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4243A - 血浆分离装置和血浆分离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血浆分离装置和血浆分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4243A
CN109804243A CN201780061587.9A CN201780061587A CN109804243A CN 109804243 A CN109804243 A CN 109804243A CN 201780061587 A CN201780061587 A CN 201780061587A CN 109804243 A CN109804243 A CN 1098042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plasma
separation
component
blood plas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15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4243B (zh
Inventor
土井和彦
近藤真一
铃木裕子
长野典浩
北條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seph Peck Armaflex
Original Assignee
Joseph Peck Armaflex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seph Peck Armaflex filed Critical Joseph Peck Armaflex
Publication of CN109804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4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4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4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01N33/491Blood by separating the blood compon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755Blood sample preparation for further analysis, e.g. by separating blood components or by mix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58Strips for collecting blood, e.g. absorb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16Surface properties and coatings
    • B01L2300/161Control and use of surface tension forces, e.g. hydrophobic, hydrophilic
    • B01L2300/165Specific details about hydrophobic, oleophobic surfa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c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无需使用离心分离装置、吸引·加压泵等,无论何处,即使是微量,都能可靠、廉价且迅速地从血液分离血浆成分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装置和血浆(或血清)分离方法。一种血浆分离装置,其含有:血液分离部,其具有血液分离用构件;和血浆回收部,其具有血浆回收构件,其中,血液分离用构件被载置于疏水性的底座,且具有血液收容区域和与血浆回收部相连的血浆分离区域,血浆分离区域的截面积朝向血浆回收部减少。在此,“血浆”是指“血浆或血清”。

Description

血浆分离装置和血浆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体液或血液分离液体成分的装置和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从血液中分离血浆(或血清)成分的装置和方法。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需离心分离器、吸引·加压泵等,能够简便且廉价地分离血浆(或血清),并且即使是微量的血液也能够分离血浆(或血清)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装置和血浆(或血清)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溶解于体液中、尤其是血液中的物质的存在的有无和/或其浓度值,能够判断患者的各种临床状态,因此,日常进行基于血液检查的医疗诊断。
血液样品、特别是血浆或血清能够在采集后,进行分析,以便获得例如化学的组成·性状、血液学或凝固等在医学上很多有用的信息,例如,能够与疾病相关联地决定矿物质含量、特定的DNA含量、药剂的有效性以及脏器功能这样的患者的生理学的状态和生化的状态。一般而言,这样的血液检查能够在医院的临床检查室、检查公司等中进行。
此外,对于作为该应该被检查的被检材的血浆或血清,在其成分中,从凝血后的血液样品获得的血清以缺乏不是作为凝血过程的结果的纤维蛋白原、某种其他凝血因子这点为区别而类似。
以往,为了分析血浆或血清,需要从血液中的成分分离作为分析对象的血浆或血清,因此,通常医生等在利用注射器采集了10mL左右的静脉血之后,送给检查机关,因此,为了从血球或血块成分分离·调整血浆或血清的液体成分,必须执行离心分离工序。该方法是利用比重的不同将血液中的红血球、白血球等细胞成分或血块与血浆或血清进行离心分离的一般的方法,当使用该离心分离方法时,若没有产生溶血,则在添加有抗凝固剂的情况下,在离心管中,一般而言,彻底地分离成:比重较重的红血球位于下层(血液整体的约41%),比重较轻的血浆位于上层(血液整体的约55%),血小板、白血球等位于中间层(血液整体的约4%)。在未添加抗凝固剂的情况下,通过离心操作,被分离成上层是血清,下层是血块。
不过,采血必须由医疗从业者进行,因此,检查对象者(被检者)、医疗机关的负担较大,成本也变高。另外,为了检查,需要离心分离装置、为离心分离装置配备的人员,花费成本、劳力和时间。
另外,基于离心分离的血浆或血清的调整也经常引起溶血的问题。溶血的产生带来酶、血红蛋白、其他色素以及基质向血液的液体成分释放,因此,并不理想。溶血的产生妨碍很多临床试验。
因此,以往以来,需要如下血浆或血清分离装置、血浆或血清分离方法:使用者、相关人员即使不是医疗从业者,即使不经由离心分离工序、吸引·加压工序等,也无需什么训练,也能够迅速、麻利且准确地进行血浆或血清中所含有的物质的分析,并且即使从微量的血液也可进行血浆或血清中所含有的物质的分析。
另外,需要能够应对包括发展中的地区等的世界性的卫生保健的、简便且廉价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装置、血浆或血清分离方法(“血浆或血清”以下也简称为“血浆”。)。
作为这样的目的的发明,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不使用离心分离器就可进行分离的血液分离装置。
专利文献1是如下结构:由使血浆比血球迅速地移动的过滤器构件和串联连接于过滤器构件的后段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膜构成的结构;或者由使血浆比血球迅速地移动的第1过滤器构件、作为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第2过滤器构件以及补充纤维蛋白等的第3过滤器构件构成的结构,为了进行基于减压过滤的血液成分分离,需要减压用的结构·装置、人员。
在专利文献2中,血液的液体部分相对于血液的细胞成分的分离由通过了第1基质和第2基质的流动引起,第1多孔性分离基质包括针对血液的细胞成分的粘合剂,第2基质是血液的液体部分通过毛细管作用或层析的分离能向第1基质流动的结构。不过,这样的类型的血浆分离器具存在分离花费时间、红血球等细胞成分引起堵塞、溶血等问题,现状是难以实用化。
在这样的现有技术中,即使无需离心分离设备,也需要减压、加压用的装置等,或组合多个过滤器构件、多孔质的基质、或产生了溶血的风险、或需要其他装置·用具、人员,另外,即使无需其他装置,也无法保证能够迅速、简便且廉价地回收检查所需要的量的血液液体成分。
另外,在医疗诊断中,要求能够简便、短时间且以低成本进行分析,尤其是,分析所需的检材量的微量化是重要的课题。如果确立了能够利用在家可使用的采血用具采集少量的血液来准备生化检查用的检材的系统,则之后向血液检查机关迅速地输送,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检查结果,不限于在家医疗,甚至在没有医疗机关的地区、发展中国家等中,也能够成为非常有用的系统,也能够满足当前正在提高的世界性的整个卫生保健的要求,但现状是在实用上有用的系统还未被开发。
如此,以往,由于近年来的社会的要求,不仅为了医疗机关,而且为了发展中国家、在家的临床护理等,也需要无需离心分离装置、吸引·加压等特殊的装置·用具、人员,即使是微量也能够简单地将血液检查等用的血液成分作为样品而分离血浆或血清的方法、装置(器具)。
“血浆或血清”以下也简称为“血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48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779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无需使用离心分离装置、吸引·加压泵等,无论何处,即使是微量,都能可靠、廉价且迅速地从血液分离血浆成分的血浆分离装置和血浆分离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上述目的由在权利要求中所定义的特征达成。
在此,“血浆”是指“血浆或血清”。
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含有:血液分离部,其具有血液分离用构件;和血浆回收部,其具有血浆回收构件,该血浆分离装置的特征在于,血液分离用构件被载置于疏水性的底座,且具有血液收容区域和与血浆回收部相连的血浆分离区域,血浆分离区域的截面积朝向血浆回收部减少。
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的血浆分离区域通过顶端切削加工而截面积朝向血浆回收部逐渐减少。
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的血液分离部在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侧设置有用于暂时贮存血液的血液储存部。
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的血液分离部和血浆回收部构成芯部,芯部被内置于外壳部。
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还包括用于使血液分离部和所述血浆回收部分离的分离用支承构件。
本发明的血液检查用成套仪器含有上述血浆分离装置和采血用具。
