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4547B - 电力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4547B
CN109804547B CN201780054217.2A CN201780054217A CN109804547B CN 109804547 B CN109804547 B CN 109804547B CN 201780054217 A CN201780054217 A CN 201780054217A CN 109804547 B CN109804547 B CN 1098045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hreshold
converter unit
converter
power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42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4547A (zh
Inventor
川井由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04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4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4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4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9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he static converters being arranged for operation in paralle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具有直流电源、电力变换器单元以及以电力变换器单元为单位调整电力的电力分担调整器,其中,当在输入侧连接有多个直流电源的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在输出侧被并联连接的情况下,从各电力变换器单元的效率特性中关注额定电力、最高效率电力以及容许效率电力这3个阈值,由电力分担调整器调整各电力变换器单元分担的电力,以使得作为装置整体效率变高。

Description

电力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输入端或输出端将电力变换器单元并行复用的电力变换装置中的电气变换的高效化。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太阳能发电装置以及电动汽车、紧急用电源等蓄电装置的市场扩大,在利用将这些设备组合而成的装置而使从电力系统购买的电力为零的零能耗房屋、零能耗大厦的技术开发得到瞩目。但是,在将不同的多个蓄电装置并行复用地使用的情况下,存在与以相同比率的电力分担对所有蓄电装置进行充放电相比,在根据充放电电力来限制蓄电装置的运行台数、电力分担时效率更高的条件。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用相同电力容量的多个电力变换器而优先利用与各电力变换器的最高效率对应的电力和额定电力来实现高效化。但是,在使用不同电力容量的多个电力变换器的情况下,在电力小的条件下,相比于使用1台大电力容量的电力变换器,在使用小电力容量的多个电力变换器时更高效,在电力大的条件下,在优先利用效率高的电力变换器时更高效等,为实现高效化的条件不同,所以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无法达到高效化的条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720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方式为使用相同电力容量的多个电力变换器的结构,应用于使用具有不同电力容量的多个电力变换器的情况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高效化并不恰当。因此,为了实现将具有不同电力容量的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并联地连接的电力变换装置的高效化,研究设置有调整各电力变换器单元的电力分担率的功能的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具有包括表示电力值与效率的关系的电力信息和作为运行顺序的运行优先级的信息的属性信息;以及
电力分担调整器,根据请求电力,调整各电力变换器单元分担的电力,
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根据从所述各电力变换器单元获得的所述属性信息,管理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可否进行电力变换工作,调整各电力变换器单元分担的电力。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的电力变换装置具有:
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在输入侧连接有多个直流电源,在输出侧并联连接;以及电力分担调整器,对每个电力变换器单元调整电力,因为利用各电力变换器单元的效率特性(表示电力与效率的关系的特性),由电力分担调整器来调整各电力变换器单元分担的电力,以使得作为装置整体效率变高,所以相比于一概地决定所有电力变换器的每额定电力的比率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为装置整体的电力变换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为了实现其高效化,能够通过利用手动设定或通信来获取从而确定各电力变换器单元分担的电力值等条件,能够实现与来自外部装置等的请求电力对应的电力变换的高效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器单元的效率特性与电力阈值的关系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装置的一个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运行模式选择流程的构成例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运行模式选择流程的其它构成例的图。
图6是示出电力额定不同的3台电力变换器单元结构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3的特性例的图。
图7是示出电力额定相同的3台电力变换器单元结构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3的特性例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运行模式选择流程的构成例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运行模式选择流程的构成例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电力分担调整器的硬件的一个例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直流电源;2、2a、2b:电力变换器单元;3:电力分担调整器;100:处理器;101:存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所示,该电力变换装置具备电力分担调整器3,电力变换器单元2在输出位置处并联连接,电力分担调整器3根据并行输出目的地的请求电力来调整各电力变换器单元(例如调整各电力变换器单元分担的电力值)。电力分担调整器3具备获取与在所述电力变换装置中使用的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额定效率点、最高效率点、容许效率点对应的电力信息的功能。所述请求电力使用从外部装置输入到电力分担调整器3的值、与交流负载或潮流电力对应的控制运算结果(参照在图1中连结负载和电力分担调整器3的虚线)或任意的设定值。在以上,电力信息原则上是指相应的电力值和与其对应的电力变换器单元的效率(以下简称为效率)的值的组(集合),通常,作为由基于作业者的手动操作的输入设定或由通信单元提供的二维的数值数据,由各电力变换器单元预先保持于内部存储器等。
