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1418B - 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定子铁芯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定子铁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1418B
CN109861418B CN201910131042.1A CN201910131042A CN109861418B CN 109861418 B CN109861418 B CN 109861418B CN 201910131042 A CN201910131042 A CN 201910131042A CN 109861418 B CN109861418 B CN 1098614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stator core
groove
diamete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10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1418A (zh
Inventor
李鹏
夏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310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614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61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1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1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1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定子铁芯。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电机内的定子绕组上的热量来不及传导至外界影响电机运行性能的问题。为此,本发明的电机包括壳体、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设置在定子铁芯的两端的上部的分流机构。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定子铁芯设置有位于顶部的顶部凹槽、位于底部的底部凹槽和与顶部凹槽和底部凹槽分别连通的环形槽。工作时,冷却液从进液口进入壳体并流入到顶部凹槽内,然后一部分沿着所述环形槽从定子铁芯的顶部流向底部,另一部分流向分流机构并通过分流机构均匀地滴落到定子绕组的两端上,对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同时进行冷却,保证了电机的运行性能。

Description

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定子铁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定子铁芯。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车用驱动电机更加趋于小型化、高转速和高能量密度。为了适应电机的上述变化,电机的散热方式也由传统的风冷方式变成了液冷方式。
对于液冷方式,通常是将冷却水道设置在电机的机壳中,机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液从进水口流入,经过机壳内的冷却水道之后再从出水口流出。在此过程中,定子和定子绕组上的热量传递给机壳,进而由冷却液带走。
但是,对于温升较快的电机,定子绕组上的热量,尤其是定子绕组两端的热量来不及通过定子传递给机壳,被冷却液带走,致使热量在定子绕组上积聚,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定子铁芯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电机内的定子绕组上的热量来不及传导至外界影响电机运行性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分流机构,所述定子绕组与所述定子铁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定子绕组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两端沿轴向伸出;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端的上部设置有所述分流机构;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的顶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顶部凹槽;所述分流机构设置成能够从所述顶部凹槽接收冷却液允许冷却液滴落到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上。
在上述定子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分布的环形槽,每一个所述环形槽分别与所述顶部凹槽连通,使得所述顶部凹槽内的冷却液能够沿着所述环形槽从所述定子铁芯的顶部流向底部。
在上述定子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底部凹槽,所述底部凹槽与多个所述环形槽分别连通。
在上述定子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铁芯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大外径定子冲片和多个小外径定子冲片,所述小外径定子冲片与其两侧的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共同形成所述环形槽。
在上述定子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一个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顶部开口,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多个所述顶部开口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所述顶部凹槽;并且/或者每一个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底部开口,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多个所述底部开口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所述底部凹槽。
在上述定子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环形槽沿轴向均匀分布。
在上述定子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流机构上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分流机构上的冷却液沿着所述引导槽流动并穿过所述多个通孔滴落到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并且/或者所述分流机构设置成允许冷却液从中间向两侧流动。
在上述定子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流机构上还设置有形成在所述引导槽内的多个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槽,每一个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一个所述通孔。
在上述定子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容纳槽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并且/或者多个所述通孔的直径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
在上述定子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或一体制成的分流部和挡板部,所述分流部远离所述挡板部的一侧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端部抵接,使得所述分流部、所述挡板部和所述定子铁芯之间形成所述引导槽。
在上述定子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流机构为弧形构件;并且/或者,所述分流机构相对于竖直方向对称设置。
