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3046A - 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3046A
CN109863046A CN201780065427.1A CN201780065427A CN109863046A CN 109863046 A CN109863046 A CN 109863046A CN 201780065427 A CN201780065427 A CN 201780065427A CN 109863046 A CN109863046 A CN 109863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loop
transfer fluid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54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3046B (zh
Inventor
法布里斯·萧邦
海尔德·菲利佩·德·坎波斯·加西亚
马蒂厄·莱沃尔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tchinson SA
Original Assignee
Hutchinson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tchinson SA filed Critical Hutchinson SA
Publication of CN109863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3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1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otherwise than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e.g. heat from the grease oil, the brakes, the transmission unit
    • B60H1/143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otherwise than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e.g. heat from the grease oil, the brakes, the transmission uni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cooling an electric component, e.g.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circuits, fuel cells or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9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comprising regenerative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e.g. heat accum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9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comprising regenerative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e.g. heat accumulators
    • B60H1/00499Heat or cold storage without phase change including solid bodies, e.g.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85Controlling the flow of heating or cooling liquid, e.g. valves or pu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99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 B60H1/00921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where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refrigerant does not change and there is an extra subcondenser, e.g. in an air du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the cooling liquid of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n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8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refrigerant circuit configurations
    • B60H1/32281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refrigerant circuit configurations comprising a single secondary circuit, e.g. at evaporator or condenser 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78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the bat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9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comprising regenerative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e.g. heat accumulators
    • B60H1/005Regenerative cooling means, e.g. cold accum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7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the type of heat exchanger, e.g. condenser, evapo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3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comprising auxiliary or multiple systems, e.g.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by involving auxiliary coo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2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a secondary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2001/00949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comprising additional heating/cooling sources, e.g. second evapo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内部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包括用于传热流体循环的第一回路(1),用于制冷剂流体循环的第二回路(2),其可以形成热泵型回路,该传热流体回路包括用于机动车辆至少一个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用于存储卡路里和/或制冷能的装置(S1,S2),形成蒸发器并且可以与制冷剂流体回路交换热量的第一交换器(E1),以及用于循环传热流体的装置,其可以吸收来自存储装置(S1,S2)或第一交换器(E1)的制冷能和/或卡路里,以便将它们传递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
已知的设备适合于车辆的乘客舱的加热或冷却(空调),以及车辆部件(诸如电池)的加热或冷却。
电动车辆使用耦合到逆变器的电动机,其在使用期间趋于升温。此外,混合动力车辆还包括交替地或除了电动机之外能够驱动车辆的内燃机。
为了确保这些部件的最佳运行,有必要对它们进行热调节,即将它们的温度保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例如,电池的最佳温度范围在0到55℃之间,优选在25到35℃之间。
同时,该设备还必须能够确保乘客舱的有效调节,特别是当外部空气相对冷或热时。需要能够快速调节乘客舱,特别是当乘客舱处于远低于使用者所希望的舒适温度的温度时。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这些问题提供简单、有效和经济的解决方案。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包括:
-用于传热流体循环的第一回路,
-用于循环制冷剂流体的第二回路,其能够形成热泵型回路,
其特征在于,传热流体回路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用于加热和/或冷却机动车辆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电池、电动机或内燃机,用于存储卡路里和/或制冷能的装置,形成蒸发器并且能够与制冷剂回路交换热量的第一热交换器,以及用于循环传热流体的装置,能够吸收来自存储装置或第一交换器的制冷能和/或卡路里,以便将它们传递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
存储装置允许卡路里或制冷能非常快速地输送到进入车辆乘客舱的空气中,从而可以将车辆的温度快速恢复到设定温度。这些卡路里或制冷能也可用于调节车辆的部件。
第一热交换器在制冷剂回路和传热流体回路之间提供界面,使得热泵可以用于冷却待调节的车辆部件,或者如果需要的话,为热量存储单元再补给。
热泵回路可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至少一个形成冷凝器的热交换器,至少一个膨胀阀和至少一个形成蒸发器的热交换器。
热泵回路还可以包括在压缩机上游的蓄能器,也称为膨胀罐。
传热流体回路可包括能够加热或冷却旨在进入车辆乘客舱的空气的第二热交换器,传热流体的循环装置能够吸收来自存储装置或第一交换器的制冷能和/或卡路里,以便将它们传递到第二交换器。
第二交换器例如位于加热、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管道中,也称为HVAC系统,所述管道旨在通向车辆的乘客舱。
存储装置可以是可移动存储器件,取决于需要,其可以是卡路里存储器件或制冷能存储器件。
或者,存储装置可包括至少一个卡路里存储器件和至少一个制冷能存储器件。
存储装置可包括相变材料,例如水、乙二醇、盐溶液或石蜡。特别地,相变材料(PCM)可以由正十六烷、二十烷或锂盐组成,所有这些都具有低于40℃的熔点。或者,PCM可以基于例如脂肪酸、石蜡、或共晶盐或水合盐、或甚至脂肪醇。这种热存储装置使得可以通过潜热(相变)或敏感热来积聚热能(卡路里或制冷能)。
传热流体回路可包括能够与外部空气交换热量的第三热交换器,循环传热流体的装置,其能够将制冷能从第三热交换器传递到至少一个车辆部件,例如传递到内燃机或电动机、和/或电池。
以这种方式,第三热交换器至少部分地允许冷却至少一个车辆部件。
例如,第三交换器位于车辆的前部。
第三热交换器使得可以补偿由第一热交换器提供的任何冷却能力的不足,这取决于车辆的外部和/或内部条件。
制冷剂回路可包括能够形成冷凝器并且能够与旨在进入车辆的乘客舱的空气交换热量的第四热交换器。
第四交换器例如位于加热、通风和/或空调(HVAC)设备的管道中。
制冷剂回路可包括能够形成蒸发器和/或冷凝器并且能够与车辆外部的空气交换热量的第五热交换器。
第五交换器例如位于车辆的前部。
制冷剂回路可包括能够形成蒸发器并且能够与旨在进入车辆的乘客舱的空气交换热量的第六热交换器。
第六交换器例如位于HVAC类型设备的管道中。
传热流体回路可包括第一加热装置,例如第一电阻器,其能够加热车辆部件之一的上游的传热流体。
这些第一加热装置位于电池的上游的方式使得,例如,除了相应的冷却和/或加热装置之外还可以运行。
传热流体回路可包括第二加热装置,例如第二电阻器,其适于加热在热存储单元中循环的传热流体。
因此,除了已经存在的元件之外,第二加热装置可以起作用,以确保或便于在卡路里存储器件中存储卡路里。
该设备可包括第三加热装置,诸如第三电阻器,其能够加热旨在进入车辆内部的空气。
因此,第三加热装置可以例如还在除了第二热交换器和/或第四热交换器之外运行。
传热流体回路可包括旁路装置,其允许全部或部分传热流体绕过所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
该设备可包括用于循环传热流体的装置和用于循环制冷剂流体的装置,其设计成以下列模式中的至少一种运行:
-模式(第一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热存储单元、可选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二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二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和第一交换器的环路中流动;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四交换器、第一膨胀阀、第五交换器,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二膨胀阀和第一交换器,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转向压缩机的环路中流动,
-模式(第三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诸如电池)和第一交换器的第一环路中流动,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诸如电动机)、和/或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诸如内燃机)和第三交换器的第二环路中流动;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四交换器、第一膨胀阀、第五交换器,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一交换器,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转向压缩机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四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和/或第二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和第一交换器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四交换器、第一膨胀阀、第五交换器,然后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一交换器,而制冷剂的第二部分转向压缩机的环路中流动,
-模式(第五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和第一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四交换器、第二膨胀阀和第一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六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一交换器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构件和/或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四交换器、第二膨胀阀和第一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七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和/或第二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一交换器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四交换器、第二膨胀阀和第一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八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热存储器件和加热和/或冷却装置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四交换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五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九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热存储器件和第一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部件和/或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四交换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五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十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热存储器和第一和/或第二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四交换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五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十一、第十二或第二十五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和第三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十三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和/或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十四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四交换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五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十五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一交换器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四交换器、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和第一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十六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一交换器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构件和/或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四交换器、第二膨胀阀和第一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十七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和/或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五交换器、第三膨胀阀和第六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十八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一交换器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构件和/或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五交换器,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二膨胀阀和第一交换器,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然后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三膨胀阀和第六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十九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和/或第二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一交换器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五交换器,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二膨胀阀和第一交换器,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然后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三膨胀阀和第六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二十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制冷能存储单元、可选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二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二十一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一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五交换器,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二膨胀阀和第一交换器;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然后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三膨胀阀和第六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二十二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一交换器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构件和/或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五交换器,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二膨胀阀和第一交换器,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然后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三膨胀阀和第六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二十三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和/或第二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一交换器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五交换器,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二膨胀阀和第一交换器,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然后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三膨胀阀和第六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二十四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五交换器、第三膨胀阀和第六交换器的环路中循环,
-模式(第二十五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制冷能存储单元、可选地第一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一交换器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构件和/或第三构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以及第三交换器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第五交换器;然后制冷剂流体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二膨胀阀和第一交换器,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然后在返回压缩机之前通过第三膨胀阀和第六交换器的环路中流动。
模式1至11是车辆外部的空气相对较冷的运行模式,例如低于15℃。
模式12至18是车辆外部的空气是温和的运行模式,例如在15和25℃之间。
模式19至25是车辆外部的空气是热的运行模式,例如高于25℃。
当然,上面给出的温度示例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安装的不同部件和应用的大小。此外,在选择运行模式时也考虑阳光。
在第一模式中,卡路里从卡路里存储单元传递到待加热车辆的一个部件或多个部件,例如电池、电动机和/或相应的逆变器、和/或内燃机。来自卡路里存储系统的卡路里也被传递到第二热交换器,以便快速加热车辆内部并确保用户的舒适性。这种模式例如对应于车辆的冷启动模式。