本发明的血浆分离方法是一种利用血浆分离装置分离血浆的血浆分离方法,该血浆分离装置包括:血液分离部,其具有血液分离用构件;和血浆回收部,其具有血浆回收构件,该血浆分离方法的特征在于,被配置到疏水性的底座的血液分离用构件具有血液收容区域和与血浆回收部相连的血浆分离区域,血浆分离区域的截面积朝向血浆回收部减少,在血浆分离区域中对被收容到血液收容区域的血液分离血浆,利用血浆回收部回收被分离出的血浆被。
在本发明的血浆分离方法中,血浆分离装置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血浆分离区域通过顶端切削加工而截面积朝向血浆回收部逐渐减少。
在本发明的血浆分离方法中,血浆分离装置的血液分离部在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侧设置有血液储存部,血液在被暂时贮存到血液储存部之后,被收容于血液收容区域。
在本发明的血浆分离方法中,包括如下工序:于在血浆分离装置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血浆分离区域中被分离出的血浆被回收到血浆回收部之后,使血液分离部和血浆回收部分离。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血浆或血清分离装置完全无需离心分离装置、吸引·加压装置、电力等,即使不是医疗设施,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没有医疗设施的外国,另外,即使是没有接受方法的训练的普通人,都能够简便、迅速、廉价且安全地准备血液检查用的样品。
根据该装置,操作简单,无需专门的技术,无论是在没有离心分离机等高级的分析设备的地区,还是在家者本身,都能够简单、迅速、不花费成本、也没有溶血的担心且安全地分离液体成分(血浆或血清),而且,即使从微量的血液也能够分离液体成分(血浆或血清)。另外,不仅所分离的液体成分可设为血液检查用检材,而且细胞成分也可设为血液检查用检材。
在此,“血液”作为表示全血的同义词来使用,包括血液的细胞性成分和液体成分(非细胞性成分)的组合。典型的细胞性成分包括未被限定的红血球(erythrocytes、redblood cells)、白血球(leukocytes、white blood cells)、血小板(thromobocytes、platelets)以及这些物质的组合。白血球包括单核白血球、颗粒白血球、无颗粒白血球以及淋巴细胞。在添加有抗凝固剂的情况下,典型的液体成分包括未被限定的血浆,所溶解的盐类、无机质类,以及血浆蛋白质等。
对于作为应该被检查的被检材的“血浆或血清”,它们的成分中的从凝血后的血液样品获得的血清以缺乏不是作为凝血过程的结果的纤维蛋白原、某种其他凝固因子这点为区别而类似。
另外,关于血液分离,一般而言,血液检材要被分离成液体成分(血浆或血清)和细胞成分(血球等或血块)。具体而言,添加有抗凝固剂的血液检材被分离成血浆和血球等,未添加抗凝固剂的血液检材被分离成血清和血块。
以下也将“血浆或血清”简称为“血浆”。
“血浆回收率”或“回收率”是指以%表示能够回收的血浆量相对于滴下到血液分离部的全血液量的比例的数值。在所分离出的液体成分是血清的情况下,是指血清回收率。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而叙述本发明的优选的形态。
图1表示实施例1的血浆分离装置的芯部的外观。
图2的(a)表示实施例1的血浆分离装置的外观,图2的(b)表示其剖视图。
图3表示实施例1的芯部中的、血液的流路形成的概略。图3的(a)表示将血液向血液分离用构件滴下的形态,图3的(b)表示滴下来的血液向血液分离用构件渗透的形态,图3的(c)表示血球成分被血液分离用构件捕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通过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流路形成作用和回收部间隙的毛细管现象的连通·协作而形成回收部流路的形态的概略。
图4的(a)~图4的(e)表示实施例1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尺寸、顶端形状等各种形态。
图5表示实施例1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厚度方向的顶端加工的各种实施形态。
图6表示实施例1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横向宽度顶端切削加工的形态。图6的(a)是俯视图,图6的(b)、图6的(c)分别表示剖视图。
图7表示实施例2的血浆分离装置的外观。
图8表示实施例2的血浆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图9表示实施例2的血浆分离装置的分解图。
图10表示实施例2的血浆分离装置的芯部的组装后的外观(除了分离用支承构件之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如,像在图1~图10中示出了外观等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为了液体中的成分的分离而发挥功能。优选液体是血液,被分离的成分大致分为被血液分离用构件捕集的红血球、白血球等细胞成分(血球成分)和含有适合于各种生化学检查的物质(也包括DNA、RNA等)的血浆或者血清等液体成分。
(实施例1)
本发明的1个实施形态是至少由芯部2(图1)和外侧的外壳5(图2)构成的血浆或者血清(以下简称为“血浆”。)分离装置1。外壳5包括外壳罩51和外壳基座52。
<芯部的构造>
如在图1中那样,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1的芯部2的构造大致由血液分离部3和血浆回收部4构成。
首先,血液分离部3包括至少血液分离用构件31和用于载置(支承)血液分离用构件31的血液分离部用底座32。而且,血浆回收部4至少具备两个血浆回收用构件41(a、b),包括将这些血浆回收用构件41的端部42以不透液体的方式密封的粘接构件43和被两个血浆回收用构件41和粘接构件43包围而形成的血浆回收区域44。
当将血液样品应用于血液分离部3时,血液被收容于血液分离用构件31的上表面的血液收容区域,进一步向血液分离用构件31渗透而从血液分离用构件31的血浆分离区域向血浆回收区域44形成回收部流路46(图3的(c)。
在此,血液收容区域和血浆分离区域是与血液分离用构件相关联的区域,血液收容区域是血液分离用构件31的上表面的、用于供血液滴下并向构件中渗透的区域,血浆分离区域是指血液分离用构件31内的、渗透进来的血液被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的区域且是与血浆回收部相连的区域。
作为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原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于实施形态,例如是由纤维或由多孔性高分子构成的纸状、较薄的无纺布等的层叠体等,其中,纤维具有较细的纤维径,由合成高分子或者玻璃构成,只要具有作为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功能·效果,就能够使用。
话虽如此,在吸附血液中的测定成分的情况下,期望的是预先对构成第1过滤器构件的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剂,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聚醚系或者硅系等润滑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亲水性高分子类或者天然的亲水性高分子类、或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等。血液分离用构件结合有捕获血液的细胞成分的抗体等特别的粘合剂而成的构件也包含在内。
作为分离部底座的材质,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二甲聚硅氧烷、特氟龙(注册商标)、硅、ABS等,如下述所示,优选表面是疏水性的。在此,一般而言,疏水性是指与水分子之间的亲和性较小的性质。
作为血浆回收用构件,具有在回收用构件间的间隙(血浆回收区域)内产生毛细管现象的效果,优选使用玻璃、树脂等亲水性原材料或经亲水化处理的原材料。
作为粘接构件,可列举出粘接带、粘接剂、粘接材料等。也可以将粘接构件设为与血浆回收用构件相同的材料,不使用粘接剂而一体成型。
<外观图·剖视图>
图2的(a)表示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1的外观,图2的(b)表示其剖视图。
内置上述芯部1的外壳部5至少具备血液注入部6和回收主体部7。
血液注入部6设置于在外壳内内置的血液分离部3的上部,具备血液注入口61、血液储存部62,根据需要还具备血液展开观测窗63等。
血液储存部62是由此具有用于暂时形成血液储存空间(血液贮存器)的效果的血液储存部,是为了防止在血液滴下之后该血液的一部分在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上滑动而泄漏而(以不向血液分离用构件渗透而未被血液分离的状态)向血浆回收部流入(血液向血浆混入、血液向血浆泄漏)而设置的。
也就是说,引起不少如下现象:滴下来的血液的一部分通常通过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芯吸现象形成流路而流动,但剩余的血液向分离用构件的表面溢出而一部分未被分离直接向回收部流动,因此,通过设置该血液储存部,稍微有在上述构件表面溢出的倾向的血液由于血液储存部处的表面张力而保持暂时停止流动的状态,形成“暂时的血液贮存器空间”,之后逐渐向分离构件流动,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泄漏现象。
此外,芯吸(现象·作用)是指在血液分离用构件的纤维构造或多孔性构造内产生的液体的自发的输送,意味着以一方向、两方向或全方向的液体输送为范畴。通过该现象,液体能够克服重力而流动。该效果是因液体与周围的固体表面之间的分子间引力而产生的。
在本实施例中,血液储存部以与血液分离用构件31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但无需与血液用分离构件31紧密接触,也可以稍微形成间隙。
血液储存部具有作为对基于表面张力实现的暂时的血液贮存器形成进行引导的构件的功能,但只要不有损作为暂时的血液贮存器形成部(或暂时的血液贮存器形成引导部)的效果,且只要血液不因其间隙而在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上滑动而泄漏而向回收部流入,也可以稍微存在间隙。
该血液储存部只要具有上述那样的、作为血液的“暂时的贮存器形成部(或暂时的血液贮存器形成引导部)”的效果,就也可以是任一形状·材质,另外,也可以设置于任一场所。
在实施例1中,血液储存部62由沿着血液注入口61的长方形状向下方向垂直地延伸的凸状部形成,但也可以是例如圆形状、梳子状、U字状、日文コ状等。
另外,作为完全不同的形态,也可以是图4的(d)的棒状构件33。在这样的形态的情况下,为了也使血液不在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上滑动而泄漏,血液储存部的设置场所优选设置于比血液滴下部位靠下游侧(血浆回收部侧)的位置。
如此,血液储存部只要具有作为血液储存部的功能即可,既可以如血液储存部62那样,与外壳5一起以一体成型设置于血液注入口61的下表面,也可以设为与血液注入口分离开的单独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图4的(d)那样的棒状构件33在两端设置与分离底座32接触的支承架等而设为桥梁那样的形状,从而与分离底座32一体成型。
