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3753A - 管理系统和管理程序 - Google Patents

管理系统和管理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3753A
CN109843753A CN201680088037.1A CN201680088037A CN109843753A CN 109843753 A CN109843753 A CN 109843753A CN 201680088037 A CN201680088037 A CN 201680088037A CN 109843753 A CN109843753 A CN 109843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storage component
container
storage
manage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80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3753B (zh
Inventor
加格·潘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VATION THRU ENERGY Ltd
INNOVATION THRU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OVATION THRU ENER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VATION THRU ENERGY Ltd filed Critical INNOVATION THRU ENER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43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3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7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00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 F25D3/02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using ice, e.g. ice-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movabl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03Transport contai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00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16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 sensor or an interface to a sensor
    • G06K19/071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 sensor or an interface to a sensor the sensor being capable of sens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history or pres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Abstract

进行管理,该管理用于尽管不对被冷却物的整个保管场所进行冷却,但仍然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并加以保冷。收容有被冷却物和用于对该被冷却物进行冷却的蓄冷部件的保冷容器的管理系统具备:判定单元,根据所述保冷容器中收容的被冷却物与蓄冷部件的组合,来判定是否已到达所述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以及报知单元,如果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已到达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则报知已到达该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

Description

管理系统和管理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被冷却物进行管理的管理系统和管理程序,特别涉及用于进行仓库中的管理的管理系统和管理程序,该仓库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并加以保管。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仓库,该仓库通过利用冷藏设备或冷冻设备将整个库内设为低温,从而以冷藏状态或冷冻状态来保存被冷却物。
而且,还已知一种在这样的仓库中设置有货架和沿着该货架行驶的堆垛起重机的冷藏用或冷冻用自动仓库(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如果使用这样的冷藏用或冷冻用自动仓库,则由堆垛起重机搬运被冷却物,将被冷却物自动收纳到货架上,或者从货架上自动取出被冷却物。因此,在例如-25℃这样的严酷环境下,可以不再需要由工作人员进行货物15的装卸作业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24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72210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冷藏用或冷冻用自动仓库中,由于库内的凉气,导致在库内驱动的输送装置或堆垛起重机容易发生故障。例如,由于作为输送装置或堆垛起重机的动力源的电动机结冰或结露而发生故障。这种情况下,在直到对输送装置或堆垛起重机进行修理或更换为止的期间,无法进行作业。除此之外,还需要花费用于对输送装置或堆垛起重机进行修理或更换的成本。
此外,在以往的冷藏用或冷冻用自动仓库中,由于需要将整个库内冷却为一定的温度,因此耗电量极大,这也会导致成本增加。例如,在与仓库的大小相比,被冷却物的量较少的情况下,尤其浪费。进而,由于即使停电时也需要继续对被冷却物进行保冷,因此还需要设置备用电源等,以便即使停电时也能够继续将整个库内冷却为一定的温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行管理的管理系统和管理程序,该管理用于尽管不对被冷却物的整个保管场所进行冷却,但仍然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并加以保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一种管理系统,所述管理系统是保冷容器的管理系统,所述保冷容器收容有被冷却物和用于对该被冷却物进行冷却的蓄冷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系统具备:判定单元,根据所述保冷容器中收容的被冷却物与蓄冷部件的组合,来判定是否已到达所述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以及报知单元,如果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已到达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则报知已到达该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提供一种管理程序,所述管理程序是用于使计算机作为保冷容器的管理系统来发挥作用的管理程序,所述保冷容器收容有被冷却物和用于对该被冷却物进行冷却的蓄冷部件,所述管理程序使所述计算机作为如下的管理系统来发挥作用,所述管理系统是保冷容器的管理系统,所述保冷容器收容有被冷却物和用于对该被冷却物进行冷却的蓄冷部件,所述管理系统具备:判定单元,根据所述保冷容器中收容的被冷却物与蓄冷部件的组合,来判定是否已到达所述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以及报知单元,如果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已到达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则报知已到达该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进行管理的管理系统和管理程序,该管理用于尽管不对被冷却物的整个保管场所进行冷却,但仍然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并加以保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管理对象的自动仓库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容器和托板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与蓄冷剂的关系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容器和托板的截面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管理装置的功能块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标签中记录的信息的图。
