主空气流朝向第二出气口1320引导。挡板1420从至少部分地限定内部通道1330的喷嘴1300的内表面延伸到内部通道1330内,其中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为内部通道1330的在挡板1420一侧上的一段。特别地,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包括内部通道1330的由挡板1420且由喷嘴1300的与第二出气口1320相邻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界定的区段。
挡板1420由从弯曲后部壳体区段1380延伸到内部通道1330内的挡板壁提供。挡板壁1420被连接到弯曲后部壳体区段1380的外部端部,且具有前部部分1421和后部部分1422。挡板壁1420的后部部分1422从弯曲后部壳体区段1380的外部端部朝向孔1500的中心轴线(X)向内成角度。前部部分1421于是相对于后部部分1422成角度,使得前部部分1421平行于外部壳体区段1360,其中前部部分1421的大部分与外部壳体区段1360重叠。内部通道1330的位于挡板壁1420的前部部分1421和外部壳体区段1360的重叠部分之间的部分由此形成在内部通道1330内的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其中挡板壁1420的成角度的后部部分1422提供第二出气口1320的管道1321,其基本垂直于由喷嘴1300限定的孔/开口1500的中心轴线(X)。进入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的进气口,如由挡板壁1421的前部端部和外部壳体区段1360的内表面限定,大体垂直于由喷嘴1300限定的孔/开口1500的中心轴线(X)。
在图1到3所示的实施例中,挡板壁1420沿着内部通道1330的细长侧部1301、1302延伸,且围绕上部弯曲区段1303延伸。挡板壁1420的细长侧部大体为笔直的;而挡板壁1420的下部端部仅部分地延伸到下部弯曲区段1304内,直到它们与内部通道1330的下部弯曲区段1304的内表面会和,使得主空气流不能经由该下部端部进入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被设置在挡板壁1420的前部端部上的垫圈1423还围绕挡板壁1420的下边缘延伸,以改善形成在挡板壁1420和内部通道1330的下部弯曲区段1304的内表面之间的密封。
此外,挡板壁1420还在上部弯曲区段1303的顶点/中心处包括突起部1424,其从挡板壁1420的向外面向表面延伸到外部壳体区段1360的内表面,由此将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的相邻部分从内部通道1330隔离开,且将从内部通道1330到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的开口/入口分为两个区段,每个开口/入口区段顺着细长侧部1301、1302中的一个延伸且部分地围绕内部通道1330的上部弯曲区段1303,直到它们抵达在上部弯曲区段1303的顶点处的突起部1424。
在图1到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风扇组件1000于是包括阀1400,其布置为引导主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和第二出气口1320中的一个或两者。为此,阀1400包括一对阀构件1410a、1410b,其布置为根据该对阀构件1410a、1410b的位置引导主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和第二出气口1320中的一个或两者。每个阀构件1410a、1410b由此布置为可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端部位置阀构件引导主空气流到一对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中的对应一个,且防止/阻挡空气流抵达第二出气口1320,而在第二端部位置阀构件引导主空气流到第二出气口1320且防止/阻挡空气流抵达相应的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当阀构件1410a、1410b定位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时,阀构件引导主空气流的第一部分到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且引导主空气流的第二部分到第二出气口1320。阀构件1410a、1410b越靠近第一端部位置,则包括被引导到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的第一部分的主空气流的比例就越大。相反,阀构件1410a、1410b越靠近第二端部位置,则包括被引导到第二出气口1320的第二部分的主空气流的比例就越大。
在图1到3所示的实施例中,阀1400设置在喷嘴1300的内部通道1330内。因此,每个阀构件1410a、1410b被布置为当在第一端部位置时将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从内部通道1330的其余部分隔离开,以便于基本防止空气流进入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且当在第二端部位置时将相应的第一空气流通道1312a、1312b从内部通道1330的其余部分隔离开,以便于基本防止空气流进入第一空气流通道1312a、1312b。
每个阀构件1410a、1410b由此被布置为使得,在第一端部位置,阀构件1410a、1410b邻接/密封抵靠喷嘴1300的与第二出气口1320相邻的内表面和挡板1420两者,以由此基本将相应的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的入口区段从内部通道1330的其余部分隔离开。当阀构件1410a、1410b处于第一端部位置时,设置在挡板壁1420的前部端部上的垫圈1423改善形成在阀构件1410a、1410b和挡板1420之间的密封。每个阀构件1410a、1410b还被布置为使得,在第二端部位置,阀构件1410a、1410b邻接/密封抵靠对应加热器组件1390的框架1392的内部周边/边缘,以由此基本将对应的第一空气流通道1312a、1312b从内部通道1330的其余部分隔离开,如图3所示。每个阀构件1410a、1410b的形状由此基本对应于/符合/相关联于内部通道1330的对齐区段/部分的形状。如图7所示,其提供了喷嘴1300的分解视图,每个阀构件1410a、1410b由此为大体J形形状,具有细长区段和弯曲端部,且还具有大体J形横截面,包括细长区段和弯曲端部。
为了将阀构件1410a、1410b移动到从第一端部位置到第二端部位置的任何位置,风扇组件1000设置有阀电机1430,其布置为响应于从主控制电路1170接收的信号而使得阀构件1410a、1410b运动。如图8所示,阀电机1430布置为旋转小齿轮1431,其接合弯曲或弧形齿条1440,其中阀电机1430的旋转导致小齿轮1431和齿条1440两者的旋转,且其中阀1400被配置为使得齿条1440的旋转导致阀构件1410a、1410b的运动。
在图1到8所示的实施例中,阀电机1430被安装在内部通道1330内、在上部弯曲区段1303的顶点/中心处,挡板壁1420上,其中挡板壁1420于是被附接到后部壳体区段1380。阀电机1430的旋转轴1432于是朝向后部壳体1380突出,其中轴1432的旋转轴线平行于孔/开口1500的中心轴线(X)。小齿轮1431被安装在旋转轴1432上,其中小齿轮1431的齿部接合弧形齿条1440,其形状基本对应于/符合/相关联于内部通道1330的上部弯曲区段1303的形状。
由于喷嘴1300具有细长环形形状,齿条1440具有小弧形的形状,其中齿条1440所对的角度小于180度。特别地,弧形齿条1440将绕由喷嘴1300限定的内部通道1330的上部弯曲区段1303的大部分延伸,其中当安装在喷嘴中时,弧形齿条1440的端部的每个与内部通道1330的相应细长侧部1301、1302对齐。
