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6603A - 雷达抗干扰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雷达抗干扰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6603A
CN109856603A CN201910233049.4A CN201910233049A CN109856603A CN 109856603 A CN109856603 A CN 109856603A CN 201910233049 A CN201910233049 A CN 201910233049A CN 109856603 A CN109856603 A CN 109856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ar
signal
initial phase
transmitting antenna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330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6603B (zh
Inventor
郑远
焦子鹏
秦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h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h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h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h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330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6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6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6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6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6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雷达探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雷达抗干扰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上述方法包括:当切换雷达的发射天线时,对切换后的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一初始相位编码;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接收回波信号;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补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将雷达的发射天线作为空间维,通过对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对应的相位编码,实现了雷达信号在空间维度上的抗干扰编码。

Description

雷达抗干扰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雷达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抗干扰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各类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或障碍物探测的电子设备,例如雷达设备,特别是车载雷达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就使人们的生活空间,例如城市道路的上空,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磁射频信号。在众多电磁射频信号共存的空间中,不同电子设备的通信过程势必会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这就要求雷达设备,特别是车载雷达设备应当具备相应的抗干扰能力,以规避或缓解电磁干扰带来的影响。
现有的汽车防撞雷达,其发射端具有两路毫米波随机二相码发生器,一路用于通过高速伪随机码调相来测距和测速,另一路用于幅度键控调相载频二次调制,由随机序列控制收/发开关,使收/发信号进行不重复的、极化的交叉变化,从而达到抗干扰的目的。现有的雷达系统过于复杂,且现有的许多普通车载毫米波雷达发射端与接收端还不能支持这样复杂的调制方式,因此,亟待研发一种具有普适性且易于推广的雷达抗干扰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抗干扰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目前抗干扰雷达中存在的系统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抗干扰方法,包括:当切换雷达的发射天线时,对切换后的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一初始相位编码;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接收回波信号;所述回波信号与所述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对应;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补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将雷达的发射天线作为空间维,通过对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对应的相位编码,实现了雷达信号在空间维度上的抗干扰编码,并在接收对应的回波信号后对回波信号进行对应的相位补偿,从而在增设空间维抗干扰的同时,还能够保证雷达设备正常进行信号收发,不影响基本的雷达探测功能。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并未对雷达设备的硬件设施或控制电路进行改造,解决了目前抗干扰雷达中存在的系统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切换后的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包括:当切换雷达的发射天线时,根据切换后的发射天线获取对应的第一伪随机编码;所述第一伪随机编码与雷达对应;利用所述第一伪随机编码对切换后的发射天线所发射的各个脉冲和各个脉冲序列分别进行第一初始相位编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利用与雷达对应的第一伪随机编码对不同发射天线输出的快时间维信号和慢时间维信号进行相位编码,从而使各个不同的雷达设备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能够区别开来,实现了雷达信号在空间维度上的抗干扰编码。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补偿,包括:根据所述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确定各个数据帧对应的发射天线和第一伪随机编码;根据所述第一伪随机编码对对应的数据帧进行初始相位补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利用对雷达信号在空间维度上进行抗干扰编码的第一伪随机编码,对对应的回波信号进行初始相位补偿,从而使雷达设备能够识别其对应的回波信号,避免接入其他雷达设备发射的信号,从而实现空间维度上的抗干扰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补偿之后,所述雷达抗干扰方法还包括:对经初始相位补偿后的回波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雷达中各个发射天线的总增益。