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4344B - 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44344B CN109844344B CN201780058534.1A CN201780058534A CN109844344B CN 109844344 B CN109844344 B CN 109844344B CN 201780058534 A CN201780058534 A CN 201780058534A CN 109844344 B CN109844344 B CN 1098443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ing element
- rolling
- driving
- driven
- peripheral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3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69—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pivoting or rocking, e.g. spra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6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89—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windows
- E05F15/697—Motor units therefor, e.g. geared mo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8—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 F16D41/1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with self-actuated reversing
- F16D41/105—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with self-actuated reversing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circular cross-section, of only one size and wedging by rolling movement not having an axial component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races, one of which is cylindrica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1/00—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 F16D51/16—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 F16D51/18—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with two brake-shoes
- F16D51/20—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with two brake-shoes extend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from their pivots
- F16D51/22—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brake-shoes pivoted on a fixed or nearly-fixed axis with two brake-shoes extend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from their pivots mechanically actuat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1/00—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 F16D51/46—Self-tightening brakes with pivoted brake shoes, i.e. the braked member increases the braking action
- F16D51/48—Self-tightening brakes with pivoted brake shoes, i.e. the braked member increases the braking action with two linked or directly-interacting brake shoes
- F16D51/50—Self-tightening brakes with pivoted brake shoes, i.e. the braked member increases the braking action with two linked or directly-interacting brake shoes mechanically actuat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7/00—Combinations of couplings and brakes; Combinations of clutches and brakes
- F16D67/02—Clutch-brake combin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Holders; Stops; Val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14—Disengaging means
- E05Y2201/216—Clutch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Holders; Stops; Val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3—Actuation thereof
- E05Y2201/232—Actuation thereof by automatically acting means
- E05Y2201/234—Actuation thereof by automatically acting means direction depend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1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F16H1/1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壳体、驱动侧旋转体、从动侧旋转体、滚动体、支持构件及润滑脂。滚动体配置于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从动侧旋转体之间。滚动体在驱动侧旋转体旋转驱动时,和驱动侧旋转体一起绕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旋转。滚动体在驱动侧旋转体非旋转驱动时,夹持于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从动侧旋转体之间,从而阻止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支持构件将滚动体保持在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从动侧旋转体之间。支持构件和驱动侧旋转体一起绕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旋转。润滑脂配置于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滚动体之间。支持构件对滚动体的绕滚动体的中心轴线的旋转进行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以及配备有该离合器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用作装设于车辆的电动窗装置等的驱动源的电动机,包括:具有被驱动旋转的旋转轴的电动机部;以及具有传递有旋转轴的旋转驱动力的从动轴并输出传递至从动轴的旋转驱动力的输出部。此外,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旋转轴和从动轴经由离合器连结,将旋转轴的旋转驱动力向从动轴传递,但不将来自从动轴侧的旋转力传递至旋转轴。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离合器包括:与旋转轴一体旋转的驱动侧旋转体;能与驱动侧旋转体在旋转方向上卡合且与从动轴一体旋转的从动侧旋转体;以及内侧供驱动侧旋转体和从动侧旋转体插入的、圆筒状的离合器壳体(夹持构件)。此外,在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从动侧旋转体之间,存在圆柱状的滚动体,该滚动体在旋转轴非旋转驱动时,由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从动侧旋转体夹持(形成为楔子),从而阻止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即,从动轴的旋转)。上述滚动体由插入于离合器壳体的内侧的支持构件保持成,其中心轴线与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支持构件在旋转轴旋转驱动时,和驱动侧旋转体一起绕上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旋转。因此,在旋转轴旋转驱动时,滚动体由支持构件保持,并且和驱动侧旋转体以及从动侧旋转体一起沿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绕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404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在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滚动体之间,配置有润滑脂,该润滑脂是为了阻止旋转轴(驱动侧旋转体)非旋转驱动时旋转轴随着从动轴侧旋转而使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从动侧旋转体夹持住滚动体时,抑制滚动体相对于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滑动。然而,滚动体在旋转轴旋转驱动时,绕上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旋转并且沿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绕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旋转。因此,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滚动体之间的润滑脂会随着滚动体的绕中心轴线的旋转而飞散,从而存在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滚动体之间的润滑脂不足这样的问题。此外,若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滚动体之间的润滑脂不足,则在旋转轴非旋转驱动时,难以利用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和从动侧旋转体将滚动体夹持(很难形成楔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滚动体之间的润滑脂不足的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离合器包括环状的离合器壳体、被驱动旋转的驱动侧旋转体、从动侧旋转体、滚动体、支持构件及润滑脂。上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配置于上述离合器壳体的内侧的部位,从上述驱动侧旋转体传递有旋转驱动力。上述滚动体配置于上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上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上述滚动体在上述驱动侧旋转体旋转驱动时,和上述驱动侧旋转体一起绕上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旋转。上述滚动体在上述驱动侧旋转体非旋转驱动时,夹持于上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上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从而阻止上述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上述支持构件将上述滚动体保持在上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上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上述支持构件和上述驱动侧旋转体一起绕上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旋转。上述润滑脂至少配置于上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上述滚动体之间。上述支持构件对上述滚动体的绕上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的旋转进行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的(a)是保持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的滚动体的支持构件的侧视图,(b)是该支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2中的6a-6a剖视图)。
图6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的剖视图(图2中的6a-6a剖视图),(b)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的剖视图(图2中的6b-6b剖视图)。
图7的(a)和(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8的(a)和(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9的(a)和(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0的(a)是其它方式的滚动体的俯视图,(b)是该滚动体的主视图。
图11的(a)是其它方式的滚动体的俯视图,(b)是该滚动体的主视图。
图12的(a)是其它方式的滚动体的俯视图,(b)是该滚动体的主视图。
图13的(a)是其它方式的滚动体的俯视图,(b)是该滚动体的主视图。
图14的(a)是其它方式的滚动体的俯视图,(b)是该滚动体的主视图。
图15是其它方式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16的(a)和(b)是其它方式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17是其它方式的离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1的(a)是保持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的滚动体的支持构件的侧视图,(b)是该支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22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3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的剖视图(图19中的F6a-F6a剖视图),(b)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的剖视图(图19中的F6b-F6b剖视图)。
图24的(a)和(b)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25的(a)和(b)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26的(a)和(b)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27的(a)是保持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的滚动体的支持构件的侧视图,(b)是该支持构件的剖视图(图27的(a)中的F10b-F10b剖视图)。
图2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的支持构件以及滚动体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9的(a)是保持第四实施方式的离合器中的滚动体的支持构件的侧视图,(b)是该支持构件的剖视图(图29的(a)中的F12b-F12b剖视图)。
图30的(a)是其它方式的滚动体的俯视图,(b)是该滚动体的主视图。
图31的(a)是其它方式的滚动体的俯视图,(b)是该滚动体的主视图。
图32的(a)是其它方式的滚动体的俯视图,(b)是该滚动体的主视图。
图33的(a)是其它方式的滚动体的俯视图,(b)是该滚动体的主视图。
图34的(a)是其它方式的滚动体的俯视图,(b)是该滚动体的主视图。
图35是其它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36的(a)和(b)是其它方式的离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7是其它方式的离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8是其它方式的离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具有离合器的电动机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0配备于通过电动使车辆的车窗玻璃升降的电动窗装置。电动机10是产生旋转力的电动机部20以及将电动机部20输出的旋转降速并输出的输出部30一体组装而构成的。此外,电动机10在电动机部20与输出部30之间的驱动连结部分具有离合器40。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部20由直流电动机构成。在构成电动机部20的有底筒状的轭铁壳体21(以下,称作轭部21)的内周面固接有磁体22,并且在磁体22的内侧配置有电枢23。电枢23具有配置于轭部21的中央部的旋转轴24。旋转轴24的基端部(在图1中上侧的端部)由设置于轭部21的底部中央的轴承25轴支持,并且在该旋转轴24的靠前端的部位,固定有圆筒状的换向器26。此外,在旋转轴24的前端部(在图1中下侧的端部)设置有连结部24a,该连结部24a形成为从圆柱形状平行地取倒角的双面宽度形状。
在轭部21的开口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凸缘部21a,并且在该轭部21的开口部嵌合有电刷保持件27。电刷保持件27具有:保持件主体27a,上述保持件主体27a形成为封闭轭部21的开口部的形状;以及连接器部27b,上述连接器部27b从保持件主体27a朝轭部21的径向外侧突出,供未图示的外部连接器连接。保持件主体27a通过未图示的配线与连接器部27b电连接,对与上述换向器26滑动接触的供电用的多个电刷28进行保持。此外,保持件主体27a在其大致中央部对轴承29进行保持,该轴承29对旋转轴24中的换向器26与连结部24a之间的部位进行轴支持。此外,通过连接器部27b向电刷28供给的外部电源经由换向器26向电枢23供给,驱动电枢23(旋转轴24)旋转,即,驱动电动机部20旋转。
上述输出部30在树脂制的齿轮箱31内收容减速机构32等而形成。齿轮箱31在与电动机部20沿轴向相对的部位(图1中上侧的端部),具有用于将该齿轮箱31固定于电动机部20的固定部31a。固定部31a具有与轭部21的凸缘部21a的外形相同的外形,并且在该固定部31a形成有朝向轭部21的内侧开口的收容凹部31b。此外,在收容凹部31b内插入有电刷保持件27的保持件主体27a的一部分的状态下,与固定部31a抵接的凸缘部21a通过螺钉31与固定部31a固定,从而将轭部21与齿轮箱31固定,使电动机部20与输出部30一体化。另外,电刷保持部27被夹持于轭部21与固定部31a之间。
此外,在齿轮箱31,离合器收容凹部31c在轴向上凹设于收容凹部31b的底部中央,并且凹设有从该离合器收容凹部31c的底部中央沿旋转轴24的中心轴线L1方向延伸的蜗杆轴收容部31d。此外,在齿轮箱31,在蜗杆轴收容部31d的侧方(图1中的右侧)凹设有轮收容部31e。上述轮收容部31e和蜗杆轴收容部31d在蜗杆轴收容部31d的轴向(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处连接。
在蜗杆轴收容部31d,收容有大致圆柱状的蜗杆轴34(从动轴)。蜗杆轴34由金属材料构成,在其轴向的中央部形成有螺纹齿状的蜗杆部34a。此外,蜗杆轴34的轴向的两端部由分别配置于蜗杆轴收容部31d的轴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轴承35、36轴支持。配置于蜗杆轴收容部31d内的蜗杆轴34由轴承35、36轴支持,从而与上述旋转轴24同轴地配置,即,配置成旋转轴24的中心轴线L1和蜗杆轴34的中心轴线L2处于相同直线上。
在上述轮收容部31e,以能旋转的方式收容有与蜗杆轴34的蜗杆部34a啮合的圆板状的蜗轮37。蜗轮37与蜗杆轴34一起构成为减速机构32。即,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32是蜗杆减速机构(蜗轮)。此外,在蜗轮37的径向的中央部,设置有输出轴38,该输出轴38沿上述蜗轮37的轴向(图1中纸面垂直方向)延伸,与上述蜗轮37一体旋转。在上述输出轴38,通过未图示的车窗调节器而与车辆的车窗玻璃连结。
此外,在上述离合器收容凹部31c内,收容有连结电动机部20的旋转轴24和输出部30的蜗轮轴34的上述离合器40。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离合器40由作为夹持构件的离合器壳体41、驱动侧旋转体42、支持构件43、滚动体44以及从动侧旋转体45构成。
离合器壳体41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上述离合器壳体41的轴向的一端部,形成有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状的固定凸缘部41a。离合器壳体41的圆筒状的部位的外径形成为与离合器收容凹部31c的内径大致相同,并且固定凸缘部41a的外径形成得比离合器收容凹部31c的内径大。此外,在固定凸缘部41a的周向上等角度间隔的四个部位,形成有固定凹部41b。各固定凹部41b在轴向上贯通固定凸缘部41a并且朝径向外侧开口。
