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0661A - 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及其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及其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0661A
CN109860661A CN201910085166.0A CN201910085166A CN109860661A CN 109860661 A CN109860661 A CN 109860661A CN 201910085166 A CN201910085166 A CN 201910085166A CN 109860661 A CN109860661 A CN 109860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r
heat
direction support
radiation belt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51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0661B (zh
Inventor
相文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Sino German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Sino German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Sino German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Sino German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851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60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60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0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0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0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散热器领域内的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及其处理方法,散热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室和出水室,进水室和出水室之间设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固定支架,两外侧固定板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竖直支撑单元和水平支撑单元,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之间设有第一散热带,前Z向支撑条和后Z向支撑条之间设有第二散热带;处理方法包括步骤:按配方配成处理液,处理液循环处理散热器内表面6~8h,用超纯水循环处理散热器内表面6~8h。本发明能够增大进入散热器的冷却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液的散热效果;处理后的散热器内表面形成有机高分子膜,不影响热传导,表面阻抗较大,有效保护散热器内表面。

Description

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氢燃料电池车的工作原理是: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的阳极板(负极),经过催化剂(铂)的作用,氢原子中的一个电子被分离出来,失去电子的氢离子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正极),而电子是不能通过质子交换膜的,这个电子,只能经外部电路,到达燃料电池阴极板,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电子到达阴极板后,与氧原子和氢离子重新结合为水。由于供应给阴极板的氧,可以从空气中获得,因此只要不断地给阳极板供应氢,给阴极板供应空气,并及时把水蒸气带走,就可以不断地提供电能。燃料电池发出的电,经逆变器、控制器等装置,给电动机供电,再经传动系统、驱动桥等带动车轮转动,就可使车辆在路上行驶。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冷却液是由去离子水和乙二醇水溶液按照一定比例调和成的溶液。在氢燃料电池系统中,任何与膜电极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流体,都不应含有对膜电极造成潜在危害的离子,所以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冷却液需要经去离子器进行处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冷却液也需要降温处理。