作为直流电源1,使用以太阳能电池1a(在图1中简称为PV)、固定型蓄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1b。在图1中简称为LiB)、移动型蓄电池(电动汽车1c(Electric Vehicle。在图1中简称为EV)等)、燃料电池(未图示)等为代表的电源,对于所述电力变换装置可以使用不同类别的电源。在将1台直流电源1连接到2台以上的电力变换器单元2时,直流电源1根据需要将辨识类别和个体的信息通知给电力变换器单元2。另外,直流电源1在必要的情况下具有管理或监视电源的装置,根据需要将管理或监视所述电源的装置的充电电流的限制、放电电流的限制、过充电、过放电等信息通知给电力变换器单元2。根据管理或监视所述电源的装置的信息,电力变换器单元2对自身单元的充电工作或放电工作施加限制,根据需要将该变更的运行状态通知给电力分担调整器3。该电力变换器单元2大致上包括非绝缘型电力变换器单元2a(在图1中使用1根斜线的部分)和绝缘型电力变换器单元2b(在图1中使用2根斜线的部分)(详情后述)。
作为所述电力变换装置的电力变换器单元2,使用以非绝缘型DC/DC转换器、绝缘型DC/DC转换器、单相逆变器、三相逆变器等为代表的电力变换器,可以对1台直流电源1并联连接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2(以后也记载为多并联)来使用。对于电力分担调整器3,电力变换器单元2从各电力变换器的电力和效率的特性中使用额定效率(与第1电力阈值对应的效率)、最高效率(与第2电力阈值对应的效率)以及容许效率(与第3电力阈值对应的效率)这3种效率,通知包括所述第1电力阈值、所述第2电力阈值、所述第3电力阈值的信息,从电力分担调整器3获取电力分担指令。
图2是用于说明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效率特性与电力阈值的关系的图。在图2中,与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额定效率ηC、最高效率ηB、容许效率ηA对应的电力的值分别是第1电力阈值、第2电力阈值、第3电力阈值。电力分担调整器3以根据请求电力使所述电力变换装置的电力变换效率变高的方式,对各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电力进行分担调整(意思是进行用于分担的调整)。将选择所述第1电力阈值与所述第2电力阈值之间的电力(将这之间的状态称为运行状态1(图2中的OS1))或零的模式称为第1运行模式,将选择所述第2电力阈值至所述第3电力阈值的电力(将这之间的状态称为运行状态2(图2中的OS2))或零的模式称为第2运行模式,将选择所述第3电力阈值以下的电力(将这之间的状态称为运行状态3(图2中的OS3))或零的模式称为第3运行模式。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包括从这3种运行模式中选择1个运行模式的功能的高效率充放电功能。
电力分担调整器3既可以将任意直流电源1优先选择为充电或放电的对象,也可以将任意直流电源1从与请求电力对应的控制对象(调整的对象)中去掉。
电力分担调整器3通过从电力变换器单元2获取直流电源1和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连接状态的信息,或者预先设定连接状态,来管理所述电力变换装置可否进行电力变换工作。电力分担调整器3根据所请求的充放电电力,根据所述电力变换装置的结构,决定电气变换效率高的各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电力分担。所述电力变换装置的各输入和并行输出的方式不限定于直流,任意一方或两方可以是交流。此外,上述连接状态的信息是在上述直流电源1为移动体的直流电源(例如EV等)的情况下特别需要的信息。另外,可否进行电力变换工作意思是指,作为电力变换装置整体,各直流电源和各电力变换器单元可否进行电力变换工作。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装置的一个结构例的图。该图3中的电力变换装置具有两种共计4个直流电源1和两种共计5个电力变换器单元2,其中1个直流电源1与两个相同的电力变换器单元2连接。
图4是示出包括N台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本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装置的高效率充放电功能的运行模式选择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以下称为流程例F1)。电力分担调整器3根据从各电力变换器单元2获取的识别信息,辨识第1电力阈值至第3电力阈值。由电力分担调整器3操作的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运行优先级按照第1电力阈值的降序设定。此外,在所述识别信息具有与优先级对应的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变更所述运行优先级的顺序。
图5是示出包括N台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本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装置的高效率充放电功能的其它运行模式选择流程的图(以下称为流程例F2)。电力分担调整器3从各电力变换单元获取第1电力阈值至第3电力阈值。由电力分担调整器3操作的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运行优先级按照第1电力阈值为最大的电力变换器单元的顺序设定。
对图4所示的流程例F1进行说明。首先,对在图4中使用的记号进行说明。P*表示请求电力。Pn(j)表示电力的阈值。在此,n为1至3中的任意自然数。“模式=n(n为1至3中的任意自然数)”表示第n运行模式。N表示变换器单元的台数。此外,i、K是初始值为1的变量。此外,以上的记号说明在以下的图5、图8、图9中也相同。
接下来,对运行模式选择的流程的内容进行说明如下。
第1,在请求电力为N台所有变换器单元的第3电力阈值以下时,选择第3运行模式(在图4中为“模式=3”)。第2,在请求电力为各个变换器单元的第3电力阈值以上且变换器单元的第2电力阈值以下时,选择第2运行模式(在图4中为“模式=2”)。第3,在请求电力为多台变换器单元的第2电力阈值以上且变换器单元的第1电力阈值以下时,选择第1运行模式(在图4中为“模式=1”)。第4,在不包含于所述第1至第3条件、并且请求电力为能够调整电力的变换器单元的第1电力阈值的总和以下时,选择第2运行模式。此外,图5所示的流程例F2的基本工作与所述流程例F1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1中,根据请求电力,将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2中的1台确定为调整用,使其余的电力变换器单元2以恒定充放电电力工作。在此,恒定充放电电力是指除了调整用以外的其它所有变换器的电力的值,在第1运行模式时,意思是与第1电力阈值、第2电力阈值或零相当的电力,在第2运行模式时,意思是与第2电力阈值、第3电力阈值或零相当的电力,在第3运行模式时,意思是与零相当的电力。另外,电力分担调整器3通过相比于第1电力阈值而优先分担第2电力阈值来实现高效化。
首先,作为最初的例子,以下详细说明如下方法:使用所述电力变换装置实现与请求电力相应的电力分担,其中所述电力变换装置包括图6所示的变换器A、变换器B、变换器C(出于避免说明变得繁杂的目的,将应记载为电力变换器单元A、电力变换器单元B、电力变换器单元C的部位简记为变换器A、变换器B、变换器C。以下相同)这3台电力容量不同的电力变换器单元2,电力分担调整器3按照变换器A、变换器B、变换器C的运行优先级的顺序分担电力。在此,图6的(a)是示出各个变换器A、B、C的每一个的针对输入电力的电力变换效率的图,图6的(b)是示出使用图6的(a)所示的变换器而变更了电力分担方式的情况下的、输入电力与电力变换效率的关系的图,是用于说明将电力分担方式从以往方式变更为在本发明中实施的方式的情况下的、变换效率的差别的图。
首先,对条件设定进行说明。设所述变换器A的第1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200%,第2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40%,第3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40%,所述变换器B的第1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30%,第2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00%,第3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30%,所述变换器C的第1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00%,第2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60%,第3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40%。