如图2所示,离合器壳体41插入离合器收容凹部31c内直至固定凸缘部41a与收容凹部31b的底面抵接,并且在固定凸缘部41a与齿轮箱31固定。详细地,在收容凹部31b的底面、在离合器收容凹部31c的开口部的外周,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的四个部位,形成有在轴向上突出的固定突起31f。上述四个固定突起31f分别沿轴向插入固定凸缘部41a的四个固定凹部41b,另外,通过热铆接对各固定突起31f的前端部进行加工。藉此,离合器壳体41以轴向上不能移动且周向上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于齿轮箱31。另外,固定于齿轮箱31的离合器壳体41与旋转轴24以及蜗轮轴34在同轴上配置。
驱动侧旋转体42具有大致圆筒状的轴连结部51。在轴连结部51的外周面,一体地形成有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圆盘状的凸缘部52。
在轴连结部51,在靠电动机部20的轴向端部(图2上端部)的轴中心,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驱动轴插入孔53。驱动轴插入孔53形成为与旋转轴24的连结部24a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双面宽度形状。此外,将连结部24a压入驱动轴插入孔53,从而将驱动侧旋转体42连结成能与旋转轴24一体旋转。另外,旋转轴24和与该旋转轴24连结的驱动侧旋转体42形成在同轴上(即,彼此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此外,在轴连结部51,在靠输出部30的轴向端部(图2的下端部)的轴中心,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从动轴插入孔54。上述从动轴插入孔54的中心轴线与驱动轴插入孔53的中心轴线一致。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驱动轴插入孔53和从动轴插入孔54相互连通。
如图6的(b)所示,从动轴插入孔54的内周面具有形成为与轴向平行的平面状、相互平行的一对驱动侧传动面54a。此外,从动轴插入孔54的从轴向观察到的形状形成为大致轨道形状(双面宽度形状),与驱动侧传动面54a平行的方向为长边方向,与驱动侧传动面54a正交的方向为短边方向。另外,在各驱动侧传动面54a,设置有由橡胶材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两个第一弹性构件55。此外,从轴向观察,在从动轴插入孔54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由橡胶材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第二弹性构件56。第一、第二弹性构件55、56从从动轴插入孔54的内周面朝内侧稍稍突出。
此外,如图3以及图6的(a)所示,驱动侧旋转体42具有从凸缘部52沿轴向朝输出部30(即,图3的下方侧)延伸出的一对滚动体解除部57。滚动体解除部57分别设置于从轴向观察的、从动轴插入孔54的长边方向的两侧。此外,两个滚动体解除部57设置于在旋转方向上分开180°、在径向上相对的位置。另外,各滚动体解除部57的周向的两端部通过由橡胶材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弹性部58构成。上述各滚动体解除部57配置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侧。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支持构件43是将滚动体44保持于在径向上相对的离合器壳体41和从动侧旋转体45之间的构件。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持构件43为树脂制。
支持构件43具有形成为以蜗杆轴34的中心轴线L2为中心的圆环状的圆环部61。圆环部61的外径比离合器壳体41的内径大。此外,圆环部61配置成相对于离合器壳体41的固定凸缘部41a靠电动机部20(即,图2上侧),与固定凸缘部41a在轴向上相对。此外,在圆环部61的下表面(与固定凸缘部41a相对的轴向的端面),形成有下侧突条部61a,该下侧突条部61a形成为沿圆环部61的周向的圆环状的突条,从轴向与固定凸缘部41a抵接。此外,在圆环部61的上表面(驱动侧旋转体42侧的端面),形成有上侧突部61b,该上侧突部61b朝轴向突出,从轴向与驱动侧旋转体42的凸缘部52抵接。
在圆环部61的内周侧的、周向上分开的两个部位(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相隔180°的两个部位),形成有滚动体保持部62,该滚动体保持部62形成为沿轴向延伸的柱状,分别对滚动体44进行保持。
在此,对由滚动体保持部62保持的滚动体44进行详述。
如图4的(a)以及图4的(b)所示,各滚动体44为树脂制,配置成其中心轴线L3与旋转轴24的中心轴线L1以及蜗杆轴34的中心轴线L2平行。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各滚动体44的从轴向观察到的形状形成为双面宽度形状。因此,从轴向观察,各滚动体44形成为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形状。在图4的(b)所示的状态下,离合器40的径向为滚动体44的长边方向,离合器40的周向为上述滚动体44的短边方向。此外,各滚动体44在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方向X1(与离合器40的周向相同,以下,称作旋转方向X1)的两侧具有平面状的第一、第二相对面71a、71b。此外,各滚动体44在离合器40的径向的两侧具有第一、第二圆弧面72a、72b。第一实施方式的各滚动体44的外周面由上述第一、第二相对面71a、71b以及第一、第二圆弧面72a、72b构成。
如图5所示,在各滚动体44中,第一、第二相对面71a、71b形成为分别与中心轴线L3平行,并且相互平行。此外,在各滚动体44中,从轴向观察,第一、第二圆弧面72a、72b形成以中心轴线L3为曲率中心的圆环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彼此曲率相同。此外,第一、第二圆弧面72a、72b相对于中心轴线L3不倾斜而形成为平行。此外,在各滚动体44中,位于径向外侧的第一圆弧面72a与离合器壳体41的圆筒状的内周面41c在径向上相对,并且能与上述内周面41c接触。另一方面,在各滚动体44中,位于径向内侧的第二圆弧面72b与从动侧旋转体45在径向上相对,并且能与上述从动侧旋转体45接触。另外,各滚动体44的轴向的两端面形成为与第一、第二相对面71a、71b形成直角的平面状(参照图4的(a))。
如图3、图4的(a)以及图4的(b)所示,各上述滚动体保持部62具有从圆环部61朝径向内侧延伸的轴向支承部63。轴向支承部63在轴向上与滚动体44相对。此外,各滚动体保持部62具有一对辊子支持部64a、64b(旋转方向相对部),该辊子支持部64a、64b从轴向支持部63的周向的两端部沿轴向(中心轴线L1、L2的方向)朝与圆环部61相反一侧(图4的(a)的下方)延伸出。在各滚动体保持部62中,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在旋转方向X1上位于滚动体44的两侧,从旋转方向X1的两侧将上述滚动体44保持成中心轴线L3与中心轴线L1平行。另外,关于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从电动机部20沿轴向观察离合器40(即,图6的(a)所示的状态),将相对于滚动体44位于逆时针方向侧的辊子支持部称作第一辊子支持部64a,将相对于滚动体44位于顺时针方向侧的辊子支持部称作第二辊子支持部64b。
此外,支持构件43具有连结部66,该连结部66将一方的滚动体保持部62的第一辊子支持部64a的前端部与另一方的滚动体保持部62的第二辊子支持部64b的前端部相互连结。从轴向观察,连结部66形成为以中心轴线L1、L2为中心的圆弧状。此外,在各辊子支持部64a、64b的前端部,设置有向成对的第一、第二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突出的保持爪(支持构件侧卡合部)67。各保持爪67从轴向与滚动体44的轴向的一端面抵接,防止滚动体44沿轴向从滚动体保持部62脱落。
此外,如图4的(b)及图5所示,在各滚动体保持部62,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在旋转方向X1上彼此相对的侧面分别具有第一、第二抵接面68a、68b。设置于第一辊子支持部64a的第一抵接面68a形成为与中心轴线L1、L2平行的平面状,与配置于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的滚动体44的第一相对面71a相对。此外,与第一抵接面68a相同,设置于第二辊子支持部64b的第二抵接面68b形成为与中心轴线L1、L2平行的平面状,与配置于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的滚动体44的第二相对面71b相对。此外,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的第一、第二相对面71a、71b相互平行。此外,第一、第二的抵接面68a、68b的轴向的长度比滚动体44的轴向的长度(第一、第二相对面71a、71b的轴向的长度)长。此外,第一、第二抵接面68a、68b的、离合器40的径向的宽度是第一、第二相对面71a、71b的、离合器40的径向的宽度以上的宽度。
此外,如图5所示,各滚动体44的最大外径(即,轴向观察到的滚动体44的长边方向的宽度)D1比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第一抵接面68a和第二抵接面68b之间的距离D2长。此外,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距离D2比各滚动体44的旋转方向X1的宽度D3(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相对面71a与第二相对面71b之间的长度,轴向观察到的滚动体44的短边方向的宽度)长。因此,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与配置于该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的滚动体44之间,设置有决定滚动体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范围的允许间隙G1。由此,通过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对各滚动体44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此外,如图5所示,从电动机部20沿轴向观察,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滚动体44绕其中心轴线L3逆时针旋转,如点划线图示的那样,上述滚动体44的第一相对面71a的靠第一圆弧面72a的端部与第一抵接面68a抵接。此外,上述滚动体44的第二相对面71b的靠第二圆弧面72b的端部与第二抵接面68b抵接。另一方面,从电动机部20沿轴向观察,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滚动体44绕其中心轴线L3顺时针旋转,如双点划线图示的那样,上述滚动体44的第一相对面71a的靠第二圆弧面72b的端部与第一抵接面68a抵接。此外,上述滚动体44的第二相对面71b的靠第一圆弧面72a的端部与第二抵接面68b抵接。这样,利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对滚动体44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从而在滚动体44的外周面,决定出能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范围A1。
如图2以及图6的(a)所示,由上述结构的支持构件43保持,从而两个滚动体44在旋转方向X1上等角度间隔(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180°间隔)地配置。此外,保持滚动体44的各辊子支持部64a、64b插入并配置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侧,因此,各滚动体44在离合器壳体41的内侧与上述离合器壳体41在径向上相对。此外,滚动体44的相当于上述第一圆弧面72a的上述滑动接触范围A1(参照图5)的部分能从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接触。另外,支持构件43能相对于离合器壳体41在旋转方向X1相对旋转。
此外,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各滚动体解除部57穿过支持构件43的圆环部61的内周侧而插入离合器壳体41的内侧。此外,各滚动体解除部57分别配置于两个滚动体保持部62之间,与各滚动体保持部62在周向上相邻。因此,各滚动体解除部57的、旋转方向X1的两端部(各弹性部58)分别与一方的滚动体保持部62的第一辊子支持部64a和另一方的滚动体保持部62的第二辊子支持部64b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此外,支持构件43和驱动侧旋转体42能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旋转,当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时,各滚动体解除部57与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辊子支持部64a、64b抵接。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上述从动侧旋转体45与蜗杆轴34的基端部(图2的上侧的端部)形成为一体,是金属制的。从动侧旋转体45具有轴向上并排设置的控制部81以及从动侧连结部82。另外,从动侧连结部82设置于控制部81的基端侧(图2的上侧)。
控制部81与蜗杆轴34形成为一体,并且形成为沿蜗杆轴34的轴向延伸的柱状。此外,控制部81的中心轴线与蜗杆轴34的中心轴线L2一致,与蜗杆轴34形成于同轴上。此外,如图6的(a)所示,从中心轴线L2方向观察,控制部81形成为,以蜗杆轴34的中心轴线L2为对称中心的点对称形状。
在控制部81的外周面,形成有一对控制面83。各控制面83在控制部81的外周面上形成于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180°间隔)的两个部位。此外,各控制面83形成为轴向上平行且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径向正交的平面状。此外,一对控制面83彼此平行,并且各控制面83的轴向的长度比上述滚动体44的轴向的长度长。
如图2以及图6的(b)所示,从动侧连结部82形成为沿蜗杆轴34的轴向延伸的柱状。从动侧连结部82的中心轴线与蜗杆轴34的中心轴线L2一致,与蜗杆轴34形成于同轴上。此外,从动侧连结部82形成得比上述从动轴插入孔54稍细。此外,从动侧连结部82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并且其截面形状在轴向上恒定。此外,在轴向上观察,从动侧连结部82的长边方向是与控制面83平行的方向,并且上述从动侧连结部82的短边方向是与控制面83正交的方向(也参照图6的(a))。另外,如图6的(b)所示,从中心轴线L2方向观察,从动侧连结部82形成为,以蜗杆轴34的中心轴线L2为对称中心的点对称形状。
在从动侧连结部82的外周面,形成有一对第一从动侧传动面84以及一对第二从动侧传动面85。成对的两个第一从动侧传动面84中的、一方的第一从动侧传动面84相对于另一方的第一从动侧传动面84形成于180°相反一侧。此外,两个第一从动侧传动面84分别形成为与轴向平行的平面状,并且相互平行。此外,两个第一从动侧传动面84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与设置于驱动侧旋转体42的从动轴插入孔54的一对驱动侧传动面54a之间的间隔相同。
第二从动侧传动面85分别形成于两个第一从动侧传动面84之间,并且一方的第二从动侧传动面85相对于另一方的第二从动侧传动面85形成于180°相反一侧。两个第二从动侧传动面85分别形成为与轴向平行的平面状,并且相互平行。此外,两个第二从动侧传动面85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与设置于驱动侧旋转体42的从动轴插入孔54的一对驱动侧传动面54a之间的间隔相同。此外,第一从动侧传动面84以及第二从动侧传动面85在轴向上从从动侧连结部82的轴向的一端形成至另一端。
如图2所示,上述那样的从动侧旋转体45从与驱动侧旋转体42相反一侧插入离合器壳体41以及支持构件43的内侧。此外,从动侧旋转体45与离合器壳体41、驱动侧旋转体42及支持构件43配置于同轴上。
此外,如图6的(b)所示,从动侧连结部82以能与驱动侧旋转体42一体旋转的方式与从动轴插入孔54游隙嵌合。在与从动轴插入孔54游隙嵌合的从动侧连结部82的外周面和从动轴插入孔54的内周面之间,隔着第一、第二弹性构件55、56。详细地,一对第二弹性构件56与从动侧连结部82的轴向观察的长边方向两端部接触。此外,四个第一弹性构件55分别夹设于两个第一从动侧传动面84以及两个第二从动侧传动面85与驱动侧传动面54a之间。
此外,驱动侧旋转体42相对于从动侧旋转体45绕中心轴线旋转时,驱动侧传动面54a使第一弹性构件55弹性变形,并且在旋转方向与第一、第二从动侧传动面84、85中的任一个抵接。藉此,驱动侧旋转体42和从动侧旋转体45在旋转方向上卡合而将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力向从动侧旋转体45传递。
此外,如图6的(a)所示,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部81以在各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分别隔着滚动体44的方式插入支持构件43的内侧,与离合器壳体42以及各滚动体44在径向上相对。即,支持构件43将滚动体44保持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各控制面83之间。
此外,各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距离(与控制面83正交的方向的间隔)沿着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方向而改变。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距离在各控制面83的周向的中央处形成得最长,随着从各控制面83的周向的中央朝周向的两端逐渐变短。此外,各控制面83的周向的中央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距离比滚动体44的最大外径D1(参照图5)长,且各控制面83的周向端部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距离比滚动体44的最大外径D1短。
此外,如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40中,润滑脂GR涂布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润滑脂GR配置成也填充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44的第一圆弧面72a之间的空间。上述润滑脂GR起到当旋转轴24非旋转驱动时(即,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增大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44之间的滑动摩擦的作用。另外,在图5以外的图中,省略润滑脂GR的图示。
接着,以离合器40的动作为中心,对上述那样构成的电动机10的动作和其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2以及图7的(a)所示,向电动机部20通电以驱动电动机部20时,驱动侧旋转体42与旋转轴24一起旋转。即,驱动侧旋转体42被驱动旋转。另外,图7的(a)以及图7的(b)图示了驱动侧旋转体42被驱动沿第一方向R1旋转的情况。此外,如图7的(a)所示,随着驱动侧旋转体42的第一方向R1的旋转,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各滚动体解除部57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周向端部(弹性部58)与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第一辊子支持部64a在旋转方向上抵接,将该第一辊子支持部64a以及滚动体44向第一方向R1按压。藉此,各滚动体44配置于从动侧旋转体45的各控制面83的周向中央部。也就是说,滚动体44处于没有夹持于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之间(即,不会妨碍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的锁定解除状态。
此外,如图7的(b)所示,在上述锁定解除状态下,驱动侧旋转体42的各驱动侧传动面54a从第一方向R1与从动侧连结部82的各第二从动侧传动面85抵接,从而将驱动侧旋转体42和从动侧旋转体45在旋转方向X1上连结成能一体旋转。藉此,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力向从动侧旋转体45(蜗杆轴34)传递而使旋转轴24与蜗杆轴34在第一方向R1一体旋转。
另外,此时,如图5以及图7的(a)所示,支持构件43以及各滚动体44通过各第一辊子支持部64a被各滚动体解除部57朝第一方向R1按压,从而与驱动侧旋转体42以及从动侧旋转体45一起绕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与中心轴线L1相同)旋转。此外,各滚动体44通过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欲沿与支持构件4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各滚动体44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由各滚动体44与保持各滚动体44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的允许间隙G1所允许的量后,在各滚动体44的、旋转方向X1的两侧与辊子支持部64a、64b抵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驱动侧旋转体42朝第一方向R1旋转时,各滚动体44的第一相对面71a的靠第一圆弧面72a的端部与第一抵接面68a抵接,并且第二相对面71b的靠第二圆弧面72b的端部与第二抵接面68b抵接。藉此,通过支持构件43对各滚动体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即使在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驱动时,各滚动体44和驱动侧旋转体42一起绕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情况下,也仅允许各滚动体44绕中心轴线L3在支持构件43允许的范围内旋转。
此外,蜗杆轴34的第一方向R1的旋转在与蜗轮37之间减速并且向输出轴38传递,并从上述输出轴38输出。这样,根据输出轴38的旋转方向而通过未图示的车窗调节器来升降车辆的车窗玻璃。此外,若停止向电动机部20的通电,则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即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停止。
