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4351A - 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4351A
CN109814351A CN201811394485.1A CN201811394485A CN109814351A CN 109814351 A CN109814351 A CN 109814351A CN 201811394485 A CN201811394485 A CN 201811394485A CN 109814351 A CN109814351 A CN 109814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lade
blade
scraper
developer
bear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944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14351B (zh
Inventor
古贺俊一
津留崎辉明
潮见友洋
川北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249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0917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900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9586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814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4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14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4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handling means after the supply and before the regulating, e.g. means for preventing developer block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34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装置,其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管控刀片和显影装置框架,显影装置框架包括第一肋和第二肋,当在垂直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显影装置时,第一肋和第二肋设置成沿着从管控刀片最接近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位置朝向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具有预定间隙。第一肋和第二肋分别具有第一支撑表面和第二支撑表面,每个支撑表面支撑管控刀片并且具有3.0mm以下的宽度。在管控刀片由第一支撑表面和第二支撑表面支撑的状态下,管控刀片在与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管控刀片的区域中固定到安装部分。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树脂制成的管控刀片的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显影装置包括显影装置框架、用于承载显影剂以便显影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的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以及作为用于管控在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的显影剂管控部件的管控刀片。管控刀片与显影剂承载部件相对设置,在管控刀片自身和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沿着平行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留有预定间隙(在下文中,该间隙称为SB间隙)。SB间隙是指显影剂承载部件和管控刀片之间的最小距离。通过调节该SB间隙的大小来调节进给到显影剂承载部件与图像承载部件对置的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量。
近年来,已知一种显影装置,包括通过模制树脂材料制备的树脂制成的显影剂管控部件(管控刀片)和通过模制树脂材料制备的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2014-197175)。
在包括树脂制成的管控刀片和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显影装置中,应考虑将树脂制成的管控刀片安装并固定到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部分。
对应于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的宽度的增加,管控刀片在与能够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区域中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区域(管控刀片的最大图像区域)中的纵向长度增加。此外,对应于最大图像区域中的管控刀片的纵向长度的增加,管控刀片安装于其上的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部分的表面(在下文中,该表面称为刀片安装表面)的纵向长度增加。
在包括具有大(长)纵向长度的刀片安装表面的显影装置框架由树脂材料模制的情况下,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的不平整度易于增加,从而存在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的平面度(JIS B0021)变大的倾向。这是由于通常随着树脂模制产品的纵向长度的增加,易于产生树脂模制产品相对于纵向方向的平面度的变化。
在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的平面度大的情况下,在管控刀片安装在具有大平面度的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部分上的状态下SB间隙的大小具有SB间隙的大小易于相对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纵向方向而有所不同的倾向。当SB间隙的大小相对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纵向方向有所不同时,存在相对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纵向方向导致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上所承载的显影剂的量不均匀的可能性。因此,在树脂制成的管控刀片固定到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具有大纵向长度)的情况下,为了使SB间隙的大小在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纵向方向上落在预定范围内,要求使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的平面度小。
在以一般的树脂模制产品的精度制造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其刀片安装表面具有大纵向长度)的情况下,为了使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的平面度小,应考虑使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相对于显影装置框架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预定值以下。所以,在树脂制成的管控刀片固定到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相对于宽度方向的长度为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要求在管控刀片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时使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上的管控刀片的姿势稳定。
鉴于上述问题而实现了第一发明。第一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当树脂材料制成的管控刀片固定到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时,所述显影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使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上的管控刀片的姿势稳定,同时减小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的平面度。
类似地,在由树脂材料模制管控刀片(管控刀片在其最大图像区域中具有大(长)纵向长度)的情况下,被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上的管控刀片的表面(下文中,该表面被称为被安装表面)的不平整度易于增加,从而存在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的平面度(JIS B0021)变大的倾向。
在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的平面度大的情况下,在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安装在具有大平面度的显影装置框架上的状态下SB间隙的大小具有这样的倾向:即SB间隙的大小易于相对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纵向方向而有所不同。所以,在树脂制成的管控刀片(管控刀片在其最大图像区域中具有大纵向长度)固定到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情况下,为了使SB间隙的大小在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纵向方向上落在预定范围内,要求使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的平面度小。
在以一般的树脂模制产品的精度制造树脂制成的管控刀片(在其最大图像区域中具有大纵向长度)的情况下,为了使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的平面度小,应考虑使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相对于管控刀片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预定值以下。所以,在树脂制成的管控刀片(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相对于宽度方向的长度为预定值以下)固定到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情况下,要求在管控刀片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时使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上的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处的管控刀片的姿势稳定。
鉴于上述问题而实现了第二发明。第二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当树脂材料制成的管控刀片固定到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时,所述显影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使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上的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处的管控刀片的姿势稳定,同时减小树脂材料制成的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的平面度。
此外,在树脂材料制成的管控刀片安装在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部分上并用粘合剂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部分的构造中,将具有预定膜厚度的粘合剂施加到例如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上。然后,当管控刀片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部分上时,为了使管控刀片粘接到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部分,在管控刀片上施加预定压力。此时,具有预定膜厚度的粘合剂变形,从而存在向施加了粘合剂的表面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过量粘合剂)进入显影装置框架内部的可能性。尤其是在该过量粘合剂沉积到用于引导显影剂以便朝向SB间隙进给的引导部分(显影剂引导部分)上并且随后固化的情况下,存在朝向SB进给的显影剂的流量变动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相对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纵向方向导致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上所承载的显影剂的量不均匀的可能性。
鉴于上述问题而实现了第三发明。第三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当以树脂材料制成的管控刀片安装到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部分上并且随后用粘合剂进行固定的构造将管控刀片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上时,所述显影装置能够抑制粘合剂进入显影装置框架。
发明内容
第一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当树脂材料制成的管控刀片固定到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时通过简单的构造使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上的管控刀片的姿势稳定,同时减小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的平面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包括: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其配置成承载用于显影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的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管控刀片,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以不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的方式设置成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相对,所述管控刀片配置成管控在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以及显影装置框架,其与所述管控刀片分体设置并且包括配置成安装所述管控刀片的安装部分,其中所述显影装置框架包括从所述安装部分突出并且支撑所述管控刀片的第一肋和第二肋,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能够形成图像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安装部分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延伸,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设置成沿着从所述管控刀片最接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位置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在其间具有预定间隙,并且所述第一肋具有支撑所述管控刀片的第一支撑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肋具有支撑所述管控刀片的第二支撑表面,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中的每一个都具有3.0mm以下的宽度,并且其中在所述管控刀片由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这两者支撑的状态下,所述管控刀片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区域中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
第二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当树脂材料制成的管控刀片固定到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时通过简单的构造使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上的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处的管控刀片的姿势稳定,同时减小树脂材料制成的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的平面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包括: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其配置成承载用于显影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的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管控刀片,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以不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的方式设置成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相对,所述管控刀片配置成管控在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并且包括基部和管控部分,所述管控部分设置在所述管控刀片的最接近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位置处并且配置成管控在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以及显影装置框架,其与所述管控刀片分体设置并且包括配置成安装所述管控刀片的安装部分,其中所述管控刀片包括从所述基部突出并且由所述安装部分支撑的第一肋和第二肋,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能够形成图像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基部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延伸,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设置成沿着从所述管控刀片最接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位置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在其间具有预定间隙,并且所述第一肋具有由所述安装部分支撑的第一被支撑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肋具有由所述安装部分支撑的第二被支撑表面,所述第一被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被支撑表面中的每一个都具有3.0mm以下的宽度,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被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被支撑表面这两者由所述安装部分支撑的状态下,所述管控刀片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区域中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
