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1946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1946A
CN109801946A CN201910093793.9A CN201910093793A CN109801946A CN 109801946 A CN109801946 A CN 109801946A CN 201910093793 A CN201910093793 A CN 201910093793A CN 109801946 A CN109801946 A CN 1098019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
subgroup
display
photosensi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37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1946B (zh
Inventor
郭玉珍
陈小川
王雷
王海生
刘英明
赵利军
李昌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937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019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1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194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8345 priority patent/WO2020155955A1/zh
Priority to KR1020217016386A priority patent/KR20210119952A/ko
Priority to EP19912815.8A priority patent/EP3920227A4/en
Priority to JP2020567204A priority patent/JP2022518308A/ja
Priority to US17/041,915 priority patent/US1165354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1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1946B/zh
Priority to US18/182,894 priority patent/US2023021778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提高集成在显示面板中的感光单元的识别精度。该显示面板包括:子像素阵列,子像素阵列包括:发出不同颜色光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及第三子像素;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子像素阵列的出光面下方的多个感光单元;每个感光单元包括感光器件,沿显示面板板面的垂直方向,每个感光器件中的感光层与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及第三子像素均有重叠。用于显示面板及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制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用于采集指纹的识别器件(即指纹识别器件)通常设置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之外,例如,集成在手机等终端的Home键(即起始键)上,导致显示屏的屏占比(即显示区域占整个显示屏正面的比例)较低。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显示区域的屏占比,提出了将指纹识别器件集成在显示区域内的全屏指纹识别技术。
现有的全屏指纹识别的装置中,集成在显示区域内的指纹识别器件通常为感光器件。该感光器件包括有感光层(也可称为光敏层),感光层通过接收被手指表面的脊和谷所反射的光线,以产生光电信号;由于手指表面的脊相对突出、谷相对内凹,因此脊、谷所反射的光强也不同,进而影响感光器件中所产生的光电信号,根据对多个感光器件所产生的光电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可实现对指纹的识别。
然而,由于显示区域内的各子像素会发出的不同颜色的显示光,对感光层接收手指反射光会产生影响,从而降低感光单元的识别的精度。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提高集成在显示面板中的感光单元的识别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子像素阵列,所述子像素阵列包括:发出不同颜色光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及第三子像素;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子像素阵列的出光面下方的多个感光单元;每个所述感光单元包括感光器件,沿所述显示面板板面的垂直方向,每个所述感光器件中的感光层与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及所述第三子像素均有重叠。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感光层与所述第一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每个所述感光层与所述第二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每个所述感光层与所述第三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阵列具体包括:沿列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显示组;每个所述显示组包括:沿行方向依次交替排列的第一显示亚组、第二显示亚组;每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每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均包括:分布于相邻两行的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及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在每个所述显示组中,各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与各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均位于同一行,各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与各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均位于同一行。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光单元均匀分布在所述子像素阵列的出光面下方。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感光层包括:第一子感光层、第二子感光层及第三子感光层;每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每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的出光面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感光单元;沿所述垂直方向,在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的所述感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子感光层与该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二子感光层与该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三子感光层与该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沿所述垂直方向,在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的所述感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子感光层与该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二子感光层与该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三子感光层与该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沿列方向,每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构成一个第一虚拟亚组,每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构成一个第二虚拟亚组;每个所述第一虚拟亚组、每个所述第二虚拟亚组的出光面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感光单元;沿所述垂直方向,在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一虚拟亚组的所述感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子感光层与该第一虚拟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二虚拟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二子感光层与该第一虚拟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二虚拟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三子感光层与该第一虚拟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沿所述垂直方向,在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二虚拟亚组的所述感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子感光层与该第二虚拟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一虚拟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二子感光层与该第二虚拟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一虚拟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三子感光层与该第二虚拟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子感光层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每个所述第二子感光层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每个所述第三子感光层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一列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的缝隙与所述第三子像素沿列方向的中线对齐;一列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的缝隙与所述第三子像素沿列方向的中线对齐;每个所述感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子感光层、所述第二子感光层及所述第三子感光层的中心连接构成一个虚拟三角形;其中,沿行方向和列方向,相邻两个所述虚拟三角形中的中点之间的间距均相等,所述中点为每个所述虚拟三角形中,所述第三子感光层的中心所在的顶角到对边的垂线的中点。