如图8的(a)以及图8的(b)所示,在电动机部20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即旋转轴24(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从负载侧(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车窗调节器侧)向输出轴38施加载荷,在该载荷的作用下,从动侧旋转体45欲旋转。另外,图8的(a)以及图8的(b)图示了从动侧旋转体45欲沿第二方向R2旋转的情况。这样,从动侧旋转体45的各控制面83将配置于各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滚动体44向外周侧按压。关于被控制面83按压的滚动体44,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第一圆弧面72a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抵接,并且第二圆弧面72b与控制面83的、比该控制面83的周向的中央更靠周向的端部(控制面83的第二方向R2的后方侧的端部)的部分抵接。此外,各滚动体44夹持于控制面83的靠第二方向R2的后方侧的端部的部分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藉此,滚动体44作为楔子,阻止(即,锁定蜗杆轴34的旋转)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朝第二方向R2的旋转)。因此,阻止在旋转轴24(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输出轴38旋转。另外,在从动侧旋转体45配置于锁定位置(在与离合器壳体41之间夹持滚动体44的位置)的状态下(图8的(a)所示的状态),如图8的(b)所示,形成为从动侧连结部82的各第二从动侧传动面85在旋转方向(第二方向R2)上不与驱动侧旋转体42的各驱动侧传动面54a接触。
另外,在电动机部20(驱动侧旋转体42)非驱动时从动侧旋转体45欲沿第一方向R1旋转的情况也相同,阻止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即,各滚动体44夹持于控制面83的靠第一方向R1的后方侧的端部的部分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从而各滚动体44作为楔子,阻止(即,锁定蜗杆轴34的旋转)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朝第一方向R1的旋转)。
此外,如图2、图9的(a)以及图9的(b)所示,在利用电动机部20的驱动,使驱动侧旋转体42与旋转轴24一起沿第二方向R2旋转的情况下,虽然各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但通过与驱动侧旋转体44沿第一方向R1旋转的情况(参照图7)相同的动作,离合器40将旋转轴24和蜗杆轴34连结。即,随着驱动侧旋转体42的第二方向R2的旋转,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各滚动体解除部57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周向端部(弹性部58)与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第二辊子支持部64b在旋转方向上抵接,将该第二辊子支持部64b以及滚动体44向第二方向R2按压。藉此,各滚动体44配置于从动侧旋转体45的各控制面83的周向的中央部,处于不被夹持于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之间的锁定解除状态。在上述锁定解除状态下,驱动侧旋转体42的各驱动侧传动面54a从第二方向R2与从动侧连结部82的各第一从动侧传动面84抵接,从而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力向从动侧旋转体45(蜗杆轴34)传递而使旋转轴24和蜗杆轴34沿第二方向R2一体旋转。
另外,此时,如图5以及图9的(a)所示,支持构件43以及各滚动体44通过各第二辊子支持部64b被各滚动体解除部57朝第二方向R2按压,从而与驱动侧旋转体42以及从动侧旋转体45一起绕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旋转。此外,各滚动体44通过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沿与支持构件4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各滚动体44绕其中心轴线L3仅旋转由各滚动体44与保持该各滚动体44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的允许间隙G1允许的量后,在各滚动体44的、旋转方向X1的两侧与辊子支持部64a、64b抵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驱动侧旋转体42朝第二方向R2旋转时,各滚动体44的第一相对面71a的靠第二圆弧面72b的端部与第一抵接面68a抵接,并且第二相对面71b的靠第一圆弧面72a的端部与第二抵接面68b抵接。藉此,通过支持构件43对各滚动体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即便在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驱动时,各滚动体44和驱动侧旋转体42一起绕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情况下,各滚动体44也仅绕中心轴线L3在支持构件43允许的范围内旋转。
此外,蜗杆轴34的第二方向R2的旋转向输出轴38传递并从该输出轴38输出,根据输出轴38的旋转方向而通过未图示的车窗调节器来升降车辆的车窗玻璃。此外,若停止向电动机部20的通电,则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即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停止。在电动机部20的驱动停止后,如上所述,滚动体44作为楔子,阻止(即,锁定蜗杆轴34的旋转)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从而阻止输出轴38旋转(参照图8的(a))。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有利效果进行记述。
(1)通过支持构件43对各滚动体44绕各滚动体44的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即使在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驱动时,各滚动体44和驱动侧旋转体42一起绕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情况下,各滚动体44也仅绕中心轴线L3在支持构件43允许的范围内旋转。因此,抑制由各滚动体44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而导致的润滑脂GR的飞散,因此,能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各滚动体44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其结果是,能抑制当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停止时,各滚动体44不易形成为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之间的楔子。
(2)各滚动体44绕各滚动体44的中心轴线L3仅旋转设置于各滚动体44和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的允许间隙G1的量后,各滚动体44在各滚动体44的旋转方向上与辊子支持部64a、64b抵接。藉此,通过辊子支持部64a、64b阻止各滚动体44绕各滚动体44的中心轴线L3旋转上述范围以外。因此,能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由各滚动体44绕各滚动体44的中心轴线L3旋转而导致的润滑脂GR的飞散。其结果是,能容易地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各滚动体44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
此外,能使各滚动体44在由设置于各滚动体44和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的允许间隙G1而确定的旋转范围内,绕各滚动体44的中心轴线L3旋转。即,能使各滚动体44的相对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的姿势绕中心轴线L3改变。此外,随着旋转范围内的、各滚动体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润滑脂GR在各滚动体44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移动,因此,能向各滚动体44中、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接触的部分供给润滑脂GR。因此,能进一步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各滚动体44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
(3)各滚动体44绕各滚动体44的中心轴线L3仅旋转由允许间隙G1允许的量后,各滚动体44在各滚动体44的、旋转方向X1的两侧分别与辊子支持部64a、64b抵接。因此,与辊子支持部64a、64b抵接的滚动体44能更稳定地维持与辊子支持部64a、64b抵接的姿势。其结果是,能抑制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驱动时,在离合器40中产生噪声。
(4)各滚动体44在各滚动体44的、旋转方向X1的两侧具有与辊子支持部64a、64b在旋转方向X上相对的、平面状的第一、第二相对面71a、71b。因此,设置于各滚动体44与保持各滚动体44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的允许间隙G1的设定变得容易。此外,能抑制各滚动体44的形状变得复杂,因此,能容易地制造出各滚动体44。
(5)当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开始时,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力从滚动体解除部57向辊子支持部64a、64b传递,进而从辊子支持部64a、64b向滚动体44传递。此时,从驱动侧旋转体42传递有旋转驱动力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使第一抵接面68a或者第二抵接面68b与滚动体44的第一相对面71a或者第二相对面71b面接触,从而能高效地将旋转驱动力向滚动体44传递。因此,能容易地解除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和从动侧旋转体45对滚动体44的夹持。
(6)在电动机10中,通过抑制了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各滚动体44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的离合器40,将旋转轴24和蜗杆轴34连结。因此,在旋转轴24非旋转驱动时,能进一步抑制因蜗杆轴34而使旋转轴24旋转。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也可进行以下改变。
·滚动体44也可以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该润滑脂收容凹部在上述滚动体44的外周面的滑动接触范围A1开口且收容润滑脂GR。另外,润滑脂收容凹部形成为在滑动接触范围A1中留有滚动体44的外周面,不是形成为遍及滑动接触范围A1的整体。
例如,图10的(a)以及图10的(b)所示的滚动体44在滚动体44的轴向的一端部(辊子支持部64a、64b的基端侧的端部)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75。润滑脂收容凹部75在滚动体44的轴向的一方侧和该滚动体44的径向外侧(即,朝离合器壳体41)开口。另外,在图10的(b)中,滑动接触范围A1为点状。
此外,例如,图11的(a)以及图11的(b)所示的滚动体44在滚动体44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即,辊子支持部64a、64b的前端侧的端部)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76。润滑脂收容凹部76在滚动体44的轴向的另一方侧和该滚动体44的径向外侧(即,朝离合器壳体41)开口。
此外,如图12的(a)以及图12的(b)所示,滚动体44也可以在轴向的两端部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75、76。
此外,例如,图13的(a)以及图13的(b)所示的滚动体44在轴向的中央部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77。润滑脂收容凹部77从滚动体44的第一圆弧面72a的相当于滑动接触范围A1的部分沿第一圆弧面72a的径向凹设。
此外,如图14的(a)以及图14的(b)所示,滚动体44也可以在轴向的两端部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75、76,另外,在轴向的中央部也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77。
另外,在图10的(a)至图14的(b)所示的示例中,润滑脂收容凹部75、76、77的、从第一圆弧面72a的径向观察到的形状都是矩形,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圆形、多边形等。此外,滚动体44也可以具有四个以上在滑动接触范围A1开口的润滑脂收容凹部。
这样,设置于滚动体44的润滑脂收容凹部75、76、77在能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范围A1开口。因此,收容于润滑脂收容凹部75、76、77的润滑脂GR随着滚动体44的旋转而向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被带出以供给至滚动体44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因此,能进一步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44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其结果是,能进一步抑制当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停止时,滚动体44不易形成为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之间的楔子。
·通过支持构件43对滚动体44绕该滚动体44的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在上述滚动体44的外周面,能使可以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和可以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接触的部分的曲率不同。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各滚动体44中,第一圆弧面72a的曲率和第二圆弧面72b的曲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如图15所示,可以使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接触的第二圆弧面72c形成为曲率比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接触的第一圆弧面72a的曲率小的圆弧状。这样,能使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和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夹持作为楔子的滚动体44时的楔角θ1形成得比滚动体44的外周面整体为第一圆弧面72a的曲率的情况下(即,形成为圆筒状的情况)的楔角小。这样,当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停止时,直至滚动体44夹持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控制面83之间,从动侧旋转体45旋转的角度即空走角θ2比滚动体44的外周面整体为第一圆弧面72a的曲率的情况下的角度小。因此,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从动侧旋转体45欲旋转的情况下,与滚动体44的外周面整体为第一圆弧面72a的曲率的情况下相比,能在从动侧旋转体45的转速处于较低的阶段,利用从动侧旋转体45和离合器壳体41夹持滚动体44。因此,在欲从动侧旋转体45旋转的情况下,能在较早的阶段利用从动侧旋转体45和离合器壳体41夹持滚动体44,因此,在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停止时,能尽快地阻止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
·如图16的(a)以及图16的(b)所示,支持构件43也可以具有抵接部69。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利用欲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的滚动体44对辊子支持部64a、64b进行按压,从而使抵接部69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抵接。详细地,在支持构件43中,在滚动体保持部62的周向(旋转方向X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从连结部66的径向外侧的侧面朝径向外侧(即,朝离合器壳体41)突出的抵接部69。在滚动体44没有被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和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夹持的情况下(例如,图16的(a)所示的状态时),抵接部69位于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分开的位置。此外,如图16的(b)所示,当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从动侧旋转体45欲旋转时,利用与从动侧旋转体45之间的摩擦力使滚动体44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直至滚动体44被从动侧旋转体45和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夹持。图16的(b)图示了从动侧旋转体45欲沿第二方向R2旋转的状态。这样,由于滚动体44的最大外径D1比辊子支持部64a、64b之间的距离D2长,因此,在绕中心轴线L3旋转而从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方向与辊子支持部64a、64b抵接之后,进而朝彼此分开的方向按压辊子支持部64a、64b。这样,使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朝彼此分开的方向移动,从而向径向外侧移动。即,辊子支持部64a、64b被绕中心轴线L3旋转的滚动体44按压,从而向径向外侧移动。这样,支持构件43发生弹性形变而使与辊子支持部64a、64b一体设置的连结部66向径向外侧移动,其结果是,抵接部69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抵接。因此,利用抵接部69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也能抑制滚动体44沿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方向X1移动。因此,使滚动体44更容易夹持于从动侧旋转体45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因此,更容易阻止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的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此外,即使在向输出轴38施加的负载进一步增大的情况下,除了滚动体44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摩擦力,抵接部69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摩擦力也起作用以阻止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因此,容易阻止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
另外,在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开始时,解除由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和从动侧旋转体45对滚动体44的夹持,支持构件43恢复为原来的形状,因此,抵接部69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分开。