第三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当以树脂材料制成的管控刀片安装到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部分上并且随后用粘合剂进行固定的构造将管控刀片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上时抑制粘合剂进入显影装置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包括: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其配置成承载用于显影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的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管控刀片,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以不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的方式设置成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相对,所述管控刀片配置成管控在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以及显影装置框架,其与所述管控刀片分体设置并且包括配置成安装所述管控刀片的安装部分,其中所述管控刀片在其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能够形成图像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在所述安装部分和所述管控刀片之间形成用于储存粘合剂的预定空间,并且其中所述预定空间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安装部分的区域中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包括: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其配置成承载用于显影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的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管控刀片,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以不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的方式设置成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相对,所述管控刀片配置成管控在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以及显影装置框架,其与所述管控刀片分体设置并且包括配置成安装所述管控刀片的安装部分,其中所述管控刀片在其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能够形成图像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在所述安装部分和所述管控刀片之间形成用于储存粘合剂的预定空间,并且其中所述预定空间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区域中形成。
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成像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显影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显影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显影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树脂制成的刮刀(单体)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单体)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7是用于示出树脂制成的刮刀(单体)的刚性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示出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单体)的刚性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示出树脂制成的刮刀(单体)的平直度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示出树脂制成的刮刀因温度变化而变形的透视图。
图11是用于示出树脂制成的刮刀因显影剂压力而变形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放大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刮刀的被安装表面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放大图)。
图1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9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放大图)。
图20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1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放大图)。
图22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放大图)。
图23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顺便提及,以下的实施例不应对根据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构成限制,并且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的所有组合不一定是用于解决本发明的问题的手段所必需的。本发明可以在各种应用中实施,例如打印机、各种印刷机、传真机和多功能机。
[第一实施例]
(成像装置的结构)
首先,将参照图1的截面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构造)。如图1所示,成像装置60包括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环形中间转印带(ITB)61和沿着中间转印带61的旋转方向(图1的箭头C方向)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设置的四个成像部分600。成像部分600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的调色剂图像。
成像部分600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可旋转感光鼓1。此外,成像部分600包括沿着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设置的作为充电器件的充电辊2、作为显影器件的显影装置3、作为初次转印器件的初次转印辊4、以及作为感光部件清洁器件的感光部件清洁器5。
每个显影装置3都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60。每个显影装置3都包括显影容器50,其容纳包含非磁性调色剂(在下文中,简称为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在下文中,简称为显影剂)。此外,Y、M、C和Bk颜色的调色剂容纳于其中的每个调色剂盒都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60。Y、M、C和Bk各颜色的调色剂分别通过调色剂进给路径供给到显影容器50。顺便提及,稍后将参照图2至4描述每个显影装置3的细节,并且稍后将参照图5描述每个显影容器50的细节。
中间转印带61由张紧辊6、从动辊7a、初次转印辊4、从动辊7b和二次转印内辊66拉伸,并且在图1的箭头C方向上被进给和驱动。二次转印内辊66也用作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61的驱动辊。随着二次转印内辊66的旋转,中间转印带61在图1的箭头C方向上旋转。
中间转印带61由初次转印辊4从中间转印带61的背面侧加压。此外,中间转印带61与感光鼓1接触,从而在每个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61之间形成作为初次转印部分的初次转印夹持部。
在通过中间转印带61与张紧辊6相对的位置处,作为带清洁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清洁器8与中间转印带61接触。此外,在通过中间转印带61与二次转印内辊66相对的位置处,设置作为二次转印器件的二次转印外辊67。中间转印带61被夹在二次转印内辊66和二次转印外辊67之间。结果,在二次转印外辊67和中间转印带61之间形成作为二次转印部分的二次转印夹持部。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处,通过施加预定的加压力(压力)和转印偏压(静电负荷偏压)将调色剂图像吸引到片材S(例如,纸、膜等)的表面上。
片材S以堆叠状态被容纳在片材容纳部分62(例如,进给盒、进给台等)中。进给器件63通过使用例如进给辊等的摩擦分离方式等与成像定时同步地进给片材S。由进给器件63进给的片材S被进给到设置在进给路径64的中间位置处的对齐辊对65。在由对齐辊对65执行歪斜移动校正和定时校正之后,片材S被进给到二次转印夹持部。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中,片材S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定时和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部时的定时彼此一致,并且由此执行二次转印。
在相对于片材S的进给方向的二次转印夹持部的下游,设置定影装置9。从定影装置9向进给至定影装置9的片材S施加预定压力和预定热量,以使得调色剂图像熔融定影在片材S的表面上。片材S(图像以上述方式定影于该片材上)通过排出辊对69的正常旋转而直接排出到排出托盘601上。
在执行双面成像的情况下,在通过排出辊对69的正常旋转进给片材S直到其后端经过挡板602之后,排出辊对69反向旋转。结果,片材S的前端和后端彼此互换,并且片材S被进给到用于双面成像的进给路径603。此后,片材S与后续的成像定时同步地由再进给辊对604进给到进给路径64。
(成像处理)
在成像期间,感光鼓1由马达旋转驱动。充电辊2预先对旋转驱动的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曝光装置68基于输入到成像装置60的图像信息的信号在由充电辊2充电的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感光鼓1能够允许形成多种尺寸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3包括可旋转显影套筒70作为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部件。显影装置3用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承载的显影剂使形成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结果,调色剂沉积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曝光部分上,从而将静电潜像可视化为可见图像(调色剂图像)。转印偏压(静电负荷偏压)施加到初次转印辊4,从而将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在初次转印之后少量地残留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转印残余调色剂)由感光部件清洁器5收集,并且准备好进行后续的成像处理。
由用于Y、M、C和Bk各颜色的成像部分600并行地执行的各颜色的成像处理在相关联的调色剂图像连续地重叠转印到上游成像部分侧的该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上时的定时执行。结果,在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从而将调色剂图像进给到二次转印夹持部。转印偏压施加到二次转印外辊67,使得形成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进给至二次转印夹持部的片材S上。在片材S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之后少量地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转印残余调色剂)由中间转印部件清洁器8收集。定影装置9将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于其上的片材(记录材料)S被排出到排出托盘601上。
如上所述的一系列成像处理结束,并且随后成像装置60准备好进行后续的成像操作。
(显影装置的结构)
将参照图2和3的透视图以及图4的截面图描述显影装置3的一般结构,图4是在图2的横截面H处的显影装置3的截面图。
显影装置3包括用树脂材料模制的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30以及与显影装置框架30分体形成且由用树脂材料模制的树脂制成的盖框架40构成的显影容器50。图2和图4示出了盖框架40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30上的状态,并且图3示出了在显影装置框架30上未安装盖框架40的状态。顺便提及,稍后将参照图6描述显影装置框架30(单体)的细节。
显影容器50在与显影区域(显影套筒70和感光鼓1在该显影区域处相对)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开口。在显影容器50的开口处,显影套筒70相对于显影容器50可旋转地布置,以使显影套筒70的一部分暴露。在显影套筒70的每个端部处,设置作为轴承部件的轴承71。
显影容器50的内部由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分隔壁38分隔(划分)成作为第一室的显影室31和作为第二室的搅拌室32。显影室31和搅拌室32通过设置在分隔壁38中的两个连通部分39在纵向端部处彼此相连。因此,在显影室31和搅拌室32之间,显影剂可以移动通过连通部分39。显影室31和搅拌室32相对于水平方向布置。
在显影套筒70内部,固定地设置沿着显影套筒70的旋转方向包括多个磁极的磁辊作为磁场产生器件,以用于产生用于在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承载显影剂的磁场。显影室31中的显影剂通过磁辊的磁极的磁场的影响而被汲取,并且被供给到显影套筒70。由此,显影剂从显影室31供给到显影套筒70,并且因此,显影室31也称为供给室。
在显影室31中,作为用于搅拌和进给显影室31中的显影剂的进给器件的第一进给螺杆33与显影套筒70相对设置。第一进给螺杆33包括作为可旋转轴部分的旋转轴33a和沿着旋转轴33a的外周边设置的作为显影剂进给部分的螺旋刀片部分33b,并且相对于显影容器50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旋转轴33a的每个端部处设有轴承部件。
此外,在搅拌室32中,设置第二进给螺杆34作为用于搅拌所述搅拌室32中的显影剂并在与第一进给螺杆33的显影剂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给显影剂的进给器件。第二进给螺杆34包括作为可旋转轴部分的旋转轴34a和沿着旋转轴34a的外周边设置的作为显影剂进给部分的螺旋刀片部分34b,并且相对于显影容器50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旋转轴34a的每个端部处设有轴承部件。此外,第一进给螺杆33和第二进给螺杆34被旋转驱动,由此形成循环路径,在该循环路径中,显影剂通过连通部分39在显影室31和搅拌室32之间循环。
显影容器50设置有管控刀片(在下文中,称为刮刀)作为显影剂管控部件,其用于以不与显影套筒70的表面接触地与显影套筒70的表面相对的方式管控在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也称为显影剂涂覆量)。刮刀36包括作为管控部分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其用于管控在显影套筒70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刮刀36是由树脂材料模制的树脂制成的刮刀。顺便提及,将参照图5描述刮刀36(单体)的结构。
刮刀36在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即,平行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经由预定间隙(在下文中,称为SB间隙)G与显影套筒70相对布置,SB间隙G介于刮刀自身和显影套筒70之间。在本发明中,SB间隙G是显影套筒70的最大图像区域和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之间的最小距离。顺便提及,显影套筒70的最大图像区域是指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方向,与感光鼓1的表面上能够形成图像的图像区域中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显影套筒70的区域。此外,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是指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方向,与感光鼓1的表面上能够形成图像的图像区域中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刮刀36的区域。在第一实施例中,感光鼓1上能够形成具有多种尺寸的静电潜像,并且因此,最大图像区域是指与感光鼓1上能够形成的静电潜像的多种尺寸中的最大尺寸(例如,A3尺寸)相对应的图像区域。另一方面,在感光鼓1上只能形成具有唯一尺寸的静电潜像的变型例中,最大图像区域应解读为具有唯一尺寸(即感光鼓1上所能够形成的静电潜像的唯一尺寸)的图像区域。