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氢燃料电池用集成型散热器,其专利申请号:201721790810.7;申请日:2017-12-20;公开号:207572463U;公开日: 2018-07-03;其结构包括进水室和出水室,进水室和出水室之间设置有换热管,出水室内设置有去离子器,出水室经去离子器分隔为去离子液腔和混合液腔,去离子液腔与靠近去离子液腔的换热管相连通,混合液腔与靠近混合液腔的换热管相连通;出水室和去离子器为长方体,去离子器与出水室的上壁平行设置,去离子器的上方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上部与出水室的上壁相固定,分隔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与出水室的前壁和后壁相固定;去离子器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与出水室的前壁和后壁相贴合,去离子器的左部与出水室的侧壁相贴合。该装置能够增加进入去离子器的冷却液的量,提高冷却液的去离子效果,其不足之处在于:该散热器的冷却液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小,导致散热器对于冷却液的散热效果较差;散热器内表面未经处理,离子析出可能性较大,会影响去离子器的使用寿命,增加维护工作量,加大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能够增大进入散热器的冷却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室和出水室,所述进水室和出水室之间设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包括两块左右相对设置的外侧固定板,外侧固定板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竖直支撑单元,每个竖直支撑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前Z向支撑条和后Z向支撑条,前Z向支撑条与外侧固定板前侧相平齐,后Z向支撑条与外侧固定板后侧相平齐,相邻的所述竖直支撑单元之间设有水平支撑单元,所述水平支撑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上Y向支撑条与外侧固定板上侧相平齐,下Y向支撑条与外侧固定板下侧相平齐;所述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之间设有沿Y向支撑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带,第一散热带的截面形状呈若干沿Z向支撑条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几字形,第一散热带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与外侧固定板的侧面积相同,分隔板一侧的上下边缘分别紧贴对应Y向支撑条,分隔板另一侧的前后边缘分别紧贴对应Z向支撑条,对应的相邻分隔板之间经第一散热带分隔为若干空气通道,所述前Z向支撑条和后Z向支撑条之间设有沿Z向支撑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带,第二散热带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对应分隔板相贴合,所述第二散热带的截面形状呈若干沿Y向支撑条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几字形,对应的相邻分隔板之间经第二散热带分隔为若干液体通道;所述进水室与各液体通道的上开口相连通,所述出水室与各液体通道的下开口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冷却液通过进水室竖直进入液体通道的入口,再从液体通道的出口排出,最后冷却液从液体通道的出口排出;空气从前侧进入空气通道的入口,再从空气通道的出口排出;位于分隔板两侧的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轴线互相垂直,相邻的各液体通道和各气体通道之间只隔着一块分隔板,冷却液从液体通道入口流向出口的过程中,各水平的空气通道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分布,冷却液依次与各空气通道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交换,增大冷却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延长散热时间,提高散热效果;两外侧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层交错设置的竖直支撑单元和水平支撑单元,结构更加稳定;第一散热带分隔为若干空气通道,第二散热带分隔为若干液体通道,各液体通道内的冷却液均与不同的空气通道内的空气接触,互相影响,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体通道内设置有X向翅片,X向翅片与液体通道的轴线相平行,X向翅片与分隔板表面相垂直。X向翅片可以将液体通道内的冷却液分隔成2部分,2部分冷却液分开与空气接触,散热效果更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若干位于同一平面内的风扇,风扇的吹风方向与空气通道的轴线方向平行。风扇可以使得空气流动更加迅速,高温空气被吹走,低温空气继续对冷却液散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侧设有与进水室相连通的进液管和放气管,壳体下侧设有与出水室相连通的出液管和放水阀座,出水室内部设有去离子器。