如上所述,进入每个第一空气流通道1312a、1312b的入口和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的相应入口区段彼此对齐,且基本平行于喷嘴1300的孔/开口1500的中心轴线(X)。因此,为了阀构件1410a、1410b在处于第一端部位置时隔离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且在第二端部位置时隔离第一空气流通道1312a、1312b,阀构件1410a、1410b每个布置为沿基本平行于孔/开口1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运动。阀1400由此配置为使得齿条1440的旋转被转换为阀构件1410a、1410b沿平行于孔/开口1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的运动。
为了将齿条1440的旋转转换为阀构件1410a、1410b沿平行于孔1500的中心轴线(X)的运动,图7和8中示出的弧形齿条1440设置有一对表面1441a、1441b,其从齿条1440沿平行于孔1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突出,其中这些突出表面1441a、1441b中的每个被弯曲以便于遵循弧形齿条1440的曲率,且齿条1440被配置为使得当小齿轮1431接合齿条1440时,该对表面1441a、1441b被定位在小齿轮1431的相对侧上。这些突出表面1441a、1441b的每个于是设置有凸轮槽1442a、1442b形式的线性凸轮,其跨弯曲表面相对于齿条1440的旋转轴线成约45度的角度延伸,且被布置为由从动销1411a、1411b接合,所述从动销从相应的阀构件1410a、1410b突出,其中设置在两个突出表面上的凸轮槽1442a、1442b沿相同方向成角度。
此外,一对阀促动器1450a中的第一个可旋转地连接/附接到弧形齿条1440的第一端部,且该对阀促动器1450b中的第二个被可旋转地连接/附接到弧形齿条1440的相对的第二端部。每个阀促动器1450a、1450b为细长的(布置为沿着内部通道1330的细长侧部1301、1302延伸),且设置有上部凸轮槽1451,其设置为靠近阀促动器1450a、1450b的上部端部,和下部凸轮槽1452,其设置为靠近阀促动器1450a、1450b的下部端部。上部和下部凸轮槽1451、1452以相对于孔1500的中心轴线(X)成约45度的角度跨相应的阀促动器1450a、1450b延伸,且每个被布置为由从相应阀构件1410a、1410b突出的从动销1412、1413接合。在第一个阀促动器1450a上的凸轮槽1451a、1452a当凸轮槽从阀促动器1450a的后部延伸到前部时向上成角度,而第二个阀促动器1450b上的凸轮槽1451b、1452b当凸轮槽从阀促动器1450b的后部延伸到前部时向下成角度。
每个阀构件1410a、1410b由此包括三个从动销1411、1412、1413,其布置为分别与设置在齿条1440的相应部分上的凸轮槽1442、设置在相应阀促动器1450a、1450b上的上部和下部凸轮槽1451、1452接合。
为了将阀构件1410a、1410b运动到从第一端部位置到第二端部位置的任何位置,主控制电路1170发送信号到阀电机1430,其使得电机沿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旋转轴1432,由此使得设置在轴1432上的小齿轮1431旋转。小齿轮1431与弧形齿条1440的接合由此使得齿条1440沿与轴1432相同的方向旋转。弧形齿条1440的旋转由此使得设置在从齿条1440突出的弯曲表面1441a、1441b上的成角度凸轮槽1442相对于相应阀构件1410a、1410b的从动销1411(其接合在凸轮槽内)运动,其中凸轮槽1442a、1442b的角度将弧形齿条144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阀构件1410a、1410b沿平行于孔1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的线性运动。特别地,弧形齿条1440的旋转将导致突出表面1441a、1441b两者沿相同方向旋转。这样,由于设置在从齿条1440突出的弯曲表面1441a、1441b上的凸轮槽1442a、1442b沿相同方向成角度,弯曲表面1441a、1441b沿相同方向的旋转被转换为第一阀构件1410a和第二阀构件1410b沿相同方向的水平运动。
此外,弧形齿条1440的旋转导致弧形齿条1440的第一和第二端部的垂直移位,其进而导致阀促动器1450a、1450b(其可旋转地连接到弧形齿条1440的端部)的垂直位移。特别地,弧形齿条1440的旋转将导致弧形齿条1440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中的一个和连接的阀促动器1450a、1450b向上运动,且弧形齿条1440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中的另一个和连接的阀促动器1450a、1450b向下运动。阀促动器1450a、1450b的垂直位移使得设置在阀促动器1450a、1450b上的成角度凸轮槽1451、1452相对于相应阀构件1410a、1410b的相应从动销1412、1413运动,其中成角度的凸轮槽1451、1452将阀促动器1450a、1450b的垂直位移转换为阀构件1410a、1410b的沿平行于孔1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的水平运动。在这点上,由于设置在第一阀促动器1450a上的凸轮槽1451a、1452a以与设置在第二阀促动器1450b上的那些相反的方向成角度,第一阀促动器1450a和第二阀促动器1450b沿相反垂直方向的运动被转换为第一阀构件1410a和第二阀构件1410b沿相同方向的水平运动。
为了操作风扇组件1000,用户按下用户界面上的按钮。用户界面可设置在风扇组件1000本身上,设置在相关联的遥控器上(未示出),和/或在与风扇组件100无线通讯的无线计算设备(譬如笔记本或手机(未示出))上。用户界面控制电路30将用户的该动作通讯至主控制电路1170,响应于该动作,主控制电路1170促动电机1152,以旋转叶轮1150。叶轮1150的旋转导致主空气流经由净化组件1200穿过空气入口1110被抽吸进入体部1100。用户可通过操控用户界面来控制风扇电机1152的速度,且由此控制空气通过进气口1110被吸入体部1100内的速率。主空气流依次穿过净化组件1200、进气口1110、叶轮壳体1154和在主体部区段1120的敞开上端部处的空气排放口1115,以经由定位在喷嘴1300的基部1350中的空气入口1340进入喷嘴1300的内部通道1330。
在内部通道1330中,主空气流被分为两股空气流,其沿相反角度方向围绕喷嘴1300的孔1500,每个在内部通道1330的相应笔直区段1301、1302中。当空气流经过内部通道1330时,空气根据阀构件1410a、1410b的位置通过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和第二出气口1320中的一个或两者发射。
在图1到8所示的实施例中,当设置内部通道1330中的两个阀构件1410a、1410b在第一端部位置时,阀构件1410a、1410b的大体J形横截面的细长区段将接触设置在挡板壁1420的前部端部上垫圈1423,而阀构件1410a、1410b的大体J形横截面的弯曲端部将接触外部壳体区段1360的内表面的重叠部分。阀构件1410a、1410b将由此基本将进入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的入口从内部通道1330的其余部分隔离开,以便于基本防止空气流进入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且将由此引导全部主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当设置在内部通道1330中的阀构件1410a、1410b两者都处于第二端部位置时,阀构件1410a、1410b的大体J形横截面的细长区段将接触相应加热器组件1390a、1390b的框架1392的内周边/边缘。阀构件1410a、1410b将由此把第一空气流通道1312a、1312b从内部通道1330的其余部分隔离开,且由此将引导全部主空气流到第二出气口1320。当阀构件1410a、1410b两者都定位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时,则第一空气流通道1312a、1312b和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两者都将敞开到内部通道1330的剩余部分,其中主空气流的第一部分被引导到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且主空气流的第二部分被引导到第二出气口1320。
