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2931A -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2931A
CN109802931A CN201711147383.5A CN201711147383A CN109802931A CN 109802931 A CN109802931 A CN 109802931A CN 201711147383 A CN201711147383 A CN 201711147383A CN 109802931 A CN109802931 A CN 109802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user
communication
image
virtual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473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2931B (zh
Inventor
李斌
陈晓波
罗程
刘文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473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0293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4080 priority patent/WO201909602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2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2931A/zh
Priority to US16/658,354 priority patent/US1108926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2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2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7Conference systems defining a virtual conference space and using avatars or ag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5Interaction with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or interaction object displayed as three-dimensional, e.g. changing the user viewpoint with respect to the environment or obj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1Social networ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3/00Animation
    • G06T13/203D [Three Dimensional] animation
    • G06T13/403D [Three Dimensional] animation of characters, e.g. humans, animals or virtual be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6Mixed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06T7/73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G06T7/74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involving reference images or patch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2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in augmented reality sce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rketing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采集得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基于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生成第一通信背景信息;及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所述第一用户利用第一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时的通信背景。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信息的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实时聊天软件,基本都是基于真实人物形象,部分游戏中也采用了基于3D虚拟人物的实时聊天。
但是,目前的实时聊天软件,很少会将人物以及当前的背景进行结合的同时,还为用户提供更实时交互的视觉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能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收所述通信请求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
采集得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基于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生成第一通信背景信息;
及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所述第一用户利用第一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时的通信背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实时通话模块,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收所述通信请求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通话界面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采集得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基于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生成第一通信背景信息;及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所述第一用户利用第一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时的通信背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所述方法的步骤。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就能够在多个终端之间进行通信时,将用户的虚拟形象与当前的环境的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一通信图像,然后将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到背景信息中之后,得到两个用户在交互期间的交互界面并展示,从而能够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交互场景,在通信交互场景中将用户的虚拟形象融合在实景中,使得在该场景中能够增加多个终端进行通信交互时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通信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示意图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示意图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示意图3;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示意图4;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通信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2;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示意图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收所述通信请求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102:采集得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的图像,基于所在环境的图像生成第一通信背景信息;