在上述定子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铁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分流机构。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壳体和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并且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顶部凹槽对准的进液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冷却液从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壳体并流入到所述顶部凹槽内,进而从所述出液口流出所述壳体。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机。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机的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的顶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顶部凹槽,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顶部凹槽连通的环形槽。
在上述定子铁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底部凹槽,所述底部凹槽与多个所述环形槽分别连通。
在上述定子铁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铁芯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大外径定子冲片和多个小外径定子冲片,所述小外径定子冲片与其两侧的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共同形成所述环形槽。
在上述定子铁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一个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顶部开口,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多个所述顶部开口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所述顶部凹槽;并且/或者每一个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底部开口,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多个所述底部开口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所述底部凹槽。
在上述定子铁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环形槽沿轴向均匀分布。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定子铁芯的顶部设置顶部凹槽,在定子铁芯的至少一端设置分流机构,并将分流机构设置成能够从所述顶部凹槽接收冷却液,允许冷却液从中间向两侧流动,以及允许冷却液滴落到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上,使得电机能够通过将冷却液注入到顶部凹槽上,进而通过顶部凹槽将冷却液分配给分流机构,使冷却液沿着分流机构均匀地滴落到定子绕组的端部上,有效地冷却了定子绕组,保证了电机的运行性能。
优选地,通过在定子铁芯的外侧壁上设置与顶部凹槽连通的环形槽,使得顶部凹槽内的冷却液能够沿着环形槽从所述定子铁芯的顶部流向底部,对定子铁芯进行冷却。
进一步优选地,定子铁芯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上设置有引导槽,引导槽内布置有多个容纳槽,每一个容纳槽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通孔。其中,分流机构整体上为弧形构件,并且相对于垂直方向对称设置。进一步,多个容纳槽和多个通孔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以便冷却液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每一个容纳槽内,进而通过该多个通孔均匀地滴落到定子绕组的两端上,直接对定子绕组进行冷却。
方案1、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分流机构,
所述定子绕组与所述定子铁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定子绕组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两端沿轴向伸出;
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端的上部设置有所述分流机构;
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的顶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顶部凹槽;
所述分流机构设置成能够从所述顶部凹槽接收冷却液,允许冷却液滴落到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上。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分布的环形槽,每一个所述环形槽分别与所述顶部凹槽连通,使得所述顶部凹槽内的冷却液能够沿着所述环形槽从所述定子铁芯的顶部流向底部。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底部凹槽,所述底部凹槽与多个所述环形槽分别连通。
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大外径定子冲片和多个小外径定子冲片,所述小外径定子冲片与其两侧的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共同形成所述环形槽。
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顶部开口,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多个所述顶部开口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所述顶部凹槽;
并且/或者每一个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底部开口,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多个所述底部开口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所述底部凹槽。
方案6、根据方案2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形槽沿轴向均匀分布。
方案7、根据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上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分流机构上的冷却液沿着所述引导槽流动并穿过所述多个通孔滴落到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
并且/或者,所述分流机构设置成允许冷却液从中间向两侧流动。
方案8、根据方案7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上还设置有形成在所述引导槽内的多个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槽,每一个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一个所述通孔。
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容纳槽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并且/或者多个所述通孔的直径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
方案10、根据方案7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或一体制成的分流部和挡板部,所述分流部远离所述挡板部的一侧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端部抵接,使得所述分流部、所述挡板部和所述定子铁芯之间形成所述引导槽。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为弧形构件;并且/或者所述分流机构相对于竖直方向对称设置。
方案12、根据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分流机构。
方案13、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壳体和方案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并且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顶部凹槽对准的进液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冷却液从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壳体并流入到所述顶部凹槽内,进而从所述出液口流出所述壳体。
方案14、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方案13所述的电机。
