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9415B - 图书馆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书馆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9415B
CN109859415B CN201910115325.7A CN201910115325A CN109859415B CN 109859415 B CN109859415 B CN 109859415B CN 201910115325 A CN201910115325 A CN 201910115325A CN 109859415 B CN109859415 B CN 109859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ok
borrowing
user
mobile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53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9415A (zh
Inventor
李晓秋
张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1153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9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9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9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9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9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书馆系统,包括图书管理装置、与图书管理装置地理上远离的图书借阅装置和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利用移动终端从图书借阅装置按照读者采购模式来直接借阅图书。还提供了自助借还书方法和读者转借方法。

Description

图书馆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互联网应用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图书馆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及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少地阅读传统的纸质图书,而是通过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来阅读电子图书。因此,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纸质图书以及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如此,读者们往往表示电子图书的阅读体验不如纸质图书,也愿意去图书馆借书。鉴于这种挑战和需求,提出了本发明,让纸质图书和图书馆一定程度上避开了互联网带来的危机,并借势提供全新的服务,实现自身飞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借助互联网技术,提供了新式的图书馆服务,能够显著提升读者用户们从借书、还书的便捷性,并且还能够让读者用户们共享图书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书馆系统,包括:图书管理装置,用于连接到数据库;图书借阅装置,包括射频识别RFID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图书识别码标签。所述图书管理装置与所述图书借阅装置用于和设置有成像设备的移动终端彼此通信耦接。所述移动终端被配置为:向所述图书借阅装置发送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一本或多本图书的ISBN码在内的借阅请求消息。所述图书借阅装置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终端的借阅请求消息,利用所述RFID设备产生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之一具有相同的图书识别码,并且所述RFID标签和相应的图书识别码标签被贴附到相应的图书上;向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发送图书编目请求消息,所述图书编目请求消息包括相应图书的ISBN码、图书识别码和所述用户识别号;以及从所述图书管理装置接收编目响应消息,所述编目响应消息指示是否成功编目,并且包括所述用户识别号和相关联的图书识别码,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借阅所述图书识别码对应的图书。所述图书管理装置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图书借阅装置的图书编目请求消息,在所述数据库中相关联地保存所述ISBN码、所述图书识别码和所述用户识别号,以及向所述图书借阅装置发送所述编目响应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书管理装置可以位于图书馆内,图书借阅装置可以位于书店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书识别码由可以图书管理装置预配置到图书借阅装置,或者可以由图书借阅装置现场生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书管理装置可以包括用于读取图书上的RFID标签的门禁设备,图书管理装置被配置为当图书经过门禁设备时,通过图书上的RFID标签获取图书的图书识别码,基于经过门禁设备的方向来确定指示图书在馆内还是馆外的图书位置,并且将所确定的图书位置和所述图书识别码相关联地保存在数据库中。移动终端还可以被配置为:仅当图书位置指示图书位于馆内时,允许移动终端向图书管理装置发送还书请求,以解除图书与当前借阅者的用户识别号相关联的借阅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书管理装置与图书借阅装置还可以用于和另一移动终端彼此通信耦接,另一移动终端被配置为:扫描图书上的图书识别码标签以获得图书的图书识别码,向图书管理装置发送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面对面借书请求至少包括与另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图书识别码;以及基于从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的移动终端获取的密码,向图书管理装置发送面对面借书确认消息,面对面借书确认请求至少包括图书的图书识别码、与另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密码。图书管理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向当前借阅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密码,以及响应于接收到面对面借书确认消息,将与图书相关联的借阅用户修改为与另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成像设备可以用于获取图书的ISBN码和/或图书识别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用于确定移动终端位置的定位设备,并且所述定位设备被配置为:基于移动终端位置,在图书管理装置的数据库中查找附近处于借阅状态的图书;以及向图书中的感兴趣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发送转借请求消息,以便当同意转借时与当前借阅用户完成转借。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被配置为促进其借阅用户与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进行面对面转借。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书馆系统可以包括在图书馆之外的书柜,书柜通信耦接到图书管理装置,其中图书管理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在当前借阅用户将图书放入书柜并关闭时,将书柜的开门密码发送到与移动终端对应的下一借阅用户,并且解除图书与当前借阅用户的借阅状态;以及当书柜被再次打开时,建立图书与下一借阅用户的借阅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图书馆系统的方法,图书馆系统包括图书管理装置以及地理上远离图书管理装置的图书借阅装置,其中图书管理装置连接到数据库,图书借阅装置包括射频识别RFID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图书识别码标签,所述图书管理装置与所述图书借阅装置用于和设置有成像设备的移动终端彼此通信耦接。