步骤103: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所述第一用户利用第一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时的通信背景。
这里,所述第一终端可以为能够与其他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者无线网络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比如,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不进行穷举。
步骤101中,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可以为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起通信请求,比如,可以拨打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或者通过预设应用中的账号,向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相应的,建立通信连接,可以为通过服务器建立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也可以为通过移动网络中的核心网络以及基站等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本实施例中不进行穷举,也不对建立通信连接的具体实施进行限定。
具体来说,所述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还包括:
通过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请求用于请求创建通话虚拟空间的请求,并且所述通信请求中至少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信息;
接收服务器侧发来的用于指示通话虚拟空间创建成功的信息;其中,所述用于指示通话虚拟空间创建成功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为所述第一终端分配的数据资源;
基于所述为第一终端分配的数据资源与所述服务器建立数据通道;
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受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请求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建立的数据通道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请求创建通话虚拟空间的请求可以为请求为第一终端发起的呼叫开启的通话空间的请求;也就是说,该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之后,由服务器侧(实时信令服务器(Svr))为第一终端分配一定的通信数据资源;即所述实时信令Svr收到ClientA的呼叫请求后,创建实时房间;然后,所述实时信令Svr向实时数据Svr申请数据资源(主要是接入IP等);
服务器(所述实时信令Svr)向第一终端返回创建成功的数据,同时,服务器侧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通信请求;
一旦第一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来的用于指示通话虚拟空间创建成功的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服务器(实时信令服务器Svr)建立数据通道,以使得当接收到第二终端接受通信请求的时候,立即通过建立的数据通道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此后,第一终端向服务器侧发送建立数据通道的请求,
进一步地,第一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道之后,还可以包括:采集第一用户的语音信息的方式可以为当建立通信连接时,开启语音采集单元(比如麦克风),通过语音采集单元进行语音信息的采集。
下面结合图2,针对前述步骤101以及进行语音采集以及通信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1、当ClientA(第一终端)打开与ClientB(第二终端)的会话界面;
2、ClientA通过会话界面点击呼叫按钮发起实时通话的请求;实时通话请求发送到服务器侧的实时信令服务器(Svr);
3、服务器侧的所述实时信令Svr收到ClientA的呼叫请求后,创建实时房间;
4、服务器侧的所述实时信令Svr向实时数据Svr申请数据资源(主要是接入IP等);
5-6、返回创建成功的数据给ClientA。与此同时,服务器侧的实时信令Svr会向ClientB推送一条来电通知(包含数据资源信息)。
7、ClientA在收到实时房间创建成功的结果后,根据数据接入信息,会开始预建立起与服务器侧的实时数据Svr之间的数据通道。这里预建立的目的是,一旦ClientB接听来电,可以更快的进入通话过程。
8-9、ClientB在收到来自ClientA的来电通知后,如果接听来电,就会开始建立与实时数据Svr的数据通道,一旦建立好后,ClientA和ClientB之间就可以进行实时数据的收发了。如果ClientB拒绝来电,实时信令Svr会给ClientA推送一条拒绝的通知,ClientA收到拒绝通知后,断开与实时数据Svr的数据通道,并结束这一次通话。
10-11、当ClientA和ClientB的数据通道都建立成功后,会启动各自的音频设备,然后进行语音数据的录制发送和接收播放。并且均启动本地的后置摄像头,准备进行图像采集,分别跟踪A和B,得到A和B的虚拟人物。
需要指出的是,多人实时通话的建立过程,与两人的情形类似,只不过是发起通话的时候,多了一个选择参与人员列表的过程。
下面详细针对如何基于环境图像生成通信界面的过程进行说明:
前述步骤生成第一通信背景信息的方式,可以为直接将所述所在环境的图像作为第一通信背景;
当然还可以为将所在环境的图像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图像作为第一通信背景。
可以理解的是,对所在环境的图像进行处理的方式,可以为进行灰度处理、颜色、色调、饱和度等多种方式的处理。
前述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采集得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基于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生成第一通信背景信息;及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所述第一用户利用第一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时的通信背景,可以包括:
场景一、
当第一次映射虚拟形象至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时,可以将虚拟形象映射到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的预设位置处;其中,所述预设位置可以为中间位置,还可以为用户设置的其他位置,这里不进行穷举。
本场景的一种示意图可以如图3所示,将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放在第一通信背景信息的中间位置从而得到第一通信图像,然后将第一通信图像在通信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展示,这种场景下用户只看到包含自己的虚拟形象的画面;也就是说,这种场景下,无论用户与谁进行通信,在第一用户的终端的显示区域内仅展示自己的虚拟形象形成的第一通信图像。
当然,还可以获取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比如,从服务器侧将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获取过来),将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包含有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的第一通信图像,并在显示区域内展示所述第一通信图像。此时,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进行通信的时候,第一用户能够在通信界面的显示区域内看到的为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所形成的第一通信图像。
还可以存在另一种方式,就是将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均映射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第一通信图像,并在通信界面的显示区域内展示所述第一通信图像;具体哪个位置放置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哪个位置方式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甚至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虚拟形象的拖拽,将每一个用户的虚拟形象拖拽到用户想要观看的位置处。比如,图4所示,当前展示了两个用户A、B的交互界面,用户A和B均展示在相应位置处(可以为预设的位置,可以为拖拽的位置)。