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之前,所述雷达抗干扰方法还包括:在任一发射天线的发射周期之间,对所述任一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二初始相位编码;相应的,所述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为:通过所述任一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和第二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在对雷达信号进行空间维度上的抗干扰编码的同时,还对雷达信号进行了慢时间维上的干扰编码,即对任一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二初始相位编码,从而实现了雷达信号的二维抗干扰编码,进一步提高了雷达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之前,所述雷达抗干扰方法还包括:在任一发射天线的任一发射周期内,对所述任一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频率编码;相应的,所述通过所述任一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和第二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为:通过所述任一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第二初始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后的雷达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在对雷达信号进行空间维和慢时间维上的抗干扰编码的同时,还对雷达信号进行了快时间维上的干扰编码,即对任一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频率编码,从而实现了雷达信号的三维抗干扰编码,进一步提高了雷达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收回波信号之后,所述雷达抗干扰方法还包括:对回波信号进行与所述频率编码相对应的译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对频率编码后的回波信号进行对应的译码,从而在增设三维抗干扰编码的同时,还能够保证雷达设备正常进行信号收发,不影响基本的雷达探测功能。
根据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相位编码单元,当切换雷达的发射天线时,所述第一相位编码单元用于对切换后的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发射单元,用于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回波信号;所述回波信号与所述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对应;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补偿。
根据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在雷达探测技术中,通常将雷达信号中各个脉冲对应的维度称为快时间维,将雷达信号中各个脉冲序列对应的维度称为慢时间维。脉冲体制雷达并不只发射一个脉冲,通常是发射连续的脉冲序列,例如以M个脉冲作为一组进行处理。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脉冲重复间隔(pulse repetition interval脉冲重复间隔,简称PRI),其倒数即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脉冲重复频率,简称PRF),脉冲序列的数量所在的维度即慢时间维。除了在普通雷达探测技术中常用的快时间维和慢时间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引入了空间维,用以表征同一雷达设备中的不同发射天线。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图1中,雷达设备的发射端100可以向空中发射经过抗干扰编码处理的雷达信号,在上述雷达信号遇到目标物体后,会经目标物体的反射形成对应的回波信号。雷达设备的接收端200采集到上述回波信号后,可以根据回波信号中包含的对应的抗干扰编码信息,识别回波信号是有用信号,还是其他雷达设备输出的干扰信号。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抗干扰方法,如图2所示,该雷达抗干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当切换雷达的发射天线时,对切换后的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在一具体实时方式中,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子步骤实现步骤S101的过程:
步骤S1011:当切换雷达的发射天线时,根据切换后的发射天线获取对应的第一伪随机编码。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伪随机编码与雷达对应,并且不同的雷达具有不同的第一伪随机编码。对于同一雷达的各个发射天线,可以采用相同的第一伪随机编码;也可以对同一雷达的各个发射天线进行区分,即分别为同一雷达的各个发射天线配置不同的第一伪随机编码。此外,对于同一雷达的同一发射天线,其对应的第一伪随机编码可以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是变化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S1012:利用第一伪随机编码对切换后的发射天线所发射的各个脉冲和各个脉冲序列分别进行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具体的,在利用第一伪随机编码对切换后的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编码时,需要分别在雷达信号的快时间维和慢时间维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编码,即分别对雷达信号中的各个脉冲和各个脉冲序列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编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各个发射天线之间利用发射端的移相器进行相位编码。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可以使用符号Ci(1≤i≤I,I表示发射天线的个数)。发射天线之间通过射频开关来进行切换,每次发射天线的切换都对应一个第一初始相位编码Ci,由移相器根据第一初始相位编码Ci来控制该发射天线在一个数据帧所有快时间和慢时间上信号的初始相位。根据移相器比特数的不同,第一初始相位编码Ci可以为二相码或多相码。第一初始相位编码Ci对于确定的一台雷达设备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多变的,但在不同的雷达设备之间,第一初始相位编码Ci是不同的。通过步骤S101可完成雷达信号在空间维度的相位编码。
步骤S102: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是一种空间维加密的抗干扰信号,经发射天线辐射至自由空间后,再经目标反射后可以进入对应雷达设备的接收天线,并在接收机中依次通过LNA、混频器、中频放大与滤波和ADC后进入DSP单元。
步骤S103:接收回波信号。回波信号与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对应。回波信号是与对应的雷达发射信号具有相同的第一初始相位编码信息的雷达回波信号,同样是一种空间维加密的抗干扰信号。
步骤S104: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补偿。由于回波信号也是一种空间维加密的抗干扰信号,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与加密过程相对应的解密。由于在步骤S102中,采用第一初始相位编码Ci对雷达信号进行了初始相位加密,因此,在步骤S104中可以采用与初始相位解密对应的初始相位补偿方法,对回波信号进行解密。在一具体实时方式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子步骤实现步骤S104的过程:
步骤S1041:根据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确定各个数据帧对应的发射天线和第一伪随机编码。
