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1012A - 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91012A CN109791012A CN201780060702.0A CN201780060702A CN109791012A CN 109791012 A CN109791012 A CN 109791012A CN 201780060702 A CN201780060702 A CN 201780060702A CN 109791012 A CN109791012 A CN 1097910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hydraulic fluid
- fluid side
- length
- refrigeration do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5/00—Detail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s; Service stations therefor
- F25B2345/001—Charging refrigerant to a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5/00—Detail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s; Service stations therefor
- F25B2345/003—Control issues for charging or collecting refrigerant to or from a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能够在具有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中流动有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中掌握与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填充量。在填充于具有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装置(1)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制冷剂回路连接有:压缩机(21);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2);室外膨胀阀(28);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41a、41b);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将经过室外热交换器(22)后在室外膨胀阀(28)中减压后的制冷剂送往各室内热交换器(41a、41b);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将经过各室内热交换器(41a、41b)的制冷剂送往压缩机(21)的吸入侧,以下述方式确定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越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安装现场利用制冷剂连通配管将具有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单元与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单元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并且适当地进行制冷剂的追加填充以形成在该制冷剂回路中封入有合适的制冷剂量的状态。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8-200905号公报)中记载的空调装置中,考虑到连接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的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和配管直径等会随着进行安装的现场的条件而变化这一情况,提出了追加填充根据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配管直径预先确定的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特定的制冷剂量。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包括上述专利文献1的空调装置,在现有的空调装置中,由于将在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中冷凝后的制冷剂送往液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因此,在液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搬运有液态制冷剂。如上所述的现有的空调装置中,由于形成有液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被液态制冷剂充满这一前提,因此,能够简单地通过将每单位长度的特定的制冷剂量与液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相乘,从而掌握追加填充的制冷剂量。
另一方面,也存在下述情况:期望通过在将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中冷凝后的制冷剂送往液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之前使该制冷剂减压,并在液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中产生流动有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部位,从而减少封入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
这样,在液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中流动有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中,由于液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并非被液态制冷剂充满而是还存在有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因此,无法基于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即使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发生变化也将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设为恒定这样的思想来计算出追加填充的制冷剂量。
特别地,现场施工的液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变得越长,则搬运时制冷剂所承受的压力损失越增大,使得流动有并非气液两相状态而是液体状态的制冷剂的部分增加,进而使得能够以气液两相状态运送的区域受到限制。因此,无法在无论液体侧的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如何的情况下均将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设为恒定。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形成的,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能够在具有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中流动有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中掌握与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填充量。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是填充于具有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制冷剂回路构成为连接有: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蒸发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将在流过冷凝器后在第一膨胀阀中减压后的制冷剂送往蒸发器;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所述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将流过蒸发器的制冷剂送往压缩机的吸入侧。在该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以下述方式确定: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越多。
此处,作为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包括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构成为包括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一膨胀阀的室外单元以及具有蒸发器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上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可以是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直到室内单元为止的长度,进一步地,在室内单元中在蒸发器的液体侧制冷剂配管侧设置有室内膨胀阀以作为第二膨胀阀的情况下,上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可以是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直到该室内膨胀阀为止的长度。此外,在包括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构成为包括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一膨胀阀的室外单元以及多台具有蒸发器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上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可以是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直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中的、朝向各室内单元分岔的分岔点为止的长度,也可以是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直到制冷剂路径上位于最远离上述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的室内单元为止的长度,进一步地,在各室内单元中在蒸发器的液体侧制冷剂配管侧设置有室内膨胀阀以作为第二膨胀阀的情况下,上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可以是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直到制冷剂路径上位于最远离上述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的上述室内膨胀阀为止的长度。
另外,在该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确定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包括: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逐级地变得越多的方式确定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
在采用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的制冷剂回路中,流过冷凝器后在第一膨胀阀中减压后的制冷剂被送往蒸发器。因此,由于能够降低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密度,因此,与制冷剂流过冷凝器后未在第一膨胀阀中减压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特别地,在能够将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下游侧的至少一部分中流动的制冷剂设为气液两相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减少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
此处,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根据现场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而不同,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变得越长,则搬运时制冷剂所承受的压力损失越增大,流动有并非气液两相状态而是液体状态的制冷剂的部分增加,能够以气液两相状态运送的区域受到限制。因此,无法如往常那样简单地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为恒定的方式计算制冷剂量。
与此相对的是,在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对于进行如上所述那样的、流过冷凝器后在第一膨胀阀中对制冷剂进行减压且使制冷剂流动至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运转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量而言,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确定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因此,即使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较长而使搬运时制冷剂所承受的压力损失增大,也能够使制冷剂回路进行合适的制冷循环。
综上所述,在进行减少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的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掌握能够进行与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填充量。
在第一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在第二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制冷装置具有液体侧截止阀以及彼此并联地连接的多个蒸发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具有:液体侧主管,所述液体侧主管从液体侧截止阀延伸至位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中途的分岔点为止;分岔管,所述分岔管在分岔点分岔并且相对于多个蒸发器分别延伸。此外,该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使用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经由液体侧主管直到分岔点为止的长度、分岔管的根数、多个分岔管的长度来确定制冷剂量。
在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使用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经由液体侧主管直到分岔点为止的长度、分岔管的根数、多个分岔管的长度来确定制冷剂量。因此,能够掌握与制冷剂回路的回路结构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量。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的基础上,第三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使用根据制冷装置的马力确定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配管直径来确定制冷剂量。