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垂直方向,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及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图形均为六边形。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指纹识别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感光层有重叠的部分为该第一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所述第二子像素与所述感光层有重叠的部分为该第二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所述第三子像素与所述感光层有重叠的部分为该第三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三发光器件的发光层。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子像素、每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及每个所述第三子像素均还包括:与该子像素中的相应发光器件电性连接的驱动晶体管;每个所述感光单元还包括:与该感光单元中的所述感光器件电性连接的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中的有源层与所述开关晶体管中的有源层的材料不同,且所述开关晶体管中的有源层采用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晶体管中的有源层采用低温多晶硅材料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基于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集成在该显示面板中的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的每个感光单元中,感光器件中的感光层与发出不同颜色光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及第三子像素均有重叠。即,每个感光单元均处于第一子像素中的发光层、第二子像素中的发光层及第三子像素中的发光层下方,每个感光单元中的感光层所接收到的手指表面的脊、谷所反射的光均是透过了发出三种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发光层的滤光,从而降低了导致到达各个感光单元中的感光层的反射光被滤光后的程度差异,降低感光单元所产生的光电信号失真的程度,从而提高集成在上述显示面板中的感光单元的识别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显示亚组、第二显示亚组及对应的感光单元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虚拟亚组、第二虚拟亚组及对应的感光单元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感光阵列的行列等间距排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各显示亚组和虚拟亚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和图4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OLED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和图4中B-B’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和图4中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显示面板;02-显示装置;
10-子像素阵列;10A-出光面;100-显示组;
101-第一显示亚组;102-第二显示亚组;
103-第一虚拟亚组;104-第二虚拟亚组;
11-第一子像素;110-第一发光器件;1101-第一发光层;
12-第二子像素;120-第二发光器件;1201-第二发光层;
13-第三子像素;130-第三发光器件;1301-第三发光层;
14-感光单元;140-感光器件;
1401-感光层;1402-底电极;1403-顶电极;
S1-第一子感光层;S2-第二子感光层;S3-第三子感光层;
200-衬底基板;201-栅绝缘层;202-第一层间绝缘层;
203-第二层间绝缘层;204-第三层间绝缘层;205-像素界定层;
206-薄膜封装层;207-第四层间绝缘层;208-保护层;
D-驱动晶体管;D(a)-有源层;a1-掺杂区;a2-未掺杂区;D(g)-栅极;D(s)-源极;D(d)-漏极;C1-存储电容电极;L1-连接部;
T-开关晶体管;T(a)-有源层;T(g)-栅极;T(s)-源极;T(d)-漏极;
O1-阳极;O2-发光层;O3-阴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共同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当理解,诸如在通常字典里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例如,本发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上方”、“下/下方”、“行/行方向”以及“列/列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涉及“行方向”的实施例可以在“列方向”的情况下实施等等,相反亦如此。将本专利所述方案进行90°旋转或镜像后亦属本专利权利范畴。
相关技术中,将感光单元集成在显示面板内部(即Incell集成),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智能化,然而,由于显示面板已有的显示分辨率很高,即具有分布地非常密集的多个子像素,将感光单元集成在显示面板中后,每个感光单元的感光层的面积均会受到已有子像素的影响,只能具有面积较小的感光层,这样,相对于屏外独立的光学指纹阵列,集成在显示面板内的感光单元的受光面积(即感光层能够接收到光的面积)会有所减小,导致光敏电信号的降低。
下面以显示面板为OLED(即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为例,对相关技术中的集成有感光单元的OLED显示面板,及感光单元集成在显示面板中的排列方式做具体说明。
OLED显示面板中包括呈矩阵排列的多个子像素(即sub-pixel,也可称为亚像素),多个子像素进一步分为多个红色子像素(Red,以下简称为R子像素)、多个绿色子像素(Green,以下简称为G子像素)以及多个蓝色子像素(Blue,以下简称为B子像素),为使得OLED显示面板显示的画面能够具有更好的彩色质量,R、G、B子像素的矩阵设计具体为采用品字形(也称为“Delta”,即三角形)的设计结构。
即,如图1所示,在每行子像素中,以B子像素(图1中标记为B)、G子像素(图1中标记为G)、R子像素(图1中标记为R)为一组重复排列。并且,相邻两行子像素错开排列,错开的宽度例如为各个子像素沿行方向X-X’上的宽度的一半,以使得下一行子像素与上一行子像素中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的间隙沿列方向Y-Y’对齐,从而使得分别位于相邻两行,且相互靠近的三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形成一个品字形结构(如图1中的虚线框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1中仅示意出呈矩阵排列的多个子像素中的局部排列,其余未示意出的子像素也均按照上述RGB品字形进行排列。
R、G、B子像素进一步分别包括发出红光、绿光、蓝光的OLED器件,图1中的各六边形示意出的分别为各OLED器件的发光层,即R发光层、G发光层、B发光层,各发光层下覆盖的部分为各OLED器件的阳极O1;OLED器件的阴极通常为透明电极,以使得OLED器件的发光层发出的光能够从上方的透明阴极一侧射出(即顶发射型),且各OLED器件的阴极通常为连接在一起的整层电极,图1中未示意出各OLED器件的阴极。
在G子像素的OLED器件中,可以如图1中所示,阳极O1为一个电极,从而控制一个G子像素中的发光层全部发光;或者,阳极O1也可以分为沿列方向Y-Y’的多个电极(例如为两个),从而控制一个G子像素中的发光层对应于各个电极的部分分别发光,此为常规设计,具体不再赘述。
基于RGB品字形的设计结构,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感光单元的排列方式,请继续参阅图1,沿行方向X-X’,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的间隙下方设置有一个感光单元,图1中仅示意出每个感光单元中的感光层S。
在上述OLED显示面板中增加感光单元后,由于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的缝隙非常小(沿行方向X-X’,缝隙的宽度相对于每个子像素宽度很小,可以近似忽略),感光层需要一定的面积来接受手指表面的脊、谷所反射的光,因此,感光层设置在R、G、B子像素之间的间隙下方时,与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发光层必然会有重叠,从而使得手指表面的脊、谷所反射的光是透过R、G、B子像素的发光层后照射到下方的感光层表面的。