刮刀36布置成与磁辊的磁极的磁通密度的峰值位置大致相对。供给到显影套筒70的显影剂受到磁辊的磁极的磁场影响。此外,由刮刀36管控和刮掉的显影剂倾向于滞留在SB间隙G上游的部分处。结果,在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方向的刮刀36的上游侧形成显影剂滞留部分。然后,滞留在显影剂滞留部分处的显影剂的一部分随着显影套筒70的旋转被进给以通过SB间隙。此时,通过SB间隙G的显影剂的层厚度由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管控。因此,在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形成显影剂的薄层。
然后,以预定量承载在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的显影剂随着显影套筒70的旋转被进给到显影区域。所以,通过调节SB间隙G的大小来调节进给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量。在第一实施例中,当调节SB间隙G的大小时,SB间隙G的目标大小(所谓的SB间隙G的目标值)被设定为约300μm。
进给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在显影区域中因磁性而穗立,从而形成磁链。通过磁链与感光鼓1的接触,显影剂中的调色剂被供给到感光鼓1。然后,形成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为调色剂图像。通过在磁辊的相同极性磁极之间形成的互斥磁场从显影套筒的表面刮掉在通过显影区域并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1之后的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在下文中,该显影剂被称为显影步骤之后的显影剂)。从显影套筒70的表面刮掉的显影步骤之后的显影剂落到显影室31中,并且因此被收集在显影室31中。
如图4所示,在显影装置框架30中,设置有用于引导显影剂以朝向SB间隙G进给的显影剂引导部分35。显影剂引导部分35和显影装置框架30彼此一体地形成,并且显影剂引导部分35和刮刀36彼此分体地形成。显影剂引导部分35形成在显影装置框架30的内部并且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方向布置在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上游侧。由显影剂引导部分35稳定显影剂的流动并且因此调节显影剂的密度以提供预定的显影剂密度,由此能够确定在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最接近显影套筒70的表面的位置处的显影剂的重量。
此外,如图4所示,盖框架40形成为与显影装置框架30分体的部件并且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30上。此外,盖框架40覆盖显影装置框架30的开口的一部分,从而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在显影套筒70的整个区域上覆盖显影套筒70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此时,盖框架40覆盖显影装置框架30的开口的一部分,从而暴露显影套筒70与感光鼓1相对的显影区域。盖框架40通过超声结合而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30,但是将显影装置框架30固定到盖框架40的固定方法也可以是螺钉紧固、卡扣配合、粘接、焊接等中的任何一种。顺便提及,关于盖框架40,如图4所示,盖框架40可以由单个部件(树脂模制产品)构成,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树脂模制产品)构成。
(树脂制成的刮刀的结构)
将使用图5的透视图描述刮刀(单体)的结构。
在成像操作(显影操作)期间,由显影剂的流动产生的显影剂的压力(在下文中,该压力称为显影剂压力)被施加在刮刀36上。随着刮刀的刚性的下降,在成像操作期间显影剂压力施加到刮刀36上时,刮刀36易于变形,并且存在SB间隙G的大小易于变动的倾向。在成像操作期间,沿着刮刀36的宽度方向(图5的箭头M方向)施加显影剂压力。所以,为了抑制成像操作期间SB间隙的大小的变动,希望通过增加刮刀36相对于宽度方向的刚性来增强刮刀36以抵抗相对于其宽度方向的变形。
如图5所示,从批量生产和成本的角度考虑,刮刀36的形状是板形。此外,如图5所示,使刮刀36的侧表面36t的横截面积小,并且使刮刀36相对于厚度方向的长度t2小于刮刀36相对于刮刀36的宽度方向的长度t1。结果,刮刀36(单体)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刮刀36易于在垂直于刮刀36的纵向方向(图5的箭头N方向)的方向(图5的箭头M方向)上变形。所以,为了校正涂敷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在刮刀36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图5的箭头M方向挠曲的状态下,将刮刀36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顺便提及,稍后将参照图9描述平直度校正的细节。
(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结构)
将使用图6的透视图描述显影装置框架30(单体)的结构。图6示出了在显影装置框架30上未安装盖框架40的状态。
显影装置框架30包括显影室31以及通过分隔壁38与显影室31分隔开的搅拌室32。分隔壁38由树脂材料模制,可以与显影装置框架30分体形成,也可以与显影装置框架30一体形成。
显影装置框架30包括套筒支撑部分42,其用于通过支撑设置在显影套筒70的纵向端部处的轴承71而可旋转地支撑显影套筒70。显影装置框架30还包括与套筒支撑部分42一体形成的、用于安装刮刀36的刀片安装部分41。图6示出了一种假想状态,其中使刮刀36从刀片安装部分41浮起。
在刮刀36安装于刀片安装部分41上的状态下,施加到刀片安装部分41的刀片安装表面41s上的粘合剂A固化,从而将刮刀36固定在刀片安装部分41上。
(树脂制成的刮刀的刚性)
将使用图7的示意图来描述刮刀36(单体)的刚性。在刮刀36未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上的状态下测量刮刀36的刚性。
如图7所示,将集中负荷F1沿着刮刀36的宽度方向施加在相对于刮刀36的纵向方向的刮刀36的中央部分36z上。此时,基于在刮刀36的中央部分36z处沿着宽度方向的刮刀36的挠曲量来测量刮刀36(单体)的刚性。
例如,假设将300gf的集中负荷F1沿着刮刀36的宽度方向施加在相对于刮刀36的纵向方向的刮刀36的中央部分36z上。此时,在刮刀36的中央部分36z处,沿着宽度方向的刮刀36的挠曲量为700μm以上。顺便提及,此时,在中央部分36z处的刮刀36的横截面上的变形量为5μm以下。
(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刚性)
将使用图8的示意图来描述显影装置框架30(单体)的刚性。在刮刀36未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上的状态下测量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刚性。
如图8所示,将集中负荷F1沿着刀片安装部分41的宽度方向施加在相对于刀片安装部分41的纵向方向的刀片安装部分41的中央部分41z上。此时,基于在刀片安装部分41的中央部分41z处沿着宽度方向的刀片安装部分41的挠曲量来测量显影装置框架30(单体)的刚性。
例如,假设将300gf的集中负荷F1沿着刀片安装部分41的宽度方向施加在相对于刀片安装部分41的纵向方向的刀片安装部分41的中央部分41z上。此时,在刀片安装部分41的中央部分41z处,沿着宽度方向的刀片安装部分41的挠曲量为60μm以下。
假设在刮刀36的控制部分36z和刀片安装部分41的控制部分41z中的每一个上施加大小相同的集中负荷F1。此时,在中央部分36z处的刮刀36的挠曲量不小于在中央部分41z处的刀片安装部分41的挠曲量的10倍以上。所以,显影装置框架30(单体)的刚性不小于刮刀36(单体)的刚性的10倍以上。因此,在刮刀36安装到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上并固定在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上的状态下,与刮刀36的刚性相比,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刚性是主要的。此外,在刮刀36在最大图像区域的整个区域上固定在显影装置框架30上的情况下,与刮刀36仅在纵向端部处固定在显影装置框架30上的情况相比,刮刀36在刮刀36固定在显影装置框架30上的状态下的刚性变高。
此外,显影装置框架30(单体)的刚性大于盖框架40(单体)的刚性。因此,在盖框架40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30上并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30的状态下,与盖框架40的刚性相比,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刚性是主要的。
(树脂制成的刮刀的平直度的校正)
对应于片材S的宽度的增加,例如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S的宽度为A3尺寸的情况,相对于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能够形成图像的图像区域中的最大图像区域的长度变大。因此,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的长度对应于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S的宽度的增加而变大。在用树脂材料模制纵向长度大的刮刀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刮刀的涂覆量管控表面的平直度。这是由于在用树脂材料模制纵向长度大的刮刀的情况下,当热膨胀的树脂材料热收缩时,取决于刮刀的纵向位置,易于产生热收缩提前进行和延迟进行的部分。
因此,关于树脂制成的刮刀,随着刮刀相对于纵向方向的长度的增加,存在SB间隙由于刮刀的涂覆量管控表面的平直度而相对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纵向方向易于变得不同的倾向。当SB间隙相对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纵向方向有所不同时,相对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纵向方向,有可能出现在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表面上承载显影剂的量不均匀的情况。
例如,在以一般的树脂模制产品的精度制造长度与A3尺寸片材的纵向长度相对应的树脂制成的刮刀(在下文中,该刮刀被称为兼容A3尺寸的树脂制成的刮刀)的情况下,涂覆量管控表面的平直度约为300μm-500μm。此外,即使通过使用高精度树脂材料而以高精度制造兼容A3尺寸的树脂制成的刮刀,涂覆量管控表面的平直度也约为100μm-200μm。
在该实施例中,SB间隙G的大小被设定为约300μ,并且SB间隙G的公差(即,相对于SB间隙G的目标值的公差)被设定为±10%。所以,在该实施例中,这意味着SB间隙G的调节范围为300μm±30μm并且SB间隙G的容许公差最大为60μm。因此,即使在以一般的树脂模制产品的精度制造兼容A3尺寸的树脂制成的刮刀或者通过使用高精度树脂材料以高精度制造兼容A3尺寸的树脂制成的刮刀时,仅仅是由于涂覆量管控表面的平直度的精度,所得到的值就会超过作为SB间隙G的公差的容许范围。
在包括树脂制成的刮刀的显影装置中,不管涂覆量管控表面的平直度如何,在刮刀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的安装部分的状态下,希望SB间隙G在平行于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落入预定范围内。所以,在该实施例中,即使当树脂制成的刮刀的涂覆量管控表面的平直度低时,通过校正涂覆量管控表面的平直度,在刮刀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的安装部分的状态下,也能使SB间隙G在平行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落入预定范围内。
这里,将使用图9的示意图描述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在将相对于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纵向方向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预定位置P用作基准位置时,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由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外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表示。例如,在将相对于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纵向方向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中央部分用作直角(正交)坐标系的原点时,经过原点的预定直线是X轴并且从原点垂直于X轴绘制的直线是Y轴。在该直角坐标系中,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由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外形的Y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表示。
如图9所示,树脂制成的刮刀(单体)的形状使得相对于刮刀36的纵向方向,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在中央部分处大幅挠曲。因此,需要通过减小自由端部36e(36e1至36e5)的位置之间的差异来校正刮刀36的平直度。考虑到SB间隙G的公差的允许值、刮刀36在显影装置框架30上的安装精度等,要求将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校正到50μm以下。顺便提及,考虑到通过金属的二次切削加工制备的金属制刮刀的平直度的精度不超过20μm,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可以优选地校正为20μm以下。考虑到实际的批量生产步骤,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的校正的设定值约为20μm-50μm。
所以,用于使刮刀36在最大图像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挠曲的力(在下文中,该力被称为平直度校正力)被施加到刮刀36,从而导致刮刀36在最大图像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挠曲。结果,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被校正为不大于50μm。
在图9的示例中,将刮刀36的自由端部36e1和36e5的外形用作基准,并且基于该基准沿着箭头I方向将平直度校正力施加到自由端部36e2、36e3和36e4,以使得自由端部36e2、36e3和36e4的外形与自由端部36e1和36e5的外形一致。结果,将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形状从涂覆量管控表面36r1校正到涂覆量管控表面36r2,使得刮刀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可以被校正到不超过50μm。顺便提及,在图9的示例中,当使刮刀36的自由端部36e的外形相同时的基准是自由端部36e1和36e5(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纵向端部)的外形,但也可以是自由端部36e3(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纵向中央部分)的外形。在此情况下,将刮刀36的自由端部36e3的外形用作基准,并且将平直度校正力施加到刮刀36,使得自由端部36e1、36e2、36e4和36e5的外形与自由端部36e3的外形一致。
因此,为了进行刮刀36的平直度校正,需要降低刮刀(单体)的刚性,以使得在将平直度校正力施加到刮刀36时,刮刀36在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最大图像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挠曲。
(SB间隙调节方法)
通过移动刮刀36相对于显影装置框架30的位置来执行SB间隙G的调节,从而相对于由套筒支撑部分42支撑的显影套筒70调节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上的刮刀36的相对位置。在通过调节SB间隙G确定的刀片安装部分41的预定位置处,用预先施加在刀片安装表面41s的最大图像区域的整个区域上的粘合剂A固定在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挠曲的刮刀36。顺便提及,刀片安装表面41s的最大图像区域是指与感光鼓1的表面上能够形成图像的图像区域中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刀片安装表面41s的区域。此时,在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中,针对刮刀36在其中挠曲以用于校正涂敷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的区域将刮刀36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顺便提及,当在施加了用于让刮刀36在最大图像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挠曲的力的区域中用粘合剂A将刮刀36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时,不需要将粘合剂A施加到刀片安装表面41s的部分上。所以,所谓将粘合剂A施加在刀片安装表面41s的最大图像区域的整个区域上,是指满足以下条件。在与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包括这种区域:刮刀36在这种区域中挠曲以用于校正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并且这种区域不小于刀片安装表面41s的最大图像区域的95%,将粘合剂A施加在包括这种区域的区域中。
结果,在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中,要在刮刀36在其中挠曲以用于校正涂敷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的这种区域中才可以抑制刮刀36的状态可能从挠曲状态返回到挠曲之前的原始状态的现象。通过这样做,在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被校正到不大于50μm的状态下将刮刀36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
顺便提及,通过下面描述的方法测量(计算)SB间隙G的大小。顺便提及,在显影套筒70由显影装置框架30的套筒支撑部分42支撑并且刮刀36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上并且盖框架40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30的状态下执行SB间隙G的大小的测量。