主空气流或主空气流的部分从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沿大体平行于由喷嘴1300限定的孔/开口1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的发射导致次空气流通过从外部环境,特别是从围绕喷嘴1300的区域的空气的卷吸而产生。该次空气流与来自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的主空气流结合,以产生组合、放大的空气流,其从喷嘴1300向前投射。相反,从第二出气口1320的使得主空气流大体辐射/发散远离风扇组件1000的主空气流的发射防止该空气流从风扇组件1000的外侧抽吸空气通过由喷嘴1300限定的开口/孔1500,由此产生不放大的空气流。
图9a和9b是自立式环境控制风扇组件1000的第二实施例的喷嘴1300的外部视图,且图10a和10b示出了穿过图9b中的线B-B的横截面视图。在该第二实施例中,风扇组件1000的体部1100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相同,且由此不再被进一步示出和描述。此外,第二实施例的喷嘴1300也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相同,且由此对应的参考标号被用于这些实施例的相同或对应的部件或结构。
在第二实施例中,喷嘴1300被安装在主体部区段1120的上部端部上,在空气排放孔1115(主空气流穿过该空气排放孔退出体部1100)之上。如第一实施例,喷嘴1300包括颈部/基部1350,该基部1250连接到主体部1120的上部端部,且具有敞开的下部端部,其提供了进气口1340用于从体部1100接收主空气流。喷嘴1300的基部1350的外表面于是与主体部区段1120的上部环形凸缘1121的外部边缘大体齐平。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唯一显著不同在于第二实施例在内部通道1330内邻近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处并不包括加热器组件1390a、1390b。结果,第二实施例的风扇组件1000并不包括加热器组件的框架1392a、1392b(其将主空气流漏斗引导向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且由此在喷嘴1300的内部通道1330内限定第一空气流通道1312a、1312b)。相反,第二实施例的风扇组件1000包括一个或多个空气流引导构件1331a、1331b,其布置为当安装在内部通道1330内时引导空气流从相应的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排出。
为此,每个空气流引导构件1331a、1331b包括前部端部,其安装在设置在喷嘴的向前面向边缘中的相应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内,且由此形成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的管道1311,且具有相对于前部端部成角度的后部表面。每个空气流引导构件1331a、1331b的该成角度的后部表面由此将主空气流朝向相应的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和第一出气口1310a、1310b的管道1311(其由空气流引导构件1331a、1331b的前部端部提供)漏斗式引导。在喷嘴1300的内部通道1330内的第一空气流通道1312a、1312b由此至少部分地由相应的空气流引导构件1331a、1331b限定。阀1400由此布置为使得,在第二端部位置,阀构件1410a、1410b邻接/密封抵靠相应的空气流引导构件1331a、1331b的成角度表面,且抵靠相应阀促动器1450a、1450b的表面,所述阀促动器1450a、1450b定位在内部通道1330内、邻近外部壳体1360的内表面,以由此基本将第一空气流通道1312a、1312b从内部通道1330的剩余部分隔离开,如图10a所示。此外,阀1400被布置为使得,在第一端部位置,阀构件1410a、1410b邻接/密封抵靠挡板壁1420的前部端部且抵靠邻近第二出气口1320的相应阀促动器1450a、1450b的表面,以由此基本将第二空气流通道1322从内部通道1330的剩余部分隔离开,如图10b所示。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另一不同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弧形齿条1440没有设置从齿条沿平行于孔1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突出的一对表面1441a、1441b。如图11和12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弧形齿条1440设置有从齿条沿平行于孔1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突出的单个表面1441,且该表面沿着弧形齿条1440的长度延伸。该突出表面1441于是设置有两个线性凸轮,每个为凸轮槽1442a、1442b的形式,其相对于齿条1440的旋转轴线成约45度角地跨该弯曲表面延伸,且齿条1440被配置为使得当小齿轮接合齿条1440时,凸轮槽1442a、1442b定位在小齿轮1431的相对侧上。凸轮槽1442a、1442b每个布置为由从相应的阀构件1410a、1410b突出的从动销1411a、1411b接合,其中凸轮槽1442a、1442b沿相同的方向成角度。
一对阀促动器1450a中的第一个可旋转地连接/附接到弧形齿条1440的第一端部,且该对阀促动器1450b中的第二个被可旋转地连接/附接到弧形齿条1440的相对的第二端部。每个阀促动器1450a、1450b为细长的(布置为沿着内部通道1330的细长侧部1301、1302延伸),且设置有上部凸轮槽1451,其设置为靠近阀促动器1450a、1450b的上部端部,下部凸轮槽1452,其设置为靠近阀促动器1450a、1450b的下部端部,以及中部凸轮槽1453,其设置为靠近阀促动器1450a、1450b的中部。上部、下部和中部凸轮槽1451、1452、1453以相对于孔1500的中心轴线(X)成约45度的角度跨相应的阀促动器1450a、1450b延伸,且每个被布置为由从相应阀构件1410a、1410b突出的从动销1412、1413、1414接合。在第一个阀促动器1450a上的凸轮槽1451a、1452a、1453a当凸轮槽从阀促动器1450a的后部延伸到前部时向上成角度,而第二个阀促动器1450b上的凸轮槽1451b、1452b、1453b当凸轮槽从阀促动器1450b的后部延伸到前部时向下成角度。
每个阀构件1410a、1410b由此包括四个从动销1411、1412、1413、1414,其布置为分别与设置在齿条1440的相应部分上的凸轮槽1442、设置在相应阀促动器1450a、1450b上的上部、下部和中部凸轮槽1451、1452、1453接合。
第二实施例的阀的操作,包括阀构件1410a、1410b的运动基本以与如上关于第一实施例所述基本相同的方式实施,且由此不再进一步描述。
图13a和13b是自立式环境控制风扇组件1000的第三实施例的喷嘴2300的外部视图,且图14a和14b示出了穿过图13b中的线B-B的横截面视图。在该第三实施例中,风扇组件1000的体部1100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基本相同,且由此不再被进一步示出和描述。然而,不是具有细长环形形状,本第三实施例中的喷嘴2300为环形/大体圆柱形形状,使得在喷嘴2300的构造上存在差异,且由此在设置在喷嘴2300的内部通道2330内的阀2400上存在差异。
在第三实施例中,喷嘴2300被安装在主体部区段1120的上部端部上,在空气排放孔1115(主空气流穿过该空气排放孔退出体部1100)之上。喷嘴2300包括颈部/基部2350,该基部1250连接到主体部1120的上部端部,且具有敞开的下部端部,其提供了进气口2340用于从体部1100接收主空气流。喷嘴1300的基部2350的外表面于是与主体部区段1120的上部环形凸缘1121的外部边缘大体齐平。