该方法包括:移动终端向图书借阅装置发送包括与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一本或多本图书的ISBN码在内的借阅请求消息;图书借阅装置响应于接收到来自移动终端的借阅请求消息,利用RFID设备产生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之一具有相同的图书识别码,并且RFID标签和相应的图书识别码标签被贴附到相应的图书上;图书借阅装置向图书管理装置发送图书编目请求消息,图书编目请求消息包括相应图书的ISBN码、图书识别码和用户识别号;图书管理装置响应于接收到来自图书借阅装置的图书编目请求消息,在所述数据库中相关联地保存ISBN码、图书识别码和用户识别号,并向图书借阅装置发送编目响应消息,编目响应消息指示是否成功编目,并且包括用户识别号和相关联的图书识别码,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借阅与图书识别码对应的图书;以及图书借阅装置接收编目响应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书管理装置位于图书馆内,图书借阅装置位于书店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书识别码由图书管理装置预配置到图书借阅装置,或者由图书借阅装置现场生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书管理装置可以包括用于读取图书上贴附的RFID标签的门禁设备,该方法还包括:当图书经过门禁设备时,图书管理装置读取图书上的RFID标签,并且基于经过门禁设备的方向来确定指示所述图书在馆内还是馆外的图书位置,并且在数据库中保存所确定的图书位置;仅当图书位置指示图书位于馆内时,允许移动终端向图书管理装置发送还书请求,以解除图书的图书识别码与当前借阅者的用户识别号相关联的借阅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由另一移动终端扫描图书上的图书识别码标签以获得图书的图书识别码,该另一移动终端向图书管理装置发送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面对面借书请求至少包括与该另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图书的图书识别码。图书管理装置还可以响应于接收到面对面借书请求向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密码;该另一移动终端基于从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的移动终端获取的密码,向图书管理装置发送面对面借书确认消息,面对面借书确认请求至少包括图书的图书识别码、与另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密码。图书管理装置可以响应于接收到面对面借书确认消息,在数据库中将与图书相关联的借阅用户从当前借阅用户修改为与该另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使用移动终端的成像设备来获取图书的ISBN码和/或图书识别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用于确定移动终端位置的定位设备,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移动终端位置,查找附近处于借阅状态的图书;以及向查找到的图书中的感兴趣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发送转借请求消息,以便当同意转借时与当前借阅用户完成转借。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促进其借阅用户与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进行面对面转借。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书馆系统可以包括在图书馆之外的书柜,书柜可以通信耦接到图书管理装置,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当前借阅用户将图书放入到书柜并关闭时,图书管理装置将书柜的开门密码发送到下一借阅用户的移动终端,并且解除图书与当前借阅用户的借阅状态,以及当书柜被再次打开时,图书管理装置将与所述图书相关联的借阅用户修改为所述下一借阅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移动终端从图书馆借书的方法,移动终端具有成像设备,该方法包括:使用成像设备扫描图书上贴附的图书识别码标签,以获得图书识别码;向图书馆的图书管理装置发送借书请求消息,所述借书请求消息包括与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所述图书识别码;移动管理装置在数据库中查找与图书识别码对应的借阅状态,如果所述借阅状态指示所述图书可借,则将借阅状态修改为借出,将所述图书识别码和所述用户识别号相关联保存在数据库中,并且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借阅成功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移动终端在图书馆还书的方法,其中,移动终端具有成像设备,图书上贴附有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所述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具有相同的图书识别码,以及图书馆具有图书管理装置,所述图书管理装置连接到用于读取RFID标签的门禁设备和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中相关联地保存图书识别码、图书位置和借阅信息,所述图书位置指示图书在馆内还是馆外,所述方法包括:当图书经过门禁设备时,通过图书上的RFID标签获取所述图书的图书识别码,基于经过所述门禁设备的方向来确定指示所述图书在馆内还是馆外的图书位置,并且将所确定的图书位置和所述图书识别码相关联地保存在所述数据库中;以及仅当所述图书位置指示所述图书位于馆内时,允许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发送还书请求,以解除所述图书的图书识别码与当前借阅者的用户识别号相关联的借阅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面对面转借图书馆的图书的方法,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扫描图书上的图书识别码标签以获得所述图书的图书识别码,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向图书馆的图书管理装置发送包括所述图书识别码的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所述面对面借书请求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所述图书识别码;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向所述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的第二移动终端发送密码;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基于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获取的密码,向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发送面对面借书确认消息,所述面对面借书确认请求至少包括所述图书的图书识别码、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所述密码;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面对面借书确认消息,将与所述图书相关联的当前借阅用户的用户识别码修改为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码。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转借图书馆的图书的方法,包括:基于移动终端的位置,查找附近处于借阅状态的图书;以及向所述图书中的感兴趣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发送转借请求消息,以便当同意转借时与所述当前借阅用户完成转借。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借可以是面对面转借。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借可以通过图书馆之外的书柜完成,所述书柜耦接到图书馆的图书管理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当前借阅用户将图书放入到所述书柜并关闭时,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将所述书柜的开门密码发送到下一借阅用户的移动终端,并且解除所述图书与当前借阅用户的借阅状态;以及当所述书柜被再次打开时,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将与所述图书相关联的借阅用户修改为所述下一借阅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共享图书的方法,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扫描图书的ISBN码以获取图书信息;使用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和所述图书信息发布要共享的图书。
附图说明
