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2116A - 压接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压接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92116A CN109792116A CN201780047941.2A CN201780047941A CN109792116A CN 109792116 A CN109792116 A CN 109792116A CN 201780047941 A CN201780047941 A CN 201780047941A CN 109792116 A CN109792116 A CN 1097921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part
- canister portion
- crimp connector
- connector according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触头的进退的行程,并且抑制与进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摩擦的压接连接器,其中,该压接连接器具备:第一筒部(10),其具有第一触头部(11);第二筒部(20),其具有能够相对于第一筒部(10)而在第一方向上滑动的主体部(22)和支承于主体部的第二触头部(21);以及施力部(30),其对第一筒部(10)及第二筒部(20)彼此在第一方向上施力,第二触头部(21)设置于主体部(22)的端部,并以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位移的方式弹性地支承于主体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实现与各种电子设备等的电极的导通的压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公开有弹簧连接器。弹簧连接器使用于便携电话机、其他小型电子设备中的电池的连接器等。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弹簧连接器是在壳体进退自如地设置有由螺旋弹簧施力的触头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645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弹簧连接器的触头被设置为在由螺旋弹簧施力的状态下相对于壳体进退自如。因此,触头虽然在进退方向上可动,但在与进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难以运动。因此,当触头在与对应侧的电极接触的状态下在与进退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横向)上被施加力时,产生触头与电极的摩擦,成为因电极的腐蚀等而使接触的稳定性降低的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触头的进退的行程,并且抑制在与进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摩擦的压接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压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筒部,其具有第一触头部;第二筒部,其具有能够相对于第一筒部而在第一方向上滑动的主体部和支承于主体部的第二触头部;以及施力部,其对第一筒部及第二筒部彼此在第一方向上施力。该压接连接器中,第二触头部设置于主体部的端部,以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位移的方式弹性地支承主体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第二筒部的相对于第一筒部的滑动范围内确保触头部的进退的行程。另外,由于第二触头部弹性地支承于主体部的端部(位于相对于第一筒部而较远的一侧的端部),因此能够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位移。由此,在与身体方向(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被施加有力的情况下,第二触头部相对于第二筒部弹性地位移,从而能够抑制触头部、特别是第二触头部与对应侧的电极的摩擦。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触头部相对于第二筒部而位移的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不仅是指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包括相对于第一方向而倾斜的方向。
在上述压接连接器中,第二触头部的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弹性模量也可以比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低。由此,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对触头部施加有力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二触头部容易地向该方向运动,能够抑制触头部与对应侧的电极的摩擦。
在上述压接连接器中,也可以是,第二触头部的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比施力部的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高。另外,在上述压接连接器中,也可以是,施力部比第二触头部更优先地在第一方向上位移。由此,在第一触头部与第二触头部之间在第一方向上施加有力时,在第二触头部相对于主体部而在第一方向上位移之前,第一筒部与第二筒部在第一方向上滑动。
在上述压接连接器中,也可以是,第一触头部及第二触头部的至少一方具有从第一方向观察时设置成旋涡状的卷绕部。由此,能够使卷绕部的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弹性模量比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低。尤其是,在卷绕部由将第一方向作为板宽方向、将第二方向作为板厚方向的板状构件(在此,板状构件的板宽比板厚大。)构成的情况下,在第二方向上对触头部施加有力时,触头部不会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地易于在第二方向上位移。由此,即使在第二方向上对触头部施加力,触头部与电极的接触状态也不易发生变化。
在上述压接连接器中,也可以是,卷绕部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多个旋涡部。由此,能够确保触头部的第一方向上的行程,并且充分地得到第二方向上的可动范围。
在上述压接连接器中,也可以是,卷绕部具有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旋涡部。由此,能够使通过卷绕部的电流量增加。