以上,基准化的电力意思是变换器C的输入电力为100%的情况下的电力(以下相同)。
在包括相同电力容量的变换器A至变换器C的所述电力变换装置中,并行系统最大充放电电力是基准化的电力的430%。因此,电力分担调整器3根据并行系统充放电的请求电力,如下地调整变换器A至变换器C的电力分担。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430%以下至390%以上的范围(以下,由于繁杂而简记为“430%以下至390%以上”,省略“的范围”)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的电力分担(以下为简化说明,省略“的电力分担”的用语来说明)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390%至360%以上的范围(以下,由于繁杂而简记为“小于390%至360%以上”,省略“的范围”)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360%至30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300%至24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40%至20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选择为零输出,将变换器C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00%至13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30%至100%以上时,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00%至60%以上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60%至4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40%至30%以上时,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小于基准化的电力的30%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选择为零输出。
由于变换器A的充电或放电的限制而变换器A的充电或放电的电力被限制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50%的情况下的电力分担调整器3根据系统充放电的请求电力,如下地调整变换器A至变换器C的电力分担。
此外,由电力分担调整器3将变换器A的第1电力阈值从200%变更为150%。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380%以下至340%以上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340%至31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C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310%至30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300%至285%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85%至25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50%至24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40%至17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70%至15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选择为第3电力阈值,将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50%至13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30%至100%以上时,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00%至60%以上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60%至4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40%至30%以上时,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小于基准化的电力的30%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选择为零输出。
由于变换器A的充电或放电的限制而变换器A的充电或放电的电力被限制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00%的情况下的电力分担调整器3根据系统充放电的请求电力,如下地调整变换器A至变换器C的电力分担。
此外,由电力分担调整器3将变换器A的第1电力阈值以及第2电力阈值都设为100%。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330%以下至29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90%至260%以上时,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C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60%至240%以上时,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40%至230%以上时,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C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30%至13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30%至100%以上时,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00%至60%以上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60%至4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40%至30%以上时,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小于基准化的电力的30%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选择为零输出。
如以上所述,即使在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充电以及放电有限制的情况下,电力分担调整器3的电力分担调整功能也有效。此外,由于所述电力限制是充电或放电中的一方的限制,所以可以是仅对单极性施加限制的形式。
作为第二例子,以下说明如下方法:使用所述电力变换装置实现与请求电力相应的电力分担,其中所述电力变换装置包括图7所示的变换器A、变换器B、变换器C这3台相同电力容量的电力变换器单元2,电力分担调整器3按照变换器A、变换器B、变换器C的优先顺序分担电力。在此,图7的(a)是示出各个变换器A、B、C的每一个的针对输入电力的电力变换效率的图,图7的(b)是示出使用图7的(a)所示的变换器来变更电力分担方式的情况下的、单元额定电力与电力变换效率的关系的图,是用于说明将电力分担方式从以往方式变更为在本发明中实施的方式的情况下的变换效率的差别的图。
首先,对条件设定进行说明。设所述变换器A的第1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00%、第2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70%、第3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25%,