在图13a到16所示的实施例中,喷嘴2300包括环形/圆柱形外部壳体区段2360,其与环形/大体圆柱形内部壳体区段2370同心且绕其延伸。在该实例中,内部壳体区段2370和外部壳体区段2360为独立部件;然而,它们也可以一体形成为单件。喷嘴2300还具有弯曲后壳体区段2380,其形成喷嘴2300的后部,其中弯曲后壳体区段2380的内部端部被连接到内部壳体区段2370的后端部。在该实例中,内部壳体区段2370和弯曲后部壳体区段2380为独立部件,例如使用螺钉和/或粘接剂连接到一起;然而,它们也可以一体形成为单件。弯曲后部壳体区段2380具有垂直于喷嘴2300的内部孔2500的中心轴线(X)的大体环形/圆柱形横截面,和平行于喷嘴2300的内部孔2500的中心轴线(X)的大体半圆形横截面。
内部壳体区段2370具有垂直于喷嘴2300的内部孔2500的中心轴线(X)的大体环形/圆柱形横截面,且绕并围绕喷嘴2300的内部孔2500延伸。在该实例中,内部壳体区段2370具有后部部分2371和前部部分2372。后部部分2371从内部壳体区段的后端部2370远离内部孔2500的中心轴线(X)向外成角度。前部部分2372也从内部壳体区段2370的后端部1372远离内部孔2500的中心轴线(X)向外成角度,但是具有比后部部分2371更大的倾斜角度。内部壳体区段2370的前部部分2372由此朝向外部壳体区段2360的前端部成锥形,但是并不与外壳体区段2360的前端部会和,在内部壳体区段2370的前端部和外部壳体区段2360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隔限定槽,其形成喷嘴2300的第一出气口2310。
外部壳体区段2360于是从喷嘴2300的前部朝向弯曲后部壳体区段2380的外部端部延伸,但是并不与弯曲后部壳体区段2380的外部端部会和,其中在外部壳体区段2360的后部端部和弯曲后部壳体区段2380的外部端部之间的间隔限定槽,该槽形成喷嘴2300的第二出气口2320。
外部壳体区段2360、内部壳体区段2370和弯曲后部壳体区段2380由此限定内部通道2330,其用于从喷嘴2300的进气口2340输送空气到第一出气口2310和第二出气口2320中的一个或两者。换句话说,内部通道2330由外部壳体区段2360、内部壳体区段2370和弯曲后部壳体区段2380的内表面限定。内部通道2330可以被认为包括第一和第二区段,其每个绕孔2500沿相反方向延伸,因为通过进气口2340进入喷嘴2300的空气将进入喷嘴2300,并被分为两股空气流,其每个沿相反方向绕喷嘴2300的内部通道2330流动。
如上所述,第一出气口2310采用通过在内部壳体区段2370的前部端部和外部壳体区段2360的前部端部之间的间隙提供的槽的形式。喷嘴2300由此包括单个第一出气口2310,其提供在喷嘴2300的向前面向边缘中,且围绕中心孔2500的周边的大部分延伸,用于朝向喷嘴2300的前方发射主空气流。
为了使得从第一出气口2310发射的空气流从风扇组件1000外侧抽吸空气并与该空气结合以产生放大的空气流,第一出气口2310被布置为沿基本平行于由喷嘴2300限定的孔/开口2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引导发射的空气流,即以偏离中心轴线从-30度到30度的角度,优选以偏离中心轴线从-20度到20度的角度,且最优选以偏离中心轴线-10度到10度的角度。为此,第一出气口2310被布置为使得第一出气口1310的管道2311基本平行于由喷嘴2300限定的孔/开口2500的中心轴线(X)。内部壳体区段2370由此设置有突起部2373,其从内部壳体区段2370的紧邻于内部壳体区段2370的前部端部和外部壳体区段2360的前部端部之间的间隙的前部端部向内延伸到内部通道2330中。该向内延伸的突起部2373与外部壳体区段2360的相对内部表面一起由此限定第一出气口2310的管道2311,其基本平行于孔/开口2500的中心轴线(X)。空气流引导构件2331于是被设置在内部通道2330内,其从向内延伸的突起部2373的内部端部延伸到内部壳体区段2370的内表面的相邻部分。该空气流引导构件2331由此帮助将主空气流朝向第一出气口2310和第一出气口2310的管道2311引导,该管道2311由向内延伸的突起部2373部分地限定。在喷嘴2300的内部通道2330内的第一空气流通道2312由此至少部分地由空气流引导构件2331限定。
第二出气口2320于是被布置为使得第二出气口2320的管道2321基本垂直于由喷嘴2300限定的孔/开口2500的中心轴线(X)。结果,从第二出气口2320发射的不放大的空气流将被引导为大体垂直地远离喷嘴2300限定的孔/开口2500的中心轴线(X)。如图14a和14b所示,第二出气口2320的管道2321从内部通道2330延伸,其沿基本垂直于被抽吸通过孔2500的空气的方向的方向输送从体部1100接收的主空气流到喷嘴2300的外部周边。
在图14a和14b所示的实施例中,挡板2420被设置在内部通道中,其在内部通道2330内限定第二空气流通道2322,其布置为将主空气流朝向第二出气口23200引导。挡板2420从至少部分地限定内部通道2330的喷嘴2300的内表面延伸到内部通道2330内,其中第二空气流通道2322为内部通道2330的在挡板2420一侧上的一段。特别地,第二空气流通道2332包括内部通道2330的由挡板2420且由喷嘴2300的与第二出气口2320相邻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界定的区段。
挡板2420由从弯曲后部壳体区段2380延伸到内部通道2330内的挡板壁提供。挡板壁2420被连接到弯曲后部壳体区段2380的外部端部,且具有前部部分2421和后部部分2422。挡板壁2420的后部部分2422从弯曲后部壳体区段2380的外部端部朝向孔2500的中心轴线(X)向内成角度。前部部分2421于是相对于后部部分2422成角度,使得前部部分2421平行于外部壳体区段2360,其中前部部分2421的大部分与外部壳体区段2360重叠。内部通道2330的位于挡板壁2420的前部部分2421和外部壳体区段2360的重叠部分之间的部分由此形成在内部通道2330内的第二空气流通道2322,其中挡板壁2420的成角度的后部部分2422提供第二出气口2320的管道2321,其基本垂直于由喷嘴2300限定的孔/开口2500的中心轴线(X)。进入第二空气流通道2322的进气口,如由挡板壁2420的前部端部和外部壳体区段2360的内表面限定,大体平行于由喷嘴2300限定的孔/开口2500的中心轴线(X)。
在图14a和14b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挡板壁2420围绕内部通道2330的大部分延伸。挡板壁2420的下部端部从孔/开口2500的中心轴线(X)成角度地远离,使得它们与内部通道2330的下部区段的内表面会和,使得主空气流不能经由该下部端部进入第二空气流通道2322。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喷嘴2300于是包括阀2400,其布置为引导主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2310和第二出气口2320中的一个或两者。为此,阀2400包括单个阀构件2410,其布置为根据阀构件2410的位置引导主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1310和第二出气口2320中的一个或两者。阀构件2410由此布置为可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端部位置阀构件2410引导主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2310,且防止/阻挡空气流抵达第二出气口2320,而在第二端部位置阀构件2410引导主空气流到第二出气口2320且防止/阻挡空气流抵达第一出气口2310。当阀构件2410定位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时,阀构件引导主空气流的第一部分到第一出气口2310且引导主空气流的第二部分到第二出气口2320。阀构件2410越靠近第一端部位置,则包括被引导到第一出气口2310的第一部分的主空气流的比例就越大。相反,阀构件2410越靠近第二端部位置,则包括被引导到第二出气口2320的第二部分的主空气流的比例就越大。
在第三实施例中,阀2400设置在喷嘴2300的内部通道2330内。因此,阀构件2410被布置为当在第一端部位置时将第二空气流通道2322从内部通道2330的其余部分隔离开,以便于基本防止空气流进入第二空气流通道2322,且当在第二端部位置时将第一空气流通道2312从内部通道2330的其余部分隔离开,以便于基本防止空气流进入第一空气流通道2312。