另外,此处的“根据制冷装置的马力确定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配管直径”包括“根据制冷装置的制冷能力确定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配管直径”。作为上述制冷能力,例如包括表示每单位时间从物体夺取热量的量的各种物理量,对于上述物理量而言,能够列举日本冷吨、美国冷吨等。
此处,配管直径可以是内径也可以是外径,但为了更准确地确定恰当的制冷剂量,较为理想的是内径。
在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利用根据制冷装置的马力确定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配管直径来确定制冷剂量。因此,能够掌握能够根据制冷剂回路的马力执行合适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量。
在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在第四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在设置有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多个长度或设置有多个室内单元的情况下,预先确定按照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室内单元侧的端部直到在制冷剂路径中位于最远离上述端部的室内单元为止的长度中的任一长度的规定范围或者规定长度,将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或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按照制冷装置的马力示出的对应关系,并且根据对应关系确定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此处,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是将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的、填充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制冷剂量作为基准的制冷剂的减少率。此外,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是将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的、填充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制冷剂量作为基准的制冷剂的填充率,或者,在设置有多个室内单元的情况下,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是将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以及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向各室内单元延伸的分岔管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的、填充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以及各分岔管的制冷剂量作为基准的制冷剂的填充率。通过对(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的制冷剂量)×(1-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进行计算而得到的制冷剂量、或者通过对(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的制冷剂量)×(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进行计算而得到的制冷剂量以下述方式确定: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或者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室外单元侧的端部直到在制冷剂路径中位于最远离上述端部的室内单元为止的长度越长、制冷装置的马力越大,则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越多。
另外,在设置有多个室内单元的情况下,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例如可以是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室外单元侧的端部直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中途的分岔点为止的长度,也可以是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室外单元侧的端部直到在制冷剂路径中位于最远离上述端部的室内单元为止的长度。
另外,在设置有多个室内单元的情况下,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是将在包括向各室内单元延伸的分岔管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的、填充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制冷剂量作为基准的制冷剂的减少率。
另外,在设置有多个室内单元的情况下,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是将在包括向各室内单元延伸的分岔管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的、填充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制冷剂量作为基准的制冷剂的填充率。
另外,此处的“预先确定按照制冷装置的马力示出的对应关系”包括“预先确定按照制冷装置的制冷能力示出的对应关系”。作为上述制冷能力,例如包括表示每单位时间从物体夺取热量的量的各种物理量,对于上述物理量而言,能够列举日本冷吨、美国冷吨等。
此外,预先确定的对应关系的形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上述对应关系可以是对应表,也可是文字说明,还可以通过数学式表达。
在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能够在确定要施工的制冷装置的马力、确定用于要施工的制冷装置中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后,根据对应关系对与要施工的制冷装置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或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进行掌握。利用如上所述那样掌握到的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或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通过对(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的制冷剂量)×(1-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进行计算而得到的制冷剂量、或者通过对(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的制冷剂量)×(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进行计算,能够简便地掌握与制冷装置的马力以及配管的长度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量。
第五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是填充于具有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所述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包括接收部、制冷剂量确定部、输出部。制冷剂回路构成为连接有: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蒸发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将在流过冷凝器后在第一膨胀阀中减压后的制冷剂送往蒸发器;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所述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将流过蒸发器的制冷剂送往压缩机的吸入侧。接收部至少接收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的信息。制冷剂量确定部根据接收部接收到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的信息以下述方式确定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越多。输出部输出由制冷剂量确定部确定的制冷剂量。
此处,作为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包括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构成为包括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一膨胀阀的室外单元以及具有蒸发器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上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可以是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直到室内单元为止的长度,进一步地,在室内单元中在蒸发器的液体侧制冷剂配管侧设置有室内膨胀阀以作为第二膨胀阀的情况下,上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可以是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直到该室内膨胀阀为止的长度。此外,在包括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构成为包括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一膨胀阀的室外单元以及多台具有蒸发器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上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可以是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直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中的、朝向各室内单元分岔的分岔点为止的长度,也可以是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直到制冷剂路径上位于最远离上述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的室内单元为止的长度,进一步地,在各室内单元中在蒸发器的液体侧制冷剂配管侧设置有室内膨胀阀以作为第二膨胀阀的情况下,上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可以是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直到制冷剂路径上位于最远离上述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的上述室内膨胀阀为止的长度。
另外,在该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中,根据接收部接收到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的信息,制冷剂量确定部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确定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包括:制冷剂量确定部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逐级地变得越多的方式确定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
在采用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流过冷凝器后在第一膨胀阀中减压后的制冷剂被送往蒸发器。因此,由于能够降低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密度,从而与制冷剂流过冷凝器后未在第一膨胀阀中减压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特别地,在能够将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下游侧的至少一部分中流动的制冷剂设为气液两相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减少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
此处,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根据现场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而不同,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变得越长,则搬运时制冷剂所承受的压力损失越增大,流动有并非气液两相状态而是液体状态的制冷剂的部分增加,能够以气液两相状态运送的区域受到限制。因此,无法如往常那样简单地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为恒定的方式计算制冷剂量。
与此相对的是,在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中,对于进行如上所述那样的、流过冷凝器后在第一膨胀阀中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使制冷剂流动至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运转的制冷剂回路而言,制冷剂量确定部根据接收部接收到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的信息,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确定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输出部输出上述制冷剂量。因此,即使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较长而使搬运时制冷剂所承受的压力损失增大,也能够通过输出部的输出掌握能够使制冷剂回路进行合适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量。
综上所述,在进行减少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的运转的情况下,能够掌握能够进行与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填充量。
在第五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六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中,制冷装置具有:多个蒸发器,多个所述蒸发器彼此并联地连接;以及液体侧截止阀,所述液体侧截止阀设置在多个蒸发器与第一膨胀阀之间。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具有:液体侧主管,所述液体侧主管从液体侧截止阀延伸至位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中途的分岔点为止;分岔管,所述分岔管在分岔点分岔并且相对于多个蒸发器分别延伸。接收部还接收下述各种信息: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经由液体侧主管直到分岔点为止的长度;分岔管的根数;以及多个分岔管的长度。制冷剂量确定部使用接收部接收到的下述各种信息来确定制冷剂量: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经由液体侧主管直到分岔点为止的长度;分岔管的根数;以及多个分岔管的长度。