另外,血液储存部不仅是通过设置构件而构成的,例如,通过将血液所接触的面设为疏水性,也获得作为血液储存部的效果。作为一个例子,通过使存在滴下来的血液溢出而接触的可能性的血液注入口61的下表面疏水化,也获得作为血液储存部的暂时的血液贮存器形成的效果。
此外,血液储存部不仅具有防止血液在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泄漏的作用,还具有使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血液分离功能更有效地发挥的作用。
另一方面,回收主体部7根据需要具备血浆展开观测窗71、开口72等(参照图2。)。开口72也可以具备空气可通过但液体无法通过的膜、阀,另外,具备与检查系统等连接的连接器、液体(血浆)储存部。另外,未必必须设置开口72,也可以设为封闭的结构。
<无需离心分离装置、吸引·加压具等从血液分离血浆的方法>参照图3。
在使用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而从血液分离血浆的方法中包括至少以下的工序。
1.提供血浆分离装置的工序(血液分离装置的准备),在该血浆分离装置中,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截面积朝向血浆回收部减少的顶端被插入(配置)到所述血浆回收部的间隙,该血液分离用构件包含于血液分离部,被载置到疏水性的底座;
2.血液经由成为暂时的血液贮存器的血液储存部向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导入的工序(血液应用工序);
3.导入到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血液通过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芯吸作用而在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内形成流路,同时被分离成血液细胞成分和血浆成分的工序(血液的展开·分离工序);
4.分离出的所述血浆成分通过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芯吸作用与所述血浆回收部的毛细管现象之间的连通·协作,在所述血浆回收部的间隙形成流路而被向所述血浆回收部内回收的工序(血浆回收工序)。
为了进行最终的检查,进行如下工序的话则结束。
5.为了检查而将所述血浆回收部送往检查机关的工序。
该方法是如下方法:无需离心分离装置、吸引·加压装置(用具)等特别的装置,也无需什么训练,即使不是医疗从业者,普通人也能进行,因此,无论是在家者、偏僻地方的居住者,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人数少还是人数多都能够应对,能够简单且迅速地进行血浆分离,能够直接送往检查机关,因此,是非常有用的装置。
此外,虽然前面进行了叙述,但芯吸(作用)是指在血液分离用构件的纤维构造或多孔性构造内产生的液体的自发的输送,意味着以一方向、两方向或全方向的液体输送为范畴。通过该现象,液体能够克服重力而流动。该效果是因液体与周围的固体表面之间的分子间引力而产生的。
<血液分离机理>
在血液经由血液注入部6的血液注入口61向与血液注入方向垂直地配置的血液分离构件31的上表面的血液收容区域滴下后,没有立即向血液分离用构件渗透,因此,在该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血液收容区域)溢出的部分被具有作为暂时的贮存器形成部(或暂时的血液贮存器形成引导部)的功能的血液储存部62暂且积储,同时在由该血液分离用构件31的血液分离区域的多样的矩阵构造产生的芯吸作用的下,逐渐浸入该血液分离用构件31而扩散开,其结果,产生向与该血液分离用构件31的顶端连结起来的血浆回收部4挤出的力,与由血浆回收部4的间隙产生的毛细管现象协作而从血液分离部3向血浆回收区域44形成回收部流路46。
血液中的细胞成分(红血球、白血球等)被该血液分离用构件31捕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浆或者血清等)通过血液分离用构件31的血液分离区域的芯吸作用与由血浆回收部的间隙产生的毛细管现象连通·协作而形成的回收部流路46向血浆回收部4的血浆回收区域44流入,从而与细胞成分分离并被回收。
此外,为了有助于说明的理解,标注了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但本机理并不被约束于此,并不被限定于实施形态。
<实验1>(底座部的表面性状)
目的:设为应用到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血液不附着于底座、不使死体积产生的表面性状。
方法:在硅制的底座中,以疏水性涂料的涂敷、疏水成膜的粘贴等方法在至少图1那样的与平板状的血液分离用构件接触的上表面实施了疏水性涂敷之后,底座中的水滴的接触角变大,确认成为疏水性,之后,将血液应用于血液分离构件来确认血液(血球、血块)向底座的附着的程度等。
此外,此次将氟系疏水化涂料(NIPPECO LTD.,制)涂敷在底座表面并使其干燥而涂敷成疏水性。
结果:与比较例相比,未在底座看到血液(血球、血块)的附着,血液成分被顺利地分离而血浆的回收量也良好。通过对底座部表面实施疏水性涂敷,能够防止血液的附着,谋求死体积的减少。
此外,疏水性涂敷只要使底座成为疏水性即可,只要涂敷本身没有因血液而溶出等问题,也可以是一般的材料·方法。
底座的原材料不是硅也可以,由疏水性的原材料或可进行疏水性涂敷的原材料形成底座即可。
另外,本件的各实验中的血浆回收时间也包括比较例在内,原则上为在滴下血液之后的3分钟~5分钟,优选3分钟。若血浆回收时间过短,则血浆回收量过少,若过长,则产生血球成分的流入的担心。所期望的回收时间能根据实施例的结构、各部的尺寸、各构件的材质等设定。
<实验2>(血液分离部的体积)
目的:为了迅速地分离100μL的血液,并利用回收部仅回收液体成分,对血液分离构件的体积进行研究。
方法:使用GE Healthcare Japan Corporation·商品名MF1(材质:结合玻璃纤维,bound glass fiber)作为血液分离用构件,算出血浆的回收率,对血浆回收率(以下也称为“回收率”、“收获率”。)与构件的体积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调查。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只要没有特别声明,使用GE Healthcare Japan Corporation·商品名MF1作为血液分离用构件的1形态。
结果:在将血液分离用构件设为体积74mm3(纵×横×高(厚度)=20mm×10mm×0.37mm:图4的(a))的情况下,在150μL血液的情况下,能够回收血浆成分,但在100μL血液时,血浆成分几乎无法回收。
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液体保持量存在依赖于体积的倾向,因此,依据上述体积74mm3时的结果,作为100μL血液用血液分离用构件,也考虑到设为接下来进行的实验3中的易于进行顶端的加工的形状,将纵×横×高设为16mm×8mm×0.37mm(参照图4的(b))。若换算成体积,则是约47.36mm3
<实验3>(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与回收部之间的接触形状:厚度(方向)的顶端切削加工)
目的:在实验2中所使用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厚度比回收部的间隙的高度大,因此,无法将血液分离用构件顶端插入回收部的间隙,血浆的回收较差。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为了迅速地分离·回收100μL血液,通过减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顶端的“厚度”,也就是说将血液分离用构件的顶端以各种角度加工成锐角(呈三角形状地尖细的角度),从而使血液分离用构件的顶端的“厚度”减少而对“厚度(方向)的顶端切削的角度(以下也称为“厚度顶端切削角度”。)进行研究。
此外,以下将以上那样的、沿着厚度方向加工成呈三角形状地尖细的角度也称为“三角形的厚度顶端切削加工”或者也简称为“厚度顶端切削加工”。
方法:在实验2中所使用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厚度比血浆回收部的两个回收用构件间的间隙(空隙)的高度(在此,0.15mm:以下也称为“回收部的间隙”。)大,因此,为了使回收部的间隙与血液分离用构件顶端部之间的接触良好,通过将血液分离用构件的顶端以各种角度加工成锐角,也就是说进行厚度顶端切削加工,使血液分离用构件的顶端的“厚度”减少而将血浆回收率与未进行厚度顶端切削加工的情况比较。
[表1]
厚度顶端切削角度 6.7° 10° 20° 60° 80° 90°
血浆回收率 12% 30% 30% 12% 6% 0% 0% 0%
结果:参照表1。
(1)比较例(未进行顶端加工):在未进行任何加工的情况下(参照图5的(a)。),顶端的厚度(0.4mm)比回收部的间隙(0.15mm)大,无法将顶端插入回收部的间隙,因此,使顶端与回收部的入口端部紧密接触而进行了血液分离实验。不过,作为结果,完全无法回收血浆(参照表1,角度90°的结果。)。若未插入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至少顶端,则产生接触不良,因此,无法回收血浆。
(2)比较例(顶端压缩加工):因此,对如下情况进行了研究:为了将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至少顶端插入回收部的间隙,对血液分离用构件的顶端稍微施加压力(垂直方向)而使其压缩,将该顶端插入到所述回收部的间隙(参照图5的(b)。),但不进行血液分离,血浆未被回收(大致为零)。
(3)实验例(厚度顶端切削加工):作为用于在不使血液分离用构件的顶端压缩的情况下将该顶端插入回收部的间隙的加工的1个形态,对血液分离用构件的顶端3.4mm部分以构件的“厚度”越向顶端去越减少的方式利用锉以各种角度进行了厚度顶端切削加工而加工成锐角(参照图4的(c)。)
作为角度,是5°、6.7°、7°、10°、20°、60°、80°和90°(非加工状态)这7种。
在应用了100μL的血液的情况下,如在表1中那样,对于血浆的回收率,在厚度顶端切削角度为5°时,血浆的回收率是12%,在6.7°时,血浆的回收率是30%,在7°时,血浆的回收率是30%,在10°时,血浆的回收率是12%,在20°时,血浆的回收率是6%,在60°、80°、90°时,血浆的回收率全部是0%(参照表1)。
令人吃惊的是,在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厚度顶端切削角度是6.7°~7°时,血浆回收率格外好。
根据以上的结果弄清楚了如下内容:使用本发明的血液分离装置,为了从100μL血液回收血浆,将血液分离构件的厚度顶端切削角度优选设为5°以上且20°以下,更优选设为5°以上且10°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6.7°以上且7°以下。
以上,在从100μL的血液回收血浆的情况下,在此次的实验中,对于血液分离用构件,将纵×横×高(厚度)设为16mm×8mm×0.37mm,并以其顶端的厚度朝向顶端暂时减少的方式将“顶端切削角度”加工成6.7°以上且7°以下的话,能够获得最佳的血浆回收率。