在测量SG间隙G的大小时,将光源(例如,LED阵列、光导等)在显影室31的纵向方向上插入显影室31中。插入显影室31中的光源从显影室31内部朝向SB间隙G发光。此外,在对应于刮刀36的自由端部36e(36e1至36e5)的五个部位中的每一个部位处,设置用于拍摄通过SB间隙G发射到显影装置框架30外部的光束的摄像头。
布置在五个部位处的摄像头拍摄通过SB间隙G发射到显影装置框架30外部的光束,以便测量刮刀36的自由端部36e(36e1到36e5)的相应位置。此时,摄像头在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读取显影套筒70与刮刀36最接近的位置,并且读取刮刀36的自由端部36e(36e1至36e5)。然后,根据通过摄像头读取而产生的图像数据将像素值换算为距离,从而计算SB间隙G的大小。在计算出的SB间隙G的大小未落在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执行SB间隙G的调节。然后,当计算出的SB间隙G的大小落在预定范围内时,该位置即被确定为将在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挠曲的刮刀36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的位置。
顺便提及,通过稍后描述的方法,判断SB间隙G是否在平行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落在预定范围内。首先,将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等间隔地划分为四个或更多个区域,并且在每个划分的区域中(而且包括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的两个端部和中央部分),在五个以上的部位处测量SB间隙G。然后,从在五个以上的部位处测得的SB间隙G的测量值的样本中提取SB间隙G的最大值、最小值和中央值。
此时,可以仅要求SB间隙G的最大值和中央值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SB间隙G的中央值的10%,并且可以仅要求SB间隙G的最小值和中央值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SB间隙G的中央值的10%。在此情况下,假设SB间隙G的公差为±10%以下,则SB间隙G满足SB间隙G在平行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落在预定范围内。例如,在从五个以上的部位处测得的SB间隙G的测量值的样本中提取的SB间隙G的中央值为300μm的情况下,可以仅要求SB间隙G的最大值为330μm以下且SB间隙G的最小值为270μm以上。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SB间隙G的调节范围为300μm±30μm,以使得作为SB间隙G的公差(即,SB间隙G的针对目标值的公差),允许其最大达到60μm。
(线性膨胀系数)
然后,将使用图10的透视图描述由于在成像操作期间产生的热量引起的温度变化而导致的刮刀36和显影装置框架的变形。作为成像操作期间产生的热量,例如,包括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和轴承71旋转期间产生的热量、第一进给螺杆33的旋转轴33a及其轴承部件旋转期间产生的热量、以及当显影剂通过SB间隙G时产生的热量等。通过成像操作期间产生的热量,显影装置3的环境温度改变,使得刮刀36、显影装置框架30和盖框架40的温度也改变。
如图10所示,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刮刀36的伸长量为H(μm),并且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的刀片安装表面41s的伸长量为I(μm)。此外,构成刮刀36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α1和构成显影装置框架30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α2彼此不同。在此情况下,由于这些线性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异,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显影装置框架30和刮刀36的变形量彼此不同,以使得为了消除H(μm)和I(μm)之间的差异,刮刀36在图10的箭头J方向上变形。刮刀36在图10的箭头J方向上的变形被称为刮刀36在翘曲方向上的变形。此外,刮刀36在翘曲方向上的变形导致SB间隙G的大小的变动。为了抑制由热量引起的SB间隙G的大小的变动,构成显影装置框架30(单体)的套筒支撑部分42和刀片安装部分41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α2以及构成刮刀36(单体)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α1彼此关联。也就是说,在构成刮刀36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α1和构成显影装置框架30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α2彼此不同的情况下,由于这些线性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异,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量也不同。
通常,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大于金属材料。在刮刀36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情况下,由于成像操作期间产生的热量引起的温度变化,发生刮刀36的翘曲变形,使得刮刀36易于在纵向中央部分处挠曲。结果,在将树脂制成的刮刀36固定到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感光鼓中,SB间隙G的大小易于随着成像操作期间的温度变化而变动。
为了将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校正到不大于50μm,刮刀36在其最大图像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挠曲。此外,采用将在最大图像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挠曲的刮刀36在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的整个区域上用粘合剂A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的方法。
此时,在构成显影装置框架30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α2和构成刮刀36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α1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当发生温度变化时,会出现以下问题。也就是说,当发生温度变化时,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刮刀36的变形量(伸缩量)和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显影装置框架30的变形量(伸缩量)彼此不同。结果,即使在当确定刮刀36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表面41s上的安装位置时以高精度调节SB间隙G的情况下,SB间隙G的大小也会由于成像操作期间的温度变化而变动。
刮刀36在最大图像区域的整个区域上固定到刀片安装表面41s,并且因此,需要抑制由于成像操作期间的温度变化引起的SB间隙G的大小的变动。关于由于热量引起的SB间隙G的变动量,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为了抑制在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的不均匀,通常需要将该变动量抑制为不大于±20μm。
构成包括套筒支撑部分42和刀片安装部分41的显影装置框架30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α2与构成刮刀36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α1的差异在下文中称为线性膨胀系数差(α2-α1)。将使用表1描述由于该线性膨胀系数差(α2-α1)引起的刮刀36的最大挠曲量的变化。在将刮刀36在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的整个区域上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的状态下,在使温度从常温(23℃)到高温(40℃)变化时执行刮刀的最大挠曲量的测量。
构成包括套筒支撑部分42和刀片安装部分41的显影装置框架30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为α2(m/℃),并且构成刮刀36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为α1(m/℃)。然后,改变线性膨胀系数差(α2-α1),并且测量刮刀36的最大挠曲量。其结果在表1中示出。在表1中,在最大挠曲量的绝对值不大于20μm的情况下,将最大挠曲量评估为“o”,在最大挠曲量的绝对值大于20μm的情况下,将最大挠曲量评估为“×”。
表1
*1:“MFA”是刮刀的最大挠曲量。
根据表1可以理解,为了将由于热量引起的SB间隙G的变动量抑制到不大于±20μm,需要让线性膨胀系数差(α2-α1)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
-0.45×10-5(m/℃)≤α2-α1≤0.55×10-5(m/℃)...(1)
所以,可以仅要求将构成显影装置框架30的树脂材料和构成刮刀36的树脂材料选择成使得线性膨胀系数差(α2-α1)为-0.45×10-5(m/℃)以上且0.55×10-5(m/℃)以下。顺便提及,若选择相同的树脂材料作为构成显影装置框架30的树脂材料和构成刮刀36的树脂材料,则线性膨胀系数差(α2-α1)变为零。
顺便提及,在将粘合剂A施加到刮刀36和显影装置框架30上时,施加了粘合剂A的刮刀36和显影装置框架30的线性膨胀系数变动。然而,施加到刮刀36和显影装置框架30上的粘合剂A本身的体积很小,使得其对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相对于粘合剂A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变动的影响处于可忽略水平。因此,在将粘合剂A施加到刮刀36和显影装置框架30上时,由于线性膨胀系数差(α2-α1)的变动引起的刮刀36在翘曲方向上的变形处于可忽略水平。
类似地,盖框架40被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30,并且因此,当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显影装置框架30和盖框架40的变形量彼此不同时,盖框架40在翘曲方向上的变形导致SB间隙G的大小的变动。构成包括套筒支撑部分42和刀片安装部分41的显影装置框架30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为α2(m/℃),并且构成盖框架40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为α3(m/℃)。此外,构成盖框架40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α3与构成包括套筒支撑部分42和刀片安装部分41的显影装置框架30的树脂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α2的差值在下文中称为线性膨胀系数差(α3-α2)。
此时,与表1的情况类似地,需要线性膨胀系数差(α3-α2)满足以下的关系式(2):
-0.45×10-5(m/℃)≤α3-α2≤0.55×10-5(m/℃)...(2)
所以,可以仅要求将构成显影装置框架30的树脂材料和构成盖框架40的树脂材料选择成使得线性膨胀系数差(α3-α2)为-0.45×10-5(m/℃)以上且0.55×10-5(m/℃)以下。顺便提及,若选择相同的树脂材料作为构成显影装置框架30的树脂材料和构成盖框架40的树脂材料,则线性膨胀系数差(α3-α2)变为零。
(显影剂压力)
接下来,将使用图11的截面图描述由于将从显影剂的流动产生的显影剂压力施加到刮刀36而导致的刮刀36的变形。图11是显影装置3在垂直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图2的横截面H)中的截面图。另外,图11示出了用粘合剂A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的刮刀36附近的结构。
如图11所示,连接在涂覆量管控表面36r上的刮刀36与显影套筒70的最接近位置以及显影套筒70的旋转中心的线是X轴。此时,刮刀36相对于X轴的长度长并且在沿着X轴的横截面中的刚性高。此外,如图11所示,刮刀36的横截面积T1与位于显影剂引导部分35附近的显影装置框架30的壁部30a的横截面积T2的比例小。
如上所述,显影装置框架30(单体)的刚性比刮刀36(单体)的刚性高十倍以上。因此,在刮刀36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的状态下,与刮刀36的刚性相比,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刚性占主导地位。结果,在成像操作期间,当显影剂压力施加到刮刀36时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位移量(最大挠曲量)大致等于显影装置框架30的位移量(最大挠曲量)。
在成像操作期间,从第一进给螺杆33汲取的显影剂通过显影剂引导部分35并进给到显影套筒70的表面。此后,即使在通过刮刀36将显影剂的层厚度管控到SB间隙G的大小时,刮刀36也会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显影剂压力。如图11所示,当垂直于X轴方向(限定SB间隙G的方向)的方向是Y轴方向时,沿着Y轴方向的显影剂压力垂直于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表面41s。也就是说,相对于Y轴方向的显影剂压力是用于将刮刀36剥离刀片安装表面41s的力。所以,与相对于Y轴方向的显影剂压力相比,要求粘合剂A的粘合力足够大。所以,要考虑通过显影剂压力将刮刀36剥离刀片安装表面41s的力和粘合剂A的粘合力来优化粘合剂A在刀片安装表面41s上的粘合面积和施加厚度。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包括树脂材料制成的刮刀36和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30的显影装置中,应当考虑这样的构造,其中将树脂材料制成的刮刀36安装并固定到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
此外,如上所述,对应于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S的宽度的增加,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的纵向长度也增加。此外,对应于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的纵向长度的增加,刀片安装表面41s的纵向长度也增加。
在刀片安装表面41s具有大纵向长度的显影装置框架30由树脂材料模制的情况下,不平整度倾向于变大,从而存在刀片安装表面41s的平面度(JIS B0021)变大的倾向。这是由于通常随着树脂模制产品的纵向长度的增加,易于产生树脂模制产品的平面度相对于树脂模制产品的纵向方向的变动。
此外,在刀片安装表面41s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大于预定值的显影装置框架30由树脂材料模制的情况下,在刀片安装表面41s上易于产生凹痕,从而存在刀片安装表面41s的平面度变大的倾向。这是由于通常随着树脂模制产品的厚度增加,当在模制期间热膨胀的树脂材料热收缩时,树脂模制产品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在热收缩的进程中产生差异的程度变大。
在刀片安装表面41s的平面度大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倾向:在刮刀36安装在具有大平面度的刀片安装表面41s上的状态下,SB间隙G的大小易于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有所不同。当SB间隙G的大小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有所不同时,存在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在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出现不均匀的可能性。因此,在将树脂材料制成的刮刀36固定到由树脂材料制成且刀片安装表面41s具有大纵向长度的显影装置框架的情况下,要求刀片安装表面41s的平面度小。这是因为,要通过减小刀片安装表面41s的平面度而使SB间隙G的大小在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上落在预定范围内。
通过使由树脂材料制成且刀片安装表面41s具有大纵向长度的显影装置框架30经受使用高精度树脂材料以高精度进行的制造和二次加工,就可以减小刀片安装表面41s的平面度。另一方面,在以一般的树脂模制产品的精度制造由树脂材料制成且刀片安装表面41s具有大纵向长度的显影装置框架30的情况下,为了减小刀片安装表面41s的平面度,应考虑使刀片安装表面41s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预定值以下。所以,在刮刀36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30(其由树脂材料制成且刀片安装表面41s所具有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不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要求如下。也就是说,当树脂制成的刮刀36固定到树脂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30时,要使安装在刀片安装表面41s上的树脂制成的刮刀36的姿势稳定。
所以,在该实施例(第一实施例)中,在将树脂制成的刮刀固定到具有一般的树脂模制产品的精度的显影装置框架的构造中,兼顾地实现了刀片安装表面的平面度的降低和安装在刀片安装表面上的刮刀的姿势的稳定。在如上所述的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简单的构造,在降低刀片安装表面的平面度的同时,在将树脂材料制成的刮刀固定到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时使安装在刀片安装表面上的刮刀的姿势稳定。在下文中,将描述细节。
将使用图12的透视图描述该实施例中的刀片安装表面的构造。此外,将使用图13的截面图和图14的放大图来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构造。
图12示出了刮刀36从刀片安装部分410浮起的假想状态,并且是用于示出刀片安装表面410s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3是在垂直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的显影装置300的截面图。图14是在刀片安装表面410s附近(图13的区域I中)的显影装置300的截面图(放大图)。