现将参考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手机应用的功能框图;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手机应用的图书馆主页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手机应用的个人主页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读者采购模式的业务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书馆系统的示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读者采购模式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读者根据读者采购模式从书店借阅图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自助借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自助还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书转借方法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面对面转借图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书柜转借图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共享图书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3示出了适于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的描述参考附图,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除非另有说明。为了简洁,对一个实施例中的组件的描述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实施例中相同或类似的组件,尽管可以使用不同的附图标记指代不同实施例中的组件。在与本发明一致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阐述的实现方式不代表与本发明一致的所有实现方式。相反,它们仅仅是与本发明的相关方面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
本发明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潮中,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传统图书馆向移动互联网完美转型,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开启了全新的阅读模式。
本发明以智能手机应用APP或者微信图书馆为实现形式,实现了图书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模式。具体地,通过读者与图书馆、读者与书店、图书馆与书店、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全方位互动,结合丰富的高品质图书资源、电子资源,为读者提供便利、全面、优质的服务。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手机应用的功能框图。应用100可以包括馆藏服务110和共享服务120。馆藏服务110可以包括如下功能模块:电子读者证111、馆藏检索112、图书荐购113、馆内借还书114、图书续借115和馆务资讯116。共享服务120可以包括如下模块:面对面借书121、读者转借122、书店借书123、合作书店124、书店新书125、社会大藏书126、电子书127、微视频128、电子云柜129。以上仅是示例,智能手机应用所包括的模块可以更多或更少,不限于此。以下详细描述上述模块。
电子读者证111:用户登录图书馆APP后会自动产生电子读者证。电子读者证呈现的信息同实体读者证相同,并可以带有条形码。电子读者证可以代替实体读者证绝大多数的功能,这将使用户不再依赖实体读者证进行借书、还书、转借等活动。
馆藏检索112:馆藏图书检索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图书馆系统的基本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找需要的图书。用户可以查看每一本书的图书信息、借阅状态、所在位置。同时还可以将匹配、关联网络上的读书信息,让用户更加充分地了解图书。
图书荐购1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书荐购是PDA(读者决策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发明的图书荐购可以采用关键词,通过互联网搜索进行搜索,搜索结果还可以关联到互联网上的图书评分,从而帮助用户选择、筛选优秀的图书。利用图书荐购,可以优化馆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馆内借书114:馆内借书即用户在图书馆内借阅图书。在本发明中,馆内借书可以采用读者自助扫码借阅的形式。例如,用户可以通过APP内置的扫码功能扫描图书上唯一标识该图书的条码barcode,输入自己的借阅密码即可将图书借阅。因此,相比于传统的借阅模式,本发明的馆内借书不需要专人使用专门的设备来完成借书,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借阅方式。
图书续借115:图书续借是一种图书借阅的延伸服务。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书馆系统能够实现用户远程自助续借。用户可以利用诸如智能手机的移动终端在馆外进行续借,这将给读者和图书馆带来很大的便利。图书续借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产品高效、便捷的优势。
馆务资讯116:馆务资讯是图书馆对外发布资讯、公告的平台。馆务资讯可以具有默认的“新闻资讯”、“馆务公告”等分类。然而,图书馆系统可以在后台自定义新的分类,本发明不限于此。馆务资讯提供置顶、分享等功能,是图书馆对外发布信息的主要窗口。
以下描述共享服务120中的各个模块。
面对面借书121:面对面借书是一项创新的高效借阅方式。使用场景为:当用户借阅了一本图书想要归还时,他可以通过把这本书借阅给身边的其他用户来完成还书。如果用户想要借阅这本书,只需要使用本发明的面对面借书功能扫描图书的barcode条码,输入借阅密码就可以了,同时对方还书成功。因此,需要还书的用户和需要借书的用户可以基于他们的地理位置来高效便捷地实现借还书,而不必专门前往图书馆。
读者转借122:读者转借是面对面借书的一个扩展,通过它能够实现附近陌生人间的图书借还活动。用户通过读者转借功能将借阅信息、图书位置信息公开,同时可以看到其他用户公开的信息,当发现想看的图书时向对方发出转借申请即可。双方达成转借意向后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约定时间、地点,等到见面时使用例如上述面对面借书121即可进行图书借还操作,或者可以通过下文中描述的电子云柜129来完成图书的流通。
书店借书123:书店借书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A(读者采购决策)非常重要的新形式,它将传统形式融入互联网思维。用户可以通过APP扫描图书的ISBN条码(其不同于图书barcode)进行添加书店图书,符合条件的图书将加入待借阅列表,代表可借。用户拿着待借阅列表中的书到专用柜台办理业务即可完成借阅。与图书馆APP配合使用的专用书柜装置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目设备,在向用户借阅图书的同时,实现图书馆和书店之间的图书入馆藏的操作。然后,可以由图书馆和书店进行支付,完成图书交易。即,书店借书是图书馆采购图书的一部分,图书馆需要现场将用户想要借阅的图书收录为馆藏图书。简言之,书店借书就是“你买书,我买单”,既帮助用户节省购书成本,又符合图书馆的业务逻辑,优化了馆藏资源。
云书店124:云书店是对本发明图书馆系统的合作书店的一种称呼,在云书店中可以体验从书店借书服务(如书店借书123)。通过APP上的“云书店”,可以查看图书馆合作的每个书店的信息,还提供地图功能,方便读者线下查找。
书店新书125:书店新书是与云书店124相关联的关于图书上新的信息发布平台。借助书店新书125的入口,用户可以实时掌握图书上新动态,方便读者第一时间获得图书资源。
社会大藏书126:社会大藏书126是一个读者间的闲置图书分享、捐赠平台,用于促进图书流通。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社会大藏书126可以不涉及任何金钱交易,作为一种无偿分享平台,也可以为用户希望分享的图书提供一定的价格,从而作为一种二手图书平台。需要指出的是,在社会大藏书126下发布的图书是用户自己拥有的图书,而非从图书馆或其他用户处借阅的图书。
具体地,每位用户都可以将闲置图书发布到社会大藏书,发布时需要录入图书位置(可以通过设备的定位服务获取,如GPS)、图书信息,图书信息通过扫码的形式录入,很方便,或者手动录入。每位用户都可以去社会大藏书寻找需要的图书,发现需要的图书后可以向图书所有者发出请求。对方同意后,双方约定时间、地点进行面对面捐赠或交易,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电子云柜来完成。
社会大藏书还可以支持线下的捐赠活动,图书馆可以在馆内或者指定地点创建捐书点,通过APP将捐书点信息发布出去,用户便可以在线下将闲置图书捐赠出去。社会大藏书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动社会资源,使图书发挥最大的价值,同时为读者营造一个分享的氛围,体验分享的快乐。