在此,作为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厚度顶端切削形状的变化,想到如图5那样进行各种加工,但在图案(a)、(b)中,如上述那样出现了血浆回收率较低或几乎没有血浆回收率的结果。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只要没有特别声明,作为血液分离用构件,以使用纵16mm×横8mm×厚度0.37mm且厚度顶端切削角度是7°(以下也简称为“厚度0.37mm、厚度顶端切削角度7°”。)的构件为前提而进行了实验(参照图4的(c))。
<实验4>(血液分离构件表面上的血液的滑流的防止)
目的:如所述那样,在将00μL血液1向血液分离构件直接滴下的情况下,有时一部分血液不向血液分离用构件渗透而溢出来的血液以在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上滑动的方式流动而(血液的泄漏现象)、向血浆回收部直接流入,从而观察到红血球等细胞成分与所回收的血浆成分混杂的现象,因此,对防止该血液分离用构件表面上的血液的滑流的手段进行研究。
方法:例如,将图4的(d)那样的形状的血液储存构件(此次是疏水化处理后的玻璃制构件)置于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将血液向血液储存构件的上游侧(与血浆回收部相反的一侧)滴下而比较血浆的回收结果。
结果:若如上述那样设置血液储存构件而使血液滴下,则血液没有全部向血液分离用构件(厚度0.37mm、厚度顶端切削角度7°的血液分离用构件)渗透,一部分向血液分离用构件表面溢出,但由于表面张力而被该血液储存构件暂时积储(血液储存构件作为暂时的贮存器发挥功能),因此,不会从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表面向血浆回收部泄漏而滑入,全部的血液向血液分离用构件渗透而分离了血液成分。
在没有血液储存构件的情况下,观察到血液从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表面向血浆回收部的流入(泄漏),但在具有血液储存构件的情况下,未看到血液向血浆回收部的流入,血浆回收率是30%这样的较好的成果(参照表2。)。
因而,根据以上内容可知:为了防止上述那样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表面上的血液的泄漏现象,优选设置成为暂时的血液贮存器形成部(血液贮存器形成引导部)那样的构件。
[表2]
贮存器
血浆回收率 30% *
*:存在血液的流入
在实施例1中,为了防止上述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表面上的血液的泄漏现象,在血液注入部6的血液注入口61的下部设置有长方形的凸部的血液储存部62。该血液储存部只要具有作为上述暂时的血液贮存器形成部(血液贮存器形成引导部)的效果,就也可以是圆筒状等其他形态。
此外,在其他实验(实验1~3、5~13)中,也设置血液储存部来进行了实验。
<实验5>(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厚度的研究)
目的:对相同的材质且厚度不同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回收率的不同进行研究。
方法:对于血液分离用构件,纵设为16mm,将厚度顶端切削角度恒定为7°,对使厚度变化了的情况的、从100μL血液回收的血浆回收率的不同进行调查。
具体而言,通过所述实验可知体积是重要的因素,因此,使用厚度是0.25mm、0.37mm以及0.78mm这3种血液分离用构件(GE Healthcare Japan Corporation:商品名LF1、MF1、VF2)而将横的尺寸分别设为12mm、8mm、3.7mm,如纵16mm×横×厚度=体积成为47mm3左右那样,除了横的长度以外,设为与纵×横=16mm×8mm、厚度顶端切削角度7°的情况相同的条件。也就是说,如纵×横×厚度(也就是说,体积)成为47mm3左右那样,向厚度0.25mm、0.37mm以及0.78mm的各血液分离用构件滴下100μL的血液而对其回收率进行比较。
结果:如在表3中那样,在滴下了全部100μL的血液的情况下,在厚度0.37mm时,获得血浆回收率高达30%的值,在除此之外的厚度0.25mm或0.78mm的情况下,血浆未被回收。另外,弄清楚了如下内容:若要注入的全血量不是100μL左右,则回收率格外降低。
如以上这样,可知:若以100μL的血液为对象,则厚度是0.37mm较恰当。
在此,如上述那样,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体积与回收率有关系,因此,结果,弄清楚了如下内容:在要从100μL的血液回收血浆的情况下,若换算成体积来考虑,则在32mm3(在厚度0.25mm的情况下,纵×横×厚度=16mm×8mm×0.25mm)以下的情况下,构件的体积变少,在99.84mm3(在厚度0.78mm的情况下,纵×横×厚度=16mm×8mm×0.78mm)以上时,构件的体积过大,而在47.36mm3(厚度0.37mm的情况下,纵×横×厚度=16mm×8mm×0.37mm)时,获得回收率30%这样较好的效果。
此外,应该留意的是,在此所谓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体积不是将厚度顶端切削角度设为7°的情况的体积,为了通俗易懂,其是进行7°厚度顶端切削加工之前的体积。在以下的实验中也同样。(顺便说下,切削成7°的情况的体积是42.9mm3)
[表3]
<实验6>(血浆回收率中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体积与血液滴下量之间的关系-1)
目的:对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体积与血液滴下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其1)。
方法:使用使体积恒定(16mm×8mm×0.37mm=47.36mm3)并实施了7°的厚度顶端切削角度加工得到的血液分离用构件,使血液滴下量变化成50μL、70μL、100μL、125μL而对血浆回收率进行比较。
结果:在使血液分离用构件的纵×横×高(厚度)也就是说体积恒定的情况下,在滴下了100μL的血液的情况下,获得最高的30%的血浆回收率,但在75μL血液时,血浆回收率是6.9%,在50μL、125μL的情况下,血浆未被回收,完全没有效果(参照表4。)。
因而,在将血液分离用构件设为体积47.36mm3并实施了7°的厚度顶端切削角度加工的情况下,优选血液滴下量设定成75μL~100μL、更优选设定成100μL,这是很重要的。换言之,在血液滴下量是100μL的情况下,优选将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体积设定成约47.36mm3左右,这是很重要的。
此外,应该留意的是,为了通俗易懂,在此所谓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体积是进行7°厚度顶端切削加工之前的体积。在以下的实验中也同样。
[表4]
全血量 50μL 75μL 100μL 125μL
血浆回收量(μL) 0 5.2 30 0
血浆回收率(%) 0 6.9 30 0
<实验7>(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体积与血液量之间的关系-2)
目的:针对相对于全血为100μL来说最佳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体积(16mm×8mm×0.37mm=47.36mm3),对150μL时的优选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体积进行研究。
方法:厚度设为与0.37mm相同,变更纵×横的尺寸而进行调查。(此处也采用7°的厚度顶端切削加工。)
结果:作为最终结果,如在表5中那样,在全血为100μL时,16mm×8mm×0.37mm=47.36mm3是恰当的,但在全血为150μL时,20mm×10mm×0.37mm=74mm3是恰当的。
也就是说,在全血为150μL的情况下,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体积优选是74mm3~99.84mm3,更优选是74mm3
此外,如上述那样,为了通俗易懂,在此所谓的体积是进行7°的厚度顶端切削加工之前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体积。
[表5]
面积 全血量 收获率 体积
20×10mm^2 150μL >20% 74mm^3(20×10×0.37)
16×8mm^2 100μL 30% 47.36mm^3(16×8×0.37)
16×8mm^2 150μL 14.8% 99.84mm^3(16×8×0.78)
以上,根据实验6和实验7的结果可知:关于血浆回收率,所应用的血液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实验8>(血浆回收用构件的材质的研究)
目的:对由血浆回收用构件的材质导致的血浆回收率的不同进行研究。
方法:在上述实验中,使用了玻璃作为回收用构件,但对使用了PC、PET、PS、PVC、PP作为替代原材料候补的情况的血浆回收率进行比较。
作为血液分离用构件,使用既定的厚度0.37mm、厚度顶端切削角度7°的血液分离用构件,除了回收用构件以外,皆设为相同的条件。
结果:首先,在回收用构件是玻璃的情况下,血浆回收率是30%,始终获得了良好的结果(参照表6。)。
另一方面,对于将回收用构件设为除了玻璃以外的原材料的情况的血浆回收率,是如下结果:在PS(聚苯乙烯)时,该血浆回收率是10%,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时,血浆回收率是6.3%,在PC(聚碳酸酯)时,该血浆回收率是4.5%,在PP(聚丙烯)时,该血浆回收率是0.9%,在PVC(聚氯乙烯)时,该血浆回收率是0%(参照表6。)。
因此,玻璃的表面是亲水性的,因此,对PC原材料的血浆回收用构件的表面进行亲水化处理而进行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在亲水化前,血浆回收率仅是4.5%,而在亲水化处理后成为20%以上,获得接近上述玻璃时的值的较高的血浆回收率。
以上,在血浆回收用构件是具有亲水性的玻璃、对表面进行了亲水化处理的PC原材料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血浆回收率,因此,作为血浆回收用构件,优选的是具有在回收构件间的间隙(血浆回收区域)内产生毛细管现象的效果的血浆回收用构件,且使用玻璃、树脂等亲水性原材料或经亲水化处理的原材料。
[表6]
回收部原材料 玻璃 PC 亲水化PC PET PS PVC PP
血浆回收率 30% 4.5% 20%以上 6.3% 10% 0% 0.9%
<实验9>(血浆回收用部的开口部的有无和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厚度顶端切削角度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浆回收用部的开口部(排气口)的有无对由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厚度顶端切削角度的不同导致的血浆回收率的影响。
方法:将血浆回收用部的开口部(排气口)的有无和具有各种厚度顶端切削角度(尖细的三角形状的角度)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组合而对从100μL的血液回收的血浆回收率进行调查。