步骤S1042:根据第一伪随机编码对对应的数据帧进行初始相位补偿。具体的,可以对回波信号中的各帧信号沿空间维(即发射天线的维度)逐个补偿由第一伪随机编码Ci所控制的初始相位。
可选的,如图3所示,在步骤S104之后,还可以增设以下步骤:
步骤S105:对经初始相位补偿后的回波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对各帧间相位补偿后的信号沿空间维做FFT,对于雷达设备发射的雷达信号所形成的回波,通过傅里叶变换后,可获得各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总增益,即在接收机获得以此压缩增益,在获得各个发射天线的等效口径的同时,还能够得到目标的空间角度信息。由于其它雷达设备采用了不同的另一第一伪随机编码Ci',且本雷达设备采用的第一伪随机编码Ci与其它雷达设备采用的另一第一伪随机编码Ci'相互正交,故在空间维进行傅里叶变换时,由其它雷达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会在本雷达接收机中被抑制。
除了对雷达设备发射的雷达信号参照步骤S101至步骤S104所述进行空间维抗干扰编码之外,还可以同时对雷达信号进行慢时间维和快时间维的抗干扰编码,从而实现多维度编码抗干扰。可选的,如图3所示,还可以在步骤S102之前,增设以下步骤:
步骤S106:在任一发射天线的发射周期之间,对任一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二初始相位编码。
具体的,在某一发射天线的各个发射周期之间,可以利用发射端的移相器对每个脉冲的初始相位进行伪随机相位编码调制,调制编码为Bm(1≤m≤M,M代表在慢时间维的发射周期个数)。根据移相器比特数的不同,Bm可以为二相码或多相码。例如,当移相器具有1bit移相时,相位变化仅为0°和180°,此时可采用常见的伪随机编码m序列、M序列、Gold序列、混沌二相序列等一系列编码方案,它们都具有良好的自相关及互相关特征,彼此相互正交。伪随机编码Bm对于确定的一台雷达设备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多变的,但在不同的雷达设备之间,伪随机编码Bm是不同的。通过步骤S106可以在慢时间维完成对雷达信号的相位编码。
相应的,在一具体实时方式中,当同时对雷达信号进行了空间维相位编码和慢时间维相位编码时,可以利用以下步骤代替原步骤S102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
步骤S102’:通过任一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和第二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
可选的,如图3所示,还可以在步骤S102之前,增设以下步骤:
步骤S107:在任一发射天线的任一发射周期内,对任一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频率编码。
具体的,在雷达设备的某一发射天线的一个发射周期内,当确定好发射带宽B及波形台阶数N后,可以利用MCU产生对应的伪随机编码An(1≤n≤N),该伪随机编码An通过DAC变为电压信号并控制VCO产生伪随机频率编码波形。其中,An可以是Costas编码或者其它频率编码。伪随机编码An对于确定的一台雷达设备可以固定的,也可以是多变的,但不同的雷达设备之间,伪随机编码An是不同的。通过步骤S107可以在快时间维完成对雷达信号的频率编码。
相应的,在一具体实时方式中,如图3所示,当同时对雷达信号进行了空间维相位编码、慢时间维相位编码和快时间维频率编码时,可以利用以下步骤代替原步骤S102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
步骤S102”:通过任一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第二初始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后的雷达信号。
由于经过步骤S107、步骤S106和步骤S101后,实现了雷达信号的快时间频率编码、慢时间和空间相位编码的多维度编码加密,因此,需要对其回波信号分别进行多维度解密。在一具体实时方式中,如图3所示,可以在步骤S103接收回波信号之后,分别对回波信号进行以下解密操作:
步骤S108:对回波信号进行与频率编码相对应的译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首先对一个发射周期内的回波进行译码,从而将数字化后的回波信号由伪随机码An所打乱的顺序重新排列为顺序频率编码[1 2…N]或[N N-1…2 1]所对应的离散序列,并对重排后的离散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通过译码和对应的傅里叶变换,由本雷达设备发射的雷达信号所产生的回波可获得第一次压缩增益,同时得到目标的距离信息。由于其他雷达设备对应不同的伪随机码An',因此,其他雷达设备发射的干扰信号即使进入本雷达接收机内,经过重排,干扰信号依然无法得到顺序的频率编码,从而在快时间维傅里叶变换时被抑制。
步骤S109: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第一初始相位补偿。
在接收的各个周期之间,对步骤S108之后每个周期在快时间上的采样点,沿慢时间逐个补偿各周期之间由伪随机编码Bm所控制的初始相位。对于二相码,待补偿项为exp(-j*Bmπ),其中Bm∈{0,1}。对补偿后的信号沿慢时间维做傅里叶变换,可使由本雷达设备发射的雷达信号所产生的回波在接收机获得第二次压缩增益,同时得到目标的速度信息。与此相反,由于其他雷达设备对应不同的伪随机编码Bm',且本雷达设备的伪随机编码Bm与其他雷达设备的伪随机编码Bm'相互正交,故在慢时间维傅里叶变换时,由其它雷达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会在本雷达接收机中被第二次抑制。
在一具体实时方式中,当同时对雷达信号进行了空间维相位编码、慢时间维相位编码和快时间维频率编码时,可以利用以下步骤代替原步骤S104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补偿:
步骤S104’: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第二初始相位补偿。
在接收的各数据帧之间,对步骤S109之后的各帧信号沿天线维逐个补偿由第一伪随机编码Ci所控制的初始相位。对于二相码,待补偿项为exp(-j*Ciπ),其中Ci∈{0,1}。对于多项码,Ci来自由多个相位值所构成的集合。对各帧间相位补偿后的信号沿空间维做傅里叶变换,对于本雷达发射信号所形成的回波,经空间维的傅里叶变换后可获得多发多收天线总的增益,即在接收机获得第三次压缩增益,在获得多发多收天线的等效口径的同时,还得到了目标的空间角度信息。由于其它雷达设备对应不同的编码第一伪随机编码Ci',且本雷达的第一伪随机编码Ci与其它雷达设备的第一伪随机编码Ci'相互正交,故在空间维傅里叶变换时,由其它雷达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会在本雷达接收机中被第三次抑制。
经过图3所示的各个步骤,由本雷达设备所发射的信号在接收端译码并傅里叶变化后,可以获得三维处理增益,而由其它雷达生成的干扰信号则因为编码的正交性,使其在本雷达接收机中被三次抑制,从而大大提高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维度编码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同时,伪随机码An、Bm、Ci在三个维度的自由度极大丰富了编码的数量,使得大量应用时重复编码的概率降到了最低。此外,在图3所示的步骤S108、步骤S109和步骤S104’中,分别得到被探测目标的距离、速度和角度信息,通过数据关联和航迹滤波相关算法即可完成对被探测目标的跟踪。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在发射端实现了快时间维的频率编码,以及慢时间维和空间维的相位编码,同时在接收端进行译码和相位补偿,能够确保目标距离、速度和角度的正常探测,并在保持雷达设备的正常探测功能的同时,极大提高了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将雷达的发射天线作为空间维,通过对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对应的相位编码,实现了雷达信号在空间维度上的抗干扰编码,并在接收对应的回波信号后对回波信号进行对应的相位补偿,从而在增设空间维抗干扰的同时,还能够保证雷达设备正常进行信号收发,不影响基本的雷达探测功能。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并未对雷达设备的硬件设施或控制电路进行改造,解决了目前抗干扰雷达中存在的系统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如图4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第一相位编码单元401、发射单元402和接收单元403。