场景二、
当环境的图像发生变化,也就是在第一次映射之后、比如第二次或更多次映射虚拟形象至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变化后的环境的图像,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重新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第一通信图像。然后将第一通信图像展示在第一用户的终端设备中的通信界面的显示区域内。
针对场景二中更新第一通信图像的处理进行具体说明,具体来说,可以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移动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发生变化,采集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变化后的环境的图像;
和/或,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旋转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发生变化,采集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变化后的环境的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产生移动的检测方式,可以基于当前采集到的图像的变化来确定第一终端是否发生移动,比如,当第一终端发生前后移动时,可能当前采集到的图像会发生局部区域放大、或者环境图像增多的变化,那么通过针对环境图像的变化可以确定第一终端是否发生移动;
相应的,当第一终端产生移动时,将当前采集到的图像作为变化后的环境的图像。
检测第一终端发生旋转的方式,可以通过第一终端内设置的传感器进行检测;所述传感器可以为陀螺仪。相应的,当基于陀螺仪检测到旋转时,可以采集当前的图像作为变化后的环境的图像。
进一步地,实时通话建立后,会启动本地后置摄像头,利用实时采集的实景图像作为聊天场景的背景,因此背景会跟随摄像头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将虚拟人物与实景融合的效果。
具体来说,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重新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第一通信图像,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移动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
基于所述移动方向以及所述移动距离,对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所述虚拟形象;
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第一通信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中,移动方向可以包括有前、后、左、右、上、下等多种方向;当然前述几种方向仅为示例,具体实现时,还可以由前上、左下等等多种方向的组合;
移动距离可以由内置的三维坐标系中的两个坐标轴来分别表示,比如,第一终端内置的三维坐标为X、Y和Z三个轴向,那么可以分别通过三个轴向的移动距离来表示移动距离。
相应的,基于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调整虚拟形象可以包括:当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为Z轴方向时,可以基于在Z轴中的变化方向为正方向或反方向的情况,确定虚拟形象的放大和缩小。
或者,还可以为当采集的环境的图像放大(也就是说,当前采集的环境的图像中的局部图像被放大至整个屏幕),那么可以获取图像放大的倍数,然后将虚拟形象同比例的进行放大;反之,就是当采集的环境图像中(比如可以针对目标区域进行检测)存在更多的环境内容,那么可以认为图像出现缩小,获取缩小的比例,采用相同比例对第一通信图像中的虚拟形象进行缩小。
其中,第一通信图像中的虚拟形象可以认为是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也可以为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以及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比如,当第一通信图像中仅包含有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时,可以将第一通信图像中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进行方法或缩小处理;当第一通信图像中包含有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时,可以仅将第一用户对应的虚拟形象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当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针对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均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
也就是说,当后置摄像头移动时,会实时检测和跟踪当前背景的改变,并将虚拟人物形象的位置进行重新映射,从而达到随远近和方向而变化的AR体验效果。比如根据摄像头的远近不同,缩小和放大虚拟人物形象;根据方向的不同,以不同的角度显示虚拟人物的形象。
另外,关于第一终端产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时,不必针对虚拟形象的放大或缩小进行处理,而仅调整虚拟形象在第一背景信息中的位置即可;比如,第一终端在水平X轴方向移动的距离a,Y轴方向移动了距离b;那么可以将虚拟形象调整与a和b同样的方向以及距离;或者,还可以将虚拟形象按照比例调整与a和b相应的方向以及距离。
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重新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第一通信图像并展示,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旋转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
基于所述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对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所述虚拟形象;
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第一通信图像。
即远近效果的实现,是通过虚拟人物形象作为标记点,实时计算背景的变化比例,来进行人物形象的缩放。方向效果的实现,是通过手机陀螺仪的变化结果,计算出一个旋转角度,然后对当前人物形象进行旋转实现的。需要理解的是,旋转角度可以为第一终端内置的三维坐标中各个轴向对应的旋转角度,采用各个轴向的旋转角度可以调整虚拟形象的旋转角度。
生成的第一通信图像能够发送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以使得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基于第一通信图像生成自身所要展示的通信界面。
还包括:通过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来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图像;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图像,生成通信界面并展示。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在得到第一通信图像的时候,可以将第一通信图像发送给第二终端,使得第二终端获得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的通信图像;另外,第一终端也会生成自身的通信界面,具体的生成方式可以为将每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通信图像直接合并,展示在第一终端的通信界面上;
或者,还可以为,将第二通信图像中的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虚拟形象提取出来,放置在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生成第一终端的通信界面;
又或者,