方案15、一种电机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的顶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顶部凹槽,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顶部凹槽连通的环形槽。
方案16、根据方案15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底部凹槽,所述底部凹槽与多个所述环形槽分别连通。
方案17、根据方案16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大外径定子冲片和多个小外径定子冲片,所述小外径定子冲片与其两侧的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共同形成所述环形槽。
方案18、根据方案17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顶部开口,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多个所述顶部开口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所述顶部凹槽;
并且/或者每一个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底部开口,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多个所述底部开口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所述底部凹槽。
方案19、根据方案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形槽沿轴向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定子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定子组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定子铁芯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大外径定子冲片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大外径定子冲片的端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小外径定子冲片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小外径定子冲片的端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分流机构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分流机构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分流机构的侧视图(备选实施例一);
图12是本发明的分流机构的侧视图(备选实施例二)。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进液口;12、出液口;2、定子铁芯;21、顶部凹槽;22、环形槽;23、底部凹槽;24、大外径定子冲片;241、顶部开口;242、底部开口;25、小外径定子冲片;3、定子绕组;4、分流机构;41、分流部;411、容纳槽;412、通孔;42、挡板部;5、转子;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节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本发明的电机不仅可以应用到汽车上,还可以被应用到其他任意可行的设备上,譬如,机床、火车、动车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机主要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壳体1、定子组件(图中未标示)、转子5和转轴6。定子组件与壳体1过盈配合安装到一起。转轴6与转子5同轴固定,并通过轴承(图中未标示)将转子5支撑在定子组件内,使转轴6与转子5能够自由转动。
如图1至图3所示,定子组件又主要包括定子铁芯2、定子绕组3和分流机构4。其中,定子绕组3与定子铁芯2固定连接,并且定子绕组3的两端沿轴向伸出定子铁芯2的两端。分流机构4设置在定子铁芯2的两端的上部(如图1和图2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这里的上部指的是定子铁芯2中间偏上的部分。分流机构4和定子铁芯2之间可以采用任意可行的连接方式连接到一起,例如焊接、螺钉连接、压接、抵接等。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分流机构4和定子铁芯2一体制成。进一步,分流机构4能够容纳冷却液,允许冷却液从其中间向两侧流动,以及允许冷却液滴落到定子绕组1的两端(两侧的端部)上。
如图2至图4所示,定子铁芯2的外侧壁的顶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顶部凹槽21,定子铁芯2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环形槽22,定子铁芯2的外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底部凹槽23。其中,多个环形槽22沿轴向均匀分布(等间距分布),并且每一个环形槽22都分别与顶部凹槽21和底部凹槽23连通。工作时,顶部凹槽21中的冷却液能够沿着环形槽22滑动到底部凹槽23内,对定子铁芯2进行冷却。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使多个环形槽22沿轴向非均匀分布。
如图5至图8所示,定子铁芯2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大外径定子冲片24和多个小外径定子冲片25。其中,多个大外径定子冲片24和多个小外径定子冲片25既可以设置成,一个大外径定子冲片24、一个小外径定子冲片25、一个大外径定子冲片24、一个小外径定子冲片25……的形式,即大外径定子冲片24和小外径定子冲片25彼此间隔的数量都是一个。多个大外径定子冲片24和多个小外径定子冲片25还可以设置成,至少一个大外径定子冲片24、至少一个小外径定子冲片25、至少一个大外径定子冲片24、至少一个小外径定子冲片25……的形式,即大外径定子冲片24和小外径定子冲片25彼此间隔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并且该数量可以不均等,该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大外径定子冲片24和小外径定子冲片25是相对而言的,即大外径定子冲片24的外径数值大于小外径定子冲片25的外径数值。
如图4至图6所示,每一个大外径定子冲片24的顶部都设置有一个顶部开口241,每一个大外径定子冲片24的底部都设置有一个底部开口242。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多个顶部开口241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顶部凹槽21,多个底部开口242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底部凹槽23。
如图4所示,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小外径定子冲片25与其两侧的大外径定子冲片24共同形成环形槽22。具体地是,小外径定子冲片25的外侧圆周面与其两侧的大外径定子冲片24的端面共同形成环形槽22。
如图9和图10所示,分流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或一体制成的分流部41和挡板部42。分流部41上设置有多个容纳槽411和多个通孔412。其中,每一个容纳槽411的底部都配置有一个通孔412。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分流部41远离挡板部42的一侧与定子铁芯2的端部抵接,使得分流部41、挡板部42和定子铁芯2之间形成引导槽(图中并未示出),该引导槽用于引导冷却液从分流机构4的顶部向两侧流动;进一步还使得引导槽能够接收来自顶部凹槽21的冷却液。
如图2和图9所示,分流机构4整体上为弧形构件(或扇形构件),并且整体上为对称结构。
如图9和图10所示,多个容纳槽411的宽度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多个通孔412的直径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
此外,在本发明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容纳槽411内设置至少两个通孔412,例如三个、四个、五个等。
如图1所示,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11,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12。在安装好的状态下,进液口11与顶部凹槽21对准。优选地,进液口11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的中间位置,以便使冷却液能够从顶部凹槽21的中间向两侧均匀地流动。