在图16的(a)以及图16的(b)所示的示例中,抵接部69形成为从支持构件43的连结部66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但抵接部69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利用欲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的滚动体44使辊子支持部64a、64b向径向外侧移动,从而使抵接部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抵接即可。例如,连结部66的外周面、辊子支持部64a、64b的径向外侧的侧面等也可以构成为抵接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辊子支持部64a、64b中,与绕中心轴线L3旋转的滚动体44抵接的部分形成为平面状的第一、第二抵接面68a、68b。但是,与绕中心轴线L3旋转的滚动体44抵接的第一、第二抵接面68a、68b不一定为平面状。例如,从轴向观察,第一、第二抵接面68a、68b也可以是圆弧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滚动体44在旋转方向X1的两侧具有平面状的第一、第二相对面71a、71b。但是,在滚动体44中,在该滚动体44绕中心轴线L3旋转时,与辊子支持部64a、64b抵接的部分即第一、第二相对面71a、71b不一定形成为平面状。即,滚动体44也不一定形成为双面宽度形状。滚动体44的从轴向观察的形状形成为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形状,形成为沿轴向延伸的柱状即可。例如,滚动体44可以是具有从轴向观察的形状形成为圆弧状的第一、第二相对面71a、71b的构件(但是,滚动体44不是圆柱状)。此外,例如,滚动体44也可以是从轴向观察的形状形成为椭圆状的构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滚动体44绕该滚动体44的中心轴线L3仅旋转允许间隙G1允许的量后,在上述滚动体44的、旋转方向X1的两侧与辊子支持部64a、64b抵接。但是,滚动体44也可以是绕该滚动体44的中心轴线L3仅旋转允许间隙G1允许的量后,仅在上述滚动体44的、旋转方向X1的一方侧与辊子支持部64a或者辊子支持部64b抵接。在上述情况下,滚动体44例如形成为圆柱的外周的一部分形成为平面状的形状(轴向观察为大致D形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与滚动体44之间设置允许间隙G1,从而对滚动体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范围进行限制。但是,只要能对滚动体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范围进行限制,则也可以不必在辊子支持部64a、64b与滚动体44之间设置允许间隙G1。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滚动体44的第一相对面71a与辊子支持部64a的第一抵接面68a始终抵接,且滚动体44的第二相对面71b与辊子支持部64b的第二抵接面68b始终抵接。这样,通过辊子支持部64a、64b,对滚动体44的绕其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以避免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这样,也能抑制由滚动体44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而导致的润滑脂GR的飞散,因此,也能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各滚动体44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
·也可以将辊子支持部64a、64b改变为图17所示那样。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64a、64b的径向外侧部分分别设置突出片64x。突出片64x沿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沿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方向X1),以夹着滚动体44而彼此相对的方式延伸。滚动体44的朝径向外侧等的移动被各突出片64x限制。各突出片64x的前端部在图5等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为锐角的突起形状,但在图17所示的示例中,在各突出片64x的前端部设置有前端面64y。各前端面64y形成为彼此平行的一个平面,具体地,形成为分别与将旋转轴24的中心轴线L1(蜗杆轴34的中心轴线L2)与滚动体44的中心轴线L3连结的径向直线平行的一个平面,
对于上述这样的辊子支持部64a、64b的作用,以利用电动机部20的驱动使驱动侧旋转体42以及支持构件43沿第一方向R1旋转的情况为代表进行说明。若驱动侧旋转体42以及支持构件43沿第一方向R1旋转,则被驱动侧旋转体42按压的第一辊子支持部64a绕相同方向旋转。此时,辊子支持部64a的突出片64x搅起润滑脂GR并前进,但通过设置于突出片64x的前端部的前端面64y,使润滑脂GR产生朝向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的流动(图17中,箭头α)。藉此,形成为容易使润滑脂GR保持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44的第一圆弧面72a之间的状况。
此外,由于在突出片64x的前端部设置前端面64y,因此,只要将突出片64x与滚动体44的第一圆弧面72a之间的间隙G2设定得小,就能抑制润滑脂GR流向间隙G2。此外,上述结构也能促进润滑脂GR朝向上述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流动,有助于形成为使润滑脂GR容易保持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44的第一圆弧面72a之间的状态。
另外,各突出片64x的前端面64y的形状、朝向是一个示例,可以进行适当改变。例如,前端面64y也可以不是一个平面。此外,即使前端面64y不是上述的与径向直线平行的面,只要是上述的能使润滑脂GR发生流动的面,即,与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方向X1相交的面即可。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润滑脂GR涂布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但是,润滑脂GR只要配置于至少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44之间即可,其配置位置并不局限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位置。
·构成离合器40的离合器壳体41、驱动侧旋转体42、支持构件43、滚动体44以及从动侧旋转体45的形状不一定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形状。例如,驱动侧旋转体42可以与旋转轴24形成为一体。此外,例如,从动侧旋转体45也可以与蜗杆轴34分体设置并安装成能与上述蜗杆轴34一体旋转。此外,滚动体44并不局限于两个,在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从动侧旋转体45之间配置至少一个即可。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输出部30的减速机构32由蜗杆轴34和蜗轮37构成,但可以适当改变减速机构32具有的齿轮的个数。此外,若减速机构32具有通过离合器40与旋转轴24连结的从动轴,则不一定要是蜗杆减速机构。此外,若输出部30具有通过离合器40而与旋转轴24连结的从动轴,是能输出由旋转轴24传递的旋转的结构,则不一定要具有减速机构32。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电动机10用作电动窗装置的驱动源,但也可以用作其它装置的驱动源。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离合器40是配备于电动机10的、连结旋转轴24和减速机构32的蜗杆轴34的构件。但是,离合器40也可以是配备于电动机10以外的装置的、连结被驱动旋转的旋转轴与传递有旋转轴的旋转驱动力的从动轴的构件。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具有离合器的电动机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以及对应的结构标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支持构件43是将滚动体144保持于在径向上相对的离合器壳体41和从动侧旋转体45之间的构件。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持构件43为树脂制。
如图20、图21的(a)以及图21的(b)所示,各上述滚动体保持部62具有轴向相对部(轴向支持部)63,该轴向相对部63从圆环部61朝径向内侧延伸,与滚动体144在中心轴线L1方向(即,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相对。此外,各滚动体保持部62具有一对辊子支持部164a、164b(旋转方向相对部),该一对辊子支持部164a、164b从轴向相对部63的、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方向X1的两端部(图21中,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沿中心轴线L1方向朝与圆环部61相反一侧(图21的(a)中,下方)延伸。辊子支持部164a、164b分别起到旋转方向保持部的作用。另外,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方向X1与旋转轴24的周向以及离合器40的周向相同,以下,称作旋转方向X1。在各滚动体保持部62中,一对辊子支持部164a、164b位于旋转方向X1的、滚动体144的两侧,从轴向相对部63沿中心轴线L1方向突出,从旋转方向X1的两侧对上述滚动体144进行保持。详细地,在各滚动体保持部62中,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在旋转方向X1上位于滚动体144的两侧,从旋转方向X1的两侧将上述滚动体144保持成上述滚动体144的中心轴线L3与中心轴线L1平行。另外,关于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从电动机部20沿轴向观察离合器40(即,图23的(a)所示的状态),将相对于滚动体144位于逆时针方向侧的辊子支持部称作第一辊子支持部164a,将相对于滚动体144位于顺时针方向侧的辊子支持部称作第二辊子支持部164b。
此外,在支持构件43中,利用连结部166将一方的滚动体保持部62的第一辊子支持部164a的前端部与另一方的滚动体保持部62的第二辊子支持部164b的前端部相互连结。从轴向观察,连结部166形成为以中心轴线L1、L2为中心的圆弧状。
此外,在各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部,设置有保持爪(支持构件侧卡合部)167,该保持爪167朝配置于成对的第一、第二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滚动体144突出。各保持爪167在朝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的滚动体144而沿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面延伸后,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朝各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基端侧弯曲,进而沿中心轴线L1延伸。此外,在各保持爪167中,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沿中心轴线L1方向延伸的部分即卡合保持部167a的前端面成为与中心轴线L1正交的平面状的抵接保持面167b。抵接保持面167b朝向轴向相对部63。此外,在设置于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保持爪167的卡合保持部167a中,在旋转方向X1上彼此相对的侧面形成为,彼此平行且与中心轴线L1方向平行的平面状的限制面167c。
如图21的(a)以及图21的(b)所示,各滚动体144为树脂制,形成为大致圆柱状。此外,各滚动体144通过支持构件43保持,从而配置成其中心轴线L3与中心轴线L1、L2平行。
在各滚动体144的、中心轴线L3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成对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分别起到滚动体侧卡合部的作用。即,各滚动体144具有两对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各滚动体144中,第一卡合凹部171设置于与第一辊子支持部164a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的部分,第二卡合凹部172设置于与第二辊子支持部164b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的部分。
成对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在滚动体144的中心轴线L3方向的端部,在与中心轴线L3正交的方向(即,滚动体144的直径方向,图21的(b)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凹设。此外,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在滚动体144的中心轴线L3方向的端部,以使滚动体144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在与中心轴线L3正交的方向上凹设。此外,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在滚动体144的中心轴线L3方向的端部,在与中心轴线L3正交的方向的两侧,沿上述滚动体144的直径方向(图21的(b)中,上下方向)贯通滚动体144。此外,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朝滚动体144的直径方向的外侧以及中心轴线L3方向的单侧(即,与滚动体144的中心轴线L3方向的中央部相反一侧)开口。此外,成对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处于以中心轴线L3为对称轴的旋转对称的关系。即,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的开口方向不同,但形成为相同的形状。
此外,第一卡合凹部171的内周面由形成为与中心轴线L3方向正交的平面状的第一卡定面171a以及形成为与中心轴线L3平行的平面状的第二抵接面171b构成。第一抵接面171b起到平行面的作用。同样地,第二卡合凹部172的内周面由形成为与中心轴线L3方向正交的平面状的第二卡定面172a以及形成为与中心轴线L3平行的平面状的第二抵接面172b构成。第二抵接面172b起到平行面的作用。此外,在成对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中,第一抵接面171b和第二抵接面172b平行。
此外,在各滚动体144中,将成对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之间的部分(即,第一抵接面171b与第二抵接面172b之间的部分,比第一、第二卡定面171a、172a更向中心轴线L3方向突出的部分)称作凹部间部173。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凹部间部173形成为具有相互平行的一对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的双面宽度形状。此外,从中心轴线L3方向观察,各凹部间部173形成为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形状。详细地,从中心轴线L3方向观察,将各凹部间部173的与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平行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将与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正交的方向作为短边方向。此外,在图21的(b)所示的状态下,各滚动体144配置成,凹部间部173的长边方向沿离合器40的径向,且凹部间部173的短边方向沿离合器40的周向。此外,在各滚动体144中,其中心轴线L3方向的两端的两个凹部间部173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具有与凹部间部173的最大外径相同的外径的圆柱状。
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配置有滚动体144。在位于第一辊子支持部164a的前端侧(即,图21的(a)中,下侧)的第一卡合凹部171,插入有设置于上述辊子支持部164a的前端的保持爪167的卡合保持部167a。此外,在位于第二辊子支持部164b的前端侧(即,图21的(a)中,下侧)的第二卡合凹部172,插入有设置于上述辊子支持部164b的前端的保持爪167的卡合保持部167a。即,滚动体144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与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保持爪167(卡合保持部167a)卡合。此外,插入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的保持爪167的抵接保持面167b从中心轴线L1方向与第一、第二卡定面171a、172a抵接,从而利用保持爪167防止滚动体144从滚动体保持部62沿轴向脱落。
如图19以及图23的(a)所示,由上述结构的支持构件43保持,从而两个滚动体144在旋转方向X1上等角度间隔(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180°间隔)地配置。此外,保持有滚动体144的各辊子支持部164a、164b插入并配置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侧,因此,各滚动体144在离合器壳体41的内侧与上述离合器壳体41在径向上相对。此外,各滚动体144的外周面与离合器壳体41的圆筒状的内周面41c在径向上相对,能从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与上述内周面41c接触。此外,各滚动体144的外周面与从动侧旋转体45在径向上相对,能与上述从动侧旋转体45接触。另外,支持构件43能相对于离合器壳体41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旋转。
此外,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各滚动体解除部57穿过支持构件43的圆环部61的内周侧而插入离合器壳体41的内侧。此外,各滚动体解除部57分别配置于两个滚动体保持部62之间,与各滚动体保持部62在周向上相邻。因此,各滚动体解除部57的、旋转方向X1的两端部(各弹性部58)分别与一方的滚动体保持部62的第一辊子支持部164a和另一方的滚动体保持部62的第二辊子支持部164b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此外,支持构件43和驱动侧旋转体42能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旋转,当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时,各滚动体解除部57与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侧的轴向相对部63以及辊子支持部164a、164b抵接。
在此,如图22所示,在各滚动体144中,凹部间部173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即,凹部间部173的最大外径)D4比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两个保持爪167的限制面167c之间的距离D5长。此外,在各滚动体144中,凹部间部173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即,第一抵接面171b与第二抵接面172b之间的长度)D6比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的限制面167c之间的距离D5短。因此,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两个保持爪167与配置于上述保持爪167之间的滚动体144的凹部间部173之间,设置有决定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范围的允许间隙G3。详细地,允许间隙G3存在于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的第一抵接面171b与限制面167c之间以及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的第二抵接面172b与限制面167c之间的至少一方。因此,能使各滚动体144绕中心轴线L3仅旋转允许间隙G3允许的量。此外,当滚动体144绕中心轴线L3旋转,从而使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绕中心轴线旋转时,滚动体144仅旋转了允许间隙G3允许的量,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就会分别从旋转方向与保持爪167(卡合保持部167a)抵接。藉此,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被限制,阻止滚动体144绕中心轴线L3旋转上述范围以外。这样,利用卡合了的保持爪167以及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对各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
此外,从输出部30沿轴向观察(即,图22所示状态),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滚动体144绕其中心轴线L3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如点划线图示的那样,上述滚动体144的第一抵接面171b与和该第一抵接面171b相对的限制面167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抵接。此外,上述滚动体144的第二抵接面172b与和该第二抵接面172b相对的限制面167c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抵接。另一方面,从输出部30沿轴向观察,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滚动体144绕其中心轴线L3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双点划线图示的那样,上述滚动体144的第一抵接面171b与和该第一抵接面171b相对的限制面167c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抵接。此外,上述滚动体144的第二抵接面172b与和该第二抵接面172b相对的限制面167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抵接。这样,利用卡合了的保持爪167以及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对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从而在滚动体144的外周面,决定出能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范围A2。此外,滚动体144的外周面的相当于滑动接触范围A2的部分能从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接触.