在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中,制冷剂量确定部利用从第一膨胀阀或液体侧截止阀经由液体侧主管直到分岔点为止的长度、分岔管的根数、多个分岔管的长度来确定制冷剂量。因此,能够掌握与制冷剂回路的回路结构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量。
在第六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的基础上,第七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还包括图像显示部。图像显示部使用预先具有的各图像数据来至少显示接收部接收到的个数的分岔管以及蒸发器和液体侧主管,并且所述图像显示部在与多个分岔管和液体侧主管对应的位置显示输入栏,所述输入栏用于接收多个分岔管和液体侧主管的各自的长度的输入。接收部接收输入至显示于图像显示部的各输入栏的值。
在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中,在图像显示部中,通过想要确定制冷剂量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分岔管以及蒸发器和液体侧主管的配管结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并且在与多个分岔管和液体侧主管对应的位置显示输入栏,该输入栏用于接收多个分岔管和液体侧主管的各自的长度的输入。因此,想要利用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来确定制冷剂量的用户能够自己一边观察想要确定制冷剂量的制冷剂回路的回路结构一边输入各个分岔管和液体侧主管的长度,从而能够容易地确认各配管与输入的各配管的长度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第五观点至第七观点中任一观点所述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八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中,接收部还接收制冷装置的马力的信息。制冷剂量确定部基于预先具有的数据求出根据接收部接收到的马力的信息确定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配管直径,并且利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配管直径来确定制冷剂量。
此处,配管直径可以是内径也可以是外径,但为了更准确地确定恰当的制冷剂量,较为理想的是内径。
另外,此处的“制冷装置的马力的信息”包括“制冷装置的制冷能力的信息”。作为上述制冷能力,例如包括表示每单位时间从物体夺取热量的量的各种物理量,对于上述物理量而言,能够列举日本冷吨、美国冷吨等。
在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中,使用根据制冷装置的马力确定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配管直径来确定制冷剂量。因此,能够掌握能够根据制冷剂回路的马力执行合适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量。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在进行减少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的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掌握能够进行与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填充量。
根据第二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能够掌握与制冷剂回路的回路结构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量。
根据第三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能够掌握能够根据制冷剂回路的马力执行合适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量。
根据第四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能够简便地掌握与制冷装置的马力以及配管的长度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量。
根据第五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在进行减少填充于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的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掌握能够进行与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填充量。
根据第六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能够掌握与制冷剂回路的回路结构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量。
根据第七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能够观察制冷剂回路的回路结构,从而容易地确认各配管与输入的各配管的长度的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第八观点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能够掌握能够根据制冷剂回路的马力执行合适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的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制冷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结构图。
图3是在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中流过室外膨胀阀后的制冷剂成为气液两相状态的情况下的莫里尔线图。
图4是在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中流过室外膨胀阀后的制冷剂成为液态制冷剂的情况下的莫里尔线图。
图5是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的方框结构图。
图6是表示基于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的接收画面显示的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D)中的最长部分的长度以及制冷装置的每个马力的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的对应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应用该确定方法的制冷剂制冷装置1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具体示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适当地进行变更。
(1)制冷装置的结构
图1是制冷装置1的示意结构图。
制冷装置1是通过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运转来进行建筑物等的室内的制冷以及制热的装置。制冷装置1主要包括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4(第一室内单元4a和第二室内单元4b)、连接室外单元2与室内单元4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以及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也就是说,制冷装置1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剂回路10通过连接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4、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以及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而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10填充有R32以作为制冷剂。
(1-1)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4通过埋入或悬挂于建筑物等的室内的天花板等方式或者通过挂于室内的壁面等方式设置。室内单元4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以及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与室外单元2连接,从而构成作为主回路的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4在制冷剂回路10中彼此并联地连接有多个。具体而言,第一室内单元4a与第二室内单元4b在制冷剂回路10中彼此并联地连接,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以及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中分岔的配管分别与第一室内单元4a侧和第二室内单元4b侧连接。
接着,对第一室内单元4a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室内单元4a主要具有第一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该第一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构成作为主回路的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上述第一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主要具有第一室内膨胀阀44a和第一室内热交换器41a。
第一室内膨胀阀44a由电子膨胀阀构成。
第一室内热交换器41a是由导热管和许多个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并且该第一室内热交换器41a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的热交换器。
第一室内单元4a具有作为第一室内风扇42a,该第一室内风扇42a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单元内,并在使上述室内空气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41a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作为供给空气供给至室内。第一室内风扇42a是离心风扇或多叶片风扇等,具有用于驱动的第一室内风扇用马达43a。
另外,在第一室内单元4a设置有第一室内制冷剂温度传感器45a,该第一室内制冷剂温度传感器45a对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41a的气体侧流动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检测。
此外,第一室内单元4a具有第一室内控制部46a,该第一室内控制部46a对构成第一室内单元4a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第一室内侧控制部46a具有为了进行第一室内单元4a的控制而设的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等,并且该第一室内侧控制部46a能与用于单独操作第一室内单元4a的遥控器(未图示)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以及与室外单元2之间经由传送线7a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
另外,第二室内单元4b的结构具有:第二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b,该第二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b具有第二室内膨胀阀44b和第二室内热交换器41b;第二室内风扇42b,该第二室内风扇42b具有第二室内风扇用马达43b;第二室内制冷剂温度传感器45b;以及第二室内控制部46b,由于上述第二室内单元4b与第一室内单元4a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1-2)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于建筑物等的室外,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管5及气体侧制冷剂连通管6与室内单元4连接,从而在与室内单元4之间构成制冷剂回路10。
接着,对室外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
室外单元2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主要具有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2、四通切换阀28、储罐29、四通换向阀27、液体侧截止阀24、气体侧截止阀25。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21是通过压缩机用马达21a驱动的容积式压缩机。压缩机用马达21a经由逆变器装置(未图示)接收电力的供给而驱动,并且能够通过改变频率(即,转速)来改变运转容量。
室外热交换器22是由导热管和许多个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并且该室外热交换器22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或冷凝器起作用并且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2的气体侧与压缩机21连接,室外热交换器22的液体侧与室外膨胀阀28连接。
室外机2具有室外风扇26,该室外风扇26作为送风部,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单元内,并在使该室外空气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排出到室外。上述室外风扇26是能改变供给至室外热交换器22的作为热源的室外空气的风量的风扇,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室外风扇26是通过由DC风扇电动机构成的室外风扇用马达26a驱动的螺旋桨风扇等。室外风扇用马达26a经由逆变器装置(未图示)接收电力的供给而被驱动。
室外膨胀阀28与室外热交换器22的液体侧连接以进行在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的调节等。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回路10中的室外膨胀阀28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与液体侧截止阀24之间。
储罐29设置于从四通换向阀27到压缩机21之间的压缩机21的吸入侧,并且能够将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与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分离。
四通换向阀27能够通过切换连接状态来切换制冷运转连接状态和制热运转连接状态,在制冷运转连接状态下,该四通换向阀27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2连接并且将储罐29的下游侧与气体侧截止阀25连接,在制热运转连接状态下,该四通换向阀27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气体侧截止阀25连接并且将储罐29的下游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2连接。
液体侧截止阀24以及气体侧截止阀25是设置于与外部的设备、配管(具体而言是液体制冷剂连通管5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6)的连接口的阀。液体侧截止阀24经由配管连接于室外膨胀阀28的与室外热交换器22侧相反一侧。气体侧截止阀25经由配管与四通换向阀27的一个连接端口连接。