图7是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容器的管理方法而示出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管理装置的入出库和更换时期判定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盖部件与叉车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管理装置使容器向保管场所移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实现的效果而示出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容器的另一例的侧视图和正视图。
图13是示出在图12所示的容器中收容有收容箱的状态的立体图,该收容箱收容有被冷却物。
图14是示出图8所示的操作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考附图来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作为管理对象的自动仓库的一部分的图。参考图1,在本自动仓库中,设置有货架10、输送装置11、堆垛起重机12、导轨13以及行驶轨道14。而且,在货架10的各层上收纳有货物15。
货物15由存放有被冷却物的容器20和用于对容器20进行装载的托板30来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填充有蓄冷剂的蓄冷部件50与被冷却物一起收纳于容器内部,通过这样的蓄冷部件50来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在此,作为被冷却物,例如有冰、冰激凌、冷冻食品、冷藏食品、生鲜食品、药品等。关于蓄冷部件50的详细内容以及容器20和托板30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描述。因此,在图1中,简化了容器20和托板30的图示,而仅仅记载为货物15。此外,在货架10上收纳有多个货物15,但由于图示的关系,仅对货架10上收纳的一个货物15标注附图标记。
输送装置11用于移动针对本自动仓库而进行入出库的货物15。输送装置11在货物15向本自动仓库入库时,将货物15搬运到能够由堆垛起重机12进行移动的位置。此外,输送装置11将从本自动仓库出库的货物15搬运到用于进行出库的场所。另外,可以将输送装置11设置在货架10的两旁,将其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入库用的输送装置11,将另一个作为出库用的输送装置11。
堆垛起重机12是通过由以跨越行驶轨道14的方式设置的行驶装置驱动,从而能够沿着导轨13和行驶轨道14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的起重机。上述的导轨13和行驶轨道14按照应使堆垛起重机移动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范围来设置。
堆垛起重机12具备用于对货物15进行装载的升降台12-1。升降台12-1被构成为能够沿着竖立设置于行驶装置的一对升降柱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升降。升降台12-1上设置有滑动式的货叉,货叉被构成为能够朝向货架10的各层水平伸缩。堆垛起重机12使货叉伸缩,用以将货叉插入到货物15中所包含的托板30的货叉插入部,该货叉插入部是用于插入货叉的孔。然后,堆垛起重机12在将货叉插入到托板30的货叉插入部的状态下使升降台12-1进行升降,从而叉起并搬运货物15,用以从货架10上取放货物15。
堆垛起重机12的这些操作通过对行驶装置和升降台12-1进行驱动的电动机以及对该电动机的操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来实现。这样的控制部按照来自后述的管理装置100的指示来进行这些控制。也就是说,将哪个货物15取放到货架10的哪个位置是根据后述的管理装置100的指示来确定的。而且,堆垛起重机12在与管理装置100的指示相应的收纳位置处收纳货物15,或者取出在与管理装置100的指示相应的收纳位置处收纳的货物15。
下面,参考图2、图3和图4来详细地对容器20和托板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其中,图2是表示容器2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针对容器20中包含的盖部件21与蓄冷部件50的关系而示出的图。图4是图2和图3所示的容器20的截面图。
参考图2,容器20具备容器主体22和盖部件21。
容器主体22通过板状部件而被构成为上方侧敞开的空心长方体形状的箱状。在容器主体22的内部,收容有被冷却物。进而,在容器主体22的内部或外部,粘贴有标签40。该标签40例如通过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来实现。在标签40中,记录有用于对容器20在货架10上的收纳位置进行确定的信息、以及用于对容器20中收容的蓄冷部件50进行管理的信息。标签40如果通过无源式的标签40来实现,则不需要在标签40中内置电池,因此优选。标签40中记录的信息的具体内容将参考图6在后面描述。
此外,在容器主体22的上部,安装有板状的盖部件21。盖部件21被构成为与容器主体22之间能够进行装卸,如果将盖部件21从容器主体22上拆卸下来,则能够使容器主体22的上表面敞开。另一方面,如果将盖部件21安装在容器主体22上,则能够使容器主体22的内部密封。进而,在容器主体22上,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所谓的左右对开的门,用户通过对该门进行开闭,从而能够将被冷却物收容到容器主体22中或者从容器主体22中取出被冷却物。
此外,在盖部件2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将后述的叉车60(参考图9)的货叉插入的货叉插入部21-1。通过在将叉车60的货叉插入到这样的货叉插入部21-1的状态下使货叉上升,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盖部件21从容器主体22上拆卸下来。而且,通过同样地在插入有货叉的状态下使货叉下降,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盖部件21安装到容器主体22上。
容器20装载在托板30上。而且,在这样的托板30上,如上所述设置有货叉插入部30-1,该货叉插入部30-1是用于插入在堆垛起重机的升降台12-1上设置的货叉或叉车60的货叉等的孔。在容器20被装载于托板30的状态下,通过将货叉插入到货叉插入部30-1,堆垛起重机12或叉车60能够使装载于托板30的容器20与托板30一起移动。
接着,如图3所示,容器20的盖部件21在内部具有空洞部分以作为蓄冷部21-2,在这样的蓄冷部21-2中,能够收容多个蓄冷部件50。另外,由于图示的关系,仅对多个蓄冷部件50中的一个标注附图标记。
如此,通过在蓄冷部21-2中收容有蓄冷部件50的状态下将盖部件21安装在容器主体22上,从而能够利用蓄冷部件50来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此外,蓄冷部21-2中收容的蓄冷部件50可以与其他蓄冷部件50进行更换。例如,如果所收容的蓄冷部件50的温度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则通过更换为冷却后的状态的其他蓄冷部件50,从而能够以规定的温度范围来保管被冷却物。而且,通过将由于温度上升而被更换的蓄冷部件50再次冷却,从而还能够重新利用该蓄冷部件50。
更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在蓄冷部21-2中,例如收容有16块蓄冷部件50。这16块蓄冷部件50对容器主体22的内部进行冷却。蓄冷部件50中的每一个被形成为具有规定厚度的板状。而且,蓄冷部件50中的每一个在俯视时为长方形形状。
蓄冷部件50中的每一个通过在空心状的箱状壳体的内部填充蓄冷剂而被构成。这样的空心状箱状壳体例如由树脂制的壳体来构成。