在图12中,被赋予与图6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的组成元件与图6中的组成元件相同。在该实施例的刀片安装表面410s的构造中,将主要描述与上面参照图6描述的刀片安装表面41s的构造的区别。此外,在图13和14中,被赋予与图4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的组成元件与图4中的组成元件相同。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装置300的构造中,将主要描述与上面参照图4描述的显影装置3的构造的区别。
在该实施例中,刮刀36被固定到以一般的树脂模制产品的精度制造且刀片安装表面410s具有大纵向长度的显影装置框架310。在这样的构造中,在该实施例中,兼顾地实现了刀片安装表面410s的平面度的降低和安装在刀片安装表面410s上的刮刀36的姿势的稳定。
如图12所示,显影装置框架310设有沿着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平行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在其从刀片安装部分410突出的部分处形成并且设置用于支撑刮刀36的第一刀片支撑部分(第一肋)420和第二刀片支撑部分(第二肋)430。此外,当在垂直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显影装置300时,相对于从刮刀最接近显影套筒70的位置朝向显影套筒70的旋转中心的刮刀36的方向,第一刀片支撑部分420和第二刀片支撑部分430设置成在其间具有预定间隔。此外,刀片安装表面410s由能够支撑刮刀36的第一刀片支撑部分420的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和由能够支撑刮刀36的第二刀片支撑部分430的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构成。
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形成在感光鼓1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类似地,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形成在感光鼓1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顺便提及,当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和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中的每一个都形成在感光鼓1的最大图像区域的90%以上的区域上时,相关联的刀片支撑表面即被认为是在感光鼓1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形成,此外,为了减小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的平面度,使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相对于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的宽度方向(即,从刮刀最接近显影套筒70的位置朝向显影套筒70的旋转中心的刮刀36的方向)的长度为3.0mm以下。类似地,为了减小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的平面度,使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相对于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的宽度方向(即,从刮刀最接近显影套筒70的位置朝向显影套筒70的旋转中心的刮刀36的方向)的长度为3.0mm以下。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造,如图13和14所示,刮刀36由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和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支撑,并且由此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0上。所以,即使当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相对于宽度方向的长度和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相对于宽度方向的长度这两者都为预定值以下时,也能在将刮刀36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0时使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0上的刮刀36的姿势稳定。此外,可以在刮刀36由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和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支撑并且由此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0上的状态下使SB间隙G的大小在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上落在预定范围内。
在图12中,x1表示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相对于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的纵向方向的长度,并且y1表示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相对于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此外,z1表示从显影装置框架310突出的第一刀片支撑部分420的长度。在图12中,x2表示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相对于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的纵向方向的长度,并且y2表示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相对于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此外,z2表示从显影装置框架310突出的第二刀片支撑部分430的长度。此外,L表示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和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之间的间隔。
当以一般的树脂模制产品的精度由树脂材料模制刀片安装部分410的减薄部分(形成在第一刀片支撑部分420和第二刀片支撑部分430之间的凹部)时,为了确保金属模具的强度,可以优选地满足以下的关系式3和4。
(公式3)z1<2L,z1<2x1
(公式4)z2<2L,z2<2x2
在该实施例中,z1为0.2mm以上,并且y1为3.0mm以下。为了降低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的平面度,可以优选地使y1不大于显影装置框架310的基本壁厚并且不小于0.7mm。此外,在该实施例中,z2为0.2mm以上,并且y2为3.0mm以下。为了降低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的平面度,可以优选地使y2不大于显影装置框架310的基本壁厚并且不小于0.7mm。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在提高模制强度的同时不在批量生产方面造成不利影响,使显影装置框架310的基本壁厚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形成在感光鼓1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并且x1约为300mm。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形成在感光鼓1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并且x2约为300mm。此外,在该实施例中,z1约为0.5mm,z2约为0.5mm,并且L约为3.0mm。
如图13和14所示,刮刀36由第一刀片支撑部分420和第二刀片支撑部分430支撑,并且用粘合剂A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0。在该实施例中,刮刀36在挠曲状态下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0,使得SB间隙G的大小在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的整个区域上落在预定范围内。因此,为了防止一定程度的挠曲返回到原始状态,刮刀36可以理想地在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用粘合剂A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0。
在用粘合剂A将刮刀36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0的情况下,可以仅要求将粘合剂A施加到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和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中的至少一个上。在图13和14的示例中,将粘合剂A施加在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上。然后,刮刀36通过由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和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支撑而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0上。结果,在刮刀36的姿势稳定的状态下,可以用粘合剂A将刮刀36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0。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用于将刮刀36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0的手段,描述了使用粘合剂A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通过使用双面胶带或焊接将刮刀36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0的变型例,只要在将显影剂压力施加到刮刀36时的固定强度能够使SB间隙G的大小落在预定范围内即可。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在将树脂材料制成的刀片固定到具有一般的树脂模制产品的精度的显影装置框架的构造中,兼顾地实现了刀片安装表面的平面度的降低和安装在刀片安装表面上的刮刀的姿势的稳定。在这样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简单的构造,在将树脂材料制成的刀片固定到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时能够使安装在刀片安装表面上的刮刀的姿势稳定,同时降低了刀片安装表面的平面度。
[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描述了这样的构造,其中在降低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的平面度的同时,在将树脂材料制成的管控刀片固定到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时使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上的管控刀片的姿势稳定。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这样的构造,其中在降低树脂材料制成的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的平面度的同时,在将树脂材料制成的管控刀片固定到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时使安装在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上的具有被安装表面的管控刀片的姿势稳定。
在该实施例中,在以一般的树脂模制产品的精度制造由树脂材料制成且最大图像区域具有大纵向长度的管控刀片的情况下,为了降低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的平面度,使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预定值以下。顺便提及,管控刀片的被安装表面是指管控刀片的要在此将管控刀片安装到显影装置框架上的表面。
将使用图15的透视图描述该实施例中的刮刀的被安装表面的刀片安装表面的构造。此外,将使用图16的截面图和图17的放大图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构造。
图15示出了刮刀360从刀片安装部分41浮起的假想状态,并且是用于示出刮刀360的被安装表面(被支撑表面370s和380s)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6是在垂直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的显影装置301的截面图。图17是在刮刀360的刮刀被支撑表面370s和380s附近的显影装置301的截面图(放大图)。
在图15中,被赋予与图12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的组成元件与图12中的组成元件相同。此外,在图16和17中,被赋予与图13和14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的组成元件与图13和14中的组成元件相同。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装置301的构造中,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影装置300的构造的区别。
如图15所示,刮刀360设有沿着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在其从由刮刀360的基本壁厚构成的基部361突出的部分处形成并且设置成由刀片安装部分41支撑的第一被支撑部分(第一肋)370和第二被支撑部分(第二肋)380。此外,当在垂直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显影装置301时,相对于从刮刀最接近显影套筒70的位置朝向显影套筒70的旋转中心的刮刀360的方向,第一被支撑部分370和第二被支撑部分380设置成在其间具有预定间隔。此外,第一被支撑部分370具有能够由刀片安装部分41支撑的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并且第二被支撑部分380具有能够由刀片安装部分41支撑的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
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形成在感光鼓1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类似地,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形成在感光鼓1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顺便提及,当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和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中的每一个都形成在感光鼓1的最大图像区域的90%以上的区域上时,相关联的刀片支撑表面即被认为是形成在感光鼓1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此外,为了降低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的平面度,使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相对于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的宽度方向(即,从刮刀最接近显影套筒70的位置朝向显影套筒70的旋转中心的刮刀36的方向)的长度为3.0mm以下。类似地,为了降低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的平面度,使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相对于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的宽度方向(即,从刮刀最接近显影套筒70的位置朝向显影套筒70的旋转中心的刮刀36的方向)的长度为3.0mm以下。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造,如图16和17所示,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和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中的每一个都由刀片安装部分41支撑,从而将刮刀360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上。所以,即使在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相对于宽度方向的长度和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相对于宽度方向的长度这两者都为预定值以下时,也能在将刮刀360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时使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上的刮刀360的姿势稳定。此外,可以在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和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由刀片安装部分41支撑并且由此将刮刀360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上的状态下使SB间隙G的大小在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上落在预定范围内。
在图15中,x'1表示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相对于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的纵向方向的长度,并且y'1表示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相对于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此外,z'1表示从刮刀360的基部361突出的第一被支撑部分370的长度。在图15中,x'2表示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相对于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的纵向方向的长度,并且y'2表示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相对于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此外,z'2表示从刮刀360的基部361突出的第二被支撑部分380的长度。此外,L'表示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和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之间的间隔。此外,y'3表示第一被支撑部分370和作为用于管控在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的管控部分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0r(刮刀360的最接近显影套筒70的位置)之间的间隔。