在此,没有排气口(开口45)的情况是指利用膜等某种部件使开口45封闭了的形态。例如,也能够利用与血浆回收用构件的粘接剂43同样的粘接剂、与回收用构件相同的原材料使开口45封闭。不过,需要确保空气的通路,在本实验中,利用粘接剂使开口45封闭,并且为了确保空气的通路,使血浆回收区域44的宽度比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宽度宽并使该血浆回收区域44的一部分疏水化。
结果:
(1)在使用了实验2的“厚度0.37mm、厚度顶端切削角度7°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情况下,在回收部具有排气口的情况下,血浆回收率是30%。另一方面,于在回收部没有排气口的情况下,可知:血浆回收率减少到13.5%,但不是0%,一定程度被良好地回收(表7)。
(2)而且,使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厚度顶端切削角度改变而对与回收部的排气口的有无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弄清楚了如下内容:如在表8中那样,在没有排气口的情况下,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厚度顶端切削角度也优选是5°~20°之间(5°、7°、10°、20°),这样的话,血浆被一定程度回收。可知:更优选是5°~10°之间(5°、7°、10°)、进一步优选是5°~7°之间,这样的话,回收率比较良好。
不过,在具有排气口的情况下,在6.7°、7°的情况下,出现了回收率特别高的角度的峰值,在没有排气口的情况下,未看到这样的峰值。
[表7]
排气口
血浆回收率 30% 13.5%
[表8]
厚度顶端切削角度 10° 20° 60° 80°
血浆回收率(无排气口) 13.9% 13.5% 13% 4.5% 0% 0%
血浆回收率(有排气口) 12% 30% 12% 6% 0% 0%
<实验10>(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横向宽度顶端形状的研究)
目的:对将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横向宽度设为尖细的三角形的顶端形状(以下称为“三角形的横向宽度顶端形状”或也简称为“横向宽度顶端形状”。)的情况的、从100μL的血液回收的血浆回收率进行研究。
方法:以使纵16mm×横8mm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横向宽度从侧面朝向顶端部变窄(呈三角形)的方式对横向宽度顶端形状(从上方观察血液分离用构件时成为顶端角度是60度的三角形状:参照图6的(a)。)进行加工而对从100μL血液回收的血浆回收率进行调查。
结果:如在表9中那样,(1)在加工(以下称为“三角形的横向宽度顶端切削加工”或者也简称为“横向宽度顶端切削加工”。)成三角形的横向宽度顶端形状、且未进行减薄厚度的横向宽度顶端切削加工的情况(图6的(a)、(b))下,收获率是0%,(2)在进行横向宽度顶端切削加工、且厚度顶端切削加工成7°的情况(下图6的(a)、(c)),血浆回收率是6.5%。
另一方面,(3)在不进行横向宽度顶端切削加工、也不进行厚度顶端切削加工的情况下,收获率是0%,(4)在不进行横向宽度顶端切削加工、而进行了厚度顶端切削加工的情况下,也如在所述实验3中那样,呈现血浆回收率是30%这样的格外的效果(参照表8。)(与实验3结果的表1同样)。
也就是说,产生了如下结果:在顶端形状的加工中,关于血浆回收率,再次确认血液分离用构件的7°的厚度顶端切削加工单独显示出特别显著的效果,另一方面,横向宽度顶端切削加工对血浆回收率完全没有效果(0%)。另外,示出了出如下内容:在将上述厚度顶端切削加工和横向宽度顶端切削加工组合起来的情况(2)下,厚度顶端切削加工的显著的效果被阻碍,血浆回收率锐减成6.5%。
[表9]
根据以上内容,弄清楚了如下内容:本实施形态的实验的结果,关于血液分离用构件的顶端形状的加工,使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横向宽度”变窄成三角形状那样的横向宽度顶端加工完全没有效果,但将该构件的“厚度”减薄成三角形状的厚度顶端切削加工是格外提高血浆回收效果的重要的因素。
<实验11>(所回收的血浆的生化的检查结果)
目的:对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所回收的血浆的生化的性状进行研究。
方法:将以7°厚度顶端切削加工的实施形态回收血浆的方法设为实施例,将利用以往的离心分离回收血浆的方法设为比较例(以往例),将利用生化自动分析装置(Hitachi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Hitachi7180型)对以各方法回收到的血浆进行一般的生化检查。
结果:以HDL、LDL、T-CHO、TG、ALP、T-BIL、CRE、UA这8个项目进行了生化检查。也如在表10中那样,可知:实施例1的值相当近似于基于离心分离法的比较例的值,在由本发明的实施例回收到的血浆的生化的性状没有问题,获得优异的结果。
根据以上内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血浆分离装置作为血液生化的检查的检材采集用的装置呈现出有效性。
[表10]
在此,将实施例的一形态的各尺寸等表示在表11中。
[表11]
外装尺寸(mm) 80(W)×25(D)×6(H)
外装材质 ABS
分离部底座尺寸(mm) 20(W)×12(D)×1(H)
分离部底座材质 ABS
血液分离部尺寸(mm) 16(W)×8(D)×0.4(H)
血液分离部材质 玻璃纤维
回收部流路尺寸(mm) 8(W)×55(D)×0.15(H)
回收部材质 玻璃
<实验12>(血浆回收部构件的材质的研究和血液分离用构件的顶端形状的研究)
目的:对变更了血浆回收部构件的材质的情况的、血浆回收率的成果和血液分离用构件的顶端加工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方法:将血浆回收部构件的材质设为聚碳酸酯(经亲水树脂的溅射或者等离子体亲水化处理),使用7°厚度顶端切削加工的血液分离用构件而对血浆的回收率调查,并且,对在7°厚度顶端切削加工后的血液分离用构件的顶端进一步垂直地形成有切口的情况的血浆回收率进行调查。此外,此次设为10个切口。
结果:也如在表12中那样,在将回收部的构件设为亲水化处理后的聚碳酸酯的情况下,虽然不及将回收部设为玻璃的情况的回收率(30%、表1),但能够获得接近20%的回收率。
另外,在设有10个切口的情况下,在进行了两次的实验中,令人吃惊的是,回收率两次都上升,其增加率是约1.3倍或1.5倍。特别是在实验13-1中,回收率是28.7%,呈现了非常良好的结果。
根据以上内容,再次示出了如下内容: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若对回收部进行亲水化处理,则各种树脂原材料都可适合。
另外,弄清楚了如下内容:在血液分离用构件的顶端加工中,若除了7°厚度顶端切削加工之外还在顶端形成切口,则回收率提高。
[表12]
没有切口 切口10个
实验13-1:回收率(%) 19.8 28.7
实验13-2:回收率(%) 17.1 21.7
<实验13>(溶血的有无的研究)
目的:对回收部处的溶血的有无进行研究。
方法:在上述各实验(除了实验5~实验13之外)中,关于被回收到回收部的血浆,通过目视观察对溶血的有无进行观察。
结果:对于所回收的血浆,在上述各实验中,完全没有观察到溶血。此外,罕见地存在血液从采血时起溶血的情况,但在本研究中排除了这样的情况。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态的1个是实施例1的改良型,是至少由芯部20和外壳部50构成的血浆分离装置10(图7~图10)。
基本构造与实施例1同样,在各部中,只要是相同的名称,其技术上的意思就与上述实施例1所记载的各部同样。
<外观图·剖视图>
图7以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10的外观,图8以立体图示出了剖视图,图9以立体图示出了分解图,图10以立体图示出了芯部30的组装后的外观(除了分离用支承构件801之外)。
<整体的外观>(参照图7~图10。)
内置芯部20的外壳部50至少具备血液注入部60和回收主体部70。
血液注入部60设置于内置的血液分离部30的上部,具备血液注入口601、血液储存部602,根据需要还具备血液展开观测窗603等。
如所述那样,血液储存部602具有暂时形成血液贮存器的效果,由此,防止在血液滴下之后,其一部分在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上滑动而泄漏而(以未被血液分离用构件血液分离的状态)向回收部流入(血液向血浆的混入)。(此外,血液储存部也具有更有效地发挥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血液分离功能的作用。)
也就是说,引起不少如下现象:滴下来的血液的一部分通常通过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毛细管现象形成流路而流动,但剩余的血液向分离用构件的表面溢出而一部分未分离直接向回收部流动,因此,通过设置该血液储存部,稍微有在上述构件表面溢出的倾向的血液由于其表面张力而保持暂时停止流动的状态,之后逐渐向分离构件流动,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泄漏现象。
血液储存部602以与血液分离用构件301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但无需与血液用分离构件301紧密接触。血液储存部只要不有损基于表面张力的作为血液储存部(暂时的血液贮存器)的效果,且只要血液不因其间隙而在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滑动而泄漏而向回收部流入,也可以稍微存在间隙。
该血液储存部只要具有上述那样的、作为血液的“暂时的贮存器形成部(或暂时的血液贮存器形成引导部)”的效果,就既可以是任一形状·材质,也可以设置于任一场所。
在实施例中,血液储存部602由沿着血液注入口601的形状向下方向垂直地延伸的凸状部形成,但也可以是例如梳子状、U字状、日文コ状,也可以是图4的(d)的33那样的棒状。而且,如之前的实施例那样,也可以与外壳50一起以一体成型设置于血液注入口601的下表面,例如,将上述那样的棒状的血液储存部602设为桥梁那样的形状,从而与分离底座302一体成型。此外,血液储存部也具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血液分离功能的效果。
另一方面,回收主体部70根据需要具备血浆展开观测窗701、开口部702等。开口部702也可以具备空气可通过但液体不可通过的膜、阀,另外,具备与检查系统等连接的连接器、液体(血浆)储存构件。另外,关于通气,如果在其他构件上设置通气口,也可以未必一定设置开口部702。
<芯部的构造>
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10的芯部20的构造大致包括血液分离部30和血浆回收部40(图9)。
首先,血液分离部30包括至少血液分离用构件301、血液分离部用底座302以及接收部303。血液分离用构件301被设置于血液分离部用底座302(图9),该血液分离用构件301的顶端部被插入两个血浆回收用构件的间隙(图3、图8)。
血浆回收部40具备至少两个血浆回收用构件401、402,这些血浆回收用构件401、402的两端部405被粘接剂等部件密封,由血浆回收用构件401、402和粘接部包围而形成血浆回收区域404(图8~图10)。作为粘接构件,可列举出粘接带、粘接剂、粘接材料等,但也可以将粘接构件设为与回收用构件相同的材料,不使用粘接剂而一体成型。