作为蓄冷剂,例如通过以融解潜热大的水为主体,在其中适当添加冷冻剂(冷却剂)和胶凝剂,并根据需要添加成核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来构成。
蓄冷剂的融解温度(融点)可以通过调整冷冻剂(冷却剂)的种类和添加量来适当设定。具体而言,设定融解温度(融点)以保持适于对容器主体22中收容的被冷却物进行保管的温度,来制作蓄冷剂。例如,如果对被冷却物进行冷藏,则制作蓄冷剂以使容器主体22的内部能够维持在例如+5℃左右。另一方面,如果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冻,则制作蓄冷剂以使容器主体22的内部能够维持在例如-20℃左右。并非仅仅限于该温度示例,而且还能够按照被冷却物来维持规定的温度。
通过在蓄冷剂中添加胶凝剂,从而使蓄冷剂成为具有适度粘性的稳定的凝胶状。本实施方式的蓄冷剂与由高吸水性树脂构成的普通的保冷剂不同,通过调配氯化钠和胶凝剂,从而能够在任意的温度下保持固定。而且,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蓄冷剂与普通的保冷剂不同,由能够将容器主体22内部的温度长时间保持的成分来构成。即,与普通的保冷剂相比,填充有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蓄冷剂的蓄冷部件50的恒温功能优异,该恒温功能是指长时间保持温度。作为这样的蓄冷部件50,例如可以使用ITE株式会社的冰电池(アイスバッテリー,注册商标)。
下面,参考图4的容器20的截面图,对容器2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的(A)所示,容器20在容器主体22的内部收容绝热容器22-1。绝热容器22-1比容器主体22小,并且被形成为上方侧敞开的空心长方体形状的箱状。
绝热容器22-1的内部空间形成能够收容被冷却物(省略图示)的冷却室22-2。绝热容器22-1的底板和侧壁板由具有规定厚度的、具有绝热性的板状部件构成。例如,作为绝热部件,可举出含有发泡树脂的部件等。绝热容器22-1通过使外部空气的温度难以被传递到冷却室22-2的内部,从而能够稳定地对冷却室22-2中收容的被冷却物进行保冷。
绝热容器22-1的侧壁板的上表面通过与盖部件21的蓄冷部21-2的下方侧的面的外端部侧抵接,从而使蓄冷部21-2的凉气不会流出绝热容器22-1。此外,绝热容器22-1的侧壁板的上表面和容器主体22的侧壁板的上表面形成对包含蓄冷部21-2的盖部件21进行支撑的支撑部。
盖部件21的蓄冷部21-2中收容的蓄冷部件50的内部所填充的蓄冷剂由于外部空气温度等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固体相变为液体。而且,蓄冷剂由于该从固体相变为液体时的融解潜热,而吸收周围气体的热量。据此,蓄冷部件50周围的气体被冷却。如此被冷却的气体因重力而下落到冷却室22-2的内部并扩散。据此,能够对冷却室22-2的内部进行冷却。
另外,关于图4的(A)中图示的盖部件21的形状,形成货叉插入部21-1的位置的外部上表面高于盖部件21的其他位置的外部上表面,并且成为了形成货叉插入部21-1的位置被凸出为凸型的形状。关于这一点,考虑在容器20上进一步装载容器20的情况,可以如图4的(B)所示,将盖部件21的除货叉插入部21-1之外的外部上表面的高度设为与形成货叉插入部21-1的位置的外部上表面相同的高度。也就是说,可以将盖部件21的外部上表面设为平坦的形状。这样一来,进一步装载于容器20上的上部的容器20的载荷不是仅仅分散到形成货叉插入部21-1的位置的外部上表面,而是分散到盖部件21的整个外部上表面,因此优选。
下面,对于管理装置100,参考图5的功能框图来进行说明,该管理装置100对这样的收容有蓄冷部件50的容器20进行管理。其中,这样的管理装置100假设设置在对容器20进行保管的自动仓库内。然而,如果能够经由对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等而与输送装置11、堆垛起重机12以及粘贴于容器20的标签40等进行通信,则管理装置100也可以设置在自动仓库外。
参考图5,管理装置100具备判定部101、控制部102、通信部103、数据库104以及用户接口105。
判定部101是根据数据库104中存放的信息,对是否已到达各容器20中收容的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进行判定的部分。判定部101进行的判定被定期或不定期地执行。如果判定的结果是已到达某个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则判定部101向控制部102通知该情况以及用于对收容已到达更换时期的蓄冷部件50的容器20进行确定的信息。
控制部102是对整个管理装置100进行控制的部分。不仅如此,而且控制部102还根据数据库104中存储的信息以及判定部101的判定结果,经由通信部103来对堆垛起重机12和输送装置11的行动进行控制。而且,除此之外,控制部102还经由通信部103而与粘贴于容器20的标签40进行通信,从而从标签40获取信息,或者向标签40写入信息。进而,控制部102经由用户接口105向用户输出信息或者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进而,伴随这些处理,控制部102适当地从数据库104读入信息,或者适当地将信息存放到数据库104中。
另外,控制部102和判定部101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管理装置100中搭载的CPU等运算处理装置为了执行本实施方式特有的处理,而使软件展开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中,并进行运算处理,并且根据该运算处理的结果,对管理装置100所具备的各硬件进行控制。这样的软件例如存放在数据库104或管理装置100外部的存储装置中。
通信部103是用于使控制部102与堆垛起重机12、输送装置11以及粘贴于容器20的标签40等进行通信的部分。通信部103进行的通信可以为有线,也可以为无线,还可以为这两者。例如,可以与标签40进行无线通信,与堆垛起重机12及输送装置11进行有线通信。另外,在这些通信中,可以经由中继装置。此外,可以按照通信目的方而准备分别遵循多个不同的通信协议的多个通信部103。
数据库104是用于存储由判定部101和控制部102所使用的各种信息的存储装置,例如通过硬盘驱动器(HDD,Hard disk drive)来实现。数据库104存储的各种信息由控制部102适当改写,并且由控制部102和判定部101适当读入。
用户接口105是用于向用户输出信息并且接受用户进行的操作的部分。在此,信息的输出例如是将信息显示到画面。此外,接受的操作例如是与容器20的入出库相关的指示。用户接口105例如通过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和鼠标、键盘等输入装置来实现。
下面,作为管理装置100的管理方法的具体说明的前提,对于粘贴于容器20的标签40中记录的信息,参考图6和图7来进行说明。其中,图6是表示标签40中记录的信息的数据结构的图。此外,图7是针对货架10上收纳的容器20的位置管理而示出的图。
参考图6,在粘贴于容器20(省略图示)的标签40中,各种信息被记录为数据D1至数据D11的数据。这些数据例如由管理装置100写入或读入。为此,在对容器20进行保管的货架10上,设置标签40的读写器200。此时,考虑标签40的可通信范围,以能够与所有标签40进行通信的设置间隔来设置读写器200。此外,作为这些读写器200,使用能够通过Wi-Fi等而与管理装置100进行通信的读写器。而且,这些读写器200能够与管理装置100之间发送和接收从标签40读入的信息以及写入到标签40的信息。据此,能够实现由管理装置100进行的各数据的读入或写入。此外,当标签40的可通信范围较大时,也可以由管理装置100直接与标签40进行通信,以进行读入或写入。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管理装置100都将读入的信息显示到用户接口105,或者存放到数据库104中。而且,将与通过用户接口105接受的输入操作相应的信息写入到标签40中。
此外,也可以通过在将被冷却物收容到容器20的场所或者将蓄冷部件50收容到容器20的场所处设置的、除了管理装置100之外的其他装置、以及其他读写器200,来进行各数据的读入或写入。
在此,数据D1是表示容器ID的数据,该容器ID是粘贴有该标签40的容器20的标识符。
数据D2是相当于有效载荷的数据,该有效载荷记录有与粘贴有该标签40的容器20有关的信息。作为数据D2而记录在有效载荷内的信息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如果记录表示容器20中收容的被冷却物的内容的信息、表示被冷却物的制造年月日和被冷却物的使用期限的信息等在自动仓库中普遍使用的信息,则方便且优选。
数据D3是表示应将粘贴有该标签40的容器20以多少度来保管的数据。数据D3可以是表示温度或温度范围的数字本身,也可以是用于对温度或温度范围的、表示例如常温、冷藏和冷冻等区分进行确定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存在这三种区分,并假设:如果是常温,则不进行使用蓄冷部件50的保冷;如果是冷藏,则使用蓄冷部件50保冷为+5℃;如果是冷冻,则使用蓄冷部件50保冷为-20℃。