如上所述在卷绕部具有多个旋涡部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多个旋涡部由同一构件构成,即由一张板状构件构成。在该情况下构成多个旋涡部的板状构件的厚度相等,因此能够提高旋涡部的特性的均等性。
在上述压接连接器中,第一方向是第二触头部相对于第一触头部而相对地进退的方向。也可以是,施力部是在第一方向上压缩或伸长的螺旋弹簧,第一筒部及第二筒部是以将一方设为外筒而将另一方设为内筒的方式相互同轴地设置,螺旋弹簧同轴地组装于第一筒部及第二筒部的内侧。由此,能够通过螺旋弹簧的压缩或伸长而充分地确保触头部的行程,也可以得到第二方向上的可动。
在上述压接连接器中,也可以是,第一筒部具有从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观察时在第二筒部的滑动范围内与第二筒部重叠的第一躯干部,第二筒部具有从第二方向观察时在第二筒部的滑动范围内与第一筒部重叠的第二躯干部,第一触头部及第二触头部的至少一方的第二方向上的可动量比第一躯干部及第二躯干部的第二方向上的可动量大。由此,即使触头部是在第二方向上可动的结构,也能够在躯干部平滑地进行向第一方向的滑动运动。
在上述压接连接器中,也可以是,在第一触头部及第二触头部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突起部。由此,能够抑制触头部与对应侧的电极的接触偏移。
在上述压接连接器中,也可以是,从主体部延伸设置有卷绕而成的弹簧,该弹簧与第二触头部连接,该弹簧以与第二触头部的背面侧抵接的方式设置有球状突起。由此,第二触头部在与对应侧的电极抵接时,与对应侧的电极的倾斜相符地倾斜接触。
在上述压接连接器中,也可以是,在第二触头部的表面侧设置有突起部。由此,能够在第二触头部与对应侧的电极抵接时,抑制对应侧的电极与第二触头部的接触偏移。
在上述压接连接器中,也可以是,第二触头部与施力部一体地设置。由此,能够通过一个材料形成第二触头部和施力部。
在上述压接连接器中,也可以是,第一筒部在筒内与施力部连接。由此,能够事先在第一筒部的筒内固定施力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确保触头的进退的行程,并且抑制在与进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摩擦的压接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的(a)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主视图、图4的(b)是第二触头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的(a)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主视图、图6的(b)是第二触头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例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的(a)是例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主视图、图8的(b)是第二触头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9的(a)是例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主视图、图9的(b)是第二触头部的放大立体图、图9的(c)是第一触头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例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的(a)及图11的(b)是例示可动片的运动的示意图。
图12是例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插座的例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同一构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关于已经说明过的构件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1与对应侧的电极、配线图案接触而实现电导通。在实施方式中,示出通过压接连接器1而实现第一电极P1与第二电极P2之间的导通的例子。
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1具备第一筒部10、第二筒部20及施力部30。第一筒部10在端部(位于相对于第二筒部20而较远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第一触头部11。第一筒部10例如是通过冲压加工等将铍铜、不锈钢的板材成形为筒形而成的构件。将第一筒部10的筒形的延伸的方向称作第一方向。另外,将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第二方向。第一触头部11是与第一电极P1接触(电导通的接触)的部分。
第二筒部20具有第二触头部21及第二躯干部(主体部)22。第二触头部21设置于第二躯干部22的端部(位于相对于第一筒部10而较远的一侧的端部)。第二筒部20也与第一筒部10同样地,例如通过冲压加工等将铍铜、不锈钢的板材成形为筒形而成。第二触头部21是与第二电极P2接触(电导通的接触)的部分。因此,在压接连接器1中,第一触头部11及第二触头部21分别位于第一筒部10及第二筒部20延伸的方向的两端。
也可以在第二触头部21的前端设置有突起部215。由此,在第二触头部21与第二电极P2接触时,能够通过突起部215可靠地与第二电极P2接触,而抑制接触偏移。
第二筒部2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筒部10而在第一方向上滑动。即,将第一筒部10及第二筒部20的一方作为外筒,另一方作为内筒而同轴地组装。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筒部10作为外筒,将第二筒部20作为内筒,将第二筒部20插入第一筒部10的内侧。由此,第二触头部21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触头部11而在第一方向上进退。
施力部30对第一筒部10及第二筒部20彼此在第一方向上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力部30而使用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与第一筒部10及第二筒部20同轴地组装于第一筒部10及第二筒部20的内侧。
为了在组装了螺旋弹簧的状态下使第二筒部20不会从第一筒部10脱出,在第一筒部10的边缘设置有向内侧折回的钩挂部101,在第二筒部20的外周面设置有与钩挂部101抵接的凸部201。
在这样的压接连接器1中,由第一筒部10与第二筒部20形成的压接连接器1的全长(第一方向的长度)与螺旋弹簧的压缩及伸长相符地发生变化。例如,在第一筒部10的第一触头部11固定于第一电极P1的情况下,成为第二筒部20相对于第一筒部10能够在第一方向上进退的状态。
第二筒部20被施力部30向远离第一筒部10第一筒部10的方向施力。第二筒部20在凸部201与钩挂部101抵接的状态下成为最突出的位置(全长最长的位置)。
当第二筒部20的第二触头部21与第二电极P2的距离接近,第二触头部21与第二电极P2相接时,第二筒部20被压入第一筒部10侧。由此,通过施力部30的作用力,第二触头部21与第二电极P2按压接触。