接着,以离合器40的动作为中心,对上述那样构成的电动机10的动作和其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9以及图24的(a)所示,向电动机部20通电以驱动电动机部20,使驱动侧旋转体42与旋转轴24一起旋转。即,驱动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另外,图24的(a)以及图24的(b)图示了驱动侧旋转体42被驱动沿第一方向R1旋转的情况。此外,如图24的(a)所示,随着驱动侧旋转体42的第一方向R1的旋转,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各滚动体解除部57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周向端部(弹性部58)与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轴向相对部63以及第一辊子支持部164a在旋转方向上抵接,从而传递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力。其结果是,该第一辊子支持部164a将滚动体44向第一方向R1按压。藉此,各滚动体144配置于从动侧旋转体45的各控制面83的周向中央部。也就是说,滚动体144处于没有夹持于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之间(即,不会妨碍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的锁定解除状态。
此外,如图24的(b)所示,在上述锁定解除状态下,驱动侧旋转体42的各驱动侧传动面54a从第一方向R1与从动侧连结部82的各第二从动侧传动面85抵接,从而将驱动侧旋转体42和从动侧旋转体45连结成能在旋转方向X1上一体旋转。藉此,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力向从动侧旋转体45(蜗杆轴34)传递而使旋转轴24与蜗杆轴34在第一方向R1一体旋转。
另外,此时,如图22以及图24的(a)所示,支持构件43以及各滚动体144通过各轴向相对部63以及各第一辊子支持部164a被各滚动体解除部57朝第一方向R1按压,从而与驱动侧旋转体42以及从动侧旋转体45一起绕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与中心轴线L1相同)旋转。此外,各滚动体144通过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欲沿与支持构件4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各滚动体144绕其中心轴线L3仅旋转由与分别对其进行保持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保持爪167(卡合保持部167a)之间的允许间隙G3允许的量后,在各滚动体144中,绕中心轴线L3旋转了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的内周面与保持爪167的卡合保持部167a抵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驱动侧旋转体42沿第一方向R1旋转了的情况下,在绕中心轴线L3旋转了的各滚动体144中,第一抵接面171b和与该第一抵接面171b相对的限制面167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抵接,并且第二抵接面172b和与该第二抵接面172b相对的限制面167c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抵接。藉此,利用卡合了的保持爪167(卡合保持部167a)以及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对各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即便在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驱动时,各滚动体144和驱动侧旋转体42一起绕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情况下,各滚动体144也仅绕中心轴线L3在卡合了的保持爪167以及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允许的范围内旋转。
此外,如图18以及图24的(a)所示,蜗杆轴34的第一方向R1的旋转在与蜗轮37之间减速并且向输出轴38传递,并从上述输出轴38输出。这样,根据输出轴38的旋转方向并通过未图示的车窗调节器来升降车辆的车窗玻璃。此外,若停止向电动机部20的通电,则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即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停止。
如图25的(a)以及图25的(b)所示,在电动机部20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即旋转轴24(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从负载侧(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车窗调节器侧)向输出轴38施加载荷时,在该载荷的作用下,从动侧旋转体45欲旋转。另外,图25的(a)以及图25的(b)图示了从动侧旋转体45欲沿第二方向R2旋转的情况。这样,从动侧旋转体45的各控制面83将配置于各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滚动体144向外周侧按压。关于被控制面83按压的滚动体144,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抵接,并且与控制面83的、比该控制面83的周向的中央更靠周向的端部(即,控制面83的、第二方向R2的后方侧的端部)的部分抵接。接着,各滚动体144夹持于控制面83的靠第二方向R2的后方侧的端部的部分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藉此,滚动体144作为楔子,阻止(即,锁定蜗杆轴34的旋转)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朝第二方向R2的旋转)。因此,阻止在旋转轴24(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输出轴38旋转。另外,在从动侧旋转体45配置于锁定位置(即,在与离合器壳体41之间夹持滚动体144的位置)的状态下(图25的(a)所示的状态),如图25的(b)所示,从动侧连结部82的各第二从动侧传动面85在旋转方向(第二方向R2)上不与驱动侧旋转体42的各驱动侧传动面54a接触。
另外,电动机部20(驱动侧旋转体42)非驱动时从动侧旋转体45欲沿第一方向R1旋转的情况也相同,能阻止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即,各滚动体144夹持于控制面83的靠第一方向R1的后方侧的端部的部分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从而各滚动体144作为楔子,阻止(即,锁定蜗杆轴34的旋转)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朝第一方向R1的旋转)。
此外,如图19、图26的(a)以及图26的(b)所示,在利用电动机部20的驱动,使驱动侧旋转体42与旋转轴24一起沿第二方向R2旋转的情况下,尽管各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但通过与驱动侧旋转体44沿第一方向R1旋转的情况(参照图24)相同的动作,离合器40将旋转轴24和蜗杆轴34连结。即,随着驱动侧旋转体42的第二方向R2的旋转,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各滚动体解除部57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周向端部(弹性部58)与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轴向相对部63以及第二辊子支持部164b在旋转方向上抵接,从而传递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力。其结果是,该第二辊子支持部164b将滚动体144向第二方向R2按压。藉此,各滚动体144配置于从动侧旋转体45的各控制面83的周向的中央部,处于不夹持于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之间的锁定解除状态。在上述锁定解除状态下,驱动侧旋转体42的各驱动侧传动面54a从第二方向R2与从动侧连结部82的各第一从动侧传动面84抵接,从而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力向从动侧旋转体45(蜗杆轴34)传递而使旋转轴24和蜗杆轴34沿第二方向R2一体旋转。
另外,此时,如图22以及图26的(a)所示,支持构件43以及各滚动体144通过各轴向相对部63以及各第二辊子支持部164b被各滚动体解除部57朝第二方向R2按压,从而与驱动侧旋转体42以及从动侧旋转体45一起绕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旋转。此外,各滚动体144通过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欲沿与支持构件4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各滚动体144绕其中心轴线L3仅旋转由各滚动体144与对该各滚动体144进行保持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保持爪167(卡合保持部167a)之间的允许间隙G3允许的量后,在各滚动体144中,绕中心轴线L3旋转了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的内周面与保持爪167的卡合保持部167a抵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驱动侧旋转体42沿第二方向R2旋转了的情况下,在绕中心轴线L3旋转了的各滚动体144中,第一抵接面171b和与该第一抵接面171b相对的限制面167c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抵接,并且第二抵接面172b和与该第二抵接面172b相对的限制面167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抵接。藉此,利用卡合了的保持爪167(卡合保持部167a)以及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对各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即便在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驱动时各滚动体144和驱动侧旋转体42一起绕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情况下,各滚动体144也仅绕中心轴线L3在卡合了的保持爪167以及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允许的范围内旋转。
此外,如图19以及图26的(a)所示,蜗杆轴34的第二方向R2的旋转向输出轴38传递并从该输出轴38输出后,根据输出轴38的旋转方向而通过未图示的车窗调节器来升降车辆的车窗玻璃。然后,若停止向电动机部20的通电,则旋转轴24(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停止。在电动机部20的驱动停止后,如上所述,滚动体144作为楔子,阻止(即,锁定蜗杆轴34的旋转)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从而阻止输出轴38旋转(参照图25的(a))。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有利效果进行记述。
(7)在滚动体144中,在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的轴向端部,设置有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利用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以及与它们卡合的保持爪167,对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即,上述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与保持爪167卡合,从而利用保持爪167对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滚动体144仅在由保持爪167允许的范围内,绕该滚动体144的中心轴线L3旋转。因此,抑制由滚动体144绕该滚动体144的中心轴线L3旋转而导致的润滑脂GR的飞散,因此,能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144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
此外,能通过设置于滚动体144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与设置于支持构件43的保持爪167卡合这样的简单结构,对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其结果是,能容易地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144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
(8)各滚动体144绕中心轴线L3仅旋转允许间隙G3的量后,上述允许间隙G3设置于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的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与和上述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相对的保持爪167的限制面167c之间,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从各滚动体144的旋转方向与保持爪167抵接。藉此,通过支持构件43的保持爪167阻止各滚动体144绕各自的中心轴线L3旋转上述范围以外。即,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与保持爪167卡合,从而能使各滚动体144在由允许间隙G3确定的旋转范围内绕各自的中心轴线L3旋转。因此,能使各滚动体144的相对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的姿势绕各滚动体144的中心轴线L3改变。此外,随着旋转范围内的、各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各滚动体144的周围的润滑脂GR移动,因此,能向各滚动体144中、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接触的部分供给润滑脂GR。因此,能进一步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各滚动体144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
(9)在各滚动体144设置凹部状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从而能减少构成各滚动体144的材料。其结果是,能降低滚动体144的制造成本。
(10)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凹设于各滚动体144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的轴向端部。因此,能将抑制各滚动体144沿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方向从支持构件43脱落的保持爪167,作为对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的支持构件侧卡合部来利用。因此,与在支持构件43另外设置支持构件侧卡合部的情况相比,能抑制支持构件43的形状变得复杂。
(11)各滚动体144在中心轴线L3方向的各端部,具有在与中心轴线L3正交方向的两侧凹设的一对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此外,从中心轴线L3方向观察,各滚动体144的、成对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之间的部分(即,凹部间部173)形成为具有一对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的双面宽度形状,上述一对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形成与中心轴线L3平行的平面状,且相互平行。因此,抑制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的形状变得复杂。因此,通过设置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从而能抑制各滚动体144的形状变得复杂。其结果是,能容易地制造滚动体144。
(12)在滚动体14的、中心轴线L3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一对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因此,在将滚动体144组装于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时,可以将滚动体144的、中心轴线L3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任意端部配置于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因此,即使在滚动体144设置有与保持爪167卡合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也能容易地将上述滚动体144与支持构件43组装。
(13)在电动机10中,通过抑制了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各滚动体144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的离合器40,将旋转轴24和蜗杆轴34连结。因此,在旋转轴24非旋转驱动时,进一步抑制因蜗杆轴34而使旋转轴24旋转。
(14)支持构件43是与驱动侧旋转体42一起绕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即,绕中心轴线L1)旋转的构件。此外,滚动体144在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驱动时,保持于支持构件43并且与驱动侧旋转体42一起绕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旋转。因此,离合器40构成为,在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驱动时,滚动体144欲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即,构成为,在滚动体绕中心轴线L3自由旋转的情况下,润滑脂容易飞散。但是,在构成为滚动体144欲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的离合器40中,通过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的卡合了的保持爪167与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对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从而也能抑制由滚动体144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导致的润滑脂GR的飞散。因此,在构成为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驱动时滚动体144欲绕中心轴线L3旋转的离合器40中,能高效地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各滚动体144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离合器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以及对应的结构标注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27的(a)以及图27的(b)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持构件200以及滚动体210是代替支持构件43以及滚动体144而配备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合器40中的构件(参照图20)。
在支持构件200的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轴向相对部63,设置有卡合突部(支持构件侧卡合部)201,该卡合突部201沿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与中心轴线L1相同)方向突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卡合突部201从轴向相对部63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沿中心轴线L1方向突出。此外,在各滚动体保持部62中,卡合突部201位于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的中央部。此外,卡合突部201的径向内侧的侧面成为与圆环部61的直径方向正交的平面状的限制面201a。设置于两个滚动体保持部62的卡合突部201的限制面201a与中心轴线L1方向平行并且相互平行,
由上述支持构件200保持的两个滚动体210为树脂制,形成为大致圆柱状。此外,各滚动体210通过支持构件200保持,从而配置成其中心轴线L4与中心轴线L1、L2平行。
在各滚动体210的、中心轴线L4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成对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11、212(参照图28)。即,各滚动体210具有两对卡合凹部211、212。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各滚动体210中,第一卡合凹部211位于支持构件200的径向外侧,第二卡合凹部212位于上述支持构件200的径向内侧。
成对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11、212在滚动体210的中心轴线L4方向的端部,在与中心轴线L4正交的方向(滚动体210的直径方向,图27的(b)的上下方向)的两侧凹设。此外,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11、212在滚动体210的中心轴线L4方向的端部,以使滚动体210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在与中心轴线L4正交的方向上凹设。此外,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11、212在滚动体210的中心轴线L4方向的端部,在与中心轴线L4正交的方向的两侧,沿上述滚动体210的直径方向(图27的(b)中,左右方向)贯通滚动体210。此外,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11、212分别朝滚动体210的直径方向的外侧以及中心轴线L4方向的单侧(即,与滚动体210的中心轴线L4方向的中央部相反一侧)开口。此外,成对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11、212处于以中心轴线L4为对称轴的旋转对称的关系。即,各卡合凹部211、212的开口方向不同,但形成为相同的形状。
此外,各卡合凹部211、212的内周面由与中心轴线L4方向正交的平面状的相对面213a以及与中心轴线L4方向平行的平面状的抵接面213b构成。此外,在成对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11、212中,各自的抵接面213b平行。另外,在各滚动体210中,将成对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11、211之间的部分(即,两个抵接面213b之间的部分,比相对面213a更靠中心轴线L4方向突出的部分)作为凹部间部214。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凹部间部214形成为在其短边方向的两侧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抵接面213b的双面宽度形状,从中心轴线L4方向观察,与抵接面213b平行的方向为长边方向。此外,在图27的(b)所示的状态下,滚动体210配置成,凹部间部214的短边方向沿离合器40的径向,且凹部间部214的长边方向沿支持构件200的周向。此外,在各滚动体210中,其中心轴线L3方向的两端的两个凹部间部214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具有与凹部间部214的最大外径相同的外径的圆柱状。此外,各滚动体210的中心轴线L4方向的两端面形成为与中心轴线L4正交的平面状。
利用辊子支持部164a、164b从旋转方向X1的两侧对配置于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的滚动体210进行支持。此外,保持爪167的抵接保持面167b从中心轴线L1方向与上述滚动体210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的轴向的端面抵接,利用保持爪167防止滚动体210从滚动体保持部62沿轴向脱落。此外,卡合突部201插入设置于滚动体210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基端侧的轴向的端部的一对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11、212中的、位于径向外侧的第一卡合凹部211。即,卡合突部201与设置于滚动体210的靠轴向相对部63的轴向的端部的一个第一卡合凹部211卡合。此外,在相互卡合的第一卡合凹部211以及卡合突部201中,抵接面213b与限制面201a在支持构件200的径向上相对。
如图27的(b)以及图28所示,由上述结构的支持构件200保持,从而两个滚动体210在旋转方向X1上等角度间隔(即,在第三实施方式中,180°间隔)地配置。此外,保持有滚动体210的各辊子支持部164a、164b插入并配置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侧,因此,各滚动体210在离合器壳体41的内侧与上述离合器壳体41在径向上相对。此外,各滚动体210的外周面与离合器壳体41的圆筒状的内周面41c在径向上相对。各滚动体210的外周面能从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与上述内周面41c接触。此外,各滚动体210的外周面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在径向上相对,能与上述控制面83接触。此外,支持构件200能相对于离合器壳体41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旋转。另外,图28所示的支持构件200是图27的(a)的剖视指示线F10b-F10b的剖视图。此外,在图28中,双点划线图示了离合器壳体41以及从动侧旋转体45。此外,双点划线图示了滚动体210的、中心轴线L4方向的中央部分(即,两个凹部间部214之间的圆柱状部分)的外形。