将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虚拟形象、以及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进行合并,然后展示在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生成第一终端的通信界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通信图像,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通信图像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显示区域,并将该各个不同的显示区域组成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界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用户交互的界面可以参见图4、5,图4为两个用户交互的界面,如图5为多个用户进行交互的界面。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多个终端之间进行通信时,将用户的虚拟形象与当前的环境的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一通信图像,然后将第一通信图像至少发送给第二终端,以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交互体验,将虚拟形象融合在实景中,增加多个终端进行通信交互时的视觉体验。
与前述方法相对应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01:接收第一终端发来的通信请求,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602:采集第二用户的语音信息,基于所述通信连接发送所述语音信息至所述第一终端;
步骤603:采集所述第二用户所在环境的图像,基于所在环境的图像生成第二通信背景信息;
步骤604: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及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二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通信的第二通信图像。
这里,所述第二终端可以为能够与其他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者无线网络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比如,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设备,本实施例不进行穷举。
下面针对前述步骤601以及步骤602进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通话的建立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1、当ClientA(第一终端)打开与ClientB(第二终端)的会话界面;
2、ClientA通过会话界面点击呼叫按钮发起实时通话的请求;实时通话请求发送到实时信令服务器(Svr);
3、所述实时信令Svr收到ClientA的呼叫请求后,创建实时房间;
4、所述实时信令Svr向实时数据Svr申请数据资源(主要是接入IP等);
5-6、返回创建成功的数据给ClientA。与此同时,实时信令Svr会向ClientB推送一条来电通知(包含数据资源信息)。
7、ClientA在收到实时房间创建成功的结果后,根据数据接入信息,会开始预建立起与实时数据Svr之间的数据通道。这里预建立的目的是,一旦ClientB接听来电,可以更快的进入通话过程。
8-9、ClientB在收到来自ClientA的来电通知后,如果接听来电,就会开始建立与实时数据Svr的数据通道,一旦建立好后,ClientA和ClientB之间就可以进行实时数据的收发了。如果ClientB拒绝来电,实时信令Svr会给ClientA推送一条拒绝的通知,ClientA收到拒绝通知后,断开与实时数据Svr的数据通道,并结束这一次通话。
10-11、当ClientA和ClientB的数据通道都建立成功后,会启动各自的音频设备,然后进行语音数据的录制发送和接收播放。并且均启动本地的后置摄像头,准备进行图像采集,分别跟踪A和B,得到A和B的虚拟人物。
需要指出的是,多人实时通话的建立过程,与两人的情形类似,只不过是发起通话的时候,多了一个选择参与人员列表的过程。
下面详细针对如何基于环境图像生成通信界面的过程进行说明:
前述步骤603中,生成第二通信背景信息的方式,可以为直接将所述所在环境的图像作为第二通信背景;
当然还可以为将所在环境的图像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图像作为第二通信背景。
可以理解的是,对所在环境的图像进行处理的方式,可以为进行灰度处理、颜色、色调、饱和度等多种方式的处理。
前述步骤604中,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二通信背景信息中,可以包括两种场景:与前述场景一和场景二处理方式类似,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多个终端之间进行通信时,将用户的虚拟形象与当前的环境的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一通信图像,然后将第一通信图像至少发送给第二终端,以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交互体验,将虚拟形象融合在实景中,增加多个终端进行通信交互时的视觉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如图7所示,包括:
实时通话模块71,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收所述通信请求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通话界面模块72,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采集得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基于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生成第一通信背景信息;及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所述第一用户利用第一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时的通信背景。
这里,所述第一终端可以为能够与其他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者无线网络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比如,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可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不进行穷举。
实时通话模块71,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可以为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起通信请求,比如,可以拨打第二终端的电话号码,或者通过预设应用中的账号,向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相应的,建立通信连接,可以为通过服务器建立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也可以为通过移动网络中的核心网以及基站等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本实施例中不进行穷举,也不对建立通信连接的具体实施进行限定。
具体来说,实时通话模块71,通过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请求用于请求创建通话虚拟空间的请求,并且所述通信请求中至少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信息;
接收服务器侧发来的用于指示通话虚拟空间创建成功的信息;其中,所述用于指示通话虚拟空间创建成功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为所述第一终端分配的数据资源;
基于所述为第一终端分配的数据资源与所述服务器建立数据通道;
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受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请求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建立的数据通道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请求创建通话虚拟空间的请求可以为请求为第一终端发起的呼叫开启的通话空间的请求;也就是说,该请求发送给服务器之后,由服务器侧(实时信令服务器(Svr))为第一终端分配一定的通信数据资源;即所述实时信令Svr收到ClientA的呼叫请求后,创建实时房间;然后,所述实时信令Svr向实时数据Svr申请数据资源(主要是接入IP等);
