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0072A -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 Google Patents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0072A
CN109780072A CN201910226553.1A CN201910226553A CN109780072A CN 109780072 A CN109780072 A CN 109780072A CN 201910226553 A CN201910226553 A CN 201910226553A CN 109780072 A CN109780072 A CN 109780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oupling
integral type
shaft
axis hole
shaf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65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0072B (zh
Inventor
龚红宇
江远
邱湘淮
林德增
高宏伟
叶锦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LONGWE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
Original Assignee
AILONGWE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LONGWE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 filed Critical AILONGWE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
Priority to CN20191022655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800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80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0072A/zh
Priority to JP2021556718A priority patent/JP7275308B2/ja
Priority to PCT/CN2020/080398 priority patent/WO202019258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0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0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6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68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comprising elastic elements arranged between substantially-radial walls of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elements being made of rubber or similar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一体式联轴器,其包括由硬性材料制成的本体,本体内设置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其中,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面通过二次成型一体地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联接部,该联接部的内周面围绕整个圆周包覆第二轴件的端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了所述一体式联轴器的驱动器。根据本发明的一体式联轴器和驱动器具有众多的优点,包括方便制造和使用,可靠性好,尤其适用于中小功率的应用场合。

Description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在整体上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驱动器中的联轴器。
背景技术
在电机技术中,通常需要使用联轴器将电机的输出轴和减速机构的输入轴相互联接,以传递运动和扭矩。此外,联轴器必须能够补偿两轴之间由于制造安装不精确、工作变形或热膨胀等原因所发生的位置偏移,还必须能够减缓冲击、吸收振动。
在结构上,联轴器大体可以分为分体式或者一体式。分体式联轴器由两个半体组成,每个半体分别用键或紧配合等与相应的主动轴或从动轴的轴端联接,半体之间再通过连接件相互固定。相比之下,一体式联轴器包括单个本体,本体内设置轴孔,主动轴与从动轴分别从联轴器本体的两端插入相应的轴孔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一体式联轴器,其包括由硬性材料制成的本体,本体内设置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其中,所述第一轴孔适于容纳第一轴件的端部并使该第一轴件与本体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轴孔适于容纳第二轴件的端部,该第二轴件的端部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弧形面和一对相对设置的平坦面;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面通过二次成型一体地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形成的联接部,该联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面连接的外周面和朝向所述第二轴件的端部的内周面,其中,该联接部的内周面围绕整个圆周包覆所述第二轴件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体式联轴器具有众多的优点,包括方便制造和使用,可靠性好,尤其适用于中小功率的应用场合。
有益的是,所述联接部的内周面相对地设置有一对第一径向缓冲突部,该对第一径向缓冲突部相应地抵接第二轴件的端部的所述一对相对设置的弧形面。
有益的是,所述联接部的内周面进一步相对地设置有一对第二径向缓冲突部,该对第二径向缓冲突部相应地抵接第二轴件的端部的所述一对相对设置的平坦面。
有益的是,所述第二径向缓冲突部具有侧面,该侧面与第二轴件的端部的所述平坦面以间隙相隔,并且在所述联轴器传递动力时与所述平坦面抵接并受力变形。
有益的是,所述第二径向缓冲突部设置有垂直第二轴件的端部的所述平坦面的凹槽,该凹槽将所述第二径向缓冲突部分隔成多个部分。
有益的是,联接部的所述外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外弧面和一对外直面,其中,每个所述外弧面与相应的一个第一缓冲突部相背设置,每个所述外直面与相应的一个第二缓冲突部相背设置。