数据D4是表示粘贴有该标签40的容器20的材质的数据。例如为表示是恒温功能比较优异的容器20还是恒温功能比较差的容器20的信息,该恒温功能是指长时间保持温度。除此之外,也可以是用于对容器20的尺寸等进行确定的信息。
数据D5是表示通过粘贴有该标签40的容器20中当前收容的蓄冷部件50而开始进行保冷的时刻的数据。
数据D6是表示通过粘贴有该标签40的容器20中当前收容的蓄冷部件50以适当的温度对被冷却物能够进行保冷的极限时间的数据。关于作为数据D6而记录的极限时间的计算方法,将在后面描述。另外,极限时间可以在容器20入库时由管理装置100写入,也可以在例如对蓄冷部件50进行更换的场所等处由其他装置写入。在此,对极限时间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如作为对数据D3的说明而也被描述过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蓄冷部件50的种类来确定保冷的温度。例如,如果是冷藏,则使用蓄冷部件50以成为+5℃。
而且,极限时间的长度根据蓄冷部件50的块数来确定。例如,如果在盖部件21中收容16块蓄冷部件50,则从通过蓄冷部件50开始进行保冷的时刻开始,24小时后为极限时间。除此之外,例如,如果在盖部件21中收容72块蓄冷部件50,则从通过蓄冷部件50开始进行保冷的时刻开始,128小时后为极限时间。此外,即使是同样用于设为+5℃的蓄冷部件50,极限时间也根据蓄冷部件50的种类而有所不同。考虑这些因素,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保管被冷却物时容许的保管温度、所述蓄冷部件50的性能、以及蓄冷部件50的数量的每种组合,将通过蓄冷部件50以容许的保管温度对被冷却物能够进行冷却的时间长度设为表来加以准备。为此,预先对这些组合中的每一种进行实验,测定出通过蓄冷部件50以容许的保管温度对被冷却物能够进行冷却的时间长度,该实验是一边实际上进行保冷,一边对容器20内部的温度进行测定。然后,将测定结果设为表而存放到数据库104中。
判定部101从表中提取出与蓄冷部件50的块数及种类相对应的极限时间,如果从作为数据D5而记录的开始进行保冷的时间点开始,经过了所提取出的极限时间的长度,则判定为已到达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另外,关于蓄冷部件50的块数和种类,可以按照每个自动仓库而预先确定,也可以按照每个容器20而不同。当按照每个容器20而不同时,优选将蓄冷部件50的块数和种类例如记录为数据D2,并由判定部101对这样的数据加以参考。
另外,为了计算极限时间,还可以考虑其他要素。例如,优选根据作为数据D4而记录的容器20的材质、以及作为后述的数据D10而记录的容器20的外部空气温度,来修正极限时间。此外,考虑因环境而出现误差的情况,也可以将极限时间设为实际上通过蓄冷部件50以容许的保管温度对被冷却物能够进行冷却的时间长度的例如九成的长度。
数据D7是表示粘贴有该标签40的容器20内的背面温度的数据。在此,背面是指在将容器20装载于托板30的情况下,将托板30的插入货叉的面设为前面时的背面。
数据D8是表示粘贴有该标签40的容器20内的左侧面温度的数据。在此,左侧面是指在将容器20装载于托板30的情况下,将托板30的插入货叉的面设为前面时的左侧面。
数据D9是表示粘贴有该标签40的容器20内的右侧面温度的数据。在此,右侧面是指在将容器20装载于托板30的情况下,将托板30的插入货叉的面设为前面时的右侧面。
数据D10是表示粘贴有该标签40的容器20周边的外部空气温度的数据。
数据D7、数据D8、数据D9以及数据D10优选通过标签40来测定。为此,作为标签40,使用具有对温度进行测定的功能的标签40。而且,将在标签40附近配置的读出器所发出的电波作为能量源,由标签40对温度进行测定,并将测定温度发送给读出器。读出器将接收到的测定温度发送给管理装置100和写入器。然后,通过由写入器将接收到的测定温度写入到标签40,从而能够将数据D7、数据D8、数据D9以及数据D10更新为当前的温度。而且,管理装置100能够掌握容器20内和容器20周边的外部空气温度。此外,为了实现这样的结构,在能够对与数据D7、数据D8、数据D9以及数据D10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温度进行测定的位置处粘贴标签40。例如,在容器20内的背面部分粘贴标签40,以便能够对与数据D7相对应的温度进行测定。对于数据D8和数据D9,也同样在能够对容器20内的对应温度进行测定的位置处粘贴标签40。而且,对于数据D10,也同样在能够对所对应的温度进行测定的容器20的外部粘贴标签40。
数据D11是表示将粘贴有该标签40的容器20和装载有该容器20的托板30收纳于货架10的哪个部分并加以保管的数据。在此,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保管场所的管理,参考图7来进行说明。其中,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在自动仓库内的货架10上收纳的容器20的位置关系的图,对于货架10和托板30等,则省略了图示。而且,在多个容器20之中,仅对一个容器20标注了附图标记。
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多列如图1所示的货架1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X,Y,Z)三个轴来对容器20的收纳位置进行管理。例如,将与排成多列的货架10之中最边缘的货架10正对时的平面作为X轴来管理,将纵深作为Y轴来管理,并将高度作为Z轴。在此,将容器20和托板30收纳于哪个货架10的哪个位置可以由管理装置100根据当前的收纳状况和规定的算法来确定,也可以按照用户的操作来确定。
以上对数据D1至数据D11进行了说明。其中,在标签40中,不需要记录上述所有数据,例如,可以不记录数据D3、数据D7至数据D10。
下面,参考图8、图9和图10,对管理装置100的操作进行说明。其中,图8是表示与容器20的入出库及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判定有关的操作的流程图。此外,图9是针对更换蓄冷部件50而示出的图。进而,图10是表示与更换蓄冷部件50有关的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管理装置100的控制部102确认有无容器20的入出库(步骤S1)。例如,在通过传感器等检测到在输送装置11上放置有容器20时,或者通过用户接口105接受到入库指示时,判定为有入库(步骤S2中“是”)。而且,除此之外,在通过用户接口105接受到出库指示时,判定为有出库(步骤S2)。此时,进入步骤S3。另一方面,在没有入出库时(步骤S2中“否”),进入步骤S4。
在步骤S3中,根据步骤S2的判定结果,由管理装置100的控制部102进行容器20的入库或出库处理。例如,如果是入库处理,则读取容器20的标签40,并将读入的信息存放到数据库104中。而且,控制部102通过对堆垛起重机12和输送装置11进行控制,从而将容器20收纳到与读入的数据D11中所记载的收纳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另外,在通过用户接口105指定了收纳位置时,控制部102通过对堆垛起重机12和输送装置11进行控制,从而将容器20收纳到指定的收纳位置处。而且,将指定的收纳位置记录到标签40的数据D11和数据库104中。在出库的情况下,控制部102根据被指示进行出库的容器20的容器ID来对数据库104进行检索,从而确定出该容器20的收纳位置。然后,控制部102通过对堆垛起重机12和输送装置11进行控制,从而使在确定出的收纳位置处收纳的容器20出库。而且,针对在已进行了出库的容器20的收纳位置处没有收纳任何容器20,来更新数据库104。
接着,在步骤S4中,由管理装置100的判定部101针对当前在自动仓库中保管的容器20中的每一个,来判定是否未到达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然后,判定部101将判定结果通知给控制部102(步骤S4)。在判定结果中,除了是否存在已到达更换时期的容器20之外,如果存在已到达更换时期的容器20,则还包含该容器20的容器ID。判定方法是上述的方法,判定部101从表中提取出与蓄冷部件50的块数及种类相对应的极限时间,如果从作为数据D5而记录的开始进行保冷的时间点开始,经过了所提取出的极限时间的长度,则判定为已到达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
控制部102在被通知的判定结果是不存在已到达更换时期的容器20的结果时(步骤S5中“否”),返回步骤S1,并继续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102在被通知的判定结果是存在已到达更换时期的容器20的结果时(步骤S5中“否”),进入步骤S6。
在步骤S6中,控制部102通过根据在步骤S4中由判定部101通知的已到达更换时期的容器20的容器ID来检索数据库104,从而确定出该容器20的收纳位置。然后,控制部102通过对堆垛起重机12和输送装置11进行控制,从而使在确定出的收纳位置处收纳的容器20移动到对容器20中收容的蓄冷部件50进行更换的场所(步骤S6)。