然而,在上述设计方式中,每个感光单元处于不同的R发光层、G发光层、B发光层下方,感光单元的设置位置共有三种,即:一种位于R子像素与G子像素下方、再一种位于G子像素与B子像素下方、另一种位于G子像素与B子像素下方。
这里,以图1中的第一行子像素为例,左起第一个感光单元的感光层S位于B子像素与G子像素下方,这样,该感光层S接受到的反射光是经过了B发光层与G发光层的滤光;左起第二个感光单元的感光层S位于G子像素与R子像素下方,这样,该感光层S接受到的反射光是经过了G发光层与R发光层的滤光;左起第三个感光单元的感光层S位于R子像素与B子像素下方,这样,该感光层S接受到的反射光是经过了R发光层与B发光层的滤光。
由于发出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层材料不同,相应的,发出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层对手指表面的脊、谷所反射的光的滤光程度也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到达各个感光单元的感光层的反射光被滤光的程度相差较大,使得感光单元所产生的光电信号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失真,影响指纹的识别精度。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01包括:子像素阵列10和设置在该子像素阵列10的出光面下方的多个感光单元14。
其中,该子像素阵列10包括:发出不同颜色光的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及第三子像素13。每个感光单元14包括感光器件,沿上述显示面板01板面的垂直方向,每个感光器件中的感光层1401与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及第三子像素13均有重叠。
上述显示面板01具体为指纹识别显示面板,是将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的感光单元14集成在OLED显示面板中。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及第三子像素13发出不同颜色光,该不同颜色光例如可以包括蓝色、绿色及红色。
示例的,第一子像素11发出蓝光,即第一子像素11为B子像素;第二子像素12发出绿光,即第二子像素12为G子像素;第三子像素13发出红光,即第三子像素13为R子像素。
这样一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01,集成在该显示面板01中的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的每个感光单元14中,感光器件中的感光层1401与发出不同颜色光的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及第三子像素13均有重叠。即,每个感光单元14均处于第一子像素11中的发光层、第二子像素12中的发光层及第三子像素13中的发光层下方,每个感光单元14中的感光层1401所接收到的手指表面的脊、谷所反射的光均是透过了发出三种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发光层的滤光,从而降低了导致到达各个感光单元14中的感光层1401的反射光被滤光后的程度差异,降低感光单元所产生的光电信号失真的程度,从而提高集成在上述显示面板01中的感光单元14的识别精度。
示例的,每个感光层1401与第一子像素11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每个感光层1401与第二子像素12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每个感光层1401与第三子像素13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及第三子像素13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基于显示面板01显示画面时的相应色彩配置要求,沿显示面板01板面的垂直方向,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及第三子像素13的图形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只要使得每个感光层1401与发出同一种颜色光的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即可,每个感光层1401与发出不同颜色光的子像素之间重叠的区域面积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这样一来,通过使得每个感光层1401与发出同一种颜色光的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从而使得发出不同颜色光的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及第三子像素13中的发光层对每个感光单元14中的感光层1401的光遮挡总面积均相同,消除了各个感光单元中的感光层1401接收到的反射光被滤光的差异,从而解决了由于滤光差异而导致的光电信号失真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在上述显示面板01中的感光单元14的识别精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1中,各子像素的排列方式具体为品字形,请继续参阅图2,上述子像素阵列10具体包括:
沿列方向Y-Y’依次排列的多个显示组100。
每个显示组100包括:沿行方向X-X’依次交替排列的第一显示亚组101、第二显示亚组102。
每个第一显示亚组101、每个第二显示亚组102均包括:分布于相邻两行的一个上述第一子像素11、一个上述第二子像素12及一个上述第三子像素13。
在每个显示组100中,各个第一显示亚组101中的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与各个第二显示亚组102中的第三子像素13均位于同一行,各个第一显示亚组101中的第三子像素13与各个第二显示亚组102中的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均位于同一行。
即,在每个显示组100中,各个第一显示亚组101呈现为类似于倒立的品字形结构(以下简称为倒品字形)、各个第二显示亚组102呈现为类似于正立的品字形结构(以下简称为正品字形)。
这样,子像素阵列10是由沿行方向X-X’交替排列的一列倒品字形、一列正品字形所构成的。
基于上述倒品字形与正品字形交替排列的设计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类似于字母Y结构(以下简称为Y型)的感光单元14,以使该Y型感光单元14能够均匀地分布在上述子像素阵列10的出光面下方,请继续参阅图2,每个第一显示亚组101、每个第二显示亚组102的出光面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感光单元14。
如图3所示,每个感光层1401包括:第一子感光层S1、第二子感光层S2及第三子感光层S3。
其中,沿显示面板01板面的垂直方向,在对应于每个第一显示亚组101的感光单元14中,第一子感光层S1与该第一显示亚组101中的第三子像素13、相邻的第二显示亚组102中靠近的第二子像素12均有重叠,第二子感光层S2与该第一显示亚组101中的第三子像素13、相邻的第二显示亚组102中靠近的第一子像素11均有重叠,第三子感光层S3与该第一显示亚组101中的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均有重叠。
沿显示面板01板面的垂直方向,在对应于每个第二显示亚组102的感光单元14中,第一子感光层S1与该第二显示亚组102中的第三子像素13、相邻的第一显示亚组101中靠近的第二子像素12均有重叠,第二子感光层S2与该第二显示亚组102中的第三子像素13、相邻的第一显示亚组101中靠近的第一子像素11均有重叠,第三子感光层S3与该第二显示亚组102中的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均有重叠。
这里,由于第一显示亚组101呈现为倒品字形结构,因此,与第一显示亚组101对应的、位于其出光面下方的感光单元14相应的也呈倒Y型结构,以使得每个感光单元14中的感光层1401沿三个方向延伸出的分支能够位于不同相邻的子像素之间的缝隙下方。
即,第一子感光层S1与第二子像素12、第三子像素13有重叠,第二子感光层S2与第一子像素11、第三子像素13有重叠,第三子感光层S3与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有重叠。
这样,可以实现在品字形结构的子像素设计中,每个倒品字形结构的第一显示亚组101出光面下方的感光单元14的受光面积最大化,从而可以提高感光单元14所产生的光电信号的信号量。
同样的,由于第二显示亚组102呈现为正品字形结构,因此,与第二显示亚组102对应的、位于其出光面下方的感光单元14相应地也呈正Y型结构,以使得每个感光单元14中的感光层1401沿三个方向延伸出的分支能够位于不同相邻的子像素之间的缝隙下方。
即,第一子感光层S1与第二子像素12、第三子像素13有重叠,第二子感光层S2与第一子像素11、第三子像素13有重叠,第三子感光层S3与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有重叠。
这样,可以实现在品字形结构的子像素设计中,每个正品字形结构的第二显示亚组102出光面下方的感光单元14的受光面积最大化,从而可以提高感光单元14所产生的光电信号的信号量。
进一步的,为使得上述显示面板01中能够集成有更多的感光单元14,从而有利于实现全屏指纹识别,感光单元14还设置在沿列方向Y-Y’相邻的两个第一显示亚组101之间以及沿列方向Y-Y’相邻的两个第二显示亚组102之间,具体如下所述:
如图4所示,沿列方向Y-Y’,每个第一显示亚组101中的第三子像素13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显示亚组101中的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构成一个第一虚拟亚组103,每个第二显示亚组102中的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二显示亚组102中的第三子像素13构成一个第二虚拟亚组104;每个第一虚拟亚组103、每个第二虚拟亚组104的出光面下方均设置有一个上述的感光单元14。