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进入进水室,出水室内的冷却液通过出液管排出,去离子器可以将冷却液中的离子去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若干减震器,减震器包括上下对应的L形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连接板一竖直部与壳体相固定连接,连接板一水平部上开设有通孔,连接板一水平部上侧设有上软套,上软套包括同轴设置的大径段和小径段,上软套上轴向开设有中心孔,上软套大径段端面与连接板一相贴合,上软套小径段穿过通孔并向下伸出,连接板一水平部下侧设有下软套,下软套上轴向开设有沉头孔,上软套与下软套同轴设置,上软套小径段伸出端与沉头孔上端相匹配设置,所述连接板二水平部与下软套下端面相贴合,所述上软套的中心孔和下软套的沉头孔内竖直设有衬套;所述上软套上端面设有上垫片,所述连接板二下侧设有下垫片,紧固螺栓从上向下穿过衬套并向外伸出,紧固螺栓下端套设有与下垫片接触的紧固螺母;连接板二竖直部上开设有固定螺栓孔;上软套和下软套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通过连接板二上的固定螺栓孔将减震器安装到设备上,连接板一与硅胶材质的上软套接触,连接板二与硅胶材质的下软套接触,散热器与待安装设备之间互相绝缘,硅胶具有绝缘、减震和抗老化的性能,上软套和下软套可以对散热器起到绝缘、减震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散热带的左右两侧与相邻的对应分隔板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 Y向支撑条的左右两侧与对应分隔板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第二散热带的左右两侧与相邻的对应分隔板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Z向支撑条的左右两侧与对应分隔板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的处理方法,能够对散热器内表面进行处理,有效保护散热器内表面,防止铝合金材质的散热器内表面有离子析出,保护内表面,避免影响燃料电池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2-苯基咪唑为1.45~1.55g/L;L-胱氨酸为0.8~1.2g/L;8-羟基喹啉为0.46~0.58g/L,青藤碱为0.39~0.55g/L;表面活性剂LAE-9为4.8~5.3g/L;大豆卵磷脂为0.8~1.2g/L;以及余量为高纯水的配方配制处理液,然后将上述处理液置于循环箱体内,循环箱体一侧通过连接管一与进液管相连通,循环箱体另一侧通过连接管二与出液管相连通,连接管一上设有循环泵,再通过加热器将循环箱体内处理液加热到60~70℃,循环泵启动将处理液抽入散热器的进水室内,使得处理液在管路中循环流动并处理各液体通道的内表面6~8h;然后将连接管一与进液管分离,通过循环泵将处理液抽出,向循环箱体内加入超纯水;再将循环泵启动使得超纯水被抽入散热器的进水室内,超纯水在管路中循环流动并处理各液体通道的内表面6~8h,将处理液清洗掉,完成散热器的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处理液循环时,对散热器内表面进行处理,可以在散热器内表面形成0.6μm的有机高分子膜,有机高分子膜质地致密,不影响热传导,且表面阻抗较大,有效保护散热器内表面,避免铝合金与冷却液直接接触,防止铝离子析出,避免影响燃料电池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的散热模块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出散热效果好,结构稳定的散热模块。
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的散热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1块外侧固定板竖直放置好;
(2)在外侧固定板的右侧焊接固定1块左分隔板,在左分隔板右侧的上下边缘分别焊接固定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在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之间将第一散热带与外侧固定板焊接固定,使得第一散热带的空气通道轴线与Y向支撑条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散热带的前后两侧与分隔板的前后边缘平齐;在上Y 向支撑条、第一散热带和下Y 向支撑条的右侧焊接固定1块右分隔板,在右侧分隔板右侧的前后边缘分别焊接固定前Z向支撑条和后Z向支撑条,在前Z向支撑条和后Z向支撑条之间将第二散热带与右分隔板焊接固定,使得第二散热带的空气通道轴线与Z向支撑条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散热带的上下两侧与分隔板的上下边缘相平齐,形成1个散热单元;
(3)重复上述步骤(2),在上Y向支撑条、第二散热带和下Y 向支撑条的右侧再依次排列焊接固定若干个散热单元;
(4)在右侧散热单元的上Y向支撑条、第二散热带和下Y 向支撑条的右侧焊接固定1块左分隔板,在左分隔板右侧的上下边缘分别焊接固定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在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之间将第一散热带与外侧固定板焊接固定,使得第一散热带的空气通道轴线与Y 向支撑条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散热带的前后两侧与分隔板的前后边缘平齐;在上Y向支撑条、第一散热带和下Y向支撑条的右侧焊接固定1块外侧固定板,完成散热模块的制造。
采用化学性能稳定的3系、4系铝合金材料制造散热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法通过逐层焊接固定若干散热单元,能够制造出散热效果好,且结构稳定的散热模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散热模块沿通过前Z向支撑条的竖直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上水室沿水平截面的剖视图。
图9为下水室沿水平截面的剖视图。
图10为在散热器内横向排列的各液体通道内的液体流动图。
图11为在散热器内纵向排列的各液体通道内的液体流动图。
图12为处理液处理散热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BB向剖视图。