当以一般的树脂模制产品的精度用树脂材料模制刮刀360的减薄部分(在第一被支撑部分370和第二被支撑部分380之间形成的凹部)时,为了确保金属模具的强度,可以优选满足以下的关系式5和6。
(公式5)z'1<2L',z'1<2x'1
(公式6)z'2<2L',z'2<2x'2
在该实施例中,z'1为0.2mm以上,并且y'1为3.0mm以下。为了降低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的平面度,可以优选地使y'1不大于显影装置框架310的基本壁厚并且不小于0.7mm。此外,在该实施例中,z'2为0.2mm以上,并且y'2为3.0mm以下。为了降低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的平面度,可以优选地使y'2不大于刮刀360的基本壁厚并且不小于0.7mm。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在提高模制强度的同时不在批量生产方面造成不利影响,使刮刀360的基本壁厚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形成在感光鼓1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并且x'1约为300mm。类似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形成在感光鼓1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并且x'2约为300mm。此外,在该实施例中,z'1约为0.5mm,z'2约为0.5mm,并且L'约为3.0mm。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y'3为0.6mm以上。这是由于即使在刮刀360由树脂材料模制时因第一被支撑部分370而在刮刀360上产生凹痕的情况下,凹痕对涂覆量管控表面360r的影响也会降低。也就是说,通过使y'3不小于0.6mm,可以使SB间隙G的大小在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上落在预定范围内。
如图16和17所示,第一被支撑部分370和第二被支撑部分380由刀片安装部分41支撑,从而用粘合剂A将刮刀360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在该实施例中,刮刀360在挠曲状态下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使得SB间隙G的大小在刮刀360的最大图像区域的整个区域上落在预定范围内。因此,为了防止一定程度的挠曲返回到原始状态,刮刀360可以理想地在刮刀360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用粘合剂A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
在用粘合剂A将刮刀360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0的情况下,可以仅要求将粘合剂A施加到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和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中的至少一个上。在图16和图17的示例中,粘合剂A被施加到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上。然后,通过由刀片安装部分41支撑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和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而将刮刀360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上。结果,在刮刀360的姿势稳定的状态下,可以用粘合剂A将刮刀360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0。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用于将刮刀360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的手段,描述了使用粘合剂A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通过使用双面胶带或者焊接将刮刀360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的变型例,只要在将显影剂压力施加到刮刀360时固定强度能够使SB间隙G的大小落在预定范围内即可。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例中,在将具有一般精度的刮刀固定到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的构造中,兼顾地实现了刮刀的被安装表面(被支撑表面)的平面度的降低和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表面上的刮刀的姿势的稳定。在这样的第二实施例中,通过简单的构造,能够在将树脂材料制成的刮刀固定到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时使安装在刀片安装表面上的刮刀的姿势稳定,同时还降低了刮刀的被安装表面(被支撑表面)的平面度。
顺便提及,在第二实施例中,刮刀设置有第一被支撑部分和第二被支撑部分,并且因此,刮刀的几何惯性矩由于第一被支撑部分和第二被支撑部分而增加,使得刮刀的刚性增加。另一方面,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显影装置框架设置有第一刀片支撑部分和第二刀片支撑部分,并且因此,与该实施例不同,不需要为刮刀设置第一被支撑部分和第二被支撑部分。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使刮刀的刚性低于该实施例中的刮刀的刚性。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刮刀在刮刀挠曲的状态下固定到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部分,使得SB间隙G的大小在刮刀的最大图像区域的整个区域上落在预定范围内。由于刮刀的刚性较低,刮刀更容易挠曲,而不用增加施加到刮刀以使刮刀挠曲的力(平直度校正力)。所以,只要是通过使刮刀挠曲的步骤来组装显影装置,从刮刀的组装性质的角度考虑,能够降低刮刀的刚性的第一实施例就比第二实施例更为有利。
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刮刀的刚性以便使刮刀挠曲,金属模具设计成使得刮刀的横截面积相对减小以便减小几何惯性矩。当通过注射模制用树脂材料模制刮刀时,在使用设计成减小刮刀的横截面积的金属模具的情况下,必须增加模制压力以使得熔融树脂材料有效地在金属模具中流动。这是由于熔融树脂材料在熔融树脂材料所通过的空间的横截面积减小的情况下不容易顺畅地流动。换句话说,在熔融树脂材料所通过的空间的横截面积增加的情况下,熔融树脂材料更容易顺畅地流动。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刮刀设置有第一被支撑部分和第二被支撑部分,以使得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使刮刀的横截面积比第一实施例中更大。所以,只要是在设计成相对减小刮刀的横截面积的金属模具中用树脂材料模制刮刀,从刮刀的模制性质的角度考虑,能够增加刮刀的横截面积的第二实施例就比第一实施例更为有利。
[第三实施例]
如上所述,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的纵向长度对应于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S的宽度的增加而变大。在由树脂材料模制纵向长度大的刮刀36的情况下,难以确保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所以,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将具有大纵向长度的刮刀36的涂覆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校正到50μm以下,将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挠曲。然后,采用将刮刀36(最大图像区域至少在其一部分处挠曲)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上并且随后用粘合剂A将刮刀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的方法。
结果,在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中,要在刮刀36在其中挠曲以用于校正涂敷量管控表面36r的平直度的这种区域中才可以抑制刮刀36的状态可能从挠曲状态返回到挠曲之前的原始状态的现象。因此,为了防止挠曲的刮刀36返回到原始状态,可以理想地在刮刀36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用粘合剂A将刮刀36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
在该实施例中,在将树脂材料制成的刮刀36安装在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上并且用粘合剂A将刮刀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41的构造中,具有预定厚度的粘合剂A例如被施加到刀片安装部分41的刀片安装表面41s上。此外,当刮刀36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上时(粘接期间),将预定压力施加到刮刀36,使得具有预定厚度的粘合剂A被加压(变形)。此时,存在向施加了粘合剂A的表面(在此情况下为刀片安装表面41s)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过量粘合剂)进入显影装置框架30内部的可能性。尤其是在该过量的粘合剂沉积并固化在显影装置框架30的显影剂引导部分35上的情况下,存在朝向SB间隙进给的显影剂的流量变动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相对于显影套筒70的纵向方向导致显影套筒70的表面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不均匀的可能性。
所以,在该实施例中,在将树脂材料制成的刮刀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的刀片安装部分上并且用粘合剂将刮刀固定到刀片安装部分的构造中,在将刮刀安装在显影装置框架上时对粘合剂进入显影装置框架进行抑制。在下文中,将描述细节。
将使用图18的截面图和图19的截面图(放大图)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构造。
图18是在垂直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的显影装置300的截面图。图19是在垂直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的显影装置300的截面图,并且是在显影装置框架310的刀片安装部分410(特别是刀片安装表面410s)附近(图18的区域I中)的显影装置300的放大图。在图18和图19中,被赋予与图4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的组成元件与图4中的组成元件相同。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装置300的构造中,将主要描述与上面参照图4描述的显影装置3的构造的区别。
如图18和19所示,刀片安装部分410设置有从显影装置框架310突出的第一刀片支撑部分420和第二刀片支撑部分430并且它们设置用于以在其间具有间隔的方式支撑刮刀36。此外,刀片安装表面410s由能够支撑刮刀36的第一刀片支撑部分420的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以及能够支撑刮刀36的第二刀片支撑部分430的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构成。顺便提及,显影套筒70和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显影套筒70和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之间的最短距离长。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形成在刀片安装表面410s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20s形成在刀片安装表面410s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结果,可以稳定由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和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支撑并且安装在刀片支撑部分410上的刮刀36的姿势。顺便提及,当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和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中的每一个都形成在刀片安装表面410s的最大图像区域的90%以上的区域上时,相关联的刀片支撑表面即被认为是形成在刀片安装表面410s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
在图18和19的示例中,凹槽部分440(其作为从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和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的每一个中凹陷0.2mm以上的凹部)形成在第一刀片支撑部分420和第二刀片支撑部分430之间。当刮刀36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0上时,凹槽部分440执行的功能是作为用于储存向粘合剂A施加于其上的表面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过量粘合剂)A的预定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凹槽部分440形成在刀片安装表面410s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顺便提及,当凹槽部分440形成在刀片安装表面410s的最大图像区域的90%以上的区域上时,凹槽部分440即被认为是形成在刀片安装表面410s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粘合剂A被施加在位于远离显影套筒的一侧的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上,但是未施加在位于靠近显影套筒70的一侧的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上。
在该实施例中,例如,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5mm,并且施加到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上的粘合剂A的高度为800μm。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刀片支撑部分420和第二刀片支撑部分430之间的间隔(即,凹槽部分440的宽度)为3.5mm。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例如,从刀片安装表面410s(从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和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中的每一个)凹陷的量(即,凹槽部分440的深度)为0.4mm。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例如,将预定压力施加到刮刀36,直到将刮刀36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0上为止(粘接期间),固化的粘合剂的膜厚度约为20-100μm,这是能够确保足够的粘合强度的膜厚度。
在如上所述的该实施例中,凹槽部分440的体积大于施加在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上的粘合剂A的体积。具体地,在刀片安装表面410s(在该实施例中为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上施加粘合剂A的区域的总面积值为S1(mm2),并且在施加到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上的粘合剂A固化的情况下的粘合剂A的膜厚度为t(mm)。此时,施加在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上的粘合剂A的体积为S1×t(mm3)。此外,凹槽部分440的纵向长度为L(mm),并且在垂直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的凹槽部分440的横截面积为S2(mm2)。此时,凹槽部分440的体积为S2×L(mm3)。此外,通过满足关系式S2×L(mm3)>S1×t(mm3),该关系式就意味着凹槽部分440的体积大于施加在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上的粘合剂A的体积。
通过满足这样的关系式,即使施加在刀片安装表面410s(在该实施例中为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上并且具有预定(膜)厚度的所有粘合剂A都向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的外侧溢出,所有的这些粘合剂A也会储存在凹槽部分440中。所以,过量粘合剂不会进入显影装置框架310的内部,从而不存在朝向SB间隙G进给的显影剂的流量变动(尤其是由于粘合剂A在显影剂引导部分35上的沉积和固化而变动)的可能性。
顺便提及,为了抑制过量粘合剂进入显影装置框架310的内部,将粘合剂A施加在位于远离显影套筒70的一侧的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上,但是希望不将粘合剂A施加在靠近显影套筒70的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上。这是因为,在将粘合剂A施加在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上的情况下,当刮刀36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0上时,存在向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的一部分进入显影装置框架310的内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将刮刀36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0上的情况下,即使施加在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上并且具有预定厚度的所有粘合剂A都向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的外侧溢出,所有的这些粘合剂A也会储存在凹槽部分440中。因此,在将刮刀36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0上时(粘接期间),可以抑制向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进入显影装置框架310的内部。