设所述变换器B的第1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00%、第2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60%、第3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35%,
设所述变换器C的第1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00%、第2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60%、第3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40%。
在包括相同电力容量的变换器A至变换器C的所述电力变换装置中,并行系统最大充放电电力是基准化的电力的300%。因此,电力分担调整器3根据并行系统充放电的请求电力,如下地调整变换器A至变换器C的电力分担。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300%以下至260%以上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60%至22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C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20%至19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90%至16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60%至13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30%至10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00%至7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70%至60%以上时,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小于基准化的电力的60%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图6、7中,为了与无电力限制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1比较,将应用了现有文献1记载的电力分担方式的情况下的特性(具体而言为将多个变换器的组合依次变更而进行并行运行的情况下的所有组合的平均值)表示为“以往方式”,可知实施方式1能够在广阔的区域中实现高效化。此外,可知相比于应用了现有文献1记载的电力分担方式的情况下的特性,实施方式1具有并行运行电力变换效率低的条件,但能够确保与变换器A、变换器B、变换器C的第3电力阈值对应的电力变换效率95.5%以上。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1的电力变换装置中,从各电力变换器的效率特性中关注额定效率(与第1电力阈值对应)、最高效率(与第2电力阈值对应)以及容许效率(与第3电力阈值对应)这3个,具有:第1运行模式,在与最高效率和额定效率相当的电力之间调整分担率而使来自不需要的电力变换器的输出为零;第2运行模式,在与最高效率和容许效率相当的电力之间调整分担率而使来自不需要的电力变换器的输出为零;以及第3运行模式,在与容许效率相当的电力以下调整分担率而使来自不需要的电力变换器的输出为零。对如下装置进行了说明:根据请求电力和与各电力变换器的第1电力阈值至第3电力阈值对应的电力值,选择第1运行模式、第2运行模式、第3运行模式,实现作为电力变换器群的高效化。
实施方式2.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运行模式选择流程的构成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2的电力变换装置中,相比于实施方式1,能够实现不需要第2电力阈值和第3电力阈值的高效率充放电功能。图8示出用于实现该功能的流程图。即,通过利用预先决定的相对于第1电力阈值的比率来决定由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3操作的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第2电力阈值和第3电力阈值,能够实现比实施方式1简化的高效率充放电功能。例如,在图8中,设为P2=0.6P1,P3=0.4P1
在实施方式2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根据请求电力将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2中的1台确定为调整用,使其余的电力变换器单元2以恒定充放电电力工作。在此,恒定充放电电力的值在第1运行模式时是第1电力阈值、第2电力阈值或零的电力,在第2运行模式时是第2电力阈值、第3电力阈值或零的电力,在第3运行模式时意思是零电力。另外,电力分担调整器3通过相比于第1电力阈值而优先分担第2电力阈值,从而实现高效化。
实施方式3.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运行模式选择流程的构成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3的电力变换装置中,除了实施方式1的结构以外,设为如下结构:使用对与第1电力阈值至第3电力阈值对应的电力变换效率及与第1电力阈值和第2电力阈值对应的电力变换效率进行线性近似而得到的效率特性η1以及对与第2电力阈值和第3电力阈值对应的电力变换效率进行线性近似而得到的效率特性η2来实现提高高效率充放电功能。此外,对于第3电力阈值至零的效率特性的线性近似,利用效率特性η1
所述线性近似而得到的电力变换的效率特性用于实现高于实施方式1的高效化。第1电力阈值越大,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起动优先级被设定得越高;在第1电力阈值相等的情况下,与第2电力阈值对应的效率特性越高,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起动优先级被设定得越高。
关于由电力分担调整器3操作的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2的优先级,在请求电力为各变换器单元的第3电力阈值以下时,选择第1电力阈值最小的变换器单元,在请求电力为各变换器单元的第3电力阈值以上时,选择第1电力阈值最大的变换器单元以优先输出大的电力。
在本实施方式3中,使用本实施方式1中的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电力分担结果和所述效率特性η1及η2,实现高于本实施方式1的高效化。当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电力分担结果为仅1台电力变换器单元非零时,选择能够使用所述效率特性η1和η2以1台来输出请求电力、并且其电力的电力变换效率最高的电力变换器单元。
当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电力分担结果为多台电力变换器单元非零、并且所述调整用的1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电力分担为第2电力阈值以上时,比较使用本实施方式1的结果的效率预测值和将所述调整用的1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电力分担变更为第2电力阈值且在将电力分担设为零的单元中将优先级最高的电力变换器单元设为调整用的1台的情况下的效率预测值(后者的效率预测值与本实施方式3的效率预测值相当),选择效率预测值高的运行条件。
另外,当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电力分担结果为多台电力变换器单元非零、并且所述调整用的1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电力分担为第2电力阈值以下时,比较使用本实施方式1的结果的效率预测值和将所述调整用的1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电力分担变更为零且在将电力分担设为第2电力阈值的单元中将优先级最低的电力变换器单元设为调整用的1台的情况下的效率预测值(后者的效率预测值与本实施方式3的效率预测值相当),选择效率预测值高的运行条件。