在第一筒部10与第二筒部20的滑动范围中,从第二方向观察时,第一筒部10的与第二筒部20重合的部分是第一躯干部12,第二筒部20的与第一筒部10重合的部分是第二躯干部22。在第一筒部10的第一躯干部12设置有接触片13。接触片13例如悬臂状地设置于第一躯干部12,接触片13的前端朝向内侧而与第二躯干部22的外周面接触。由此,实现第一筒部10与第二筒部20的电导通。
在压接连接器1中,第一触头部11与第一电极P1接触,第二触头部21与第二电极P2接触,由此通过第一筒部10及第二筒部20而实现第一电极P1与第二电极P2之间的电导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压接连接器1与第一电极P1及第二电极P2的接触电阻,而优选对第一触头部11、突起部215及接触片13实行实施镀金。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1中,第二触头部21的第二方向上的弹性模量设置为比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低。具体而言,在第二触头部21设置有卷绕部210。卷绕部210具有在第一方向观察时设置成旋涡状的旋涡部210a。卷绕部210通过将从第二躯干部22延伸的薄板卷成旋涡状而形成。通过设置有这样的卷绕部210,能够将第二触头部21的第二方向上的弹性模量设成比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低。
因此,在沿第二方向对第二触头部21施加力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使第二触头部21向第二方向运动。由此,即使在第二触头部21与第二电极P2接触的状态下向第二方向被施加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二触头部21的卷绕部210向第二方向运动,来抑制两者的第二方向上的摩擦。
例如,即使在使第一电极P1与第二电极P2之间通过压接连接器1而导通的状态下,向第二方向被赋予振动,第二触头部21追随该振动而向第二方向运动。由此,抑制第二触头部21与第二电极P2的接触的偏移。
在此,卷绕部210将薄板(板状构件)卷绕为旋涡状而形成,因此薄板的厚度方向(板厚方向)成为第二方向,薄板的宽度方向(板宽方向)成为沿着第一方向的方向。构成卷绕部210的薄板(板状构件)的板宽比板厚大。例如,卷绕部210的板宽约为1.6mm、板厚约为0.25mm。因此,在使第一电极P1与第二电极P2之间通过压接连接器1而导通的状态下,向第二方向被赋予振动时,第二触头部21能够不成为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的状态,而在第二方向上进行位移。由此,第二触头部21与第二电极P2的摩擦不易发生,第二触头部21不易损伤与其相接的第二电极P2。
另一方面,在对第二触头部21向第一方向施加有力的情况下,从第二触头部21向第二躯干部22传递该力。由此,压缩螺旋弹簧而将第二筒部20压入第一筒部10内。
第二触头部21的向第二方向的可动量比第二躯干部22的向第二方向的可动量大。因此,即使第二触头部21是向第二方向可动的结构,第二躯干部22的向第二方向的可动量少,而能够平滑地进行向第一方向的滑动运动。
即,在第二筒部20中,在与第二电极P2相接的第二触头部21处与第一方向相比容易向第二方向移动,在作为滑动部分的第二躯干部22处与第二方向相比容易向第一方向移动。由此,在压接连接器1中,成为抑制向第二电极P2与第二触头部21接触中的向第二方向的偏移,并且平滑且充分地确保第二筒部20的向第一方向的滑动的行程的结构。另外,第二触头部21与第二电极P2的偏移被抑制,因此即使突起部215与第二电极P2接触,也能够抑制因突起部215对第二电极P2的损伤。
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借助压接连接器1将第一电极P1与第二电极P2连接的状态下,设置于第二触头部21的卷绕部210的突起部215由于施力部(例如,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而以较强的力被按压。因此,在施加有振动、轻的冲击时,即使第二电极P2在第一方向上略微(例如,0.1mm~0.2mm左右)地运动,也以与振动前大致不变的力而被持续按压,因此突起部215的与第二电极P2的接触部位也不会发生偏移。
另外,即使第二电极P2在第二方向上略微(例如,0.1mm~0.2mm左右)地运动,由于在第二触头部21的卷绕部210中比板宽薄的板厚的方向成为第二方向,因此由于将突起部215向第二电极P2按压的摩擦力的作用突起部215的接触部位不会变化。因此,能够与第二电极P2的运动相符地在第二方向上容易地运动(追随)。因此,在第二电极P2与第二触头部之间不会产生摩擦,因此确保接触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触头部21的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设定为比施力部30的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高。通过这样地设定,在对压接连接器1在第一方向上赋予压缩的外力时,施力部30优先地在第一方向上收缩。因此,能够减少第二触头部21因该外力而产生的向第一方向的变形量。当第二触头部21在第一方向上发生大的弹性变形时,有可能发生第二触头部21不能够在第二方向上适当地弹性变形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对压接连接器1赋予向第二方向的外力时,难以通过第二触头部21的弹性变形来吸收该外力。因此,优选的是,像所上述那样地第二触头部21的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设定为比施力部30的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高。
(第二实施方式)
图3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的(a)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主视图、图4的(b)是第二触头部的放大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1B中,卷绕部2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1不同。
即,在压接连接器1B的第二触头部21设置的卷绕部210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多个旋涡部210a。在图3及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方向上重叠有两个旋涡部210a。
通过将两个旋涡部210a在第一方向重叠地设置,能够充分地得到第二触头部21的第二方向上的可动范围。另外,能够确保第二筒部20的第一方向上的行程,并且使压接连接器1B的全长变长。
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在卷绕部具备多个旋涡部的情况下,有时优选多个旋涡部由同一构件构成。当将卷绕部由板状构件构成的情况作为具体例时,通过由同一构件来形成,多个旋涡部的厚度相等,从而提高弹性模量等旋涡部的特性的均等性。
(第三实施方式)