其中,当切换雷达的发射天线时,第一相位编码单元401用于对切换后的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其对应的工作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101所述。
发射单元402用于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其对应的工作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102所述。
接收单元403用于接收回波信号;回波信号与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对应。接收单元403还用于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补偿;其对应的工作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103至步骤S104所述。
可选的,还可以在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中增设频率编码单元404和第二相位编码单元405。
在任一发射天线的任一发射周期内,频率编码单元404用于对任一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频率编码;其对应的工作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107所述。
在任一发射天线的发射周期之间,第二相位编码单元405用于对任一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二初始相位编码;其对应的工作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106所述。
当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中增设了频率编码单元404和第二相位编码单元405时,接收单元403还用于对回波信号进行与频率编码相对应的译码,以及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第一初始相位补偿和第一初始相位补偿;其对应的工作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103、步骤S108、步骤S109和步骤S104’所述。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02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503,例如雷达抗干扰程序。所述处理器5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503时实现上述各个雷达抗干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4。或者,所述处理器5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5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4所示第一相位编码单元401、发射单元402和接收单元403的功能。
所述计算机程序50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02中,并由所述处理器50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503在所述终端设备500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503可以被分割成同步模块、汇总模块、获取模块、返回模块(虚拟装置中的模块)。
所述终端设备500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501、存储器5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仅仅是终端设备5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5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5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502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5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5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502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5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5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502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5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50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5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雷达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切换雷达的发射天线时,对切换后的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一初始相位编码;
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
接收回波信号;所述回波信号与所述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对应;
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补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切换后的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包括:
当切换雷达的发射天线时,根据切换后的发射天线获取对应的第一伪随机编码;所述第一伪随机编码与雷达对应;
利用所述第一伪随机编码对切换后的发射天线所发射的各个脉冲和各个脉冲序列分别进行第一初始相位编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补偿,包括:
根据所述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确定各个数据帧对应的发射天线和第一伪随机编码;
根据所述第一伪随机编码对对应的数据帧进行初始相位补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补偿之后,所述雷达抗干扰方法还包括:
对经初始相位补偿后的回波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之前,所述雷达抗干扰方法还包括:
在任一发射天线的发射周期之间,对所述任一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二初始相位编码;
相应的,所述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为:
通过所述任一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和第二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之前,所述雷达抗干扰方法还包括:
在任一发射天线的任一发射周期内,对所述任一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频率编码;
相应的,所述通过所述任一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和第二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为:
通过所述任一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第二初始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后的雷达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雷达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回波信号之后,所述雷达抗干扰方法还包括:
对回波信号进行与所述频率编码相对应的译码。
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相位编码单元,当切换雷达的发射天线时,所述第一相位编码单元用于对切换后的发射天线所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第一初始相位编码;
发射单元,用于通过切换后的发射天线发射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回波信号;所述回波信号与所述经第一初始相位编码后的雷达信号对应;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对回波信号中的各个数据帧分别进行对应的初始相位补偿。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233049.4A 2019-03-26 2019-03-26 雷达抗干扰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856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3049.4A CN109856603B (zh) 2019-03-26 2019-03-26 雷达抗干扰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33049.4A CN109856603B (zh) 2019-03-26 2019-03-26 雷达抗干扰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6603A true CN109856603A (zh) 2019-06-07
CN109856603B CN109856603B (zh) 2021-12-28

Family

ID=66901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33049.4A Active CN109856603B (zh) 2019-03-26 2019-03-26 雷达抗干扰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6603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8931A (zh) * 2019-10-15 2020-02-18 四川九洲防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信方法、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雷达、雷达系统
CN111257835A (zh) * 2020-02-17 2020-06-09 森思泰克河北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的干扰抑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505600A (zh) * 2020-05-19 2020-08-07 西北大学 基于stpc的fda-mimo雷达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1565087A (zh) * 2020-04-09 2020-08-2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侦察干扰一体化系统
CN112394333A (zh) * 2021-01-21 2021-02-23 长沙理工大学 雷达信号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37716A (zh) * 2020-12-18 2021-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毫米波抗干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904377A (zh) * 2021-01-18 2021-06-04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北斗短报文抗干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0974A (zh) * 2019-12-25 2021-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探测信号的发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050071A (zh) * 2019-12-27 2021-06-29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25374A (zh) * 2020-02-28 2021-08-31 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抗干扰方法、装置、雷达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359121A (zh) * 2020-03-02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466867A (zh) * 2020-03-30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抑制干扰的方法和探测装置
CN113534167A (zh) * 2020-04-22 2021-10-22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天线的相控阵激光雷达芯片、使用方法及激光雷达

Citation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23458A1 (fr) * 1979-07-31 1981-02-04 Lmt Radio Professionnelle Radar Doppler cohérent à impulsions à agilité de fréquence
US4359736A (en) * 1980-11-24 1982-11-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Frequency-phase coding device
RU2086998C1 (ru) * 1993-06-11 1997-08-10 Войсковая Часть 03425 Способ уменьшения уровня боковых лепестков в радиолокаторе со сжатием фазокодоманипулированного сигнала
CN1224503A (zh) * 1996-05-08 1999-07-28 小格雷里A·安德鲁斯 用于扩展距离一多普勒作用范围的雷达/声纳系统概念
US7123182B1 (en) * 1987-06-24 2006-10-17 Bae Systems Electronics Limited Time sharing jammers
CN101089653A (zh) * 2007-07-20 2007-12-19 西安理工大学 近程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抗干扰方法
US20080246649A1 (en) * 2007-04-09 2008-10-0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phase calibrating antennas in a radar system
CN101369014A (zh) * 2008-08-08 2009-02-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的双边约束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CN101813768A (zh) * 2009-02-19 2010-08-25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基于超混沌映射来设计正交相位编码信号的方法