通过以上参考图8所说明的操作,在由管理装置100管理的自动仓库中,当已到达容器20中收容的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时,能够使收容该蓄冷部件50的容器20自动地移动到对蓄冷部件50进行更换的场所。
下面,对于蓄冷部件50的更换,参考图9来进行说明。通过步骤S6的处理,使已到达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的容器20移动到对蓄冷部件50进行更换的场所。在移动目的地场所,通过将叉车60的货叉插入到托板30的货叉插入部21-1,从而能够将容器20从输送装置11上卸载下来。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蓄冷部件50具有重量,尤其是在诸如在容器20中收容96块等很多块数的情况下,容器20的盖部件21与蓄冷部件50的合计重量达数十公斤。因此,在容器20的盖部件21中,如上所述设置有货叉插入部21-1。
而且,在步骤S6中容器20被移动到的、对蓄冷部件50进行更换的场所中,不仅为了从输送装置11上进行卸载,而且也为了对盖部件21进行更换,而如图9的(A)所示使用叉车60。具体而言,如图9的(B)所示,将叉车60的货叉插入到盖部件21的货叉插入部21-1。然后,如图9的(C)那样,使货叉上升。据此,能够使容器20的容器主体22与盖部件21分离。在此状态下,如图9的(D)所示,能够使叉车60移动。然后,用户在使盖部件21所移动到的场所中,将盖部件21中收容的蓄冷部件50更换为冷冻后的新的蓄冷部件50。更换后,通过进行与上述的(A)至(D)相反的步骤,从而能够将收容有新的蓄冷部件50的盖部件21与容器20的容器主体22组合成原样。
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拆卸因收容蓄冷部件50而变重的盖部件21。而且,由于不需要用户触摸容器20的容器主体22,因此还能够防止容器20的容器主体22的温度上升。
然后,在将收容有新的蓄冷部件50的盖部件21与容器20的容器主体22组合成原样之后,通过将叉车60的货叉插入到托板30的货叉插入部30-1,从而能够使容器20返回到输送装置11。
另一方面,对于管理装置100的操作,参考图10的流程图来进行说明。管理装置100的控制部102确认蓄冷部件50的更换是否完成(步骤S7)。直到蓄冷部件50的更换完成为止,重复进行确认(步骤S7、步骤S8中“否”)。
例如,在读取输送装置11上的容器20的标签40从而确认了作为蓄冷部件50的更换对象的容器20的容器ID时,或者通过用户接口105接受到表示蓄冷部件50更换完成的操作时,判定为蓄冷部件50的更换完成(步骤S8中“是”)。此时,进入步骤S9。
在步骤S9中,控制部102读取已更换蓄冷部件50的容器20的标签40,并且对堆垛起重机12和输送装置11进行控制,从而将容器20收纳到与读入的数据D11中所记载的收纳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而且,控制部102将已更换蓄冷部件50的容器20的标签40的数据D5中所存放的保冷开始时间改写为当前时刻。进而,将数据库104中所存放的、与数据D5相对应的信息也改写为当前时刻。
通过以上参考图10所说明的操作,能够使更换了蓄冷部件50的容器20返回到原来的收纳位置处。
对于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参考图11来进行说明。在以往的自动仓库中,需要按照容器20内的被冷却物来对自动仓库的整个库内的温度进行调整。例如,在需要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冻时,如图11的(A)所示,需要将整个库内冷却为例如-20℃。又例如,在需要对被冷却物进行冷藏时,如图11的(B)所示,需要将整个库内冷却为例如5℃。据此,产生了如下问题,即,耗电量极大、产生了针对冷气设备以及因结露等而发生故障的输送装置11和堆垛起重机12的维护费用等。此外,针对像例如冷冻的货物、冷藏的货物、以及常温下管理的货物等等这样来进行管理的、温度不同的货物,如图11的(A)、(B)和(C)所示,需要准备与各自的温度相对应的多个自动仓库。而且,由于即使在例如冷冻的货物多而进行冷冻的自动仓库装不下的情况下也不能将冷冻的货物移动到常温的仓库,因此难以高效地利用多个仓库。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的(D)所示,即使进行管理的温度不同的容器20混合存在,也能够以一个自动仓库来进行管理。而且,能够使自动仓库的温度保持常温。也就是说,即使是不存在用于冷冻或冷藏的空调设备的仓库,也能够对被冷却物进行保冷。而且,即使是存在用于冷冻或冷藏的空调设备的仓库,也能够不使该空调设备运转而对被冷却物进行保冷。据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解决以往的问题。
[实施方式二]
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标签40中记录的数据D7、数据D8和数据D9不需要使用。因此,做出了可以不将这些数据记录在标签40中的说明。而且,由于可以不将这些数据记录在标签40中,因此也可以使标签40不具有对温度进行测定的功能。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管理装置100的判定部101进行判定,该判定至少使用上述数据D7、数据D8和数据D9中的任意一个。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使粘贴于容器20的标签40中的一个具有对温度进行测定的功能,并假设至少以规定的周期来更新数据D7、数据D8和数据D9中的任意一个。
而且,管理装置100的控制部102经由读写器200或者从标签40直接地接收更新后的数据D7、数据D8和数据D9。然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对数据库104中所记录的各容器20的温度进行更新。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中,判定部101还进行使用了这样的各容器20的温度的判定。
对于这一点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判定部101在步骤S4中从表中提取出与蓄冷部件50的块数及种类相对应的极限时间,如果从作为数据D5而记录的开始进行保冷的时间点开始,经过了所提取出的极限时间的长度,则判定为已到达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
本实施方式的判定部101除此之外在步骤S4中还参考各容器20的温度,在温度变为不适于对被冷却物进行保冷的温度时,也判定为已到达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也就是说,判定部101从两个角度进行判定。通过这样进行处理,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进行所谓的双检验。
因此,即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判定方法出现误差,且蓄冷部件50的温度在比采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判定方法时的设想更早的阶段中发生上升的情况下,也能够对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的到达进行判定。而且,相反地,即使在发生温度传感器的故障等而无法对温度进行测定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判定方法来对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的到达进行判定。
另外,上述的管理装置100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而且,由上述的管理装置100执行的管理方法也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其中,通过软件来实现是指通过由计算机读入程序并加以执行来实现。