为了将阀构件2410移动到从第一端部位置到第二端部位置的任何位置,风扇组件1000设置有阀电机2430,其布置为响应于从主控制电路1170接收的信号而使得阀构件2410运动。如图15所示,阀电机2430布置为旋转小齿轮2431,其接合弧形齿条2440,其中阀电机2430的旋转导致小齿轮2431和齿条2440两者的旋转,且其中阀2400被配置为使得齿条2440的旋转导致阀构件2410的运动。
阀电机2430被安装在内部通道2330内、在内部通道2330的顶点/顶部处,挡板壁2420上,其中挡板壁2420于是被附接到后部壳体区段2380。阀电机2430的旋转轴2432于是朝向后部壳体2380突出,其中轴2432的旋转轴线平行于孔/开口2500的中心轴线(X)。小齿轮2431被安装在旋转轴2432上,其中小齿轮2431的齿部接合弧形齿条2440,其形状基本对应于/符合/相关联于环形/圆柱形喷嘴2300的内部通道2330的形状。
由于喷嘴2300具有环形/圆柱形形状,齿条2440具有大弧形的形状,其中齿条2440所对的角度大于180度。特别地,弧形齿条2440将绕由喷嘴2300限定的内部通道2330的大部分延伸,其中当安装在喷嘴2300的内部通道2330中时,弧形齿条2440的端部之间的间隙与空气入口2340对齐。
进入第一空气流通道2312的入口和第二空气流通道2322的入口彼此对齐,且基本平行于喷嘴2300的孔/开口2500的中心轴线(X)。因此,为了阀构件2410在处于第一端部位置时隔离第二空气流通道2322,且在第二端部位置时隔离第一空气流通道2312,阀构件2410每个布置为沿基本平行于孔/开口2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运动。阀2400由此配置为使得齿条2440的旋转被转换为阀构件2410沿平行于孔/开口2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的运动。
为了将齿条2440的旋转转换为阀构件2410沿平行于孔2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的运动,图15和16中示出的弧形齿条2440设置有单个表面2441,该表面2441从齿条2440沿平行于孔2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突出,且沿弧形齿条2440的长度延伸。突出表面2441于是绕弧形齿条2440的长度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五个线性凸轮,每个线性凸轮为凸轮槽2442a-e的形式,其以相对于齿条2440的旋转轴线成约45度的角度跨弯曲表面延伸。在该第三实施例中,齿条2440被配置为使得五个凸轮槽中的一个2242a定位在沿齿条2440长度的中点处,邻近小齿轮2431接合齿条2440的位置且与进气口2340相对。另四个凸轮槽2442b、2442c、2442d、2442e于是分布在中部凸轮槽2442a的两侧上,使得齿条2440的每个半部上定位有两个凸轮槽,使得当小齿轮2431接合齿条2440时,在小齿轮2431的每侧定位有两个槽。凸轮槽2442a-e每个布置为由从阀构件2410突出的相应从动销2411a-e接合,其中全部凸轮槽2442a-e沿相同的方向成角度。
为了将阀构件2410运动到从第一端部位置到第二端部位置的任何位置,主控制电路1170发送信号到阀电机2430,其使得电机沿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旋转轴2432,由此使得设置在轴2432上的小齿轮2431旋转。小齿轮2431与弧形齿条2440的接合由此使得齿条2440沿与轴2432相同的方向旋转。弧形齿条2440的旋转由此使得设置在从齿条2440突出的弯曲表面2441上的成角度凸轮槽2442a-e相对于阀构件2410的相应从动销2411a-e运动,其中凸轮槽2442a-e的角度将弧形齿条244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阀构件2410沿平行于孔2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的线性运动。
阀2400由此布置为使得,在第二端部位置,阀构件2410邻接/密封抵靠相应的空气流引导构件2331的表面,且抵靠弧形齿条2440的表面,其定位在内部通道2330内、邻近外部壳体2360的内表面,以由此基本将第一空气流通道2312从内部通道2330的剩余部分隔离开,如图14a所示。此外,阀2400被布置为使得,在第一端部位置,阀构件2410邻接/密封抵靠挡板壁2420的前部端部且抵靠邻近第二出气口2320的弧形齿条2440的表面,以由此基本将第二空气流通道2322从内部通道2330的剩余部分隔离开,如图14b所示。
当阀构件2410定位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时,阀构件引导主空气流的第一部分到第一出气口2310且引导主空气流的第二部分到第二出气口2320。阀构件2410越靠近第一端部位置,则包括被引导到第一出气口2310的第一部分的主空气流的比例就越大。相反,阀构件2410越靠近第二端部位置,则包括被引导到第二出气口2320的第二部分的主空气流的比例就越大。
主空气流或主空气流的部分从第一出气口2310沿大体平行于由喷嘴2300限定的孔/开口2500的中心轴线(X)的方向的发射导致次空气流通过从外部环境,特别是从围绕喷嘴2500的区域的空气的卷吸而产生。该次空气流与来自第一出气口2310的主空气流结合,以产生组合、放大的空气流,其从喷嘴2300向前投射。相反,从第二出气口2320的使得主空气流大体辐射/发散远离风扇组件1000的主空气流的发射防止该空气流从风扇组件1000的外侧抽吸空气通过由喷嘴2300限定的开口/孔2500,由此产生不放大的空气流。
本文所述的风扇组件由此可以输送放大空气流或不放大的空气流,或同时输送放大和不放大的空气流两者,且由此为用户提供具有关于风扇组件如何输送空气的各种选项的风扇组件。这在风扇组件被配置为提供净化空气的时候是特别有用的,因为风扇组件的用户可能希望从风扇组件继续接收净化空气,而不需要由放大空气流的提供而产生的冷却效果。例如,在冬天的情况下,在此时用户考虑温度太低而不需要使用由放大空气流提供的冷却效果。类似地,如果风扇组件被配置为提供加热空气,则风扇组件的用户可能期望继续从风扇组件接收净化空气,而不需要会聚、放大的空气流,其中第二出气口输送无方向性、不放大的空气流。
例如,如果用户希望从风扇组件接收净化空气,而不需要由放大空气流的提供产生的冷却效果,则用户可通过操纵用户接口而控制空气输送模式。响应于这些用户输入,主控制电路将于是使得一个或多个阀构件来防止或阻挡空气流抵达一个或多个第一出气口,使得全部主空气流被引导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二出气口排出。风扇组件于是将仅产生不放大的空气流。替代地,用户可期望仅部分地降低由放大空气流提供而产生的冷却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输入将指示主控制电路使得阀构件运动以便于降低被引导到一个或多个第一出气口的主空气流的比例,同时增加被引导到一个或多个第二出气口的主空气流的比例。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风扇组件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出气口被配置为引导不放大的空气流,使得它基本辐射/发散远离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这些实施例由此提供为使得,不放大的空气流被四散地发射,由此提供主空气流到用户的间接输送。相反,风扇组件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出气口被配置为引导发射的空气流,使得它基本平行于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由此提供一种放大的空气流到用户的更直接、会聚的输送。由一个或多个第二出气口实现的不放大的空气流的更发散的诉讼也可以是期望的,以便于进一步最小化由会聚、放大的空气流产生的冷却效果。
应理解为所示各个物品可以独自使用,或与附图中所示或说明书中描述的其他物品组合使用,且在相同段落或相同附图中提及的物品不是必须彼此组合使用。此外,词“器件”可由适当的促动器或系统或设备替代。此外,关于“包括”或“构成”不打算以任何方式限制任何东西且读者应该据此解释相应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