电子书127: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电子资源越来越丰富,电子书作为一项重要的电子资源对于图书馆服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共享服务120利用电子书模块127,提供电子书搜索、阅读功能。本服务采用平台模式展开,可集成多个资源方,每个资源方可独立运营自家资源,本服务提供集中展示。用户可以随意查看资源,所有资源对用户免费。提出了一种“有效阅读”的收费模式,即按照单人具体阅读进度百分比进行判断。例如,一本500页的电子书,我们规定阅读量达到30%后算作有效阅读。用户读了300页,那么就算用户有效阅读了这本书,图书馆就要为该名读者向资源方付费;若用户只是读了100页便不再阅读,那么就不算有效阅读,图书馆也就不用为读者向资源方付费。这是一种有针对性的付费模式,使图书馆的经费支出更加合理,同时各资源方的竞争也更加公平,有利于资源的长期优化。
微视频128:微视频是另外一项重要的电子资源。微视频采用电子书一样的平台化展示以及类似的“有效观看”的收费模式。
电子云柜129:电子云柜是一种储藏空间或介质,读者们可以通过它来转借图书或者进行捐赠。例如,当两位读者通过图书馆APP联系,确认要进行图书转借时,当前图书借阅者可以将图书放置到电子云柜中,等待下一位借阅者从电子云柜中取出图书,从而完成图书转借。在转借过程中,可能需要相应的密码来,或者需要对下一位借阅者进行身份认证来打开电子云柜。相应地,电子云柜上可以配置有密码锁或者其他输入设备(如扫描器)等,下文中将详细描述。
除了以上描述的各个功能模块之外,还可以定制多项服务内容。例如免费WiFi、读者活动、志愿服务、场馆服务、电子杂志、电子报刊、图片、音频,本发明不限于此。
参考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手机应用的图书馆主页210的示意图。在智能手机应用已经启用的环境下,当用户触摸左下角所示的“图书馆”图标时,呈现如图2A所示的图书馆主页210。图书馆主页210提供了与如参考图1描述的各个功能模块对应的图标,用户可以触摸或其他方式来启用相应的功能。例如,用户可以触摸“彩云书店”211(对应于云书店124)来查看与图书馆合作的每个书店的信息,并且还获取这些书店的地理位置信息。再例如,用户可以触摸“书店借书”212,从而可以书店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读者采购决策(PDA)模式,在书店实现从图书馆借书。读者采购决策模式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参考图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手机应用的个人主页220的示意图。在智能手机应用已经启用的环境下,当用户触摸右下角所示的“我的”图标时,呈现如图2B所示的个人主页220。个人主页上可以显示具有条形码或二维码形式的电子借阅证,其用于唯一标识读者信息。另外,通过触摸个人主页220上的各个图标,“我的转借”、“我的大藏书”、“我的电子书”等,可以启用参考图1描述的各个功能模块,以下将详细描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读者采购模式的业务图。如图3所示,读者采购模式实现在在读者、图书馆、书店之间。简单地说,读者可以直接从书店借阅图书,图书馆和书店完成对该图书的结算,使得图书的所有权归属于图书馆,然后读者可以向图书馆归还图书。利用读者采购模式,可以改善目前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平均外借率低的问题。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读者之间的转借模式,使得读者之间可以直接相互借阅图书馆的图书,从而省去了去图书馆借书和去图书馆还书的麻烦,提高了图书的流通效率。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书馆系统400。参考图4,图书馆系统400包括图书管理装置410、图书借阅装置420、移动终端430、数据库440、门禁设备450。图书管理装置410连接到数据库440和门禁设备450,它们可以位于在图书馆内。图书管理装置410可以在数据库440中保存图书馆已有的藏书书目信息以及读者账户信息。例如,数据库440中的数据包括两类,一类是图书馆已有的藏书书目信息,书目信息包括图书的唯一识别号、类别、书名、作者、出版社、价格、借阅状态(当前借阅者及历史借阅者等)、副本数、在馆数、采购状态等基本信息,通过查询藏书书目信息就能了解图书馆内可以借阅的书有哪些,另外,书目信息还可以包括图书的诸如封面、封底等的图像信息;另一类是在图书馆注册了的读者的账户信息,包括账号、密码、读者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等,用于对登录信息进行验证,同时便于对读者借书和还书操作进行管理。
图书借阅装置420是可以设置于各个合作书店的购书终端,便于读者从书店借阅图书。这种从书店借阅图书的方式可以优化图书馆藏,方便读者获取图书。图书借阅装置420可以包括扫描器421和RFID模块422(例如RFID读写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扫描器421可以扫描图书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形式的ISBN码,以获取图书相关信息。备选地,扫描器421可以扫描在移动终端430上显示的用于标识用户的电子图书证(例如,图2B所示的条形码等),以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和用户希望从书店借阅的图书的列表。或者,可以通过任何有线或无线方式的其他通信方式将用户希望借阅的图书的列表传输到图书借阅装置420。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书借阅装置420还包括RFID模块422,其用于对将要从书店借出的图书进行编目。具体地,该RFID模块422可以产生能够贴附在图书上的RFID标签,该RFID标签可以具有能够唯一标识该图书的图书识别号,例如SKU等。当读者希望,并且将要从书店借出图书时,图书借阅装置420能够利用RFID模块产生该图书的RFID标签,并将该RFID标签贴附在图书上。
另外,在图书借阅装置420处还提供了图书识别码标签423,例如barcode条码。图书识别码标签可以是图书管理装置410预配置到图书借阅装置420的,或者由图书借阅装置420现场生成。图书识别码标签413所指示的图书识别号与RFID标签中保存的图书识别号一致,都用于唯一标识图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书上设置图书识别码标签和RFID标签二者可以促进移动终端430和图书管理装置410之间通过多种通信模式进行交互,方便用户借书、还书、转借等。
另外,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所具有的图书识别信息可以和图书其他相关信息(如ISBN码、图像、出版社)等相关联,并且被图书借阅装置420传输到图书管理装置410,从而完成图书编目。另外,图书借阅装置420可以将用户的识别信息一并传输到图书管理装置100,以便在数据库440中设置图书和该用户的借阅信息,即,指示图书被该用户借阅的借阅状态。
移动终端430可以是任何便携式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移动终端430上安装有图书馆APP 431或者其他小程序(如微信小程序),图书馆APP具有参考图1描述的各个功能。另外移动终端包括成像设备432,例如相机,其可以扫描图书的barcode。
门禁设备450可以是能够读取其附近的RFID标签的RFID读取器。例如,当具有RFID标签的图书经过门禁设备450时,门禁设备450可以读取到图书的图书识别码。进而,图书管理装置410可以利用所读取的图书识别码来确定图书的相关信息,如借阅状态、位置信息等。通过访问数据库440,确定借阅状态,借阅状态可以指示图书处于馆藏状态还是借出状态,以及当前的借阅者等信息。位置信息可以被确定为图书在馆内还是馆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借阅状态和位置信息来实现用户的自助还书,如以下参考图7详细描述。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读者采购模式PDA的数据流图500。该流程涉及了用户携带安装了参考图1描述的应用的移动终端、位于书店处的图书借阅装置、以及位于图书馆处的图书管理装置。
在步骤510,移动终端可以向图书借阅装置发送书店借书请求消息,书店借书请求消息可以包括一本或多本图书的ISBN码和用户身份信息(例如,电子借书证的标识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向图书借阅装置发送图书借阅请求之前,可以预先判断是否允许该用户从书店借阅该图书。例如,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具有与其相关联的权限或分数,使得将从书店借阅的图书的价格之和不超过该用户的权限或分数。如果超过该权限和分数,则不允许用户将图书添加到相应的借阅列表(如,移动终端上的借阅购物车)。备选地,移动终端还可以查询图书的馆藏情况,如果馆藏数量充足,例如超过一定阈值(如10本,不限于此),则不允许继续购买该图书,即,不可以将该图书添加到借阅列表中。
在步骤510,移动终端向图书借阅装置发送包括一本或多本图书的ISBN号以及用户身份信息在内的书店借书请求。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书店借书请求可以通过触发书店借书模块(图1中的123,图2中的“书店借书”图标212)来实现。