此外,如图28所示,在滚动体210的第一卡合凹部211的抵接面213b与插入上述第一卡合凹部211的卡合突部201的限制面201a之间,设置有决定滚动体210的绕中心轴线L4的旋转范围的允许间隙G4。因此,能使滚动体210绕中心轴线L4仅旋转由允许间隙G4允许的量。此外,从输出部30(滚动体保持部62的前端侧)沿轴向观察(图28所示的状态),当滚动体210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绕其中心轴线L4顺时针旋转时,上述滚动体210的第一卡合凹部211绕中心轴线L4顺时针方向旋转。如点划线图示的那样,滚动体210仅旋转了允许间隙G4允许的量后,第一卡合凹部211的抵接面213b从旋转方向与和上述抵接面213b相对的卡合突部201的周向的一端部(图28中,右侧的端部)抵接。因此,利用卡合了的卡合突部201以及第一卡合凹部211,阻止滚动体210绕中心轴线L4顺时针旋转上述范围以外。另一方面,从输出部30沿轴向观察,当滚动体210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绕其中心轴线L4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上述滚动体210的第一卡合凹部211绕中心轴线L4逆时针方向旋转。如虚线图示的那样,滚动体210仅旋转了允许间隙G4允许的量后,第一卡合凹部211的抵接面213b从旋转方向与和上述抵接面213b相对的卡合突部201的周向的另一端部(图28中,左侧的端部)抵接。因此,利用卡合了的卡合突部201以及第一卡合凹部211,阻止滚动体210绕中心轴线L4逆时针方向旋转上述范围以外。这样,利用卡合了的卡合突部201以及第一卡合凹部211,对各滚动体210的绕中心轴线L4的旋转进行限制。此外,滚动体210的绕中心轴线L4的旋转被限制在由彼此相对的限制面201a与抵接面213b之间的允许间隙G4允许的范围内,从而在滚动体210的外周面,确定出能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范围A3。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驱动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时,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滚动体210处于没有夹持于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之间的锁定解除状态。此外,在上述锁定解除状态中,将驱动侧旋转体42和从动侧旋转体45连结成能在旋转方向X1上一体旋转,藉此,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力向从动侧旋转体45(蜗杆轴34)传递而使旋转轴24与蜗杆轴34一体旋转。
此时,如图28所示,第一、第二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任意一方以及各轴向相对部63被各滚动体解除部57在旋转方向X1上按压,从而支持构件200以及各滚动体210与驱动侧旋转体42以及从动侧旋转体45一起绕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与中心轴线L1相同)旋转。此外,各滚动体210通过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欲沿与支持构件20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绕其中心轴线L4旋转。各滚动体210绕其中心轴线L4仅旋转由彼此相对的限制面201a和抵接面213b之间的允许间隙G4允许的量后,在各滚动体210中,绕中心轴线L4旋转了的第一卡合凹部211的抵接面213b从旋转方向与卡合于上述卡合凹部211的卡合突部201抵接。藉此,利用卡合了的第一卡合凹部211和卡合突部201,对各滚动体210的绕中心轴线L4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即便在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驱动时,各滚动体210和驱动侧旋转体42一起绕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情况下,也使各滚动体210绕各滚动体210的中心轴线L4仅在由卡合了的卡合突部201和第一卡合凹部211允许的范围内旋转。
此外,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从动侧旋转体45欲旋转的情况下,各滚动体210夹持于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从而各滚动体210作为楔子,阻止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除了能起到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8)、(9)、(11)~(14)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起到以下有利效果。
(15)利用与第一卡合凹部211卡合的卡合突部201,对滚动体210中,设置于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基端侧的轴向的端部的第一卡合凹部211的绕中心轴线L4的旋转进行限制。即,上述第一卡合凹部211与卡合突部201卡合,从而利用卡合突部201对滚动体210的绕上述滚动体210的中心轴线L4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滚动体210仅在由卡合突部201允许的范围内,绕该滚动体210的中心轴线L4旋转。因此,抑制由滚动体210绕该滚动体210的中心轴线L4旋转而导致的润滑脂GR的飞散,因此,能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210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
此外,能通过设置于滚动体210的第一卡合凹部211与设置于支持构件200的卡合突部201卡合这样的简单结构,对滚动体210的绕中心轴线L4的旋转进行限制。其结果是,能容易地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210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
(16)当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开始时,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力从轴向相对部63向支持构件200传递。接着,通过轴向相对部63以及辊子支持部164a、164b将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力向滚动体210传递。此外,卡合突部201设置于轴向相对部63,因此,滚动体210的第一卡合凹部211和支持构件200的卡合突部201在直接传递有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力的轴向相对部63的附近卡合。因此,容易将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支持构件200向滚动体210传递。因此,在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开始时,容易解除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和从动侧旋转体45对滚动体210的夹持。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离合器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以及对应的结构标注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29的(a)以及图29的(b)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持构件220以及滚动体230是代替支持构件43以及滚动体144而配备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合器40中的构件(参照图20)。
在支持构件220中,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轴向相对部63的前端部(即,轴向相对部63的、与圆环部61相反一侧的轴向的端部,图29的(a)的下端部),设置有卡合突部(支持构件侧卡合部)221。卡合突部221与轴向相对部63一体地设置,是沿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方向(与中心轴线L1方向相同)朝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图29的(b)的下侧)突出的凸部。此外,第四实施方式的卡合突部221形成为,随着朝圆环部61的径向内侧,朝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的突出量逐渐变多。此外,卡合突部221的前端面221a形成为相对于与中心轴线L1正交的假想平面S1倾斜的平面状。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前端面221a倾斜成,该前端面221a中的、圆环部6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比径向外侧的端部在中心轴线L1方向上位于更远离圆环部61的位置。
由上述支持构件220保持的两个滚动体230为树脂制,形成为大致圆柱状。此外,各滚动体230通过支持构件220保持,从而配置成其中心轴线L5与中心轴线L1、L2(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平行。
在各滚动体230的、中心轴线L5方向的一端部(图29(b)中,上侧的端部),设置有卡合凹部(滚动体侧卡合部)231。在各滚动体230中,卡合凹部231是在中心轴线L5方向上凹设的凹部,沿着与中心轴线L5正交的方向,从滚动体230的一端朝另一端(即,从滚动体230的直径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卡合凹部231的中心轴线L5方向的深度逐渐变深。此外,卡合凹部231具有相对于与中心轴线L5正交的假想平面S2倾斜的平面状的倾斜底面231a。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假想平面S1和假想平面S2平行,并且倾斜底面231a的相对于假想平面S2的倾斜角度与上述卡合突部221的前端面221a的相对于假想平面S1的倾斜角度相同。另外,各滚动体230的、中心轴线L5方向的另一端面(即,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的端面)形成为与中心轴线L5正交的平面状。此外,各滚动体230的外周面形成为圆筒状。
此外,各滚动体230的、中心轴线L5方向的最大长度H1比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卡合突部221的基端与抵接保持面167b之间的轴向的距离D7短。此外,各滚动体230的、中心轴线L5方向的最小长度H2比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卡合突部221的前端与抵接保持面167b之间的轴向的距离D8短。此外,各滚动体230的最大长度H1比各滚动体保持部62中的距离D8长。
此外,各滚动体230以靠卡合凹部231的端部位于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基端侧的方式,配置于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从旋转方向X1的两侧被辊子支持部164a、164b保持。另外,在图29的(a)以及图29的(b)中,旋转方向X1的图示省略,但旋转方向X1是绕旋转轴线L1的方向,是与圆环部61的周向相同的方向。此外,保持爪167的抵接保持面167b从中心轴线L1方向与上述滚动体230的靠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的轴向的端面抵接。利用保持爪167,从而防止滚动体230从滚动体保持部62沿轴向脱落。此外,滚动体230配置成,沿圆环部61的直径方向,随着朝上述圆环部61的径向内侧,卡合凹部231的、中心轴线L5方向的深度逐渐变深。此外,与上述滚动体230在中心轴线L1方向上相对的卡合突部221插入滚动体230的卡合凹部231。即,卡合凹部231和卡合突部221卡合。此外,在相互卡合的卡合凹部231和卡合突部221中,卡合突部221的前端面221a与倾斜底面231a在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方向(中心轴线L1方向)上相对。
由上述结构的支持构件220保持,从而两个滚动体230在旋转方向X1上等角度间隔(即,在第四实施方式中,180°间隔)地配置。此外,保持有滚动体230的各辊子支持部164a、164b插入并配置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侧,因此,各滚动体230在离合器壳体41的内侧与上述离合器壳体41在径向上相对。此外,各滚动体230的外周面与离合器壳体41的圆筒状的内周面41c在径向上相对,能从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与上述内周面41c接触。此外,各滚动体230的外周面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在径向上相对,能与上述控制面83接触。此外,支持构件220能相对于离合器壳体41在旋转方向X1上相对旋转。另外,在图29的(b)中,用双点划线图示出了离合器壳体41。
此外,如上所述,各滚动体230的最大长度H1比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卡合突部221的基端与抵接保持面167b之间的距离D7短,各滚动体230的最小长度H2比各滚动体保持部62的卡合突部221的前端与抵接保持面167b之间的距离D8短。此外,各滚动体230的最大长度H1比各滚动体保持部62中的距离D8长。因此,在由滚动体保持部62保持的滚动体230的卡合凹部231的倾斜底面231a与插入于上述卡合凹部231的卡合突部221的前端面221a之间,设置有决定滚动体230的绕中心轴线L5的旋转范围的允许间隙G5。因此,能使各滚动体230绕中心轴线L5仅旋转允许间隙G5允许的量。无论滚动体230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绕其中心轴线L5朝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哪一个方向旋转,上述滚动体230的卡合凹部231都绕中心轴线L5旋转。接着,滚动体230仅旋转了允许间隙G5允许的量后,卡合凹部231的倾斜面231a从旋转方向与卡合突部221的前端面221a抵接。因此,利用卡合了的卡合凹部231以及卡合突部221,阻止滚动体230绕中心轴线L5旋转一定范围以外。此外,滚动体230的绕中心轴线L5的旋转被限制在由卡合凹部231的倾斜底面231a与卡合突部221的前端面221a之间的允许间隙G5允许的范围,从而在滚动体230的外周面,确定出能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范围(未图示)。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驱动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时,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滚动体230处于没有夹持于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之间的锁定解除状态。此外,在上述锁定解除状态中,将驱动侧旋转体42和从动侧旋转体45连结成能在旋转方向X1上一体旋转,藉此,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轴24)的旋转驱动力向从动侧旋转体45(蜗杆轴34)传递而使旋转轴24与蜗杆轴34一体旋转。
此时,第一、第二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任意一方以及各轴向相对部63被各滚动体解除部57在旋转方向X1上按压,从而支持构件220以及各滚动体230与驱动侧旋转体42以及从动侧旋转体45一起绕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与中心轴线L1相同)旋转。此外,各滚动体230通过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之间欲沿与支持构件22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绕其中心轴线L5旋转。各滚动体230绕其中心轴线L5仅旋转由彼此相对的倾斜底面231a和前端面221a之间的允许间隙G5允许的量后,在各滚动体230中,绕中心轴线L5旋转了的卡合凹部231的倾斜底面231a从旋转方向与卡合于上述卡合凹部231的卡合突部221的前端面221a抵接。藉此,利用卡合了的卡合凹部231和卡合突部221,对各滚动体230的绕中心轴线L5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即便在驱动侧旋转体42旋转驱动时,各滚动体230和驱动侧旋转体42一起绕上述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情况下,各滚动体230也仅绕各滚动体230的中心轴线L5在卡合了的卡合凹部231和卡合突部221允许的范围内旋转。
此外,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从动侧旋转体45欲旋转的情况下,各滚动体230夹持于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从而各滚动体230作为楔子,阻止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除了能起到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8)、(9)、(13)、(14)以及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16)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起到以下有利效果。
(17)利用与卡合凹部231卡合的卡合突部221,对滚动体231中,设置于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基端侧的轴向的端部的卡合凹部231的绕中心轴线L5的旋转进行限制。即,上述卡合凹部231与卡合突部221卡合,从而利用卡合突部221对滚动体230的绕上述滚动体230的中心轴线L5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滚动体230仅在由卡合突部221允许的范围内,绕该滚动体230的中心轴线L5旋转。因此,抑制由滚动体230绕该滚动体230的中心轴线L5旋转而导致的润滑脂GR的飞散,因此,能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230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
此外,能通过设置于滚动体230的卡合凹部231与设置于支持构件220的卡合突部221卡合这样的简单结构,对滚动体230的绕中心轴线L5的旋转进行限制。其结果是,能容易地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230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
(18)卡合凹部231的倾斜底面231a相对于假想平面S2倾斜,与卡合凹部231卡合的卡合突部221的前端面221a相对于假想平面S1倾斜。此外,倾斜底面231a和前端面221a在中心轴线L1方向上相对。因此,当滚动体230绕其中心轴线L5旋转时,倾斜底面231a与卡合突部221的前端面221a抵接。藉此,利用卡合突部221,阻止滚动体230绕中心轴线L5旋转上述范围以外。这样,能通过简单结构的卡合凹部231与卡合突部221,来抑制滚动体230的绕中心轴线L5的旋转。因此,能容易地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230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进行以下变更。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体144也可以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该润滑脂收容凹部在上述滚动体144的外周面的滑动接触范围A2开口,收容润滑脂GR。另外,润滑脂收容凹部形成为在滑动接触范围A2中,留有滚动体144的外周面,不是形成为遍及滑动接触范围A2的整体。
例如,图30的(a)以及图30的(b)所示的滚动体144在滚动体144的轴向的一端部(即,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基端侧的端部)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175。润滑脂收容凹部175在滚动体144的轴向的一方侧和该滚动体144的径向外侧(即,朝离合器壳体41)开口。另外,在图30的(b)中,滑动接触范围A2形成为点状。
此外,例如,图31的(a)以及图31的(b)所示的滚动体144在滚动体144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即,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的端部)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176。润滑脂收容凹部176在滚动体144的轴向的另一方侧和该滚动体144的径向外侧(即,朝离合器壳体41)开口。
此外,如图32的(a)以及图32的(b)所示,滚动体144也可以在轴向的两端部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175、176。
此外,例如,图33的(a)以及图33的(b)所示的滚动体144在轴向的中央部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177。润滑脂收容凹部177从滚动体144的外周面的相当于滑动接触范围A2的部分沿上述滚动体144的直径方向凹设。
此外,如图34的(a)以及图34的(b)所示,滚动体144也可以是在轴向的两端部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175、176,还在轴向的中央部具有润滑脂收容凹部177。
另外,在图30至图34所示的示例中,润滑脂收容凹部175、176、177形成为从径向外侧观察的形状为矩形,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圆形、多边形等。此外,滚动体144也可以具有四个以上在滑动接触范围A2开口的润滑脂收容凹部。
这样,设置于滚动体144的润滑脂收容凹部175、176、177在能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范围A2开口。因此,收容于润滑脂收容凹部175、176、177的润滑脂GR随着滚动体144的旋转而向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被带出以供给至滚动体144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即,滑动接触范围A2与内周面41c之间)。因此,能进一步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144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其结果是,能进一步抑制,当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停止时,滚动体144不易形成为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之间的楔子的情形。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滚动体210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滚动体230也相同,设置在滚动体210、230的外周面的滑动接触范围开口、收容润滑脂GR的润滑脂收容凹部,从而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滚动体144是通过相互卡合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和保持爪167对绕上述滚动体144的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的构件。因此,在上述滚动体144的外周面,能使可以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接触的部分与可以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接触的部分分离。因此,在上述滚动体144的外周面,能使可以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和可以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接触的部分的曲率不同。
例如,在图35所示的示例中,滚动体144具有一对平行面178a,上述一对平行面178a在上述滚动体144的、旋转方向X1的两侧与中心轴线L3方向正交,且相互平行。此外,在滚动体144的外周面,位于比一对平行面178a更靠离合器壳体41侧的部分为能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接触的第一圆弧面178b,位于比一对平行面178a更靠从动侧旋转体45侧的部分为能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接触的第二圆弧面178c。此外,从中心轴线L3方向观察,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接触的第二圆弧面178c形成为曲率比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接触的第一圆弧面178a的曲率小的圆弧状。这样,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那样、滚动体144的外周面整体为第一圆弧面178b的曲率的情况(即,形成为圆筒状的情况下)相比,能使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和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夹持作为楔子的滚动体144时的楔角θ1形成得小。这样,当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停止时,直至滚动体144夹持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控制面83之间,从动侧旋转体45旋转的角度即空走角θ2形成得比滚动体144的外周面整体为第一圆弧面178b的曲率的情况下的角度小。因此,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从动侧旋转体45欲旋转的情况下,与滚动体144的外周面整体为第一圆弧面178b的曲率的情况相比,能在从动侧旋转体45的转速处于较低的阶段,利用从动侧旋转体45和离合器壳体41夹持滚动体144。因此,在从动侧旋转体45欲旋转的情况下,能在较早的阶段利用从动侧旋转体45和离合器壳体41夹持滚动体144,因此,能在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停止时,尽快地阻止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滚动体210和第四实施方式的滚动体230也相同,在滚动体210、230的外周面,也可以使能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接触的部分的曲率和能与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接触的部分的曲率不同。
·如图36的(a)以及图36的(b)所示,支持构件43也可以具有抵接部169。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利用欲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的滚动体144对辊子支持部164a、164b进行按压,从而使抵接部169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抵接。另外,图36的(a)和图36的(b)所示的示例是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合器40中,在支持构件43设置了抵接部169。