此外,当利用将所述电力分担设为第2电力阈值的单元中优先级最低的电力变换器单元无法输出将所述电力分担变更为零的电力变换器单元的电力的情况下,可以将电力分担为第2电力阈值的电力变换器单元的电力分担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设定为第1电力阈值。
作为第一例子,对使用所述电力变换装置的、与请求电力对应的电力分担进行说明,其中所述电力变换装置包括图6所示的变换器A、变换器B、变换器C这3台不同电力容量的电力变换器单元2,电力分担调整器3按照变换器A、变换器B、变换器C的优先顺序分担电力。
首先,对条件设定进行说明。设所述变换器A的第1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200%、第2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40%、第3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40%,
设所述变换器B的第1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30%、第2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00%、第3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30%,
设所述变换器C的第1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00%、第2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60%、第3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40%。
在包括相同电力容量的变换器A至变换器C的所述电力变换装置中,并行系统最大充放电电力是通过对上述变换器A、B、C的第1电力阈值的值进行合计(=200+130+100)而求出的、基准化的电力的430%。因此,电力分担调整器3根据并行系统充放电的请求电力,如下地调整变换器A至变换器C的电力分担。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430%以下至390%以上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390%至360%以上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360%至30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300%至24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40%至20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选择为零输出,将变换器C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00%至13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30%至100%以上时,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00%至60%以上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60%至4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40%至30%以上时,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小于基准化的电力的30%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选择为零输出。
作为第二例子,对使用所述电力变换装置的、与请求电力对应的电力分担进行说明,其中所述电力变换装置包括图7所示的变换器A、变换器B、变换器C这3台相同电力容量的电力变换器单元2,电力分担调整器3按照变换器A、变换器B、变换器C的优先顺序分担电力。
首先,对条件设定进行说明。设所述变换器A的第1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00%、第2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70%、第3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25%,设所述变换器B的第1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00%、第2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60%、第3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35%,设所述变换器C的第1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100%、第2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60%、第3电力阈值为基准化的电力的40%。
在包括相同电力容量的变换器A至变换器C的所述电力变换装置中,并行系统最大充放电电力是通过对上述变换器A、B、C的第1电力阈值的值进行合计(=100+100+100)而求出的、基准化的电力的300%。因此,电力分担调整器3根据并行系统充放电的请求电力,如下地调整变换器A至变换器C的电力分担。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300%以下至260%以上时,将变换器C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B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60%至22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C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220%至19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90%至16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1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60%至13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30%至10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第2电力阈值,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100%至70%以上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基准化的电力的小于70%至60%以上时,将变换器B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A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所述请求电力小于基准化的电力的60%时,将变换器A选择为调整用,将变换器B和变换器C选择为零输出。
在根据所述电力分担结果而无零输出的变换器的情况下,可以在3台变换器A至变换器C中,将1台设定为零输出,将1台设定为第1电力阈值至第3电力阈值中的任一个,将剩余1台设定为调整用,使用所述效率特性η1、η2来实施效率试算,比较所述分担结果来选择效率试算值优良的分担结果。
在根据所述分担结果而零输出的变换器仅为1台的情况下,可以将剩余的2台中的1台设定为零输出,将剩余1台设定为调整用,使用所述效率特性η1、η2来实施效率试算,比较所述分担结果来选择效率试算值优良的分担结果。
在根据所述分担结果而零输出的变换器为2台的情况下,可以将剩余1台设定为零输出,将设定为零输出的剩余2台中的1台设定为调整用,使用所述效率特性η1、η2来实施效率试算,比较所述分担结果来选择效率试算值优良的分担结果。
在图6、7中,为了与无电力限制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3比较,将应用了现有文献1记载的电力分担方式的情况下的特性作为“以往方式”,与实施方式1一起示出,可知不论在这些图的哪个图中,在实施方式3的电力变换装置下都能够在全域(并行系统输入电力的全域)实现高效化。