在步骤520,图书借阅装置响应于接收到图书借阅请求产生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用于后续的图书编目。在一个实施例中,图书借阅装置通过其中的RFID模块在RFID标签中写入唯一标识图书的图书识别码,例如SKU信息,并且所产生的RFID标签可以贴附在图书上。与此同时,还产生对应的贴附在图书上的图书识别码标签,例如barcode条码,该图书识别码标签具有相同的图书识别码。换句话说,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具有对图书进行唯一标识的相同图书识别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书识别码可以由图书管理装置预配置到图书借阅装置。例如,图书管理装置可以将电子形式或其他介质形式的图书识别码标签分发到图书借阅装置。备选地,图书借阅装置可以现场生成图书识别码(例如,通过预配置的算法),并且可以利用打印设备产生相应的图书识别码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图书借阅装置上设置诸如相机的成像设备,用于对图书封面、封底等进行拍照,以便回传给图书馆。
然后,在步骤530,图书借阅装置向图书管理装置发送图书信息和借阅信息,以便图书馆进行编目和保存图书的借阅信息。借阅信息可以指示当前用户,即借阅该图书的用户。图书信息可以包括该图书的图书识别码例如(保存在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中)、ISBN号以及相关联的其他信息,比如题名、作者、出版社等。以上仅列出了进行图书编目所需要信息的一部分,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其他的相关信息。
在步骤540,图书管理装置可以将接收到图书信息和借阅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进行馆藏操作和完成编目,并且在步骤550,向图书借阅装置发送保存馆藏成功信息。
然后,在步骤560,图书借阅装置接收到该成功信息后,可以允许用户从书店借出图书,离开。
然后,在步骤570,书店方可以和图书馆方进行结算,以及在步骤580,用户可以向图书馆归还图书。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图5示出了在用户从书店借出图书后,完成图书馆和书店之间的结算570,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在双方商定任何时间点完成结算。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读者根据读者采购模式从书店借阅图书的方法600的示例。方法600通常可以在诸如智能手机的终端设备上执行。在步骤601,当用户位于图书馆指定的云书店内时,可以启动如参考1描述的智能手机应用APP,触发APP中的书店借书功能,来扫描图书的ISBN码。通过扫描ISBN码可以获取图像的基本信息,例如书名、作者、价格等。
然后,在步骤602,判断图书是否符合读者采购模式的借阅条件,例如,判断图书价格是否超出了用户的分数(如押金),或者判断图书是否属于允许的类别、馆藏数量是否充足等。如果不允许,则方法600前进到步骤610,向用户提示图书不能被添加到列表。如果允许,则在步骤603,将图书添加到借阅列表。
在步骤604,用户可以确定图书信息,并在步骤605点击终端设备上的“借阅”,从而能够向相应书店内的图书借阅装置发送借阅请求。在一个实施例中,点击“借阅”来发送借阅请求时,可以要求用户输入其相应的借阅密码(例如,口令、指纹、面部识别等)。
在步骤606,用户可以根据在终端设备上呈现的提示,在书店前台办理借阅。如上参考图5所述,在此过程中,书店的图书借阅装置可以利用相机等采集图书图像,通过RFID设备产生保存图书标识码的RFID标签,并且产生具有相同图书识别码的图书识别码标签。所产生的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将在书店处贴附到图书上。然后,将用户信息、图书信息(含识别码、ISBN码等)等发送给图书馆的图书管理装置。
在步骤607,指示借阅成功,以及在步骤608,用户可以带书离开,即完成了借出。此后,用户可以将从书店借出的图书归还到图书馆,或者转借给他人。到此,方法600结束。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自助借书的方法700的流程图。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助借书方法700可以由用户在移动终端侧从图书馆借书,而不需要用户与图书馆方进行交互操作。
在步骤701,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图书馆应用来扫描图书上的识别码标签。在步骤702,判断是否符合借阅条件,如果不符合,在步骤710提示不能被添加到列表;如果符合借阅条件,则方法700前进到步骤703,图书被添加到待借阅列表。然后,在步骤704,用户确认图书信息,并且在步骤705,点击“借阅”按钮。可以在步骤706,要求用户输入借阅密码。然后,在步骤707,在移动终端上提示借阅成功,此后,在步骤708和709用户可以出馆走专用通道(经过门禁设备),带书出馆。以上,描述了移动终端侧的从图书馆借书的流程。
当用户点击“借阅”按钮后,从移动终端向图书馆的图书管理装置发送了借阅请求消息,借阅请求消息至少包括图书的图书识别码和用户识别信息,以指示该用户将要借阅该图书。图书管理装置可以响应于接收到借阅请求消息,将数据库中与该图书识别码对应的借阅状态修改为“借出”,并且相关联的借阅用户修改为指示该用户。这些操作在后台由图书管理装置完成。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自助还书的方法800的流程图。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助还书方法800可以基于图书是否在馆内来判定是否允许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自助还书。具体地,当用户携带图书经过门禁系统时,能够判断用户是进入图书馆还是离开图书馆,并且读取图书的RFID标签以得到图书的图书识别码,然后可以将数据库中与该图书有关的状态信息修改为“在馆”状态。仅当图书处于在馆状态时,才能够进行自助还书。
在步骤801,当图书经过门禁设备时,通过RFID标签获取图书的图书识别码。在步骤802,基于经过门禁设备的方向来确定指示图书在馆内还是馆外的图书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门禁设备中国置两个相邻的RFID标签读取器,依据这两个RFID标签读取器读取到RFID标签的时间先后次序来确定携带图书的用户是进馆还是出馆,即,图书将在馆内还是馆外。然后在步骤803,将图书识别码和所确定的图书位置相关联地保存在数据库中,即,指示该图书的当前位置,用于后续判断是否允许用户自主还书。
在步骤804,基于图书位置,确定是否允许用户进行自主还书。例如,当用户点击APP上的“我的借阅”(图2A中的213)找到想要还的书。仅当其中的图书的位置是“馆内”状态时,允许移动终端向图书管理装置发送还书请求,例如,可以用户界面上呈现被允许自主还书的图书的激活选项,而不被允许自助还书的图书的相应选项不被激活。在步骤805,点击“还书”选项,发送还书请求,以解除图书与当前借阅者的用户识别号相关联的借阅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解除图书的借阅状态可以包括由图书管理装置在数据库中将借阅状态修改为未借出,并且删除关于当前借阅者的借阅信息。另外,在步骤806,移动终端从图书管理装置接收和显示自助还书成功消息,由此,用户可以把图书放置到指定位置。至此,方法800结束。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书转借方法900的流程图。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读者用户之间转借图书馆的图书的方法,这样,用户不必专门前往图书馆还书,从而实现就近还书,与此同时,另一用户则不必专门前往图书馆或书店借书,而是在附近位置找到感兴趣的图书来借阅。
方法900开始于步骤901,第一移动终端基于其位置来查找附近处于借阅状态的图书。在步骤902,向感兴趣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发送转借请求消息,例如,可以向与当前借阅用户对应的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转借请求消息。相应地,在步骤903,如果同意转借,则双方就可以暂时获得联系方式,通过联系约定时间、地点,见面后通过面对面借书就可以完成图书的借还操作。因而,方法900可以帮助用户节省到馆借书、还书的时间,提高图书的流通效率。
以下将描述完成转借的两种方式,其一为面对面转借,另一种是通过书柜(例如,参考图1描述的电子云柜)的转借。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面对面转借图书的方法1000的流程图。
方法1000开始于步骤1001,当进行面对面转借时,由请求借阅图书一方(以下简称请求方)的移动终端扫描图书上的图书识别码标签以获得图书识别码。
然后,在步骤1002,请求方移动终端向图书管理装置发送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至少包括与请求方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图书的图书识别码。
接下来,在步骤1003,图书管理装置响应于接收到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向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密码。