详细地,在支持构件43中,在滚动体保持部62的周向(旋转方向X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从连结部166的径向外侧的侧面朝径向外侧(即,朝离合器壳体41)突出的抵接部169。在滚动体144没有被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和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夹持的情况下(例如,图36的(a)所示的状态时),抵接部169位于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分开的位置。此外,如图36的(b)所示,当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从动侧旋转体45欲旋转时,利用与从动侧旋转体45之间的摩擦力使滚动体144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直至滚动体144被从动侧旋转体45和离合器壳体41夹持。图36的(b)图示了从动侧旋转体45欲沿第二方向R2旋转的状态。在此,滚动体144的、第一抵接面171b与第二抵接面172b之间的长度(即,凹部间部173的长边方向的长度D4)形成得比与上述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相对的保持爪167的限制面167c之间的距离D5长(参照图36的(a))。因此,滚动体144能绕中心轴线L3旋转而使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从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方向与各自相对的限制面167c抵接后,朝相互分开的方向进一步按压上述限制面167c。即,滚动体144通过绕中心轴线L3旋转,能通过凹部间部173将位于上述凹部间部173的两侧的两个保持爪167朝相互分开的方向按压。这样,成对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向相互分开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上述辊子支持部164a、164b向径向外侧移动。即,辊子支持部164a、164b被绕中心轴线L3旋转的滚动体144按压,从而向径向外侧移动。这样,支持构件43发生弹性形变而使与辊子支持部164a、164b一体设置的连结部166向径向外侧移动,其结果是,抵接部169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抵接。因此,利用抵接部169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也能抑制滚动体144沿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方向X1移动。因此,使滚动体144更容易夹持于从动侧旋转体45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因此,更容易阻止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的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此外,即使在向输出轴38施加的负载增大的情况下,除了滚动体144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摩擦力以外,抵接部169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的摩擦力也起作用,以阻止从动侧旋转体45旋转,因此,容易阻止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
此外,在图36的(a)和图36的(b)所示的示例中,在支持构件43中,为了限制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与上述滚动体144卡合的支持构件侧卡合部即保持爪167设置于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部。因此,与支持构件侧卡合部设置于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基端部、轴向相对部63的情况相比,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利用绕中心轴线L3旋转的滚动体144,容易使辊子支持部164a、164b向径向外侧移动。因此,容易使抵接部167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抵接。
另外,在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驱动开始时,解除由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和从动侧旋转体45对滚动体144的夹持,支持构件43恢复为原来的形状,因此,抵接部169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分开。
在图36的(a)以及图36的(b)所示的示例中,抵接部169形成为从支持构件43的连结部166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但抵接部169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能利用欲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的滚动体144使辊子支持部164a、164b朝径向外侧移动,从而使抵接部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抵接即可。例如,连结部166的外周面、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径向外侧的侧面等也可以构成为抵接部。
此外,也可以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持构件200和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持构件220,设置相同的抵接部。在上述情况下,滚动体210、230形成为,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通过绕中心轴线L4、L5旋转,从而能直接或者间接地朝彼此分开的方向按压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形状。例如,滚动体210、230形成为,从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沿旋转方向X1的方向为短边方向,沿与旋转方向X1正交的方向为长边方向的形状(例如,双面宽度形状、椭圆形状等)。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支持构件220的各卡合突部221形成为,沿圆环部61的径向随着朝上述圆环部61的径向内侧,朝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的突出量逐渐变多。此外,各卡合突部221的前端面221a倾斜成,该前端面221a中的、圆环部6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比径向外侧的端部在中心轴线L1方向上位于更远离圆环部61的位置。但是,各卡合突部22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各卡合突部221只要是在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方向上,朝滚动体230的卡合凹部231的内侧突出的凸部,其前端面221a相对于假想平面S1倾斜即可。例如,卡合突部221也可以形成为,其前端面221a中的、圆环部6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比径向内侧的端部在中心轴线L1方向上位于更远离圆环部61的位置。在上述情况下,滚动体230配置成,沿圆环部61的直径方向,随着朝上述圆环部61的径向外侧,卡合凹部231的、中心轴线L5方向的深度逐渐变深。
另外,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倾斜底面231a的相对于假想平面S2的倾斜角度和前端面221a的相对于假想平面S1的倾斜角度相同,但也可以不必相同。当滚动体230绕其中心轴线L5旋转时,能使倾斜底面231a从滚动体230的绕中心轴线L5的旋转方向,与卡合突部221抵接即可。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卡合凹部231设置于滚动体230的中心轴线L5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基端侧的端部。但是,卡合凹部231也可以设置于滚动体230的中心轴线L5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的端部。在上述情况下,在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设置有在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方向上,朝上述卡合凹部231的内侧突出的卡合突部。此外,上述卡合突部的前端面相对于与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正交的假想平面S1倾斜,与倾斜底面231a在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相对。这样,也能得到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17)、(18)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滚动体144的中心轴线L3方向的端部,设置于该端部的成对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形成为,第一卡合凹部171与第二卡合凹部172之间的部分即凹部间部173为双面宽度形状。但是,为了限制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而设置于上述滚动体144的卡合凹部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在图37所示的示例中,在滚动体144中,设置有在旋转方向X1的两侧开口的、轴向观察为矩形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41、242。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41、242分别起到滚动体侧卡合部的作用。此外,在第一辊子支持部164a,设置有第一卡合突部251,上述第一卡合突部251朝第一卡合凹部241的内侧突出,与该第一卡合凹部241卡合,对第一卡合凹部241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此外,在第二辊子支持部164b,设置有第二卡合突部252,上述第二卡合突部252朝第二卡合凹部242的内侧突出,与该第二卡合凹部242卡合,对第二卡合凹部242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51、252分别起到支持构件侧卡合部的作用。此外,在彼此相对的第一卡合凹部241的内周面与第一卡合突部251的外周面之间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二卡合凹部242的内周面与第二卡合突部252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决定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范围的允许间隙G6。
此外,当驱动侧旋转体42绕第一方向R1旋转时,如图37的点划线图示的那样,滚动体144欲绕中心轴线L3朝与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图37中,逆时针方向)旋转。若滚动体144绕中心轴线L3仅旋转由允许间隙G6允许的量,则在滚动体144中,绕中心轴线L3旋转后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41、242的内周面从旋转方向与和上述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41、242卡合的第一、第二卡合突部251、252抵接。此外,当驱动侧旋转体42绕第二方向R2旋转时,如图37的双点划线图示的那样,滚动体144欲绕中心轴线L3朝与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图37中,顺时针方向)旋转。若滚动体144绕中心轴线L3仅旋转由允许间隙G6允许的量,则在滚动体144中,绕中心轴线L3旋转后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41、242的内周面从旋转方向与和上述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41、242卡合的第一、第二卡合突部251、252抵接。因此,无论滚动体144欲绕其中心轴线L3朝哪一个方向旋转,都能利用卡合了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41、242与第一、第二卡合突部251、252,对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这样,也抑制由滚动体144绕中心轴线L3旋转而导致的润滑脂的飞散,因此,也能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144之间的润滑脂不足。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支持构件43中,仅在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具有与滚动体144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卡合的、作为支持构件侧卡合部的保持爪167。但是,支持构件43也可以构成为,还在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基端侧,具有与滚动体144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卡合的支持构件侧卡合部。
此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在支持构件200中,仅在轴向相对部63,具有与滚动体210的第一卡合凹部211卡合的、作为支持构件侧卡合部的卡合突部201。但是,支持构件200也可以构成为,还在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侧,具有与滚动体210的第一卡合凹部211卡合的、作为支持构件侧卡合部的卡合突部。此外,支持构件200也可以构成为,具有与第二卡合凹部212卡合、对第二卡合凹部212的绕中心轴线L4的旋转进行限制的作为支持构件侧卡合部的卡合突部。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限制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在滚动体144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分别插入并卡合有支持构件43的保持爪167。但是,为了限制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支持构件43和滚动体144卡合的部分(即,相当于支持构件侧卡合部和滚动体侧卡合部的部分)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在图38所示的示例中,滚动体144具有在其直径方向的两侧(图38中,旋转方向X1的两侧)突出的第一、第二卡合突部261、262。第一、第二卡合突部261、262分别起到滚动体侧卡合部的作用。此外,支持构件43具有第一卡合凹部271和第二卡合凹部272,上述第一卡合凹部271在旋转方向X1上凹设于第一辊子支持部164a,供第一卡合突部261卡合,上述第二卡合凹部272在旋转方向X1上凹设于第二辊子支持部164b,供第二卡合突部262卡合。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71、272分别起到支持构件侧卡合部的作用。此外,在彼此相对的第一卡合突部261的外周面与第一卡合凹部271的内周面之间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二卡合突部262的外周面与第二卡合凹部272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确定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范围的允许间隙G7。
此外,当驱动侧旋转体42绕第一方向R1旋转时,如图38的点划线图示的那样,滚动体144欲绕中心轴线L3朝与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图38中,逆时针方向)旋转。若滚动体144绕中心轴线L3仅旋转由允许间隙G6允许的量,则在滚动体144中,绕中心轴线L3旋转后的第一、第二卡合突部261、262从旋转方向与和上述第一、第二卡合突部261、262卡合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71、272的内周面抵接。此外,当驱动侧旋转体42绕第二方向R2旋转时,如图38的虚线图示的那样,滚动体144欲绕中心轴线L3朝与驱动侧旋转体4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图38中,顺时针方向)旋转。若滚动体144绕中心轴线L3仅旋转由允许间隙G6允许的量,则在滚动体144中,绕中心轴线L3旋转后的第一、第二卡合突部261、262从旋转方向与和上述第一、第二卡合突部261、262卡合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71、272的内周面抵接。因此,无论滚动体144欲绕其中心轴线L3朝哪一个方向旋转,都能利用卡合了的第一、第二卡合突部261、262与第一、第二卡合凹部271、272,对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这样,也抑制由滚动体144绕中心轴线L3旋转而导致的润滑脂的飞散,因此,也能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144之间的润滑脂不足。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限制滚动体210的绕中心轴线L4的旋转,也可以改变支持构件200和滚动体210卡合的部分(即,相当于支持构件侧卡合部和滚动体侧卡合部的部分)的形状。此外,也适用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滚动体144的中心轴线L3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使在支持构件43中设置于辊子支持部164a、164b的前端部的保持爪167与上述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卡合,从而对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但是,为了限制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设置于滚动体144的卡合凹部的位置以及设置于支持构件43的卡合突部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滚动体144中的、与轴向相对部63相对的中心轴线L3方向的端面设置卡合凹部,在支持构件43中,将朝上述卡合凹部的内侧突出的卡合突部设置于轴向相对部63。此外,例如,也可以在滚动体144的外周面,设置朝上述滚动体144的径向凹陷的卡合凹部,在支持构件43中,设置朝上述卡合凹部的内侧突出的卡合突部。另外,对于在滚动体144设置卡合突部,在支持构件43设置与卡合突部卡合的卡合凹部的情况也是同样的。此外,在上述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同样地进行改变。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限制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支持构件43和各滚动体144在两处卡合。但是,为了限制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支持构件43和各滚动体144卡合的部位数量并不局限于两处,也可以是一处或者三处以上。这点也同样适用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持构件200和各滚动体210、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持构件220和各滚动体230。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滚动体144的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与和上述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相对的保持爪167的限制面167c之间,设置允许间隙G3,从而对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范围进行限制。但是,只要能对滚动体144的绕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即可,不必一定在彼此相对的第一、第二抵接面171b、172b与限制面167c之间设置允许间隙G3。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彼此相对的第一抵接面171b与限制面167c始终抵接,且使彼此相对的第二抵接面172b与限制面167c始终抵接。这样,利用卡合了的第一、第二卡合凹部171、172和保持爪167,对滚动体144的绕其中心轴线L3的旋转进行限制,以避免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这样,也抑制由滚动体144绕其中心轴线L3旋转而导致的润滑脂GR的飞散,因此,也能抑制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各滚动体144之间的润滑脂GR不足。这点也同样适用于上述第二、第四实施方式。
·只要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滚动体144、210、230形成为沿轴向(驱动侧旋转体42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柱状即可,不必一定是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形状。例如,滚动体144、210、230也可以形成为,从轴向观察的外形为双面宽度形状。此外,例如,滚动体144、210、230也可以形成为,从轴向观察的外形为椭圆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使滚动体144、210、230夹持于从动侧旋转体45的控制面83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之间,从而阻止从动侧旋转体45的旋转。但是,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将滚动体144、210、230夹持于与从动侧旋转体45之间的夹持构件不必一定是离合器壳体41。只要夹持构件与从动侧旋转体45在径向(即,与驱动侧旋转体42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相对,具有能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将滚动体144、210、230夹持于与从动侧旋转体45之间的、环状的内周面即可。例如,也可以省略离合器壳体41,在驱动侧旋转体42非旋转驱动时,使滚动体144、210、230夹持于离合器收容凹部31c的内周面与从动侧旋转体45之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润滑脂GR涂布于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但是,润滑脂GR只要配置于至少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滚动体144之间即可,其配置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位置。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构成离合器40的离合器壳体41、驱动侧旋转体42、支持构件43、滚动体144以及从动侧旋转体45的形状不必一定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形状。例如,驱动侧旋转体42也可以与旋转轴24形成为一体。此外,例如,从动侧旋转体45也可以与蜗杆轴34分体设置并安装成能与上述蜗杆轴34一体旋转。此外,滚动体144并不局限于两个,在离合器壳体41的内周面41c与从动侧旋转体45之间配置至少一个即可。这点也同样适用于上述第三、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改变构成离合器40的各构件的材料。例如,滚动体144、210、230也可以是金属制。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改变构成电动机10的各构件的材料。例如,齿轮箱31也可以是金属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具有输出部30的减速机构32由蜗杆轴34和蜗轮37构成,但可以适当改变减速机构32具有的齿轮的个数。此外,只要减速机构32具有通过离合器40与旋转轴24连结的从动轴即可,不必一定是蜗杆减速机构。此外,只要输出部30具有通过离合器40而与旋转轴24连结的从动轴,是能输出从旋转轴24传递来的旋转的结构即可,不必一定要具有减速机构3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动机10用作电动窗装置的驱动源,但也可以用作其它装置的驱动源。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离合器40是电动机10中具备的、连结旋转轴24和减速机构32的蜗杆轴34的构件。但是,离合器40也可以是配备于电动机10以外的装置的、连结被驱动旋转的旋转轴与传递有旋转轴的旋转驱动力的从动轴的构件。
·也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各变形例组合实施。
Claims (18)
1.一种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状的离合器壳体;
驱动侧旋转体,所述驱动侧旋转体被驱动旋转;
从动侧旋转体,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配置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侧的部位,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传递有旋转驱动力;
滚动体,所述滚动体是配置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的滚动体,所述滚动体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旋转驱动时,和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一起绕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旋转,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非旋转驱动时,夹持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从而阻止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
支持构件,所述支持构件是将所述滚动体保持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的支持构件,所述支持构件和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一起绕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旋转;以及
润滑脂,所述润滑脂至少配置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滚动体之间,
所述支持构件对所述滚动体的绕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的旋转进行限制,