有益的是,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径大于第一轴孔,并且所述本体内还设置有沿轴向延伸并朝所述第二轴孔敞开的开孔,所述联接部嵌入至所述开孔内。
有益的是,所述开孔为台阶孔,所述联接部相应地设置有内凸缘,该内凸缘在轴向上突出至所述第二轴孔内。
有益的是,所述第二轴孔为台阶孔,所述联接部相应地设置有外凸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器,其包括电机和涡轮减速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涡轮减速机构的蜗杆轴通过上述的一体式联轴器相互联接。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关本发明的其他细节及优点,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驱动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包括电机、涡轮减速机构(仅示出其中的蜗杆轴)和在两者之间传递扭矩的联轴器;
图2为图1所述的驱动器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包含联轴器的一个部段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2中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联轴器在电机正转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联轴器在电机反转时的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示出的内容仅为举例和示意,并不严格按照比例予以绘制,也并未完整地绘制出具体使用环境下相关的全部部件或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的原理和构思之后,将能想到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下为具体实施本发明而需要加入的本领域公知的相关技术内容。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可能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并不意欲限制任何序位,其目的仅仅在于区分各个独立的部件、零件、结构、元件等,并且这些独立的部件、零件、结构、元件可以相同、类似或者不同。同时,在以下描述中可能使用的关于方位的说明,比如“上”、“下”、“内”、“外”、“左”、“右”、“径向”、“轴向”等,除非具有明确说明,仅为了方便描述,而无欲对发明技术方案形成限定。
参见图1和图2,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驱动器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驱动器包括电机、涡轮减速机构(仅示出其中的蜗杆轴)和连接两者的联轴器,其中联轴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的一个端部80和涡轮减速机构的蜗杆轴的一个端部90。电机的动力通过联轴器传递至蜗杆轴,并进一步传递至与蜗杆轴啮合的涡轮,进而电机的高速旋转可以被输出为低速的平移,以适应具体的驱动要求。此外,联轴器在此还必须具有补偿功能和缓冲功能,即能够补偿输出轴与蜗杆轴之间的位置失准以及缓减电机启动与停止以及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和振动。对此,下文将予以特别的介绍和分析。
所述联轴器包括本体10,该本体由硬性材料制成,比如具有合适强度的塑料或者金属。本体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轴孔11和第二轴孔12,其中,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80以固定连接的方式容纳于所述第一轴孔11内,以使得输出轴能与联轴器同步转动。所述蜗杆轴的端部90容纳于所述第二轴孔12,并且蜗杆轴的端部90可以在第二轴孔12内朝轴向、径向或者周向做小范围运动,以使联轴器实现上文所述的补偿功能和缓冲功能此做具体的说明。作为替换方式,也可以将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80以能够实现位置补偿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轴孔11内,而所述蜗杆轴的端部9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轴孔12内与联轴器同步转动。
以下参见图3,从中可见所述第二轴孔12的内壁面设置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联接部30。联接部30通过二次成型一体地于本体10的第二轴孔12内,包括与所述第二轴孔12的内壁面连接的外周面和朝向所述第二轴件的端部90的内周面,其中,该联接部30的内周面围绕整个圆周包覆所述第二轴件的端部90。换句话说,联接部30至少在第二轴件的部分部段上以整体上大致呈套环的形式围绕第二轴件的端部90。
此外,联接部还包括不围绕第二轴件的端部90的部段。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第二轴孔12的内径被设置为大于第一轴孔11,并且本体10设置有沿轴向延伸并朝所述第二轴孔12敞开的开孔13,开孔12与第一轴孔11同心。相应地,所述联接部30从第二轴孔12延伸至所述开孔13内,从而联接部30分为两个部段,第一部段容纳于第二轴孔12内,第二部段容纳于开孔13内,其中,第一部段围绕整个第二轴件的端部90,而第二部段嵌入至开孔13内以将整个联接部30更好地固定至本体10内。
进一步地,所述开孔13为台阶孔,所述联接部30相应地成形有内凸缘40,该内凸缘40在轴向上突出至所述第二轴孔12内。为此,安装至第二轴孔12内的蜗杆轴的端部90的端面抵接内凸缘40,以实现在轴向上的补偿和缓冲。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孔12为台阶孔,所述联接部30相应地形成有外凸缘50。外凸缘50的设置有利于联接部30的注塑成型,并使得联轴器具有更好的补偿和缓冲功能。
以下将参照附图4-6进一步具体说明上述联轴器中的联接部30。首先,从图中可以看到,本体的第二轴孔12的内壁面上设置多个定位开槽,从而联接部30的材料可以嵌入至开槽内,以实现联接部在径向上能更好地成形于本体内壁面上。在图4中,本体内壁面上示出有6个圆形开槽和2个梯形开槽。当然,基于实际需要,所述开槽的形状和数量也可以与此不同。
此外,对应于蜗杆轴的端部90所包括的一对相对设置的弧形面91和一对相对设置的平坦面92,联接部30的外周面相应地设置有弧形面和平坦面。如图4所示,在电机停止工作从而联接部没有受到扭矩载荷的状态下,蜗杆轴的端部90所包括的一对相对设置的弧形面91和一对相对设置的平坦面92分别对准联接部的外周面上的弧形面和平坦面。
在内周面上,所述联接部30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径向缓冲突部33,该对第一缓冲突部33分别与联接部的相应的一个所述外弧面31相背,并且每个第一径向缓冲突部33相应地抵接第二轴件的端部90的一个所述弧形面91。进一步地,所述联接部30的内周面进一步地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径向缓冲突部34,该对第二径向缓冲突部34分别与联接部30的相应的一个平坦面相背,并且相应地抵接第二轴件的端部90的一个平坦面92。