CN102269808A (zh) * 2011-06-25 2011-12-07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 一种风廓线雷达信号探测中抗有源干扰方法
CN102279390A (zh) * 2011-05-06 2011-12-1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低信噪比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调制识别方法
CN102288942A (zh) * 2011-06-24 2011-12-2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毫米波雷达信号波形的设计方法
CN102495411A (zh) * 2011-10-18 2012-06-13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亚毫米级线性调谐激光测距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02540187A (zh) * 2010-12-13 2012-07-04 电子科技大学 编队卫星sar的一种正交波形设计方法
CN106342233B (zh) * 2009-03-16 2013-01-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相编码信号合成器
CN103439691A (zh) * 2013-08-30 2013-12-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宽带组网雷达抑制窄带干扰的方法
CN103472451A (zh) * 2013-07-30 2013-12-25 宁波市巴颜喀拉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防撞雷达的测量方法
CN103592642A (zh) * 2013-10-22 2014-02-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Mimo雷达波形的设计方法
CN103823217A (zh) * 2014-02-26 2014-05-2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双频发射的双基地mimo雷达高速运动目标参数估计方法
CN104166141A (zh) * 2014-08-11 2014-11-2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基于子带合成的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方法
CN104199001A (zh) * 2014-07-16 2014-12-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认知雷达抗速度欺骗干扰的相位编码方法
CN104376363A (zh) * 2014-11-17 2015-02-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的免疫遗传算法的多相正交码生成方法
CN104407330A (zh) * 2014-11-18 2015-03-1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相位编码调制信号的脉冲压缩方法
CN104777460A (zh) * 2015-04-27 2015-07-15 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pd雷达中的双波形相位编码自适应杂波对消方法
CN104991247A (zh) * 2015-08-10 2015-10-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低截获测速方法及雷达装置
CN105022037A (zh) * 2015-06-29 2015-11-04 南京森斯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混沌编码的汽车雷达交叉干扰抑制方法
US20160047892A1 (en) * 2014-07-23 2016-02-1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Fmcw radar with phase encoded data channel
CN105891783A (zh) * 2016-04-05 2016-08-24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相控阵/mimo雷达的相位控制系统
CN106405506A (zh) * 2016-11-14 2017-02-15 武汉大学 一种高频天地波mimo雷达的实现方法
CN106855620A (zh) * 2015-12-08 2017-06-16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化车辆mimo雷达的残余抵消
CN106990391A (zh) * 2017-05-02 2017-07-28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俯仰mimo的低空目标探测宽带雷达系统及阵列优化方法
CN108363047A (zh) * 2018-02-13 2018-08-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滑窗内插法的四相编码多普勒补偿方法
CN109342543A (zh) * 2017-12-14 2019-02-15 塔里木大学 基于脉冲压缩的信号迁移时间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9490851A (zh) * 2018-11-27 2019-03-19 重庆秦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脉间伪随机码的抗干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23458A1 (fr) * 1979-07-31 1981-02-04 Lmt Radio Professionnelle Radar Doppler cohérent à impulsions à agilité de fréquence
US4359736A (en) * 1980-11-24 1982-11-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Frequency-phase coding device
US7123182B1 (en) * 1987-06-24 2006-10-17 Bae Systems Electronics Limited Time sharing jammers
RU2086998C1 (ru) * 1993-06-11 1997-08-10 Войсковая Часть 03425 Способ уменьшения уровня боковых лепестков в радиолокаторе со сжатием фазокодоманипулированного сигнала
CN1224503A (zh) * 1996-05-08 1999-07-28 小格雷里A·安德鲁斯 用于扩展距离一多普勒作用范围的雷达/声纳系统概念
US20080246649A1 (en) * 2007-04-09 2008-10-0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phase calibrating antennas in a radar system
CN101089653A (zh) * 2007-07-20 2007-12-19 西安理工大学 近程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抗干扰方法
CN101369014A (zh) * 2008-08-08 2009-02-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的双边约束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CN101813768A (zh) * 2009-02-19 2010-08-25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基于超混沌映射来设计正交相位编码信号的方法
CN106342233B (zh) * 2009-03-16 2013-01-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相编码信号合成器