其中,1壳体,2进水室,3出水室,4散热模块,5外侧固定板,6前Z向支撑条,7后Z向支撑条,8上Y向支撑条,9下Y向支撑条,10第一散热带,11分隔板,12空气通道,13第二散热带,14液体通道,15X向翅片,16风扇,17进液管,18出液管,19去离子器,20减震器,21连接板一,22连接板二,23上软套,23a大径段,23b小径段,24下软套,25衬套,26上垫片,27下垫片,28固定螺母,29紧固螺栓,30循环箱体,31连接管一,32连接管二,33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14所示,为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室2和出水室3,进水室2和出水室3之间设有散热模块4,散热模块4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包括两块左右相对设置的外侧固定板5,外侧固定板5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竖直支撑单元,每个竖直支撑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前Z向支撑条6和后Z向支撑条7,前Z向支撑条6与外侧固定板5前侧相平齐,后Z向支撑条7与外侧固定板5后侧相平齐,相邻的所述竖直支撑单元之间设有水平支撑单元,所述水平支撑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上Y向支撑条8和下Y向支撑条9,上Y向支撑条8与外侧固定板5上侧相平齐,下Y向支撑条9与外侧固定板5下侧相平齐;上Y向支撑条8和下Y向支撑条9之间设有沿Y向支撑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带10,第一散热带10的截面形状呈若干沿Z向支撑条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几字形,第一散热带1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分隔板11,分隔板11与外侧固定板5的侧面积相同,分隔板11一侧的上下边缘分别紧贴对应Y向支撑条,分隔板11另一侧的前后边缘分别紧贴对应Z向支撑条,对应的相邻分隔板11之间经第一散热带10分隔为若干空气通道12,前Z向支撑条6和后Z向支撑条7之间设有沿Z向支撑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带13,第二散热带1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对应分隔板11相贴合,第二散热带13的截面形状呈若干沿Y向支撑条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几字形,对应的相邻分隔板11之间经第二散热带13分隔为若干液体通道14;进水室2与各液体通道14的上开口相连通,出水室3与各液体通道14的下开口相连通。液体通道14内设置有X向翅片15,X向翅片15与液体通道14的轴线相平行,X向翅片15与分隔板11表面相垂直。壳体1的前侧设有若干位于同一平面内的风扇16,风扇16的吹风方向与空气通道12的轴线方向平行。壳体1上侧设有与进水室2相连通的进液管17和放气管,壳体1下侧设有与出水室3相连通的出液管18和放水阀座,出水室3内部设有去离子器19。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若干减震器20,减震器20包括上下对应的L形连接板一21和连接板二22,连接板一21竖直部与壳体1相固定连接,连接板一21水平部上开设有通孔,连接板一21水平部上侧设有上软套23,上软套23包括同轴设置的大径段23a和小径段23b,上软套23上轴向开设有中心孔,上软套23大径段23a端面与连接板一21相贴合,上软套23小径段23b穿过通孔并向下伸出,连接板一21水平部下侧设有下软套24,下软套24上轴向开设有沉头孔,上软套23与下软套24同轴设置,上软套23小径段23b伸出端与沉头孔上端相匹配设置,连接板二22水平部与下软套24下端面相贴合,上软套23的中心孔和下软套24的沉头孔内竖直设有衬套25;上软套23上端面设有上垫片26,连接板二22下侧设有下垫片27,紧固螺栓29从上向下穿过衬套25并向外伸出,紧固螺栓29下端套设有与下垫片27接触的紧固螺母28;连接板二22竖直部上开设有固定螺栓孔;上软套23和下软套24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第一散热带10的左右两侧与相邻的对应分隔板11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 Y向支撑条的左右两侧与对应分隔板11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第二散热带13的左右两侧与相邻的对应分隔板11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Z向支撑条的左右两侧与对应分隔板11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
本散热器的优点在于:冷却液通过进水室2竖直进入液体通道14的入口,再从液体通道14的出口排出,最后冷却液从液体通道14的出口排出;空气从前侧进入空气通道12的入口,再从空气通道12的出口排出;位于分隔板11两侧的液体通道14和气体通道轴线互相垂直,相邻的各液体通道14和各气体通道之间只隔着一块分隔板11,冷却液从液体通道14入口流向出口的过程中,各水平的空气通道12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分布,冷却液依次与各空气通道12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交换,增大冷却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延长散热时间,提高散热效果;两外侧固定板5之间设置有若干层交错设置的竖直支撑单元和水平支撑单元,结构更加稳定;第一散热带10分隔为若干空气通道12,第二散热带13分隔为若干液体通道14,各液体通道14内的冷却液均与不同的空气通道12内的空气接触,互相影响,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散热器采用化学性能稳定的3系、4系铝合金材料制成,散热器内表面会形成稳定的氧化铝膜。