程序使用各种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来存放,并且可以被提供给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各种类型的有形记录介质(tangible storage medium)。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记录介质(例如,软磁盘、磁带、硬盘驱动器)、磁光记录介质(例如,磁光盘)、只读光盘存储器(CD-ROM(Read Only Memory))、CD-R、CD-R/W、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膜ROM、可编程ROM(PROM,Programmable 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Erasable PROM)、闪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并不用于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此外,不仅如此,而且还可以采用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后的方式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包含上部敞开的容器主体22和能够在该容器主体2的上部装卸的盖部件21来构成容器20,通过包含能够对蓄冷部件50进行收容的蓄冷部21-2来构成该盖部件21,但是不限于此。即,如图12和图13所示,也可以通过包含容器主体22A、门23A以及蓄冷部件收容容器24A来构成容器20A。该容器主体22A具有被冷却部收容部221A和在该被冷却部收容部221A的上部配置的蓄冷部件收容部222A,且前面敞开。该门23A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该容器主体22A的前面。该蓄冷部件收容容器24A能够针对蓄冷部件收容部222A进行取放。此时,优选将容器主体22的大小形成为如图12和图13所示,能够将收容有被冷却物的收容箱70连同装载有该收容箱70的托板30一起收容的大小(例如,容量1000L~1500L)。据此,可以不需要如下作业:在搬入到应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管理系统的自动仓库之前,从收容有被冷却物的收容箱70中暂时取出被冷却物,并重新装入到具有保冷功能的容器20中。因而,能够将在现有的自动仓库中使用的收容箱70和托板30原样收容到容器20A中,因此不会降低操作性,而能够引入应用了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管理系统的自动仓库。
而且,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使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操作变形,从而使得即使在自动仓库之外的场所中,也能够利用上述各实施方式。将使该操作变形后的示例称为“本变形例”并在下文进行说明。
如参考图8所说明的那样,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当被通知存在收容已到达更换时期的蓄冷部件50的容器20时(步骤S5中“否”),进入步骤S6。然后,在步骤S6中,控制部102通过对堆垛起重机12和输送装置11进行控制,从而使收容已到达更换时期的蓄冷部件50的容器20移动到对蓄冷部件50进行更换的场所。
然而,在本变形例中,控制部102并不使容器20移动,而是向用户报知存在收容已到达更换时期的蓄冷部件50的容器20。
为此,管理装置100除了图5所示的各功能块之外,还进一步具备报知部。这样的报知部例如通过用于显示报知内容或警告的显示器等显示部、或者将报知内容或警告作为声音输出的扬声器等声音输出部来实现。或者,也可以不像这样设置报知部,而是通过由通信部103进行通信,从而指示进行报知的其他装置执行报知。
下面,对于像这样具备用于报知的单元的管理装置100的操作,参考图14来进行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由于不需要由控制部102对容器20的移动进行管理,因此步骤S1至步骤S3被省略,首先执行步骤S4。具体而言,由判定部101针对当前在自动仓库中保管的容器20中的每一个,来判定是否未到达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然后,判定部101将判定结果通知给控制部102(步骤S4)。
控制部102在被通知的判定结果是不存在已到达更换时期的容器20的结果时(步骤S5中“否”),返回步骤S4,并继续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102在被通知的判定结果是存在已到达更换时期的容器20的结果时(步骤S5中“否”),进入步骤S10而非步骤S6。
然后,在步骤S10中,向用户报知存在收容已到达更换时期的蓄冷部件50的容器20。该报知如上所述通过画面显示或声音输出来进行。此外,也可以通过这两者来进行报知。例如,将收容已到达更换时期的蓄冷部件50的容器20的具体位置显示到画面,并且通过机械生成的声音输出该具体位置。或者,对于具体位置仅在画面上进行显示,作为声音而仅输出警告音。
用户通过参阅或聆听这样的报知内容,从而能够获知存在收容已到达更换时期的蓄冷部件50的容器20,并获知其位置。据此,实现如下效果:用户不再需要对蓄冷部件50的更换时期进行管理,并且用户能够前往已到达更换时期的蓄冷部件50的位置,并容易地对保冷部件50进行更换。
除此之外,根据本变形例,管理装置100不再需要对堆垛起重机12和输送装置11进行控制。而且,即使在自动仓库之外的场所,也能够利用管理装置100。
此外,本变形例中的报知与对堆垛起重机12和输送装置11的控制不是排他性的。也就是说,也可以通过一边像本变形例那样进行报知,一边平行地进行步骤S1至步骤S3以及步骤S6,从而一边进行报知,一边同时对自动仓库中的容器20的移动进行管理。此时,即使在例如在自动仓库中因停电或故障等理由而无法使用堆垛起重机12和输送装置11的状况下,只要能够使管理装置100被驱动,就能够进行报知。例如,即使在能够供给紧急用电源的电力受到限制而无法向堆垛起重机12和输送装置11供给电源的情况下,只要能够向管理装置100供给电源,就能够进行报知。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使用参考图12和图13所说明的上述容器20A。
符号说明
10 货架
11 输送装置
12 堆垛起重机
12-1 升降台
13 导轨
14 行驶轨道
15 货物
20、20A 容器
21 盖部件
21-1 货叉插入部
21-2 蓄冷部
22、22A 容器主体
22-1 绝热容器
22-2 冷却室
23A 门
24A 蓄冷部件收容容器
30 托板
30-1 货叉插入部
40 标签
50 蓄冷部件
60 叉车
100 管理装置
101 判定部
102 控制部
103 通信部
104 数据库
105 用户接口
200 读写器
D1、D2、D3、D4、D5、D6、D7、D8、D9、D10、D11 数据
221A 被冷却部收容部
222A 蓄冷部件收容部

Claims (9)

1.一种管理系统,是保冷容器的管理系统,所述保冷容器收容有被冷却物和用于对该被冷却物进行冷却的蓄冷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系统具备:
判定单元,根据所述保冷容器中收容的被冷却物与蓄冷部件的组合,来判定是否已到达所述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以及
报知单元,如果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已到达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则报知已到达该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代替所述报知单元或者与所述报知单元一起还具备:移动装置控制单元,对使所述保冷容器移动的移动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移动装置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移动装置,使收容有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已到达更换时期的蓄冷部件的保冷容器,从该保冷容器的保管场所移动到将已到达更换时期的蓄冷部件更换为其他蓄冷部件的场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判定单元根据保管所述被冷却物时容许的保管温度、所述蓄冷部件的性能、以及所述蓄冷部件的数量,来确定通过所述蓄冷部件以所述容许的保管温度对所述被冷却物能够进行冷却的时间长度,如果从将所述蓄冷部件收容到所述保冷容器的时间点开始,经过了所述计算出的能够进行冷却的时间长度,则判定为已到达所述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保冷容器配备有标签,所述标签中记录有用于由所述判定单元对是否已到达本保冷容器的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进行判定的信息,
所述判定单元根据所述标签中记录的信息来进行所述判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标签进一步具备对配备有本标签的保冷容器的温度进行测定的测定功能,
如果所述测定单元测定出的温度超过了保管所述被冷却物时容许的保管温度,则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已到达所述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保冷容器配备有标签,所述标签中记录有用于对本保冷容器的保管场所进行确定的信息,