CN102540187A (zh) * 2010-12-13 2012-07-04 电子科技大学 编队卫星sar的一种正交波形设计方法
CN102279390A (zh) * 2011-05-06 2011-12-1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低信噪比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调制识别方法
CN102288942A (zh) * 2011-06-24 2011-12-2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毫米波雷达信号波形的设计方法
CN102269808A (zh) * 2011-06-25 2011-12-07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 一种风廓线雷达信号探测中抗有源干扰方法
CN102495411A (zh) * 2011-10-18 2012-06-13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亚毫米级线性调谐激光测距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03472451A (zh) * 2013-07-30 2013-12-25 宁波市巴颜喀拉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防撞雷达的测量方法
CN103439691A (zh) * 2013-08-30 2013-12-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宽带组网雷达抑制窄带干扰的方法
CN103592642A (zh) * 2013-10-22 2014-02-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Mimo雷达波形的设计方法
CN103823217A (zh) * 2014-02-26 2014-05-2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双频发射的双基地mimo雷达高速运动目标参数估计方法
CN104199001A (zh) * 2014-07-16 2014-12-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认知雷达抗速度欺骗干扰的相位编码方法
US20160047892A1 (en) * 2014-07-23 2016-02-1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Fmcw radar with phase encoded data channel
CN104166141A (zh) * 2014-08-11 2014-11-2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基于子带合成的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方法
CN104376363A (zh) * 2014-11-17 2015-02-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的免疫遗传算法的多相正交码生成方法
CN104407330A (zh) * 2014-11-18 2015-03-1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相位编码调制信号的脉冲压缩方法
CN104777460A (zh) * 2015-04-27 2015-07-15 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pd雷达中的双波形相位编码自适应杂波对消方法
CN105022037A (zh) * 2015-06-29 2015-11-04 南京森斯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混沌编码的汽车雷达交叉干扰抑制方法
CN104991247A (zh) * 2015-08-10 2015-10-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低截获测速方法及雷达装置
CN106855620A (zh) * 2015-12-08 2017-06-16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化车辆mimo雷达的残余抵消
CN105891783A (zh) * 2016-04-05 2016-08-24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相控阵/mimo雷达的相位控制系统
CN106405506A (zh) * 2016-11-14 2017-02-15 武汉大学 一种高频天地波mimo雷达的实现方法
CN106990391A (zh) * 2017-05-02 2017-07-28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俯仰mimo的低空目标探测宽带雷达系统及阵列优化方法
CN109342543A (zh) * 2017-12-14 2019-02-15 塔里木大学 基于脉冲压缩的信号迁移时间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8363047A (zh) * 2018-02-13 2018-08-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滑窗内插法的四相编码多普勒补偿方法
CN109490851A (zh) * 2018-11-27 2019-03-19 重庆秦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脉间伪随机码的抗干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AOMING HUANG 等: "A radar anti-jamming technology based on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PROCEEDINGS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
刘树锋: "雷达伪随机序列编码方式抗干扰性能研究", 《电子科技》 *
朱兰香: "基于电磁环境感知的MIMO雷达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林厚宏: "基于波形捷变的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王杰贵 等: "对相位编码步进跳频雷达的MCPC调制转发干扰", 《电子学报》 *
秦屹 等: "一种E频段宽波束串馈天线设计", 《数字化用户》 *
马骏: "通用差分空时编码和球形译码的联合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8931A (zh) * 2019-10-15 2020-02-18 四川九洲防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信方法、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雷达、雷达系统
CN113030974B (zh) * 2019-12-25 2024-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探测信号的发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030974A (zh) * 2019-12-25 2021-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探测信号的发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050071A (zh) * 2019-12-27 2021-06-29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57835A (zh) * 2020-02-17 2020-06-09 森思泰克河北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的干扰抑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257835B (zh) * 2020-02-17 2022-02-18 森思泰克河北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的干扰抑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325374A (zh) * 2020-02-28 2021-08-31 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抗干扰方法、装置、雷达系统及存储介质