其中,如图5所示,沿显示面板01板面的垂直方向,在对应于每个第一虚拟亚组103的感光单元14中,第一子感光层S1与该第一虚拟亚组103中的第三子像素13、相邻的第二虚拟亚组104中靠近的第二子像素12均有重叠,第二子感光层S2与该第一虚拟亚组103中的第三子像素13、相邻的第二虚拟亚组104中靠近的第一子像素11均有重叠,第三子感光层S3与该第一虚拟亚组103中的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均有重叠。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显示亚组101呈现为倒品字形结构,因此,沿列方向Y-Y’的相邻两个第一显示亚组101中,相互靠近的三个子像素组成的第一虚拟亚组103即呈现为相反的正品字形结构,位于该正品字形结构的第一虚拟亚组103的出光面下方的感光单元14相应地也为正Y型结构。
这样,可以实现在品字形结构的子像素设计中,每个正品字形结构的第一虚拟亚组103出光面下方的感光单元14的受光面积最大化,从而可以提高感光单元14所产生的光电信号的信号量。
请继续参阅图5,沿显示面板01板面的垂直方向,在对应于每个第二虚拟亚组104的感光单元14中,第一子感光层S1与该第二虚拟亚组104中的第三子像素13、相邻的第一虚拟亚组103中靠近的第二子像素12均有重叠,第二子感光层S2与该第二虚拟亚组104中的第三子像素13、相邻的第一虚拟亚组103中靠近的第一子像素11均有重叠,第三子感光层S3与该第二虚拟亚组104中的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均有重叠。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显示亚组102呈现为正品字形结构,因此,沿列方向Y-Y’的相邻两个第二显示亚组102中,相互靠近的三个子像素组成的第二虚拟亚组104即呈现为相反的倒品字形结构,位于该倒品字形结构的第二虚拟亚组104的出光面下方的感光单元14相应地也为倒Y型结构。
这样,可以实现在品字形结构的子像素设计中,每个倒品字形结构的第二虚拟亚组104出光面下方的感光单元14的受光面积最大化,从而可以提高感光单元14所产生的光电信号的信号量。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在相关技术中,相邻子像素之间的缝隙处还设置有一些走线、过孔等常规结构,为避让出这些结构,在上述正Y型结构和倒Y型结构的感光单元14中,每个感光层1401中的三个分支,即第一子感光层S1、第二子感光层S2及第三子感光层S3,可以设置为参考图3或图5所示的互不连接。
感光器件中还包括的位于感光层1401两侧的底电极和顶电极可以为整层结构,以使得互不连接的第一子感光层S1、第二子感光层S2及第三子感光层S3均能够设置在底电极表面,顶电极能够覆盖住互不连接的第一子感光层S1、第二子感光层S2及第三子感光层S3。
这样,上述正Y型结构和倒Y型结构的感光单元14中的底电极1402,相应地也为正Y型结构和倒Y型结构,具体结构参考图3或图5所示;而顶电极通常为透明电极,图3或图5中未示意出。
进一步的,为便于感光层1401中向三个方向延伸的各个子感光层的制备及设计,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5,每个第一子感光层S1与对应的第二子像素12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与对应的第三子像素13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每个第二子感光层S2与对应的第一子像素11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与对应的第三子像素13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每个第三子感光层S3与对应的第一子像素11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与对应的第二子像素12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
以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及第三子像素13分别为B子像素、G子像素及R子像素为例,各个感光单元14在不同子像素的出光面下方被对应的子像素中的发光层覆盖的面积分布比例如下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正Y结构的感光单元14和倒Y结构的感光单元14分别被R、G、B子像素的发光层覆盖的面积相等,从而消除了各个感光单元中的感光层1401接收到的反射光被滤光的差异,解决了由于滤光差异而导致的光电信号失真的问题。
表1.各个感光单元被不同子像素的发光层覆盖的面积分布比例
请继续参阅图1,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子像素的图形通常呈六边形设计,且六边形沿列方向Y-Y’的长度大于其沿行方向X-X’的宽度,即每个子像素为呈长条状的六边形。
这样一来,当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的间隙下方设置有一个感光单元时,相邻两个感光单元中的感光层S沿行方向X-X’之间的间距W1与相邻两个感光单元中的感光层S沿列方向Y-Y’之间的间距W2不相等,导致感光单元的行向和列向间距不同,在进行指纹像素采集时会发生图像扭曲失真,导致生成的指纹图像被压缩或被拉伸,需要增加矫正算法,增加了指纹识别的难度。
因此,为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了,将Y型结构的感光单元设置为行方向和列方向的间距均相同,这样在进行指纹像素采集时不会发生图像失真,无需增加矫正算法,降低指纹识别的难度。
请继续参阅图4,一列第一显示亚组101中,第一子像素11与第二子像素12之间的缝隙与第三子像素13沿列方向Y-Y’的中线对齐;一列第二显示亚组102中,第一子像素11与第二子像素12之间的缝隙与第三子像素13沿列方向Y-Y’的中线对齐。
这样,位于每个第一显示亚组101、每个第二显示亚组102、每个第一虚拟亚组103及每个第二虚拟亚组104的出光面下方的感光单元14能够形成一个矩阵排列的感光阵列。
为了使得该感光阵列中感光单元14沿行方向X-X’和沿列方向Y-Y’的间距均相等,如图6所示,每个感光单元14中的第一子感光层S1、第二子感光层S2及第三子感光层S3的中心连接构成一个虚拟三角形(如图6中的虚线三角形所示),沿行方向X-X’和列方向Y-Y’,相邻两个虚拟三角形中的中点之间的间距均相等(均为W)。
其中,上述中点为每个虚拟三角形中,第三子感光层的中心所在的顶角到对边的垂线的中点。
这里,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5,沿上述显示面板01板面的垂直方向,第一子像素11、第二子像素12及第三子像素13的图形均为六边形。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请结合图7和图8所示,各个子像素11、12及13的图形还可以为矩形,每个倒品字形结构的第一显示亚组101的出光面下方均设置有一个倒Y型结构的感光单元14、每个正品字形结构的第二显示亚组102的出光面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正Y型结构的感光单元14、每个正品字形结构的第一虚拟亚组103的出光面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正Y型结构的感光单元14、每个倒品字形结构的第二虚拟亚组104的出光面下方均设置有一个倒Y型结构的感光单元14。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图7中,仅示意出每个感光单元14的整体结构,未示意出其中的互不连接的第一子感光层S1、第二子感光层S2及第三子感光层S3,各子感光层的图形及具体说明可参考以上图2至图5及相应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并且,图8的放大示意图仅为了示意出矩形的各子像素的排列方式,未示意出各个显示亚组及各个虚拟亚组出光面下方的感光单元。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发光器件110;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发光器件120;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发光器件130。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显示面板01还包括有衬底基板200,上述各子像素及感光单元14即设置在上述衬底基板200上。
请继续参阅图9,沿上述显示面板01板面的垂直方向Z-Z’,第一子像素与感光单元中的感光层(图9中的剖视方向示意出的具体为感光层中的第二子感光层S2和第三子感光层S3)有重叠的部分具体为该第一子像素中的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发光层1101;第二子像素与感光层(图9中的剖视方向示意出的具体为感光层中的第一子感光层S1和第三子感光层S3)有重叠的部分为该第二子像素中的第二发光器件120的发光层1201;第三子像素与感光层(图9中的剖视方向示意出的具体为感光层中的第一子感光层S1和第二子像素S2)有重叠的部分为该第三子像素中的第三发光器件130的发光层1301。
进一步的,上述每个第一子像素11、每个第二子像素12及每个第三子像素13均还包括:与该子像素中的相应发光器件电性连接的驱动晶体管D。
每个感光单元14还包括:与该感光单元14中的感光器件140电性连接的开关晶体管T。
其中,各子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D中的有源层与感光单元中的开关晶体管T中的有源层的材料不同,且开关晶体管T中的有源层采用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每个第一子像素11、每个第二子像素12及每个第三子像素13均还包括:与该子像素中的相应发光器件电性连接的驱动晶体管D”,即指每个第一子像素11还包括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电性连接的驱动晶体管D,以接收相应的驱动信号,每个第二子像素12还包括与第二发光器件120电性连接的驱动晶体管D,以接收相应的驱动信号,每个第三子像素13还包括与第三发光器件130电性连接的驱动晶体管D,以接收相应的驱动信号。
由于低温多晶硅(即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简称为LTPS)材料的漏电流较大,会降低指纹脊、谷信号差异,影响指纹识别精度,而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有源层的漏电流较小,因此,感光单元14中的开关晶体管T中的有源层采用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成,对感光器件140所产生的指纹脊谷信号差异影响较小,通过与上述的Y型感光单元14的排布方式相结合,有利于在上述显示面板01中集成指纹识别精度优良的感光单元。