在第二模式中,第一交换器冷却传热流体,冷却车辆一个部件或多个部件。另外,形成冷凝器的第四交换器加热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三模式中,使用由第一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部件。第二和/或第三部件借助于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冷却。如前所述,第四热交换器加热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四模式中,使用由第一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借助于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冷却。如前所述,第四热交换器加热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五模式中,使用由第一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如前所述,第四热交换器加热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六模式中,使用由第一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部件。第二和/或第三部件借助于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冷却。如前所述,第四热交换器加热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七模式中,使用由第一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冷却。如前所述,第四热交换器加热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八模式中,卡路里存储单元通过在其使用期间加热车辆的各种部件而产生的卡路里来再补给。如前所述,第四热交换器加热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九模式中,卡路里存储单元由来自第一部件的预热的卡路里再补给。另外,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如前所述,第四热交换器加热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十模式中,卡路里存储单元由来自第一部件和/或第二部件的加热的卡路里再补给。另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如前所述,第四热交换器加热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十一模式中,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
模式2至11可以例如在车辆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发生,此时上述部件由于其使用而相对较热。
在第十二模式中,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
在第十三模式中,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此外,第四热交换器加热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十四模式中,使用由第一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冷却。如前所述,第四热交换器加热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十五模式中,使用由第一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部件。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冷却。如前所述,第四热交换器加热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十六模式中,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二和/或第三部件。另外,形成蒸发器的第六交换器冷却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十七模式中,使用由第一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部件。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冷却。如前所述,第六交换器冷却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十八种模式中,使用由第一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冷却。如前所述,第六交换器冷却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十九模式中,制冷能从制冷剂存储单元传递到待冷却的车辆的部件,例如电池和/或电动机和/或相应的逆变器、和/或内燃机。来自制冷剂存储单元的制冷能也被传递到第二热交换器,以便快速冷却车辆的内部并确保用户舒适。
在第二十模式中,使用由第一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此外,第六交换器冷却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二十一模式中,使用由第一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部件。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冷却。如前所述,第六交换器冷却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二十二模式中,使用由第一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冷却。如前所述,第六交换器冷却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二十三模式中,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冷却。如前所述,第六交换器冷却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二十四模式中,使用由第一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对制冷剂存储单元进行再补给,其中一些制冷能存储单元可用于冷却第一部件。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冷却。如前所述,第六交换器冷却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在第二十五模式中,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第三交换器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
在阅读参考附图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以下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其他细节、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空调设备的示意图,
-图2至26是对应于图1的示意图,并且示出了设备的各种运行模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各种部件的热调节的设备。
该设备包括用于循环传热流体的回路1,例如乙二醇水。
传热流体回路1具有:
-第一泵P1,
-第二个泵P2,
-第一热交换器E1,其能够与制冷剂流体交换热量,
-第二热交换器E2,其能够与空气交换热量,
-第三热交换器E3,其能够与空气交换热量,
-卡路里存储装置S1(也称为热存储),
-制冷能存储装置S2(也称为冷存储),
-用于加热传热流体的第一加热装置R1,例如电阻器,
-用于加热传热流体的第二加热装置R2,例如电阻器,
-止回阀C1、C2、C3、C4、C5、C6,
-三通阀V1、V2、V3、V4、V5、V6、V9,这些阀的不同通道可以控制和恒温,
-截止阀V7、V8,其可以控制和恒温,
-用于第一车辆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诸如至少一个车辆电池,
-用于第二车辆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诸如车辆的至少一个电动机和/或相关部件,例如逆变器,
-用于第三车辆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诸如车辆内燃机,特别是用于加热和/或冷却内燃机的油路。
特别地,传热流体回路1包括:
-部分P1形成从泵P1的入口延伸到泵P1的出口的环路,并且从泵P1的出口开始依次地包括阀V6、阀V5、阀V4、阀V3、分支或连接点R1、阀V1、泵P2、分支R2、止回阀C2、交换器E1、阀V9、分支R3、交换器E2、截止阀V7、分支R4、分支R5、分支R6、分支R7、分支R8、第三交换器E3、止回阀C1和泵P1,
-旁路部分P2连接分支R2到阀V9,
-旁路部分P3连接分支R3到分支R4,所述部分P3包括截止阀V8,
-旁路部分P4连接分支R5到阀V3,
-部分P5连接分支R6到阀V4,所述部分P5包括从分支R6到阀V4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和加热装置R1,
-部分P6连接分支R7到阀V5,所述部分P6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
-部分P7连接分支R8到阀V6,所述部分P7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
该设备还包括制冷剂流体回路2。
制冷剂流体例如是超临界流体类型,诸如二氧化碳,例如称为R744。它也可以是亚临界流体,诸如称为R134a的氢氟烃或具有低温室气体影响的制冷剂流体,即能够为汽车空调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称为HFO1234yf。
制冷剂流体回路2具有:
-压缩机C,
-第四热交换器E4,其能够形成冷凝器,
-第五热交换器E5,其能够形成蒸发器和/或冷凝器,
-第六热交换器E6,其能够形成蒸发器,
-第一调节器D1,
-第二调节器D2,
-第三调节器D3,
-蓄能器A,
-三通阀V11、V12,其可以各种方式控制和恒温,
-截止阀V10、V13、V14,其可以控制和恒温。
调节器D1、D2、D3可以具有固定的压降和/或可变的开启或可变的压降,所述开启或压降能够借助于未示出的控制装置来调节。
更具体地,制冷剂流体回路2包括:
-部分P'1形成从压缩机C的入口延伸到压缩机C的出口的环路,并且从压缩机C的出口开始依次地包括交换器E4、分支R'1、调节器D1、分支R'2、阀V11、交换器E5、分支R'3、分支R'4、阀V13、分支R'5、调节器D2、分支R'6、交换器E1、分支R'7、分支R'8、蓄能器A和压缩器C,
-旁路部分P'2连接分支R'1到分支R'2,所述部分P'2包括阀V10,
-旁路部分P'3连接阀V11到分支R'3,
-部分P'4连接分支R'4到分支R'7并且从分支R'4到分支R'7包括阀V12、调节器D3和交换器E6,
-旁路部分P'5连接阀V12到分支R'8。
交换器E2、E4、E6位于加热、通风和/或空调设备的空气循环管道3中,也称为HVAC,所述管道3旨在通向车辆内部。
管道3具有引入来自车辆外部的空气的上游区域、中间区域和下游区域。术语“上游”和“下游”是相对于管道中的空气流动方向定义的,该方向由图1中的箭头表示。交换器E6安装在管道3的上游区域3a中。交换器E2安装在管道3的下游区域3b中。中间区域分成两个通道,即安装有交换器E4的第一通道3c,以及第二通道3d。两个通道3c和3d在管道3的下游区域3b中汇合。加热装置R3,诸如电阻器,安装在通道3c中,例如安装在交换器E4的下游。
其位置受到控制的VT闸门位于通道3c和3d的上游,并允许流体选择性地在通道3c或通道3d中流动。VT闸门还可以使通道3c中的流体的特定部分和通道3d中的流体的特定部分循环。
该设备还包括风扇F1,以迫使外部空气通过例如位于车辆前部的交换器E3和E5,以及第二风扇F2,例如安装在管道3的上游区域3a中,以便迫使空气通过管道3。
泵P1、P2、压缩机C和风扇F1、F2由电动机驱动。
该设备还包括用于测量的传感器,例如传热流体、制冷剂流体和/或空气的温度、流速和/或压力,用于控制各种致动器(电动机、阀等)的控制装置和计算装置,特别是利用来自所述传感器的信息作为输入,用于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出信息。
当然,图1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不是穷举的,可以认为其他实施方式执行下面描述的功能。
参考图2至12,现在描述其中车辆外部的空气相对较冷的不同的运行模式,例如低于15℃。
在下面描述的每种模式中,仅表示了实现功能或者传热和制冷剂流体通过其循环的起作用的元件(active element),以便于理解。
图2示出了该设备的第一运行模式,其中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泵P2、阀V1、阀V2、止回阀C3、加热装置R2(根据需要起作用或不起作用)、热存储单元S1(这一个充满了卡路里),然后传热流体可以经由阀V4、V5、V6通过一个或多个加热和/或冷却装置R1和M1(装置R1起作用或不起作用)、M2、M3,和/或然后传热流体经由管线P4和阀V3绕过(derived from)所述装置R1和M1(装置R1起作用或不起作用)、M2、M3,然后所有传热流体在再次通过泵P2之前通过阀V7、交换器E2和阀V9。