所述支持构件具有旋转方向相对部以及抵接部,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与所述滚动体相对,
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构成为,被所述驱动侧旋转体非旋转驱动时欲绕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旋转的所述滚动体按压,
所述抵接部构成为,由于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被按压,从而朝径向外侧移动,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构件具有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与所述滚动体相对的旋转方向相对部,
在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与所述滚动体之间,设置有决定所述滚动体的绕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的旋转范围的允许间隙,
所述滚动体绕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仅旋转由所述允许间隙允许的量后,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抵接,阻止所述滚动体旋转允许的量以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是一对旋转方向相对部中的一方,
所述一对旋转方向相对部相对于所述滚动体设置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两侧,
所述滚动体绕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仅旋转由所述允许间隙允许的量后,所述滚动体中的、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两侧的部位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在所述滚动体中的、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平面状的相对面,
所述相对面分别与所述一对旋转方向相对部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相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具有滚动体解除部,所述滚动体解除部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旋转驱动时,将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一对旋转方向相对部中的一方传递,
所述滚动体构成为,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开始时,经由所述一对旋转方向相对部中的一方被所述滚动体解除部朝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按压,
所述滚动体被按压,从而解除由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夹持,
所述一对旋转方向相对部分别具有形成为平面状的抵接面,
所述抵接面各自能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与所述相对面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在所述滚动体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
所述第一圆弧面能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接触并且形成为圆弧状,
所述第二圆弧面形成为从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曲率比所述第一圆弧面的曲率小的圆弧状,并且能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接触,
当所述驱动侧旋转体非旋转驱动时,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接触,且所述第二圆弧面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接触,所述滚动体夹持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在所述滚动体的外周面具有滑动接触范围和润滑脂收容凹部,
所述滑动接触范围对在由所述支持构件允许的范围内,所述滚动体绕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旋转,从而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所述外周面的范围进行限定,
所述润滑脂收容凹部在所述滑动接触范围开口,收容所述润滑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构件具有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与所述滚动体相对的旋转方向相对部,
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在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的径向外侧部分具有朝所述滚动体延伸的突出片,
所述突出片的前端部具有沿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前端面。
9.一种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状的离合器壳体;
驱动侧旋转体,所述驱动侧旋转体被驱动旋转;
从动侧旋转体,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配置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侧的部位,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传递有旋转驱动力;
滚动体,所述滚动体是配置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的滚动体,所述滚动体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旋转驱动时,和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一起绕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旋转,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非旋转驱动时,夹持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从而阻止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
支持构件,所述支持构件是将所述滚动体保持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的支持构件,所述支持构件和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一起绕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旋转;以及
润滑脂,所述润滑脂至少配置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滚动体之间,
所述支持构件对所述滚动体的绕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的旋转进行限制,
所述滚动体具有滚动体侧卡合部,
所述支持构件具有与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卡合,对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绕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的旋转进行限制的支持构件侧卡合部,
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是供所述支持构件侧卡合部插入的凹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与所述支持构件侧卡合部之间,设置有决定所述滚动体的绕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的旋转范围的允许间隙,
所述滚动体绕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仅旋转由所述允许间隙允许的量后,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与所述支持构件侧卡合部抵接,从而阻止所述滚动体旋转允许的量以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构件包括旋转方向相对部和保持爪,
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滚动体的两侧,沿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方向突出,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两侧对所述滚动体进行保持,
所述保持爪从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的前端部朝所述滚动体突出,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方向与所述滚动体抵接,
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凹设于所述滚动体中的、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的前端侧的端部,
所述支持构件侧卡合部是供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插入的所述保持爪。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构件包括轴向相对部和旋转方向相对部,
所述轴向相对部与所述滚动体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相对,
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从所述轴向相对部朝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所述滚动体的两侧延伸,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两侧对所述滚动体进行保持,
所述支持构件和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一起绕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旋转,
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包括滚动体解除部,
所述滚动体解除部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旋转驱动时,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与所述轴向相对部抵接,将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力向所述轴向相对部传递,
所述滚动体构成为,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驱动开始时,由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朝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按压,
所述滚动体被按压,从而解除由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夹持,
所述滚动体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旋转驱动时,由所述支持构件保持并且和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一起绕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旋转,
所述支持构件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的基端部和所述轴向相对部中的至少一方。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具有一对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凹设于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端部中的、与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的两侧,
从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所述滚动体中的一对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具有一对平行面的双面宽度形状,所述一对平行面形成为与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平行的平面状且相互平行。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配置成,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
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设置于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端部,
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是凹部,所述凹部形成为,在与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上,随着从所述滚动体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的深度逐渐变深,
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具有相对于与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假想平面倾斜的倾斜底面,
所述支持构件侧卡合部是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方向上朝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的内侧突出的凸部,
所述支持构件侧卡合部的前端面相对于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正交的假想平面倾斜,与所述倾斜底面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相对。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构件包括旋转方向相对部和抵接部,
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相对于所述滚动体设置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两侧,在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与所述滚动体相对,
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构成为,被所述驱动侧旋转体非旋转驱动时欲绕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旋转的所述滚动体按压,
所述抵接部构成为,由于所述旋转方向相对部被按压,朝径向外侧移动,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抵接。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在所述滚动体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
所述第一圆弧面形成为能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接触的圆弧状,
所述第二圆弧面形成为从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曲率比所述第一圆弧面的曲率小的圆弧状,并且能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接触,
当所述驱动侧旋转体非旋转驱动时,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接触,且所述第二圆弧面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接触,所述滚动体夹持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在所述滚动体的外周面具有滑动接触范围和润滑脂收容凹部,
所述滑动接触范围对在由所述滚动体侧卡合部和所述支持构件侧卡合部允许的范围内,所述滚动体绕所述滚动体的中心轴线旋转,从而与所述离合器壳体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所述外周面的范围进行限定,
润滑脂收容凹部在所述滑动接触范围开口,收容所述润滑脂。
18.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动机部,所述电动机部具有被驱动旋转的旋转轴;
具有与所述旋转轴一体旋转的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以及
输出部,所述输出部具有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一体旋转的从动轴,输出传递至所述从动轴的旋转驱动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95010 | 2016-09-30 | ||
JP2016-195011 | 2016-09-30 | ||
JP2016-195010 | 2016-09-30 | ||
JP2016195011A JP6809102B2 (ja) | 2016-09-30 | 2016-09-30 |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
JP2017-143753 | 2017-07-25 | ||
JP2017143753A JP6838513B2 (ja) | 2016-09-30 | 2017-07-25 |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
PCT/JP2017/033317 WO2018061802A1 (ja) | 2016-09-30 | 2017-09-14 |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44344A CN109844344A (zh) | 2019-06-04 |
CN109844344B true CN109844344B (zh) | 2020-08-18 |
Family
ID=66634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58534.1A Active CN109844344B (zh) | 2016-09-30 | 2017-09-14 | 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02322B2 (zh) |
CN (1) | CN109844344B (zh) |
DE (1) | DE112017004972T5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83075B2 (ja) * | 2016-03-17 | 2019-10-0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クラッチ、モータ及びパワーウインド装置 |
JP6846116B2 (ja) * | 2016-04-12 | 2021-03-24 |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開閉体駆動装置 |
JP7172236B2 (ja) | 2018-07-24 | 2022-11-1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
CN114810850B (zh) * | 2022-04-08 | 2023-02-14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楔形凸轮的双向自锁非后驱离合器及其应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6798A (zh) * | 1997-07-30 | 1999-02-03 | 达纳公司 | 弹簧供能的隔离环定心装置 |
CN1310788A (zh) * | 1998-08-03 | 2001-08-29 | 阿斩莫有限公司 | 离合器和具有该离合器的驱动装置 |
JP2009299864A (ja) * | 2008-06-17 | 2009-12-24 | Ntn Corp | 一方向クラッチ及び一方向クラッチ内蔵プーリ |
CN102401037A (zh) * | 2010-09-15 | 2012-04-04 | 阿斯莫有限公司 | 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
CN105587782A (zh) * | 2014-11-12 | 2016-05-18 | 阿斯莫株式会社 | 接头结构、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342227A (en) * | 1943-03-08 | 1944-02-22 | Carl E Swenson | Combined clutch and bearing |
US2407772A (en) * | 1943-06-16 | 1946-09-17 | Adiel Y Dodge | Clutch and bearing construction |
US3978949A (en) * | 1974-08-19 | 1976-09-07 | Ringspann Albrecht Maurer K.G. | Frictional overrunning clutch |
US5069079A (en) * | 1990-07-02 | 1991-12-03 | Eaton Corporation | Self-energizing synchronizer |
JP3967201B2 (ja) * | 2001-07-05 | 2007-08-29 | Ntn株式会社 | 車輪操舵装置 |
US7163097B2 (en) * | 2004-02-26 | 2007-01-16 |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 Bi-directional friction clutch assembly for electric motors to prevent backdrive |
JP2007016878A (ja) | 2005-07-07 | 2007-01-25 | Ntn Corp |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
SE530580C2 (sv) * | 2006-11-28 | 2008-07-08 | Torque Grip Scandinavia Ab | Metod och anordning för sammankoppling av ett nav med en axel |
JP6175482B2 (ja) | 2010-09-15 | 2017-08-02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
2017
- 2017-09-14 US US16/320,871 patent/US1100232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9-14 DE DE112017004972.5T patent/DE112017004972T5/de active Pending
- 2017-09-14 CN CN201780058534.1A patent/CN1098443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6798A (zh) * | 1997-07-30 | 1999-02-03 | 达纳公司 | 弹簧供能的隔离环定心装置 |
CN1310788A (zh) * | 1998-08-03 | 2001-08-29 | 阿斩莫有限公司 | 离合器和具有该离合器的驱动装置 |
JP2009299864A (ja) * | 2008-06-17 | 2009-12-24 | Ntn Corp | 一方向クラッチ及び一方向クラッチ内蔵プーリ |
CN102401037A (zh) * | 2010-09-15 | 2012-04-04 | 阿斯莫有限公司 | 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
CN105587782A (zh) * | 2014-11-12 | 2016-05-18 | 阿斯莫株式会社 | 接头结构、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002322B2 (en) | 2021-05-11 |
CN109844344A (zh) | 2019-06-04 |
US20190162248A1 (en) | 2019-05-30 |
DE112017004972T5 (de) | 2019-06-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44344B (zh) | 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 |
JP5297993B2 (ja) |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 |
US6575277B1 (en) | Clutch and drive device having the clutch | |
JP5885959B2 (ja) | モータ | |
US8217543B2 (en) | Electromagnetic clutch | |
JP6428867B2 (ja) | モータ | |
WO2024159913A1 (zh) | 一种无间隙铰链机构 | |
JP6838513B2 (ja) |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 |
CN112424500B (zh) | 离合器以及马达 | |
US11047433B2 (en) | Clutch and motor | |
WO2018061802A1 (ja) |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 |
JP5357117B2 (ja) | 双方向クラッチ | |
JP6809102B2 (ja) |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 |
JP6828537B2 (ja) |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 |
CN112219039B (zh) | 离合器、电动机和离合器的制造方法 | |
JP4857215B2 (ja) | 駆動力正逆切替装置 | |
JP2010053921A (ja) | 逆入力防止クラッチ | |
JP5480080B2 (ja) |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 |
JP6828536B2 (ja) |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 |
JP6601287B2 (ja) | クラッチ、モータ及びパワーウインド装置 | |
JP2020008083A (ja) | クラッチ | |
JP2005188669A (ja) | 一方向クラッ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