这里,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例如可以为IGZO(即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铟镓锌氧化物)、IGTO(即Indium Gallium Tin Oxide,铟镓锡氧化物)、IZTO(即Indium ZincTin Oxide,铟锌锡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的,各子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D中的有源层可以采用单晶硅、多晶硅、低温多晶硅、有机半导体等常规材料制程,例如,可沿用常规低温多晶硅(即Low TemperaturePoly Silicon,简称为LTPS)材料制成,以简化制备工艺,从而实现了光学指纹的氧化物制程和用于进行显示的子像素的LTPS制程的LTPO(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Oxide)混合制程。
下面先对常规技术中,未集成有感光单元的OLED显示面板及集成有感光单元的OLED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作以下说明。
如图10所示,在常规未集成有感光单元的OLED显示面板,各子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D的有源层通常采用LTPS材料制成,一种典型的制备工艺需要经过8次构图工艺制程(以下简称为8Mask制程),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请继续参阅图10,OLED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200上的如下结构:
有源层D(a),该有源层D(a)包括:用于分别与后续形成的源极D(s)、漏极D(d)接触的两个掺杂区a1、以及位于两个掺杂区a1之间的未掺杂区a2;
覆盖有源层D(a)的栅绝缘层(即Gate Insulator,简称GI)201;
设置在栅绝缘层201上的栅极D(g);
覆盖栅极D(g)的第一层间绝缘层(Inter Layer Dielectric,简称为ILD)202;
设置在第一层间绝缘层202上,且与栅极D(g)相对设置的存储电容电极C1,以使得存储电容电极C1与栅极D(g)之间形成存储电容;
覆盖存储电容电极C1的第二层间绝缘层203;
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层203上并通过贯穿第二层间绝缘层203、第一层间绝缘层202及栅绝缘层201的不同过孔,与两个掺杂区a1相连的源极D(s)、漏极D(d),这样,栅极D(g)、源极D(s)、漏极D(d)以及有源层D(a)构成了驱动晶体管D;
覆盖驱动晶体管D的第三层间绝缘层204;
设置在第三层间绝缘层204上的阳极O1,该阳极O1通过第三层间绝缘层204上的过孔与下方的漏极D(d)相连;
覆盖阳极O1的像素界定层(即Pixel defining layer,简称为PDL)205,像素界定层205上形成的开口部露出阳极O1,以使得发光层O2至少沉积在开口部内,并与阳极O1相连;
覆盖发光层O2及像素界定层205的阴极O3,这样,阴极O3、阳极O1与位于二者之间的发光层O2构成OLED器件;
覆盖OLED器件的薄膜封装层(即Thin Film Encapsulation,简称为TFE)206。
进一步的,集成有感光单元的常规OLED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如图11所示,在前述图10示意出的8Mask制程基础上,由于增加了感光单元中的开关晶体管T和感光器件,共需要12Mask制程,具体如下所述:
请继续参阅图11,沿远离衬底基板200的方向,设置在衬底基板200上的各层结构依次如下所述:
各个子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D的有源层D(a)和各个感光单元中的开关晶体管T的有源层T(a);
覆盖以上结构的栅绝缘层201;
设置在栅绝缘层201上的各个子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D的栅极D(g)和各个感光单元中的开关晶体管T的栅极T(g);
覆盖以上结构的第一层间绝缘层202;
设置在第一层间绝缘层202上,且与栅极D(g)相对设置的存储电容电极C1,以使得存储电容电极C1与栅极D(g)之间形成存储电容;
覆盖以上结构的第二层间绝缘层203;
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层203上并通过贯穿第二层间绝缘层203、第一层间绝缘层202及栅绝缘层201的不同过孔,与有源层D(a)相连的源极D(s)、漏极D(d),这样,栅极D(g)、源极D(s)、漏极D(d)以及有源层D(a)构成了驱动晶体管D;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层203上并通过贯穿第二层间绝缘层203、第一层间绝缘层202及栅绝缘层201的不同过孔,与有源层T(a)相连的源极T(s)、漏极T(d),这样,栅极T(g)、源极T(s)、漏极T(d)以及有源层T(a)构成了开关晶体管T;
覆盖以上结构的第三层间绝缘层204;
设置在第三层间绝缘层204上,并通过贯穿第三层间绝缘层204的不同过孔分别连接驱动晶体管D的漏极D(d)、开关晶体管T的漏极T(d)的连接部L1、感光器件的底电极1402;这里,增加的连接部L1可以沿用制备源极与漏极时的SD mask,以使得感光器件的底电极1402能够避开显示面板内部的各走线,并保证后续形成的感光单元中的感光层能够具有一定面积,以接收手指表面所反射的光;
设置在底电极1402上的感光层1401,该感光层1401例如可以为PIN型的光敏层,即由依次层叠设置的N型半导体层(图11中标记为N)、I型本征半导体层(图11中标记为I)及P型半导体层(图11中标记为P)构成;
覆盖以上结构的层叠设置的保护层208和第四层间绝缘层207;
设置在第四层间绝缘层207上的阳极O1和感光器件的顶电极1403,阳极O1和顶电极1403分别通过贯穿保护层208和第四层间绝缘层207的不同过孔,与下方对应的驱动晶体管D的漏极D(d)、感光层1401相连;阳极O1和感光器件的顶电极1403可以在同一Mask下形成,无需额外增加构图工艺。
阳极O1上方依次设置有像素界定层205、发光层O2、阴极O3以及薄膜封装层206,具体工艺请参见前述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相邻子像素的发光层O2与下方的感光器件的感光层1401有重叠。
将光学指纹识别集成到显示面板中,需要感光单元整体具有较大的受光面积,即形成感光单元全屏阵列设计,在该设计下,感光单元中的开关晶体管的漏电流成为指纹识别噪声(即干扰)的一个主要来源,而氧化物TFT(即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在低漏电的性能上远远优于LTPS TFT,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01,进一步通过LTPO制程形成各个子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D和各个感光单元14中的开关晶体管T。
上述显示面板01沿图2和图4中B-B’方向的一种具体剖面结构如图12所示,其中示意出的子像素具体为第三子像素13及其中的第三发光器件130,其余第一子像素11及其中的第一发光器件110、第二子像素12及其中的第二发光器件120的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并且在图12中,覆盖感光层(该剖视方向中具体示意出的为感光层中的第二子感光层S2)的为第三发光器件130的第三发光层1301及相邻的第一发光器件中的第一发光层1101。
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各个子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D的有源层D(a)设置在衬底基板200上;
栅绝缘层201覆盖有源层D(a);
设置在栅绝缘层201上的各个子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D的栅极D(g);
第一层间绝缘层202覆盖栅极D(g);
设置在第一层间绝缘层202上的存储电容电极C1和开关晶体管T的栅极T(g),二者可以在同一Mask下制备完成;存储电容电极C1与栅极D(g)相对设置,以使得存储电容电极C1与栅极D(g)之间形成存储电容;
覆盖以上结构的第二层间绝缘层203;
设置在第二层间绝缘层203上的开关晶体管T的有源层T(a);
覆盖以上结构的第三层间绝缘层204;
设置在第三层间绝缘层204上的驱动晶体管D的源极D(s)与漏极D(d)、开关晶体管T的源极T(s)与漏极T(d);其中,源极D(s)与漏极D(d)通过贯穿第三层间绝缘层204、第二层间绝缘层203、第一层间绝缘层202及栅绝缘层201的不同过孔与下方的驱动晶体管D的有源层D(a)相连,这样,栅极D(g)、源极D(s)、漏极D(d)以及有源层D(a)构成了驱动晶体管D;源极T(s)与漏极T(d)通过贯穿第三层间绝缘层204的不同过孔与下方的有源层T(a)相连,这样,栅极T(g)、源极T(s)、漏极T(d)以及有源层T(a)构成了开关晶体管T;
覆盖以上结构的保护层208;
设置在保护层208上的感光器件140的底电极1402;
设置在底电极1402上的感光层(图12中的剖视方向示意出的具体为第二子感光层S2),该感光层1401例如可以为PIN型的光敏层;
覆盖以上结构的第四层间绝缘层207;
设置在第四层间绝缘层207上的第三发光器件130的阳极O1和感光器件140的顶电极1403;其中,阳极O1通过贯穿第四层间绝缘层207和保护层208的过孔与下方的驱动晶体管D的漏极D(d)相连,顶电极1403通过贯穿第四层间绝缘层207的过孔与下方的开关晶体管T的漏极T(d)相连;这样,顶电极1403、底电极1402及二者之间的感光层构成了感光器件140;
覆盖以上结构的像素界定层205;
像素界定层205上的开口部露出阳极O1,第三发光器件130的发光层1301沉积在开口部以及像素界定层205上,以与阳极O1相连并覆盖住发光面10A下方的感光器件140的感光层,相邻的第一子像素中的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发光层1101也覆盖住发光面10A下方的感光器件140的感光层;
覆盖各发光层及像素界定层205的整层阴极O3,这样,整层阴极O3、每个独立的阳极O1与位于二者之间的发出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层构成了一个个OLED器件;
覆盖OLED器件的薄膜封装层206。
上述显示面板01的整个制程为12mask,与常规的完全LTPS设计mask数量相同,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01,可以在不增加mask的情况下实现更优的LTPO设计。
上述显示面板01中仅以感光单元14中的开关晶体管T为底栅型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对于顶栅型结构的开关晶体管T,沿图2和图4中B-B’方向的另一种具体剖面结构如图13所示,其中沿依次远离衬底基板200的方向,各层结构依次为:
驱动晶体管D的有源层D(a)→栅绝缘层201→驱动晶体管D的栅极D(g)→第一层间绝缘层202→存储电容电极C1和开关晶体管T的有源层T(a)→第二层间绝缘层203→驱动晶体管D的源极D(s)与漏极D(d)、开关晶体管T的源极T(s)、漏极T(d)及栅极T(g)→第三层间绝缘层204→感光器件140的底电极1402→感光器件140的感光层(图13中的剖视方向示意出的具体为第二子感光层S2)→保护层208→第三发光器件130的阳极O1和感光器件140的顶电极1403→像素界定层205→各个子像素中的发光层(图13中的剖视方向仅示意出其中的第三发光器件130的发光层1301和相邻的第一子像素中的第一发光器件的第一发光层1101)→整层阴极O3→薄膜封装层206。
以上各结构的具体说明请参见前述图12,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图13示意出的显示面板01的结构中,由于开关晶体管T的栅极T(g)位于其有源层T(a)的上方(即远离衬底基板200的一侧),因此,需要增加栅极T(g)的Mask制程,共需要13Mask制程即可完成上述显示面板01的制备。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均是以驱动晶体管的漏极与阳极相连、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底电极相连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由于晶体管中的源极和漏极在结构和组成上的可互换性,也可以将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与阳极相连、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底电极相连,这属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等同变换。
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4所示,该显示装置02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01。
该显示装置02具体为集成有光学识别(例如为指纹识别)功能的OLED显示装置,具体可以为显示器、电视、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具有任何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子像素阵列,所述子像素阵列包括:发出不同颜色光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及第三子像素;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子像素阵列的出光面下方的多个感光单元;每个所述感光单元包括感光器件,沿所述显示面板板面的垂直方向,每个所述感光器件中的感光层与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及所述第三子像素均有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感光层与所述第一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
每个所述感光层与所述第二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
每个所述感光层与所述第三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阵列具体包括:沿列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显示组;
每个所述显示组包括:沿行方向依次交替排列的第一显示亚组、第二显示亚组;每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每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均包括:分布于相邻两行的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及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
在每个所述显示组中,各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与各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均位于同一行,各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与各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均位于同一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单元均匀分布在所述子像素阵列的出光面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感光层包括:第一子感光层、第二子感光层及第三子感光层;
每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每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的出光面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感光单元;
沿所述垂直方向,在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的所述感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子感光层与该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二子感光层与该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三子感光层与该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
沿所述垂直方向,在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的所述感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子感光层与该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二子感光层与该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三子感光层与该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列方向,每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构成一个第一虚拟亚组,每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构成一个第二虚拟亚组;
每个所述第一虚拟亚组、每个所述第二虚拟亚组的出光面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感光单元;
沿所述垂直方向,在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一虚拟亚组的所述感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子感光层与该第一虚拟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二虚拟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二子感光层与该第一虚拟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二虚拟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三子感光层与该第一虚拟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
沿所述垂直方向,在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二虚拟亚组的所述感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子感光层与该第二虚拟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一虚拟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二子感光层与该第二虚拟亚组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相邻的所述第一虚拟亚组中靠近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均有重叠,所述第三子感光层与该第二虚拟亚组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均有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子感光层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
每个所述第二子感光层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
每个所述第三子感光层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像素重叠的区域面积均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一列所述第一显示亚组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的缝隙与所述第三子像素沿列方向的中线对齐;
一列所述第二显示亚组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的缝隙与所述第三子像素沿列方向的中线对齐;
每个所述感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子感光层、所述第二子感光层及所述第三子感光层的中心连接构成一个虚拟三角形;
其中,沿行方向和列方向,相邻两个所述虚拟三角形中的中点之间的间距均相等,所述中点为每个所述虚拟三角形中,所述第三子感光层的中心所在的顶角到对边的垂线的中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垂直方向,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及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图形均为六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指纹识别显示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发光器件;