一种上述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2-苯基咪唑为1.45g/L;L-胱氨酸为0.8g/L;8-羟基喹啉为0.52g/L,青藤碱为0.46g/L;表面活性剂LAE-9为5.1g/L;大豆卵磷脂为1.05g/L;以及余量为高纯水的配方配制处理液,然后将上述处理液置于循环箱体30内,循环箱体30一侧通过连接管一31与进液管17相连通,循环箱体30另一侧通过连接管二32与出液管18相连通,连接管一31上设有循环泵33,再通过加热器将循环箱体30内处理液加热到60℃,循环泵33启动将处理液抽入散热器的进水室2内,使得处理液在管路中循环流动并处理各液体通道14的内表面6h;然后将连接管一31与进液管17分离,通过循环泵33将处理液抽出,向循环箱体30内加入超纯水;再将循环泵33启动使得超纯水被抽入散热器的进水室2内,超纯水在管路中循环流动并处理各液体通道14的内表面8h,将处理液清洗掉,完成散热器的处理。
本处理方法的优点在于:处理液循环时,对散热器内表面进行处理,可以在散热器内表面形成0.6μm的有机高分子膜,有机高分子膜质地致密,不影响热传导,且表面阻抗较大,有效保护散热器内表面,避免铝合金与冷却液直接接触,防止铝离子析出,避免影响燃料电池工作。
将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加入空的循环箱体30内,将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加热到60℃,然后循环泵33将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通过上述管路循环4h ,然后检测得到循环箱体30内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的电导率为0.07µs/cm,将铝合金片放置在加入循环箱体30内的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的去离子水中,浸泡3天后,观察铝合金片表面无腐蚀痕迹。
一种上述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的散热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1块外侧固定板5竖直放置好;
(2)在外侧固定板5的右侧焊接固定1块左分隔板11,在左分隔板11右侧的上下边缘分别焊接固定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在上Y向支撑条8和下Y向支撑条9之间将第一散热带10与外侧固定板5焊接固定,使得第一散热带10的空气通道12轴线与Y向支撑条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散热带10的前后两侧与分隔板11的前后边缘平齐;在上Y向支撑条、第一散热带10和下Y向支撑条的右侧焊接固定1块右分隔板11,在右侧分隔板11右侧的前后边缘分别焊接固定前Z向支撑条6和后Z向支撑条7,在前Z向支撑条6和后Z向支撑条7之间将第二散热带13与右分隔板11焊接固定,使得第二散热带13的空气通道12轴线与Z向支撑条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散热带13的上下两侧与分隔板11的上下边缘相平齐,形成1个散热单元;
(3)重复上述步骤(2),在上Y向支撑条、第二散热带13和下Y 向支撑条的右侧再依次排列焊接固定若干个散热单元;
(4)在右侧散热单元的上Y向支撑条、第二散热带13和下Y 向支撑条的右侧焊接固定1块左分隔板11,在左分隔板11右侧的上下边缘分别焊接固定上Y向支撑条8和下Y向支撑条,在上Y向支撑条8和下Y向支撑条9之间将第一散热带10与外侧固定板5焊接固定,使得第一散热带10的空气通道12轴线与Y 向支撑条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散热带10的前后两侧与分隔板11的前后边缘平齐;在上Y向支撑条8、第一散热带10和下Y向支撑条的右侧焊接固定1块外侧固定板5,完成散热模块4的制造。
本制造方法的优点在于:本方法通过逐层焊接固定若干散热单元,能够制造出散热效果好,且结构稳定的散热模块4。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2-苯基咪唑为1.51g/L;L-胱氨酸为1.06g/L;8-羟基喹啉为0.46g/L,青藤碱为0.39g/L;表面活性剂LAE-9为5.3g/L;大豆卵磷脂为0.8g/L;以及余量为高纯水的配方配制处理液,然后将上述处理液置于循环箱体30内,循环箱体30一侧通过连接管一31与进液管17相连通,循环箱体30另一侧通过连接管二32与出液管18相连通,连接管一31上设有循环泵33,再通过加热器将循环箱体30内处理液加热到65℃,循环泵33启动将处理液抽入散热器的进水室2内,使得处理液在管路中循环流动并处理各液体通道14的内表面7h;然后将连接管一31与进液管17分离,通过循环泵33将处理液抽出,向循环箱体30内加入超纯水;再将循环泵33启动使得超纯水被抽入散热器的进水室2内,超纯水在管路中循环流动并处理各液体通道14的内表面6h,将处理液清洗掉,完成散热器的处理。