当将血液样品从血液注入部60的血液注入口601朝向血液分离部30滴下时,向血液分离用构件301逐渐渗透,但没有立即向血液分离用构件301渗透,因此,在该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溢出的部分被暂且积储于血液储存部602,同时在由该血液分离用构件301的复杂的纤维构造产生的芯吸作用下,逐渐浸入该血液分离用构件301而扩散开,其结果,产生向与该血液分离用构件301的末端连结起来的血浆回收部40挤出的力,与由血浆回收部40的(血浆回收用构件401间的)间隙产生的毛细管现象协作而从血液分离部30向血浆回收区域404形成回收部流路。
血液中的细胞成分(红血球、白血球等)被该血液分离用构件301捕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浆或者血清等)通过血液分离用构件301的芯吸作用与由血浆回收部40的间隙产生的毛细管现象之间的连通·协作而形成回收部流路,向血浆回收部40的血浆回收区域404流入,从而被从细胞成分明确地分离并被回收。(为了有助于理解,标注了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但本实施形态并不被约束于此。)
此外,血浆回收部40也可以在远位末端设置有附属部90。作为附属部90的形态,也可以是具备用于与检查系统、外部容器等连接的连接部(连接器)、液体(血浆)储存部、阀等的形态。
<基于分离用支承部的操作的血浆回收部的分离>
如在图9中那样,接收部303和接收部403一起收容分离用支承部80的构件而将血液分离用底座部302和血浆回收用构件402连结,从而使芯部20(血液分离部30、血浆回收部40)一体化。在血浆分离作业结束了之后,分离用支承部80被拔掉而芯部20被分解,能够使血浆回收部40分离。
分离用支承部80的结构是具有能够使血浆回收部和血液分离部安全地分离的效果这样的形态即可。例如,即使不设置分离用支承构件,芯部本身也可以设为能够直接切断成血浆回收部和血液分离部这样的形态。
作为血液分离用构件301的材质,并没有特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1的实施方式,例如是由纤维或由多孔性高分子构成的纸状、较薄的无纺布等的层叠体等,其中,纤维具有较细的纤维径,由合成高分子或者玻璃构成,只要具有作为血液分离用构件的功能·效果,就能够使用。
另一方面,分离部底座302、血浆回收用构件401、402的材质也可以与实施例1同样,但出于成本、制造上的观点考虑,优选设计成使用树脂等成型容易的材料来制作。
不过,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本实施例的血液分离效果,与实施例1同样地,也应该考虑如下内容:分离底座部将表面设为疏水性,以使血液不附着,血浆回收构件将血浆所接触的表面设为亲水性,以使毛细管现象的效果进一步成为最佳的形态。
<无需离心分离装置、吸引·加压具等从血液分离血浆的方法2>参照图3。
使用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从血液分离血浆的方法包括至少以下的工序。
1.提供血浆分离装置的工序(血液分离装置的准备),在该血浆分离装置中,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截面积朝向血浆回收部减少的顶端被插入(配置)到所述血浆回收部的间隙,该血液分离用构件包含于血液分离部,被载置到疏水性的底座;
2.血液经由成为暂时的血液贮存器的血液储存部向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导入的工序(血液应用工序);
3.导入到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血液通过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芯吸作用而在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内形成流路,同时被分离成血液细胞成分和血浆成分的工序(血液的展开·分离工序);
4.分离出的所述血浆成分通过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芯吸作用与所述血浆回收部的毛细管现象之间的连通·协作,在所述血浆回收部的间隙形成流路而被向所述血浆回收部内回收的工序(血浆回收工序);
5.将外壳分解,取出内置的芯部,利用分离用支承血液分离用构件使血液分离用构件和血浆回收部分离的工序。
为了进行最终的检查,进行如下工序的话则结束。
6.为了检查而将所述血浆回收部(和/或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送往检查机关的工序。
该方法是如下作业:无需离心分离装置、吸引·加压装置(用具)等特别的装置,也无需什么训练,即使不是医疗从业者,普通人也能进行,因此,无论是在家者、偏僻地方的居住者,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人数少还是人数多都能够应对,能够简单地且迅速地血浆分离,能够直接送往检查机关,因此,是非常有用的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尤其是针对血浆成分的分离进行了叙述,但也可使用被血液分离用构件捕集到的血球成分特别是红血球而进行HbA1c等检查,使用白血球而进行HIV-B的有无的检查、与免疫细胞相关联的检查等。
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也能够与例如微量用血液采集用具(采血具)一起设为血液检查成套仪器。
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是血液用的分离装置,于在该采血具含有抗凝固剂的情况下,是血浆分离装置,于在该采血具不含有抗凝固剂的情况下,是血清分离装置。
本发明的血浆分离装置能够设为如下血液分离装置:无需离心分离装置、吸引·加压装置(用具)等特别的装置,无论是在家医疗用的诊察,还是在怎样偏僻的场所,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诊察等,即使是微量的血液,也能够以简便的操作且低成本来利用。
最终,能够将分离后的血浆回收部和/或血液分离部恰当地包装而向检查机关邮寄,用于血液检查。
以上,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变更构成。
如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则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能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些,也当然理解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的实施形态的一部分或全部也能如以下的附录那样记载,但并不限于以下记载。
(附录A)一种血浆分离装置,其含有:血液分离部,其具有血液分离用构件;和血浆回收部,其具有血浆回收构件,该血浆分离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血液分离用构件被载置于疏水性的底座,且具有血液收容区域和与血浆回收部相连的血浆分离区域,该血浆分离区域的截面积朝向所述血浆回收部减少。
(附录B)根据技术方案A所述的血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血浆分离区域进行顶端切削加工而截面积朝向所述血浆回收部逐渐减少。
(附录C)根据技术方案A或B所述的血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分离部在该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侧设置有用于暂时贮存血液的血液储存部。
(附录D)根据技术方案A~C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血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分离部和所述血浆回收部构成芯部,所述芯部被内置于外壳部。
(附录E)根据技术方案A~D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血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血浆分离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血液分离部和所述血浆回收部分离的分离用支承构件。
(附录F)一种血液检查用成套仪器,其含有技术方案A~E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血浆分离装置和采血用具。
(附录G)一种血浆分离方法,其是利用血浆分离装置分离血浆的血浆分离方法,该血浆分离装置包括:血液分离部,其具有血液分离用构件;和血浆回收部,其具有血浆回收构件,该血浆分离方法的特征在于,
被配置到疏水性的底座的血液分离用构件具有血液收容区域和与血浆回收部相连的血浆分离区域,该血浆分离区域的截面积朝向所述血浆回收部减少,在该血浆分离区域中对被收容到该血液收容区域的血液分离血浆,利用所述血浆回收部回收被分离出的该血浆。
(附录H)根据技术方案G所述的血浆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血浆分离区域进行顶端切削加工而截面积朝向所述血浆回收部逐渐减少。
(附录I)根据技术方案G或H所述的血浆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分离部在该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侧设置有血液储存部,血液在被暂时贮存到所述血液储存部之后,被收容于该血液收容区域。
(附录J)根据技术方案G~H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血浆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血浆分离方法包括如下工序:于在该血浆分离区域中分离出的血浆被所述血浆回收部回收了之后,使所述血液分离部和所述血浆回收部分离。
(附录a)一种血浆分离装置,其是包括血液分离部和血浆回收部的血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分离部具有:血液分离用构件;血液储存部,其用于将血液暂时贮存于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以及疏水性的底座,其支承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所述血浆回收部的血浆回收区域由回收构件间的间隙形成,该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所述血浆回收部侧顶端的截面积朝向所述血浆回收部减少,并且,该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所述血浆回收部侧顶端被插入所述血浆回收部的间隙。