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感光层有重叠的部分为该第一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所述第二子像素与所述感光层有重叠的部分为该第二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所述第三子像素与所述感光层有重叠的部分为该第三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三发光器件的发光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子像素、每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及每个所述第三子像素均还包括:与该子像素中的相应发光器件电性连接的驱动晶体管;
每个所述感光单元还包括:与该感光单元中的所述感光器件电性连接的开关晶体管;
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中的有源层与所述开关晶体管中的有源层的材料不同,且所述开关晶体管中的有源层采用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中的有源层采用低温多晶硅材料制成。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093793.9A 2019-01-30 2019-01-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8019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3793.9A CN109801946B (zh) 2019-01-30 2019-01-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19/128345 WO2020155955A1 (zh) 2019-01-30 2019-12-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0217016386A KR20210119952A (ko) 2019-01-30 2019-12-25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19912815.8A EP3920227A4 (en) 2019-01-30 2019-12-25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0567204A JP2022518308A (ja) 2019-01-30 2019-12-25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US17/041,915 US11653548B2 (en) 2019-01-30 2019-12-25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8/182,894 US20230217785A1 (en) 2019-01-30 2023-03-13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3793.9A CN109801946B (zh) 2019-01-30 2019-01-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1946A true CN109801946A (zh) 2019-05-24
CN109801946B CN109801946B (zh) 2021-01-26

Family

ID=66560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3793.9A Active CN109801946B (zh) 2019-01-30 2019-01-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653548B2 (zh)
EP (1) EP3920227A4 (zh)
JP (1) JP2022518308A (zh)
KR (1) KR20210119952A (zh)
CN (1) CN109801946B (zh)
WO (1) WO2020155955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8874A (zh) * 2019-12-18 2020-05-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Tft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触控显示装置
WO2020155955A1 (zh) * 2019-01-30 2020-08-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0743A (zh) * 2020-07-10 2020-10-2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06539A (zh) * 2021-07-19 2021-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WO2021218030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51518A (zh) * 2021-09-28 2021-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
WO2022057088A1 (zh) * 2020-09-18 2022-03-24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EP4145518A4 (en) * 2020-04-27 2023-10-2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EP4123710A4 (en) * 2020-03-18 2024-03-1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6498B (zh) * 2018-09-18 2020-06-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0286796B (zh) 2019-06-27 2023-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10427931B (zh) * 2019-07-31 2022-04-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66798B (zh) * 2021-03-08 2022-11-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基板、显示面板及驱动基板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6177A (en) * 1996-02-26 1997-09-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lack matrix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4659072A (zh) * 2015-03-16 2015-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阵列基板制作方法
CN104835832A (zh) * 2015-05-18 2015-08-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排列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掩模板
CN106355136A (zh) * 2016-07-11 2017-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其制作方法及驱动方法
CN206322697U (zh) * 2016-11-21 2017-07-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包含所述像素结构的oled显示面板
CN108493224A (zh) * 2018-04-20 2018-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排列结构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掩膜版
CN108511480A (zh) * 2017-08-31 2018-09-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以及oled显示装置
CN109037276A (zh) * 2018-07-12 2018-12-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65582A (zh) * 2018-08-02 2018-1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2256B2 (en) 2004-07-16 2008-03-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mounted with read function and electric appliance
CN103716558B (zh) * 2013-12-31 2018-11-09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高动态像素阵列、像素单元及图像传感器
CN103685992B (zh) * 2013-12-31 2018-10-16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方法及图像传感器
US10043051B2 (en) 2016-03-07 2018-08-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riggered image sensing with a display
CN106775063B (zh) * 2016-11-25 2020-04-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20180085288A (ko) 2017-01-18 2018-07-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문 인식 기능을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KR20180092003A (ko) * 2017-02-07 2018-08-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6981503B (zh) * 2017-04-27 2019-11-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7066162B (zh) * 2017-05-27 2020-03-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33613B (zh) 2017-06-06 2020-06-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256880B (zh) * 2017-06-27 2021-08-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阵列基板、制备方法和显示器