此外,尽管本发明以在上述提及的优选实施例的条款中被描述,应理解为那些实施例仅仅是示例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在考虑公开的情况下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修改和变更。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所述发明可能同样地可应用到环境控制风扇组件的其他类型,而不仅仅自立式风扇组件。作为示例,比如风扇组件能够是自立风扇组件,天花板或壁部安装风扇组件和车载风扇组件中的任一个。
作为示例,尽管上述实施例全部是喷嘴包括第二出气口,该第二出气口可被设置在风扇组件的体部/支座上或在喷嘴的连接到风扇组件的体部/支座的颈部中,其中阀于是被布置为相应地引导空气流。
作为另一示例,尽管在图1a至8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在第一空气流通道中的加热器组件,其被配置为在空气流穿过第一空气流通道到第一出气口时加热主空气流,本文所述的风扇组件可替代地或附加地设置有在第二空气流通道内的一个或多个加热器组件,其于是可被配置为在主空气流穿过第二空气流通道到第二出气口时加热主空气流。
此外,尽管上述实施例全提供了阀电机,用于驱动阀的阀构件的运动,本文所述的喷嘴可替代地包括手动机构,用于驱动阀构件的运动,其中有用户施加的力将被转换为阀构件的运动。例如,可以采用可旋转拨盘或轮或滑动拨盘或开关的形式,其中拨盘由用户的旋转或滑动导致轴、小齿轮和齿条的旋转。
此外,从上述实施例,清楚的是风扇组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出口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二出气口。在风扇组件包括多于一个第一出气口和/或多于一个第二出气口的情况下,风扇组件于是可包括单个阀构件,用于引导主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一个或多个)和第二出气口(一个或多个)中的一个或两者,或包括多个阀构件,其在它们之间引导主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一个或多个)和第二出气口(一个或多个)中的一个或两者。例如,风扇组件可包括对应于第一出气口的每个和/或第二出气口的每个的阀构件。

Claims (25)

1.一种风扇组件,包括:
电机驱动叶轮,用于产生空气流;
喷嘴,包括第一出气口,所述喷嘴限定孔,来自风扇组件外侧的空气被从第一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抽吸通过该孔,且其与从第一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结合以产生放大的空气流;以及
风扇组件还包括第二出气口,布置为使得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并不抽吸空气通过由喷嘴限定的孔,由此产生不放大的空气流,
其中,第二出气口面向多个方向,第二出气口被布置为引导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使得不放大的空气流远离风扇组件散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喷嘴包括第二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第二出气口被布置为引导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使得不放大的空气流远离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散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第二出气口被布置为引导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垂直地远离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第二出气口围绕喷嘴的沿垂直于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面向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第一出气口布置为引导发射的空气流平行于由喷嘴限定的孔的中心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还包括:
阀,布置为根据阀的阀构件的位置引导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一个或两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阀构件布置为可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端部位置阀构件引导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且阻挡空气流抵达第二出气口,而在第二端部位置阀构件引导空气流到第二出气口且阻挡空气流抵达第一出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阀构件布置为使得当阀构件定位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之间时,阀构件引导空气流的第一部分到第一出气口且引导空气流的第二部分到第二出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喷嘴包括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用于输送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两者的内部通道,且所述阀被设置在喷嘴的内部通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内部通道设置有第一空气流通道和第二空气流通道,所述第一空气流通道布置为朝向第一出气口引导空气流,且所述第二空气流通道布置为朝向第二出气口引导空气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在第一端部位置,阀构件布置为将第二空气流通道从内部通道的其余部分阻隔开,在第二端部位置,阀构件布置为将第一空气流通道从内部通道的其余部分阻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挡板被设置在内部通道中,所述挡板至少部分地限定内部通道内的第一空气流通道和第二空气流通道中的至少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阀构件被布置为在第一端部位置和第二端部位置中的一个中邻接抵靠挡板,以由此将第一空气流通道或第二空气流通道从内部通道的其余部分阻隔开。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组件,还包括阀驱动器,其布置为引起阀构件的运动,以引导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一个或两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阀驱动器布置为使得齿条运动,所述齿条设置有到阀构件的链接,使得齿条的运动导致阀构件的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在齿条和阀构件之间的链接由凸轮-从动件对提供,凸轮设置在齿条和阀构件中的一个上,且从动件设置在齿条和阀构件中的另一个上,且布置为与凸轮协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阀驱动器布置为使得阀促动器运动,所述阀促动器设置有到阀构件的链接,使得阀促动器的运动导致阀构件的运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在阀促动器和阀构件之间的链接由凸轮-从动件对提供,凸轮设置在阀促动器和阀构件中的一个上,且从动件设置在阀促动器和阀构件中的另一个上,且布置为与凸轮协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阀驱动器布置为使得齿条运动,所述齿条被连接到阀促动器,使得齿条的运动导致阀促动器的运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所述齿条具有弧形形状,其对应于内部通道的对齐部分的形状,且阀驱动器被布置为使得齿条圆周运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第一阀促动器连接到弧形齿条的第一端部,且第二阀促动器连接到弧形齿条的第二端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风扇组件,其中凸轮-从动件对中的将第一阀促动器链接到第一阀构件的凸轮相对于将第二阀促动器链接到第二阀构件的凸轮具有相反取向。