[第四实施例]
在上述的第三实施例中,描述了在刀片安装部分侧设置凹槽部分(在将刮刀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上时,该凹槽部分用于形成用于储存向施加了粘合剂A的表面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过量粘合剂)的预定空间)的示例。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在刮刀侧设置凹槽部分(在将刮刀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上时,该凹槽部分用于形成用于储存向施加了粘合剂A的表面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过量粘合剂)的预定空间)的示例。
将使用图20的截面图和图21的截面图(放大图)来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构造。图20是在垂直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的显影装置301的截面图。图21是在垂直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的显影装置301的截面图,并且是在显影装置框架30的刀片安装部分41(特别是刀片安装表面41s)附近的显影装置301的放大图。在图20和21中,被赋予与图4、18和19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的组成元件与图4、18和19中的组成元件相同。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装置301的构造中,将主要描述与上面参照图4、18和19所述的显影装置300的构造的区别。
刮刀360设置有第一刀片接触部分(第一被支撑部分)370和第二刀片接触部分(第二被支撑部分)380,它们是在将刮刀360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上时刮刀360接触刀片安装部分41的部分并在其间设置有间隔。顺便提及,显影套筒70和第二刀片接触部分380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显影套筒70和第一刀片接触部分370之间的最短距离长。
如图20和21所示,凹槽部分390(其作为从第一刀片接触表面(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和第二刀片接触表面(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的每一个中凹陷0.2mm以上的凹部)形成在第一刀片接触部分370和第二刀片接触部分380之间。第一刀片接触表面370s是第一刀片接触部分370的接触刀片安装部分410的表面,并且第二刀片接触表面380s是第二刀片接触部分380的接触刀片安装部分410的表面。在将刮刀360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上时,凹槽部分390执行的功能是作为用于储存向粘合剂A施加于其上的表面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过量粘合剂)A的预定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凹槽部分390形成在刮刀360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顺便提及,当凹槽部分390形成在刮刀360的最大图像区域的90%以上的区域上时,凹槽部分390即被认为是形成在刮刀360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粘合剂A被施加在位于远离显影套筒70的一侧的第二刀片接触表面380s上,但未施加在位于靠近显影套筒70的一侧的第一刀片接触表面370s上。
在如上所述的该实施例中,凹槽部分390的体积大于施加在第二刀片接触表面380s上的粘合剂A的体积。
通过满足这样的关系式,即使施加在刮刀360(在该实施例中为第二刀片接触表面380s)上并且具有预定(膜)厚度的所有粘合剂A都向第二刀片接触表面380s的外侧溢出,所有的这些粘合剂A也会储存在凹槽部分390中。所以,过量的粘合剂不会进入显影装置框架30的内部,从而不存在朝向SB间隙G进给的显影剂的流量变动(尤其是由于粘合剂A在显影剂引导部分35上的沉积和固化而变动)的可能性。
顺便提及,为了抑制过量粘合剂进入显影装置框架30的内部,将粘合剂A施加在位于远离显影套筒70的一侧的第二刀片接触表面380s上,但是希望不将粘合剂A施加在靠近显影套筒70的第一刀片接触表面370s上。这是因为,在将粘合剂A施加在第一刀片接触表面370s上的情况下,在将刮刀360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上时,存在向第一刀片接触表面370s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的一部分进入显影装置框架30的内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将刮刀360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上的情况下,即使施加在第二刀片接触表面380s上并且具有预定厚度的所有粘合剂A都向第二刀片接触表面380s的外侧溢出,所有的这些粘合剂A也会储存在凹槽部分390中。因此,在将刮刀360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上时(粘接期间),可以抑制向第二刀片接触表面380s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进入显影装置框架30的内部。
[第五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在刀片安装部分侧和刮刀侧都设置凹槽部分(在将刮刀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上时,该凹槽部分用于形成用于储存向施加了粘合剂A的表面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过量粘合剂)的预定空间)的示例。
将使用图22的截面图(放大图)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构造。图22是在垂直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的显影装置302的截面图,并且是在显影装置框架310的刀片安装部分410(特别是刀片安装表面410s)附近的显影装置302的放大图。在图22中,被赋予与图19和21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的组成元件与图19和21中的组成元件相同。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装置302的构造中,将主要描述与上面分别参照图19和21所述的显影装置300和301的构造的区别。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凹槽部分440(其作为从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和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的每一个中凹陷0.2mm以上的凹部)形成在第一刀片支撑部分420和第二刀片支撑部分430之间。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凹槽部分390(其作为从第一刀片接触表面(第一被支撑表面)370s和第二刀片接触表面(第二被支撑表面)380s中凹陷0.2mm以上的凹部)形成在第一刀片接触部分(第一被支撑部分)370和第二刀片接触部分(第二被支撑部分)380之间。此外,每一个凹槽部分440和凹槽部分390执行的功能是作为用于在将刮刀360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410上时储存向粘合剂A施加于其上的表面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过量粘合剂)A的预定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刀片安装部分410的凹槽部分440形成在刀片安装表面410s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并且刮刀360的凹槽部分390形成在刮刀360的最大图像区域的大致整个区域上。此外,粘合剂A被施加在位于远离显影套筒的一侧的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和第二刀片接触表面380s上,但未施加在位于靠近显影套筒70的一侧的第一刀片支撑表面420s和第一刀片接触表面370s上。
在如上所述的该实施例中,刀片安装部分410的凹槽部分440和刮刀360的凹槽部分390的总体积大于施加在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和第二刀片接触表面380s上的粘合剂A的总体积。
通过满足这样的关系式,即使施加在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和第二刀片接触表面380s上的所有粘合剂A都向第二刀片支撑表面430s和第二刀片接触表面380s的外侧溢出,所有的这些粘合剂A也会储存在凹槽部分440和凹槽部分390中。所以,过量粘合剂不会进入显影装置框架310的内部,从而不存在朝向SB间隙G进给的显影剂的流量变动(尤其是由于粘合剂A在显影剂引导部分35上的沉积和固化而变动)的可能性。
[第六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中,描述了在刀片安装部分侧和刮刀侧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上设置凹槽部分(在将刮刀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上时,该凹槽部分用于形成用于储存向施加了粘合剂A的表面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过量粘合剂)的预定空间)的示例。
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在刀片安装部分和刮刀中的任何一者上都没有预先设置用于形成用于储存过量粘合剂的预定空间的凹槽部分。而是,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在将刀片安装在刀片安装部分上时首先要形成用于储存向施加了粘合剂的表面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过量粘合剂)A的预定空间的示例。
将使用图23的截面图(放大图)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构造。图23是在垂直于显影套筒70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的显影装置303的截面图,并且是在显影装置框架3100的刀片安装部分4100(特别是刀片安装表面4100s)附近的显影装置303的放大图。在图23中,被赋予与图19、21和22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的组成元件与图19、21和22中的组成元件相同。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装置303的构造中,将主要描述与上面分别参照图19、21和22所述的显影装置300、301和302的构造的区别。
如图23所示,通过在刀片安装部分4100上安装刮刀3600,首先在刀片安装部分4100和刮刀3600之间形成用于储存向施加了粘合剂的表面的外侧溢出的粘合剂的预定空间3900。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储存过量粘合剂的预定空间3900的体积大于施加在刀片安装部分4100和刮刀3600上的粘合剂的体积。
通过满足这样的关系式,即使施加在刀片安装部分4100和刮刀3600上的所有粘合剂A都向施加了粘合剂A的表面的外侧溢出,所有的这些粘合剂A也会储存在用于储存过量粘合剂的预定空间3900中。所以,过量粘合剂不会进入显影装置框架3100的内部,从而不存在朝向SB间隙G进给的显影剂的流量变动(尤其是由于粘合剂A在显影剂引导部分35上的沉积和固化而变动)的可能性。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意图完成各种变型(包括各个实施例的有机组合)并且这些变型不应被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例如,可以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明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发明有机组合。也就是说,在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明和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发明彼此有机组合的显影装置中,包括了构成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明的技术特征和构成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发明的技术特征。
此外,例如,可以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明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发明有机组合。也就是说,在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明和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发明彼此有机组合的显影装置中,包括了构成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明的技术特征和构成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发明的技术特征。
此外,例如,可以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明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发明有机组合。也就是说,在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明和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发明彼此有机组合的显影装置中,包括了构成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明的技术特征和构成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发明的技术特征。
此外,例如,可以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明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发明有机组合。也就是说,在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明和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发明彼此有机组合的显影装置中,包括了构成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明的技术特征和构成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发明的技术特征。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描述了具有将中间转印带61用作中间转印部件的构造的成像装置60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通过使记录材料连续地直接接触感光鼓1来执行图像转印的构造的成像装置。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显影装置300被描述为单个单元,但即使是通过将包括显影装置300的成像部分600(图1)一体地组装成单元而制备并且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60的处理盒的形式也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此外,当成像装置60包括显影装置300或处理盒时,无论是单色(成像)机器还是彩色(成像)机器,本发明都能适用。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样的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其配置成承载用于显影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的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
管控刀片,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以不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的方式设置成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相对,所述管控刀片配置成管控在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以及
显影装置框架,其与所述管控刀片分体设置并且包括配置成安装所述管控刀片的安装部分,
其中所述显影装置框架包括从所述安装部分突出并且支撑所述管控刀片的第一肋和第二肋,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能够形成图像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安装部分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延伸,
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
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设置成沿着从所述管控刀片最接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位置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在其间具有预定间隙,并且
所述第一肋具有支撑所述管控刀片的第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二肋具有支撑所述管控刀片的第二支撑表面,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中的每一个都具有3.0mm以下的宽度,并且
其中在所述管控刀片由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这两者支撑的状态下,所述管控刀片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区域中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管控刀片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