另外,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室外单元2设置有:吸入压力传感器32,该吸入压力传感器32对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进行检测;排出压力传感器33,该排出压力传感器33对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进行检测;吸入温度传感器34,该吸入温度传感器34对压缩机21的吸入温度进行检测;排出温度传感器35,该排出温度传感器35对压缩机21的排出温度进行检测;室外热交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6,该室外热交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6对室外热交换器22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室外热交出口温度)进行检测;液体管温度传感器37,该液体管温度传感器37对在连接室外膨胀阀28与液体侧截止阀24的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3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38,该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38作为检测外部气体温度的温度检测部。
此外,室外单元2具有室外控制部31,该室外控制部31对构成室外单元2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室外控制部31具有为了进行室外单元2的控制而设的微型计算机、存储器、以及对压缩机用马达21a、室外风扇用马达26a、室外膨胀阀28等进行控制的逆变器回路等,并且该室外控制部31能够在与第一室内单元4a的第一室内控制部46a以及第二室内单元4b的第二室内控制部46b之间经由传送线7a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也就是说,通过连接在第一室内控制部46a、第二室内控制部46b以及室外控制部31之间的传送线7a构成进行制冷装置1整体的运转控制的控制部7。
如图2所示,控制部7以能够接收各种传感器32~38、45a、45b的检测信号的方式连接,并且以能够根据上述检测信号等来对各种设备、四通换向阀27、压缩机21、室外风扇26、室外膨胀阀28、第一室内膨胀阀44a、第一室内风扇42a、第二室内膨胀阀44b、第二室内风扇42b进行控制的方式连接。此处,图2是制冷装置1的控制框图。另外,控制部7具有与接收来自用户的各种设定输入的控制器30连接的、未图示的存储器。
(1-3)制冷剂连通配管
制冷剂连通配管5、6是在将制冷装置1设置于建筑物等的设置场所时在现场施工的制冷剂管,并且上述制冷剂连通配管5、6能根据设置场所、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的组合等设置条件而使用具有各种长度和管径的制冷剂连通配管。
如上所述,通过将第一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a和第二室内侧制冷剂回路10b、室外侧制冷剂回路10c、制冷剂连通配管5和6连接,即,通过依次连接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2、室外膨胀阀28、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室内膨胀阀44、室内热交换器41、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从而构成制冷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构成为具有液体侧主管51、第一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第二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b,其中,上述液体侧主管51从液体侧截止阀24延伸至位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中途的分岔点X为止,上述第一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在上述分岔点X处分岔并且从分岔点X延伸至第一室内单元4a的液体侧,上述第二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b在上述分岔点X处分岔并且从分岔点X延伸至第二室内单元4b的液体侧。此外,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构成为具有气体侧主管61、第一室内气体侧分岔管62a、第二室内气体侧分岔管62b,其中,上述气体侧主管61从气体侧截止阀25延伸至位于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中途的分岔点Y为止,上述第一室内气体侧分岔管62a在上述分岔点Y处分岔并且从分岔点Y延伸至第一室内单元4a的气体侧,上述第二室内气体侧分岔管62b在上述分岔点Y处分岔并且从分岔点Y延伸至第二室内单元4b的气体侧。
(2)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
控制部7进行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以能够将封入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抑制得较少,在上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中,在运转时积极地产生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中流动有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状态。
在此,以在制冷装置1中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控制部7进行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3和图4中将进行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的情况下的制冷循环的示例与图1的制冷剂回路10中的符号A~F对应地示出。另外,此处,图3的莫里尔线图示出了即使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比较短且流过室外膨胀阀28的制冷剂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制冷循环的例子。此外,图4的莫里尔线图示出了通过使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较长且将经过室外膨胀阀28的制冷剂设为液态制冷剂来进行制冷循环的例子。
在制冷运转中,在四通换向阀27的连接状态切换成压缩机21的排出侧位于室外热交换器22侧且压缩机21的吸入侧位于各室内热交换器41a、41b侧的状态下进行该制冷运转。
压缩机21的频率通过控制部7控制以形成能够对规定的各室内单元中的制冷负载进行处理的目标低压压力。由此,吸入压缩机21的低压压力的制冷剂(参照图1、图3、图4的点A)从压缩机21排出而形成为高压压力的制冷剂(参照图1、图3、图4的点B),随后经由四通换向阀27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2。
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2的制冷剂散发制冷剂的热量并冷凝(参照图1、图3、图4的点C)。
从室外热交换器22流出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28中减压而使制冷剂的压力降低至形成为制冷循环的高压压力与低压压力之间的中间压力(参照图1、图3的点D’或者图1、图4的点D)。由此,与经过室外膨胀阀28之前的制冷剂相比,能够使经过室外膨胀阀28后的制冷剂的制冷剂密度降低。此处,控制部7控制室外膨胀阀28的阀开度以至少使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比下游侧端部靠上游侧的一部分中流动的制冷剂成为气液两相状态。更具体而言,控制部7控制室外膨胀阀28的阀开度以使流过室外热交换器22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成为规定的目标过冷度。另外,通过利用排出压力传感器33的检测压力对饱和温度进行换算而得到的制冷剂的温度减去室外热交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6的检测温度,控制部7求出室外热交换器22的液体侧出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度。此外,在如上所述那样求出的、流过室外热交换器22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大于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控制部7进行增大室外膨胀阀28的阀开度的控制,在上述过冷度小于目标过冷度的情况下,控制部7进行减小室外膨胀阀28的阀开度的控制。
此处,作为室外膨胀阀28的控制目标值的目标过冷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预先使控制部7将目标过冷度作为控制目标值存储于存储部等。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作为室外膨胀阀28的控制目标值的目标过冷度的具体值预先设定成至少能够将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比下游侧端部靠上游侧的一部分中流动的制冷剂设为气液两相状态的值。
另外,在室外膨胀阀28中减压后的制冷剂的状态是成为液态制冷剂还是成为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这一点是根据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等随着每台施工的制冷装置而变化的。
在室外膨胀阀28中减压后的制冷剂流过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3、液体侧截止阀24以及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而送往各室内单元4a、4b。在此,由于流过室外液态制冷剂管23以及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制冷剂在流过时会产生压力损失,因此,制冷剂的压力会逐渐降低(参照图1、图3的从点D’向点E的变化或者图1、图4的从点D向点E的变化)。另外,在流过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时制冷剂所承受的压力损失根据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和配管直径等而不同,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越长,配管直径越小,则制冷剂承受越大的压力损失。
流过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并流动至分岔点X的制冷剂分岔并经由第一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流入第一室内单元4a,并且经由第二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b流入第二室内单元4b。流入第一室内单元4a的制冷剂在第一室内膨胀阀44a中进一步减压为制冷循环的低压压力,流入第二室内单元4b的制冷剂也同样在第二室内膨胀阀44b中进一步减压为制冷循环的低压压力(参照图1、图3、图4的点F)。另外,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第一室内膨胀阀44a的阀开度可以通过控制部7控制成第一室内热交换器41a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的目标过热度。在该情况下,可通过从第一室内制冷剂温度传感器45a的检测温度减去利用吸入压力传感器32的检测压力对饱和温度进行换算而得到的制冷剂的温度,从而求出第一室内热交换器41a的气体侧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另外,第二室内膨胀阀44b的阀开度的控制同样如此。
在第一室内单元4a的第一室内膨胀阀44a中减压后的制冷剂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41a中蒸发后向第一室内气体侧分岔管62a流动,同样地,在第二室内单元4b的第二室内膨胀阀44b中减压后的制冷剂在第二室内热交换器41b中蒸发后向第二室内气体侧分岔管62b流动。然后,在第一室内热交换器41a以及第二室内热交换器41b中蒸发后的制冷剂在连接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气体侧主管61、第一室内气体侧分岔管62a、第二室内气体侧分岔管62b的合流点Y处合流,随后经由室外单元2的气体侧截止阀25、四通换向阀27、储罐29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参照图1、图3、图4的点F)。
(3)制冷剂量的确定
在如上所述那样在运转时进行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的制冷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中,根据现场施工的制冷装置1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和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长度等来确定并填充即使在进行上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执行合适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量。
另外,在室外单元2中,在未连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以及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状态下预先填充有规定量的制冷剂的情况下,可以从所确定的制冷剂量减去预先填充于该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量,从而将制冷剂追加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
此处,当确定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时,能够以现场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确定制冷剂量。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预先确定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的对应关系,接着根据上述对应关系确定与要施工的制冷装置1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然后利用所确定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来确定封入要施工的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另外,关于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的对应关系,可以以制冷装置1的马力越大则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预先确定。在此,作为制冷装置1的马力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制冷装置1所具有的室外单元2的马力,在制冷装置1具有一台室内单元4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该室内单元4的马力,在制冷装置1具有多台室内单元4(第一室内单元4a和第二室内单元4b)的情况下可利用上述室内单元4的各马力的总和。