将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加入空的循环箱体30内,将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加热到60℃,然后循环泵33将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通过上述管路循环4h ,然后检测得到循环箱体30内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的电导率为0.069µs/cm,将铝合金片放置在加入循环箱体30内的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的去离子水中,浸泡3天后,观察铝合金片表面无腐蚀痕迹。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2-苯基咪唑为1.55g/L;L-胱氨酸为1.2g/L;8-羟基喹啉为0.58g/L,青藤碱为0.55g/L;表面活性剂LAE-9为4.8g/L;大豆卵磷脂为1.2g/L;以及余量为高纯水的配方配制处理液,然后将上述处理液置于循环箱体30内,循环箱体30一侧通过连接管一31与进液管17相连通,循环箱体30另一侧通过连接管二32与出液管18相连通,连接管一31上设有循环泵33,再通过加热器将循环箱体30内处理液加热到70℃,循环泵33启动将处理液抽入散热器的进水室2内,使得处理液在管路中循环流动并处理各液体通道14的内表面8h;然后将连接管一31与进液管17分离,通过循环泵33将处理液抽出,向循环箱体30内加入超纯水;再将循环泵33启动使得超纯水被抽入散热器的进水室2内,超纯水在管路中循环流动并处理各液体通道14的内表面7h,将处理液清洗掉,完成散热器的处理。
将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加入空的循环箱体30内,将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加热到60℃,然后循环泵33将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通过上述管路循环4h ,然后检测得到循环箱体30内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的电导率为0.071µs/cm,将铝合金片放置在加入循环箱体30内的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的去离子水中,浸泡3天后,观察铝合金片表面无腐蚀痕迹。
对比例
采用未经处理液处理的散热器,将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加入空的循环箱体30内,将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加热到60℃,然后循环泵33将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通过图12的上述管路循环4h ,然后检测得到循环箱体30内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的电导率为15µs/cm,将铝合金片放置在加入循环箱体30内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的去离子水中,浸泡3天后,观察铝合金片表面发生30%面积的腐蚀。
根据上述3个实施例和1个对比例可以得出,经过处理后的散热器在对防冻冷却液散热时,防冻冷却液的电导率为0.069~0.071µs/cm,远小于未经处理的散热器在对防冻冷却液散热时的15µs/cm,可以用于燃料电池的冷却系统,不影响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经过处理后的散热器内表面形成0.6μm的质地致密且稳定的有机高分子膜,有机高分子膜质地致密,不影响热传导,且表面阻抗较大,散热器内表面的氧化铝膜为疏松多孔结构,有机高分子膜有效保护散热器内表面的多孔结构,避免铝合金与冷却液直接接触,防止离子析出,避免影响燃料电池工作。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室和出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室和出水室之间设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包括两块左右相对设置的外侧固定板,外侧固定板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竖直支撑单元,每个竖直支撑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前Z向支撑条和后Z向支撑条,前Z向支撑条与外侧固定板前侧相平齐,后Z向支撑条与外侧固定板后侧相平齐,相邻的所述竖直支撑单元之间设有水平支撑单元,所述水平支撑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上Y向支撑条与外侧固定板上侧相平齐,下Y向支撑条与外侧固定板下侧相平齐;所述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之间设有沿Y向支撑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散热带,第一散热带的截面形状呈若干沿Z向支撑条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几字形,第一散热带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与外侧固定板的侧面积相同,分隔板一侧的上下边缘分别紧贴对应Y向支撑条,分隔板另一侧的前后边缘分别紧贴对应Z向支撑条,对应的相邻分隔板之间经第一散热带分隔为若干空气通道,所述前Z向支撑条和后Z向支撑条之间设有沿Z向支撑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带,第二散热带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对应分隔板相贴合,所述第二散热带的截面形状呈若干沿Y向支撑条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几字形,对应的相邻分隔板之间经第二散热带分隔为若干液体通道;所述进水室与各液体通道的上开口相连通,所述出水室与各液体通道的下开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道内设置有X向翅片,X向翅片与液体通道的轴线相平行,X向翅片与分隔板表面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