24.一种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该喷嘴包括:
进气口,用于从风扇组件接收空气流;
第一出气口;以及
第二出气口;
其中喷嘴限定孔,来自风扇组件外侧的空气被从第一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抽吸通过该孔,且其与从第一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结合以产生放大的空气流;以及
其中第二出气口布置为使得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并不抽吸空气通过由喷嘴限定的孔,由此产生不放大的空气流,
其中,第二出气口面向多个方向,第二出气口被布置为引导从第二出气口发射的空气流的任意部分,使得不放大的空气流远离风扇组件散开。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喷嘴,还包括
阀,布置为根据阀的阀构件的位置引导空气流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中的一个或两者。
CN201811443863.0A 2017-12-01 2018-11-29 风扇组件 Active CN1098693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720058.5A GB2568939B (en) 2017-12-01 2017-12-01 A fan assembly
GB1720058.5 2017-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9358A CN109869358A (zh) 2019-06-11
CN109869358B true CN109869358B (zh) 2021-04-27

Family

ID=609502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43863.0A Active CN109869358B (zh) 2017-12-01 2018-11-29 风扇组件
CN201821994775.5U Active CN209539664U (zh) 2017-12-01 2018-11-29 风扇组件及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94775.5U Active CN209539664U (zh) 2017-12-01 2018-11-29 风扇组件及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2146B2 (zh)
EP (1) EP3717781A1 (zh)
JP (1) JP7029380B2 (zh)
KR (1) KR102518925B1 (zh)
CN (2) CN109869358B (zh)
GB (1) GB2568939B (zh)
WO (1) WO20191063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84956B2 (en) 2017-05-22 2022-07-12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Modular fan assembly with articulating nozzle
GB2568939B (en) * 2017-12-01 2020-12-02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GB2578615B (en) * 2018-11-01 2021-10-13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WO2021088677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无叶风扇及其组装方法
WO2021088947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无叶风扇
CN110792639B (zh) * 2019-11-18 2023-08-25 应辉 风扇以及风扇更换过滤器的方法
KR102299268B1 (ko) * 2019-12-26 2021-09-06 김세출 에어의 분할 영역별 선택적 콘트롤이 가능한 미세먼지 선풍기 시스템
US11982293B2 (en) * 2020-03-04 2024-05-14 Lg Electronics Inc. Blower
EP4184014A1 (en) 2020-03-04 2023-05-24 LG Electronics, Inc. Blower
KR102630059B1 (ko) * 2020-03-04 2024-0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송풍기
US11473593B2 (en) * 2020-03-04 2022-10-18 Lg Electronics Inc. Blower comprising a fan installed in an inner space of a lower body having a first and second upper body positioned above and a space formed between the bodies wherein the bodies have a first and second openings formed through respective boundary surfaces which are opened and closed by a door assembly
US11767852B2 (en) 2020-03-11 2023-09-26 Lg Electronics Inc. Blower
KR102630060B1 (ko) * 2020-03-11 2024-0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송풍기
WO2021182809A1 (ko) * 2020-03-11 2021-09-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블로어
TW202246710A (zh) 2020-06-02 2022-12-01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調節器用風扇裝置
GB2604164B (en) * 2021-02-26 2023-09-13 Dyson Technology Ltd Air Amplifier
GB2618449A (en) * 2021-02-26 2023-11-08 Dyson Technology Ltd Air amplifier
CN115727455A (zh) * 2021-08-31 2023-03-03 Lg电子株式会社 送风机
GB2611044A (en) 2021-09-23 2023-03-29 Dyson Technology Ltd A biodegradable filte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al applia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88467A (en) 1947-09-12 1949-11-15 Lisio Salvatore De Motor-driven fan