(附录b)根据技术方案a所述的血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该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所述血浆回收部侧顶端被插入所述血浆回收部的间隙,在将血液向血液分离用构件滴下了的情况下,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芯吸作用和由所述血浆回收部的间隙产生的毛细管现象连通·协作而使血浆被所述血浆回收部回收。
(附录c)根据技术方案a或b所述的血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血浆分离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血液分离部和所述血浆回收部分离的分离用支承构件。
(附录d)一种血浆分离方法,其是执行下述工序的血浆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血浆分离方法包括如下工序:提供血浆分离装置的工序,在该血浆分离装置中,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血浆回收部侧顶端被配置到血浆回收部的间隙;血液从血液注入部的血液注入口经由成为暂时的血液贮存器的血液储存部向血液分离用构件导入的工序;导入到血液分离用构件的所述血液通过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芯吸作用而在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内形成流路,同时被展开而被分离成细胞成分和血浆成分的工序;所述血液分离用构件的芯吸作用和所述血浆回收部的毛细管现象连通·协作而使分离出的所述血浆成分在所述血浆回收部的间隙形成流路而作为液体成分被所述血浆回收部回收的工序。
(附录e)根据技术方案d所述的血浆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血浆回收后,将所述血浆分离装置分离成所述血液分离部和所述血浆回收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在血液检查中,即使没有医疗从业者,也能够简便、安全且廉价地分离血液成分,并作为检查用检材,在该情况下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血浆分离装置;2、芯部;3、血液分离部;31、血液分离用构件;32、分离部底座(疏水性表面);33、血液储存部(血液贮存器);4、血浆回收部;41a、血浆回收用构件;41b、血浆回收用构件;42、端部;43、粘接构件;44、血浆回收区域;45、开口(排气口);46、回收部流路;5、外壳;6、血液注入部;61、血液注入口;62、血液储存部(血液贮存器形成(引导)部);63、血液展开观测窗;7、回收主体部;71、血浆展开观测窗;72、开口;10、血浆分离装置;20、芯部;30、血液分离部;301、血液分离用构件;302、分离部底座(疏水性表面);303、接收部a;40、血浆回收部;40a、回收部罩;40b、回收部主体;401、血浆回收用构件;402、端部;403、接收部b;404、血浆回收区域;50、外壳;501、外壳罩;502、外壳基座;60、血液注入部;601、血液注入口;602、血液储存部(血液贮存器形成(引导)部);603、血液展开观测窗;70、回收主体部;701、血浆展开观测窗;702、开口;80、分离用支承部;90、附属部。

Claims (10)

1.一种血浆分离装置,其含有:血液分离部,其具有血液分离用构件;和血浆回收部,其具有血浆回收构件,该血浆分离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血液分离用构件被载置于疏水性的底座,且具有血液收容区域和与血浆回收部相连的血浆分离区域,该血浆分离区域的截面积朝向所述血浆回收部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血浆分离区域通过顶端切削加工而截面积朝向所述血浆回收部逐渐减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分离部在该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侧设置有用于暂时贮存血液的血液储存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分离部和所述血浆回收部构成芯部,所述芯部被内置于外壳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血浆分离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血液分离部和所述血浆回收部分离的分离用支承构件。
6.一种血液检查用成套仪器,其含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浆分离装置和采血用具。
7.一种血浆分离方法,其是利用血浆分离装置分离血浆的血浆分离方法,该血浆分离装置包括:血液分离部,其具有血液分离用构件;和血浆回收部,其具有血浆回收构件,该血浆分离方法的特征在于,
被配置到疏水性的底座的血液分离用构件具有血液收容区域和与血浆回收部相连的血浆分离区域,该血浆分离区域的截面积朝向所述血浆回收部减少,在该血浆分离区域中对被收容到该血液收容区域的血液分离血浆,利用所述血浆回收部回收被分离出的该血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浆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血浆分离区域通过顶端切削加工而截面积朝向所述血浆回收部逐渐减少。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血浆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分离部在该血液分离用构件的上表面侧设置有血液储存部,血液在被暂时贮存到所述血液储存部之后,被收容于该血液收容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浆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血浆分离方法包括如下工序:于在该血浆分离区域中被分离出的血浆被回收到所述血浆回收部之后,使所述血液分离部和所述血浆回收部分离。
CN201780061587.9A 2016-10-03 2017-05-25 血浆分离装置和血浆分离方法 Active CN1098042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6059A JP6366025B2 (ja) 2016-10-03 2016-10-03 血漿分離装置及び血漿分離方法
JP2016-196059 2016-10-03
PCT/JP2017/019507 WO2018066167A1 (ja) 2016-10-03 2017-05-25 血漿分離装置及び血漿分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4243A true CN109804243A (zh) 2019-05-24
CN109804243B CN109804243B (zh) 2020-11-10

Family

ID=61831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1587.9A Active CN109804243B (zh) 2016-10-03 2017-05-25 血浆分离装置和血浆分离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42870A1 (zh)
EP (1) EP3524977A4 (zh)
JP (1) JP6366025B2 (zh)
CN (1) CN109804243B (zh)
AU (1) AU2017340091A1 (zh)
BR (1) BR112019006752A2 (zh)
CA (1) CA3040001A1 (zh)
RU (1) RU2019112804A (zh)
SG (1) SG11201902975TA (zh)
WO (1) WO20180661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10199A1 (en) 2016-05-31 2017-12-07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Fluidic devices for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11311874B2 (en) 2017-06-07 2022-04-26 Oregon Slate University Polymer-based well plate devices and fluidi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11207455B2 (en) * 2018-05-14 2021-12-28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Membrane device for blood separation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WO2019241384A1 (en) 2018-06-12 2019-12-19 Nowdiagnostic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plasma
WO2021117757A1 (ja) * 2019-12-10 2021-06-17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検体採取具、検体採取具の製造方法、及び測定システム
CN116438435A (zh) * 2020-11-25 2023-07-14 株式会社普欧威盖特 用于将血浆或血清分离并保管的介质、其制造方法、器件、试剂盒和糖化蛋白的测定方法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99083A1 (en) * 1989-05-25 1990-11-28 ASAHI MEDICAL Co., Ltd. A compact plasma separator and an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same
US5240862A (en) * 1988-03-29 1993-08-31 X-Flor B.V. Process and device for the separation of a body fluid from particulate materials
CN1190464A (zh) * 1995-05-09 1998-08-12 史密丝克莱恩诊断公司 将血液的液体部分与血液的细胞成分分离的装置和方法
US20010005488A1 (en) * 1999-12-28 2001-06-28 Arkray, Inc. Blood testing tool
CA2412702A1 (en) * 2001-12-05 2003-06-05 Fresenius Usa, Inc. Filtering device with associated sealing design and method
CN1456892A (zh) * 2003-06-06 2003-11-19 浙江大学 全血尿酸浓度检测试纸条
CN1564945A (zh) * 2001-08-03 2005-01-12 麦美华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诊断装置,分析方法及多功能缓冲液