若干位于同一平面内的风扇,风扇的吹风方向与空气通道的轴线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侧设有与进水室相连通的进液管和放气管,壳体下侧设有与出水室相连通的出液管和放水阀座,出水室内部设有去离子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若干减震器,减震器包括上下对应的L形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连接板一竖直部与壳体相固定连接,连接板一水平部上开设有通孔,连接板一水平部上侧设有上软套,上软套包括同轴设置的大径段和小径段,上软套上轴向开设有中心孔,上软套大径段端面与连接板一相贴合,上软套小径段穿过通孔并向下伸出,连接板一水平部下侧设有下软套,下软套上轴向开设有沉头孔,上软套与下软套同轴设置,上软套小径段伸出端与沉头孔上端相匹配设置,所述连接板二水平部与下软套下端面相贴合,所述上软套的中心孔和下软套的沉头孔内竖直设有衬套;所述上软套上端面设有上垫片,所述连接板二下侧设有下垫片,紧固螺栓从上向下穿过衬套并向外伸出,紧固螺栓下端套设有与下垫片接触的紧固螺母;连接板二竖直部上开设有固定螺栓孔;上软套和下软套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带的左右两侧与相邻的对应分隔板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 Y向支撑条的左右两侧与对应分隔板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第二散热带的左右两侧与相邻的对应分隔板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Z向支撑条的左右两侧与对应分隔板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按照2-苯基咪唑为1.45~1.55g/L;L-胱氨酸为0.8~1.2g/L;8-羟基喹啉为0.46~0.58g/L,青藤碱为0.39~0.55g/L;表面活性剂LAE-9为4.8~5.3g/L;大豆卵磷脂为0.8~1.2g/L;以及余量为高纯水的配方配制处理液,然后将上述处理液置于循环箱体内,循环箱体一侧通过连接管一与进液管相连通,循环箱体另一侧通过连接管二与出液管相连通,连接管一上设有循环泵,再通过加热器将循环箱体内处理液加热到60~70℃,循环泵启动将处理液抽入散热器的进水室内,使得处理液在管路中循环流动并处理各液体通道的内表面6~8h;然后将连接管一与进液管分离,通过循环泵将处理液抽出,向循环箱体内加入超纯水;再将循环泵启动使得超纯水被抽入散热器的进水室内,超纯水在管路中循环流动并处理各液体通道的内表面6~8h,将处理液清洗掉,完成散热器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的散热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1块外侧固定板竖直放置好;
(2)在外侧固定板的右侧焊接固定1块左分隔板,在左分隔板右侧的上下边缘分别焊接固定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在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之间将第一散热带与外侧固定板焊接固定,使得第一散热带的空气通道轴线与Y向支撑条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散热带的前后两侧与分隔板的前后边缘平齐;在上Y 向支撑条、第一散热带和下Y向支撑条的右侧焊接固定1块右分隔板,在右侧分隔板右侧的前后边缘分别焊接固定前Z向支撑条和后Z向支撑条,在前Z向支撑条和后Z向支撑条之间将第二散热带与右分隔板焊接固定,使得第二散热带的空气通道轴线与Z向支撑条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散热带的上下两侧与分隔板的上下边缘相平齐,形成1个散热单元;
(3)重复上述步骤(2),在上Y向支撑条、第二散热带和下Y向支撑条的右侧再依次排列焊接固定若干个散热单元;
(4)在右侧散热单元的上Y向支撑条、第二散热带和下Y向支撑条的右侧焊接固定1块左分隔板,在左分隔板右侧的上下边缘分别焊接固定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在上Y向支撑条和下Y向支撑条之间将第一散热带与外侧固定板焊接固定,使得第一散热带的空气通道轴线与Y向支撑条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散热带的前后两侧与分隔板的前后边缘平齐;在上Y向支撑条、第一散热带和下Y向支撑条的右侧焊接固定1块外侧固定板,完成散热模块的制造。
CN201910085166.0A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及其处理方法 Active CN109860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5166.0A CN109860661B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及其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5166.0A CN109860661B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及其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0661A true CN109860661A (zh) 2019-06-07
CN109860661B CN109860661B (zh) 2021-11-30

Family