服务器(所述实时信令Svr)向第一终端返回创建成功的数据,同时,服务器侧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通信请求;
一旦第一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来的用于指示通话虚拟空间创建成功的信息,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服务器(实时信令服务器Svr)建立数据通道,以使得当接收到第二终端接受通信请求的时候,立即通过建立的数据通道与第二终端进行通信。
此后,第一终端向服务器侧发送建立数据通道的请求,
进一步地,第一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道之后,实时通话模块71,用于采集第一用户的语音信息的方式可以为当建立通信连接时,开启语音采集单元(比如麦克风),通过语音采集单元进行语音信息的采集。
需要指出的是,多人实时通话的建立过程,与两人的情形类似,只不过是发起通话的时候,多了一个选择参与人员列表的过程。
下面详细针对如何基于环境图像生成通信界面的过程进行说明:
通话界面模块72,用于生成第一通信背景信息的方式,可以为直接将所述所在环境的图像作为第一通信背景;当然还可以为将所在环境的图像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图像作为第一通信背景。
可以理解的是,对所在环境的图像进行处理的方式,可以为进行灰度处理、颜色、色调、饱和度等多种方式的处理。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可以包括两种场景:
场景一、
通话界面模块72,用于当第一次映射虚拟形象至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时,可以将虚拟形象映射到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的预设位置处;其中,所述预设位置可以为中间位置,还可以为用户设置的其他位置,这里不进行穷举。本场景的一种示意图可以如图3所示,将第一用户放在第一通信背景信息的中间位置进行展示。本场景的一种示意图可以如图3所示,将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放在第一通信背景信息的中间位置从而得到第一通信图像,然后将第一通信图像在通信界面的显示区域进行展示,这种场景下用户只看到包含自己的虚拟形象的画面;也就是说,这种场景下,无论用户与谁进行通信,在第一用户的终端的显示区域内仅展示自己的虚拟形象形成的第一通信图像。
场景二、
通话界面模块72,用于基于变化后的环境的图像,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重新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第一通信图像;然后将第一通信图像展示在第一用户的终端设备中的通信界面的显示区域内。
针对场景二中更新第一通信图像的处理进行具体说明,具体来说,通话界面模块72,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移动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发生变化,采集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变化后的环境的图像;
和/或,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旋转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发生变化,采集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变化后的环境的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产生移动的检测方式,可以基于当前采集到的图像的变化来确定第一终端是否发生移动,比如,当第一终端发生前后移动时,可能当前采集到的图像会发生局部区域放大、或者环境图像增多的变化,那么通过针对环境图像的变化可以确定第一终端是否发生移动;
相应的,当第一终端产生移动时,将当前采集到的图像作为变化后的环境的图像。
检测第一终端发生旋转的方式,可以通过第一终端内设置的传感器进行检测;所述传感器可以为陀螺仪。相应的,当基于陀螺仪检测到旋转时,可以采集当前的图像作为变化后的环境的图像。
进一步地,实时通话建立后,会启动本地后置摄像头,利用实时采集的实景图像作为聊天场景的背景,因此背景会跟随摄像头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将虚拟人物与实景融合的效果。
具体来说,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重新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第一通信图像,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移动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基于所述移动方向以及所述移动距离,对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所述虚拟形象;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第一通信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中,移动方向可以包括有前、后、左、右、上、下等多种方向;当然前述几种方向仅为示例,具体实现时,还可以由前上、左下等等多种方向的组合;
移动距离可以由内置的三维坐标系中的两个坐标轴来分别表示,比如,第一终端内置的三维坐标为X、Y和Z三个轴向,那么可以分别通过三个轴向的移动距离来表示移动距离。
相应的,基于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调整虚拟形象可以包括:当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为Z轴方向时,可以基于在Z轴中的变化方向为正方向或反方向的情况,确定虚拟形象的放大和缩小。
或者,还可以为当采集的环境的图像放大(也就是说,当前采集的环境的图像中的局部图像被放大至整个屏幕),那么可以获取图像放大的倍数,然后将虚拟形象同比例的进行放大;反之,就是当采集的环境图像中(比如可以针对目标区域进行检测)存在更多的环境内容,那么可以认为图像出现缩小,获取缩小的比例,采用相同比例对第一通信图像中的虚拟形象进行缩小。
其中,第一通信图像中的虚拟形象可以认为是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也可以为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以及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比如,当第一通信图像中仅包含有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时,可以将第一通信图像中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进行方法或缩小处理;当第一通信图像中包含有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时,可以仅将第一用户对应的虚拟形象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当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针对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均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
也就是说,当后置摄像头移动时,会实时检测和跟踪当前背景的改变,并将虚拟人物形象的位置进行重新映射,从而达到随远近和方向而变化的AR体验效果。比如根据摄像头的远近不同,缩小和放大虚拟人物形象;根据方向的不同,以不同的角度显示虚拟人物的形象。
另外,关于第一终端产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时,不必针对虚拟形象的放大或缩小进行处理,而仅调整虚拟形象在第一背景信息中的位置即可;比如,第一终端在水平X轴方向移动的距离a,Y轴方向移动了距离b;那么可以将虚拟形象调整与a和b同样的方向以及距离;或者,还可以将虚拟形象按照比例调整与a和b相应的方向以及距离。
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重新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第一通信图像,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旋转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基于所述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对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所述虚拟形象;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第一通信图像。