在该第一模式中,卡路里可以从卡路里存储单元S1经由装置R1和M1(装置R1起作用或不起作用)、M2、M3,和/或到交换器E2传递到待加热的车辆的部件,例如电池、电动机和/或相应的逆变器、和/或内燃机,起作用或不起作用,以便快速加热车辆内部并确保使用者的舒适性。这种模式例如对应于车辆的冷启动模式。
图3示出了设备的第二运行模式,其中:
-来自泵P2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1,阀V3,经由阀V4、V5、V6通过至少一个加热和/或冷却装置R1和M1(装置R1起作用或不起作用)、M2、M3,在再次通过泵P2之前通过阀V8,阀V9,交换器E1和止回阀C2;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调节器D1,阀V11,交换器E5,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通过阀V13、阀V14、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经由阀V12转向蓄能器A的上游。
在该第二模式中,交换器E1冷却传热流体,以便通过装置R1和M1(装置R1起作用或不起作用)M2、M3冷却车辆一个或多个部件。另外,形成冷凝器的交换器E4加热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激活加热装置E3。
图4示出了设备的第三运行模式,其中:
-传热流体在第一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2的流体依次地流过阀V1、阀V3、阀V4、加热装置R1(根据需要起作用或不起作用)、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阀V8、阀V9,在再次进入泵P2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阀C2;以及传热流体在第二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1的流体经由阀V5、V6依次地通过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和/或M3,在重新进入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调节器D1,阀V11,交换器E5,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通过阀V13、阀V14、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经由阀V12转向蓄能器A的上游。
在第三模式中,使用由交换器E1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部件。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二和/或第三部件。如前所述,交换器E4加热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此外,根据需要可以激活加热装置R3。
图5示出了该设备的第四运行模式,其中:
-传热流体在第一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2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1,经由阀V4、V5通过装置R1和M1(装置R1根据需要起作用或不起作用)和/或装置M2,阀V8和阀V9,在再次通过泵P2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止回阀C2;以及传热流体在第二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1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6、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在再次通过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调节器D1,阀V11,交换器E5,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通过阀V13、阀V14、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经由阀V12转向蓄能器A的上游。
在第四模式中,使用由交换器E1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和/或第二部件。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三部件。如前所述,交换器E4加热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此外,根据需要可以激活加热装置R3。
图6示出了该设备的第五运行模式,其中:
-来自泵P2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1,阀V3,经由阀V4、V5、V6通过至少一个加热和/或冷却装置R1和M1(装置R1起作用或不起作用)、M2、M3,再次通过泵P2之前通过阀V8,阀V9,交换器E1和止回阀C2,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阀V10、阀V11、阀V13、调节器D2、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
在第五模式中,使用由交换器E1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如前所述,交换器E4加热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此外,根据需要可以激活加热装置R3。
图7示出了该设备的第六运行模式,其中:
-传热流体在第一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2的流体依次地流过阀V1、阀V3、阀V4、加热装置R1(根据需要起作用或不起作用)、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阀V8、阀V9、在再次进入泵P2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止回阀C2;以及传热流体在第二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1的流体经由阀V5、V6依次地通过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和/或M3,在再次进入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阀V10、阀V11、阀V13、调节器D2、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
在第六模式中,使用由交换器E1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部件。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二和/或第三部件。如前所述,交换器E4加热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此外,根据需要可以激活加热装置R3。
图8示出了该设备的第七运行模式,其中:
-传热流体在第一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2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1,经由阀V4、V5通过装置R1和M1(装置R1根据需要起作用或不起作用)和/或装置M2、在再次通过泵P2之前通过阀V8和阀V9,交换器E1和止回阀C2;以及传热流体在第二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1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6、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在再次通过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阀V10、阀V11、阀V13、调节器D2、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
在第七模式中,使用由交换器E1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和/或第二部件。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三部件。
图9示出了该设备的第八运行模式,其中:
-来自泵P2的传热流体依次通过阀V1,阀V2,止回阀C3,加热装置R2(根据需要起作用或不起作用),热存储单元S1,止回阀C4,阀V3,经由阀V4、V5、V6通过至少一个加热和/或冷却装置R1和M1(装置R1起作用或不起作用)、M2、M3,在再次通过泵P2之前通过阀V8和阀V9,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流过交换器E4、调节器D1、阀V11、交换器E5、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阀V12和蓄能器A。
在第八模式中,卡路里存储单元S1由车辆的各种部件在使用期间的加热产生的卡路里再补给。如前所述,交换器E4加热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此外,根据需要可以激活加热装置R3。
图10示出了该设备的第九运行模式,其中:
-传热流体在第一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2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1、阀V2、止回阀C3、加热装置R2(根据需要起作用或不起作用)、热存储器件S1、止回阀C4、阀V3、阀V4、加热装置R1(起作用或不起作用)、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再次通过泵P2之前通过阀V8和阀V9;以及传热流体在第二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1的传热流体依次地经由阀V5、V6通过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和/或M3,在再次通过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流过交换器E4、调节器D1、阀V11、交换器E5、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阀V12和蓄能器A。
在第九模式中,热存储器件S1由来自第一部件的预热的卡路里再补给。另外,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如前所述,交换器E4加热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此外,根据需要可以激活加热装置R3。
图11示出了该设备的第十运行模式,其中:
-传热流体在第一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2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1,阀V2,止回阀C3,加热装置R2(根据需要起作用或不起作用)、热存储器件S1,止回阀C4,阀V3,经由阀V4、V5通过加热和/或冷却装置R1(起作用或不起作用)、M1和/或M2,在再次通过泵P2之前通过V8和V9;以及传热流体在第二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1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6、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在再次通过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在依次地流过交换器E4、调节器D1、阀V11、交换器E5、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阀V12和蓄能器A。
在第十模式中,热量存储器件S1通过来自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的加热的卡路里来再补给。另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冷却。如前所述,交换器E4加热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此外,根据需要可以激活加热装置R3。
图12示出了该设备的第十一运行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环路中流过泵P1,经由阀V4、V5、V6通过一个或多个加热和/或冷却装置R1和M1(装置R1起作用或不起作用)、M2、M3,在再次通过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在第十一模式中,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
模式2至11可以例如在车辆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发生,此时上述部件由于其使用而相对较热。
参考图13至19,现在将描述车辆外部的空气温和的不同运行模式,例如在15和25℃之间。