下面结合图1来对本发明的电机的液冷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冷却时,外界的冷却液从进液口11注入到顶部凹槽21内,然后一部分冷却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环形槽22从顶部凹槽21流动到底部凹槽23内,另一部分冷却液分别流动到两侧的分流机构4上。分流机构4上的冷却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中间向两侧流动,并在流动的过程中被容纳槽411拦截,进而穿过容纳槽411底部的通孔412滴落到定子绕组3的两端上。定子绕组3两端上的冷却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定子绕组3的侧壁流动到壳体1的内底部。壳体1底部的冷却液通过底部凹槽23流向出液口12,并最终通过出液口12流向外界。
在此过程中,流经顶部凹槽21、环形槽22、底部凹槽23的冷却液能够直接冷却定子铁芯2,滴落到定子绕组3上冷却液能直接冷却定子绕组3,有效地降低了定子铁芯2和定子绕组3的温升。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由于分流机构4上冷却液向两侧流动的能力越来越弱,所以将容纳槽411和通孔412分别设置成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的形式,能够避免冷却液集中滴落的情形,使冷却液均匀地滴落到定子绕组3的两端上,进而使定子绕组3被均匀冷却,防止温升集中,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
进一步,本发明通过重力驱动冷却液流动的技术手段,相对于通过泵将冷却液喷淋到定子铁芯2和/或定子绕组3上的技术手段,结构更加简单,生产、加工、维护成本更低。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容纳槽411的容积以及通孔412的直径的大小可以根据冷却液的粘度和流量来确定。
在本发明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与上述优选实施方案不同的是,仅在定子铁芯2上设置顶部凹槽21和多个环形槽22,而不设置底部凹槽23,并在壳体1的内底部设置允许冷却液流通的凹槽。在该实施例中,大外径定子冲片24仅在顶部设置顶部开口241,在底部不设置开口。
在本发明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与上述优选实施方案不同的是,仅在定子铁芯2上设置顶部凹槽21,而不设置环形槽22和底部凹槽23,并在壳体1的内底部设置允许冷却液流通的凹槽。在该实施例中,定子铁芯2仅包括大外径定子冲片24。
在本发明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与上述优选实施方案不同的是,仅在定子铁芯2的一端设置分流机构4。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机构4还可以被设置成如图11所示的结构。具体地,分流机构4具有两个挡板部42,两个挡板部42和分流部41共同构成所述引导槽。
此外,在本发明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与上述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将分流机构4上的通孔412替换成开口孔(例如C形或U形开口孔),该开口孔设置在分流部41远离挡板部42的一侧,并能够被定子铁芯2封闭。
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又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与上述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分流机构4上的凹槽411被省去。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所说的冷却液是绝缘的液体,例如液压油、水乙二醇、植物油等。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文所述的电机,该电机优选地是所述汽车的驱动电机。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分流机构,
所述定子绕组与所述定子铁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定子绕组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两端沿轴向伸出;
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端的上部设置有所述分流机构;
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的顶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顶部凹槽;
所述分流机构设置成能够从所述顶部凹槽接收冷却液,允许冷却液滴落到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上,具体地:
所述分流机构上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内形成有多个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分流机构上的冷却液沿着所述引导槽流动并穿过多个所述通孔滴落到所述定子绕组的端部,
其中,多个所述容纳槽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并且多个所述通孔的直径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分布的环形槽,每一个所述环形槽分别与所述顶部凹槽连通,使得所述顶部凹槽内的冷却液能够沿着所述环形槽从所述定子铁芯的顶部流向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底部凹槽,所述底部凹槽与多个所述环形槽分别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大外径定子冲片和多个小外径定子冲片,所述小外径定子冲片与其两侧的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共同形成所述环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顶部开口,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多个所述顶部开口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所述顶部凹槽;
并且/或者每一个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底部开口,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多个所述底部开口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所述底部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形槽沿轴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或一体制成的分流部和挡板部,所述分流部远离所述挡板部的一侧与所述定子铁芯的端部抵接,使得所述分流部、所述挡板部和所述定子铁芯之间形成所述引导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为弧形构件;并且/或者所述分流机构相对于竖直方向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分流机构。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组件,并且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顶部凹槽对准的进液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冷却液从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壳体并流入到所述顶部凹槽内,进而从所述出液口流出所述壳体。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
12.一种电机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的顶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顶部凹槽,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顶部凹槽连通的环形槽,
其中,所述电机为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底部凹槽,所述底部凹槽与多个所述环形槽分别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大外径定子冲片和多个小外径定子冲片,所述小外径定子冲片与其两侧的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共同形成所述环形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顶部开口,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多个所述顶部开口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所述顶部凹槽;