CN1714292A (zh) * 2002-11-19 2005-12-28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血浆或血清分离膜以及包括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过滤仪
CN1759316A (zh) * 2003-03-10 2006-04-12 爱科来株式会社 血球分离膜和使用该血球分离膜的血液保持用具
CN101024149A (zh) * 2007-01-12 2007-08-29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一种血浆脂质成份吸附分离聚合物多孔膜材料、制备及其应用
CN102395882A (zh) * 2009-04-17 2012-03-28 数字光学株式会社 能快速分离血细胞的疾病诊断生物感应器
CN102698332A (zh) * 2006-10-30 2012-10-03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用于体外流体处理套件的空气分离器
CN102757610A (zh) * 2012-07-24 2012-10-31 武汉德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辐照血清分离胶
CN102773122A (zh) * 2012-08-06 2012-11-14 苏州汶颢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式微流控血清分离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4659A (zh) * 2010-03-12 2012-12-26 纳诺恩科技有限公司 血球分离芯片
CN102872723A (zh) * 2011-07-11 2013-01-1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分离体液成分的系统以及用于制造这种类型系统的方法
CN103816816A (zh) * 2014-02-28 2014-05-2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合物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09880A (zh) * 2013-03-15 2015-12-30 赛拉诺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样品收集和样品分离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79936A (zh) * 2016-03-31 2016-08-24 苏州市博纳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全血过滤及定量移取微流控芯片
CN205517817U (zh) * 2016-03-31 2016-08-31 苏州市博纳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防倒流微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5434A (ja) * 2001-08-31 2003-03-12 Asahi Kasei Corp 血漿分離方法及び血漿分離装置
JP4387166B2 (ja) * 2002-11-19 2009-12-16 積水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血漿もしくは血清分離膜を用いたフィルタ装置及び血漿もしくは血清分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0862A (en) * 1988-03-29 1993-08-31 X-Flor B.V. Process and device for the separation of a body fluid from particulate materials
EP0399083A1 (en) * 1989-05-25 1990-11-28 ASAHI MEDICAL Co., Ltd. A compact plasma separator and an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same
CN1190464A (zh) * 1995-05-09 1998-08-12 史密丝克莱恩诊断公司 将血液的液体部分与血液的细胞成分分离的装置和方法
US20010005488A1 (en) * 1999-12-28 2001-06-28 Arkray, Inc. Blood testing tool
CN1564945A (zh) * 2001-08-03 2005-01-12 麦美华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诊断装置,分析方法及多功能缓冲液
CA2412702A1 (en) * 2001-12-05 2003-06-05 Fresenius Usa, Inc. Filtering device with associated sealing design and method
CN1714292A (zh) * 2002-11-19 2005-12-28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血浆或血清分离膜以及包括血浆或血清分离膜的过滤仪
CN1759316A (zh) * 2003-03-10 2006-04-12 爱科来株式会社 血球分离膜和使用该血球分离膜的血液保持用具
CN1456892A (zh) * 2003-06-06 2003-11-19 浙江大学 全血尿酸浓度检测试纸条
CN102698332A (zh) * 2006-10-30 2012-10-03 甘布罗伦迪亚股份公司 用于体外流体处理套件的空气分离器
CN101024149A (zh) * 2007-01-12 2007-08-29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一种血浆脂质成份吸附分离聚合物多孔膜材料、制备及其应用
CN102395882A (zh) * 2009-04-17 2012-03-28 数字光学株式会社 能快速分离血细胞的疾病诊断生物感应器
CN102844659A (zh) * 2010-03-12 2012-12-26 纳诺恩科技有限公司 血球分离芯片
CN102872723A (zh) * 2011-07-11 2013-01-1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分离体液成分的系统以及用于制造这种类型系统的方法
CN102757610A (zh) * 2012-07-24 2012-10-31 武汉德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辐照血清分离胶
CN102773122A (zh) * 2012-08-06 2012-11-14 苏州汶颢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式微流控血清分离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09880A (zh) * 2013-03-15 2015-12-30 赛拉诺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样品收集和样品分离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16816A (zh) * 2014-02-28 2014-05-2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聚合物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79936A (zh) * 2016-03-31 2016-08-24 苏州市博纳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全血过滤及定量移取微流控芯片
CN205517817U (zh) * 2016-03-31 2016-08-31 苏州市博纳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防倒流微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59756A (ja) 2018-04-12
AU2017340091A1 (en) 2019-05-02
RU2019112804A3 (zh) 2020-11-06
WO2018066167A1 (ja) 2018-04-12
CN109804243B (zh) 2020-11-10
CA3040001A1 (en) 2018-04-12
RU2019112804A (ru) 2020-11-06
US20190242870A1 (en) 2019-08-08
SG11201902975TA (en) 2019-05-30
EP3524977A1 (en) 2019-08-14
BR112019006752A2 (pt) 2019-09-03
EP3524977A4 (en) 2020-06-24
JP6366025B2 (ja)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4243A (zh) 血浆分离装置和血浆分离方法
JP6267320B2 (ja) 生物学的流体採取デバイスならびに生物学的流体分離および検査システム
CN110740812B (zh) 生物流体分离装置
JP6193474B2 (ja) 生体液採取移送装置ならびに生体液分離および検査システム
JP2017099947A (ja) 血液サンプリング移送デバイスならびに血液分離および検査実施システム
JP6174785B2 (ja) 生物学的流体分離デバイスならびに生物学的流体分離および検査システム
EP2264453A1 (en) Blood filter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blood
JP6101400B2 (ja) 血液サンプリング移送デバイスならびに血液分離および検査実施システム
CN110461473A (zh) 全血分离的装置
CA2909363A1 (en) Biological fluid collection device and biological fluid collection and testing system
JP6240308B2 (ja) 生体液分離装置並びに生体液の分離および検査システム
US10843111B2 (en) Process of separating blood plasma/serum from whole blood
JP2001324500A (ja) 体液濾過ユニットおよび体液濾過デバイス
JPH0223831B2 (zh)
CN106796215A (zh) 检测镰状细胞病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试剂盒
JP6588602B2 (ja) 血漿分離装置及び血漿分離方法
JP4385084B2 (ja) 血液成分の分離方法及び血液成分の分離装置
JPS6056261A (ja) 検査用血漿採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