图13示出了该设备的第十二运行模式,其中来自泵P1的传热流体经由阀V4、V5、V6依次地通过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和R1、和/或M2和/或M3,在再次通过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在第十二模式中,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被冷却。
图14示出了该设备的第十三运行模式,其中:
-来自泵P1的传热流体经由阀V4、V5、V6依次地流过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和R1、和/或M2和/或M3,在再次通过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流过交换器E4、调节器D1、阀V11、交换器E5、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阀V12和蓄能器A。
在第十三模式中,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被冷却。此外,交换器E4加热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此外,根据需要可以激活加热装置R3。
图15示出了该设备的第十四运行模式,其中:
-传热流体在第一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2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1,经由阀V4、V5通过装置R1和M1(装置R1根据需要起作用或不起作用)和/或装置M2,阀V8和阀V9、在再次通过泵P2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止回阀C2;以及传热流体在第二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1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6、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在再次通过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阀V10、阀V11、阀V13、调节器D2、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
在第十四模式中,使用由交换器E1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和/或第二部件。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三部件。如前所述,交换器E4加热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此外,根据需要可以激活加热装置R3。
图16示出了该设备的第十五运行模式,其中:
-传热流体在第一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2的流体依次地流过阀V1、阀V3、阀V4、加热装置R1(根据需要起作用或不起作用)、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阀V8、阀V9、在再次进入泵P2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止回阀C2;以及传热流体在第二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1的流体依次地经由阀V5、V6通过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和/或M3,在再次进入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阀V10、阀V11、阀V13、调节器D2、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
在第十五模式中,使用由交换器E1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部件。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二和/或第三部件。如前所述,交换器E4加热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此外,根据需要可以激活加热装置R3。
图17示出了该设备的第十六运行模式,其中:
-来自泵P1的传热流体经由阀V5、V6依次地流过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和/或M3,在再次通过P1泵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流过交换器E4(其不起作用)、阀V10、阀V11、交换器E5、阀V12、调节器D3、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6和蓄能器A。
在第十六模式中,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二和/或第三部件。另外,形成蒸发器的交换器E6冷却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应当注意,在该运行模式中,通过管道3的空气由VT闸门供给到管道3d,以便从交换器E4转移相应的空气,使得交换器E4不起作用,尽管制冷剂流体通过它。
图18示出了该设备的第十七运行模式,其中:
-传热流体在第一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2的流体依次地流过阀V1、阀V3、阀V4、加热装置R1(根据需要起作用或不起作用)、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阀V8、阀V9、在再次进入泵P2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止回阀C2;以及传热流体在第二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1的流体经由阀V5、V6依次地通过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和/或M3,在再次进入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其不起作用),阀V10,阀V11,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通过阀V13、调节器D2、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通过阀V12、调节器D3和交换器E6转向蓄能器A的上游。
在第十七模式中,使用由交换器E1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部件。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二和/或第三部件。如前所述,交换器E6冷却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图19示出了该设备的第十八运行模式,其中:
-传热流体在第一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2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1,经由阀V4、V5通过装置R1和M1(装置R1根据需要起作用或不起作用)和/或装置M2,阀V8和阀V9,在再次通过泵P2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止回阀C2;以及传热流体在第二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1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6、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在再次通过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其不起作用)、阀V10、阀V11、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通过阀V13、调节器D2、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通过阀V12、调节器D3和交换器E6转向蓄能器A的上游。
在第十八模式中,使用由交换器E1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和/或第二部件。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三部件。如前所述,交换器E6冷却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参考图20至26,现在将描述车辆外部的空气相对较热的不同运行模式,例如,高于25℃的温度。
图20示出了该设备的第十九运行模式,其中来自泵P2的传热流体通过阀V1,阀V2,止回阀C5,制冷剂存储单元S2,阀C6,然后传热流体经由阀V4、V5、V6通过至少一个加热和/或冷却装置R1和M1(装置R1起作用或不起作用)、M2、M3,和/或然后传热流体整体或部分地通过阀V3和管线P4绕过(derived from)所述装置R1、M1、M2、M3、然后在再次通过泵P2之前传热流体循环通过阀V8和阀V9。
在第十九模式中,制冷能可以从制冷剂存储单元传递到待冷却的车辆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例如电池、相应的电动机和/或逆变器、和/或内燃机。来自制冷剂存储单元的制冷能也被传递到第二热交换器,以便快速冷却车辆的内部并确保用户舒适。
图21示出了该设备的第二十运行模式,其中:
-来自泵P2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1,阀V3,经由阀V4、V5、V6通过至少一个加热和/或冷却装置R1和M1(装置R1起作用或不起作用)、M2、M3,阀V8,阀V9,在再次通过泵P2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止回阀C2,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其不起作用),阀V10,阀V11,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通过阀V13、调节器D2、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通过阀V12、调节器D3和交换器E6转向蓄能器A的上游。
在第二十模式中,使用由交换器E1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此外,交换器E6冷却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图22示出了该设备的第二十一运行模式,其中:
-传热流体在第一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2的流体依次地流过阀V1、阀V3、阀V4、加热装置R1(根据需要起作用或者不起作用)、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阀V8、阀V9、在再次进入泵P2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止回阀C2;以及传热流体在第二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1的流体经由阀V5、V6依次地通过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和/或M3,在再次进入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其不起作用),阀V10,阀V11,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通过阀V13、调节器D2、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通过阀V12、调节器D3和交换器E6转向蓄能器A的上游。
在第二十一模式中,使用由交换器E1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部件。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二和/或第三部件。如前所述,交换器E6冷却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图23示出了该设备的第二十二运行模式,其中:
-传热流体在第一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2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1,经由阀V4、V5通过装置R1和M1(装置R1根据需要起作用或不起作用)和/或装置M2,阀V8和阀V9、在再次通过泵P2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止回阀C2;以及传热流体在第二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1的传热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6,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在再次通过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其不起作用),阀V10、阀V11,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通过阀V13、调节器D2,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通过阀V12、调节器D3和交换器E6转向蓄能器A的上游。