在步骤1004,请求方移动终端基于从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的移动终端获取的密码,向图书管理装置发送面对面借书确认消息。面对面借书确认请求至少包括图书的图书识别码、请求方用户的用户识别码和所获取的密码。
在步骤1005,图书管理装置响应于接收到面对面借书确认消息,通过验证后,在数据库中将与图书相关联的借阅用户从当前借阅用户修改为与请求方用户(即下一借阅用户)的用户识别码。至此,将图书与当前借阅用户解除关联,并且将图书与下一借阅用户相关联,更新了借阅状态,完成转借。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过书柜转借图书的方法1100的流程图。书柜位于在图书馆之外,并且通信耦接到图书管理装置。书柜可以是例如参考图1描述的电子云柜。
方法1100开始与步骤1101,在当前借阅用户将图书放入到书柜并关闭时,图书管理装置将书柜的开门密码发送到下一借阅用户的移动终端,并且解除图书与当前借阅用户的借阅状态。在步骤1102,书柜被再次打开时,图书管理装置将与图书相关联的借阅用户修改为下一借阅用户。至此,将图书与当前借阅用户解除关联,并且将图书与下一借阅用户相关联,更新了借阅状态,完成转借。因而,用户们可以利用自身附近的电子云柜是交换或共享自身所有的图书,或者转借图书馆的图书,而不必面对面进行交接。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共享图书的方法1200的流程图。共享图书方法可以是如参考图1描述的社会大藏书功能所实现的方法,是一个读者间的私人闲置图书的分享、互赠平台。社会大藏书不涉及有偿交易情况。社会大藏书中的图书由用户自己上传发布,在步骤1201,移动终端扫描要捐赠的图书的ISBN条码,以获取图书信息。在步骤1202,使用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图书信息来发布要共享的图书。发布后,其他用户看到信息后就可以发出共享图书申请。
共享图书的申请过程和用户转借类似。用户根据GPS定位服务获取周围的图书捐赠信息,并可以提出申请。对方同意后双方暂时获得联系方式,经过联系约定时间、地点,然后见面完成图书捐赠,或者通过电子云柜来完成图书捐赠。
另外,除了线上的一对一图书互赠活动,共享图书还可以包括线下的捐书点。用户在APP端可以查询附近的捐书点信息,然后将图书一并捐到指定地点。由图书馆决定如何处置大家捐来的图书,并且可以允许大家来挑选,也可以经筛选后在捐赠到需要图书的地点等。共享图书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闲置图书的价值,营造共享的氛围。
下面参考图13,其示出了适于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1300的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的计算机系统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3所示,计算机系统13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303中,还存储有系统13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301、ROM 1302以及RAM 1303通过总线1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305也连接至总线13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3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3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3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3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309。通信部分13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305。可拆卸介质13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3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3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3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3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图书馆系统,包括:
图书管理装置,位于图书馆、用于连接到数据库;以及
图书借阅装置,位于书店,所述图书借阅装置包括射频识别RFID设备、扫描器和图书识别码标签,所述RFID设备用于产生能够贴附在图书上的RFID标签,所述扫描器用于扫描图书上ISBN码和用户的电子读书证,使得图书上的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具有相同的图书识别码,用于促进多个移动终端和图书管理装置之间通过多种通信模式进行交互,方便用户借书、还书、转借;其中,所述图书识别码由所述图书管理装置预配置到所述图书借阅装置,或者由所述图书借阅装置现场生成;
移动终端,并与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和所述图书借阅装置耦接,所述移动设备具有成像设备,用于扫描图书的ISBN码和图书识别码标签,
所述移动终端被配置为扫描图书的ISBN条码,将符合条件的图书加入代表可借的待借阅列表,向所述图书借阅装置发送借阅请求消息,所述借阅请求消息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所述图书的ISBN码;
其中所述图书借阅装置被配置为:
通过所述扫描器扫描所述移动终端上显示的用户的电子图书证,以获取用户账户信息和所述待借阅列表;
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终端的借阅请求消息,利用所述RFID设备产生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所述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具有相同的图书识别码,并且所述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被贴附到相应的图书上;
向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发送图书编目请求消息,所述图书编目请求消息包括相应图书的ISBN码、图书识别码和所述用户识别号;以及
从所述图书管理装置接收编目响应消息,所述编目响应消息指示是否成功编目,并且包括所述用户识别号和相关联的图书识别码,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借阅所述图书识别码对应的图书;
其中所述图书管理装置被配置为:
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图书借阅装置的图书编目请求消息,在所述数据库中相关联地保存所述ISBN码、所述图书识别码和所述用户识别号,以及向所述图书借阅装置发送所述编目响应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书馆系统,其中,所述图书管理装置连接到用于读取图书上的RFID标签的门禁设备,所述图书管理装置被配置为当图书经过门禁设备时,通过图书上的RFID标签获取所述图书的图书识别码,基于经过所述门禁设备的方向来确定指示所述图书在馆内还是馆外的图书位置,并且将所确定的图书位置和所述图书识别码相关联地保存在所述数据库中,
所述移动终端还被配置为:仅当所述图书位置指示所述图书位于馆内时,允许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发送还书请求,以解除所述图书与当前借阅者的用户识别号相关联的借阅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书馆系统,还包括另一移动终端,所述另一移动终端与所述图书管理装置与所述图书借阅装置彼此通信耦接,所述另一移动终端被配置为:
扫描图书上的图书识别码标签以获得图书的图书识别码,向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发送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所述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至少包括与所述另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所述图书识别码;
所述图书管理装置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向与所述图书相关联的当前借阅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密码;
所述另一移动终端还被配置为从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密码,向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发送面对面借书确认消息,所述面对面借书确认请求至少包括所述图书的所述图书识别码、与所述另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所述密码;以及