所述移动装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标签中记录的用于对保管场所进行确定的信息,来通过所述移动装置使所述保冷容器移动到该保冷容器的保管场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保冷容器具备:第一部件,具备用于收容所述被冷却物的收容部;以及第二部件,具备用于收容所述蓄冷部件的收容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被构成为可以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为具备货叉插入部的结构,所述货叉插入部用于插入货叉。
9.一种管理程序,是用于使计算机作为保冷容器的管理系统来发挥作用的管理程序,所述保冷容器收容有被冷却物和用于对该被冷却物进行冷却的蓄冷部件,
所述管理程序使所述计算机作为如下的管理系统来发挥作用,
所述管理系统是保冷容器的管理系统,所述保冷容器收容有被冷却物和用于对该被冷却物进行冷却的蓄冷部件,
所述管理系统具备:
判定单元,根据所述保冷容器中收容的被冷却物与蓄冷部件的组合,来判定是否已到达所述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以及
报知单元,如果由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已到达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则报知已到达该蓄冷部件的更换时期。
CN201680088037.1A 2016-05-27 2016-05-27 管理系统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098437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5767 WO2017203703A1 (ja) 2016-05-27 2016-05-27 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管理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3753A true CN109843753A (zh) 2019-06-04
CN109843753B CN109843753B (zh) 2022-02-25

Family

ID=60411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8037.1A Active CN109843753B (zh) 2016-05-27 2016-05-27 管理系统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14277B2 (zh)
JP (1) JP6403032B2 (zh)
CN (1) CN109843753B (zh)
WO (1) WO20172037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91779B1 (ko) * 2016-10-12 2022-04-28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작업기의 통신 시스템
EP4143491A4 (en) * 2020-04-28 2023-12-27 Minnesota Ice Sculptur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CE PRODUCTION
US20220188588A1 (en) * 2020-12-15 2022-06-16 Inductive Intelligence Llc Smart Package for Inductive Heating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94445A (ja) * 1997-09-26 1999-04-09 Daido Hoxan Inc 断熱保冷装置および立体倉庫の管理方法
JP2003185313A (ja) * 2001-12-19 2003-07-03 Juuji Kogyo Kk 対象物を継続的に保冷又は、保温する保冷・保温システムビジネス。
CN1483643A (zh) * 2003-08-15 2004-03-24 清华大学 一种保冷运输的温度管理方法
CN1899931A (zh) * 2005-07-18 2007-01-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保冷或保热的保税箱
CN101101165A (zh) * 2006-07-03 2008-01-0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箱到底的配送系统及其使用的保冷模块
CN101245964A (zh) * 2007-02-14 2008-08-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77372A (zh) * 2007-08-31 2009-03-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多品温货物的陆空运送系统及方法
CN101598479A (zh) * 2008-06-04 2009-12-09 李茂雄 具有子母盖的保冷箱
AU2009200930A1 (en) * 2009-03-10 2010-09-30 Home Ice Cream Pty Ltd Storage and cooling system
CN201932067U (zh) * 2011-02-16 2011-08-17 劲创股份有限公司 多温蓄冷车
CN202244659U (zh) * 2011-08-10 2012-05-30 深圳市宝凯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冷容器
US20130174586A1 (en) * 2012-01-10 2013-07-11 Lg Electronics Inc. Diagnostic method for a refrigerator and refrigerator using the same
CN103486796A (zh) * 2012-06-13 2014-01-01 国立勤益科技大学 用于冷冻链的行动式冷冻柜
US20140157797A1 (en) * 2012-12-12 2014-06-12 Souvenirwine.com, Inc Process to Control the Payload Temperature of a Shipping Container in Transit
CN204368725U (zh) * 2014-12-31 2015-06-03 哈尔滨商业大学 便于更换蓄冷剂的物流冷藏箱
JP2015147600A (ja) * 2014-02-06 2015-08-20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断熱容器
JP2015147607A (ja) * 2014-02-07 2015-08-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通い箱、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集配管理システム
JP2015178931A (ja) * 2014-03-19 2015-10-08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保冷容器
CN105222488A (zh) * 2015-11-16 2016-01-06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及冷柜
CN205150678U (zh) * 2015-11-03 2016-04-13 北京弘润天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分离式低温运输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0434A (en) * 1989-11-22 1993-07-27 Intermodal Technologies, Inc. Container for bulk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5224415A (en) * 1989-12-29 1993-07-06 Gas Research Institute Frozen food storage and dispensing system
JPH1199445A (ja) * 1997-09-29 1999-04-13 Ricoh Co Ltd 曲面加工装置及び方法
JP3652933B2 (ja) 1999-09-02 2005-05-25 株式会社 日立インダストリイズ 冷蔵自動倉庫
US6308518B1 (en) * 1999-09-28 2001-10-30 Rick C. Hunter Thermal barrier enclosure system