在第二十二模式中,使用由交换器E1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第一和/或第二部件。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三部件。如前所述,交换器E6冷却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图24示出了该设备的第二十三运行模式,其中:
-来自泵P1的传热流体经由阀V4、V5、V6依次地流过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和R1、和/或M2和/或M3、在再次通过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流过交换器E4(其不起作用)、阀V10、阀V11、交换器E5、阀V12、调节器D3、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6和蓄能器A。
在第二十三模式中,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如前所述,交换器E6冷却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图25示出了该设备的第二十四运行模式,其中:
-传热流体在第一环路中循环,其中来自泵P2的流体依次地通过阀V1、止回阀C5、制冷剂存储单元S2、止回阀C6、阀V3,然后至少部分传热流体可选地流动通过装置R1和M1、然后来自第一环路的所有传热流体在再次通过泵P2之前通过阀V8、阀V9、交换器E1和止回阀C2;以及传热流体在第二环路中循环,来自泵P1的流体经由阀V5、V6依次地通过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和/或M3,在再次通过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来自压缩机C的制冷剂流体依次地通过交换器E4(其不起作用)、阀V10、阀V11、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通过阀V13、调节器D2、在再次通过压缩机C之前通过交换器E1和蓄能器A;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通过阀V12、调节器D3和交换器E6转向蓄能器A的上游。
在第二十四模式中,制冷剂存储单元使用由交换器E1提供的制冷能完全再补给,其中一些可用于冷却第一部件。使用由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冷却第二和/或第三部件。如前所述,交换器E6冷却旨在用于乘客舱的空气。
图26示出了该设备的第二十五运行模式,其中传热流体在环路中流过泵P1、经由阀V4、V5、V6通过一个或多个加热和/或冷却装置R1和M1(装置R1起作用或不起作用)、M2、M3,在再次通过泵P1之前通过交换器E3和止回阀C1。
在第二十五模式中,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部件通过外部空气经由交换器E3提供的制冷能来冷却。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使得可以使用有限数量的元件以简单且可靠的方式确保大量的运行模式。因此,这种设备的成本和重量也是有限的。

Claims (9)

1.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该热调节设备包括:
-用于循环传热流体的第一回路(1),
-用于循环制冷剂流体的第二回路(2),其能够形成热泵型回路,
其特征在于,传热流体回路(1)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用于加热和/或冷却机动车辆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电池、电动机或内燃机,用于存储卡路里和/或制冷能的装置(S1,S2),形成蒸发器并能够与制冷剂回路交换热量的第一热交换器(E1),以及用于循环传热流体的装置,能够吸收来自存储装置(S1,S2)或第一交换器(E1)的制冷能和/或卡路里,以便将它们传递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
其中传热流体回路(1)包括能够加热或冷却旨在进入车辆乘客舱的空气的第二热交换器(E2),传热流体的循环装置,该装置能够吸收来自存储装置(S1,S2)或第一交换器(E1)的制冷能和/或卡路里,以便将它们传递到第二交换器(E2),
其中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能够形成冷凝器并且能够与旨在进入车辆乘客舱的空气交换热量的第四热交换器(E4),以及
其中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能够形成蒸发器并且能够与旨在进入车辆乘客舱的空气交换热量的第六热交换器(E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存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热存储单元(S1)和至少一个制冷剂存储单元(S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传热流体回路包括能够与外部空气交换热量的第三热交换器(E3),用于循环传热流体的装置,其能够将制冷能从第三热交换器(E3)传递到至少一个车辆部件,例如传递到内燃机或电动机和/或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制冷剂流体回路包括能够形成蒸发器和/或冷凝器并且能够与车辆外部空气交换热量的第五热交换器(E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传热流体回路包括第一加热装置(R1),例如第一电阻器,其能够加热车辆部件之一的上游的传热流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和权利要求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传热流体回路包括第二加热装置(R2),例如第二电阻器,其适于加热在热存储器件中的待循环的传热流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第三加热装置(R3),例如第三电阻器,其能够加热旨在进入车辆乘客舱的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传热流体回路包括能够使来自所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的全部或部分传热流体转向的旁路装置(V3,P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循环传热流体的装置和用于循环制冷剂流体的装置,其设计成以下列模式中的至少一种运行:
-传热流体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热存储单元(S1)、可选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以及第二交换器(E2)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2):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和第一交换器(E1)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第五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转向压缩机(C)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4):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部件诸如电池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以及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流动,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部件诸如电动机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和/或第三部件诸如内燃机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流动;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第五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一交换器(E1),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转向压缩机(C)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5):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和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第五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一交换器(E1),而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转向压缩机(C)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6):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和第一交换器(E1)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7,图16):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和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流动,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和/或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流动;制冷剂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8,图15):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和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9):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热存储单元(S1)以及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和第五交换器(E5)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0):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热存储器件(S1)以及第一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和/或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和第五交换器(E5)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1):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热存储单元(S1)以及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的第一环路中循环,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和第五交换器(E5)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2,图13,图26):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和第三交换器(E3)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4):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和第三交换器(E3)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四交换器(E4)、第一调节器(D1)和第五交换器(E5)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7):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和/或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M3)和第三交换器(E3)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五交换器(E5)、第三调节器(D3)和第六交换器(E6)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8,图22):