更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利用下述信息确定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从液体侧截止阀24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到达分岔点X为止的长度、分岔管的根数(在图1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情况下具有第一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和第二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b这两根)、多根分岔管的长度(在图1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情况下是第一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的长度和第二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b的长度)以及制冷装置1的马力。在上述情况下,能够以下述方式确定填充于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从液体侧截止阀24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到达分歧点X为止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分岔管的根数越多,则制冷剂量变得越多;各分岔管的长度越长,则制冷剂量变得越多;制冷装置1的马力越大,则制冷剂量变得越多。另外,关于与分岔管的根数以及各分岔管的长度对应的制冷剂量,可以以分岔管的根数越多则制冷剂量变得越多且各分岔管的长度越长则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预先确定对应关系,随后利用该对应关系确定与分岔管的根数以及各分岔管的长度对应的制冷剂量。此外,例如,在图1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下述方式确定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根据室外单元2的马力来确定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中的液体侧主管51对应的制冷剂量,根据第一室内单元4a的马力来确定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中的第一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对应的制冷剂量,根据第二室内单元4b的马力来确定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中的第二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b对应的制冷剂量,然后将上述确定的各制冷剂量相加。此处,例如,对于如室内液体侧分岔管进一步分岔且相对于一根室内液体侧分岔管连接有多个室内单元的情况、以及进一步分岔有从室内液体侧分岔管分岔的配管的情况等这样具有反复分岔的部分的制冷剂回路而言,可以根据连接于比各分岔的配管的位置靠末端侧(远离液体侧主管51侧)的室内单元的马力(在连接有多台室内单元的情况下是上述多台室内单元的马力的总和)来确定与各分岔的配管对应的制冷剂量。
另外,也可不根据制冷装置1的马力来确定制冷剂量,而是根据以制冷装置1的马力越大则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确定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配管直径(内径)来确定制冷剂量。具体而言,可以以下述方式来确定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根据室外单元2的马力来确定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中的液体侧主管51的配管直径,根据第一室内单元4a的马力来确定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中的第一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的配管直径,根据第二室内单元4b的马力来确定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中的第二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b的配管直径,随后通过上述确定的各配管直径与各配管的长度的乘积来求出容积(根据各配管直径与各配管长度的乘积掌握的每根配管的容积的总和),然后根据该容积确定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
此外,关于具有多台室内单元4a、4b的制冷装置1,可以利用下述信息来确定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从室外单元2侧的端部(液体侧截止阀24)直到在制冷剂路径中位于最远离上述端部的室内单元为止的长度(最长部分的长度);以及制冷装置1的马力。在上述情况下,可以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最长部分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最长部分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并且制冷装置1的马力越大则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来确定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
此外,对于通过上述方法根据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等确定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而言,例如,在安装说明书中,可以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比的方式刊载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在上述情况下,能够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例如,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中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或者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从室外单元2侧的端部直到在制冷剂路径中最远离上述端部的室内单元为止的长度即最长部分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逐级地变得越多的方式,按照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或长度的规定范围,作为一览表刊载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
此外,也可按照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或长度的规定范围,进一步按照制冷装置1的马力,将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作为一览表予以刊载。
(4)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的特征
在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的制冷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中,使在室外热交换器22中冷凝后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28中减压,随后将密度降低后的制冷剂送往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因此,能够减少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特别地,在室外膨胀阀28中对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下游侧的至少一部分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以使该制冷剂成为气液两相状态的情况下,与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整体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方式进行运转的情况相比,能够充分地减少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
此处,在现有的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由于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方式进行运转,因此,利用将预先确定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与现场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相乘而得到的制冷剂量来确定填充制冷剂量。
不过,在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的制冷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中,为了减少制冷剂填充量,以下述方式运转:进行送至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28中受到减压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并且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比下游侧端部靠上游侧的至少一部分处流动有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
因此,对于执行进行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并且能够实现目标低压压力的合适的制冷循环而言,由于现场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越长,则搬运时制冷剂所承受的压力损失越增大,因此,不得不增加流动液体状态而非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的部分(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较短的情况下参照图3的莫里尔线图,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较长的情况下参照图4的莫里尔线图)。因此,即使想要减少封入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对于执行进行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且能够实现目标低压压力的合适的制冷循环而言存在界限,不得不对能够供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动的区域进行限制。因此,如现有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整体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那样,无法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恒定的方式简单地确定制冷剂量(无法利用现有的简单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即无法通过将无论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如何都均匀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相乘来掌握应封入的制冷剂量)。
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对于进行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的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量而言,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确定制冷剂量。因此,在执行进行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且能够实现目标低压压力的合适的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1中,即使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较长而使搬运时制冷剂所承受的压力损失增大,也能够在制冷剂回路10中进行合适的制冷循环。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不仅利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而且利用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52b的根数、各长度以及制冷装置1的马力来确定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因此,能够对在进行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的制冷剂回路10中能够更可靠地执行合适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量进行掌握。
另外,通过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逐级地变得越多的方式,按照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或长度的规定范围,预先确定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能够在施工现场简便地掌握制冷剂量。另外,在如上所述那样按照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或长度的规定范围逐级地预先确定制冷剂量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长度与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的组合设为有限个,因此,能够将上述预先确定时的运算处理负载抑制得较小。
此外,在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逐级地变得越多的方式,按照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或长度的规定范围,将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进一步按照制冷装置1的马力作为一览表预先获得的情况下,能够简便地掌握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应的、按照制冷装置1的马力的制冷剂量。
(5)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100进行说明。
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100利用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以用于自动地掌握制冷剂量,并且以在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说明的制冷装置1作为对象进行应用。具体而言,应用于包括进行上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搬运控制的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装置1。
(5-1)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的基本结构
如图5的方框结构图所示,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100包括接收部110、制冷剂量确定部120、输出部130。
接收部110接收下述各种信息:现场施工的制冷装置1中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室内单元的个数(分岔管的根数);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端部即分岔点X延伸的各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52b的长度;以及制冷装置1的马力。另外,在此,作为制冷装置1的马力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制冷装置1所具有的室外单元2的马力,在制冷装置1具有一台室内单元4的情况下可利用该室内单元4的马力,在制冷装置1具有多台室内单元4(第一室内单元4a和第二室内单元4b)的情况下可利用上述室内单元4的各马力的总和。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部110利用后述触摸面板等的画面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制冷剂量确定部120根据接收部110接收到的各种信息来确定填充至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制冷剂量确定部120具有处理部121和存储部122,上述处理部121构成为具有进行各种信息处理的CPU等,上述存储部122构成为具有ROM和RAM。