KR102367271B1 (ko) * 2017-07-28 2022-02-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게이트 구동회로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N107392171B (zh) * 2017-08-01 2020-08-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152432B1 (en) * 2017-08-31 2021-10-19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ixel structure, OLE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CN108596147B (zh) * 2018-05-09 2021-02-0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642305B1 (ko) * 2018-09-12 2024-0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led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9801946B (zh) * 2019-01-30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6177A (en) * 1996-02-26 1997-09-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lack matrix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4659072A (zh) * 2015-03-16 2015-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阵列基板制作方法
CN104835832A (zh) * 2015-05-18 2015-08-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排列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掩模板
CN106355136A (zh) * 2016-07-11 2017-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其制作方法及驱动方法
CN206322697U (zh) * 2016-11-21 2017-07-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包含所述像素结构的oled显示面板
CN108511480A (zh) * 2017-08-31 2018-09-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以及oled显示装置
CN108493224A (zh) * 2018-04-20 2018-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排列结构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掩膜版
CN109037276A (zh) * 2018-07-12 2018-12-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65582A (zh) * 2018-08-02 2018-1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5955A1 (zh) * 2019-01-30 2020-08-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53548B2 (en) 2019-01-30 2023-05-1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128874A (zh) * 2019-12-18 2020-05-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Tft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触控显示装置
EP4123710A4 (en) * 2020-03-18 2024-03-1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WO2021218030A1 (zh) * 2020-04-26 2021-1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EP4145518A4 (en) * 2020-04-27 2023-10-2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US11895898B2 (en) 2020-04-27 2024-02-0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equipment
CN111830743A (zh) * 2020-07-10 2020-10-2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057088A1 (zh) * 2020-09-18 2022-03-24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US11862641B2 (en) 2020-09-18 2024-01-02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506539A (zh) * 2021-07-19 2021-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13851518B (zh) * 2021-09-28 2023-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13851518A (zh) * 2021-09-28 2021-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19952A (ko) 2021-10-06
EP3920227A4 (en) 2022-11-02
US20230217785A1 (en) 2023-07-06
JP2022518308A (ja) 2022-03-15
US20210134896A1 (en) 2021-05-06
US11653548B2 (en) 2023-05-16
CN109801946B (zh) 2021-01-26
WO2020155955A1 (zh) 2020-08-06
EP3920227A1 (en) 202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194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8274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877653A (zh) 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85648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10018880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05093656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97004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502474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1675377A (zh) 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彩色滤光片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5304682B (zh) 一种硅基oled图像收发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3325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8735786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254985B (zh) 阵列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30134406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7256880A (zh) 一种显示器阵列基板、制备方法和显示器
CN110416278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308822A (zh) 触摸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20200100181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및 디스플레이 단말기
CN110400827A (zh) 一种像素排布结构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7507592A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78700A (zh) 像素结构
CN209570781U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215451420U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4362168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US2024013822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