EP4105685A4 (en) * 2020-03-02 2023-07-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359121A (zh) * 2020-03-02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1175168A1 (zh) * 2020-03-02 2021-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466867A (zh) * 2020-03-30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抑制干扰的方法和探测装置
CN113466867B (zh) * 2020-03-30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抑制干扰的方法和探测装置
CN111565087B (zh) * 2020-04-09 2023-05-0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侦察干扰一体化系统
CN111565087A (zh) * 2020-04-09 2020-08-2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侦察干扰一体化系统
CN113534167A (zh) * 2020-04-22 2021-10-22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天线的相控阵激光雷达芯片、使用方法及激光雷达
CN113534167B (zh) * 2020-04-22 2024-03-08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天线的相控阵激光雷达芯片、使用方法及激光雷达
CN111505600A (zh) * 2020-05-19 2020-08-07 西北大学 基于stpc的fda-mimo雷达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2737716A (zh) * 2020-12-18 2021-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毫米波抗干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904377A (zh) * 2021-01-18 2021-06-04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北斗短报文抗干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4333A (zh) * 2021-01-21 2021-02-23 长沙理工大学 雷达信号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6603B (zh)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6603A (zh) 雷达抗干扰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Jiang et al. Almost-sure identifiability of multidimensional harmonic retrieval
CN107102291B (zh) 基于虚拟阵列内插的无网格化互质阵列波达方向估计方法
CN107315160B (zh) 基于内插虚拟阵列信号原子范数最小化的互质阵列波达方向估计方法
Jiang et al. Joint DOD and DOA estimation for bistatic MIMO radar in unknown correlated noise
CN104181517B (zh) 用于运行多输入多输出雷达的方法
CN109804269B (zh) 用于在mimo雷达中获取角度多普勒签名的方法和系统
Li et al. OFDM chirp waveform diversity design with correlation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for MIMO radar
Wang et al. The robust sparse Fourier transform (RSF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adar signal processing
Baral et al. Joint Doppler frequency and direction of arrival estimation for TDM MIMO automotive radars
Liu et al. Persymmetric GLRT detection in MIMO radar
CN114325679A (zh) 基于时延多普勒域信号处理的感知通信一体化方法
KR101614766B1 (ko) 재머 구별이 가능한 조향 벡터 연산을 이용하는 표적의 dod-doa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Park et al. Sparse covariance‐based high resolution time delay estimation for spread spectrum signals
Zheng et al. Polarisation smoothing for coherent source direction finding with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electromagnetic vector sensor array
Wang et al. Robust joint design of transmit waveform and receive filter for MIMO radar 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with signal‐dependent interferences
Wanchun et al. Location algorithms for moving target in non‐coherent distribu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radar systems
Bours et al. Enhanced GPS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nd localisation
Du et al. Information theoretic waveform design for ofdm radar‐communication coexistence in Gaussian mixture interference
KR101705195B1 (ko) 채널 추정에 적합한 2의 거듭제곱 멱수 차원수들을 갖는 터너리 시퀀스들
Sharawi et al. Character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single‐channel Pseudo‐Doppler direction finding systems at 915 MHz for vehicle localization
Hejazi Kookamari et al. Using a moving aerial platform to detect and localise a 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 radar
CN108594284B (zh) 一种tdoa定位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Li et al. Multi-TDOA estimation and source direct position determination based on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Song et al. Radar signal processing algorithm and simulation of detec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