制冷剂量确定部120的处理部121与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说明的内容相同地进行制冷剂量的确定处理。例如,上述处理部121可根据由接收部110接收到的各信息以下述方式确定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室内单元的个数(分岔管的根数)越多,则制冷剂量变得越多;各分岔管的长度越长,则制冷剂量变得越多;并且,制冷装置1的马力越大,则制冷剂量变得越多。此外,例如,处理部121可根据由接收部110接收到的各信息以下述方式确定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量: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最长部分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最长部分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制冷剂装置1的马力越大,则制冷剂量变得越多。
输出部130对制冷剂量确定部120所确定的制冷剂量进行显示、输出。具体而言,在触摸面板等的画面显示、输出制冷剂量的值。
(5-2)各种信息的输入接收处理
作为用于通过输出部130显示、输出的画面显示数据,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100的存储部122除了存储有用于显示由制冷剂量确定部120确定的制冷剂量的输出画面显示数据以外,还存储有用于进行基于接收部110的接收的接收画面显示数据。
此处,在输出部130显示、输出的接收画面显示中,如图6所示那样构成为能够在显示模拟了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4a、5a、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的气体侧主管61、各分岔管52a、52b等的图像数据的状态下进行各配管的长度以及马力等各种数据的接收(另外,在接收画面显示中不显示室内单元以及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等的构件符号,但为了便于理解,在图6中示出了上述构件符号)。
具体而言,在输出部130基于存储于存储部122的接收画面显示数据所显示的接收画面显示中,如图6的右下方所示,显示有室外单元按钮131、室内单元按钮132、分岔管按钮133以及确定按钮134。在该状态下,用户每次按下室外单元按钮131、室内单元按钮132、分岔管按钮133等时,与被按下的按钮对应的图片图像会显示在画面上。具体而言,例如,若按两次室内单元按钮132,则显示两个室内单元的图片图像,若按两次分岔管按钮133,则显示两个分岔管的图片图像。另外,上述各图片图像数据被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22。接着,用户能够使如上所述那样显示在画面上的各图片图像移动等,从而在接收画面显示上建立想要施工的制冷装置1的制冷回路结构的图像。
然后,若完成想要施工的制冷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图像并且由用户按下确定按钮134,那么,如图6所示那样,输出部130使关于各配管的长度的输入栏以及制冷装置1的马力的输入栏(例如,室外单元2的马力的输入栏以及各室内单元4的马力的输入栏)分别显示。
在该状态下,若用户向各输入栏输入具体的值并且再次按下确定按钮134,那么,基于接收部110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室内单元的个数(分岔管的根数)、各分岔管的长度以及马力等各信息的接收处理结束。
根据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100,由于能够一边观察制冷剂回路结构的具体图像一边输入各配管的长度等,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各配管与其长度的对应关系是否有误。
(5-3)基于制冷剂量确定部的制冷剂量的确定处理
在如上所述那样在接收部110接收到各种信息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100中,制冷剂量确定部120根据上述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制冷剂量的确定处理。
此处,按照与制冷装置1的马力对应的配管直径(内径),在制冷剂量确定部120的存储部122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例如,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中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或者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从室外单元2侧的端部直到制冷剂路径中最远离上述端部的室内单元为止的长度即最长部分的长度)越长则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预先存储有与配管的长度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另外,也可预先存储下述信息: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逐级地变得越多这样的,按照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的规定范围的、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的对应关系的信息。此外,还可预先存储按照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的规定范围,将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进一步按照制冷装置1的马力确定后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然后,处理部121从存储于存储部122的对应关系的信息中确定与接收到的马力以及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并且将确定后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与接收到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相乘,从而掌握与接收到的长度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对应的制冷剂量。
此外,也可在制冷剂量确定部120的存储部122中预先存储与制冷装置1的室内单元的个数(分岔管的根数)以及连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与各室内单元4a、4b的分岔管的长度(第一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的长度和第二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b的长度)对应的制冷剂量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制冷剂量确定部120的处理部121参照上述对应关系的信息来掌握与在接收部110中接收到的室内单元的个数(分岔管的根数)和分岔管的长度对应的制冷剂量。
综上所述,制冷剂量确定部120的处理部121将对应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制冷剂量与对应于室内单元的个数和各分岔管的长度的制冷剂量相加而得到的制冷剂量等确定为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量。此外,如上所述,由制冷剂量确定部120确定的制冷剂量通过输出部130显示、输出于利用了输出画面显示数据的显示画面。
根据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100,不仅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相同的效果,而且用户能够一边观察制冷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结构一边输入各数据。
(6)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下述变形例所述那样进行适当变形。另外,各变形例也可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与其它的变形例组合应用。
(6-1)变形例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从液体侧截止阀24到分岔点X为止的长度作为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与此相对的是,也可使用从室外膨胀阀28到分岔点X为止的长度作为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
(6-2)变形例B
在上述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中,以下述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按照与制冷装置1的马力对应的配管直径(内径),预先确定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并且将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相乘,从而确定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应的制冷剂量。
与此相对的是,也可按照与制冷装置1的马力对应的配管直径(内径),预先确定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应的具体的制冷剂量(满足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越长则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越大这样的关系的、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应的制冷剂量),并且根据上述预先确定的关系确定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应的制冷剂量。
上述这一点对于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也同样如此,可以在存储部122中按照与制冷装置1的马力对应的配管直径(内径),预先存储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应的具体的制冷剂量(满足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越长则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越大这样的关系的、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应的制冷剂量)。在上述情况下,处理部121确定与输入的马力以及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应的制冷剂量,并且将确定后的制冷剂量掌握成与接收到的长度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对应的制冷剂量。
另外,对于如上所述那样预先确定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与其具体的制冷剂量的关系而言,例如,在安装说明书中,可以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对比的方式刊载对应的具体的制冷剂量。
(6-3)变形例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下述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按照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等,将对应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进一步按照制冷装置1的马力作为一览表刊载,并且通过将从上述一览表掌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与要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等相乘来掌握制冷剂量。
与此相对的是,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等越长则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求出制冷剂量的情况下的求出方法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预先准备好按照要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中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的规定范围,将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状态下,将填充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制冷剂量设为100%的情况下应填充的制冷剂量的百分数%)按照制冷装置1的马力表示而形成的对应表,并且根据要施工的制冷装置1的马力和要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来确定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此外,也以通过将如上所述那样确定的填充率与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状态下的、填充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制冷剂量相乘,从而能够掌握与要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量。另外,上述对应表通过下述方式确定: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越长、制冷装置1的马力越大,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
此外,上述对应表按照要施工的制冷装置1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中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的规定范围,表示与制冷装置1的每个马力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作为替代,也可按照从要施工的制冷装置1所具有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室外单元2侧的端部直到制冷剂路径中位于最远离上述端部的室内单元为止的长度(最长部分的长度)的规定范围,表示与制冷装置1的每个马力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此外,也可通过将如上所述那样确定的填充率与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整体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填充于该部位的制冷剂量相乘,从而能够掌握与要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最长部分的长度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量。
另外,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管5的液体侧主管51以及最长部分并非通过定做而施工,而是例如从预先确定的多个种类的长度中选择而施工的情况下,对应表也可按照这些每个长度表示与制冷装置1的每个马力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
通过预先准备如上所述的对应表,能够简便地掌握与制冷装置1的马力以及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等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量。