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相对于从所述管控刀片最接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位置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所述管控刀片的方向,在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之间形成能够在其中储存粘合剂的预定空间,并且
其中所述预定空间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安装部分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第一支撑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长,并且
其中所述管控刀片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第二肋,但不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第一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显影装置框架具有1.0mm以上且3.0mm以下的基本壁厚,并且
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相对于从所述管控刀片最接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位置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所述管控刀片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中的每一个的长度都不大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的基本壁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相对于从所述管控刀片最接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位置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所述管控刀片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中的每一个的长度都为0.7m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中的每一个的长度都为1.0m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在所述管控刀片挠曲以使得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管控刀片之间的间隙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落在预定范围内的状态下,所述管控刀片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
8.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其配置成承载用于显影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的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
管控刀片,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以不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的方式设置成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相对,所述管控刀片配置成管控在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并且包括基部和管控部分,所述管控部分设置在所述管控刀片的最接近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位置处并且配置成管控在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以及
显影装置框架,其与所述管控刀片分体设置并且包括配置成安装所述管控刀片的安装部分,
其中所述管控刀片包括从所述基部突出并且由所述安装部分支撑的第一肋和第二肋,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沿着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能够形成图像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基部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延伸,
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
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设置成沿着从所述管控刀片最接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位置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在其间具有预定间隙,并且
所述第一肋具有由所述安装部分支撑的第一被支撑表面,所述第二肋具有由所述安装部分支撑的第二被支撑表面,所述第一被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被支撑表面中的每一个都具有3.0mm以下的宽度,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被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被支撑表面这两者由所述安装部分支撑的状态下,所述管控刀片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区域中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管控刀片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
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相对于从所述管控刀片最接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位置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所述管控刀片的方向,在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之间形成能够在其中储存粘合剂的预定空间,并且
其中所述预定空间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第二被支撑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第一被支撑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长,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肋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并且所述第一肋不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显影装置框架具有1.0mm以上且3.0mm以下的基本壁厚,并且
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相对于从所述管控刀片最接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位置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所述管控刀片的方向,所述第一被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被支撑表面中的每一个的长度都不大于所述显影装置框架的基本壁厚。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相对于从所述管控刀片最接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位置朝向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所述管控刀片的方向,所述第一被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被支撑表面中的每一个的长度都为0.7mm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被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被支撑表面中的每一个的长度都为1.0mm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在所述管控刀片挠曲以使得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管控刀片之间的间隙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落在预定范围内的状态下,所述管控刀片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
15.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其配置成承载用于显影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的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
管控刀片,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以不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的方式设置成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相对,所述管控刀片配置成管控在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以及
显影装置框架,其与所述管控刀片分体设置并且包括配置成安装所述管控刀片的安装部分,
其中所述管控刀片在其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能够形成图像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
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在所述安装部分和所述管控刀片之间形成用于储存粘合剂的预定空间,并且
其中所述预定空间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安装部分的区域中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管控刀片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预定空间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安装部分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在所述管控刀片挠曲以使得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管控刀片之间的间隙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落在预定范围内的状态下,所述管控刀片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
18.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其配置成承载用于显影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的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
管控刀片,其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以不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接触的方式设置成与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相对,所述管控刀片配置成管控在所述可旋转显影剂承载部件上承载的显影剂的量;以及
显影装置框架,其与所述管控刀片分体设置并且包括配置成安装所述管控刀片的安装部分,
其中所述管控刀片在其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能够形成图像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
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看所述显影装置时,在所述安装部分和所述管控刀片之间形成用于储存粘合剂的预定空间,并且
其中所述预定空间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区域中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管控刀片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预定空间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在所述管控刀片挠曲以使得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和所述管控刀片之间的间隙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落在预定范围内的状态下,所述管控刀片在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最大图像区域相对应的所述管控刀片的大致整个区域上用粘合剂固定到所述安装部分。
CN201811394485.1A 2017-11-22 2018-11-22 显影装置 Active CN1098143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4977 2017-11-22
JP2017224977 2017-11-22
JP2017-224976 2017-11-22
JP2017224976A JP7009178B2 (ja) 2017-11-22 2017-11-22 現像装置
JP2018190016A JP7195860B2 (ja) 2017-11-22 2018-10-05 現像装置
JP2018-190016 2018-10-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4351A true CN109814351A (zh) 2019-05-28
CN109814351B CN109814351B (zh) 2022-05-10

Family

ID=64270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94485.1A Active CN109814351B (zh) 2017-11-22 2018-11-22 显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0564B2 (zh)
EP (1) EP3489757A3 (zh)
KR (1) KR20190059245A (zh)
CN (1) CN1098143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34691A (ja) * 2019-02-19 2020-08-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5379A (zh) * 2010-08-11 2012-03-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0743A (ja) 1994-12-09 1996-06-21 Canon Inc 現像装置
EP0798748B1 (en) * 1996-03-28 2000-08-0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for flexible doctor blade
JPH11282251A (ja) * 1998-03-30 1999-10-15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134257A (ja) 2008-12-05 2010-06-17 Canon Chemicals Inc 現像剤量規制ブレード
EP2775355A3 (en) 2013-03-05 2018-01-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JP6253300B2 (ja) 2013-08-09 2017-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203814A (ja) 2016-05-09 2017-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5379A (zh) * 2010-08-11 2012-03-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59245A (ko) 2019-05-30
CN109814351B (zh) 2022-05-10
EP3489757A8 (en) 2019-07-10
EP3489757A3 (en) 2019-06-19
US20190155187A1 (en) 2019-05-23
EP3489757A2 (en) 2019-05-29
US10620564B2 (en) 202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5607B (zh) 显影装置和层厚管控部件
JP7134622B2 (ja) 現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545782B2 (ja) 露光装置、led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814351A (zh) 显影装置
JP7009178B2 (ja) 現像装置
JP69805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471344A (zh) 显影装置
US1076145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including a resin regulating blade
JP7146512B2 (ja) 現像装置
JP7250495B2 (ja) 現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0545428B2 (en) Method of fixing regulating blade and development device
JP2020091394A (ja) 現像装置
JP7195860B2 (ja) 現像装置
JP7146511B2 (ja) 現像装置
JP7118715B2 (ja) 現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073205B2 (ja) 現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0775714B2 (en) Developing device
JP4504321B2 (ja)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の取付方法
CN110658703A (zh) 附接管控刮刀的方法以及显影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