所述图书管理装置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面对面借书确认消息,在所述数据库中将与所述图书相关联的借阅用户从当前借阅用户修改为与所述另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书馆系统,其中,所述移动终端的成像设备用于获取图书的ISBN码和/或图书识别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图书馆系统,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用于确定移动终端位置的定位设备,并且所述定位设备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移动终端位置,在所述图书管理装置的数据库中查找附近处于借阅状态的图书;以及
向所述图书中的感兴趣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发送转借请求消息,以便当同意转借时与所述当前借阅用户完成转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书馆系统,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被配置为促进其借阅用户与所述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进行面对面转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书馆系统,其中,所述图书馆系统包括在图书馆之外的书柜,所述书柜通信耦接到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其中所述图书管理装置被配置为:
当所述当前借阅用户将图书放入所述书柜并关闭时,将所述书柜的开门密码发送到与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下一借阅用户,并且解除所述图书与当前借阅用户的借阅状态;以及
当所述书柜被再次打开时,建立所述图书与所述下一借阅用户的借阅状态。
8.一种用于图书馆系统的方法,所述图书馆系统包括图书管理装置、图书借阅装置和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图书管理装置位于图书馆并连接到数据库,所述图书借阅装置位于书店,包括射频识别RFID设备、扫描器和图书识别码标签,所述RFID设备用于产生能够贴附在图书上的RFID标签,所述扫描器用于扫描图书上ISBN码和用户的电子读书证,使得图书上的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具有相同的图书识别码,用于促进多个移动终端和图书管理装置之间通过多种通信模式进行交互,方便用户借书、还书、转借,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和所述图书借阅装置耦接,所述移动设备具有成像设备,用于扫描图书的ISBN码和图书识别码标签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扫描图书的ISBN条码,将符合条件的图书加入代表可借的待借阅列表,向所述图书借阅装置发送借阅请求消息,所述借阅请求消息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所述图书的ISBN码;
所述图书借阅装置通过所述扫描器扫描所述移动终端上显示的用户的电子图书证,以获取用户账户信息和所述待借阅列表,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终端的借阅请求消息,利用所述RFID设备产生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所述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具有相同的图书识别码,并且所述RFID标签和图书识别码标签被贴附到相应的图书上;其中,所述图书识别码由所述图书管理装置预配置到所述图书借阅装置,或者由所述图书借阅装置现场生成;
所述图书借阅装置向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发送图书编目请求消息,所述图书编目请求消息包括相应图书的ISBN码、所述图书识别码和所述用户识别号;
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图书借阅装置的图书编目请求消息,在所述数据库中相关联地保存所述ISBN码、所述图书识别码和所述用户识别号,并向所述图书借阅装置发送编目响应消息,所述编目响应消息指示是否成功编目,并且包括所述用户识别号和相关联的图书识别码,用于指示相应的用户借阅与所述图书识别码对应的图书;以及
所述图书借阅装置接收所述编目响应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图书管理装置连接到用于读取图书上贴附的RFID标签的门禁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图书经过门禁设备时,所述图书管理装置读取图书上的RFID标签,并且基于经过门禁设备的方向来确定指示所述图书在馆内还是馆外的图书位置,并且在所述数据库中保存所确定的图书位置;
仅当所述图书位置指示所述图书位于馆内时,允许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发送还书请求,以解除所述图书的图书识别码与当前借阅者的用户识别号相关联的借阅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由另一移动终端扫描图书上的图书识别码标签以获得所述图书的图书识别码,所述另一移动终端向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发送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所述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至少包括与所述另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所述图书的所述图书识别码;
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面对面借书请求消息向所述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密码;
所述另一移动终端从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密码,向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发送面对面借书确认消息,所述面对面借书确认请求消息至少包括所述图书的所述图书识别码、与所述另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号和所述密码;
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面对面借书确认消息,在所述数据库中将与所述图书相关联的借阅用户从当前借阅用户修改为与所述另一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识别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用所述移动终端的成像设备来获取图书的ISBN码和/或图书识别码。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用于确定移动终端位置的定位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终端位置,查找附近处于借阅状态的图书;以及
向所述图书中的感兴趣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发送转借请求消息,以便当同意转借时与所述当前借阅用户完成转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促进其借阅用户与图书的当前借阅用户进行面对面转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图书馆系统包括在图书馆之外的书柜,所述书柜通信耦接到所述图书管理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当前借阅用户将图书放入到所述书柜并关闭时,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将所述书柜的开门密码发送到下一借阅用户的移动终端,并且解除所述图书与当前借阅用户的借阅状态,以及
当所述书柜被再次打开时,所述图书管理装置将与所述图书相关联的借阅用户修改为所述下一借阅用户。
CN201910115325.7A 2019-02-14 2019-02-14 图书馆系统及其方法 Active CN109859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5325.7A CN109859415B (zh) 2019-02-14 2019-02-14 图书馆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5325.7A CN109859415B (zh) 2019-02-14 2019-02-14 图书馆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9415A CN109859415A (zh) 2019-06-07
CN109859415B true CN109859415B (zh) 2021-02-05

Family