此外,作为其硬件的一个例子,如图10所示,电力分担调整器3包括处理器100和存储装置101。虽然未图示,存储装置具备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装置和闪存存储器等非易失性的辅助存储装置。另外,可以代替闪存存储器而具备硬盘这样的辅助存储装置。处理器100执行从存储装置101输入的程序。在该情况下,从辅助存储装置经由易失性存储装置向处理器100输入程序。另外,处理器100既可以将运算结果等数据输出到存储装置101的易失性存储装置,也可以经由易失性存储装置在辅助存储装置保存数据。
另外,同样地,电力变换器单元2在其内部包括上述处理器100和存储装置101,它们进行与上述同样的工作。进而,该电力变换器单元2当然与电力分担调整器3同样地,具备用于与其它设备交换信息的输入输出设备。
另外,本发明能够在其发明的范围内,自由地组合各实施方式或对各实施方式适宜地进行变形、省略。

Claims (24)

1.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具有包括表示电力值与效率的关系的电力信息和作为运行顺序的运行优先级的信息的属性信息;以及
电力分担调整器,根据请求电力,调整各电力变换器单元分担的电力,
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根据从所述各电力变换器单元获得的所述属性信息,管理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可否进行电力变换工作,使用作为所述属性信息中的与电力信息有关的信息的、与所述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各自的额定效率对应的第1电力阈值、与所述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各自的最高效率对应的第2电力阈值以及与作为所述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各自的基准效率的容许效率对应的第3电力阈值,调整各电力变换器单元分担的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多个电力变换器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并联连接结构的信息,
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使用所述属性信息来设定各电力变换器单元的运行优先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根据所述请求电力,从第1运行模式、第2运行模式以及第3运行模式这3种运行模式中选择1个运行模式,从而由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调整各电力变换器单元分担的电力,其中在所述第1运行模式中,在所述第1电力阈值至所述第2电力阈值的范围中进行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电力调整而使来自不需要的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输出为零,在所述第2运行模式中,在所述第2电力阈值和所述第3电力阈值的范围中进行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电力调整而使来自不需要的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输出为零,在所述第3运行模式中,在所述第3电力阈值以下的范围中进行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电力调整而使来自不需要的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输出为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除了根据预先提供的与运行优先级有关的信息来变更所述运行优先级的情况以外,按照所述第1电力阈值的降序来设定所述运行优先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运行模式中,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2台以上的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所述第2电力阈值之和以上时,将除了调整用的1台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以外的其它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充放电电力设定为所述第1电力阈值、所述第2电力阈值或零,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1台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所述第2电力阈值以上时,将除了调整用的1台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以外的其它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充放电电力设定为零,
在所述第2运行模式中,
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1运行模式的电力分担的情形时,在所述请求电力为2台以上的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所述第3电力阈值之和以上时,将除了调整用的1台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以外的其它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充放电电力设定为所述第2电力阈值、所述第3电力阈值或零,
在所述请求电力为1台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所述第3电力阈值以上时,将除了调整用的1台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以外的其它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充放电电力设定为零,
在所述第3运行模式中,
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1运行模式或所述第2运行模式的电力分担的情形时,将除了调整用的1台电力变换器单元以外的其它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充放电电力设定为零。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使用所述额定效率、所述最高效率以及所述容许效率的信息,生成使用所述额定效率和所述最高效率对所述第1电力阈值与所述第2电力阈值之间的电力区间的效率进行线性近似而得到的第1效率特性,生成使用所述最高效率和所述容许效率对所述第2电力阈值与所述第3电力阈值之间的电力区间的效率进行线性近似而得到的第2效率特性。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运行模式中,在所述请求电力为至少1台以上的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所述第2电力阈值之和以上时,使用利用所述额定效率和所述最高效率对所述第1电力阈值与所述第2电力阈值之间的电力区间的效率进行线性近似而得到的第1效率特性,设定效率变得最高的所述各电力变换器单元的充放电电力,
在所述第2运行模式中,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1运行模式的电力分担的情形时,在所述请求电力为至少1台以上的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所述第3电力阈值之和以上时,使用利用所述最高效率和所述容许效率对所述第2电力阈值与所述第3电力阈值之间的电力区间的效率进行线性近似而得到的第2效率特性,设定效率变得最高的所述各电力变换器单元的充放电电力,