图5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的(a)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主视图、图6的(b)是第二触头部的放大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1C中,第二触头部21的卷绕部210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旋涡部210a。在图5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二方向上并列设置有两个旋涡部210a。
通过将两个旋涡部210a在第二方向上并列设置,从第二触头部21的第一方向观察时的截面积增加,从而能够使通过卷绕部210的电流量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二方向上并列设置有两个旋涡部210a,并且在第一方向上重叠有两个旋涡部210a。由此,能够充分地得到第二触头部21的第二方向上的可动范围。
(第四实施方式)
图7是例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的(a)是例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主视图、图8的(b)是第二触头部的放大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1D中,第二触头部21的卷绕部210具有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旋涡部210a。在图5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二方向排列有2×2共四个旋涡部210a。由此,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1C相比,从第二触头部21的第一方向观察时的截面积增加,能够使通过卷绕部210的电流量进一步地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及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二方向上排列有四个旋涡部210a,并且在第一方向上重叠有两个旋涡部210a。由此,能够充分地得到第二触头部21的第二方向上的可动范围。
(第五实施方式)
图9的(a)是例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主视图、图9的(b)是第二触头部的放大立体图、图9的(c)是第一触头部的放大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1E中,在第二触头部21设置有卷绕部210,并且在第一触头部11也设置有卷绕部110。在第一触头部11的前端设置有突起115,能够抑制与第一电极P1的接触偏移。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第二触头部21的卷绕部210及第一触头部11的卷绕部110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1B同样的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两个旋涡部210a。作为卷绕部210及卷绕部110,也可以是第二实施方式以外的结构。
在压接连接器1E中,第一触头部11及第二触头部21这两方应用与对应侧的电极压接的类型的连接器。由此,通过在第二触头部21设置有卷绕部210,在第一触头部11设置有卷绕部110,从而能够抑制第二触头部21与第二电极P2的第二方向上的偏移,并且能够抑制第一触头部11与第一电极P1的第二方向上的偏移。
(第六实施方式)
图10是例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1F中,第二触头部21以能够向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位移的方式由第二躯干部22弹性地支承。
即,在第二触头部21的前端设置有可动片213,该可动片213从卷绕而成的弹簧即旋涡部210a的端部延伸设置,且通过该端部而被支承为悬臂状。也可以在可动片213设置有突起部215。可动片213能够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位移。
在可动片213的背侧配置有球状突起217。球状突起217设置为朝向可动片213呈凸形的半球形状,且与可动片213的背面抵接。通过可动片213的背面抵接于该球状突起217,可动片213沿着球状突起217的表面能够倾斜地位移。
图11的(a)及图11的(b)是例示可动片的运动的示意图。
在可动片213与倾斜的第二电极P2接触的情况下,可动片213与第二电极P2的倾斜相符地倾斜地位移。可动片213能够与在可动片213的背侧设置的球状突起217的表面(曲面)相符地倾斜,因此通过将可动片213夹在倾斜的第二电极P2与球状突起217之间,由此可动片213成为追随第二电极P2的倾斜而倾斜地接触的状态。
例如,如图11的(a)所示,在第二电极P2向左倾斜的情况下可动片213沿着球状突起217而向左倾斜,如图11的(b)所示,在第二电极P2向右倾斜的情况下可动片213沿着球状突起217而向右倾斜。即,可动片213成为被球状突起217支承而倾斜的状态。由此,即使在第二电极P2倾斜的情况下,可动片213追随该倾斜而倾斜,也能够抑制接触偏移而可靠地导通。
(第七实施方式)
图12是例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在图12中示出了将第一筒部10透视了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1G中,第二触头部21与施力部30一体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筒部20与施力部30一体地设置。
在压接连接器1G中,第二筒部20及施力部30由一张金属板材形成。即,通过将一张金属板材折弯加工,从而由一个部件构成第二筒部20及施力部30。例如,通过将金属板材的延出片折弯成旋涡状而在一侧构成卷绕部210及可动片213,在另一侧构成施力部30。由此,构成卷绕部210及施力部30在第一方向上重叠而配置的一体型的立体结构物。该立体结构物具备第二筒部20及施力部30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在上述说明的任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筒部10在筒内与施力部30连接。例如,通过激光焊接等将施力部30的下端固定于第一筒部10的筒内的内底。由此,能够牢固地连接施力部30与第一筒部10。
(插座)
图13是示出插座的例子的立体图。