并且/或者每一个所述大外径定子冲片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底部开口,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多个所述底部开口彼此对准并因此形成所述底部凹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形槽沿轴向均匀分布。
CN201910131042.1A 2019-02-20 2019-02-20 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定子铁芯 Active CN1098614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1042.1A CN109861418B (zh) 2019-02-20 2019-02-20 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定子铁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1042.1A CN109861418B (zh) 2019-02-20 2019-02-20 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定子铁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1418A CN109861418A (zh) 2019-06-07
CN109861418B true CN109861418B (zh) 2022-04-19

Family

ID=66898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1042.1A Active CN109861418B (zh) 2019-02-20 2019-02-20 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定子铁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614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6004B (zh) * 2020-04-26 2022-09-20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
CN112104171B (zh) * 2020-08-29 2022-01-14 佛山市顺德区金泰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电机的定子制造方法
CN114142660B (zh) * 2020-09-04 2023-06-23 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电机
CN114430206A (zh) * 2020-10-29 2022-05-03 法雷奥西门子新能源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电机分配环
JP7487644B2 (ja) * 2020-11-05 2024-05-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6841A (ja) * 1982-09-24 1984-04-02 Toshiba Corp 超電導回転子
JPH07264810A (ja) * 1994-03-17 1995-10-13 Okuma Mach Works Ltd 液冷モータ
US5491371A (en) * 1993-12-13 1996-02-13 Able Corporation Electrical machinery laminations cooling
JPH0993869A (ja) * 1995-09-28 1997-04-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冷構造を有する回転機械
JPH1169721A (ja) * 1997-08-07 1999-03-09 Yaskawa Electric Corp コア直冷式液冷モータのステータ
CN102630363A (zh) * 2010-01-28 2012-08-08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定子的冷却构造
CN103155376A (zh) * 2010-10-04 2013-06-12 瑞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电机定子的冷却剂通道
CN109194035A (zh) * 2018-09-04 2019-01-11 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 具有油冷系统的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6865B (zh) * 2018-03-30 2024-03-0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液冷驱动电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6841A (ja) * 1982-09-24 1984-04-02 Toshiba Corp 超電導回転子
US5491371A (en) * 1993-12-13 1996-02-13 Able Corporation Electrical machinery laminations cooling
JPH07264810A (ja) * 1994-03-17 1995-10-13 Okuma Mach Works Ltd 液冷モータ
JPH0993869A (ja) * 1995-09-28 1997-04-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冷構造を有する回転機械
JPH1169721A (ja) * 1997-08-07 1999-03-09 Yaskawa Electric Corp コア直冷式液冷モータのステータ
CN102630363A (zh) * 2010-01-28 2012-08-08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定子的冷却构造
CN103155376A (zh) * 2010-10-04 2013-06-12 瑞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电机定子的冷却剂通道
CN109194035A (zh) * 2018-09-04 2019-01-11 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 具有油冷系统的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1418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1418B (zh) 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定子铁芯
CN109936232B (zh) 汽车、电机及其定子组件和分流机构
EP3028888B1 (en) Motor cooling system
US11152827B2 (en) End plate for a rotor assembly of an electrical machine, ro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and vehicle
CN112234771B (zh) 一种牵引电动机的油冷冷却结构
CN109952693B (zh) 用于电机的转子
JP3967624B2 (ja) 電動機
EP2580846B1 (en)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190027987A1 (en) Electric Machine for a Motor Vehicle
JP5374902B2 (ja) モータの油冷構造
WO2021042465A1 (zh) 一种油水双冷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US9197115B2 (en)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CN106100186A (zh) 旋转电机
JP7347074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KR102018231B1 (ko) 전동기
JP5765149B2 (ja) 回転電機
JP2015104214A (ja) 回転電機
WO2020017101A1 (ja) ステータ冷却構造
WO2019208083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WO2019208081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車両駆動装置
WO2019208084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ユニットの制御方法
CN111869058B (zh) 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
CN114759706B (zh) 一种转子、电机和电动车
JP2020014332A (ja) ステータ冷却構造
EP4024679A1 (en) Motor cooling structure, drive assembly,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