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和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流动,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和/或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流动;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五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三调节器(D3)和第六交换器(E6)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19,图23):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一和/或第二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和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流动,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流动;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五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三调节器(D3)和第六交换器(E6)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20):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制冷剂存储单元(S2)、可选地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以及第二交换器(E2)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21):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和第一交换器(E1)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五交换器(E5),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然后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三调节器(D3)和第六交换器(E6)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24):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M2,M3)和第三交换器(E3)的环路中循环;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五交换器(E5)、第三调节器(D3)和第六交换器(E6)的环路中循环,
-传热流体和制冷剂流体分别在以下环路中循环的模式(图25):其中传热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制冷剂存储单元(S2)、可选地第一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1)、以及第一交换器(E1)的第一环路中流动,并且可选地在至少依次地包括第二和/或第三部件的加热和/或冷却装置(M2,M3)、以及第三交换器(E3)的第二环路中流动;制冷剂流体在至少依次地包括压缩机(C)、第五交换器(E5),制冷剂流体的第一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二调节器(D2)和第一交换器(E1),制冷剂流体的第二部分在返回压缩机(C)之前通过第三调节器(D3)和第六交换器(E6)的环路中循环。
CN201780065427.1A 2016-10-13 2017-10-10 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 Active CN1098630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659891 2016-10-13
FR1659891A FR3057494B1 (fr) 2016-10-13 2016-10-13 Installation de conditionnement thermique d'un habitacle et/ou d'au moins un organ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PCT/FR2017/052774 WO2018069629A1 (fr) 2016-10-13 2017-10-10 Installation de conditionnement thermique d'un habitacle et/ou d'au moins un organe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3046A true CN109863046A (zh) 2019-06-07
CN109863046B CN109863046B (zh) 2023-04-04

Family

ID=58501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5427.1A Active CN109863046B (zh) 2016-10-13 2017-10-10 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07282B2 (zh)
EP (1) EP3526063B1 (zh)
CN (1) CN109863046B (zh)
FR (1) FR3057494B1 (zh)
WO (1) WO20180696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2646A (zh) * 2020-04-01 2021-10-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热管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55475B (en) 2016-10-31 2019-12-18 Williams Advanced Engineering Ltd A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JP2019089524A (ja) * 2017-11-17 2019-06-1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熱交換装置
FR3079670B1 (fr) * 2018-03-28 2021-07-09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ysteme de conditionnement thermique d'un dispositif de stockage electrique equipant un vehicule
FR3081123A1 (fr) * 2018-05-15 2019-11-22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Circuit de gestion thermique pour vehicule hybride ou electrique
FR3081124B1 (fr) * 2018-05-15 2020-05-08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Circuit de gestion thermique d'un vehicule hybride ou electrique
KR102530943B1 (ko) * 2018-07-25 2023-05-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열관리 시스템
EP3623183B1 (en) * 2018-09-11 2020-12-02 C.R.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A system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the components of a hybrid vehicle
FR3085624B1 (fr) * 2018-09-12 2020-12-25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Circuit de liquide caloporteur
JP7202124B2 (ja) * 2018-09-28 2023-01-11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熱管理システム
JP7185469B2 (ja) * 2018-09-28 2022-12-07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熱管理システム
JP7260986B2 (ja) 2018-09-28 2023-04-19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熱管理システム
DE102018217396A1 (de) * 2018-10-11 2020-04-16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limatisie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Betrieb
FR3087708B1 (fr) 2018-10-31 2021-01-22 Hutchinson Installation de gestion thermique d'un vehicule
CN118046742A (zh) * 2018-11-29 2024-05-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FR3092795B1 (fr) 2019-02-15 2021-02-26 Hutchinson Système de gestion d’énergie électrique
DE102019107191A1 (de) * 2019-03-20 2020-09-2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Wärmesystem für ein Elektro- oder Hybridfahrzeug, Elektro- oder Hybridfahrzeu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Wärmesystems
KR20210009488A (ko) * 2019-07-16 2021-01-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열관리시스템 및 통합열관리모듈
GB2585908B (en) * 2019-07-23 2023-08-23 Bamford Excavators Ltd Working Machine
KR20210013425A (ko) * 2019-07-24 2021-02-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KR20210021728A (ko) * 2019-08-19 2021-03-0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11403843B (zh) * 2020-02-18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FR3111297A1 (fr) * 2020-06-10 2021-12-17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gestion thermique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électrique ou hybride comportant un circuit de fluide caloporteur
KR20220048170A (ko) * 2020-10-12 2022-04-1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열 관리 시스템
KR20220056920A (ko) * 2020-10-28 2022-05-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차량용 공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US11970044B2 (en) * 2020-10-30 2024-04-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14435062A (zh) * 2020-10-30 2022-05-06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DE102021102355A1 (de) 2021-02-02 2022-08-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Wärmemanagement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solchen
CN114312205B (zh) * 2021-02-05 2023-12-08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与电动汽车