即远近效果的实现,是通过虚拟人物形象作为标记点,实时计算背景的变化比例,来进行人物形象的缩放。方向效果的实现,是通过手机陀螺仪的变化结果,计算出一个旋转角度,然后对当前人物形象进行旋转实现的。需要理解的是,旋转角度可以为第一终端内置的三维坐标中各个轴向对应的旋转角度,采用各个轴向的旋转角度可以调整虚拟形象的旋转角度。
生成的第一通信图像能够发送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以使得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基于第一通信图像生成自身所要展示的通信界面。
还包括:通过通信连接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来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图像;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图像,生成通信界面并展示。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在得到第一通信图像的时候,可以将第一通信图像发送给第二终端,使得第二终端获得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的通信图像;另外,第一终端也会生成自身的通信界面,具体的生成方式可以为将每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通信图像直接合并,展示在第一终端的通信界面上;
或者,还可以为,将第二通信图像中的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虚拟形象提取出来,放置在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生成第一终端的通信界面;
又或者,
将第二终端的用户的虚拟形象、以及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进行合并,然后展示在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生成第一终端的通信界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通信图像,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通信图像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显示区域,并将该各个不同的显示区域组成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界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用户交互的界面可以参见图4、5,图4为两个用户交互的界面,如图5为多个用户进行交互的界面。
进一步地,结合图8,实现本方案的基础技术架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通话界面模块:主要实现3D通话场景界面、虚拟人物,AR效果的显示和渲染。2)实时通话模块:主要实现了语音通话的通道建立、信令管理、设备管理、音频数据收发等。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在多个终端之间进行通信时,将用户的虚拟形象与当前的环境的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一通信图像,然后将第一通信图像至少发送给第二终端,以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交互体验,将虚拟形象融合在实景中,增加多个终端进行通信交互时的视觉体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
采集得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基于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生成第一通信背景信息;及
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所述第一用户利用第一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时的通信背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第一用户所在环境的变化,采集环境变化后的实景图像;
利用该环境变化后的实景图像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
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更新后的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时的更新后的通信背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用户所在环境的变化,采集环境变化后的实景图像,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移动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发生变化,采集环境变化后的环境的实景图像;
和/或,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旋转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发生变化,采集环境变化后的环境的实景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更新后的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时的更新后的通信背景,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移动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
基于所述移动方向以及所述移动距离,对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所述虚拟形象;
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通信背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更新后的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时的更新后的通信背景,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旋转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
基于所述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对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所述虚拟形象;
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调整后的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通信背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还包括:
通过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请求用于请求创建通话虚拟空间的请求,并且所述通信请求中至少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信息;
接收服务器侧发来的用于指示通话虚拟空间创建成功的信息;其中,所述用于指示通话虚拟空间创建成功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为所述第一终端分配的数据资源;
基于所述为第一终端分配的数据资源与所述服务器建立数据通道;
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受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请求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建立的数据通道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第一用户的语音信息,基于所述通信连接发送所述语音信息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实时通话模块,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起通信请求,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收所述通信请求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通话界面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采集得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基于所在环境的实景图像生成第一通信背景信息;及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所述第一用户利用第一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时的通信背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话界面模块,用于基于第一用户所在环境变化后的图像,更新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将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将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更新后的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进行通信时的更新后的通信背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界面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移动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发生变化,采集环境变化后的环境的实景图像;