JP2002267315A (ja) * 2001-03-05 2002-09-18 Fuji Denki Reiki Co Ltd 蓄冷材量管理方法
JP4023589B2 (ja) 2002-02-28 2007-12-19 株式会社イトーキ 自動倉庫設備
US7495558B2 (en) * 2004-04-27 2009-02-24 Infratab, Inc. Shelf-life monitoring sensor-transponder system
US7753637B2 (en) * 2007-03-01 2010-07-13 Benedict Charles E Port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ontainers
CN105980269B (zh) * 2014-02-10 2019-02-22 株式会社富士 送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94445A (ja) * 1997-09-26 1999-04-09 Daido Hoxan Inc 断熱保冷装置および立体倉庫の管理方法
JP2003185313A (ja) * 2001-12-19 2003-07-03 Juuji Kogyo Kk 対象物を継続的に保冷又は、保温する保冷・保温システムビジネス。
CN1483643A (zh) * 2003-08-15 2004-03-24 清华大学 一种保冷运输的温度管理方法
CN1899931A (zh) * 2005-07-18 2007-01-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保冷或保热的保税箱
CN101101165A (zh) * 2006-07-03 2008-01-0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箱到底的配送系统及其使用的保冷模块
CN101245964A (zh) * 2007-02-14 2008-08-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77372A (zh) * 2007-08-31 2009-03-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多品温货物的陆空运送系统及方法
CN101598479A (zh) * 2008-06-04 2009-12-09 李茂雄 具有子母盖的保冷箱
AU2009200930A1 (en) * 2009-03-10 2010-09-30 Home Ice Cream Pty Ltd Storage and cooling system
CN201932067U (zh) * 2011-02-16 2011-08-17 劲创股份有限公司 多温蓄冷车
CN202244659U (zh) * 2011-08-10 2012-05-30 深圳市宝凯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冷容器
US20130174586A1 (en) * 2012-01-10 2013-07-11 Lg Electronics Inc. Diagnostic method for a refrigerator and refrigerator using the same
CN103486796A (zh) * 2012-06-13 2014-01-01 国立勤益科技大学 用于冷冻链的行动式冷冻柜
US20140157797A1 (en) * 2012-12-12 2014-06-12 Souvenirwine.com, Inc Process to Control the Payload Temperature of a Shipping Container in Transit
JP2015147600A (ja) * 2014-02-06 2015-08-20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断熱容器
JP2015147607A (ja) * 2014-02-07 2015-08-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通い箱、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集配管理システム
JP2015178931A (ja) * 2014-03-19 2015-10-08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保冷容器
CN204368725U (zh) * 2014-12-31 2015-06-03 哈尔滨商业大学 便于更换蓄冷剂的物流冷藏箱
CN205150678U (zh) * 2015-11-03 2016-04-13 北京弘润天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分离式低温运输箱
CN105222488A (zh) * 2015-11-16 2016-01-06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及冷柜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孟芙: "蓄冷板冷藏车", 《制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203703A1 (ja) 2017-11-30
JP6403032B2 (ja) 2018-10-10
US20190257576A1 (en) 2019-08-22
CN109843753B (zh) 2022-02-25
US11614277B2 (en) 2023-03-28
JPWO2017203703A1 (ja)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5926B2 (en) Portable cooler
CA2779327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mperature controlled transport
US8935934B2 (en) Monitoring temperature-sensitive cargo with automated generation of regulatory qualification
US8696151B1 (en) Monitoring shipment of biological products to determine remaining refrigerant quantity
CN109843753A (zh) 管理系统和管理程序
AU2010210521A1 (en)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shipment of a temperature controlled material using a spill proof shipping container
TW201310385A (zh) 一種用於管控存儲在醫療冰箱或冰櫃中的醫療物品的方法和系統
WO2019163434A1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JP6415756B2 (ja) 保冷容器、保冷容器管理システム、及び保冷プログラム
JP2023508480A (ja) 熱電冷蔵/冷凍製品の貯蔵及び輸送用クーラー
US20220049890A1 (en) Portable cooler
US9062908B2 (en) System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 fleet of refrigerated autonomous containers
CN203931008U (zh) 一种车载冷藏配送柜
CN110211304A (zh) 物流存储系统
CN111309071B (zh) 一种智能保温柜管理系统
JP2003118842A (ja) 物流システム
CN206417401U (zh) 一种冷链运输箱
JPH1194445A (ja) 断熱保冷装置および立体倉庫の管理方法
JP6091152B2 (ja) 冷凍・冷蔵システム
US11519666B2 (en) Shipment of mRNA material with dry ice as the coolant
WO2023065993A1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KR102278723B1 (ko) 이동형 상품 보관장치를 이용한 배송거점 기반 물류관리 시스템
JP2002234601A (ja) 生物科学及び医薬試験用恒温、恒湿、冷凍自動保管設備
GB2618385A (en) Storage containers for a grid framework structure
WO2022104318A1 (en) Portable cool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