KR20220121931A (ko) * 2021-02-25 2022-09-0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자동차의 열관리 시스템
CN113291143A (zh) * 2021-05-25 2021-08-24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KR20230001941A (ko) * 2021-06-29 2023-01-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통합 열관리 회로
KR20230013195A (ko) * 2021-07-15 2023-01-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통합 열관리 회로
FR3128408B1 (fr) * 2021-10-26 2023-10-27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ysteme de gestion thermique pour vehicule hybride ou electrique
DE102021213217A1 (de) * 2021-11-24 2023-05-25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Kraftfahrzeug-Kältemittelkreislauf sowie Verfahren zum Konditionieren eines teil- oder vollelektrisch angetriebenen Kraftfahrzeugs
DE102022109111A1 (de) 2022-04-13 2023-10-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Temperier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Kraftfahrzeug
DE102022109110A1 (de) 2022-04-13 2023-10-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Temperier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Kraftfahrzeug
DE102022109112A1 (de) 2022-04-13 2023-10-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Temperier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9016A (en) * 1994-08-11 2000-05-09 Store Heat And Produce Energy, Inc.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delivery system
US20060137853A1 (en) * 2003-02-20 2006-06-29 Valeo Climatisation Ventilation/heating and/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a motor vehicle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of air and coolant
EP2253495A2 (en) * 2009-05-19 2010-11-24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EP2263894A1 (fr) * 2009-06-05 2010-12-22 Valeo Systèmes Thermiques Système de gestion thermique comprenant une boucle de climatisation et un circuit de fluide caloporteur
US20140041826A1 (en) * 2011-04-18 2014-02-13 Denso Corporation Vehicle temperature control apparatus and in-vehicle thermal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6208A (ja) * 1993-09-07 1995-03-20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US5735133A (en) * 1996-04-12 1998-04-07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Vehicular cooling system with thermal storage
DE19625927C2 (de) * 1996-06-28 1999-06-24 Webasto Klimatech Gmbh Einrichtung zum Heizen und/oder Kühlen eines Fahrzeuges
DE10065279C1 (de) * 2000-12-29 2002-07-04 Webasto Thermosysteme Gmbh Vorrichtung zur Klimatisierung eines Fahrzeuginnenraums
FR2897016A1 (fr) * 2006-02-09 2007-08-10 Vehicules Electr Societe Par A Vehicule automobile electrique ou hybride a systeme de conditionnement thermique valorisant les sources de bas niveau
FR2950424A1 (fr) * 2009-09-22 2011-03-25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Equipement de climatisation reversible ameliore
US8997503B2 (en) 2010-01-15 2015-04-0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DE102011109055A1 (de) 2010-09-04 2012-03-08 Volkswagen Ag Klimaanlage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Klimatisieren eines Fahrzeugs
DE102013105747B4 (de) * 2012-07-18 2022-06-09 Hanon Systems Vorrichtungen zur Wärmeverteil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JP6028756B2 (ja) 2014-03-19 2016-1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温度調節装置
US9821630B2 (en) * 2014-09-15 2017-11-21 Hanon Systems Modu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10017030B2 (en) * 2016-09-27 2018-07-10 Hanon Systems Efficient transfer of heat to passenger cabin
FR3087708B1 (fr) * 2018-10-31 2021-01-22 Hutchinson Installation de gestion thermique d'un vehicu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9016A (en) * 1994-08-11 2000-05-09 Store Heat And Produce Energy, Inc.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delivery system
US20060137853A1 (en) * 2003-02-20 2006-06-29 Valeo Climatisation Ventilation/heating and/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a motor vehicle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of air and coolant
EP2253495A2 (en) * 2009-05-19 2010-11-24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EP2263894A1 (fr) * 2009-06-05 2010-12-22 Valeo Systèmes Thermiques Système de gestion thermique comprenant une boucle de climatisation et un circuit de fluide caloporteur
US20140041826A1 (en) * 2011-04-18 2014-02-13 Denso Corporation Vehicle temperature control apparatus and in-vehicle thermal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2646A (zh) * 2020-04-01 2021-10-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热管理装置
CN113492646B (zh) * 2020-04-01 2024-04-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热管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89357A1 (en) 2020-06-18
EP3526063A1 (fr) 2019-08-21
FR3057494A1 (fr) 2018-04-20
WO2018069629A1 (fr) 2018-04-19
US11407282B2 (en) 2022-08-09
EP3526063B1 (fr) 2022-03-30
FR3057494B1 (fr) 2019-07-26
CN109863046B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3046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舱和/或至少一个部件的热调节设备
KR102277718B1 (ko) 열 흐름 관리 장치 및 열 흐름 관리 장치의 작동 방법
CN104659440B (zh) 用于冷却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的系统
JP5861495B2 (ja) 車両用温度調整装置、および車載用熱システム
CN103963629B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5848937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2120412B (zh) 用于控制电动车辆乘客室温度的方法和空调系统
CN109895591A (zh) 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JP5599654B2 (ja) 空調ループと熱媒流路とを含む熱管理システム
JP5996779B2 (ja) バッテリの温度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装置を備える加熱、換気および/または空調装置、並びに、その実施方法
CN109895593A (zh) 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CN110014840A (zh) 电动机搭载车辆
CN109760483A (zh) 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CN107521302A (zh) 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
US9821630B2 (en) Modula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7017449A (zh) 用于热电池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11347934B (zh) 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2555732A (zh) 汽车的冷却设备
CN10812811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控制系统
CN108138703A (zh) 车辆用热管理装置
CN108973587A (zh) 一种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KR102039165B1 (ko) 자동차용 히트펌프
CN103140364B (zh) 包括空调环路和与空调环路协作的副环路的空调系统,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
US20140208793A1 (en) Integrated hot and cold storage systems linked to heat pump
JP7024537B2 (ja) 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