在所述第3运行模式中,在不存在满足所述第1运行模式或所述第2运行模式的电力分担的情形时,将除了调整用的1台电力变换器单元以外的其它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充放电电力设定为零。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能够输入所述第1电力阈值,使用与所述第2电力阈值对应的用0到1表示的比率1以及与所述第3电力阈值对应的用0到1表示的比率2这两个预先决定的信息,根据所述第1电力阈值与所述比率1之积获取所述第2电力阈值,根据所述第1电力阈值与所述比率2之积获取所述第3电力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预先设定了所述第1电力阈值至第3电力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获取所述第1电力阈值至所述第3电力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预先设定了所述第1电力阈值至第3电力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获取所述第1电力阈值至所述第3电力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预先设定了多个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所述第1电力阈值至第3电力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获取所述属性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预先设定了多个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所述第1电力阈值至第3电力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获取所述属性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获取与所述第1电力阈值至第3电力阈值对应的电力信息,根据所述电力信息决定各电力变换器单元的运行优先级。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获取与所述第1电力阈值至第3电力阈值对应的电力信息,根据所述电力信息决定各电力变换器单元的运行优先级。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获取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属性信息,根据该属性信息决定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运行优先级。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获取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属性信息,根据该属性信息决定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运行优先级。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获取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属性信息,根据该属性信息决定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运行优先级。
18.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连接的直流电源具有管理或监视该直流电源的装置,能够经由管理或监视所述直流电源的装置获取可否充电、可否放电、充电电力上限以及放电电力上限中的任意信息的结构中,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根据管理或监视所述直流电源的装置的信息而进行充电工作或放电工作的限制,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检测所述充电工作或放电工作的限制而对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所分担的电力进行限制。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连接的直流电源具有管理或监视该直流电源的装置,能够经由管理或监视所述直流电源的装置获取可否充电、可否放电、充电电力上限以及放电电力上限中的任意信息的结构中,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根据管理或监视所述直流电源的装置的信息而进行充电工作或放电工作的限制,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检测所述充电工作或放电工作的限制而对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所分担的电力进行限制。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连接的直流电源具有管理或监视该直流电源的装置,能够经由管理或监视所述直流电源的装置获取可否充电、可否放电、充电电力上限以及放电电力上限中的任意信息的结构中,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根据管理或监视所述直流电源的装置的信息而进行充电工作或放电工作的限制,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检测所述充电工作或放电工作的限制而对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所分担的电力进行限制。
21.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连接的直流电源为移动体的电源的结构中,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从所述第1运行模式至第3运行模式的对象中去掉连接有移动体的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而优先对所述直流电源充电。
2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连接的直流电源为移动体的电源的结构中,所述电力分担调整器从所述第1运行模式至第3运行模式的对象中去掉连接有移动体的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而优先对所述直流电源充电。
23.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的大小,变更所述第1电力阈值至所述第3电力阈值的值。
2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电力变换器单元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的大小,变更所述第1电力阈值至所述第3电力阈值的值。
CN201780054217.2A 2016-09-16 2017-06-22 电力变换装置 Active CN1098045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1365 2016-09-16
JP2016-181365 2016-09-16
PCT/JP2017/022955 WO2018051600A1 (ja) 2016-09-16 2017-06-22 電力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4547A CN109804547A (zh) 2019-05-24
CN109804547B true CN109804547B (zh) 2020-11-17

Family

ID=61619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4217.2A Active CN109804547B (zh) 2016-09-16 2017-06-22 电力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4504B2 (zh)
JP (1) JP6266187B1 (zh)
CN (1) CN109804547B (zh)
DE (1) DE112017004673T5 (zh)
WO (1) WO20180516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04846B1 (ko) * 2016-12-09 2018-10-10 효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Ess 최적 효율 운영방법
US10396554B2 (en) * 2017-02-13 2019-08-27 The Boeing Company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within a modular converter system using efficiency calculations