ID=66897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5325.7A Active CN109859415B (zh) 2019-02-14 2019-02-14 图书馆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94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9749B (zh) * 2019-12-02 2020-07-28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图书馆书籍租借系统及方法
CN111145457B (zh) * 2019-12-24 2021-02-05 上海阿法迪智能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图书馆自助借书系统
CN111353768A (zh) * 2020-04-08 2020-06-30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一种图书借阅监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73729A (zh) * 2021-08-02 2021-11-19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 一种图书共享借阅的方法、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8527A (zh) * 2013-03-14 2013-08-28 遆佳 一种图书漂流系统及漂流方法
WO2016003042A1 (ko) * 2014-07-02 2016-01-07 학교법인 한동대학교 스마트폰을 이용한 무인 도서 대출 방법
CN105760942A (zh) * 2016-02-18 2016-07-13 李晓秋 一种图书借阅方法和装置
CN106447963A (zh) * 2016-08-05 2017-02-22 北京掌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自助资源借还方法及系统
CN106779124A (zh) * 2016-12-27 2017-05-31 李晓秋 智能转借书架的转借方法和系统
CN108133032A (zh) * 2018-01-05 2018-06-08 北京思享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共享图书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8346245A (zh) * 2018-02-05 2018-07-31 爱布客(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图书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3994A (zh) * 2015-01-29 2015-04-29 李晓秋 一种图书管理方法和装置
KR20170110890A (ko) * 2016-03-24 2017-10-12 대양인텔리전스(주) Rfid를 이용한 도서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704900A (zh) * 2017-09-22 2018-02-16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图书馆藏书转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8527A (zh) * 2013-03-14 2013-08-28 遆佳 一种图书漂流系统及漂流方法
WO2016003042A1 (ko) * 2014-07-02 2016-01-07 학교법인 한동대학교 스마트폰을 이용한 무인 도서 대출 방법
CN105760942A (zh) * 2016-02-18 2016-07-13 李晓秋 一种图书借阅方法和装置
CN106447963A (zh) * 2016-08-05 2017-02-22 北京掌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自助资源借还方法及系统
CN106779124A (zh) * 2016-12-27 2017-05-31 李晓秋 智能转借书架的转借方法和系统
CN108133032A (zh) * 2018-01-05 2018-06-08 北京思享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共享图书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8346245A (zh) * 2018-02-05 2018-07-31 爱布客(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图书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服务"的创新之路;段宇锋等;《图书馆杂志》;20180430;第2节,附图1 *
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服务"的实践及启示;宋飞等;《图书馆学刊》;20180315;第2节,附图1 *
段宇锋等.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服务"的创新之路.《图书馆杂志》.2018,第43-5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9415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9415B (zh) 图书馆系统及其方法
US2022027010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secure self payment transactions of retail goods
JP6859520B2 (ja) 識別認証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RU2721998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носимая часть, оснащенная контрольным процессором ядра системы, использующим изображения штрихкода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обмена информацией
JP4812234B2 (ja) 決済管理装置、携帯情報端末、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140006198A1 (en) Generating and Categorizing Transaction Records
JP2004287593A (ja) 通信システム、決済管理装置および方法、携帯情報端末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3282929A (zh) 移动电话atm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8133032A (zh) 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共享图书方法、系统及介质
KR101745600B1 (ko) 사용자 단말을 이용한 구매 확인 방법,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05096156A (zh) 内容提供系统、服务器及服务器中的方法
CN105637546A (zh) 分割支付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200202405A1 (en) Virtual sales assistant kiosk
CN106030636A (zh) 用于发射并接收交易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KR20130017676A (ko) 개인 물품 관리와 중고 거래 기능을 제공하는 서버 및 그를 이용한 중고 물품 거래 시스템
KR20140056869A (ko) 정보통신망과 키오스크를 이용한 뷰티샵 관리시스템 및 그 기록매체
CN106296154A (zh) 事务处理方法和系统
KR20130131543A (ko) Qr코드를 이용한 다가구 주택의 실거래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9643353B (zh) 自动访问数据改变检测
KR101485813B1 (ko) Nfc 태그를 이용한 건물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JP4072325B2 (ja) 電子商取引支援用情報処理装置
KR20170092516A (ko) 싸이버 빅데이터 거래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6003653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onymous gifting
JP2005025664A (ja) レシート発行管理装置、レシート発行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レシート発行管理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KR20090112049A (ko) 네트워크 기반의 3차원 가상현실 전자상거래 시스템 및 그서비스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