每个所述第二径向缓冲突部34在联接部的内周面内沿轴向延伸,其截面整体呈梯形,包括与所述端部90的平坦面92相接的顶面和与所述第二轴件的端部90的所述平坦面92以间隙相隔的侧面35,所述侧面在所述联轴器传递动力时将与所述平坦面92抵接并受力变形。此外,所述第二径向缓冲突部34设置有垂直第二轴件的端部的所述平坦面94的凹槽36,该凹槽36将所述第二径向缓冲突部34分隔成多个部分。凹槽的设置允许所述第二径向缓冲突部34在传递扭矩时具有更大的变形量,从而具有更好的补偿和缓冲效果。
从图4中可见,在电机停止工作从而联接部30没有扭矩载荷的状态下,蜗杆轴的端部90的一对弧形面91和一对平坦面92分别抵接所述联接部上的第一径向缓冲部33和第二径向缓冲部34,从而蜗杆轴的端部90在联轴器内的径向位置可能存在的失准可以得以补偿。同时,蜗杆轴的端部90可能存在的轴向位置失准可以通过联接部30上的内凸缘40而得以补偿,参见图3。
进一步参见图5,在电机以正转工作时,其输出轴的转动通过端部80(见图3)传递至联轴器本体10,联接部30随本体10一起转动。联接部30的第二径向缓冲部的侧面35首先转动至与蜗杆轴的平坦面92相抵并受力变形,在此过程中,第二径向缓冲部34对平坦面92的作用力逐渐增大,蜗杆轴的转速也随着逐渐增加,直至第二径向缓冲部34达到最大变形,蜗杆轴与联轴器以及输出轴同步转动。在这个过程中,联接部经历了侧面35与蜗杆轴的端部92从间隔至接触、从部分传动至同步传动的过程,从而实现所需的缓冲效果。同样,在电机以反转工作时,联接部同样经历侧面35与蜗杆轴从间隔至接触、从部分传动至同步传动过程,以实现所需的缓冲效果,如图6所示。
上文描述的仅仅是有关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在不背离所述精神和原理的前提下,可以对所描述的示例做出各种变化,这些变化及其各种等同方式均被本发明人所预想到,并落入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体式联轴器,包括由硬性材料制成的本体(10),本体内设置有第一轴孔(11)和第二轴孔(12),其中,所述第一轴孔(11)适于容纳第一轴件的端部(80)并使该第一轴件与本体(10)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轴孔(12)适于容纳第二轴件的端部(90),该第二轴件的端部(90)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弧形面(91)和一对相对设置的平坦面(92);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第二轴孔(12)的内壁面通过二次成型一体地设置的由弹性材料形成的联接部(30),该联接部(30)包括与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面连接的外周面和朝向所述第二轴件的端部(90)的内周面,其中,该联接部(30)的内周面围绕整个圆周包覆所述第二轴件的端部(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部(30)的内周面相对地设置有一对第一径向缓冲突部(33),该对第一径向缓冲突部(33)相应地抵接第二轴件的端部(90)的所述一对相对设置的弧形面(9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部(30)的内周面进一步相对地设置有一对第二径向缓冲突部(34),该对第二径向缓冲突部(34)相应地抵接第二轴件的端部(90)的所述一对相对设置的平坦面(9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径向缓冲突部(34)具有侧面(35),该侧面(35)与第二轴件的端部(90)的所述平坦面(92)以间隙相隔,并且在所述联轴器传递动力时与所述平坦面(92)抵接并受力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径向缓冲突部(34)设置有垂直第二轴件的端部的所述平坦面(94)的凹槽(36),该凹槽(36)将所述第二径向缓冲突部(34)分隔成多个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联接部(30)的所述外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外弧面(31)和一对外直面(32),其中,每个所述外弧面(31)与相应的一个第一缓冲突部(33)相背设置,每个所述外直面(32)与相应的一个第二缓冲突部(34)相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孔(12)的内径大于第一轴孔(11),并且所述本体(10)内还设置有沿轴向延伸并朝所述第二轴孔(12)敞开的开孔(13),所述联接部(30)嵌入至所述开孔(1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13)为台阶孔,所述联接部(30)相应地设置有内凸缘(40),该内凸缘(40)在轴向上突出至所述第二轴孔(12)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孔(12)为台阶孔,所述联接部(30)相应地设置有外凸缘(50)。
10.一种驱动器,包括电机和涡轮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涡轮减速机构的蜗杆轴通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联轴器相互联接。
CN201910226553.1A 2019-03-22 2019-03-22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Active CN1097800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6553.1A CN109780072B (zh) 2019-03-22 2019-03-22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JP2021556718A JP7275308B2 (ja) 2019-03-22 2020-03-20 ドライバ及びその一体型カプラ
PCT/CN2020/080398 WO2020192580A1 (zh) 2019-03-22 2020-03-20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6553.1A CN109780072B (zh) 2019-03-22 2019-03-22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0072A true CN109780072A (zh) 2019-05-21
CN109780072B CN109780072B (zh) 2024-02-23

Family

ID=66490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6553.1A Active CN109780072B (zh) 2019-03-22 2019-03-22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75308B2 (zh)