(6-4)变形例D
此外,作为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等越长则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求出制冷剂量的情况下的其他别的求出方法,也可如下所述。
例如,预先准备按照要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中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的规定范围,将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状态下,在将填充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制冷剂量设为100%的情况下所减少的制冷剂量的百分数%)按照制冷装置1的马力表示而形成的对应表。此外,也可基于上述对应表,根据施工的制冷装置1的马力和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来确定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然后将(1-确定后的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与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状态下填充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制冷剂量相乘,从而能够掌握与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量。另外,与上述相同的是,上述对应表也通过下述方式确定: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越长、制冷装置1的马力越大,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
此外,上述对应表按照要施工的制冷装置1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中的液体侧主管51的长度的规定范围,表示与制冷装置1的每个马力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作为替代,也可按照从施工的制冷装置1所具有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室外单元2侧的端部直到制冷剂路径中位于最远离上述端部的室内单元为止的长度(最长部分的长度)的规定范围,表示与制冷装置1的每个马力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此外,也可通过将如上所述那样确定的减少率与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整体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填充于该部位的制冷剂量相乘,从而能够掌握与施工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1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最长部分的长度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量。
另外,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管5的液体侧主管51以及最长部分并非通过定做而施工,而是例如从预先确定的多个种类的长度中选择而施工的情况下,对应表也可按照这些每个长度表示与制冷装置1的每个马力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
另外,图7中示出了按照要施工的制冷装置1所包括的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最长部分的长度,表示与制冷装置1的每个马力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的表。另外,在上述图7的对应表中,关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最长部分的长度,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定范围被分段地记载,关于与制冷装置1的室外单元2连接的室内单元4的总和马力,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定范围被分段地记载。
通过预先准备如上所述的对应表,能够简便地掌握与制冷装置1的马力以及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等对应的合适的制冷剂量。
(6-5)变形例E
此外,作为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等越长则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求出制冷剂量的情况下的另一求出方法,可以列举下述方法。
例如,在制冷装置1构成为一台室外单元2与一台室内单元4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连接的情况下,可以下述方式预先确定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从室内单元4侧的端部开始每个规定的单位长度的各制冷剂密度:在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室内单元4侧的端部存在密度最低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并且随着朝向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室外单元2侧的端部存在密度逐渐变高的制冷剂(根据情况,从中途开始并非存在有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而是存在有液态制冷剂)。
此外,可以通过将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从室内单元4侧的端部开始的每个规定的单位长度与对应于容积(将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配管直径(内径)与规定的单位长度相乘而得到的容积)的制冷剂密度相乘来掌握每个部分的制冷剂量,并且将这些按照每个规定单位长度掌握的制冷剂量相加(对制冷剂量进行积分),从而掌握对于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合适的制冷剂量。另外,在上述情况下,制冷剂量也以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越长则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变得越多的方式确定。
此外,例如,在制冷装置1构成为一台室外单元2与多台室内单元4a、4b经由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以及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52b连接的情况下,可以下述方式预先确定从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的室内单元4a侧的端部开始每个规定的单位长度的各制冷剂密度:在连接于距离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室外单元2侧的端部在制冷剂路径中最远的室内单元4a的、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的室内单元4a侧的端部存在密度最低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并且随着朝向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室外单元2侧的端部存在密度逐渐变高的制冷剂(根据情况,从中途开始并非存在有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而是存在有液态制冷剂)。此外,对于与另一室内单元4b连接的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b而言,能够以下述方式确定:将在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b的与室内单元4b侧相反一侧的端部预先确定的制冷剂密度作为基准,并且随着靠近室内单元4b,按照每个规定的单位长度而使制冷剂密度变低。如上所述,也可除了下述这点以外,与上述相同地通过积分来掌握合适的制冷剂量,上述这点是指:确定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以及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52b的各自的每个规定的单位长度的制冷剂密度,并且分别区分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液体侧主管51、室内液体侧分岔管52a、52b的配管直径并分别与上述各自的每个规定的单位长度的制冷剂密度相乘。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作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
符号说明
1 制冷装置;
5 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
6 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
7 控制部;
10 制冷剂回路;
21 压缩机;
22 室外热交换器;
23 室外液态制冷剂管;
24 液体侧截止阀;
25 气体侧截止阀;
26 室外风扇;
27 四通换向阀;
28 室外膨胀阀;
29 储罐;
30 控制器;
31 室外控制部;
32 吸入压力传感器;
33 排出压力传感器;
34 吸入温度传感器;
35 排出温度传感器;
36 室外热交液体侧温度传感器;
37 液态制冷剂温度传感器;
38 外部气体温度传感器;
41a 第一室内热交换器;
41b 第二室内热交换器;
42a 第一室内风扇;
41b 第二室内风扇;
44a 第一室内膨胀阀;
44b 第二室内膨胀阀;
45a 第一室内制冷剂温度传感器;
45b 第二室内制冷剂温度传感器;
46a 第一室内控制部;
46b 第二室内控制部;
51 液体侧主管;
52a 第一室内液体侧分岔管(分岔管);
52b 第二室内液体侧分岔管(分岔管);
61 气体侧主管;
62a 第一室内气体侧分岔管;
62b 第二室内气体侧分岔管;
100 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
110 接收部;
120 制冷剂量确定部;
130 输出部;
131 室外单元按钮;
132 室内单元按钮;
133 分岔管按钮;
134 确定按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8-200905号公报。
Claims (8)
1.一种填充于制冷装置(1)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所述制冷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10),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连接有:
压缩机(21);
冷凝器(22);
第一膨胀阀(28);
蒸发器(41a、41b);
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将流过所述冷凝器后在所述第一膨胀阀中减压后的制冷剂送往所述蒸发器;以及
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所述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将流过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送往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
所述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的特征在于,
填充于所述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以下述方式确定: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越长,则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越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装置具有液体侧截止阀(24)以及彼此并联地连接的多个所述蒸发器(41a、41b),
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具有:液体侧主管(51),所述液体侧主管从所述液体侧截止阀延伸至位于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中途的分岔点(X)为止;以及分岔管(52a、52b),所述分岔管在所述分岔点分岔并且相对于多个所述蒸发器分别延伸,
使用从所述第一膨胀阀或所述液体侧截止阀经由所述液体侧主管直到所述分岔点为止的长度、所述分岔管的根数、多个所述分岔管的长度来确定制冷剂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根据所述制冷装置的马力确定的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配管直径来确定制冷剂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先确定按照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的规定范围或者规定长度,将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或对应的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按照所述制冷装置(1)的马力示出的对应关系,并且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填充于所述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
所述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是在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将填充于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制冷剂量作为基准的制冷剂的减少率,
所述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是在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将填充于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制冷剂量作为基准的制冷剂的填充率,
对(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的制冷剂量)×(1-规定的制冷剂减少率)进行计算而得到的制冷剂量、或者对(被液态制冷剂充满的情况下的制冷剂量)×(规定的制冷剂填充率)进行计算而得到的制冷剂量以下述方式确定: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的长度越长,所述制冷装置的马力越大,则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越多。
5.一种填充于制冷装置(1)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100),所述制冷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10),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连接有:
压缩机(21);
冷凝器(22);
第一膨胀阀(28);
蒸发器(41a、41b);
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5),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将流过所述冷凝器后在所述第一膨胀阀中减压后的制冷剂送往所述蒸发器;以及
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6),所述气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将流过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送往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