插座100具备绝缘体的壳体2与保持于壳体2的连接器3。在壳体2的保持部2a保持有多个连接器3。作为该连接器3,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连接器1、1B、1C、1D、1E、1F及1G中的任一压接连接器。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确保触头的进退的行程,并且抑制在与进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摩擦的压接连接器1、1B、1C、1D、1E、1F及1G。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例如,对于第二触头部21,即使是卷绕部210以外的结构,只要为能够在第一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弹性地变形的结构即可。另外,施力部30也应用螺旋弹簧以外的施力机构(例如如第七实施方式所示的将板材折弯加工而得到的结构体)。另外,示出了将第一筒部10作为外筒、将第二筒部20作为内筒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将第一筒部10作为内筒、将第二筒部20作为外筒。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压接连接器1、1B、1C、1D、1E、1F及1G的第一触头部11与第一电极P1相接,第二触头部21与第二电极P2相接,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第一触头部11与第二电极P2相接,第一触头部11与第二电极P2相接。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在第二方向等第一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的机构(卷绕部210等)仅设置于第二触头部21,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第一触头部11也具有同样的机构。另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前述的实施方式适当进行构成要素的追加、删除、设计变更的发明、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特征进行适当组合的发明,只要具备本发明的主旨,则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1、1B、1C、1D、1E、1F、1G…压接连接器
2…壳体
2a…保持部
3…连接器
10…第一筒部
11…第一触头部
12…第一躯干部
13…接触片
20…第二筒部
21…第二触头部
22…第二躯干部
30…施力部
100…插座
101…钩挂部
110…卷绕部
115…突起
201…凸部
210…卷绕部
210a…旋涡部
213…可动片
215…突起部
217…球状突起
P1…第一电极
P2…第二电极。
Claims (17)
1.一种压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筒部,其具有第一触头部;
第二筒部,其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筒部而在第一方向上滑动的主体部和支承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触头部;以及
施力部,其对所述第一筒部及所述第二筒部彼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施力,
所述第二触头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端部,且以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进行位移的方式弹性地支承于所述主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触头部的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弹性模量比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触头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比所述施力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高。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施力部比所述第二触头部更优先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触头部具有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设成旋涡状的卷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卷绕部由将所述第一方向设成板宽方向、将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设成板厚方向的板状构件构成,所述板状构件的板宽比板厚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卷绕部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的多个旋涡部。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卷绕部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旋涡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多个旋涡部由同一构件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第二触头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触头部而相对地进退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施力部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压缩或伸长的螺旋弹簧,
所述第一筒部及所述第二筒部以将一方设为外筒而将另一方设为内筒的方式相互同轴地设置,
所述螺旋弹簧同轴地组装于所述第一筒部及所述第二筒部的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筒部具有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观察时在所述第二筒部的滑动范围内与所述第二筒部重叠的第一躯干部,
所述第二筒部具有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在所述第二筒部的滑动范围内与所述第一筒部重叠的第二躯干部,
所述第二触头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可动量比所述第一躯干部及所述第二躯干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可动量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第二触头部设置有突起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从所述主体部延伸设置有卷绕而成的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二触头部连接,以与所述第二触头部的背面侧抵接的方式设置有球状突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第二触头部的表面侧设置有突起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触头部与所述施力部一体地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筒部在筒内与所述施力部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77750 | 2016-09-12 | ||