CN (1) CN109780072B (zh)
WO (1) WO20201925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2580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广东肇庆爱龙威机电有限公司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27532A1 (de) * 1993-09-16 1995-03-23 Walterscheid Gmbh Gkn Längenausgleich mit zwei Profilen für Antriebswellen
JPH09196077A (ja) * 1996-01-23 1997-07-29 Tokai Rubber Ind Ltd 軸継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20104662U1 (de) * 2001-04-26 2001-09-20 Spitzner Lothar Verdrehsichere teleskopierbare Profilkombination
JP2004116555A (ja) * 2002-09-24 2004-04-15 Nok Corp 軸継手
US6808455B1 (en) * 2000-05-03 2004-10-26 Michael Solorenko Torsional shock absorber for a drill string
JP2006258273A (ja) * 2005-03-18 2006-09-28 Yamada Seisakusho Co Ltd 弾性軸継手
CN1946948A (zh) * 2004-09-16 2007-04-1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自如伸缩轴
JP2010007713A (ja) * 2008-06-25 2010-01-14 Nsk Ltd 弾性軸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1038644A (ja) * 2003-06-25 2011-02-24 Nsk Ltd ウォーム減速機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2087881A (ja) * 2010-10-20 2012-05-10 Jtekt Corp 動力伝達継手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02867577U (zh) * 2012-07-19 2013-04-10 广东肇庆爱龙威机电有限公司 轴承套及电机
JP2013160241A (ja) * 2012-02-01 2013-08-19 Honda Motor Co Ltd 星形弾性軸継手
CN103828200A (zh) * 2011-09-30 2014-05-28 阿斯莫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03998805A (zh) * 2012-11-01 2014-08-2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扭矩传递用接头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CN104334902A (zh) * 2012-11-06 2015-02-0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扭矩传递用接头以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US20150252854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Asmo Co., Ltd. Joint device and motor
CN104953761A (zh) * 2015-06-30 2015-09-30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志杰机电产品设计工作室 钛合金盘式马达卡箍活塞消振漂洗装置
CN105587782A (zh) * 2014-11-12 2016-05-18 阿斯莫株式会社 接头结构、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CN207333479U (zh) * 2017-07-14 2018-05-08 江苏锦秀高压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联轴器
CN209687942U (zh) * 2019-03-22 2019-11-26 广东肇庆爱龙威机电有限公司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25212U (zh) * 1989-03-24 1990-10-16
JP3264616B2 (ja) * 1996-03-13 2002-03-11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における弾性継手
JP2002276682A (ja) * 2001-03-21 2002-09-25 Koyo Seiko Co Ltd 動力伝達継手及びこれを含む電動式動力舵取装置
JP2004068944A (ja) * 2002-08-07 2004-03-04 Nok Corp 回転軸接続構造
JP2008167585A (ja) * 2006-12-28 2008-07-17 Mitsuba Corp 減速機構付き電動モータ
JP5972590B2 (ja) * 2012-02-07 2016-08-17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伝達部材、軸直結型カップリングおよび軸連結機構
DE102012005836A1 (de) * 2012-03-23 2013-09-26 Daimler Ag Lenksäulenanordnung mit Torsionsdämpferelement und Montageverfahren
KR102207574B1 (ko) * 2015-02-03 2021-01-2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전동식 조향장치
CN206943246U (zh) * 2017-06-09 2018-01-30 深圳市知行智驱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联轴器
CN109780072B (zh) * 2019-03-22 2024-02-23 广东肇庆爱龙威机电有限公司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27532A1 (de) * 1993-09-16 1995-03-23 Walterscheid Gmbh Gkn Längenausgleich mit zwei Profilen für Antriebswellen
JPH09196077A (ja) * 1996-01-23 1997-07-29 Tokai Rubber Ind Ltd 軸継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08455B1 (en) * 2000-05-03 2004-10-26 Michael Solorenko Torsional shock absorber for a drill string