和/或,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旋转时,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环境发生变化,采集环境变化后的环境的实景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界面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移动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基于所述移动方向以及所述移动距离,对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所述虚拟形象;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通信背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界面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终端产生旋转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基于所述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对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所述虚拟形象;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和/或,调整后的所述第二用户的虚拟形象映射至所述第一通信背景信息中,得到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信的更新后的第一通信图像。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时通话模块,用于通过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其中,所述通信请求用于请求创建通话虚拟空间的请求,并且所述通信请求中至少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的信息;接收服务器侧发来的用于指示通话虚拟空间创建成功的信息;其中,所述用于指示通话虚拟空间创建成功的信息中至少包括有为所述第一终端分配的数据资源;基于所述为第一终端分配的数据资源与所述服务器建立数据通道;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接受所述第一终端的通信请求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建立的数据通道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通话模块,用于采集第一用户的语音信息,基于所述通信连接发送所述语音信息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
15.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1147383.5A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8029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7383.5A CN109802931B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CT/CN2018/114080 WO2019096027A1 (zh) 2017-11-17 2018-11-06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6/658,354 US11089266B2 (en) 2017-11-17 2019-10-21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47383.5A CN109802931B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2931A true CN109802931A (zh) 2019-05-24
CN109802931B CN109802931B (zh) 2021-08-06

Family

ID=66539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47383.5A Active CN109802931B (zh) 2017-11-17 2017-11-17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9266B2 (zh)
CN (1) CN109802931B (zh)
WO (1) WO201909602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9283A (zh) * 2019-06-11 2019-09-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94859A (zh) * 2022-03-25 2022-06-07 乐元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形象展示系统及方法
WO2023011056A1 (zh) * 2021-07-31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201870350A1 (en) 2018-05-07 2019-12-05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US10785413B2 (en) 2018-09-29 2020-09-22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depth-based annotation
US11227446B2 (en) * 2019-09-27 2022-01-18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modeling, measuring, and drawing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US11003308B1 (en) 2020-02-03 2021-05-11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annotating, measuring, and modeling environments
US11727650B2 (en) 2020-03-17 2023-08-15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displaying and manipulating virtual objects in augmented reality environments
US11233973B1 (en) * 2020-07-23 2022-01-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ixed-reality teleconferencing across multiple locations
US11076128B1 (en) * 2020-10-20 2021-07-27 Katmai Tech Holdings LLC Determining video stream quality based on relative position in a virtual space,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11941764B2 (en) 2021-04-18 2024-03-26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adding effects in augmented reality environments
CN117321541A (zh) * 2021-05-19 2023-12-2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通信设备之间的语义信息通信