JP2016-177750 | 2016-09-12 | ||
PCT/JP2017/024224 WO2018047452A1 (ja) | 2016-09-12 | 2017-06-30 | 圧接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92116A true CN109792116A (zh) | 2019-05-21 |
Family
ID=61561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47941.2A Pending CN109792116A (zh) | 2016-09-12 | 2017-06-30 | 压接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18047452A1 (zh) |
CN (1) | CN109792116A (zh) |
WO (1) | WO2018047452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2393A (zh) * | 2003-11-28 | 2005-06-01 | 小岛压力加工工业株式会社 | 接点装置 |
CN201436720U (zh) * | 2009-05-15 | 2010-04-07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探针式连接器 |
US20120231667A1 (en) * | 2011-03-08 | 2012-09-13 |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 Interposer and joint terminal |
CN103050807A (zh) * | 2011-10-12 | 2013-04-17 | 苹果公司 | 弹簧支承接触件 |
JP2015026502A (ja) * | 2013-07-25 | 2015-02-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基板ユニッ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82628Y2 (ja) * | 1992-12-18 | 1998-10-08 | 株式会社ヨコオ |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ー |
-
2017
- 2017-06-30 JP JP2018538040A patent/JPWO2018047452A1/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06-30 CN CN201780047941.2A patent/CN109792116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6-30 WO PCT/JP2017/024224 patent/WO201804745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2393A (zh) * | 2003-11-28 | 2005-06-01 | 小岛压力加工工业株式会社 | 接点装置 |
CN201436720U (zh) * | 2009-05-15 | 2010-04-07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探针式连接器 |
US20120231667A1 (en) * | 2011-03-08 | 2012-09-13 |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 Interposer and joint terminal |
CN103050807A (zh) * | 2011-10-12 | 2013-04-17 | 苹果公司 | 弹簧支承接触件 |
JP2015026502A (ja) * | 2013-07-25 | 2015-02-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基板ユニッ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8047452A1 (ja) | 2019-06-24 |
WO2018047452A1 (ja) | 2018-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66907B2 (en) | Connector | |
JP6086244B2 (ja) | 多接点型端子 | |
JP6103917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KR102012843B1 (ko) | 커넥터 단자 어셈블리 | |
US9673549B2 (en) | Connector with movement suppression function during excessive vibration | |
US10305214B2 (en) | Terminal fitting and connector | |
WO2016147691A1 (ja) | プローブピ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ーブユニット | |
JP2013062060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2016081561A (ja) | 雌端子 | |
JP6445270B2 (ja) | 端子 | |
JP5074179B2 (ja) | コンタクト部材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 |
JP6085709B2 (ja) | 雌端子構造 | |
JP6668470B2 (ja) | 圧接コンタク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 |
JP6515798B2 (ja) |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 |
CN109792116A (zh) | 压接连接器 | |
TWI616032B (zh) | 壓接連接器 | |
CN109980370A (zh) | 连接器 | |
JP2013118102A (ja) | 雌端子構造 | |
JP2016219097A (ja) | 接点接続構造 | |
JP2014143023A (ja) | メス型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 |
JP2018041541A (ja) | 雌端子 | |
JP5773553B1 (ja) | 端子金具 | |
JP5652539B2 (ja) | 圧着装置及び圧着方法 | |
JP2009016365A (ja) | 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
JP6746357B2 (ja) | コネクタ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