DE20104662U1 (de) * 2001-04-26 2001-09-20 Spitzner Lothar Verdrehsichere teleskopierbare Profilkombination
JP2004116555A (ja) * 2002-09-24 2004-04-15 Nok Corp 軸継手
JP2011038644A (ja) * 2003-06-25 2011-02-24 Nsk Ltd ウォーム減速機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946948A (zh) * 2004-09-16 2007-04-1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自如伸缩轴
JP2006258273A (ja) * 2005-03-18 2006-09-28 Yamada Seisakusho Co Ltd 弾性軸継手
JP2010007713A (ja) * 2008-06-25 2010-01-14 Nsk Ltd 弾性軸継手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2087881A (ja) * 2010-10-20 2012-05-10 Jtekt Corp 動力伝達継手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828200A (zh) * 2011-09-30 2014-05-28 阿斯莫株式会社 电动机
JP2013160241A (ja) * 2012-02-01 2013-08-19 Honda Motor Co Ltd 星形弾性軸継手
CN202867577U (zh) * 2012-07-19 2013-04-10 广东肇庆爱龙威机电有限公司 轴承套及电机
CN103998805A (zh) * 2012-11-01 2014-08-2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扭矩传递用接头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CN104011414A (zh) * 2012-11-01 2014-08-2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扭矩传递用接头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CN104334902A (zh) * 2012-11-06 2015-02-0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扭矩传递用接头以及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
US20150252854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Asmo Co., Ltd. Joint device and motor
CN105587782A (zh) * 2014-11-12 2016-05-18 阿斯莫株式会社 接头结构、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CN104953761A (zh) * 2015-06-30 2015-09-30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志杰机电产品设计工作室 钛合金盘式马达卡箍活塞消振漂洗装置
CN207333479U (zh) * 2017-07-14 2018-05-08 江苏锦秀高压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联轴器
CN209687942U (zh) * 2019-03-22 2019-11-26 广东肇庆爱龙威机电有限公司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桂和利等: "基于有限元法优化法兰盘止口的设计", 《机电工程技术》, pages 54 - 56 *
贺永富: "弹性联轴器的新结构", 起重运输机械, no. 05, pages 60 - 6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2580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广东肇庆爱龙威机电有限公司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0072B (zh) 2024-02-23
JP2022527695A (ja) 2022-06-03
JP7275308B2 (ja) 2023-05-17
WO2020192580A1 (zh)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74499A (en) Flexible drive shaft coupling
US20060185124A1 (en) Joint assembly with centering flange
CN106062398B (zh) 齿形离合器
US10233974B2 (en) Tripod-type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CN209687942U (zh)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FI128065B (fi) Akseliliitos
CN109780072A (zh)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JP2016510860A (ja) バックラッシ低減を伴う同軸回転軸フィードスルー
RU2684697C2 (ru) Перистальтический насос
US3965700A (en) Drive line coupling device with substantially homokinetic features
CN100395461C (zh) 等速万向节
US8226523B2 (en)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sleeve member i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11677777A (zh) 可偏移式联轴器
KR20030047508A (ko) 유니버셜 조인트 샤프트
JPH112255A (ja) 差込み式歯付き継手
US7594857B2 (en) Double Cardan joint
CN115667744A (zh) 一种轴系统
AU2018455574B2 (en) Drum gear
CN115243915A (zh) 传动轴的连结结构和具有该连结结构的传动轴
RU225424U1 (ru) Компенсирующая муфта
KR20180128265A (ko) 역방향 트라이포드 조인트
CN216975575U (zh) 一种用于电气设备中的绝缘联轴器
CN219159394U (zh) 一种高速联轴器装置
CN100549448C (zh) 燃油泵预行程控制机构与控制杆动力传递连接结构
EP4130502A1 (en) Power assembly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