所述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部(110),所述接收部至少接收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的信息;
制冷剂量确定部(120),所述制冷剂量确定部根据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的信息以下述方式确定填充于所述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量: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长度越长,则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每单位长度的制冷剂量越多;以及
输出部(130),所述输出部输出由所述制冷剂量确定部确定的制冷剂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装置具有:多个所述蒸发器(41a、41b),多个所述蒸发器彼此并联地连接;以及液体侧截止阀(24),所述液体侧截止阀设置在多个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膨胀阀之间,
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具有:液体侧主管(51),所述液体侧主管从所述液体侧截止阀延伸至位于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中途的分岔点(X)为止;以及分岔管(52a、52b),所述分岔管在所述分岔点分岔并且相对于多个所述蒸发器分别延伸,
所述接收部还接收下述各种信息:从所述第一膨胀阀或所述液体侧截止阀经由所述液体侧主管直到所述分岔点为止的长度;所述分岔管的根数;以及多个所述分岔管的长度,
所述制冷剂量确定部使用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下述各种信息来确定制冷剂量:从所述第一膨胀阀或所述液体侧截止阀经由所述液体侧主管直到所述分岔点为止的长度;所述分岔管的根数;以及多个所述分岔管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还包括图像显示部,所述图像显示部使用预先具有的各图像数据来至少显示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个数的所述分岔管以及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液体侧主管,并且所述图像显示部在与多个所述分岔管和所述液体侧主管对应的位置显示输入栏,所述输入栏用于接收多个所述分岔管和所述液体侧主管的各自的长度的输入,
所述接收部接收输入至显示于所述图像显示部的各输入栏的值。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还接收所述制冷装置的马力的信息,
所述制冷剂量确定部基于预先具有的数据求出根据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马力的信息确定的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配管直径,并且使用所述液体侧制冷剂连通配管的配管直径来确定制冷剂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93142 | 2016-09-30 | ||
JP2016193142 | 2016-09-30 | ||
PCT/JP2017/035480 WO2018062485A1 (ja) | 2016-09-30 | 2017-09-29 | 冷媒量の決定方法および冷媒量の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91012A true CN109791012A (zh) | 2019-05-21 |
CN109791012B CN109791012B (zh) | 2021-05-11 |
Family
ID=61760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60702.0A Active CN109791012B (zh) | 2016-09-30 | 2017-09-29 | 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48826B2 (zh) |
EP (1) | EP3521733B1 (zh) |
JP (1) | JP6699746B2 (zh) |
CN (1) | CN109791012B (zh) |
AU (1) | AU2017337372B9 (zh) |
WO (1) | WO201806248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78239A (zh) * | 2020-05-20 | 2020-09-18 | 浙江中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追加冷媒的定量方法、处理器、空调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34989B1 (en) | 2015-08-11 | 2023-09-27 |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 Refrigerant recovery and repurposing |
WO2020213740A1 (ja) * | 2019-04-19 | 2020-10-2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媒管理システム及び冷媒管理方法 |
US11231198B2 (en) | 2019-09-05 | 2022-01-25 |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nt leak detection in a climate control system |
US11732916B2 (en) | 2020-06-08 | 2023-08-22 |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 Refrigeration leak detection |
US11754324B2 (en) | 2020-09-14 | 2023-09-12 | Copeland Lp | Refrigerant isolation using a reversing valve |
US11940188B2 (en) | 2021-03-23 | 2024-03-26 | Copeland Lp | Hybrid heat-pump system |
US12117191B2 (en) | 2022-06-24 | 2024-10-15 |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 Climate control system with improved leak detector |
WO2024071140A1 (ja) * | 2022-09-30 | 2024-04-0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熱源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12256A (zh) * | 2006-09-07 | 2009-08-19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1539316A (zh) * | 2008-03-21 | 2009-09-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和用于充入空调制冷剂的方法 |
EP2264386A1 (en) * | 2008-02-29 | 2010-12-22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Air conditioner and refrigerant amount determining method |
CN102792108A (zh) * | 2010-03-12 | 2012-11-2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冷冻空调装置 |
CN105705882A (zh) * | 2013-10-28 | 2016-06-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冷冻循环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00905A (ja) | 1995-01-20 | 1996-08-09 | Hitachi Ltd | 冷媒量の指示装置 |
JPH1163745A (ja) * | 1997-08-08 | 1999-03-05 | Hitachi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冷媒封入量指示装置及び監視装置 |
JP4440762B2 (ja) | 2004-12-28 | 2010-03-24 | 東京電力株式会社 | 冷凍機の測定装置 |
JP3963190B2 (ja) | 2005-04-07 | 2007-08-2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冷媒量判定システム |
US8666684B2 (en) * | 2010-03-10 | 2014-03-04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mount of filling refrigerants of the same |
JPWO2016051606A1 (ja) | 2014-10-03 | 2017-04-2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WO2016110974A1 (ja) * | 2015-01-08 | 2016-07-1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
2017
- 2017-09-29 EP EP17856434.0A patent/EP3521733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9-29 AU AU2017337372A patent/AU2017337372B9/en active Active
- 2017-09-29 WO PCT/JP2017/035480 patent/WO2018062485A1/ja unknown
- 2017-09-29 JP JP2018542927A patent/JP669974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9-29 US US16/338,221 patent/US112488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9-29 CN CN201780060702.0A patent/CN1097910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12256A (zh) * | 2006-09-07 | 2009-08-19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EP2264386A1 (en) * | 2008-02-29 | 2010-12-22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Air conditioner and refrigerant amount determining method |
CN101539316A (zh) * | 2008-03-21 | 2009-09-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和用于充入空调制冷剂的方法 |
CN102792108A (zh) * | 2010-03-12 | 2012-11-2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冷冻空调装置 |
CN105705882A (zh) * | 2013-10-28 | 2016-06-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冷冻循环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78239A (zh) * | 2020-05-20 | 2020-09-18 | 浙江中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追加冷媒的定量方法、处理器、空调器 |
CN111678239B (zh) * | 2020-05-20 | 2022-04-19 | 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追加冷媒的定量方法、处理器、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699746B2 (ja) | 2020-05-27 |
WO2018062485A1 (ja) | 2018-04-05 |
CN109791012B (zh) | 2021-05-11 |
JPWO2018062485A1 (ja) | 2019-07-11 |
AU2017337372B9 (en) | 2020-07-09 |
AU2017337372B2 (en) | 2020-03-05 |
US20200033036A1 (en) | 2020-01-30 |
BR112019006158A2 (pt) | 2019-06-18 |
EP3521733A4 (en) | 2019-10-23 |
EP3521733B1 (en) | 2023-02-22 |
EP3521733A1 (en) | 2019-08-07 |
AU2017337372A1 (en) | 2019-05-23 |
US11248826B2 (en) | 2022-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91012A (zh) | 制冷剂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制冷剂量的确定装置 | |
US9003823B2 (en) | Combined air-conditioning and hot-water supply system | |
CN100434840C (zh) | 空调装置 | |
EP2752627B1 (en) | Refrigeration device | |
CN101865509B (zh) | 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 |
CN109642761A (zh) | 制冷装置 | |
US9709288B2 (en) |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
CN103229004B (zh) | 空调装置 | |
CN107429961A (zh) | 制冷装置 | |
WO2008059737A1 (fr) | Climatiseur | |
JP6379769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EP3982063A1 (en) |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KR102091098B1 (ko) | 배관 직경의 결정 방법, 배관 직경의 결정 장치, 및 냉동 장치 | |
GB2561096A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8431526B (zh) | 空调装置 | |
JP2018087677A (ja) | 配管径の決定方法、配管径の決定装置、および冷凍装置 | |
JPH09196490A (ja) | 多室型空気調和装置 | |
KR101227477B1 (ko) | 용량 가변형 응축기가 구비된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209355485U (zh) | 热风机系统及空调 | |
CN108474602B (zh) | 空调装置 | |
JP2016151372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23150443A (ja) | 冷凍装置 | |
JP2002013842A (ja) | 気液熱交換器および気液熱交換器を備える冷媒分岐ユニット | |
KR101579099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BR112019006158B1 (pt) | Método para determinar uma quantidade de refrigerante e dispositivo para determinar uma quantidade de refrigerant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