ID=66896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5166.0A Active CN109860661B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及其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606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2078A (zh) * 2020-03-03 2020-06-26 泰安鼎鑫冷却器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低电导率芯体及加工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8115A1 (en) * 2006-12-05 2008-06-05 Seung Yong Lee Radiator Module for Fuel Cell Vehicles
CN201646358U (zh) * 2009-05-07 2010-11-24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波纹结构散热带的封条式水箱散热器
CN204704302U (zh) * 2015-03-30 2015-10-14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一种限位套筒防转减振器
CN205860819U (zh) * 2016-05-05 2017-01-04 徐州曼特电子有限公司 防震式两套循环水路的散热器
CN207572463U (zh) * 2017-12-20 2018-07-03 扬州中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用集成型散热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8115A1 (en) * 2006-12-05 2008-06-05 Seung Yong Lee Radiator Module for Fuel Cell Vehicles
CN201646358U (zh) * 2009-05-07 2010-11-24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波纹结构散热带的封条式水箱散热器
CN204704302U (zh) * 2015-03-30 2015-10-14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一种限位套筒防转减振器
CN205860819U (zh) * 2016-05-05 2017-01-04 徐州曼特电子有限公司 防震式两套循环水路的散热器
CN207572463U (zh) * 2017-12-20 2018-07-03 扬州中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用集成型散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2078A (zh) * 2020-03-03 2020-06-26 泰安鼎鑫冷却器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用低电导率芯体及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0661B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502089A (ja) 各種データセンター用自然冷却源放熱システム
CN209840775U (zh) 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水空中冷器
CN109449529B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冷却结构
CN109860661A (zh) 一种低电导率燃料电池专用散热器及其处理方法
CN106411110A (zh) 一种散热可控的变频器
CN219959153U (zh) 风冷式电池包及包括该风冷式电池包的储能系统
CN116315340A (zh) 一种具有双循环散热系统的电化学储能集成箱
CN11428460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
CN112072522A (zh) 一种通用电气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07198539U (zh) 色轮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CN111540971B (zh) 一种锂电池储能柜的智能温控系统
CN22027259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散热机构
CN216389451U (zh)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冷却装置
CN210404503U (zh) 一种变电站高效散热装置
CN220253936U (zh) 一种高效散热自动化电气控制柜
CN218864617U (zh) 一种箱式水冷冷水机
CN212431274U (zh) 一种空调节能系统的控制柜
CN218102244U (zh) 一种配电柜的降温冷却器
CN215805024U (zh) 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特种设备空调压缩机
CN218336994U (zh) 一种放电加工中心控制系统的散热结构
CN218679702U (zh) 一种设备散热柜体
CN216409851U (zh) 急速垂直降温冷却塔
CN210952097U (zh) 一种食品加工中的冷却烘干系统
CN112888245B (zh) 一种低噪音密闭水冷散热式高压有源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CN220652644U (zh) 一种散热防潮的电容补偿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