JPS5828134B2 (ja) 1978-11-08 1983-06-1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シ−トベルト装置
ES2136708T3 (es) 1993-08-23 1999-12-01 Duracraft Corp Purificador de aire de filtro.
KR100224450B1 (ko) 1996-05-23 1999-10-15 윤종용 드럼세탁기의 밸런싱장치
US6447586B1 (en) 2000-12-06 2002-09-10 Whirlpool Corporation Air treatment appliance with a translucent body
US20060021248A1 (en) 2001-07-26 2006-02-02 Symons Ian R Body dryer
US7258715B2 (en) 2004-07-22 2007-08-21 Kaz, Incorporated Air cleaner
GB2468312A (en) 2009-03-04 2010-09-08 Dyson Technology Ltd Fan assembly
GB2468322B (en) 2009-03-04 2011-03-16 Dyson Technology Ltd Tilting fan stand
CN102235385A (zh) 2010-04-21 2011-11-09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吹风装置
GB2484669A (en) 2010-10-18 2012-04-25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comprising an adjustable nozzle for control of air flow
CN102011755A (zh) * 2010-12-02 2011-04-13 任文华 无扇叶风扇装置
JP5828134B2 (ja) 2011-07-06 2015-12-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WO2013014419A2 (en) * 2011-07-27 2013-01-31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A fan assembly
GB2493976B (en) 2011-08-26 2014-08-13 Dyson Technology Ltd Turbomachine
CN202228388U (zh) 2011-08-26 2012-05-23 夏爱月 遥控加湿无叶风扇
GB2493975B (en) 2011-08-26 2015-02-11 Dyson Technology Ltd Turbomachine
CN202545295U (zh) * 2011-12-28 2012-11-21 乐清市畅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叶冷热两用风扇
TWI548813B (zh) * 2012-03-13 2016-09-11 Yi-Sheng Luo A fanless fan with air cleaning function
US20130320574A1 (en) 2012-05-18 2013-12-05 The Yankee Candle Company, Inc. Aerodynamic formula dispersing apparatus
GB2511757B (en) * 2013-03-11 2016-06-15 Dyson Technology Ltd Fan assembly nozzle with control port
CN203272264U (zh) 2013-03-29 2013-11-06 合肥科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口呈曲面排布的无叶风扇
US9719525B2 (en) 2013-05-23 2017-08-01 Jeffrey Butler Cunnane Medallion fan
KR102033689B1 (ko) 2013-07-03 2019-10-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5935769B2 (ja) 2013-07-12 2016-06-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GB2528708B (en) 2014-07-29 2016-06-29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KR101600701B1 (ko) 2014-08-26 2016-03-07 주식회사 위닉스 에어 워셔
DE102014017774B4 (de) * 2014-12-02 2018-05-17 Audi Ag Verfahren zur Belüftung eines Raums und Belüftungssystem
US10024330B2 (en) 2015-01-23 2018-07-17 Jianhui Xie Bladeless cooling light
CA2976031A1 (en) 2015-02-13 2016-08-18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A fan assembly
CN105317663A (zh) 2015-11-25 2016-02-10 许传平 一种风扇组件
JP6650562B2 (ja) * 2016-03-22 2020-02-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および送風機能付空気清浄装置
JP6650561B2 (ja) * 2016-03-07 2020-02-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GB2568979A (en) 2017-12-01 2019-06-05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GB2568939B (en) * 2017-12-01 2020-12-02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22146B2 (en) 2021-06-01
US20190170157A1 (en) 2019-06-06
GB2568939A (en) 2019-06-05
EP3717781A1 (en) 2020-10-07
JP7029380B2 (ja) 2022-03-03
KR20200087240A (ko) 2020-07-20
GB2568939B (en) 2020-12-02
CN209539664U (zh) 2019-10-25
CN109869358A (zh) 2019-06-11
GB201720058D0 (en) 2018-01-17
KR102518925B1 (ko) 2023-04-10
JP2019100341A (ja) 2019-06-24
WO2019106332A1 (en) 2019-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9358B (zh) 风扇组件
CN212106397U (zh) 风扇组件以及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
JP2019108890A (ja) ファン組立体
CN102536749B (zh) 风扇
CN102536750B (zh) 风扇
ES2536311T3 (es) Ensamblaje de ventilador
US11344834B2 (en) Filter assembly
CN102536752B (zh) 风扇
KR20200085846A (ko) 팬 어셈블리
JP2013029109A (ja) ファン組立体
CN103104563A (zh) 风扇组件
JP7048757B2 (ja) ファン組立体
JP7048756B2 (ja) ファン組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