JP2023056109A (ja) * 2021-10-07 2023-04-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仮想空間制御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230300292A1 (en) * 2022-03-15 2023-09-21 Meta Platforms, Inc. Providing shared augmented reality environments within video calls
WO2023244169A1 (en) * 2022-06-13 2023-12-21 Lemon Inc. Compu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ndering avatar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56788A1 (en) * 2013-02-01 2015-12-10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lient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5320532A (zh) * 2014-07-31 2016-02-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交互界面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657323A (zh) * 2015-12-30 2016-06-08 掌赢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70026612A1 (en) * 2015-07-20 2017-01-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ojection unit
CN106657060A (zh) * 2016-12-21 2017-05-1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现实场景的vr通讯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1863A1 (en) * 2001-06-29 2003-01-02 Brian Davidson Portable digital devices
CN101677386A (zh) * 2008-08-01 2010-03-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可选择实时虚拟通话背景的系统及视频通话方法
CN102307292A (zh) * 2011-09-01 2012-01-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通话方法及可视终端
KR101995958B1 (ko) * 2012-11-28 2019-07-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스마트 글래스 기반 영상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8881784B (zh) * 2017-05-12 2020-07-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场景实现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56788A1 (en) * 2013-02-01 2015-12-10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lient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5320532A (zh) * 2014-07-31 2016-02-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交互界面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US20170026612A1 (en) * 2015-07-20 2017-01-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ojection unit
CN105657323A (zh) * 2015-12-30 2016-06-08 掌赢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657060A (zh) * 2016-12-21 2017-05-1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现实场景的vr通讯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9283A (zh) * 2019-06-11 2019-09-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11056A1 (zh) * 2021-07-31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594859A (zh) * 2022-03-25 2022-06-07 乐元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形象展示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89266B2 (en) 2021-08-10
US20200053318A1 (en) 2020-02-13
WO2019096027A1 (zh) 2019-05-23
CN109802931B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2931A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881784A (zh) 虚拟场景实现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US675385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3-D shared virtual environment display communication virtual conference and programs therefor
CN108076307B (zh) 基于ar的视频会议系统和基于ar的视频会议方法
US20160269679A1 (en) Sharing Content
CN104427293B (zh) 一种建立视频会议界面的方法、装置及视频终端
CN106683195B (zh) 一种基于室内定位的ar场景渲染方法
US20120075338A1 (en) Proximity inclusion zone pickup settings for distributed conversations
KR20140107189A (ko) 비디오 메세징
CN105450736A (zh) 与虚拟现实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48517A (zh)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视频会议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109828A1 (zh) Ar业务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513088B (zh) 群组视频会话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83371A (zh) 拍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536095A (zh) 通话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549744A (zh) 一种构建虚拟三维会议场景的方法、服务器和ar设备
CN104380720A (zh) 视频会议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24060799A1 (zh) 多设备协同方法及客户端
JP6435701B2 (ja) 制御装置
KR100912230B1 (ko) 대체 영상 통화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CN113518198B (zh) 会话界面显示方法、会议界面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308740A (zh) 3d场景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6953221B2 (ja)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サーバ
CN105530354B (zh) 一种照片通讯录的生成方法及通讯设备
CN108156501A (zh) 用于对视频数据进行动态合成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