BR112020000133B1 (pt) * 2017-07-04 2023-05-16 Ingeteam Power Technology, S.A. Sistema de conversão de potência e método de controle para um sistema de conversão de potência
WO2020175186A1 (ja) * 2019-02-26 2020-09-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電源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1085420A1 (ja) 2019-11-01 2021-05-06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1969876A (zh) * 2020-08-25 2020-11-20 辽宁鑫知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逆变电源网络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KR20230031091A (ko) * 2021-08-26 2023-03-0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기 차량을 위한 하이브리드 충전 장치,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충전 시스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충전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2628A (ja) * 2006-07-12 2008-01-31 Toyota Motor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CN104393618A (zh) * 2014-11-21 2015-03-04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基于多个逆变单元并联的光伏逆变器控制方法
CN105529929A (zh) * 2016-01-26 2016-04-27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多相变换器及用于多相变换器的自动相位整电路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60371B2 (ja) 2008-10-17 2013-03-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交流電力供給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272033B2 (ja) 2011-03-23 2013-08-2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システム
JP6539172B2 (ja) 2015-09-16 2019-07-03 株式会社日立情報通信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2628A (ja) * 2006-07-12 2008-01-31 Toyota Motor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CN104393618A (zh) * 2014-11-21 2015-03-04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基于多个逆变单元并联的光伏逆变器控制方法
CN105529929A (zh) * 2016-01-26 2016-04-27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多相变换器及用于多相变换器的自动相位整电路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效率模型的DC-DC 变换器;孙晋坤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0525;第33卷(第15期);第10-1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4547A (zh) 2019-05-24
US10644504B2 (en) 2020-05-05
JP6266187B1 (ja) 2018-01-24
US20190334346A1 (en) 2019-10-31
JPWO2018051600A1 (ja) 2018-09-13
DE112017004673T5 (de) 2019-06-13
WO2018051600A1 (ja) 2018-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4547B (zh) 电力变换装置
US10464441B2 (en) Charging facility and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 for charging facility
JP6945949B2 (ja) 蓄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KR101725701B1 (ko) 복수 전지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시스템 및 충방전 전력 또는 전류의 배분 방법
JP6000742B2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およ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2015195674A (ja) 蓄電池集合体制御システム
JP2013102574A (ja) 充電制御方法および放電制御方法、充電装置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放電装置コントローラならびに充電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放電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3102573A (ja) 充放電制御装置および充放電制御システム
WO2019145997A1 (ja) 直流給電システム
US20220302700A1 (en) Dc voltage regulation by independent power converters
JPWO2016185536A1 (ja) 蓄電装置及び接続制御方法
CN113489080B (zh) 电池电量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313522B2 (ja) 電力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JP2017184607A (ja) 配電システム及び電力合成回路
JP2017139834A (ja)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システム
WO2017135170A1 (ja) 電力貯蔵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0886744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JP6707309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KR102651202B1 (ko) 유효 및 무효 전력 모드를 갖는 연료 전지 발전소
JPWO2014133123A1 (ja) 電力システム、電力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20289052A1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CN115833210A (zh) 一种多机并联储能系统及其充放电控制方法
JP2024047899A (ja) 蓄電システム
JP2023162837A (ja) 充電装置、充電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4512998A (zh) 移动式电化学储能车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